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18: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心理护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护理人员医德在承诺制各的体现于炳英(279)
精神科护士与医学伦理学刘清波仲梅(280)
试论护理人员意志品质的培养护理与心理杂志 崔俊晔王舵(282)
浅谈护士应具备的几种素质陈燕(283)
创建整体护理模式化病房的过程与体会郝秀凤(285)
浅谈系统化整体护理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林玉珍陈华青(287)
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分析刘进赵影(292)
注射中发生昏厥的鉴别与护理体会李宪英戎鸿英(298)
2例外阴广泛切除术的手术护理体会汤新凤(304)
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率慢的探讨徐学军徐学红(305)
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期的临床护理李运智汪秀平(306)
烧伤后下睑外翻颧部舌状皮瓣成形术的护理李素香张冬莲(311)
有利于ICU病人护理条件的探讨姬文英(312)
妇产科急性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卫春梅王维丽(313)
浅谈精神科自杀病的护理苑佰云孙玉梅(314)
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陈爱伟(318)
肠道易激综合征临床治疗体会薛增明(326)
浅谈脑梗塞的预防及护理张玉辉(327)
超声蒸气雾化吸入用于喘息型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王华杰(330)
复杂性胸部外伤的观察与护理张淑芝(332)
家庭病床中股骨粗隆间骨折恢复期的护理体会汪霞郎绍敏(333)
严重创伤性湿肺呼吸机治疗的监测史玲美(334)
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特点及护理刘力军(336)
米索前列腺醇用于足月引产的观察及护理金丽华(337)
2例外阴广泛切除及腹股沟淋巴清扫术病人的护理陆红妹(339)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对策宋玉兰尹晓春(342)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理护理王秀梅(343)
癌症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朱旭华(344)
喉癌病人手术前心理特点及护理王淑娟陈长香(345)
脑梗塞病人的心理障碍分析及护理王丽坤李秀荣(347)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董荣乔吕璇(349)
截瘫病人的心理护理顾俊荟(F003)
道德规范与护理操作规范相关分析陆烈红叶家薇(177)
浅谈护士的心理素质及培养崔俊晔赵静(182)
浅谈精神科护士的职业素质孟凡云马淑芬(185)
浅谈护士的职业道德与素质王凤田(187)
浅谈护士的情感器质与修养赵爱玲黄秀兰(189)
浅谈母婴同室的管理刘新茹王敏(193)
加强护理管理提高质量王丽娟陈淑清(195)
护理与心理杂志 护理管理中的人际关系韩云(196)
重视人的因素提高病区环境管理质量朱炜(197)
气囊导尿管的临床应用谈晓芳(200)
18例锁骨下静脉穿刺射管输液的护理吕晓兰(203)
46例糖尿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潘海龙王祥鸣(204)
鼻肠营养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蒋贤琴陈苏红(206)
1例肾移植术后复杂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张丽萍(208)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徐玉英周艳(210)
腹膜透析患者家庭护理与腹膜炎的防治闵晓妹(211)
38例丙型肝炎患者怨恨心理分析与调护孟爱萍郭华(212)
肝外伤的急救与护理何培秀(213)
抢救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体会徐玉英马元英(21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护理徐学军徐学红(216)
绒癌Ⅲa期化疗副反应的护理李芬(219)
脑科疾病急救护基本程序卢德芳(220)
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护理体会陈新玉陈胜美(222)
高压氧治疗脑血栓病例的体会王俊芝(223)
浅谈心理护理邸增贤朱秋群(225)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护理尹杰珍(226)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心理护理体会王卫红刘振君(227)
老年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朋凤光(228)
浅谈破伤风的心理护理何斐英(229)
对中医情声护理的认识与体会王桂珠(231)
有精神病史产妇的心理护理王吉真(236)
脑梗塞病人的心理障碍及其应对徐春军孙美华(239)
中风的心理分析及护理王淑球(242)
泌尿系统结石伴镇痛剂依赖患者的心理护理王娟(245)
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赵咏梅(247)
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与护理杨建康贾景兵(255)
宫术安栓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景昕东(257)
2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反跳护理体会薛梅王玉其(261)
浅谈子宫外孕的辨证施护段菊锋(262)
精神病人意外情况的护理与对策朱玉娟张崇丽(269)
浅谈手术室器械的保养与管理张明娟(270)HttP://
近代心理学与气功的趋向顾祥凌(81)
提高护士心理素质稳定护理队伍的探讨许锡辉(83)
唐山市新生儿死因调查分析张秀敏金英爱(85)
心理定势对医疗保健的消极影响陈惠明王文军(86)
试论护士长的自身管理护理与心理杂志 孙玉琴(87)
略论护患沟通的障碍因素及自身调节江涛朱惠敏(89)
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因素的探讨辛桂荣(90)
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疗夏乐寅尹淑琴(92)
32例肾病综合症心理分析与护理耿建凤温克勤(93)
妊娠期孕妇的心理护理吴正平(95)
脑出血的护理和心理护理吴跃梅刘兰杰(97)
分娩过程中产妇心理护理探讨张凤莲高静(98)
心脏病心理素质分析及护理体会毕慧娟王连芬(100)
老年精神病人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王世平兰海江(102)
精神病人康复期的心理护理体会张凤琴(103)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护理沈钰排(104)
肺癌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代霞谭尹勤(105)
口腔颌面部畸形患儿的心理护理尤美王爱荣(106)
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王梅英(107)
略述产妇产褥期的心理护理付玲玲任小君(109)
具有自杀动机患者的心理疏导侯丽华(110)
100例乳腺癌患得心理分析及护理刘艳清(111)
心理规律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袁静秋(112)
矿区环境污染与矿工心理健康梁旭燕韩涛(114)
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功能性腹痛及心理因素调查分析刘永志石磊(115)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障碍脑其对策探讨覃继茂廖树芬(117)
喉癌患者的心理分析刘祝兰李秀奎(119)
不同心理反应类型及其特征病人的心理护理常殿霞王艳华(120)
缺陷家庭中病员的心理特点与护理李春英王希琳(121)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病人心理状态浅析赵泽芹(123)
学龄儿童住院期间的心理探讨郭丽娟(124)
语言与心理护理王世平兰海江(126)
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浅议孙春艳(127)
护理与心理杂志 浅谈成人医学生学习心理谢兆生张科(128)
20例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的护理体会梅卫婷(129)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观察与护理李书芹(131)
老年性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护理王艳惠(133)
恢复期精神病人的家庭护理金淑伦李莉菲(134)
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殖生理过程,是人类种族繁衍的本能行为,然而又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现象。对于产妇确实是一种持久而激烈的应激原。分娩应激原既可以产生生理上的应激,也可以产生精神心理上的应激,产妇精神心理因素能够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据临床资料分析98%以上的孕产妇对分娩有恐惧心理反应。恐惧可导致机体对外界刺激敏感性增强,以致影响产妇的痛域,对轻微的疼痛可引起剧烈的反应,对一切外来的刺激都会引起疼痛感觉,因此恐惧产生紧张,紧张引起疼痛,疼痛更加重了恐惧,形成恶性循环,有学者报道当人体恐惧和危险做出反应时可抑制催产素的分泌,阻止产程进展,抑制乳汁分泌。产妇精神心理情绪改变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内气体交换不足,致使子宫缺氧收缩乏力产程延长,致使产妇体力消耗过多,同时也使产妇神经内分泌发生变化,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使血压升高,导致胎窘,影响分娩预后。
1 临床资料
我们对80名待产的孕产妇进行分娩心理调查,年龄最大36岁,最小21岁,孕周小于37周有6人,37~40周有55人,41周以上19人,学历大学12人,初、高中36人,大专以上20名。顺产62人,手术产18人。
2 心理状态分析
(1)恐惧心理:相当数量的孕产妇从亲友处听到有关分娩的负面诉说,害怕和恐惧分娩。怕疼痛,怕出血,怕发生难产,怕胎儿性别不理想,怕胎儿畸形,怕有生命危险,致使临产后情绪紧张,常常处于焦虑,不安和恐惧的精神心理状态。
(2)环境因素:待产室产房对大多数孕产妇来说,是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与亲人的暂时隔离,肃静的环境以及医疗仪器等使产妇产生孤独,寂寞,害怕和无助的感觉。
(3)个人因素:主要表现在产妇的心理特征及文化程度上,产妇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分娩的心理承受力就越强,表现为对医务人员的理解、信任和配合。反之,文化程度低者,则表现为情绪低落、紧张、不安的心理。
3 心理护理
3.1 加强产前健康教育
首先要求产科医务工作者应在孕早期加强孕妇心理行为和家属指导工作,具体做法:对孕妇和家属面对面地介绍有关怀孕、分娩的知识,解答孕妇提出的各类问题,并发放有关妊娠、分娩心理和生理知识的小册子,减轻孕妇心理压力和恐惧情绪,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妊娠、分娩。
3.2 产科医务工作者要热心于本职工作
要有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态度,给产妇以持续生理心理及感情的支持,为产妇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分娩场所。
(1)提倡家庭化分娩室,孕产妇不但在待产室有家属陪伴,而且在分娩室允许丈夫或亲属始终陪伴在身旁,顺应了孕妇的心理要求,减轻了孕妇的心理负担,消除恐惧、焦虑不安的情况。
(2)提倡导乐式分娩,提倡一对一护理,配备一名有经验助产士在分娩过程中对产妇进行舒适的抚摸和心理上的热情支持,耐心解释介绍分娩过程可能出现的症状,取得产妇的配合,使整个产程在充满热情关怀和无焦虑的气氛中,使分娩顺利进行。
(3)实行母婴同室,提倡母乳喂养,分娩后新生儿常规处理后,将新生儿抱至产妇面前进行皮肤接触吸吮达30分钟以上,此产妇虽然很疲劳,但能领略了初为人母的喜悦,稳定了产妇的情绪,实行母婴同室,指导母乳喂养,以增进母婴感情。
[中图分类号]R71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c)-038-02
影响分娩的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和精神心理因素。分娩虽然是生理现象,但对于产妇确实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分娩应激既可以产生生理上的应激,也可以产生精神心理上的应激。产妇精神心理因素能够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分娩。安定产妇的情绪,给予产妇必要的心理支持使产妇顺利分娩,是我们助产人员的职责。
1 临产妇的心理状态
1.1 焦虑心理
相当数量的初产妇从亲友处听到有关分娩的负面信息而怕疼痛、怕出血、怕发生难产、怕胎儿性别不理想、怕胎儿畸形等,致使临产后情绪紧张,处于焦虑状态。
1.2 恐惧心理
害怕陌生的分娩环境,害怕宫缩痛,害怕周围产妇痛苦地或喊叫,害怕医务人员的面孔,害怕阴道分娩不成功再行手术,产程中表现为紧张不安,拒绝饮食和休息。
1.3 失去信心
宫缩引起的腹痛、腰痛、排便感等,使产妇难以忍受而感到烦躁不安,不断或哭泣,精神高度紧张而失去自然分娩的信心,盲目要求剖宫产及催产。
1.4 矛盾心理
对即将出生的新生命抱着期待、喜悦的心情,另一方面对分娩心怀恐惧,担心分娩不顺利,担心胎儿安危,而感到忧虑和紧张。
1.5 急躁心理
随着规律宫缩的开始,疼痛加重,产妇对疼痛的耐受能力下降,产生急躁情绪,急于结束分娩。
2 心理因素分析
心理因素影响着人的痛阀,临产妇由于精神恐惧,可导致交感神经的活动功能超过副交感神经的正常抑制力,造成机体对疼痛的敏感度增加;另一方面产妇如果把注意力过分地集中于对疼痛的感受时,痛觉也增大。分娩时产妇的心理反应特点表现为焦虑、 恐惧、抑郁。我们应告诉产妇这样一个道理,适当的焦虑可提高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而过度焦虑则不利于适应环境,易导致子宫收缩乏力,是增加助产率和产后出血的一个可能因素。不良的情绪反应可使痛阀下降,加重疼痛。紧张-疼痛综合征可使产程延长,同时减少子宫血流,使胎儿缺氧。应激状态的产妇心理承受能力下降,自我评价下降,缺乏自信,由应激引起的强烈情绪反应使产妇分娩的自控能力降低或丧失等。因此,首先我们要给产妇提供一个温馨的环境,待产室和产房都应该清洁、安静,让产妇感到舒适安慰,避免其他产妇哭喊的刺激;耐心、热情地向产妇介绍自己的名字和岗位,让产妇熟悉分娩过程及分娩环境,减轻产妇心理负担;态度热情,服务周到,说话和气,增加产妇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操作时动作熟练,注意帮助产妇消除恐惧感,克服焦躁的情绪。
3 待产时的心理护理
产妇入院以后,心情很紧张。我们要用亲切和蔼的态度,耐心倾听产妇的陈述,认真仔细地做好各项检查,耐心解答产妇及家属提出的各种询问,使产妇及家属觉得我们医务人员有知识,有经验,可信赖,从而产生安全感,同时也可获得产妇的配合。
临床中,有的产妇刚一见红,精神就高度紧张,发生不规律宫缩就难以忍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当真正进入产程则精神疲乏、宫缩乏力,易发生难产。对于这样的产妇,我们要告诉她分娩是生理过程,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向产妇讲述什么是临产先兆,什么是正式临产,尽可能消除其紧张心理,给予其更多的安慰和鼓励。
4 临产时的心理护理
第一产程:第一产程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从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大3 cm为潜伏期,其特点是宫缩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时间平均为8 h。这一期间产妇易产生焦虑情绪,盼望尽快结束分娩。这时助产人员要向产妇解释宫口开大到分娩结束需要一定的时间,必须耐心等待。如果规律宫缩在日间,鼓励多活动,采取不同,如走、蹲、跪、坐等。适度的活动有助于宫口扩张及先露下降,如在夜间,应鼓励产妇在2次宫缩间歇期继续睡眠,以免分娩时乏力。如果已经破膜,要让产妇平躺,不能活动以免脐带脱垂。鼓励产妇进食,吃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勤排尿,以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体力。总之,在潜伏期需要使产妇有一个平静的心境,做好体力的积蓄准备。
活跃期是指宫口开大3~10 cm,所需要的时间平均为4 h左右,宫缩特点是持续时间较长,间歇时间较短。产妇会大声叫喊或,产生恐惧心理,担心是否会发生难产。这期间要稳定她的情绪,不要大声训斥,守护在产妇身旁,告诉她产程进展情况,同时谈些轻松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密切观察宫缩情况和胎心的变化,态度和蔼可亲,从而使产妇情绪良好,增加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最终有信心分娩。
第二产程:宫口开全后,大部分产妇感觉疼痛较以前减轻,情绪会变得稳定,但不会配合宫缩用力。此时助产人员要教会产妇正确的用力方法。尤其是初产妇,教会她们掌握分娩时必要的呼吸技术和躯体放松技术。无宫缩时要帮助产妇擦汗、喂食物和水,不断地鼓励、安慰产妇,帮助其树立顺利分娩的信心,尽量缩短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分娩即将结束,此时产妇感到轻松,关心胎儿的性别和发育情况,当孩子的性别不符合产妇的理想时,可暂时不告诉她,避开她的询问,尽量安慰她,劝其休息,待胎盘娩出后按摩子宫至子宫收缩良好后,再将实情告诉她,以免对产妇产生恶性刺激,这样可避免产后大出血的发生,也符合心理护理的要求。
第四产程:第四产程是胎盘娩出后2 h,这一过程中,虽然产妇在分娩中耗费了大量的体力,但从精神上真正体会到做母亲的幸福感。助产人员要协助产妇早开奶,并告诉她母乳喂养的好处,帮助产妇喂食物和红糖水,使产妇觉得似有亲人在身边一样,会感到莫大的安慰。
5 体会
给产妇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使其心情愉快,帮助其熟悉住院及分娩的环境,指导产程中的进食、和休息,调动起内因的积极性,有利于产程的进展、产妇和胎儿的健康。
总之,做好心理护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求医护人员在分娩的每个环节中,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护理计划。首先要消除产妇焦虑、恐惧、急躁的情绪,给予关怀,缩短第二产程;其次是融洽医患关系,取得产妇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配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及护理水平,使工作进行的更顺利。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69.
[2]黄醒华.最佳妊娠宝典[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152-153.
【摘要】 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护理工作实践,认识到只有使产妇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消除或减少其不良心理活动,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手段,才能有效解决产妇的心理问题,促使她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顺利通过分娩这个非常时期,保证母婴安全。
【关键词】 产妇;心理护理;整体护理
The parturient woman psychology nurses the hay to discuss
CHEN Hiu-hu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uthor nurses the working practice through many years, realized to only has makes the parturient woman to maintain the good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eliminates or reduces it not good psychology activity, reduces the illness complication the occurrence. The nursing staff uses the different psychology to nurse the method, can the effective addressing parturient woman's psychological question, urge them by the best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smoothly through childbirth this unusual period, guarantees the female infant safety.
【key word】parturient woman; The psychology nurses; The whole nurses
随着现代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护理管理中越来越强调系统化的整理护理,体现人文精神,重视心理护理,已经成为现代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是有意识的高级动物,是身心的统一体,医心对
于医病,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医疗效果。本文就产妇的心理护理谈一点体会。
1 临床中产妇的心理表现
临床中由于产妇的社会地位、文化程度、个性意志特点的不同,相应地会有不同的心理表现:
1.1 紧张与恐惧感:大多数产妇入院都很紧张,尤其是存在异常情况(如胎位不正,胎膜早破,过期妊娠等)提前入院待产的产妇更是如此。她们往往顾虑情绪重,担心自身和胎儿的安全,不能很好地休息与睡眠,很多造成人为的难产。
1.2 陌生感与孤独感:多数产妇入院后,感觉环境陌生,面对陌生的人群,心理中较易产生孤独无助感,主要表现在进入待产室及分娩室的产妇,她们暂时离开爱人和亲人,加上产痛的侵袭,会让她们感觉无所适从,感觉很痛苦和孤独,宫缩疼痛时会喊叫躁狂。
1.3 急躁、忧虑心理:住院时间较长、产和进展较慢的产妇表现更为突出,她们对自然分娩容易失去信心,总感觉自己做不到,强调自身条件,要求剖宫产,并拒绝自然分娩。
2 产妇不良心理的后果分析
产妇的上述不良心理状态,极易造成难产与并发症的发生。这是因为:
2.1 严重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会造成人体内分泌失调,引发产妇不协调宫缩,导致滞产和产后出血过多。
2.2 不良心理状态可影响临床产妇的休息与饮食,致使消耗过多、过早,使中枢神经受抑制,导致产妇宫缩无力,使产程延长,易发生胎儿在宫内窘迫窒息甚至死亡,也易使产妇发生并发症。
2.3 产中不良心理状态,可造成产妇产后宫缩恢复不良,造成产后大出血,直接危及产妇生命。
3 产妇心理护理要点:
通过对入院产妇施以积极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消除或减轻产妇不良心理,进而减少难产和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中要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的产妇,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一般说来,具体的产妇心理护理措施如下:
3.1 向产妇讲解分娩过程的规律,阐明紧张恐惧心理可能给自身和胎儿造成的危害,指导产妇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消除恐惧与紧张心理,以实现顺利自然分娩。
3.2 产妇入院后,尤其是进入待产室和分娩室后,医护人员及助产士要热情接待,态度诚恳,语言和善,体贴与关心她们,用较多的时间陪在产妇身边,通过触摸腹部宫缩、喂水喂饭等动作显示对产妇的亲昵与关心,使产妇犹如在家中生产的感受,消除其孤独与陌生感。
3.3 对待急躁、忧虑情绪较重的产妇,要真诚指出其自身的优势:如胎儿不是太大,会阴条件较好,你能顺利自然分娩,列举以往成功产妇事例等,鼓舞产妇信心,从而促进她们自然顺利分娩。
[关键词] 心理护理;分娩;产程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c)-181-02
分娩虽然是自然生理过程,然而对产妇来说,属重大应激事件,尤其是初产妇,很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变化。这些变化往往会对分娩结局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我院对2007年4~10月的106例产妇进行心理问卷调查,针对产妇的心理问题,在分娩过程中配合个案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4~10月,在我院自然待产的初产妇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4例,对照组52例,两组均无绝对剖宫产指征。对产妇年龄、身高、体重、文化程度、孕周及胎儿体重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产妇心理因素问卷调查显示,焦虑、抑郁、紧张恐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实验组产妇自主挑选助产士陪产,助产士对产妇实行一对一全程陪伴,负责孕妇监护、产科检查、生活和心理护理。实验组对产妇进行个案心理护理,内容包括:①陪产者与产妇进行沟通,取得其信任。②向产妇讲解分娩过程及临产时的感受,为产妇树立信心。③进入第一产程,鼓励产妇倾诉自己的感受,针对性地给予解释、安慰,密切护患关系。产程初期,产妇一般都能忍受,陪产人员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当产妇难以忍受时,陪产人员一边帮助产妇按摩腰部一边用缓和轻柔的语言给予心理安慰,宫缩间歇喂水时,告诉产妇,分娩是每个女人一生中最崇高并渴望完成的一件事,并且是任何人也无法替代的事情,心情平静,全身放松,宫口开得快,产程就会缩短,而且你还会感到疼痛的减轻。改变产妇对待疼痛的态度,积极与陪产人员配合。④在第二产程时,多数产妇已经疲惫,陪产人员要时刻陪伴在产妇身边,尽量满足产妇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并用鼓励的口气教产妇运用腹压。新生儿出生后,以喜悦的语气恭贺产妇,使产妇有良好的情绪,减少第三产程出血量。
对照组采用家属陪伴,各班助产士按常规对产妇进行连续观察和护理。
产痛分级:Ⅰ级,孕妇无痛苦表情;Ⅱ级,孕妇感觉疼痛,但能耐受;Ⅲ级,孕妇感觉严重疼痛,伴有发汗、、躁动、面色苍白;Ⅳ级,孕妇感觉剧烈疼痛,不能忍受或要求麻醉、剖宫产[1]。
1.3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孕妇产痛情况比较
两组产痛情况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痛情况比较(例)
2.2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实验组:自然分娩48例;产钳助产分娩1例(持续性枕后位);剖宫产5例(2例脐绕颈,胎心异常;1例胎儿心电监测频发晚期减速;2例持续性枕后位)。对照组:自然分娩39例;产钳助产2例(持续性枕后位1例,第二产程胎儿过缓1例);剖宫产11例(6例因产痛要求剖宫产;3例持续性枕后位;2例胎儿宫内窘迫)。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3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比较
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比较,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此项未统计剖宫产分娩者)。见表2。
3讨论
产妇的分娩过程顺利与否,除与产力、产道、胎儿因素有关外,还与产时的心理状态有关。许多研究证明,精神心理因素对分娩起着重要的作用,紧张恐惧、焦虑抑郁和产痛引起的心理应激对产妇和胎儿均不利。紧张恐惧还可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儿茶酚胺、内啡肽等增高[2],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发生滞产,使助产率和产后出血量增加。紧张和焦虑还能减少胎盘血流量及改变胎心率,导致胎儿宫内窘迫[3]。
多数初产妇由于没有分娩经验,对分娩过程了解的较少,从多种信息途径了解的信息均是分娩的痛苦与危险,对分娩感到紧张恐惧也是必然的。出于对陪产人员的信任,产妇容易接受陪产人员的心理护理和心理疏导。陪产人员进行心理护理时,应用语言沟通技巧表现出对产妇的真诚关爱,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取得产妇的信任,并将心理护理恰当地运用于整个分娩过程,消除产妇的紧张恐惧心理。正确运用心理护理,还可以激发产妇的应激潜能,增强分娩信心,使其积极主动配合陪产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的产妇对产痛的感觉减轻,产程缩短,剖宫产率降低,产后出血量减少。总之,良好的心理护理,能改善分娩时产妇的心理状态,通过心理状态改变生理状态,进而使她们的分娩结局向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振玲,舒心静,安健雄.病人自控镇痛分娩30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25(4):105-106.
[2]范玲,吴连方.产妇分娩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5):277.
[3]袁筑华,梁峰冰,胡岩英,等.163例Doula分娩的临床意义[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1):235.
分娩是妇女一个正常而特殊的生理过程,产妇的精神及心理状态会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所以产科医务人员应认识到影响分娩的因素除产道、产力、胎儿外,精神心理因素也很重要。
1.产妇心理特点
1.1 恐惧和焦虑心理
分娩对初产妇是重要的时刻,她们大多对分娩有种渡难关的感觉,尤其是临近分娩,更觉大难将至,难免产生几分恐惧和焦虑,怕痛、怕大出血、怕难产、怕剖宫产、怕婴儿畸形、还有的担心胎儿的性别不理想、或听到其他产妇分娩时的痛苦、喊叫,或目睹过难产的场面,联系自己而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当然,这种心理因人而异,或轻或重。
1.2 陌生和孤独感
孕产妇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特别照顾,成了“重点保护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她们过分依赖的心理。住院后环境的改变,自我患者角色的转化,使她们感到陌生和孤独,对自身和婴儿的安全感到不安和缺乏自信,常常表现为夜间失眠、食欲减退、情绪不稳定、感情脆弱等。
1.3 家庭背景的影响
有些孕产妇,受传统的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迫切期望生一男孩,临产后精神紧张,不进食、不饮水。另外,还有人认为手术生孩子聪明,不影响自身体形,希望剖宫产。
2.妇产科临床心理护理
2.1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心理护理方法主要是支持疗法,这种疗法是通过母亲的安慰,支持,咨询,指导和监管方法,是产妇在医务人员的互动。医患关系一旦建立,助产士按照产妇的性格,文化水平,家庭状况和孕次,深入了解产妇的各种情况,并通过她们自己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得到助产士产生信任,产生依赖感和安全性。
2.2 有针对性有做好心理护理
一是自卑心理护理:首先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多给予患者关心以及开导;其次要适当的选择时机向患者介绍病情的治疗以及预防的重要性,尽可能的消除患者悲观、绝望的心理,从而使患者可以重新树立信心,放松心情,接受治疗。二是紧张、害羞心理护理:通过暗示、转移以及分散注意力的方式,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把患者当成是自己的朋友、家人一样对待,给她们宣传讲解关于女性生理的知识,并提供相关书籍给她们进行阅读。在进行注射、换药、导尿、阴道冲洗的时侯,要尽量的让异性回避。三是焦虑、恐惧心理护理: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医护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心理开导,这样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以热情的服务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关系。告诉患者关于手术的信息,使患者能够对病情以及手术过程等情况有足够的了解,从而有效的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
2.3 正确的知识宣教
医护人员还应该合理的为患者安排病房,让老病友的经验可以轻松的转变成新患者在手术前的心理指导,这对于缓解患者手术前的恐惧以及焦虑状态是有良好效果的。对于处在分娩期的产妇应该细心、耐心、诚心、关心、热心,利用自己的这些心去解除产妇的各种心理问题,并做好正确的知识宣教工作,告诉孕妇有关于正常分娩的知识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症状,在胎儿出生后应该在第一时间告诉产妇婴儿的相关信息。尤其是对于高龄产妇,护理人员更应该给予她们多一些的关心以及帮助。
3.加强教育指导
3.1 做好产前健康教育
孕妇入院后,向孕妇自我介绍,然后介绍病区的环境、制度,病区护士长,主管医生和科室主任。让她们感觉到医护人员对自己的关心,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护士以口头健康教育为主,书面的相关资料为辅,每天对孕妇进行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临产的分娩知识,胎儿自我监护方法,营养卫生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并针对病情实施个体化教育。如妊高征的病人需要安静休息,避免声光等一切不良刺激,饮食以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讲解左侧卧位,间歇吸氧,自数胎动的意义和方法。
3.2 做好分娩过程的教育
产妇进入代产室后,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不免会产生忧虑、孤独与担心,因此,要尽量做到一对一的全程陪护、关心、体贴她们,告诉她们分娩知识,使她们知道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消除恐惧心理。同时鼓励产妇的丈夫陪伴分娩,他知道产妇的爱好,可以在产妇疼痛不安时给予和安慰,给予感情上的支持。以缓解其紧张恐惧的心理,减少产妇的孤独感。应该严密观察产程,进行系统监护,并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满足其需要。同时讲解母乳喂养相关的知识。或者利用电视多媒体播放有关的知识,最大限度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指导产妇在分娩时正确应用腹压,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顺利渡过这关键时刻。
3.3 做好产后护理与指导
产妇送回母婴同室,护士立即对其进行身心评估,简单地讲解母乳喂养和产后保健指导。内容包括:一是产后食物应富有高热量,高蛋白质,多吃水果,蔬菜和多喝汤,以利于乳汁分泌。剖宫产后的产妇禁食6~8小时后进食汤类再逐步过渡到半流饮食,普食。二是注意产褥期卫生,产后6小时内应及时尽早自解小便,注意会伤口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保持外阴清洁,勤换纸。鼓励产妇下床活动。三是做好产后心理护理,防发生产后抑郁。
3.4 做好母乳喂养指导
一是向产妇及家属宣教母乳喂养技巧、喂奶姿势、挤奶手法、新生儿日常护理、新生儿沐浴、新生儿脐部护理等。手把手的把这些知识教会产妇及家属。二是每天播放产后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让“新妈妈”及家属尽快掌握其相关知识。出院前再向她们进行示范性教育,对于新生儿护理的操作技术,如新生儿沐浴、新生儿脐部护理、新生儿抚触、新生儿黄疸观察情况等。当面示教,让她们掌握其知识,强调注意事项,防止出现常见的操作错误。
3.5 做好出院指导
心理护理是一种精细的艺术、特殊的技能。它要求护理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修养。血液透析病人一般具有治疗时间长、经济花费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特别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有急性透析指征以及外源性毒物急性中毒患者,如果抢救治疗不及时,死亡危险性更大。所以血液透析患者很容易出现狂躁、焦虑、恐惧的心理,加重死亡威胁。相反,透析患者情绪稳定,心态良好,能有力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有利于康复,延长生命。
1心理改变
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心理改变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显著不同。虽然两者都依赖透析机生存,但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肾功能有恢复的希望,因此病人的注意力集中于因建立血管通路及透析治疗时的不适感。当不适感消失后,病人及其家属转而担忧肾功能衰竭会持续多少时间以及透析治疗需要持续多少时间。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他们将终生依赖肾脏替代治疗。一开始,有些病人会拒绝承认肾功能衰竭的事实,并拒绝接受治疗。另一些病人在度过了一段“悲伤期”后,转而慢慢接受这个现实,开始漫长的治疗过程。对病人进行必要的宣教,使他们了解所患的疾病以及相应的治疗计划,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护患关系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除非换肾,否则需维持血液透析至终身。治疗费用很大,有严重并发症,费用更高。病人一进血透室,在心里变化很大,一方面但心医疗费用,另一方面但心风险问题,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为了及时有效地调整控制患者情绪,我们大都在环境、态度、生活习惯等方面作努力。我认为医护人员亲和力的强弱对患者情绪影响非同小可。提高个人修养、学识、为人处事和沟通交流本领,加强工作态度、责任心,注重工作和生活的细节,有耐心、细心和爱心,真正把病人当亲人。提高医护人员的亲和力,优化血液透析护理工作人才结构,重视选拔有亲和力的人到血透室从事护理工作。开展必要的职业道德培训,建立规范的考核考评制度并严格执行。作为一名血透室工作者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一定要树立病人似亲人的品德,不要只想到经济利益,只想到自己的任务完成,更不能对患者的狂躁行为采取以非对非的作法。护理工作者要全面熟悉每一个透析患者的病情、个性、年龄、经济条件、家庭及社会关系,敏锐观察患者每一次异常的反映、举动,充分利用环境条件、病人的渴望有针对性做好沟通、化解工作,营造健康快乐,对生命充满信心的治疗氛围。
3提高护理的水平
技术护理的水平直接作用于透析患者的心理,全面熟悉本院正在使用的各种血透设备的性能特点,熟悉掌握血液透析的基本操作规程。血液透析是通过体外循环迅速地清除体内过多的代谢废物或毒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达到维持内环境稳定和纠正细胞生理功能的目的,很容易出现凝血,漏血,低血压等意外情况,如果处理不及时,将危及病人生命,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掌握不同型号的机器设备,一旦遇到意外,要当机立断及时处置。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配合医生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比如:凝血处置,漏血处置,机器各种报警处置,各种并发症处置等等。要通过对机器设备及患者病情的全面熟悉及动态掌握,对可能发生的问题作出预测,制定预案,随时作好必要的抢救准备工作,对情绪狂躁者实施穿刺手术要准备约束肢体绷带或镇静药品等。做到有备无患,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启动应急预案。练好血管通路穿刺基本功。建立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内瘘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穿刺容易,一般不应存在多大问题,颈内静脉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使用安全,效果好。
4加强心理护理
血透患者的精神压力以及对机器的依附程度多超过了其他疾病,出现不合作行为等。多数患者开始时对血液透析较紧张,有恐惧心理,要充分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介绍有关知识,提高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保证透析的充分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了解患者的心、肺、肝功能及出凝血情况等。在透析过程中要多与病人交谈,探知病人的心理活动,正确引导,必要时给予多虑平等药物。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做到热情,富有同情心,要经常和患者交谈,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护理。让患者了解疾病,正确对待疾病,指导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精神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各种治疗和护理,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延缓疾病的发展。还要做好家属的配合工作,不要将悲观情绪感染患者,要给予患者情绪上的支持。
总之,心理因素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是否具有亲和力,是否具有较高的技术操作水平是重中之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新晨:
参考文献
[1]何长民,张训.肾脏替代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8.
[2]王质刚.血液净化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80-381.
[3]徐俊冕,吴文源,赵介城,等.医学心理学[M].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86-99.
1.1心理支持向患者介绍已手术恢复良好的患者,让他们面对面交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好家属的工作,大多数家属不想让患者知道自己患了癌症,怕打击太大,承受不起,但是手术知情权的实施,不得不让患者知道实情。这个心理承受过程也要看个性,有的人需要几天,有的人需要一段时间。病员座谈会也是心理问题的释放场所,手术前后各阶段的患者坐在一起,分别谈谈自己在什么阶段出现什么顾虑,如何度过,走到现在的心理过程,给手术前的患者最大的安慰[2]。
1.2生理支持接触或减轻患者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咽痛、咯血等,使患者进了医院有安全感,心理压力有明显减轻。
1.3家庭支持子女家属的支持,多看望,多关心交流,经济困难的家庭少谈医疗费用的问题。医务人员还要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1.4交流支持患者有文化知识,可进行书面上的交流。如果是文盲,可以在术前教会几种手语交流方法。伤口恢复后能装人工喉。
1.5对治疗的支持术前医生对手术过程与患者及家属谈话,有疑问可随时提出来,临床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从睡眠、饮食心理上进行关心,每个班次对手术前的患者的心理、睡眠等动态进行关注、引导、记录并交接班。手术室麻醉师与手术护士深入病区,对患者进行评估,患者提出担心的问题,进行解答,如担心麻醉后的疼痛问题和进入手术室的紧张。如果手术后进重症监护病房的话,重症病房的护士会带患者参观监护室,了解环境,消除紧张陌生感。2术后干预
2.1心理方面虽然患者接受了手术,但是失声后的失落感会加重,特别是文盲患者感到生活上的不便。家属及医务人员耐心护理,可放录像或请装人工喉的患者来交流。
2.2外表方面气管切开后的瘘口给患者外出交往带来了压力,使患者有不愿外出,不愿与人交流,怕家人嫌弃等想法,一开始我们医务人员主动为其吸痰、换药、清洗消毒套管,待要出院前2天我们教会家属或患者这些工作。我们规定护士只要走进他的病房就要与患者打招呼、微笑,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及需求,给予更多的关心。
2.3健康教育每个阶段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是体现我们的关爱程度,和我们知识水平的程度,能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根据不同病种出院时我们发不同的健康教育处方,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
2.4访视和复诊出院1周我们会电话询问患者的情况,让患者感到自己的恢复是被医生所重视的。出院20天左右提示复诊。使其积极配合各个阶段的治疗,改善生活质量[3]。
【参考文献】新晨
1张洛灵,李永萍,李蕴.喉癌患者术前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9):1050.
2王春云,许秀枝.喉癌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包头医学院学报,2002,18(4):353.
3杨卫英,高风,崔萍.喉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临床肺科杂志,2004,9(3):307.
1 临床资料
2004年7月~2007年7月我科收住呼吸机治疗的病人共有413人,其中呼吸疾病有110人,术后病人有98人,神经系
统疾病及其他共有105人,其中清醒病人有208人,我科分别对其进行呼吸机脱机前后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顺利脱机的有172人。
2 要对呼吸机治疗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必须了解呼吸机治疗的患者的心理问题,基本有以下几种
2.1 焦虑
脱机前后需对患者进行各种检查,如血气分析,担心脱机后发生呼吸困难,对反复机失败的患者焦虑更重。
2.2 急噪
患者对机械通气后语言交流障碍,表达不充分或对不能采取语言交流不适应而产生烦躁,与呼吸机对抗。
2.3 恐惧
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更加的关注,反复检查,呼吸机治疗前的呼吸的窘迫经历都加重患者的恐惧。
2.4 不安全感
有报道约27%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会有不安全感。
2.5 渴望生命或消极绝望
机械通气的痛苦,反复的脱机失败,会使患者产生轻生、无助、失落感,消极地对待诊断治疗,甚至出现自我损坏的现象。
2.6 依赖和个性丧失
长期的机械通气的患者从心理上希望得到全面的照顾,有时变得幼稚、脆弱、需要家人陪护。
3 撤机的心理护理
3.1 控制病室环境的光线,明暗适当,音量及温度,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ICU是医院噪声最强的地方,可达45~80dB,而超过60dB时,对环境会产生一定干扰。噪声可以刺激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压力感、焦虑感加剧,从而影响患者的睡眠。尽量降低仪器发出的噪音和工作人员的说话的声音。病室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3.2 让患者分清日夜与时间
在病室的适当位置放上钟表,使病人有时间观念,饮食起居有规律,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夜间尽量减少医疗操作,提供止痛剂及安眠药,解除患者的痛苦,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有助于病人的情绪稳定。
3.3 与患者保持有效的沟通
多与患者交流,提供纸和笔,写出他们的需要,了解患者脱机前后的生理与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可以播放他们喜欢的音乐,使患者的心情轻松愉快。使用或撤离呼吸机时,向患者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取得患者的配合,以免与医护人员产生抵触、逆反心理。
3.4 鼓励患者自主呼吸,重建呼吸肌力量和自信心
为了顺利撤机,患者需要进行充分的心理准备,长期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产生了依赖,并对撤机产生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陪伴在患者的身边,或专人护理,帮助患者分析病因,了解疾病的知识,告诉患者撤机的方法,撤机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鼓励患者重建自主呼吸的信心。正确的呼吸方式:取舒适卧位(半卧位或坐位)在患者无不适的情况下,做缩唇腹式呼吸,控制性深呼吸,每日二次,每次10~20分钟,可以锻炼呼吸肌的功能。
3.5 向患者保证进行严密观察
在脱机实验:每次20~30分钟,如果出现>30次/分,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升高等,应终止实验,将立即增加通气支持保持足够的氧合和通气,每次停止呼吸机辅助呼吸前,应告诉患者多作自主呼吸。及时吸尽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3.6 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进高蛋白及高热量食物,有助于增强呼吸肌的能力,但要限制糖类的进食,因糖类分解二氧化碳,对脱机过程有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