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信息中心工作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4 15:17: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信息中心工作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中信息中心工作计划

第1篇

1、9月7日召开全市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研会。总结上学期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主要工作,布置下学期工作计划

2、组织我市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召开关于“使用新教材”研讨会议,广泛征集同步练习题。

3、探讨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学科评价制度,完善评价体系。

5、做好典型的培训工作,在我市高中学段分抓好2-3所信息化实验学校,评出4—5名课程改革的先进个人。

6、组织好我市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分区联赛复赛工作,推动信息技术学科的普及和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

7、组织高中教师参加辽宁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

8、及时对丹东教育信息网的相应栏目进行更新,开辟出高中信息技术教研的新天地。二、培训工作

第2篇

【摘要】 目的 通过“5.12”大地震救治,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联动机制的组织保障,组建专业救援队伍,平时储备急救物资,培养忧患意识,加强急救培训,保证应急工作有序有效进行。方法 通过对本院“5.12”大地震伤员统计,分析伤员分区救治流程和救治方法。结果 震后2天伤员最多,占68.80%,伤后12小时以后才得到救治伤员最多,占47.64。结论 早期多部门联动专业救治是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 地震;医疗救援;汶川

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the rescue of earthquake on May 12,it’s suggested that a specialized rescue team should be established with multidepartment coordination guided by the government,as well as first aid materials be reserved during normal time and emergency training be ensured.Methods The rescue proces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of the wounded during the earthquake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number of the wounded was the most 2 days after the earthquake(68.80%),most of whom received treatment 12 hours after injury(47.64%).Conclusion Early specialized rescue coordinated by multidepartment is the key to the medical rescue.

Key words:earthquake;medical rescue;Wenchuan

“5.12”汶川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损失最为惨重、涉及地域范围最广、救治难度最大的一次灾难,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医学救援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回顾分析这次灾难救援的整个过程,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去总结、分析,有许多问题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研究。本文通过“5.12”救援实践分析,旨在探索科学有效、规范有序的救援组织方法,探讨为今后和灾难救援提供参考依据的可能性。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12日~2008年5月30日,我院共收治1601例,占德阳地区地震伤员(55255例)的2.90%,占住院收治伤员(27800例)的5.76%。1601例伤员中,男性812例,占50.72%,女性789例,占49.28%;年龄2天~102岁,平均年龄41.23岁。受伤机制:房屋垮塌后砸伤为主,占95.07%,地震逃生时摔伤占3.87%,其它占1.06%。职业分布:农民607例(37.96%),居民592例(36.97%),学生206例(12.89%),工人89例(5.56%),儿童48例(2.96%),其它59例(3.66%)。地理分布:德阳市区106例,占6.62%;绵竹市1333例,占83.24%;什邡市116例,7.25%;其它地区46例,占2.89%。

2 救援方法

2.1 救治分区 5月13日起,将某医院门急诊片区划分为分类分检、检查登记、急救与手术、观察与住院4个区域。根据伤员流量对医务人员进行必要的配置。

2.2 救治流程 伤员一入院即对伤员进行在接诊区进行分类、分检,快速判定伤员的伤势状况及诊断,制定救治措施及优先处置顺序。根据伤员需救治的先后顺序,在伤员胸部或手臂贴上黑色、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的5种伤员信息卡,分别代表死亡、危重、危急、一般、污染。分类分检完成后对伤员进行快速分流。

2.3 救治方法 按伤员受伤至入院的时间进行划分。(1)现场急救:伤后10分钟内进行的救治,包括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2)紧急救治:伤后3小时内进行的救治,除了使用救治五项技术外,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内脏脱出的包扎等方法;(3)早期救治:伤后6小时内进行的救治,如清创术、毁损肢体截肢术、气管切开、胸腔闭式引流、开胸开腹手术,抗休克及抗感染等措施等;(4)专科救治:伤后12小时内实施的救治措施,如确定截肢、血管修复、颅脑清创、胸腔及腹腔脏器修复手术,对挤压综合征伤员进行透析,全面抗休克和全身性抗感染,闭合性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等;(5)后期救治:伤后12小时以上的救治措施,包括现场救治、紧急救治、早期救治和专科救治的内容。

3 统计分析

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多个率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地理和时间分布特征

1601例伤员中,伤员地理分布差异明显,绵竹市伤员最多,占83.24%,伤员明显多于其它地区(P<0.05)。震后2天收治伤员最多,共收治1101例,占收治总人数的68.80%。地震后前2天伤员收治量明显多于其它时间(P<0.05)。

2 救治内容

我院对伤员的救治涵盖了紧急救治、早期救治和专科救治的内容和任务。1420例伤员中,共完成对968例伤员进行了分类、分检和伤员信息的登记;院前进行过救治(包括现场救治)和其他医院住院后转入的伤员380例,占伤员总数的23.7%。直接由现场转入的伤员1193例,占74.51%。伤后12小时以上才得到救治的伤员最多,共763例(47.64%)。

3 预后

1601例伤员中,生存1553例,占收治伤员数的97%。死亡48例,占收治数的3%,其中入院就已死亡42例(死亡原因记录不详);院内死亡6例(严重颅脑伤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其中24小时以内经急救死亡4例,24~72小时经抢救死亡2例。5月15日后向成都、重庆及省外医疗单位转运伤员。

讨 论

1 建立联动机制,统一指挥协调

本组资料显示,“5.12”汶川地震灾难具有突发性、影响面广、救治难度大,伤员多集中在震后1~3天,分布于交通不便的乡镇,伤后得到紧急救治及早期救治的机会较少,多数在伤后12小时以上才得到治疗。在通讯、交通、医疗资源三要素均受到破坏的情况下,灾区医疗单位应急反应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医疗救援也在短暂的混乱中开始。如某医疗机构受损严重,已无力承受救治任务,医院广场及周边躺满了伤员,有的伤员遍身血迹,、哀求声不绝于耳,已近黄昏仅有1盏灯照明,一片昏暗,惊恐的人们不知所措。当时抢救药品、器械奇缺,尸体无人搬运,伤员无法转运,通讯中断,无法将情况上报及相互间联络,现场一片混乱。急需多部门联动,相互配合支持,此时救援已不单是医疗救援问题了,急需与消防、运输、电力、防疫等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因此,笔者建议:(1)政府部门应有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在灾难发生后迅速建立救灾领导机构和医疗队,负责指挥和协调整个救灾工作,如参与救灾的各类人员的分配,对不同地区、建筑物抢救工作的安排,各类救灾物资的保证,灾区水、电、气的供应及通信联络的畅通,卫生救援工作所需条件的保障和落实,救灾区域卫生、安全的保障等,保证救灾工作能够协调高效进行[1]。(2)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同时指挥部靠近急救现场或委派联络员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及需求,随时指挥调整各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及物质供给保障,使各部门尤其医疗卫生与相关部门环环相扣,保证急救流程畅通,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而创造条件。(3)救援医疗队到达地震灾区后应根据灾区局势的演变和当地需求以最短时间、最大限度地为灾区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为原则,因地制宜,分组展开行动,为当地提供各种形式的医疗救援[2]。

2 增强大灾急救意识,平时储备急救物资

“5.12”汶川地震灾区多数医院人员、业务用房、医疗设备、器械受损严重,几乎处于瘫痪状况,无力承受伤员救治;外援医疗队员由于出发时间仓促,仅带有少量抢救药品及器械,或未来得及带急救物质;现场医疗物资极其缺乏,仅能作伤口包扎、加压止血、骨折临时固定、补充血容量,无法开展急救手术治疗,如血气胸、内脏出血、破裂、开放骨折治疗、伤口清创缝合等处理;有伤员从挖出后送到急救现场,因物资缺乏无法作进一步治疗,失去了治疗的黄金时间;有的车载急救设备氧气,但当在车上备用电力及氧源完后,当地停电、停气无法补充进一步使用;外援医疗队个人用品准备及备用饮用水及食物严重不足,而当地也无条件提供保障,饥饿劳累,寒风袭击,部分队员发生了晕倒,体能严重透支,影响工作效率。笔者建议:政府部门应增强大灾意识,医疗部门为应对灾害发生的突然性,必须建立救援药品和器材的战备库制度[3],加强卫生应急器材的储备,如手术车、手术器械、移动X线机监护仪、抢救药品等和消毒、防护物品及供电和个人防护及简单生活用品,随时处于应急状态,一旦发生隐性灾情随时输送应急物质。为了厉行节约,资源整合发挥最大作用,建议政府投资,委托当地有能力医院保管,平战结合,平时使用及时补充,使物质都在有效期内,避免浪费。

3 加强抢救人员培训,建立应急队伍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也适用于平时的医疗应急救援任务。多数地方医院平时对灾难的发生没有思想准备,忧患意识不够,没有针对灾难的组织训练,忙于和满足日常的医疗工作。短时间内大批量伤员的涌入,对一个从未进行过灾难救援训练的医院来讲同样是一场灾难,一旦灾难发生,具体职能部门的反应、组织、措施均可能跟不上,这无疑对医院的应急反应能力、医务人员的救治技术等都是前所未有的考验。笔者认为这次救援在组织及个人急救素养等方面还有待提高,一些医生虽然本专业业务水平及学术水平很高,但习惯于医院模式,面对大灾场面如多个医疗队如何组织整合,伤员救治分类,伤员组织转运,现场急救技术等诸多问题显得束手无策,严重影响急救效果。因此,建立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急办不光是灾害来临仅通知医疗卫生队到现场而已,而要在平时组织医疗卫生单位应急培训,培养一批一专多能救治队伍,掌握急救技术,如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病人、心肺复苏,同时掌握脑外科、骨科、急诊科、麻醉科等专科技术,他们平时在单位工作,灾害发生后可随时出发到现场参与急救。并且应建立有应急预案,平时根据预案内容组织演练,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不断总结充实完善预案,这样在灾害面前才能冲得上,组织得当,从容不迫,紧张有序展开急救,使我们灾害应急救治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结语:“5.12”汶川地震医疗救援实践充分证明,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联动机制是抗震救灾的组织保障;组建专业化救援队伍是救援的技术保障;平时急救物质储备是救援的物质保障;增强忧患意识、加强急救培训是救治有序、有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王正国.灾难和事故的创伤救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