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移动通信专业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4 15:17: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移动通信专业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移动通信专业论文

第1篇

由于高校实际情况限制,所开设的移动通信实验课很难全面涵盖这些内容,尤其是涉及到移动通信网络的内容时,更显得力不从心。这样在有限学时内就导致实验内容只能侧重于基本调制技术、信道特性等基础简单实验,即便是开设GSM/CDMA的相关实验,也只是停留在相应模块的功能应用上,很难有深层次的提高[11-13]。这就使得学生反映移动通信理论课程很精彩,实验课程很乏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思路,创立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新的移动通信实验教学体系,将先修课学习、工业实习、理论课学习、实验课开展、毕业论文等多个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形成从基础理论仿真到专业实验操作、工程技术实训、创新实验等一个开放的实验教学体系通过通信类先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对移动通信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有明确的定位[14,15]。相应编程语言类课程的学习更为实验仿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移动通信理论课程的讲授为实验课程的开设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平台。工业实习安排在移动通信实验课开设前一学期开展,实习内容是到各通信运营商公司和设备厂家进行跟岗实习,涉及到的内容有: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的建设与维护;交换与传输系统管理和维护;光纤传输设施维护;移动终端制造与维修;3G应用等多个方面。通过工业实习使学生对当前移动通信所涉及到具体问题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这对之后实验教学的开展,特别是移动网络方面实训的进行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移动通信实验教学的开展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理论仿真、专业实验操作、工程技术实训、创新实验、毕业设计。基础理论仿真是利用MATLAB软件实现:QPSK调制及解调;MSK、GMSK调制及相干解调;QAM调制及解调;OFDM调制解调;m序列产生及特性分析;Gold序列产生及特性分析;数字锁相环载波恢复;Rake接收机仿真实验。例如,OFDM调制解调实验,按照图2OFDM仿真结构图,利用MATLAB程序实现图2中不同测试点处的信号波形。专业实验操作则是在南京润众RZ6001实验平台基础之上,利用TMS320和GSM模块实现:直接序列扩频编解码;跳频通信;DS/CDMA码分多址;利用AT命令实现GSM/GPRS移动台短信收发、语音呼叫;CDMA数据传输实验。例如,直接序列扩频实验,利用DSP编程实现图3结构功能,并用示波器测量比较各测试点的信号波形。

工程技术实训阶段则是利用3G天线获取实际信号,利用频谱分析仪等仪器实现CDMA2000、WCDMA、TD-SCDMA信号的分析。同时实现基站放大器、塔顶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试。例如,图4中给出利用频谱分析仪所测得实际CDMA2000和WCDMA信号的频谱特性。创新实验阶段主要是针对有兴趣参加各类设计竞赛的学生开展,将全国及各省、校级电子设计大赛题目进行改造,从中选取与移动或无线通信有关,且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实用性的方案,经过适当修改作为创新实验阶段的实验案例。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实验案例了解各级大赛的要求及特点,教师则也可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各级大赛,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毕业设计阶段主要是利用实验室实验条件,从学院承担的科研项目中,将某些项目进行简化、修改、重组,转化成通信专业类论文题目,或从本专业最新的科技论文中选择其中合适的内容进行改进,作为通信专业类综合性毕业设计案例,从而将先进的科研成果打造为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结合。为通信类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和开放的培养环境。

第2篇

关键词 移动通信 教学改革 BTEC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Teaching Refor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under the Model

of Instruction of BTEC in Britain

CHEN Yun

(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 Nanjing, Jiangsu 210016)

Abstract "Mobile Communication" is a very comprehensive course , to reflect the practicalnes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e need to carry out corresponding reforms of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The model of instruction of BTEC in Britain show us a better way, which impulse the improve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ffectively.

Key words mobile communication; teaching reform; BTEC

移动通信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开设在大二下学期,它以《电路》、《电子技术》、《高频电子》、《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教材为基础,内容包括对移动通信的认知、移动通信编码与调制、移动组网技术、移动通信特有的控制技术、GSM/CDMA移动通信网络、WCDMA/TD-SCDMA移动通信网络和网络工程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强、知识面宽的专业课程。随着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和在当前社会的普及应用,对于移动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移动通信所能实现的范围越来越广,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用型的高职通信人才,无法使学生认识到丰富多彩的移动世界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使得移动通信课程的特色无法体现。因此,为了使我们的教学改革少走弯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基本思想,有选择地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技术。英国 BTEC 课程教学模式就是其中一种可以用来借鉴的国外先进教学经验,能有效地推动移动通信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1 借鉴BTEC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制定移动通信教学目标

将课程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看成一个整体,把死的学科体系和内容融入生活,经过教师的精心转换,在学生那里形成一幕幕动态的形象的体系。采用模块-任务式的结构,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从教学内容方面出发,合理地安排课程的比例;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将职业能力培养有机地融入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体系。

2 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2.1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BTEC 课程结构与传统的教学体系不同,以职业能力为中心,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多种能力的人才。学生有很多机会可以通过教师指导、工作实习、讲座、团队工作、计算机实践等去发展他们的学术和职业技能。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就必须打破课程体系上的学科界限,进行教学课程综合化和教学内容模块化,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模块化的教学方式,使得课程内容更加清晰、知识结构以及之间的内部关系更加明了。以我们使用的最新移动通信教材为例,把移动通信分为了9个模块:移动通信的认知、编码与调制技术、移动通信组网技术、移动通信特有的控制技术、GSM移动通信网络、CDMA移动通信网络、WCDMA移动通信网络、TD-SCDMA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工程技术。从对通信一般的认知到对移动通信最新技术的了解,以模块化的形式出现并且每个模块下包含了多个任务,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带着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目的,学习的目标性加强了。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按照培养要求,删减那些要求过高或与岗位工作关系不大的知识章节,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课程教学的内容框架,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时数中的比例。

2.2 搜集最新资料,构建新的活的教材

移动通信发展的速度非常迅速,使得教材的滞后性很快显现出来,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的脱节也是统编教材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因此,我校移动通信课程选取的是由长沙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编写的,采用模块化形式,内容新颖。换用新教材的同时提倡老师到企业调研,或采用多种方式搜集最新资料,包括网上最新的内容、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各种学术的专著、技术资料、最新设备和产品的介绍,相关行业的资料等等,自编讲义以充实教材内容, 避免了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轨的现象,并且不断的更新,进而建立起自己的“活”的教材体系。

3 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向互动教学方式

3.1 教学方式的双向互动

摒弃传统“以教为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进行转变。重视教学中的双向互动,教师根据不同的单元内容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 如讲到模块一关于移动通信的认知,安排学生到飞机场实地参观, 请专业技术人员介绍机场的相关通信知识;讲到模块五关于GSM移动通信网络,安排学生到移动机房参观, 请专业技术人员为学生讲授移动通信系统组成与基站维护等技术;到通信公司参观, 了解宽带通信技术与光纤传输技术等。学生必须要学会评估、分析和区分在多样的移动通信环境中使用不同的技术和运用多种形式的信息和数据,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 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移动通信技术实例加强记忆。通过现场教学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 加深了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 也拓宽了老师的知识视野。移动通信的实践性很强,实验均是在实验箱上开展的,在课时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空余时间里进行课后学习。

3.2 专业英语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入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该技术已在当代社会得到广泛运用。很多最新的通信网络的相关资料多为英文版, 没有良好的专业外语阅读能力是难以掌握好相关技术的。为了促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在移动通信行业尽快适应对英文版专业技术资料的自我学习, 采用英文授课,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及英文参考书,学生课业用英文完成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学生毕业后,将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用英文发表演讲、撰写各类报告等。但从教学效果上看, 由于高职大多数学生的外语基础和能力一般, 不适宜开展全英文教学。所以在实践中, 每节课把这堂课所涉及到的专业英语单词写在黑板上,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这些专业术语的英文名称的进行介绍。同时, 在该课程的期末考试中, 试题用英文来表述。如果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去积累和掌握相关的专业词汇, 那么可能出现到考试时看不懂试题的情况了,促使学生们重视专业英语的学习,在平时不断的积累, 并为今后的各类技术资料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3.3 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移动通信课程所涉及的技术要点很多,若想在课堂教学中对各项技术都透彻地进行介绍是不太现实的, 也是不必要的。为此,开学初,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有关移动通信网络的某一项技术资料,以讲座的形式制作PPT。具体实施是以分组的形式(5人一组),同学之间进行分工,合理安排任务,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生的论文分别以电子稿形式上交,同时在学期末安排时间让学生以每组为单位开展小型讲座,向其他组介绍自己组的成果。该综述的评分作为学生该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通过这次作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并且使学生能够通过他人对自己报告和演讲的评论来发现自身的不足。

3.4 结合BTEC 以任务式的“课业”为主的新的考核评估方法

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结合“课业”为主的综合考核方式替代一纸定成绩的考核方式更加能够体现人性化。在呈现评价结果时,应注重体现综合评价和要素评价。让学生在实际中得到锻炼,并通过这种考核方式的完成过程和最终结果真实全面地考察出学生在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两方面的实际水平和有待发展的潜力,以利于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本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学生学业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重点考察学生通过阶段性学习所得到的学习成果,成果表现为完成的实际操作、概念的理解、收获与体会、工作态度等方面。

参考文献

[1] 田芳.借鉴英国BTEC 教学模式 深化高职教学改革[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3).

第3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 后备人才 应用型本科 创新的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121-03

在近数十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一样,从无到有,并经历了飞速的发展,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并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一支强大的技术队伍的支持,例如优秀的工程师,优秀的产品经理等。而这支强大的技术队伍的后备人才就是各个院校的通信专业的毕业生。

但是许多通信公司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通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对通信的网络架构不熟悉,对通信的产品很陌生,连一些很基本的东西都不会?学生们到底掌握了多少技能?同时,通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也普遍有这样的疑惑:学了这么多专业基础课,学了这么多通信的理论知识,到底该如何去应用?毕业后到底能做些什么工作?

这是目前横在用工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一条“鸿沟”,而这“鸿沟”是由于在现有的高等教育模式下,理论和实践的不匹配,脱节所造成的。

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填平这条“鸿沟”呢?这就要求当前高校中从事通信专业教学的工作者要有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目前通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复合性人才,培养出一支合格的通信人才后备军。

1 当前社会对通信专业的需求

在当今社会中,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在我国,移动通信网络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1G网络,到90年代中期的2G网络(主要是GSM),到21世纪初的3G网络,再到目前如火如荼的4G网络,经历了显著的发展。通信网络从给人们提供最简单的打电话功能,逐步发展到让人们利用网络发短信、彩信,再到目前的让人们利用通信网络上互联网,浏览网页,下载电影,以及使用微信、手机QQ、手机淘宝等。手机终端也从笨重的模拟制式手机(俗称大哥大),发展到轻巧的数字制式功能机(以诺基亚为代表),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以苹果,华为等为代表)。

我国的移动通信产业在近30年的发展中,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企业,从1G、2G时代的跟随者,到3G时代的竞争者,再到4G时代的领跑者,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了一席之地。华为,中兴拥有自己的一大批专利和许多创新发明,而这得益于这两家高科技公司拥有自己的一支强大的技术队伍。而这些技术人员都是全国各高校的通信专业的毕业生。

可见,社会目前及将来对通信专业的毕业生有着大量的需求。而通信专业的毕业生们也都会有较辉煌的职业发展前景。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来考虑,我校太湖学院位于经济较发达的无锡。在无锡,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在无锡都有分公司。而无锡作为全国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对移动通信的需求也是较大的。无锡移动,无锡联通,无锡电信都已拿到 4G牌照,并且都在建设各自的4G精品网络。另一方面,在无锡的大街小巷,广大消费者也都在用着最时新的智能手机。

所以对于广大的通信专业毕业生,如果在无锡从事移动通信行业的话,一方面可从事三大运营商的移动网络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另一方面可从事移动终端(手机)的检测维修工作等。前景看好。

同时,当前物联网行业正在兴起,而无锡作为物联网的全国战略发展基地,在物联网方面大有可为。而物联网是和通信行业紧密相关的。比如人们想利用手机来遥控家中的一些家用电器,就必须要经过移动通信网络。所以通信专业的毕业生在物联网行业将如鱼得水。

总之,无锡作为长三角的一颗明珠,经济发达,在移动通信和物联网行业对通信专业的毕业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太湖学院的通信专业毕业生在无锡,长三角,乃至全国,都将有着巨大的用武之地。

2 培养应用性通信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必要性

对于培养通信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来说,为解决学生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就必须让学生在充分掌握通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通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以达到培养出“基础知识比高职高专学生深厚、实践能力比传统本科生强”的应用型本科通信专业人才的目的[1]。

应用型本科通信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就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胜任通信产品的研发与设计、通信产品的调测和技术支持、通信企业的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特色主要应该体现在“应用”与“本科”二者的有机结合上,体现在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与优秀的实践动手能力的结合上。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别于普通的高职高专学院,其定位的本科办学层次,决定了教学内容中理论基础部分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应用型本科院校也不同于传统的本科院校,它必须面向市场,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培养经得起市场检验的人才,因此,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实践应用技能的培养。

3 大四学生实训教学模式的运行

为实现高级应用型通信人才培养目标,学院通过产学研合作、工学结合,利用学院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将理论和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大四学生实训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大一,大二,大三主要是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课程设计和相关课程实验,在最后一年,大四则主要进行专业实训,即到相关的通信公司从事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实际工作,通过对通信系统的实际调测,技术支持,软件编程和测试,一方面将所学的通信理论用于实际中;另一方面通过实际的操作来更好地理解通信的理论。

3.1 整合优化专业基础课程――强化大一至大三的基础作用

通信专业基础课程的授课时间从4年缩短为3年,不是说一味地将原有课程全部压缩到3年里上完,这样会过多地占用学生原本的课余时间,造成学生的负担过重,不利于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也不符合大学生自我学习的特点,同时对学校教学设施和上课教师的安排上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这就必须对所授课程的数量和课时进行必要的调整。但是调整并不只是简单的删减,而是突出骨干理论课的作用,例如《通信原理》《移动通信概论》《物联网概论》等课程,强化了通信理论知识的基础作用。

调整主要从整合、优化课程体系着手。首先,将知识点相近的课程整合,从而合并了重复的内容,减少相应的课时;其次,专业基础课要全面扎实,专业课则应与专业方向结合更加紧密,与专业方向联系不大的课程可作为选修课,在培养计划中可留出一部分学时,但不宜过多;再次,在一些专业课程中,根据实用够用的原则,进一步精简内容,减少课时;最后,在三年里的每个学期中,可适当增加一些课时量,将一部分课程,按承上启下的衔接关系,适当提前。

当然在调整专业基础课程的过程中,也应融入相应的实践内容,主要是通信认知和通信基础方面的实践,以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形式为主。主要环节有:通信原理实验和课程设计、移动通信实验和课程设计、物联网通信实验和课程设计等。

3.2 增加专业实训活动――加强实训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大四这一年的时间里,增加专业实训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这阶段主要是综合性、专业性的实践。

一方面让学生从事和通信专业方向结合紧密的实践活动。例如,通过在通信运营商公司中从事通信网络(2G,3G,4G)的运行维护,来更好地理解移动通信的理论和移动通信网络的架构。使得学生们在毕业后能立即投入移动通信的行业中,成为移动通信领域的生力军。

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时,所选取的毕业论文题目为通信公司所实际需要的课提,即在实际中所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空对空”的题目。例如,目前,各大通信运营商都在大力发展4G(LTE)网络的建设,通信运营商之所以要大力发展4G(LTE),是因为4G(LTE)和3G相比,具有以下特点:LTE支持1.25~20MHz带宽,提供上行50 Mbit/s,下行100Mbit/s的峰值数据数率;LTE提高小区边缘的比特率,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LTE的频谱效率达到3GPP R6的2至4倍;LTE支持增强型的广播组播业务等。这些特点使得人们在用4G(LTE)网络通话时,话音质量更清晰;用4G(LTE)网络浏览网页,下载视频时,速度更快,画面更逼真。所有这些,使得4G(LTE)的大力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但是在目前阶段,由于4G(LTE)网络还处于建设期,所以在不少地方还有盲区,信号未能有效的覆盖,这是通信公司所头痛的问题。针对这个实际存在的问题,有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时,就选取通信公司所需要的4G(LTE)网络覆盖优化作为毕业论文题目,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又解决了通信公司的实际需要。将所学的通信知识和理论用于实训中,同时通过实训又反过来加深对通信知识和通信理论的深刻理解。

4 大四实训教学模式运行体系的完善

4.1 转变学生的观念[2]

大四实训的教学模式与学生所了解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同的,前三年课程紧,学生容易产生抱怨情绪,第四年不上课,都是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活动,学生容易产生“我已经实习了,学校方面马马虎虎就好”的错觉,从而把精力都放在实习、找工作上,不能很好的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实践教学任务。因此要注重对学生的动员工作,转变学生的观念,让他们理解实行大四实训教学模式的初衷,更好的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更好的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师,工程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师资是教学工作之本,有一支业务精良、结构合理、敬业爱岗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质量得到提高。而大四实训的教学模式下,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则需要大量的“双师型”教师,其专业实践经历和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学校应该推出相关措施。一方面,可以引进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工程师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另一方面,让新教师半脱产或在岗到校内外一些实际工作岗位上锻炼,校内师资的培训也可以通过定期选派教师到校内外实习基地锻炼[3]。“双师型”教师不仅可以将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结合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可以带入一些企业需要的科研项目,使理论教学、专业实践紧跟时代的步伐,切实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同时,当前社会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时时学习”的时代,学生必须掌握相当强的自学能力。“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双师型教师由于兼具了在高等院校象牙塔和实际工矿企业的双重经历,在“授人与渔”方面便具有较强的优势,可以教会学生如何来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自学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便学生离开学校,踏上社会后,在工作中能自学新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实际工作。

4.3 实训单位和实训内容的审核

学生需要与所学专业相对口的实训单位来提高实践能力,而企业也需要专业对口,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来为自己工作、创造利润,这实际上既是一个双向的选择,又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同时出于教学培养的要求和对学生的保护,这选择又必须在学校的掌控和监管之下。学生必须向学校提供实训单位的证明,由学校负责对实训单位的资质和学生实训的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核,从而保证学生实训的质量。如果学生将实训单位的实际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那么学校还必须根据本科毕业设计要求,对项目中应由学生独立完成的部分进行细致的审核,同时安排一名校内教师作为该生的指导教师,而指导教师会全程跟进该毕业设计,以保证该学生毕业设计的独立性及毕业设计的优良质量。

4.4 对实训活动进行合理的管理制度

(1)制定了大四学生实行每日早晚签到制,这样既能保证学生能有充分的自我支配时间以开展毕业设计和实习工作,又能使学生形成优良的作息规律,培养其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2)以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为组长,以学生辅导员,学生所在班级的班干部,学生本人为组员,来成立小组,形成对学生实行院系、班级、小组、寝室的多级交叉管理制度,相互监督,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加强管理,以达到发现问题能及时解决问题的目的,确保学生实训活动的顺利进行。

(3)学生实行定期汇报制,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实训活动的进度,实训活动中已完成的工作,实训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向指导教师进行汇报。指导教师据此来规范学生的实训活动,使学生养成优良的科学研究习惯,进而提高其整体科研水平及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行学校定时对实训单位回访的制度,通过回访,了解实训单位到底对学生期望怎么样的专业技能和理论基础知识,这样学校便能在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知道理论中的哪些知识点,要点是实际工作中所迫切需要的,那么教师对这些知识点,要点就要给学生讲细,讲透,便于学生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工作。

5 结语

大四实训教学模式整合了优化专业基础课程,增加了专业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与优秀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目的,符合应用型本科通信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实践证明,有很强的教学价值,并且得到了用工企业的普遍欢迎,用工企业纷纷表示,经过大四实训教学模式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在工作中能快速上手,迅速成长为骨干力量。

最近,爱立信公司描绘了移动市场发展的基本面,并点出了如下关键点,到2020年,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将无处不在,全球70%的人口将使用移动智能手机,移动宽带网络将覆盖全球90%的人群[4]。

通信产业蒸蒸日上,我相信,经过大四实训教学模式的通信专业毕业生必能成为通信产业的合格后备人才,为经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庄华洁,周金其.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 2004(6):108-109.

[2] 李正梅,王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3+1”教学模式初探[J].内江科技,2006(5):65.

第4篇

关键词:中国移动,五力分析,SWOT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以下简称中国移动)成立于2000年4月,最初是中国电信集团内部的移动通信部门。中国移动通信直接利用了原中国电信的移动通信网并拥有518亿元人民币的注册资金。没有历史债务的中国移动发展的一直很快。2008年5月24日,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进行了电信重组,这使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下就中国移动面临的行业环境做了分析。

1.移动通信行业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迈克尔.波特认为,“一个行业的激烈竞争不是事物的巧合,其根源在于内在的经济结构”。一个行业的竞争存在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这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其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决定着行业中获得利润的最终潜力。

1.1潜在的参加竞争者

(1)短期的参加竞争者

潜在的行业竞争者是行业的重要竞争力量,它会对该行业带来很大的威胁。随着中国移动实力的增长,它在移动通信行业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但是中国电信重组后拥有了移动电话、固定通话业务以及互联网业务。中国移动不能再是“一家独大”,它必然面临来自电信的竞争。同时中国联通服务能力的迅速增长也为中国移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是潜在的参加竞争者作为新的进入者必然在转换成本、销售渠道、资金需求上面临困难。相反,中国移动已在移动通信行业形成规模经济,这对潜在竞争者而言就是一种进入壁垒。所以潜在的竞争参加者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盈利,同时中国移动采用了最严格和谨慎的财务处理手段,这为其确保了未来2~3年盈利20%以上的增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较短的时间内,中国移动面临的竞争压力还是较小的。

(2)长期将会有来自国际的参加竞争者

中国在加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国内通信行业必然也会面临外来竞争者的挑战。新加坡电信、德国电信等几家大型的移动通讯公司已经进入国内,并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在今后的时间内将会有更多的移动通信公司会进入国内的市场。这些跨国公司在技术和服务上都拥有世界领先的水平,因此从长期看来,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环境是十分激烈的。

1.2替代产品生产者的威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个移动通信公司都能够采用相同的技术。免费论文。同时网络通讯软件业层出不穷。不难看出移动通信行业面临的来自替代产品生产者的威胁越来越大。例如,VoIP技术等语音通信技术给通信业务造成了冲击;KYPE提供商生产的免费语音业务网络环境中也能一展拳脚。

1.3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企业总是寻求投资回报的最大化,而购买者则希望用最低的价格购买商品。首先由于近年来信息披露制的发展、新闻媒体舆论能力的增强等,移动通信行业越难越隐藏自己的高额利润,购买者有正当的理由呼吁降价;其次,电信重组、中国联通实力的增强,剧烈的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相对的抬高了购买者的地位,这也会增强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再次,替代品越来越多,购买者的选择多了起来,因此只有那些廉价且质量较好的产品、服务、业务才能吸引购买者。由此可见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会不断地增强,这会给中国移动带来不小的压力。

1.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供应商的威胁主要是提高商品的供应价格或者降低产品的服务质量。目前供应商并没有给中国移动带来压力。首先,通信设备制造商正在进军全球市场,在国外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机遇风险的考虑,他们需要保证国内市场的稳定以其国外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因此这些制造商愿意保持稳定的价格。其次,近年来国内的手机终端业务异军突起,供应商很多,但由于终端厂商倾向于生产多模终端,因此供应商和移动通信行业的运营商双方保持了议价能力的持平。

1.5行业内现有企业间的竞争压力

中国移动的行业内部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中国联通凭借其在某些业务上低价优势,一直在中国北方地区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同时由于中国电信的重组,电信的CDMA2000网络和中国联通的WCDMA网络建成,将进一步抢占移动通信市场。就行业内现有企业间的竞争而言,中国移动将要面临较大的压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移动面临着较大的行业竞争压力。虽然短期内潜在的竞争参加者压力小,但是在长期内,中国移动将面临来自国际竞争参加者的压力。替代品带来的威胁也较大,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越来越强。免费论文。虽然来自供应商的压力不大,但是却面临着行业内竞争者的压力。

2.中国移动的SWOT分析

移动通信行业的格局随着电信的重组发生了变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中国移动仍然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2.1优势分析

(1)网络面积覆盖最广:经过长久的发展,中国移动己成为世界上网络覆盖面积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这种优势无论在现阶段还是未来都是中国移动最强大的竞争力。(2)客户量世界之最。中国移动凭借其优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客户量。(3)品牌优势:中国移动推出的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三大品牌在国内得到了客户的信赖和支持。(4)资金优势:中国移动自成立就拥有大规模的注册资金;同时,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早期高利润的发展,为中国移动积蓄了大量的现金资金。中国移动能够借助资金优势拓宽业务范围,开发更好的通信技术。

2.2劣势分析

(1)资费相对高: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收费较中国移动低。中国移动相对高的收费损失掉了一批客户。(2)主要发展方向实在移动通信上,业务面较窄。没有拓展固网、互联网运营等业务。(3)自有研发、集成能力不足,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2.3机遇分析

(1)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家更加强调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的发展。这不仅为中国移动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经济的发展能够拓宽市场空间。免费论文。(2)国家政策支持。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强调保护民族企业的发展。就中国移动的实力而言,它是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中国移动实施“走出去”战略、构建跨国大企业必将会得到来自政府的支持。同时中国移动在面临跨国公司的挑战时,政府也必将给予资金、技术一定的保护。(3)3G等业务的运行带来新的契机:更先进的网络、更强的业务能力、更低的成本和更多的资源,能促使中国移动快速的发展。

2.4威胁分析

(1)来自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威胁。中国电信的CDMA2000网络以及中国联通的WCDMA网络建成,这必然对中国移动产生巨大的威胁,中国移动再也无法在凭借网络能力这一优势打击对手。同时还有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低价压力。(2)国外运营商进入国内市场: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一直吸引着国外运营商。这些运营商进入国内市场后必然加剧竞争。(3)替代品越来越多,例如网络通信技术等发展。(4)机遇多种因素,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越来越强。

综上,中国移动应该采取成本领先的战略,将成本控制的更低,以应对各方的挑战。同时,采取集中一点的战略,提高技术、吸取人才,发展好3D等高技术的业务,以新的业务获取最大的市场份额。

第5篇

1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现状

自由开放的移动网络带来巨大信息量的同时,也给运营商带来了业务运营成本的增加,给信息的监管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同时使用户面临着经济损失、隐私泄露的威胁和通信方面的障碍。移动互联网由于智能终端的多样性,用户的上网模式和使用习惯与固网时代很不相同,使得移动网络的安全跟传统固网安全存在很大的差别,移动互联网的安全威胁要远甚于传统的互联网。

⑴移动互联网业务丰富多样,部分业务还可以由第三方的终端用户直接运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引入了众多手机银行、移动办公、移动定位和视频监控等业务,虽然丰富了手机应用,同时也带来更多安全隐患。应用威胁包括非法访问系统、非法访问数据、拒绝服务攻击、垃圾信息的泛滥、不良信息的传播、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的泄露、内容版权盗用和不合理的使用等问题。

⑵移动互联网是扁平网络,其核心是IP化,由于IP网络本身存在安全漏洞,IP自身带来的安全威胁也渗透到了移动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互联网。在网络层面,存在进行非法接入网络,对数据进行机密性破坏、完整性破坏;进行拒绝服务攻击,利用各种手段产生数据包造成网络负荷过重等等,还可以利用嗅探工具、系统漏洞、程序漏洞等各种方式进行攻击。

⑶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终端也越来越智能化,内存和芯片处理能力也逐渐增强,终端上也出现了操作系统并逐步开放。随着智能终端的出现,也给我们带来了潜在的威胁:非法篡改信息,非法访问,或者通过操作系统修改终端中存在的信息,产生病毒和恶意代码进行破坏。

综上所述,移动互联网面临来自三部分安全威胁:业务应用的安全威胁、网络的安全威胁和移动终端的安全威胁。

2 移动互联网安全应对策略

2010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了《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办法》第11号政府令,对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客户需求和政策导向成为了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的新挑战,运营商需要紧紧围绕“业务”中心,全方位多层次地部署安全策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加固,才能打造出绿色、安全、和谐的移动互联网世界。

2.1 业务安全

移动互联网业务可以分为3类:第一类是传统互联网业务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复制;第二类是移动通信业务在移动互联网上的移植,第三类是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相互结合,适配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创新业务。主要采用如下措施保证业务应用安全:

⑴提升认证授权能力。业务系统应可实现对业务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权限分配,能够实现用户账号的分级管理和分级授权。针对业务安全要求较高的应用,应提供业务层的安全认证方式,如双因素身份认证,通过动态口令和静态口令结合等方式提升网络资源的安全等级,防止机密数据、核心资源被非法访问。

⑵健全安全审计能力。业务系统应部署安全审计模块,对相关业务管理、网络传输、数据库操作等处理行为进行分析和记录,实施安全设计策略,并提供事后行为回放和多种审计统计报表。

⑶加强漏洞扫描能力。在业务系统中部署漏洞扫描和防病毒系统,定期对主机、服务器、操作系统、应用控件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确保拦截来自各方的攻击,保证业务系统可靠运行。

⑷增强对于新业务的检查和控制,尤其是针对于“移动商店”这种运营模式,应尽可能让新业务与安全规划同步,通过SDK和业务上线要求等将安全因素植入。

2.2 网络安全

移动互联网的网络架构包括两部分:接入网和互联网。前者即移动通信网,由终端设备、基站、移动通信网络和网关组成;后者主要涉及路由器、交换机和接入服务器等设备以及相关链路。网络安全也应从以上两方面考虑。

⑴接入网的网络安全。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方式可分为移动通信网络接入和Wi-Fi接入两种。针对移动通信接入网安全,3G以及未来LTE技术的安全保护机制有比较全面的考虑,3G网络的无线空口接入采用双向认证鉴权,无线空口采用加强型加密机制,增加抵抗恶意攻击的安全特性等机制,大大增强了移动互联网的接入安全能力。针对Wi-Fi接入安全,Wi-Fi的标准化组织IEEE使用安全机制更完善的802.11i标准,用AES算法替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代了原来的RC4,提高了加密鲁棒性,弥补了原有用户认证协议的安全缺陷。针对需重点防护的用户,可以采用VPDN、SSLVPN的方式构建安全网络,实现内网的安全接入。

⑵承载网网络及边界网络安全。1)实施分域安全管理,根据风险级别和业务差异划分安全域,在不同的安全边界,通过实施和部署不同的安全策略和安防系统来完成相应的安全加固。移动互联网的安全区域可分为Gi域、Gp域、Gn域、Om域等。2)在关键安全域内部署人侵检测和防御系统,监视和记录用户出入网络的相关操作,判别非法进入网络和破坏系统运行的恶意行为,提供主动化的信息安全保障。在发现违规模式和未授权访问等恶意操作时,系统会及时作出响应,包括断开网络连接、记录用户标识和报警等。3)通过协议识别,做好流量监测。依据控制策略控制流量,进行深度检测识别配合连接模式识别,把客户流量信息捆绑在安全防护系统上,进行数据筛选过滤之后把没有病毒的信息再传输给用户。拦截各种威胁流量,可以防止异常大流量冲击导致网络设备瘫痪。4)加强网络和设备管理,在各网络节点安装防火墙和杀毒系统实现更严格的访问控制,以防止非法侵人,针对关键设备和关键路由采用设置4A鉴权、ACL保护等加固措施。

2.3 终端安全

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安全包括传统的终端防护手段、移动终端的保密管理、终端的准入控制等。

⑴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移动通信终端生产企业在申请入网许可时,要对预装应用软件及提供者 进行说明,而且生产企业不得在移动终端中预置含有恶意代码和未经用户同意擅自收集和修改用户个人信息的软件,也不得预置未经用户同意擅自调动终端通信功能、造成流量耗费、费用损失和信息泄露的软件。

⑵不断提高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的样本捕获和监测处置能力,建设完善相关技术平台。移动通信运营企业应具备覆盖本企业网内的监测处置能力。

⑶安装安全客户端软件,屏蔽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监控异常流量。根据软件提供的备份、删除功能,将重要数据备份到远程专用服务器,当用户的手机丢失时可通过发送短信或其他手段远程锁定手机或者远程删除通信录、手机内存卡文件等资料,从而最大限度避免手机用户的隐私泄露。

⑷借鉴目前定期PC操作系统漏洞的做法,由指定研究机构跟踪国内外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漏洞信息,定期官方的智能终端漏洞信息,建设官方智能终端漏洞库。向用户宣传智能终端安全相关知识,鼓励安装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软件,在终端厂商的指导下及时升级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

3 从产业链角度保障移动互联网安全

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保障,需要从整体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待,需要立法机关、政府相关监管部门、通信运营商、设备商、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等价值链各方共同努力来实现。

⑴立法机关要紧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加快立法调研工作,在基于实践和借鉴他国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法律。在法律层面明确界定移动互联网使用者、接入服务商、业务提供者、监管者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规范信息数据的采集、保存和利用行为。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严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厉打击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保护这一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⑵进一步加大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监管力度和处置力度。在国家层面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移动互联网监管专门机构,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形成“事前综合防范、事中有效监测、事后及时溯源”的综合监管和应急处置工作体系;要在国家层面建立移动互联网安全认证和准入制度,形成常态化的信息安全评估机制,进行统一规范的信息安全评估、审核和认证;要建立网络运营商、终端生产商、应用服务商的信息安全保证金制度,以经济手段促进其改善和弥补网络运营模式、终端安全模式、业务应用模式等存在的安全性漏洞。

⑶运营商、网络安全供应商、手机制造商等厂商,要从移动互联网整体建设的各个层面出发,分析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联合建立一个科学的、全局的、可扩展的网络安全体系和框架。综合利用各种安全防护措施,保护各类软硬件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和内容安全,并对安全产品进行统一的管理,包括配置各相关安全产品的安全策略、维护相关安全产品的系统配置、检查并调整相关安全产品的系统状态等。建立安全应急系统,做到防患于未然。移动互联网的相关设备厂商要加强设备安全性能研究,利用集成防火墙或其他技术保障设备安全。

⑷内容提供商要与运营商合作,为用户提供加密级业务,并把好内容安全之源,采用多种技术对不合法内容和垃圾信息进行过滤。软件提供商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变化,提供整合的安全技术产品,要提高软件技术研发水平,由单一功能的产品防护向集中统一管理的产品类型过渡,不断提高安全防御技术。

⑸普通用户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加装手机防护软件并定期更新,对敏感数据采取防护隔离措施和相关备份策略,不访问问题站点、不下载不健康内容。

4 结束语

解决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不断提高软、硬件技术水平的同时,应当加快互联网相关标准、法规建设步伐,加大对互联网运营监管力度,全社会共同参与进行综合防范,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才会有所保障。

[参考文献]

第6篇

在TD的网络建设过程中,TD网络性能也不断提升。截止目前,TD网络的切换成功率达到94%,接通率已经与2G水平相当,达到95%。TD与2G的切换成功率已达到98.72%。

与此同时,TD终端进展也非常显著。截止2010年10月底,获得入网许可证的TD终端有565款,其中TD手机356款,TD数据卡162款,TD数据终端77款。在用户发展方面,截止2010年9月,TD用户已达到1528万户,在国内3G整体用户中的比例达到43.7%,发展规模处于领先地位。

从应用方面来说,TD业务应用累计注册用户突破2500万户,注册开发者近45万家,商家在售产品4万个,累计下载应用超过6000万次。

此外,中国移动还积极推动TD在重点行业的信息化应用,目前已成功拓展了政府管理、企业经营、市民服务等各方面的应用,并已在全国27个地市通过TD无线城市建设开展网上政务办理、旅游信息查询等应用。

在TD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信息通信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断增强,信息通信业的整体竞争力也在TD产业的带动下有了巨大的提升。通过TD产业的发展,一个以企业和运营商为核心的中国信息通信业自主创新体系得以建立,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全面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TD产业的发展,我国信息通信业也积累了推动自主创新发展的许多宝贵经验,总结和交流这些经验,对于中国信息通信产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0 TD网络创新研讨会”就是在上述背景下组织召开的。本次研讨会由TD 产业联盟和《移动通信》杂志社共同主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协办。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TD产业联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TD-SCDMA 设备提供商、TD-SCDMA 网络优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通信规划设计院所等单位和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共二百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创新是TD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等相关领导介绍TD产业发展现状、自主创新情况、TD网络建设进度以及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邀请了来自TD 产业链企业、中国移动设计院、中国移动研究院、多个移动省公司及其他相关通信行业的专家围绕“TD 网络创新”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内容涉及TD网络技术创新、网络质量提升、网络承载能力提升、网络智能优化、2G/TD协同优化、TD 室内覆盖、Femtocell 家庭基站、TD高话务量下干扰问题的解决、TD 客户感知评估、TD 网络建设中的节能减排、TD 传输网的技术创新、智能天线以及TD 网络数据业务发展等方面。

第7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移动通信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具有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内容更新快, 目前受实践条件限制, 课程教学难度大。为了提高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质量, 改进教学效果, 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 一年来, 我们对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验、考核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讨。

1.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组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采用项目化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将教学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分成6个项目,遵循由浅入深、以及工作过程的循序渐进原则设置。内容由理论知识点和实践内容构成。课程内容取舍上,基础理论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以实训项目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职业技能的掌握,知识侧重点。

2 .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理论教学将复杂的原理用简单的、感性的方法展现出来,并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讲解,有效地使难以理解的概念简单化、形象化,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课程教学中,设置一些内容让学生讨论,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给学生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实训过程中,鼓励团队合作精神和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根据移动通信课程的特点,将移动通信内容分为6个项目,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将每个项目按工作过程划分为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的完成过程包括任务下发、分析、分工与计划、实施、评价、经验分享、拓展七个步骤,模拟岗位工作过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②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参与性, 主动性, 积极性以及学习能力的全面性, 以此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讨论式教学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且参加讨论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由表达见解和发挥才能的机会, 为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 有利于学生质疑问难、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还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移动通信课程教学中,设置一些内容让学生课下去调查分析。通过小组辩论、课堂答辩等方式,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给学生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将结果记入形成性考核。

③案例教学法

在移动通信课程理论教学中,适当引入实际案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④双语教学法

移动通信课程是一门技术含量很高的课程,很多技术参考文献都是英文版的,而且网络维护与优化的参考资料也是英文的,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外语阅读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适量引入专业术语的英文名称的介绍, 引入通信系统中某些工作流程的中英文对照描述,并在考核中引入相关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专业外语的重视,同时为今后英文技术资料的学习应用奠定基础。

⑤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集声音、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于一体,具有图文并茂、交互性好、操作简便、信息量大、直观性强等特点。移动通信课程内容多而且抽象,内容更新快。将复杂的理论知识用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现出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⑥开展课程网站建设,提供与学生交流学习的平台

移动通信课程网站是一个融教学标准、教学素材于一体的较完整的教学资源库。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简介、课程标准、实验指导、教案、电子课件、习题库、教学动画、图片、讨论园地等,可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共享与交流环境。通过课程网站帮助学生课下学习、复习课堂讲述的知识以及自己学习教师要求自学的知识。学生通过网站可以丰富知识、启发思路。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向老师提出问题以及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以此与学生讨论和答疑,达到网上师生间交流的目的。

3.开展软实验平台,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移动通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更好地理解理论教学内容, 除了在课堂总学时数内安排了一定数量的验证性实验。鉴于移动通信设备成本比较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利用MATLAB、Systemview 等专业和功能强大的仿真工具, 安排学生进行仿真性实验,。使用MATLAB、SystemView等软件进行仿真性实验,既可以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又可以使他们掌握一些常见的通信仿真内容,提高动手能力,为其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4.重视就业指导

在课程运行过程中不定期地安排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对通信行业及相关企业有充分的了解,同时对移动通信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就业情况有所了解。让学生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做什么,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

5.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综合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为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结合专业特点、课程内容,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综合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考核可以是课堂提问、作业、小论文和答辩、小测验或单元考核、评价讨论发言以及实验实习报告等。学期结束时进行综合性考核,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师对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改革进程和成败。移动通信发展迅猛,其技术更是日新月异。通信专业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移动通信基础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并随时跟踪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我院正值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之际,我院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青年教师岗位培训、各类技术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通过境外培训、学历教育、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培养,提高教师教育理念,使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在校企合作工作站驻厂锻炼半年,增加企业工作经验,提升实践操作技能,然后再回校安排教学能力培训,全面平衡的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

结束语

通过以上教学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改革不是一成不变的,为培养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教师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兰振平,赵昕等.移动通信课程建设与学生培养的改革实践.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年第13期

2. 刘志平 刘立程.浅谈“移动通信”教学改革与实践.广东工业大学学报,VOL.5,2005.09

3. 王视环.项目教学法在移动通信课程中的应用探讨.南京邮电大学学报,VOL.12,2010.12

4. 李明 谭永明 黎山峰.移动通信课程改革的探讨.东莞理工学院学报,VOL.15,2008.10

5. 黄清.案例教学在移动通信课程中的应用与思考.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9

6. 苏静明,吴造林.多媒体教学在移动通信课程中的应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VOL.19,2009

第8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3-0070-02

移动通信是我校通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从学科性质上看,它是一门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并具有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内容更新快、实用性强,而学时相对较少的特点。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技术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移动通信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越来越突出,怎样才能学习和掌握好移动通信课程是通信专业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移动通信的教学实践,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 教学内容

移动通信可以说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实用通信系统,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技术的特点决定了移动通信课程在内容选择上要面对诸多难题。

首先,内容多,学时少。虽然人们常说现在是3G时代,但2G手机仍在普遍使用,4G的标准也已确定,如此多的技术与系统,都具有实用性,都很重要,在有限的学时内该如何取舍,已成为困扰移动通信课程教师的重要问题。

其次,教材选择困难。移动通信课程的教材尽管更新快,但也很难跟上技术的发展,最新的技术与发展动态很难在书本上找到。此外,由于移动通信相关技术较多,不同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取舍上各有不同,教材内容相比教学内容可能过繁或过简,很难找到适用的配套教材。以上特点决定了移动通信课程在教学中绝不能纯粹依靠教材。

经过多年实践,在移动通信教学中,我把内容分为三部分:基本原理、典型移动通信系统、课外自学内容。

基本原理部分主要包括调制技术、无线信道特征、抗衰落技术、组网技术等。这部分内容较多,涉及面较广,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可以有不同的取舍。本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这部分内容上就淡化了一般教材上的公式推导,主要强调基本概念的理解,在讲授过程中多辅以应用实例以强化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调制技术、无线信道特征等内容要注意与先学课程内容的比较与衔接,而组网技术的讲解要辅以适当的实例详细分析,做到详略得当。

在第二部分典型移动通信系统的讲授中,由于学时所限不可能将所有的典型系统一一介绍。由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一直强调兼容、平滑过渡的理念,因此,2G与3G设备和技术之间始终存在联系,2G系统的知识是理解3G系统的基础,所以一般可以从2G的GSM系统入手,因为后来的3G、4G系统中的网络结构等很多内容与其一脉相承,有2G的基础可简化后续的学习。在GSM之外的其他典型系统可根据学时、实验条件等选择,本校由于建有WCDMA系统实训中心,所以在内容上选择细讲WCDMA,而其他的3G、4G系统则通过对比法,只简要介绍其核心技术特点。

第三部分为安排学生课外自学的内容。移动通信课程一般是在高年级开设,此时学生的很多必修基础课程都已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压力相比大一、大二时小了很多,有较多的空余时间,而移动通信课程内容多、学时少,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考虑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强化学习效果。这部分时间与内容如果安排得合适,其效果甚至超过课堂理论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更是对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这部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课程内容的总结与提高;一类是一些难度不大但受学时所限课堂上无法详细展开的内容,如一些技术性的应用实例、教材上没有的技术最新发展动态等。

以上是我对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的一些总结体会。总的说来,在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中要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学生自身特点、实验条件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不同专业、不同基础、不同需求的学生分别考虑,在实践中研究探讨最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

二 教学手段

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各种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针对移动通信课程各部分内容的特点不同,在教学中应综合采用诱导法、实例法、课外自学法、演示法、分组研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和思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还能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诱导法。如调制的部分可从简单二元调制出发,通过对其缺点的分析和解决引导学生得出各种实用调制技术的原理,而不是通过公式的分析,这样让学生从熟悉的简单理论入手,一方面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再如在一些关键技术的讲授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该技术的适用环境。还可以提出一些虚拟场景,引导学生分析适用的技术手段、解决策略,这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知识运用能力大有益处。

实例法。如在频率分配方法的讲解中可以举一些运营商实际的频率分配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在讲各种抗衰落技术时介绍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情况等。经过几年基础理论的学习,又面对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多数高年级学生对实际应用的兴趣远大于理论分析,如果总是讲理论而不提应用,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而移动通信本身也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在整个原理的讲述过程中,如果在每个理论的讲述中都能辅以应用实例介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地提高,学习效果也会大幅提升。

课外自学法。前面提到,由于学时受限、内容庞杂,移动通信课程的很多内容很难在课堂上深入展开,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就很有必要。对于课外学习,学生常有的两种情况是:一种是有学习积极性但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一种是缺乏学习积极性。对于前者可以通过指定课外阅读内容、加强师生课余交流等方式给学生以指导,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也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较大的通信行业论坛,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这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在移动通信这门课程的学习上受益,还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益处。对于第二种缺乏主动性的同学就需要通过一些强制或诱导的方式来推动学生学习。如布置课外作业、小论文等,规定这些内容要计入最终成绩,推动学生在课外学习。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找感兴趣的内容研究学习,提交学习成果者可获得一定的成绩奖励,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

演示法。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实例演示比单纯的讲授效果要强得多。在多媒体教学较普及的现在,动画演示在移动通信课程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例如,在介绍GSM系统移动台主被叫流程中,涉及大量的号码及设备,单纯讲授过于抽象,学生很难形成整体概念,此时辅以动画演示,效果大大强于纯理论讲授。

专题研讨法。为同学分组安排专题,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就其技术背景、应用前景等写出综述性报告,并通过专题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获得专业知识,也是对其文献查阅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的锻炼,可谓一举多得。

三 结束语

近年来,我们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着力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如何提高数字移动通信课程的授课质量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具体体现在任课教师在学院讲课竞赛中获奖,学生对课程满意度达90%以上,历次督导组的评价等级较高等。总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使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教学方法灵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双重提升。教学改革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将继续努力探索,将该课程建成通信专业的特色课程、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啜钢、王文博、齐兆群、孙卓等.移动通信精品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4):85~89

[2]肖海林.研究性学习在移动通信教学中的应用[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25):429~311

[3]啜钢、王文博、常永宇等.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第9篇

论文关键词:高速公路;通信;原理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钍对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应用原理进行阐述。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中的通信系统属于基础类设施,主要为收费、监控系统提供信息(话音、数据、图像)传输通道,由光缆数字传输系统、程控数字交换系统、移动通信系统、紧急电话系统等组成。根据其通信系统在高速公路行业的应用特点,高速公路通信网主要由长途通信干线传输网、程控数字交换机、数据传输网、图像传输网、移动通信网和卫星通信网等部分组成,下面我们重点对其各主要组成部分的使用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1收费系统

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一般采用半自动收费方式,即人工判别车型,车道入口发放通行卷,出口验卷,计算通行费,人工收费,计算机管理,辅以车辆检测器校核,闭路电视监视。目前,提倡计算机联网收费。远期,逐步实现自动收费方式。通行卷有采用非接触式IC卡,也有采用磁卡。为便于计算机联网收费,联网收费区域内均应采用同一种通行卷。

1.1计算机收费系统

计算机收费系统一般分两级,即收费中心计算机系统和收费站计算机系统。收费站控制室计算机与该站的收费广场车道控制计算机组成该站的局域网。收费中心内的计算机构成中心独立的局域网。各局域网之间、收费中心与区域拆帐中心之间需要通过通信系统实现数据传输进行勾通。

1.2收费数据传输

收费数据分三级管理:收费中心计算机、收费站计算机及收费车道计算机。收费站与收费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是通过数据通道直接传输的,各通信站的ONU设备提供必要的2Mbps(G.703)数据通道接口。通信与收费系统是通过收费站和收费中心的路由器连接起来的,在区域收费联网的情况下,路由器至少要具备两个E1(G.703)接口,一路传往收费中心,一路传往区域拆账中心。

1.3收费图像传输

收费系统在个收费站广场出口均设置了摄像机,各摄像机的图像信号既要传到相应的收费站又要传到收费/监控中心。从摄像机到收费站的视频及控制信号传输是由收费系统完成的,而图像及控制信号的远程传输与监控有所不同,未采用复用方式,庵个摄像机图像对应一芯光纤,而控制信号是经MODEM通过通信系统的话路通道传输的。

2通信系统

2.1通信干线传输

长途通信干线传输系统设计的正确与否,决定着整个通信系统质量,它不仅关系到能否实现现代通信网设计的目的,还关系到工程投资的经济性、合理性和可靠性。目前,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基本是采用光纤通信系统。高速公路通信系统长途通信干线传输网采用光纤通信,这是因为:

高速公路通信网要求同时传输语音、数据和图像通,信量较大,选用频带、通信容量大的光纤通信系统是合理的。

光纤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抗电磁干扰能力强、通信质量高、传输距离长等特点,是其它通信传输方式无可比拟的。

光缆通信中继距离长,适应公路沿线各通信站点间距离不一致的实际情况。

采用长波长单模光缆传输方式,在中等容量以上长距离传输系统中,从经济上占有优势。

2.2通信系统的程控交换

根据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业务的内容和特点,通信系统采用三级程控交换,第一级交换中心设在高速公路总公司通信总中心,其主要职能是完成本局终端的话务接转,汇接所有来话、去话的转接任务,并与二级公路网中心联接,完成本局话务接续与本局以外的话务转接;第三级交通中心分别设在各高速公路公司下属的管理所,其主要职能是完成本局的话务接续与出入本局的话务接续。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及话务流向的需要,各级交通交换中心之间均可进行互连,以便组成一个多迂回、多路由的程控数字交换网。

2.3话音通信系统

高速公路通信网话音系统包括业务电话系统、指令电话系统和移动电话系统。业务电话系统为高速公路管理局、各公司、各管理所以及高速公路上各种设施(如监控、收费、服务区、停车场、加油站、维修、交警、通信、供电、配电及养护等)提供内、外业务联系电话。业务电话为全网自动拨号,业务电话网应与市话公用网汇接。指令电话系统主要是为监控总中心以及监控中心下达交通监控和调度指令。为便于交通控制和交警业务调度,在监控中心和分中心可分别设置两套指令电话控制台,以便供公路值班员和交警值班员使用,指令电话应自成系统。指令电话控制台设置在各路公司内,分监控指令控制台和交警指令控制台,分别控制所辖路段各指令电话机和交警用指令电话机;指令电话控制台具群呼、组呼、单呼功能及自动录音功能;指令电话控制台具有转接功能,即实现指令电话控制台与指令电话机之间的转接。

2.4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就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移动通信不仅指双方的通话,还应包括数据、传真、图像等业务。移动通信系统可以自己建网,也可以租用邮电部建立的公用蜂窝移动通信网。邮电部公用蜂窝移动通信网可实现全省漫游,管理也比较方便,可以省去了自己建网的费用,但公用蜂窝移动通信网费用很高,同时不能完成高速公路网要求群呼、组呼等调度功能。自行建立高速公路移动通信专用网,可以解决上述不足,但建网投资很大。建议高速公路移动通信系统自己建立专业移动通信网,采用800MHz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据了解,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系统应用移动通信较为先进,移动通信成为快速应变能力的强有力手段。

3监控系统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应用图像传输可将道路现场的活动图像,利用图像传输系统的能力把图像信息用电信号的方式传送到远方,清楚地再现在屏幕上,有利于管理人员做出控制决策。活动图像传输采用光缆传输方式,高速公路监控摄像点不太多的特点,一般采用一对一(一摄像头对一监视器)方式传输到各路监控中心。通过视频切换方式,由总部的控制信号来选取所需的图像信号,由光缆传至监控总部的监视器,使总中心也能监视到它所关心的全省高速公路运行情况,以便进行宏观管理。

监控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监控中心计算机系统和外场设备。

3.1监控中心计算机系统

监控中心计算机系统即情报处理系统,它包括通信控制器、网络服务器、交换式集线器、终端计算机等。这些计算机组成局域网,组网方式:收费站控制室计算机与该站的收费广场车道控制计算机组成该站的局域网。收费中心内的计算机构成中心独立的局域网,只是多了一台通信控制器,它配有多串行接口控制器,用于外场设备与中心的数据通信管理。

3.2监控中心的外场设备

监控的外场设备包括车辆检测器,可变情报板,可变限速标志,气像检测器等。由于这些检测点(数据采集点)距离通信站较远,相对分散,且数据量较小,无法采用标准的高速数据接口进行传输,因此在每个远端数据点配一台MODEM,将数据传到就近通信站的ONU,最后通过通信系统传至监控中心通信控制器。

3.3监控数据传输

监控数据分二级管理:监控中心、监控外场设备。通信系统在各站综合业务接人网的ONU设备业务通道中提供足够的2/4wVF接口,监控数据采用模拟传输方式,通过这些音频接口完成,由监控系统提供MO-DEM进行数模转换。

3.4监控图像传输

监控系统在全线设置了一定数量的摄像机,各摄像机的图像和控制信号均要传至监控中心。通信系统负责为摄像机的图像和控制信号传输提供光电缆,视频图像信号和控制信号经过数字/视频复用光端机复用后,占用一根光纤。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