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德育主题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4 15:16:0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德育主题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德育主题论文

第1篇

 

1.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方略

2.高中班主任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

3.新媒体时代下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探析

4.初中班主任德育功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6.提高班主任德育素质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7.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特点与实施策略

8.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与分析

9.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探究

10.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11.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与对策

12.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途径分析

13.试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14.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研究

15.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16.提高职业院校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探讨

17.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18.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浅析

19.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经验与思考

20.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调查

21.浅谈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2.中小学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构建与提升

23.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系统化分析

24.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16条原则(下)

25.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研究

26.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27.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研究

28.用系统化的理念引领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

29.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研究

30.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31.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与对策

32.浅谈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时机把握

33.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

34.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分析

35.探讨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36.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16条原则(上)

37.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微探

38.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

39.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

40.新形势下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措施研究

41.润物无声用爱心播种希望——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

42.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

43.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

44.如何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策略研究

45.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究

46.正能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积极心理学解读

47.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

48.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

49.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

50.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谈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51.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

52.班主任德育方法探讨

53.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54.关于改善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举措的探讨

55.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讨

56.关于高中班主任德育创新工作探讨

57.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58.促进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探索

59.新形势下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措施探讨

60.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提升与德育教育方式解读

61.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研究

62.以爱的视角谈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63.浅谈技工学校班主任德育预设

64.应用网络平台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

65.网络时代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66.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方略

67.浅析初中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职能弱化现象

68.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策略探讨

69.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讨

70.探讨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71.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72.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探究优先出版

73.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分析

74.浅析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75.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76.关于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思考

77.春天只做春天的事——浅谈技工学校班主任德育预设    

78.浅谈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

79.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80.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要注重创新

81.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策略

82.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83.班主任德育的时代境遇与突破路径

84.传统的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反思

85.当思想品德课教学遇上班主任德育工作

86.试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87.浅析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施策略

88.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研究

89.浅议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90.问题解决取向心理咨询理念在班主任德育工作应用

91.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后进学生转化之我见

92.班主任“德育失效性”探析

93.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路径探究

94.试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95.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的研究与分析

96.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97.浅谈技工学校班主任德育预设

98.班主任德育工作点滴谈

第2篇

一、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1.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环境,就是要营造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全体发展的环境。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在教学设计、教材选择、环境设置等方面都要努力创造让学生全体参与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参与研究、讨论。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消除“尊严式”或“真理式”的师者形象,打破陈规,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辩争。不管这个学生是“绝顶聪明”还是“非常不济”,我们都不能忽视学生作为主题的思维探索过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且鼓励学生的自我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环境,还要“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语文能力,提高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承认学生发展存在个性差异,教学必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让他们的个性得以体现,让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

2.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时,还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僵化之处,优化教学方法。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总是剥夺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虽有貌似“创新”的做法,到底也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处于被动状态下的学生根本无法使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保障。我们的做法是,课堂教学尽可能做到形象生动,灵活多样,通过新异的刺激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以求符合学生喜新好奇、情绪易变、趣味多样的性格特征;唤起求知的欲望,强化求学的动机。

二、确定学生的主动地位

1.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学生喜新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来自分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能学、会学、善学”的主动学习过程的必要步骤,也是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必要手段。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

(1)字要写规范,写端正,不潦草,不写错别字,不应付作业。这个习惯养成了,无论对学习的基本功提高,还是对学生学习意志的培养,都是必要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常看到,成绩优异的同学书写基本上很规范,而成绩差的学生书写马虎了事。

(2)培养学生自己多动脑、动手的习惯。教学要留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去处理学习上的问题,学生能够自己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也就加深了认识,而且容易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学生多动脑动手才能自觉地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健全的成长。

(3)培养学生认真广泛阅读的习惯。学生的学习如同采蜜一样,只有采得百花才能酿出甜蜜来。书籍是人类精神的食粮,各体裁各类型的优美文章,是粮食中的珍品,广泛阅读,自然能够起潜移默化、振奋精神的作用,开阔学生的视野。我们可以开读书演讲会,举办书评会,读书沙龙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多练笔。多写才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第3篇

关键词:体育赞助;营销管理;市场

一、体育赞助营销的外部环境探析

1.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对体育赞助营销有着重大的影响,它可以直接改变人们的消费动机和消费行为。社会环境一般可以划分为社会阶层和相关群众两大类。社会阶层是指按一定的社会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若干社会等级等。相关群体是指与消费者有社会关系的个人或群体。社会文化被描述为由社会成员代代相传的分享的价值,信心、语言、符号和信仰。对管理者来说,不同的文化所强调的价值观念是不同的。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强调个人主义,富于青春活力,成就和成功,注重家庭观念;而中国传统的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

2.人口环境。人口环境是构成市场最基本的因素,人口环境直接决定了市场潜在规模的大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越多,就意味着其体育市场的需求量就会越大。人口规模和人口分布对体育赞助营销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人口结构往往决定了体育产品结构、产品需求等其他要求。人口的文化素质的不同,对体育的认识、评价和选择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看法,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较多,对体育活动的认识和评价也较高。

3.经济环境。经济环境也是体育赞助营销者考虑的另一个不可控制的因素,它直接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影响 体育赞助者的经济因素既有宏观经济因素,同时也有微观经济因素在内,这两者都有不可调控的因素在内。因为衡量宏观经济的指标主要有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就业率、出口、投资、消费等指标,而且宏观经济是由不同的微观经济实体组成的,因此,必须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角度综合起来看问题,全面分析不同的经济因素对体育赞助营销的影响。

二、当前体育赞助营销中存在问题探析

体育赞助营销是体育营销管理中的一种沟通手段,即某机构或个人对体育项目、体育比

赛、体育组织提供的支持,双方互利互惠。体育赞助服务了整个体育,同时也服务了参与体育的人群。目前我国体育赞助营销现状更不容乐观,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

1.营销观念滞后于市场变化。目前的体育赞助营销观念尚处于推销观念或被动营销观念的指导下,不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不用市场营销战略去统领企业的产品开发、资金周转、质量管理、促销及形象塑造,而是停留在广告宣传、推销产品的层面上,错误的将“营销”理解为“推销”。虽然另外有些公司意识到应以消费者需求出发,“以销定产”但是被动的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生产,未能够在满足现有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消费者、公司和社会长远利益,采用主动社会营销观念,创造更多的需求,引导消费。[1]

2.体育市场调研滞后。目前许多体育公司对中国体育市场的结构特征了解甚微,或是可能理论上明白,而实际操作中没有掌握。在制定营销计划时,按照惯性思维,没有从自身产品出发,没有进行自我定位、寻找卖点、不注重市场调研,市场预测缺乏量化分析和动态分析,营销计划和决策缺乏科学性,凭经验和感觉来进行投资,这种随意性和盲目性的营销结果是产品难以适销对路,结果就是不能适应市场,被市场淘汰,产品长期滞销积压。

3.缺乏专业高级人才。体育经营管理逐渐发展为一个学科理论。尽管比起其他学科来说,体育经营管理仍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但这对体育产业中体育经营管理职业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有着积极的影响。而在我国,体育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教育点寥寥无几,硕士学位点更是屈指可数,博士点就更是空白。当受过专业体育管理教育的人员开始在体育产业中担当管理工作时,这将会对这个产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4.体育赞助营销战略规划不够健全。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20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体育市场前景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而体育赞助营销战略规划是体育市场经营众多环节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由于战略规划的缺乏,才使我国不少体育市场调查毫无章法与科学性,得出错误的谬论;选择目标市场,不考虑自身的现状,盲目行动;无风险意识,盲目推出市场无需求的新产品;很多体育公司追求的短期的销售目标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公司长期的营销目标,更谈不上品牌的建设

二、完善我国体育赞助营销的对策

1.准确的市场调查。体育赞助营销的所有活动过程,从营销战略的制定到具体的营销战术的实施与控制度离不开对体育市场的调查与研究,通过市场调研可以更好的制定体育赞助营销规划、明确组织的发展方向及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市场调查和研究是一个系统化、相互联系的过程。它自主要包括确定调查的问题和研究的目标,选择研究的类型,确定信息收集,选择收集样本,最后分析和撰写调查研究报告。调查内容包括:体育市场需求与变化趋势的研究,体育消费者购买动机的研究,体育产品与服务开发设计、包装、产品生命周期新的研究,体育产品价格确定的研究,体育分销渠道的研究,体育广告和促销组合是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体育市场竞争的调研等。[2]

2.完备的营销组合。体育赞助营销组合包含了四个要素: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这四个要素被称为4P,产品是体育公司设法销售的东西,产品可以使物品、服务、人员、地点和创意;价格是一件产品的交换价值。对体育营销人员的挑战是如何针对消费者制定正确的价格;渠道是指将产品传递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它也被称为分销,即把体育产品分发到消费者手中。选择正确的适当的销售组合是体育促销者面临的最为困难的决策之一,常见的促销组合有广告、公共关系和宣传、销售促进、促销许可以及个人销售组成,其中还包括赞助和电视营销,这些成分以何种标准、如何组合取决于目标市场、组织目标以及所使用的促销战略。当选择合适营销组合并以促销活动的组合来吸引消费者时,必须要反映产品或服务的种类和本质以及消费者的独特个性。有选择性地在体育杂志上刊登广告、地方性或社区报纸的宣传以及使用内部数据库展开电话营销的组合可能是与潜在消息者建立联系的合适途径。

3.科学的品牌赞助营销战略。经营品牌战略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它贯穿于一个或多个产品从设计开始直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包含这个产品功能的定位、体育市场调查、目标市场选择与定位、运动市场细分、价格定位、广告策略、促销策略等诸多信息的制定,使科学的系统理论。其目的是让相关产品有持续长期发展的生命周期,并以此来带动它整个行业的发展。其意图是在市场中使自己和竞争对手拉开距离。通过突出自身的专有特性,把组织形象、产品形象、甚至于个人形象展现出来,从而使自身形象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与其他同类组织、同类产品、同类服务有所区别。在品牌运作中,要充分考虑到消费者最能接受的品牌宣传方式,一定要制定完善的战略步骤,并保持一定的统一性和科学性。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第4篇

1,比赛前一天,休息充足,喉咙获得休息

2,得体的服装,未必要西服

夏天可以统一穿制式衬衣。

对于女生,可以考虑围纱巾或者带领结

3,注意观众效应

a,前后出场次序

可能跟赌片一样,后出场的人得到的掌声要多一些,另外,后出场可能会给拉拉队一些发挥空间,比如参照对方拉拉队在对方先进场时候鼓掌的声音,自己再添加一些力量就可以了。

b,调试话筒调试话筒时候

试音时候说:大家好!呼呼呼,是不是太单调了?

可以作点文章啊。

c,候场时间

如果你站在入场的必经之路,就要注意自己形象。

如果关于讨论游戏成瘾性的辩题,你在门口讨论昨晚的cs是什么后果?

d,观众情绪

特别是观众提问阶段

一定要注意尊重观众,不要说出:

对方辩友之类的口头禅

另外要注意观众的特点

比如一个管理学专业的观众问一个管理学问题

你指责他管理学知识不足,会给大家个什么印象?

4,对任何情况有准备

a晕场

如果对方有队员晕场,本方一定要本着对辩友(友!)负责的态度,要有一定的风度

b,不利位置反光看不到屏幕,对光,看不清对面,后面有冷风传来,背后有人走动……

5,在进场前,可以长大嘴活动一下嘴巴,如果有理由,且没有观众可以大笑一下,这样可以使下颚变得柔韧和灵活。

在进场后,可以在座位上活动一下,当然不是伸懒腰,而是可以把肌肉绷紧,再放松,再绷紧,再放松。

6,临近比赛的一个小时,可以给亲人打个电话,大学生远离故乡,给陪伴了十几年的亲人打个电话,可以放松自己,找到安全感。

同时应付父母唠叨,可以突击提高口才。

7,不要进食,特别使不要吃乳制品,因为会使口腔和喉咙充满黏液。

8,每一次发言都是一次演讲!!!!!!

使一句话演讲,真正演讲所具备的核心要素,这里都具备!9,再比赛时候,要飞快在场下,找到一个和善并支持自己的脸庞发言的时候看着他/她,可以使比赛时候,自己的表情更自然,

第5篇

【关键词】:原住民文化,生存状态,保护,反思,启示

中图分类号:I253.4文献标识码:A

台湾当局对原住民很早就有资助,对农村的客家等族群也有扶持保护村落遗产的政策1。兰屿岛的雅美族作为惟一居住在离岛上的族群,原住民文化较好的保存了其独特性、真实性与完整性,因此深受各界人士的关注,台湾政府对其采取了大量的保护与扶持措施,而这些措施的利与弊、成与败和带给我们的启示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1.兰屿岛雅美族概况

兰屿是台湾东南方的一个岛屿(如图1),地处太平洋中,距离台湾本岛约四十里。雅美人是台湾高山族中惟一居住在离岛上的族群。中日后,兰屿随同台湾岛被迫割让给日本。1897年3月,日本人组织的“红头屿调查队”认为兰屿岛无开发价值,而将此岛列为人类学原始民族研究地区,使其与外界隔绝。至时,雅美人基本上仍保持着原始的生活方式。受制于地形条件,现有的雅美族六个聚落每个都是独立部落(如图2),都充分运用地形,形成具有完整生活机能的生态环境。2雅美族每个住宅单位是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也是家庭组织的生活空间,由主要的三个建筑单元――主屋、高屋、凉台及三者所围出的户外空间――前庭构成。其空间配置、构造与建筑形式充分发挥就地取材与反应环境气候的智慧(如图2)。

2.台湾政府的规划建设对兰屿岛雅美族生存状态的影响

2.1针对孤岛的重要规划建设事件

雅美族长久以来因与外界接触不易,发展出独树一帜的文化。但随着时空环境的变迁,受外来文化及社会快速变迁等因素的影响冲击,兰屿的雅美族文化也表现出式微的情况。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影响力的政府主导规划建设事件包括:

2.1.1造林与农业辅导工作

1950至70年代是台湾对山地经济采取开发走向之时,雅美族人利用土地的形态被视为低度利用,因此台湾当局认为兰屿的土地亟待“开发”。至1980年间,政府在兰屿全面种植“富经济价值”的作物。造林工作给原生树种带来了浩劫,雅美人建屋造舟的木材取得变得困难。此外,政府对雅美族人进行农业辅导,1960年起乡公所设置水稻栽培示范区,但因为气候与土壤条件,加上与雅美族人粗放式的薯芋种植不同,故推广不成功。

2.1.2家屋改造计划

1966年起,台湾政府根据“山地平地化”政策在“改善兰屿山胞生活”的名义下,展开兴建“现代化”国宅的工作。国宅钢筋水泥结构,一层平屋顶,两户一单位,将各聚落规划成棋盘式前后对齐的空间形式。而过去的传统家屋错落安置,不挡住后面住家的通风及看海的权利。内部空间上,移植了客厅、卧室、厨房、浴室等现代功能。空间的改变使得依附于传统家屋的文化功能、建造技艺、扩建门洞的社会意义等消逝或改变(图4)。因为使用海砂及偷工减料,许多国宅5、6年后成为危楼,被称为“海砂屋”。

2.1.3公路、农场与监狱的建设

兰屿的环岛公路于1972年开通,给部落间的往来提供了方便,无形中增进了对雅美族整体的认同,但有些基层建设粗糙,未考虑地形地貌及观光功能的协调。1958年在兰屿征用了240公顷土地作为农场,成立之初对象为有案荣民。农场的大规模设置不但剥夺了许多雅美族人自古流传的土地,管训队员的偷窃、闹事、打架等行径也给雅美族人的生活安全带来危害。

2.1.4观光旅游区

1971年台湾政府解除兰屿的山地管制限制,开放为观光旅游区。外来资本逐渐进入兰屿,很多观光旅馆、小吃店、手工艺品店出现。为增加“可看性”,沿途的山石地景被赋予“双狮岩”、“坦克岩”等名称,取代了雅美族人原有的称呼,蕴含的传说故事和先人生活也随之被淡忘。雅美族人的生活受到观光客好奇的侵扰。青少年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外来影响。

2.1.5国家公园计划

1982年在东部区域计划中,兰屿被划为风景特定区;1988年《兰屿国家公园计划》由行政院正式核定,计划于1989年7月公布实施。当雅美族人得知他们的渔猎采集生活将因此大幅受限3,而他们过去已受过观光之害,又未获观光收入之益,雅美族人反对国家公园声浪日高。后国家公园最终因雅美族人的强烈反对于1994年撤销。

2.2规划建设对雅美族传统文化与生活的影响

从对上述重要事件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从大部分事件中政府的主旨来看,出发点都是希望改善雅美族人的生存环境,但雅美族的传统社会文化也因这些措施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概括起来主要包括:

2.2.1建设带来的物质环境破坏

兰屿在传统与文明的接触过程中,最明显的就是建筑景观上的巨大改变,由政府补助改建的新住宅使得传统住宅建造样式消失殆尽。港口等建设工程,也没有充分考虑传统聚落形态和与自然生态的协调性,原始溪流被水泥沟渠取代,当地的自然景观也发生了改变。

2.2.2观光带来的社会文化冲击

政府为改善原住民的生活,希望将兰屿纳入台湾经济发展的体系中,但早期观光所做的改善交通,引进私人资本投资基础建设,造成外来的经济垄断,错误宣传兰屿原始风貌,对雅美族的文化、观念、习俗、政治、环保等方面冲击都相当大。

2.2.3需求改变乡土价值观念

旅游观光作为现阶段重要的市场经济手段,使兰屿进入了货币市场机制及商品化时代。商人利用当地人掠夺天然资源换取货币需要,甚至不惜破坏雅美族的禁忌。年轻人为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以及接受教育,大量外流,仅留下老弱妇孺,带回的台湾生活消费习惯及价值观,严重伤害了雅美族文化价值观的传承。

2.2.4民众对外界不信任的危机

雅美族人身受观光客及政府不当政策所带来的侵扰,生活环境也受到污染与破坏。因此雅美族内部对台湾社会存在某种程度的排斥现象,对政府的重大决策有不信任感。对外的排斥效应,可能弱化台湾社会对兰屿的相关公益作为,从而限制兰屿的发展。

3.对兰屿雅美族文化保存的反思及对大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启示

3.1政府的工作理念

政府对雅美族的一些建设计划虽原本出于善意,却也给传统民族文化带来的极大危害,因此政府工作必须以确保民族文化的永续性为根本目标:对一种文化的保护,首先需要对该文化持有透彻的了解,将当地的传统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结合,使传统文化根植于传统的物质空间,才能探索其在当代的适应能力。此外,将旅游观光手段加诸于文化遗产,需要强调永续经营管理的理念,应以生态系统承载力为考量,以温和适中的宣传、有计划的时空安排和有选择的交通方式发展,并且不影响原住民的生活作息。第三,需合理确定观光旅游开发中的利益分配,确立原住民在其中的利益主体地位,应给予开发知晓权、参与决策权、利益分配优先权以及使用权等权力,才能调动原住民的积极性,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规划的编制与执行

除了上文所提到的规划建设,台湾政府还做过大量关于兰屿的规划,但真正落实的规划却并不多。究其原因,首先缺少一套整体保护与利用的长期计划。尽管每个计划对雅美族传统文化的保存都有着墨,但这些文化保存计划或工作,缺乏严谨度较高的遗产保护观念,无法变成永续性的长期经营。此外,规划相关的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单位间的横向联系。第三,单纯依靠专家学者的力量,忽视当地居民的愿望与参与,导致规划“好看不适用”。规划中常无在地参与机制和管理,不论委员会或审查会,在地代表的成员比例不高,使得规划执行的协调变得十分重要。

3.3多种参与力量的作用

台湾的原住民文化保护具有“自下而上、自内而外”的特点,政府、民间团体与原住居民都是其中的参与力量,这点是值得大陆地区借鉴的。长期以来民间团体在兰屿的生态、文化保存及发展商扮演的角色可谓功不可没,因生活领域直接受侵犯,雅美族人累积了不满,在自觉民族处境的雅美族人带头下,展开了一系列反支配的自救运动。与此相比,大陆地区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在参与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势”差巨大,民间组织处于弱势地位。推进国内民间组织的发展与完善对大陆地区具有重要作用。

结语

台湾原住民部落与大陆的传统村落与少数民族村寨的生存与发展中面对的问题具有很多的相似性,对雅美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学习其先进经验,而其中存在问题也可以给大陆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乃至广大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带来启示,对其加以反思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少走弯路。

注释

1引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2王义荣,从世界遗产观点探讨雅美族文化资产保存――以兰屿朗岛村为例[D],台湾:政治大学民族研究所,2006

3如《国家公园法》第13条:国家公园区域内禁止焚烧草木或引火整地,狩猎动物或捕捉鱼类,污染水源或空气,采折花木等行为。第14条:在国家公园一般管制区或游憩区内之土地开垦或变更使用,垂钓鱼类或放牧性牲畜等行为,需经国家公园管理处之许可。

参考文献

第6篇

摘要:主体性德育观;职校;德育;创新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加强职校德育工作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尤为重要。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而如何提高德育实效性历来是职校德育工作者努力探索的重点课题。汲取以往经验、教训,吸纳现代德育理念,笔者认为,必须更新观念,跳出旧的德育思维模式,用主体性德育观指导新形势下的职校德育工作实践。

一、主体性德育观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主体性德育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德育实践“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改革的深入,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政治生活、文化生活、道德意识形态等整个社会结构的变革,一个明显结果就是个人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显著增强。这一情形反映在德育理论上,就是“人的主体性”思想得以确定。这种背景下,立足于重视道德的社会规范立场、着眼于行为的善恶、着力劝导学生践履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的规范性德育观受到极大冲击。和时俱进,立足于重视道德的生活方式立场、着眼于生活方式的探究、着力使每个受教育者更好的实现自己美好人生的主体性德育观成为人们共同的呼唤和追求。主体性德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即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所谓主体性道德素质,“从其内涵来看,是个体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依据通过独立自主、主动积极地理性思索后选择的道德原则,自主、自觉和自愿地做出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的能力。”它要求我们在学生道德个体性培养过程中,必须遵循其道德品质形成、道德习惯养成的客观规律,重视提高他们的判定、抉择能力,指导其建构自己道德生活的意义。

主体性德育有如下特征摘要:

1.以培育学生主体性人格为主向。即重视学生主体人格提升,强调要在德育过程中充分调动其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以挖掘潜能,促进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的发展;遵循德育共性和个性、点和面相结合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层次性、能动性、差异性,因材施教,既注重群体性道德水平提高,又彰显学生个性,使每个人都成为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实践主体。

2.在尊重、平等、民主中促进学生整体性进步。即要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内心需求、喜好喜好,尊重学生的需要和选择,尊重学生作为主体的权利、个性、隐私和尊严等;要放弃居高临下的状态,不把学生当作“道德条目的容器”,而是朋友一样平等对话,进行真诚精神交流。使学生能在民主氛围下自觉、自愿地从教育教学活动中领悟内涵、陶冶情操,在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上全面和谐发展,形成较为合理的道德素质结构。

3.在自主教育中实现德育的内求自塑。教师作为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顾问,承担着指导学生在对各种道德价值观念分析、比较基础上自主选择或拒斥一定道德价值的任务。其职责在于创设一种真实而深刻的道德激励境界,引导学生主动参和德育过程,在自我体验、自我探求、自我顿悟中找到自我尊严和自我价值。德育课及其他课程教学、学校管理和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都为学生的自主教育提供了丰富土壤。

把教师主体性发挥纳入到学生主体性发挥轨道,更多强调在教师主体主导中开发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构成了现代的科学的主体性德育观。

二、确立主体性德育观是职校德育创新的重要前提

适应经济社会要求加强和改进职校德育工作,是实现全面提高职校学生素质、培育新一代劳动者的题中之义。主体性德育观的确立契合了以教育学生怎样做人为中心实施德育创新的时代要求。职校德育工作在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新情况面前的种种不适应也呼唤着主体性德育的弘扬。

1.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要求职校必须确立主体性德育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去年教育部等7部委联合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有关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加快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这里的“服务”包括为促进发展服务和为就业服务两大任务。促进谁发展?既包括经济和社会的宏观发展,也包括受教育者个人人生和事业的发展。服务的内容则是满足包括广大职校生在内的受教育者就业、再就业的培养培训需求。我国把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的战略举措,对职校生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单纯的把握技能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是现代化建设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培养职校生包括职业道德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成为职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

因此,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从单纯的“职业能力”培养转变为“综合素质”培养,把发展“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把学生职业技能的练习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有机统一起来,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追求。职校作为学生“人”的发展的“特定阶段”,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创造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空间。充分熟悉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职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确立主体性德育观,成为职校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2.社会化过程中职校生思想、行为上的新变化要求职校必须确立主体性德育观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在道德观念和价值熟悉上呈现多元性,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职校生在思想、行为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如摘要:主体意识增强,权威意识减弱,不愿被动地接受外界劝告和他人批评,更多的认可切身体验;求新求异,追求个人发展和现实利益,更多地关注事物的实际效果;渴望独立和平等,但由于阅历和熟悉的限制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对未来前途的不安,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正确的择业观有待形成。除少部分学生能通过对口升学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外,职校生中的绝大多数人将面临直接走向工作岗位,面对社会的选择,要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还要求职校生在紧张的就业形势面前有过硬的综合职业能力。然而,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许多职校生并未确立完整的目标,有的甚至是“一片空白”。学习基础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动力不足也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特征。而欠缺为成就自己人生服务的强烈意识,成为高素质劳动者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只能奢谈。

唤醒职校生努力成才,以“成功者”心态走向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主体意识,用德育拓展提升学生精神世界并促进其全面发展,成为职校必须确立主体性德育观的客观实际要求。

3.中等职业学校激烈的生存竞争要求职校德育工作者必须确立主体性德育观

受持续“普高热”影响,职校生源质量下滑,其主体为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弱势学生群体。这种现实造成职校在管理、教育精力投入相当甚至过之的情况下和普通高中最终社会影响上的失衡,挫伤了一部分职教工作者的工作热情。而一些职校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定位不清,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好没有完全转到以就业为导向上来,管理机制、运行机制上缺乏活力,在新一轮竞争中手足无措。而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关键是职校“要果断做到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培养模式、学制、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把用人单位满足不满足、学生满足不满足、学生家庭满足不满足作为衡量质量的最终标准。”用人单位、学生、学生家庭怎样才会满足?学校如何才能在竞争中立足?答案只有一个摘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既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们熟悉到摘要: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也体现了职业学校的竞争力。

这样,就要求职校教师非凡是德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把握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非凡性,改变以往单纯依靠德育课灌输道德知识、只抓理论学习不抓活动练习和体验、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途径创新不够等状况,确立起主体性德育观。

三、运用主体性德育观开展职校德育创新的现实策略

1.切实发挥好课堂教学在职校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功能

课堂是职校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主渠道。非凡是《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等德育课程教学是向学生传授或再现对其道德品质培养产生重要影响的知识的重要环节,许多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要靠教师讲授传递给学生,是道德知识传输的主要途径。在这个环节,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在道德认知上应达到的水平,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的变化,使学生产生活跃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实践道德生活的欲望。而作为道德主体的学生也会有意无意的在其他各科教学中搜寻和验证这种情绪,因而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也要渗透德育内容,使德育课和其他课程之间“盐”和“汤”的关系得到实实在在的确立。同时,现行德育教材的编写也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其指导职校生人生发展的重要功能也决定了德育课的育人主阵地地位。这种地位不是虚的,需要在运作方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要更新德育课教学理念,把课程作为职校生的生活过程来把握,在积极进行课内教学方法、手段、评价模式等改革的同时,向其他科目和课外拓展,使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功能“实”起来。

2.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创新职校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是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主体,但其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需要在教育者的引导帮助下才会不断增强和发展。只有生动活泼的教育氛围才会使其感受自信、充实和体验到完善自己的乐趣。唤醒学生的修德需要,不仅要靠创新的课堂教学,还要靠创设各种自我教育的情境,即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创新职校校园文化建设。这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独立人格和创造能力的良好德育途径和平台。通过对各种校内隐性、显性教育资源的挖掘和对不同教育环节的衔接和贯穿,使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气息中得到个性的张扬、合作意识的培养等。职业生涯设计就是这样一种良好形式。它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本人实际,制订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过程,是对个人职业前途的展望,有助于职校生了解社会就业形势,正确熟悉和看待自己、激励其对实现自己职业生涯目标的追求。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主体性在学生主体性轨道上的发挥。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全方位推进职业生涯设计活动的做法尤为值得借鉴。他们通过德育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方法辅导,班主任组织各班主体活动和社会实践,语文教师结合文化课教学辅导生涯设计写作,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能力练习介绍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计算机教师辅导学生运用现代化手段收集资料、制作规划设计这一立体操作形式开展生涯设计活动,并在全校组织评选和展示,丰富了职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3.抓住职业学校的社会开放性优势落实德育工作实践化

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其社会开放性及和经济的紧密结合性、教育过程的实践性等都体现着它的非凡性。这些特征也成为职校落实德育工作实践化的优势。“订单”培养培训技能型紧缺人才,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实践实施分层教学、学分制、弹性学制,完善加强校内实训和企业实习环节等,在催发职校生主体意识同时,为职校德育工作实践化提供了前提。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强化了学生知的熟悉、情的陶冶、理的把握,但这些都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或初步的道德实践,教师的德育影响只有在学生和外部社会相互功能的活动中才能内化为其品德并生成新的道德需要促进其个体继续发展。因而,加强有意识的德育实践活动是有助于学生增强实践社会主流道德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主要包括校园主题实践、实习实训实践、社会生活实践三类。校园主题实践指职校德育工作者有目的的创设主题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实践,可采取的方法有职业指导、心理咨询、磨砺练习、榜样模拟、角色扮演等;实习实训实践指在实习、实训、顶岗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印证和尝试履行相关岗位职业道德规范,让学生在职业实践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感悟具有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社会生活实践是师生共同实现主体性“双赢”的阶段,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和专业相关的社会服务、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及志愿者活动等。在社会大环境中,由于新事物层出不穷,受生活时空和个人因素制约,教师也不能完全帮助学生顺利解决所有道德新问题,因而师生通过认真思索和相互交流,在自我判定和分析抉择中有助于实现促进双方的自我成长。职校德育学分制是很值得探索的一种将学生“知”和“行”有机结合的评价方式。

4.在主体性德育过程中推进职校德育工作者的角色重塑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主动地发展”,“关心、保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赋予职校教师的光荣职责。然而现实中狭隘的德育工作者界定观使德育工作重重的落在德育课教师、班主任和一部分管理者肩上,而对德育课教师上岗要求的不严格和对其接受继续教育的不重视,使职校德育工作者队伍不稳不专。新形势面前,一些教师忽视对德育新理念的学习,发现职校生打架、说谎、早恋、破坏就怒火满胸,而对职校生焦虑、自卑、孤独、沮丧等新问题却不闻不问,所谓“碰到老新问题发烦,遇上新新问题发懵”。主体性德育观既要求职校在推动教师专业化过程中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工作队伍,且通过组织对德育原理、品德发展心理学等新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其素质和能力,还要求增强全体教师实施德育工作的全员意识。从而以教师的主体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不同学科、不同部位的教师看到学生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道德生长点。只有完成职校德育工作者的角色重塑,才会创新德育载体和形式,并和学生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伙伴关系,在对话、理解、欣赏、倾听、关怀、信任中,用人格的力量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德育工作才会声色并茂。

参考文献摘要:

1.魏贤超.《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摘要:现代德育理论的重要命题》[J].《教育探究》,1996年第3期

2.杜时忠.《当前学校德育面临的十大矛盾》,《当代教育论坛》[J].2004年第12期

3.石芳华.《主体性德育观摘要:高校思政教育人性化的回归》[J].《上海电院学生工作》.2004年第2期

4.刘铁良.《评析主体性德育》[OL..2005年1月7日

6.周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OL.http摘要:///newshtml/2004-10-1/news2004101172217.htm.2004年6月17日

7.张建.《人性提升摘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第19期

8.曾桓松.《弘扬主体性德育浅探》[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3年第8期

9.高立宁.《以就业为导向创新职校校园文化建设》[OL.http摘要:///03pindao[InstallDir_ChannelDir]show.asp?id=2163

第7篇

 

关键词:区域创新体系 创新层次 创新主体

伴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区域创新体系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兴趣。但绝大部分研究都过于关注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沿区域,而忽视了那些与世界生产体系的联系并不那么密切的区域以及那些在全球化过程中被边缘化的、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的区域,但这些区域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也有建设自己的区域创新体系的需要。如何构建合适的区域创新体系理论,以分析和指导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已经成为理论界的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目前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研究中都回进的创新层次和创新主体两个视角出发,通过对区域创新体系进行区域化处理,尝试性地为此类地区构建理论分析工具,以期帮助这些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者寻找问题和明确定位。

    一、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区域创新体系

    在所有前现代的经济中,(以新产品数量衡量的)创新是缓慢的,也不是社会长期锁定的系统目标。然而,在现代经济体中创新却被赋予了明显不同的功能和地位。受篇幅限制,我们无法准确而全面地阐述创新体系功能这个跨学科的问题,只能尽可能简洁地提示我们认为至少不应该被忽略的几点:

    首先,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竞争经济,同时也是以利润为目的的经济。按照Luh-mann(1984)的体系理论(System Theory ),现代经济体系的维持依赖于支付行为的接连发生,但每个生产者都面临着两方面的拒付可能,一是竞争促使产品不断老化(其结果是利润下降),这促使新产品的出现,二是新产品引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此,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必须不断引入新产品,同时尽可能减少引入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这就是说,创新是现代经济体系维系的必要条件,—这个经济体系要么增长,要么死亡。

    其次,不断的竞争会推动经济体系自身的“彻底合理化”( Durchrationalisierung),其结果之一就是各种“标准”(主要包括统一的生产标准、消费倾向、教育内容和游戏规则等)的确立,从而明确了竞争的话语权。这一过程也可称为市场一体化:它不仅仅指经济主体在某个市场内的整合(integration ),还更多地意味着市场标准的统一(unification) 。

    再次,现代市场经济推动着全球化,而全球化不仅仅意味着吉登斯所看到的时一空分割的经济含义正迅速消减,还意味着各种“全球标准”的确立。最终,世界上所有的经济实体将可能融合为“一个”而且是充分竞争的经济体,在这个经济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再是国家竞争力。

    第四,技术变迁的系统化,用卢曼体系理论的语言讲,就是科学体系的经济化和经济体系的科学化,即科学和经济体系之间强烈的互相渗透。这一点与19世纪科学以新知识生产为己任与经济负责技术运用相对独立的分工相比,是明显不同的。技术变迁不再是主要由企业独立完成的了,科研机构和政府也日益深入地卷入到技术变迁的进程中。三者之间的紧密合作使得知识创新呈现出所谓“三重螺旋”的格局(Etzkowitz and Leydes-dorff ,1998 ),也加深了技术创新对其所在的整体(而且主要是区域整体)环境的依赖,从而导致7创新的“线性范式”向“网络范式”的转化(Isaksen, 2001)。这一转化过程可以了解为创新的区域化过程,亦即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过程。

    在“一个”世界经济体形成的过程中,区域差异也在扩大。Cooke and Morgen (1998 )认为,目前只有在Silicon Valley, Emilia - Ro-nlagla和Baden一Wiirttemberg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创新区域体系,因为只有在这些地区科研和经济体系之间的相互渗透才发挥到了极至(Peter Franz,1999 )。这种站在全球高度审视区域创新体系尽管多少有些令人沮丧,但对总结理想的区域创新体系的要素特征是有益的。也有学者争辫说,事实上,世界上所有地区都有某种类型的区域创新体系(Toedtling and Kaufmann, 2001):不仅仅在那些先决条件较好的地区,而且在老工业区、边缘地区,乃至农村地区都存在一定的区域创新体系。因此,更为重要的研究工作应该放在发现不同的创新类型和比较创新能力强弱的影响因素上,这将有利于我们找到合适的参照体系并认清有关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不足。

    笔者无意继续深入讨论区域创新体系的定义,而是给出两个限制性的条件:一是区域创新体系至少应该能系统地支持区域内新产品的出现,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二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它必须有能力在一定时期内维持这种趋势。

    二、市场分割与创新层次

    除了上述对创新有着不同程度影响的普遍因素外,时具体创新而言更为重要的还是它所面临的现实环境因素,包括:(1)各个区域的发展不仅在层次上而且在结构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2)政治(包括区域政治)依然在很大程度决定(至少影响)着资源的流动;(3) 市场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分割的;(4)资本、技术,尤其是人的流动还是受着各种各样的限制;(5)发明以及创新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受篇幅限制,这里主要说明市场分割对区域创新的影响。

第8篇

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不足,让许多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到过于枯燥,产生了抵制体育学习的情绪。当代初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引入让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多样化。游戏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是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利用游戏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来。热身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必要环节,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整好队,慢跑300米,做每节课都一样的徒手操。这样的热身不为学生所喜欢,成为了引发学生反感的活动。如果教师可以将游戏与热身活动结合起来,利用丰富的热身内容开始一堂体育课堂,必然会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热身的目的就是由相对安静状态逐步转入紧张状态,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肌肉黏滞性,加大关节灵活性,以免突然的运动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在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做猫捉老鼠游戏,利用猫鼠的身份互换,促进学生注意力集中,同时融入到体育学习活动中。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女生进行跳房子游戏,男生进行篮球的运球等运动。丰富的热身活动以及体育学习内容,会使初中体育课堂热起来。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融入,不仅使初中体育教学内容锦上添花,更让学生找到了体育学习的动力。

二、关注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体育活动不是单向活动,师生互动,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才能使初中体育教学活动服务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保证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进度实现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给学生自我展示与自我检验的机会。在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教材的作用,不得脱离课本进行体育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针对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另外,在体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别与兴趣差异,利用分层教学,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在进行跑步练习时,男生跑一千米,女生跑八百米就是最简单的分层教学的案例。当代体育教师要将这样的教学理念应用于不同的教学模块中,比如在进行弹跳练习时,让女生跳皮筋,让男生投篮,就会使学生全部参与到课堂中。给学生选择的机会,肯定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课堂参与性的提高。

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从自己的教学目标出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身体素质不同,自然其体育学习成果不同。同样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手段,会使一些学生的学习成果得不到肯定,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为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评价,帮助学生建立体育学习自信心。比如在进行广播操练习时,一些学生总是记不住具体的动作,但做得很认真。教师需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进行肯定,并鼓励学生努力记忆动作。对于那些较为调皮,动作不规范的学生,教师要肯定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活动,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

第9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工程预算;建筑工程

【分类号】:U416.2

1.工程预算的内容

在工程预算管理中,要想建立工程预算管理的标准化体系,首先要了解到工程预算管理的含义和任务,其内容如下:

1.1工程预算的含义

工程预算价管理有两种含义,即一种是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一种是工程预算管理。工程建设投资管理,就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对建设工程的投资进行计划、预测、组织、指挥和监控等系统活动。作为工程预算的第二种含义的管理,即工程预算管理,属于价格管理范畴。

1.2工程预算的任务

加强工程预算的全过程动态管理,维护有关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强化工程预算的约束机制,规范价格行为。

2.工程预算相关因素

2.1质量与工程预算

①项目决策阶段主要是提出拟建项目的质量要求和标准,包括设计、施工、工艺、材料及设备等多方面的质量要求和标准,作为项目实施期进行质量控制的依据。

②施工阶段是工程质量的实现阶段,工程项目的质量是通过投入材料、经过施工和安装在施工期间逐步形成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主要工作是: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审查,对工程中所使用的永久性设备进行审查,对施工中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进行鉴定和认定等。

2.2工期与工程预算

从客观上来讲,工程项目由于工期长、工程投资大等特点,按期或提前竣工能迅速形成固定资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来说,工期对工程预算有很大的影响。

①工期提前所产生的投资效益主要为业主所得,缩短工期对业主总是有利的,但是片面的追求段工期也是不科学的,所以,要注意优化,其优化工期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②要保证质量目标,绝对不能因为加快进度而降低工程质量,否则,可能造成返工、修补或留下工程隐患,既增加了投资又拖延了工期。

③要以建设项目的总目标来确定工期。对于大中型项目而言,有时某个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提早竣工并不能提早发挥整个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这时缩短工期反而增加投资。

3.建筑工程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3.1工程量重复计算

建筑工程地理环境相对复杂,地质勘探工作不够细致,设计考虑有待周全,使得施工中设计变更较多,导致现场签证单和技术核定单较多,施工单位预算人员在编制结算时,容易出现工程量重复计算的问题。在对工程量重复计算的同时,预算人员常将定额项目中已包括了的工作内容重复计算,如配电箱的安装,其工作内容已包括了接线、开箱、检查、安装等工序的工作内容,所以套用此项定额时就不能再套接线端子接线,可是有些预算人员就容易重复套用定额。在整体面层中的水泥沙浆地面、水磨石地面中,每100平方米面积均包括95米的踢脚线,而预算中,预算人员常常把其二者分开来做,以提高工程造价。

3.2工程量估算高

目前普遍存在对预算编制误差控制制度不完善的现象,建设单位对编制报表的误差没有出台相关的约束机制,预算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能做到公正准确,从而造成建筑工程预算中对工程量多估算较高。在屋面工程中,实际用40块预制空心板、而在决算中却列了44块;在油漆工程中,刷墙裙500平方米、却列了700平方米、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在隐蔽工程中应尤为注意,如果建设单位审查不到位,施工单位就趁机谋取不当利益,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工程量估算较高的问题。

3.3定额项目错套

预算人员在套用定额时往往低工程套用高价定额子目,如灯具的安装,定额子目分为组装型和成套型,组装型的定额基价比成套型的定额基价高一倍,施工单位在套此定额时往往都是按组装型套的。还有的定额项是以组、系统作计量单位的,施工单位采取以小组套大组,谋取不当利益。在建筑工程的基础项目中,人工挖土方定额项目套用人工挖基坑定额项目,以现行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来说,同样为挖普通坚土(深度均在2米以内),人工挖土方定额单价为732.39元/100立方米,而人工控基坑定额单价为:1150.41元/100立方米,从而提高了工程造价。人工挖土方一类土、二类土、三类土等价格均不一样,预算人员在套用工程定额时经常按照最高价格来套用,而不能根据工程实际情况。

3.4材料价格虚高

随着建筑材料市场化的日益完善,建筑材料市场呈现了多元化的良好发展趋势,但也带来了建筑材料价格虚高的现象。在工程预算的间接费中,因为计算方法是以直接工程费为基数而导致工程造价产生失控的现象。因为在进行工程前期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仅能够对有限的几个材料的基价做出定价,而且价差是不能用于计算间接费用中,但是在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将会涉及到高达上百种材料,这些材料的预算价格除去规定的材料以外,都需要直接进入工程直接费用中去,材料费的增加是计算施工中间接费用的最为敏感因素,因为材料费越多的话,间接费也就越多。而且因为材料的价格受到市场供求的影响,常常会造成材料预算价格与实际价格不符合的问题。目前建筑工程造价的构成中材料费几乎占工程造价的70%左右。材料费价格因素在预算造价真实性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合理控制材料价格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建设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3.5预算定额不健全

许多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预算编制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诸如借用定额问题,例如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预算编制的时候参照工民建标准进行定额,这类定额的借用,因为没有考虑到地域、建筑类型、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预算编制的不合理。

4.建筑工程预算完善措施

4.1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体系。

针对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过程中的借用问题,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预算的时候,可以考虑根据建筑工程的地域分布和类型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较为完整的预算编制定额体系。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可以根据建筑工程的地域差异和实际施工水平,按照定额进行灵活调整,即在工程预算基础定额基础上,根据工程的施工难易程度,设置难易系数,从而最大提套施工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固定资产,而且也要对技术发展和工艺进步所带来的定额变化进行及时调整,不断进行补充,控制部分工程造价失控问题。

4.2提高工程造价计算方法的准确度。

如前所述,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算的时候,常常会因为计算方法的失误,导致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实际价格因为市场需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而和工程预算价格不符合,最终造成工程造价失控。针对这种状况,首先需要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算的时候,尽可能增加预算的材料种类,减少材料费,另外一方面。需要建筑企业能够利用行业协会或者管理部门的作用,更广泛手机材料的市场价格信息,针对不同的时间和区域,材料价格变动的周期性信息,制定出建筑工程调价系数。

4.3准确计算施工期的人员数量。

由于建安投资和临时房屋建筑工程投资之间很难通过一个简单公式就把二者联系起来,因此,在进行施工项目预算编制的时候,应该尽可能按照实际施工状况去计算施工期的人员数量,然后计算临时性房屋的建筑面积和室外的工程量,最后再以相应的定额标准计算出较为准确的工程造价,从而避免由于公式的错误而导致的工程预算计算误差。

5.结语

预算和造价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较强的经济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工程建设投资越来越大,国家和社会对工程造价预算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熊建友.浅谈建筑工程投标中的预算和报价技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0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