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法学教育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4 15:17: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法学教育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法学教育论文

第1篇

(一)课堂教学

课堂依然是当前教学的基础,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主要还是依靠从课堂上学习。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仍然局限于传统的滔滔不绝的讲授,学生昏天暗地的听讲模式,要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创新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将多媒体、视频资料、研讨等形式吸收到课堂。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制作精美的教案和课件,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及时提问,课堂氛围要活跃。具体到法学课程,课堂教学既要做到宏观把握,又要做到微观深入。从宏观上理清法律课程的整体框架,做到实体和程序清楚,权利义务和责任明确;从微观上重点讲解重点的相关的法律概念、理论、法条,做到学以致用、学以会用。

(二)学生自学

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要获得丰富的知识,就必须培养指导学生开展自学,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一些自学条件。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学习要求,指导他们分门别类阅读法学经典著作和参考书籍,引导、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定期开展学习讨论,分享学习成果,研讨法律知识,提高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形成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风气。二是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指导学生积极使用图书馆资源,教会学生如何查找书籍、报纸、杂志等资料,如何分类阅读,如何分析研究认真记录。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资源已经成为学习的重要途径,要指导学生学习使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重要的综合性网络资源库,北大法宝、中国法院网等法律专业网络资源,以及westlaw等国外重要的法律资源载体,形成善学习、会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实践模块

(一)校内实践

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效结合起来,大力开展校园实践教学。如利用校园网络,建立网络学习交流平台,教师与学生可利用该平台进行相关教学活动。也可以利用校园实验室,开展模拟的法学法课程教学,如法律文书的协作、模拟审判等形式。一是要丰富校内实践资源。建设好法律诊所、法律兴趣团体、法学教育实验室、模拟法庭等校内实践平台。二是要丰富校内实践形式。定期组织开展法律调研、志愿服务、法律宣传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法律演讲、法律职业规划大赛等活动,也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学习时间法律课程的素质和能力。

(二)校外实践

与当地人民法院、检察院、仲裁委员会、律师事务所、司法机构等签订产学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开展实践学习。利用好大学生“三下乡”这个平台,鼓励学生利用寒假、暑假时间,开展送法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根据教学知识,组织学生到对口的单位进行实习,学习掌握法律职业工作实践和运作。要结合法学课程教育,学期初制定社会实践方案计划,明确社会实践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形式,设定好实践课题、组织方式,组织带领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实践课,写好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把所学的法律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学习的质量。

三、案例模块

(一)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将司法实践中的大量案例分类归纳,与相关的知识相对应,在项目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研讨,运用案例施教。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学到的知识缺乏生动形象的理解。在案例教学种,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查阅相关的法律知识,利用相关的法律知识解决法律问题,这个过程加深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而且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创造,学到的是生动活泼的知识,是活生生的法律知识,是结合社会生活的法律知识。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甄选是至关重要的前提。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正在学习的法律课程和知识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的案例。案例要有典型性,最好是经典案例,部门法选择国内的案例较为合适。要重视收集整理教学案例,将常用的案例纳入教学案例库,并及时更新,便于教学过程中长期使用。要拓展案例收集渠道,深入公检法部门、企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等行业,收集实实在在的案例。

(二)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一直被各法学院广泛采用,是法律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方式。在各种实践性教学方法中,模拟法庭教学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设定法律情景,采取模拟法庭的形式,将学生分为原告、被告、法官以及辅岗位,模拟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及仲裁的过程。模拟法庭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法律实践的场所和机会,通过模拟法庭教学使学生在未进入社会从事法律职业前,学习掌握了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在模拟的诉讼环境中熟悉、掌握具体的审判过程,较直接地面对用法律知识解决法律问题,检验掌握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了学生法律知识运用、分析解决法律问题和法律文书的写作等能力,缩短了法学教学与法律工作实践的距离,使学生较深刻地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助于长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法庭旁听

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学生到当地的人民法院旁听法律案件的审理,将课堂转移到法庭,面对面观摩学习审判活动。法庭旁听的人员一般不能太多,也可以将法庭引入课堂,协调法院将审判放在学校的模拟法庭开庭审理,组织学生现场观摩学习,可以使更多的学生都能亲密接触法律审判活动,提高法律实践能力。笔者在实践教学中,也多次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庭审过程,回来后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和对今后学习法律知识的感想。

不少学生反应,通过旁听庭审,不仅亲身体验到了法律的严肃性、法庭庭审的威严性,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的法律知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及法庭的运行程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课堂上没有学懂的知识。一些毕业后到法院工作的学生也普遍反映,通过旁听审判,及早熟悉了法律职业,能够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第2篇

首先,法律人应当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强捍卫者。法是公平与正义的化身,法律人是把公平正义践行到社会生活中的实践者,法律人自身信仰中的公平正义观念是老百姓得以信任法律和国家的最有效途径。作为有良知的法学研究者,未来的法学家、法官、检察官、律师或是立法专家,都应当是是时代良心的体现者。法律人肩负着为国家行法治、为人民争权力、为社会求正义、为万世开太平的重任,为我国法治进程的推进添砖加瓦是法律人的职责所在。法律人不是江湖义士,不是劫富济贫的侠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分贵贱是法律人必须养成的思维习惯。做到既不畏权贵,又不同情心泛滥,凡事不先入为主,不主观臆定,均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尽量做到不偏不倚,不骄不纵才是法律人应有的职业素养。

其次,法律人应该是法律的忠实践行者。法律作为国家惩恶扬善、维护国家稳定和促进国家繁荣发展的有效工具,只有法律人严格遵守法律,坚持依法行事,运用其在法学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价值观、善恶观和是非观来指导自身实践,才能正确辨别孰是孰非,也才能将法律的初衷良好地践行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转型期,让法律成为人民的信仰还有待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进一步深入人心。让人民相信法律、相信司法工作者、相信国家,在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法律人是否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力去解决人民面临的每一个需要法律人去解决的矛盾。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和法治中国的生存发展之道还有待时间来做进一步的磨合,法律人所能追求的就是尽量做到让每一个决定都有理有据,让每一条建议都于情于理能够被法律和当事人所接纳。最后,法律人应该是有着独立思维能力的个人。

法律文字的存在是帮助法律人进行是非判断和解决纠纷所能依据的相对客观的标准,法律人应当坚守自己的法律尊严,做到能够对每一个事件进行独立判断。法律人还应该对自己有着正确的定位,并且能够坚持捍卫法律尊严和保有不被收买的决心和信念。舆论监督作为社会监督的方式之一在司法活动中有着其独特的影响力,法律工作者应当运用其专业的法律知识和良好的法律职业伦理观去引导舆论方向,不让舆论的声音左右自己对事件的定位。我们国家有着同情弱者的传统文化观念,法律也并非不保护弱者,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客观事实和证据是法律人判断事件和作出决定的最主要依据,主观上的同情心和善良不能够成为支撑法律人做出抉择的重要支撑点。

二、法学教育在法律人职业伦理培养中的地位

先生著有《法律教育》一书,提出法律人应当具备三中素质:一为法律道德,一为法律知识,一为社会常识。真正能够长治久安的稳定社会是法律职业化程度较高的社会。因此,要把法律职业和法律从业人员看得比一般职业和一般从业人员更为重要、更为崇高、在职业准入和认知要求上也更为严格的职业。①以培养“法律职业人”为宗旨的法学教育,承载着塑造法律人思维模式和教会法律人研习法律文字的重大责任,在法治社会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地位日益凸显。

首先,法学教育是法律人职业伦理形成的基础。法学教育是法律人职业生涯的终身伴侣,接受了什么样的法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一个人能够有着怎样的职业生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学校给老师和同学提供交流的空间,老师影响学生于有形和无形之中。法律人职业伦理未必以单独的一门课进行教授,但是从走进大学校门开始,同学们通过老师的授课内容和方式以及对于各种耳濡目染之学校和老师的行事作风,再加之阅读学校提供的各类相关书籍,便慢慢形成了一种思考习惯,当这种思考习惯根植于内心,也便成了法律人职业伦理观形成的要素之一。法学教育还是法律人从学校走进法律界的一座桥梁,法律人走得稳不稳,不仅要看法律人行的正不正,还要看桥梁结实不结实。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支撑每一位法律人走好自己职业生涯路的坚实后盾,所以法学教育作为法律人打基础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着其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

其次,法学教育是法律人职业伦理观得以长期维系的有效保障。从1999年我国《宪法》纳入了“依法治国”的理念到现在对法制中国的倡导,我国的法治进程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推进。但是,各类司法腐败现象依然存在,人民大众对司法的信任仍然有待加强。我们不得不反思,社会大染缸为何一步步改变甚至腐蚀了一个个纯洁的法律职业者处于经济高度增长而社会生活剧变期的中国,又是如此急迫地需要法学思想和法律制度的有效供给。法学家、法官、检察官与律师等法律职业人自当担负起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对于形形的“以权压法”、“以钱诱法”和“以情融法”引致的各种司法腐败,知法懂法所以更熟知法律漏洞却目无王法的律师、滥用司法权污蔑司法权威的法官和检察官是不能以法制不健全而推卸责任的。这些现象的发生,归根结底是法律人职业伦理的缺失,而最能够填补这个缺失的恰恰是我们的法学教育。②倘若法学教育能够培养法律人把法律职业伦理视为自己辨别是非曲直的一种习惯性出发点,并时时刻刻用自己习得的法律职业伦理观指导和约束自己的每一个行为,那么法律职业队伍被老百姓所信任的程度就会越高,法制中国的建设也将会迈上更高的台阶。而法律职业伦理的观念形成以后能够得以长期维系的保障便是在法律人职业生涯中的每一个阶段加以巩固和强化。法学教育对法律人职业伦理的培养应该是伴随着法律人一生的教育,学校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跟随者法律人职业生涯的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也是让法律人曾经坚定的法律职业伦理观在踏入社会和工作岗位以后还能够得以长期维系的重要保障。最后,法学教育是完善和发展法律人职业伦理的外在动力。

法律职业伦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更不是一经养成就万世不变的。知识的更新、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要求我们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专业素养都能够与时俱进、扬长避短,不断地向前发展。法学教育是法律人形成法律思维的先导,亦是鼓励和教会法律人推陈出新的先师。人们的伦理观念在随着时代的改变而不断改变,法律人在固守公平正义的底线的同时,也不能固步自封,不接受时代的进步。法学教育不仅为法律专业学生或是法律人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也在此氛围下激励着他们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巧,时刻进行教育与自我教育,给予了他们一股强大的成长推动力。

法制中国的建设促进着法律的变革,而新制定或修改的法律在在实践中得以良好运用,还得靠法律人来践行。法律人的阅读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此时便能够得以体现,而保证法律人能够正确把握立法目的和宗旨的关键不仅在于法律人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还在于法律人接受了何种教育以及内心秉承着何种理念去解读。在法律条文的规定缺失的状态下,法律从业人员又会秉承什么样的处理原则或是运用哪一条相关法律原则来加以解释和运用到具体情况中也要求法律人有着良好的法律职业伦理去驾驭,这一切也离不开法学教育的跟进和督促。法学教育是法律人职业伦理养成、维系和得以发展的护航者和引路人,没有良好的法学教育,法律人职业伦理就容易缺失,法治中国的建设步伐就会变得尤为缓慢。法学教育在培养法律人职业伦理方面有着其不可替代的地位,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法学教育对法律人职业伦理的培养,进而能够向国家和社会输送一批批有法律道德、有法律知识和有社会常识的法律精英。法学教育推动着法律人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进步和完善自我,培养了适应时展和符合法制中国建设之需的具备良好法律职业伦理的法律职业队伍。

三、法学教育在法律人职业伦理培养中的作用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法律人的职业伦理是法律人走入法律行业从事各类法律活动的思想基础,其形成和发展都有赖于法学教育的培养。法学教育承担着为净化社会法治环境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培养一批批有着较高职业伦理的高素质法律职业队伍的历史责任,能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塑造法律人的法律思维、强化法律人专业知识和提升法律人的法律职业技能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首先,法学教育能够培养法律专业学生较为职业的法律思维法律职业队伍是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中坚力量,严密的思维和紧密的逻辑是法律人必备的专业素质。公平正义是法律人必须始终恪守的思想理念,而法学教育正是教会法律人思考和运用法律的一种及其重要的方式。法理学、法制史和宪法学课程的开设从法学这门学科的历史演进过程到法律的制定修改过程,再到对以往法律制度和现存法律制度的思辨和运用上都授予了法律专业学生一个法学领域内应有的法律思维模式系统图。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法理学的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法律的入门知识,塑造法律专业学生的法学世界观,培养了他们对于人类社会法律生活的哲学态度。同时,通过法的基础理论、法的基本范畴和方法的研习,塑造了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法制史是研究法律及相关制度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的科学,这门课程的开设让学生了解了每一个法律条文背后的历史推动力和社会进步所需要做出的各种相应改变,帮助学生从历史的渊源上去寻求每一个法律部门和每一个法律条文的存在价值和发展方向。宪法规定国家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通过对宪法的学习和对宪法学的研究,学生可以从宏观上把握国家法治发展的状况和需要完成的目标,进而学会思索为推进我国法治进程而需要进行的努力。

法律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借以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法学教育是帮助学生以最快速和最有效率的方式走进法学的大门的首要选择方式。通过对法制史、法理学和宪法学的学习,学生更容易明白法之“平之如水”的内涵和坚持公平正义的意义。法学教育对培养法律人职业伦理的重大作用之一便体现在帮助法律专业学生塑造职业的法律思维,从而让公平正义的理念深入每一名法律专业学生的内心。其次,法学教育能够强化法律人的专业知识法学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研究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唯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才能在实践中很好地帮助国家和人民解决具体矛盾和问题。法学教育在我国分为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两个阶段,大多数有法律教育资格的学校在本科教育阶段都为法律专业学生开设了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等基础性的法律部门的课程。法学教育不只是教会了法律专业学生研读法律文字的能力,而且帮助法律专业学生了解了各个法律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融会贯通加以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法律功底和强化了法律专业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深入和细化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而研究生阶段大都有着不同的教育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于法学本科的同学进行有方向有目的的疏导教育,让学生在自己所报考专业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自己所学专业,从而在所学专业知识的研究层面和实践层面上都显得更为专业和更具效率。此外,法学亦是学生形成是非观、善恶观和价值观的一个客观参考标准,法学教育在帮助法学专业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法律人职业伦理形成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力量源泉之一。最后,法学教育能够提升法律人的职业技能法学教育向社会输送着具备各种法律职业技能的律师、法官、检察官、仲裁员等等的法律职业人才。

唯有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的法律人才能胜任国家和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即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解决人民生活中的纠纷和矛盾。法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授法律系统知识、原理和制度,也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法律思维,更在于提升法律人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和技巧。法学教育活动中的模拟法庭的建设帮助学生提升了自己运用专业知识和运用法律逻辑和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让还没有资格走进法律行业的法学专业学生也有机会体验作为一名真正法律人的感觉。一切以法律为依据,模拟各种角色来处理具体案件的教学形式在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就培养了一定的思维直觉、思考模式和处理方式,并且能够得到资深老师的点评和意见,具备这些一定法律职业技能的学生踏入社会就一定不会是只会纸上谈兵而无法独立工作能力的初生牛犊。此外,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所在城市处理的各类公开审理案件的旁听也让法律专业学生对日后自己即将从事的行业有着身临其境的感受。从旁观者到日后的参与者,学生可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在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思考,也对法律专业学生今后走入法律相关行业奠定了一定的职业基础。

四、结语

第3篇

当前,尽管法学界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仍未达成统一,但较为一致的认识是,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并以自治为基本理念,但民法的自治难以解决市场的失灵、外部性及公共产品投资问题,因而需要国家权力的监管、调控以及并从新的角度来思考公共产品投资的法律规范形式。由此经济法至少应包括市场监管法、宏观调控法、环境资源法、社会保障法等内容。其所调整的不是私人主体之间的经济行为,而是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预与调控。基于此认识,市场主体法如公司法、市场行为法如合同法,以及物权法、侵权法、婚姻家庭法等均属于民法的内容,而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产品质量法、税法、环境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等则常被划归于经济法的体系范畴。根据上述关于民法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基本划分,可以说,民法和经济法均调整市场行为,均与经济关系与经济活动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民法侧重于市场主体及其自主决定的经济活动,而经济法则侧重于对市场主体自主决定行为的局限进行政府干预。在很大程度上,民法构成了经济法的基础,因为不了解民法所调整的私主体行为,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公权力干预的正当性。而且,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劳动法与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等被划入经济法体系范畴的单行法,其所涉及的侵权关系、合同关系均以民法上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因此,对于经济法专业的法学本科生而言,民法是必修的基础课程。由于经济法与市场监管与调控紧密相关,常常被列为经管类专业的必修法律课程,但受专业课程计划的限制,不可能为法律课程留下充分的空间。对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缺乏基础的法律知识背景,他们很难真正理解经济法的真正内涵。即使学到一些“法律知识”,也很难能在实践中准确地运用,实际上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对非法学类专业而言,单纯一门经济法课程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开设更多的法律课程从专业课程规划的角度又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不应受学科意义上经济法调整对象的限制,而应针对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从“经济法律制度”的视角来进行课程设计。相对于“经济法”,“经济法律制度”不仅能够涵摄民法范畴内与市场经济活动相关的内容,从而有助于解决经济法课程前提性法律基础之不足,而且也便于将相关法律制度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整合。

二、非法学专业法律教学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即使通过经济法律制度整合民法中有关市场经济行为的法律,单单这一门法律课程仍嫌不足。因为在学习经济法律制度之前,学生需要对法律的一般理论,经济法律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经济法律责任所涉及的刑法、行政法以及诉讼法等问题均需有基础性的把握。一般而言,经管类专业的法律课程设置应当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课程。基础课程主要介绍法的一般理论、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构造、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社会法及诉讼法所调整的基本社会关系及其基本内容。课程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对我国法律的基本体系与内容有个概括性的了解,并在此基础培养基本的法律思维与法治理念。《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为全民法治观念,要将法治教育纳入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从中小学即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据此可以肯定的是,基础法律课程将成为高校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目前,各高校经管类大多仅开设《经济法》一门法律课,很少未开设专门的法律基础课程。尽管思政类课程中涉及法律基础的内容,但其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并不在于基础法律知识的介绍和法律理念的培养,而是将法律作为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手段来对待的,其侧重点在于尊法守法意识的树立,与作为专业类法律课程的基础以及十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相差较远。在这种情况下,专业基础类课程中的《经济法学》课程的讲授缺乏必要的基础法律知识背景,仍需先行介绍法律的基础知识,从而严重影响了《经济法学》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二层次即经济法律制度。该课程属于学科基础类课程,其内容主要介绍与市场经济活动相关的法律知识。如果说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认知和理解,经济法律制度的教学目标则应适当增加法律的具体应用能力。第三层次为专业类课程。这类课程是根据具体专业方向的需要而有针对性地开设的课程。经济法律制度由于涉及到的法律领域十分庞杂,只能侧重于基础,而难以具体和深入。更为深入的内容只能就不同的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另行开设。比如人力资源方向,需要专门开设劳动法,工程管理专业需要开设建筑工程法,物流专业方向需开设物流法规,而对外贸易专业方向则需要进一步了解海商法的专业法律知识。这一层次的法律课程由于是针对具体的专业方向需要而特别开设的,故在教学目标上应更加注重法律知识的具体运用。上述三个不同层次的法律课程,经济法律制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对于法律基础课程,它已经较为偏向专业需要,是对有关市场经济活动的法律的进一步深入。但相对不同专业方向的特殊需要,它又属于经管类的基础类课程。

三、非法学专业法律课程设计与创业教育之协调

当前,已出版的各类《经济法》教材近百种,但大多数是针对法学专业学生而编写的,虽然部分教材考虑了非法学专业的需要,但并未针对特定专业的自身特点,而是力争“包罗万象”,由各专业根据不同需要自行选择需讲授的内容。由于缺乏明确的针对性,这样的编排内容全面有余,但系统性不足,几乎毫无例外地均是依照单行法律来设章分节。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只能使他们掌握一些零散的经济法律知识,而难以形成体系化的认识,更无需谈法律的具体应用。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部提出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要求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编写适用和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尽管法律教育并非创新创业教育之重点,但法律课程建设无疑是创新创业——尤其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迄今为止,法律专业课程设计还未能充分考虑创业教育之需要。创业法律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法律知识并能将之运用到创业工作中去,而相关的法律知识——企业的设立、公司治理、投资者内部关系、合同的订立与履行、市场经营与竞争等等——几乎均与经济法律制度密切相关,故此完全可以与经济法律制度的课程内容设计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经济法律制度》课程的内容设计可考虑以创业过程为线索,将相关的经济法律知识贯穿起来。这样不仅可满足非法学专业尤其是经管类各专业法律课程教学要求,而且有助于法律知识的体系化理解和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四、结语

第4篇

不少学生虽然口头能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但是到了书面表达的时候,又开始犯难了。有次,笔者为了让学生注意英语中的动词在不同人称中的变化。就让学生写出一天的校园生活。Canyouwriteashortpassagetotellmeaboutyourschoollife?(能否将一天的校园生活写下来?)学生们在纸上罗列了一下:Wecometoschoolinthemorn-ing.Wedosomeexerciseintheplayground.Inclass,welistentotheteachercarefullyandtrytoanswertheteacher’squestionsactively.Atnoon,wehavelunchintheschooldininghall……随后我让学生两人为一组,将对方一天的所做的事情写下来。Whatdoesyourfrienddoeveryday?(你的好朋友每天都做什么?)在这样的书面写作中,学生能够更进一步注意动词的变化、时态的变化等,并且通过有趣的话题让他们感觉到书面表达的乐趣。

二、朗朗上口的语法知识口诀

基于语法知识较为零散,而知识点又较多,不少学生在学习语法知识的过程中,感慨知识点零碎且枯燥无味,特别是一些难懂的语法知识,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感官积极性,勤于编一些语法口诀,特别是一些朗朗上口的语法口诀,很容易被学生记住并掌握。

三、完整清晰的语法知识归纳

平日的知识点的学习都是零散的,教师应该定期引导学生一起整理并归纳这些零散的知识点,带领学生一起寻找语法的规律。归纳法是笔者在语法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教师在进行语法归纳的时候,可以通过某些具体生动的实例,使学生在充分理解语法知识的基础上,参与并寻找语法规律。笔者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本子,将平日积累的谚语用本子记录下来,特别是一些生动有趣的谚语,里面又涵盖了语法知识,这能让学生快速从枯燥的语法知识学习中解脱出来,一些典型的谚语背诵后还能运用到写作中,一举多得。学生归纳语法知识点,不定期让学生讲解心得,这对于学生相互交流、完善知识点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第5篇

案例一:在教语法各种时态时,不免要将各种时态放在一起比较。老师常常要花大量时间去解释:1.动作发生在过去要用一般过去时,动词要用动词的过去式2.发生在将来要用一般将来时,动词用原型。3.动作正在发生要用正在进行时,要用动词的现在分词。4.习惯性的动作要用一般现在时,动词用原型,主语为三人称单数时动词用三人称单数形式。结果解释了半天概念:什么是一般现在时,什么是一般过去时,什么是动词过去式,学生完全迷迷糊糊似懂非懂。而更有学生站起来问道:“老师为什么现在时动词用原型,一般过去时用动词过去式,正在进行时用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啊?”可见在语法教学中光清晰地向学生解释概念是没多大用的,因为初学英语的中国学生脑子里还没有时态这个sense,听起来像雾里看花,更别指望他们能立即运用到口语中去了。

解决:听到学生这么一问我不好意思地向他说:“英语里本来就是这么规定的,没有什么为什么你只要记住就好了。”(其实这句话是我小时侯学英语时老师常对我们说的,或者老师被问烦了还会说学英语:少问为什么,多记是什么)不好意思用老师的权威去压制这么有钻研精神的学生,又要回答学生的问题。我灵机一动想出了回答的办法:在肯定学生问了个非常有创意的问题后,我给他打了个比方,我问:

大家想老师今天去游泳穿什么衣服?(游泳衣)

睡觉穿什么衣服呢?(睡衣)

参加晚宴又穿什么呢?(晚礼服)

“不同场合和时间老师得穿不同的衣服,对吧?对!同样在英语中动词在不同的时态中当然也得穿上不同的衣服了。”

然后我给学生列举了一组例子:

1.我昨天打篮球了。Iplayedbasketballyesterday.(play穿游泳衣)

2.我现在正在打篮球Iamplayingbasketball.(play穿睡衣)

3.我明天要去打篮球Iwillplaybasketballtomorrow.(play未穿衣)

4.他经常打篮球Heusuallyplaysbasketball.(play穿晚礼服)

学生脑子里马上浮现出一幅动词穿衣服的画面,他的问题也得到了满意的答复。知道了为什么不同时态要用不同形式的动词,同时再通过简单的数轴图形学生知道各时态分别所表示的动作发生在什么时候,趁机还给他们解释了什么是动词的现在分词、过去式等等。

V动词原型(动词未穿衣)

Vs/Ves动词的三人称单数形式(动词穿职业装)

Ved动词的过去式或过去分词(动词穿泳衣)

Ving动词的现在分词(动词穿睡衣)

二、学生喜欢看各种图形,利用图形讲理会在学生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案例:比如在讲英语里的量词时,最通常的做法是把杯、瓶、罐、听等词直接教给学生,在A班上课我是用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好象觉得这些不就是我们常用的吗?听听也就过去了。可是第二次做复习课时,我发现学生根本记不住,掌握不了。于是在B班我改变教学方式,我将这些相同的内容加上可爱的图示,讲的时候发现学生都特别认真,还认真地把我随手画的图画都搬到了笔记上,结果在第二次复习时,这个班的学生个个都举手回答。还有个喜欢漫画的学生一脸期待地对我说:“老师,我会,我还会画出来呢。”

一杯水aglassofwater

一杯咖啡acupofcoffer

一瓶酒abottleofwine

一盒牛奶acartonofmilk

一听可乐acanofcoke

一罐鱼罐头atinoffish

一罐蜂蜜ajarofhoney

除了以上这些图画,还有很多,只要大家动脑筋,想出些可爱形象,也方便学生记忆的图形,无疑能给教学带来很好的效果。

三、学生喜欢听各种故事、笑话和典故

老师如果能讲出一些好听的故事和典故,学生会佩服老师,觉得老师一点也不闷,知识渊博。其实不止是学生,任何人都喜欢听一些轻松的、幽默的,不喜欢板起脸严肃的说教。

1.比如在将honey这个词的时候,我穿插一段和的故事,说两人喝过洋墨水,所以结婚后以honey作为彼此的呢称,讲完后教学生读几次,读的时候让他们感觉honey的词境是否甜蜜而温馨,学生都觉得是。为了活跃气氛,再让班上的“一对”来当场给全班做示范(因本人教的是成年人,未成年人就不要这样了),结果全场气氛好得不得了,同时学生也在轻松愉快中记住了这个单词。后来还真听说有学生从此不叫另一半叫老公,而改叫honey了,我也小有成就感,想想当老师能改变别人的生活呢。

2.同样,在讲husband这个单词时,我告诉他们hussy(轻佻的)+band(绷带)=husband,能绑住轻佻女子的人,就是丈夫了,幽默一下学生立刻记住这个单词了。

3.在讲各种银行时:

中国建设银行CBC存不存?

中国银行BC不存!

国家开发银行CDB存点吧!

中国农业银行ABC啊!不存!

汇丰银行HSBC还是不存!

中国工商银行ICBC爱存不存!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比如顺口溜:来是come去是go等等。

四、公式化的语法结构更能让学生接受,这与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接受的教育有关

在教授比较级和最高级时,我发现学生不是忘了比词than就是忘了加er或是est,怎么提醒都没用,做作业错一大堆。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以前不是学过数学吗,有个求根公式,任何方程只要带值进这个公式就能得出正确的解。我何不借用一下,也给学生造一个写句子的公式,让他们套公式,大家就可以省很多工夫了。于是我将比较级和最高级写句子的公式总结如下:

比较级:A+V+形容词或副词比较级+than+B

最高级:A+V+the+形容词或副词比较级+比较的范围

这样再让他们练习造句,他们就会自己套公式,一般不会出错。除此之外,我还可以让他们按照这个标准相互检查,检查partner写的句子,这样可以他们加强巩固知识点,学生还能过一次当老师的瘾。如法炮制,还能总结出各个时态的写句子的公式,以供学生记忆和使用。

一般现在时:主+V+…或he/she/it+Vs/Ves…

一般过去时:主+Ved+…

一般将来时:主+will+V+…或主+be(is/am/are)goingto+V+…

现在进行时:主+be(is/am/are)+Ving+…

现在完成时:主+have/has+Ved+…

过去完成时:主+had+Ved+…

五、学生喜欢在课堂上听到自己的名字

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自我关注”,就是任何人都会首先关注到自己,其次才是别人。不信你拿出一张集体照,每个人第一反映都是找自己的位置。何不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规律来加强教学效果呢?因此在上课的时候常常用自己班上的学生来举例子,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讲到最高级我会举例:Tinaisthemostbeautifulgirlintheclass.(Tina是漂亮女孩)Stevenisthetallestboyintheclass.(Steven身高最高)BarbraistheyoungeststudentinclassA.(Barbra最小)Tinplaysbasketballthebestinourclass.(Tin打篮球很棒)每个听到自己名字的学生这节课都会很认真地听讲,很用心地抄笔记。特别调皮,不爱听讲,性格内向,或成绩不佳的学生,对他们多用此法。他们会有一种被关注被重视的感觉。会燃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潜能。或者在教授表示人物性格的单词时,不妨列出单词让学生自己对号入座。比如Steven大方慷慨generous;Tina温柔tender;Barbra聪明smart;Tin幽默humorous等等。学生能将这些词记忆的很牢固。第二天复习时让某同学站起来,班上其他同学回忆说出代表此同学性格的形容词,这样不但复习了还可以让班级气氛变融洽。

六、让学生通过自己比较得出结论,会印象深刻

记得自己在学英语时little,few,alittle,afew,some,many,much,alotof这些词总是分不清哪个修饰可数名词,哪个修饰不可数名词,哪个表示的数量多哪个少,因为它们都表示一点,一些。而老师也一遍遍给我们重复:little修饰不可数名词,few修饰可数名词……回家很用心的背下来了,就是一考试就写错,一张口就用错,气得老师吐血。后来自己摸索总结了一个好方法:让学生自己比较得结论。

我在讲课前先在黑板上写下二组例句:

Ihavelittlemoney.(1)IhavefewfriendswhenIfirstcametoGuangzhouin2004.(1)

Ihavealittlemoney.(11)Ihaveafewfriendsin2005.(3)

Ihavesomemoney.(111)Ihavesomefriendsin2006.(6)

Ihavemuchmoney.(1111)Ihavemanyfriendsnow(20)

Ihavealot/lotsofmoney.(1111)Ihavealotof/lotsoffriendsnow(20)

解释左边例句的时候我先拿出1元钱说:“Ihavelittlemoney”。可怜,谁能借我10元?(这时候很多人掏钱包),有了11元我就对学生说:“Ihavealittlemoney.”。然后我再装做掏口袋找出100元,有了111元后我说:“Ihavesomemoney.”。在最后我说:“等发了工资我就有1111元,那时候我就可以说Ihavemuchmoney.或者Ihavealot/lotsofmoney。”讲完这些我让学生自己比较这些词表示的数量,学生马上比较后总结出little<alittle<some<much.我再问看看money是可数还是不可数名词呢?学生马上回答:不可数名词。在我的提示下学生立即意识到这些词都是修饰不可数名词的。同样学生能通过第二组例句自己比较得出few<afew<some<many,它们修饰可数名词。于是整个复杂的内容被简化为二个式子:

little<alittle<some<much/alotof/lotsof(不可数名词)

few<afew<some<many/alotof/lotsof(可数名词)

七、让学生自己总结语法规律,学生会很有成就感并且记忆的很牢固

在讲不可数名词时我事先不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词是不可数名词。我先考学生单词,比如水,牛奶,可乐,酒,油用英语怎么说。这个简单,学生会七嘴巴舌的说,我同时在黑板上写下这些单词,并表扬能拼写正确的同学,这会给他们信心,觉得这节课不难。列出所有词后我在前面留个空如下:

________water,milk,coke,wine,oil,tea,beer…

然后我再问学生:“这类词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能数吗?能用1,2,3……去计数吗?”学生马上能总结出:数不清,没法数,共同点都是水,是液体的。我趁机在事先留好的空上写下“液体类物质”。于是黑板上列出了不可数名词的第一类:

液体类:water,milk,coke,wine,oil,tea,beer…同理列出其他的

食品类:butter,bread,cheese,cake,chocolate,jam…

质地疏松类:rice,wheat,flour,hair,dust,sand…

物质材料类:wood,metal,plastic,cotton,paper…

学生自己总结出语法规律后不失时机的夸(下转第172页)(上接第170页)一下他们:“你们真厉害,自己把语法规律总结出来了,你们可以坐我的位置了,我下岗”。这样教室气氛轻松,学生也自豪,觉得这是他们自己发明的东西,会特别重视,自然记忆也会特别深刻。

做完这只是第一步,还有要让学生在课上记下这些内容也不容易。我的方法供大家参考:1.擦掉上黑板上的中国字,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了几类不可数名词?分别是什么呢?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因为这些是他们自己的成果。2.给学生二分钟让他们记住黑板上所有单词的中文意思,接着二分钟后请4名(成绩中等的)学生回答。这也不难,因为黑板上有单词提示。3.再给学生二分钟记住黑板上所有英语单词,二分钟后再请4名(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回答,一般能顺利答出。

这时我告诉学生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只要能记住这几类词是不可数就证明这节课学到东西了,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同学若能背下这些例子就最好,成绩好的同学要能拼写这些单词。这样做是因材施教,成绩平平的同学也觉得学到了东西,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不会讨厌语法课。中等的学生会努力做到对自己要求严格,因为记住例子这个目标不是遥不可及,经过努力很容易就能达到。而成绩好的同学做到记住所有单词会更自信。

课后练习巩固不可少,同时提醒学生复习,因为下次课还会检查提问。老师检查的时候不妨多检查成绩中等的同学因为他们的回答更具代表性,便于老师检查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杨孟萍.教育心理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第6篇

语法教学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准则,也是英语学习的一大难点。为此,我采取了结构教学法,运用公式化的方法,让学生探究各个语法教学项目的结构,为灵活运用该语法教学创造有利条件。例如,在进行8AUnit1中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教学中,我先收集一些物品,每样物品都准备三个,并突出它们在大小、长短和轻重等特性的明显差别,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每组物品并呈现相应的句型。然后,再出示另外几组物品,让学生用相似的句型来描述。对特征词形有变化的词,我就把这些词的变化形式写出来,同时把具有相同变化形式的词归类书写在黑板上,并把五种变化形式同时呈现出来。接下来,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种句型的结构和词形的变化规律,并对讨论结果加以明确。最后,让学生用比较级和最高级造句。在这一过程中,我先呈现例句,接着出示任务,让学生仿照例句用不同的形容词造句并加以归类。接下来,四人一组合作探讨其用法规律,最后把它用到真实的生活中去描述身边的事物。整个教学活动中,围绕着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指导着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运用,而学生则完全由自己通过观察、思考、判断、小组讨论等形式得出结论并加以运用。学生不仅掌握得快,而且印象深刻,记得牢,当然感兴趣。

二、对话教学———创设情境,表演领悟

在这节课中,重点是掌握购物的一些常用语。这是学生特别喜爱的一个话题。对此,我一改以前“听录音讲解课文对话”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先看类似视频,然后准备各种商品,把教室布置成一个简单的supermarket,学生组成人数不等的买卖小组,逛超市,赶市场。在此过程中练习有关购物用语,等常用语,也可在课前就让学生参照Unit1中的来预习掌握,上课时,学生就不会再依赖老师细致的讲解,而是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有人扮演shopassis-tant,有人扮演customer,让学生自由发挥。会讲、能讲的就多讲一点,不会讲的,只要用最简单的语言买到shoppinglist中的一个或几个商品即可。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学生对此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就连平时几乎从来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主动和别的同学组成小组参与到活动中,不时冒出一两句发音不太标准或语法教学有问题的英语句子来。更令我吃惊的是,学生不仅准备了能够轻易准备到的实物,而且对于像服装鞋帽类不方便携带的物品,为了活动,他们自己想办法,请绘画基础好的同学动手画出这些商品的图片,以图片代替实物。当有客人来询问有关商品信息时,他们把这些图片贴到身上,并说:我现在就是这个服装的model了,这一下子将活动的热烈气氛推到了沸腾的境界,所有的学生都沉浸在对新的语言探究和运用的趣味之中,没有人再感到胆怯,没有人再感到学习的疲惫,他们感到的只有轻松和快乐。整节课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在如此真实而又愉悦的学习情境中,学生们学得非常轻松,语言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教学收到了超预期的好效果。

三、阅读教学———问题引领,简述输出

阅读课文是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不仅含有许多语言点和知识点,更是老师们用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素材。为此,我首先要求学生把课文当成信息的载体,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去获取信息;然后设计活动或让学生自己联想到能够应用的情境,并利用获得的信息来完成交际任务。如在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就这个题目提出一些他们想知道的有关问题,看哪组提出的问题又多又好。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想出了如下问题呈现这些问题后,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搜寻信息来解决这些问题,列出文中难理解的词句(或由学生自己提出),和学生们一起讨论,进一步理解课文。在此过程中,我摒弃以前细致讲解的方法,利用班班通等多媒体,通过Google地图中的卫星地图功能,把本课中的“tourofLondon”路线图中的几个景点展示在白板上,请一位同学扮演guide,指着Google地图边讲解边带领我们重新走一遍该旅游线路。由于是London的实物街景,学生们感到新奇,这个活动淡化了语言学习的任务性,把语言学习转化成娱乐活动,于是大家都争着上来做一次tourofLondon的导游。在游戏过程中,通过解答游客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语言信息输出。

四、结语

第7篇

现在各院校的教学方法仍然多限于“一本书、一支笔、满堂灌”的单向型灌输模式,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较少涉及法律文化背景介绍或是语言能力的拓展训练,更是缺乏情景、交际、案例等实践教学法。案例,作为英美法系的主要法律渊源,大陆法系的重要参考材料,在法律专业学习与应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既然法律英语是一种法律语言,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可能也不应该将案例排除在外。案例教学法,即将案例作为教学中的核心及承载物,在案例学习、讨论、归纳、结论中实现法律知识及语言技能的习得。案例教学法着重的并不是结论,而是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资料搜集、分析归纳、深化理解及思维方式,在语言传授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思辨能力,完善思维模式,加强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案例教学法大大逆转了传统的由教师“一言堂”的枯燥氛围,案例的引入无疑将是课堂变得生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法律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是极为必要的。

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与传统教授型的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法不仅专注于“教”,更强调“学”,这就要求教学双方角色的转换,真正做到由学生做主体,教师退回到辅助的角色。(1)案例的主导地位。案例教学法中强调案例的主导地位,一切教学内容均是以案例为中心而展开。师生在课前均需对案例的相关内容有充分的准备,包括资料搜集,案例阅读,初步思考等;教学过程中就案例中涉及核心问题教师应做出适当的引导,提供学生充分讨论的空间;课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做出结论,由教师做出点评。由此可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案例的准备、引入、讲解、分析、结论,都要求师生双方的积极参与,每个教学环节都是通过案例实现了某个教学目标。(2)启发性及实践性。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会给出唯一的或是确定的答案,只在恰当的时候给出适当的启发,这就给了学生充分思考大胆假设的空间,其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该问题。真实案例的引用,让学生可以将已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理性的分析,相互间的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或得出自己的结论,以实现理论知识向专业实践的转化,这也很好地弥补了校园中的学生无法很好地接触现实社会的缺憾。(3)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动态性。案例教学中,教师仅负责案例的筛选及准备,并做出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均由学生做主体,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教学过程中,这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同时,案例教学也是一个动态教学过程,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案例资料之间的交流,在小组讨论和总结发言的教学环节更加强调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不断交流。(4)强调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案例教学的价值,不仅在于案例中极为丰富的信息量对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对已掌握的各种知识和技巧的灵活应用,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各种教学组织模式的优化过程,使学生在学识之外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选取有用的信息,策略地分析判断,从而使认知能力得以提高;小组讨论中,学生学会了彼此交流学习及合作;在小组陈词阶段,学生体会到了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在教师点评的环节,学生学会了如何做出有价值的评价。在这样一个个体行为和小组行为交叉进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激发,提高了自身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也学习到了珍贵的团体合作和竞争精神,人格发展更为健全。

3如何选择适合的案例

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和载体,案例的选定尤为关键,如何才是一个好的案例呢?笔者认为应当具备如下的几个特点:(1)一个好的案例应该讲述了一个好的故事。好的案例就是一个好的故事,应该具有吸引人的情节,但这个故事是发生于真实世界的,也是与学习者的个人经历相关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这个故事也许并没有既定的结局,却经得起研究和学习,能提供给学习者充分的发挥空间。(2)好的案例应具有时效性。好的案例要反映当下的现实状况,通常应发生在过去5年以内。当然,一些经典案例无论过去多少时间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更多的真实案例应该是与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正在发生的,这才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此案例学习研究的必要性及价值性。(3)好的案例应与学习者息息相关。一个好的案例所涉及的场景或情节应该是学生们所熟知的,或是很有可能直接面对的,这能有效地激起学习过程中的共鸣感,更加不遗余力地参与其中。

4以《消费者法》为教学内容的教学实践

为了更为直观地体现案例教学法在法律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笔者以《消费者法》作为教学内容进行一次教学实践,具体教案如下。教学内容:消费者法。学生人数:55人。教学目标:(1)让学生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合法权利。(2)培养学生在消费者权利纠纷案件中对相关法律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包括词汇、句型、口语表达及书面撰写能力。(3)提高学生作为消费者的权利及义务意识,能够做到合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时主动践行自己的当然义务。教学重难点:(1)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各项权利义务。(2)如何寻求法律途径解决消费纠纷。(3)相关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教学资料:(1)充分利用教材。(2)多媒体辅助。教学实施:(1)课前准备:学生分为8~10人一组,共6组,课前要求每小组准备两个有关消费者维权的案例,并做出简要的分析。教师将12个案例进行分类筛选,并选出其中最具典型性的两个留作课堂备用。(2)课堂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入本课教学内容:Ifyouboughtanewbookinthebookstoreanddiscoveredafewmissingpages,butthebossrefusedtochangeanewforyou,whatwouldyouliketodo?1)Youacceptthelossandwillneverbuybooksthere.2)Youreasonwiththebossandinsisttoreplaceit.3)YoucomplaintoCommerceandIndustryBureau.4)Youasksev-eralfriendstohitthebossanddemandthereplacement.在学生作为选择后,以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对消费者权益问题的思考:1)Whatrightsdoconsumersentitledtoenjoy?2)Whatorganiza-tionsinourcountryprotecttherightsofconsumers?3)Whencon-sumers’legalrightsareviolated,whatshouldtheydo?4)Ascon-sumers,whileenjoyingrights,whatobligationsshouldcitizensper-form?(3)案例引入:案例1:暖瓶水爆炸伤人案件。案例2:旅行社虚假宣传欺骗团友案件。(4)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就以上两个案例做出分析讨论,给出解决建议并作发言。(5)教师总结:1)点评各小组讨论情况。2)总结教材要求掌握的消费者各项权利与义务及维权途径。3)强化相关英语词汇、句型。(6)强化练习:提供一案例,要求学生就本课学习到的法律知识和英语语言技巧做出对该案例的分析。

5总结

第8篇

关键词:交际法;英语教学;师生角色;课堂互动

交际法英语教学的特点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任务为基础,以情景为依托,以整体为指向,一切活动围绕交际,尽量重现交际过程,允许学生出现语言错误。根据这些特点,在运用此教学法进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时,其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与传统教学法有很大的区别,要求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新的角色。文章将分别探讨在交际法英语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和课堂互动。

一、教师的角色

在交际法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他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都要有助于学生开展交际活动,都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

(一)组织者

交际法教学中,任何课堂交际活动都由教师组织发起,学生在教师的统一安排下围绕这一活动主题进行言语、行为上的交际。因此,在每次课堂活动开始前,教师要设计出引起学生兴趣的各种交际活动。同时在英语课堂上又要具备教学机智,随时处理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可预料的情况;既要组织全班和小组活动,也要关照个人需要;既要让活动开展的生动活泼,又要把握住活动的目标,使教学进度和交际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既要想方设法鼓励内向的和胆怯的学生投入交际,又要巧妙地避免少数学生主宰交际活动同时不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崇高的师德修养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学生“信其师而亲其道”,从而让课堂交际活动良好地开展下去。

(二)语言支持者

开展课堂交际活动时,由于受已有知识、语言能力限制,学生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表述困难,甚至有无法进行表述的时候。这时,教师及时给与语言支持,或是直接给出表述内容,或是引导学生换种角度进行表述思维。否则,教师一旦不能做到这点,课堂活动很可能会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从而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甚至不与配合。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不仅应具备较高的英语语言水平,还应具备丰富的英语国家的民族的、文化的、历史的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背景知识,才能真正做好语言支持者的角色。

(三)鼓励者与参与者

布林与坎德林(BreenandCandlin1980:99)指出:在交际教学法里教师有两个重要角色,一是在课堂上促进所有参加者之间的交际过程,二是在学习教学小组中扮演一个相互依赖的参加者的角色。后一个角色与前一个角色的目标紧密相连并且来自前一个角色。布林与坎德林所谓的“参加者之间的交际过程”也就是学生通过投入各种交际活动在听、说、读、写方面学习外语的过程。

教师积极鼓励、促进所有学生全面地参加教师所设计出的交际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有机会进行表述。同时教师尽可能地参与到各小组讨论或模拟活动或角色扮演中去,作为一个在活动中与学生相互依赖的参加者的角色,这样,教师此时就起到一个“模范学生”的作用,能很好地带动所有学生积极投入交际活动中。

(四)学习者和研究者

除上述以外,教师在组织、参与交际法课堂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具体表现以及课堂中各种参与因素,经过分析、研究,得出哪些因素是积极、有助于开展交际活动的,哪些因素是消极、不利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而需要避免的。由此,教师的角色转变为研究者,也是学习者。因为通过研究课堂上出现的这些问题可以改进交际法教学的策略方法,提高交际法教学水平,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二、学生的角色

对教学的研究离不开对学习主体的研究。学生的角色正反映出交际法英语教学的特色优势。

(一)主人

在传统教学法里,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大学英语交际教学法中,教师的“教”成为一种补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学生的需要才是教学目标。不论是何种课堂交际活动,学生的行为都构成了教学活动的中心。课堂就好比成了一个公共场所,大家都可以围绕某一话题或者某一情景展开讨论或者真实扮演。交际法教学就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学习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的解释、表达和争辩都被看作是合理的和有价值的,学生的一切努力,无论成败都被看作是朝着学习的目标迈进。学生的学习成了一种主动的学习,学生的交际成了一种主动的有意义的活动。(二)合作者

在交际活动进行过程中,各成员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这就是说,外语学习是以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相互依赖的方式进行的。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相互依赖的行为,学习者应在相互合作的环境中进行。每个学生自己的学习期望、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既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影响与引导,也可能会给别人产生影响;每个学生所做的贡献——解释、表达和争辩,既可能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启发与鼓励,也可能启发或刺激别人。因此,整个活动的过程也是学习者团队合作的过程,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与协商、互帮互助,使每个人都在参与合作中感受齐头并进的集体力量和共同向上的集体荣誉感,也让每个人认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

(三)信息反馈者

在交际法教学里,学生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信息的反馈者。根据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教学法的适用性向教师提出看法。比如在小组讨论中,教师提出的讨论话题与学生的实际一旦偏离太远或讨论无法进行下去时,学生应该积极向教师提出这一问题,以便教师在得到这一反馈信息后能及时就相关问题作出合适的处理。改进并完善交际活动。由此,这种信息反馈能优化课堂交际活动的正常安排和增进教师设计交际活动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交际教学法的效用。

三、课堂互动

在运用交际法进行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不是孤立存在和出现的,而是在课堂教学互动中随时随地进行相互转换的,也即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实际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注意在每一个环节让师生、生生之间做到积极地互动。

1.英语教师深知交际法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交际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学的客体。教师作为组织者,把课堂教学设计成交际过程,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互动交流空间。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从课堂活动开始就坚持说英语,师生、生生间用英语交流、表达思想。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中指导学生用英语做值日报告、甚至做会话游戏。没有做值日报告的学生以合作者的角色认真听讲,然后就报告的内容轮流提问或者发表看法,教师此时以语言支持者的角色从旁指导,帮助学生表达一些他们较难表达以及无法表达的思想,这样,从一上课开始,课堂上就很好地形成了一种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活跃氛围,为下一步课堂活动热身。

2.在课堂互动中,要多确立合作性目标学习任务而不是竞争性目标学习任务。合作性学习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合作学习可以采取配对学习、小组学习等方式。学生可以在集体自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生生互动频繁,学生以课堂主人角色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教师也以研究者与学习者的角色随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并且能针对作为信息反馈者角色的学生学习方面的弱点,有的放矢地重点给与语言支持。

3.在交际法英语教学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也可以采取以合作者的角色来提问的方式进行互动。提问互动不仅是教师问学生问题,也可以是学生问学生、学生问教师的形式。互动的提问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融合,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获取语言交际的能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差异,尽量设置有一定梯度的问题,对于不同学生提不同难度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才不会轻易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学生回答结束时,教师应进行适当的评点,多用鼓励性言语,使每个学生皆有展现其优点的机会。

4.良好的课堂互动建立在师生课堂角色的灵活转换中。这种转换不是单一的,而是融合的统一体。它推动着课堂互动高效地展开,师生、生生为着同一教学目标,互相配合,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教育教学活动。

四、结语

语言是人类用于交际的一种工具,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得学习者获得运用该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大学英语交际教学法的运用,不但在课堂上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关系,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养外,在进行交际法教学时,更应深谙在课堂教学中自身及学生在各个场合所应扮演的角色及其之间融合的统一的转换,促进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交际法教学的特色优势。

参考文献

[1]隋铭才.英语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第9篇

一、固定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队伍的调动和队形的变换相对比较频繁,花费的时间多不说,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的密度。针对这一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场地、队形、器材三固定的做法。

1.场地固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学生的上课效果,而相对熟悉的场地环境,有帮助学生稳定情绪的作用。因此,在经过缜密的分析之后,我把场地的使用方法做了详尽的规划:短跑哪儿是终点、耐久跑在哪儿起跑,包括跳绳、拔河、投球的位置都有明确的确定。上课时只需告诉学生练习的内容,学生自然而然就知道练习的位置。这样做,既减少了非锻炼的时间,又增加了练习的时间。

2.队形固定。教学队形的变换和运用取决于教学任务的需求。开课之初,我便把各项运动练习时的队形固定了下来。比如开课站4列横队,徒手操呈体操队形,而教蹲踞式起跑和30米直道加速跑,则让学生分布在跑道两侧,采用单或双行站立队形,这样教师在中间讲解示范,学生听得到,看得见。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现在,上课时我只告诉学生练习内容,一个口令,学生就会主动站好队形,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使练习的内容衔接紧凑,增强了学习效果。

3.器材安放固定。我们上体育课难免有数量多、体积大的器材,器材安放固定可以减少浪费时间,增加学生锻炼的时间。如跳箱、垫子,实心球等摆放的位置不固定,今天上课一个位置,明天一个位置,学生不适应,教师上课时把时间都浪费在调动队列队形上,增加非锻炼的时间。所以器材摆放是否固定,直接影响上课的质量。

二、课的组织新颖多变,保证上课的质量

课的组织新颖多变,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练习欲望强,练习时间就多,保证了上课的质量。一般性的体育教学,一开始往往是队列练习。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这种单一的形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能不能把音乐、舞蹈、游戏放在课的开始呢?我大胆地做了一些尝试。如我在四年级体育课时就把音乐、舞蹈(或健身操)安排在课的开始。由于音乐伴奏,学生比平时显得很兴奋,积极性很高,音乐伴奏做操使学生全身心放开了活动,而且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通过实践,我发现只要组织新颖,方法得当,一点点小的改变,就能消除学生课间所带来的各种不良情绪,使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或如开始部分采用踩人影、挠脚尖等游戏学生分散练习,时间可长可短,也能吸引住学生。还有队列配音乐练习等等。只要组织不拘一格,教法得当就能提高上课的质量。

三、运用“放”和“收”的练习,提高上课积极性,增加练习的时间

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中有不少内容是分散、自由练习的,这就涉及“放”和“收”的问题。如何“放开”?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及动作技能掌握程度,场地、器材、环境等教学因素适合放开时应放开,以充分利用场地及器材的复合、轮流和循环运用,让活动范围放开,练习组合形式放开,个人的练习选择与自由度、情感体验、情绪宣泄放开,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个体兴趣爱好,培养和发挥特长,充分体现教者与学生之问的互动,培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真正确立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所谓“收”,是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疑难问题,教师进行必要的归纳和纠正,去粗取精,为伪存真,从而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技术技能准确、系统、完整。收的根据主要有两个:一是体育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素;二是教材中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困惑难解指出。

四、一种器材多用,增加练习的密度

上体育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内容不能单一。过去,一节体育课往往需要准备好几种器材,光是收发这些器材就会占用学生不少时间。为了使课常气氛活跃,减少非锻炼时间,我一直在思索和探究有没有“一种器材,多种用途”的锻炼方法。通过实践,我发现,实心球本是推抛等力量性器材,还可以用来做多种练习。比如,两个学生间相互传递,可做准备活动。等距离排开,可练习腿部力量。此外,传球接力或跨下传球等也是不错竞赛性的游戏。

五、培养学生独立锻炼能力,减少非锻炼时间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