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绚丽多彩怎么造句优选九篇

时间:2022-11-20 11:00: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绚丽多彩怎么造句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绚丽多彩怎么造句

第1篇

仿写可真是一把开启写作之门的金钥匙。老师可以从哪几方面指导学生仿写呢?

一、巧用说话训练,进行语言仿写

学生学习语言的方法有很多,组词、造句、读书或背诵……都会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语言熏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造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仿写训练。老师利用书中的例句鼓励学生造句。例如:“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这个句子中“绚丽多彩”是个好词,可以让学生用这个词造句。学生在造句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理解了“绚丽多彩”的意思,还学会使用这个词。经常利用好词造句,聚沙成塔,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会明显提高。老师还可以设置语言情境,老师说前半部分,学生仿照前半部分续写后半部分。例如:讲“七彩生活”时,我用愉快的语调说着:我们的生活像七彩的图画:在教室里读书,去树林里捡树叶、到草坪上踢足球……说到这,我故意打住,让每个学生接着来三小句,没想到学生个个兴奋得很,竟能马上接着说。有的说“去小溪里摸螺蛳”,有的说“到上海看世博”,有的说“在草地上打滚”……答案五花八门,富有新意和童趣。这种仿写训练既发散学生思维,又提高表达能力,更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借助优美片断,指导片断仿写

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仿写一些优美的语段,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好方法。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这段话生动活泼又富有诗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后,我出示一道填空题让学生进行仿写。“秋天的风,是___________________。它带_____________________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学生做好以后,说明学生会“爬”了,该教他们“跑”了。我拿掉束缚的词语,放手让学生仿写,难度加大了,有些学生没能准确把握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仿写不当。我就针对病例进行分析,学生清楚自己问题所在,再次进行仿写,写得都不错。有一个学生写道:“老师的嘴巴,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它带着知识和爱心,悄悄地,悄悄地,你都没反应过来,就哺育你成长。”连我也不得不惊叹这个孩子的超级想象力和仿写能力。通过这样“先扶后放”的仿写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稳步提高。

仿写开头和结尾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绝妙方法。人教版第七册有关于小动物的习作,老师可以出示几个好开头让学生读,请他们说说最喜欢哪个并讲明原因,再让大家仿照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写一写。说原因并仿写的过程中,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会得到提高,能够写出精彩的开头,最妙的是能掌握写开头的方法。学生不仅得到“鱼”,还学会 “渔”。这不正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吗?

三、精写下水文,启发文章仿写

1.仔细研读。老师根据学生写作水平精心准备好下水文,学生仔细研读,讨论交流,老师加以引导。不仅要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更重要的是掌握文章结构,找出写作顺序,分辨文章主次安排,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剖析采用什么好方法写出来的。鼓励学生摘录研读例文的过程中找到的写作法宝。例如:我在指导《_____,我想对你说》时,先出示下水文,让学生阅读,学生先说说作者想对谁说什么;再分析讨论作者是怎么安排材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谈谈自己会怎么安排材料;然后鼓励学生欣赏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收集整理写作法宝。

2.借鉴创新。当学生弄清以上问题之后,就可以结合本单元的主题以及习作训练的要求,选择适当的题材,运用自己找到的写作法宝进行仿写,进而加深对写作法宝的理解、运用、巩固达到熟练的程度。开始学生可能只会机械地照搬,改头换面。比如:下水文中的句子是“一下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跳绳。”有些同学直接改为“一下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放风筝。”显然,这是不符合事实的。这时,老师不必直接说出问题,可以引导同学们寻找这句话的不妥之处,鼓励学生进行修改。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会懂得仿写要灵活应用。在指导完仿写《我发现_______________》时,我出示预先仿写好的神似而形不似的段落,叫学生比对,问他们仿得是否得当。学生不约而同地说:“和下水文不同,仿写得不好。”我便顺势引导说:“大家说错了,不信,你们仔细看,例文这段话是写我仔细观察,发现科学奥秘。我仿写的这段话也是写我仔细观察,后来发现科学奥秘。写作顺序一样呀!这段话仿写得很好哟。”学生恍然大悟:原来仿写是模仿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仿写中有创新才是最高境界。相信学生以后定能仿写出饱含新意的作文。

第2篇

儿童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他们有着 颗天真烂漫的心,对世上万物充满了好奇感,拥有自己纯真的独特体验。写话,可以让孩子在观察、思考与表达中,体验多彩的世界,丰富内心的情感,展现生命的精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从语文综合素养方面来说,写作能力也往往成为了一个人语文水平的衡量标准之一,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从小学低段开始就重视写话教学,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低段写话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用一颗天真烂漫的心,“写”出一个多彩的世界。

一、挖掘文本资源,重视写话积累

深入研究教材,可以发现,这是练习写话的一块肥沃的土壤。书本上那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首首富有童趣的诗歌,一幅幅形象直观的插图,让孩子爱不释手、浮想联翩;课堂作业本上那一道道精心设计的练习,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提问,不断叩开孩子思考的大门。面对这样的课堂资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挖掘文本,重视积累,带孩子步步进行写话训练,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1.组词成句,让孩子“乐于写一句”

造句是小学生练习写话的有效途径之一。它考查的是学生运用词语的功底,如一下第3课要求用“已经”造句,二上识字1要求用“秋天”“丰收”造句等等。

句子是文章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在学生刚刚接触造句时,我们应重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学会正确运用,并要特别认真、仔细地批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段学生“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所以在批改过程中,我们要关注以下四方面:标点符号是否使用正确或漏掉;有无错别字;语句是否完整、流畅;能否用上一些好词。

造句练习引导得法,可以使简单的文字变得更加灵动。如针对“今天,我真高兴1”一类的句子,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写出具有定情境性的句子——“今天,我帮助了一个同学,老师表扬了我,我心里真高兴!”课堂上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写话的质量就会明显提高。

2.抓住语言特色,让孩子“乐于仿写”

(1)仿写特别的句型,掌握一定的表达方式

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来看,模仿是儿童的心理需求,它也是开始写话训练的必要手段。教材中,有一些特别的句型,教师要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发现句子的特点后熟练运用。如二上教材中倒装句、被字句与把字句之间的转换,二下教材中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化等等。利用好这些课堂资源,学生脑海中的句型就丰富起来了。

(2)巧设读写结合点,掌握一定的写话技巧

何谓读写结合点?即在课堂教学中,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仿写、续写等方式进步理解文本,同时架起阅读与习作之间的桥梁,帮助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低段教材中,有许多诗歌内容浅显,语言生动活泼,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架设写话阶梯。如教学一上《四季》第一小节时,我问孩子:“春天除了草芽和小鸟,还有什么呀?”孩子们一下子说了很多,桃花、柳树、蝴蝶、迎春花……”原来这些都代表春天啊l你们真会发现美。那你能模仿课文也来编句小诗吗?”话音刚落,孩子们就纷纷举起了小手。一句句充满童趣的小诗就从孩子的小脑袋瓜里跑了出来。

桃花红红,她对蝴蝶说:“我是春天”

柳叶绿绿,她对燕子说:“我是春天一”

泉水丁冬,他对小鸭说:“我是春天。”

像这样相同结构、句式反复出现的句子,只要善于发现与观察,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写话的好机会。再如二下《找春天》有四个自然段是这样的: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这四句“什么怎么样,那是春天的什么吧?”都是以暗喻以及拟人的形式出现,非常儿童化,适合孩子学习仿写。所以在朗读体悟了这四句后,我问“小朋友,你还能在哪儿找到春天呢?春天的景物怎么样呢?请你仿照课文第4~7自然段,写一两句,能干的小朋友写三四句话。”不会儿, 个个学生就像小诗人一样迸射出优美的句子。

牵牛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喇叭吧?

长长的柳枝垂到小河上,那是春天的秀发吧?

五彩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那是春天的发夹吧?

风儿轻轻地抚摸着大地,那是春天的小手吧?

活泼的小燕子在空中飞翔.那是春天的使者吧?

读写结合点的训练,架设了一定的写话阶梯,让孩子们把平日观察、生活体验和语言表达融为体,实现了质的跨越。

二、运用专题写话,有机指导学法

小学低段写话常见的形式是看图写话,它是习作教学最初的训练,是培养、提高儿童的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

1.学会观察,授之以渔

引导学生学会看图是写话的首要条件。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段特点,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教给学生具体的观察方法,学会先整体后局部、先主后次、由近及远、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的观察方法。

(1)看图写话

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全面细致地观察图画,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时按照四要素说完整的话,如“什么时间谁在哪里干什么?”同时,要培养学生按定顺序观察画面的能力,如主次顺序和方位顺序。

表达时还可以运用一些句式,让语句更连贯,更有逻辑性。比如并列关系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承接关系的“先……再……接着……然后……最后……”等等。

例如二上《园地四》的看图写话。

先看图,主要写谁7猴子,而非孩子们。

接着重点观察猴子分别在干什么。“一只猴子蹲在假山上津津有味地吃苹果。一只猴子在快活地荡秋千。猴妈妈给猴宝宝抓虱子。一只猴子在表演杂技——用鼻子顶起了香蕉。 只猴子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在跟我们讨吃的。一只猴子在欣赏风景……”

挑选你喜欢的几只猴子写,用上句式,加上开头和结尾,就是一段有条有理的话——

天,老师带同学们去猴山观猴。猴子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猴真友爱啊!

(2)观察实物

如二下《园地五》,要求写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在仔细观察的过程中,通过指名说、老师评价,引导学生观察一个部位时,抓住该部位的颜色和形状来说一说。课堂上,学生易将自己最先观察到的一个部分表达出来,这样一来,介绍金鱼时就显得无序、凌乱。所以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之后,要及时进行观察方法的点拨指导,即从头一身子一尾巴进行有序的介绍。这样一来,学生连起来介绍时就更加有序、清楚了。

简而言之,指导学生观察的模式一般为整体一局部一按顺序一抓特点。

2.启发思考,展开想象

图最大的限制是静态,最大的优势也是静态,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启发,使学生在观察中进入角色,大胆地、自由地联想,他们就能写出精彩的文字。

如指导一下学生观察《公园的早晨》一图,可以启发学生当看到鲜艳的花朵和碧绿的柳树时,想象时间是春天,地点是公园。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观察,引导学生想象人们在干什么、说什么,并能用简单文字表达出来。

3.多用好词,多写好句

二年级的孩子,平时积累了不少的好词,这些好词可以通过老师的积极评价让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出来。比如在教学《我喜爱的小动物》中,有的学生用上了“圆圆的”“黑黑的”等叠词,“……像……”的比喻句式,我马上予以了肯定。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好词的运用让学生的语言更加丰富、生动。

三、引导观察生活,丰富写话素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体验是学生最好的学习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写话兴趣,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下来。

1-生活演练,写出真情实感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鼓励孩子写“一句话”日记。写的内容可以不作限定,如写当天的心情怎么样,有什么收获,在家里做了什么……如果有家校联系本,建议就写在家校联系本上,这样一来,作为班主任老师也能更快、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想什么,真是一举两得!

进入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量和句型,可以鼓励写周记或日记。要求不宜定得过高,不讲究字数,只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即可。

2.巧借活动,搭建写话平台

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只要有心,就可以把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作为 次契机,为孩子搭建写话平台。如小干部竞选时,提供一定格式的竞选演说词,倡导每个孩子写一写、选一选;当观看了云南受旱灾地区的图片后,组织交流讨论,小组合作写一写“我为云南小朋友加油!”的祝福语;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指导全班积极撰写光荣稿;鼓励、指导学生参加征文比赛;建立“悄悄话”信箱,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第3篇

1、如果坠入情感不能自拔怎么办啊?

2、选择向前看而不是沉浸于过去或反复地回忆你曾经的错误而不能自拔。

3、专业技术人员正由于技术的不断增长的复杂性变得越来越狭窄,面对在总体上缺乏协调和相互联系,系统在宏观上处于支离破碎的局面而影响了总体效益的现实,技术人员处于多种制约和局限性中不能自拔。

4、这些人物都深深地植根于各自的社会生态环境,随着贵族趣味这颗太阳位置的移动而移动,在从盖尔芒特或梅塞格里斯家那边吹来的风中摇晃个不停,并同各自命运的丛林纠缠在一起而不能自拔。

5、被众多朋友要求拜访其博客并留言,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6、直到今天,对国债的依赖性几乎已不能自拔,所以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要正确地理解国债在整个经济生活以及在财政收入中应有的地位,这样才能使对国债规模的合理确定与控制走上正确的轨道。

7、在这个世界中许多人都会为它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8、向欧洲方面输送资金在美国看来就如打水漂一般,毕竟那时欧洲诸国正身陷世界大战的深渊之中不能自拔,而这场战争也就是造成世界经济混乱的根源所在。

9、想读懂它的人往往被其感动,坠入其中而不能自拔。

10、与其整日因为惧怕亏蚀而忧心忡忡,不能自拔,还不如去设想你能创造什么;尽自己想象之所能,全方位地将创造的成果描绘得绚丽多彩。

11、你是否也吞了磁铁﹖我感觉到自己已经不能自拔了。

12、尽管我们很难从西方法治发达史中清晰的剥离出属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集体贡献,但毫无疑问,如果舍离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智慧与努力,西方即便不至于陷在中世纪黑暗中不能自拔,也绝不会有今天的辉煌。

13、即使女士们在遭受爱情的折磨不能自拔时,她们也会在内心问自己:“我能够指望这个男人吗?

14、性焦虑是男科疾病中常见症状,既可造成心理负担,又可加重病而不能自拔,治疗上较为棘手。

15、起初她爱我爱得不能自拔,可后来她就变得好挖苦人了,她说她见到我就够了。

16、汤姆很快发现了拼音课本上的墨迹,于是有一段时间,他一直不能自拔,老是想着自己的事,显得郁郁不欢。

17、有很多人,即使曾经爱到不能自拔,我们总有一天会淡忘。

18、一不留神就会钻进你的脑海里,折磨得人百感交集不能自拔。

19、相反地,如果人只沉沦于肉体上的爱物质生活的享受及过着不正义的生活的话,欲望只会使人不断向外索求,最终只会沉沦于各种欲望之中而不能自拔,亦需要在生死之间不断轮回,直至灵魂得到净化为止。

20、贩卖的人才应该受到严惩,瘾君子们常常陷入吸毒-戒毒的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

21、期中后,你将只会使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而不能自拔。

22、”我循着这上帝的召唤来到附近的一所教堂,一进教堂我就被那钢琴的乐音吸引住了,简直不能自拔“。

23、美酒佳酿让多少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24、也许不是感情,只是一种感觉,一种让我留恋的不能自拔的感觉。

25、我们需要人们齐心协力,但我们沉迷于在民粹主义上的分歧不能自拔。

26、之所以如此,是教育者自己还陷在旧的政治思维的框架中不能自拔,依然没有教育自主性的观念,依然把教育视为现实政治的一部分,()他们当年被人教坏,如今又在教坏自己的学生,恶性遗传何时了?

27、但是如果你对最后真实的结果思考的太多,那你将陷进去,不能自拔。

28、光明的未来往往建立在对过去遗忘的基础之上。如果你总是沉溺于过去的失败和痛心中不能自拔,生活就不可能变得更加美好。

29、惠子一生夹在这种诡辩中而不能自拔,他的儿子又继承了这样的观点,为此整天辩论不休,弄了一辈子也没有什麽建树。

30、如果我们总是停留在旧的伤口中不能自拔,我们也就无法感受到成长的辛酸所带来的甘甜。

31、这些东西一旦得到,你会发现是那么的虚伪,你会驾在虚伪的名誉上面不能自拔。

第4篇

【关键词】 培养 口语交际 创设 利用

“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是语文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的目标。口语交际是学生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生存能力、做人能力,必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口语交际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学会运用个性化语言,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过程中想说、会说、善说,从而使学生达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一、亲近、表扬、赏识、奖励孩子,激活口语交际思维。

因为农村孩子生活的天地狭小,见识少,胆小害羞,所以教师要亲近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开展充满童趣的活动,把培养和训练孩子敢于表达放在首位。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通常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在课堂上,教师对孩子主动发言要及时表扬,增添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孩子们想表达的积极性。“你的声音真悦耳”“你用词准确,很不错”“你一下子说这么多,还很清楚,太了不起了”“你说话口齿清楚,表情自然,好大方哟”这些话都是我常挂在嘴边的,说得特别好的孩子还会在同学们充满羡慕的眼神中接受我的奖励———当一天班长,老师给你一个拥抱,奖励个“说话小能手”称号。孩子们胆子渐渐大了,口语交际思维活跃了,说话的兴趣高了。教师有活泼的童心,就能走进学生心灵的深处,采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孩子们说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小朋友写字的姿势不正确,笔者常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说:“同学们,你们的背在叫苦呢,现在就像一张弯弓似的,真难受,多么希望能变得像松树一样挺拔啊!”孩子听了以后,不仅乐意改正,而且以后也会用有趣的语言和小朋友说话。儿童化的语言为孩子们创设了宽松愉悦的环境,让孩子们生活在浓浓的爱的环境中。口语交际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可以根据儿童特点增添一些贴近自然生活的内容。笔者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总是带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美景,赞美大自然秀丽。看洁白的梨花,娇艳的海棠花,粉红的桃花……阳光下,花丛中,孩子们尽情欢笑着,美好的语言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花儿笑了,在等小蜜蜂来亲吻呢。”“春风像一把大梳子,梳着柳树姐姐的长发。”自然风光的熏陶和感染,启发了学生心智,发展了学生个性,解除了学生的束缚,激活他们的思维灵感,使他们的言语绚丽多彩,学生乐于想、乐于说、乐于做,让口语交际真实有趣,达到完美的境界。

二、创设交流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

教师要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营造气氛,酝酿情绪。多层次、多渠道提供口语交际平台,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在实践中积累知识,掌握技巧,增强能力。笔者设计了“打电话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我说:同学们,我们下午有一节体育课,需要乒乓球拍子、羽毛球拍子等体育用品。教体育的向老师请了病假,我想给他打个电话,让他把体育室的钥匙带来。该怎么打电话呢?请同学们帮帮忙。我点拨启发学生,打电话应该把话说清楚、全面,还要突出重点。我接着让同桌的学生先后扮演老师,另一位同学用书卷着当话筒练习打电话。小组练习后,每组推荐两名同学登台表演,如此创设对话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敞开心扉,打开话匣子。我经常开展“课前二分钟新闻谈”、“课文人物评论”、“我想对他说”等活动。在教学《草船借箭》后要求同学们进行课文人物评论,诸葛亮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周瑜呢?曹操呢? (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概括人物个性特征)同学们还知道三国里哪些著名的人物?哪些最精彩的战争?组织同学们同桌说、小组说、再自荐说、推荐说。于是这新的交流平台,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强化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第5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 低年级 教与学 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13

课堂是有效阅读教学的主阵地。“向课堂要效益,向40分钟要质量”是永远的教学呼唤,是有效教学的追求境界。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使它们完美契合,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一、补白想象,使教与学更轻松

阅读教学中,教师适时抓住文本的空白点,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合理地填补课文言语的空白、情感的空白,能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清楚、完整。巧妙的补白,能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为学生打开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让语文课堂更加鲜活。

《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但课文中对梅兰芳受到师傅的打击后怎样下决心?勤学苦练时又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书中没有具体描述。为此,我展开了如下教学。

师:师傅说梅兰芳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但梅兰芳学艺的决心仍然没有动摇。他当时会想些什么?

生1:我觉得我很棒啊,我就不信我不能唱戏。

生2:眼睛没有神儿,我就练习,总有一天我会成功的。

师:是啊,梅兰芳不气馁,没有因为师傅的话而动摇自己的决心,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让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梅兰芳坚定的样子,读一读这句话。

生:“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决心”“动摇”重读)

(学生边想象边朗读,把语言变成画面)

师:有决心就有行动,从此梅兰芳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不管是盛夏酷暑,还是寒冬腊月,不管是头疼脑热,还是身体疲惫,梅兰芳都怎样?

生:梅兰芳都坚持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

这样,通过创设情境,转换角色,拉近了学生与梅兰芳的距离,让学生理解勤学苦练不是轻而易举,是需要付出长期努力的。这样,为理解下文“终于”一词做好了铺垫,让学生懂得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付出努力的道理。

二、学法引导,使教与学更扎实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特点。语文教师在借助文本开展语言训练时,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记住条框步骤,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语文。课堂上恰当的学法指导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秋游》第三自然段用了三个“有的”,表现了孩子愉快的心情。用三个“有的”造句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我先让学生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好像看到了什么,引出三个“有的”。学生从文本出发,感受文本语言。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课文语言,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然后,我点拨:“如果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同学在玩,能用三个‘有的’吗?”这样让学生初步体会“有的”的用法。最后,我再让他们结合生活实际,试着运用。这时我问:“什么时候你们也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人在分别做着不同的事?比如说,下课了……”这样,降低说话难度,让学生的回答游刃有余。这里教师不是刻意教方法,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方法学习,学会运用,促使他们举一反三,真正学习语文。

三、抓关键词,使教与学更实在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方面作了较明确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这就给教师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草原的早晨》第二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蹦跳”“涌”等关键词体会草原上羊群欢快的情景。学生学习了第一自然段后,我过渡引问:“醒来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呢?小朋友们想去瞧一瞧吗?”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想。有个学生回答:“我看到了一只只羊儿。”我顺着问:“羊儿在干什么?”学生读出了第一句话。

我抓住关键词“蹦跳”提问:“羊儿是怎么蹦跳的?“蹦跳的小羊,你的心情怎样?”学生兴趣盎然,根据生活经验蹦跳起来,并产生了奇妙的想象。我接着引导:“蹦跳的小羊心情多快乐呀!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羊儿很开心?”引出“涌出”,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我们什么时候也会涌出哪里?”学生造出带有“涌出”的句子:放学时,我们涌出校门,想快点见到父母;大课间活动时,我们涌出教室门,到外面活动。我最后总结:从“涌出”我可以感受到小朋友们放学时想要见到家人的急切、欣喜的心情;通过“涌出”我又好像看到孩子们想要尽快游戏的强烈欲望。那课文中的“涌出”可以看出羊儿怎么样呢?学生的回答异常出彩,并朗读了课文。

在孩子们的感情朗读中,我仿佛来到了无边的大草原,看到了欢快的羊群。我把我的感受与孩子们分享,作为对他们朗读的真诚肯定。孩子们开心地笑了,我也感到很欣慰。

草原因为羊儿的涌现热闹了,课堂因为孩子们的激情“醒来了”。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以自己的阅读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个性体验。关键词的引出、联系上下文的理解、拓展运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而且也能使他们在体验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四、信息渗透,使教与学更深刻

有些课文产生于特定的时代,一味地朗读,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文本的内容。相关信息的渗透,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见了,北京!》课文第一句话“北京时间2008年8月24日晚,第29届夏季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奥运会对农村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帷幕”他们更是很难理解。怎样让学生读懂这句话呢?仅仅停留在文本所描述的时间、事件上来把握教材,行吗?经过反复揣摩,我想,不能生硬地向七八岁的学生介绍奥运会,但可以通过深入浅入的信息渗透,春风化雨般地将奥运精神传递给纯洁而幼小的孩子们。因此,我这样展开教学。

师:我们在一年级学过四个关于热闹场面的成语,大家还记得吗?(出示,齐背)

生:欢声雷动、灯火辉煌、载歌载舞、欣喜若狂。

师:这几个成语就是描绘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人们欢庆的场面。北京奥运会是怎样的呢?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北京奥运会资料)

师:这届奥运会虽然已经过去了9年,但它的影响却无比深远。(播放奥运会的剪辑视频。相机让学生了解“鸟巢”“五环旗”等专有名词)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奥运会闭幕式的现场看一看。(播放奥运会闭幕式剪辑视频)

有了以上情境的铺设,学生在视觉、听觉上有了形象的感受,使原本陌生的概念得到激活。这样,他们再读课文第一句话就有鲜明的形象,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第6篇

关键词:入境;入情;感悟;体验;对话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192-02

新课标指导下的阅读课中的感悟语言训练就应该这样:精神上的共通激活了作为语言符号的文字,并将它内化为读者心灵的语言。学生既要走入语言文字中,和文本对话,知其言、析其论,还要将自己融入到文本之中和作者的情融为一体。语言应该“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这些文字从学生的感悟中获得了生命和情感,它们便从有限的天地走向了无限的境界。

一、释解感悟中的“入境”与“入情”

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时要“入境”、“入情”,这样才能品味语言的精妙,触摸作者流淌的情感,把握文本的内涵,也才能挖掘文本的潜在空间。语感同想象紧密联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形象思维,启动学生想象,必在学生心中产生“内心视象”,使之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也就是所谓“入境”。而“入情”不再是停留在文字上的理解,它依附于主观情感、个性特点等多方面内容在我们思维的空间里纵横交错。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了《二泉映月》中“坎坷”一词的意思之后,为了进一步感悟它的内涵,教师伴着如泣如诉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深情地描述:“这样坎坷的经历怎能不让他深沉地叹息……”学生们立刻从字面的理解走进了阿炳那积淀已久的情怀与心绪。在感悟语言中,体验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只有“入境”、“入情”,去感受,去体验,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感悟!

二、为“入境”、“入情”铺路

为了不断丰富学生的体验,充分感悟文本,教师应做好“铺路”的准备。首先要对教材做一番剪裁,例如,如何寻找切入点、突破口,如何把握精妙处,如何利用文本的情感线索等,这些都要做深入研究。然后还要回到整体中来。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决定课堂的基调,从而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使课堂作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去感受。把握好课堂的基调是为了更有效地“入情”、“入境”地引导学生感悟语言。

三、语言感悟的体验途径

(一)“入境始与亲”——走入语言文字,与文本对话

教学时,我们应该还学生一个自由阅读、潜心感受、畅快交流、积极体验的空间。走入了文本,再形象生动地将语言符号还原于生活,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字斟句酌,反复品味。字斟句酌是感悟的需要,由此学生们才能获得感性的体验,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自己正确丰富的理解”。这里反复咀嚼和品味的是文本的精妙处。如指导学生学习《触摸春天》中“流畅”一词时,我是这样引导的:

师:你读得真流畅!所以我们说读得流畅就是……

生:没有添字漏字……

师:能联系上下文说说安静是怎么走得流畅的?

生:她没有磕磕绊绊。可以很自如地在花丛中穿梭……

可见阅读中的感悟训练的关键是“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也就是要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文句,比较、替换、琢磨、品味,这是一个“细嚼慢咽”把书读厚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遣词造句是独具匠心的,这样对文字的体验、感悟才能实现。

2.放飞想象,走入意境。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体就是想象”。所以感悟时要引导学生体物入微,敏锐地捕捉字里行间闪动的灵性的气息,使词句与具体形象相结合,因为这些词汇会逐渐转化为学生的内部言语。凭借这图画、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设身处地地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切身感受时,能使他们全身心投入文本中,仔细体味和揣摩,亲历了阅读实践活动,感悟就越加深刻了。记得在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一课时,有这样的一个片段值得我们玩味:

师:请你们读读这首诗,想一想,如果根据诗意作画,画面上要画些什么?

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有的说,树上只画些小叶,树下要画些落花,因为是“树头花落未成荫”。讲到画面上要不要画蝴蝶时,一位学生说:“……菜花是黄的,蝴蝶也是黄的……所以还是要画蝴蝶。”又一位学生补充说,蝴蝶最好被菜花遮住一部分,露出一点翅膀,就更有意思了,才能表现“入”。这种根据诗意在想象中“作画”的做法,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想象,也使学生在感悟文句时,更有了灵性。想象就是这样给文句插上了飞向无限空间的翅膀,从而使我们感受到语言的绚丽多彩。

(二)融情于文——触摸文字的情味,与心灵对话

创设语境,引导诵读。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诵读是品味语言的最艺术的方法。教学中可让学生在高低抑扬的腔调中比较、推敲、品味语言使用的妙处,通过对精彩文句的反复诵读,感受语言的优美和情趣,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时,“读”就是一种体验。它把人的喜怒哀乐、起伏不定的情绪,甚至最微妙的波动,最隐藏的心情,都由声音直接表达出来,它让文本亲吻着灵魂,让学生个体参与作者心灵的对话。

1.缓急结合。教学《长相思》时,教师边板画“山”“水”图,边指导学生朗读“山一程,水一程”,为了让学生能品出军旅路上无奈的感觉,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时,放慢语速:“看啊,这支队伍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教师的引读潜移默化地牵动了学生的情绪,把他们带进纳兰性德一路前行的征途中去了。随着学生们那一声声缓慢而沉重的“山一程,水一程,水一程,山一程……”,行军的困苦都融进了他们的朗读之中。当学生们还沉浸在军旅之中时,教师突然停下了引读,一声追问:“同学们,回头望望,故乡在哪里?”此时,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转过了头,“故乡在遥远的地方”。正是这个语境的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纳兰性德的处境,一急一缓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2.一唱三叹。一唱三叹是一种回环反复的方式,在引导学生诵读时,教师可以凭借文本中的情感脉络作为“支架”,在形式上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句式,使学生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这种律动感很强的反复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验。例如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教师抓住“真是一个奇迹!”来这样创设语境:

师:安静是个盲童,却能流畅地在花丛中穿梭。

生:真是一个奇迹!

师:安静不但能流畅地在花丛中穿梭,还会在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地伸出双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月季花……

生:真是一个奇迹!

师:安静还悄然合拢了一只蝴蝶呢……

生:真是一个奇迹!

学生在不断引读中反复读这句话,每一次感悟加深了,安静那坚强的心灵慢慢地和学生们靠近了。

3.层层推进。《长相思》一课中,“故园”为全词之枢纽。它既是一种生活场景,更是一种精神意象。于是我便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去想象故园里难忘的是什么,紧接着让学生朗读古往今来的诗人、词人写的那些关于故园的诗句,到最后是“猛地一收”,话锋一转:

师:是啊,这就是美好的故园!可是现在,帐外却是……

生: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学生们的情感在这一波一折之中终于和纳兰性德的心相互碰撞起来,他们真真切切地在感悟和涵咏,并能真切地体悟到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幽怨哀愁。

4.渐行渐远,留有空白。语境的创设,注意要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不能把整个课堂全填充满了。“不可言传,只能意会”这是一种跨越思维和言语的“留白”,因为语文是与诗一样含蓄的艺术。《触摸春天》一课中描写美好的春天一段语言优美,颇有文采,教师将这段文字分行来写。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起这段话来,美在何处?这无须再详细解答了,以情激情,留有空白,才能增加感悟的宽度。

诵读就是这样,要把整个心灵灌注到对象中去,与对象相契合,相拥抱,达到“神与物游”的境界。

(三)文若己出——个性化阅读的期待

感悟语言的关键是让学生尊重文本,进而仰视文本,再从文本中跳出,实现文本解读的个性化。“得意”而不“忘筌”,“得意”而不“忘言”。阅读教学就不仅仅是一种“告诉”,而应当是读者(教师、学生)与文本以及作者之间进行反复地深层次地“对话”的过程,在“对话”的过程中,应注重体验与领悟、探究与发现。在教学《太阳是大家的》这一课例时,教师如果能紧紧抓住一个“!”,让学生反复品读,反复思索,并联系上下文,说出感叹号在这里表达的情感,那么学生便能在感悟中有所收获。无论是感受到“依依不舍”,还是体会出“深深的感慨”,这些都应该得到老师充分的肯定。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