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优选九篇

时间:2022-06-19 00:36:3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第1篇

我可能是天生爱读书的人吧。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对书有一种特殊的兴趣。当我哇哇大哭的时候,妈妈给我拿出一本书,我会立即停止哭泣,一本正经地看起书来。虽然当时的我什么也看不懂,可还真像一个读书人似的。

慢慢地,我长大了。从我认识字那天起,爸爸便给我订了许多书、报,有《快乐作文》,有画报……当我翻开那些书的一刹那,顿时,一扇心灵的窗户打开了,发现一个奇妙美丽的世界。在书的海洋里我结识了不少新朋友:白雪公主、尼尔斯……从此,每天放学回到家后,我首先做的便是看书。慢慢的,就养成了爱读书这个好习惯。因为书不仅给了我知识,还给了我无穷无尽的乐趣。每天晚上,坐在灯光下,看着那一行行铅字,仿佛他们就像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在我面前不停地跳啊,跳啊,多么有趣!一会儿又像变成了一只只美丽的小鸟,在蔚蓝的天空下自由自在的飞翔;一会儿又像变成一只只可爱的小蜜蜂,“嗡,嗡,嗡”,和小伙伴们在五彩的缤纷的花丛中追逐嬉戏;一会儿又像变成海底一只天真的小海豚,在东海龙王的水晶宫里遨游。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转眼之间我上四年级了,便不满足于只看小人书。于是,我开始阅读一些小说:《小小的我》,《孤星血泪》,《时间窃贼》……这些书不仅给了我知识,还给了我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第2篇

一路向西,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只有到了河西走廊,到了丝绸之路,我才对这样的民歌有了感性的认识,包括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那样一种诗意,也会油然而生。

我22岁去北京时还得坐一天一夜的火车,到了北京直奔中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和美术馆等,当然长城是必去的。那时我已经是一名中学历史老师,当时我就有一个强烈的念头,我说北京的学生真幸福啊,课本当中讲的那些东西,诸如司母戊鼎等,它就静静地立在博物馆里,在此之前我作为学生和老师,也只是在纸上认识这只鼎,这样的认识是有限的。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写诗,而且千方百计想写致大海的诗。于是我也跑到海边,但我却感到强烈的失望,这个海远不是我们诗歌当中和电影当中看到的海,所以那时我没有写出一句有关海的诗句来,包括一直到现在,每次去海边都要下海去泡一泡游一游,但我还是写不好一首关于海的诗。

行万里路不仅给你丰富真切的体验,而且还打破你固有的思维。登泰山看日出,那是一种上升的生命的力量,是去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气场。可能也会有朋友说,他们也看过各种各样的日出,好像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体会,包括也举头望明月了,但并没有低头思故乡啊,我说是的是的,这里面不排除有的人多愁善感一些,有的人则是倒头就睡的。但有一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我记得在泰山脚下买包子吃,一看那包子的外貌,我就说给我两个吧,店主说那不卖的,他说他们都是论斤卖的……哇噻,一下子明白了不少事情,包括中国古典小说中鲁智深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那种气势,所以那里大概不太有小馄饨猫耳朵这种食物的吧。

吃肉谁都喜欢,南方以吃猪肉为主,北方以吃牛羊肉为主。那么我等南方人一去了诸如青藏高原和内蒙等地,也以为颇得了些豪气,大声叫喊要吃手抓肉,但当像脸盆似的手抓肉上来时,人就傻眼了,抓来一块吃下,就开始要站起来伸脖子了,吃下两块恨不得去跑步了,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对叶公好龙这个成语便多了些理解。

包括一些地理上的知识,比如我们从小学起就知道中国是西高东低,我们是生活在东海边上,然后越是往西,海拔也越来越高,然后你观察那些河流的走向,大势都是从西向东,于是明白了电视剧《水浒》中所唱的“大河向东流”,因为它不可能向西流,虽然也有所谓的倒淌河,但那只是个别。

前两年走新藏公路,在那一望无际的旷野上,会突然看到一股股的沙,被风卷着吹到了天空上,但吹得不高,有时又有好几股,它们还在玩相互追逐的游戏,于是我才明白了古诗中大漠孤烟直的意境,至少我找到了一种理解的途径。以前以为唐诗中的那种妙句和意境,都是诗人虚构创造出来的,而当有机会行万里路之后,特别是去边疆地区多了之后,我对唐诗中的边塞诗也多了一些理解,心中似乎也多了些豪气,正如北方的朋友也会喜欢我们小桥流水的那种江南景致。

尤其是在沙漠中的体验,虽然仅仅是体验,不是真正的生活,但还是觉得很恐怖的,总感觉人如果生活在一个缺水的地方,那几乎是很绝望的,但仍有世世代代的人在那里繁衍生息,跟自然抗争。有时半天一天的坐车行进在那样的地方,突然看到了一棵树,然后是一片绿色,那我就明白了,一个村庄到了,是到了一个有人烟的地方,因为有了树和水井,就必有人类的生活。这种生活我们以前看西部片好像还不太能理解,老人喜欢蹲在地上,半晌也不说一句话,可现在当我拿个相机,我都不敢走近他们去拍摄,我可以说是用镜头在抚摸这块土地,但是我仍然没办法找到交流和沟通的渠道。

还有在西北的好多地方,地里干活的全是扎着头巾的妇女,而集市上卖羊赶车的全是大老爷们,这让我觉得中国的妇女实在是伟大的,而男人,我就不愿意用伟大去形容他们了。正如北方的白杨树,它们只能生活在北方的道路两旁,却又是那么笔直地向天空伸展,它还不是东北的白桦树,那是极有诗意的,但相对比较少见。

也可能有同学会问,一个人是不是该先读万卷书再行万里路呢,我觉得从广义上说好像没有这个先后顺序,而于我来说,特别是年过三十之后,好像因为要行万里路,却倒逼我要去读万卷书。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我要行走南疆,那我就会去找相关的书来看,至少在纸上我要先行走一遍,然后真去了那里,看到一个建筑一棵树,虽然是初次相见,却像是一次朋友式的相遇,这样就会让自己丰富起来,从见闻到学识,它们两者的相加,就叫见识。比如这一次在甘肃武威,我就看到了历史课本中讲过的铜奔马,现在则叫马踏飞燕,我去看了它的出土之地,了解相关的常识。有时在各地的博物馆,也会买几本讲当地风土人情的书,因为阅读和行走,到一定的时候都得讲一个缘字,这个缘就是源,你为什么要去那个地方,为什么要看这本书,这都是有机缘巧合的。

行万里路当然也是个统称,现在常被称作为旅游或行走,借助的交通工具无非就是飞机、火车和汽车,但我以为关键时候还得用脚行走。比如我常听到一种观点,觉得现在的旅游景区商业气氛实在太浓,门票高得吓人,斩客现象屡见不鲜,所以走来走去总觉得还是家乡好。有这种想法的人,我以为还是没有走那个关键的几步。我们说家乡好,不仅仅因为这里有父母亲人,是你生长的地方,更主要的是,你还知道哪个转弯角的油条最好吃,哪个小店的烧饼最正宗。可是在你行万里路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虽然你已经在网上做了不少功课,但毕竟还属于隔靴搔痒,这个时候我的经验是深入进去,至少要到当地人的菜场去走一趟,景区里二十块钱一碗的面,可能菜场里只要两元钱就够了,这不是为省钱的问题,这是了解当地人真实生活的一种途径。

在云南丽江,我就是这样在景区里多走了十来分钟,走进了一个菜市场,然后一个全新的世界就在我眼前展开了――各种各样卖手工农具的摊铺,还有当地人卖的烟草,包括只在电影上见过的长水烟筒,也还真有老人在吸那个烟筒,至于农副产品摊铺面前,你看看哪些是你见过的,哪些是我们这里没有的,然后问问这叫什么那是什么,我以为这就是在接地气,这就是世俗生活就是滚滚红尘。更有意思的就是那里的小吃摊,吃面条的吃米线的,关键是吃的那些人拖家带口的,不女怀里一个孩子,背上还有一个孩子。因为是中饭时间,我也就忍不住在一个小凳子上坐了下来,大概是花了两元钱吧,一饭一菜一汤,这饭菜汤都是大碗装的,而且饭吃了不够可以再去加,至于菜那就是萝卜白菜和辣椒之类,但于我来说,这真是一顿无比幸福的中餐,因为坐在我周围的都是干体力活的,饭铺的上面是一块塑料布,坐着的是小板凳,我还跟开这铺子的夫妻聊了一会,了解他们家里的生活状况,包括了解他们的收入,他们说他们的孩子就不愿意再来干这样的活……

而这样的场景这样的体验,是旅游攻略当中没有的,也可能是多数人所不屑或忽视的,也是被万卷书忽视的。我的意思是,行万里路一是要有目标和想法,二是要坚持走到民间去,走到世俗生活中去,不要只盯着光鲜的东西,而是要去看一些蒙灰的事情及生活状况。如此的行走或者说叫走读吧,你会发现你见到的东西和书上所写的不一样,这个时候你也就有了一种书写的欲望,至少把自己看到的也写下来吧,于是就有了日记或者叫行记。我是特别喜欢看行记的,尤其是那种流水账式的行记,因为它没有刻意要去突出什么重点,也不会刻意回避什么。

最后一点我想说明的是,万里路和万卷书没有谁主谁副的问题。我们在书上所见的,往往是过去式的呈现,而我到了现场,则是当下的存在,虽然这种当下就是无数个过去的叠加,比如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只要是江河湖泊,除非是极端的暴雨讯期,我见到的大江大河和小溪小滩,这个水无不都是浅浅的,或者说跟以往比是浅浅的。当地人都说以前这个水有多满多大,这可见中国的水问题早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所以但凡我们去看什么瀑布什么奇观,最后往往会失望的,有人说这还不如我们小区喷水池里的那点水呢,但是请注意,小区喷水池也终有一天会喷不出水来的,所以要是李白活在当下,他可能不去写瀑布这一类的诗篇,而直接去玩网游穿越了,因为这跟他的诗意还有点相像呢。

第3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华兹华斯的粉丝,怀着朝圣的心情专程去拜访他。华兹华斯刚好不在,那个人怅然若失,但随即恳求让他“参观书房”。女仆见他如此诚恳,便带着他到了一个房间。他在四壁都是书的房间里流连片刻后,忍不住赞美:“我真是不虚此行,这是我见过的最丰富、最美妙的书房。”“这里是我家主人放书的地方。”女仆微微一笑,继续说道,“我家主人说,户外才是他的书房。”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写作的关键是审题和立意。这就需要我们从对材料的理解入手,把握材料的主旨;从众多的立意角度中选择一种最佳观点,从而确定选材范围、写作方法等。审题中要注意三个原则:

1.发散性原则。审题立意时要学会多角度多层次思考,从不同侧面深入思考,得出不同的结论。在本题的材料中,我们可以从粉丝的角度切入,得出“理想与榜样”;从仆人的角度切入,得出“书房和户外”等。

2.整体性原则。在分析材料过程中,要从整体出发,全面认识材料。本题在审题立意中不能孤立地从粉丝或仆人的话语入手,而要从两人的对话中来感受其中的思辨性。粉丝认为自己看到的是“最丰富、最美妙的书房”,而华兹华斯却认为“户外”才是他的书房,从而让我们获得最佳立意“书本知识与课外实践”。

3.遴选性原则。材料作文题往往具有立意多向性,哪一种立意与材料的本意最为贴近,需要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积累来选择。本题中最贴切的还应该是“书本知识与课外实践”的关系。

B素材必备

神农尝百草

有的人得了病,很长时间也不好,只能无奈地等待死亡。神农是慈爱的天神,这类事情被神农知道后,他感到很焦急,但他也没有治疗疾病的办法。于是,他便与不少人商讨,怎样才能把人们的疾病治好,使他们摆脱疾病的困扰。他想了很多办法,如火烤、水浇、日晒、冰冻等,虽然这些办法能使某些疾患的症状有所缓解,但效果却不理想。

有一天,神农来到山西太原金冈一带,品尝草木,发现草木有酸甜苦辣等各种味道。他就将带有苦味的草,给咳嗽不止的人吃,这个人的咳嗽立刻减轻不少;把带有酸味的草,给肚子有病的人吃,这个人的肚子就不疼了。

大地上的草木品种多得数不清,神农为了加快品尝草木的速度,使用了一种工具,叫“神鞭”,也叫“赭鞭”,用来鞭打各种各样的草木。这些草木经过赭鞭一打,有毒或无毒,或苦或甜,或热或寒,各种药性都自然地显露出来。神农就根据这些草木的不同禀性,给人类治病。他在成阳山上,曾经使用神鞭,发现不少疗效显著的草药,如甘草可以治疗咳嗽,大黄可以治疗便秘,黄连可以消肿等。所以对成阳山,后人管它叫神农原,也叫药草山。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药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在李时珍任职太医院前后的一段时期,经长时间准备之后,李时珍开始了《本草纲目》的写作。在编写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篓,带着学生和儿子,翻山越岭,访医采药,足迹遍及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广大地区,以及牛首山、摄山(古称摄山,今栖霞山)、茅山、太和山等大山名川,走了上万里路,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参阅各种书籍800多种,历时27年,终于在他61岁那年(1578年)写成。

C现场作文一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陈辉凤

华兹华斯说,书房是他放书的地方,户外才是他的书房。可见,对现实生活的敏感体验,对于人们表情达意,进行创作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不正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吗?

有人敬佩杜甫忧国忧民的满腔爱国心,有人喜爱辛弃疾保家卫国的无限豪情,也有人欣赏李煜伤春悯秋的别致才情。而我却独爱李白狂放不羁充满灵气的诗。

李白的诗歌是他行万里路而得的成果,游庐山瀑布,他大笔一挥便有后人广泛吟诵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种感慨之情也只有身临于瀑布之旁的李白才能感受得到。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李白在人生之路中的自我勉励。在这首诗中,我们阅读的不止是纸质的书,还有社会生活这本大“书”。

培根曾说:“知识就是力量”,然而如何将知识转化成力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实践。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尝试过上千种材料,只为找到适合做灯丝的那一种。没有人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也没有哪本书能给他提供样板。爱迪生以他原有的知识加上不断的实践,终于找到正确的材料。为全世界的夜晚带来了光明,正如他本人所说“天才,不过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纵然你非常聪明睿智,也只能“行万里路”将智慧化为实践,才能创造出价值。

其实,“行万里路”的开端源于对生活琐事的留意。近日,英国科学家研究表明,燃烧的蜡烛中闪烁着钻石。然而,这一看似惊人的发现竟然源于科学家与朋友的一次闲聊,这次谈话让他进入这一无人涉足的领域。虽然现在仍无法把蜡烛里闪烁的微小钻石提取出来,但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我们相信会有“铁杵磨成针”的那一天。

如果说“读万卷书”是“感同”,那么也只有“行万里路”才能“身受”。有多少诗人亲近自然或许只为推敲某个字的恰切性,有多少摄影师蹲点守候,只为捕捉到最迷人的瞬间。当然,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仍然存在有只会高谈阔论却无半点实践行为的学者,这也是我们所鄙视的“专家”。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出真知,只有不断实践,才能把理想化为现实。

教师亮分:

基础等级36分+发展等级15分=51分

言之有据:

文章开篇紧扣材料,简要引题,点明文题立意,观点鲜明,中心明确,并用反诘的句子提出论点,发人深省;文章围绕中心有序展开论证,采取层进式的结构,论证事例典型,富有针对性,能够做到思想深刻、论据丰富;语言简洁,能巧妙引用(化用)名言警句,有比较浓郁的生活气息,有令人深思的“余味”。

D现场作文二

学与行

叶珊萍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题记

古人贤训,未曾泯于心。寒窗十年,一心只想金榜题名,所以人们总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时自有古法可循,但时延至今,未必适用。

作为一名21世纪的青年,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学习呢?

书本是我们最好的知识来源,学习不能脱离书本,变得无章可循。理论还是最基础的东西,如哲学中所说的,要调整好上层建筑与下层基础的关系,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建造出更高更美的楼宇。学好基础理论,才能在遇到问题时更快捷地去解决。这也是立足于课本去学习的最根本目的。

书上得来的东西,终究是理论,只有运用于现实生活中方能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只学习理论而不应用于实践的知识,永远是书上的空头理论,这无异于纸上谈兵,也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只有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事件中,我们的学习才真正产生作用。还记得自己在小学课堂中学到了处理触电事故的方法,而后在自己9岁的时候,用干燥的竹竿挑开了漏电的电线,避免了两条鲜活的生命从世上消失,每每想起这件事,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

在把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力求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相互促进,创造出新的成果。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并不拘束于书本中的知识,而是走出户外,接近自然,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灵感,并用获得的知识结合实践,改进方案,杂交出更优良的水稻。他在一次次的实践中,终于培育出了令国人骄傲,令世人瞩目的超级杂交水稻,他也因此成为人类的英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十年寒窗当然苦,可如今,我们更应该走出寒窗,迎接太阳,拥抱大自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后记

教师亮分:

基础等级35分+发展等级15分=50分

言之有据:

本文作者能准确审题,围绕材料的内容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确立“要学习课本知识,更要通过生活实践来内化知识”的主题展开议论,采取比较新颖的角度分析“材料”,解说“提示语”的内涵与精神。论证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作者从反驳古人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论调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中心明确,论证有层次感、立体感。叙议结合,恰到好处,叙述事例,言简意赅,非常有概括性,议论阐发,富有针对性。选取了比较新颖、生动、有个性的材料作为事实论据。本文的语言也具有逻辑性和文化底蕴,能采撷古今中外的言论,为自己的议论做辅证,与作者的观点融为一体,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E拓展运用

解读本文题的内涵,我们可以延伸到其他相关的话题:

1.持之以恒。粉丝不远万里来拜访,即使偶像不在家也要参观一下他的书房,希望能得到一些灵感和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

第4篇

参赛对象:凡订阅文学少年的中学生。

参赛方式及评选办法:以学校为单位,参赛同学可将试题答好后,交由学校统一评选。学校将六期试题的评选结果报到文学少年小作家基地办公室。

奖项设置:每所学校评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五名、优秀奖若干名。获奖者可获得由文学少年颁发的荣誉证书。获得一等奖的同学还可获得2012年下半年新出版的六期《文学少年》杂志。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同学,还可优先参加文学少年杂志社举办的“小记者笔会”等活动。

参赛时间:2012年4月1日起至2012年10月30日止。

注意事项:

1)请各学校将评选结果发到文学少年小作家基地办公室邮箱:wxsnlam69@sina.com。负责人:林爱敏

2)此活动以学校为单位,不受理个人参赛。

文学少年杂志社

辽宁省小作家基地

中小学生百科知识竞赛试题(第一期)

1.“光年”是什么单位?( )你知道地球与太阳有多少光年吗?

A.长度单位 B.时间单位

2.人的头发生长是从( )学生可以焗头发吗,为什么?

A.发稍往上长 B.发根往上长

3.电脑的哪些部位辐射比较强?( )你每天接触电脑吗,多少时间?

A.显示屏 B.显示器后面和侧面

4.下面哪种农作物产自西藏( )。

A.玉米 B.青稞 C.小麦 D.水稻

5.我国领土面积有( )。你知道你所在省的面积吗?

A.960万平方米 B.960平方千米

C.960万平方千米

6.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你去过吗,想去吗?

A.俄罗斯 B.加拿大 C.中国 D.美国

7.勾股定理中,较长的直角边叫做( )。

A.股 B.勾 C.弦

8.烤全羊烤的是( )。你吃过吗,你知道来历吗?

A.山羊 B.羚羊 C.绵羊

9.我国的“863计划”是关于什么的计划?( )还有个211工程你知道吗?

A.教育 B.科技

10.世界水日是哪一天?( )你喜欢节水吗?

A.3月23日 B.4月23日

C.5月23日 D.6月23日

11.装在墙上的双眼插座,按规定左右两个眼孔中哪一个应接火线?( )

A.左边眼孔 B.右边眼孔

12.我们平常使用的电视、空调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是用什么来传递控制信号的?( )

A.红外线 B.紫外线

13.海市蜃楼现象在不同时间内出现的影像不同,有时候是影像呈正象,有时候是影像呈倒象,请问呈倒象的是什么时段?( )你知道我国什么地方易于出现吗?

A.下午时段 B.上午时段

14.为什么夏天,人们在擦完地后,会感觉到气温有些凉爽呢?( )

A.因为水是凉的,所以热空气经过时会变凉。

B.因为水在蒸发的过程中会吸收周围的热。

15.小王和初到中国的美国人IACK打招呼说“你吃饭了吗?”JACK稍微有不快,这是因为( )简单说说中美文化差异。

A.JAGK觉得小王这样问话太絮叨

B.JACK觉得小王的问话干涉了他的私事

16.我国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人口众多,约占了世界人口的( )不久的将来要超过我国人口的是哪个国家,你知道吗?

A.五分之一 B.六分之一 C.七分之一

17.围绕太阳转动,本身不会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我们才能看到它们的星体称为( )你知道我们生活在什么星球上吗?

第5篇

去年,我再次登上了这个令我激动的地方,泰山。比起四年前来这里,看的东西更多了,记忆也更深了。

那日,由于去晚了,没有观到泰山上那壮丽的日出;由于风很大,没有看到泰山上那美丽的云海;由于要早归,没有欣赏泰山上那绮丽的晚霞,也就是未见到所谓的奇观丽景,但是那天我在泰山上依然感触颇多,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泰山!

记得最深的是泰山上数之不尽的题字,几字之间,透露出无穷的韵律内涵,“果然”二字是在进山没多久时看见的,牢记在心,边游边念,愈念便愈觉得有意思:当年这两个字的题者估计也是慕名而来,观泰山之壮丽后自感果然如此。心中的感慨不一定要用“百,千,万”来表示,只“果然”二字,意说泰山之名不虚传,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之下,果然如此!短短二字概括了山下所有的题字,这也是作者对临途所见题字的肯定吧。

再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挑山工。一路上行,望见挑山工许多,他们费力的挑着扁担,走着“之”字型的线路,看得人心酸。但从他们结实的肌肉和稳健的步伐上,无一不透露出他们顽强的信念!他们所走的路程几乎是我们的一倍,作家冯骥才的《挑山工》中的一幕幕都真实的展现在我面前,从他们身上,我读出了任何书上都没有的东西。

总共爬了大概三个小时,我便立于泰山之巅——玉皇顶。回想过程,从在中天门时如临大敌的感觉,到十八盘下次次想放弃的念头,冲顶时的满怀希望,以及至顶的“一览众山小”情怀,使我感慨万千。

第6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的这句话让我明白读书可以提高作文水平,它侧底改变了我的学习态度

记得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的成绩无论怎样也上不去,尤其是看图写作文总是写不好,我一个劲地埋怨妈妈怎么生了我这个笨脑袋,有时上课老师叫我看图说话题,我脸红回答不出来。下课没有人跟我玩,我很讨厌自己有一个笨脑袋瓜。记得有一次,我的生日到了,老师拿出一样礼物送我,是一本书,老师还在包装上写了一句名言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刚开始我还不清楚它的意思,后来我终于明白了,于是我利用下课时间背古诗,我大声的读起来了,我终于会背了,“叮叮叮叮上课时间到了”,老师走进来后,就开始问谁会背古诗,我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和同学们很惊讶,老师叫我来背,我大声而有感情地背完了,老师鼓励了我,还问这首诗的意思谁知道,全班只有我一个人举起手来,老师又叫了我,我高兴地背完了,老师对我说真不错,又再次的鼓励了我,我体会到了甜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个很平常的道理,却能给我们意味深长的启示。

五年级:甜心超人

第7篇

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时,却已经到了“老大徒伤悲”的年纪,所以书之于我,无关功名利禄,更没有寒窗之苦,只算是偶尔的闲情罢了。欣赏易安居士“枕上诗书闲处好”的境界,居然就得意那份斜歪侧卧的惬意,所以常喜斜??睬靶攀址?樗嬉舛粒?残砣?揭臣渚鸵丫?Ь耄??允抢执瞬黄!S惺毕牖蛐硎槭亲詈玫陌裁咭?-利眠而无副作用;是最好的眼药、心药--养心、养眼。所以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倒更是一剂良药--济世良方,让人明理辩是非,长见识又增智慧。好书催人向善,所以古人说“三日不读圣贤书,揽镜常觉面目可憎”。当然“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书香养人的最好佐证,不妨一试。

读书不求甚解是我类慵人的通病,看个大概究竟差不多,已觉得很开阔了视野。无暇亦无心细钻研,本也没有那份耐心,算是不懂的看个热闹吧。留那份严谨的辛苦给做学问的人去深究细考吧,我们且领略些读书的乐趣就好。读书之乐,在于独享那份清静安然和思绪渐入书中无拘无束畅游的从容。书中神游,领略异时风情,别样风俗,外域异趣,直叫人觉得眼界大开,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丝毫不虚。读书算起来很划算,把前人行万里路甚至一生颠沛流离后感悟来的精髓,几天就“搜刮”进了自己的头脑,可见读书之乐,乐在省却脚力,却饱览了各处秀色奇景。更加将作者数十年的心血,须庾间瞻仰膜拜。值得拍案的书太多,尤喜欢明清小说,声情并茂,事事跃然眼前,人物活灵活现,虽未亲历,却历历在目。

早想写篇关于书的东西,又觉得自己实不配谈书。但爱书并不一定要分学问深浅,我辈只是读而已--闲读,所幸并没有一本书标着没学问的人不能读,可见书前人人平等,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来得还要透彻些。

第8篇

时光匆匆流逝,伸手触摸却防空在空中静静地望着夜空出神,夜里出奇的静,烦躁的我听到了心里的声音。

忘了吗?当初你给未来的自己写了一封信。信里写着你要成为你个优秀的中学生,信里写着你要好好珍惜时间去做该做的事情,信里写着你要好好孝顺父母,信里写着你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信里写着你的梦想,你的承诺,你的计划,你的要求,这些你都忘了吗?那好,现在让我来提醒你:去做你该做的事情。

做好了吗?你说作业等一下会做,扫地等一下会扫,画画等一下会画,书等一下会看,碗等一下会洗,电脑很快就不玩了,电视很快就不看了。等我一下,我很快就好了。这些你说的都按时做好了吗?等一下要多久?很快又是多久?时间不等人,请不要把今天要做的事情等到明天,永远不会有明天,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你会有多少事要做请珍惜时间,去做该做的事情。

人生当中有太多太多类似这样的事情,我也不必多说,请听听自己的声音,去做该做的事情。

初一:黄家燕

第9篇

关键词:旅行;揍我素养;提升;途径

旅行是指观察身边的景色和事物,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相对于是指个人。同时,也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很好结合,适教重导,减轻负担,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在旅行中,青少年要有意识的提升自我素养,包括个人中意随心洒脱,深度体验以及感悟参透等,通过不断的开拓进取,并有效沉浸到当地生活气息中,从而使自己活得一个良好的旅行体验,或从中实现自我素养提升的目的。

一、旅行中寻求自我素养提升的意义

笔者认为旅行是一种源于精神的感悟和关系的互动体验。曾有学者认为不同年龄的人对旅途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下面本文将对其观点进行深入阐述。

青少年时期是全面学习和思考的阶段,关键词是旅行下榻中学习力和思考力的培养和提升,解决人生思维的问题,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技能是人生事业发展的根本。这个年龄段的旅行者坚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以让你未来的生活和事业具有更广阔的视野。

中年时期是自由和随意挥洒人生的阶段,关键词是旅行中兴趣基础的巩固和拓展,在旅行中解决人生感悟的问题,这阶段人生期望不同的体验、游历,通过足够的丰富阅历感悟人生和发展事业。逍遥和快意享受人生,体验生命中所有美好的东西。

老年阶段人生几十年的黄金生涯,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关键是是旅行中的砥砺和参悟人生,实现从理论到思想的沉淀和升华。整体上你能看到,生命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养液供给,旅途中的你就是在寻找,打破常规生活地去寻找这些东西。

为此,旅行中寻求自我素养的提升,不能一味地“咔嚓咔嚓”拍照就如同一味地刻“在此一游”,“旅行素养”要求兴趣的发掘,要求随性的心态,要求钱袋“该出手时就出手”……一个有素养的旅者他不在乎是否吃得好,住得好,他更在乎是否体验得好;他不在乎是否美照拍足了美,更在乎精神的感悟足了没;他不在乎他的计划是否有变动,他更在乎这个地方的灵气是否吸收足了,是否真正沉浸到当地生活气息中去。

二、旅行中寻求自我素养提升的途径

1.重新调整心境,释放压抑

外出旅行是消除压抑、调整心情的良方,是一种积极而主动的休息、休闲、休养方式,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情绪松弛方法,利于人们调适心理。但需要注意的是,受到心理健康困扰的人,比如抑郁症的旅行者,最好到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有绿色物、有水源水流的地方去旅行,不要选择阴暗、恐怖、人群拥挤的景点,这样有可能加重抑郁、焦虑的情绪。例如,走进森林、深入岩洞、登上高山,就有很好的效果。树木的绿色能吸收强光中对眼睛和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刺激的紫外线,且绿色的光波长短适中,能给人平静而安适的感觉;岩洞内环境安静,空气清洁,少有灰尘与病菌,对平衡心理很有益处。经常登山旅行,求得一览无余的心境,显然能缓解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从而使处于抑制状态的大脑皮层兴奋起来,减轻精神上的压抑和焦虑,调整心态,祛除烦恼,使人精神饱满,这对我青少年在旅行中寻求自我素质的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旅行过程中,我们可以积累知识、开拓眼界。我国自古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文化传统。苟子更说过:“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旅行正是去读一部部活的大地之书,去求真知,在知天下的过程中走向独立的人格和实现人格的完善。游历自然山水时,我们要有意识的从中汲取丰富的灵感,从而有效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甚至完善人格、促进人的成长。另外,旅行的过程实际也是一个浓缩人间美丑善恶的社会实验室,在这里时时处处可能碰到人生苦乐、价值荣辱等观念上的撞击与思考,此时此刻正是吸纳并实践这些积极观念、培养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时机。

3.与旅游进行和谐的沟通与交流

旅行正是提供人际亲密和情绪投入的最佳环境。这种投入的结果很可能发展成心理上的接受、接近、加固。通常,这样的旅行,对景点和目的地没有要求,对旅行的性质也不作规定,家庭自驾游、亲子随团旅行、独自出差在他乡偶遇到的朋友一起游玩等等。关键是看和你随行的旅友,而景的要素则次于人的要素。旅友对你的影响程度才能决定旅行质量的高低,才能在之后的心灵桥梁上获得认可和亲近。所以说,无论是现实中的陌生人,还是心中的陌路人,旅行带到你身边的却是密不可分的知心人,通过与旅友进行和谐的沟通与交流,势必对自我寻求素养的提升有所裨益。

现实旅行之外还会存在一种延续与回味,可以称作心灵之旅,而一场美好的心灵之旅,会超越任何现实素材和要件,比如带回的旅行纪念品,比如说照片。还有陪伴你旅行的人,此时不一定在你身边,心灵之旅却会不由自主地开启,它是思念极佳的方式和永不褪色的情感牵挂。思念这东西,会在心灵旅行时完成得异常完美。在旅行沿途的彼此关怀和目的地共享快乐的往事,如今都是那么珍贵与难以重拾,更是增进交往,融洽关系,提升自我素养的最佳途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每个人旅行都有很多的理由,但绝不该是在有限人生中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个想去的地方,也许不是某种意义上的旅游胜地,可它却那样契合那时的心境。在那个地方,体会到的是一直在追寻的感觉和状态,人为之喜悦,放松,融合并且享受。在那个地方,可以放下过去与未来,感受当下的愉悦与清澈的意境。放下身心包袱,轻装继续人生路。那么它就是旅行的目的地,也就实现了旅行的意义以及自我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连仲.一场有目的的旅行[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5,(4):0-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