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15: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子测量技术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英文名称: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北京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出版周期:
出版地址:
语
种:
开
本:
国际刊号:1002-7300
国内刊号:11-2175/TN
邮发代号:2-336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7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本刊坚定不移地确保社会效益功能的发挥,刊登新技术、工艺、设计、设备材料为主要内容,推广交流步进技术、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及时传播新成就、新技术、新器材的信息,以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建设。
国内第一本专注于电子测量领域的杂志,以发表电子测量及其相关学科的原创性科技论文为主,同时刊登阶段性科研成果报告,报道国内外测试测量界重要科技新闻。
主要栏目:
研究设计
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
测试系统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Authorware;背景音乐;多媒体
前言
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视听信息,生动的图形、图像,高科技表现手段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宏观为微观,形象生动,创设情境,写作论文使理论学习、问题辅助学习、激发兴趣和协作学习等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个体独立学习变为群体合作学习,由复制性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1]。本文采用的Authorware7.0软件,通过Fireworks8.0创作动画辅助,将多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完成《电子测量技术》课程的课件设计。
1课件的设计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应用电子、自动化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新知识点较多的一门课程。针对职业教育特点,我们主编了《电子测量技术》规划教材,2003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教材目前印刷7次,印数已达3万册。因此,从教学角度出发,考虑该教材已获得广泛承认,课件内容以该书为基础,涵盖《电子测量技术》全书12章节内容,并且借鉴原来基于PowerPoint课件的经验,各章节自成体系,按教学大纲划分出知识点;其次是课件应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和视觉、听觉效果,课件所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开发环境相对兼容,便于升级扩展。
1)脚本的编写
编写详细的脚本,是整个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把课件设计与制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课件制作的重要依据。写作毕业论文编写脚本包括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和风格设计3个方面[2]。
界面是教学信息在屏幕上的显示区域及用户操作区域,设计时我们主要突出“教为学”的思想,围绕教学内容这一中心,既防止课件界面色彩、声像效果等过分浓烈、喧宾夺主,影响学习内容;又考虑课程部分内容如仪器内部电路抽象、枯燥,而学生需要感官刺激,激发兴趣的特点。
同时,我们体会多媒体课件的强大生命力主要体现在交互能力上,比如只需通过单击屏幕上某个特殊的链接设置,方便实现不同对象之间的跳转。本设计中创建了两个导航结构,一种是利用“导航”图标指向框架图标中的某一页,来实现程序内部的跳转和调用。另一种是通过“框架”图标内嵌的导航控件来实现不同页面间的浏览、翻页。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超文本链接来实现交互性能。
在风格设计上主要体现界面、字幕和显示对象上整体的和谐统一。
2)框架结构的设计
编辑之前考虑到有大量的文本的输入,实现各个章节之间的翻转如果只使用“交互”图标,也是可以实现翻页功能,但写作硕士论文制作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在查找页和指定固定页方面力不从心。因此运用“框架”图标及“导航”图标制作文本浏览,就方便多了[2]。
“框架”图标和“导航”图标密切相关,经常放在一起使用。导航结构提供了选择路径的方法,可以根据设置自动跳转到指定的目标页上;“框架”图标可以方便地设计含有图形、声音、动画等组件的页面,最重要的是在“框架”图标的内部内嵌了一整套导航控件,通过这一控件可以更容易实现页面之间的来回翻转。
基本框架结构设计后,对有的地方进行了编辑,如更改控制按钮的位置和图标、设置按钮防止页面回绕、编辑进入和退出画面等,使其更适合课件的使用。
2多种媒体素材的使用
要实现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丰富多彩,使用多种媒体素材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文本、图形、图像是最基本元素,此外还有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信息。考虑到职业教育“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特点,我们认为对测量原理部分的讲解应力求突出基本概念,通俗易懂,写作工作总结便于自学,因此课件这部分主要以文本、图片形式,比较详细;而测量方法则应突出操作应用,在设计时则主要以视频演示为主;对测量仪器仪表则重点讲清工作原理和组成框图,在设计时主要以动画、网页内容为主,整个课件设计力求对多媒体资源的合理布局,使它们既符合教材要求,又突出多媒体特征。
1)文本的输入
Authorware可以直接将外部的文本输入到其内部,但是它有一特点就是在文本的输入格式方面有一定的限制,它只能输入TXT、RTF格式的文件[3]。对于不是这种格式的文档如果采用常规直接进行输入势必会占用很多时间,不利于课件的开发。因此借助系统剪贴板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来添加文本。当文本过长时,或者输入的文本篇幅较大,采用滚动文本的输入方式,这样在预览时会显得更方便。
2)图片的应用
使用系统本身的绘图工具箱可以绘制出比较简单的画面,但对于《电子测量技术》这门课程仅仅依靠绘图工具箱不能达到实际的要求,如大量的仪器原理图、接线图、仪器面板图等,我们采取的第一个方法是采用Authorware7.0提供的插入外部对象的功能,将原来以Protel99SE、Word、LabVIEW等制作转换为图片形式,写作医学论文使设计的原料变得更加丰富。
3)添加背景音乐
在Authorware7.0系统中可以支持多种类型的声音文件格式,如WAV、SWA、AIFF、PCM、MP3等[3],在制作课件时,通过“声音”图标来插入音频和设置声音播放,如控制播放次数、设置播放时间、速率等,可以轻松引用这些声音素材添加到课件中。在课件中导入背景音乐有它的优点,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有音乐,因此通过对“计算”图标和按钮响应的设置,编写按钮激活代码使课件在播放时可以由使用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单击相应的按钮,实现有声和静音之间的转换[4]。
4)动画的调用
动画是多媒体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设计中的一个亮点,但使用Authorware本身只能制作出二维的动画,即动画的对象只能在一个平面内运动,这样使演示的效果大打折扣,然而这并不说明Authorware不能演示三维动画,它可以通过文件插入的方式来演示其他软件制作的三维动画,同时系统本身也提供多种效果的页面切换功能,对各种外部和内部资源加以利用同样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制作动画的软件有很多,使用起来也各有特色。选择合适的创作工具是设计成功的关键,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Authorware系统提供了对GIF动画图像的支持,可以将其应用到课件中。GIF动画是一种特殊的图像格式,其中包含了多帧图像,这些图像按照一定的时间频率交替显示,从而达到动画显示的效果,具体是通过MacromediaFireworks8.0来设计。在Fireworks中制作动画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创建元件并不停地改变它们的属性来产生运动的错觉。当按顺序播放所有的帧时就成了动画[5]。
5)智能对象与数字电影
智能对象就像一个插入Authorware作品的逻辑包,它是一个强有力的开发工具,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与向导的联接,向导可以给Authorware作品提供设置界面,写作职称论文并且可以在插入智能对象的位置添加各种变化、新的内容和逻辑关系。它能使看似繁琐的工作变得更加容易完成,即使是没有经验的开发人员也更容易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实际上智能对象在多媒体编辑上做出了根本性的改革。比如智能对象与数字电影的结合应用[3]。在课件中引入数字电影如果只是采用之前的方法,就是在流程线上添加相应的图标进行导入,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当执行到该图标,系统会直接弹出播放的窗口,不利于下一操作,但是通过MovieController智能对象可以容易实现播放进度的调节。
6)网页链接
在课件设计时,考虑到有些仪器由于价格昂贵或者其他原因,学校无法购置,如数字通信测试用误码仪、逻辑分析仪等,课件设计中考虑实现网页的链接,链接到知名企业的网页上,已加强学生感性认识。这一功能是通过Fireworks中使用URL来实现,编辑选中的热点并对其指定URL路径,最后导出此URL即可实现指定网页的链接。
课件的主界面如图1所示,课件第1章界面如图2所示。
3课件的调试与打包
课件主要是为《电子测量技术》教材而制作的,因此为方便发行和使用,课件的后期工作就是进行调试和打包处理。
由于课件发行打包后将不允许用户再修改,打包之前应尽可能排除其中的错误,确认课件可以正常运行。写作英语论文调试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实现。一种是利用区段标志(开始/停止标志),另外一种是通过控制面板的使用。通过使用调试工具可以控制程序流程执行的区段,逐个执行程序流程中的设计图标。将制作好的课件与课件中的库文件一起打包能够提高文件的性能,减少文件的数量,使最后的作品的安装、运行更为容易,并且增加了作品运行的可靠性,避免运行时因为找不到外来函数或库文件而发生错误。
打包好的课件进行设置,可以运行在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XP、或者是WindowsNT、Windows2000这样的32位操作系统中。其中要求的CPU应该是Pentium166以上兼容机种、内存是64M以上、硬盘容量780M、支持DirectX的显卡、光驱是8倍速以上的光驱,此外由于演示窗口大小设置为832*624像素,因此可以用于不低于16英寸显示器。制作好课件并打包后,就可以,课件时必须随同程序中用到的外部媒体文件或外部函数文件一同,Authorware7.0提供了作品的功能,该功能可以将运行作品所需的各种文件及外部函数输出到指定的目录中,从而形成用于发行的最终作品[3]。
4结论
随着各种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和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其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写作留学生论文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要想运用好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关键是要设计和制作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6]。我们的作品虽然完成了,但是在各院校使用过程中,一定还会发现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我们将与时俱进,将作品更加完善,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达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欣杰.时尚教师多媒体课件DIY[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5.14-18
[2]孙印杰,李春晖,封新亚.新世纪多媒体CAI课件制作培训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NaheedaRavjani.UsingAuthorware7[M/CD].Macromedia,Inc.600TownsendSt.SanFrancisco,CA94103,2003
[4]China-.Authorware5多媒体制作实用教程[DK/CD].北京寰宇之星软件有限公司2000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Authorware;背景音乐;多媒体
前言
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视听信息,生动的图形、图像,高科技表现手段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宏观为微观,形象生动,创设情境,使理论学习、问题辅助学习、激发兴趣和协作学习等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个体独立学习变为群体合作学习,由复制性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1]。本文采用的Authorware7.0软件,通过Fireworks8.0创作动画辅助,将多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完成《电子测量技术》课程的课件设计。
1 课件的设计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应用电子、自动化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新知识点较多的一门课程。针对职业教育特点,我们主编了《电子测量技术》规划教材,2003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教材目前印刷7次,印数已达3万册。因此,从教学角度出发,考虑该教材已获得广泛承认,课件内容以该书为基础,涵盖《电子测量技术》全书12章节内容,并且借鉴原来基于PowerPoint课件的经验,各章节自成体系,按教学大纲划分出知识点;其次是课件应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和视觉、听觉效果,课件所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开发环境相对兼容,便于升级扩展。
1)脚本的编写
编写详细的脚本,是整个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把课件设计与制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课件制作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编写脚本包括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和风格设计3个方面[2]。
界面是教学信息在屏幕上的显示区域及用户操作区域,设计时我们主要突出“教为学”的思想,围绕教学内容这一中心,既防止课件界面色彩、声像效果等过分浓烈、喧宾夺主,影响学习内容;又考虑课程部分内容如仪器内部电路抽象、枯燥,而学生需要感官刺激,激发兴趣的特点。
同时,我们体会多媒体课件的强大生命力主要体现在交互能力上,比如只需通过单击屏幕上某个特殊的链接设置,方便实现不同对象之间的跳转。本设计中创建了两个导航结构,一种是利用“导航”图标指向框架图标中的某一页,来实现程序内部的跳转和调用。另一种是通过“框架”图标内嵌的导航控件来实现不同页面间的浏览、翻页。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超文本链接来实现交互性能。
在风格设计上主要体现界面、字幕和显示对象上整体的和谐统一。
2)框架结构的设计
编辑之前考虑到有大量的文本的输入,实现各个章节之间的翻转如果只使用“交互”图标,也是可以实现翻页功能,但硕士论文制作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在查找页和指定固定页方面力不从心。因此运用“框架”图标及“导航”图标制作文本浏览,就方便多了[2]。
“框架”图标和“导航”图标密切相关,经常放在一起使用。导航结构提供了选择路径的方法,可以根据设置自动跳转到指定的目标页上;“框架”图标可以方便地设计含有图形、声音、动画等组件的页面,最重要的是在“框架”图标的内部内嵌了一整套导航控件,通过这一控件可以更容易实现页面之间的来回翻转。
基本框架结构设计后,对有的地方进行了编辑,如更改控制按钮的位置和图标、设置按钮防止页面回绕、编辑进入和退出画面等,使其更适合课件的使用。
2 多种媒体素材的使用
要实现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丰富多彩,使用多种媒体素材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文本、图形、图像是最基本元素,此外还有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信息。考虑到职业教育“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特点,我们认为对测量原理部分的讲解应力求突出基本概念,通俗易懂,工作总结便于自学,因此课件这部分主要以文本、图片形式,比较详细;而测量方法则应突出操作应用,在设计时则主要以视频演示为主;对测量仪器仪表则重点讲清工作原理和组成框图,在设计时主要以动画、网页内容为主,整个课件设计力求对多媒体资源的合理布局,使它们既符合教材要求,又突出多媒体特征。
1)文本的输入
Authorware可以直接将外部的文本输入到其内部,但是它有一特点就是在文本的输入格式方面有一定的限制,它只能输入TXT、RTF格式的文件[3]。对于不是这种格式的文档如果采用常规直接进行输入势必会占用很多时间,不利于课件的开发。因此借助系统剪贴板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来添加文本。当文本过长时,或者输入的文本篇幅较大,采用滚动文本的输入方式,这样在预览时会显得更方便。
2)图片的应用
使用系统本身的绘图工具箱可以绘制出比较简单的画面,但对于《电子测量技术》这门课程仅仅依靠绘图工具箱不能达到实际的要求,如大量的仪器原理图、接线图、仪器面板图等,我们采取的第一个方法是采用Authorware7.0提供的插入外部对象的功能,将原来以Protel99SE、Word、LabVIEW等制作转换为图片形式,医学论文使设计的原料变得更加丰富。
3)添加背景音乐
在Authorware7.0系统中可以支持多种类型的声音文件格式,如WAV、SWA、AIFF、PCM、MP3等[3],在制作课件时,通过“声音”图标来插入音频和设置声音播放,如控制播放次数、设置播放时间、速率等,可以轻松引用这些声音素材添加到课件中。在课件中导入背景音乐有它的优点,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有音乐,因此通过对“计算”图标和按钮响应的设置,编写按钮激活代码使课件在播放时可以由使用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单击相应的按钮,实现有声和静音之间的转换[4]。
4)动画的调用
动画是多媒体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设计中的一个亮点,但使用Authorware本身只能制作出二维的动画,即动画的对象只能在一个平面内运动,这样使演示的效果大打折扣,然而这并不说明Authorware不能演示三维动画,它可以通过文件插入的方式来演示其他软件制作的三维动画,同时系统本身也提供多种效果的页面切换功能,对各种外部和内部资源加以利用同样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制作动画的软件有很多,使用起来也各有特色。选择合适的创作工具是设计成功的关键,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Authorware系统提供了对GIF动画图像的支持,可以将其应用到课件中。GIF动画是一种特殊的图像格式,其中包含了多帧图像,这些图像按照一定的时间频率交替显示,从而达到动画显示的效果,具体是通过Macromedia Fireworks 8.0来设计。在Fireworks中制作动画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创建元件并不停地改变它们的属性来产生运动的错觉。当按顺序播放所有的帧时就成了动画[5]。
5)智能对象与数字电影
智能对象就像一个插入Authorware作品的逻辑包,它是一个强有力的开发工具,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与向导的联接,向导可以给Authorware作品提供设置界面,职称论文并且可以在插入智能对象的位置添加各种变化、新的内容和逻辑关系。它能使看似繁琐的工作变得更加容易完成,即使是没有经验的开发人员也更容易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实际上智能对象在多媒体编辑上做出了根本性的改革。比如智能对象与数字电影的结合应用[3]。在课件中引入数字电影如果只是采用之前的方法,就是在流程线上添加相应的图标进行导入,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当执行到该图标,系统会直接弹出播放的窗口,不利于下一操作,但是通过Movie Controller智能对象可以容易实现播放进度的调节。
6)网页链接
在课件设计时,考虑到有些仪器由于价格昂贵或者其他原因,学校无法购置,如数字通信测试用误码仪、逻辑分析仪等,课件设计中考虑实现网页的链接,链接到知名企业的网页上,已加强学生感性认识。这一功能是通过Fireworks中使用URL来实现,编辑选中的热点并对其指定URL路径,最后导出此URL即可实现指定网页的链接。
课件的主界面如图1所示,课件第1章界面如图2所示。
3 课件的调试与打包
课件主要是为《电子测量技术》教材而制作的,因此为方便发行和使用,课件的后期工作就是进行调试和打包处理。
由于课件发行打包后将不允许用户再修改,打包之前应尽可能排除其中的错误,确认课件可以正常运行。英语论文调试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实现。一种是利用区段标志(开始/停止标志),另外一种是通过控制面板的使用。通过使用调试工具可以控制程序流程执行的区段,逐个执行程序流程中的设计图标。将制作好的课件与课件中的库文件一起打包能够提高文件的性能,减少文件的数量,使最后的作品的安装、运行更为容易,并且增加了作品运行的可靠性,避免运行时因为找不到外来函数或库文件而发生错误。
打包好的课件进行设置,可以运行在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XP、或者是WindowsNT、Windows2000这样的32位操作系统中。其中要求的CPU应该是Pentium166以上兼容机种、内存是64M以上、硬盘容量780M、支持DirectX的显卡、光驱是8倍速以上的光驱,此外由于演示窗口大小设置为832*624像素,因此可以用于不低于16英寸显示器。制作好课件并打包后,就可以,课件时必须随同程序中用到的外部媒体文件或外部函数文件一同,Authorware7.0提供了作品的功能,该功能可以将运行作品所需的各种文件及外部函数输出到指定的目录中,从而形成用于发行的最终作品[3]。
4 结论
随着各种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和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其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留学生论文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要想运用好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关键是要设计和制作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6]。我们的作品虽然完成了,但是在各院校使用过程中,一定还会发现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我们将与时俱进,将作品更加完善,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达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欣杰.时尚教师多媒体课件DIY[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5.14-18
[2] 孙印杰,李春晖,封新亚.新世纪多媒体CAI课件制作培训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 Naheeda Ravjani.Using Authorware7[M/CD]. Macromedia,Inc.600 Townsend St.San Francisco, CA 94103, 2003
[4] China-pub.com. Authorware 5多媒体制作实用教程[DK/CD].北京寰宇之星软件有限公司2000
论文摘 要:电气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电力测量的各种方式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使学生熟悉电力测量仪表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将传统的仪表测量与先进的仪表测量并行,将学生所学应用到实际,并在实际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学生在合理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更好地完成了教学的任务。
1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教材难而陈旧,难以适应电气测量行业发展
当前电气测量的理论教材普遍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深较难。例如示波器工作原理的介绍,其中所涉及的具体电路较为复杂,学生难以理解,由此对教学效果造成了严重影响,而电子测量仪器的发展较为迅速,电子测量仪器发展十分迅速,电气仪器的技术含量持续提高,尤其的电子测量仪器与微型计算机结合的自动测试系统在行业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电气测量技术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较强,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课程的实用性、新颖性和可操作性,持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以及岗位适应能力。
1.3 教学方法落后,缺乏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
电气测量技术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法所采用的灌输教学方法以及过分偏重讲解的教学方式,随着电气测量技术教学的发展以及高职教育的发展,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实际的发展需要。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要求实际教学与高职学生的实际状况相结合,同时还要与相应专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相一致。
2 电气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2.1 职业性原则
电气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应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以及对人才的培养需要,将实际的教学改革与学生的培养模式结合起来,高职教育定位于特定的职业岗位,由此高职的课程教学应将职业岗位的要求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实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建立重视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通过电气测量行业的标准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技术,及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确定教学知识点,突出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2.2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也就是高等的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行业以及企业背景,由此在电气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应尽量实现高职教育与行业的合作课程开发,实施课程教学,实现学校的实际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将校内专业成绩的考核与实际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将课程与岗位实习地点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体制。
2.3 实践性
电气测量技术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实践性原则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电气测量技术课程的设计以及实践实验中应注重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教学。
3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3.1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电气测量技术课程中的部分概念较为抽象,难以理解,教师难以用语言描述和表达,若是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则可直接将抽象概念展现在学生面前,形象直观,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由此也容易理解,使教学由难到易,化繁为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2 实现教学实验的模拟
电气测量技术课程受到课时的限制,一般并不安排教学实验,但课程中的部分知识必须通过实验演示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此时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实验的模拟。
3.3 制作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的教学是一种教学艺术,要扮演好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主导角色,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时应遵循相应的原则:首先,应选择合理的教学材料,避免简单将书本上的内容搬到多屏幕上;其次,应明确教学的中心和重点,注重教学难点的突破;再次,巧妙组织课程内容,创新安排教学进程;最后,不必一味追求学科体系的系统性,课程安排应短小精炼。同时课程教学中还应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做到有需要时有效中断,及时离开多媒体教学平台,结合板书,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范围和环境。
4 电气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4.1 构建电子测量技术课程体系
电气测量技术课程涉及的学科以及领域十分广泛,包括电路、模电、数电以及计算机等多学科的知识和内容,要实现电气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应重新构建电气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体系,使用综合化的方法,将电气测量技术课程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将电气测量技术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将理论教学分为基础理论、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新技术以及新仪器的介绍三个部分。
4.2 加强实践技能训练,结合教学与生产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的目标,从而应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由此在电气测量技术的教学中,应建立与各理论模块内容相适应的实验实训项目,实际又可分为基本的实验和自拟实验。
4.3 建立完善的课程考核体系
电气测量技术的课程教学改革不仅应建立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改善课程的教学模式,还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由此,传统的考核评价体制已难以满足现代教学的实际需要,应建立完善的、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态度渗透到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中,形成综合的专业考评体系。通过加强实验的实训环节,强化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促进学生注重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学生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实验实训成绩和期末成绩四部分组成,其构成比例为20∶10∶30∶40。这样的评价标准,不仅能检查学生学习状况,促进在课堂教学中的纪律性,实现了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监督;同时也为电气测量技术的课程增加了新的考核项目,并实现了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加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突出了高职学生的知识应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FPGA;原理;硬件设计;应用技术
1 FPGA的简介
当前使用硬件的描述语言完成电路设计,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汇总和合理的布局,然后快速烧录到FPGA器件上进行基本的测试,这也是当代数字系统设计进行检验的主流技术。这些可编程器件可以用来实现基本逻辑门的电路,也可以实现一些更复杂的组合功能例如数学的方程式、解码器等等。大多数的FPGA器件里,包含着一些记忆性元件,如触发器,或者一些其它的更为完整、性能更为优越的记忆块。
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可编辑的链接将FPGA器件内部的逻辑模块连接在一起,仿佛一整个电路的实验板被装在一个电子芯片内,这些出厂后的FPGA器件的连接方式以及逻辑块的使用都可以根据设计者不同的设计而进行改变,从而能完成不同的逻辑功能。
当你在进行的电子设计使用到FPGA器件时,你不得不需要努力地解决好电源管理、器件配置、IP集成、完整信号输出等硬件系统的设计问题。在进行硬件设计时,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1合理分配I/O信号
无论是哪种情况,在进行I/O信号分配时,都必须牢记以下共同的步骤:
1)用表格列出所有需要分配的I/O信号,并按照他们的重要性依次进行排列,比如电压、端接方法、I/O标准、相关时钟等;
2)检查校验模块之间的兼容性;
3)利用以上的表格和兼容准则,先把受限制最大的信号分配到引脚上,最后分配那些受限最小的信号。因为受限制大的信号往往只能分配到特定的引脚上;
4)将剩余的信号分配到较为合适的地方。
1.2注意静态功耗的降低
虽然静态电流所带来的功耗和动态功耗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一些供电设备却十分重要。引发静态电流因素众多,比如没有完全接通或关断的I/O 端口、三态电的驱动器的下拉或上拉电阻,除此之外,保持编程信息也会需要一定静态功率。
2 FPGA应用技术的设计原则
从上文中对FPGA内部的硬件结构分析可看出,FPGA器件的时序逻辑非常丰富,不同于其他的可编程器件。因而对于FPGA来说,应该有一整套能够有效利用其内部丰富的时序逻辑功能的技术,而不同于其他一般的可编程器件的设计技术。由于其独特的优越性,FPGA被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所使用,其设计技术被许多的设计者所掌握。在FPGA的实际应用中,使用最合理的设计方法,能很大程度的改善FPGA在应用中出现的漏洞和问题,进而全面提高设计性能。
2.1使用层次化的设计技术
使用层次化的设计的系统一般分成若干顶层模块,而每一个顶层的模块下又有若干个小模块,并以此类推。层次化的设计模块,可以是描述原理图的结构图,也可以是经过逻辑语言所描述、表现的实体。
使用层次化的设计对于系统的模块划分非常的重要,模块划分的不合理,将会导致整个系统的设计不合理,从而使系统的性能下降,这样层次化的系统甚至要比没有经过层次化设计的系统效果更差。
使用层次化设计的主要优点有以下两个方面:增强设计可读性,增加设计重复使用的可能性。
2.2使用同步系统设计技术
所有时序电路具有同一个性质――如果要使所设计的电路正常工作,必须严格的执行事先定义好的逻辑顺序。如果不按照此顺序执行,将会把错误数据写进存储单元,从而导致错误的操作。同步系统的设计方法,也就是使用全分布周期性的同步信号使系统中所有的存储单元进行同时更新,这是执行这一时序有效进行的普遍的设计方法。电路的设计功能是通过产生时钟信号并按照时序严格执行来实现的。
对于静态的同步设计,必须满足下面的两个条件:
1.每一个边缘敏感的部件其时钟的输入应该是一次输入时钟的某一个函数;并仍和一次时钟输入的时钟信号。
2.所有的存储单元都应该是具有边缘敏感特性,在该系统中不存在电平敏感的存储单元。
我们对于FPGA器件的同步设计的理解就是全部状态的改变都是由主时钟所触发,同一个系统不同的功能模块可以是部分异步的,但是模块与模块之间必须是同步的。正如CPU的设计一样,所有的电路都和系统的主时钟是同步的。相比于异步设计,同步设计具有很多的优点,但进行同步设计时仍然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在选取时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由于大部分的器件都是由时钟的上跳沿触发,这要求时钟信号的延差要很小;其次,时钟信号的频率通常很高;第三,时钟信号一般是负载较重的信号,因此合理地进行负载分配是很重要的。除此之外,在进行FPGA器件的应用时,还要考虑模块的复位电路、时序同步电路等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周莉莉,周淑阁,井娥林. FPGA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与研究[期刊论文]. 实验室科学,2013(3).
[2] 夏陛龙,陈津平,胡春光. 基于FPGA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期刊论文]. 计算机工程,2013(11).
[3] 郑争兵. 双时钟FIFO在多通道高速传输系统中的应用[期刊论文].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3(5).
[4] 李列文,桂卫华. 面向FPGA的低泄漏功耗SRAM单元设计方法研究[期刊论文]. 高技术通讯,2012(12).
[5] 郑文荣,孙朝江,刘少伟. 复杂系统的多FPGA可重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 电子测量技术,2012(9).
[6] 胡圣领. 基于FPGA的多项式运算器设计[期刊论文]. 现代电子技术,2012(1).
[7] 孙立波,雷加. 基于SRAM型FPGA测试技术的研究[期刊论文].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1(5).
[8] 周发标,杨海钢,秋小强,王飞. FPGA测试配置完备性的分析评价方法[期刊论文].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1(10).
【关键字】传感器;内容编写;辅助教材结构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3―0077―01
一 辅助教材编写的背景
《传感器》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以及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涉及多学科的知识,是一门内容繁杂的交叉学科。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性质是一门以电子测控技术、智能仪器技术和自动测试技术为技术基础,以计算机及电子信息技术为工具的高新技术学科。由于专业课程设置,学生学习电子技术及电子测量相关的课程较多,因此在传感器的授课中对检测不必过多讲解,而本专业学生缺少机械、仪器设计及工程力学方面的知识,也就是说在传感器应用和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欠缺,这样就导致在《传感器》教材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几年来,本专业一直使用的教材是强锡富教授主编的《传感器》,学生反映在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方面理解比较困难,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机械原理、精密仪器、工程力学方面知识。对比各种教材,不太切合我校测控专业的实际,因此根据专业特色,主要参考强锡富教授主编的《传感器》一书,结合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制作课件,编写多媒体辅助教材,并将多媒体辅助教材提供给学生,进而改善了教学效果。
二 辅助教材编写的特色
1 内容简单明白。通过知识的提炼,辅助教材具有言简意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的效果。辅助教材对内容的提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合理的内容结构有助于学生对传感器知识的系统掌握,每章内容从五个方面介绍:基本效应、基本结构、基本电路、基本特性、基本应用。传感器的基本物理效应、基本结构及基本电路是反映事物本质的理性知识,是本课程的讲授重点。而基本特性及基本应用则是寓于理性知识的反映事物表面现象的感性知识,其准确性及唯一性都欠佳,而且易学易忘,因而不能教授过多,但考虑到这两方面内容在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辅助教材对后者也有相当篇幅的阐述。以半导体气体传感器为例,对此进行说明,具体内容见表1。
其次,教学难点实例引入,以谐振式传感器原理介绍为例。对于谐振式传感器,辅助教材此部分主要以单自由度二阶振动系统为例,通过分析受迫振动和阻尼振动得出系统振动频率的表达式,然后介绍分类、测量电路及应用。这种对于较难章节原理深入浅出的讲解方法,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2 原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传感器原理方面的知识大部分在相关课程如大学物理、模拟电路等课程已学过,如果在课堂上重新叙述原理,学生会感到没有兴趣,辅助教材中,讲解原理的重点是启迪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如电容式传感器,辅助教材先举例说明实际的应用,然后让学生分析原理,通过不同问题的回答,让学生自己分析出其分类、缺点及解决方法。这种讲解方式即消除了讲解原理知识的枯燥,又增加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另一方面,用简图和实际装配图结合的方式介绍传感器的应用,简图讲解传感器应用的测量原理,装配图介绍传感器的实际应用方法,这样即增加对传感器的理性认识,又增加对传感器的感性认识。
3 基础与现代的结合。为了使学生了解当代传感器的新技术,增长知识,以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研发能力的提高,在辅助教材中加入了新型传感器。对新型传感器及传感器最新动态的介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集成传感器的应用,如在介绍热式传感器的应用时,介绍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与模拟温湿传感器HSM-20R的应用;(2)敏感器件和测量电路结合起来的新技术,如在介绍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时,介绍MAXIM公司近期推出的数字输出K型热电偶信号处理集成芯片MAX6675的特点及应用;(3)常见传感器目前的近况,如电容传感器中的触觉传感器等。
4 课后设计题的设置,扩充了学生传感器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创新和设计能力。辅助教材每章设置一两个应用性设计题和思考题,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设计性习题。如应变片传感器章节布置电子称的设计、光电传感器章节布置太阳灶阳光跟踪系统的设计、超声波传感器章节布置水泵流量测量仪设计等。学生要完成这些题目,需要查阅相关资料,结合电子测量、智能仪器、测控电路等相关专业知识完成,提高了学生工程设计的能力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 总结与展望
辅助教材针对本专业的特色和课程设置,积累授课教师多年的授课和科研经验编写而成。此辅助教材已经使用两年,通过使用第一年学生的调查,大部分同学反映简单明白,改善了学习效果,少部分学生反映辅助教材内容不够深和广,因此辅助教材在第二年加入思考题和小型设计题进行完善,通过这一环节,解决课时少和知识面广之间的矛盾。通过调查,大部分学生反映辅助教材简洁清楚,提高了学习效率。但是由于设计题是课后习题,学生重视程度不一,做的结果差别很大,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完成质量,这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改进。
《传感器》课程是在大四第一学期进行,这阶段的学生由于就业压力,对课堂内容往往不够重视,因此课堂的质量和效率是吸引学生的关键。自从采用将辅助教材发到学生的手中和多媒体教学结合的方法,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课后设计题的完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专业知识,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和增强了自信心,可谓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 可视化通信原理仿真平台GUI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通信原理教学仿真平台”的课程设计 通用实验教学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LabVIEW的通信原理虚拟实验平台设计 钢结构稳定原理虚拟仿真平台开发探索 Maltab仿真平台在《通信原理》理论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探索 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电气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物联网虚拟仿真平台在农学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信号与系统》虚拟教学仿真平台设计 采油厂安全培训虚拟仿真平台设计 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高职《电路分析》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89C51的单片机虚拟仿真平台设计 浅谈虚拟仿真平台编撰脚本的建议 嵌入式实时仿真平台接口通信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MATLAB/Simulink实验仿真平台的《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学改革探析 面向医院环境的网络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航空发动机总体性能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公路隧道交通诱导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行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数字通信原理的虚拟实验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s_cid=baidu_matlab
[6]焦瑞莉,南利平,李学华. 基于LabVIEW的通信专业远程虚拟实验室[J].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虚拟仪器),2005(3):4-7.
[7]廖云伢.基于Java与Matlab集成的数字通信原理虚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关键词:双语教学;双语师资;双语教材;教学改革;考试改革;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212-03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需要双语教学
根据国际工程师培养要求,我们必须走全球化道路,全世界的科技资料63%以上是以英文来表达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测量技术》、《电子工艺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光纤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这些课程的特点是:比较新的技术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期刊和会议资料,绝大多数用英文表达。近几年随着广东省工业技术改造的升级和转型,引进的自动化电子设备、各种电子仪器仪表说明书一般是英文说明书,或者出口的电子产品说明也要求用英文。为了提高电子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经常要派电子工程师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也有的同学毕业后在企业从事电子产品出口销售工作,由于英语水平有限,往往无法用英语与外国经销商进行交流,这些问题都要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必须开设双语教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从2008级开始开设了《电子测量技术》、《数字信号处理》两门课程双语教学,英语四级过级率达92%,在全院名列第一。2009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设了《电子测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两门双语教学课程,英语四级过级率达87%,2009级通信工程专业没有开设双语教学课程,英语四级过级率只有37%,可见双语教学对提高英语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本专业双语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所谓双语教学,就是用英语进行专业课程教学,让学生学习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本专业英语水平,这是对公共英语教学的延伸。近几年我们主要在教学方法改革、校本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考试改革、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
1.双语课程的选择。双语课程的选择是搞好双语教学的第一步,根据教学合格评估要求,每个专业最好安排两门本专业相关课程作为双语教学课程,首先要考虑是否有合适的双语教学教材及课程的难度,如果选一门专业课本身难度很大的,再加上双语教学,学生可能会放弃该课程学习。其次,双语教学最好选择紧跟本学科本专业前沿的课程,这种课程的国外教材相对比较好找,如选不到合适的教材,教师也可选择一些英文论文作为双语教学参考资料。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选择《电子测量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作为双语教学,其中《数字信号处理》这门课程学习难度比较大,学生学习效果不好,其他两门课程学习效果比较好。
2.因材施教,克服“英文恐惧感”是前提。广东二本B线的学生高考录取线一般为470多分,据2012级4030名新生入学英语成绩统计,英语总分150分,他们的成绩分布为:40分以下占2%,40~50分占5%,50~60分占7%,60~70分占12%,70~80分占19%,80~90分占20%,90~100分占17%,100~110分占12%,110~120分占5%,120~130分占1%。面对这样英语成绩的学生,首先从新生入学开始,专业负责人或系主任通过新生入学专业教育讲座、开主题班会及课后谈心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请本专业往届毕业生回校谈谈专业英语在企业的作用,帮助他们逐步意识到英语和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公共英语教学时,根据不同分数段学生进行分班教学,加大对英语成绩差学生的课外辅导工作,逐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学完公共英语,基本消除了英语成绩两极分化问题,这些学生也逐步消除了“英文恐惧感”,这是双语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前提。
3.提高教师双语教学水平是关键。双语教学的教师不能是光懂英语的教师,首先必须有较强的本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还要有专业英语水平和较高口语表达能力。为了建设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我们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办法,目前引进两名本专业的海外留学人员,另外派两名专业能力较强的老师到外语学院进修英语,这样就有了一支较强的双语教学队伍。为了提高双语教学水平,我们特地邀请外语学院的教师来听我们的双语教学课程,外语学院教师也了解双语教学的进展情况,这样也有利于公共英语的教学改革,我们学院的专业教师也经常听双语教学课程,教师互相交流,教学水平就有了较大的提高,有了较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出勤率比较高。实践证明,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是双语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4.课前准备必须充分,课堂随机应变。双语教学本身教学难度较大,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花多倍时间进行课前准备。首先对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其次还要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能力,要做好课前充分英语和专业两方面准备。同时还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及课堂信息量的关系,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5.处理好课外与课内关系。根据教学安排,一般双语教学专业课程为36~54学时,课内教学时间非常有限,为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外做到:①在认真复习、理解本次所学专业课程的内容基础上,还要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词汇和一些科技英语固定句子表达方式;②根据教学进度,学生要预习好下次课内容,有目的带着一些专业和英语问题去听课;③根据教师安排,课后阅读或翻译由教师提供的一些仪器英文说明书材料。经过一定时间的课内外学习,学生会不仅在学习好该课程知识能力的基础上,还能提高英语在电子信息方面的应用能力,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将有所提高。
6.处理好网络在线翻译问题。随着计算机软件水平的提高,现在网上出现谷歌、百度、金山、有道等在线翻译软件,确实给英汉翻译和汉英翻译带较大的方便,有的同学甚至老师认为没必要学英语,更没必要开双语教学课程。但从近几年毕业设计英文摘要可以看出,这些软件翻译存在句子结构中没有谓语或多个谓语等种种问题,特别不能正确翻译科技文章,如学生在毕业设计摘要中有一句“单片机以体积小、功能全、价格低廉、开发方便的优势得到了许多电子系统设计者的青睐。”的句子,用有道在线翻译为“MCU with small volume,complete functions,low price,easy to develop the advantage of the many electronic systems designers of all ages.”,很明显句子没有谓语,反过来再用有道翻译为中文“单片机与体积小,功能齐全,价格低廉,易于开发利用许多电子系统设计师所有年龄的。”,可见错误百出。正确的人工翻译应为:“The advantage of MCU with small volume,complete functions,low price,easy to develop ,is liked by many designers of electronic systems.”,可见软件翻译绝对不能取代专业人工翻译。
7.考试改革。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考试要全面考核该课程的专业知识点,同时还考核学生在实际工作的应用英语的能力,学习成绩还应在整个教学过程有所体现。所以在学成绩中平时课堂表现占10%,课外作业占30%,实验课占20%,期末考试占40%,期末试卷用英文出题,允许学生带字典,学生解题必须用英文。考试结束后,教师给学生讲评试卷,反馈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对试卷进行分析,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为下次教学改革积累经验。
8.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双语教学改革必须要有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配套,双语教学难度较大,教师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而得不到学生好评,造成有些老师往往不愿意进行双语教学的问题。为此学院在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上双语教学的课时费是普通课程的1.7倍,在评优秀教师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这样教师进行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得到大大提高。
我校通过近几年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一些成果,如2008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英语四级过级率达92%,本专业英语水平也显著提高,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但是双语教学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考试改革、制度建设等方面还需不断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曾昭英.高校数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探索[J].大学教育,2012,(2).
论文摘要:本文从专业人才需求出发,经过岗位分析,进行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选择,之后论述了建筑行业内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实践表明课程体系、实训环境、教学团队三个方面的建设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一、引言
教职成[2011]9号文《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科学定位为立足点,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树立系统培养的理念,坚持就业导向,明确人才培养规格、梯次和结构,明确高等职业学校定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一所以建设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我院以服务区域经济和建设行业发展需求为己任,探索“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紧贴人才市场需求,铸造建筑特色的专业品牌。作为广东省第一大支柱产业,电子与信息技术产值连年提高,其中智能建筑电子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对楼宇智能化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维修、技术服务人才的培养提出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以“工学结合”理念为指导,面向行业就业,对社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科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合理选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配备实践教学条件和教学团队,从而构建适合建筑行业需要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市场调研出发,根据岗位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选择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做好准备。
1.专业定位。在建筑行业,一方面智能家居市场需求旺盛,产品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工程应用领域产品的技术性能尚处于开发改良阶段,调研表明毕业生主要去向在电子产品设计、样机制作、调试维修、生产线产品制程技术指导、质量成本控制等岗位。依据“工学结合”关于职业教育能力目标培养的理念,针对这些专业工作岗位,将其工作过程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产品方案选择、电路原理设计、控制编程、电子线路制作、调试、测试、文件编写等。因此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要面向智能建筑电子产品设计与生产应用第一线,培养从事产品设计、生产、维修和技术服务工作,具有扎实的电子电路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能力,具有电子线路设计与产品制作工艺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智能建筑电子产品的工程应用、安装调试、维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采取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方面。作为建筑行业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我们采用“411”模式,即第1~4学期完成支撑专业核心能力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各专项技能的训练,第5学期通过生产实习、智能建筑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专业证书考证训练等综合课程形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第6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完成职业素养的全面形成。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当中,从实际工作岗位出发,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重视理论前沿新知识的传授和技术的拓展,实践技能培养方面构建虚拟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通过真实项目设计教学内容,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使得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维修、技术服务等能力逐步形成。
三、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明确专业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后,我们重点从改革课程教学体系、设置实践教学环境、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根据专业设置,结合往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反馈信息,以及各类电子设计大赛和技能竞赛情况,我们认为需要提高学生在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质量检测、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加强PCB制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了解SMT技术工艺,因此结合专业定位和企业岗位实际调研制订课程体系改革重点:在专业课程中设置针对电路分析、设计、PCB绘图、样机制作、编程与调试、测试测量等技能的教学,以及积累电子产品工艺的设计和管理经验,如电子产品表面贴装(SMT)工艺、PCB制板等内容。针对产品设计工作过程中软硬件设计、PCB绘图、样机制作、测试,将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课程、专业核心能力平台课程、专业综合能力形成课程和专业知识技能拓展课程,共26门专业课程,其中4门集中实训课,占总学时60%以上。包括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C语言程序设计、检测与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课程,电子CAD、电子测量与仿真技术、单片机应用设计、电子基本技能实训、电子产品装配工艺实训、电子线路应用实训、单片机原理与接口实训等专业核心能力平台课程,以及生产实习、智能建筑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专业证书考试训练、顶岗实习等专业综合能力形成课程,在专业知识技能拓展方面开设电气控制与PLC应用、集成电路应用、高频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EDA技术、智能卡技术、VB程序设计、建筑设备智能控制等课程。在课程的微观教学设计上,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项目任务完成中形成能力,掌握知识。例如在《单片机应用设计》课程中从开发仿真到模仿真实产品项目开发,在电子产品开发的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单片机开发、测试工具设备、加工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模拟企业真实项目任务开发的组织形式将学生分组,为学生分配角色,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实践教学环境构建。为满足教学体系中的实践环节,配置专业实践条件和环境,包括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室、电子加工工艺实训室、电子创新设计实训室和电子材料室。电子加工工艺实训室主要承担表面贴装(SMT)加工工艺实训、PCB线路板制作工艺实训和电子线路应用实训。配备的设备有:数控电路板雕刻机、热转印线路板制作机、腐蚀机、沉铜器、手动焊锡膏丝印机、真空吸笔、再流焊机、放大镜和热风拆焊台等加工与返修设备。通过实践培养PCB板制作、SMT贴装等工艺技能,另外可满足教科研和学生课外兴趣制作项目中的电路板加工。电子创新设计实训室主要承担单片机原理与接口实训、电子线路应用实训、智能建筑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配备有计算机、单片机和FPGA实验箱、仿真软件(Proteus),可使电子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的测控应用电路设计和编程在计算机仿真软件环境中得以验证,从而加速产品开发和节省材料成本。同时可支撑电子测量与仿真技术、电子CAD、单片机应用设计、检测与控制技术、EDA技术、智能卡技术等课程。另外该实训室是教学科研项目设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职业技能大赛、科技文化创新活动、课外兴趣制作的主要平台。电子材料室主要支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展的实训教学项目,储备电子元件材料,库存系列阻值的电阻、电容、二三极管、IC芯片、及各种接插件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特色是从人才培养模式出发,结合相关专业课程,以专业人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艺设计管理经验的积累为目的,为教学提供实践环境,注重在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使学生在学习中完成角色的转变,以工学结合的模式为学生搭建通向企业职场的桥梁。
3.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专业内涵建设的保证,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着力点。现阶段职业教育的模式要求教学团队成员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整合教学资源,深化专业与课程改革,加强“双师”素质的养成。因而我们注重教学团队在知识结构、工程项目实践以及教科研等方面的进修、培训、提高,为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优质教学团队。
以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科学的调研和专业定位,合理地选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课程体系、实训环境、教学团队三个方面构建了适于建筑行业发展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从岗位工作过程出发,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学生在各类电子设计竞赛中多次获奖,学生在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通过率达到96.61%,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提高,2010、2011两年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职成2011]9号文,2011.
[2]贾雯杰.物联网与智能家居发展浅析[J].科技与生活,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