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17: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等职业技术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更为不同,涉及内容也更为复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社会发展走向、自身实际情况为学生量身订做的培养模式由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专业教育、社会实践、思政教育、教学反馈等内容构成是一个系统的教学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生活的实际为人才培养模式起到指导性作用。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
1.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起步晚发展基础薄弱,缺乏系统的理论作为支持。关于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的理论性内容对于实践操作具有良好的指导性作用,目前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理论还不全面,针对人才培养的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任务、教学细则、教学模式等一系列理论内容还不完备,对于教学工作推进做不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给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带来难度。
2.教师队伍素质有待加强。
传统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教师只是针对学生的专业性技能和知识进行提高,同时只是针对学生的专业技术学习开展工作,对于学生的思政教育、课余生活、未来规划、心理疏导工作参与性不强或者没有相关经验,对于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缺乏系统、清晰的认识,对于人才培养模式工作的推进形成阻碍。
3.学校领导重视力度有待提高。
传统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只是针对专业技能进行培训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工作相对简单,但是社会变化难以预料,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就业岗位减少、社会差距变大、岗位竞争激烈,要求的人才所涵盖的能力也越来越全面,单一的技能型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竞争。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深远,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工作改革难度大,同时领导缺乏对此类工作的开展经验,对于人才培养模式工作缺乏认识,重视度也有待提高。
4.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岗位紧缺、生活压力大
学生入学之后往往只关注专业机能性知识,对于自身发展规划和发展的理论性内容明显关注度不够。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方法
1.在专业设置上以市场为导向。
专业性培训是保证学生进入社会的前提,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在专业设置方面要紧紧把握市场发展方向,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制定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计划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与大学教育不同的是具有自身特色在专业设置方面与市场需求和岗位需要联系紧密,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就业导向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相对封闭,学生对于外界信息了解少,对于就业信息和市场信息敏感度不够,学校在培养人才时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对于朝阳产业、夕阳产业、有前景行业、绿色行业进行深入剖析,并对学生进行引导,确保学生学习的知识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2.加强思政教育。
与大学教育不同的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于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方面相对空白。现在社会对于人才要求更加全面,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更是前提和必要条件,高职教育思政教育方面薄弱,领导对于思政教育认识存在误区,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同时学生由于就业压力大,对于思政教育等精神理论重视力度也欠缺。首先领导要加强重视开设相关理论课,招聘具有经验和素质的专业教师,并加强对于思政教育的宣传力度,对学生的思想、心理等多方面进行教育和疏导。
3.加强能力的锻炼。
关键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防治措施
1当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成长阶段是人生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波动性和迷惘性,他们正逐步进入成年人的角色,但对社会、家庭而言,因其不独立,思想不稳定,世界观尚未成型,实际仍是“未成年人”。
这个时期心理障碍常表现为偏执、自负、多疑、焦虑、冷漠、狭隘与狂妄等。他们的年龄一般在18~22岁之间,他们的心理活动有其特点,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发育的阶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存在着不稳定性,自尊心、自信心比较强,一方面追求理想,不断向上进取;另一方面对精神情绪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比较弱,容易产生极不稳定的日间杂波。当主观和客观发生矛盾,情绪受到挫折时往往悲观失望,甚至无法解脱,紧锢在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致使心理失常而患病,轻者不承认自己有病,虽说能坚持上课,但是成绩十分不理想;重者会做出残害自己或者危害社会的事情,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害四名同学案就是个特别的例子。我校也有患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中有的休学或者失学,有的甚至长期不愈,不仅自己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更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我校有一位男生,无缘无故的焦虑,导致严重失眠,到我校门诊部求治,却查不出任何毛病。整日生活在焦虑不安的痛苦之重,这样的学生如果遇到特殊事情的激发特殊因素的刺激,难免会产生超常规的行为,这些都提醒我们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和心理,改变以往“见病不见人”的旧生物医学模式和形而上学观点。
2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2.1适应能力差
2.1.1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心理落差大
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所面临的人生第一次考验就是自我心中的落差感。他们同样十年寒窗,他们同样怀着更高的梦想,想象着通过高考能够达到人们价值观念中所说的金榜题名。然而高考下来,无论是基于什么因素,他们未能达到梦想中的“登堂入室”,无奈之下选择了原本没有什么特殊级别差异化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但这种落差不自觉显现在他们的心中。落差之二便是新生活的较大改变,大学校园远比中学校园面积大,楼群林立,是个小社会。我国高校采取的是住宿制,步入大学即意味着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过集体生活。在中学除了学习,一切事情都由家长代劳,加上独生子女骄生惯养,上大学后,一切亲力亲为,适应能力不强的就会经常被孤独不安、焦虑所困扰,尤其是习惯了生活环境的大学生到喧闹的城市后,易产生压抑和自卑感。如一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满眼灰色的楼群产生厌恶情绪,大脑反应慢,经常出现忘记返回路线的情况。
另外,大学生活的压力让学生觉得自己再不是天之骄子,一枝独秀。校园是个小社会,不是一尘不染的圣地;奖学金的评定、入党、提干等等竞争初见端倪,书呆子不受欢迎,个人的风采和魅力最重要,不再有人把你当作宝贝,很可能从过去的宠儿沦为不起眼的小角色。从个人中心的小圈子到无穷无尽的中这一环,不能很好完成社会化转换,必然产生挫折感,因此很多人进入大学新奇过去后就甘于平庸,雄心壮志不复存在,所谓“60分万岁”不是罕见现象。
2.1.2对学业的不适应,对如何合理平衡职业技能学习和综合素质学习的不适应
中学和大学都要学习,但学习目的和不同。中学时,教师不厌其烦地“传道、授业、解惑”,负责的态度一点也不亚于父母对你的关心。大学则实行学分制,学习完全靠个人,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而有些中学时的姣姣者,由于对大学的学习方式方法掌握不好,加之强手如林,昔日的优势风采不复存在,自尊心和好胜心得不到充分满足,家长和个人的期望值过高,容易产生失落感。
我们把职业技术教育融入高等教育体系,就是响应国家倡导,适应人才对高等技术人才市场的需求,但是也存在一个职业技术和学科分配上的差异,同样学生也存在着有的学生偏强于文化素质,却毫无专业技能的底子,有的学生则是在某些职业技术领域里很强,但他们却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就是综合素质的偏低,这些本身的客观基础的不平衡,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导致心理的失衡,我们有的学生是网络高手,能独立编程,甚至是某些知名门户网站的版主,他们基本上能自给自足地生存,甚至月收入几千元,他们在IT领域里的成就让他们自豪,骄傲,但每每综合下来,几门不及格,一方面我们在倡导挖掘专才,另一方面我们也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所以说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使得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心理体系中容易产生混淆和失衡的因素。
2.1.3对状况的适应
家境富裕的学生优越感强,但他们却容易沾染上的不良毛病和行为方式:高消费,不知道节约,不体恤人情冷暖,歌五酒六的生存状态,即便不出现偏差,也会和大多数家境一般的孩子产生隔阂。家境贫困的大学生大都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心理,那就是更多地表现出自卑而敏感。人际交往困难,偶尔会对社会态度不良,怀有敌意。这样容易导致性格孤僻,出现人格偏差,面对生活没有信心。
高等职业技术又是个跟社会实际结合得非常密切的教育体系,对社会脉络的把握,对需求的适应,是高等技术教育得以生存的基础。但是,时代进步过程中所伴生的问题,所出现的不和谐因素,会在第一时间反馈和到我们的学生,我们处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的结合部,也是容易遭受负面因素袭击的易感人群。
2.1.4生活自主性的适应
独生子女的家长过度爱护孩子,以及应试教育导致家长学校的过度保护,导致他们缺乏应对困难及心理承受力等的锻炼。当代的教育制度迫使我们的家长让我们从小就走着一条“重点”之路,从小要上重点小学、中学、大学。除了以外的事家长会一手包办,导致许多学生心理发育不健全,虽为大学生心智却还停留在小学水平。当大学生面向社会的时候便有了许多的不适应和不顺心,而他们又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便有了大学生心理樊笼的存在。
同时,我们高等技术教育所倡导的就是自主性和灵活性,我们在技能培养上强调专业技术课程的设置适合社会需要,我们在人才培育上强调我们的学生将来能多专多能,能快速融入社会,能在社会生活中充当尖刀,能快速适应社会变化所带来的对我们技术能力的考验,而这些,对于长期在温室里倍受呵护的孩子,对于还仰仗家长扶持的孩子,一下子让他丢弃拐杖,让他从依赖的心理突然转变成自立自强的心理,是需要一个阵痛的过程,而在阵痛期,是最容易产生心理裂变的。
2.2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进入大学,人际交往面拓宽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使学生不知所措。中学里的人际关系要简单些,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大学的交往是广泛的,有同学、同乡、师生、异性、社会活动团体等。同居一室的有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城乡背景,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性格,他们之间的磨合是个新问题。一些学生个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合群,孤独寂寞,甚至想逃避现实。激烈竞争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擅长单打独干,易于自我封闭,不善与人交流,在恐惧失败的心理下,不敢与人交流合作以防止自我暴露和竞争力的丧失。
2.3难以排除的情感危机
情感问题是大学生这个年龄层不可避免的问题,谈恋爱也成了这个年龄阶段一个不可避讳的话题。我们的孩子有享受美好的渴望,但他们尚不具备承受痛苦的能力,在这个复杂的问题前面他们很难成为强者。
生理心理的变化。高校阶段是大学生由普通教育转向社会就业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男女同学的发育基本上是成人水平,个个体格健壮,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但是,生理变异是心理变异的物质基础。随着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大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往往具有封闭性,表现为内隐、曲折、不易形诸颜色,并带有较多的社会性、性,对继续深造或者就业存在着焦虑、对社会上的某些矛盾还不大了解,情绪容易波动,反映比较强烈,具有两极性,一会儿振奋,一会儿又失望。当然,绝大多数同学自我意识在增强,并能作自我调节。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普遍受到溺爱,由于他们的特殊地位,很容易形成孤僻、自私、任性的性格。
3心理障碍的主要措施
(1)设置或分配专门机构,专项管生心理问题,把学校医疗机构、学生管理机构发动起来,主动配合,采取措施,做好大学生思想工作,采取体系化、化、制度化的常设管理机制,切实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
(2)选拔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教育管理队伍中来,在辅导员队伍中强化班主任对心理问题的学习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甚至可以考虑建立专职的心理辅导员队伍,建立一个日常的解决心理问题队伍,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1.1目前就业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72份,回收率达到86%,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58份,所占比例为92%。从就业的调查结果看,首先,大部分毕业生在各级各类中小学校、中职学校及培训机构工作,这些从事教育类相关行业的人数为总人数的51.4%,这说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最主要从事的还是教师及相关职业,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进入培训机构的毕业生占24.1%;其次,考研的毕业生的比例较高,占总人数的17.1%,这说明由于就业的困难迫使一些毕业生继续求学;另外,从事其它行业的人数也占很大的比例,为总人数的19.6%,当然这其中目前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也占一定比例;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是,进入教育资源开发企业的人数为9.5%。
1.2课程设置特色
关于课程设置特色的调查情况,87.3%的毕业生认为,作为高等职业师范院校的学生,自己所学的课程和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相比没有什么不同,没有自己的特色,由此可见,高等职业师范院校的在课程设置和普通高等院校的区别不大,这会直接导致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自己的特点,缺乏竞争力,这也是目前我们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1.3实践操作技能
在被调查者中,觉得在参加工作后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的占88.6%,觉得实践动手能力还可以和无所谓的占11.4%,这说明绝大部分毕业生觉得在学校时所获得的实践操作技能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一些实际的操作技能往往需要在参加工作之后通过再学习才能获得,这充分说明,目前我们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不足或与实际工作脱节。
1.4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的重要性及设置比例
关于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的重要性,62%的毕业生认为,对于高等职业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实践课更重要,也有25.3%的毕业生认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一样重要,而认为理论课重要和无所谓的只占12.7%。关于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设置比例上,绝大部分毕业生在校时学习的理论课学时是实践课学时的2倍;而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应加大实践课学时比例,实践课学时应该为理论学时的2倍左右。
1.5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
被调查者在校时所学必修课与选修课的门数比例上,多数在为21左右,也就是必修课是选修课的2倍,而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选修课应该是必修课的2倍左右。据调查,目前各个学校受实际教学条件和师资条件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中虽然列出了多门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但却不能正常开出,学生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名义上是选修课,可和必修课没有什么区别。
1.6师范类课程的设置
调查数据显示,80%左右的学生在校时除了教育学和心理学,没有学过其他师范类课程。但从培养目标来看,我们是培养面向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另外从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从事与教育相关行业看,只开设教育学和心理学是不够的。
1.7课程数量
关于课程数量的调查数据显示,80%以上的学生认为在校时学习的课程太多或较多,在这种课程门类繁多的情况下,学生所学多而不精,杂而不专,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很难适应,这对于专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非常不利。
1.8教学设计能力
根据教学设计能力的调查可以看出,所有被调查的学生都学过教学设计这门课程,但有近90%的学生在校期间只是学习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教学形式也只是停留在课堂理论讲授上,很少真正进行过课程教学设计的实际训练,这对于培养学生教学设计能力是极为不利的。
1.9新技术课程的设置
调查数据显示,接触过关于新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涉及新技术课程的人数只占9.5%,而没接触过的占90.5%。这说明,大部分院校课程设置中新技术含量过小,在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如果不能走在掌握媒体新技术的前列,必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会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1.10课程和所从事岗位的对接情况
除去在就业去向中考研和从事其他行业的被调查者,在从事与教育技术相关就业岗位的人中,认为所学课程和职业岗位对接针对性不强的占75%,说明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职业岗位分析,针对不同岗位群设置不同的课程群。
1.11毕业生对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
被调查的毕业生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对高等职业师范院校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一些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课程设置过多、过杂;
②理论课时远远多于实践课时;
③选修课课程过少,并且不能自由选择;
④专业方向的确定一般在大四,应该提前;
⑤与网络相关的课程少;
⑥应该为学生搭建考研课程模块;
⑦加强教育媒体创意方面的知识和训练;
⑧加强课程和具体职业岗位的对接。
2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各个院校对教育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不顾自己职业师范院校的定位和生源特点,照搬其它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这非常不利于专业特色的形成,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使学生缺乏不可替代性和竞争力,导致学生的专业技术不如学计算机的,教育理论不如学教育学的,这使得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形势原本就紧张的情况下,就业前景更不乐观。所以要使专业的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培养出的毕业生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必须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必须向职业技术教育倾斜。
(2)课程设置过多。大部分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面面俱到,总想把学生培养成“全才”和“多面手”,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面临就业的时候有更多的选择。但事实上,一方面,如果学校的各方面条件,尤其是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开设过多课程,教学质量很难保证;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讲,如果课程设置体系庞杂有余而特色不足,会使学生顾此失彼,没有专长,很难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
(3)实践课程学时不足。在目前的课程设置中,理论课比实践课门数多,理论学时也远远多于实践学时。作为职业师范院校来说,应该注重自身的职业性和技术性,强化学生在就业相关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使培养的学生成为技能型人才。
(4)师范课程过于单一。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部分院校在课程设置上除了教育学和心理学外,并没有开设其它相关师范类课程。但实际情况是,作为一名教师,或者是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而且要有扎实的学科基础,要有教师职业的独特品格和能力,教育技术学专业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势必要体现这一特点。
(5)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设置比例不合理。各院校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开设比例相差很大,一般都存在着必修课偏多的情况,而选修课在人才培养方案里虽然列出很多,但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却很少。一般情况是学生没有权利选择课程,而是学校开设哪些课,大家就统一学习哪些课,这必然会严重影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挥。因此重视学生在课程设置上的自主选择权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而其出发点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
(6)忽视学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的能力是教育技术人才最主要的、最核心的专业能力,而反映在课程设置上,这种核心能力却被忽视了,大部分院校的教学设计课程只有理论学时,讲授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而并没有开设教学设计相关的实践课程,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学生理论学不进去,而真正需要设计教学的时候又不知从何入手,如果理论和实践能够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真正具备教学设计的能力。
一、稿件内容
本刊特稿:国内外职教领域重大活动的深度报道、国家及各地区职教发展状况专题研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解析、专家访谈等。
理论与应用研究:职业教育与培训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职教发展宏观问题研究、相关研究课题成果、其他重要选题研究综述等。
高职专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专题研究、其他有关高职的选题研究等。
中职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教学专题研究、其他有关中职的选题研究等。
师资培养: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理论及实际问题研究、职教教师成长问题研究、教师教学能力问题研究、其他有关职教教师培养培训方面的选题研究等。
职教管理:中、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理论及实际问题研究(包括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学校经营等)、管理理念与管理策略研究、管理方式方法研究、管理队伍建设研究、其他有关管理问题的探讨研究等。
职业咨询:职业分析与职业指导、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其他相关热点焦点问题的专家透视等。
基础教学研究: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基础课程教材、教法研究。
专业教学研究: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专业课程教材、教法研究。
问题探讨:职业教育与培训及相关领域微观问题研究、问题争鸣与讨论及个人主张。
经验交流:具体经验做法介绍与体会交流。
实验实训: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验课程、实习课程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训练方法研究与探讨。
教育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的应用研究与实践探讨。
海外职业教育: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目前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的管理体系、政策法规、措施方法、特点特色、发展趋势、相关案例等内容的研究与评介。
职业教育史料:中外职业教育发展史上思想、思潮、人物、事件等相关内容的研究与评介。
二、稿件要求
内容字数:来稿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谨、数据准确、文字精练,具有创新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篇幅一般不超过6000字。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应简明、具体、确切,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作者署名: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全称、单位所在地和邮政编码。(格式请参照本刊已发论文)
论文摘要:要用第三人称概括全文主旨,主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不加评论,也不使用“本人”、“作者”、“我们”等作为文摘陈述的主语,字数在100字左右。
关键词:论文应有3~6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作为关键词。关键词应简练、准确。
章节体例:文内章节层次标题应简练、明确。一级标题不编号,黑体居中,题末不加标点符号;二级标题分别以汉语数字外加圆括号顺次编号,题末不加标点符号;三级标题不编号,用楷体放在相应的文字段首,题末不加标点符号,正文空两字格接排;四级标题分别用阿拉伯数字外加圆括号顺次编号,标题及正文接排不分段。如果文章层次较少,标题可跳级使用。
专用符号:来稿必须采用法定计量单位,专业名词、术语、数字、单位、符号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外文人名、地名和术语需译成中文,并符合国家标准;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必须书写清楚,要分清大小写;上下角标的字母、数码、符号位置必须明显准确。
图表格式:文中插图与表格放在相应正文之后,分别按出现次序顺次编号。插图的序号、标题及注释居中放置在图的下方;表格的序号及标题置于表格上方,表注置于表格下方。全文只有一个图或表时,图题或表题只标注“图”或“表”而不标序号。(格式请参照本刊已发论文)
正文注释:采用尾注形式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正文内顺次编号,并将注释号①、②、③等标在相应正文之后的右上角。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置于全文正文之后,分别用阿拉伯数字外加方括号顺次编号。(格式请参照本刊已发论文)
作者简介:内容包括作者出生年、性别、籍贯、职务、职称、学位和主要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作者须注明民族。
基金项目:属于基金项目或立项课题的来稿,请注明项目或课题全称和编号,名称和编号必须真实准确。
投稿请登录我刊网站省略或发电子邮件至;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全称、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15个工作日内未收到录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
关键词 高职教师 职业能力 职称指标 相关性
1 对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状况调研的必要性
自2006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时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正式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迅速的发展。由于各个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很多地区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指标设计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职称评审制度不健全,没有形成独立的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大多数高职院校从事师资管理的人员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但是由于理论研究不足,出现了建议正确,可是运用困难的尴尬局面。因此,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的、可行的职称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2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与职称评审指标相关性调研分析
2.1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多种能力又可以分为一般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相结合”的理念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但要具备教师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合理把握教材的能力、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等等。高职院校教师更应具备基于人才需求分析的专业开发能力、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开发能力、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的教学情境设计和实施能力、基于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学改革和社会服务能力等等。
2.2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指标内涵分析
“职称”的内涵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学术水平、能力与成就的评价以及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统称。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是衡量教师学识、能力、成就和贡献的一种标志,职称评聘是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职业能力提高的具体手段。目前,国内高等职业院校的职称评审条件大多是从学历要求、资历要求、外语要求、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继续教育要求、专业理论知识要求、教学业绩成果要求、科研业绩成果要求、教师品德素养、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方面来考察一个教师的水平。从指标设计到内容,有的是直接套用普通高校的评审条件,有的是在普通高校评审指标的基础上降低了标准,但是难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2.3 对于现行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政策的调查分析
2.3.1 调研模式
本课题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中选取了职业大学、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职业学院、商务职业学院等10所高职院校的教师进行调查。发出问卷125份,收回116份,有效问卷112份,调研的部分内容用于研究分析职称评审所涉及的指标对于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的高低。
2.3.2 调研情况统计
(1)您认为学历、资历对真实评价高职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2)您认为撰写论文、著作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3)您认为撰写论文、著作的数量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4)您认为论文、著作的质量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5)您认为以期刊等级对于评价论文质量的影响值是高是低?(6)您认为编写教材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7)您认为教学质量考核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8)您认为指导学生参加大赛获奖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9)您认为科研能力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10)您认为教学改革能力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11)您认为专业建设能力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12)您认为发明、专利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13)您认为对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问卷用于调查高职学院一线教师对于职称评审指标涉及的内容对于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的高低。答案选项分由高到低分别赋予5分、4分、3分、2分、1分。5分表示影响值最高,1分表示影响值最低。
2.3.3 调研结果分析说明
调研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题到第七题是对于高职教师一般职业能力的调研,第八题到第十三题是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的调研。
(1)关于高职教师一般职业能力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教师的学历、资历对于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一般,说明教师具备相应的学历、资历只是其可以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不能以高学历或者是任职时间长就说明一个教师的实际水平高。
问卷的第二题到第五题都是围绕论文、著作这个指标的调查,从调研结果来看,论文的质量和期刊的等级可以真实的反映一个教师在这方面的水平。论文的数量多不一定是水平高,说明提高论文质量是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一个主要渠道。
问卷第六题是关于编写教材的调查,在大多数职称评审文件中规定,撰写论文和和编写教材是可以相互替代的,的篇数或者参编教材达到规定字数都可以说明在这方面达到了职称评审的要求。但是调查结果显示,41.96%的被调查教师认为编写教材对于真实评价教师水平影响值一般,也就说明编写教材不能体现教师的水平高低。
问卷调查的第七题是关于教学质量考核的调查,53.57%被调查者选择了高和较高的选项,说明大家普遍认为教学质量考核可以真实地评价一个教师的水平。在职称评审过程中,一般要考核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五年的教学质量情况,可以说这是一名教师日积月累取得的成绩,最能够直接反映一个教师的真实水平。
2014年3月22日,教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生长高层论坛上表现,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据鲁昕先容,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能技能人才的高考,测验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便是如今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离开(京华时报,2014)。附着社会和经济的生长,职业教诲越来越受到器重,高等职业教诲作为职业教诲的高等阶段,在中国高等教诲体系中占据紧张的职位地方。
1.1.1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第三级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包括就业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和从业后的有关继续教育。”(顾明远,1990)。《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 1号)这样界定:“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陈英杰从教育分类、教育层次、培养目标、联合国教育分类和专家学者的分类等多个角度对高等职业教育概念的界定进行了综述,并这样界定高职的内涵,即:“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和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这是在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基础上,面向职业的,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专门教育。”他的描述包括了 5个要素:(1)受教育者的文化基础应具有高中文化水平,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技毕业生以及具有相当高中文化水平者;(2)培养面向是为经济建设第一线服务的实用型人才;(3)教育层次是高等教育,培养的是高级人才;(4)教育形式是专门教育,包括有学历的专业教育和非学历的专门培训;(5)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当于国际教育分类标准中的5B类教育阶段(陈英杰,2007,p21)。目前我国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按照体制分类,主要有五种办学模式:一是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和地方举办的职业大学;二是独立设置的高等专科学校;三是成人高等学校;四是部分重点中等专业学校;五是普通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学院(明立军,2006,p20)。高职生源有普通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后学生(五年一贯制学生)、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包括技校生、中专生、职髙生)及其它类型的学生(彭志武,2007, p54)。
1.2国内外职业数学课程
在高等职业教诲中,作为大众底子课的高等数学,它有着怎样详细的定位,它与别的专业类课程之间的干系。通过对中国知网关于高职数学教诲的学位论文(搜刮效果全部为硕士或教诲硕士学位论文)举行梳理,从文献中相识中国高职数学课程的近况。同样,借助文献相识外洋关于职业数学教诲的环境。由于外洋的教诲体制与我国的差别,别的,成人与职业数学教诲生长得较晚,这里笔者简朴提到英国、澳大利亚、丹麦、葡萄牙的相干研究结果。以及简朴先容了与中国高等职业教诲雷同的美国社区学院和新加坡理工学院的数学课程。驻足国际视野,审视我国的高职数学课程。
第2章文献综述
在第1章中我们确定了两个研究问题:(1)基于某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运输专业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哪些数学知识与技能?(2)基于某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运输专业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哪些与数学知识和技能相关的信息技术?中国高职数学教育的相关研宄,一批学者致力于高职数学课程的研究,通过各种研究方法,为不同专业的学生确定合适的数学知识技能,并建议使用信息技术。某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运输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所需要的数学知识技能与信息技术,国际上已有一些国家的研究者及团队,深入了各行各业探索所需要的数学知识技能与相关的信息技术,积累了有效的研宄方法及工具。美国的社区学院与新加坡的理工学院与中国的高等职业学院同属5B类教育,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美国的社区学院数学课程的建设集中了来自各种相关利益者的合作,是大家合作研究智慧的结晶。新加坡理工学院的数学课程,为各专业开设的数学模块,以及模块之间的组合,合理的解决了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矛盾,以及数学课程与学生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两个国家的数学课程的建设对本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研宄的目的是为某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运输专业学生建设合适的数学课程,作为课程设计的第一步就是确定合适的数学内容,在内容的选择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它将怎样与后续的课程建设完整地融合。己有的研宄成果,及理论框架,会带给我们很多启发。
2.1中国高职数学教育的相关研究
笔者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介绍了高等职业教育以及高等数学课程。从总体上对高职数学教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它的定位和现状。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教务管理员;教学管理;作用
社会毫无畏惧地向前发展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社会所需也在不断地扩招,所设的专业越来越多,并在教育活动中对新的教学手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尝试。面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近几年来出现的新形势,院校的一系列教务管理工作也在相应改变,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也在逐步提升。为了准确无误地完成教务管理的目标,教务管理人员应以科学管理理论与客观教学规律为基本指导方针,面对整个学校的师生,运用先进的科学信息管理技术,合理地调配教学条件,系统地组织教学人员的各项教学活动,让学校的人、财、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过程也更加协调顺利,管理质量大大提升等。
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务管理及管理员的基本情况
教务管理员在整个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工作中基本属于弱势群体,受到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这主要体现在薪资待遇不高、岗位培训缺失或不到位等。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扩展到教学文件、教学计划、学籍、考试、成绩、实践教学、教学质量等,管理员的工作量明显加大、工作强度明显增强,工作效果却并不如人意。另外,有些教务管理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服务意识也不是很高,服务的主动性与有效性都远远不够。这大多是因为教务管理员不能受到校方的重视而引起的,这主要表现为校方对他们的录用要求并不高。大部分的教务管理员都不是教务管理科班专业出身,理论知识不懂,教务管理经验也基本没有,甚至对自身职务的认识相对有限,对事物变动的敏感程度也不高。而且他们的组织、协调、沟通、语言表达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都相对较弱,不仅不能满足基本的工作所需,也不能顺应新形势下教育改革深化发展的需求。久而久之,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务管理员的管理状态不佳,工作热情也受到极大的影响,管理员的流动性也比较频繁,对整个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着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务管理员的角色扮演
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之中,教务管理员是不可或缺的一支师资力量,它的成立主要就是为了促进教学单位的正常运作、保证教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教务管理员是各个院系部教学工作中的最基层的管理者,帮助相关院系部领导管理一些教学方面的常规琐事,为教学工作正常运转保驾护航。
2.教务管理员是一名辅助工作者,它主要负责将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学成绩与学生的学业成绩统计出来,归纳总结后再交由各个院系部领导,以便于领导更好地进行决策。
3.教务管理员是一名传达员,主要将院校下达的各项工作安排以及通知及时地传达到各院系部领导那里,并给与相关的参考意见等。
4.教务管理员是学生利益的保护者。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务管理员在每学期开学时需要安排好学生到校的注册工作,并组织学生们进行各式各样的等级考试工作,期末成绩的审查以及毕业生的资格审查等都是他们的工作职责。
5.教务管理员是一名急救员。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若是出现了紧急情况,多半就需要教务管理员的参与,比如因为某些原因调课或者更换教学场所等。6.教务管理员是一名协调员。为学校的职能部门、各院系部领导、教师以及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发挥协调、承上启下的作用,促进信息的有效沟通、改善他们之间的关系等。具体来说,教务管理员若想要使工作顺利地展开,就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在叫学校教学上做好基层管理,又要为教师以及学生做好服务工作,并对院校领导的决策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务管理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
三、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务管理员的主要作用
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务管理员就像一座架起学生与教师协调关系的桥梁,不仅起到师生之间信息的相互传递作用,还可令师生之间更好地进行沟通,还为师生基本校园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换句话说,教务管理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还要不断地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不断地完善自我,成名一名合格、有用的师生服务员、院系部领导的助手等。
1.料理师生的基本所需
负责学生入学资格的审核、进行学籍核对以及日常学籍管理,比如休学、复学、退学、专升本等日常工作。办理学籍处理工作,比如提供学籍处理名单,为需要变更学籍的学生办理各项手续等。组织学生领教材、向任课教师提供授课班级的学生名单。帮助学生办理重修、补修课程,向教师提供重修、补修学生的名单等。组织学生公共选修课的报名等,为任何老师提供公共选修课的学生名单。负责成绩管理工作,包括成绩按时回收、归档、成绩的公布、成绩单的打印及其相关工作等。配合教师完成各类考试的报名及其证书等的颁发工作。甚至学生考研升本、学生论文的发表、获奖以及毕业生的离校手续等工作也是由教务管理员来完成的。总之,教务管理员在教学管理中要帮助师生日常所需做好一切工作,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2.保证教学有序进行
进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以后,对学生的管理不再是班主任管理模式了,教师的主要任务仅仅是教学,基本不参与学生的日常管理。学生管理这部分工作主要由教务人员负责,所以教务管理员在教学管理中承载着人力资源管理与学校教学资源配置等任务。为了保证教学可以有秩序地进行,教务管理员需要对学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他们会根据教师的不同教学技能、专业水平,并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以及所具备的基础知识水平,结合学科的特点以及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合理地安排专业课程以及选修课程。对这些课程的教学工作还得进行跟踪,及时地调整不合理的课程。这一套程序下来,学校的教学工作方可有序地进行。
3.促进院校可持续发展
教务管理员保管着院校的一些重要资料,比如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档案资料以及科研资料等,这些资料算是院校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院校不断发展的标志性存在,无论是对于整个院校今后的发展,还是对院校曾经的发展来说,它们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务管理员所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简单的资料管理,而应该直接影响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长远发展。教务管理员的责任如此重大,务必需要积极认真地对待这项工作,确保资料的万无一失。如今科学技术在飞速地发展,电子信息管理也进入了各大院校里。无论是毕业论文的管理还是学生学籍户籍等信息的管理,都使用的是电子管理模式。可见,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也让高校管理顺理成章地跟上科技发展潮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务管理员必须认真学习相关的高科技。
4.影响学生的品质养成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务管理员负责院校里的大大小小各项事务,故而教务管理员的为人处世方式直接影响各项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务管理员管理着学生的学籍、注册、各类考试以及教材的发放等,这就意味着教务管理员要与学生展开或大多或小少的接触,在接触过程中教务管理员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可谓是最直接的。在校期间学生接触最多的当属授课老师,从心理层面上看,学生对授课老师存在极大的崇拜心理,对于教务管理员则是一个逐渐了解过程,稍有一丝不耐烦的情绪就会给学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相反地,若是良好的工作态度与工作作风就会给学生带来一系列正面影响。换句话说,教务管理员的工作态度与情绪直接影响着毕业生进入社会后的工作态度与为人处世的风格。另外,教务管理员还得负责妥善保管好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规范以及各项考试试题等内容,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诚实如真地参加考试、踏实文明地做人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务管理员若是能够以身作则地为人处世,也将有利于学生建立优良的品质。学生的学籍以及在校期间的诚信度直接关系着学生档案之中是否存在污点,对学生能否顺利毕业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教务管理员的公平公正态度以及诚实如实的所作所为,比如学籍管理不弄虚作假、对考试试题做好保密工作等,学生就会受到好的影响。否则,一旦教务管理员在工作中有一点点纰漏,学生就会受到重大影响。
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务管理员的未来发展
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务管理员尤其要提高自身的政治道德修养,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力,从根本上提高促进教学管理的质量与效率。有效性与质量提高。首先,教务管理员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素养,能够准确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以及路线,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岗位职责以及工作的意义等。其次,教务管理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务管理员虽然所从事的都是一些日常且琐碎的学校事务,但对这些事务的管理同样需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高尚的敬业精神。教务管理员们要明白“教务无小事”这个道理,在工作中尽量避免疏忽大意,增强自己的预见能力,恪尽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忠。第三,教务管理员还得具备一定的奉献精神。教务管理员所从事的繁杂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困难或者麻烦,甚至工作过程中会遭受不被理解或吃力不讨好的情况,有些工作人员还得加班加点地干活,这就需要教务管理员具备一定的敬业精神,要有责任意识以及奉献精神。面对教务琐事时,教务管理员本着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不怕吃苦、不怕挨累、乐于奉献,凡事为学生着想,为教学服务到底,坚定自己的信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高尚的职业情操。第四,教务管理员必须具备档案信息规范化管理意识。教学档案是教学过程中自行形成的一个信息,院校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进行档案信息的管理,档案信息管理得好坏直接影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评定。这项管理重任直接落到了教务管理员的肩上。从某种程度上看,档案信息不仅涉及学生的信息,还包括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各种评定信息等,对学校而言是一份重要的资料,故教务管理员对档案信息管理必须具备强烈的规范意识。我们已经知道,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务管理人员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与作用,在所属岗位与担当的职责上也是任何岗位与职责都无法比拟的。因此,身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务管理员,首先就得明确自己的职责任务,尽最大努力做好手头上的日常工作,并不断地探索出新的方法与思路,让自己发光发热亮,在院校(教务)管理方面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黄明洁 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胡德通.浅论高校教务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及素质要求[J].中国西部科技,2008,(6).
[2]孔祥营.浅谈高职院校教学秘书岗位的工作内涵[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2).
[3]王琳.试论教学秘书如何做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8).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而专业设置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专业设置和市场要求的有效结合能够极大促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探讨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的特点和原则,并且提出专业合理配置的相关要求。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生产一线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它的发展与就业市场状况密切相关,按劳动力市场需求来设置专业和课程,用市场运作的理念来经营职业学校,把握市场的要求,就抓住了办学的主动权。如果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脱离了与市场,离开了行业和企业的支持和帮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就脱离了生存的基础。因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地区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对人才需求合理预测的前提下,在行业和企业的参与下,经过反复认真地论证后,对专业设置作出理性决策。
1、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的基本特征
从世界各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情况来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1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相吻合
综观各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现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种地方性教育,扎根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实际,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生存的基础。相反,如果没有就业市场,不能为当地服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托。
1.2专业设置直接面向特定职业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是把教育和培训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毕业后能够无障碍地从事一个行业的工作,这就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技术性和实用性。把企业的培训提前到学校里,让学生得到系统的训练,相关技能更加完备。
1.3学科交差类专业成为发展趋势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生产一线员工的教育,但是这些人才也可以升迁,升迁的方向是一线主管或者中层管理人员,他们的职责主要是执行公司的战略决策,这需要相关的技术技能保证公司战略的实施。而这些岗位需要的是复合交叉型人才,所以对相关学科进行整合,形成新的专业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大趋势,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相关技能的关键,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2、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
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不顾自身条件开设新专业,盲目攀比,造成热门专业重复建设;降低人才培养标准,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自身声誉;政府投入不足,缺乏稳定可靠的行业依托,导致部分院校急功近利,专业建设难以形成特色。因此,职业院校设置专业时必须适时调整,按照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专业建设发挥自身办学优势,增强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在专业化设置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有足够的超前意识,主动适时地调整旧专业,增设新专业。具体来讲,专业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2.1真正体现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和行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对同一职业领域的人才规格、专业目标有特定的要求,因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的设置和开发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产业发展趋势,通过市场调查和实际论证来进行。
2.2培养目标为技术应用能力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培养方案要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在专业开发和设置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专业体系,突出以关键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创业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成为合格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2.3专业设置要体现前瞻性
由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适时调整原有专业,以成熟专业作为基础,适时调整和修正,设置新专业;同时基于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需要,未雨绸缪,增设新专业。
2.4条件成熟、设备兼容
学校在专业设置时,必须考虑自身的办学条件,同时要尽可能地与现有教学设备相兼容,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资源的规模效应。
2.5传承优势和创新相结合
职业学校既要有稳定的优势专业,显示特色和实力,又要有适应社会急需的创新专业。专业创新是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对常规专业进行改造或者是根据高新技术发展,不断更新和调整原有专业的教育内涵,拓宽知识面,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及时设置新专业。总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岗位适应能力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核心、以专业交叉整合来设置和建设专业学科。
3、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的基本对策
由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是工艺型、执行型人才,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服务的,所以专业的合理配置显得比较重要。要达到专业的合理配置,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3.1专业定位要准确、合理
高职学校应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成才愿望,应为当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以当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水平为基础,兼顾其他需要;要考虑当地的教育基础和受教育者的需要;要考虑学生就业能力、就业需求和就业趋向;也要考虑学校具备的办学层次,切不可盲目攀比,不顾自身条件而任意拔高或盲目赶潮流。
3.2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定向性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强调以学科为中心,无须追求专业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重要的是教育的职业定向性,就是学生学习了这个专业,今后能够无障碍地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因此,要以职业岗位为依据设置专业。对于就业相对稳定、需求量大的岗位,每个行业岗位可以设置一个专业,而对于变动性较大,需求量不大的岗位,可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
3.3专业设置要适度超前
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特点,准确把握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科技发展走向,特别是现代支柱产业、第三产业、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趋势,掌握人才需求变化规律,科学预测人才需求远景,做好专业的调整预测研究,确保新开设的专业具有适度的超前。适度超前设置的专业经过一定时期的建设和完善,其成熟期可与人才需求的高峰期相一致。专业设置和建设适度超前,还容易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把握学校办学主动权,不断提升学校自身的声誉。
3.4冷、热专业相互搭配
热门专业需求量大,就业形势好。因此,要在主客观条件和软硬件设施比较完备的情况下,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设置热门专业,社会有需求就设置,不需要就及时调整,适应市场发展,满足企业需要;冷门专业条件比较艰苦,社会需求量不大,学生不愿选报。但今天的冷门,明天可能就是热门,这与政府的政策导向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专业设置时,不应当头脑发热,而是高瞻远瞩,合理配置冷热专业。
3.5突出特色品牌专业
特色就是我有他无、他有我优,而品牌是一个产品的文化内涵。专业建设应当建立在特色品牌这个高度上,没有特色不会被人记住,没有品牌就没有文化内涵和品位。要形成特色品牌专业,必须投入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努力,积淀学校的校园文化,开发相关的技术,形成良好的教育工作氛围和学习习惯等。一个专业成了一个特色品牌,专业的建设才达到一个高度,专业的文化内涵才得以诠释。
3.6学历教育为主,兼顾在职培训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使不同专业具有一定的兼容性,满足岗位变化和从业人员的转岗及再就业要求。除设置学历教育专业外,还应积极开办短期培训专业,当然,这种培训与学历教育相辅相成,是对学历教育的一种补充,让学生在学历教育中,通过培训,学得一技之长。
3.7校企共同建设专业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校企共同研究具体专业设置,共同参与教学工作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校开设社会急需、相对超前的新专业。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建设还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学校可选派教师定期到企业工作,掌握新工艺、新技术;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从企业聘请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校企合作还能增加学校的经费来源,改善办学条件。
参考文献:
[1]黄日强,德国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J],职业与成人教育,2006,(10):37-39
[2]张国生,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特点[J],职教通讯,2007,(7):47-48
>> 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探析 终身学习型社会下成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中应探讨的几个问题 以培养能力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 浅析新西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及其发展特色 基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讨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究 浅谈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IT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研究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刘劲松.试析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154-156.
[3]徐可晶.湖南省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7-16.
[4]张爱荣,韩云霞.国外职业教育中值得借鉴的课程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5(29):79-81.
[5]胡钦太,等.传播学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当代传播,2010(2):90-92.
[6]吴廷俊.改革开放30年看中国新闻教育发展最快的30年[EB/OL].http:///xwzx/gnsz/gdxw/200810/27/t20081027_17192603.shtml.
[7]贺小玲.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模块课程的构建[J].鄂州大学学报,2011(1):70-73.
[8]梁骥.高职新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4):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