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市场一体化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4 15:15: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市场一体化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市场一体化论文

第1篇

(一)市场营销课内实验教学特点

课内实验是课堂教学期间,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的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和应用的一个教学环节。其具有课时分散、可供利用资源有限的特点。对于很多课程,如计算机基础知识,可以采用到计算机机房进行课内实验的方式,边理论学习边实践操作,效果较好。但市场营销课程不具备这样的资源条件,主要原因是目前市场营销及其相关软件主要是通过模拟实战演练的方式来进行,其更适于在学生没有学习理论之前或理论学习完成后进行。同时,这种实战演练需要一个相对较为集中的时段,而课内实验相对来说是分散在整个理论教学过程当中的。除此之外,很多学校通常会把利用计算机网络模拟实战演练这种模式放在较为集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来进行。所以,相较于有些课程,市场营销的课内实验没有较好的资源条件到计算机机房进行实验;相较于实践教学,市场营销的课内实验没有充足的课时;而相较理论教学,课内实验又没有较好的教材可供使用和操作。

(二)围绕学生生活设计市场营销课内实验

市场营销课内实验的特点决定了其没有太多可供利用的资源,如校内的计算机机房、校外的实训基地及实训机会。而学生在生活中作为消费者,有许多消费行为,具有消费者的特征,是一些产品营销的对象,对一些企业来说,是未来潜在的消费者群,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围绕学生生活开展市场营销课内实验,一方面使课程开展更方便,有效克服了可供利用资源的有限性和课时分散、不够充分的特点,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作为消费者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会有更深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对市场营销理论的理解,增加理论学习的兴趣。因此市场营销课内实验可以围绕学生生活,以学生的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开展一系列的课内教学实验。

(三)一体化市场营销课内实验教学设计

所谓一体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整个课内实验都围绕学生的生活进行设计,以学生普遍消费的某种产品或服务为对象,自始至终一以贯之地进行各个课内教学环节的设计。二是基于市场营销操作流程和工作任务对市场营销课内实验进行设计。其中,基于市场营销操作流程是以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的经典市场营销理论为基础,按理论蕴含的操作流程进行课内实验设计。而基于市场营销工作任务是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标准进行课内实验教学设计。总体上,以操作流程为主线,将工作任务贯穿其中,形成两者有机融合的一体化市场营销课内实验教学设计。

二、围绕学生生活的一体化市场营销课内实验教学设计

(一)市场营销操作流程

市场营销从美国发端,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相对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我国在讲授该门课程时,基本以菲利普•科特勒的经典市场营销理论为主,融合当代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其主要涉及的操作流程如图所示。如图所示,企业首先对其所面临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进行相应的市场调查,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进行一定的市场预测。在市场预测的基础上,对市场进行细分,然后,结合企业的资源条件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对其进行市场定位。为了解决对市场认知的不足,可以再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或者说,企业持续不断的进行市场调查、预测以修正其营销活动。在企业确定了营销的目标市场及做好市场定位后,就可以决定产品的生产、价格的确定、促销方式的选择和营销渠道的构建。最后,做出营销计划,进行相应的营销组织和控制。根据市场营销操作流程中每个环节所处的位置、所起的作用和与相关环节的关系,可以将其大致划分为七个模块(见表1)。

(二)围绕学生生活的一体化市场营销课内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设计

选择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普遍消费的某种产品或服务,如手机、电脑、电话卡套餐服务等为对象,以问题为导向,结合每一模块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课内实验教学设计。表2以手机为例进行七个模块的一体化市场营销课内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设计。在此以第一个模块市场调查、市场预测和第三模块产品策略为例,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说明。市场调查、市场预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以及如何撰写调查报告,此模块力图让学生对真实的市场进行调查,进行预测,得出相关结论。在该部分理论内容讲解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选取他们日常生活中消费的某一产品或服务为对象进行市场调查,在这里选取的是手机。接着讨论确定调研主题,这一环节教师需要给予必要的帮助,让同学们明确后面调研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这一调研主题开展,教师也可以直接指定,在这里是在校大学生手机消费特点和趋势。在对学生进行分组后,就由学生在组内进行讨论确定调研计划和设计调查问卷,在课堂上可以根据调查问卷模拟调研过程,使学生了解调查问卷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访谈技巧,在课后按其调研计划进行市场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第三个模块产品策略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企业如何选择各个产品策略,此模块力图使学生了解不同的企业会采用不同的产品策略,其效果具有差异性。在产品策略理论讲解完成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用手机品牌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查找自己所用手机品牌的产品策略并进行分析,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头脑风暴法产生手机产品的新创意。在三至六模块完成后,组织学生分析不同手机厂商的4PS策略,并进行全班的交流。

(三)在具体操作中,需注意的几点

第一,总体上来说,每次的课内实验都是在理论教学完成后进行,为了到达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在课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如相关资料的查找,在课堂上主要是进行讨论、模拟和展示。第二,基本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讨论、开展活动和完成任务。可以一个模块或几个模块合并进行一次成果演示和汇报。团队成员在整个课程中可以是不固定的,以锻炼学生和不同的人合作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对所完成任务的情况加以归纳、整理,进行汇报,在锻炼其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形成对理论知识的现实认知。第三,采用模块考核加期末考试的方式确定该门课程的成绩。在每一模块活动任务结束后,由团队自身、其他团队和教师共同根据团队的表现、完成活动的质量确定其考核的成绩,然后将模块考核的成绩按一定的比例和期末考试成绩一并计入该门课程的成绩,通过模块考核成绩确定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围绕学生生活的一体化市场营销课内实验教学实施效果

(一)学生学习更主动

从学习的态度上看,学生表现得更积极主动。学生能在课后主动地去搜集资料,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积极开展相关活动,有时甚至超出教师对活动的要求,高标准地完成任务。

(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完整、更深入

从对市场营销教学内容的理解上看,学生能形成较为完整的认知,而不是单纯的几个知识点,同时能对某一产品(如上面实践中的手机)或某一服务形成较为现实的市场认知。既能从企业的高度理解市场营销,也知道具体环节如何去操作,如如何做市场调查、撰写市场调查报告、设计相关策略等。

(三)学生综合素质和与他人合作能力得到提升

从学生的综合素质上看,其沟通、表达、合作能力都有相应的提高。很多学生第一次上台表述时可能非常紧张,但通过多次反复实践,到课程结束时已能较为流畅、从容。团队之间的合作也在多次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变得更加默契和顺畅。

(四)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很多模块的活动需学生集体讨论、设计和实施。在讨论的过程中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更需要学生调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想法,创造性地完成任务,促使他们形成创新性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从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也可以发现很多新颖的创新点。

(五)学生适应相关工作岗位能力较快

第2篇

关键词:产权交易 交易品种 投资主体 制度环境

相关文献综述

Grossman和Stiglize(1980)认为资本市场的层次化能够抵消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Merton,Robert C和Z.Bodie(2004)在基于功能观点的资本市场改革理论中提出,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有资本配置、规避风险和激励约束等,建立差异化的资本市场结构能实现资本需求与供给的均衡流动,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的辐射区域具有异质性。由此可见,要实现资本市场各层次间的耦合和发挥产权交易市场在资本市场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基于产权理论的差异性,资本市场结构理论为此提供了理论支撑。

我国的资本市场由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和三板市场构成,具有明显的“塔形”结构。李燕(2009)认为实现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和优化,必须建立不同层次和结构的资本市场,场外交易市场是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市场化框架内构建场外交易市场须有效地解决交易的方式、种类和原则等问题。熊焰(2008)定义了产权交易市场的内涵,认为:“产权交易市场是产权交易的场所、领域、活动和交换关系的总称,不但包括产权交易机构本身,还包括了围绕着产权交易机构建立起来的市场服务平台、交易服务网络、中介服务体系以及与之相关的交换关系”。晋入勤(2009)认为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承担着国有经济改革的重要角色,实现国有经济的优化配置和国有企业的重组整合离不开产权交易市场,它可以规范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并减少国有资产流失。李响玲和周庆丰(2010)指出产权交易市场具有融资功能、“孵化器”功能和吸纳退市功能,它是优质企业上市和劣质企业退市的缓冲地带,并通过市场准入制度、交易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进行设计,来完善市场容量巨大却层次较低的产权交易市场。因此,通过重心倾斜和制度安排进一步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

交易市场的功能定位

结合产权交易市场的“硬资源”和“软资源”优势,全面整合产权资源并完善和优化产权交易市场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和优化能对经济发展起到助推和驱动作用,其合理的功能定位应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国有资源进行“阳光”交易的平台

国有资产中被择优筛选后的剩余部分须通过合理渠道进行流转和重组,以提高国有资产的经营效率。在市场转型中,非健全的市场体制诱致的无秩序、低效率地交易导致存量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产权交易市场是在此背景下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价格发现机制、信息披露制度和公开竞价制度的产权交易市场要严格执行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制度,使国有资产的优化重组和流动增值更加“阳光化”,这有力地遏制了寻租人的利益诉求,避免了国有资产被利益相关者侵蚀。

(二)疏通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金融排斥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具有普遍性和针对性,中小企业的规模状况、盈利状况和信用状况让金融机构产生了“惜贷”心里。面对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产权交易市场可为它们提供权益融资、债务融资和政策性融资等。产权交易市场通过对中小企业的备案登记、资产评估和规划设计,使得它们可以通过股权转让和资产抵押等方式获得商业贷款或政策性贷款,同时,也使得它们主动获得风险投资或产业投资基金的关注。除此之外,产权交易市场还可以有效地开发民间的“资金池”,吸附剩余的流动性并拓展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渠道,能解决现实存在的个人储蓄者和中小企业融资者的资金供求悖论问题,实现民间资本向投资资本的沉淀。

(三)企业“转板”的“缓冲地”

健康合理的资本市场体系也应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产权交易市场能为优质企业提供培育和孵化的平台,同时,也能为劣质企业设计出宽严相济的退出机制。与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相比,市场容量较大的产权交易市场门槛较低,产权清晰、无法达到上市条件并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在产权交易中心登记的企业都是其服务对象。产权交易市场为优质企业提供融资(包括抵押贷款和风险投资资金等)的便利平台,这对企业的成长起到孵化作用,为企业迈进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奠定基础;同时,产权交易市场也能吸纳退市企业,劣质企业退市后仍可以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实现产权流转和并购重组。

产权交易市场未来发展重心

传统的产权交易市场的交易品种主要有物权交易、矿权、林权及企业债权等,随着交易市场的扩容,必然要催生出一些新的交易品种;同时,原有的投资主体也并不能完全满易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因此,面对产权交易市场不断扩容的契机,要实现产权交易市场的不断成长与壮大,本文认为产权交易市场的未来发展重心应该集中在交易产品和交易主体方面:

(一)交易产品方面

1.碳交易产品。推动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任务。其中,对于不能按期实现节能减排的企业,要从拥有超额配额或排放许可的企业手中购买一定的碳排放权。产权交易市场通过搭建碳金融平台,以排放权有偿使用的市场机制能推进我国经济的低碳发展和清洁发展。碳交易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也应成为产权交易市场中新型产品的代表。例如,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就是碳排放权交易和碳金融发展的良好平台,它通过产权交易市场推动了企业节能改造项目的市场化运作,使碳交易步入正式的操作平面。

2.证券化产品。证券化产品是金融创新的结晶,它是资本市场发育程度和成熟程度的重要体现,同时,它也是我国产权交易市场进行创新的重要标的。在征求国务院及监督管理部门的意见后,产权交易市场也可以在该方面进行试点。产权交易所可以设计出一些资产证券化产品,其产品应包括实物证券化、债务证券化、应收账款证券化和证券资产证券化等。对此,综合做市商、担保机构和会计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要出具各自独立的意见,并对该意见做出相应的连带责任的承诺与规定,以防止利益寻租;同时,通过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也可以保证市场的高度透明,使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通和退出机制更加完善。

3.农村产权交易产品。培育和发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有助于构建所有权清晰和使用权流转通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有助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实物型交易品种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出价值型交易产品,发展有关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农户土地承包开发权、农村生产性设施使用权及农业类知识产权的交易产品。推动涉农收益产权的资产化,有助于实现社会资本和农村资源的对接,有助于农村生产要素的充分自由流动并实现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借鉴武汉通过对农村生产要素的使用权和收益权的出让而获得资本和技术支持的成功模式,探索并搭建新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可以加快农村市场化进程。

(二)投资主体方面

1.产权投资基金。在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中,一方面,产权交易的规模性提高了购买方的进入门槛;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或暗箱操作,显性和隐性的交易风险叠加出现,这难免会造成撮合成交率的下降。产权投资基金要求购买方的自有资金或等价资产达到50%,其缺口部分可由中小企业或个人出资。对于高含金量的交易项目,自有资金或等价资产撬动的交易杠杆会放大,可以适当放松自有资金或等价资产方面的硬约束。对于产权交易市场资金进入方面的桎梏,具有资金规模性、风险偏好性和投资针对性的产权投资基金增加了产权交易的灵活性和成交率,它是产权交易市场新型的合格投资者,也可成为未来投资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产业投资基金。又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它是一种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模式,它投资于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企业的股权或准股权,在企业发育成熟后以股权转让的方式实现资本增值。以信托投资方式成立的产业投资基金能消化吸收大量的民间剩余资本,避免了民间资本的盲目流动。它可以参与产权交易市场中的大宗交易(包括大存量资产交易、企业间并购重组交易和大型矿产开发权等),经过3到7年的投资期后可以通过抛售、出让和企业回购等方式实现预期的资本回报。根据交易标的的不同,产业投资基金可分为种子期基金、成长期基金和重组基金等,其简单灵活的基金形式能为产权交易市场注入新的血液。

3.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目前,合格境外投资者的投资范围主要包括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股票、国债、可转换债券、企业债券及证监会批准的其他金融工具,产权交易市场上的新型交易产品(证券化的使用权、收益权等)也应成为QFII的青睐对象。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开放,需引导国际投资资本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进入,并形成利用外资的新渠道。QFII是产权交易市场新型投资主体,其理性的“价值投资”理念能够引导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地运行。毋庸置疑,在它活跃市场交易期间,也要加强对合格境外投资者的追踪监管。

制度环境的优化

(一)资产评估制度

随着产权交易市场的不断深化,交易产品由实物型向价值型,有形向无形转变是当前的发展趋势。资产评估结果是产权交易双方决策时的价值参考,在撮合成交之前,能否对产权交易产品做出准确评估是交易的关键所在。同一资产标的由不同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其结果可能相差悬殊,价值高估和低估都不利于市场的公平交易。产权交易中心可以设立自己的资产评估部,加强专业评估师队伍建设并建立“盲评”制度,最后对不同评估师的评估结果进行综合测评,采用“中位数法”或“加权平均法”选择评估结果。产权交易中心可以对评估标的收取适当的评估费用,用来支持专业评估师的学习、培训及激励。

(二)综合易制度

选择信誉高、资质好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银行等第三方机构为做市商的交易制度,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但容易滋生操纵市场的行为;在交易成本和市场透明度方面,集合定价制度要明显优于协商交易制度。对此,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应在新型证券化产品的交易层面引入做市商制度,在保证市场流动性的基础上,在后续的交易中实行竞价交易制度;在能对经济和环境产生正的外部效应的大宗交易层面,要采用由政府推动的协商交易制度,并予以税收和财政补贴方面的政策支持。总之,针对差别化的交易品种和投资主体要引入不同的交易制度,建立功能互补的综合易机制是市场化的要求。

(三)监管性约束和自律性约束制度

我国产权交易市场是在政府和国资委等部门的推动和支持下建立起来的,监督管理部门要对交易市场的规范性发展提供监管性约束。目前,对交易市场起到约束或指引作用的文件仍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要,其统一性的交易法规仍未成形。建立有效的监管约束制度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它是防范市场风险并实现规范化交易的外部保障,同时,适当地行政干预和引导也有助于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此外,还应加强机构自律性制度建设,尤其是相关的投资机构和中介机构。专业性较强的中介机构要想独立、公正地服务于交易市场,需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和行业自律性约束。

参考文献:

1.Merton,Robert C,Z.Bodie.The Design of Financial System:Toward a Synthesis of Function aid Structure[P].2004,http:///papers/w10620

2.李燕.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下的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10)

3.熊焰.资本盛宴·中国产权市场解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第3篇

[关键词]情绪认知;酯化反应;缺水;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0007202

一、问题的提出

酯化反应是中学有机化学部分的重要内容,酯化反应原理及方程式的书写是该部分内容的重难点。教学中,多数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酯类物质的书写上,因为酯的书写与前面知识相比更灵活,变化更多样。但是在随后的作业中,许多教师发现:在书写酯化反应时,将近一半的学生会忘记书写水。富有经验的高三教师也反映: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平时的测试中,在高考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可见,酯化反应方程式的“缺水”现象并非偶然,该现象背后是否隐藏着深层次的原因呢?

毋庸置疑,酯化反应方程式中酯类物质的书写是教学的重难点,其中生成水是顺水推舟的事。于是很多教师将“缺水”现象归因为学生书写方程式时的粗心大意,并通过反复强调与不断纠错的方法来应对。这种方法虽在短时间内会有比较明显的效果,但一段时间后,“缺水”现象仍会反复。对于“酯化反应过程中生成水”这一知识点,一般学生理解起来不是难事,但在书写方程式时却多次“缺水”,当他们发现反复订正和强化仍无法有效克服时,学生对该内容的学习成就感就会削弱,甚至不少学生会因此认为自己无法胜任有机化学的学习,更严重的是对有机化学问题产生畏难与抵触情绪,并逃避有机化学的学习,最终影响中学化学知识体系的整体建构。

二、基于学生认知心理的分析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在表征水平上的情绪与认知在学习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少学生在从无机内容转向有机内容的学习时,仍套用无机化学学习方法,致使学习效率低下。多次的挫折体验强化了学生的不胜任感,当学生再次学习新知识时,易处于应激状态,而过度的紧张会使新知识的学习处于抑制状态,知识的建构常常变得机械与被动。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初次接触到酯化反应时,发现酯类物质相对于之前学过的有机物更为复杂,再加上大部分教师都会强调酯化反应中酯类物质的书写,这无形中对本来就处于紧张状态的学生形成了威胁性刺激。学生加工该知识点时,由于畏惧,试图逃避细节加工,以减少心理上的不顺畅感,这样的学习状态使得学生对酯的学习浮于表面,无法对知识的本质进行建构。著名心理学家马瑟韦斯发现,人们倾向于注意与自身情绪有关的信息。处于焦虑或恐惧中的人,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所害怕的消极信息上,而忽略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导致注意和加工范围变窄,从而影响了周围更广泛刺激信息的加工。学生在书写酯化反应方程式时“缺水”的原因也就变得容易理解了。通过以上分析,学生书写酯化反应方程式时“缺水”的现象,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可知,学生在书写酯化反应方程式时“缺水”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消极情绪。因此笔者尝试从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来解决该问题。

三、聚焦学生认知心理情绪,尝试改变学生的认知心理状态

首先,在学习无机化学时,学生已经获得了通过化合价的高低来推测物质的氧化性与还原性的方法。在学生刚接触有机化学时,我们借助相似的方法,引导学生尝试从结构特点来分析有机物的性质。从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引入有机化学学习,学生就不会感到生疏,这种轻松自然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从无机化学学习过渡到有机化学学习,从无机化学学习方法向有机化学学习方法转变。当学习到烯烃、苯等有机知识时,应强化通过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来推测有机物性质的基本方法。这为学习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包括酯化反应,提供了基本而又实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掌握一定方法时,有机化学学习就会变得相当容易,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

其次,在学生开始接触酯化反应时,让学生感受酯物质也只是有机物中普通的一种,而不必过分强调酯类物质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在上该内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和反应条件,特别是浓硫酸的作用,恰当地引出酯化反应会生成水;当学生从实验原理分析出酯化反应的特点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结构式对有机物进行分析归纳。虽然结构式比较烦琐,但其对于酯类物质的形成特点可以较直观地表现出来。这样,便可以化学反应的本质――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形成分析出酯化反应的实质,最终归纳出基本规律:“酸脱羟基醇脱氢。”当学生理解了该知识后,再引用学生已学的生物内容“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进行类比验证,学生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再次,在学生对酯化反应的本质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后,引导学生归纳出“酸+醇酯+水”。为了深化该模式的本质意义,要求学生必须用虚线框勾画出酸与醇反应生成水的本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降低酯类物质书写的难度,另外虚线框也在提示生成物中水是不可缺少的。这样,经过多次相同类型的习题演练,就可帮助学生跳出死记硬背的怪圈,并在不断的练习中加深对酯化反应本质的领悟。对此,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如为了防止“缺水”现象的出现,在新授课时便引导学生归纳出:“酸+醇水+酯”。这样做可让学生牢记该模式。通过公式化或程序化的做法写出水,然后学生焦虑点就聚集在酯类物质上。当学生写出酯类物质后,暂时放松的心态已不会影响水的书写了。这是某中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总结的规律,我们可根据学情进行借鉴。

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极少部分学生仍不可避免地忘记写水。对于这部分特殊的学生,我们可以借助

放松

认知心理的方式进行弥补。首先让他们进入一个安静且宽松的学习气氛中,然后引导他们想象书写酯化反应时一直都顺利地写出了水,并且得到老师的赞扬和同学的羡慕。通过多次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强化学生获得写出水后的愉悦感。这种方式对于顽固地忘记写水的学生的辅助效果相当好。

最后,我们需要将学生获得的方法熟练化并深化运用。当学生对该知识已经信心十足时,我们再引导学生进行具有挑战性的练习。比如,让学生尝试进行一元酸与多元醇、多元酸与一元醇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当学生成功地写出了反应式后,再抛出两元酸与两元醇进行酯化反应的情况,并进行探讨,探讨结果与大家共享。学生的学习欲望是非常强烈的,特别是复杂酯化反应中求解水的个数时,学生的积极性极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努力,顺利解决了难题,这样的结果大大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生成的快乐体验,且对于酯化反应形成了知识体系,各种类型酯化反应的书写自然得到了很好的掌握。

第4篇

在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研究过程中最主要的理论依据是金融发展理论,它是研究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理论。该理论对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做如下解释:市场供应和基于供求双方的资金需求是由利率决定的,其实质是利率将金融机构的自由裁量权,通过市场进行自主调节。我们知道,当前市场资金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率水平,它能够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调节作用,是金融机构应该重视的关键点。中国利率市场化是我国改革进程中的一步,自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运用市场利率来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但另一方面市场对货币利率是不完全的“完全自由化”,在宏观方面需要中央银行市场操作存款基准利率,从而间接地影响其他金融产品的定价。

中国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指出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所以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将成为金融改革的必然趋势。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是存款利率市场化,宏观体制改革将直接决定整个利率市场的调节作用,现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在利率及调整资产结构等方面给予各银行一定的的自由度空间和裁定的时间,但是很多问题依然存在。

近年来,扩大行业资产规模使得中国银行业蓬勃发展,但是中央银行针对存款利率上限的限制,也使得银行业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时增长率较低,只能使用大量的小额货币政策工具,这样就增加了银行的成本,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够有效地解决负利率压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资源配置等问题,这反过来对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其健康有效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影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有关问题分析

(一)商业银行业改革问题

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一旦存贷款基准利率被放开,银行间为了抢占市场占有率和客户,伴随的不仅是利率剧烈波动,还有各个商业银行间存款利率竞相上升、贷款利率竞相下降,必将导致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愈加激烈。随着竞争的加剧会出现部分信用程度低、管理能力差的银行在市场竞争中被边缘化等问题。我国银行在实际运行中,风险防范意识较差,对利差依赖性过高,而商业银行的改革速度却举步维艰。

(二)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和资本账户自由化三部分是利率市场化的关键。全球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是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外部环境,如何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如何进行利率改革,如何增加国家的持有和储备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汇率自由化的关键。从宏观环境上看,我国的货币国际化落后于国内金融改革,如果存在不完全市场化的利率体系,会使得国内许多金融产品根本无法准确定价,这就会使资本项目等套利机会增加和资本交易的波动。大多数学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与市场利率的形成机制可以相互补充,因此处理好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能够有效的推进利率市场化。

(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问题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充分地反映了供求关系,能够积极地引导市场环境及供求关系的优化配置;同样,利率是货币的使用价格,面对市场经济环境要充分利用利率价格机制的作用,实现资金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实体的发展。经济和金融是决定市场经济的基本定律,而目前,银行导向型的金融体系在中国仍然是一个典型。银行业各种指标显示,银行业仍处于主导地位,是金融服务实体的主要力量,是宏观调控的关键,并且宏观调控和金融稳定等能够减少负面影响,控制经济有效的运行。因此,在这个阶段,必须考虑到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的财政可持续性,风险管理能力和生存、发展空间。

(四)货币信贷调控及监管模式调整问题

存贷款利率管理是采用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的方法,实行利率市场化会导致贷款利率整体水平下行,并且能够进一步刺激社会对银行信贷的需求,扩张货币信贷。所以,应该进一步实施严格的机制,同时金融监管当局,应实现监督和监管的作用,过度要求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创新和国际竞争力,坚持适度平衡的原则,才能进一步地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效率,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果银行不具备充分的竞争,严格的监管制度将无法派上用场,银行监管将成为形象工程。

三、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利率市场化经验

利率市场化基本上是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在先,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放开在后。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中,银行机构占主导地位,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相对薄弱。由于存贷款利率管制放开,市场竞争的推动,大多数国家的存款利率大幅上升,但净利润率下降,许多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破产或兼并的可能性。同时,出现贷款利率出现大幅的攀升,市场通货膨胀、宏观经济环境趋于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但大多数国家已从点到面、分层推进,逐步扩大利率市场化的控制范围,直至完全放开,最终实现存贷款利率的直接控制,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不断提升商业银行业的竞争力

在宏观层面,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完善董事会制度,监事会、高级管理系统。按照以人为本,综合考虑的原则,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处理好速度、效率、风险、质量之间的关系,更新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法,规范竞争行为,继续加强自我约束。提高银行的自我完善、自我调节和自我改造的能力,努力拓展业务种类,提高竞争力和科学发展水平。在微观层面,要正视利率市场化,积极探索金融创新和优化收入结构。坚持开发风险可控、合法、合规的创新理财产品,理财产品要在投资范围内实施,在实施投资标的等方面进行适当拓宽,为银行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创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灵活创新银行的传统业务;创造新的金融工具,大力开展债券承销、财务顾问、保险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以低廉的价格提高行业优势以及产业竞争能力。在此要注意,创新需要坚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需要,过度的金融创新不一定是好事,美国次贷危机就是最好的证明。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才是银行业创新改革的发展方向。

(三)合理优化货币信贷调控和监管模式

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需要积极探索金融系统的实际情况、外部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市场经济的运行形势,抓住机遇,创造有利条件,积极稳妥地推进。实施优化配置,如在货币信贷调控模式下的控制,坚持以基准利率为依据,坚持价格型间接调控为主,并辅之以数量型工具的模式。在监管模式方面,首先,稳步推进综合管理,实践和监管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其次,通过“防火墙”,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建立;第三,加强监督和协调。一旦出现突发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控制风险。

(四)进一步促进市场体系的建设,建立完善的配套金融机制

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是平衡的协调推进。积极稳妥地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努力形成功能互补、交易品种多样化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健全的债券市场是实现利率市场化关键条件。建立和完善金融安全系统,有效的预防金融市场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随着银行业的整体经营风险加大,迫切需要加快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制度和存款保险制度,提高危机预警系统和危机管理系统,切实管理好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系统,实行程序化管理预防不必要的金融风险,确保利率市场化关键阶段的金融稳定。

四、总结

第5篇

论文关键词:一体化,不完全合约,组织模式,选择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深化,很多国家都加入了一体化经济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覆盖了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只有12个岛国和公国没有参与任何区域贸易协议(RTA)。174个国家和地区至少参加了一个(最多达29个)区域贸易协议,平均每个国家或地区参加了5个。全世界近15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双重成员资格”[1]。因此,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一国企业在进行国际化模式选择时必然受到东道国与他国(非投资国)签订的一体化协议的影响,故在投资时也要考虑成员国间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如关税减免、投资、经济合作等)及东道国所在的一体化市场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与限制。所以,在一体化下研究企业组织模式及区位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区域一体化的框架下引入合约不完全性这一制度因素,通过对比分析出口、FDI与外包这三种模式对企业产生的盈利,研究一国企业进入一体化下各成员国应采取的国际化组织模式,以期为我国企业在东道国参与一体化组织下的模式选择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二、相关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Antras[2](2003)等将跨国公司的区位和组织选择纳入一般均衡模型,运用企业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探讨贸易、投资和外包等企业组织方式选择。其中以Coase[3](1937)和Williamson[4](1975)为代表的交易成本论和以Hart和 Moore[5](1990)为代表的产权理论是目前分析企业边界的两大基础理论。

Either[6](1982)最早将合约纳入国际贸易一般均衡框架中分析企业内部化决策的内生性问题。该文分析指出当两国存在较大的要素禀赋差异时,合约能通过外部市场实现效率配置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因此不需要跨国投资;当两国要素禀赋差异小时,则合约需要通过内部化实现。Either 和Markusen[7](1996)则主要结合跨国公司的知识资本泄露风险来研究内部化问题,采用局部均衡分析企业在出口、FDI和许可之间的战略选择中国。模型进一步扩展到两国一般均衡模型,结果显示当两国要素禀赋相似时,一体化选择优于许可,这一结果与Either(1982)结果相吻合。Mclaren[8](2000) 研究指出,最终产品企业即可以通过竞标市场或通过与供应商后向一体化而获得专业性中间产品。若实施后向一体化,企业需承担一体化固定成本,而通过竟标市场则供应商存在被敲竹杠问题。对独立中间商而言,最终产品生产者数量越多,他们越容易找到买主,越不容易被敲竹杠。一国越开放或运输成本下降都能增加可获得的卖方或买方数量。Grossman和Helpman[9] (2002)构建垄断竞争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企业在垂直一体化和外包两种模式下的选择;Antras 和 Helpman[10] (2003)则将Grossman- Hart –Moore不完全契约模型引入贸易理论,分析跨国公司在获取中间投入品时的所有权安排问题;进一步地,Antras[11](2005)结合不完全契约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得出新的观点:在企业边界内生产将首先被转移到国外,而只有在以后阶段才会形成独立的国外公司。Helpman[12](2006)强调了企业组织特性(如外包战略)对组织模式选择的重要性,更深入地揭示了在产业内贸易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模式的关系。

国内学者分别在契约理论与直接投资领域有大量研究,但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企业“走出去”模式还不是很充分。王勇[13](2002)、杨其静[14](2002)分别对契约方面的研究做出比较与总结。而胡国恒[15](2004)则在契约不完全条件下 ,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来确定各生产阶段的所有权和区位结构,认为会形成出口型国内企业、横向型和纵向型国际生产三种均衡形态。

三、建立模型

考虑一个由三个国家W国、E国和S国组成的经济体,其中E和S国签订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议使两国的贸易壁垒被削弱,其可变贸易成本为,假定一体化下的两国(E国和S国)经济是对称的,可设W国与E国或S国的可变贸易成本均为。故在E国和S国签订区域一体化协议下可变贸易成本有减小而保持不变则>。

设三国经济体存在一个由n个差别产品的企业构成的行业Y,消费者对行业内差别产品的Dixit—Stiglitz型偏好为:

U=,0

由效用最大化得出Y行业第i种差别产品y(i)的需求函数为:

y(i)= , 其中=(W,E,S)(1)

其中,为第种差别产品的市场价格,行业内差别产品的替代弹性为,代表不同国家的需求水平。

设行业Y的代表性企业y生产最终产品分为上游总部活动H和下游一般活动M两个阶段, H和M对y的产出弹性分别为和,最终产品C—D型生产函数为:

y=,0

设人力资本专用于上游活动H的投入,且在三国间自由流动,单位成本为1,一般劳动(如组装活动)用于M活动的投入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其边际成本为单位劳动。假定只有W国的企业才拥有生产差别产品的全部技术,除了满足自身市场需求外,还能够生产n种差别产品去满足E国和S国的市场需求,行业进入成本为F,进入一体化下各国的固定成本为,其中。此外,设H和y都是可贸易的,H的贸易运输成本为。

假设W国的国内市场需求完全由本国厂商提供,在两阶段生产条件下,国外市场的需求,上游活动在W国进行,下游活动即一般生产活动可在W国或E国或S国进行,在E国或S国进行第二阶段生产即为国际生产。故只需比较分析W国在海外进行生产所获得的总收益。

1、一体化的E国和S国在完全契约条件下W国进行国内生产

当两阶段活动均在W国国内进行时,假定上下游活动完全可以被第三方识别,双方关系受制于完全契约关系。由公式(1)和(2)得出Y行业在出清时,W国出口E国和S国的均衡价格和均衡利润为:

(3)

那么W国出口获得总的净利润为:

(4)

2、一体化的E国和S国在不完全契约条件下的跨国生产

当W国把下游一般生产活动转移到E国或S国时即发生国际生产,由于生产活动的两阶段在不同的国家进行,第三方很难辨别H和M的质量好坏,故双方关系为不完全契约关系。

不完全契约条件下,H和M双方通过事后谈判机制对销售收入进行分成,然后各方据其预期收入确定各自最佳投入量。用表示上游生产H对东道国的谈判水平,若W国只在国进行国际生产,那么另一方M的谈判水平为(),纳什均衡实现时契约生产条件下的H和M的生产属于两个企业,外部期权为0,关系准租金为市场销售收入;FDI下H和M的生产在同一个企业内进行。仿Antras(2003),若H在解除与M的合约后仍能获得的最终产品(),其外部期权为乘以销售收入R,M的外部期权仍为0,关系准租金为(1-)乘以销售收入R。令表示在FDI和契约条件下H所获得收入的分成份额,且有。

(ⅰ)W国仅在一体化中的一国进行跨国生产(以在E国生产为例)

W国和E国面临的总销售收入为:

(5)

假设

W国在E国进行跨国生产,S国基于一体化协议选择从E国进口的成本为,低于S国从W国进口本产品的贸易成本,那么分别对[]和[]求一阶导数,得各方最佳投入水平为:

(6)

那么进行跨国生产时的均衡价格和产品在三个国家销售后的净利润为:

(7)

其中,.

(ⅱ)W国在一体化下的两国均进行跨国生产

三个国家面临的总的销售收入为:

(8)

上游活动方H对东道国E国和S国的谈判水平分别为、,假定W国首先选择与E国或W国签订跨国生产协议的可能性均为1/2,那么H方对最终产品的预期销售收入为,两个下游生产方(E国和S国)预期收入分别为、(推导详见附录),分别对、、求一阶导数,得最佳投入水平为:

(9)

那么市场均衡价格和总的净利润为:

(10)

同完全契约相比,不完全契约降低了各方的投入水平,提高了产品价格,但整体的收入和利润下降了。若H方可以通过事前转移条款获得更多利润,而M方只能得到较少利润,那么在不完全契约条件下H方仍能够通过选择合适的所有权结构使总的价值达到最大化,即存在一个使所有权结构最优。

四、经营利润最大化原则下东道国的供应模式选择

企业供应东道国市场的模式主要有出口、直接投资和契约生产,后两者称为寻求型国际生产。本文将后两者划分为一体化下的单国直接投资(单国以E国为例)、两国直接投资和单国契约生产、两国契约生产。

1、出口与国际生产——生产区位的选择,这里分为出口与单国国际生产、出口与两国国际生产的比较,设其经营利润比值分别为、

(1)出口与单国国际生产

由公式(1)、(4)和(7)得

(11)

表示E国与S国市场规模的比值即。显然,时企业选择出口与单国国际生产所获得经营利润等值。当时W国的企业选择出口到一体化的两国;时选择在E国进行跨国生产,并出口到S国。

表示生产该产品的技术密集度,对公式(11)求的偏导有,求其反函数可以得到出口与单国国际生产经营利润相等时技术密集度的临界值: 。当W国工资和贸易成本及H的运输成本既定时,如果产品y的技术密集度,企业在W国生产出口到E和S国;如果,企业将在E国进行国际生产。

除了受到技术密集度的影响,企业对出口和国际生产选择时还考虑要素禀赋差异、贸易成本、交易成本、一体化的两国市场间的运输成本等因素的影响。由公式(11) 可知: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即W国工资水平上升、最终产品贸易运输成本上升、中间产品贸易运输成本下降、一体化的两国间的贸易壁垒增加,均会导致经营利润比值降低、技术密集度临界值提高 ,促使企业进行国际生产。同完全契约相比 ,契约不完全带来的交易成本导致技术密集度临界值下降 ,限制了国际生产的发展。当其他条件相同时 ,国际生产倾向于契约环境较完善的区位。

(2)出口与两国国际生产

由公式(1)、(4)和(10)得

(12)

=1表示企业在出口与两国国际生产时获得的经营利润等值,当时W国的企业选择出口到一体化的两国;时选择在E国和S国同时进行跨国生产。相对于单国国际生产,两国国际生产不会受到两国间的贸易壁垒影响,主要受技术密集度、要素禀赋差异、贸易成本、交易成本的影响,W国工资水平上升、最终产品贸易运输成本上升、中间产品贸易运输成本下降均会促使企业进行国际生产。同理,存在,在最终产品贸易成本、中间产品的运输成本及工资保持不变时,若该产品的技术密集度,W国将选择在本国生产然后出口到E和S国;若,W国的企业将会选择在一体化下的E和S国进行国际生产。

因此,综合分析企业选择生产区位,可得出如下结果:当且时,W国企业会选择出口的方式,获取最大化的经营利润;时企业会选择一体化的两国国际生产,而在时企业更倾向于在一体化中的一国进行国际生产。

2、直接投资与契约生产——所有权结构的选择。在国际生产的条件下,一体化的单国直接投资与单国契约生产、两国直接投资与两国契约生产的经营利润比值为:

(13)

(14)

公式(14)中的,对公式(13)和(14)求的偏导有,,故存在临界值,当,时,上游活动方H对最终品的生产更为重要,技术含量更高 ,这样由H方去控制剩余索取权更为有利,可获得较高的事前效率,企业会直接投资于东道国;当, 时,使得下游活动方M在最终品生产中的重要性得以提升,其讨价还价能力增强,H方会放弃对剩余权的控制, 选择契约生产。显然,同契约生产相比,FDI 要求企业具备较高的技术密集度。这也证明了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推断:基于事前效率 ,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应赋予作出相对重要投资的一方。

3、综合比较分析

由公式 (11)可以分别得到出口与单国契约生产及出口与单国直接投资的临界技术密集度和,公式(12)可得出口与两国国契约生产及出口与两国直接投资的临界技术密集度及,通过和及的比较分析,可发现:在上游活动技术密集较低的行业, 且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不会产生直接投资。当时企业选择出口;当时企业选择契约生产。而在时必存在一个使得出口与两国契约生产获得的总经营利润相等,那么时企业选择出口,时企业选择在两国进行契约生产;同时,在时也会存在一个使得出口与在一国进行契约生产的总经营利润相等,故时企业会选择出口,时企业选择在一体化下的一国进行国际契约生产。

而在上游活动技术密集较高的行业,且,当且时企业会选择出口模式;在不考虑的前提下当时企业会选择在一体化中的一国进行直接投资;忽略的条件下当时企业选择在E和S国均进行跨国直接投资;当存在及时企业会选择国际契约生产方式中国。

五、投资成本下企业组织模式及区位选择

在净利润最大化条件下,由于,不同供应模式的临界条件将因固定成本和东道国的市场规模而发生变化。

1、一体化市场规模及固定成本下出口与国际生产模式比较,由公式(4)、(7)、(10) 、(11)和(12)可以得到临界条件下的市场规模分别为:

上述公式中,分别表示出口与单国契约生产、出口与单国直接投资在W国获得总的净利润相等时的一体化临界市场规模,,分别表示出口与两国契约生产、出口与两国直接投资在净利润相等时的一体化临界市场规模。显而易见,这两种不同市场供应模式的一体化临界市场规模与固定成本之差成正比。当或时,W国企业选择出口;在且时企业会选择生产组织模式要视一体化市场规模而定:在上游活动技术密集度较低的行业,只有在一体化下的总市场规模并且时企业才会选择国际契约生产,反之选择出口;在上游活动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行业,当时 ,企业在时选择单国契约生产, 时选择出口,在时企业时选择两国契约生产,下选择出口。

2、一体化市场规模及固定成本下契约生产与直接投资模式比较,由公式(4)、(7)、(10) 、(13)和(14)得出:

和分别表示单国直接投资与单国契约生产、两国直接投资与两国契约生产在净的总利润相等时的临界市场规模。显然,两种不同供应模式的临界市场规模也与其固定成本之差成正比。当且时企业会选择在一体化下的一国或两国进行直接投资,而在,时企业选择跨国生产模式需要根据一体化市场规模的大小来确定:在上游活动技术密集度较低的行业,时企业才会选择契约生产;上游活动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行业,当时若企业会选择单国契约生产,若企业会选择两国契约生产;当时,若时企业在下选择在一体化下的一国进行直接投资,时选择两国国际契约生产,而时企业在下选择两国直接投资,在下选择一国契约生产或两国直接投资。

总之,在上游活动重要性的减弱、技术密集度降低的情况下,企业选择组织模式逐渐由出口、直接投资向契约生产过渡。同时,由于存在固定成本的差异,企业对较小的一体化市场更多地以出口方式为主,伴随一体化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契约生产和直接投资会逐渐替代出口方式。而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国际生产特别是直接投资大多发生在投资成本较低、一体化市场规模较大的区位。

六、总结

本文为研究在一体化下企业进行跨国生产或投资及区位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发现:(1)贸易障碍逐渐消除,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契约实施环境不断完善,都对推动企业进行国际生产有重要作用;(2)契约的不完全性会限制企业的国际化生产,但完善的契约环境有利于国际生产的进行;(3)一体化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得企业倾向于选择契约生产和直接投资;(4)企业在一国或两国进行契约生产或直接投资主要取决于技术密集度,贸易成本,市场规模,一体化协议等因素。

因此,企业在一体化下进行投资不但需要政府相关政策扶持,也应采取积极的向上策略,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熟悉东道国参与的一体化经济体,从而选择最佳的组织模式“走出去”。

附录:由于存在“占先”优势,当W国与E国先签订合作协议(可能性为1/2)时,E国可获得的收入,剩下的销售收入再由W国和S国以谈判水平来分配,那么W国获得的收入最终为,S国所得销售收入为。同理,当W国与S国先签订合作协议(可能性为1/2)时,可以得到W国、E国和S国的收入分别为、、。这样可以得出三个国家的预期收入分别为:

.

参考文献

[1]worldbank.org/.

[2]Pol antras.Firms,Contracts,and trade structure[J].Th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November 2003,1375-1418.

[3]Ronald Coase.The Nature of the Firm[J]. Economica,1937,4(16) :386–405.

[4]Williamson, O. E. Markets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J]. Free Press, New York, NY, 1975.

[5]Hart, J. Moore.Property Rights and the Nature ofthe Firm[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8 (1990):1119-1158.

[6]Wilfred J. Ethier.National and Inernational Returnsto Scale in the Moder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J].America Economic Review72,1982: 389-405.

[7]Wilfred J. Ethier, James R. Markusen. Multinational Firms,Technology Diffusion and Trad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41,1996:1-28.

[8]Mclaren,J..Globalization and vertical structure[J].AER,2000,90:1239-1254.

[9]Gene M. Grossman and Elhanan Helpman.Outsourcingversus FDI in Industry Equilibrium[J].NBER Working Paper ,October 2002:1-14.

[10]Pol Antras, Elhanan Helpman. Global Sourcing[J],NBERWorking Papers.2003:552-580.

[11]Pol antras,Incomplete Contracts and the Product Cycle[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September 2005,1054-1073.

[12]Elhanan Helpman.Trade, FDI, and the Organizationof Firms[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Vol. XLIV .September 2006:589–630.

[13]王勇.完全契约与不完全契约——两种分析方法的一个比较[J],经济学动态,2002.7.

第6篇

关键词:绿色能源,壁挂式分体太阳能热水器

 

随着国家不断调整原油、成品油价格和煤炭、电力等相关政策,使能源价格进一步放开,我国的油电煤价格上涨已是即将的事实,因此,廉价的太阳能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机会;城市的人口密集、生活能源消耗比例较大,开发拓展城市太阳能市场潜力巨大,研发适合城市需要、满足房产商要求的太阳能产品,实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可靠设计,是建筑师、技术人员的责任和迫切市场需要。论文参考。我国目前太阳能利用产品为:屋面板、墙面板、阳台栏板型太阳集热器。论文参考。传统的整体式太阳能热水器多数需要安装在建筑的屋顶,由此给建筑带来的诸如影响建筑形象、屋面防水损坏、排气通道堵塞、屋面负载增加等不良负担,代来不少麻烦,对于城市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根本没有足够的屋顶面积排列太阳能,而且由于水管道的逐层加长,管道存水增多,用户实际得到的热水也逐层减少,超过六层已经大打折扣了。论文参考。

新型的分体壁挂太阳能热水器,水箱与太阳能集热器分开设置,之间通过循环管线连接,水箱置于室内,随意安装于厨卫间、阳台顶壁,自由方便,太阳能集热器可置在阳台外或外墙壁上,结合建筑一体化完美设计,适合城市高层、多层等不方便安装普通太阳能热水器的用户,成为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于多层、高层住宅建筑最为适合的形式。

1)阳台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

1)太阳能集热器贴附在阳台栏板上。

阳台栏板式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图示

阳台镶嵌式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

2)原理图示:

3)系统特点:

a)自动化运行: 自动上水,温差循环,取水增压。

b)太阳能集热器取代阳台栏板,与建筑融为一体,和谐美观。

c)操作简单,维修方便。

希望大家都能关注太阳能这样的绿色能源,越来越多的建筑能够为创造环保、健康、绿色的地球环境而努力。

第7篇

关键词:水务一体化管理

 

水务是指以水循环为机理、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的所有涉水事务。水务主要包括:水资源、城乡防洪、灌溉、城乡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收利用、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等涉水事务。

水务一体化管理指水务管理所涉及的各项职能和各个环节之间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即对区域的防洪、排涝、供水、需水、节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极其回用、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地下水回灌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取水许可、统一配置、统一调渡、统一管理。也就是说由一个部门对水质和水量负责。

1.水务一体化管理的优越性

1.1 理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保证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对区域的防洪、排涝、蓄水、供水、排水、节水、水资源的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回收利用等实行统一管理,改革“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这样才能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2 促进了城镇的防洪与排水工程建设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既可以从区域上统盘考虑防洪与排水,也可以根据有偿使用的原则,解决部分工程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促进城镇防洪排水工程的建设。

1.3 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产业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可以使水利从以防汛抗旱为主的纯公益性基础设施向同时兼顾城乡供水、旅游、养殖和排水治污等经营性产业发展,以促进水利基础产业的良性运行与发展。

1.4 强化了水行政执法工作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可以强化水行政执法工作,丰富水行政执法的内容。切实解决以前由于是多个部门管水形成的困难,如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费征集制度等实施都可迎刃而解。

2.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

2.1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是当前水资源形势发展的需要

当前的水资源“丰而不优”,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在加剧发展,局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影响和威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水污染日趋严重。论文格式。同时,由于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水利、城建、环保等几个部门管水,却又无人负责的局面。

2.2水务一体化管理是提高水行政效益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后,没有了职能的交叉,可以大大提高水行政效率效益:一是对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统一有效的监管体系;二在水资源的分配上,运用市场化手段,比如价格调整,使个人用水和企业用水趋向合理;三是可以找到公共政策与市场的结合点,资金和政策配套,把水资源的市场激活,把一批企业资金引到节污水处理上来。

2.3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是适应外部气候、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从国际形势来看,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已成为趋势和潮流。国外也比较重视水务的一体化管理,如英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通过他们的实践证明,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将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灾能力,统筹解决各种水问题,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 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构想与建议

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原则应按饮水保障,防洪安全,粮食供给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建设的次序优化配置水资源。从而达到提高水行政效率和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1 政府职能转变是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关键

水务局要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根椐现有的法规和技术标准,及市场规则和企业服务标准,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和监督企事业单位运行方面来,对各类水事活动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逐步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产业发展市场化,行业监管法制化的运行机制,实现水务政务公开、公正、公平,树立水务新形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2 水资源综合规划,争取投资,加大对水污染防治的治理力度

要对水资源重新作出科学的考察评价,进行统一规划。特别是要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对水质、地层等方面的消极影响进行考察,为科学统一规划和开发水资源提供依据。积极开展节约用水、供水、排水、防洪、农田水利、水污染防治等专业规划的编制,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水务规划体系,为水务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

3.3 加强水务机构建设,工作中要借鉴成功经验

应使从各单位划并的各项管理职能相互协调,在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指导下引进人才、加强培训、扩展专业知识结构,建设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的水务队伍,为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同时,注意也要向水务工作先进地区学习管理经验,使我们的水务工作少走弯路,达到提高水行政效率和效益、优化水资源配置的目的。

3.4加强取水许可管理,狠抓节约用水

严格实行取水许可证制度,对取水申请严把审查关。所有新增取水项目必须进行包括水源、节水和水资源保护等内容的水资源论证,未通过水资源论证的取水项目,不予受理。同时通过合理的水价制度提高人们的水资源意识及农业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利用率。大力推广使用节水新工艺和新技术,逐步推进用水管理,对超计划的用水户,实行累进加价收费。要把节约用水作为减少水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

3.5 全面加强水行政执法工作

转变观念,调整思路,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治水管水向全面依法管理转变,充分发挥水行政执法队伍的作用,全面启动水行政执法工作,依法查处典型的水事案件。同时,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扩大法制教育的影响范围,加强执法巡查,尽可能地减少水事违法案件的发生。

3.6 统一管理,使水务成为大市场

涉水事务既有极强的公益性,又是个不完全市场。论文格式。政府不可能把本来可以推向市场的部分包起来,不仅财力达不到,还有推诿扯皮、效率低、效益差等许多弊病。论文格式。但统一管理后,可对公益部分和市场部分作出合理的划分,制定不同的政策。分清水的公益职能和市场运作是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前提。

3.7 强化宣传,营造水务一体化管理改革的氛围

要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的宣传力度。宣传全国水务体制改革进展、成效和主要经验;宣传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宣传典型水事案件的处理情况。以达到人民群众和各个部门理解与支持水资源一体化管理,进而推动水资源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为了在水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许可的前提下,促进人与自然在时间、空间、数量、结构及功能上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现有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统一的水务管理体制,以便对防洪、排涝、蓄水、供水、节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回用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取水许可、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即变“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实现水务一体化。只有推行这样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8篇

论文关键词:旅游市场,一体化发展,4P

 

旅游业是富有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的朝阳产业,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结合点。近几年来,全国绝大部分省份都把旅游业确定为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竞争比较激烈。冀东“金三角”指的是唐山、秦皇岛、承德三市,这三市是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地区,不论是资源和市场,还是发展的基础和质量,在河北省旅游业发展中都处于领先水平。

一、促进冀东“金三角”旅游市场一体化发展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优势资源的互补

唐、秦、承处于冀东一个大板块之中,唐山市东隔滦河与秦皇岛市相望,西与天津市毗邻,南临渤海,北依燕山隔长城与承德地区接壤,而承德又南邻秦皇岛、唐山,是燕山腹地、渤海之滨重要的区域性城市。从地理位置上看,这三市相邻,潜力巨大,能够实现资源互补。促进冀东“金三角”旅游市场一体化发展,会对游客产生更强的吸引力,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有利于形成大旅游经济圈

冀东是河北省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唐山有清东陵、景忠山、汤泉、潘家口、大黑汀、青山关、灵山、白羊峪等旅游景区;秦皇岛有老龙头、天下第一关、长寿山、孟姜女庙等旅游景点杂志网,还有北戴河、南戴河旅游度假区和昌黎黄金海岸等海滨旅游圣地;承德有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普宁寺、普佑寺等景区。冀东这三市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促进冀东“金三角”旅游市场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形成大旅游经济圈。

(三)从整体上提升河北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合作旅游作为冀东经济合作的一个方面,统筹发展、加强区域合作已成为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的迫切需求。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可以增加唐、秦、承地区的人员和信息交流,促进交通、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有利环境,从而整体上提升河北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二、冀东“金三角”旅游市场一体化发展4P策略

(一)完善旅游资源,构筑品牌

秦皇岛共有5A景区1家(山海关古城景区管理处、老龙头景区、孟姜女庙景区),4A景区11家,3A景区4家,2A景区5家。承德共有4A景区8家,3A景区3家,2A景区4家。唐山市旅游资源很丰富,既有世界文化遗产、文化古迹旅游景区、红色旅游景区,也有都市旅游景区、海滨旅游景区、工业旅游景区等。河北省3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中的2处(山海关、避暑山庄和外八庙)都集中在冀东地区。冀东这三市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基本上都是自成体系。实现这三市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树立冀东“金三角”旅游品牌,只有形成特色的品牌,才能不断扩大影响力。

旅游产品对于完善这三市的旅游业很重要,秦皇岛比较著名的“杨肠子”火腿肠,唐山的麻糖,承德的露露等,要不断扩大品牌的宣传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另外,需要根据自己地区的特色优势,形成特色的品牌。从目前状况看,秦皇岛和唐山两市海产品比较丰富,基本上都是散装或者简易包装的产品,真正有影响力的海产品品牌很少,产品开发应针对目标市场,品质与深度并重,力求特色化、精品化、整合化,从而促进冀东“金三角”旅游市场一体化发展。

(二)采取灵活价格策略,树立优势

唐山、秦皇岛、承德三市旅游景点的价格制定缺乏科学性,定价方法比较单一,没有形成完整的价格体系。基本上都是一个旅游景点一张门票杂志网,还处于传统的旅游景点价格战恶性循环中。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灵活的价格策略,针对选择旅游地市的不同、旅游时间的长短、季节的不同等因素,采取不同的价格。比如,如果选择去冀东“金三角”旅游,可以采用一张通用门票,适合旅游者的需求导向定价。选择这三市的通用门票,相对而言比较便宜,容易树立价格优势。

(三)建立多条渠道途径,拓宽销路

1.传统旅游景区销售点。充分发挥传统渠道的作用,在宣传本景点的同时,也要宣传冀东“金三角”旅游景点一体化。

2.自建网络渠道。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的今天,利用网络渠道,能够很好地获取客户资源。网络上除了展示景点风光、活动项目、食宿信息、购物指南、自驾线路等必要内容外,还应设立即时在线交流窗口和在线订购栏目,随时解答访问者的问题,提供在线购买服务。

3.借助旅游电子商务渠道。电子商务正成为中国旅游业越来越强大的助推器,电子商务搭建起全方位的互动平台,多角度吸引游客,激发游客的旅游热情。借助旅游电子商务渠道,能够让消费者享受到一站式服务,实现服务的一体化,比如门票、导游、团购、机票、车票、住宿、餐饮、旅游购物等,能够很快地实现,并且很方便,点点鼠标就可实现操作,这样的便捷出游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

4.与中间商合作。可以与旅游社、旅行社以及企事业单位合作,找准双方的利益共同点,有效地利用好这个渠道,使其有利可图,从而为我所用。

(四)开展多种促销方式,强化宣传

运用广告、营业推广、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等多种方式进行促销。

1?广告宣传。首先,建立图文并茂的网站,这三市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网站,秦皇岛旅游? qhdta.gov.cn;唐山旅游政务网tourism.gov.cn;承德旅游政务网 cdtour.gov.cn,要大力宣传这三市的有效整合。还可以借助第三方网络平台,比如,通过搜狐、新浪、百度等网站大力宣传冀东“金三角”旅游信息,这样旅游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其次杂志网,广泛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期刊等媒体进行宣传。精美的导游图、宣传册是一个城市形象的缩影,既可为游客指路导向,又能起到极好的宣传作用。再次,在机场、车站、城市的主要干道、所依托景区的出入口以及游客集散地设置大标语、大广告牌等。

2.人员推销。在居民社区、购物中心、大型活动会场等地进行人员推销,宣传旅游信息,从点到面,从少到多,逐渐让消费者了解其信息,并且能够去体验。

3.公共关系。邀请名人或受公众关注的明星参加相应的旅游活动,并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报道;举办纪念活动、重大活动、公益活动等为依托,宣传旅游;比如,秦皇岛有比较出名的奥体中心,国家足球赛及其他足彩赛事在这里举办;从2010年开始的“七夕情人节”在秦皇岛举办,可以借此宣传,扩大影响。举办推介会、旅游文化节、旅游研讨会等活动,构筑宣传促销平台;在知名度高的网站上开展以企业或产品命名的游记征文大赛、旅游专栏等;通过各种公关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宣传。

4.营业推广。对于旅游者可以实行会员制,旅游景区的光顾就如同去超市购物一样,不仅能够打折优惠,还可以提供免费旅游的次数,从而培育忠诚的顾客,有利于提高景区的美誉度。

参考文献:

[1]张春梅.秦皇岛城市旅游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企业活力,2010,(1).

[2]张广瑞.京津冀旅游合作发展的新起点[J].首都经济杂志,2008,(11).

第9篇

Abstract: In the tid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economy has becom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world economy. From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the phenomenon and problems, and proposes the measures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措施

Key words: economic globalization;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3-0233-02

0引言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趋势,它使世界经济在趋于融合的同时,又不断地以一些地区为核心进行聚合。在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新一轮。原有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持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并向更高的层次和形式发展。同时,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断涌现。绝大多数国家都在从自身的现实利益出发,积极寻求建立双边或多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作为一个处于快速成长时期的大国,我国也正在成为新世纪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1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相邻相近的或者特定的地理范围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维护既有的实现未来的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通过签订某种政府问条约或协定制定和规范共同的行为准则,协调一致的政策,乃至建立各国政府一定特权的共同机构,进行长期稳定的超国家的经济调节,达成和实现经济的甚至是政治的联盟。根据合作国家政府的态度,可以把区域经济一体化分为两种类型:消极的一体化和积极的一体化。前者是指合作国之间消除了一切贸易障碍,在一定区域实现了自由贸易;后者则指成员国为实现共同的经济目标而积极调整现有政策和手段,建立新的规章和协调机构以促进市场一体化的形成。

区域的空间系统至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国际区域、国家区域、国内区域。形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差异,其中区域产业一体化在企业分工的基础上建立起对外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体系;城乡经济一体化在工业化的基础上建立起对外部资源有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城市化体系;市场一体化在消除了贸易障碍的基础上建立起资源自由流动的统一的市场体系。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是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形式。区域合作与竞争已成为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主流,国际市场上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已非单个的贸易伙伴国,而是那些以区域联盟形式出现的群体国家。

2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得到了进一步推进,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市场化、国际化乃至全球化的进程已经不可逆转,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将面临巨大挑战,通过自身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增长方式向集约式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作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可以从中获益。

目前,我国以大城市为中心、发展水平相近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加强,以资源整合为重点、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方向的经济区逐渐形成。我国区域经济按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程度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从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厦门、深圳、湛江等整个海岸线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区域。嵌套在这几大经济圈中的还有一些局部城市群,比如京津冀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南京都市圈、海西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广佛同城化等,这一区域的经济合作比较成型,发展速度较快,主要驱动力是区域间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内在需求,市场机制占主导因素。第二层次是从哈尔滨、沈阳、石家庄、太原、郑州、武汉、合肥、南昌、长沙等内陆属于发展较慢的经济区域,比如延龙图一体化、沈抚同城化、郑卞一体化、武汉城市圈、长株潭一体化、成渝经济区等。与海岸线一带相比,这一区域发展相对缓慢,一体化动力除市场机制的作用外,较大一部分要靠政府主导和政策调控。第三层次是西部地区为发展落后的经济区域。比如西咸一体化、关中天水一体化、乌昌一体化以及正在规划中的酒嘉一体化。这一区域经济发展落后,一体化过程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显著,主要靠的是政府政令的调节。

3中国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的问题思考

在全国性的城市一体化热潮中,如何实行“城市一体化”的整合发展,促进城市间合理空间格局的形成,就成为我国当前培植新城市群,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3.1 行政障碍造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阻力经济一体化最大的障碍是在行政方面,当前在我国各个地区之间没有关税,执行的是统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贸易政策。从国家的角度讲,各个地区之间是没有贸易障碍的。但是,由于受行政区划影响,不同行政区之间还存在市场分割现象。这实质是由行政壁垒造成的,行政壁垒主要是指地方政府出于对本区域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凭借行政权力对市场进行不合理的干预,以行政区划为界限主观分割统一市场的行政行为和政策表现[1]。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经济合作的障碍就是隐藏于行政区域背后的行政障碍及其产生的地方保护主义。

3.2 交通、通信与网络等基础设施是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条件

目前在我国的现状是,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这对经济一体化发展构成了一定的阻力。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是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交通的建设以及通信和网络的发达为要素的流动创造了条件,进而推动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3.3 缺乏一套跨区域协调管理机制是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普遍障碍在建设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会涉及到区域发展中需要跨区管理的一系列问题。而在现有的区域行政管理体制条件下,很多地方政府以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以整个区域的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来进行决策并采取行动,区域内没有统一协调的公共管理组织。因此,在没有一个代表整个区域利益的组织之前,区域的公共资源管理难以开展,而良性的、高效的、区域的公共资源管理机制也无从谈起,区域内单一城市的利益最大化也很难与整个区域利益统一,必然会造成整个区域内公共管理的失调[2]。

4中国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措施探索

在未来的10-20年,针对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4.1 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由行政机制改革入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除了市场因素,最重要的就是政府对于发展区域经济的态度和支持力度。目前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基本都牵扯两地甚至更多政府部门,要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应建立政府协调机制, 首先应该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责;其次,政府职能应规范化和法律化,建立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最后,建立跨区域的协作组织[3]。

4.2 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初期,建立一套对政府经济一体化的绩效考核机制从目前已经开展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地方发展经验来看,在现行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下, 各地政府都是以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由此产生的地方保护主义使得制度化的合作机制很难正常运行,甚至合作机制难以形成,华东师范大学李建勇在其博士论文中的观点认为利用行政手段控制利益冲突的主要途径之一是通过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来制定科学的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政绩考评制度, 并总结了政府绩效的评价方式和程序。通过政府对经济一体化的绩效考核,能有效的增强政府部门对区域经济一体建设与发展的动力,达到双赢合作,从而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4.3 经济一体化建设中,要重视各方利益补偿机制建设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一体化过程中必然影响部分地区的经济利益。对于政府而言,区域经济一体化首先带来的是利益分配的问题。经济一体化并不是对所有地区搞平均,对于经济利益受损或暂时由于一体化的实施而延缓了经济发展速度的地区应该以多种形式给予利益补偿。

参考文献:

[1]操世元,姚莉.论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行政壁垒[J].嘉兴学院学报,2006,(5).

[2]李兴国,姜文超.关于“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若干思考[J].经济论坛,2008,(3).

[3]王德忠,吴琳,吴晓曦.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缘起、发展与缺陷[J].商业研究,2009,(2).

[4]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5]许宁宁,储亚玲,刘总理.西咸经济一体化进程分析与问题思考[J].商业现代化,2008,(6).

[6]李建勇.中国省级政区行政冲突机理分析及其应对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