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18: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丑小鸭教学设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预习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的生词注音。
丑陋(lou4) 讪笑(shan4) 嫉妒(ji du4)
来势汹汹(xiOng) 沼泽(zh60) 铰链(jiao3)
进出(beng4) 绅士(shen3) 冰雹(bao2)
木屐(『『) 飕飕(sou)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
(1)丑陋:(相貌或样子)难看。
(2)讪笑:讥笑。
(3)嫉妒:忌妒。
(4)来势汹汹: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盛大的样子(贬义)。
(5)沼泽: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带,是由于湖泊里面的物质长期沉积,湖水越来越浅,湖底长满苔藓、芦苇等植物而形成的。
3.阅读全文,思考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
1.作者作品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祖母曾行乞街头,父为鞋匠,母帮人洗衣。因父早逝,十三岁即出外谋生。当过商店学徒、剧院杂役。1827年开始文学创作,写有诗歌、戏剧、小说、游记等各类体裁作品,以童话创作成就最大。共一百六十余篇。《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等均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因有底层生活经历,作品多能站在劳苦人民的立场。暴露统治阶级的奢侈、残暴和愚蠢,描述劳动人民的贫困与智慧。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情节、深刻的内容、简洁而明快的艺术形式著称于世。
2.导语 。
作者在丑小鸭这一形象中融入了深切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可以说是他本人生活经历的艺术写照。安徒生一生境遇坎坷。他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他最初想做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能实现。他开始从事创作,但因出身贫贱而不断遭到别人的嘲笑排挤。但是他毫不气馁,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享有世界声誉的童话大师。正是由于这种深厚的生活体验,丑小鸭的形象才塑造得生动感人。这正应验了作者本人的话:“生活本身就是童话。”
三、正课
1.质疑:丑小鸭遭到哪些歧视和打击? ,
讨论并归纳:由于长得丑陋,在鸭群和鸡群中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大家都要赶走他,连自己的兄弟姊妹也不欢迎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也用脚踢他。他独自流浪到一块沼泽地,讨好那些野鸭们,但野鸭们也不喜欢他。他还差点被猎人打死。在黑夜里,他顶着狂风跑到一个家舍。但因为他不能生蛋,发不出喵喵的叫声和进不出火花,又被母鸡和雄猫赶走。后来,丑小鸭还受尽严冬的折磨,差点被冻死。
2.质疑: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
讨论并归纳: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一切艰难困苦。他相信即使身处逆境,经过不懈追求。努力进取,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幸福一定会来到身边。
3.质疑: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丑小鸭对美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
讨论并归纳:
(1)他在农家生活安定下来,但他渴望到水里去游泳,渴望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
(2)当他看到美丽的天鹅,从寒冷的地带飞向温暖的国度,丑小鸭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再也忘不了这些美丽的鸟儿,这些幸福的鸟儿。当他看不见他们的时候,感到非常空虚。
(3)春天来了,当他又看到三只美丽的白天鹅时,便不顾生死飞向他们。
正因为丑小鸭的对美的向往和不懈追求,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最终获得了幸福。
4.质疑:P30最后两行。小鸭认出了三只美丽的白天鹅时为什么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讨论并归纳:因为他向往美,追求美,但又感到自己丑陋,不能与美丽的白天鹅为伍而难过。
5.质疑:P31第一段。丑小鸭飞向这些美丽的天鹅,为什么要说“请你们弄死我吧!”
讨论并归纳:因为丑小鸭觉得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他们会把我弄死的,但他抱定了决心,拼得一死也要向往美,追求美。
6.质疑:P31第二段“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讨论并归纳: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着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7.质疑:P31最后一段。当大家都赞美丑小鸭的美时,丑小鸭为什么感到难为情?
讨论并归纳: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卑微、无力和渺小,不习惯别人对他的赞美。
8.质疑:P32第一行“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一颗好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
讨论并归纳:“一颗好的心”指善良的、谦虚的、美好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心。
’9.质疑:丑小鸭形象对我们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启示?
讨论并归纳: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小结
《丑小鸭》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学生对这篇童话很感兴趣,引发了他们很多方面的思考。在教学中,学生的发言,远远超出了我预想的范围。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应对教学中的“变”。
一、 教学设计因学生的提问而“变”。
在教学《丑小鸭》这课时,我是用课前看有关丑小鸭故事的方式激趣导入新课的。故事放到一半时,我对学生说:“我们要上课了,故事只能看到这了,你还想了解丑小鸭的哪些事?”在上课前我也曾设想过学生会提哪些问题,比如丑小鸭以后的命运会如何?后来大家喜欢丑小鸭了吗?可学生提的问题和我原来设想的完全不同。他们有的说“想知道丑小鸭为什么这么丑?”有的说“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呀?”有的说“丑小鸭会找到他的天鹅妈妈吗?”还有的说“天鹅蛋为什么会跑到鸭妈妈那?”显然,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就是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所在,如果不理会他们的问题,依旧按照老师设计的教学思路走,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会使提问环节形同虚设,肯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把学生的问题巧妙的融合到预定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的教学思路是请学生谈谈通过读课文,都了解了丑小鸭的哪些事,让学生以读悟情。当学生说到知道丑小鸭长得很丑时,我就适时将问题推出,问:“丑小鸭为什么这么丑哇?”学生说他的样子丑,和别的鸭子不一样,和鸭子比,他个又大,嘴又扁,羽毛还是灰色的。难怪哥哥姐姐欺负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还有的说,他根本不是只鸭子,是只小天鹅。这时我又顺势引出课前的问题“丑小鸭显然不是只鸭子,那天鹅蛋为什么会跑到鸭妈妈那里?”这两个问题都是学生提出的,所以他们特别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有的同学说,是天鹅妈妈粗心,把蛋下在了鸭窝里;有的同学说,是鸭妈妈好心帮天鹅妈妈孵蛋;还有的同学说,是因为天鹅妈妈要到南方去过冬,来不及照顾小天鹅了。我肯定了学生的说法,告诉他们,天鹅是一种候鸟,和大雁一样每到秋天都要到南方过冬,他们都是集体一起活动的,天鹅妈妈必须和队伍一起走,不能掉队,也许就这样留下了这个天鹅蛋。这样,不但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向学生潜移默化的渗透了个人要服从集体的意识。以学生为主体,适时的改变教学思路,也增强了教师自身的驾驭课堂,驾驭教材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个“变”,“变”得有价值。
二、 教学设计因新生成的教学资源而“变”。
由于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开阔,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资源。比如,当讲到离家出走后的丑小鸭,仍然受欺负,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时,一个学生提出:“我认为猎狗傻,他为什么无缘无故追赶丑小鸭呢?”这时一个学生说:“猎狗有他自己的生存领地,当别人闯进他的领地,他就会把那个动物赶出去!”这时我肯定了他的说法,并告诉学生动物在大自然中都有他自己的生存法则,群体生活是他们保全生命的唯一方式。一旦离开他生存的领域,离开他的伙伴,就会有生命危险。这样学生不但了解了丑小鸭离家后生活的艰难,还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这只是课堂上偶然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稍加点拨,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 教学设计因教学效果而“变”。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129-01
经过长期的听课观摩,笔者发现,由于受长期传统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定不合理,主要表现在:①缺乏层次性,没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目标和部分学生的发展目标,不分核心目标和次要目标。②目标设定前无学情调研,学后无实践活动,目标难达成、难落实,目标成为一纸空文。③目标设定中重课本知识,而轻情感和人文精神意识的启迪。导致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越,教学难以闪现智慧的火花。往往是老师一个人讲,学生呆板的听,课下学生做卷子,上课老师对答案,长此以往,学生创造性思维难以得到开发,逐渐形成粉笔加黑板的灌输式课堂,老师累,学生更累,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启迪教化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进而阻碍了义务教育实效的提高。
一、智慧型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核心力量
教学目标是贯穿教育的始终,教学改革与创新是教育的灵魂。充满智慧的课堂有着流变、灵动的特性。这样的课堂有着教师与学生灵感的激发,对灵感的及时捕捉和“即兴创作”。“将教学看作是一个事件链,需要教师拥有一种临场的教育智慧,即教学机智。”范梅南认为,教育的智慧和机智可以看作是教育学的本质和优秀性。
智慧型课堂的形成离不开教学目标的指引,它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与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能够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描述目。教师有了准确的教学目标,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环节。其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
二、改进教学目标设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不再是单指知识目标,还包括了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次课例研究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初中七年级课文《丑小鸭》,采取的是一人多轮来进行授课的方式。以下三次教学目标设计为我校语文执教教师教案中的原始资料。
第一次教学目标设计:①充分挖掘丑小鸭的形象内涵。②探究丑小鸭蜕变成天鹅的密码。
这次教学目标设计较为粗糙,不够明晰,很难把本次教学目标细化为具体的阶段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计没有层次性,可操作性不强。
第二次教学目标设计:①从四个角度为丑小鸭制作合成名片,引导学生认识丑小鸭的形象以及形象的变化。②根据对名片的分析,帮助学生发现丑小鸭成功的内在逻辑。③尝试比较不同命运中的天鹅,启发学生发现丑小鸭成长的重要意义。
从本次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对第一次教学目标的改进。本次教学目标明确提出从为丑小鸭制作合成名片认识丑小鸭的形象以及形象变化对名片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发现丑小鸭成功的内在逻辑比较不同命运中的天鹅启发学生发现丑小鸭成长的重要意义。本次教学目标的设计非常具有层次性,有跨度和张力,每一步教学目标都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学目标的陈述简明清晰。通过实践观摩,在本堂课中,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出来,产生了精彩纷呈的教学效果。例如:
师:那么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丑小鸭是无条件地成为白天鹅吗?如果是在养鸭场里,丑小鸭不断长大,最后就能成为天鹅吗?
生:我觉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确是可以无条件成为一只天鹅的。
师:我们很想听听什么叫某种程度。
生:因为他即使在某个环节放弃了,他的外表的确会变成天鹅,但是他所变成的天鹅只是虚有其表的天鹅,外表美丽,内心却是自卑的。但是他因为受过一系列磨难,并没有在任何环节放弃,而是克服了一个个困难,这才变成内心外表都名副其实的天鹅。
师:说得非常好!对,内心和外表都是名副其实的天鹅,这才是真正的结果。
第三次教学目标设计:①结合删节材料,从印象丑小鸭
到认识丑小鸭形象。②细察丑小鸭的“来去”变化,发现本质
变化的内在逻辑。③尝试比较不同命运中的天鹅,发现丑小鸭成长的价值。
第三次教学目标设计提出“细察丑小鸭的‘来一去’变化,发现本质变化的内在逻辑。”从这个教学目标的设计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其教学目标设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本次教学目标设计很好地挖掘到教学本质,对教学目标进行了主线设计。
教师展示PPT :丑小鸭因何而去?(离开鸭场的外在原因、内在动力、向天鹅飞去的力量、去掉丑小鸭换花成天鹅)
这四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其精心而巧妙的设计充分展示出教师的聪明才智,对《丑小鸭》的教学设计也是一次改革创新。
三、对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的启示
1、智慧型课堂的教学目标设计要体现出开放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具有开放性的教学目标可以突破教材的限制,拓展生活内容和社会视阀空间,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创造性思维。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优化教学活动内容。
一、合理选择阅读材料
有人将拓展阅读等同于课外阅读,其实不然,课外阅读在内容选择上是自由的,只要感兴趣,想看什么就看什么。而拓展阅读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以课本为出发点,为课本服务,因此,所选的内容可以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也可以是适宜于比较阅读及学法迁移的材料。教材每个单元有它固定的单元内容,所以在选材上不是很困难。教师在选择拓展阅读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在质疑解难。如在学生阅读《秦兵马俑》一文前,可以给学生质疑:兵马俑是什么时候建成的?它的由来是怎样的?这样学生在阅读时才可以有所收获。
2.有些选入课本的课文都是经过删节或节选的,所以学生感受不到原文那种语言气息,教师如果把作者的原文推荐给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丑小鸭》这篇课文没有写丑小鸭在农夫家的遭遇,教师可以让学生读读《安徒生童话》中《丑小鸭》的相关片段,再次感受丑小鸭的不幸遭遇,对丑小鸭产生深深的同情之心。
二、营造良好氛围
兴趣是引起、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要引导好拓展阅读关键在于氛围的营造。良好的氛围将会让学生积极地在浩瀚的书海里遨游,进而感受优美的语言文字,享受知识、享受阅读。
1.以激励促使学生喜欢阅读。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所以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时也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针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层次的激励性语言,这样会使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当前的学习状况,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作如下鼓励:你真是个爱读书的好学生!你了解的课外知识真多"等,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
2.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游戏阅读: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利用游戏可以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如设计各种游戏式的活动,在这类活动中谁阅读、背诵、写出的文章多、质优,谁就获得公认的优秀成绩,谁就是这个游戏的赢家,并能赢得一定的奖励。
专题阅读:利用名著或影视作品也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方法。如《西游记》《三国演义》《哈利·波特》等,学生们特别喜爱,如果能和热映中的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会更好。
设立图书角:师生踊跃捐书、献书,实现阅读材料的共享。这样,学生在交流中达到了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目的。
读书交流。主要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用一段时间去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集中时间由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讨论,其间也可展出一些学生的读后感或其他作品。
三、开放式阅读
开放式阅读就是以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素质为目标取向,根据学生现实和未来的需要,实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使学生自主、和谐、创新地发展阅读能力。进行开放式阅读,能为拓展阅读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1.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民主师生关系。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上的权威,过于注重陈述性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和内化,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发展。在开放式阅读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开发者,起着导航作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倡导自主、民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独特的内心体验,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发表不同见解。
2.教学设计由"硬性设计"转变为"弹性设计",为学生预留探索的空间。传统阅读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对教学内容的规定和对知识掌握管理方式的概括性描述;对学习内容的分析,以教材为中心,只注意分析教材知识内容的逻辑结构,反映的是"以文为本"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以"教师怎样教为中心"。教学设计的内容是预定的、程式化的,不易改变,这种设计我们称之"硬性设计"。开放式阅读教学设计分为"预先设计"和"适时设计"两个部分。预先设计就是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以教材为例子,对教学观念、计划和规则进行事先设计。适时设计,即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鲜活的学情作现场处理,随机调控。这种课堂教学设计有了灵活的应变性和随机的可塑性,我们称之为"弹性设计"。这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预留教学时间和空间。
3.课内向课外辐射,拓宽语文教学外延。学习语文不能仅靠课堂四十分钟,应注重课内向课外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时空。教师可以在肯定学生善问会问的同时,鼓励学生把问题带到课外,带进家庭,自己动手查一查,找一找资料,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丰富读书实践
关键词:备课 教学预设 学习 有效性
作为教师,走下讲台后应该做的一件事就是反思当堂课的教学情况。我们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懊恼由于对课堂掌控不好,因而使一节本该精彩纷呈的课堂变得平淡无奇、草草收场,整个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效益非常低下。潜下心来认真思考,追根溯源,问题在于我们教师对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预设,没有实现教学的生成性,让自己在讲台上扮演了“教书匠”的角色,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任务符合“大语文”观念的要求,如何引导学生在长期的过程中有效的学习,通过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让感知能力与情感态度得到升华,实现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我想我们老师可以从备课着手,实现课堂教学预设性生成的有效达成,兴许对学生的学习有效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备课与教学预设的关系
备课是针对实际教学活动所作的筹划和安排,它要求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教学情境展开教学,达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
预设是备课最基本的工作。它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教育活动。
因此,备课与合理的教学预设从教师本身、学生自己、教材资源、课堂掌控等多方面宏观地对课堂进行了一个构想,以求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二者相辅相成,通力协作。
二、认识备课新内涵,找寻备课新突破。
传统的备课事实上主要是备教材,尽管有时也讲究方法,但这个方法实质是教法,并且主要是文本的教法,总体而言对学生重视不够。而新课改注重“以学生为本”,强调“教是为了更好地学”,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备课不能仅仅考虑自己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应认真分析学情,在课前寻找有价值的依据,设计有创建的问题,创设发展学生的课堂,调动学生的经验贮备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实现课堂“合理预设”到知识“自然生成”的过渡,达到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教学理想。为此,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寻找备课的突破点,使知识在动态的课堂活动中充满激情与精彩。
1. 开发课程资源,为学习者设计教学
如何利用好课本,同时照顾到课本资源带给学生的学习感受,让每堂课负载的教学任务得到有效的传播,我想老师对课程资源的掌握与挖掘就很重要。
记忆中教授《丑小鸭》一文,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要实现“不懈努力、不屈抗争”的情感的升华,总是通过老师讲解与点拨来完成,一节课下来,总感觉适合学生阅读的童话被老师个人肢解得有些零乱,学生也没有感受到童话的美好。后来我改变教学策略,对课文的教学做了简单的设计:
①小鸭命运的蜕变:_____的小鸭 _____的天鹅。
该部分由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填词,学生的答案让人眼花缭乱,但几乎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而展开:卑微的小鸭,高贵的天鹅。当看到学生展示的答案,我内心一阵欣喜,因为学生的回答完全证明了他们已经读懂了课文,我准备继续跟进。
②小鸭到天鹅的变化就是一个华丽的转身,它还是原来的它,是什么力量让它由卑微变得高贵?当这个问题一抛出,教室就犹如一个炸开了的锅,孩子们众说纷纭,但都围绕一个主题:“因为小鸭坚强”。这个时候,我想孩子们已经完成了学习目标。要实现情感的升华,我又从七年级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尝试仿写。
③根据提示,仿写2个句子:
丑小鸭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学会感谢生活中的不幸。因为经历一次困难,我学会了承受;经历一次失败,我学会了反省;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由“丑小鸭”到“我”的称谓变化让学生将课文的情感自然地过渡成了自己的体验,一方面实现了情感态度潜移默化的体验,另一方面还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对比以往对《丑小鸭》的教学,一节课总觉得时间不够,学生状态不佳。而这样的设计相对而言,一节课绰绰有余,并且课堂气氛很活跃。在不知不觉中听到了下课铃声,学生都很诧异地说出:“下课了,这么快!”那一刻,我从学生的脸上看到了高兴与满足的表情。课后我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满意的地方就是教师很轻松而学生学有所获。追根溯源就是因为整个教学设计照顾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后我深思,每一堂课都负载着一定的教学任务,对某个重要知识的理解掌握,学习能力的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形成等。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不能靠政治说教“贴标签”式贴上去,而是要靠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由学生去体验,通过潜移默化的积累而获得。
因此,我们教师需要把握好课程资源,并“为学习设计教学”。体现 “以学习者为本”的追求,这才符合今天新课改背景下“大语文”观念的要求。
2.优化教学设计,做到深入浅出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称。”这就强调教学设计要针对各种教学相关要素进行选择和组合。
议论文是初中需要学习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认识议论文的三要素及其关系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找准论点、理清论据这一知识点学生很容易混淆,教师单纯理论的讲解只会让学生越来越糊涂。后来我用一个“小儿科”的例子让学生认识了议论文:
论点: 我最喜欢爷爷了!
论据:①爷爷喜欢我;②爷爷从来不骂我;③爷爷买冰棒给我吃;
④爷爷带我到游乐场玩;
简明、通俗的举例,学生就轻松地认识了议论文,并明确了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深入浅出的教学体验让我感受到,教师不能局限于参考书上的教学建议,而应针对学习者,对学习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以实现课堂教学预设性生成的有效达成,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有效性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彰显个性,备课时超越教材
教材再先进,印刷出来的日期也是以前的。 教师要有这样的教材意识:教材不是教学唯一的凭借,在教学中可以对教材进行大胆地增删取舍。教师不能囿于教材,而应站在教材之上,将其作为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加以审视,科学地加工教材,准确地选用教材。我的做法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孙权劝学》五篇课文,备课时我分析了单元文章的特点,都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主要是让学生们探寻这些杰出人物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于是,我改变了以往按照课文序号顺序上课的教学方法,采用了单元教学法,并为这个单元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3.1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了解伟大人物的感人事迹;
②能力目标:学会准确地判断人物描写的方法,并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人物写作练笔;
③情感目标:领会杰出人物的精神,并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
3.2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判断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②以一位同班同学为对象,进行写作练笔;
3.3教学过程:
①阅读课文:教师设计活动“中外风流人物我评说”。让学生在感知课文5个人物的基础上就为这5个人物排序,并为喜欢的“前三强”说出崇拜的理由。
(此环节是为了检测学生对人物的认知情况,同时完成人物形象的分析。)
②写作练笔:以一位同班同学为对象,不得出现同学的姓名或昵称,至少使用3种人物描写方法,写一个片段,字数不限。完成之后用猜谜语的方式让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同学作为“小老师”,准确地猜出了谜底,就说明写作成功。
(此环节旨在用“激趣”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描写方法写作。)
3.4课后反思
这样的教学设计吊足了学生的胃口,整个课堂变得十分热闹,同学参与学习的热情也很高。按照以往“中规中矩”的教学设计,这个单元至少需要8个课时才能完成,但这样的教学设计在学生做好预习的基础上花了4个课时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样的课堂启示我: 教师应带领学生大胆延伸、修改和重组教材的一些内容,精心打造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无论编得多么出色,它依然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需要加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我们只有敢于超越教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背景下,备课的内涵日趋完善,我们老师有必要与时俱进,了解新课改中备课的内涵,认识到教学设计是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最优的选择与组合;教学设计是针对学习者、学习资源和一定的环境而进行的运筹,注重教学结果的高质量,一则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二则让课堂创造可以预约的精彩。
参考文献:
关键词:想象力;迁移情感;矛盾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082-02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想象力的作用。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创造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本文从"妙用迁移点、体验情感点、挖掘空白点、捕捉矛盾点"四方面阐述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妙用"迁移点"
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运用能力,正确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时利用文章中语言表达有特点的词、句、段,让学生反复阅读、思考,然后通过迁移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请看片断《四季》:
师:看了课件,小朋友认识了更多的景物,你们想不想当一回小诗人,自己来编儿歌?
(课件显示一张图片,出现一个句式)
师:老师可喜欢春天了,我就给春天编了一句儿歌:桃花红红,它扬着小脸说:"我是春天。"(学生纷纷举手,迫不及待地想展示)
生1:黄叶飘飘,她跳着舞蹈说:"我是秋天。"
生2:柳条长长,她弯着腰说:"我是春天。"
生3:黄黄,她骄傲地对大地说:"我是秋天。"
生4:西瓜圆圆,它挺着大肚子说:"我是夏天。"
生5:桂花香香,它自豪地说:"我是秋天。"
生6:腊梅怒放,她不怕冷地说:"我是冬天。" ……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一个个小诗人就诞生了。虽然他们是模仿,但仿中有变,变中创新,说得多棒!学生在练习中不但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让学生在有趣的实践中自己感悟了一些语言的规律的法则,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2.体验"情感点"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阅读既是批文入情的过程,又是缘情悟文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找到课文的情感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开启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愉悦学生的身心,张扬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流畅表达创造条件。
如《丑小鸭》一文:(师生通过朗读感悟、角色体验一起学完了3-6自然段, 已经深深感受到丑小鸭的可怜,甚至有孩子已经为丑小鸭不幸的遭遇泪汪汪。)
师:学到这儿,小朋友一定在为这只可怜的丑小鸭伤心、难过,你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把你想对她(他)说的话说出来吧!(角色有:丑小鸭、丑小鸭的哥哥姐姐、养鸭的小姑娘、鸭妈妈、农夫)
生一:丑小鸭,只要你能坚强面对一切,不气馁,你肯定会有幸福的一天!
生二:鸭妈妈,丑小鸭也是你的孩子,你一定要公平地对待它!
生三:鸭哥哥、鸭姐姐,丑小鸭长得丑,心里已经很难过了,你们应该帮助它、关心它,相亲相爱,这才像一家人嘛!
生四:农夫,你真是个好心人,谢谢你对丑小鸭的帮助!……
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置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在情感的波澜里,驰骋于想象的世界里,让学生经历文中角色的动作、语言,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与他们同喜同悲,才能让学生得到真实、亲切的感受,进而引发共鸣,并在共鸣中洞开心门,直抒胸臆。
3.挖掘"空白点"
文本留下的"空白",往往让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在教学中,通过挖掘课文的空白点,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去想象思考,从而获得情感的升华,语言的内化,思维的训练。
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诗,教师边用课件展示(蒲公英随风飘走,兔子挂着苍耳在田野奔跑,豌豆被太阳晒炸的情景)边用优美的语言启发学生想象:我们来做个小蒲公英、小苍耳或小豌豆,到神奇的大自然里进行一次想象旅行……小朋友个个思维活跃,在创新的王国里自由驰骋,无拘无束的倾吐。"我是一个小小的苍耳,浑身长满了刺儿。一天,小兔儿从身边跑过,我就紧紧粘在兔子背上,做了一次免费的长途旅行。我跑过田野,跑过树林,最后落在小溪边,哗啦啦的小溪伴我歌唱,我感到自己很幸福。" "我是一颗小小的蒲公英,妈妈给我准备了小白伞,妈妈让风爷爷带我去旅游。于是,我就乘着风飞呀飞,一直飞到一个公园里,我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了,我把公园打扮的更加美丽!"
想象,给了学生一个开放的环境,也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当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把"旅行"说得那么形象生动,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情"和"味"。
4.捕捉"矛盾点"
"矛 盾"的描法也是文学作品惯用的技巧,作者常常用借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来表达思想感情、突出人物和事物特点的,看似矛盾,实是统一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也 有不少这样的描写,教师要善于捕捉课文的矛盾点设问,形成一种认知冲突,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比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就可以抓住"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句提问:"'焦急'是着急的 意思,'耐心'是不着急的意思,'焦急而又耐心'不是矛盾了吗?"这一提问学生思维火花被激活了,通过讨论探究,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词语背后蕴藏的感情。教师抓住这对"矛盾的词语"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老奶奶想快一点见到总理灵车,又无论多久都要等到总理灵车到来的矛盾心情,反映崇敬总理的情感,总理的伟大形象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她)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是否能够启发学生想象,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释放禁锢的情愫。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关键词]“山寨教学”;解决策略;教学突围
时下,“山寨”这个网络词汇大家已十分知晓。对“山寨”这个词最通俗的解释就是盗版、克隆、仿制等,由此衍生的词汇有山寨手机、山寨明星、山寨鸟巢等等。如果把“山寨”这个词移植到教学中又会是如何一种景象呢?笔者暂且将这个景象称为“山寨教学”。
有些学校在校本研修中有“名师模仿秀”环节,这个环节允许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挑选不同层次的模仿级别:一级模仿(全盘模仿)、二级模仿(大同小异)、三级模仿(小同大异)。通过模仿后剖析,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和教学细节。“名师模仿秀”是运用“名师”这一资源,理性地提高自我,建构自己的教学思想。从这个层面上讲,模仿名师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现在我们的课堂中并非都是理性地模仿名师的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已把名师的教学设计作为一种范本,一遇上公开课、观摩课,马上就会查找名师(现成的)的教学设计,而后便运用这个设计或者稍加改动就想当然地搬入课堂。这种简单的作法便成为“山寨教学”,而这种“山寨教学”的习惯一旦养成,那么教师也便成为了空壳,其结果是既害了自己,也苦了学生,还损了被模仿的那位名师。
那么,如何避免“山寨教学”的倾向,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倡导过程,注重文本细读
名师们的课堂教学虽然各具风格,但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设计教学过程前,对文本细读的功夫做得很足,许多名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其实都源自他对文本的细读。而时下,文本细读这一形式,已做为教师个人修炼的一种形式,走进了教师研修的行列中,这是让我们感到欣喜的。
1.对文本进行细读,让教师走到文字的背后。课文中的一字一词、一句一段,都有着一定的内涵,教师要引领学生透过字面去探寻字后的“秘密”、字后的“故事”,揣摩作者的用意。
如于永正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一课,针对“为设果,果有杨梅”一句话,引导学生从“设”、从“果有”这些细枝末节中,体悟到不是只有一种水果,还摆上了其它水果;从为客人准备的多种水果,体会到杨氏之子的热情好客。
文本细读,就要静心细读,在想象、体验之中品味语言文字的味道,最终达到“悟”,悟到语言文字的内在含义和作者的用意。
2.对文本进行细读,让教师入情入境。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要“潜心会本文”、“入境始与亲”,入情入境的阅读就是通过感受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画面、情境,仿佛画面中的情境浮现在“眼前”,产生如临其境的阅读“心理图像”。它是读者与作者心灵对话的桥梁。
3.对文本进行细读,让教师感悟语言表达。语言表达,即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例如,窦桂梅老师执教《丑小鸭》(原译文)一课时,引导学生研读写丑小鸭出壳后的样子这一部分,原作中只有“他是又大又丑”六个字,没有如课文中那样对“又大又丑”进行具体描写(过了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窦老师让学生将这六个字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揣摩作者为什么不进行具体描写。学生在对比之中,体味到了作者对丑小鸭的爱怜之情,领悟到了作者“惜字如金”的真正用意。
应该说,对文本进行细读,是我们一线教师着力要加强的一种技能。只有沉下心来对文本细细品,慢慢悟,才能使自己的教学 “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感受内涵,重视教学思想
当然,我们不否认名师的课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研究的地方。在这样的学习和研究中,可以使我们从中找到教学的方向,但更重要的是感受名师的教学内涵,重视名师为什么要这样教,这样教有什么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感悟到名师内在的教学思想。对名师的课堂,我们也必须抱着“文本细读”的态度进行“细读”。如一位新教师模仿特级教师薛法根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思路:从读课题到学习字词,再到指导朗读课文,最后学习课外材料《沙漠之舟》等环节与薛老师的教学设计一一对应。但上完课后,听课教师觉得不对劲,便回家查看了薛老师的教学实录,才发现了这位教师模仿中的一些误区。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位老师也试着采用了薛老师课堂上提供的资料《沙漠之舟》,她请学生阅读了此文,然后让学生画出表现骆驼各个部分作用的句子,请学生读读骆驼还有哪些值得自豪的地方。最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
不妨再看薛老师是怎么做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我感到自豪的是( )”的句式选择课文中的内容自由地说说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我们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骆驼的寿命可达35~40岁。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 ,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20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天。
师:骆驼有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有值得自豪的地方。现在请你写几句话,用上“我感到自豪的是( )”的句式。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我的绘画很出色,曾经在好几次比赛中得过一等奖。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我有一个温馨的家庭,有爱我的爸爸和妈妈。
关键词:课堂;质效;优化;研讨与练习
在新教材的阅读教学中,每篇都有一定数量的“研讨与练习”需要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即在讲解“研讨与练习”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还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依赖性和保守性,甚至有的教师至今还完全以传统的方法或模式来讲解这些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蕴含着创新意识的“研讨与练习”题。可见,优化讲解新教材的课后“研讨与练习”题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的。
那么,如何优化讲解新教材单篇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题呢?我认为首先需要钻透教材,其次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教学风格以及文章本身特点,大胆剪切,重新组合,以灵活性、辐射性、开放性原则,因地制宜,巧妙运用。我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这样一些尝试:
一、对照“研讨与练习”,确定教学目标
语文教师备课时应当首先考虑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要对照课后“研讨与练习”,针对具体课文内容,突出重点训练项目,实实在在、清清楚楚地体现语文学科的特性,体现课文体裁、内容的特色,使教学目标成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南”。如:《丑小鸭》的“研讨与练习”有三大题,我们可以在先独立分析“研讨与练习”的基础上,与教师用书上的“练习说明”对照,明确该篇课文教学的重点,确定教学目标。三题的设计意图分别是:
第一题,旨在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
第二题,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精华,培养理解能力。
第三题,是从课文出发,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从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我们可以知道本篇课文教学的重点以及突出重点的方法等。对照课后“研讨与练习”,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有: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2.学习文中塑造形象的写法。3.理解文中蕴含的思想启示,体味情感。这些教学目标与课后“研讨与练习”相互对应,紧扣课文、特色鲜明、简洁明了、易于实施。按照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依据“研讨与练习”,设计教学板块
教学设计极具主观、个性色彩,它是教师教学理念、思维水平、实践智慧的直接反映。教学设计应该依据课后“研讨与练习”,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学会取舍,以小“舍”保证大“得”。设计要体现块状结构,板块明朗,突现课后“研讨与练习”的重点要求。教学设计的明晰反映出教师教学思路的明晰。不枝不蔓、朴实自然的教学设计才是富有成效的设计。比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设计出四组问题供学生研读:
1.“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第1、2小题。
2.(1)“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第1小题;(2)详细讲述了“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为什么写“雪地捕鸟”?(4)“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3.(1)“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第2小题;(2)先生真的是全城中“最严厉”的老师吗?(3)对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少年鲁迅是怎样认为的?
4.“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第3题。
这样安排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全文的结构、内容和主题思想。
三、巧用“研讨与练习”,加强情感体验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情感体验,自我精神成长,强调“以生活示范生活,以激情感动激情”。
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散步》一文融情于事,强烈的感彩是其一大特色。在学生完成课文学习,深切感受到“我”的善良和对母亲的孝敬后。课后“研讨与练习”设置了一道开放题:“下面这篇短文也是讲三代人的故事。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人?说说你的理由。”针对学生实际知识结构水平以及不理解父母的现状,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1.结合课文和题中所给短文,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孝情的。2.父母或长辈对你的真挚关爱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3.谈谈你对孝的认识。要求将内容整理成文字。因为在开放题中强调了学生对孝的感悟、反思,所以,同学们在作文中写出了充满真情实感的句子。
“孝是一首余韵不绝的歌,把浪漫的情怀和严峻的现实交织在一起,拨动人们的心弦,孝是江河里奔涌的激浪,天地间回荡着澎湃的激情。孝让我体会到母爱的博大,孝让我成熟,孝教我理智。爱源于孝!”
“年轻妈妈蹲在地上一边给母亲洗脚,一边说:‘妈,烫烫脚对身体有好处……’一阵风铃。孩子端着水,说:‘妈妈……洗脚……’这就是孝,我看过之后,确有给父母洗脚的冲动,接下来,是将要流下的泪珠。”
对于其他一些课后“研讨与练习”题,我们也可以以类似的方式重视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用自己的脑子去想,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阅读是一把金钥匙,学生学会了阅读就能自由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自主学习。阅读教学的任务就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发展语文素养。
一、好课是一次知识的储备
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学好语文基础知识也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因此,一节好的语文课首先要以生动多样的方式给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崔峦先生提出的语文教学“八字经”:识、书、读、记,说、写、法、习,精辟地概括出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具体内容。字词的识记、理解、运用,句、段、篇、章的阅读分析,写作方法、写作背景的掌握了解,这些内容的成功教学是语言文字训练和语文工具性的集中体现,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获得了此类语文知识的增长是一节好课的评判基础。
二、好课是一次能力的延展
语文教学一定要培养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朗读能力、写字、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那么在一节好课上,我们应该可以感受到学生这些能力的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阅读能力呢?阅读能力的要素有九项:知识性、理解性(转换、分析、概括、分类、推断)、探索性(审美评价创新)、自动性、朗读与默读、浏览检索、查阅工具书、摘录制作卡片、写内容提要与读书笔记。
学生阅读理解的核心能力有这样几条:1、概括能力;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和句子的能力;3、抓课文重点句子意思的能力(包括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等);4、领悟具有深刻内涵句子意思的能力;5、联系生活领会关键句段的能力。(管建刚语)
三、好课是一次思维的解放
语文教学要凭借语言文字训练发展思维。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学生“思考的王国”。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是灵活主动的,是开放多元的,是富有创意的。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走进文本、畅所欲言。在教学中除了教师精心设问,激发学生思维,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钻研问题。而现实是我们的学生常常没有问题,怎样让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
1.逼学生提问 长期被动学习的学生往往是提不出来问题的,或者说即使有问题也不敢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逼”。经过“逼”,学生逐步都能提出一些问题了。
2.教会学生无中生有地发现问题 对有些文字浅显的课文,内容易懂,许多学生会觉得没什么问题。就引导学生“无中生有”地发现问题,“于不疑处有疑”。最基本的方法是让学生在“不疑处”多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写?”“能不能不这样写?”“还有没有更好的写法?”
3.引导学生发现高质量的问题 所谓“高质量”的问题,其实就是紧扣教材训练重点的问题。比如叙事记叙文:记叙的要素有哪些?记叙的详略是怎样的?记叙的结构是怎样的?等等。
4.平等切磋:指导学生自己研讨问题 教师的作用,在于巧妙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推动其思考,欣慰于自己对学生思维训练的成功,并与学生一起探索、讨论、交流认识。
四、好课是一次情感的融通
好的语文课是情意荡漾的课堂。作者的深情描摹,教师的隆情讲述,学生的倾情领会在课堂上融合。如果远离了“情感”,语文课只能是“一潭死水”,一个好的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与文章蕴涵的情感和谐相容,当喜则喜,该怒则怒,应悲则悲,让整个课堂“情意”浓浓,展现出语文课特有的“情味”。
五、好课是一次精神的旅行
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真正好的教育要给人指明生命前行的方向,帮助学生寻找生命的意义。”还有人说,“教育的三重任务就是学习知识、启迪智慧、点化精神”。那么,好的语文课必然应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得到精神的熏陶,情感的润泽,做人的启迪,逐步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
让学生明白文本的人文内涵是提升学生精神的好办法。如窦桂梅老师执教《丑小鸭》,她运用课文和原文对比学习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丑小鸭的不幸遭遇和坎坷的生活经历,以及丑小鸭在逆境和顺境中的表现,让学生懂得:一个拥有高贵品质的人就是要“在困境中勇敢追求,在幸福时心怀谦卑。”这样的揭示将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的烙痕,从而引导他们在生活中以“丑小鸭”为榜样,顽强乐观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因为他们已经相信“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鸭场里也没什么关系。”
六、好课是一次个性的飞翔
对于一节好的语文课来说,应该是充满个性色彩的。所谓“学我者生,像我者死”,也是强调我们要在向名家学习的基础上懂得超越,创造出显示自己个性特色和教育思想的课堂,而不是照搬、照抄别人的教路、教法、教学设计,也就是说好的课堂是新颖的,是具有独创性的,是展现教师独特个人魅力的,是教师的一次发明创造。
课堂是教师的个性展现,同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语文教学活动本来就是作品、编者、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作品呈现的意义,编者的意图,教师要传授的意义,学生领悟到的意义是不可能相同的。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文本走向生本就是这个意义。
七、好课是一次兴趣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