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15:4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归纳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现在进行时:概念:表示现阶段或说话时正在进行的动作及行为。时间状语:now, at this time, these days, etc基本结构:am/is/are+doing否定形式:am/is/are+not+doing一般疑问句:把be动词放于句首。
2、过去进行时:概念:表示过去某段时间或某一时刻正在发生或进行的行为或动作。时间状语:at this time yesterday, at that time或以when引导的谓语动词是一般过去时的时间状语等。基本结构:was/were+doing否定形式:was/were + not + doing一般疑问句:把was或were放于句首。
3、现在完成时:概念:过去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或从过去已经开始,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时间状语:recently, lately, since…for…,in the past few years, etc基本结构:have/has + done否定形式:have/has + not +d one一般疑问句:have或has。
4、过去完成时:概念:以过去某个时间为标准,在此以前发生的动作或行为,或在过去某动作之前完成的行为,即“过去的过去”。时间状语:before, by the end of last year(term, month…),etc基本结构:had + done否定形式:had + not + done一般疑问句:had放于句首。
(来源:文章屋网 )
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对糖代谢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肝糖原异生,增长糖原贮存,同时又抑制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因此使血糖升高。其机制为:①促进糖原异生;②减慢葡萄糖分解,利用丙酮酸和乳酸等在肝和肾再合成葡萄糖,增加血糖的来源;③减少集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对蛋白质代谢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分解。分泌过多时,常引起生长停滞,肌肉、皮肤、骨骼等组织中蛋白质减少。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还能抑制蛋白质合成。
对脂肪代谢主要是促进四肢部位脂肪分解,产生脂肪向心性分布。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脂质代谢无明显影响;大剂量长期应用可增高血浆胆固醇,激活四肢皮下的酯酶,促使皮下脂肪分解而重新分布在面部、上胸部、颈背部、腹部和臀部,形成向心肥胖。
对水和电解质代谢有较弱的保钠排钾作用,长期大量应用时,作用较明显,其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拮抗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GCS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对各种炎症均有效。在炎症初期,GCS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渗出和水肿,又抑制白血细胞的浸润和吞噬,而减轻炎症症状。在炎症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的生成,而减轻疤痕和粘连等炎症后遗症。但须注意,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必须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以防炎症扩散和原有病情恶化。
2、免疫抑制作用:小剂量时主要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时抑制浆细胞和抗体生成而抑制体液免疫功能。
3、抗休克作用:
1) 抑制某些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
2) 稳定溶酶体膜,减心肌抑制因子(MDF)的生成,加强心肌收缩力。
3) 抗毒作用,GCS本身为应激激素,可大大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而保护机体渡过危险期而赢得抢救时间。但对细菌外毒素无效。
4)解热作用:GCS可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其对致热原的敏感性,又能稳定溶酶体膜而减少内热原的释放,而对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等具有良好退热和改善症状作用。
5)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使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改善休克。
4、其它作用
1) 与造血系统:GCS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Hb、血小板增多,能使中性白细胞数量增多,但却抑制其功能。使单核,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减少。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可使淋巴组织萎缩,减少淋巴细胞数。但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则促进淋巴组织增生而增加淋巴细胞数。
2)中枢神经系统(CNS): GCS兴奋CNS。出现兴奋、激动、失眠、欣快等,可诱发精神病和癫痫。
3)消化系统:GCS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黏液的分泌,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4)骨骼: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引起骨质疏松。
[体内过程]GCS口服注射均易吸收。药物 蛋白结合率 BPCR达90%,药物在肝中代谢,主要为C4-5双键还原为单键和C3酮基还原为羟基。而后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经尿排泄。值得注意的是,可的松和泼尼松需在肝进行氢化为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氢化泼尼松)后方能生效。故肝功低下时宜直接使用氢化可的松和氢化泼尼松。另外,肝药酶诱导剂可加速GCS的代谢而减弱其作用。
临床应用:
1、替代疗法: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和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的补充替代疗法。
2、严重急性感染或炎症。
1)严重急性感染,对细菌性严重急性感染在应用足量有效抗菌药物的同时。配伍GCS,利用其抗炎、抗毒作用,可缓解症状,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对病毒性感染,一般不用GCS(相对而言),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用后可加剧。但对重度肝炎、腮腺炎、麻疹和乙脑患者用后可缓解症状。
2) 防止炎症后遗症、对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及烧伤等。用GCS后可减轻疤痕与粘连、减轻炎症后遗症。对虹膜炎、角膜炎、视网膜炎、除上述作用外,尚可产生消炎止痛作用。
3、自身免疫性和过敏性疾病
1)自身免疫性疾病:GCS对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病均可缓解症状。对器官移植术后应用,可抑制排斥反应。
2) 过敏性疾病:GCS对荨麻疹、枯草热、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均可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
4、治疗休克:对感染中毒性休克效果最好。其次为过敏性休克,对心源性休克和低血容量性休克也有效。
5、血液系统疾病: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较好。对再障、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等也能明显缓解,但需长期大剂量用药。
6、皮肤病:对牛皮癣、湿疹、接触性皮炎,可局部外用,但对天疱疮和剥脱性皮炎等严重皮肤病则需全身给药。
7、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晚期乳腺癌、前列癌等均有效。
不良反应
1、 长期大量应引起的不良反应。
1) 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满月脸、水牛背、高血压、多毛、糖尿、皮肤变薄等。为GCS使代谢紊乱所致。
2) 诱发或加重感染。
3) 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4) 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5) 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缓。
6) 诱发精神病和癫痫。
2、 停药反应
1) 肾上腺皮质萎缩或功能不全。长期用药者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当久用GCS后,可致皮质萎缩。突然停药后,如遇到应激状态,可因体内缺乏GCS而引发肾上腺危象发生。
2) 反跳现象。
禁忌症
抗生素不能控制的病毒、真菌等感染、活动性结核病、胃或十二指肠溃疡、严重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角膜溃疡、骨质疏松、孕妇(致畸?新生儿可能会出现继发性的肾上腺功能不全?)、创伤或手术修复期、骨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严重的精神病和癫痫、心或肾功能不全者。
糖皮质激素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1. 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可加强糖皮质激素的致溃疡作用。
2. 可增强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
3. 氨鲁米特(aminoglutethimide)能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加速地米松的代谢,使其半哀期缩短2倍。
4. 与两性霉素B或碳酸酐酶抑制剂合用时,可加重低钾血症,应注意血钾和心脏功能变化.长期与碳酸酐酶抑制剂合用,易发生低血钙和骨质疏松。
5. 与蛋白质同化激素合用,可增加水肿的发生率,使痤疮加重。
6. 与制酸药合用,可减少强的松或地米松的吸收。
7. 与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长期合用,可致眼压增高。
8. 三环类抗抑郁药可使糖皮质激素引起的精神症状加重。
9. 与降糖药如胰岛素合用时,因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应适当调整降糖药剂量。
10. 甲状腺激素可使糖皮质激素的代谢清除率增加,故甲状腺激素或抗甲状腺药与糖皮质激素合用时,应适当调整后者的剂量。
11. 与避孕药或雌激素制剂合用,可加强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12. 与强心苷合用,可增加洋地黄毒性及心律紊乱的发生。
13. 与排钾利尿药合用,可致严重低血钾,并由于水钠潴留而减弱利尿药的排钠利尿作用。
14. 与麻黄碱合用,可增强糖皮质激素的代谢清除。
15. 与免疫抑制剂合用,可增加感染的危险性,并可能诱发淋巴瘤或其他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16. 糖皮质激素,尤其是强的松龙可增加异烟肼在肝脏代谢和排泄,降低异烟肼的血药浓度和疗效。
17. 糖皮质激素可促进美西律在体内代谢,降低血药浓度。
18. 与水杨酸盐合用,可减少血浆水杨酸盐的浓度。
19. 与生长激素合用,可抑制后者的促生长作用。
纯硫酸是一种无色、黏稠的油状液体。
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3%的浓硫酸的沸点为338 ℃,密度为1.84 g/cm3。任何浓度硫酸溶液的密度均大于1 g/cm3,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大。硫酸是一种难挥发的强酸,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在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绝对不能将水倒进浓硫酸里,以免混合时放出的热量使水沸腾,飞溅伤人。
二、硫酸的化学性质
硫酸不仅具有酸性,而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三大特性。
1.硫酸的酸性
硫酸是二元强酸,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在水溶液中硫酸能全部电离(H2SO42H++SO2-4)。
(1)与指示剂作用:稀硫酸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使石蕊变红色)。
(2)与活泼金属的置换反应:稀硫酸与活泼金属(H前的金属)反应的通式为:活泼金属+H2SO4(稀)硫酸盐+H2。
如:Fe+H2SO4(稀)FeSO4+H2
(3)与碱反应:硫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如:H2SO4+Ba(OH)2BaSO4+2H2O
(4)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硫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如:Na2O+H2SO4Na2SO4+H2O
CuO+H2SO4CuSO4+H2O
(5)与某些盐反应:硫酸能与某些盐(弱酸盐、钡盐、钙盐等)发生复分解反应。如: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2NaHCO3+H2SO4
Na2SO4+2CO2+2H2O
BaCl2+H2SO4BaSO4+2HCl
CaCl2+H2SO4CaSO4+2HCl
2.浓硫酸的吸水性
浓硫酸的吸水性是指浓硫酸中的H2SO4分子吸收水分子(H2O),生成H2SO4的水合物。故在实验室常用浓硫酸干燥酸性或中性且常温下不能还原浓硫酸的气体。
3.浓硫酸的脱水性
浓硫酸的脱水性是指浓硫酸将有机物分子中的H、O元素按2∶1的比例以H2O的形式脱去。因此,浓硫酸在一些有机反应中常用作脱水剂。如:C12H22O11(蔗糖)浓硫酸12C+11H2O
CH3CH2OH浓硫酸170℃CH2=CH2+H2O
HCOOH浓硫酸CO+H2O
4.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指硫酸分子中+6价的硫容易得到电子的性质。浓硫酸的还原产物一般为二氧化硫。
(1)常温下冷的浓H2SO4能使Fe、Al等金属钝化。
(2)浓H2SO4不但能氧化活泼金属,而且还能氧化一些不活泼金属(如铜、汞、银等)。在加热时,除Pt、Au外,绝大多数金属都能被浓H2SO4氧化。如:
2Fe+6H2SO4(浓)
Fe2(SO4)3+3SO2+6H2O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注意:在金属与浓硫酸的反应中,既有还原产物SO2又有硫酸盐生成,所以,浓硫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3)加热条件下,浓H2SO4能将一些非金属单质(如C、S、P等)氧化。如:
C+2H2SO4(浓)
CO2+2SO2+2H2O
S+2H2SO4(浓)
3SO2+2H2O
注意 在非金儆肱硫酸的反应中,只有还原产物SO2(无硫酸盐)生成,所以,浓硫酸只表现氧化性。
(4)浓H2SO4能将一些还原性化合物(如H2S、HI、HBr等)氧化。因此,浓H2SO4不能干燥常温下具有还原性的气体(SO2除外)。如:
H2S+H2SO4(浓)S+SO2+2H2O
2HI+H2SO4(浓)I2+SO2+2H2O
注意:尽管浓硫酸具有氧化性,SO2具有还原性,但浓硫酸与SO2不反应(因硫元素的+6价与+4价之间无中间价,浓硫酸不能将SO2氧化);所以,可用浓硫酸干燥SO2气体。
三、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比较(表1)
四、SO2-4的检验
检验SO2-4的原理是根据SO2-4与Ba2+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且BaSO4不溶于强酸。常用的含Ba2+的试剂是BaCl2和Ba(NO3)2溶液,常用的酸化试剂是盐酸。在检验过程中,应排除一些离子(如Ag+、Hg2+2、CO2-3、SiO2-3、SO2-3等)的干扰。其检验方法为:
待测液加足量盐酸
无沉淀加BaCl2或Ba(NO3)2溶液白色沉淀
有沉淀,过滤,取滤液
加BaCl2或Ba(NO3)2溶液
白色沉淀
即可证明待测液中含有SO2-4。
五、硫酸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
1.制取气体,如:
(1)制取H2:Zn+H2SO4(稀) ZnSO4+H2
(2)制取H2S:
FeS+H2SO4(稀) FeSO4+H2S
(3)制取SO2: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或Cu+2H2SO4(浓)CuSO4+SO2+2H2O
(4)制取HCl:
NaCl+H2SO4(浓)微热
NaHSO4+HCl
或2NaCl+H2SO4(浓)强热Na2SO4+2HCl
(5)制取Cl2:MnO2+2NaCl+2H2SO4(浓)
Na2SO4+MnSO4+Cl2+2H2O
(6)制取CO:HCOOH浓硫酸CO+H2O
(7)制取C2H4:
CH3CH2OH
浓硫酸170℃CH2=CH2+H2O
2.作干燥剂: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在实验室用浓硫酸干燥酸性或中性且常温下不能被浓硫酸氧化的气体。浓硫酸属于酸性和氧化性干燥剂,不能用于干燥碱性气体(NH3)和常温下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如H2S、HI、HBr)。
注意 尽管SO2、CO和H2具有还原性(SO2在常温下即可表现氧化性,CO和H2一般在高温下才能表现氧化性),但常温下浓硫酸不能将它们氧化,所以可以用浓硫酸干燥SO2、CO和H2。
3.作催化剂:硫酸在酯(包括油脂)的水解、糖类的水解等许多有机反应中作催化剂。如:
CH3COOC2H5 +H2O稀硫酸
CH3COOH+C2H5OH
C12H22O11(蔗糖)+H2O稀硫酸
C6H12O6(葡萄糖) +C6H12O6(果糖)
4.作催化剂和吸水剂:浓硫酸在许多有水生成的有机可逆反应中,既作催化剂又作吸水剂;浓硫酸吸收生成的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如:
C6H6+HNO3(浓)
浓硫酸50~60℃C6H5-NO2+H2O
CH3COOH+C2H5OH
浓硫酸
CH3COOC2H5 +H2O
5.作水剂:浓硫酸在一些分子内有水脱去的有机反应中常作脱水剂。如在上述蔗糖的碳化、乙醇脱水生成乙烯和甲酸脱水生成CO的反应中,浓硫酸均作脱水剂。
6.作氧化剂: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常作氧化剂;在加热时,除Pt、Au外,绝大多数金属和一些非金属(如C、S、P等)都能被浓
H2SO4氧化;在常温下,一些还原性化合物(如硫化物、碘化物、溴化物、二价铁的化合物等)就能被浓硫酸氧化。如:
2FeSO4+2H2SO4(浓)
Fe2(SO4)3+SO2+2H2O
7.作磺化剂:在加热条件下,苯与浓硫酸反应生成苯磺酸,浓硫酸作磺化剂。
C6H6+H2SO4(浓)
【关键词】反比例函数;挖掘习题;探究;应用
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指出:“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大量新问题的问题.”研究数学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问题背景,原题再现
图1如图1,已知直线y=-x+8和双曲线y=k1x(k≠0)在第一象限内有两个交点A,B,点A的横坐标为2,求AOB的面积.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常见思路有:
如图1,过点A分别作AMy轴于点M,AEx轴于点E,过点B作BFx轴于点F,AE与OB相交于点G.1SAOB=SAOD-SBOD;2.SAOB=SBOC-SAOC.3.SAOB=SAOG+SABG,S四边形BGEF+SABG=S梯形BAEF.4.SAOB=SCOD-SAOC-SBOD.5.由于此时双曲线和直线关于直线y=x对称,可得AOC≌BOD,于是SAOB=SCOD-2SAOC.
二、问题提出
如果直线AB:y=ax+b(a≠0)中a≠±1,显然,前面4种思路同样适用.那么,第5种思路还行得通吗?
此时OC≠OD,显然AOC≌BOD不成立了,但是SAOC=SBOD成不成立呢?
如图1,过点A作AMy轴于点M,过点B作BFx轴于点F,SAOC=112OC・AM=112OC・CA・sin∠OCD=112OC・CA・OD1CD,SBOD=112OD・BF=112OD・BD・sin∠CDO=112OD・BD・OC1CD,若AC=BD,tSAOC=SBOD成立.那么,AC=BD成立吗?
三、问题探究,得出结论
图2如图2,过点A分别作AEx轴于点E,AMy轴于点M;过点B分别作BFx轴于点F,BQy轴于点Q,AE与BQ相交于点R,连接AQ,QE,BE.易得S矩形AEOM=S矩形BQOF=|k|,S矩形ARQM=S矩形BREF,112S矩形ARQM=112S矩形BREF,即SAQR=SBER,SAQR+SABR=SBER+SABR,即SAQB=SABE;AQB和ABE具有公共边AB,AB边上的高相等,QE∥AB.于是得ACQE和BDEQ,AC=QE=BD.SAOC=SBOD成立.当交点A,B同在其他象限时,结论仍然成立.
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如图1,直线y=ax+b(a≠0)和y轴、x轴分别交于点C,D,和双曲线y=k1x(k≠0)在同一象限内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B,则AC=BD,SAOC=SBOD.
四、问题深化探究,一般化结论
若交点A,B不在同一个象限,结论成立吗?
图3如图3,交点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同理可得SAQR=SBER,用SABR分别减去SAQR和SBER,同样能得到SAQB=SABE,同理可得ACQE和BDEQ,所以AC=QE=BD.所以SAOC=SBOD成立.交点A,B分别在二、四象限时,结论也成立.因此,可以得出一般性结论:直线y=ax+b(a≠0)与y轴、x轴分别交于点C,D,与双曲线y=k1x(k≠0)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B,则AC=BD,SAOC=SBOD.
五、应用结论,事半功倍
图4例如图4,一次函数y=k1x+b的图像过点A(0,3),与x轴交于点D,且与反比例函数y=k2x(x>0)的图像相交于B,C两点.若AB=BC,则k1・k2的值为.
关键词:归纳;总结;解题;提高;拓展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有时往往只讲解物理教材上的内容,而有些题目很繁杂,有些题目难度较大,有些题目很抽象,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如果我们能够注重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把繁杂的问题简单化,困难的问题容易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而且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会更加浓厚。
例题1:在下图的杠杆A点画出动力。
错误的画法:很多同学方向画反了。
错误的原因:根据动力绕支点转动的方向与阻力绕支点转动的方向相反来画图,但很多同学对绕支点转动怎么转不是很清楚。
针对错误的原因,我采用了归纳总结的方法。在黑板上画四幅图,两幅图的动力、阻力在支点的同侧,两幅图的动力、阻力在支点的两侧。学生总结出:当动力、阻力在支点同侧时,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当动力阻力在支点的两侧时,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反思:通过归纳总结,学生遇到这类题目能快速准确的判断出方向,化难为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物理知识的简单,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例题2:在下面两个图的A点画出最小动力。
错误的画法:部分同学在A点沿竖直方向画,部分学生在A点沿水平方向画。
错误的原因:(1)不知道最小动力的力臂是最长的。(2)不知道最小动力与力臂垂直。
针对错误的原因,我采用了归纳总结的方法。在黑板上画两幅图,问:要画出最小动力,动力臂怎样?应该怎么画?通过这两幅图让学生总结出:第一步,连接OA。第二步,过A点作OA的垂线。第三步,判断动力的方向。
反思:通过归纳总结,学生很快掌握了画最小动力的方法,达到攻克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例题3:1.在左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V1和电压表V2的规格相同,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以及0~15V)。闭合开关S,电阻R1与R2均有电流流过,两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则R1与R2的比值为( )。
A. 1:5 B. 5:1 C. 1:4 D. 4:1
部分同学选择A,B,部分同学选择了D。
错误的原因:(1)不清楚串联电路的关系R1/R2=U1/U2。(2)不清楚两只电压表测量的是什么。
针对错误的原因,让学生通过推理归纳总结得出公式,再引导学生得出解题的方法:第一步,写出公式R1/R2=U1/U2。第二步,看清两只电压表分别测出的是什么电压。第三步,知道R1、R2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2.在上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A1和电流表A2的规格相同,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 6A以及0~3A)。闭合开关S,电阻R1与R2均有电流流过,两只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则R1与R2的比值为( )。
A. 1:5 B. 5:1 C. 1:4 D. 4:1
部分同学选择了A,B,部分同学选择了C。
错误的原因:(1)不清楚并联电路的关系R1/R2=I2/I1。(2)不清楚电压表测量的是什么。
针对错误的原因,让学生通过推理归纳总结得出公式,再引导学生得出解题的方法:第一步,写出公式R1/R2= I2/I1。第二步,看清两只电流表分别测出的是什么电流。第三步,知道通过R1、R2两端的电流是多少。
关键词:会计教学;归纳总结;方法
在各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要自己对知识进行总结或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课堂上的总结有课堂小结和课后总结两种。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在会计教学中对知识进行总结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一题多解归纳法
归纳解题方法,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也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例如,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提取坏账准备是《会计基础与实务》中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也是会计教学上的难点知识,我归纳出三种解题方法:方法1、提取坏账准备前先分析“坏账准备”账户余额,然后再计算出本年应补提或冲销的坏账准备数;方法2、“T型账户”法。先假设本年应补提坏账准备数为x,然后用T型账户分析推算出x,求出本年应补提或冲销的坏账准备数;方法3、“公式法”。用公式“本年应补提或冲销的坏账准备数=本年应收账款余额*提取比例+本年发生的坏账损失-本年收回的已核销坏账-去年应收账款余额*提取比例”求出本年应补提或冲销的坏账准备数。通过以上的归纳总结,既巩固了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的理论知识,也便于学生从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解法。
二、举例归纳法
通过举多个例子推出结论。例如,论证“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会计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成立”时,举出各种经济业务的例子,包括1.资产与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统称为权益)同时等额增加2.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减少3.资产等额有增有减,权益不变4.权益等额有增有减,资产不变四种类型的九个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这种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而且能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三、对比归纳法
此法是将类似或相反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归纳出知识点间的异同,便于学生记忆。例如七种转账结算方式学生容易混淆,我列出以表1进行归纳:
四、发散式归纳法
此法由一个问题引申到多个问题,将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例如:(见图1)
此种方法较适用于章节知识的归纳总结,此外还可用于理顺全书各章节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全书的知识结构有全面的了解,系统地掌握知识。
五、多题一解归纳法
此法是将解题方法相同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浓缩知识,将厚书读薄。例如,签发转账支票、签发普通支票、签发划线支票用于购买材料,编制的会计分录方法是一样的;企业销售商品收到银行承兑汇票与收到商业承兑汇票时编制的会计分录也一样(不考虑明细科目且金额相等时)。
以上五种方法在实际运用时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叉运用,相互补充。例如用发散式归纳法归纳“固定资产的核算”过程中也可以将各种固定资产增减情况的核算进行比较,其中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毁损还可以用多题一解归纳法归纳(因为这三种固定资产减少的情况都要进行固定资产清理)。
归纳常用的形式有两种:
(一)图表形式
1.利用表格归纳(例见对比归纳法中的举例);
2.利用树形图归纳(例见发散归纳法中的举例);
3.利用流程图归纳,例如各种账务处理程序图。
(二)非图表形式
物理知识的总结与归纳可以体现在物理教学的各个方面.
授课时,应及时总结归纳.例如,机械效率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用符号η表示,其表达式为η=W有W总×100%.计算某机械的机械效率要先求出有用功W有和总功W总.竖直放置的滑轮组中有用功在数值上等于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即W有=Gh(h指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总功等于人提供的拉力所做的功,即W总=Fs(s是指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由此机械效率可写为η=GhFs×100%.而对于滑轮组而言,s=nh.由此机械效率就变成η=GnF×100%.这个表达式大大提升了学生做这类题目时的运算正确率.甚至,一部分物理基础较差的同学遇到这类计算不会出错.
讲评课中,总结归纳大有可为.学习杠杆时,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题目.
例如图1所示,OA是一根可绕O点自由转动的轻质杠杆,杠杆B点悬挂一重物G,在A端始终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杆子慢慢向上转动,直至水平,在此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
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
C.保持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于杠杆原理(F1l1=F2l2)的掌握.l1和l2是力臂,指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如图2所示.杠杆从图示位置移动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阻力F2(其方向为竖直方向,数值上等于物体的重力G)的大小不发生变化.而F始终竖直向上,即F与F2平行,所以l1∶l2=F∶F2=OA∶OB,整个过程中OA与OB的长度不发生变化,所以 也保持不变.选择C.
只要抓住其特征“始终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就可以知道力的大小保持不变.此类题目的变化较多,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讲解时可找出典型的例题,讲解的过程中归纳出各种不同的特征.这类题目往往以如下三种面目出现.A.“始终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力”;B.“始终受到一个垂直于杠杆的力”;C.“始终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力”.经论证,凡是出现类似A的描述,那么力的大小始终保持不变.类似B或者C的描述,杠杆从图3中的A位置移动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阻力的力臂均变大,动力均变大;杠杆从图3中B位置向上移动的过程汇总,阻力的力臂均变小,动力变小.这样一来,学生只要能从题目中找到关键的字词,就能够解答该问题,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在针对性题型的训练中,总结归纳能够发挥很好的效果.尤其针对有难度的题目,若能找到它的一般规律,在讲评课上举一反三,降低了学生掌握的难度,效果佳.
复习课中,总结归纳可以融会贯通前后知识.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纸张的厚度”中,旁边的信息快递中指出“在测量时要进行估读,估读值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这样就会产生误差.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可减小这种误差”,表明了该实验中的“多次测量”是为了减小误差.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也需要“多次测量”,可是这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即,初中物理实验中进行“多次测量”有两种目的:一,“减小误差”;二,“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经过反复对比后发现可实验分成两类:一、目的是得到得到某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探究时需要“多次测量”“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例如,“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二、目的是测量(或计算)某个物理量的具体数值的实验,需要“多次测量”“减小误差”(因为测量性实验对于数据的准确性要求很高),例如,“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的目的去判断在该处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即使碰到非书本上的实验也能够轻松应对.总而言之,归纳与总结适用于物理课堂的各个类型,不仅使教师在专业能力上得到提升,而且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问题引导;练中体悟;分层纠错;个别点拨;归纳总结
在高三的数学教学中,笔者总是困惑于以下的现象:教师埋首于大量的备课、批改、授课等工作中,付出艰辛的劳动,但学生的成绩未见起色;我们的课堂模式、计划内容已经尽量采用市区所提倡的方式,教研工作趋于完善,校与校、区与区之间的交流学习也越发密切,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更多的指引,可是我们的成绩与我们的期望相差甚远;我们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可是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却越来越少,甚至部分学生从以往对数学的恐惧发展到了对数学不闻不问的麻木与放弃状态。
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思考以上的问题,认为要彻底改变现状,就必须寻找一种合适于本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由此,笔者参考了大量的资料,了解各种取得实效的模式,但各种授课模式利弊何在?为此,有必要先对当前所采用的课堂模式进行分析,然后从新的教学理念的角度剖析现有模式的弊端。
一、从新课程的教学观来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教学观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该核心的指引下,课堂教学强调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评价一堂课的优劣应该以学生是否真正有所收获为根据,而不是纯粹的教师表演。然而,遗憾的是,新课程改革的这些年来,我们都只看到数学的教学依然停留在以下的模式中。
模式一:按部就班型。教师以讲为主,先是介绍知识点,然后进行例题的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和讲解。
模式二:问题引导型。教师对本堂课要回顾的内容做了精心安排,同时例题的讲解不会按部就班展开,而是通过设立问题等手段让学生逐步展开,最后一样是通过练习和讲解结尾。
模式三:以练带讲型。课堂上首先是学生进行演练,然后教师对问题进行讲解。课堂的大多数时间以学生的做为主。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前两种模式与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主要是教师作为主导,即使在课堂教学中偶尔引入一些问题,但也只是对表演的点缀,且其问题的设置往往不能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以练带讲型是近年来在对数学的教学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较为新的模式,特点是大部分时间以学生为主,教师只起到对关键问题进行点拨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也是采用该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在对三种模式的分析中,笔者认为,以练带讲型的确比之前两种模式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但为什么学生的成绩依然未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仍旧不见提升?由此,本人经过一段时间思考认为,我们当前课堂上采用的这种以练带讲的模式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1)模式貌似以学生为主体,但后面的讲又依旧回到教师为主导的地位上;(2)该模式让教师处于出题者的地位,而没有认真考虑学生的真实接受能力;(3)该模式不能兼顾全体学生,往往是少数优等生与教师之间的表演。
思考:我们应当构建怎样的高三数学课堂教学?
二、“问题引导―练中体悟―分层纠错―归纳总结”――高三数学课堂模式的建构尝试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1)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或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2)相对于一般的认识活动而言,学习活动的一个主要特点在于:这主要是一个“顺应”的过程,也即是认知框架的不断变革或重组,而后者又正是新的学习活动与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直接结果;(3)学生学习活动的特殊性在于:这主要是在课堂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并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
可见,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只有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才有可能理解数学、学会数学。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那么前两种模式必须予以舍弃,以练带讲的模式虽然存在一定的毛病,但毕竟是体现了新课程下对教师的要求,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因而,在以练带讲的模式框架中改良,寻求一种新的授课模式就成为必然。笔者认为,新的模式理应体现以下几个内容:
1.我们的课堂应该面向广大的学生
这是新课标所要求的最为基本的原则,由此我们必须面对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全体。
2.我们的课堂应该以学生为本
郭思乐先生提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论,主张教师应以引导为主,让学生乐于学习、勇于学习,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三、我们应该推崇“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的教学理念
在参考借鉴其他课堂教学的模式基础上,笔者提出了“问题引导―练中体悟―分层纠错―归纳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
1.“问题引导―练中体悟”倡导学生成为数学知识网络的主动建构者
以往的备课总是习惯于在历年高考题或模拟题中寻找本节课所涉及的题目,然后汇集成为学生的学案,教师是作为出题者的角色,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接受能力以及班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新的模式首先必须避免出现以上情况。为此,应该为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且为每个层次学生准备对应的学习目标,再根据目标决定训练的题目。换句话说,也就是“目标分层、能力分层”。
在实践中,笔者把班中学生按照知识掌握水平的高低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为基础掌握较差,B为中等水平,C为掌握知识较好),并且为每个层次的学生确定针对本节内容所应掌握的知识程度,并且在课堂上的训练中必须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有充分的训练的机会。
例如,在复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一节中,我们可以定下以下三个层次的目标:
A层:掌握指数与对数图象,并会根据图象作出基本的大小比较;掌握指数与对数的关系,及最为基础的运算。
B层:掌握指数与对数的运算,会利用换底公式和对数恒等式进行求解不等式。
C层:探讨指数、对数与二次函数构成的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及最值问题。
在对三种层次的学生设立目标之后,围绕该目标设定题组,但必须强调,即使是很优秀的学生在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时候也可能会有错误,同时由于实际条件限制,想实行根据学生水平的分层是有难度的,因此,本人在实践中要求:对于全体的学生都应该解决A组题,在固定时间内能够完成A组题的学生才可以申请B组题,依此类推,在课内完成B组题的学生才可以申请C组题。课堂内的教学建立在逐层推进、循环向前的基础上。
针对以上对“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所做的定性,其三组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分组(内容节选):
A层次目标:掌握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图象,并会根据图象做出基本的大小比较;掌握指数与对数的关系,及最为基础的运算
题组:①log3■=_______;log■2=_______
②大小比较:log32_______log23;log■3______log■2
B层次目标:掌握指数与对数的运算,会换底公式和对数恒等式进行求解不等式
题组:①■=_______;2x×4x=8,则x=_______
②log2(x2+x)>1,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C层次目标:探讨指数、对数函数与二次函数构成的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及最值问题
题组:①y=log2(x2+2x)的单调区间是_______
②若y=log2(x2+2x+2a)的值域是R,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2.“分层纠错”强调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
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因此要实施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要有充分的训练与学习机会。而我们的课堂也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授课模式应该以学生演练为主,教师讲解和讨论为辅的策略,而且在课堂过程中更应该关注A、B两个层次的学生。根据上面对层次的划分与题组的设计,每堂课的内容理应采用学案模式印发给每位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大多数时间应该是沉默地做答与动手解决问题,而教师则从讲台上解放出来。但此时的教师不应该是无所事事或做与学生无关的事情,而应该更加主动去关注学生的解答情况,因此建议教师应该走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解答情况,甚至可以批改他们的学案,对于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进行个别的提点,所以我们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3.“归纳总结”提升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以往的课堂教学常常以教师的形式上的小结收尾,师生不能产生共鸣;或是干脆忽视这个复习课重要的环节。在新的课堂模式下,不同层次学生在亲身经历了问题解决过程中回忆相关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反思纠错等环节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交流、总结,使高中的数学知识网络更加明晰,数学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4.“问题引导―练中体悟―分层纠错―归纳总结”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操作流程如图:
■
5.问题引导 练中体悟 分层纠错”课堂模式的实践――以《导数及其运用》(高三二轮复习)为例
导数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A组学生: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导运算;会用导数解决一些函数(特别是三次函数)的求单调区间、极值、最值问题。
B组学生:在以上目标基础上增加会解决较为复杂的函数(如对数函数等)的单调区间与极值、最值问题;掌握利用导数图象讨论原函数的极值;最值思想的基本运用。
C组学生:在以上基础上增加最值思想的高级运用,包括如何利用单调区间求系数范围,如何证明不等式等;尝试接触较为新颖的导数题型。
学案设计:
A组知识回顾:
①导数的几何意义:_________
②公式:(f(x)・g(x))′=_________;■′=_________;
(a)′=_______;(lnx)′=_______;(logax)′=_______;(sinx)′=_______;(cosx)′=_______
课堂练习:
1.y=x2+1在x=1处的切线方程是_______
2.y=x3+ax2+3x-9在x=-3处取得极值,则a=_______
B组课堂练习:
1.若曲线y=x4的一条切线l与直线x+4y-8=0垂直,则l的方程是_______
2.若f(x)=■x3+x2-3x+a在[0,2]内恒小于0,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C组课堂练习:
1.若f(x)=■x3+x2+cx在[1,+∞]上为增函数,则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2.若函数h(x)=2x-■+■在[1,+∞]上为增函数,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教学过程设计:
1.发放A组题。强调任何同学都必须要先完成A组题才可以申请B组题。
2.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对于A组题中的知识回顾部分的掌握程度。
3.7分钟后对于所掌握的学生回答情况作出对回顾部分的评讲。
4.教师巡视A组题解答情况。特别要注意第三题不但要巡视答案,还要观察是否有按照要求写出解答过程。
5.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答案有误的,应该个别指导,对于由于计算失误或审题错误的可以要求其注意。若是因为不懂方法,则可以简单给出解答思路,要求其重新完成。另外,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且最好给出相关的其他题目,要求学生先去解决。
6.若有学生申请B组题,可以检查解答情况,若没有错误可以给出B组题。若有问题则可以要求其先行解决问题。
7.25分钟后针对巡视所掌握的情况给出A组题的答案,同时应对某些地方加以注意。例如,第三题中求最值必须对单调性进行分析,最好是写出表格。
8.要求学生对A组题中仍然存有疑问的题目进行思考和解答,允许学生进行讨论。同时进行巡视,主要是针对解答B组题的学生。
9.能够完成B组题的学生,可以给出C组题,同时可以进行巡视,而C组题主要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课堂进行训练。
10.归纳小结本节课要点。(学生交流发言,教师适当完善)
11.安排布置课后训练。对于B组题视巡视情况,可以收上来检查。但必须在当天发还学生。
四、对“问题引导―练中体悟―分层纠错―归纳总结”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1.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根本
采用本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改变以往高三数学课堂常常只关注中上层次学生的弊端,同时可以积极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即使是成绩最差的学生也得到合乎其能力的锻炼。
2.依照课标考纲要求,精心选编练习题是前提
本模式强调通过对知识的掌握而实现对学生的分层,使身处课堂的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因此首先必须研习课标考纲,认真组题,这样可避免以往对于“好题好卷”顺手粘来的坏习惯。
3.根据课堂学生的反馈,适时点拨、及时纠错是关键
本模式很强调对课堂上时间的利用,主要通过教师巡视且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引导、点拨、纠错展开教学,因此,学生课堂练习的情况教师全面及时掌握,这样才能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帮助,有所收获。
4.归纳总结,提升能力,构建知识网络是目标
高三数学复习不只是把以前学过的知识再回顾一遍,重要的是把学过的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搞清楚,把以往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整体把握数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模式中,学生在老师精心选编的习题引导下,通过老师的启发、点拨纠错,一方面重温了高中所学过的数学课程,另一方面,“做”过以后的归纳总结,可促使知识网络的构建,促成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旧知识产生全新认识。
课堂教学是一线教师工作的舞台,课堂教学研究理应成为我们一线教师的自觉行为。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有助于一线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问题引导―练中体悟―分层纠错―归纳总结”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时间尚短,尚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在课堂上的巡视和点拨如何才能更好地检测学生的能力及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让学生掌握对应知识点。这些问题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梁贯成.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数学学习心理学的现代研究[M].2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陈琼,翁凯庆.试论数学学习中的理解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3(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涂荣豹.数学教学认识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初一学生学习了book,look,good,food,room,cook,foot等等。我给学生归纳了“oo”的发音,一般情况有三种――[u:]、[u]、[∧],尤其是[u:]和[u]在很多单词里极易混淆,因此我给学生介绍了下面的“oo”字母组合歌:
k、d之前都发短,foot,food恰相反;血与水灾特殊看,屋子后面寻短见;面条太长扯不断,其他长音最常见。
释义:第一句,英语中d,k之前的“oo”组合都发[u],如good,book,look,cook,wood等;第二句,foot与food中“oo”的发音恰好与第一句的规则相反,food发[u:],而foot发[u];第三句,flood与blood特殊,都发[∧];第四句,room如果作为单词后缀,要发[u],如bedroom,diningroom,bathroom等;第五句,除去以上几种情况以外的oo组合都发[u:],如boot,noon,room,tool,tooth,poo1等。
以上归纳中,出现了初一阶段未学的几个新单词“木头”、“血”、“洪灾”、“博厅”、“浴池”、“靴子”、“工具”、“游泳池”等等,课后有的学生开始求学网,有的学生问老师,好奇心特别强,学习兴趣倍增。
在初一学习特殊疑问句时,对该选哪一个疑问词,学生总是不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我就给学生教了一个特殊疑问词的用法口诀:
物品用what,地点是where;不知who是谁,whose问谁的;how怎么样,which哪一个;身份职业用what,年龄how old。
通过对这一口诀的记忆理解,学生很快地掌握了特殊疑问词的用法,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初二上学期学生接触序数词,如first、second等。为了使学生对序数词的构成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我给学生教了一个序数词的构成口诀:
序数词容易记,一般只加th。第一、二、三单独记,第五、八、九、十二小淘气。第八只加小h,第九去e再加th;第五、十二变ve为f再加th。整十数y结尾,变y为i再加eth。几千几百几十几,只加个位th。
有关交际用语中提建议的一些句型,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帮助学生进行了归纳:
(1)Let′s do sth.这是英语中一个十分常用的句式,直接提出建议,有时,在后面加入“shall we?”,使语气更加委婉。如:Let′s go to the cinema tonight, shall we?
(2)Shallwe…?这个句式语气较为委婉。Shall we go skating this afternoon?
(3)Whatabout/Howabout(doing) sth(……“怎么样)?如:What about a glass of milk?/Howabout going to the shop tomorrow?
(4)Why not do sth?(=Why don′t you do sth?)这个句式的语气较强,可译作“何不…呢?”如:Your shoes are old.Why not buy a new pair?
(5)You′d better(not)do sth.(“你最好(不)……)如:It′s very cold outside.You′d better wear warm clothes./You′d better not go out.
在学习时间的表示方法时,我又给学生总结了at、in、on表示时间的用法口诀:
at时间点,有on必有天,in指月季年,也和晌相连。前后昨天今明天,上下这那每之前,
at、in、on皆不填
释义:第一句:在表示几点几分时,用at;在指某一天及某一天的某个时候时用on,如:on Sunday,on September lOth 等。
第三、四句:“前天”the day before yesterday;“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昨天”yesterday;“今天”today;“明天”tomorrow;“上”如last Sunday;“下”如next month;“这”如this week;“那”如that day;“每”如every year。在类似这十个词前,at、in、on都不填。
通过学习这个口诀,学生对时间表示法有了更准确的认识,在未学习该口诀以前,常犯的类似in Monday morning之类的错误现在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