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幼儿诗歌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4 15:16:2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幼儿诗歌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幼儿诗歌

第1篇

现代儿童观认为:幼儿是认识的主体,幼儿的发展是主动活动的结果。诗歌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只有让幼儿充分的去看、去想、去说、去体验、去发现、去创造,幼儿才会更快、更好的掌握诗歌内容,同时获得诗歌以外的能力发展,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如何让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孩子、要多样化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内部驱动力,在学习者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部分。因此,在诗歌内容的选择上,首先,应该是幼儿感兴趣,比如大班诗歌《小熊过桥》,诗歌的主角“小熊”是幼儿熟悉和喜欢的,内容又是诙谐的,能充分吸引幼儿,这样的诗歌就非常受孩子的欢迎,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高。

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儿童的视野越来越广,给幼儿提供的诗歌就不应只限于幼儿园语言教材上的内容,而应选择一些具有时代特点,接近幼儿生活,题材广泛的;以及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水平,启发幼儿思维和想象,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等内容。 可见,在诗歌内容选择上以多样化为原则。

二、目标的制定要具体

要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教师首先要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懂得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制定具体、明确并可操作的诗歌教学目标。不能只注重道德教育目标,而应通过诗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不能片面地注重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幼儿的理解、想象和创新的力。比如诗歌《摇篮》的教学目标,既有理解诗歌内容的要求,又有培养迁移能力、创造力和主动学习能力方面的要求,目标的确定具体而明确。

三、教学的过程要灵活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的方法,把幼儿从机械的朗读背诵活动中解放出来,充分利用诗歌的特点,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创造,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1、导入部分

(1)“导”要精彩。 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导”入的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尽可能快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投人到教学活动中。例如诗歌《梦》,教师在导入部分可以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梦进行简单的讨论,加深对梦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出诗歌,既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又为学习诗歌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

(2)“导”要适度。 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问题,导入也要讲究个“度”。幼儿注意的持久性较差,如果导入部分过分冗长或者花哨,反而会分散幼儿的注意。

2、学习和理解部分。

(1)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幼儿积极动脑思考。 教师创设一种让每个幼儿都面临的非常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幼儿对其中的问题表现处好奇,注意力和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教师激起的疑问,能激发幼儿猜测答案和结论,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幼儿在渴求答案的心理状态下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从而有效地把幼儿耳、目、脑、口充分运用起来,进行积极思考。

①会听;诗歌教学不仅要让幼儿会讲,还要让幼儿学会听,听老师讲,听他人讲。如在学习诗歌《摇篮》时,教师可以提问“听一听诗歌里说了什么?”“你听到的和别人听到的一样吗?”这样可以集中幼儿注意力,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②会看 ;有些诗歌内容,幼儿通过自己看图片可以理解的,教师可以少讲,甚至不讲,只要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带着自己观察、思考,作出判断。比如诗歌《小熊过桥》,教师在导入活动之后,不直接让幼儿欣赏诗歌,而是出示图片让幼儿先观察,找出诗歌的地点、人物,并想象可能发生的事情,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从而较快的学会诗歌。

③会想;首先要使幼儿善于想,这除了靠教师的启发点拨外,更要靠教师“激励”、“促动”,促使幼儿去动脑想问题,教师要给幼儿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如在学习绕口令《天上七颗星》时,为了让幼儿更好的掌握并运用动词,教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促使幼儿思考:“怎样做钉子才会从墙上掉下来?”“用什么办法可以看不见星星?”等,通过积极的思考与讨论,幼儿最终获得了正确的概念,发展了思维的广阔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第2篇

关键字:幼儿诗歌;教学;有效性

何谓有效?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那么,在幼儿园中,我们怎样既确保诗歌活动有效地进行,又确保幼儿的文化素养得到进步和发展呢?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幼儿园教材有其特殊性,语言课每个星期都不是很多,诗歌教学就更少了,那么,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让幼儿收获的更多呢?这就需要教师选择有效地教育内容,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

教师应该从教材出发,挖掘与之相关的内容、材料,或投放到区域角,或融入幼儿的生活中去。因为,教师只有充分了解诗歌的蕴含的深意,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如以小班诗歌《虫虫飞》为例,这个诗歌里面的虫虫到底是什么呢?幼儿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一会儿到草地喝露水,一会儿到花园踢踢腿,一会儿又到天空排成队,最后还到树杈上去睡一睡,这些特点在很多虫子身上都能找到,所以这不是特指一种虫子,而是所有有这种特性的虫子。这样的话范围就很广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些图片或是影像资料,让幼儿能更生动形象的观察虫子。同时,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性,而幼儿园的教学又有其特殊性。因此,教师可以让幼儿和父母一起参与搜集资料,放在区域角,请幼儿有空的时候去看。不但可以让幼儿了解搜集到的资料,并进行一些无意识地记忆,而且可以进行一个亲子的交流。同时,还可以让家长带孩子到郊外去观察虫子的各种特征。在幼儿事先已经对虫子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再来上课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准备教具是构建有效语言活动的前提,这是在每一次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就必须做好准备的。教师应当充分考虑什么样的教具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什么样的东西能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现在多媒体的使用虽然普遍,但是制作课件却是一件繁琐的事情,因此,使用图片不失为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简单不一定是无效的,传统不代表着陈旧。如在诗歌《虫虫飞》中,我们可以把诗歌里说到的事物:花园、草地、天空、大树放入一幅画中,虫虫自由地飞来飞去,这样就显得意境非常完整。让幼儿在依个整体中学习,联想也会变得丰富起来。

二、组织有效的教学语言,灵活地创建教育环境

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教师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然而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语言表达仅仅做到准确、清晰、规范是不够的,还必须实现语言的“儿童化”,才可能吸引幼儿。因此,幼儿教师要注意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用语。对于幼儿的回答,教师要用简单的语言及时梳理、归纳和提升。但是诗歌教学又和别的语言课不同,诗歌需要教师用清晰的声音去朗诵韵脚,诗歌语言优美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他的押韵,因此,在诗歌的学习中,强调韵脚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授时,韵脚要特别强调并重读出来;诗歌需要教师用明显的节奏感来朗诵,教师在教学中也应重点练习。如大班诗歌《摇篮》中:“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教师可以请幼儿先念,如果幼儿念得不到位,教师可以进行示范并再请幼儿练习。在朗诵的时候还可以用拍手、拍腿等方法来打节奏,这样既激发幼儿的兴趣,也让节奏变的明显易读了。诗歌需要教师用丰富的情感来朗诵,诗歌往往带有很深刻的感情,我们在讲授的时候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诵。教师可以用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来演绎(一种随便说,一种带有感情),让幼儿感受哪一种声音更好。

另外,教师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教育家陈鹤琴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中,还应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去。如在一次参观小学的时候,当给小朋友介绍到柳树的时候,有一位小朋友不自觉地念出了古诗《咏柳》,其他人纷纷也跟着附和,这是一种情不自禁,也是幼儿对所学内容的灵活运用。

三、有效地教育观念,扎实的教育功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首先,教师应提高对诗歌教学价值的认识,明确指导幼儿掌握一定数量的诗歌并非可有可无之事,而应视之为对教师的一种要求,一份无可推卸的责任。同时,要努力克服浮躁不定、急功近利的心态,“板凳坐得十年冷”,钻入“故纸堆”中潜心会学,丰厚自己的文化积淀,培养自身的“书生”气质。

第3篇

关键词 多媒体 优化 幼儿园 诗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用多媒体具有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方法,来实施幼儿诗歌教学,使幼儿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感到诗歌易学且爱学、乐学。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优化诗歌教育,这是值得我们学习探究的问题。

1利用多媒体激发幼儿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1)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诗歌情景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幼儿刚进入课堂,注意力还没集中起来,一般的教师语言刺激,不能够很好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利用课件进行情景创设,在课件优美的音乐,不断更换的动画形象,视觉刺激的明亮色彩,很快就能吸引住孩子,自然地进入了上课的状态,同时,也渲染了课堂气氛,为幼儿理解诗歌提供了特定的情境。例如:散文诗欣赏《落叶》中,我们利用的PPT落叶图片是动态的,而且在视频呈现以后,通过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秋天到了,树上的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直接呈现散文诗第一段内容,使幼儿进入散文诗的优美意境,激发起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动态落叶图片的选用,使秋天的景象更为生动、真实,相比较静态的图片而言,起到的效果一定会更好一些,更能吸引幼儿,也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2)在学习诗歌过程中,教师各根据诗歌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以鲜艳的色彩、动听的音乐、优美的图案,即图、文、声、像为一体的特点,能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营造如临其境的氛围,多方位刺激幼儿的感官,活跃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长期吸引幼儿学习诗歌的注意力。

2利用多媒体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1)根据诗歌内容利用课件动画或PPT效果创设,帮助幼儿学习理解诗歌的内容。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限制,他们对诗歌和儿歌内在意义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有具体形象的动画或PPT图片帮助幼儿学习理解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些具体形象的感知,让幼儿通过直观视频去理解、欣赏、朗诵,能培养幼儿对语言美的感悟以及语言表达的语感能力。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则能以文字、声音、动画三结合的方式,有效地烘托、渲染语言欣赏的氛围,促使幼儿入情、入境。例如:散文诗欣赏《云彩和风儿》,我们利用含有诗歌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通过各种各样的云彩,引导幼儿想象:有的孩子说云朵像一匹马,有的孩子说云朵像一只兔子,有的孩子说云朵像一个仙女,真有趣呀!有的孩子说天上的云朵真神奇!有的孩子说我第一次看到这么漂亮的云接着,画面上出现了蓝天草地的背景图,蓝蓝的天空中徐徐飘着几朵白云,人物化的风儿和白云,在追来追去嬉戏玩耍,风儿一吹,云朵变成小白船,竖起桅杆,扬起风帆,飘呀飘呀,渐渐消失在远处的天空中,风儿一吹,云朵变成大狮子,张开大口,狮子吼呀,吓得羊群都逃散……在这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中,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那有趣的云彩,能干的风儿,伴随着教师那带有情感的讲解,合着音乐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声,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文学作品中的文字美,感受到了散文诗中所表现的意境,陶醉在这首优美的散文诗中。

(2)利用多媒体课件声像效果欣赏学习诗歌教学,调动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些诗歌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幼儿学习没有兴趣,最终挫伤了幼儿积极探索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增强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与趣味性,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如在幼儿学习反复学习诗歌中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便利用多媒体来吸引幼儿。可制作了一套小快板的课件,把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为小快板的形式,使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幼儿听着音乐一边做动作,一边来到“剧院”看表演。表演开始了,伴随着快板节奏,电脑上依次出现小朋友拿着快板说《花灯谣》,“好姥姥,手儿巧,做花灯,闹元宵……”相应的图画也依次跳出一闪一闪的,幼儿看的高兴拍起手来,主动跟着视频学习。幼儿兴奋至极,不厌其烦地点击电脑,跟随电脑的声音学习,体验到了学习诗歌的快乐。由于我们为幼儿创设了最佳的学习情景,能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的学习,从而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看来多媒体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利用多媒体形象破解教学中的重难点

第4篇

十月的小河水更清,树更绿。

十月里的风儿吹来,飘着桂花的香味,鸟儿们唱起快乐的歌。

十月里的大人和孩子,脸上都是笑嘻嘻的。连一幢幢高高矮矮的楼房,都在金色的阳光中显得更年轻。家家户户的阳台上,开满五彩鲜花。

十月里的第一天,是祖国妈妈的生日。

白天,这里飘扬着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夜晚,一串串红红的灯笼亮了……

十月里,我们的家乡多么美丽。

十月里的第一天,我们的家乡真美丽。

十月的小河水更清,树更绿。

十月里的风儿吹来,飘着桂花的香味,鸟儿们唱起快乐的歌。

十月里的大人和孩子,脸上都是笑嘻嘻的。连一幢幢高高矮矮的楼房,都在金色的阳光中显得更年轻。家家户户的阳台上,开满五彩鲜花。

十月里的第一天,是祖国妈妈的生日。

第5篇

关键词:幼儿诗歌教学;教学目标;教学策略

语言是我们在交流的时候使用的一个重要媒介和手段,没有语言会让我们的沟通变得麻烦。相反,合适得体的语言会让我们在交流中获得很多,也让交流变得方便简洁。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幼儿是否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语言教学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部分,语言教学中包括故事(成语故事、寓言、童话)、诗歌、散文这种常见形式。新纲要中对幼儿语言教育目标描述中明确指出:喜欢与人谈话交流;注意倾听并能理解对方的话;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从目标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这四个内容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由此可见,诗歌教学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是一种对教师和幼儿要求比较高的教育活动。

就目前我们所熟悉的诗歌教学内容的活动框架,一般活动流程是: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仿编诗歌。这种现状也会给我们施教者一种这样的感觉,诗歌容易上,但又很难上好,很难有效地把握。要想让诗歌活动进行得有效果,就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那什么是教学策略呢?教学策略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以下以诗歌教学活动《风在哪儿》为例分析。

一、有的放矢,明确诗歌教学的活动组织原则和目标

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要有明确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幼儿园诗歌教学活动从属于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活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和目标是: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自由和规范相统一;示范和练习相结合。这些原则和目标同样也适用于幼儿园的诗歌教育教学活动。在具体实施幼儿园的诗歌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一定要遵守这些原则和目标。教师在活动中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储备,从知识、情感、能力等综合方面考虑制定诗歌教学目标。

当花儿向你跳舞,你可以看见风;当你的头发轻舞飘扬,你可以听到风的存在;当云朵变幻万千,你可以感受到风……那风到底在哪儿呢?《风在哪儿》是一首诗歌,它韵律简单,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里面的内容是和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诗歌《风在哪儿》的教学目标:感知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学习“它吹着……,像……”句式,并尝试仿编诗歌;愿意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既有理解诗歌内容的要求,也有培养创造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要求,目标的确定具体明确。

二、百花齐放,运用多样的诗歌教学方法

在诗歌教学中,我们施教者应该不走寻常路,打破比较传统的诗歌教育教学方式,要紧紧围绕着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帮助者这一观点。而且要充分利用诗歌的特点,让幼儿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学习。

1.犹抱琵琶半遮面――活动导入

一个好的教学活动,也有好的导入部分。一个好的导入活动,也会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也会为接下来的活动做了良好的铺垫。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和教学内容,来设计巧妙的导入。在诗歌活动《风在哪儿》中,教师在活动的开始,出示了一幅图,图上是一丛弯腰的小草,问幼儿:这是什么?为什么它会这个样子?是什么把它弄成这样的呢?教师的提问层层递进,自然而然地引出诗歌。除此之外,导入也要适度,不能时间太长,否则就会让幼儿失去注意力。

2.争奇斗艳,不拘一格――活动主体

在活动中,要让幼儿会想,为了扩展幼儿的思维,不仅需要教师的鼓励,也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在诗歌《风在哪儿》的教学中,教师没有按照传统模式,先是教师朗诵,然后幼儿听,回答听到的诗歌内容,而是换了这样的方法:出示图片(天空)教师:这个时候,风在哪儿呀?风在天上,它会吹着谁?这个时候,教师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让幼儿自由讲述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接着再出示云的图片,教师:它吹着云儿会干什么?(向前跑,让幼儿做一做这个动作)像什么?(出示帆船的图片)教师:为什么说像帆船驶在海上?在每个问题抛出之后,教师都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去讨论,这样就能让幼儿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教师也就很自然地把诗歌的第一段内容给引出来了。

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引出了诗歌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是主动学习的,不是被动接受的,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在学习“它吹着……像……”的句式时,教师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改变了先前的教学策略,采用了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问幼儿:“你发现这三段话中,有哪几个字是一样的?”这个问题一提出,幼儿根据已掌握的诗歌情况,很容易把这个问题回答出来,教师也很容易把重难点提炼出来。

在活动中,我们还要让幼儿敢说、愿意说,多给他们表达的机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机会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机会的环境。”只要我们给予期待,给予赏识,相信每一个幼儿都会成功。我们要用平常心看待每一个幼儿,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善于发现他们的每一处闪光点,让他们充满自信,给他们鼓励,还他们一个和谐的课堂,这样他们就会走得更远。因此,在活动中,要让幼儿多说,既是说出来的不是教师想要的回答,也要给予肯定,这样就能突出幼儿为主体的地位。

此外,在文学活动中应考虑到各种教育方式的整合,挖掘文学活动中其他教育因素,将语言与其他教育密切结合,使幼儿在获得语言发展的同时也能获得其他方面的发展,而对其他教育方式的运用又反过来促进文学活动的效果。

在诗歌《风在哪儿》的教学中,也可以结合其他教育领域的活动。在中间的完整朗诵诗歌的环节中,教师可以给幼儿播放符合诗歌意境的音乐,这样能增强幼儿的审美感受,激发幼儿理解诗歌的情感。在创编的环节中,让幼儿以绘画的形式,通过自己的想象,把图片配上和其内容相符的话语,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上述种种方法和手段,在活动结束的时候,就有了这样一首好听的诗歌:

风在哪儿?风在空中,它吹着落叶轻轻飘,像蝴蝶在飞舞;

风在哪儿?风在我的眼前,它吹着小草点点头,像在对我们问候;

风在哪儿?风在我的头上,它吹着头发飞扬,像妈妈的手在抚摸。

风在哪儿?啊!风在我的手上,我挥动小手,风就在这里!

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幼儿文学一直是一种极为有效和形象的教育资源,现在我们不仅要把语言发展作为研究文学作品的方向,更要能用多元理论来看文学教育活动。

其实,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就是要让幼儿在一个生态的课堂里。在生态的课堂里,才能把幼儿的发展作为关注的中心。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幼儿是否快乐,提升每一个幼儿的品质,张扬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充满童趣和快乐的诗歌会伴随着幼儿的成长,诗歌也是幼儿喜欢的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让幼儿在诗歌的教学中,相关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05.

第6篇

诗情诗意蕴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开展诗歌教学,让幼儿从小接触诗歌,可以在孩子稚嫩的心田里播种下美的种子。仿编诗歌就是指导幼儿在欣赏、理解诗歌内容及结构的基础上,参照诗歌的框架,调动幼儿的经验进行扩展想象,编出自己的诗歌。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只需稍加引导,仿写情趣就能如决堤之水喷涌而出,仿写杰作也会层出不穷。

仿编诗歌的活动为幼儿创设一系列活动环境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解诗歌,让幼儿从诗歌的内在规律出发感知把握诗歌,并在活动环境中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性地用语言的能力进行活动。下面谈谈如何指导幼儿学习仿编诗歌。

一、学会细心观察,勇于探究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幼儿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在诗歌的仿编活动中得到发挥。

因此,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是主动的参与教和学。我们不能把教学活动机械地理解为单纯的上课,或者教师教、幼儿学的灌输知识过程。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幼儿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幼儿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并培养幼儿“细心观察”的良好品质,为达到目的,那就更考验老师教学的艺术与技巧了。

在日常中不但引导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与经验,阅读也是一种积极探究,获得知识的良好途径。毕竟我们生活在高科技的世界里,知识的内容变化多样,幼儿需要不停地感知、探索这个全新的世界,因此,我们就及时顺应孩子的探究欲望,努力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阅读环境和机会,细心呵护孩子那刚刚萌芽的阅读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习惯,为丰富知识,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二、循序渐进地学习仿编的模式

在小班开展仿编诗歌的活动只要把握好尺度,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如诗歌《小板凳》,“小板凳,你别歪,我请妈妈坐下来,我给妈妈捶捶背,妈妈说我好宝贝”,在仿编活动中,只需要把诗歌中长辈的名称改变一下,就能成为一首有趣的新儿歌了,而且也跟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乐于参与。同样,结合诗歌《落叶》,“秋天到,树叶黄;大风吹,树叶飘;飘啊飘,飘到地上睡大觉”,只需要启发幼儿把“飘到-----睡大觉”这个名词置换,就能仿编成新儿歌了。相对而言,在小班开展仿编诗歌活动,只要求幼儿更换诗歌中的人物名称、方位名称、动作名称等,而且要能在幼儿的生活中感受到,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又如诗歌《我们爱锻炼》,“太阳笑,我们来得早,你玩拍皮球,我玩投沙包,天天都锻炼,大家身体好”,变换游戏名称即可。

到了中班,幼儿的能力和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仿编活动的要求也相对有所提高。如诗歌《谁会……》,“谁会飞,鸟会飞,鸟儿怎样飞,拍拍翅膀飞呀飞”,同时诗歌结合了动物的“游”、“爬”、“跑”、“跳”的行动方式,组成了一首儿歌,在指导仿编活动时,除了置换动物名称以外,还要求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动物的动作,丰富诗歌内容。又如诗歌《雨》,“雨点落在树枝上,树枝乐得弯了腰”,雨点还可以落在“小河”、“雨伞”“屋顶”等地方,只要变换四种不同的事物以及下雨时的特征,就成了一首有趣的诗歌了。在仿编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举一反三,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考验了幼儿平时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想象力和语言描述能力。

大班,相对而言,是知识丰富,能力发挥的时期。幼儿经过了几年循序渐进的学习和积累,基本能把握诗歌的模式,也能在仿编活动中有所发展和创新。如诗歌《家》,“蓝蓝的大海是鱼儿的家,深深的地下是石油的家,密密的森林是蘑菇的家……”,在诗歌的仿编活动中,老师不但要注重引导幼儿理解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还要指导幼儿准确运用形容词。又如诗歌《云彩和风儿》,“天上的云彩真有趣,天上的风儿真能干。吹呀吹,云彩变成了大狮子,狮子吼呀,吓得羊群都逃散。吹呀吹,云彩变成……”,在仿编活动中,更注重引导大胆想象,只有在形象、动作、声音等方面都有形象的描述,才显得更生动。

三、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想是动词,就是动脑筋,头脑用力去想;象,就是图象、形象或画面。想象就是灵视,是主观灵性的东西,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想象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可以结合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如通过观察云彩的变化、影子的变化,鼓励幼儿把这种模糊的表象,幻想成各种具体的图像;又如听一段音乐,把对音乐的理解述说出来;再如闻一闻一种气味,然后把自己的感受描述出来……我们常常这样问“它象什么”“它在干什么”“它在说什么”,通过启发性的提问,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因为每一个人有着不同的特质,从而影响了每一个人的不同感受,也因此引申出广阔的想象空间。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也正是这些活素材成为了仿编活动中的重要资源。

四、语言表达能力影响着诗歌的感染力

在诗歌仿编活动的教学中,往往会碰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幼儿能理解诗歌的规律模式,也能找出或想象出相关的诗歌内容,但在诗歌的表述上还是不流畅,这影响了诗歌仿编的整体效果,也会挫伤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第7篇

十月一日阳光照,

祖国妈妈生日到。

六十年来幸福多,

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秋月亮亮又圆,

中华民族大团圆。

嫦娥姐姐快下来,

和我们一起庆团圆。

迎国庆诗歌(二)

我的美丽祖国

我有一个美丽的祖国,

她的名字叫中国;

她坎坷多,

她苦难多,

可她的生命一点都不畏缩,

她有我们人民的福托,

她有我们党的辅佐,

再多的坎坷,

再多的挫折,

再多的灾祸,

一点都奈不了我的祖国;

十三亿人民,

五十六枝花朵,

盛装着我们的祖国,

我们要努力地工作,

我们要努力地拼搏,

我们的祖国才会永远地幸福、快乐;

等她统一了,

等她富强了,

让世界人民都来敬贺我们的祖国,

哦,我们美丽的祖国,

你的命运是多么坎坷,

可你的生命是多么执着,

有你的壮拙,有你的宽阔,

有你的肥沃,

第8篇

范文一:

我的美丽祖国

我有一个美丽的祖国,

她的名字叫中国;

她坎坷多,

她苦难多,

可她的生命一点都不畏缩,

她有我们人民的福托,

她有我们党的辅佐,

再多的坎坷,

再多的挫折,

再多的灾祸,

一点都奈不了我的祖国;

十三亿人民,

五十六枝花朵,

盛装着我们的祖国,

我们要努力地工作,

我们要努力地拼搏,

我们的祖国才会永远地幸福、快乐;

等她统一了,

等她富强了,

让世界人民都来敬贺我们的祖国,

哦,我们美丽的祖国,

你的命运是多么坎坷,

可你的生命是多么执着,

有你的壮拙,有你的宽阔,

有你的肥沃,

才会有我们的累累果硕,

哦,我们美丽的祖国!

范文二:

祖国,

你走过了不平凡的67年,

像一个婴儿长成了壮年,

今日您正充满活力,散发着蓬勃的朝气,

您有过磨难,也有过欢笑.

历经了崎岖坎坷,明天将更加美好.

67年来,

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的人民日益富强.

您的国力日益强大.

你凝聚了天下炎黄子孙的心啊!

您赢得了世界尊重的目光.

现在您正意气奋发,

走进了新的世纪,

今天,在这欢庆的节日里,

我从心底里向您说一声,

祖国,您好!

范文三:

这里是五彩的乐园,这里是苗壮的土地,

这里是妈妈的希望,这里是娃娃的摇篮。

在这里谁拥有大禹的志向、尧舜的心?

在这里谁拥有万能的智慧、慈母的爱?

告诉我,你那一抹清泪为谁流淌?

告诉我,你那花一样的笑脸为谁绽放?

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光荣的幼儿教师。

用闪烁着智慧的灵光,用太阳般光亮的音容,

为小苗抽芽,为绿叶撑伞,为花儿开放,为鸟儿飞翔,

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是我们光荣的幼儿教师,

在这里,在这里放飞着爱的梦。

范文四:

十月一日阳光照,

祖国妈妈生日到。

六十年来幸福多,

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秋月亮亮又圆,

中华民族大团圆。

第9篇

关键词: 诗歌教学 幼儿 主动性 创造性

儿歌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形式短小,形象鲜明,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广大儿童喜爱。儿歌的主要特点:将知识、道理、教训编入儿歌,对儿童起到增长知识,明白是非,接受教育的作用。一首儿歌,一般只单纯地,集中地描写或讲述一件事物,简单明了说明一个道理,使儿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儿歌的节奏感强,易诵易唱。儿童期是一个人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小培养好儿童的语言能力,儿歌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通过背诵儿歌可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

一首诗歌对幼儿而言,并不是简单的学习,它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习。我们在诗歌教学中,不应该只是教幼儿鹦鹉学舌。皮亚杰在谈到课堂教学时曾说:“所谓教学,即是引起一种主动的建构或再建构或再创造的过程,使个体有效地同化的活动,每当过早地教给幼儿那种他自己可以发现的东西时,就抑制了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某种事物的机会,也就抑制了幼儿对那种事物的完全理解。”那么,如何在诗歌教学中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来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呢?在这一年多的专题研究中,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及体会,我认为在幼儿诗歌教学中,让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幼儿兴趣,让其主动地去感受。

诗歌内容注重想象,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我们在诗歌教学中要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个人经验,去主动感受、理解诗歌的画面,学习诗歌的语言。

1.选择教材

选择要富有童趣,意境优美或幽默诙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幼儿听了感兴趣的作品。例如诗歌《逗蚂蚁》:“蚂蚁来呀来,快快来吃饭。什么饭?黄米饭;什么菜?炒青菜;什么筷?毛竹筷;吃不了,往回搬,哼唷哼唷搬得欢。”这首儿歌充满了儿童天真烂漫的情趣,儿歌中有活泼可爱的幼儿形象,通过孩子与蚂蚁的交往构成了完整的逗蚂蚁的画面。画面是动态的,有浓郁的游戏色彩,并且这首诗歌采用了传统的问答调的表现手法,问话短,答话简洁,节奏较为迅捷明快,押韵上口,幼儿一听就非常感兴趣,情不自禁地跟着老师一起念起来,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2.活动材料的准备

精心设计活动的材料,为诗歌教学做充分的准备,即教具的准备还包括:第一,根据诗歌教学的需要,丰富幼儿的经验和知识的储备,让幼儿在活动中可以“有物可言”。例如在教诗歌《阳光》前,我先带领幼儿晒太阳,然后做游戏“找阳光”,让幼儿通过自身的主动活动去发现,去感受阳光。孩子们在阳光下是那么开心,他们发现了阳光后,就在一旁纷纷讨论着:看阳光照在大树上;阳光照在花朵上;阳光照在围墙上;阳光照在桌子上;阳光照在椅子上;阳光照在小虫上;阳光照在你的身上;阳光还照在我的身上,这时我们就躲避在滑梯下面,使阳光照在了滑梯上。幼儿在这次“找阳光”的游戏活动当中因为有了经验和知识的准备,所以在创编活动中情绪激昂,都争着来编诗歌,完全沉浸在诗歌温暖、快乐的境界中,编出了:阳光在床上躺着;阳光在树上躲着;阳光在草地上爬着;阳光在头上走着;阳光在椅子上坐着;阳光在我手上跳者;阳光在飞机上飞着;阳光在秋千上荡着;阳光在国旗上飘着;阳光在滑滑梯上滑着等许多富有情感和诗意的句子。

第二,为幼儿创设有感染力的意境。根据诗歌教学的不同要求,有的诗歌我们可以布置一个意境优美的环境。如诗歌《雪花》,老师可以用包水果的泡沫网做成雪花吊饰,挂满教室,用白纸片或泡沫粒儿洒满地面,墙壁上画上雪景,让孩子们有身临其境之感。有的诗歌我们可以准备一幅意境优美,易于幼儿理解的图片,选择和诗歌意境相近的音乐等烘托气氛。例如诗歌《秋天到,天气凉了》: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树叶变黄了,开了。为了让幼儿认知秋天,我特意带他们到公园去感受秋天。来到公园,我告诉小朋友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有许多的水果、蔬菜、粮食都是秋天成熟的;到了秋天天气也开始变冷了,小朋友们的衣裳都穿得厚厚的;还有到了秋天树叶变黄了,还会从树枝上掉下来,尤其刮风的时候,树叶随风飘落的样子,真是太美了。“小朋友你们觉得小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的时候像什么?”益力说:“我觉得像小蝴蝶。”杭飞说:“有的时候像小燕子,飞来飞去的。”涛涛说:“有的还像小鸟、像蜻蜓……”孩子们说开了。“对,到了秋天,大树妈妈为了储存营养不再供给树叶水分,于是它们开始变干、变黄,并会在风的帮助下陆续从大树妈妈身上脱落下来。”活动结束,回到教室,师幼共同设计用橘子皮做,再用几张彩色卡纸来做一棵大树和一些小动物,还有一辆运货小货车,等等。布置了意境优美的秋天主题墙为背景,配上音乐,将幼儿吸引到诗歌的意境中来。

3.教学方法的运用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可以运用的方法很多,例如游戏、表演、小制作、观察活动,等等。如诗歌《逗蚂蚁》,我们采用了儿歌表演的形式。在诗歌《绿色世界》活动中,我们设计了观察活动,让幼儿带上各种不同颜色的眼镜或彩色透明塑料薄片,去外面走一走,看一看周围的世界变成什么颜色了,从而使幼儿更深刻地理解体会作品中描绘的“绿色世界”。在诗歌《春天在哪里》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让幼儿采用了诗歌表演的方法,通过自身的表演,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此外,活动中教师富有表现力的朗诵及富有激情的表演结合意境优美的教具,紧紧抓住幼儿的心,使幼儿对诗歌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通过语言将自己感受到的东西表达出来,同时幼儿的成就感也得到了满足,使得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成为活动的主体。

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地去发现、体验和理解诗歌的内涵。

当幼儿对一首诗歌有了一定的内心体验时,老师要帮助他们将内心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的谈论个人经验和观点的机会,让他将自己理解的东西表达出来,并及时地给予鼓励、肯定。例如诗歌《秋叶》,课前,我们组织幼儿去找秋叶的活动,通过幼儿身处大自然中的亲身活动,去体验秋叶落的动态美和秋叶的形状美。所以一个幼儿在找秋叶时说:“我看见秋叶被风一吹,从树上随风飘着、飘着,就变了一只只黄色的小鸟,向南方飞去了……”另一个幼儿说:“我看见落在地上的秋叶的形状有很多,有尖尖的叶子像毛笔、像宝剑,圆圆的叶子像大鼓、像花心、像脸盆,长长的叶子像鲨的身体,细细的叶子像绳子,薄薄的叶子像扇子,弯弯的叶子像月亮……”等等。这些都是幼儿主动表现的结果,是幼儿创造的萌芽。这时我及时给予鼓励,使幼儿的参与性就被高度激发,许多幼儿都争着说他们发现的事情。在活动前,我们设计了情境,在教室里摆了许多棵“树”,树上贴了少许“树叶”,让幼儿有身处大自然的感受,调动幼儿的个人经验和知识的储备。活动开始,我一边撒树叶,一边富有激情地配音乐朗读,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不自觉地就进入了诗歌的境界中,体验和理解了诗歌的内涵,体会到诗歌语言的作用。在谈论:你认为诗歌《秋叶》中最好听、最优美的词或句的活动中,有的幼儿说:“我喜欢,风儿吹,树儿摇,我好像看到了树在摇。”有的幼儿说:“我喜欢,群群彩蝶在舞蹈,因为我好像看到了红树叶、黄树叶像蝴蝶一样在空中跳舞。”这些都是幼儿自己对诗歌语言的理解,是幼儿主动表现和创造的萌芽。

三、尊重幼儿,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参与到编诗歌的活动中去。

幼儿在充分感受,理解了诗歌的语言,表现方式和情感后,我们可以组织有关活动引导幼儿迁移作品经验,进而扩展想象和讲述能力。这样将有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仿编诗歌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文学学习的挑战。在前面,一系列活动的刺激下,幼儿兴奋地也想一吐为快。这时教师要尊重幼儿,也许他们的诗句不完美,但是,我们应鼓励幼儿创造的萌芽,让他们大胆说,大胆地表达,充分地发挥。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幼儿提供大量可以用来仿编的材料和创造语言环境,让幼儿言之有物。例如诗歌《秋叶》,在感受、理解了诗歌的结构、情感的基础上,“在大家都感受到秋叶美丽”的愉快情绪下,孩子们编出了“尖尖的叶子像毛笔”、“细细的叶子像绳子”、“长长的叶子像鲨的身体”、“薄薄的叶子像扇子”、“弯弯的叶子像月亮”、“秋叶落在山上,长颈鹿看见了,放在嘴里,把它当做饼干”、“秋叶落在草地上,蚯蚓把它当做雨伞”、“秋叶落到小河边,小蚂蚁把它当做小船”、“秋叶飘到院子里,小虫把它当做大床”、“秋叶落到花丛中,小蜜蜂把它当做舞台”、“秋叶落在地上,小朋友捡起来,放到书里,把它当做书签”等诗句,就是幼儿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表现。教师将幼儿编的诗歌用录音机记录下来,并放给幼儿听,鼓励他们,使他们在诗歌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得到乐趣,树立自信心。

总之,尊重幼儿,鼓励、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去思考、去体验、去发现、去创造性地表达,有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诗歌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使每个幼儿都有运用语言来表达的机会,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更好地达到语言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幼儿教师指导用书.

[2]幼儿语言教育.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