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15: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教辅组教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模式; 小组负责; 临床护理教学
Discussion on the Clinical Care Teaching Model of Group Responsibility System/HUANG Shi-ju,LI Xiao-ling,HE Xiao-l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12):124-126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model of group responsibility system in nursing teaching.Method:302 students were given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model of group responsibility system in surgery department in 2012 to 2013.And the clinical data of 122 students who were given the traditional “one-to-one” nursing teaching mode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in 2011 to 2012.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y,the differences in the teaching management,teaching plans,teaching quality,teaching satisfa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nursing skills assessment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nursing skills assessment results of the group responsibility system model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one-to-one" teaching model,and the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evaluation in the teaching management,teaching plans,teaching quality,teaching satisfaction of the group responsibility system mode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traditional "one-to-one" teaching model,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Model; Group responsibility system;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ongsh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12.048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模式也由传统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全面实施护士“责任制管床”[1]。而传统的“一对一”跟班的临床护理带教模式,学生只重视掌握常见疾病的护理和具体操作,缺乏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整体护理服务;带教老师之间相对独立,缺乏教学方面的沟通,不利于教学计划的落实;带教老师休假期间,学生缺乏归属感。为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适应目前临床护理工作的模式,本院外科护理教学组对2012-2013年度实习的302名学生实施小组负责制的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并与2011-2012年采用“一对一”跟班式护理教学模式的122名学生的护理教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5月在本院外科实习的全日制学生共302名,其中本科生132名,大专生170名;男19名,女283名。分4批到临床科室实习,每科室接受6~8名实习学生。同时回顾性分析2011-2012年采用“一对一”跟班式护理教学模式的122名学生的护理教学情况,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行小组带教责任制,由责任组长全面负责,病区根据情况分2~3大组,每大组设组长1名,组员4~5名,学生2~3名。组长相对固定大组管床3~6个月,每位护士分管患者6~8个,每组由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学生共同分管患者,倡导“我的患者我负责”。护士长根据学生数量,将实习学生编入责任小组,每组2~3名。患者住院期间护理由责任制整体护理小组成员共同承担,对所管床位的患者实施完整连续无缝隙的护理照顾,形成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护士学生四个层级人员来为本组患者服务[2]。各组责任组长统筹策划和组员共同参与,应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共同完成对一组患者的护理工作,从生活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等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学生在各层级护士的指导下按教学计划完成护理实习任务,各层级护士均参与临床护理教学,各层级带教老师职责不同,但教学目标统一。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学生出科护理技能考核成绩 出科考核包括护理资料收集(15%)、护理操作技能(60%)、健康宣教(5%)和护理病历(20%)。考核评分依据《整体护理综合考评分表》。
1.3.2 临床护理教学评价 学生实习结束时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学生对小组负责制教学模式的评价。采取无记名方式,由学生根据实际实习效果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护士长对教学管理的重视、教学排班的合理性、老师的带教意识、教学计划的落实、对护理程序的应用,表达能力的提高及合作精神培养等方面,共发放302份,回收302份,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技能考核成绩的比较 小组负责制的学生出科护理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传统“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小组负责制的临床带教有助于实现以护生为主体的临床教学,也为护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受到护生们的普遍欢迎。该带教模式注重对护生在实习全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学习态度、综合素质的关怀和培育,避免单纯“一对一”带教老师片面知识与技能的缺憾,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3.1 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 采用小组负责制的临床护理带教模式,责任制护理小组的成员均参与护理教学,明确带教的义务和责任,提升了带教老师的整体带教意识[3]。同时在教与学的过程老师更关心护理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3.2 带教计划得到灵活实施 传统“一对一”跟班式护理教学模式,带教老师感觉是“工作加教学”的重担,出现只重视临床工作的完成而忽视教学计划的落实。小组负责制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转化为“老师加学生”团队的管理,带教老师感觉带教压力减轻了,团队的管理更加有利于教学计划的落实,教学质量得到了双重的保证[4]。
3.3 培养学生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的整体护理思维 小组负责制的护理教学模式,学生在与老师共同管理患者的过程中,按照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的步骤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5]。因此强化了学生的整体护理观念,又有助于削弱学生的功能制护理观念,使其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开展整体护理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为将来临床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4 培养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品行 临床护理工作既是独立又需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在临床护理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教师有效地发挥带教的作用,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与学之间搭建起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护生充分的尊重、理解和关怀,努力创造一个和谐、团结合作的人文环境,从而提高临床护理的教学效果[6]。
3.5 提高出科对学生综合评价的准确性 由“一对一”的带教老师个人的评价改由小组成员对学生实习的表现综合评价,能更加客观准确地判断和评定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增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学习责任感,在所有带教老师面前均能展示优秀的一面。
采用小组责任制的临床护理教学,有利于增进师生的情感沟通,提高同学的归属感。团队的管理更加有利于教学计划的落实,学生在参与小组责任制管床的过程中能培养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的整体护理思维,为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提升学生的职业满足感,提升护理教学满意度,保证护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S].2010.
[2]何荣华,范荣兰,李亚玲,等.“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1,30(3):334-336.
[3]沈慧珠,李津津,许瑛,等.流程化带教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7,21(2):366-368.
[4]陈紫君,何红霞.临床护理带教组长负责制的实践[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8,22(7):1871-1872.
[5]李景慧,朱明芝,张玉霜.护理程序管理模式在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115-116.
一、组织绩效与绩效管理
在管理学中,绩效一般被公认为是组织中个人或组织内的部门在特定时间内的可描述的工作行为和可测量的工作结果,以及组织结合个人或部门在过去工作中的素质和能力,指导其改进完善相关工作方法、技能和态度,从而获得或预估该个人或部门在未来规定周期内所能取得的工作成效的总和。所谓绩效管理,是指组织中各级管理者和组织成员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等工作所构成的一个持续循环过程,它的根本目的在于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目前,最常用的绩效管理手段就是绩效评价。我们认为从组织绩效视角入手,将绩效管理理念和方法融入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工作中,在具体的志愿服务中优化和改进绩效管理手段与方法,可以构建更为科学的高校志愿服务的绩效评价体系,是提高高校志愿者组织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显著提升高校志愿服务质量的创新途径。
二、组织绩效视角下的青年志愿者服务评价
从组织绩效视角来看,任何绩效管理都是导向提升各类绩效提升的,服务质量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志愿服务是否需要实施绩效管理呢?答案是肯定的,理由如下。
第一,志愿服务在覆盖对象上符合绩效概念的内涵。目前在高校领域,还很少存在纯个人化的志愿服务,因此一般来说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两个方面一个覆盖的是高校青年志愿者,一个覆盖的是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这与绩效的概念是一致的,即包括组织和个体两个绩效管理对象。
第二,志愿服务本质上包括“绩”、“效”、“评”两个部分。开展志愿服务要联系实际,注重实效。要紧紧围绕社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设定具体的服务目标和对象,使志愿服务搞得扎实有效,不流于形式。志愿者的积极主动参与是志愿服务开展的基础条件。开展志愿服务要健全制度,坚持服务的可持续性和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志愿服务越来越要求专业化和标准化,因此开展志愿服务要把握标准,加强能够弘扬志愿精神的导向性。
第三,志愿服务的步骤事实上与绩效管理工作常用步骤和流程是一致的。我们知道,志愿服务一般有三个大步骤。一是制定志愿服务规划。内容包括:服务活动的指导思想、对象和目标,基本内容和要求,活动方式、方法以及活动的组织领导措施等。二是活动规划的实施。活动中经常掌握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好的经验。三是评比表彰(这一点在高校尤其突出),采取自下而上,民主评选,集中审议的方法,评选出各类志愿服务相关的奖项。而绩效管理的过程通常被看作一个循环,这个循环分为四个环节,即: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与绩效反馈。可以看出志愿服务前两个步骤与绩效管理过程的前两个过程是一致的,其第三个步骤实际上就是绩效考核与绩效反馈。
综上,可以看出,志愿服务管理与绩效管理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因此我们认为绩效管理的若干理念、方法可以借鉴应用到志愿服务、志愿者以及志愿者组织管理之中。
三、高校志愿服务绩效管理与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众所周知,质量工程向来都是长期的系统工程,由于中国在志愿服务发展上起步较晚,很多地方尚处于数量提升的阶段,提升志愿服务质量就显得任重道远。当前,高校在加强和改善高校志愿者组织工作方面已有所收获,扩大了志愿者组织和志愿服务的覆盖面,发挥了高校志愿者组织及广大大学生志愿者的引领和模范作用,稳步提高了高校志愿者的素质,各个高校初步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高校志愿者组织工作机制,一些地方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从整体来看,这些进步离高校志愿者管理工作的要求和老百姓的期待还有不少的差距,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在质量、覆盖范围、专业化程度、服务总量等方面还存在显著的不足。因此,高校志愿者组织要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和社会变革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对照原有设计的活动方案,及时进行改正或者制定新的措施,以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能够顺利进行,力争使高校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始终保持一种高昂的精神状态,向整个社会传达和弘扬志愿精神。
如果从绩效管理来看待当前志愿服务存在的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绩效管理工作中非常强调的一个问题,即绩效管理不仅强调工作结果,而且重视达成目标的过程。绩效管理是一个循环过程,这个过程中不仅关注结果,更强调目标、辅导、评价和反馈。上述问题如果仅仅停留在文字概念的理解层面,显然对于真正形成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高校志愿服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绩效管理理念、方法、技术引入志愿服务的各个步骤,做到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绩效评估体系之中,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才可以切实有效的实现,这个实现过程事实上也是高校志愿服务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提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刘欣.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运会志愿者服务绩效管理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8).
[2] 曾媛,王婷.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体系建构论纲[J].改革与开放,2010(12).
[3] 蔡玉凤,唐恒书.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以环保组织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3(5).
[4] 余震.非政府组织的建设和职能绩效——杭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HZYVA)的实例分析[J].观察与思考,2001(12).
[5] 陈天祥,叶彩永.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绩效评估研究[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4).
[6] 陈文胜,熊茂湘等.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的体育志愿者组织绩效的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9(22).
[7] 江汛清,郑瑞涛.首都大学生基层志愿者服务团项目绩效评估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2).
[8] 赵晖.提高党员志愿者服务绩效[J].党政论坛,2012(6).
[9] 张春旺,严娅等.提高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质量的探索——基于绩效管理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0(30).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教学;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少数民族地区高校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 计算机和因特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英语语言学习。纵观世界,很多高校都已将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LL: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融入到他们的语言课程教学当中,并利用其优点有效地促进了语言教学效果。因此,对CALL的深入理解及其合理利用也将会不同程度地提高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效果。Levy[1]将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LL)定义为“对计算机在语言教育和学习中应用的探索和研究”(p.1)。也就是说,凡是利用计算机作为媒介来教授和学习语言的教学模式都可以称为CALL。
二、CALL的优势及局限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LL)早于60年代在西方被开始运用到教育领域。相比而言,我国对CALL的研究和应用起步稍晚,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90年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CALL已经被应用到我国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尤其是被各大高校广泛使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以期能通过CALL的应用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欠佳的局面。因此,有必要了解应用CALL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优势及其局限。
(一)CALL的优势
CALL能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说明其具备很多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CALL最突出的一个优势就是它能综合听、说、读、写技能于一个教学活动中[2]。例如,教师播放一段真实的英语新闻视频,学生在听懂视屏内容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然后阅读新闻文本并在阅读基础上写出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其次,CALL能增强英语学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利用网络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除了在课堂内可以互相交流以外,还让课外交流学习成为可能。此外,CALL能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3]。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对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可以课后利用网络查缺补漏,也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二)CALL的局限
Dina和 Ciornei[2]认为CALL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经济和技术两个问题上。经济方面在于购买电脑硬件、软件及网络花费、维护费等等。技术方面在于师生均需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CALL技术,否则学生会感到沮丧,教师也会拒绝使用他们不能掌握的技术。
三、CALL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我国教育部高教司2007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4](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中明确提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课程要求》鼓励各高校要因地制宜地将CALL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转变传统教师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转变,做到在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CALL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用CALL必备的软硬件环境还不完善[5]。这一状况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一些高校为了本科合格评估投入大量经费购置计算机建立计算机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但相对于大学英语教学面对的学生数量来说还是不够。此外,应用CALL进行教学的相关软件大都是统一购买自商业出版社,不适应各个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其次,混淆CALL应用中教师和计算机作用[6]。一些教师把CALL的应用看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万能药,特别是现行大学英语教材大多都配有教学光盘,教师在教学中大部或全部依赖关盘,整堂课变成了光盘演示,显然让计算机成了主导。然而,在CALL教学中计算机只应起到辅助的作用。
第三,在使用CALL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仍为教学的中心。张小玲[7]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一所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在使用CALL授课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或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比例达到了90%,这与《课程要求》提出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是背道而驰的。
最后,CALL在大学英语应用中的教学效果受到质疑[8]。一些教师将计算机作为黑板的替代品,把教案搬上屏幕。有了CALL,教师倾向于输入更多的教学内容,学生不停地记笔记,师生互动可能减少。语言输入是增多了,但语言输出的时间相对减少。这与传统粉笔黑板教学并无太大差异,而且过多地语言输入让学生无法消化,教学效果难免受到质疑。
四、CALL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针对CALL的优势、局限性以及CALL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四条启示,希望通过合理地利用CALL这一现代教育技术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服务,进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第一,加大对计算机软硬件的投入及维护,为大学英语的教学提供良好的CALL环境。充分利用现有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发挥它们的最大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建立规范的维护机制,保证在上课期间技术人员能随时待命,一旦出现问题能迅速解决,这是为CALL的应用提供后勤保障。
第二,明确教师在CALL应用中的主导地位。计算机只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辅助手段,不能本末倒置,完全依赖计算机演示,让教师成了课件播放员。
第三,让CALL课堂转变为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设置,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在设置课堂内容时可选取学生提供的他们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才不至于觉得枯燥乏味。
第四,转变大学英语教师对CALL应用的观念。CALL不是万能的,它不能解决所有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所有问题。为了能更好地利用CALL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教师应主动学习计算机相关技术,熟练各种教学软件的使用。不照抄照搬英语教学软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CALL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五、结语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CALL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师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养成坚持学习新技术、新教学理念的习惯,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水平,将CALL很好地应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才能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由于历史及地理的因素,在对CALL的投入和使用方面还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但笔者坚信,通过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及各方的共同努力,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势必会在CALL的合理利用、辅助下逐步提高,进而达到《课程要求》提出的要求,为培养合格的大学英语合格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Levy, M. CALL: Context and conceptualization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Dina,A.T.& Ciornei,S.I.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for foreign languages[J].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3(76):248-252.
[3]贾国栋.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发展及未来[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5):147-150.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李孟端.海南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认知现状调查研究[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107-110.
[6]邓刚.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些相关问题[J].中国外语,2007(3):10-14.
[7]张小玲.计算机辅助英语课堂教学的调查与研究[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7(2):33-35.
[8]王琴.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术探索,2008(5):142-144.
关键词:教辅资料;学生发展;校本
所谓校本教辅资料就是以校为本,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自行开发出来的教辅资料。一套好的教辅资料,不仅要体现课程要求,更要富有学校特点,适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之前我校采用的省编作业本,部分题目对于我校生源来讲难度过低,起不到能力培养的作用。部分题目设问不合理,容易使学生理解偏差,影响教学。
基于此,我校历史与社会组老师决定立足于本校学生的主体发展,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开发一套为本校学生需要的优质教辅资料。在编写校本资料前,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师生座谈等形式,全面科学地了解我校学生学习社会学科的困惑和需求,然后通过教师团队的合作和精心打磨,编写了一套校本化的教辅资料。以下是我对社会学科校本资料编写的经验之谈。
一、目标设置要体现多样性
学习目标是预期达到的学生学习结果,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措施的依据,也是教学效果评价的标准。它作为教学活动的灵魂,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学习目标应规定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能表现出什么样的学业行为,并限定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情感态度发展的层次。对每节课教学目标的准确表述,可以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向、评估和激励作用。因此,编写教辅资料之前要明确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
我校编写的教辅资料首先将一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向学生展示出来,使学生明确要求,也给老师讲课指明方向,而所用的材料和问题都集中在目标的达成上,这样使教师的教更有针对性,学生的学更有目标性。在目标设置中要求融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认识学习内容,体现多样性。
二、内容选择要体现自主性
传统教学由教师统一布置的作业,常常让有些学生“吃不了”,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不想吃”,明显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自编的教辅资料在内容选择上分为“必选作业”“自选作业”“我的疑问”三部分,这三部分的框架由教师创意、师生共同讨论决定,允许学生不断提出新的创意。必做部分根据学习目标统一安排(以课后练习为主),选做部分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和能力自行选择。“我的疑问”,即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想不通、理不清、解不透、弄不明的疑问传递给教师。目的是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作业环境,尤其是为那些平时不敢提问的学生创造一个提问的机会,引导学生打开问题的宝库、思维的闸门,形成社会学科思维品质。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而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三、网络构建要体现联系性
历史与社会学科有些章节知识多而零散,这时候就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整个知识网络、理清层次,找出重难点。知识网络会让学生一目了然,在不知不觉中巩固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科主干知识体系的构建,首先是回归教材,从教材中提取主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宏观上驾驭知识,要研究教材的衔接,包括上一个知识点与下一个知识点的衔接,上一个章节和下一个章节的衔接等,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衔接的有效研究,做到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梳理的知识内容要求体现本专题的内在联系以及主干重点知识。
四、图文案例体现原理性
众所周知,图表是历史和地理的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图、文、表并用,有助于学生直观感知地理事物的位置和历史事件的脉络。因此,编写教辅资料应为充分发挥图表在学习中的有效性,要依据不同的知识类型,设计科学合理的图表或自编图表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图文材料分析与本专题相关重要的学科原理,归纳地理特征和历史影响,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材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五、习题检测要体现针对性
校本教辅资料最重要的功能是巩固学生学习的效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校编写的教辅资料课后练习采用分层布置,体现了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理,从作业安排上分为必做部分和选作部分,最后并设置了“好题推荐”环节。即把作业本构筑成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把自己认为好的题目呈现,大家一起交流,形成合力,进而拓展作业空间。同时,创造自由、开放、平等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学相长。
总之,教辅资料的校本化,是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将教辅资料和学生学习实际相结合的一种手段。它必须立足于校本和学情,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但这项工作繁重,同时囿于学校的单兵作战和教师个人能力的参差,需要改进之处颇多。
参考文献:
[1]苗宝泉.如何用好教辅资料.山西教育,2011(1).
【关键词】总体幸福感 少数民族 小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016-04
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的不同在于其更专注研究人的积极方面,很多中国的心理学研究者们更加关注着人们的幸福感。
云南省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和人口数量最多的省份。从微观来说,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幸福感现状对小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影响到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感。从宏观来说,他们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做好云南省少数民族小学教师总体幸福感的调查和研究,针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来制定和修订适合这个特殊群体的总体幸福感调查问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利用少数民族小学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培训的机会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份。被试者均为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小学教师。
2.研究工具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被试者对幸福的陈述。国内段建华(1996)对本量表进行了修订。经国内修订后共18题,该量表包含6个因子:对健康的担心、
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心情忧郁或愉快、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或紧张。国内修订版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5,再测信度为0.85。
3.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问卷由研究者委托少数民族小学教师培训的教师进行现场集体施测,强调匿名性和科研性,并当场进行回收,对问卷进行编码处理以后使用SPSS 17.0软件对收集的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 对原GWB的项目分析
1.高分组、低分组项目分析
将幸福感总分算出,选出高低分组27%的分数,作为高低分组的界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第15题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删除。
2.对GWB的结构分析
第一,对样本A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首先,因素分析的必要性与适合性检验。通过对样本A在18个项目上测量数据的相关矩阵的Bartlett球形检验(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得到χ2=1103.062,p=0.000,表明变量的相关矩阵差异显著,构成GEB的18个项目之间存在共享因素,有必要对此相关矩阵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同时,计算取样合适性度量值KMO,结果KMO=0.86,达到通行的0.8标准,表明样本A在GWB的18个项目上的测验分数的充足度较好,适合于进行因素分析。
其次,因素模型的建立。本研究采用一般通用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初步的因子抽取,以特征根大于1为标准,可得到5个共同因素,计算GWB中18个初始变量的特征根及其公共因素的方差贡献率与累计方差贡献率,同时获得问卷18个初始变量的公共因素方差,结果(表2、表3)显示,多数变量的公共因素方差达到0.50以上。利用前5个公共因素即能够解释总变异的59.82%,具有较高的解释力,因此最后决定抽取5个因素作为MBI的内部结构。采用Varimax正交旋转获得GWB的18个项目分别在5个公共因素上的负荷(表4),显示18个项目分别清晰地归属于特定的公共因素。
从以上量表分析看出,GWB量表由5个共同因素构成,因素5包含15、16两题,因为15题需要删除,因此因素5中唯一的一题16题也删除。所以,GWB量表删除15、16题,一共由16题构成,4个因子。
第二,修正后的样本A第二次因素分析。
进行第一次验证性因素分析以后,删除了15、16题,GWB量表由16题构成,将新量表进行第二次因素分析。通过对样本16个项目上再次分析,测量数据的相关矩阵的Bartlett球形检验,得到χ2=1116.062,p=0.000,表明变量的相关矩阵差异显著。同时,计算取样合适性度量值KMO,结果KMO=0.872,达到通行的0.8标准。
在不限定因素的层面下,第二次因素分析与第一次因素分析结果甚为接近。以主成分分析法并配合最大变异法进行正交转轴,特征值大于一的因素共有4个。4个因素的特征值分别为3.10、2.24、1.95、1.94,其解释变异量分别为19.42%、14.04%、12.22%、12.17%,累计的解释变异量为57.86%。
第三,因素命名。
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GWB四因素结构模型。其中,因素1包括7个项目(5、6、9、11、12、14、18),因素2包括3个项目(4、7、13),因素3包括3个项目(3、10、17),因素4包括3个项目(1、2、8),反映了主观幸福感的四方面因素。
根据题目内容,将各因为命名为,因素1:生活满意度。主要是指生活中的状态自己是否满意和愉快,是否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因素2:自我质疑。意思主要为,在生活中自我的控制和信任,自己是否怀疑自己失去控制,或者自己是否能稳定并把握自己。因素3:精力。自己感到自己的精力和精神状态如何。因素4:积极情绪。目前的总体感觉如何,是否感到焦虑和担心。
3.GWB的信度与效度
以Cronbachα系数为指标,考察了构成GWB中的4个因素的各项目之间以及总量表所有项目之间的内部一致性系数,结果显示:生活满意度α=0.74,自我质疑α=0.72,精力α=0.61,积极情绪α=0.68,总量表α=0.71,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同质性信度。
关于GWB的效度,以项目分数与所属因素因子分的相关系数为指标,考察了各个项目的效度,结果显示(表7),所有项目与所属因素的相关系数均在0.50以上(P=0.000)。说明GWB16个项目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对测量云南省少数民族小学教师总体幸福感具有足够的效度。
三 讨论
研究以94名云南省少数民族小学教师为被试对象,通过对中国版的总体幸福感问卷(GWB)的18个项目进行两次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针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小学教师幸福感的16个有效项目,这些项目分别可以评定云南省少数民族小学教师总体幸福感的4个主要维度,其中“生活满意度”分量表由7个项目组成,主要用于评定对目前生活状态的满意程度。“自我质疑”分量表由3个项目组成,在生活中自我的控制和信任,自己是否怀疑自己失去控制,或者自己是否能稳定并把握自己。“精力”分量表由3个项目组成,主要反映自己感到自己的精力和精神状态如何。“积极情绪”分量表由3个项目组成,反映目前的总体感觉如何,是否感到焦虑和担心。
对中国版的总体幸福感问卷(GWB)的修订结果说明,国外的职业倦怠问卷在引入国内时,要非常慎重,并需要通过严格的科学研究程序对原量表的项目进行重新考察和筛选。与原GWB相比,现在形成的GWB虽然项目数减少了一些,但被保留的项目更能反映云南省少数民族小学教师总体幸福感的特征。所有项目与所属因素的相关系数均在0.50以上(P=0.000);整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716;这些指标表明,GWB的科学性是有保证的,可以作为云南省少数民族小学教师总体幸福感的测量工具,并适用于开展相关的研究。
四 小结
云南省少数民族小学教师总体幸福感问卷由生活满意度、人格解体自我质疑和精力、积极情绪4个分量表构成,16个测验项目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量表具有较理想的构想效度。
云南省少数民族小学教师总体幸福感可以概括为生活满意度、人格解体自我质疑和精力、积极情绪4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生活满意度。
参考文献
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655000
1.开展教师辅助环节"道效"研究的必要性
由于语文长期的教与学都在讲、练、背、考等环节下不断重复,加上长期的教学积弊,我们看到语文教学仍然效率低下。就考试而言:教了的不会考,考了的教不会;就语文素养的提高而言:积累的多是一些空泛的概念,对人文修养的提升由于难以量化,在功利面前总是被弱化。学生花了时间却看不到收获,而有些没怎么在课堂进行投入的学生,有时却在考试中能获得好成绩,这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学生在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境况下也对语文教学效率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自然又反过来危及到了现实语文课堂。本着学不学一个样的思想,语文课上真正听讲的也会越来越少。那么,如何把学生拉回到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成了语文界,特别是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尝试从教师辅助环节探讨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和"有道",让师生轻松高效地获得语文教与学的双重发展。
2."有效""有道"的涵义
在汉语词典中,是这样对"有效"进行解释的,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2012年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有效果"不是指所有的结果,而是专指最终所取得的好的结果、好的影响和好的作用。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说,有效主要是看活动对预期结果的实现程度,对活动的结果做出相应的判断后所做出的结论,是指活动的有效。只有在活动实施之后,实现了预期的目的,达到了预期的结果,这样才能称之为有效的活动,否则,就是无效的。由此看出,"有效"具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活动有结果。假若活动有结果,那么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活动没有结果的话,那么就肯定是无效的活动。二是活动有效益。若活动取得了预期的结果,并且还是好的,那么活动就是有效的;若活动取得非预期的结果,还是不好的,那活动就肯定是无效的。但这种理解没有说明活动产出和活动结果间的关系,因此是不全面的。所以说,"有效"应可以理解为有效率,即相对于活动投入来说,活动的产出是尽可能大的。
"道"就是方法和措施。教学有道是教学有效的前提条件,教学有效是教学有道的最终目的。
2.教师辅助环节的"道"之要求体现在哪里
2.1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教师进行课堂调控的一个策略是让学生肩负起遵守纪律、参与课堂学习的责任。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学识、人格修养、文化积淀等方面的优势去吸引学生,从而达到学生自我建构的目的,让他们意识到课堂上自己的角色责任,意识到遵守纪律是自己的事,也是对知识虔诚的最大表现。强调学生个人内在的思想、情感和需要,重视让学生主动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强迫学生改变行为,服从教师的指令;让学生意识到在课堂上的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投入到学习中是自己现阶段的责任;让其自我控制和管理自己的行为,并逐渐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
2.2 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
与传统教学一样,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同样具有的对象是针对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接受新思想快,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不喜欢盲从与灌输。有效的调控,必须融传授知识、健全身心、发展能力、培养素养为一体,激发学生的热情与求知欲,为学生有效参与提供足够的时空,让所有让学生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
看到一位老师在教学"《论语》选读"的课堂上,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儒家思想的个人体会,有一个学生提出孔子立"礼"的社会秩序是对千百年来人们思想的禁锢。对于他的讲话,有的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位老师没有直接从肯定或否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角度去评价,而是侧重于另外的方面,从比较古代和现代的社会关系,去解释的意思往往不同。最后,多数同学比较认同这八个字的总纲是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来阐释与规范复杂的人际关系。它的核心就是"无论是统治者、领导者或是平民百姓,无沦是长辈或是下辈,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与身份、地位、职责相称的事情,尽自己的本分与责任"。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孔子深处封建社会的洪流中,不可能提出完全符合现代社会制度的理念,但他强调人人善尽职分,严格要求自己,构建和谐社会,格调不仅是积极的,而且也对我们生活的和谐关系有深远的影响。至于后来封建统治者利用他的影响来巩固自己的权力与地位,把它解释为下对上的绝对服从,所谓"君叫臣死,臣得不死;父令子亡,子不能不亡"的说法,是背离了《论语》的初衷的,我们完全应该摒弃它。
教学调控的中心不仅是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更应是有效地为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服务。要允许并且鼓励学生勇于提问与质疑,让猜想与想象成为习惯,努力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3 优化教学语言
语言水平的高低很多时候是语文能力的直接表现。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对教学是来说是最重要的媒介和手段,这对语文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教师的语言应尽量避免毫无音调起伏,让学生听起来很平淡。教师语言要有趣味性、形象性等语言魅力。语文教师的语言或短小简洁明了,或机智幽默,或如排山倒海饱含深情,再加上恰当的体态语言,那么学生定有如沐春风之感,全都被吸引在教学过程之中而不能自拔。
优化教学语言要从基本的发音入手,对我们语文教师而言,发音已不成问题,最关键的是把自身情感调度得与文本感情一致。如果情感到位,那么想象学生自然会被之感染。同时有利于语文,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3.营造和谐氛围
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当人们在心理和身体皆取得安全和舒适的条件下,人的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发挥。因此我们要注意自由开放心理机制的建立。教育学的研究亦显示,丰富的想象、联想的开展和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迸发只有在人觉得轻松、自由的状态下才能进行的。由此观之,构建民主、宽松并让师生感到安全的教学环境是语文教学走向有效,进而使语文素养落到实处所必不可少的。不过,现实语文教学中,我们有许多教师还未认识到这样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所谓"师道尊严""学术霸权""知识权威"还严重笼罩在语文课堂,太多的条条框框禁锢了学生思维。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热情被压抑,主动构建语文知识体系的能力被消解,反过来也影响了老师的教学激情与教学效果。只有追求民主与平等的语文教学师生观,走向对话与合作的语文民主化之路才有了希望。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要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现在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民主意识大大提升,教学中教师应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过去教师常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到学生身上,学生只能被动的跟着教师走,忽视了学生自己的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宽容,教师对学生不要过于苛刻,给学生一定的自由,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课堂教学是互动、对话,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还是师生之间的心灵碰撞。其次善用赏识教育,教学过程是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学习中学生难免会出现错误,面对错误,教师要及时鼓励、诱导,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敢说、敢想。教师对学生的言行做出正确的评价,并经常予以赞美,能引导学生主动思索,积极学习,师生之间就会产生一种和谐的气氛,建立起积极的、亲近的、平等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如教师经常鼓励学生:"你说得太好了"、"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读好"、"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再试试好吗"、"你很会思考""你很会活学活用""你找对了答题区域"……这些评价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感到一种满足,对学习产生驱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有效教育 小组合作学习法 高中历史 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121-02
一、概念界定
有效教育是孟照彬教授创建的有效教育体系,其核心理念是有效教育要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孟照彬教授的教育位视是立足于国家视野和国际视野做大众教育,以MS-思想体系、MS-理论体系、MS-方法体系三大研究体系进入学校和课堂实践,以有效课堂教学课型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有效教育以培养聪明人为宗旨,以严谨的教学秩序、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被称为世界第六种教学方式。
小组是指2~6人的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小组内成员间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实际上就是小组的活动形式,主要有七嘴八舌说一说、互相问一问、临时帮一帮、交换学习卡看一看、互相检测、比较正式的意见交换和讨论、缓冲式活动、梯度形态的主流形式、个性化教学问题的策略应变组织。
互讲是指小组内成员间对课文知识点的相互讲解或是把自己的观点相互告诉本小组成员,以达到对知识点的统一认识。
二、有效教育小组合作学习法与讲授式教学法的差异比较
有效教育小组合作学习法与讲授式教学法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主体不同。讲授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是基本的组织形式。有效教育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辅导者,引导学生有序开展小组合作自我学习。
第二,课堂氛围不同。讲授式教学法的课堂严肃、沉闷。有效教育小组合作学习法则鼓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师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第三,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定位不同。讲授式教学法偏重于听讲、阅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服从管理听指挥。有效教育小组合作学习法则强调学生讨论、演示、实践等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为学生的创新学习、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四,学生学习效率不同。根据美国教育家埃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研究的结论,采用讲授式教学法,学生在24小时后知识留存率为5%~10%。而且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很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有效教育小组合作学习法充分地调度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这样的教学不但顺应了学生学习的生理、心理特点,而且使学生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在24小时后知识留存率为85%~90%。
三、高中历史复习课应用有效教育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原因
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高中历史教材是按照年展顺序编写的,知识点全面,线索清晰,学生可以自己看懂,课堂上不愿听老师讲课;二是普通中学的高中生自学能力差异较大,教师很难照顾全体;三是高三学生大多是18~19岁,早已过了活泼好动的年龄,课堂较为沉闷,喜静不好动;四是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法,满堂灌,教学效率低下;五是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的课堂教学中,基础知识在以前的课堂中已教授过,现在不知教授什么,如果“炒旧饭”重新讲授,学生不爱听,课堂没效果,但基础知识却又十分重要。
以上问题往往造成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对此,笔者也尝试过采用多种方法,如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学生的视听效果;采用问题式教学,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中多加入一些关于历史的趣味性内容,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等等。各种方法的实施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教师备课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有效教育小组合作学习法涵盖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约定、板卡的使用、表达、倾听、单元组、呈现等。里面的约定、板卡、表达、倾听、呈现都是为单元组,也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做准备的。在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学习方式训练后,笔者开始尝试将有效教育小组合作学习法应用于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课堂中。
四、有效教育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历史复习课中的实施
有效教育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实施有一个严格的准备过程,其实施步骤如下:第一步,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有效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其中包括单元组的组成、合作训练;约定的使用训练;板卡的使用训练;表达呈现方式的使用训练等。第二步,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问题式教学方法的设计。这在有效教育中称为课型方式的改变。第三步,把问题抛给学生,并约定好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主完成学习,得出答案。第四步,小组成员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第五步,教师点评,精讲。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首先,同桌互讲使用的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资料的“主干知识梳理”的知识点或是上新课时的课堂笔记,目标是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互讲时间根据内容的多少而灵活制定,一般为5~7分钟,时间的控制也很关键,应根据学生互讲的进度而随时调整,这样才能有效地节约时间或保证互讲的效果。其次,教师通过多人次的提问来检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成果。一般学生都很关心自己和本小组的荣誉,都能认真地讲给同桌听或很认真地听同桌讲,甚至在听或讲的过程中为了理解和巩固知识而相互提问题,这对强化知识的记忆是非常有效的。教师检测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后要及时地点评和表扬,以激励学生不断自主合作学习。
例如,高三第一轮复习课“”中的基础知识点:的背景、的经过、的结果、的影响。老师设定5分钟的时间,同桌两人相互讲解知识点。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来巩固知识点,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可以通过读知识点的方式来相互巩固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解释或质疑知识点,然后同桌两人共同寻找答案。最后由老师对基础知识中的一些重难点进行精讲。这种互相学习的过程,既有趣又很好地解决了基础知识的巩固问题。
小组合作学了能很好地解决历史基础知识,对较难问题的解决也有很大的帮助。如在讲授“短暂的隋朝”时,对京杭大运河的重点讲解中笔者抛出了几个问题:
重点:大运河
1.一个中心?
2.两个终点?
3.三项作用?(多多益善)
4.四段河道?(包括所在的地理位置)
5.五大水系?
6.六大省份?
这些问题中有基础知识的内容,也有需要通过合作学习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的问题。而且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很难独立完成,这时小组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还能通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帮助后进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显得轻松有效,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显得有趣也有效。
五、有效教育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教学效果
笔者在南宁市横县第二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应用有效教育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实践表明,实验班在各类考试中历史平均分都比非实验班保持高出几分的优势,并一直保持到高考。如2013年南宁市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当中,实验班历史学科平均分为50.53分,名列学校年级第一,比年级非实验班最高的46.73分高出4分。2013年的高考当中,实验班的历史学科平均分为49.6701分,比学校其他非实验班平均分46分高出3到4分的优势。
从实际教学中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对比过程可以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度,而且能挖掘学生个体学习的潜能,增大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得到共同提高,学习成效是比较显著的。而且,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更有效的语言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孟照彬.“MS-EEPO学习方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关键词】高校办公室;学习型组织;服务教学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职能范围正在不断扩大。许多高校纷纷提出了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学校“转型”的发展方向。高校的 “转型”使高校办公室的工作日渐繁重和复杂,对办公室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加强高校办公室建设,提高其服务教学的能力关键就在于高校办公室“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创建学习型高校办公室,能够借鉴当代先进的管理理念,推进高校办公室的各项工作创新,以提高办公室服务教学、服务学校中心的工作能力。
一、高校办公室必须为教学服务
高等学校作为先进科学文化的集散地和创造源,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这决定了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是教学,离开了教学,学校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教学永远是学校的工作中心。而高校办公室作为学校的综合管理部门,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内外、沟通左右的枢纽作用。它的职能主要是参谋、协调和服务。无论哪种职能都要求办公室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展开,为教学服务。办公室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这个中心,必须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培养人才服务的理念。而事实上,由于高校办公室工作冗杂,所以工作人员平时很少深入教学,对教学一线的工作动态知之甚少。这样办公室就无法为领导搜集到第一手的教学信息,无法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也就很难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
二、创建学习型高校办公室的必要性分析
(一)创建学习型高校办公室的内涵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今最前沿的两大管理理论之一,是20世纪90年代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是全体成员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组织,是让全体成员体会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也是通过学习创造、不断开发潜能的组织,主要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等五项修炼。该理论对我们高校办公室建设同样也有指导作用。笔者就是要将这种先进的管理理论与高校办公室的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以此提高其服务教学的能力。创建学习型高校办公室就是要办公室的每位成员都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自觉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积极投身终身学习的实践,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学习必须贯穿于整个高校办公室工作的全过程和每项工作的始终,并能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统筹兼顾学习与工作的协调发展,强调边学习边准备、边学习边计划、边学习边实践、边学习边推行。
(二)创建学习型高校办公室是提高办公室服务教学能力的关键之举
当前我国大力提倡教育创新。教育创新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课题。如何联系高校实际,贯彻落实新思想、新理念,是当前积极推进教育创新的关键。而高校办公室,是高校的综合性管理部门,高校教育创新的实施与高校办公室各项工作的开展必然是密不可分的。高校办公室成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与研究,努力创建学习型高校办公室,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创新的推动者,才能真正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服好务。
另一方面,从高校办公室成员自身构成来看,在高校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一般都是高学历、高职称,这就为在高校办公室创建“学习型组织”奠定了知识基础。而高校办公室服务的对象,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他们都是以学科为脉略,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学习研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要求高校办公室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将办公室建成“学习型组织”才能跟上教学的步伐,跟上学校发展的节拍,最大限度的为学校服务。
三、创建学习型高校办公室的主要举措
虽然各个高校办公室都有其特殊性,创建方式可以采取不同方式,但总体上都需要把握好一些关键环节,处理好一些共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习型高校办公室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创建学习型高校办公室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领导转换角色,带动全员学习
学习型的高校办公室,需要有学习型的领导。要创建学习型高校办公室,首先办公室领导必须转变观念,完成相应的角色转换。美国心理学家斯托格迪尔认为,领导者在社交能力、首创精神、毅力、知道如何行事、自信、对事物的敏感和洞察力、合作性、知名度、适应能力、表达能力等10个方面的条件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被领导者。作为学习型组织的领导,其必须是设计者、服务者和表率者。只有领导带头推行全新的管理理念,才能有助于高校办公室内部创新环境的形成和建设。领导必须在学习工作中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自身模范作用带动办公室全体成员,进而在组织中提高自身的领导力,促成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二)树立共同目标,激发个体学习意识
要创建学习型高校办公室,离不了共同目标的激励和引导。高校办公室共同目标,是指建立在高校办公室全体成员价值取向一致基础上的能激励个体奋发向上的愿望或理想。这个共同目标只有清晰明确、切合实际才具有感召力。共同目标的提出,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广泛集中民智。只有这样提出的共同目标才能被大部分办公室成员所接受,才能能使全体成员为目标努力奋斗,激发起他们个体的学习意识和创造力。
(三)加强团队合作,发挥团体合力
学习型组织十分强调团队学习,发挥团队的整体合力优势。为此学习型办公室必须积极组织成员进行团队的学习,不但要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要注重全体成员的合作学习和团队智力的开发。以形成大于、高于个体能力智慧的观点方法,从而发挥团体合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集思广益,创建适合高校办公室的组织结构
传统的办公室管理结构层次过多,严重影响了信息传递、工作决策的时效性、即时性。建立学习型组织,就必须打破传统的等级权利控制型的组织结构,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减少办公室内部的管理层次,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他们的应变能力。但是,随着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管理服务跨度也随之增大,管理服务方式也必须进行相应变革,从而使办公室成员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及时发现、分析、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真正实现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这样才能在临时事件、危机来临时迅速应变、做出安排部署,才能使高校办公室服务教学的能力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课题小组;教学模式;教学辐射;多专业联合
现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复合型的,过去的单一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专业交叉渗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型的创新人才,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方面的成才需求,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本文提出一种较新型的教学模式―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教学模式。
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是指多个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支撑、互相渗透交叉联合的人才培养方式。这种小组往往选取各个学科中学习较好的学生进行组队,针对一个各个学科都能用实施的项目进行科研和创新,然后在科研创新实践活动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从而完成相关课题。
1.多专业联合课题的现状与需求
1.1多专业联合课题在国外的发展
多专业联合培养在国外已经出现了很多年,最早的是麻省理工学院,在20世纪中叶后大力发展交叉学科,实力不断增强,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之列。斯坦福大学也一直进行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开展的“多专业教学与研究”行动,在深度与广度上都起到了高等教育的方向标的作用。1988年,被称为“南方哈佛”的杜克大学制定的《跨越边界:九十年代的跨学科规划》(Crossingthe Boundaries:Interdisciplinary Planning for the Nineties)的战略发展计划,从此跨学科教学和研究开始成为杜克大学的发展主题。
1.2多专业联合课题在国内现状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时,由著名科学家钱三强 “交叉科学的新时代”观点。近30年来这一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思想在我国各个大学进行了许多的实践。现在多专业联合的实践经验是越来越丰富,如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
2.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的具体实现过程及成果
2.1提出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改革思路
在深入研究了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和学校现有的培养模式,提出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的创新模式。在数学应用专业、机械设计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老师和学生组成了一个联合课题小组,选择一个跨专业的课题,进行了三者联合研究,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完成相关课题,课题小组的组合如下图:
图1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组成
2.1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的教师和学生的选择
教师的选择,应该以专业互补,知识互补为宜。
学生的选择,应该以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的参考依据,同时学生的培养应建立一套完整的、便于操作的多专业联合培养方案和相关的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一步一步细化。如图2所示。
首先,在计算机专业、数学应用专业和机械设计专业学生授课过程中,考察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注意他们的计算机专业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动手能力,及数学分析理解能力。把优秀的学生选进行团队的基础力量充实。
其次,根据以上了解的情况,有方向的有选择地进行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机械知识和数学知识的学习,并辅助进行其它内容授课、讲座、探讨等手段,使三个专业的学生进行知识的共享,强调科研小组的团结力量。
最后,协同相关专业的一些设计题目,可以是教师提供的设计题目,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相关题目。教师指导,学生互相学习,共同完成设计题目。
图2 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流程图
2.3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课题研究的时间分布
下面根据近几年对科研课题小组的组织情况,形成了一个大体的时间分布图。
表1实施进度表
阶段 具体内容及时间分布 主要内容
准备阶段 在教学中去找相关的学生,时间可以随意 寻找学生
从以上的学生中产生,大概1个月 组建课题小组
实施阶段 主要是老师提供,也可以学生提供大概2周 确定设计题目及内容
进行课题相关讲座,学生互相学概1个月 学习交叉知识
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课题深入研究2个月 深入研究
对课题的研究进行完善,大概1个月 完成设计题目及课题
参加比赛项目 可以参加相关的比赛,时间不定 拿到相关的奖项
分析总结 总结分析过去的东西,得出经验 分析总结
在表1中,把小组的研究分成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准备阶段中又分两个小阶段,第一是寻找学生组建团队,学生应该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对之进行相关的一些培训,从中进行选择;第二小阶段,在选中的学生中继续选拔能力较好的学生,从而组建完成课题小组。
第二个阶段是准备阶段,准备阶段中题目的设立主要是老师提供,也可以学生提供的课题。课题相关的一些讲座,主要内容是在课题中能用的的各种相关知识,然后让学生对课题进行细致的研究,一直到成果的出现,最后是对之完善。
第三个阶段是参加比赛项目,课题组有意识的参加一些国家或省级比赛项目,以达到对课题组的促进作用。
第四个阶段是分析总结,每次课题的结束,都要做好总结,总结期中的经验,为下一个小组的建立做好相关准备。
3.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的辐射作用
多专业课题小组具有一定的社会、学校、班级和家庭的辐射作用,如图3所示。
图3 多专业课题小组的辐射作用
3.1 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的成果
先后成立过多个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其获奖情况如下:
第一次是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小组,在2009年获得河北赛区二等奖。
第二次课题小组是单片机小组,在第六届信息技术大赛中获三等奖。
第二次是机器人小组,最后形成一个机器人小车的计算机仿真。
3.2 家庭、学校和班级的辐射作用
历史上往往具有同一家族出名人较多的情况,比如宋朝的苏洵、苏轼和苏辙,晋朝的王羲之和王献之等,这就是教育的辐射作用,在我们的课题小组也可进行这样的辐射作用,学生的成果,和他们学到的知识,从另一个程度上对学校、家庭和班级就是一种辐射作用,带动学校的学风,带动了班级的学风。
在图3中,多专业课题小组从大一抓起,但大一新生学到的知识不多,只能作为后备力量,我们在对他们的组织和培训中找到学生进行课题小组的组建,这种培训和讲座就是对新生的辐射作用,大二是中坚力量,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做好了大量的知识准备。大三的学生是主力,他们的知识已经很是深厚,可以主持许多课题,知识上帮扶年级较低的同学,大四的学生由于自身的各种原因(找工作,考研等),只能给予课题小组一些带动作用。
3.3带来的益处和社会的辐射作用
课题小组带来的益处也是多多,大四的同学如果在课题小组中获奖,那么就可以带着奖项去找工作,而这些东西往往是用人公司考虑的主要东西;学生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些学生的作品完全可以申请专利;对学校也是很有作用,如果一个学校的学生在各个大学组织的各个活动中都能崭露头角,学校的名声也提升很快,这对学校的招生工作带来益处。这个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辐射作用。
4.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在课题小组的实践过程中通常遇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应注意课题小组成立时专业的相关性
成立课题小组的专业应该相近,不能相差太远,知识体系应该互相倚重,互相补充。
(2)教师注意自己角色的转换。
前期阶段教师是主角,主要进行选择人员和前期课程的学习;后期时段教师起辅助作用,从主角转为配角,学生起到主角作用,小组进行活动,老师起到指导、服务和参与的作用。
(3)课题实现过程中应多注意对学生的激励
课题创新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时难免进入创新的死角,这时应该多激励学生和多投入教师的精力,这样便于提高学生的创作的积极性。
(4)课题创新小组中应该多注意各种教学法的使用
前期阶段一般使用讲授教学法、项目演示教学法、谈话法和读书指导法,对各种知识传授还是用传统的讲授法、谈话法和读书指导法,但在上课之中注意讲一些历年学生所做的成功的项目,把成功的经验介绍给我们的成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后期阶段一般使用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和自主学习法,通过给定项目完成的这样一个任务驱动进行,使学生在完成过程中进行讨论互进步,遇到问题自主去查找书记和资料。
5.总结
通过多学科课题小组的实施过程,我们摸索出了一个新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实施的方法――多专业课题创新小组教学法。现总结如下:
(1)形成了一整套对学生的科研创新的科学合理的制度管理方法。这也有利于
(2)通过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的实施,催生了新的学科生成,有利于探索新的科研方向。
(3)通过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的实施,学生的群体意识、团队精神大大加强,合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对教师个人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考验,同时也增强了老师的综合能力。
(5)通过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的实施也更大地进行了各个专业的联合,提高了各个学院的实验设备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