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生态文明教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4 15:18:5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生态文明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生态文明教案

第1篇

一、转变生态旅游发展观,建立生态旅游城市

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创新发展观,以新的思维理念,从资源开发、旅游市场开拓、市场营销等多个角度发展淮安的生态旅游。优美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水体旅游资源,开发白马湖、洪泽湖,着力打造从淮安市区中洲公园到淮安区河下古镇的里运河风光带,深入挖掘水文化资源。重视绿化建设,栽花、植草、种树,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花卉节、园艺节,让绿色观念深入人心,把淮安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做成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品牌,从而提高淮安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让“生态家园”的美丽口号落到实处。

二、大力整合生态旅游资源,打造并推出精品生态旅游项目

淮安生态旅游资源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不同的资源有效整合,可以推出极有特色的旅游项目。比如,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可以推出“水体考察生态旅游精品”,利用知名度极高的淮扬美食推出“生态美食品尝旅游精品”,利用金湖的万亩水杉林、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盱眙的第一山开展“森林浴生态休闲旅游精品”,利用采摘农民种植的特色果蔬开展“农家乐生态旅游精品”,利用洪泽老子山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展“温泉养生生态旅游精品”,利用金湖闵桥的万亩荷花、涟水的白鹭节、洪泽湖丰富的鸟类开展“赏花观鸟生态旅游精品”。让“绿水城市、生态家园”的口号成为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努力把淮安打造成“生态旅游天堂”。

三、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大力加强薄弱环节建设

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中,淮安旅游最薄弱的环节就是购物和娱乐方面。尽管开发出了不少特色旅游产品,但是宣传不到位,尽管有一些专门的淮安特产专卖店,但是销售场所分散,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仍然无法满足广大外来游客的购物需求,建议有关决策部门下决心建设淮安“旅游购物一条街、生态美食一条街”。淮安市主城区四水穿城,组织专家深入论证,把“旅游购物一条街、生态美食一条街”沿河道布局,建设富有淮安水文化旅游特色的“水街”。 淮安文化产业不算少,传统艺术也不少,比如淮安京剧、淮海戏、淮剧,但是淮安的娱乐休闲场所相对来说不多,旅游主要是一种文化精神享受,如果游客在淮安旅游中能享受一顿丰盛的文化盛宴,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四、建设特色生态旅游风景区,注重生态旅游产业链建设。

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游客需求日趋多样化。来淮安除了游山(第一山自然保护区、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玩水(洪泽湖、白马湖、大运河)等传统活动项目外,可以开发建设特色生态旅游风景区,这些景区要侧重养生、保健、度假、休闲等功能。如建设 “渔文化、水文化、古文化”旅游风景区;建设“中医养生、生态养性、健康养老”旅游风景区;建设“洪泽湖健康养生园”和“洪泽湖水生态养生园”;建设“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生态旅游风景区等特色景区。完善生态旅游产业链,积极开发生态旅游商品、生态旅游酒店、生态旅游美食、生态旅游交通。金湖的荷花是一大亮点和特色,除了夏天开展赏花活动外,在知名度颇高的白莲藕上可以大做文章,藕可以作为农产品销售,藕汁可以做成休闲饮料,藕粉、莲子可以做成旅游商品,荷花二字也可以作为当地艺术团体、商品的名称加以冠名。把荷花、莲藕做成品牌,做成富民工程,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由于淮安地近生态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宿迁、盐城、连云港等沿海城市,可以通过区域联合开发出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线路,进一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五、创新生态旅游营销方式,切实提高生态旅游的知名度

在营销方面,淮安生态旅游除了要充分利用好传统的媒体如电视、报刊、广播等宣传手段之外,还要利用网络进行营销,特别是政府网站,要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利用淮安生态资源的优势做好绿色营销,绿色营销体现的是环保效益,传递的是一种健康的消费和活动理念。积极到周边城市或国内大城市举办生态旅游推介会,通过各类平台和渠道,大力推介淮安的生态旅游活动和拓展旅游市场,使淮安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六、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健全生态旅游资源管理措施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和教育部《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市全民生态文明教育规划(2013—2023)》等文件为指导,结合我县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的实际情况,以全县中小学生为对象,以建设绿色家园、倡导环保行为、普及低碳理念为内容,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县等创建有机结合,使广大中小学生成为绿色社会的播种者、建设者,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实践者,环境保护的宣传者、监督者。

二、目标任务

1.生态文明教育全面加强。将生态文明教育摆上素质教育的突出位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行为的培养与训练。积极按照市全民生态文明教育规划要求,实现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普及率达90%以上,其中城区学校要达100%;每学年生态文明教育不少于12课时。在校园布局、建筑设计以及各类设施的配备上充分体现生态文明理念和要求,打造各具特色的校园生态文化,使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成为校园文化的基色,深度宣传“游大湿地,做深呼吸”生态旅游名片。

2.生态文明课程体系加快完善。各校要因地、因校制宜,组织编写并认真推行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要积极探索并构建校本教材的循环使用模式,围绕绿色消费、低碳生活、保护耕地、节约资源、垃圾回收、控减噪音、净化空气等内容,分专题、按学段循序渐进开展宣传教育。

3.生态文明宣传活动丰富多彩。多样化、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以绿色、环保、低碳为主题的校内外生态文明宣传活动,促进生态文明理念入脑入心、生态文明行为习惯自然、生态文明风尚迅速形成。有条件学校可设立生态文明教育主题馆。坚持整体规划、共同参与、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扎实推进绿色学校、节水型学校、无烟校园等创建工作。

4.生态文明实践基地作用有效发挥。各校要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落实师资、设备、教材、课时“四到位”。依托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农业示范园、湿地博物馆、湿地水生植物馆、湿地鱼族展览馆、中学生态科技馆等重要环境基地和场所,为学生接受生态文明教育和实践创造良好条件。

三、推进措施

注重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引导家庭、社会共同参与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强大合力,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1.强化组织领导。县教育局成立生态文明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基教科具体负责落实。各校要迅速成立生态文明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相应的全校性的工作运行管理机制,各部门协同推进各项工作。县教育局将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对各学校年度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建立督查机制,强化督查考核,完善考核办法,推动态文明教育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2.开展多彩活动。大力开展以生态文明教育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教材为主要内容的“三走进”活动。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湿地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节水日”、“生物多样性保护日”、“植树节”等活动深入开展宣传,提高活动成效。各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站、主题班会、演讲、板报、橱窗、手抄报、绘画、微课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活动开展及实际效果。要做好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经验总结,不断营造浓厚的生态文明教育宣传氛围,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3篇

一.要完善校内信息资源库

1. 本学期中心校各学科将继续实行电子备课。各校开展的各项活动都要有影像资料,同时电脑要有存档。例如:备课展评、作业展评、各种示范课和学生比赛及安全检查等相关活动。

2.各校的材料尽量都要有电子版,例如各项计划、总结、综合课程表及教师授课情况说明等(字体字号要求:标题宋体2号加粗、一级标题黑体三号、二级标题楷体三号、正文仿宋三号,阿拉伯数学后面是实心点例如:1.2.)。

3.各校要建立自己的题库(电子版与纸质),平时要做好存档,便于阶段性测试与期中(末)复习之用。包括月考测试题,期中(末)试卷、专项练习题、拔高题等。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各校要开全科目、开足课时(1-6年科学学科开全)。教师可以实行一人多岗,确保非考试学科的开课,同时要侧重(科学、品社、综合学科的教师配备)。继续推进小学写字教育,落实“每周一课”(各校最好安排专门的书法教师,同时利用好学生手中的写字本),同时开展好环境保护知识进课堂,利用品社、科学学科开设生态文明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环境保护知识(不少于4——6学时),五六年级“禁毒教育”占地方课每学期1节,《中医健康》安排在每个月第二周和第四周的周三下午第三节课(中心校五年级),对应的要有相应的作业。

2. 开学第一周要做好六个第一:开展好第一次升旗仪式;每名教师上好第一节课;开好第一次班队会(重点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校纪、安全教育);上好第一个间操和眼操;开展好第一个大课间活动;做好第一次教学常规检查。以高标准的第一周教育教学活动规范本学期各项工作。

3.围绕提升教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不要走过程,要把每次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要有成效。本学期要开展好“三课一会教学活动”即班主任每人一节抽签课;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示范课;特岗教师汇报课;期中(末)教学质量分析会。

4.升旗仪式及“两操一课一活动”必须落到实处,师生要对校风、教学、学风、校训、校徵的内容及内涵达到熟能成诵的程度,同时要人人会唱校歌。

5.积极配合大学区的兄弟学校开展相关活动。

6.各校要认真做好串代课数据统计工作,完善课程、课时的制度化管理。克服乱串课现象发生,缺课三天及三天以上要安排代课,做好串代课记录。

7.各校的校务日志、签到簿等要及时填写,特别是校务日志对各种检查及开展的活动要记录好,签到做好统计以备学期末统计上报,

8.月中行事要及时更新。

三.教学过程方面的具体落实

(一)备课

1.要重视集体备课及课后反思,要有针对性,不要流于形式,要对活动材料及时积累,做好总结,要有影像资料。

2.个人备课要杜绝认认真真做样子,课堂上不知所云的现象出现。

3.作文备课要有单独备课簿,要依据双辽教师进修学校下发的《作文备课的几点建议》执行,同时要根据习作要求对所有习作进行优缺点总结,佳作赏析要集中进行点评。

4.二次备课要继续抓落实,本学期二次备课继续在教材中体现,电子备课中体现个性化修改,杜绝个性化修改及教学后记完全一样的现象出现(电子备课),教导处要作为重点来检查。

5.各校上报备课考核打分表的同时将相应的电子备课上交到教导处一。

(二)课堂教学

1.通过听课发现有的教师课上学生的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根本没有实效。所以我们要在平时就把这个环节落在实处,自然生成学生间的互动,感受集体的智慧。

2.要打造本真课堂,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教师在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读书、写字、表达等习惯的培养,更要随堂纠正学生坐姿及握笔姿势(教师课上一定要强调好)。

4.本学期中心校教师上课要充分利用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村小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投入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同时没有多媒体的教室要利用好小黑板、自制教具、绘制挂图等相关辅助教学手段,确保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实效性。

5.课堂教学时间40分钟要分配合理,导入、新课、巩固练习、小节、作业各环节不可缺少,特别是课堂评估中部分学科表现不好。

6.课堂教学安全:每节课前要实行点名制,特别科任学科如果发现学生缺少要及时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室外活动在下课前也要实行点名,把学生安全带回教室,体育课上学生一定要在老师监管视线之内。

(三)作业

1.各校的作业本格式要统一、规范,标明课题,作业次数等。

2.作业要体现减负,杜绝惩罚性作业及超时作业,各校可不定期对学生进行询问。

3.积累本和纠错本平时教师要跟踪指导,要坚持下去,形成规模。

4.作业批改,不要简单地写上你真棒或点赞、笑脸(图章),杜绝形式主义,不必次次写人人写激励性语言。

(四)培优辅差

要有计划方案、具体落实要到位,要有辅导过程性材料,最后要有对比,有总结。

(五)考试工作

各校要做好期中期末及单元测试的成绩统计,要装订成册,学校及教师的试卷分析要具体详细到每个题,要有问题原因,改进措施,要具有可操作性。

(六)适时召开教学会议,及时查漏补缺和纠偏

每学期至少召开四个方面的教学会议。

一是学期初要召开教学部署会议,全面安排学校的教学工作,公布教学计划,突出强调学期教学工作重点,明确学期教学活动日程安排。并对“备、讲、批、辅、考”质量、数量及各环节要有明确要求。

二是学期初检查反馈会议。做好学期初教学工作检查,审定任课教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检查教师教案、教师留置作业情况。教学检查要有记录、有评定、有建议。并及时召开检查反馈会议,进一步明确下一步落实教学工作要求。

第4篇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丰富工作内涵、优化工作方法,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为重点,以中小学德育课堂为主渠道,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保证,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努力打造有效德育、特色德育,保障全县德育高效推进。

三、主要工作

(一)贯穿“一条主线”,提高道德素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深刻领会其内涵,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结合实际,挖掘资源,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重点推进清明“网上祭英烈”、六一“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七一“童心向党”、十一“向国旗敬礼”四项集中活动。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有总结,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建立“两项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1、建立德育教学一体化机制。面向全体教师培植德育管理理念和育人智慧,切实增强全员育人意识,全体教师形成合力落实育人过程。发挥班主任的引领辐射作用,探索推进集体备班制度、班科联席制度,强化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育人责任,让全体教职工人人有德育任务,让德育任务内化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让德育工作真正关注到学生学习、成长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

2、探索德育管理精细化机制。德育即管理,管理在精细。特别是在学校德育管理过程中,我们一是要严格遵循“尊重主体、改良土壤、夯实阵地、优化过程、养成习惯”的德育规律,要积极创新德育精细管理模式,坚持结果与过程并重的原则,使德育活动项目化、项目流程数量化,不断细化德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优化和关注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在循序渐进中去内化和提升。

(三)突出“三个重点”,打造德育特色

1、强化习惯养成教育。必须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XX市未成年人基本礼仪规范(试行)》即六礼三仪为标准,坚持从基础抓起,循序渐进抓好规范教育,持之以恒,逐步落实,要把着重点放在礼仪习惯、安全习惯、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上。一是要以学习落实《守则》、《规范》和“六礼三仪”为重点,加强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二是各学校要结合各自的实际,制定相关规定,并切实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特别要加强学生的课间管理、就寝管理和出勤管理,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进一步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使之成为我们教学质量提升的新举措。

2、扎实推进法治教育。开展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交通安全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自我保护意识。要围绕预防未成年人自身犯罪和预防未成年人自身被害这一基本目标,各地各校要建立健全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制度,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完善行为偏差学生、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心理障碍学生、单亲家庭子女、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帮扶制度,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实施个性化的人文关怀,落实“一对一”帮扶。开发法治教育课程,全面开展“法纪进校园进课堂”活动,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主题征文等活动,主动增强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召开学生违纪违法预警工作座谈会,研究构建学生管理的预警机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质,预防和减少学生不良行为发生,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氛围。

3、夯实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建设、课程建设、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一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育目标,纳入课程计划,开设课,做好教案并上好课。二是城区中小学、乡镇中心学校都必须设立真正的心理咨询室,有专职心育教师。学校要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学生个人和团体提供咨询、辅导服务,做好心理调节,解除心理障碍,有辅导记录。三是加强对心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实现持证上岗。

(四)强化“四项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是认真落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者及班主任专题培训,提高班主任的思想境界和理论水平,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二是指导班主任精心设计班会课,自觉实践班会课,积极改进班会课,大力提升班会课,不断丰富德育工作途径,增强育人效果。启动制度性的德育研讨和交流活动,各中小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鼓励班主任撰写德育论文,提高德育科研水平。三是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开展“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形成“人人争当班主任,年年争当优秀班主任”的良好氛围。

2、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各校要认真总结常德学习经验,对比借鉴,认真开展工作自查,科学确立文化主题,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工作。一是积极丰富学生文化生活,中小学每年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活动。加强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建设。二是美化校园育人环境,加强校园宣传栏、广播站、校园网、校报校刊、警示语等德育文化阵地建设,开展优秀影视剧作品和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三是切实开展好班级美化、净化活动,加强班级文化提升,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我局将在全县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示范学校评选活动,教育局将组织专家,对推荐上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进行评估验收。全县拟评出一批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示范学校,落实以奖代补,进行表彰奖励。本次活动以后,各学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示范学校评选活动作为提升教育内涵的重要措施,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

3、 加强德育阵地建设。各学校一是要切实组织好每周的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主题班队会,充分利用好校园广播站、宣传栏、团队活动室等阵地,坚持德育活动周安排、月小结,形成基本德育规范。二是要在假期、周末、节日、纪念日,充分利用我县革命烈士纪念碑、雷公仙、网岭60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石山书院、罗家坪、学校少年宫、酒埠江地质公园等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拓宽校外警示教育、科普教育、体验教育渠道。三是家长学校为龙头,以家长会、XX县教育网、校讯通、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和家长开放日为平台,广泛传播科学育子理念,转变家长观念,主动和学生家长加强沟通与合作,整合教育力量,整合教育资源,使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

4、加强德育课程建设。课程育德是落实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面育人的关键。在开展德育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各学校要按照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充分挖掘学校独特的德育资源优势,建立学校三级德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要结合各自特点,重点在任何推进学校养成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国防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努力探索开发利用德育校本课程,要把校本课程作为德育创新的载体,积极开展德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工程。为参加全市中小学“德育百优课程”评选活动早做准备。

四、活动安排

二月份

1、制定2015年度德育工作计划;

2、召开德育主任例会,部署新学期德育工作。

三月份

1、开学第一课;

2、全县“学雷锋见行动、好习惯伴一生”主题活动月;

3、全县“养成教育”宣传月,各学校制定实施方案。

四月份

1、清明“网上祭英烈”活动;

2、省市县级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优秀学生评选表彰;

3、各学校养成教育全面启动。

五月份

1、“五四”青年节活动,各学校举行入队、入团仪式;

2、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教育活动;

3、全县各学校养成教育督查;

4、全县学生文明礼仪知识竞赛

六月份

1、庆“六一”活动;

2、开展“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活动;

七、八月份

1、七一“童心向党”活动

2、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3、心理咨询师、少年宫辅导员、班主任培训。

九月份

1、开学第一课:新生入学教育;

2、“我们的节日中秋”活动;

3、全市中小学“德育百优课程”评选活动;

十月份

1、十一“向国旗敬礼”活动;

2、全县养成教育督查;

十一月份

1、法治教育月活动

2、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评选活动

十二月份

1、养成教育专项考查验收、总结、表彰、授牌;

2、全县德育工作现场会;

第5篇

1.校长养成民主科学治校的习惯—良好习惯培养的保障

(1)坚持民主治校,推进素质教育。所谓民主,就是增强师生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把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国家应尽责任当作享受。做到: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和谐、温罄的互助关系;尊重和发展教师的个性;决策过程多商量,集思广益。

(2)坚持依法治校,尊重科学规律。所谓科学,就是按规律办事,研究事物内在的规律,再依据规律,制定出制度、规矩、方法、计划,然后,按规则去运行,去管理学校。做到:建立科学有序的计划系统;建立层层负责的监督检查系统;建立总结反馈系统,减少失误。“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确保学校各项工作计划的落实。

2.教师要养成良好的教书育人习惯—良好习惯培养的关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好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作人生的最大乐趣。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三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身教重于言教,广大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3.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健康习惯—良好习惯培养的落脚点

(1)坚持“七个一分钟”。做到:每天做一分钟家务劳动;写一分钟日记;唱一分钟校园歌曲或军歌;一分钟挺胸、抬头、大摆臂、高抬腿、踏步;练一分钟注意力;练一分钟演讲;读一分钟中外名著或名人传记。

(2)培养“八个学习习惯”。订计划的习惯;预习的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自己出考试题的习惯;整理错题集的习惯;筛选资料,总结学习经验的习惯;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3)坚持道德长跑,培养良好道德习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让每天“七个一分钟”、“八个学习习惯”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落实《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创建和谐校园。

(4)培养强身健体习惯。健壮的体魄是提高生命质量的保证,健康是支撑人生的最重要元素。要把增强体质强壮体魄的任务与学习任务一样加以明确落实,要持之以恒地坚持锻炼身体,养成坚持跑操、眼操、体操、原地踏步等习惯。

(5)培养严谨生活习惯。穿戴整洁,朴素大方;勤俭节约,生活节俭,不互相攀比,不乱花钱,不浪费水电,不浪费学习和生活用品,爱惜粮食。经常参加集体劳动,认真做好每日早操,体育课的锻炼活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比赛。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要做到哪些?

1、健全机构、制定方案。各学校成立由正校长、副校长任组长,相关人员及班主任为成员的良好习惯培养实施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立足根本抓管理,正确导向抓落实,着眼效果抓养成”。

2、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抓落实。确立五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试验学校,充分发挥试验学校示范带动作用。

3、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培养方法。“全员”一是指学校要对全体学生负责,面向全体学生推行良好习惯教育,二是全校人人参与其中,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全程”一是指学校管理措施的全过程,二是指师生在校工作、学习的全过程。“全方位”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指工作要横到边、竖到底,全覆盖、无缝隙。全方位主要是指对学校办学资源的全面利用,办学环境的全面优化,教育教学内容的全面丰富。

4、落实“严、细、实、恒”的基本要求。所谓“严”,是严格的按规律办事,是严谨的治学作风,是严肃的人生态度。“细”即从细节中引发大思考,从细小处发现大道理,从细微处养成大习惯。抓起始,争取良好开端。“实”即学校设定的良好习惯培养目标实实在在,具有可操作性,抓善终,落实每个细节。“恒”就是要坚持到底,义无反顾地做下去,真正将落实进行到底,抓过程,坚持不懈。在良好习惯培养上,既不能搞“高、大、全”,更不要搞“假、大、空”。

5、开展快乐大课间操活动。大课间操是落实“阳光60分”,贯彻全民健身计划,保证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的一项举措。各学校结合新课程精神,采取不同的锻炼方式,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时间,空出上午、下午各30分钟进行活动,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

6、重视班主任工作,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在良好习惯培养中,班主任具有主力军作用,提倡班主任坐班,到班内办公,班主任通过召开班会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加强监督检查评比,强化学生的行为意识,培养学生优良的行为意志。要有文明学生,首先得有文明教师。教师,在学生良好习惯培养中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同时,进一步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使全体教师做到教育与育人并重,言传与身教并重。

7、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切实把良好习惯培养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充分发挥校内各种活动的教育作用。如:每周一次的晨会、升旗仪式、第二课堂;每月一次的黑板报、收缴管制刀具、学生不宜书刊等;开展班主任工作交流研讨会、法制报告、安全教育报告会、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一次的军训、运动会、开学典礼、手拉手活动、献爱心活动、家长会等,寓教于活动中。

8、充分发挥家长学校教育作用。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搞好家长培训,有效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局面,落实良好习惯培养教育。

9、强化管理,加大检查评比力度,促进学生文明言行的形成。学校要每周对各班《守则》《规范》的践行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并定期进行评比,奖优促差。对执行好的班级予以表彰,并总结推广经验,反之则给予批评教育,让学生晓之以理,并要求限期改正。检查的结果作为评选“文明学生”和“文明班级”的重要依据。学校要进一步开辟活动阵地,围绕良好习惯培养重点,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室无脏话)。

10、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要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坚持办好德育展室、广播室、宣传栏、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使其受到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

(二)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为促进全县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教育局专门下发【《**教育局关于在全县初中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的实施意见》莘教发[2009](31)号】文件。各初中学校要认真学习此文件,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1.统一思想,增强打造高效课堂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1)打造高效课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追求高效课堂,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规范办学行为是规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实施素质教育是明确学校育人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追求高效课堂是建立科学合理教与学的和谐关系、遵循人的正常发展规律而实施教学的具体体现。打造高效课堂是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2)打造高效课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影响着教育发展目标的关键点。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课堂是教育质量提升的主阵地,在省政府规范办学行为的形势下,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其重要。

(3)打造高效课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教育工作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要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通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

2.抓住重点,积极探索打造高效课堂有效途径

(1)扎实备课,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备课的及时、充分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努力做到教案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流程科学合理、教学重点突破有方、教学方法恰当有效、课内练习精选精编、教学效果明显实在、教学个性充分张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灵活采取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制度,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不断探索有效备课的新路子,坚决杜绝无效备课,以及为应付检查而备课的现象发生。

(2)完善模式,为高效课堂提供载体。各初中学校要继续探讨、实践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而有效的活动,确保学生的课堂训练时间和质量,坚决避免不顾学生的一味讲、满堂灌、填鸭式;要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的状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打开学习器官、集中精力、积极思考、相互合作;要强化课堂的效果意识,集聚一切教学要素,调动有效教学手段,切实保证课堂教学实在高效;要以训练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此基础上每一节课均留有学生当堂集中训练时间,精选习题,当堂评讲,确保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精心教学,为高效课堂夯实根基。高效课堂应是努力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这一手段,高水平地达成培养人的目的,高效课堂应是教学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有效结合。课堂高效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的材料的精心提炼,在于从学生角度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让学生能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提升。

(4)及时反馈,为高效课堂提供保障。要将课堂诊断形成制度。教师要结合写教后记进行自我反思;各学科组要对组内成员进行自我诊断和相互诊断,并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各年级组要进行阶段性诊断,用典型案例解剖麻雀,及时推广好的教学实践,纠正偏误;学校要举办课堂诊断与反思活动,从面上有针对性地解决共性问题,切实提高教学效益,努力帮助教师提升教学业务素质。各校要采取有效手段,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巩固和延伸:作业布置要在集备时统一精选习题,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三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发现规律方法的;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引导探索的。三不布置:重复性的;惩罚性的;超负荷的。作业量要精当,难度要适中,提倡分层作业;要强化教师对学生的课业辅导,优化辅导形式,确保辅导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跟踪解决。

(5)特色发展,为高效课堂拓展空间。各校要确保综合实践课程开设到位,要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引导教师结合体育艺术教学和其他社团活动,努力将活动课程化、将课程活动化,及时总结和提炼,不断丰富课程建设内涵。要鼓励教师尽可能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发挥家庭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架设家校互动平台;要形成教师家访、教师随机检查学生学习小组活动情况等制度,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将高效课堂打造与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有机结合起来,注意特色的彰显与渗透,努力将学校特色体现在师生的行动中。

(6)营造氛围,为高效课堂提供文化支撑。学校文化是学校主体成员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其行为方式。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积极推动学校发展的和谐、自主、平等的核心文化内涵,学习者能否真正融入并适应这一学校文化,对教学活动是否高效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对学校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各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效课堂营造良好氛围。

3.加强领导,确保高效课堂创建取得实效

(1)要发挥校长第一责任人作用。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在构筑师生共同发展的高效课堂的探索中,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含量。因此,校长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直面教师工作,切实关注学生学习效果,深入把握高效课堂教学的现实走向,及时提出针对性地指导意见,采取积极有效的研修措施,保证高效课堂教学的持续发展。

(2)要优化教学管理。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将教学管理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关注教学信息,钻研教学业务,思考教学问题,及时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调研和指导中去,要全面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监督,为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提供保障。要引导教师追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品位课堂”,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努力实现教学的高效益。要将校本培训作为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的主要手段,做到校本培训课程化、制度化、多样化、主体化,提升全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3)要加强常规检查。教学工作检查要常态化、随机化、有形化、绩效化。平时的教学常规检查要充分体现评价功能,要及时分析教学中的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要每学期至少对本校每一位任课教师听一次随堂课、检查一次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进行一次学科教学质量抽测,结果记入该教师的业务档案,并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6篇

经教育局党委研究,今天我们召开2009年度全县初中教学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一年来全县初中教学工作,研究部署2010年度初中教学工作,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理清思路,落实措施,促进全县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再提高。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从不同的侧面介绍了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经验做法,我认为比较典型,值得借鉴。为做好下一年度的教学工作,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2009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全县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1.课堂教学水平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自启动以来,到目前,已经由五个实验点向全县所有初中学校全面推广,各初中学校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形式多样高效课堂创建活动,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各项实验工作顺利推进,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有了改变,课堂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课改成效显著。

2.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成效显著。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针对目前学生在家时间长的特点,我们在全县初中推广了“教师、学生、家庭”三位一体的“5+2”管理模式。像观城初中、燕店初中、朝城初中、舍利寺初中等积极实践、探索。“5+2”管理模式的实施,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和个性的张扬,有效的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我县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课程实施水平有所提高。各初中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把加强学校管理和规范办学行为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2月25日26日,顺利通过了聊城市初中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团一行10人对我县课程实施情况检查评估,得到了评估考察组的好评。

4.分区承包,分类指导,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实效性。

为了充分发挥教研员的研究、指导作用,保证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的顺利进行,教研室把全县初中学校分为八个教学区,组织所有学科教研员深入教学区,重点关注课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增强了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研员一方面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另一方面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听课、评课、举办理论讲座等方式指导和帮助一线教师,深入课堂进行面对面沟通,及时切磋、研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5.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一年来,我们通过聘请中央教科所韩立福教授来我县实验初中、妹冢初中进行有效教学理论指导,现场听评课,邀请邹平九户中学、黛溪中学课改骨干进行“激情课堂”模式解读、初中语数外教师参加暑期网上培训、开展英语口语大赛、英语新教材培训、思想品德中考备考会等系列活动,转变了教师观念、提高了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建立和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群体,目前已形成了一支教学理念先进、业务功底雄厚、教学成绩突出、热心教学改革的骨干教师队伍,一批省市优质课教师、教学能手群体出现,他们成为推动我县教育教学发展的有生力量。

6.课堂教学改革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好局面。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已深入人心,大多数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已清醒地认识到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各学校都在学习外地先进学校好的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子。如新华学校、妹冢初中、莘亭初中樱桃园初中、、河店初中、舍利寺初中、张寨初中等,就是我们课改实践中结出的累累硕果。望大家认真研究、吸收他们好的做法,并不断的超越他们。

7.初中优质生队伍不断扩大,为高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初中与高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截然分割开来,高中的发展离不开初中的大力支持,初中的提高需要高中来拉动,高、初中必须目标一致、协调发展。各初中学校,抓住质量不放松,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优质生的培养,初中优质生人数连年增多,为高中源输的更多优质生,奠定了高中发展的基础,推进了高中教育教学持续攀升。

8.初中办学水平有所提升,优质学校不断增多。我县29所初中学校,25所在农村,由于历史原因,资源分布不均,优质学校主要集中在城区,农村初中成为制约我县初中教育发展的瓶颈。近期,县教育局党委,根据实际,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调整、充实学校领导班子等多种手段,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各农村初中学校从实际出发,教研引领内涵发展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效益,呈现良好发展势头,70%的农村学校成为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缓解了“择校”难题。

在充分肯定09年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县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观念转变不到位。新的课程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即指: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个性特长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要做到“三个还给”,即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但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仍占据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重视不够,实行“填鸭式”教学,只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身潜能得不到发挥,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

其次是规范执行不力。有的学校仍未开齐开足课程,有的学校学生的课外作业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有的学校仍在忙加班加点,少数教师仍在变换手法搞有偿家教,有的教师应付教学工作检查忙下载教案,个别教师未钻研教材心中无数进课堂讲课。

三是学校管理有漏洞。校园管理时有脏乱差现象,教学管理粗放型,集体备课重形式轻实效,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教师考核重分数轻育人,课堂教学重死拼硬磨轻课堂效率,学生培养重应试教育轻全面发展,校本培训重学历达标轻专业提升。

四是课堂存在低效甚至无效。自课改以来,课堂变化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折射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主要表现在:一是“自主学习自流化”。课堂不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自学和思考;或用满堂问、琐碎的浅层次甚至是带暗示性的问题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自学时无明确具体的任务、无方法指导,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二是合作形式化。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合作交流,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三是探究机械化。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课堂不能成为思维交流,思维碰撞,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课堂“温度”有加,“深度”不足。四是课堂评价失真化。教师开始重视课堂评价的功能,但把握得不到位,如滥用表扬,情感匮乏,评价主体不明确,评价指向不深等。五是课堂问题肤浅化、随意化。问题缺乏深度、广度、梯度,出现“满堂问”的现象。六是课堂练习草率化、海量化。

五是学生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当代初中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处在一个身心、思维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自私,难于与人交往,难于适应集体生活。普遍缺乏文明的学习习惯,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缺乏刻苦精神、钻研精神等,缺乏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不强,饮食习惯不好,随意花钱现象严重,某些学生有吸烟酗酒现象。

六是城乡区域教育之间发展不平衡。受经济条件、管理水平、生源基础、师资队伍构成、教学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初中教育发展很不均衡,校际之间差距拉大,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这种差距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严重背离。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2010年全县初中教学工作任务:

根据聊城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的文件精神【聊教字[2009](113号)】,结合我县实际,2010年全县初中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初中教育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创建高效课堂为工作重点,以蹲点包校、跟进指导、培养典型、创办特色为工作策略,全面提高学校办学层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

根据这一思路和任务,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做好以下工作:

(一)多措并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人生》中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该通过教育者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习惯培养。

1.校长养成民主科学治校的习惯—良好习惯培养的保障

(1)坚持民主治校,推进素质教育。所谓民主,就是增强师生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把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国家应尽责任当作享受。做到: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和谐、温罄的互助关系;尊重和发展教师的个性;决策过程多商量,集思广益。

(2)坚持依法治校,尊重科学规律。所谓科学,就是按规律办事,研究事物内在的规律,再依据规律,制定出制度、规矩、方法、计划,然后,按规则去运行,去管理学校。做到:建立科学有序的计划系统;建立层层负责的监督检查系统;建立总结反馈系统,减少失误。“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确保学校各项工作计划的落实。

2.教师要养成良好的教书育人习惯—良好习惯培养的关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好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作人生的最大乐趣。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三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身教重于言教,广大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3.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健康习惯—良好习惯培养的落脚点

(1)坚持“七个一分钟”。做到:每天做一分钟家务劳动;写一分钟日记;唱一分钟校园歌曲或军歌;一分钟挺胸、抬头、大摆臂、高抬腿、踏步;练一分钟注意力;练一分钟演讲;读一分钟中外名著或名人传记。

(2)培养“八个学习习惯”。订计划的习惯;预习的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自己出考试题的习惯;整理错题集的习惯;筛选资料,总结学习经验的习惯;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3)坚持道德长跑,培养良好道德习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让每天“七个一分钟”、“八个学习习惯”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落实《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创建和谐校园。

(4)培养强身健体习惯。健壮的体魄是提高生命质量的保证,健康是支撑人生的最重要元素。要把增强体质强壮体魄的任务与学习任务一样加以明确落实,要持之以恒地坚持锻炼身体,养成坚持跑操、眼操、体操、原地踏步等习惯。

(5)培养严谨生活习惯。穿戴整洁,朴素大方;勤俭节约,生活节俭,不互相攀比,不乱花钱,不浪费水电,不浪费学习和生活用品,爱惜粮食。经常参加集体劳动,认真做好每日早操,体育课的锻炼活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比赛。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要做到哪些?

1、健全机构、制定方案。各学校成立由正校长、副校长任组长,相关人员及班主任为成员的良好习惯培养实施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立足根本抓管理,正确导向抓落实,着眼效果抓养成”。

2、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抓落实。确立五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试验学校,充分发挥试验学校示范带动作用。

3、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培养方法。“全员”一是指学校要对全体学生负责,面向全体学生推行良好习惯教育,二是全校人人参与其中,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全程”一是指学校管理措施的全过程,二是指师生在校工作、学习的全过程。“全方位”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指工作要横到边、竖到底,全覆盖、无缝隙。全方位主要是指对学校办学资源的全面利用,办学环境的全面优化,教育教学内容的全面丰富。

4、落实“严、细、实、恒”的基本要求。所谓“严”,是严格的按规律办事,是严谨的治学作风,是严肃的人生态度。“细”即从细节中引发大思考,从细小处发现大道理,从细微处养成大习惯。抓起始,争取良好开端。“实”即学校设定的良好习惯培养目标实实在在,具有可操作性,抓善终,落实每个细节。“恒”就是要坚持到底,义无反顾地做下去,真正将落实进行到底,抓过程,坚持不懈。在良好习惯培养上,既不能搞“高、大、全”,更不要搞“假、大、空”。

5、开展快乐大课间操活动。大课间操是落实“阳光60分”,贯彻全民健身计划,保证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的一项举措。各学校结合新课程精神,采取不同的锻炼方式,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时间,空出上午、下午各30分钟进行活动,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

6、重视班主任工作,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在良好习惯培养中,班主任具有主力军作用,提倡班主任坐班,到班内办公,班主任通过召开班会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加强监督检查评比,强化学生的行为意识,培养学生优良的行为意志。要有文明学生,首先得有文明教师。教师,在学生良好习惯培养中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同时,进一步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使全体教师做到教育与育人并重,言传与身教并重。

7、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切实把良好习惯培养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充分发挥校内各种活动的教育作用。如:每周一次的晨会、升旗仪式、第二课堂;每月一次的黑板报、收缴管制刀具、学生不宜书刊等;开展班主任工作交流研讨会、法制报告、安全教育报告会、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一次的军训、运动会、开学典礼、手拉手活动、献爱心活动、家长会等,寓教于活动中。

8、充分发挥家长学校教育作用。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搞好家长培训,有效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局面,落实良好习惯培养教育。

9、强化管理,加大检查评比力度,促进学生文明言行的形成。学校要每周对各班《守则》《规范》的践行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并定期进行评比,奖优促差。对执行好的班级予以表彰,并总结推广经验,反之则给予批评教育,让学生晓之以理,并要求限期改正。检查的结果作为评选“文明学生”和“文明班级”的重要依据。学校要进一步开辟活动阵地,围绕良好习惯培养重点,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室无脏话)。

10、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要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坚持办好德育展室、广播室、宣传栏、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使其受到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

(二)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为促进全县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教育局专门下发【《**教育局关于在全县初中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的实施意见》莘教发[2009](31)号】文件。各初中学校要认真学习此文件,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1.统一思想,增强打造高效课堂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1)打造高效课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追求高效课堂,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规范办学行为是规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实施素质教育是明确学校育人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追求高效课堂是建立科学合理教与学的和谐关系、遵循人的正常发展规律而实施教学的具体体现。打造高效课堂是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2)打造高效课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影响着教育发展目标的关键点。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课堂是教育质量提升的主阵地,在省政府规范办学行为的形势下,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其重要。

(3)打造高效课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教育工作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要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通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

2.抓住重点,积极探索打造高效课堂有效途径

(1)扎实备课,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备课的及时、充分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努力做到教案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流程科学合理、教学重点突破有方、教学方法恰当有效、课内练习精选精编、教学效果明显实在、教学个性充分张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灵活采取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制度,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不断探索有效备课的新路子,坚决杜绝无效备课,以及为应付检查而备课的现象发生。

(2)完善模式,为高效课堂提供载体。各初中学校要继续探讨、实践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而有效的活动,确保学生的课堂训练时间和质量,坚决避免不顾学生的一味讲、满堂灌、填鸭式;要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的状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打开学习器官、集中精力、积极思考、相互合作;要强化课堂的效果意识,集聚一切教学要素,调动有效教学手段,切实保证课堂教学实在高效;要以训练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此基础上每一节课均留有学生当堂集中训练时间,精选习题,当堂评讲,确保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精心教学,为高效课堂夯实根基。高效课堂应是努力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这一手段,高水平地达成培养人的目的,高效课堂应是教学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有效结合。课堂高效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的材料的精心提炼,在于从学生角度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让学生能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提升。

(4)及时反馈,为高效课堂提供保障。要将课堂诊断形成制度。教师要结合写教后记进行自我反思;各学科组要对组内成员进行自我诊断和相互诊断,并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各年级组要进行阶段性诊断,用典型案例解剖麻雀,及时推广好的教学实践,纠正偏误;学校要举办课堂诊断与反思活动,从面上有针对性地解决共性问题,切实提高教学效益,努力帮助教师提升教学业务素质。各校要采取有效手段,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巩固和延伸:作业布置要在集备时统一精选习题,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三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发现规律方法的;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引导探索的。三不布置:重复性的;惩罚性的;超负荷的。作业量要精当,难度要适中,提倡分层作业;要强化教师对学生的课业辅导,优化辅导形式,确保辅导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跟踪解决。

(5)特色发展,为高效课堂拓展空间。各校要确保综合实践课程开设到位,要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引导教师结合体育艺术教学和其他社团活动,努力将活动课程化、将课程活动化,及时总结和提炼,不断丰富课程建设内涵。要鼓励教师尽可能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发挥家庭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架设家校互动平台;要形成教师家访、教师随机检查学生学习小组活动情况等制度,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将高效课堂打造与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有机结合起来,注意特色的彰显与渗透,努力将学校特色体现在师生的行动中。

(6)营造氛围,为高效课堂提供文化支撑。学校文化是学校主体成员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其行为方式。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积极推动学校发展的和谐、自主、平等的核心文化内涵,学习者能否真正融入并适应这一学校文化,对教学活动是否高效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对学校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各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效课堂营造良好氛围。

3.加强领导,确保高效课堂创建取得实效

(1)要发挥校长第一责任人作用。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在构筑师生共同发展的高效课堂的探索中,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含量。因此,校长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直面教师工作,切实关注学生学习效果,深入把握高效课堂教学的现实走向,及时提出针对性地指导意见,采取积极有效的研修措施,保证高效课堂教学的持续发展。

(2)要优化教学管理。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将教学管理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关注教学信息,钻研教学业务,思考教学问题,及时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调研和指导中去,要全面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监督,为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提供保障。要引导教师追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品位课堂”,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努力实现教学的高效益。要将校本培训作为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的主要手段,做到校本培训课程化、制度化、多样化、主体化,提升全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3)要加强常规检查。教学工作检查要常态化、随机化、有形化、绩效化。平时的教学常规检查要充分体现评价功能,要及时分析教学中的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要每学期至少对本校每一位任课教师听一次随堂课、检查一次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进行一次学科教学质量抽测,结果记入该教师的业务档案,并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薄弱学校的升级改良,促进初中教育均衡发展。

我县的初中学校,近几年来,经过多方努力,70%的农村学校,质量、声誉说得过去,但也有七、八所学校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行政区划的分合,使得学校规模较小,效益较差,生源不足,管理不善,质量不高,老百姓不满意,也正是这些学校频发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制约了**初中教育的整体提升,阻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针对这种现状,县教育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有条件的乡镇进行了学校合并,整合了教育资源。2.调整了几所学校的领导班子。3.实行对学校的分级管理,重点向这些学校倾斜。4.几所学校率先进行习惯养成的试验等。但是仍然感到不足,近期,决定成立三个帮扶工作组。工作组由教育局抽调有学校工作经验的副科级干部任组长、从六个优质学校抽调六名业务校长任副组长,教研员及六个学校3-4名优秀教师(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共20名左右任成员组成。第一批试验学校选择的是王庄集初中、张鲁初中、魏庄初中。这三个学校共同的特点:都是合并校,都是刚换的班子,还是近5年来换了三、四次校长。合并以后的学校应该说是“新校”:“新校长、新措施、新方略”应该带来信气象。

工作组工作安排:

指导层次:从校长、副校长(管理层)到教研组长、班主任、教师。

工作面:学校的全方位工作: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

工作重点:思想引领(理念、作风、思想),常规管理(教师、教学、学生、班级、后期、其他)

工作抓手:一手抓课堂(课堂的高效能),一手抓习惯(校长、教师、学生)

工作的程序:1.摸清情况,调查研究2.制定措施、稳步推进3.监控过程,及时反馈4.建章立制,固化成型5.反思总结,调查提升

工作目标:建立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生源回流,质量提升、百姓满意度提升,逐渐形成特色、考评位次前移。

注意的问题:

1.工作组是帮扶指导,不是代办,着力点是提升校长的办学水平,提高教师的能力

2.是帮助指导,而不是挑剔批评,要和师生达成一片,成为同志,成为朋友。

3.试验点的领导,教师要谦虚,诚恳的接受帮助和指导,特别是校长,要借势发力,借势树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遇。

4.工作组的成员,试验点学校要不断总结经验,制定工作纪律、值班记录,以此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另外,小组及学校每天写日志,每星期有小结。

5.各小组之间要加强交流,交流思想、思路,既出成绩又出经验,建议在**教育开辟专栏,进行试验跟踪报道,各小组要不断的把自己的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上报。6.第一阶段的工作时间暂定2个月,(春节前),届时组织进行验收评比。

几个说明的问题:1.第一阶段结束后,还有第二批(春节后)怎么搞,待议。2.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在晋职、评模、评优中优先考虑。

3.试验点的教师、领导可以到成员单位学校挂职培训。

第7篇

[关键词]农村妇女;继续教育;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091-03

为了掌握农村妇女继续教育的现状与需求,课题组以河北省农村妇女为研究对象,围绕广大妇女教育需求的意愿是否强烈、教育需求是否得到重视与满足、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能够接受何种教育形式等问题开展了问卷调查。本文将依据调查数据,对农村妇女继续教育的意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并对新形势下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农村妇女继续教育提出建议。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课题组遵从旧有户籍管理制度的划分,以户籍在河北省,且长期居住在农村的18至60周岁的妇女为总体,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全省172个县级行政区划中的90个县的875名妇女为调查对象。编制了《河北省农村妇女继续教育需求调查问卷》,设计了22个变量,征集了185名调查员,经过培训后分赴河北省11个地市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875份,回收问卷770份,其中有效问卷642份,问卷的回收率88%,有效回收率73.4%。课题组借助SPSS19.0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一)农村妇女继续教育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农村妇女继续教育存在两个突出矛盾:一是较低的参与率与较高的需求意愿之间存在明显矛盾。在调查样本中,过去三年有继续教育经历的样本仅占样本总数的15%,而明确表示有教育需求意愿的样本比例为44.7%,其中,30.4%的样本意愿强烈。对有继续教育经历的样本进一步调查显示,无论被调查者对所受继续教育是否认可,愿意再一次接受继续教育的比例高达91.8%。以上表明,农村妇女有一定强度的继续教育需求意愿,目前并没有得到很好满足,其意愿通过适当引导可以得到进一步激发;二是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不匹配。有继续教育经历的样本中,只有32.9%的人认为所受教育有用。表明教育者施教的内容与受教育者的学习期望脱节,没有对妇女的生产生活产生明显支撑作用。

(二)影响农村妇女教育需求意愿的因素分析

课题组设计了年龄、文化程度、婚育状况、就业情况、个人年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例、对自己学历与教育经历的满意程度、闲暇时间、社会性别文化八个指标,分别考量其对妇女教育需求意愿的影响程度。综合年龄、婚育、就业三个指标来看,意愿最强烈的分别是25岁以下年龄组、已婚未育组、自主经营组,意愿最弱分别是36-45岁年龄组、已婚已育组和以务农为主兼职打工组。分析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劳动强度越大,教育需求意愿越弱;综合文化程度、对自己学历与教育经历的满意程度两个指标来看,具有高中或中专学历的样本意愿最强烈,其次是本科组和专科组,意愿最弱的是小学及以下组,而且妇女的教育需求意愿与对自己所受教育的不满意程度正相关。以上数据说明,并非文化程度越低教育需求意愿越强烈,较低的文化程度反而抑制了个体的发展欲望,而文化程度较高的个体自身发展意识更清晰;从个人年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例来看,绝大多数妇女不是家庭显性经济收入支柱,91.6%的样本认为自己的年收入在家庭年收入中所占比例低于50%,个人年收入在家庭年收入中所占比例越高,其教育需求意愿越弱,这也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较大的劳动强度对教育需求意愿有抑制作用;从社会性别文化角度来看,农村妇女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家庭本位”倾向显著,绝大多数人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和“孝敬老人”、“照顾配偶”等连接在一起。无论是希望自己成为贤妻良母还是事业有成,妇女的自我期望越清晰,继续教育需求意愿越高。对每一个类别中无意愿的样本进一步调查显示,抑制意愿形成的原因依次排序为:没时间、怕花钱、家人不支持、没兴趣、担心学不会。而对闲暇时间的调查显示,农村妇女一般每天都有1小时以上的闲暇时间,闲暇时间的多少并没有明显作用于妇女的需求意愿,可见没时间这一说法并不客观。综合以上情况可以得出:自我主体意识、社会性别文化、劳动强度、学习费用是影响妇女继续教育需求意愿的四大主要因素。从内部因素来看,妇女的自我认知和发展期望越清晰,越容易形成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反之,妇女会消极对待自身素质提升,以没时间、学不会等理由人为地设置学习障碍;从外部因素来看,繁重的家庭劳动和不良的社会性别文化会抑制妇女的学习意愿,农村妇女一般都以家庭为重,重视在家庭私领域中的角色扮演,认识不到自己在社会公领域中存在的价值,当自身发展与贤妻良母角色冲突的时候,妇女们一般会做出牺牲和让步。此外,学习费用也会左右妇女的学习意愿,目前,教育尚没有上升到妇女的必要需求,绝大多数妇女都不愿意因学习增加家庭负担。

(三)农村妇女继续教育需求分析

课题组对农村妇女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安排等问题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妇女们对学历提升并不太感兴趣,学习的目的具有较强的家庭功利性,46.1%的样本学习目的是为了提升个人素质,给子女树立良好榜样,其次是学习致富技能以增加家庭收入;关于学习的时间与时长,妇女们更倾向于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安排,但也不排斥在一段时间内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学习,学习时间希望短于三个月;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妇女们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其中,生活需求高于经济需求,最受欢迎的前6名分别是“幼儿教育知识”、“医疗保健知识”、“务工技能”、“法律知识”、“业余文化生活”和“管理类知识”;绝大多数妇女认同负担一定的学习费用,心理区间为200—500元;妇女们对学习场所和学习方式的选择并没有明显的倾向性,虽然更欢迎在家里自学的方式,但也接受走出家门的集中教学方式。

三、农村妇女继续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是决定教育效果的关键要素,对农村妇女进行继续教育,首先要立足于妇女的教育需求,其次要结合国家人力资源开发和妇女工作的要求,使继续教育为妇女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服务。

(一)教育的内容设计

选择农村妇女继续教育的内容要以实用、管用为宗旨,遵循三个原则:一要与妇女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让大家上班、下地、回家就能用上,提高教育的即时效应;二要结合妇女的基础和认知特点,选择实践操作性强、易掌握的内容,增强大家的学习成就感,消除畏难心理;三要全面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和妇女的需要,要充分认识当前妇女的生活指导教育需求高于生产技术教育需求的现状,满足大家生产、生活以及休闲娱乐等多元化需求。结合农村妇女的劳动性质、教育需求以及国家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农村妇女继续教育可以分解为五大教学领域:一是家庭服务类教学。面向家庭事务性劳动和家务管理的各个维度,开展科学育儿、老年人护理、营养配餐与合理烹饪、居室与庭院美化、服装保养、家庭理财、法律常识等教学,提升妇女在高品质家庭生活中的建设、管理能力;二是个人素质提升类教学。针对妇女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妇女卫生保健、服饰搭配、音乐舞蹈、塑形健身、心理健康、社交礼仪、文学艺术欣赏等教学,维护妇女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三是生产服务类教学。根据当地农林畜牧业、工业和手工业发展情况,结合政府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开展本土化职业教育和技术服务,推广新方法、新技术、新工具以及生态环保新措施等,开发女性人力资源,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助推作用;四是经营管理类教学。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中小微企业管理、网络营销、连锁经营、创新创业教育等,为妇女搭建多样化成才的阶梯;五是思想教育类教学。对妇女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事政治和先进性别文化教育,引导妇女树立主体意识、发展意识、学习意识以及对社会公领域权利的追求意识,引导农村社会风尚建设。农村妇女继续教育内容的设计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启蒙引导类内容,着重于基础的、宏观的知识与技能,便于广泛宣传和普及教育,目的是增强广大妇女的感性认识和认知范围;第二层次为专业教育类内容,着重于有一定深度和较高标准的知识与技能,用于长期的、有计划的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妇女的认知和技能水平;第三层次为拓展类学习内容,帮助妇女对纷繁的知识进行甄别、筛选,提供正确的、方便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环境,为大家自主学习与个性化成长搭建平台。

(二)教育的形式与途径

1.正规学历教育。将农村妇女素质提升纳入学历教育体系,建立结构完整,初、中、高贯通的继续教育体系。依托高等院校、职业学校以及遍布各县的职教中心,开设农村妇女中专班、大专班,实施“一村一个女大学生”、“一村一个女技术能手”工程,将全日制教育与函授、自学等形式结合起来,以学历提升为抓手对农村妇女实施全面的素质提升教育。2.短期项目培训。结合行政部门的工作部署,组成讲师团、项目组,围绕某一项目开展妇女专项培训、任务实施和评价验收,将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整合到培训中,利用工作带动教育,通过教育推动工作。短期培训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教育的即时效应较强,有利于激发妇女的成长动机和教育需求。3.乡村式教育。独立的、项目式培训不具有延续性,其影响会随着时间的延伸而削减,需要建立持续作用于妇女的长效育人机制。可以发挥各村委会、基层妇联的作用,或者依托各村的小学、各乡的中学以及各县的职教中心,或者建立、恢复并强化县、乡、村成人教育机构或文化活动场所,如妇女夜校、半日校、活动室、文化站等,定期开展文化教育活动,浓厚文化氛围,引导妇女养成学习习惯。4、远程教育。考虑到农村妇女劳动强度较大以及电视、网络、广播已经普及到农村等情况,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化的成人教育,利用网络、电视建立开放的、没有围墙的成人教育学校,开办网校或农村妇女教育专题网站,开发网络课程、慕课、微课以及各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将各领域内的教育内容开发成菜单式、讲座式、系列式课程,学员上网或利用智能手机软件下载即可学习。

(三)教学方法设计

1.典型带动法。在农村妇女对继续教育的热情和认可度不高的情况下,可以从各个侧面树立学习标兵、先进典型,利用各种媒介和场合大力宣传,形成由点到面的辐射带动作用,让妇女们看到、听到、感受到学习的益处,激发妇女的学习动机和内在需求。2.现场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成人机械识记能力下降,意义识记能力增强,因此,不宜过多采用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技术教育可以到田间、车间或某位农户的家里现场教学,以认知为主的教育可以结合妇女的生活实例设计成活动课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3.小组教学法。农村妇女一般爱扎堆、爱热闹,往往在公众场合比较羞涩,在小群体里面却很活跃。可以采用自愿结组的方式将妇女编入学习小组,多运用启发教学、讨论教学、小组成果展示教学、组间对抗教学,让大家比一比、亮一亮,互助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同时,小组长还可以起到较好的组织作用,降低了教学组织的难度。4.集中教学与自学相结合教学法。限于时间、场地、师资等各种客观因素影响,集中教学的次数不可能太多、时间不可能太长。可以将集中教学与自学组合起来,集中教学注重观念引导、方法传递和示范演练,集中教学后学员可以灵活选择时间、地点、方式利用辅助教学资源学习。集中教学与自学交替进行,随着教学内容的逐层深入,妇女的素质会逐步提高。

(四)保障措施

农村妇女教育顺利有效的开展须以提高妇女的教育需求意愿和参与热情为前提,尽量强化积极因素,弱化消极因素。鉴于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妇女的心理特点,建议开展完全免费的妇女专项教育。多年来,我国面向农村和农民的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妇联、农业、科技、林业等部门的项目培训与教育部门的送教下乡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运作机制和运行模式,完全可以承担大规模的农村妇女专项教育,目前核心问题是经费问题,经费的数量和到位时间往往左右着培训的时间、规模和效率。资金不由学费筹集,完全依靠政府下拨也不现实,可以以政府拨款为基础建立专项基金,借鉴社会公益组织的资金运作模式,吸纳企业捐资、社会团体赞助、个人捐款等社会资金,发动大家的力量办大家的教育,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与社会团体协助、个人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教育机制。为了保证教育效果,教育资源的配置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妇女教育规模大、范围广、需求多样,必须有充足的、业务熟练的、甘于为妇女教育事业奉献的师资队伍作保障,建议采用聘请、征集、指派等多种方式组建面向社会公开的教师资源库,各地可以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选择聘请。在培训者和培训时间不稳定的情况下,必须开发统一的教学标准、教案、课件、教材以及其他教学资源,以保证教学目的的达成。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聘请高水平的师资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供同行切磋、现场教学或学员自主学习使用。此外,要重视农村社会文化建设,减弱或消除落后的社会性别观念对妇女发展的影响。要继续强化九年义务教育,整体提升农村人口的基础文化素质。要加大宣传力度和环境氛围建设,弱化“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不良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强化妇女的自我发展意识。还要通过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改革,有效提高教育回报率和教育参与率,帮助妇女获得家人的支持,提高大家的学习热情。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已经将农村妇女推到了新的平台,农村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既是教育问题,又是民生问题,还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和有力推进。

参考文献:

[1]张益趣.农村妇女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