时间:2023-03-13 11:26: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软件工程实习工作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浙江工商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从2005年开始招生,在校学生达到280人,其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和初步的项目管理经验,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应软件产业市场需求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专门人才。从专业成立以来,学校就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包括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研究,教学计划、课程内容的完善与调整,软件工程实践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等,形成了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整个学习阶段,充分与课程教学、实践实验、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等结合的培养体系,具体形式如图1所示。
1.1三个培养阶段——完善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浙江工商大学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全面优化和修订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将传统以基础理论教授的模式转化为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体现“厚基础”、“重技能”、“多实践”的特点,课程类型基本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实践课等。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培养分为3个阶段进行,即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1)初期阶段。初期阶段是指第1学年和第2学年的第1学期。该阶段学生的任务主要是学习数理基础和提高软件开发能力,包括夯实数理基础、提高学习能力、解决语言听说写的问题和解决编程能力问题。一、二年级暑期短学期,开设高级语言程序、数据结构、Java程序设计等实践课程,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当然在该阶段,学生也可以申报创新项目,或是参与一些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等,但由于参与上述项目的要求比较高,参与这些项目有个知识准备的过程,所以一般来说该阶段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参与力度不大。相对来说,这个阶段的学生可以考虑参与一些与课程相关性比较强的实践内容,如开放实验、创新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大赛等,而等数据结构课程学完之后,部分对编程感兴趣或是编程能力相对比较强的学生可以考虑参与ACM程序设计大赛的训练。2)中期阶段。中期阶段是指第2学年第2学期和第3学年。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Web技术、软件建模与设计、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与测试等专业课程,强化专业知识教育,通过校内项目实践课程,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提高系统设计能力。学生在这个阶段应该掌握完备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学习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们特别设计了两个学期的软件工程实践课程,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完整项目实践,让学生真正掌握和应用软件工程的各种方法以及团队合作技能。该阶段是软件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实践锻炼、创新能力培养、动手能力累积的主要阶段,在该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各种创新实践项目、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等。3)后期阶段。毕业阶段是指大四整个学年。在该阶段,通过开设一些专业选修课,让学生了解专业前沿,学习软件工程规范,拓宽专业前沿知识和领域知识。大四第1学期的后半学期开始到优秀软件企业进行实践,学技术、学管理和学做人。企业实习可以与毕业设计挂钩,实习的内容可作为毕业设计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产业界的需要。
1.2实施保障措施——全程专业导师制、全面实践课程改革、全方位实践活动
1)全程专业导师制。学生的培养体系通过实施“全程专业导师制”,加强对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指导,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导师的职责主要是负责对学生学习方法、专业认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进行指导,主要向学生介绍学科和专业的教学内容、方向和发展前沿,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端正专业思想和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科研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并给予辅导,在大四阶段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和择业。2)全面实践课程改革。对培养体系中的所有实践课程进行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师指导,提高教学效果。以软件工程实践课程为教学改革试点课程。以“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改革方案下,以已有实践课程改革方案为基础,针对该课程的具体情况,制订出一套适合于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最佳实践方案,以开源软件为开发和管理工具,以团队合作为组织形式,真实地模拟软件工程项目从需求分析到软件的完整过程。本课程在教学方式、小组交流与合作、实践指导和考评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强化和扩展。(1)教学方式:课程共60学时。课程采用大班教学,小班讨论与实践的教学模式进行。其中,课堂教学(即大班教学)约20学时,实践教学(即小班讨论与实践)40学时。学生在大班教学阶段全面学习了目前现有软件企业在实际软件项目开发中所使用的项目开发和管理技术和业界普遍使用的软件工具。在小班讨论阶段将这些知识融入实际的软件项目管理与开发中。(2)小组交流与合作:以开源软件工程工具和开源软件组件的学习和使用为基础,从真实软件工程项目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软件测试至最后的软件,学生们以理论教学促讨论,以讨论促实践,从实践中真正学到了软件工程业界的理论与方法。(3)指导实践:主讲教师除了进行理论教学的授课之外,必须直接参与实践讨论的教学环节,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实践讨论的效率,实时解决学生所遇到的理论知识问题,给其他实践讨论指导教师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更有利于从实践讨论教学环节中得到学生的反馈,对下次的理论教学进行强化、修正和扩展。每班配备2~3名实践讨论指导教师。(4)考评体系:以小组整体成绩与个人贡献相结合的考评方法,可以更合理地评估每位学生的实际表现。3)全方位实践活动——创新实践计划,软件设计竞赛等。本着“注重应用、提高素质”的实践培养要求,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践活动,包括创新实践计划和软件设计竞赛等。创新实践计划原则上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程序设计和开发能力,掌握软件工程开发各个环节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嵌入式系统、信息系统、多媒体开发)。创新实践的主体为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为了创新实践的梯队培养和团队协作,创新实践的对象还可以包括优秀的大学二年级学生和研究生。考虑到软件工程项目在时间上的整体性、迫切性和定时性,同时结合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连续时间,以及指导教师的空闲时间,每届学生的创新实践的开始时间为第4学期末开始,至第7学期毕业实习期之前。实践的工作制度为弹性工作制,即按照项目开始时制订的工作计划,每人按时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参加创新实践的学生首先在专业实践机房进行培训和实践模拟训练,学校每个学期开始、期中和期末各进行一次实践考核,考核优秀者可以进入校内实践基地,从事真实项目的开发工作。软件设计大赛旨在通过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软件系统设计、开发水平,培养学生在软件工程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实际软件开发工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树立科技创新意识,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培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竞赛要求二、三年级学生混合组队,以三年级学生为主,二年级学生为辅,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大赛遵循自由命题的原则,体现创新,所有作品必须为学生的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竞赛注重基本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体现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水平。学生提交作品后,由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从多个方面对参赛作品进行量化评分,包括:作品相关材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作品的创新性、作品的技术先进性、完成作品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程度、回答问题的正确性等。
1.3评价保障机制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变成加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资源建设也由传统的分散的单一型向集约型、立体化、网络化、共享型转变,教学管理机制由原先强调规范向满足学生自主选择和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转变,学校以及学院为配合本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保障机制。1)科研项目为教学科研改革提供动力。本专业学生通过创新项目立项、专业实践锻炼、参与导师的横向、纵向课题等方式,为师生的科研教学和学习提供了真实的问题环境,使他们在实战中提高了科研教学能力和学习应用能力。此外,学生也可以将所参与的项目与毕业设计、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相结合,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能激发教师科研创新的积极性。2)“创新学分”冲抵选修课学分,丰富学生评价方式。我们将“实践创新能力”这一指标引入学生的评价系统,加强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凡是参与实践创新活动并能提供相关成果的学生经认定后可获得一定的“创新学分”,其中修得1个创新学分是在校学生必备的要求,而获取该学分有多种方式,如参与各个教师所开设的创新实验满15课时,且提交一定成果,经指导教师认定为良好以上的,可向教务处申请获得1个创新学分;参与校级以上学科竞赛并获得三等奖以上的也能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发表学术论文的学生根据文章排名也能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而多出来的“创新学分”可冲抵相关的专业选修课学分,进一步丰富了学生评价方式。3)“系统/论文替换”,丰富毕业设计环节的形式。我们在毕业设计环节施行“系统/论文替换”的新形式,增强了毕业设计环节的灵活性。凡是参加省级以上竞赛并取得三等奖以上的学生提出申请后经学院认定,可根据竞赛的成果替换毕业设计环节中的相关内容,如某个学生获得浙江省电子商务竞赛设计类一等奖的排名第一的学生,可以将竞赛的成果(系统和报告)申请毕业设计系统和论文都替换,而发表B类以上学术论文的学生可以申请论文替换。
1.4建设校内软件外包基地
软件实践基地对于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在实践基地进行的实践教学能使课堂上的知识完成从理论过渡到应用。目前,各个高校普遍通过与软件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训学习,但这种方式存在不少问题:实习点分散不利于管理;到校外实习一般费用较高;由于软件企业担心泄露机密、干扰正常工作等原因不愿与学校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或同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但对实习的时间和实习的岗位加以严格限制,甚至学生只能观摩不能操作。因此,为了提高浙江工商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除了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以外,建立完善的校内实习基地尤为重要。从2008年起,浙江工商大学与知名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杭州星移软件有限公司、杭州富士制冷机器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校内软件外包实践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对美、日软件外包项目的实践,为学生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我国软件外包正飞速发展,软件外包是企业为了专注核心竞争力业务和降低软件项目成本,将软件项目中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发包给提供外包服务的企业完成。软件外包项目符合我们实践教学的需要,软件外包项目的特点是种类丰富,部分项目规模小,周期短,也经历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软件实习基地不仅使得学生与社会更好地衔接,也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载体。该实践基地的建设,可充分利用校内良好的实验室软硬件资源和强大的师资力量,通过承接各类软件外包项目,引入服务外包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机制,方便学生在校内参与真实的软件外包项目,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软件工程与外包实践能力,为顶岗实习实践打下基础。可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在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整合与优化现有各类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践环境。
2应用效果
浙江工商大学面向软件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根据产业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2005届学生毕业后,该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一次深入改革,课程设置从偏向理论、细粒度化设置转换成注重实践、粗细力度相结合,而2006版和2007版课程体系标志着该培养计划基本内涵的成熟,2008版课程体系则是对软件工程专业教学的进一步总结。在该培养体系指导下,学生对学科知识架构认识清晰、理解深刻、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独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突出,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青睐,就业率和就业层次高;据软件行业协会调查和用人单位反馈,学生在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国际化适应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均得到广泛认可;学生在竞赛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2011年该专业学生团队获得浙江省电子商务竞赛设计类一等奖、国家电子商务竞赛一等奖等,2012年该专业3组学生获得浙江省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二等奖。该培养体系对于确立浙江工商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科定位与教学内涵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广泛认可。2009年,软件工程专业“软件工程实验室”获得省属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2011年,软件工程专业被评为“软件工程实验室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结语
同学们:
我是我校计算机学院的一名老师,主要讲授软件工程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团委今天让我和同学们一同交流关于大学学习的问题,这是一个大题目,也是一个很难讲的题目,我把它叫做“大学学习漫谈”,起这个题目就是想可以相对随意的来谈这个问题,不对或不妥的地方希望同学们指正。
1、明确我们上大学的目的
我想首先要问大家的一个问题是:你们到大学来干什么?可能同学们会给我回答:到大学来是接受大学教育,完成大学学业,为自己的人生奠定一个基础。这样的回答没有错,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到大学教育的功能。
大学教育有两个基本的功能:一是培养具有通识基础的专门人才;二是完成学生人格的塑造,这里的人格是指:人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道德修养、文化品味等综合品格。
现代社会分工已经十分精细,每一个领域都要求具备相应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一个人也仅能在特定的专业领域从事工作。所以为了满足各专业领域对人才的需要,大学就要设置不同专业,以培养各专业领域需要的专门人才。从另外一方面看,大学的培养对象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作为人来说,存在着共同需要的精神塑造、价值判断、人文素养、道德礼仪、终极关怀等教育问题,因此大学还需要进行通识教育和人格塑造。人格塑造和专业培养两者必须兼顾,不可偏废。作为学生来讲,成功的大学学习,是人格成熟和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双丰收,强调一个方面而忽略另外一个方面都是不对的。
2、 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大学目标
其实很多同学在大学期间是盲目和无目标的。但其中大多也能够完成学业。其中主要原因是大学已经为学生设定了目标,这就是最后那个毕业证。而且大学也为实现这个目标设计了实施的方法和步骤。只要你每天认真地上课,完成实验,参与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大学教育的各个教育环节,一般同学都能够毕业。很多自己不设定目标的同学似乎也能够毕业,这就给人们造成一个错觉,学生在大学为自己制定目标并不一定是必要的。
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觉。首先,一个现代人,在这个复杂多变、竞争剧烈的社会中,不可能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不做思考和规划,如果没有思考和规划,这个人的人格不会健全,但我们大学是培养具有成熟人格的专门人才,他既然具有成熟人格,就应该为自己的未来设定目标。第二,拿到大学毕业证只是一个最低目标,如果满足于此目标,只能说他是一个没有理想、满足现状的平庸人。具有人生责任感,希望未来做一番事业的人,应该有自己更高的大学目标。
大学目标的确定本身又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对自己的潜质、兴趣、能力,并没有充分地了解,对复杂多样的职业区划并不了然,所以在这个时间制定长期的人生目标和规划,常常是很茫然的。但也不排除那些对自己兴趣和能力有充分认知的一部分人,他们的人生很早就有清晰的目标和人生抱负。
对我们一般同学来讲,我们可以制定一些相对明确的大学目标。比如决定毕业时考研究生;除了自己所学专业之外,自己对心理学、文学、史学感兴趣,可以选学第二专业,这些都是具体大学目标。也可以确定一些长远目标,比如,热爱教育,将来做一名大学教师;热爱科学研究,将来在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等。
目标的确定一定既符合自己的人生理想、又要符合实际、切实可行。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合实际。
3、 根据目标制定一个可操作的行动计划
有了目标之后,下来就需要根据所定目标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工作和学习有无计划,会不会制定有效的工作计划,这是决定目标能否完成的一项重要因素,也是学习和工作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目标确定之后,首先分析要完成所定目标需要从事的工作,并对这些工作进行细致分解,并估计其中每一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对所有工作按其先后顺序进行排序,然后编排一个工作计划。对每一项工作的难度和所花费时间估计的准确性,决定着所编排工作计划的准确性。因此要求我们事先对每一项工作有充分地估计。另外,在编排计划时,还要考虑在计划完成期中所要从事的其他工作,比如我们制定考研计划,考研的复习过程中还要学习学校开设的正常课程,还要参加实验、实习、工程实践等活动,在编制工作计划时需要这些工作所需要的时间考虑进去。
对于花费时间长,难度预先无法准确估计的工作,工作计划的制定将是一个滚动的过程。在开始时,可以先制定一个初步的工作计划,随着工作的深入,工作计划可能与实际发生偏差,再修正工作计划,以保证在每一个工作阶段都能够遵循修正之后的工作计划指导实际工作。
制定工作计划是一种从事工作的有效方法,也是一种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工作习惯。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计划能力,并养成习惯,从事课程学习、工程实践、毕业设计、考研都自觉的事先制定工作计划。
4、 有一个虚心好学、追求知识、追求真学问的诚实态度
社会生活可能存假,但唯独知识的学习不能存有半点虚假,必须以诚实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从无知到有知,以有知达明理的过程,明白这些道理使我们慢慢地提升自己的水平、修养和人格,以有知而服务于社会,并臻于至善,但是如果我们采用一种伪善和虚假的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这显然和学习的初衷是矛盾的,就像在《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薛宝钗给林黛玉讲的:“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大学》在讲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时讲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里的致知和格物就是观察和学习,通过学习方能诚意、正心、修身,学习必须有一个诚实的态度。
但是在我们现在的学生中,考试作弊大有人在。在教学过程中,考试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学习的目的是掌握所学的知识,通过考试这种手段来检查和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所掌握的程度。但有些学生把考试这种手段当作了目的,修某门课程就是为了得到课程的学分和成绩,而且不惜以作弊的方式来获得。
现在学生抄写作业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我们课堂布置作业的目的是让大家对所学习课程进行复习和巩固,另外老师也通过作业来了解到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的程度,如果在作业中存在许多共性问题,说明大家并没有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老师在课堂上再给大家讲解。但我们很多同学懒于自己做,而是抄写作业。最让人不解的是现在许多同学把抄写作业不为是一种羞耻的事情,而且觉得极为普遍和平常,我说这些人读书,就像薛宝钗讲的“读书不明理,到不如不读书的好。”
5、 学习中的有用与无用
多年来在教学过程中, 我经常听到一些同学对某些与自己本专业关系不大,或者一些理论基础课程会说:“这个课程将来没有太多用处,学不学无所谓。”这是一种在学习过程极为错误的认识,如果不及早纠正将贻害无穷。
关键词:软件测试专业;目标和原则;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3-0000-02
Education about the University How to Develop the Software Testing Professional
Zhang Qi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Software Engineering,Tianjin300387,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T,the increasing scale of software systems.Software testing techniques to ensure software quality,verification software can fulfill the function set,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cess must be involved in software testing.Therefore,in software engineering,software testing technology has slowly evolved to form a new independent software professional.The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cradle of training personnel to undertake the important task of social development talents,s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 to carry out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software testing is an important issue.
Keywords:Software testing professional;Objectives and principles;Teaching strategies
一、软件测试专业介绍
软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软件应用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家电、电子产品、航天、医疗领域的精密仪器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内部结构趋向于复杂化,而软件的质量难以适应发展步伐,影响了软件企业规范化管理和软件产业快速发展。软件测试技术是保证软件质量、验证软件能否完成设定功能的有效方法,软件工程整个过程都需要软件测试。因此,在软件工程中,软件测试技术已经慢慢发展形成一个新的独立的软件专业。整个软件开发过程都离不开软件测试技术,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关键环节,而当前软件测试人才一直紧缺。而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摇篮,承担着为社会发展输送人才的重任,所以高校应该如何开展软件测试专业的教育是个重要的课题。高校需要制定相应的软件测试专业的课程教育方案,为企业培养更好的软件测试人才。大学在教育培养过程中,学校经常更关注学生专业能力,而职业素质培养没有得到重视,导致了毕业生步入社会工作后适应能力较差,抗压能力也较弱,跳槽比较频繁,必然降低校企的合作机会。
软件工程是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软件工程是保障生产最终能满足社会需求且达到工程目标的软件产品,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及其重要的环节,好的软件质量要做到完整的需求、正确的代码和最少的缺陷,软件测试则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这三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是保证软件质量的必要环节。如今,很多的软件开发机构也认识到了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并且成立了专门的测试机构,测试过程也从后期调试上升到软件开发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软件测试的方式从手工转变到自动化测试方向等。
二、软件测试专业课程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一)软件测试专业课程设计的目标
大学教育的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市场需求能力能够快速适应工作领域的实用性人才,软件测试工程师包括:初级测试工程师,中级测试工程师,和高级测试工程师。初级测试工程师,能够按照测试流程和方案对产品进行功能测试;中级测试工程师,既要能编写测试文档、测试方案,能参与制定测试阶段的工作计划,又要能利用测试工具来完成测试工作;高级测试工程师,既要掌握测试与开发技术又要能够分析和评估测试方案潜在的问题。
大学开展软件测试专业教育应该以培养初级和准中级测试工程师为基本要求,培养具有一定的设计方案的编写能力的软件人才,这些人才要能利用测试工具完成一定测试任务并能执行功能测试。该专业课程的教育重点是软件测试岗位的基本技能:软件缺陷生命周期管理;软件测试基本概念的建立;典型测试工具的应用;系统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等。
大学开展软件测试专业课程要求:掌握一种数据库应用技术及一门软件开发语言;了解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测试的重要性;掌握一种自动化测试工具。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方向的学生,不能仅仅依靠课堂的纯理论课程是很容易与实际操作脱轨的,所以该专业的实训课程相当重要,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课程的培养方案。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基础的网络知识及当前热门的操作系统,培养一定的编程能力和数据库的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开发语言和数据库应用技术,以培养学生的编程思想,使其更容易理解信息系统概念。通过开展实训项目课程以提高本专业学生的软件测试能力,让学生认真学习软件测试的实施过程及管理组织模式,学生要能运用所学的软件测试技术设计测试用例并且执行测试,能够做出测试结果和质量分析报告。
(二)软件测试专业课程设计的原则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具体的绩效考核目标,目标愈明确,提供的指引就愈多。如今,学生毕业不如社会从事的工作经常不是本专业,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投入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一门技术最好能学以致用,所以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做有用的职业规划,让学生做好毕业后的规划很重要,是到软件测试企业工作还自主创业等。做好自我职业定位,认真做好职业规划后以此为导向进行目标管理。
1.开展项目教学,项目教学具有针对性、研究性、启发性和实践性等。项目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智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制定专业课程计划、课程大纲和教学方案等,课程教育提倡电子化、网络化教学方式,建设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开设以项目为载体的教育课程,形成CDIO工程的教育方式,用以指导整个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
3.建立具有工程内容的课程结构模式,建立相关的工程实践项目,充分安排工程实践;建立和实施工程教育的岗前培养模式;进入企业的毕业生进行必要的工程师岗位培训;引进软件测试的工程师资格认证,同时做好工程教育的效果检验以及质量评估。
三、软件测试专业课程的教学策略
软件测试专业学生必须要了解软件项目的背景知识,行业领域差别很大,只是通过教学很难全面了解行业背景,需要结合软件测试项目使得学生对该领域形成一定稍的概念,开展案例分析、专题讲座、项目分析、实习环节等教学方式。
软件测试是一项实施项目,不单是某个单项技术或多项技术的应用。通常会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来测试工程的实施,因此,项目经理、软件测试工程师、软件系统分析、软件开发工程和软件架构、质量管理人员等都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测试人员,需要学习和熟悉项目管理的整个流程。
制定并实施符合该专业特征的教学策略,软件测试专业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设计、工程实践能力、自主设计、基础理论、实践训练等各项能力。
重视学科知识与技术的学习,重视工程的实践训练;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重视社科、人文、经济等知识的学习。
综合性的项目课程包括单元与集成测试、软件项目性能测试、软件项目功能测试与系统测试。注重案例学习的关键环节,“实施”侧重过程,设计和管理的执行过程。
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并积极参加工程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需要制定开放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可自由而主动的学习氛围。
以学生为本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采用讨论式学习方式,以小组形式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学习,结合实际项目,把学生组织为若干小组,教师联合指导完成工作。提升学校教师的专能,包括系统的学习和研修软件测试专业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2003
[2]梁亚声.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王锐,陈规,靳芳明,周刚.网络最高安全技术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刘晨,张滨.黑客与网络安全[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
[6]单征,刘旭.网络黑洞攻击与防范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7]袁津生,吴砚农.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8]Culbertson R,Brown C,Cobb G.快速测试影印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李靖,陈军,孟小欣.高职院校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培养实践研究[J].时代教育,2011,4
关键词 软件测试 服务外包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1 软件测试外包人才需求状况
当前,软件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和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早在2007年,教育部等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将软件等确定为12个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而在软件行业中,为了提高软件质量,降低软件开发成本,分散软件外包风险,软件测试就成为重要推动力。但软件测试业却面临着自身的严峻考验——人才紧缺。据前程无忧招聘网统计,国内120多万软件从业者中,真正能担当测试职位的不足5万,人才缺口已超20万并向30万大军挺进,并随需求逐年增长。在国外,一般软件测试人员与软件开发人员的岗位设置比例是1:1。软件测试人才需求量的加大,除了受产业先行的波及外,长期以来业界对软件测试的不重视,导致高校未有效开展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出现教育滞后。教育滞后体现在多方面,包括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滞后与不协调等。
2 软件测试职业发展及能力需求分析
2.1 软件测试外包的特点
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软件产品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正逐渐成为软件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几乎每个大中型IT企业的软件产品在前都需要大量的质量控制、测试和文档工作,而这些工作必须依靠拥有娴熟技术的软件测试工程师这样专业的人士来完成。单独设立测试部门,对测试人才有强烈需求的企业大多是规模较大的一些IT企业,外资企业居多。而一些企业为了降低软件开发成本,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或因测试力量匮乏,往往会把软件测试工作外包给专业的测试机构来完成。软件测试外包的特点,一是涉及行业多,知识面广。二是测试团队比较大。三是接触到大项目的机会比较多,软件测试的类型包括行业应用软件的测试、本地化和国际化测试、嵌入式软件测试等。在行业软件中,以手机、家电嵌入式软件为代表的通信行业软件和汽车、电子行业的中间件成为具有潜力的软件外包领域。所以软件测试外包对测试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软件测试职业发展及能力需求分析
根据软件测试职业岗位与工作内容的分析,综合学院、企业、培训机构专家访谈结果,网络资料查询调研结果,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同一岗位,其岗位工作任务不同,职业能力需求的侧重点也不同。同一职业岗位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对知识的要求也不同。按照软件测试为岗位主线,通过对不同行业企业所需人才岗位工作职责、能力知识需求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总结提炼出软件测试外包专业毕业生踏入工作岗位从初级测试工程师到成长为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测试项目经理所具有的能力与素质要求。
初级测试工程师的工作职责是按照软件测试方案和流程对产品进行功能测验;检查产品是否有缺陷;报告和跟踪缺陷及进行验证。其能力素质要求是熟悉常用的软件测试方法、软件工程知识;熟悉常用的软件开发环境,编程工具;有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中/高级测试工程师的工作职责是设计测试用例;搭建测试环境;根据测试设计对产品进行性能、功能等全面测试;测试工具等的开发、撰写测试报告。其能力素质要求是掌握软件测试原理流程、方法与规范;熟悉测试工具;熟练地编写测试脚本,能够进行缺陷分析及预防。具有较强的文档编写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高度的责任心,较强的沟通能力。
测试组长及测试主管:设计测试计划及进行测试项目的管理;项目及测试流程和工具的选择及优化;测试项目质量和进度控制。其能力素质要求是有一定的软件测试经验;能够独立完成各类测试任务;具有较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分工协作能力。
软件测试项目经理:构建测试团队及进行测试团队的管理;制定项目测试方案和测试计划;协调测试资源,并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分工和管理;测试项目的质量及控制。其能力素质要求精通软件测试理论、软件测试管理和自动化测试技术;熟悉软件测试开发和测试平台、自动化测试与性能测试工具;较强的测试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有流利的英语读写表达能力;善于团队合作,执行能力强。
3 构建并实施一站式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现有的软件外包测试人才培养落后状况,探索并实践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软件测试外包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烟台职业学院对此作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构建并实施一站式人才培养模式,为软件测试外包人才规模化培养积累经验。
3.1 软件测试外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特点,学院、培训机构、企业三方共同确定的高职软件测试外包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计算机基础、软件测试专业知识、熟悉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流程和规范,了解服务外包行业知识、发包方文化、商务礼仪,能利用测试工具对软件产品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设计和维护测试系统,对测试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估,具有软件编程能力及软件工程应用能力,可从事软件外包及服务外包企业软件测试、运行、维护及质量管理等岗位工作,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其岗位的主要业务范围是: 依据需求文档及设计文档,编写测试用例;依据测试用例执行测试,完成产品的手工测试、集成测试与系统测试,反馈跟踪产品BUG及用例缺陷;根据测试计划,搭建测试环境; 测试工具/系统的研究和应用。软件测试专业可考取的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软件测试工程师、ISTQB国际软件测试工程师(初级)。
3.2 一站式人才培养模式内容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构建了以政府为引导,实行与培训机构联姻、与企业合作的一站式人才培养模式,完成毕业即就业的角色转换。
政府引导:以我院牵头成立的烟台市服务外包职教集团为平台,与当地政府、服务外包园区建立框架性战略合作关系,根据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通过学院与企业及产业园区的互动,形成校企双方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需求供给与输出。由政府协调当地服务外包企业,与学院建立紧密型的人才培养合作联盟,联盟单位派员参与专业建设指导、人才培养,并作为学院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
一站式培养的关键是学院通过与知名培训机构、与企业实行三方合作,通过协议等约定方式,按企业所需的人才数量与规格,采用“联合招生、委托培养、定向就业”的形式,实现人才培养的直接输入与对口输出。“联合招生”指三方共同协商确定学生来源、招生数量、招生方案;“委托培养”指招收的学员全部在学校学习、在培训机构实训,培养目标受企业委托进行;“定向就业”指学生培养结束经过综合考核评定,并参加由工信部全国注册服务外包专业认证中心设置的面向服务外包产业的专业认证项目,获得工信部相关技术等级认证,根据认证等级,由合作企业正式录用为公司员工,安排到合适的岗位就业,不能直接就业的可推荐安置到合作联盟单位或由合作企业、培训机构推荐到其他单位就业。
3.3 课程建设及实施路径
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中的关键因素。服务外包软件测试专业课程集服务外包知识课程群、信息技术专业课程群、软件测试专业课程群、管理课程、专业外语课程于一体,着力培养复合型软件测试外包人才。按照课程之间的逻辑顺序和人才职业成长规律安排课程。实施中采用分段式安排,教学团队专兼教师合作授课。部分课程安排成为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和兴趣选择学习。图1为主要课程框架体系图及实施路径。
技能储备阶段构建完整的工程知识体系。利用案例和项目强化学生对于各种知识点的理解,并通过实践训练达到一定熟练程度与规范性,完成基本知识的积累及基本技能的训练。校企各有侧重地承担教学任务,通用专业基础课程及其相关实践课程由校内专任教师承担。专业核心课程及相关实训由企业人员承担。时间安排为第一到第四个学期。
技能提升阶段主要是针对外包项目的仿真实训,建立学生的项目工程思想,根据项目分工完成工作任务,使学生充分演练项目中的多种职业角色,具备企业要求的基本职业素质。该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由企业人员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专任教师辅助教学。时间安排为第五学期的前半学期,同时开展软件测试等级认证培训。
岗位实训阶段,由仿真项目实训逐步向真实产业外包项目实训转变。此阶段根据学生的水平,将学生编入各项目组,参与到真实项目。通过完成外包项目,感知企业文化,熟悉工作环境,接受企业的管理,达到实战训练的岗位能力要求。这一阶段的培养任务主要由企业人员承担,专任教师协助辅导,企业工程师担任项目经理。该阶段的实训任务主要在培训机构完成,时间安排为第五学期下半学期。本阶段完成软件测试技术等级认证。
顶岗实习阶段是根据学生的职业特长及发展需求,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根据学生的水平及实习企业的用人计划,成绩优秀者可直接与企业签约就业,学生的实践情况由专人跟踪帮助。对不合适的岗位,重新安排到其他企业实习就业。根据企业岗位标准的不同,时间安排为第六学期。
3.4 实行任务驱动、工学一体教学模式
树立学习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学习的理念,采用任务驱动、工学一体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精选典型项目或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每一项目安排1~5个不等的任务,每一任务有针对性地包括一个或几个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完成任务的过程,按照自主学习,仿真应用、工程应用的流程,完成学习任务。在自主学习阶段,先给学生布置任务,然后指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根据班级人数情况,灵活选择以学生2~4人为一组的形式,进行咨询、讨论、制定工作计划、提出任务实施方案,再指导学生进行仿真设计和测试,最后在实训基地中指导学生进行工学结合实训。每一任务完成情况选2~3组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与答辩,然后由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提出意见与建议。不同组完成同样的任务可能采用的方法不同。每一个项目完成后,提交项目报告,根据日常表现、实训情况、创新能力、报告的完整性与准确性,给出评价结果。
4 结束语
软件测试是一个新兴职业,其具有的就业竞争小、薪资水平高、职业发展多元化的特点,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软件测试工作,这为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学院与企业、培训机构合作,共同培养软件测试人才可以实现毕业即就业的一站式人才培养。这种模式,把学院的教育资源、生源优势,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企业的实训优势及就业优势结合在一起,实现强强联合、三方共赢。但在合作中,合作的各方要加强沟通,通过一定的机制规范和约束合作行为,并通过一定的保障措施确保合作持续长久。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项目 《基于校企合作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编号:GZYGH2011014 主持人:姜永华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
近年来,伴随着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向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高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已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的实际需要。其主要原因是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学生的技术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原有的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条件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改革研究,对学生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具有关键作用。
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分析
根据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东莞、珠三角地区及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培养面向电子信息行业,适应于广东省尤其是东莞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电子电路分析设计能力,具有较强的电子产品和设备应用与维护能力,能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领域从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质量管理和销售等方面工作,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服务产业的需要,决定了学生可以立足自身实际,选取有兴趣的方向深入学习,这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实施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但基本课程、核心课程的设置是针对全体学生,很难完成这一培养目标。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作为学生学完全部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之后的一门岗前实践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因此,学生基于兴趣的核心职业竞争能力的培养需要由这门课程完成。
二、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设计思路
不同于传统实训,专业综合实训着重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旨在增强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为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增强岗位适应度做好铺垫。因此,专业综合实训的开展,首先,要确定综合实训的方法。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有岗位训练、过程训练、项目训练、仿真训练等模式,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该课程选用项目训练式方法开展。该模式以项目小组为单位,每4~6人自由组成一个小组,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工作。其次,确定项目的选题。项目选题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课程开展的效果。以往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项目的选题比较分散,更多地注重多样性,但通过实施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好。其原因一方面是选题的分散使得教师指导时间不足,项目开展较慢;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缺少了相互学习以及相互比较的机会,开展动力不足。为了解决以上不足,在选题上,我们结合企业需求,设计了一个综合类题目作为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题目。最后,时间安排。三年制学生,第六学期要进行企业顶岗实习,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末。为了能系统充分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训时间为4周。在这四周时间里,项目组成员相互协作,最终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工作。
三、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具体实施
经过前期实训的摸索,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与校企合作企业的实际需求,本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选择的题目为:一种实用的智能小车设计。该项目的具体实施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充分论证,明确任务
本阶段指导教师针对项目选题,进行技术论证设计,编写实训指导书。明确实训任务、实训时间安排、实训考核标准及要求,并完成项目开展所需常用元器件的采购工作,为实训的开展做好准备。
2.教师组织,确立团队
该阶段在实训课程的第一天实施,指导教师结合实训指导书,讲解实训的流程。组织学生,以5~6人为一个小组单位,结合自身技术情况,自由组成技术团队,并选出组长。每个团队确保有硬件工程师(两人):硬件电路设计与制作,机械机构等的设计;软件工程师:系统程序编写,调试;整机调试工程师:元器件准备、焊接以及产品的整体调试;技术文档设计师:讨论过程记录、技术文档编写、报告PPT、记录组内成员每天工作情况,图片或视频展示成员工作风采,协调工作进程。团队人员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自己喜欢并擅长的职位,开展工作。作为团队的一员,每个职位的表现都将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最终测评。项目组每位成员,都将在该项目中得到锻炼,强化自己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3.方案制定,项目实施
团队建立后,组长带领项目组成员,结合实训要求、实训任务,通过资料查找、信息搜集等,确定项目实施方案。结合项目方案项目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职位,制订工作计划。教师针对工作计划进行检查指导,确认无误后,项目组开始项目的设计实施工作。该阶段持续时间2.5周左右,是整个实训时间最长的阶段。该阶段坚持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指导原则,使学生充分融入团队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完成团队项目。
4.小组竞技,汇报展示
智能对战小车设计制作完成后,各项目小组与指导教师,共同协商制定小车对战方案,班级内各小组开展对战比赛,验证并改进小车设计。待整车改进设计成熟后,各班级间开展竞技比赛,验证设计成果,提升团队的荣誉感,带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比赛结束后,班级各团队的技术文档设计师通过视频、PPT等形式进行汇报,展示团队项目实施过程、项目实施成果,见证团队每位成员的付出与团队合作的力量。
总之,高职院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展,在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实施方案,通过课程的实施验证,该方案达到了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目的。本次课程的探索研究,对于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改革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必群.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方案设计[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关键词:实验教学;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数据库技术自计算机产生以来,其发展十分迅速,并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高校很多个专业都开设了该课程,并受到多个专业的高度重视。数据库课程理论性强、应用实践要求高,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工程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信息、管理等科学相结合的交叉性专业,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课程作为本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许多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因此数据库实验教学就十分重要。但是由于本专业属于理学,往往更加重视课程的理论学习,容易轻视了数据库等工程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的实验教学,
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据库课程实验教学现状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1998年新增设的数学专业,是由数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的专业。本校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于2001年由理学院开设,其办学时间短,由于专业教师多数从事数学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在数学方面理论教学水平较高,而对于交叉渗透的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等工程型学科的工程应用型教学经验较少,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的交叉融合方面的教学经验就更少。由于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数据库技术之前,仅进行了少数高级编程语言基础及一些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对软件开发、软件工程、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等知识还为涉及或涉及较少,导致学生对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降低。在本专业的数据库课程实验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实验内容相对孤立
传统的数据库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将理论教学中的若干重要知识点以实验的形式构成,让学生在实验中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其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实验较为独立,实验内容之间缺少联系,不能体现整个数据库知识点之间的脉络关系。这也造成学生虽然能较好地完成单独的实验内容,但是在实际项目开发中却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独立的数据库实验难以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导致学生陷入将数据库看成一门编程语言的误区,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对数据库学习的积极性。
1.2 实验脱离工程应用
在数据库实验中,学生只对知识点进行验证,而不知如何运用知识点,未能直接与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结合起来,课程的实践性体现不强,不利于毕业设计、实习等后续环节的教学。
1.3 实验课时相对不足
由于数据库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安排更多的实验学时,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该课程同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安排了更多的理论教学学时。以我校本专业为例,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共56学时,理论课时48学时,实验课时8学时,在有限的实验学时内,需要利用一种DBMS软件(如SQL server2008)完成数据库技术的多个实验内容,诸如数据库的创建和连接、表、视图、索引、触发器、存储过程、数据库的维护、数据库的优化以及数据库系统设计等,由于实验学时较少而容易造成实验效果不理想。
1.4 考核方式单一
数据库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利用其解决实际生活面临的问题,数据库技术的实践能力应作为考核的重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据库实验作为数据库课程教学的一部分,数据库课程成绩主要以期末卷面考试成绩为主,而数据库课程实验所占比例较少。通常,数据库实验的考核以实验报告成绩加上平时成绩,考核方式较为简单,缺少过程管理,不易体现学生的实际能力,实验报告也容易出现抄袭现象。
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据库课程实验教学对策探讨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数据库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数据库实验特点,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将项目教学法[1-2]贯穿实验教学的始终,针对专业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对提出了对策,首先构建基于项目的数据库实验教学体系,然后根据该教学体系制定明确的考核办法。
2.1 构建数据库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强化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教学,使得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是高等教育培养工程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一环。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就变得至关重要。数据库实验教学既要保证知识的基础性,也要突出工程应用;既要突出知识重点,也要保证其内容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同时,也要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按照上述原则,数据库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如下:
(1)认知性实验
认知性实验的任务是让学生熟悉当前主流的商业DBMS系统,能正常使用某种行业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软件,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软件的行业需求,了解某种具体的数据库应用软件的功能模块与数据库的设计。结合具体实际,认知型实验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实验:SQL Server2008的安装与配置;用友财务软件的安装与使用。通过认知性实验使得学生了解一种或多种DBMS系统,对数据库应用系统软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行业知识,培养其职业素养。
(2)基础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的任务是对理论教学知识点内容进行实践,利用一种DBMS对理论教学中知识点进行验证从而熟悉SQL。本模块主要结合理论教学内容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展开,其具体实验内容包括:数据库的建立、删除与备份;数据表的建立、修改、查询与删除;视图和索引的建立与使用等。 在本部分实验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其主要方法是在一个确定了需求与功能的软件中,完成数据库部分,该软件已完成大部分编码,在软件中预留出实验内容部分;学生在实验上机时按照需求分析文档和系统详细设计文档建立数据库、数据表、建立视图与索引等实验内容。利用此方法的优点是让学生在做基础性实验时候就开始树立工程意识,初步了解软件开发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调试等步骤,学会利用技术文档进行开发。
(3)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整个过程,熟练使用数据库设计辅助工具,学会使用帮助手册。在此阶段实验中,掌握数据库设计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和数据库的实施与维护,学会撰写需求分析文档、设计文档等,能熟练在数据库设计各个阶段使用辅助工具(如Power Designer)。具体方法为,让学生选择一个熟悉的背景,提出一个具体的课题,例如图书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习题、超市零售管理系统等,学生自己确定需求分析,使用E-R图进行概念结构设计,进行逻辑结构的转化,最后建立数据库及数据表,并且撰写技术文档。
(4)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主要任务是综合运用多门计算机专业知识完成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此阶段会涉及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等多种技术,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高,且需要更多的实验教学时间,综合实验可与数据库课程设计同时进行。学生自行组建4~6人的项目团队,选定一个熟悉的课程,制定工作计划和任务分配方案,各司其职,按照软件工程和数据库设计过程的规范进行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综合实验的优点在于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其工程能力。
(5)数据库实验教学体系的实施方法
教师首先准备好认知性实验所需要的DBMS软件和一种商业数据库应用软件,学生可先自行完成安装配置,熟悉软件及其功能,教师就认知性实验内容的重点和难度进行讲解,学生进行操作;进行基础性实验之前,教师拟定好实验项目,完成实验项目的应用系统开发及数据库设计的各种技术文档,设计出实验内容,学生按照技术文档和数据技术理论教学知识点进行相对应的实验,从而达到基础性实验与项目开发相结合的目的,实验内容的连贯性和工程实践性增强;进行设计实验前,教师拟定一些学生熟悉的课题,进行实验时教师示范数据库设计流程,介绍撰写各个阶段的技术文档要求,学生选题后,按照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等过程展开系统设计,撰写每个阶段的技术文档包括项目说明书、需求分析报告、系统设计文档、测试文档等;综合实验阶段,将学生进行分组,组建模拟项目团队,选择实验题目,按照软件工程和数据库设计流程进行实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工程能力及工程意识。按照如下方法分配实验课时,认知性实验、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的课内教学时间可按1:3:3:2的比例进行分配,可酌情安排适当的课外学时,其形式可采用开发实验室的方式进行。
2.2 建立科学的实验考核标准体系
针对实验教学考核的问题,采用结构化评分方式,对认知性实验、基础性实验、设计实验和综合实验采用不同的方式且在总成绩中占相应的比例,重视实验过程。对于认知性实验,采用上机操作进行考核,根据其操作熟练程度给予不同的分数,占实验总成绩的10%;基础性实验采用上机操作和实验报告的方式考核,根据实验给予的技术文档完成规定的实验任务,在实验过程中实时管理,对有一定创新的给予适当的加分,此部分占实验总成绩的25%;设计实验采用答辩和技术文档的方式考核,学生就选择的设计实验进行开题答辩和结题答辩,同时提交需求分析报告、进度计划、数据库设计文档等技术管理文档,根据数据库设计过程,视系统设计完整性程度给予不同的分数,占实验总成绩的35%;综合实验以汇报和最终软件作为考核,考查学生软件工程、程序设计、数据设计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在项目团队中的不同作用和贡献,对项目有重大贡献者和创新者给予适当的加分,此部分占总成绩的30%。
3 结论
为适应社会对工程型创新人才的需要,达成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进行课程实验教学探索拥有重要意义。基于项目的数据库实验教学,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树立工程意识,明确数据库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与地位,熟悉数据库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流程以及软件工程思想,不仅能巩固本门课程的理论教学,而且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苏丹.项目教学法在数据库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黑河学院学报,2012(3):39-41.
[2]刘婷,胡玉娟.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2011(2):125-126.
[3]常志玲,伍临莉,常国虎.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实验探究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5):114-116.
作者简介:张鹏(1983-),男,四川南充人,助教,硕士,从事数据库与数据挖掘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IT行业对本科毕业生职业能力、职业规范和职业素养的需求,提出了以企业项目为背景,以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中心的自主工程化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介绍了该模式的五个基本特征:主动性、过程化、工程化、融合性和开放性,并阐述了该培养模式的实训平台的构建方式,从资源配置和培养过程上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自主工程化;工程实践能力;企业项目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也大量增加。一方面计算机专业学生工作难找,另一方面IT产业的发展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又需要大量计算机专业人才。出现这种不协调的局面的关键在于高校培养学生的质量。
目前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的现状是教育机构缺乏有实际项目经验的讲师,人才培训中大多照本宣科,学生无法学到实用的知识,培训机构无能力采购先进的大型软件中使用的商用开发工具与平台,无法搭建先进的开发环境,学生没有能够实战演练的场所;不了解IT的需求;课程体系急需改革,没有适用性的教材和案例,造成培训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轨。
如何培养软件产业人才呢?职业化软件人才的培养不是仅靠学校教育就能完成的,必须依赖于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和工作实践。比较合理的IT人才培训方法应该是首先进行基础知识学习,专业知识学习,然后进行专业技能训练。高校教育相对稳定,偏重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如果能增加有目的的专业知识教学并通过实训环境进行的专业化高标准的职业技能培训,也是完善人才教育体系极为重要的一环。
2工程实践能力与自主工程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任何软件企业都需要如下三类人才:
第一类是懂技术,行业知识和管理的软件高级人才,即“软件金领”;
第二类是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称为软件工程师,即“软件白领”;
第三类是能够熟练编程的技术工人或基础程序员,即称之为“软件蓝领”。
而蓝领奇缺不仅是中国软件行业发展的“软肋”,同时也是世界软件业共同面临的问题,无论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软件公司微软,还是印度的软件业,人才构成均呈金字塔结构。与软件大国印度相比,我国软件人才严重失衡,特别是蓝领软件人才。
我校作为二类本科院校,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及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我院在多年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自主工程化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以企业项目为背景,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把基础理论、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践融为一体,让学生的基础知识、科学素养、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该培养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1) 自主性:采取自主机制来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即制定相关政策和奖励制度,通过建立长效机制
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主动参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过程。通过青年教师到计算机公司参加实际工程项目开发及聘请公司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方式,主动和工程实践接轨。在学生方面,通过设立创新学分和创新研究课题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工程实践项目开发的活动中。该模式的自主性还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机制的建立,通过建立教学信息交流平台,让学生能方便向教师请教问题,教师也能快速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以此作为教师指导学生工作量考核的依据。
(2) 过程化:把过程管理的思想应用于人才培养模式,即围绕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问题,建立,评估、监控、和改进人才培养环节的过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把四年时间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阶段的培养目标和能力体系,由阶段性课程群来体现。同时加强过程的监控、管理和阶段评审,通过在每个阶段增加不同类型的监控点,按照可预测的进度,培养适应IT产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过程化还体现在学生实践环节和工程实践项目的过程化,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采用流行开发工具通过具体项目来熟悉需求、设计、开发、测试和质量管理等环节,以获得真实的开发经验。
(3) 工程化: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从培养目标、教学环节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从教育决策到教育实施,充分考虑工程的本质、工程工作的要求,体现工程教育的工程特色;核心是开放办学、校企合作、理论联系工程实际、教学联系工程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工程素养,提高毕业生适应工程工作的能力。具体体现为如下两个方面的特性:“全面性”是工程化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培养途径等方面全面进行,而非局限在其中的某一个方面;“全程性”是指工程化思想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涉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4) 融合性:形成融合基础理论、实验教学、专业能力、工程实践为一体的整体化融合培养模式。加强案例法教学来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从问题的分析入手,建立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和系统设计,再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案例分析和案例实现,从传统的知识型教学,向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创新型教学转变,实现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变。
(5) 开放性:以全过程开放为原则,通过建立开放工程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选项目、自主设计、自己动手、自由探索”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以企业工程项目为背景的项目开发。通过对学校现有的实验室进行资源整合利用,建立创新工程实验室,由学校提供网络平台、服务器和必要的硬件开发设备,学生自带开发用PC机,教师定期向学生来自企业项目整理后的课题并跟踪项目的进度,在实验室管理员的监督下采用由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模式对所有学生开放。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学生来去自由,并可跨年级组成开发团队,共同完成工程实践项目的开发,在团队建立的初期高年级的学生需要在开发环境、专业知识、技术等方面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指导。这样既减轻了招生规模扩大后师资力量不足带来的教师对学生科技活动指导的负担,学生之间的交流的时间也不受限制,创新工程实践基地主要是激发学生的自我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调沟通能力,而不以成果为唯一衡量标准。该实验室已成为我系本科工程实践环节的重要补充,成为高等工科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孵化器。
3企业项目实训平台的构建
构建企业项目实训平台,对于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规范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自主工程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项目实训平台采用的人才培育体系不同于传统的软件程序员培训体系,采用的是一种培养软件人才综合职业素质的训练模式。同时实训平台为软件开发人才的技能进行鉴定考核,进而评估人才等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依据软件开发人才(J2EE方向)的职业训练需求开发相应的实训项目;
(2) 依据软件开发人才的不同岗位(架构设计、界面设计、数据库应用、中间件应用、软件测试)划分不同的实训项目;
(3) 依据软件开发人才的不同岗位的技术内容归纳划分独立的技术单元:实训模块;
(4) 依据软件开发人员的工作任务设置相应的实训任务。
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3.1实训平台设计思想
根据RUP模型所定义的软件开发的四个阶段初始阶段(Inception)、细化阶段(Elaboration)、构建阶段(Construction)和产品化阶段(Transition)将案例相应分为四个模块:初始模块、细化模块、构建模块、产品化模块。
初始模块的功能如下:确认案例需求、实训人员组队、确认实训时间安排、准备相关训练资料。
细化模块的功能如下:实训案例规划(项目经理讲解实训案例的场景、制定具体工作计划文件,指导项目的具体实施产品开发过程和制定用例模型)和实训案例计划(功能设计说明和程序功能设计、功能测试计划和程序测试计划、对开发团队成员部署工作任务)。
构建模块功能如下:在构建模块由界面设计人员、中间件设计人员、数据库开发人员根据所分配工作任务完成以下工作:系统部署工作、程序开发工作、功能测试工作、程序测试工作。
产品化模块功能如下:完成功能和应用测试并填写测试报告、对开发小组的单独角色进行评审,填写评审报告、对开发小组所开发整体项目进行评审,填写评审报告。
3.2实训平台中的团队管理
实训平台通过IT公司成熟的项目管理经验和使用项目工作流程,将分散的实训个体和实训过程统一到实训系统的管理平台上。实训管理软件采用自主研发的办法,采用RUP开发方法,本着开放的原则,为软件提供可扩展性。系统把版本管理、软件配置管理、变更管理、系统建模等协作开发中所用到的实用工具,通过系统统一的管理起来,达到团队开发培训的目的。
采用工具软件进行软件配置与变更管理,包括软件配置与变更管理的方法、流程和工具。在团队实训案例中,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将遵照图2所示的开发过程进行开发:
此流程可以为系统架构设计师提供完整的架构分析设计、全面的可视化建模能力;为界面设计员提供了快速界面生成能力;同时也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快速软件开发能力和单元测试能力。其次,为软件测试员提供了快速自动化软件测试能力。在此过程中,为开发的应用提供的实时的运行和测试环境使得架构设计师、界面设计员和开发测试员能方便地进行架构验证、界面和各种应用调试、测试。最后,使用数据库建模工具,数据库设计员可以轻松完成数据建模的任务,同时通过大型关系数据库如DB2、Oracle为数据库设计员提供了数据库支撑环境,保证数据库设计员能够方便地进行各种数据库设计、修改和测试。通过系统的管理模块,给每个参与到开发过程中的用户分配相应权限,由系统提供相对应的资源和应用工具。
3.3实训平台中的测评管理与实训过程
在实训的过程中,测评管理站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如果无法对学生的水平做出正确的评价,也就无法针对学生的发展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即便实训的内容如何先进、实用,没有办法为实训的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指导,没有办法和学生自身联系起来,也就限制了实训的培训效率和结果。
实训平台的测评管理可以随时在实训实施平台上查看到实训的进展状态和每个学生的实训表现,也可以评定每个学生的目前开发水平。在制定施训系统项目解决方案时,把学生开发水平分为三个等级,并且为每个等级科学得制定实训时间和方案。
具体的实训过程如图3所示。
选对了专业进对了门
2004 年9 月,李文怡走进河南南阳理工学院。
出身于河南一个中医世家的她,之所以来到南阳理工学院,是因为南阳理工学院下属的张仲景国医学院是当地知名的中医学院。李文怡的母亲希望女儿能到该院学习中医,这样将来能有个好的工作。
在学院进行军训期间,李文怡听了一场关于国际软件行业最前沿的学术报告,这让她大开眼界,备受鼓舞。况且,她本人在读高中时,就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之后,李文怡与家人商量,想改专业学软件工程。妈妈一听,态度非常坚决:“不学中医,就莫进家门!”李文怡也很坚决:“不让学软件,我就不读书了,也永远不进家门!”最终,全家人不得不向李文怡的“固执”屈服。李文怡如愿走进了软件学院,选择了网站设计和编程专业。
对于学习,李文怡投以最大的热情与激情。进校第一年,她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9 个国际专业认证证书。而且还加入了学生会,任学生会办公室主任一职。在自己的岗位上,李文怡很快具备了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
2005 年6 月,大学一年级课程刚刚结束,李文怡就幸运地被软件学院推荐去微软(中国)公司实习。能够成为微软的实习生,李文怡觉得这个机会太难得了。
微软的实习生选拔有着非常严格的程序。第一步要通过所在学校老师和学校领导的推荐和选拔;第二步要进行微软的笔试,笔试分专业考试、应变问答和英语翻译;第三步是北京微软中国的电话面试,主要考察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第四步是参加微软中国北京总部的全国集中培训;最后是在北京总部面试。
第一关李文怡过得比较轻松,因为她是学生会办公室主任,组织参加过很多活动,并获得了不少荣誉,获得推荐并不困难。微软的笔试和电话面试也进行得十分顺利。这样,李文怡顺利进入微软在北京郊区的微软Helpdesk 技术支持集训营。
集训营里共有来自全国高校的50 名大学生,其中很多是名牌大学的学生。50 名大学生中,只有李文怡和她的3 名同学是大专生。这种集训非常重视个人素质的培养,比如如何面对客人拜访,怎么组织简单的报告会等。李文怡十分努力,在培训最后的分组考核中,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讲课,她在所在的那一组中获得了讲课第一名。
靠什么留在了微软
集中培训结束后,李文怡和其他培训者一样,站在了被选择的起跑线上,只有30 个人可以进入微软当实习生。在培训期间,李文怡并没有引起微软培训老师的特别注意。
富有戏剧性的是,其中微软信息技术部很想要一名女实习生,挑来挑去,只有李文怡条件比较合适。所以他们选择了李文怡,决定给她两个月的实习期。负责培训的老师这样告诉李文怡:“你在微软的生命期只有两个月,如果把握不好,你进入微软的大门就会永远关闭。”
两个月的生命期意味着什么,李文怡心里十分清楚。回家收拾停当后,李文怡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北京微软中国总部。李文怡最初的工作是在光缆上贴标签。实习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每天,李文怡都能感觉到自己的成长,微软的环境给了她积极学习的动力,不懂就问。当她独立处理一些客户的问题,给出客户满意的答案,听到“谢谢”两个字的时候,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身边的每一位同事都是老师,李文怡虚心向他们请教,他们都会不厌其烦地讲解。如果遇到无法回答客户问题的情况,李文怡就会马上请教同事,然后现学现卖,再把刚学到的东西讲给客户。
关于实习的那段经历,李文怡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到:在我的印象中,与其说微软是一个大企业,不如说是一个大家庭,我就是生活在微软的小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刚到微软时,我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婴儿,对于工作,一点儿都不懂;对于微软,就像小时候对父亲一样敬畏,担心自己会不小心说错话,做错事,显得畏畏缩缩。但微软让我感到家的温暖和踏实,我一点一滴地学习,逐渐了解自己的工作。我渐渐长大,开始认识我们家里的成员,工作上开始有所感悟……
李文怡的努力赢得了大家的认可。6 周以后,她就可以上项目了,开始被允许从事内部技术支持工作。转眼两个月的实习期也将过去,李文怡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怎样,是留下来还是离开,她心里并没有多少底。最后几天,她收拾好了东西,准备在经理和督导与自己谈话之后,立刻带着东西回学校继续上学。
两个月过后,部门经理和督导并没有找李文怡谈话。“这样看来,我还可以继续留在微软,这意味着我还有机会。”李文怡感到很兴奋。很快又过去了两个月,还是没有人找她谈话,李文怡心里才安定下来,她知道自己终于被认可了。
李文怡是靠什么留在了微软呢?
曾经领导过李文怡的胡俊高经理说:“李文怡本身比较聪明和灵活,她身上有两个比较突出的优点,一个是她性格比较开朗,善于主动做事情,能够在比较陌生的环境里很快地适应下来并很好地开展工作;另一个就是她比较有责任心,工作交给她比较令人放心。”
后来部门经理调整,新任经理金萱任职时,督导就立刻找到金经理,对她说:“你一定要想办法把李文怡留下来,她是个不错的女孩!”
很快,李文怡的工作也得到了金经理的认可,她的评语是这样的:李文怡在实习期间表现出了非常好的工作精神。她主动积极,遇到事情能思考并提出建议,这在大多数实习生当中很难见到。在与团队的合作中,能很好地合作和沟通,并且努力学习和工作,使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她能更充分地发挥她的优势,并能不断地提高自己,掌握更多知识和更多与人沟通的经验,逐步迈向成功。
签约微软,从3 万学子中突围
2006 年6 月的一天,公司老总找到李文怡,问她在正式转正之前对薪水有什么要求。李文怡对这个提问感到有点突然,她说没有任何要求,只是想在微软多学一些东西。令她高兴的是,老总还是把她的工资从实习期间的1500 元涨了好多。
微软正式与李文怡签订了半年的工作合同。其实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李文怡还有些犹豫,是留下来工作还是回去继续上学,她有点拿不定主意,于是向自己的上司胡俊高经理讨主意,胡俊高经理说:“在北京一边上学一边工作的机会多得很,我劝你还是留下来。”
之后胡俊高经理分析说,全国软件专业的学生有4万人,学习微软课程的学生有3 万人,微软这次从中挑选的实习生只有30 人,而能够留在微软工作的只有3 人。所以可以看出微软的要求有多么严格。而且,跟李文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很多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院校的学生。选拔实习生的时候,有一个名牌大学的学生是学生会主席,各方面都比较优秀,但是因为在面试的时候经常巧妙地拍考官的马屁而被淘汰。
微软的这种选拔制度让李文怡很佩服。
2006 年6 月30 日,30 名微软2006 实习生即将结束4 个月的实习生活,传来的好消息是:李文怡等3 名实习生因表现优异被微软(中国)公司信息技术部录用,其他实习生大部分被另外一些知名IT 企业录用。
签订合同后,李文怡就是微软的员工了,但她时时刻刻都感到肩上的压力。因为转正以后,并非意味着成为微软永远的员工了,微软员工的流动性非常大,被淘汰的现象经常出现。
李文怡知道,在微软,员工的工作生命永远只有6个月。6 个月的合同结束后,如果表现优异可以继续留下来工作,如果不能胜任,合同到期将会立刻走人。李文怡心里很清楚,虽然说现在正式转正,看似保险了,但如果不努力,走人是必然的。
每天,李文怡要整理一天工作的记录总结,并制订第二天的工作计划。目前她的主要工作是,公司数字电话系统的维护和管理、Helpdesk 技术支持、Lab 服务器的日常维护、虚拟图书馆(Virtual Library)的建立、IT 相关技术文档的翻译。
李文怡租住的房子离单位很近,步行只有5 分钟的路程。公司一般是每天上午9 点上班,下午5 点下班,但是上班时间并不要求打卡,上午晚来一段时间也没有人查问。李文怡说,其实公司对员工的要求很宽松,工作时间可以自由出入,还可以到楼下的健身房锻炼身体,
或者到沙发吧台去休闲一下。渴了饿了可以到茶水间去吃东西,食品和各种饮料应有尽有,想吃什么和喝什么可以随便拿,并且是免费的。
“尽管公司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宽松的工作环境,但没有一个员工放纵自己,大家都很自觉。”李文怡说,“这里的员工工资都很高,他们有车有房,属于不缺钱的一族,一个人到了不缺钱的境界,他工作是为了什么呢?”李文怡的反问让人想起了他们的老板比尔• 盖茨的那句名言:“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
这,正是微软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
2006 年8 月上旬的一天,李文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有时候会觉得是老天太照顾我这个小女孩了,我在微软的激情生活才刚刚开始,和其他同事的工作境界相比,我还有很多路要走。从一个起点到达另一个起点,我始终保持不变的是对工作的热情和激情。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要让自己的脚印更深,因为我坚信,坚实的脚印会让我更有后劲儿。
微软员工群体中,90% 以上都是硕士生、博士生。当记者问及李文怡能够成功留在微软的经验是什么时,李文怡笑着说,自己仅是一个学习者,一名微软的普通员工,真没有什么经验,如果硬要说“经验”的话,她觉得从参加微软面向政府大客户的Helpdesk 技术支持集训到集训的考核,从获得来微软实习的机会到留在微软工作,走过的每一步都留下了坚实的脚印。
(本文谢绝任何形式的上网、摘编和转载)
李文怡个人小档案
年龄:24
籍贯:河南新乡
毕业学校:南阳理工软件学院
专业:网站设计和编程
工作部门:微软(中国)公司信息技术部(IT)
主要工作:公司数字电话系统的维护和管理、Helpdesk技术支持、Lab 服务器的日常维护、虚拟图书馆(Virtual Library)的建立、IT 相关技术文档的翻译。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Linux应用;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伴随着Linux的迅猛发展和普遍应用,社会对各类Linux技术创新及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据开源操作系统领导厂商红帽子公司的报告,2012年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Linux技术人才将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然而,目前Linux课程的教学存在如下问题:教学内容陈旧,实验内容以演示型和验证型为主,缺乏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和应用型实验,依附于操作系统原理课程,以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教学考核方法不科学,主要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缺乏激励机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都比较差,所学知识与企业所需相差甚远,所培养的学生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针对上述问题,哈尔滨学院以目前业界最流行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为平台,凝练了“Linux应用”课程作为哈尔滨学院的特色应用型软件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实验课,更新了课程教学理念,在满足软件工程专业学科理论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以IT行业的实际需要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以学生能力培养和学习兴趣提高为目标,以企业真实工程项目为案例,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1、面向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理念
以IT行业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哈尔滨学院特色应用型软件工程本科专业“Linux应用”课程的具体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将“Linux应用”课程的教学理念定位为“以行业应用为背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知识建构为主线,以合理先进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以能力培养和学习兴趣提高为目标”,其中能力培养目标应定位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应用领域+全面的能力训练+浓厚的学习兴趣”。具体而言,这些能力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论联系实际的Linux系统管理和维护等应用和实践能力;Shen脚本程序设计与基于c语言应用开发的创新能力;LinuX下服务器配置与故障调试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好的沟通能力;跟踪行业前沿的创新创业能力。
2、面向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
哈尔滨学院的“Linux应用”课程共享校企合作成果,以实现岗位主要职责为目标,以各职责技能需求为导向,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重构课程的知识体系,以项目为中心,精选典型案例反复训练各种技术,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及开放性。
重构后的教学内容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操作及应用,第二部分是Linux程序设计,第三部分是网络服务器配置及故障调试。面向能力培养的Linux教学内容结构如图1所示。
3、面向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我们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导向,根据IT行业对Linux技能的需求、Linux应用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合理设计教学情境,做到理论实用、必需、够用,突出专业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和先进性。课程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方式,每一个教学单元(即工作项目)的实施都按照“知识导引”、“讲解示范”、“模仿练习”、“课堂实践”、“检查反馈”、“拓展提升”等6个环节展开。面向能力培养的Linux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在“知识导引”环节,我们做到明确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展示项目要实现的功能;在“讲解示范”环节,教师对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对项目仿真示范,展示良好的企业项目实施规范和职业态度,学生通过观察学习项目实施规范并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在“模仿练习”环节,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模仿练习,教师要及时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课堂实践”环节,我们要求学生综合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完成企业真实的工程项目,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碰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引导性的解惑,课堂实践完成后进行组内总结和组间交流;在“检查反馈”环节,教师对课堂实践环节进行考核和评价,从项目完成情况及完成质量、工作态度、岗位技能、团队合作等方面给学生反馈意见,提出学生需重点改进的部分;在“拓展提升”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训练的基础上拓展课外训练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活动和企业实习实训等活动,扩大知识面,自主训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面向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为了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Linux的教学内容,我们采用了面向能力培养和兴趣提高的教学法,主要包括引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分组讨论4种。
4.1 引导教学法
引导教学法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以探究活动为形式的综合性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精心寻找新旧知识的切合点,设计学习情境及相应问题,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进而较好地使学生得到获取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
我们在Linux教学过程中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理,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以问题为主线,有步骤、分层次地完成整个教学活动。例如,我们在讲授Shell基本命令使用部分时,设定的教学目标为熟练掌握Shell基本命令。为此,.我们设计的学习情境为:某公司与学校联合进行“嵌入式Linux实验设备”的项目开发,项目组长为方便管理,决定创建一个工作目录work,并在该目录中再创建schedule、src、doc等子目录,以便分类存放相关文档,并将root目录下的文件project_doc复制到doc子目录下;另外为合理安排工作进度,还要制订一个工作计划文件task。设计的任务实施流程为:预习教材关于Shell基本命令部分任务准备查看路径并显示内容创建目录并切换到该目录创建子目录复制文件创建新文件。提示学生在任务实施前必需的准备工作为:①一台装有Red Hat EnterpriseLinux 6 Server操作系统的计算机;②启动Linux并切换到字符界面,以超级用户“root”登录。精心设计的引导问题为:①Shell命令有什么样的格式要求?②Shell命令的相关帮助方法有哪些?③Shell命令中关于路径的操作命令有哪些?如何使用?④Shell命令中关于文件(包括目录文件)的操作命令有哪些?如何使用?学生借助老师给出的任务引导,明确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获取有意义的信息,解决引导问题,进而完成这个学习任务。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问题为线索的引导教学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4.2 案例教学法
每一个教学单元都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典型的工程项目。该项目一般分解为2~4个案例。例如,在服务器配置与故障调试部分的服务器故障排除教学中,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先抛出常见网络服务器故障的一个典型故障,让学生根据故障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动手实验,确定可能引起故障的原因,进行故障调试与排除。如果比较顺利,教师可进一步抛出工程项目中实际发生的典型的综合性故障,比如在配置samba服务器时,如果我们按照配置流程配置完毕后,发现samba服务器故障,客户机不能正常的访问samba服务器端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故障现象分析,综合运用服务器配置和系统管理的知识,引导学生列举出可能引起故障的原因,进而逐个验证排除,最终找出故障原因并排除故障,以此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研究故障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3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该课程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每个项目都是企业真实的工程案例,如WWW服务器配置与故障调试项目。第一步,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出项目任务,下发项目任务书;第二步,学生分组,制定项目操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第三步,教师帮助学生优化操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第四步,学生分角色具体实施配置方案;第五步,教师检查学生实际配置情况,并进行考核;第六步,教师点评方案实施情况,师生共同讨论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并填写相关评价表。
4.4 分组讨论法
为了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克服项目实践过程中的焦虑感,对于难度较大的任务,我们采用分组讨论法开展协作学习。学生强弱搭配,2-3人一组,由教师提出任务,学生分组讨论,一人操作,其他人在旁边观察,并定期进行角色互换,由学生分组汇报,最后教师总结并提出反馈意见,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降低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面向能力培养的课程考核方法
课程考核方法好比是调动学生学习的指挥棒。教师将指挥棒指向哪里,学生可能就会跟到哪里。学生为拿学分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教师将指挥棒指偏了方向,就难免有误人子弟之嫌。对于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的“Linux应用”课程而言,它强调的是“做”和“用”,而不是“记”和“背”。因此,我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理论和操作,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就等于白学。
为此,本课程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成绩评定采取阶段考核成绩累计方式,其中,平时过程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综合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拓展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10%。
1)平时过程考核G1(60%)。
其中,N为课堂实践的总次数,Xi是第i次课堂实践考核成绩,Yi是第i次课堂表现成绩。
课堂实践考核主要是教师考查学生在课堂实践环节综合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完成企业真实工程项目训练的情况,着重考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等。
课堂表现成绩,主要由课堂模仿环节的表现、课堂出勤及作业完成情况等3个部分组成。
2)期末综合考核G2(30%)。
G2=X×60%+Y×40%
其中,x是期末实践考核成绩,y是期末理论考核成绩。
期末实践考核主要对学生的面向问题求解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进行综合考查,采用上机考试或大作业(真实企业案例)的形式进行。
期末理论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Linux的基本操作及应用、Shell脚本及C语言程序开发、网络服务器配置与调试等3个部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可采取开卷或开闭卷结合的方式进行。
3)拓展考核G3(10%)。
拓展考核主要是考核是拓展提升环节中学生在相关学科竞赛、学术报告或创新创业等活动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此部分属于激励考核,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总成绩G。
G=G1×60%+G2×30%+G3×10%
其中,G1是平时过程考核成绩,G2是期末综合考核成绩,G3是拓展考核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