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16:4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护士品管圈汇报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护士;自我效能感
品管圈(QCC) 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发起的,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1]。该活动于1978 年在中国开始试行,80年代逐渐推广并发展,在不同类型的行业中,品管圈活动挖掘了员工的潜力,提升了创新精神,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为提高全国护理工作的质量,国家卫生部组织了品管圈专项活动。中国人民第266医院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探索护理工作的新境界,提高护理质量,在2015年7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经过大家的努力效果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科室共有14名护理人员,参加品管圈活动成员7名护士, 其中研究生1名,本科4名,专科2名,平均年龄34.2岁。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2人,护士2人,见图1、图2。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小组 本圈成立于2015年7月21日,采用主动报名的方式,共有成员8人,其中辅导员1人,圈长1人(由本科护士长担任),记录员1人,联络员1人,圈员4人,确定圈名为骨力圈,并绘制圈徽,每个人讲述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一定的主题,采用头脑风暴法来选定一合适的主题,最后上报领导层进行实施。见表1。
1.2.2开展品管圈活动 执行时间是2015年下半年,品管圈每月定时召开一次圈会,圈长要第一时间了解活动的情况,搜集每个圈员的建议,好的建议要采纳,同时还要制定圈活动计划档案,档案主要包括圈员的理论学习、小组主题的确定、原因分析、确定目标、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结果研讨、经验分享,集中开题汇报、中期汇报、结题汇报,最终评奖。
1.2.3计划安排并科学实践 QCC 活动按10 个步骤(P阶段:主题确定、活动计划拟订、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订;D 阶段:对策实施与检讨;C 阶段:效果确认;A阶段:标准化、检讨和改进)进行。先从护士长管理较好、团队气氛优良的骨一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2科开始,树立标杆。然后分批开展QCC活动。
1.2.4效果评价 本研究主要采取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进行评定,主要包括10个项目,并且采取Likort 4 点量表形式进行评分,每项均按照1~4分进行评估[3]。1 分:完全不正确;2分:有点正确;3分:多数正确;4分:完全正确。并将10个项目的评分进行累加并除以10。活动前后圈员自我评定,每项每人最高5分,最低1分,总共8项,总分40分,填写原则不记名,并做好记录,由专人负责。
2 结果
3 讨论
3.1开展QCC 活动能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护士自我效能感是临床护理中护士对自己能力的期望和评估,结果显示,开展QCC 活动,能使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提高(P
3.2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在品管圈活动开展以来,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了很多,护士的沟通能力得到提高,护士和患者的关系不断改善,护理工作进展更加顺利。护理人员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患者需求,及时给出有效的护理服务。经过临床实践和集中培训,使护理人员更加贴合患者,认识护理服务工作,不断提高了护士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护理服务中需改进注意的问题,加强自我学习与改进能力的提高,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实际服务中精炼职业技能。
3.3促进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 品管圈活动的有效推行建立在护士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基础之上,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指导,有利于品管圈成员服务意识的强化,还有利于组长认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并且促进了科室之间的协调发展。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是护士综合素质的一次大演练,通过品管圈活动促进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总之,护士自我效能感主要指护士在本职工作领域中对自己胜任护理工作能力的信心,以及学习和运用相关知识、技能的信念和意志。怎样采取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提高临床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来促进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以提升护理品质。
参考文献:
[1]周凯云,陈湘玉.品管圈活动用于临床护理人性化服务的效果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 2010,08(8):1057-1059.
[2]谭瑛.品管圈活动用于临床护理人性化服务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 2014,13(13):111.
关键词:品管圈;护理质量;无陪护;护理管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rovement of QCC activities on nursing quality towards wards without family or paid caregiver. Methods The establishment of double QCC group, by determining the theme task ,the defects of nursing quality, target value, and put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of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QCC, const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Results Carry out before or after,the basic nursing eligible rate, the critically-ill patient nursing eligible rate, the health education eligible rate, the nursing document writing eligible rate and the specific nursing rate were on the rise. Conclusion The QCC activiti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quality of nursing, as well as nurses diathesis in the wards without family or paid caregiver.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 Nursing quality; Without family or paid caregiver; Nursing Administration
无陪护护理是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一切护理服务均由院内护理人员实施开展。该模式采取分级配备护理人员,改善科室硬件设施,使用新收费政策,落实分级护理及生活护理等措施,实现患者住院期间无传统的护工和家属陪护[1]。品管圈活动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创立,由相同、相近或互补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组成的多人团体。通过团体成员的全体合作,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或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2]。从上世纪60年代起,品管圈活动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管理体系中,被证实是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3]。近年来,品管圈活动被逐渐引入医院护理管理,我科室于2013年全年在无陪护护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护理质量,现汇报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康复外科现有病床50张,护理人员20人,包括护士长1人,护士长助理1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5人,护士10人;在编护理人员9人,招聘护理人员11人。科室依据无陪护护理人员用工性质、学历和从业资格,将护理人员划分为治疗护士和辅助护士两级配备。治疗护士从事临床治疗、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辅助护士开展各项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上述护理人员统一由护士长管理,配备护士长助理一名,重点协助护士长开展辅助护士的管理。
1.2方法
1.2.1成立双品管圈小组 依据科室治疗护士和辅助护士两级护理团队,组成两个品管圈小组,治疗护士9人组成品管圈名称为能量圈,寓意给患者以正能量,早日战胜疾病,摆脱病痛;辅助护士11人组成品管圈名称为关爱圈,寓意给予更多爱心和关怀,给患者带来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各圈推选圈长一名,护士长和护士长助理担任双圈的辅导员。
1.2.2分解品管圈护理质量主题任务 护理质量指标主要由基础护理、危重与一级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文件书写和专科护理等5项合格率指标组成。科室基础护理由辅助护士实施,辅助护士组成的关爱圈以基础护理为品管圈活动主题;科室治疗护士开展除基础护理外其它4项护理工作,由治疗护士组成的能量圈以这4项护理工作为品管圈活动主题,每季度轮换1项。
1.2.3分析护理质量缺陷 双品管圈各自组织圈会,围绕当期主题分析存在的护理质量缺陷,方法主要采用鱼骨图法等进行归因分析。圈员使用头脑风暴法、民主投票或讨论决议等方法选定1项护理质量缺陷为限定时间段(一般3个月)能完成的改进目标。圈长和辅导员组织圈员进一步对目标进行可行性分析和修正,确保要与当期主题一致。
1.2.4品管圈目标值设定 在确定当期改进目标基础上,依据现状的合格率指标,结合圈能力和改进能力,由圈会民主决议设定本次品管圈活动的目标值,即完成此项改进目标后能达到的新的合格率指标。经圈员群策群力,此次目标值定为基础护理合格率、危重与一级患者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和专科护理合格率等质量指标,各提高两个百分率。将此项目标值报护理部备案。
1.2.5提出改进对策 全体圈员对照改进目标、目标值和现状合格率等资料,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运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挖掘改进措施。这一阶段使用工作流程梳理法,在流程上优化改进措施。聘请专家参与圈内讨论,共同设计改进方法。与患者有关的改进措施可现场征询相关患者。在讨论获得对策方案后,由圈员分工整理形成详细方案,与目标值一起报护理部审批备案。
1.2.6改进对策的实施及监督 对策方案审批通过后,由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实施,出现重大困难及时反馈圈长,并及时分析修改对策方案。圈长和圈辅导员负责监督对策方案的执行,指定数据责任人,负责收集执行改进对策后的合格率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1.2.7改进对策的效果分析 在改进对策实施3个月后,将实施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由圈会讨论决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接近目标值的,均说明改进情况不够理想,可进一步修改,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明显促进作用,也未达到目标值的改进对策可决定取消。
1.2.8 PDCA循环和双品管圈交互 遵循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原则,每3个月完成一次品管圈活动后,治疗护士组成的能量圈更换主题,辅助护士组成的关爱圈仍旧以基础护理为主题,双品管圈继续开展下一轮品管圈PDCA循环。新一轮开始前,双圈圈长、辅导员开展交互,汇报前期成果,汲取经验教训,共同促进工作。
1.2.9评价方法 评价品管圈活动前(2012年)、活动后(2013年)的我科室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合格率、危重与一级病人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和专科护理合格率)。严格依据医院护理部制定的质量标准来评定,以护理部每月护理质量检查的全年数据计算合格率,以全年住院人次为总例数。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质量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品管圈活动对科室护理工作的作用
3.1.1能有效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依据表1提供的各项数据表明,我科室实施品管圈活动一年来,入院患者(总例数)有所增加,但基础护理、危重与一级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文件书写等4项护理质量指标,经合格例数χ2检验,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3项P
3.1.2能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科室护理人员熟悉护理质量管理;参加品管圈活动的培训,使参与者逐步掌握品管方法;头脑风暴法使圈员锻炼了创造力和观察力,圈会的自由交流探讨提升了圈员的沟通协调能力;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使圈员熟悉χ2检验等数据处理方法,获得护理科研的基本能力[4]。
3.2注意事项及建议
3.2.1无陪护护理科室适宜成立双品管圈 品管圈的组成人员要求工作性质相同或相近,无陪护护理科室分两级配备护理人员,两级人员工作性质有较大差异,经过探索实践,各自建立品管圈较为合适。同时双圈活动利于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3.2.2重视品管圈知识培训和监督指导 医院护理部要成立品管圈活动督导小组,组织开展对科室品管圈知识培训,促进护理人员对品管方法、沟通技能和护理质量考核的熟悉;对科室品管圈活动加强指导,协调医疗、医技和辅助人员对护理品管圈活动给予支持,以求获得最大成效。
总之,经过我科室的研究与探索,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最有效的激发基层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措施的关注度,形式活泼,效果明显,直接或间接促进医院各项护理工作。由于实行时间较短,后续工作将进一步建立对应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有利于品管圈活动的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杨贵云,郑超,等.科室无陪护护理模式及成效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4):1260.
[2]章飞雪,于燕燕,等.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27.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改进手术中一次性医用耗材供给模式中的应用。方法:针对改善主题进行计划拟定、现况调查、设定目标、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使一次性医用耗材取用方便,迅捷,减少护理人员体能消耗、保证手术配合质量。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物品供给满意度及护理工作效率,能够改善护理服务品质,增强圈员的团队协作能力,集体凝聚力。
【关键词】品管圈一次性医用耗材手术室护理管理
外科学和耗材学的快速发展,使手术使用的一次性医用耗材品种繁多,数量庞大,我院手术室一次性医用耗材采用的是二级库管理模式,如何将二级库内的各类一次性医用耗材快速、准确的提供给手术所需,提高术中物品供给满意度,保证手术配合质量,是护理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品管圈(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创1, 由相同、相近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七大手法,解决工作场所中的障碍问题,以达到改善工作品质、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成本的目的,其在企业界已成功运用数十年,近几年逐步应用到医院管理中,我科于2012年1月到6月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手术中一次性医用耗材供给管理中,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成立“小蚂蚁圈”,设立圈长,圈秘书,圈员及辅导员,每月活动1-2次,汇报活动进展情况及商讨解决在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会议形式多样化,如座谈会、网络会议,灵活利用时间,定期向护士长汇报,接受督导。
2. 方法
2.1主题选定采用头脑风暴法,自由畅谈,禁止批评,圈员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大胆地展开想象。根据5M选题法2,即力所能及、有效可量、需时适中、公司赏识、圈以自豪,提出多个可实行的主题,最终根据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可行性以民主投票方式产生活动主题:改进一次性医用耗材供给模式,提高物品供给满意率。
2.2计划拟定本次活动时间拟定20周,其中主题选定,拟定计划,现状调查,设定目标,解析,对策拟定占30%,共6周;实施与检讨占40%,共8周;效果确认与标准化占20%,共2周,检讨与改进占10%,共1周。
2.3现状调查,设定目标计划拟定完成后,小蚂蚁圈对手术中一次性医用耗材供给模式的现状进行各类调查及数据采集。总结现状为:一次性医用耗材摆放布局分散,与手术间距离较远,取用不够便捷;护理人员工作量大,体能消耗多、效率低;术中物品供给不及时导致延误手术,增加手术时间,影响手术配合,巡回护士因取物脱岗存在安全隐患;针对现行一次性医用耗材供给模式发放调查表37份,从取物便捷性、供货及时性、供应率、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合理性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满意率仅为41.74%,现行物品供给模式满意率低。根据现状况及圈能力,设定提高满意率的目标值为90.00%。
2.4 解析绘制特性要因图(鱼骨图)3 从人、事、物、法四个方面讨论导致现行一次性医用耗材供给模式满意率低的影响因素。确定要因为:一次性医用耗材摆放布局不合理;物品准备班职责不够明确;供给流程繁复。
2.5拟定、实施对策对要因进行确认后,制定相应对策。
2.5.1调整物品摆放布局 原有一次性医用耗材多存放于二级库中,与各手术间距离较远,且布局分散,取物耗时长。调整布局为将非计价耗材,定位、定量直接放置手术间内;每个手术间备收纳箱一只,存放低值耗材类物品,标明房间号,按基数配备物品的种类及数量,保证常规类别手术的需要量,每日使用后清点、添加,定期检查有效期。高值耗材类物品放置于限制区中心区域,物品准备班负责管理。
2.5.2改进物品准备班职责要点为:管理区域内的各类一次性医用耗材的清点、添加、使用、整理情况;每日三次巡视手术间,提供手术所需物品;高值耗材的清点、登记及核对;备货充足保证常规手术及急诊所需。
2.5.3简化一次性医用耗材供给流程一次性医用耗材放置区域内安装电话, 巡回护士与物品准备班护士直接沟通联系,不需中转;物品准备班巡视手术间,及时提供每个手术间所需耗材,提供耗材更直观,避免误传、延误、遗忘等情况造成提供错误耗材,供物时间延长,耗材供给遗漏等现象。
2.5.4其他储物区域内由物品准备班负责一次性医用耗材的库存信息更新,标示缺货提醒,明确了解耗材的供应状态,减少无用功;医生特需喜好卡的及时更新,保证耗材供给的准确性。
3. 结果
3.1效果确认 通过圈员的努力,各项对策的认真实施,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品管圈活动后一次性医用耗材取用方便,迅捷,护理人员体能消耗减少、术中物品供给满意度提高,巡回在岗得到保障,保证了手术配合质量。
3.1.1有形成果:
表1品管圈活动前后数据表
术中物品供给满意度单程取物平均耗时单程取物平均距离取物日走动距离
活动前 41.74%68.88秒 46.00米 2190.00米
活动后94.45%25.20秒8.00米526.00米
增降幅度126.28%63.41%82.60%75.98%
①目标达标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94.45-41.74)/(90.00-41.74)×100%=109.22%
②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94.45-41.74)/41.74×100%=126.28%
3.1.2 无形成果:采用评估问卷5分量表,对6项内容进行评价,由各圈员填
写,每项每人得分为1-5分,满分为30分,统计各圈员评分的平均值,绘制雷达图。
3.2 标准化、检讨与改进
将物品准备班职责列入手术室各班职责范畴;一次性医用耗材定位,定量、有序摆放,专人管理;供给流程规范化。一次性医用耗材供给模式管理以此为标准执行、检查、监督,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4. 讨论
手术中一次性医用耗材供给管理是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工作之一,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使一次性医用耗材取用方便、迅捷,护理人员体能消耗减少,术中物品供给满意度提高,巡回在岗得到保证,保障了医疗护理的安全。作为一种护理管理工具,品管圈倡导质量管理理念,创造高效保质的工作绩效,增强了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现了较好的团队配合精神,在自发,轻松的氛围中,充分的发挥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4,提高工作满意度,且从中获得自信与成就感5。在活动的开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品管活动适用范围的选择,品管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品管手法运用能力的欠缺等,因此在活动中应加强过程的管理与评价,注重护理人员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此外,活动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因素,如资料的收集整理繁琐,缺乏与其他圈的交流机会,缺乏奖励措施等。在以人为本的护理品质管理活动中将继续探索、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护理管理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旺君,王利香.“品管圈”活动在护士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7,7(5):55-56.
[2] 陈旭慧,叶海虹,艾梦婷,等.品质管理圈活动在手术室高值物品管理中的运用[J].护理杂志,2011,28(7):66-67.
[3] 汪继斌.品管圈在提高手术器械准备完善率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1):1431-1435.
关键词:品管圈;压疮;难免压疮;急诊
品管圈即品质管理圈,是指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问题,自发结合成一个小团体,然后分工合作,应用品管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性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1]。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和我国都将"压疮发生率"纳入医院的安全目标管理[2,3],但我院急诊科压疮发生率高,因此成立"抢救心行动"品管圈,2013年1~9月开始针对抢救室患者的压疮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展开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活动前资料2012年10月~12月抢救室收治患者2226例,其中有压疮风险的患者277例作为对照组。活动后前资料2013年10~12月抢救室收治患者2325例,其中有压疮风险的患者342例作为研究组。活动前后两组有压疮危险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1.2方法
1.2.1成员组成抢救室组长为品管圈组长,负责整理品管资料、督导落实工作;所有夜班组长、科室质控成员为组员,负责具体执行工作。护长负责日常工作检查。
1.2.2现状调查根据抢救室留存病历回顾调查品管圈活动前抢救室患者压疮管理流程的落实情况,包括难免压疮申报率、难免压疮评估正确率、预防压疮措施是否得当,皮肤交接情况等,讨论存在问题及对策及处理对策。
1.2.3原因分析应用鱼骨图从人、物、环、法4个方面进行分析,经过小组讨论,确定抢救室患者压疮发生率高的根本原因主要为:部分压疮高风险患者在抢救室停留时间过短导致护士不愿增加工作量,及早评估患者压疮风险;抢救室的抢救平车窄且硬,患者皮肤易受压且不易翻身;难免压疮评估方法掌握不足;护士保护患者皮肤意识不强、交接不清;防压疮用物不足。
1.2.4制定目标难免压疮申报率提高、难免压疮评估正确率提高、压疮发生率下降且无可避免难免压疮发生。
1.2.5对策与实施
1.2.5.1补充压疮管理流程及预防压疮用具:明确规定抢救室停留超过7h或有活动障碍的患者(入抢救室即实施CPR术且死亡的患者除外)必须填写难免压疮评估单,有病情变化者须再次评估;Braden评分大于等于20分的高危患者在病情允许前提下须更换抢救床为监护病床;增加预防压疮用具,如翻身枕、气垫床、减压敷料等;患者发生压疮后需请专科护士定性压疮是可避免难免压疮还是不可避免难免压疮,如定性为可避免难免压疮,当班护士需填写不良事件上报表,定性为护理差错,并组织全科讨论。
1.2.5.2加强全员培训。从夜班组长中评选院压疮小组联络员,作为抢救室压疮管理骨干,承担全科护士压疮管理流程培训,包括压疮危险因素的识别、Braden评分表评分方法、压疮风险分级、各级须采取的预防措施、患者皮肤情况的交接、压疮请会诊制度、是否可避免压疮鉴定制度、压疮及难免压疮的追踪管理等。培训资料做到人手一份并给予理论考核,达到人人掌握。
1.2.5.3加强环节质控。组长每次上班时检查抢救患者病历,质控是否存在难免压疮漏报情况,评估是否需请会诊、请鉴定;护长早晨床旁交接班时检查护士对患者压疮风险是否掌握、皮肤交接是否全面仔细、预防压疮措施是否正确、会诊或鉴定是否落实;联络员负责质控难免压疮填写是否准确,登记资料是否完全。
1.2.5.4质量持续改进。对于质控发现的问题除及时对当事护士进行指导外,还每周汇总发生率较高的问题,以飞信的方式通知到全体护士修正概念、提醒注意,并进行效果追踪,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2 结果
2.1难免压疮申报率、难免压疮评估正确率比较 见表2。
注:*P
2.2品管圈活动前后压疮发生情况比较活动前发生压疮15例,占患者总数的6.74‰,8例定性为可避免难免压疮;品管圈活动后发生压疮5例,占患者总数的2.15‰,均定性为不可避免难免压疮,活动前后压疮发生率比较,χ2=5.471,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品管圈可提高急诊抢救患者难免压疮的预见性,急诊抢救室应作为院内预防患者压疮的首站。急诊科素以短、平、快的抢救为特点,一般病情危急的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经紧急处置后,病情稳定下来即送住院治疗,因此在传统上急诊的护士在预防患者压疮方面需要做的并不多。但随着医学的进步,人类疾病谱发生变化,人口日渐老龄化,急诊抢救室收治的涉及多系统的患者日益增多,这类患者大多是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同时也是专科收治的困难人群,滞留在抢救室的比例越来越大,滞留时间越来越长。因此,急诊护士必须更新观念,增强预防压疮的意识。品管圈活动前,护士有时因为患者是否能住院而纠结是否进行难免压疮评估及申报,其结果就是收治患者的当班护士未评估,而后续接班的护士认为填报难免压疮已不是自己的职责也未予评估,最终患者滞留急诊科而压疮管理在等待中被遗忘。Braden评估量表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评估表[4],可帮助护士识别难免压疮高危人群。经过9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急诊科做到了不考虑患者入院的不确定性尽早评估,难免压疮的申报数显著提高(P
3.2品管圈可降低急诊抢救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据报道,美、欧等发达国家目前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在5.8%~25.1%,较15年前相比没有下降的趋势,一直是护理人员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5,6]。在我国,"压疮发生率"也是考核住院护理质量的基本指标之一,护士都极为重视。我院对于难免压疮的管理为护士对可能为压疮高危的患者应用Braden量表进行评估,大于等于20分的患者定为高危患者,申报难免压疮并采取积极措施预防;患者发生压疮后,科室须请专科护士定性,如因为护士采取措施不到位所致,则定性为可避免难免压疮,科室及当班护士负有责任。急诊科的特点决定了急诊科患者的压疮管理有别于住院患者,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管理措施以利于护士执行。在历时9个月的品管圈活动中,经过小组讨论,在权衡了各类患者对护士难免压疮评估的工作量的影响后,明确了进行难免压疮评估的患者范围;通过培训加强了护士预防压疮的意识、丰富了护士预防压疮的专业知识;通过细节管理,如强调患者及时从转运抢救车转到有防压疮气垫的病床便于翻身减压,预防性的在骨隆突处贴减压敷料等;通过专科护士会诊、鉴定,促进护士压疮相关知识的更新,明确责任,加强护士落实预防措施的责任新和积极性;通过环节质控,及时发现问题,实现质量持续改进。品管圈活动后,急诊科抢救室压疮发生率同比显著下降,且未再发生可避免的难免压疮。
4结论
品管圈活动增强了组员的思考能力,提高了护士管理压疮的能力及改进工作的主动性。品管圈使护理质量改进由"护士长要求做"变成"我为什么做,我怎么做,我要做";组员通过头脑风暴,开阔了思维,学习了系统管理的思维方法,更能理解护士长管理的目的;组员间通过团结协作,提高了工作改进效率,促进了集体凝聚力。经过品管圈活动,我院急诊抢救室对患者的压疮管理工作有了显著的改进,同时也为接受急诊患者的住院科室减了压,得到广泛好评。
参考文献:
[1]王利香,李旺君.浅议"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环节质量检查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杂志,2008,1(6):255-256.
[2]2007 Nation Patient Safely Goals Hospital Program[S].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USA.2007.
[3]2007年度患者安全目标[S].中国医院协会,2007.
[4]曾斌,杨琴,李勤.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16):1494-1495.
【关键词】检验标本;安全管理;品管圈
品管圈为品质管理圈简称,主要指处于同一个工作范围内的人,为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质量,主动组成一个小组,通过分工合作,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在临床上质的改善。我院烧伤病区在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针对各种检验标本安全管理开展品管圈活动,效果显著,现对其汇报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烧伤病区品管圈组员共11名,其中主治医生1名,主管护士1名,护师5名,护士4名,推选出一名综合能力最强者作为组长,对实施活动进行全面负责和管理,选出一名人员作为秘书,对活动主要内容进行记录和整理,对其他组员进行分工,保证每个人均全程参与。实施活动时间为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每月两次,活动形式为集中―分散―集中。
1.2 方法
(1)确定主题。根据烧伤、整形具体情况,通过头脑风暴法选定多个切实可行的主题,通过民主投票等方式选出一个最佳主题,制定出规范、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个人职责,统一检验标本送检程序并定期检查,确保工作科学性与合理性。(2)对活动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对应措施。(3)制定活动目标及对策,有效减低检验标本残缺率。(4)规范操作流程,对组员进行定期培训、学习与考核,进一步提高工作责任心,达到共同进步与提高的效果。每月选出一位先进组员,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提高组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1]。
1.3 观察指标
对比活动实施前后,烧伤、整形检验标本缺陷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由SSP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一年共有1929个标本,存在缺陷的共有69个,其中因病理申请单无医生核对的有17例,因标本容器选择不合理的有26例,因标本遗失的有19例,因标本存放出现问题的有7例,缺陷率为3.61%。品管圈活动开展一年内,共有检验标本2003个,存在缺陷的病理标本有21个,其中因病理申请单无医生核对的有7例,因标本容器选择不合理的有6例,因标本遗失的有5例,因标本存放出现问题的有3例,缺陷率为1.05%。两者对比,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烧伤、整形检验标本缺陷率大大降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烧伤、整形检验标本安全管理过程中,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发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病理申请单无医生核对,需要医生进行核对并签名的单据存在严重问题,单据填写不够完整。(2)标本容器选择不合理,容器选择尺寸不合理,或是防腐处理不当,导致标本收到一定损坏。(3)标本遗失,由于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够,导致标本出现遗失现象,造成一定损失。(4)标本放置混乱,缺乏健全的管理及送检制度,甚至出现无专人管理的现象[2]。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在品管圈实际开展活动中,就相关问题进行规范和优化。(1)严格规范送检流程,要求由专业人员对标本进行送检,对标本进行固定后由相关人员对病理申请单进行填写,并有医生进行审核,签字。(2)当班护士就标本处理情况、数目等情况进行核对,并签名,保证各个单据填写内容一致。(3)实施无缝隙送检、接受、储存等,规定统一的送检时间,固定的送检人员,并加强相关人员的工作技能培训,保证送检标本在送检、运送过程中没有出现遗漏、丢失现象,实施全方位监控,做到环环相扣,不留死角[3]。
在开展品管圈活动时,还应注意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改变相关人员的工作理念,激发人员参与品管圈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对检验标本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发表自己独有的看法,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而提高工作质量,保证检验标本管理安全。除此之外,质检小组还应就检验标本的管理工作实施全面跟踪、监控,通过不定时的抽检,督促管理人员通过团队协作,积极落实,促进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许晨耘,柯雅娟,陈如妹,冯菲菲,蔡秋.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0-2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9月~2016年9月,随机选取我院护理人员40名,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在22~36岁,平均(26.7±3.2)岁,均已在我院工作3年以上,工作业绩良好,无不良工作表现和严重错误。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的管理和工作模式,每周仅组织一次汇报工作,所有护理人员均参加,由护士长汇报1周内工作情况并安排下周工作后解散。
观察组护理人员采用新型的管理和工作模式,即品管圈管理模式[4-5],具体内容:将所有护理人员分为若干品管圈小组随时进行讨论,由各组组长总结问题后与护士长进行讨论,这样确保了护理工作中一旦出现问题,即可在小组内部及时讨论解决,同时将责任细化,使护理工作更加及时全面,具体管理模式如下:2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4小组,每组5人。在小组内部选举出1位圈长,再由护士长担任这5小组的共同组长。由护士长和圈长对近期可始终出现的各种工作和管理问题做出总结,各小组分组进行讨论,研究解决方案,提出建议,由圈长汇总到共同组长处并进行进一步商讨,最终制定出符合该科室的完善的护理模式和工作制度,每小组成员均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日常工作。每周组织进行一次会议汇总一周来的工作情況,并将遇到的问题拿出来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另外,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小组内采取评分考核的制度,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及护理水平等进行综合考量,每月考核评选出先进护理工作人员作为工作榜样,给予相应奖励,对于工作中出现失误或态度不端正的护理人员给予一定程度的惩戒[6]。不断完善圈内规章,促进圈内护理人员共同进步。
1.3评价指标
通过以下三个指标评价护理效果。①护理工作总有效率:分为非常有效、有效、无效,根据平均病床工作日、病床周转次数、危重病例收治率、日均服务床数等综合评定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并记录,计算总有效率。②护理满意度:给患者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分为非常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得到患者对护理水平的满意度。③医用耗材使用情况:记录医用耗材使用情况,并计算有效使用率。医用耗材有效使用率=耗材使用量/住院患者例数×100% 。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工作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医用耗材有效使用率的比较
对照组医用耗材有效使用率为76.61%,观察组为8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3讨论
QCC是几年来较为流行的一种护理人员小组互助型工作模式。QCC是指由同科室内,工作内容基本一致的护理人员建立小组,在小组内部实行明确的,严格的工作管理制度,根据科室特点和工作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人员管理模式,对该科室的工作情况做出定期汇总,并由组内共同商议解决方案等[7]。组内成员之间共同建立工作制度并严格遵守,同时建立组内奖惩制度,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从而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这样不但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还有利于规范化管理,小范围内的问题依靠品管圈即能解决,有助于医院的规范化管理[8]。QCC的实施,真正做到了因科室护理工作的不同,实施个性化的护理人员管理模式,护理人员可根据自己科室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工作方案,既方便了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又能使患者得到针对,同时还减轻了医院的管理负担,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9]。
本研究主要探究QCC工作模式的实施效果。在我院小范围护理人员间进行试用,结果显示,QCC工作模式下的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明显提高(P<0.05),与王申[10]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QCC工作模式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圈内规章制度进行工作,有效减少了迟到早退,工作低效等状况,从而达到高效工作、优化护理的目的。实施QCC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提高(P<0.05),与牟宝华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也说明QCC工作模式下的规范化护理确实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患者能够得到更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且在护理患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经过圈内讨论共同解决,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另外,QCC工作模式能够提高医用耗材的利用率,与张俊英等[12-16]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规范化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使用医用耗材更注意,避免了医用品的浪费,节省了医用耗材,提高了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QCC工作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医用耗材的利用率,是一种高效的、先进的、效果显著的护理工作方式,应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的日常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沈晓琴,丁晓虎.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2):216-218
[2]何燕,段艮芳.品管圈在护理实训中心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13(4):363-365.
[3]邵翠颖,金钰梅,朱胜春.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成效分析[J].中护理与康复,2012,11(4):381-382.
[4]钟蕊忆,梁凤,曾柳芳,等.品管圈在急诊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77-78.
[5]姜雪莲,白国欣,尹桂梅,等.品管圈在医院优质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4):70-71.
[6]黄玉虹.品管圈在护理安全用药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5):774-775.
[7]章飞雪,于燕燕,徐枝楼,等.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 48(2):127-129.
[8]赵庆华,肖明朝,刘捷,等.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4,29(6):94-95.
[9]邵翠颖,金钰梅,朱胜春.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成效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2,11(4):381-382.
[10]王申.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22(6):574-576.
[11]牟宝华,祝志梅,葛孟华.品管圈活动在我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4):286-288.
[12]张俊英,杨洪菊,胥婷,等.品管圈在护理实习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8):601-605.
[13]黄玉虹.品管圈在护理安全用药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5):774-775.
[14]韩通,何凌霄,王英丽,等.2003年-2013年国内护理工作中品管圈应用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护理研究,2015, 29(25):3172-3174.
[15]迟俊涛.品管圈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及建议[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7):745-747.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03-01
前言 品管圈(quality contral circle,QCC)是同一个工作现场或工作相互关联区域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院服务功能的扩大,健康教育已成为医院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护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实践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帮助患者及其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并建立健康行为有重要意义[3]为了提高我科住院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对宣教内容的掌握,参与治疗和护理。结合我科现状于2013年1月6日开展了以“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晓率”为主题的“拉手圈”QC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2012年6月-2012年12月,在宣城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住院的442名患者为对照组(干预前),男209例,女233例,年龄为19~82岁,平均(49.51±6.31)岁,平均受教育年限(4.2±2.6)年,住院天数均≥4天,平均为6.23天;疾病种类均为我科常见病如阑尾炎、腹股沟疝、胆囊结石等。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485名患者为观察组(干预后),男237例,女248例,年龄为21~85岁,平均(50.14±6.20)岁,平均受教育年限(4.6±3.1)年,住院天数均≥4天,平均为6.23天;;收治疾病种类同前。排除因患者沟通障碍或医学已经诊断为精神病、智力障碍的病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原发病种类、手术治疗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2.1对照组对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按照患者住院疾病发展阶段治疗流程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用药知识、合理饮食、风险防范、出院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的宣教
2.2观察组在落实以上基本知识宣教的基础上成立品管圈,通过现况调查等品管圈十个步骤的开展,使住院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逐步提高。
2.2.1成立拉手圈品管圈小组:共十人,平均年龄27.3岁,护士长为辅导员,圈员由科室护士自愿报名,圈长由大家投票选举产生。制定了各自的职责。每周由护理部集中对每一步进行培训,每周科室选派一名品管圈成员对科室品管圈活动进展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直至该圈结束
2.2.2主题选定:根据科室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及医院的政策要求,每名圈员提出3个主题,通过记名式团体技巧法。选定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第一圈的活动主题。
2.2.3根据PDCA各占30%、40%、20%、10%的原则,拟定了活动计划书,设计现况调查表,进行了两周的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找出问题所在。
2.2.4解析:从人、物、法、其他4个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根据80/20原则选定:宣教形式单一,内容繁琐、陪护更换频繁、没有掌握宣教时机、宣教后评价不及时,没有巩固宣教效果、护士长没有将护士的宣教质量和考核相结合这七个为我们需要改善的重点。
2.2.5对策拟定和实施:除继续落实以往的宣教形式和内容外还拟定了(1)制定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处分,发于患者便于患者极其家属学习和按照要求执行(2)制定了彩色饮食图谱张贴于病区走廊(3)将责任护士分组与医生绑定固定床位,利用晨晚间交接班补充宣教,针对每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宣教内容和形式。患者不知晓和不理解的内容给予解释,体现宣教的连续性。(4)要求护士不要在患者进餐、疼痛和手术刚回病房时宣教,掌握好宣教时机保证宣教效果(5)针对护士缺乏沟通技巧,影响沟通效果,故请了宣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护理心理学专业的老师,来我科对全科护士培训护患沟通技巧。(6)对策的实施每一步均有负责人,保证对策正确有效的实施。
2.2.6效果确认和标准化:通过柱状图对比每一项措施实施后,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是否有提高。经过八周的效果确认后,以上(1)(2)(3)(4)项是有效的,并制定了两项标准。标准一:制定我科常见病的宣教流程及饮食宣教手册,健康教育处方。所有新入科护士及轮转护士必须通过培训和考核。标准二:所有知识的宣教必须在患者疼痛评分≤2分的情况下才可以宣教,保证宣教效果。
二结果
1.品管圈实施前后我科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比较:见表一。由此表可以肯定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是提高的。
三讨论
1.探索正确有效的宣教形式是患者的迫切需求。虽然比较医生,护士陪伴在病人身边的时间较多,但在健康教育及配合手术成功的重要性方面并未获得病人与医生一致的认同,这说明护士在病人个性化健康教育方面做得还不充分[4]。
2. 我国《护士注册法》明确规定,健康教育是护士应尽的义务。护理健康教育作为健康教育的分支已在医院开展多年,但大多时候只是流于形式,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需要护士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宣教形式。满足患者对宣教的需求和保证宣教效果。
【关键词】 品管圈;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导管感染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219
血透护理近年来发展飞速, 但由于患者层次多元化, 且老年患者居多对疾病的认知相当有限, 故目前置管患者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展开了欣馨家苑品管圈工作[1]。品管圈定义为相同的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组成小组称品管圈。品管圈实施步骤分为4步, 为计划、实施、确认、处置[2]。中心静脉留置导管适用于应急透析治疗、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等待内瘘成熟等。中心静脉导管的种类可分为:临时性导管和永久性导管。导管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 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 并伴有发热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
1 品管圈计划
1. 1 品管圈的组成 品管圈由血透室工作组成员自愿报名参加。血透室品管圈成员组分辅导员1名由护士长担任, 圈长由护士长助理担任, 圈员由4名血透护理人员组成。欣馨家苑品管圈主要是向患者提供温馨满意的服务, 使护理工作精神不断进取。
1. 2 品管圈成员职责 辅导员负责领导、支持和协助圈员工作。圈长负责协助分配监督各圈员工作, 对实施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并负责统计总结归纳工作。4名圈员负责相关资料数据整理与记录, 落实具体措施。
1. 3 品管圈主题选定 每位圈员提一个主题, 依据问题重要性、可行性、迫切性以5、3、1分, 评分后累计得分高为本次主题。本次主题有预防低血压、降低导管感染率、降低过敏反应及控制干体重, 本次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及现存问题综合选定得分最高为降低导管感染率。
1. 4 临床资料 2015年2月统计本科血透室共计患者132例, 中心静脉临时置管为18例, 占13.6%, 中心静脉长期置管为19例, 占14.4%。其中导管感染者出现红肿痛为5例, 占3.8%, 局部皮肤过敏反应为4例, 占3.0%, 长期导管感染为3例, 占2.3%, 临时置管为6例, 占4.5%。
1. 5 目标值设定 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 圈能力)。
1. 6 活动计划拟定[3] 活动计划依照甘特图, 甘特图Ganttchart又称横道图或条状图。它是以图示方式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形象的表示出特定项目的活动顺序及持续时间。
1. 7 鱼骨分析 圈组长及圈员进行血管通路要因鱼骨分析找出相关因素。
1. 7. 1 患者因素 透析临时置管患者中新患者居多, 新患者占临时置管患者90%, 8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85%。部分老年患者因疾病因素存在意识不稳定等因素。故对置管后的护理知识欠缺。生活料理中存在导管感染的安全隐患, 包括洗澡、穿脱衣服、出汗后处理等, 容易导致导管皮肤局部刺激出现炎症反应, 局部红、肿、痛, 严重者有发热症状。
1. 7. 2 医护工作者因素 李晓东教授在论文中曾有过深入研究, 置管部位, 临时性导管中股静脉插管较颈内、锁骨下插管更易发生感染。其他如对于护士培训是否到位, 每位换药操作者操作是否按规范操作, 是否有监管和定期培训及定期置管感染监测, 及时发现问题及处理。手卫生因素如是否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进行操作护理。
1. 7. 3 材料使用 是否使用无菌包进行换药操作;一次性换药物品是否在有效期等。导管本身特性, 一些材料易于血栓形成增加了导管感染风险。
1. 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对策拟定
圈员进行定期开会按照甘特图进行计划实施, 将相关因素收集后分两组成员实施方案对策并按照计划做好数据采样, 组长做好分析。
2. 1 一组人员负责做好中心置管培训, 寻找资料做好分期培训项目, 并根据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更新培训的内容。包括理论培训及操作培训, 及时了解最新资讯。
2. 2 一组人员负责患者管理, 认真听取患者主诉, 每周记录患者存在的问题,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做好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及护理工作, 遇到问题及时向圈长汇报组织开会讨论, 探讨解决对策。
3 效果评价
导管感染诊断标准, 具备下列1项即可诊断:导管出口有红、肿、热、痛、渗出分泌物;寒战发热, 拔管后症状消失;外周血培养阳性。
3. 1 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数据 在实施品管圈导管管理后, 患者长期置管和临时置管的感染率呈下行趋势。尤其是临时置管, 导管感染得到明显的控制。对于透析护士工作培训是一个持续的不断重复不断改进的过程, 每次培训一定有新的收获, 管理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沟通交流也能及时发现明确问题所在, 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见表1。
3. 2 品管圈圈员效果确认 对于品管圈的知识、大家的团队精神、工作改善协调能力等都有了明显的收益。见表2。
4 检讨与改进
本圈对QCC手法已有了解但尚不完善, 在今后的品管圈活动中能更加巧妙的运用和掌握。本次活动受到护理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肯定, 也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医护人员的护理技术力量得到了提高, 患者的透析质量也得到保证, 是一个双赢的丰收。也期待在下次活动中得到更好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5.
[2] 瞿丽.实用血液净化技术及护理.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121-125.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科室2012年9月~2013年2月份的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护理教学查房50次,规范率为48%,不规范率为52%。3月份成立品管圈,统计开展品管圈活动后3~11月护理教学查房的规范率,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本圈由9名成员组成,圈名为:“精护圈”,精:代表精神科,意指精益求精、精心;护:护理;希望我们精神科护士工作能精益求精,给患者身心带来精心的呵护。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圈长为护理部主任,辅导员为业务院长(主任医师),圈员7名,其中:主管护师1名,护师3名,护士3名,均为自愿参加。组圈过程中每位圈员认真学习了品管圈活动理念、程度和方法,熟练掌握了QCC的使用技巧。
1.2.2选定主题:本圈应用5M选题法,圈成员分别通过对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上级政策四个方面对选择主题进行评估,按每项5分、3分、1分进行评分,最后选定总分最高的“提高精神科护理教学查房的规范率”作为品管圈主题。选题理由:①近年来我院经验丰富的护士流失快,新护士多,导致整体护理业务水平有所下降,护理教学查房中存在很多问题,有待于解决和规范。②通过精神科护理教学查房让新护士掌握更多专科疾病知识和如何开展查房。③目前许多护士普遍存在缺乏问诊技巧,从而无法全面、有效的收集资料,影响护理计划的制定。
1.2.3现状把握:调查方法:品管圈活动开展后,圈员讨论设计了《精神科护理查房标准调查表》的问卷,对问卷调查表信度效度进行检验,Cronbachа在0.7以上,对5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47名护士和3名医生。问卷共有20个项目,共100分。包含:护士查房前准备、护士问诊技巧、查房过程安排、患者的合作性、组织讨论等方面的内容。圈员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2月的50例护理教学查房分析记录进行汇总,对护理教学查房中不规范的原因查检。每次查房中存在着2个以上的不规范原因,我们将得分最低的项目称为主要原因。得分≥70分为规范,规范率=得分规范的查房次数/总查房次数。(24/50)=48%。将根据品管圈柏拉图(80/20)法则,护理教学查房中:查房前准备不充分、问诊技巧缺乏、收集资料不全面、护理诊断排序不正确共占82%,把这四项作为改善重点。
1.2.4设定目标: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不规范现况率×改善重点×圈能力),根据柏拉图80/20原则,由表1得到改善重点的累计百分比为82%,由圈员讨论确定圈能力为71%,将数据代入公式:目标值=52%-(52%×82%×71%)=21.7%,计算出QCC活动后护理教学查房不规范率降低为21.7%,既规范率提高为78.3%,故设定本次活动的目标值为精神科护理教学查房的规范率由48%上升到78.3%。
1.2.5要因分析:经过小组成员头脑风暴,应用“鱼骨图”分析法从护士、患者、方法、组织四个方面进行要因分析,找到了20个末端原因。①护士方面:环境、物品等准备不充分;缺乏经验和技巧;精神科知识缺乏等。护士要能够对服务对象的健康和疾病状况进行准确的评估、计划、干预和评价;还要具备沟通、口头表达及书写能力;分析、综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于我院护士流失快,新来护士缺乏精神科护理知识和经验技巧,不知道如何准备护理教学查房和进行问诊;并且提出护理诊断时没有考虑到精神疾病的特殊性诊断顺序没按首优、中优、次优排列。②方法技巧:一些护士缺乏与患者沟通技巧;制定护理计划时按部就班没有针对患者个体化的护理;问诊没有时间观念,缺乏层次感。③组织:护理教学查房组织衔接松散,没有整体性;中间穿插对疾病基础知识的复习连贯性差;最后的点评和评价不到位等。④患者方面:精神疾病患者,多数在急性发作与相对稳定期两种状态之间波动交替,患者这种时好时坏的状态导致他们不合作,使问诊受阻;而有些患者的症状特别丰富,当护士问诊时患者就东拉西扯;有的老患者故意隐藏症状。应用因果关联分析图及柏拉图分析,按照80/20原则选定要因,再进行真因验证,最终确定4个真因:查房前准备不充分、问诊技巧缺乏、收集资料不全面、护理诊断排序不正确。
1.2.6对策实施:从2013年3月起针对柏拉图归纳出的因素以PDCA的方法进行整改。每项对策实施均需有圈成员专人负责,规定具体时间和场地。
1.2.6.1护理查房培训:查房前准备要到位包括:环境、物品、患者、资料等。查房的环境安静明亮,按查房次序入座。提前让患者熟悉一下环境,消除陌生感。需要的笔记本,投影仪要提前准备好。查房前与患者沟通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熟悉患者的病例,禁止照本宣科。并且提前复习疾病相关知识,为患者和家属做健康教育打下基础。组织学习精神科护理教学查房标准,在全院开展护理教学查房观摩会,用《精神科护理查房标准调查表》现场进行打分,将查房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和完善。
1.2.6.2理论知识培训:护理部制定培训计划统一对新护士进行精神科基础知识、疾病护理、护理程序、护理查房等进行培训并考核。
1.2.6.3技巧的培训:聘请我院年资高、经验丰富的胡主任医师给护士们讲解与不同精神疾病患者的沟通接触技巧;尤其是问诊技巧。智力测试时可借助道具等,比如计算卡片、具体物体等,使问诊不显得枯燥,并能全面收集资料。
1.2.6.4以护理部和科室两手来抓:临床科室将护理教学查房纳入科室护士能力考核一项重要指标;护理部抽查科室护理教学查房水平,并纳入科室绩效检查的一项重要指标,双管齐下,督促护士提高业务水平。
1.2.6.5分享会:参加QCC活动的护士们,将自己的经验所想及时分享给科室其他护士,并带动其他护士组成自己的品管圈,一起进步。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有形成果:QCC活动后,将2013年3月~2013年11月的业务查房用《精神科护理查房标准调查表》进行打分,再次对我院临床科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下发问卷50份。问卷对象基本同前,只有2人不同。调查内容及方法与QCC活动前,收回问卷50份。得分≥70分,共43份,规范率=86%(43/50)。QCC活动后我院护理教学查房规范率提高至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11,P<0.01)。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