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学前教育保育实习工作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4 15:18:2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学前教育保育实习工作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学前教育保育实习工作

第1篇

关键词:保育见习;保育实习;保教分离;保育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148-03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由此可见,保育工作是幼儿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教结合”是幼儿园工作的基本原则与灵魂。为使保教更好地融合,许多发达国家在幼儿园未设保育员岗位,而是让教师轮流负责保育工作。目前我国有一些地区的一些幼儿园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三教制”保育模式,即各班不设保育员,由所配备的三名教师共同承担本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也称“三教共育”或“三教共保”。这对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除了必须具备相应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对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进行保育实践的能力。这些技能的学习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结合幼儿园保育见习和实习,让学生深入幼儿园班级,在观察、实践中反思、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保教结合的意识,掌握保育和教育的技能技巧,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二、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保育实习现状

自2005年起,我校创新性地提出并逐步完善了“一见二实三顶岗”实践教学模式。把“一见二实三顶岗”的实践教学模式具化到学前教育专业,即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在幼儿园见习,二年级第二学期进行为期八周的中期实习,三年级第二学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所谓一年级开始进行为期一年的见习即每周安排每个班级有四节课在幼儿园进行授课,这四节课一般由任课教师上两节课,留下两节课给学生观察,完成见习手册相关内容。学生见习主要安排在我校附属的两所幼儿园进行。但是,自2009年开始,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导致班级数增加,附属的两所幼儿园无法安排学生正常见习。虽然笔者和其他老师努力提出建议希望能在一年级下学期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保育见习,但是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合作的幼儿园无法安排。二年级第二学期会进行为期八周的中期实习,实质主要是进行教学实习,对学生的保育能力不进行考核。到了三年级下学期为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很多学生到了幼儿园没有进行相关的培训,直接承担了配班教师的角色,甚至承担主班教师的角色,文章中称呼她们为新手教师。

三、当前学前教育大专生保育见习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范的保育见习参考资料。纵观目前我国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实践,还没有比较规范的保育见习计划和内容可供我们参考。我校学前专业学生一年级见习计划主要是完成教研室印制的见习手册,见习手册内容涉及对教师和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的记录、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观察记录、对特殊儿童的观察记录、家访记录等等。这个见习手册并不是专门的保育见习手册,内容繁杂。笔者作为学前卫生学任课教师,也会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见习内容主要是根据其他院校保育见习的计划,再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修订而成的。

2.见习内容和要求不够全面具体。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习内容往往只涉及观察见习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及各项教育活动,并做相应的记录,但是对于比如“来园”、“离园”、“盥洗”、“饮食”、“睡眠”“户外活动”、“教学活动”等环节的保育工作要求不全面具体。

3.见习时间安排不合理。我校施行“一见二实三顶岗”实践教学模式,安排学生第一学年进行见习,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但是这样的安排也直接导致无法安排专门的学前教育保育见习时间。作为任课教师,如果安排学生观察了解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学习情况,了解保育员和教师的一日工作情况要见缝插针,时间过于散乱,学生很难观察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学习状况,对保育员全天的工作也很难有机会实践。近年来由于学前专业招生人数激增,幼儿园不愿接纳大批学生见习,这也导致学生见习难以安排,实践学习时间减少。多年以来,我院《学前卫生学》的课程教学都是由笔者一人承担。由于教学班级数多,无论是在校对学生实训的指导还是下幼儿园对学生见习情况的了解,仅靠学科教师一人难以做到全面、深入、细致,这也使很多学生的保育实践浮于表面。

4.学生能力有限。一年级的学生首次下幼儿园见习,由于学生还没有开始其他专业课的学习,自身专业知识素养缺乏,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有限。在保育见习中无法做到融会贯通,只是更多地停留在观察、分析的层面上,真正动手操作的机会太少;结合卫生学课程到幼儿园实践的机会有限,并且实践操作的面太窄、内容不够全面。比如在见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幼儿流鼻血吓得手足无措;有的学生帮忙喂药,因为对幼儿不熟悉,错把另外一个幼儿当成要吃药的幼儿,所幸药物没有给幼儿造成什么影响。

5.幼儿园指导老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负责保育工作。因为学生的各方面实践能力有限,也导致了有些指导老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负责保育工作。在幼儿园的保育见习过程中,很多指导老师只是让学生做去食堂领饭菜、帮幼儿穿衣服梳头发等工作,不敢放手让学生负责幼儿的一日生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的实践能力弱导致幼儿园不敢放手让学生完成保育工作,而幼儿园不敢让学生负责保育工作又削弱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导致老师没有办法具体指导学生见习实践。因此,保教结合的意识和能力薄弱一直是我们毕业生的软肋。

四、当前学前教育大专生保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当前,学前教育大专生在教育实习或新上岗时,保育实践中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保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决定教育行为。保教并重原则能否在幼儿园工作中得到切实贯彻落实的前提是教师是否真正树立起保教并重观念。通过实习观察,笔者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保育意识淡薄,认为教育实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至于保育工作,也只是帮忙领饭、给幼儿盛饭、给幼儿梳头发等。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幼儿园老师只要把幼儿教育好就行了,而保育则是保育员的任务。所以在校期间他们比较重视对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了对卫生保育方面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

2.保教分离。学前教育大专生在教育实习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明确保育和教育的结合点在哪儿,保育和教育严重脱节,重教轻保,保中无教。学前期是幼儿各种习惯、独立生活能力和良好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园时时、处处是教育”,凡是接触幼儿的所有成员尤其是保教人员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学生认为保育工作主要由保育员阿姨来完成,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教学工作。其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在工作职责划分中明确提出了保教结合的原则,教师要“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而保育员要“在教师指导下,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其中保育员的角色和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侧重“卫生消毒”变为侧重“配班参数”;由侧重“保”到注重“育”。这些变化都需要我们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保育员的角色要有重新认识,树立保教合一的观念。

3.保育技能欠缺。在学生或新教师进行保育时一个突出问题是保育技能不足,如很多新老师只在乎“上课”,而忽略了许多生活环节的保育工作;欠缺诸如食具消毒、被褥拆洗、内务整理等基本的保育工作技巧。不够关注孩子一天身体的变化,对孩子的一些疾病迹象没有预见性;遇到意外伤害,不能进行简单的处理;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没有进行及时的调节,有的甚至还在有意无意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等等。

五、提高学生保育能力的途径

为了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对幼儿园不熟悉,实习过程中上手不快,思想上存在“重教轻保”等弊端,我们需要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增加保育见实习的时间,并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保育能力。

1.转变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1)在课堂上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将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特定的、模拟的情景场合中,让学生去模仿提炼,学会综合分析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提高临场应变能力,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2)在课堂上通过采用录像教学法,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可到幼儿园中将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拍摄下来,并穿插一些幼儿常出现的保育问题,让学生一边看录像,一边分析讨论。通过研讨,学生能增强对保育工作的感性认识,并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现场教学法。为了增强理论讲授的实效性,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和考察,验证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并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的保育工作中去。如,“幼儿健康检查”一节的内容,在讲解了基本知识和操作要领以后,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协助保健教师进行晨间检查;“托幼机构的设备卫生”一节,我们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考察、参观,实际感受托幼机构设备卫生的重要性和应注意问题,并在见习的基础上对所见所闻进行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现象教学,增加了授课内容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2.科学合理安排保育见习时间,制定切实可行的观察分析表。为了让学生充分地接触和学习保育工作,需要设计多次保育见实习,将理论知识学习与能力实践紧密结合。在课程学习期间,一方面利用各种教学法见实习机会,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观察表或主题内容,让学生有目的地下幼儿园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将常见保育问题或一些难题及时反馈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前卫生学》课程真正做到指导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专门安排1~2周保育见实习,让学生带着某一保育现象或保育问题到幼儿园与幼儿教师或保育员探索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或者调查分析报告,提升保育调研能力。最后在毕业前夕集中顶岗进行保教实习1个月,学生真正以保教人员的身份开展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和生活活动,强化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各项保教技能和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学生实践过程的指导。在学生下幼儿园保育见习期间,除专业课教师进行实地指导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幼儿园老师和保育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遇到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解决。由于目前大多数大专生是独生子女,本身的自理能力就不强,到幼儿园后,对幼儿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无从下手,这就更需要老师、保育员手把手地教,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4.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实习实训条件。学校创设相应的保育实训室,让学生在《学前卫生学》的学习过程中有充分实践操作的机会;在学生毕业教育实习中要加强保育实习的分量,使配班的学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非形同虚设;学校能根据学前卫生学教学的需要,多安排学生下幼儿园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此外我们可以邀请幼儿园园长、保教老师、妇幼保健所的老师等来校讲座或兼课,不断渗透幼儿园的文化氛围和管理制度,注重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参加保育实践的热情,增强对保育实践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树立保教一体的观念,做到教中有保、保中有教、保教结合,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

第2篇

关键词 见实习基地 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18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Practic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in Undergraduate Colleges

DUAN Weihong, NAN Lamei, YUAN Yuan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anyang, Shaanxi 712000)

Abstract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practice in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importance is analyzed on the practic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 the existing problem is pointed,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s forward.

Key words practice base;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kindergarten

1 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实习的重要性分析

1.1 学前教育工作岗位的需求性

据《乐富教育研究院2010-2011年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报告》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大中城市幼儿教师缺口比较严重。然而,对于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院校来说,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更应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其毕业后能直接胜任本职工作,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见实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学前教育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学前教育的工作对象是学前儿童,好模仿是学前儿童的一大特点,这些使得学前教育工作具有了较强的示范性。如一个男教师写字翘兰花指,小学儿童看后会嘲笑老师娘娘腔,但学前儿童则会模仿老师的写字姿势。可见,学前儿童的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做好有效的职前培训,而有效的职前培训则主要依靠学生的见实习来完成。

2 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见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本文通过自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实习情况调查问卷,对咸阳师范学院2012级学前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的见实习情况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26份,收回问卷126份,回收率为100%。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暴露出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见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见实习制度不完善

第一,时间上的滞后性。学生每个学年都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都需要在实践中及时加以检验和锻炼,而我校则不是每学年每学期都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安排见实习,而是从第二学年才开始,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这就使得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不能在实践中及时得到验证、锻炼、强化,其它本科院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第二,指导方式上的脱节性。在学生见实习期间,学校与见实习基地的指导基本脱节,学生进入见实习基地后学校一般不做过多干涉,指导学生的责任完全落到了见实习基地头上。由于学校与实习基地没有相关制度确定各自的权责,对于学生在见实习基地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学校也只能是尽力协商但不能保证协商有效。

第三,内容上的不均衡性。学生的见实习任务很多,包括保育工作的实施、教育活动的安排、班级管理、环境创设与布置等方面。但据调查没有一个实习基地能做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70%的见实习幼儿园将指导内容仅局限于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忽略了对学生其它方面的指导。不仅如此,还有25%的见实习幼儿园只关注保育工作的指导,而且只是表现为让学生辅助保育员拖地、打饭、洗碗等,并没有进行专业的系统的保育工作指导。

第四,见实习工作的不完整性。幼儿园包括小班、中班、大班。但是据调查,在大学四年的见实习期间有78%的学生没有完全深入地了解小中大各年龄班的工作,由于学校对实习基地没有明确要求,所以导致有些学生每次见实习都去同一个年龄班。

2.2 见习实习基地不合理

第一,见实习基地形式单一。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校对见实习基地的选择范围狭隘,仅仅局限于幼儿园。而事实上与学前教育有关的职业机构有很多,如早期教育中心、特殊儿童学校、胎儿学校、托儿所、儿童心理咨询等。

第二,对见实习基地的审查不严。由于很多单位不愿意接受见实习学生,使得学校在选择实习基地时降低了标准。据调查,48%的学生实习后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产生了质疑。

第三,见实习基地的权责不分。统计结果显示78%的实习基地由于不愿或者不了解而没有很好地肩负起指导学生实践的责任。55%以上的学生反映进入幼儿园后协助工作人员劳动的时间多于开展实践教学的时间。

2.3 见实习效果不明显

见实习是锻炼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但是就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见实习效果来看很不乐观。

第一,学生态度不端正。大学宽松的管理制度使多数学生变得松散懒惰,缺乏责任心和进取心,而实习单位则不同于学校,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需要遵守,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同学无法适应紧张的工作,继续用得过且过的态度来对待见实习,无法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使见实习变得流于形式。

第二,实践机会缺乏。有些见实习基地怕影响教学效果,不给学生创造实践讲课的机会,只是让学生旁听或者做一些与教学关系不大的杂活,没有真正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见实习机制改革建议

3.1 完善相关制度,提高见实习的规范性

建立“一体化”的见实习制度,即时间安排的一体化、指导方式的一体化以及见实习内容的一体化。所谓时间安排的一体化是指学生的见实习时间应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每个学年都有,并且根据学生每学年开设的课程制定学生见实习期间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指导方式的一体化是指校内指导和校外指导的一体化。学校应从校内和校外(即见实习基地)分别选出有能力指导实践的教师,并且将学生与指导教师固定下来,即在大学四年中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固定的校内实践指导教师和一个校外实践指导教师,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实践指导;见实习内容的一体化是指为学生安排全面的实习内容,从幼儿园工作来看,应包括各类活动的实践、幼儿园的管理、幼儿保育、环境创设等;从年龄班级来看,应包括小班、中班、大班的见实习。让学生熟悉各年龄段的学前教育工作。

3.2 合理设置课程,提高见实习的有效性

学生在实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反映了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应进一步完善。第一,增强专业理论课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如五大领域的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师应在提供模拟课堂教学机会的基础上带学生去幼儿园见实习,身临其境地感受幼儿园教学情况。第二,加大专业技能课的比重,并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来说舞蹈、绘画、钢琴等专业技能的学习会比较困难,所以学校应加大有关专业技能课时的比重,并且每个学期都为学生开设相关的课程,保证学生技能的熟练性和连贯性。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幼儿园的需求对专业技能课的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技能课的教师不能像要求专业学钢琴、舞蹈等的学生一样来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如,幼儿园不需要教师具备精湛的琴技,只需要具备最基本的琴技,并且要会边弹边唱边看。第三,设置弥补学生不足的实践课程体系。据调查学生在见实习中反映突出的问题是对课堂的控制与管理、与幼儿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幼儿活动的整体规划。学校应针对这些问题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来弥补学生的不足。

3.3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见实习的针对性

校企合作是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其最初就是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而提出来的。目前用人单位反映多数学生就业之后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锻炼才能上岗。这说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主要依赖于学校的见实习工作。为了把学生培养成适合用人单位的合格职业人,学校在开展见习工作时必须与见实习基地进行定期的交流合作,共同制定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的见实习方案。当然校企合作还应具有针对性,即针对不同的职业应制定出不同的指导方案。如育婴师有育婴师的见实习指导方案、幼儿教师有幼儿教师的见实习指导方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校企合作的功效。

3.4 有效管理监督,提高见实习基地的有序性

学校应改善对见实习基地的管理。首先,学校应与社会职业需求相联系,拓宽见实习基地的选择范围,开发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多类见实习基地。如:幼儿园、早教机构、胎教中心、托儿所、特殊儿童学校、儿童读物出版社……这样既可以降低学校寻找见实习基地的难度,同时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为他们将来就业提供了多种选择。其次,提高对见实习基地的审核标准。见实习基地不仅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场所,同时也承担着为学生提供优秀实践典范的责任。所以学校在选择见实习基地时必须严格审查,看该基地是否具备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是否具有指导学生就业的专业人员,是否具有规范的管理制度等,进而选择出具有指导学生见实习能力的合格基地。第三,加强对见实习基地的监督。学生普遍对实习单位感到不满,主要是因为实习单位几乎不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帮保育员劳动,帮教师做教具。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出现,学校必须加强对见实习基地的监督管理,如:见实习前将基地应完成的任务用书面形式确定下来并发给各基地,还可以与见实习基地签订协议,通过协议来明确见实习基地的责任,并规定违约后应付赔偿金。

参考文献

[1] 林泽炎.大学生实习制度的规范与完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2.

[2] 李海贞.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J].理论学刊,2006.2.

第3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兴趣

中国分类号:G718.5

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实践能力形成的基本规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采取课程渗透与集中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单位时间里课堂教学的效果,它不但是预期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综合反映,而且是评价教学优劣的重要指标和整个教学过程运作状态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有既定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优化教学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提高。

课堂教学为学生提高实践技能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和方法上的指导。具体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职业能力拓展课程以及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及幼儿教师岗位作特点,重视对学生进行婴幼儿卫生保健、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重视音乐、美术、舞蹈等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养,重视幼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重视学生的人文、科学等素质的提高。在这些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教师要用精练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并结合课程特点安排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教法类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体,使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学做结合”,切实提高实践能力。课堂教学的考核工作突出技能考核,避免“高分低能”现象发生[2]。

二、鼓励学生参与课外训练

鼓励学生参与课外训练,就是通过设置专项学分、组建学生社团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训练活动及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活动能力、检验教育技能技巧。学校高度重视、鼓励学生参加课外训练活动,并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专业教学团队积极响应和配合学校开展各项课外训练活动,并制定相应的办法和措施,形成较完善的鼓励学生参加课外训练活动的机制。组织一批热心学生课外训练活动的专业教师作后盾,积极参与与自身专业联系密切的学生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的指导,为学生参与课外训练活动提供“真刀真枪”的“实战”训练项目。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制度化,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技能回馈社会,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巩固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

三、重视教育见习与实习

重视教育见习与实习,就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或者说当学习告一段落的时候,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企业环境,了解对应岗位的工作特点、工作内容,学习企业的岗位标准,找到自身现有水平与职业要求的差距并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到幼儿园见习与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必须高度重视并自觉进行制度化、规范化建设[3]。

实习准备阶段:联系实习幼儿园,落实实习班级教育、教学进度及生活安排等具体问题,制定实习计划,做好实习动员,组织实习生钻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其相关教材,选择或自制玩具与教具,写好2~3个教案或活动方案,试教后反复修改,反复练习。

熟悉情况阶段:指导教师请实习幼儿园的领导介绍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动态及其特色;请教研组的教师介绍钻研教材、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以及提高教育质量的先进经验和保育、保健的先进措施和事例;观摩有经验教师的教育活动,活动前要熟悉活动内容,活动后要进行评议,学会讲评方法;请有经验的班主任介绍如何制定班级教育计划,特别是根据班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保育与教育方案,保持教育计划的连续性;与实习班教师交流,深入了解幼儿的具体情况,并且制定班级管理计划。

教育、教学活动实习阶段:教育、教学实习包括集体教育活动、自由活动与生活活动在内的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集体教育、教学活动合计不少于12节。实习生尽可能实习各种类型的保育与教育活动,特别是户外活动不得少于2节。每个教育活动方案必须送实习班教师或班主任审阅、签字,试教以后才能正式组织活动。实习生在听原任教师组织活动和幼儿园安排的集体观摩之外,每组还必须听同小组实习生的教育、教学活动3~4节。实习生一律要使用普通话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实结阶段:实结期间,每个实习生均应填写实习生鉴定表,围绕教育教学活动实习、班级管理实习和教育调查,检查自己的工作态度、方法、效果和操行情况,总结成绩,找出差距,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4]。

四、强化技能训练与竞赛

强化技能训练与竞赛,是指依据国家或行业职业技能标准,结合学前教育工作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并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组织全员参与性的竞赛活动。

结合岗位分析,建立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考核题库”,对学生开展全程幼儿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主要包括钢琴弹奏、舞蹈表演、声乐演唱、手工制作、幼儿舞蹈创编、幼儿歌曲弹唱、儿童教育情景剧创编与指导、儿童诗歌朗诵指导、儿童故事演讲指导、制订教学计划或方案、教学反思、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能力。训练采用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两种形式,并穿插单项竞赛或全能比赛,总体目标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幼儿教师最基本的技能,强化幼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结论

我们期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对加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探索置身中职教育体系中的学前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和学前教育师资的职业化培养途径能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高歌.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实践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4,05:74+76.

[2]吕媚媚.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4,01:28-31.

第4篇

一、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

为了解与研究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能力、就业竞争力以及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我们以衢州中专的学前教育毕业生为调查对象,以衢州本地幼儿园为调查样本,共走访了25 所幼儿园,其中机关幼儿园、实验幼儿园等公办幼儿园 6 所;希望幼儿园、手牵手幼儿园等民办幼儿园 7 所;白云幼儿园、欢欢幼儿园等 150 人以下小规模幼儿园 6 所;乡镇幼儿园4 所;早教中心 2 所。同时利用衢州学院学前教育大专函授班来校面授机会发放调查问卷 92 份,收回 92 份。调查显示,中职生就业单位在民办幼儿园的有 76人,占 82.6%;在三级园就业的有 22 人,占 23.9%。月薪在 800~1000 元之间的有 60 人,最高的 1500 元;取得教师资格证 18 人,占 20%;92 人一致认为五项技能、保教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都是幼儿园教师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中职生的就业层次偏低。

二、毕业生职业能力分析

对 25 所幼儿园的走访,主要以交流和座谈方式进行,对象为幼儿园园长,各年级段组长及大班、中班、小班、小小班一线教师和我校毕业生。以下是幼儿园的反馈意见,主要存在三方面不足:

1. 人文与基本素养欠缺。现代青少年往往有“三高”症状———眼光高、心态高、要求高,这也许有可以理解的一面,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素质与能力并不高,影响了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评价。学生职业目标不明确,没有职业兴趣感与使命感,对自己的专业、岗位、服务对象爱的成分少,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弱,有的甚至随意指责、训斥幼儿。文化基础薄弱,而继续学习、深造的愿望不强。有 4 所幼儿园(占比 16%)教师反映学校部分实习生书面语言组织能力差,写实习小结语句不通畅,有错别字;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与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交流言不及义;“说”的基本功不扎实,讲故事、读儿歌不流畅、不生动,不能养成幼儿倾听的良好习惯,等等。

2. 管理与保育能力不足。班级管理方面,独立带班能力欠缺,对幼儿突况的应急处置和课堂调控能力不足。对幼儿“一日在园活动”的保育方面的意识薄弱,能力低下。首先反映在安全教育观念淡薄,忽视密切关注幼儿生活细节,忽视对幼儿进行安全和保健教育的环节,个别实习生甚至发生在上班时间私自脱岗外出的教学事故。其次反映在缺乏对幼儿的关爱方面,少数实习生存在着怕脏、怕累、怕苦的思想,不愿从事与幼儿饮食、睡眠、排泄等相关的生活事务。有的实习生缺少团队协作精神,既不愿接受园里的其他事务,又不能主动协助他人的工作。

3 .教学与专业技能不够。教学设计(备课)、组织教学(上课)、说课等方面能力欠缺,教学法、教学大纲及幼儿园纲领性文件等的学习与掌握有待加强,专业技能方面不够扎实,“专业不专,特长不长”。实际上,要满足现代幼儿的培育,从业教师不但需要具备美术、舞蹈、音乐、口语表达等方面的技能,每个人还要有自己的特长。譬如在水粉、蜡笔、水彩等简笔画以及手工制作上需要有专长,幼儿舞蹈基本功、创编能力及舞蹈模仿教学等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音乐弹唱、歌曲教唱、音乐游戏的创编和欣赏等也能够自如地教授幼儿。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 做人与师德教育并进。培养人才的两大要求就是“德才兼备”,而“德”始终是列在首位的。尤其是对教师职业而言,“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孔子要求学生“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可以学文也”,强调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学习;唐朝文学家韩愈的“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道”摆在第一位;现行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更是明确提出了“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职业规范。针对幼教专业的学生而言,要从“学会做人”开始,继而强化他们“德高为范”的师表素质,这是该专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可是,在我们目前幼教专业的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轻德重能”的现象。在校注重“技能”,忽视“修身”;在岗讲究“回报”,不愿“付出”。鉴于此,我们在学前教育专业实施教改,以强化学生的师德规范、树立学生的师表意识为切入点。改教材,全力开发体现专业性的职业道德校本教材,旨在“活学活用”;改教法,举办“修身大讲坛”系列活动,聘请专家、特级教师以及优秀毕业生进校开设“师表”讲座课,以求“潜移默化”;改模式,广泛开展观摩学习和模拟教学活动,达成“身体力行”。多项并举,帮助幼教专业学生强化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师表意识。

2. 专业与文化素养并重。专业技能主要指弹、唱、说、画、跳五项技能,为幼儿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理应给学生安排足够的训练时间,这是毋庸置疑的。针对学生专业技能不足的问题,可以着重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创建工作导向的课堂教学情境,建立幼儿园模拟教室,训练学生的带班组织能力、上课实际操作能力及突发事件的调控应变能力。二是针对幼儿特点和学生自身特点,侧重训练某方面的技能。如美术课以色彩水粉画、线描画、蜡笔画、水彩画等为主;音乐课以音乐游戏、律动为主;数学课以区分图形、分类、按物点数、一一对应、大小比对、数的组成与分解等为主。五大领域的教材教法应以设计教案、试教为主,并兼个案分析研究。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存在片面强调五项技能、教学技能而忽视文化素养的倾向,专业学部作专题研讨: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文化课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目前,尚有文化课教学跟不上教改步伐,教学方式陈旧,沿袭应试教育模式,照本宣读,空洞说教,说写指导不切实际,课堂教学索然无味。幼教专业实施课改,就要以改革文化课教学为突破口,对症下药,一改教学导向,合理安排课时,端正师生认识,改“重技能轻文化”为“技能与文化并重”;二改教学方式,文化课教师也需贴近专业,走进幼儿园,改“闭门教学”为“开门办学”,了解学生专业能力的需要,做到“文化课为专业学习服务”。这样,“校园接轨、学教结合”的教学模式才得以形成。

3. 保育与教育能力共建。幼儿的成长离不开保育工作。保育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是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重要标志。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才能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其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的“一日常规”,简而言之,就是“保育”和“教育”“。保育”是“教育”的前提和保证,没有良好的“保育”,就没有优质的“教育”。中职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理解两者的关系,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幼儿教师,职责就是上好课,至于“保育”那是保育员的事,与教师无关。实际上,学生的观念恰恰也反映了目前中职教育中存在的缺陷。在“保育”与“教育”两方面,我们的确过分重视“教学技能”的提高,而忽略了“保育能力”的训练,在“保育”方面严重存在着“三少”现象:一是少“教”(缺少师德教育);二是少“见”(缺少见习机会);三是少“练”(缺少保育训练)。对此,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彻底革除“重教轻育”的教学弊端,树立“育教并重”的教学理念,无论是专业课还是文化课教学,无论是模拟教学还是入园实习,都要加强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的教育,使幼儿专业的学生具有“重保育”的意识,具有“善保育”的技能,这样,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的教育目标。

第5篇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职业能力

本人一直从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工作,多次带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顶岗实习工作。同时,一直跟毕业后的学生有联系,一方面继续给学生鼓劲和指导,另一方面也从学生那里获得她们在幼儿园工作的真实状况,了解到幼儿园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真实需求,这对本人做好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好的指导意见。要培养一个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能力需求有一个很好的了解,辅以精心的课程设计,严谨有效的教学技能训练,这也是办好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

一、幼儿园典型工作岗位调查分析

根据调查,幼儿园为中职学前教育学生主要提供保育员和专业教师两个工作岗位,专业教师的工作岗位又分为班主任工作岗位及普通教师工作岗位。学前教育的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特长及个人需求,初次应聘时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班主任教师的工作岗位,应该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最多5年就应该达到的岗位目标,即使刚开始从事保育员工作岗位或普通教师工作岗位的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都应该是班主任教师的工作岗位。幼儿园三个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如下。

(1)保育员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①负责本班教室、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②在班主任教师指导下,管理幼儿全日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③在医务人员和本班教师指导下,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④妥善保管幼儿衣物和本班的设备、用具。

(2)班主任教师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①全面负责本班教育和保育工作,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的要求,结合本班实际,制订教育工作计划(包括观察、分析、记录幼儿发展情况),并认真执行,完成教育任务。②主持召开每周班务会议,共同确定每周工作安排,与本班教师和保育员一起共同搞好班内的工作。③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④认真填写“家园联系手册”,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交换意见。

(3)普通教师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①根据班主任制订的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学任务。②协助班主任、保育员完成班级学生教育教学和生活作息的管理工作。③协助班主任完成家长联系工作。④教具制作及教室环境布置工作。

二、幼儿园教师职业能力调查分析

职业能力由三种能力构成: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主要指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工作计划制定实施评价能力、从成败经历中有效地吸取经验教训能力。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善于沟通的能力,要注重学会做人、学会共处,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专业态度和专业素养,要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以获得合理的知能结构。

幼儿园教师职业能力是幼儿园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个体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基本能力、适应能力和专业能力掌握的状态。一个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其基本能力、适应能力和专业能力一定是优秀的,缺一不可。

通过对幼儿园典型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幼儿园教师要完成幼儿园典型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具备的职业能力如下。①方法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文字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操作能力、计划能力。②社会能力:包括人文素养、吃苦意识、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规范、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诚信度、沟通能力。③专业能力:包括爱心、正确的教育理念、唱跳画等专业能力、玩具教具设计与制作能力、幼儿英语口语能力、观察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与幼儿沟通交流的能力、制订教育教学计划的能力、设计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教育语言表达能力、保育与保健能力、知识整合与建构能力、组织管理班级的能力、活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与同事、家长合作的能力、做好家长工作的能力、教育问题分析理解能力、教育评价能力、观察与回应幼儿生成活动的能力、心理教育能力、教学情境设计与过程管理能力、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学反思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自我实现能力、幼儿园环境布置能力、舞蹈创编表演编排能力,执行幼儿园作息、安全、卫生制度能力。

三、幼儿园教师十大职业能力

通过对幼儿园、幼托机构的管理人员、教师的抽样调查,依得票多少得出幼儿园教师的十大职业能力(本抽样发出调查表50份,收回有效调查表50份)。第一,对幼儿充满爱心。第二,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第三,掌握设计、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第四,唱、跳、画等专业能力。第五,观察、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第六,与幼儿沟通交流的能力。第七,知识的整合与建构能力。第八,保育与保健能力。第九,语言表达能力。第十,与同事、家长合作的能力。可以看出,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对从业者的要求也非常特殊。对于幼儿教师,最重要的能力可能不在于知识的传递,而更多的是在于对幼儿的引导、帮助和支持。上面十种能力,是从事幼教活动所必须具备的。

四、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指导意义

想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就必须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需求有一个全面了解。同时,注重课程设计,严谨有效的教学技能训练。本文通过用调查分析的手段,从幼儿园的典型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入手,得出了从事幼儿园教师工作岗位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十大职业能力,这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它明确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为从事学前教育教学的教师,应该根据这十大职业能力,合理设计培养方案,精心施教,让学前教育的学生在进入顶岗实习前就能清楚知道幼儿园对教师的能力需求,并能够加强自身的练习,掌握好更多的职业能力,以良好的职业信心去迎接幼儿园的检验。

参考文献:

[1]姜太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第6篇

【关键词】保教实践

学前卫生学

幼儿园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保教结合”是幼儿园工作的基本原则与灵魂。为了切实贯彻“保教结合”的教育原则,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大专生除了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而《学前卫生学》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就是学习对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进行保育,这些技能的学习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结合幼儿园保育见习,让学生深入幼儿园班级,在观察、实践中反思、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保教结合的意识,掌握保育和教育的技能技巧,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纵观目前我国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实践,还没有比较规范的保育见习计划和内容可供我们参考,而我校自学前教育专业复办以来,虽然每年都结合《学前卫生学》的教学组织学生下幼儿园进行保育见习,但以往见习的内容、要求都不够全面具体,再加上一年级学生首次下幼儿园,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有限,所以大多数学生见习后都没有实质性的收获,只是看了些“热闹”回来。因此,保教结合的意识和能力薄弱一直是我们毕业生的软肋。对此,笔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一、当前学前教育大专生保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学前教育大专生在教育实习或新上岗时,保育实践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明确保育和教育的结合点在哪儿;保育和教育严重脱节,重教轻保;保育的技能技巧欠缺。如很多新老师只在乎“上课”,而忽略了许多生活环节的保育工作;不够关注孩子一天身体的变化,对孩子的一些疾病迹象没有预见性;大多数新老师不懂得如何为幼儿铺床单、擦屁股、穿衣服;遇到意外伤害,不能进行简单的处理;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没有进行及时的调节,有的甚至还在有意无意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等等。

二、当前学前教育大专生保育实践问题的原因探究

1 思想认识偏差

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幼儿园老师只要把幼儿教育好就行了,而保育则是保育员的任务。所以在校期间他们比较重视对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了对卫生保育方面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

2 教材实训内容欠缺

目前,各高校出版的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卫生学》大专教材,都缺少对学生保育方面的实训内容,使学生对保育技能、技巧的学习缺乏统一的要求和依据。

3 师生数比例不够合理

多年以来,我院《学前卫生学》的课程教学都是由笔者一人承担。由于教学班级数多,无论是在校对学生实训的指导还是下幼儿园对学生见习情况的了解,仅靠学科教师一人难以做到全面、深入、细致,这也使很多学生的保育实践浮于表面。

4 保育实践内容涵盖不够全面

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进行有限的保育技能训练,如测体温、数脉搏、呼吸道异物的急救、翻眼皮、流鼻血的处理、查看扁桃体、穿脱衣服方法的训练等。而了解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只能通过两天的幼儿园保育见习机会,如果观察不认真细致,学生就会忽略很多细节。

5 操作层面上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

现在,学院还没有配置可供学生进行保育技能操作的场所,这也给学生的实训增添了很多困难。同时由于没有专门的保育实习,学生一上岗就要保教并重,这对于新老师来说真是难上加难。

总之,造成目前学前教育大专生保育实践能力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好它,需要多方的努力。笔者经过多年研究实践,就大专院校《学前卫生学》的教学和如何在保育见习中提高学生保育实践能力有一些初步的认识,愿与专家同仁共同探讨。

三、提高学生保育实践成效的对策探讨

1 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大专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这门课学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其它专业课的学习。而很多学生刚开始接触这门课时都流露出畏学情绪,认为学了这门课,将来就要为幼儿擦屁股、擦鼻涕。因此,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把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将许多学前卫生学的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与他们将来要“为人母、为人父”结合起来,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在“儿童营养”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传授给学生营养配膳的方法和制作“五谷豆浆”的方法以及不同身体状态下儿童食谱的配置及制作方法等;结合“小儿生理特点”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各种身体保健的方法,如“常用盐水漱口防感冒”“耳廓穴位按摩防冻疮”“叩牙延年益寿”,等等。这些内容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学前卫生学》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他们参加保育实践的热情。

2 真正树立保教一体观,切实增强学生对保育实践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对幼儿生理特点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加强对幼儿保育的重要性。通过教学学生认识到幼儿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虽然已经具有人体的基本结构,但各系统、器官、组织尚未发育完全,与成人之间的差异较大;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感染各种疾病;神经、心理发育还很脆弱、很敏感,更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侵害,所以需要成人各方面悉心的照料。这些知识的掌握为学生树立保教一体的观念、增强对保育实践重要性的认识奠定了理论基础。

3 在教材中增加实训内容,加深学生对幼儿园保育工作的了解

在《学前卫生学》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了“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的保育和能力的培养”一章内容,重点向学生分析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保育要点和注意事项,以及应着重培养幼儿哪些方面生活的能力,以增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如:在进餐和睡眠环节,怎样做才能切实保持孩子有愉快的情绪,培养生活自理的能力等,这些内容的加入,使学生在见、实习中的可操作性更强了,也加深了对保育工作的理解。

4 制定切实可行、方便学生操作使用的保教内容观察分析表

结合一年两次各2天的幼儿园保育见习活动,笔者制定了切实可行、方便学生操作使用的保教内容观察分析表(见附表),并在学生下园前专门用两节课时间向他们详细解释其内容及要求,使学生明确目的,知道应该看什么、怎么看,特别强调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保教结合点在哪、应怎么做,充分利用有限的保教见习时间,提高保育见习的质量。

5 加强学生实践过程的指导

在学生下幼儿园保育见习期间,除专业课教师进行实地指导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幼儿园老师和保育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遇到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解决。由于目前大多数大专生是独身子女,本身的自理能力就不强,到幼儿园后,对幼儿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无从下手,这就更需要老师、保育员手把手地教,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第7篇

【关键词】岗位 对接 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某种特定技术、技能和素质。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就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学前儿童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与经验促使儿童学习,达成学前教育目标的一系列行为方式。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是完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保证,是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一般包括歌唱、跳舞、弹奏、画画、讲故事等专业能力、教学教育能力、保育能力等。它是在学习工作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对应岗位是幼儿教师和保育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胜任岗位工作,就必须培养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能力、带班管理能力、生活保育能力,提高(唱、跳、弹、画、讲)五项专业技能。

学前教育专业职业建设活动研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素质与能力并不成正比,大大影响了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评价。具体表现在:

职业道德方面,对工作挑三拣四,高不成低不就,随意换工作。没有足够的耐心,怕脏、怕苦、怕累、怕麻烦,有些学生刚工作了一个星期就打退堂鼓,选择做逃兵。

带班管理方面,独立带班能力欠缺,对幼儿突况的应急处置和课堂调控能力不足,一旦面临突发状况,就会手足无措。对幼儿“一日在园活动”的保育意识薄弱,能力低下。对幼儿缺乏关爱,不愿意从事照顾幼儿生活的工作。

专业能力方面,唱、跳、弹、画、讲单项能力还勉强过关,但综合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适应具体的教学工作需求,教学设计(备课)、组织教学(上课)、说课等方面能力欠缺,特别是创编儿歌、幼儿舞蹈、自弹自唱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可以说“专业不专,特长不长”。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一,职业道德素养不高。现在的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诚信、感恩意识淡薄,社会责任心不足,吃苦耐劳不够,遵纪意识不强,对学校及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重视不够;理性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不足。其二,职业能力不强。学习期间没有很好地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奋斗目标不清晰,学业不专一,技能不扎实,没有学习掌握好教学法、教学大纲及幼儿园纲领性文件等。

要解决以上问题,让毕业生尽快适应岗位工作,实现无缝对接,教学中就必须对应职业岗位,加强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树立良好职业道德,开启美好的职业生涯

对于员工来说,职业道德是员工进入职场需要培养的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是职场行事的第一准则。一位企业老总说过:“我对员工要求首先是朴实肯干、能吃苦、要有诚信,其次才是技能。技能好品德不好我们不欢迎。”俗话说:“要做事,先做人”,为了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开展系列专题活动:一是通过开设《职业道德》课程,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针对幼教专业的学生就业特点还要注重礼仪教育,让学生学会微笑、主动与沟通。二是通过周会课、主题活动课、专题讲座等,按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系列专题活动,第一年开展感恩教育、吃苦耐劳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第二年进行诚信教育,第三年爱岗敬业教育。如爱岗敬业,它是一个人从事职业的内在要求。只有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才会努力钻研业务技能,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具体从事工作的要求,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可以邀请幼儿园专家来校邀请幼儿园园长来校讲座,使学生了解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或是请优秀毕业生返校给学生现身说法,让学生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准确定位人生,调整求职心态。三是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细则。对于中职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对将来从事幼儿教育是非常重要,根据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细则对学生的仪容仪表、行为规范等有具体的要求进行考评,对好人好事,表现有进步者进行加分,对违纪行为,表现较差者,进行扣分。总之,职业道德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不断内化的过程,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教育和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这样,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才会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开启职业美好的职业生涯。

二、岗位对接,工学结合,培养职业能力

工学结合是工作内容与学习内容的相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对应的典型工作岗位是幼儿教师、保育员,这些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一般包括保育能力、教育能力和专业能力等。所以,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将职业能力养成所需要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重构,实现工学结合,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

(一)育教并重,强化保育能力

保育是“教育”的前提和保证,没有良好的“保育”,就没有优质的“教育”。在幼师的学习活动中,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幼儿教师,职责就是上好课,至于“保育”那是保育员的事,与教师无关。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要做好幼儿教师的工作,首先就要做好保育工作,树立“育教并重”的理念,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

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包括能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的起居生活如盥洗、如厕、喝水、进餐、午睡等,做好幼儿生活管理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服务能力;做好晨间接待、户外活动的保育护理、集体活动中的保育工作;此外还应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幼儿常见病的简单护理、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等。

教学时,我们将保育工作技能划分为幼儿安全护理技能(包括户外和室内活动安全护理技能、应急事件安全护理技能等方面)和幼儿健康护理技能(包括幼儿饮食、睡眠、卫生护理技能和病儿护理技能等方面)两大类,形成一个个学习情境,并制定了相应的技能操作要领,让学生逐一考核过关。教师在教授《幼儿卫生学》等专业课程时,通过角色扮演法、模拟仿真法、案例分析法等,多进行幼儿园保育工作如晨间接待、户外活动护理等的模拟演练活动与评析指导,强化保育知识;将《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幼儿园一日工作流程》《幼儿园保育员操作规范实施细则》张贴在教室,让学生全面了解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流程及操作细则;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幼儿园的一天》,深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每学期入园开展1-2周的见习活动,亲身体验幼儿园生活,学以致用,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定期请幼儿园园长、保健医生、教师、保育员为学生开设有关保育护理的讲座,以帮助学生切实提高保育技能。为了对接幼儿园公共营养师、保育员及育婴师的工作岗位,还可以结合《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保育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给学生开展公共营养师、保育员、育婴师的职业资格鉴定,为以后的求职就业打下牢固的基础。通过以上做法,强化了学生的“保育”意识,具有“善保育”的技能,这样,就能轻松自如地面对幼儿园的保育工作。

(二)严抓训练,夯实专业技能

“唱、跳、弹、画、讲”技能是学前专教育业学生的专业基本功,更是幼儿教师顺利进行教学必须掌握的五项技能。所以,要让学生获取就业优势,就要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

教学时要结合实际,紧抓学生基本功的教与学,让学生人人过关,在技能上获得就业优势。

1.制定技能考核手册,根据弹、唱、跳、弹、画、讲等基本功要求,结合专业课程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每学期均进行专业技能的过关考核。专业技能的考核可以设计为以下内容:“一讲二做三演四艺”

①“一讲”是指“讲故事”,要求学生学会讲故事30个,能形象生动地表述出来。

②“二做”是指“手工制作”和“课件制作”,要求学生能够制作玩具教具10个,制作幼儿园各科教学课件20个。

③“三演”是指“表演儿歌、绕口令、律动”,要求学生学会表演儿歌30首,绕口令20个,律动20个。

④“四艺”是指“弹琴”“唱歌”“跳舞”“绘画”,要求学生会做幼儿园的统一体操及10种自编幼儿舞蹈,能弹唱20首儿童歌曲,简笔画作品30幅。

2.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放相关实训场所,组织学生开展唱、跳、弹、画、讲等常规训练活动。

3.定期开展各种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如五项全能比赛、讲故事比赛、主题墙面布置比赛、钢琴比赛、文艺周表演等,通过比赛的形式可以进一步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4.有组织地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如手工作坊、儿童话剧团、儿童故事讲演协会、文艺团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能力。

此外,专业课老师要本着一切从学生能胜任幼儿园工作的理念出发,深入幼儿教育第一线,贴近幼儿园实际,了解本学科知识在幼儿园各领域的应用情况,在教学时,还要让学生学会专业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如创编儿歌、儿舞、自弹自唱能力等等。

(三)模拟演练,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幼儿教师在现场活动中解决问题的综合教育教学技能,是幼儿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行为与智力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组织管理技能如观察了解幼儿的技能、与幼儿交流的技能、班级组织管理技能、协调家长、社区关系的技能等;教学技能如教学活动设计的技能、教学内容与方法选择的技能、教育环境创设的技能、幼儿发展评价的技能等。这些能力的形成不能单靠理论学习获取,而是要通过反复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技能,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就要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观摩、模拟教学,尤其要通过教育实习环节,让学生将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学前幼儿教师。

1.创设情境,模拟试教

建立幼儿园仿真教室,在教学中创建工作导向的课堂教学情境,通过角色的转换、体验,将真实的职业工作情境和典型的工作任务,譬如保育活动、环境创设、游戏活动、教育教学活动、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问题以及家园工作问题等,进行模拟试教的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带班组织能力、上课实际操作能力及突发事件的调控应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教育教学组织能力和参与实践的能力。

2.合理安排教育实践,有效提升职业能力

在往常的教育见实习活动中,由于见、实习阶段的内容安排上随意性较大,科学性不足,导致学生见实习时目标不明确,也就无法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因此,要合理进行教育见习实习的安排,原则上要有相对确定的时间长度、相对明确的见习主题和目标、相对合适的见习时机:

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岗位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让学生在进入到幼儿园工作后能够快速上手,满足学生向幼儿教师的“零过渡”,真正实现毕业生和幼儿园教师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专业(学前教育),实践教学

在高职应用英语(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体系中,实践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存在很多不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的方面,基于学前教育的特殊性,构建合理的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对促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化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鉴于此,笔者试图解析当前高职应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若干问题,以期对此问题进行更深入思考。

一、高职英语专业(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展开的形式一般为到幼儿园观摩见习,写见习报告;在课堂上虚拟情境教学,以及实习阶段在幼儿园实践操作,完成实结。总体来说,形式比较单一,实习单位也多局限于幼儿园。对实践教学评价的方式,更是简单地分为见习报告评分,课堂上的实践环节划定等级,实习评分。评价对学生实践的指导反馈意义非常有限。实践教学未能得到有效指导,实践教学脱离理论教学。一方面,实践教学不成体系。实践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幼儿园现状和需求脱节,实践任务往往只是笼统指出大致方面(如保育实习、教育实习),造成学生在幼儿园见习实习时也常常陷入盲目。短时间的见习观摩实践结束后,学生们又简单地回归到理论学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只存在很简单的说明解释补充关系,并未产生更深层次的联系。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并未有机整合到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

二、高职英语专业(学前教育)实践教学革新途径

“全程实践”是学前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全实践就是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全程中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所谓“全程实践”就是实践教学诸方面在时间上全程贯通,在内容上全面渗透,在课程体系上全面统整。全程实践的理念主要通过三方面的措施来践行:

第一,增加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课时,丰富课程实践教学的形式,增加实际能力的考核比例。本部分内容已在笔者《应用英语(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探究》中详述。

第二,增加幼儿教师基本技能的训练。近几年,应用英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增加设施设备,新增专业琴房、美工室和舞蹈室,购买新的教学设备如钢琴等。外聘了教师,由于师资的缺乏,现有的教师无法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外聘了声乐专业教师任教.

第三,增加幼儿园实习的次数和时间,建立稳定优质的实习基地,增强指导教师力量。原有的专业实践包括幼儿园见习,根据新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实践教学应包括幼儿园的见习、实习,延长幼儿园见习和实习的时间。例如,安排专门的“见习周”,让学生全面系统、有针对性地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第一次 “见习周”,学生总体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时间安排,并观察幼儿在各环节的表现;后续可安排学生深入了解幼儿园保育、健康教育和艺术教育、语言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内容和实施过程。为期一年的专业实习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

三、高职英语专业(学前教育)“全程实践式”实践教学实施

实践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应用英语(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要一体化。从大一到大三,横向与理论教学形成整合联系,纵向要体现出实践教学的延续性和深入性。如大一时的见习是初步参观幼儿园的环境设置,整体布置,了解当前幼儿园生活基本情况,建立最初的感性认识,培养职业认同感;到第二次的见习就应结合卫生学相关知识,让学生主动去寻找幼儿园的建筑、作息安排、保育教育中哪些体现出卫生学的理论,哪些尚未做到;再到后面的见习,就可以结合心理学和教学的知识尝试亲子参与幼儿园环境布置、保育教学等,还可以从幼儿园扩展到早教机构、亲子机构等。每一次的实践都建立在前一次的实践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更有成效。

第二,学生要多形式、多途径、多内容全面实践。除了集中综合的见习实习之外,各门课程结合自身特点和相关内容可适时安排虚拟情境教学、专题性参观、到幼儿园的模拟操作。此外还包括学生跟随指导老师进行的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等,以及学生们参与学前教育机构中的大型活动 (如庆典 活动、亲子活动) 实践、学前教育领域内非教育机构 ( 如玩具企业、儿童读物出版行业、各种媒体中的学前栏目等) 实践等。如此多样性、多途径地综合实践,不但让学生们全方位接触到学前领域,解决大量的实践问题,还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幼教现状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明确专业学习方向,增强社会适应性,以便及早确定具体的学前教育发展职业方向。

第三,探索高职英语专业(学前教育)与社会学前教育机构合作的双赢模式。目前,大多数高职学生的实践形式是高校单方面请求幼儿园接受学生的见习或实习,再给予幼儿园指导费用。目前英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并没有对幼儿园等其他实践机构带来“利益”。相反,由于有的学生缺乏有效指导,实践时常出现盲目、无序状态,不但不能给幼儿园等带来“利益”,而且还干扰幼儿园等的正常工作管理和教学。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的最好途径就是建立高职英语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等社会 学前教育机构合作的“双赢”模式。高校可利用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等资源优势为实践基地提供帮助和便利,还可分配实践基地一线教师科研任务,共享科研成果,对其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职称评定有实际益处。

参考文献 :

[1]王云霞,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探析[ 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6)。

[2]卢伟,李敏,培养学前教育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1)。

第9篇

学前教育学是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准确把握学前儿童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培植坚定的幼儿教育信念,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所必须掌握的教育基础理论课程,也是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的核心内容。然而,调研发现,当前幼儿园普遍反映幼专学生存在的问题很多,这主要与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前,幼专学生在校只要通过学前教育理论考核合格就很容易获得幼儿教师资格有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探索一条使幼专学生能迅速适应幼教发展需要,成为合格幼儿教师的成长之路。

关键词:

国考;幼专;学前教育学;问题;解决策略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正式实施。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文件规定,从2014年起入学的师范生(包括幼专学生)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必须参加全国统一的、严格的教师资格考试(即教师资格“国考”),才能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幼儿教师资格证书也是如此。改革后的幼儿教师资格“国考”,增设了综合素质的考查,同时,加强了幼儿教师岗位保教知识与能力的考查。

1当前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因而社会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幼儿师范教育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专学前教育学是幼专学生学习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师范院校体现师范性的重要标志性课程。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专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教学水平质量的高低。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学前儿童进行全面的保育和教育,探索学前儿童教育规律的科学。它是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准确把握学前儿童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所必须掌握的教育基础理论课程之一,也是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的核心内容。然而,经过对幼专学生实习的幼儿园调研和对毕业的幼专学生就业的幼儿园进行追踪调查发现,当前幼儿园普遍反映幼专学生存在很多问题:如幼儿教育理念落后;幼儿教育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幼儿教育专业技能不强;教师专业思想不稳定等,这不利于幼儿优美人格的塑造和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当前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极不适应。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与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前,幼专学生只要在学校通过学前教育理论考核合格,普通话达标,经过短时间的教育实习就可以获得教师资格有直接的关联。而幼专学前教育学作为幼儿师范院校的教育基础理论课程,教师在教学中重书本知识,轻活动设计的训练,教学方法仅仅依靠讲授,幼专学生通过记忆的方式,学习并记住一些有关幼儿教育和保育的书本知识,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上述问题的发生。鉴于此,就要求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探索一条使幼专学生能迅速适应幼儿教育发展需要,成为合格幼儿教师的成长之路。

2当前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幼儿教育理念落后

幼专学生的教育理念落后,这主要与当前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有直接的关系。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教师不太清楚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认为幼专学生只要掌握了幼儿教育相关知识,就自然形成了相关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重知识教学,轻能力培养,忽视幼儿园活动设计的训练。二是教师认为学生到学校来是接受教育的,教师只需要“传输”,学生“接收”就可以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教”,课堂教学中只有自己的“独白”和“表演”,忽视了幼专学生的“学”,这种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没有情感交流的教学活动,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三是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只注重“教育”内容,忽视“保育”知识的传授,各幼专学校普遍重视教育课程的开设,而有关保育知识的课程除了开设《学校卫生学》外,几乎没有其它课程,这必须导致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只注重“教育”内容,忽视“保育”知识的传授。

2.2幼儿教育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

幼专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的条件性知识和保育的实践性知识的缺乏,与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不适应。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被称为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条件性知识。幼专学生在校学习教育科学知识,正如前面所讲,教师的角色是传递者,承担的是“传输”知识的任务,而学生的角色是接受者,承担的是“接收”知识的任务,师生之间没有情感交流。同时,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很少到幼儿园听课和进行调研,不了解当前学前教育的实际,不能将所学的教育科学知识运用在教育实践中进行检验,教学往往从理论到理论,因而幼专学生所学的教育科学知识必然不能解决幼儿园教育实践问题。学习中,幼专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而考试往往也只以知识性考题为主,这就是造成幼专学生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教育知识(即条件性知识)与幼儿教育和保育的实践性知识的主要原因。

2.3幼儿教育专业技能不强

幼儿教育专业技能不强,表现在所学幼儿教育专业技能不适应幼儿园教育保育与教育实践的要求。幼专学生在校进行教育专业技能训练的途径主要有:学前教育学教学中进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学校统一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试讲和参加一定时间的教育实习。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教师仅仅以讲授为主,幼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往往缺失主体性,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幼专学生特点和幼儿园实际需要进行专业技能培养,幼儿教育专业技能不能有效得到提升。试讲虽然安排有教师指导,但主要是由幼专学生自主进行练习,指导教师听两三次课,因此,幼专学生教育专业技能训练质量很难保证。教育实习根据目前幼专学生的就业需要,所以一些幼专学校安排为集中实习和自主实习相结合,实习时间很难保证,加之一些学校对实习过程不够重视,学生实习流于形式,这是幼专学生教育专业技能不强产生的主要原因。

2.4教师专业思想不稳定

幼专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主要表现在没有坚定的教育信念,自我专业发展的动力严重不足等。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由于重知识传输,轻能力培养;重“教育”内容的传递,轻“保育”知识传授,不能根据幼儿园教育实际需要,真正做到保教合一。更有甚者认为,幼儿教师只要在幼儿园让孩子吃好、睡好,有责任心,孩子不出事就可以了,幼儿教师哪谈什么专业发展?这样自然不能引导幼专学生养成正确的幼儿教育态度,更不能在为幼专学生从事幼儿教师职业之前作好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准备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教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提升幼专学生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这是造成幼专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3当前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要使幼专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快速适应当前幼儿园教育实际需要,迅速将所学的现代幼儿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幼儿教育能力,这就要求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主动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使幼专学生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以保证幼专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和快速成长。为此,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改革的路径就是要帮助幼专学生:

3.1掌握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

要让幼专学生掌握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师资格证考试实行“国考”后,对考生的要求更高了,表现为:考试的难度加大了,考试的形式多样了,内容更广泛了。具体针对幼专学前教育的学生而言,“国考”后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加强了幼儿教师岗位保教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增设了综合素质的考查,考试的形式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考试内容更为广泛,包含了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和幼儿园活动设计能力等,因此,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幼专学生的知识的掌握,而且要善于发现和发展幼专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幼专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同时,还要帮助幼专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变以往幼专学生只通过简单模仿和操作,解决一些学前教育实际中创造性程度较低的问题的学习方式,促进幼专学生“能动、自主、有创造性”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幼专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3.2形成复合型的专业知识结构

幼专学前教育学的教学,不仅仅是为幼专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理论知识基础,还应当为幼专学生提供认识世界独特的视角、域界和思维的方式,了解科学家的创造发现过程和成功的原因,特别是在他们身上展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格力量,对于增强幼专学生的信心和创造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让幼专学生形成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满足社会对未来幼儿教师知识结构的需要,从而提升幼专学生的教师专业素养。

3.3提升幼儿教育专业技能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的改革,增加了幼专学生获得幼儿教师资格的难度,对幼专学生在校的学习、考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幼专学前教育学的课程也提出了改革的要求。要提升幼专学生的幼儿教育专业能力,在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前教育理论与学前教育实践的结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幼儿园典型教学视频、微格教学、带领幼专学生到幼儿园见习等方式,突出幼专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积极引导幼专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学前教育实际中的典型案例,帮助幼专学生掌握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并将所学教育理论知识运用到幼儿教育实践中,从而提高幼专学生分析和解决幼儿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使幼专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和领悟幼儿教育规律。

3.4树立崇高的专业理想

要让幼专学生树立崇高的专业理想,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应当通过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幼专学生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和价值观,懂得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幼儿教育事业中。还要让幼专学生意识到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自己肩负着为国家未来人才培养奠定基础的历史重任,并将热爱幼儿和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作为自己人生最重要的职责。我们只有总结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认真思考教师资格证“国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准确定位学前教育的功能,才能不断推进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的改革,从而促进幼专加强对幼专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构建适应时展的新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

作者:郑枫 单位:铜仁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