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19: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航空实训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嵌入式 技能型人才 实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a)-0182-02
随着我国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大国。技能型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力量。我国制造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端技能型人才一度成为紧缺型人才。因此,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成为我国人才培养是一项战略任务,它关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关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1 技能型人才培养必须以校企合作为前提
技能型人才的核心就是人才的技能水平,其高超的技能是经过一定阶段的反复的实际操作训练出来的,它需要学生认真地学习,不断地训练、摸索。因此,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职业院校制订周密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教师的悉心传授。这些都离不开职业院校的规范的职业教育。
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是一项系统工程,全社会都有责任。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办学资源匮乏,缺少真实的企业氛围和生产实践环境,难以让学生“真刀真枪”的历练;另一方面,也缺乏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强力支撑。在这种条件下,多数高职院校采取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寻求与企业合作,争取“校企互培”。因此校企紧密合作,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2 新型职业教育实训模式的探索
所谓嵌入式实训,就是培训提供方(职业院校)以教学实训为切入点,选准培训工作与用人单位具体实际工作之间的“结合点”,将需求方企业岗前培训内容“嵌入”到职业实训教学中,围绕人才培养和技能提高这一核心目标,使教学实训与企业日常培训工作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形成统筹兼顾、和谐发展的格局。
吉林化工学院航空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嵌入式实训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吉林化工学院航空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中航集团吉林航空维修有限责任公司是长期校企合作单位,多年来,中航集团吉林航空维修有限责任公司长期订单委托吉林化工学院航空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其培训高级技术人才。长期合作中,吉林航空维修公司发现航空工程职业学院与其员工入职前的岗前培训内容基本一致。但在校技能培训的内容过于宽泛,与岗位工作的适应性低,新人入职还需要进行4~6个月的岗前培训才能入职。当工作任务亟待完成的情况下,只能眼看着技术人才用不上,束手无策。
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双方都认为可以实验性地对学校的技能实训和企业的岗前培训进一步整合。因此,从2015年10月开始,对焊工这个技术要求高,培训过程长的专业进行整合试点,由吉林航空维修公司根据岗位技术要求重新编写了实训大纲,由航空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组织教师,吉林航空维修公司派技能水平高、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参加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训完全按照企业焊工岗位工作要求进行,加入了岗前培训相关内容。经过培训,学生的技能水平较以前有大幅度提高。在接下来的生产实习环节,将该批学生派到吉林航空维修公司相关岗位上进行顶岗实习,学生焊接合格率较以前有大幅度提高。
在总结这次实训工作的时候,校企两单位人员均感到,将学校的技能实训和企业的岗前培训两个环节进行整合非常必要。
2.1 整合可以更好地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
整合后可以发挥职业院校的教学优势和设备优势,使实训以上课的方式更加规范了;可以发挥用人单位的优势,将工程实际要求作为实训标准,使实训更加贴近工程实际了。
2.2 整合可以发挥各自的人才优势
以前实训都是由缺乏工程经验的教师为学生上实训课,经过整合,用人单位将有工程经验的培训人员引入到学校为学生实训。这样,可以将工程经验带到实训中来,加上学校教师的研究能力,使实训教师真正成为“双师型”的教学团队。
2.3 整合可以节省大量的实训成本
这次整合实际上是将学校实训课和企业的岗前培训两个培训过程整合成一个。通过整合,使这两个同质的培训过程合成一个了,培训时间经过后来合作商议,定为两个月。这使原来两个培训过程总时间的四个半月大大缩短。在培训费用上每个学生节省1 800元,以该班35名学生计算,共节省培训成本6.3万元。经过培训,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了,到用人单位后,适应能力更强了。
该次培训受益最大的是用人单位,他们一方面节省培训成本,另一方面,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可用的人才(学生到岗后,仅需要进行为期15天的岗位适应性培训即能上岗)。针对学校实践教学资金短缺的现实问题,用人单位将节省下来的培训成本划拨给学校一部分,作为实践教学经费的补充。这样,双方都受益了。
2.4 整合可以促进学生就业
这次试验性整合,使学生的技能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技能针对性更强了。经过培训和顶岗实习,吉林航空维修公司对学生进行了考核,除原来订单培养的15人外,公司又录用了10名学生。剩余的同学,学校根据这次校企合作的经验,也按照用人单位的技能要求进行了针对性的实训,基本上都达到了用人单位的录用要求,顺利就业了。经统计,这个班学生毕业时,就业率达到了100%。
3 嵌入式实训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经过这次合作,航空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吉林航空维修公司合作意愿更加强烈了。目前,吉林航空维修公司受航空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邀请,参与了学校培养方案的修改,把企业要求带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双方的合作模式也由原来的订单培养模式加深到校企联合参与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认真总结,吉林化工学院航空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原有的实训模式:学生理论教学学生的实训教学学生毕业用人单位的岗前培训上岗。变更为:学生理论教学根据用人单位需求,校企联合进行的实训教学学生毕业用人单位的岗前短期适应培训上岗。
这次改革,不是简单的培训流程变革,而是企业用人要求嵌入到学生培养过程的应用型人才方式的改革,对学校和用人单位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这次改革还体现在学校的培养方式中。学校把学生基本知R掌握的共性教育和用人单位的个性要求结合起来,并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吉林化工学院航空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按照这种模式已经与6家用人单位进行深度合作,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这种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模式正在在校内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芳,倪勇,任聪敏.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121-125.
关键词:空中乘务;形式;发展
一、空中乘务专业的建设
(一)认清当前的发展形势,确立目标
对于当今世界大发展,各种行业之间的竞争,航空公司之间也有很大的竞争,给空乘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和学生的就业也带来的较大的冲击,但中国航空的发展,空乘专业的前景还是一片光明的。在航空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飞行人才、机务人员、空管人员外,还需要大量的空乘人员。但是由于现在的各个航空公司之间的不同差异,课程不能实现统一化,学生就业就不会形成统一的规定,师资队伍素质不能适应专业建设需要,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就会造成学生就业困难。
(二)确定校企合作模式
自这个专业开设以来,已经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乘务人员,但是这并没有满足现在对空乘人员的需求。这个专业相对来说比较特殊,它对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所以在招收学生的时候,可以有航空公司的人员和学校的人员一起来招收学生,严格按照空乘人员的要求来找收学生。
校企合作可以是学生从录取到就业一条龙的过程,学校建立以航空公司企业相关人员为主体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企业直接面向学生招聘,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也保障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与民航企业合作,保证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
几年来,学校强化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条件也日益完善,目前学校里建有好多专业实训室,供学生们实训,但实训不同于实习,实训毕竟是在自己的学校进行的,而实习可以增加学生的经验,在面对各种困难的时候都能想到各种办法去解决,而不会手足无措。选择与民航合作,增加了学生的实习机会,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师生之间的相互结合
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配合,不仅对学生有利,对老师也有利。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首先教师要进行相关培训,包括参加民航企业培训中心培训,到相关航空院校及空乘培训基地进行学习与交流。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在自己不懂的时候要及时向教师提出问题。
二、空中乘务专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旅游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人们在选择交通方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选择飞机出行已逐渐成为人
们的第一首选交通工具,所以,对空乘服务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严格控制,把好生源质量,专人负责,拓宽就业渠道
由于航空条件的特殊性,对工作人员的自身条件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形象好,气质佳,有才艺,会外语,身体健康等,所以在招生的时候,要严格把好关。
(二)突出专业特色
在教学管理上,在第一年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参加考试,成绩必须合格;其次,在第。年的时候就可以去航空公司实习,但要按时缴学费,在航空公司的初始训练上需要合格,而且需要有上机资格证、空乘人员飞行执照等。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不能通过考试而拿不到毕业证,也不会因为要考试而请假了。再次,与航空公司合作办学,成立培训班的教学模式。
与航空公司合作,可以真正意义上的把合作办学的道路开拓出来,在招生时,可以和航空公司一起面试,按照航空公司的标准来选拔考生,如果出现这种办学模式,学生的校外实训也将迎刃而解,同时也可保证在招生时,学院的空乘专业也将会有竞争力。
(三)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更好的额培养人才
加强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在强化职业素质教养时,特别是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学生的外语要求是英语要达到最好水平,计算机要达到。级水平。专业教师要研究教材,在现有的基础上,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旧的知识进行充实、完善。
三、总结
空乘专业是一门特殊的行业,它对人员的要求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在空中乘务专业的发展和建设中,它是新兴的专业,没有经议案可以用来灿口,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来向前发展,所以在这个过程会存在不少问题都需要我们去一一的克服。(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戏剧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是今.对南航空姐大赛的反思[J]. 中国民用航空. 2010(07)
[2]刘是今.对高职院校空乘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 2010(07)
[3]牛晓斐.空乘专业学生就业的思考[J]. 企业家天地. 2012(11)
[4]赵影,钟小东.关于空乘专业发展的探讨[J].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13(06)
[5]邓翔宇.空中乘务专业基本介绍[J]. 山西教育(招生考试). 2012(04)
【关键词】航空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7-165-02
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国内外人事的往来也变得更加频繁,因此航空服务专业发展前景广阔,航空服务人才的缺口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的航空事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中国正在实现由“民航大国”向转向“民航强国”的伟大实践中。截止2010年,民航航空服务人员中的空乘人员队伍已经超过25万,其发展规模还将成倍数增涨。优秀的航空服务人才不但是我国航空事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而且对航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航空服务人才的培养问题加以研究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航空服务人才主要是指机乘空务人员,如空乘人员、航空维修人员,本文的主要从空乘人员的角度出来,探讨航空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
一、航空服务人才的培养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培养航空服务人才的学校有中专、高职、本科院校,培养的目标也相应具有梯度,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有不同的要求。但是所有院校开设的课程大致相同,且都存在其他学科的课程开设不足及理论的教学课时比实践教学课多得多的问题,其他学科诸如与航空服务人才相关的基础的医学学科、人文素质的培养学科,与人交际的社会学科等开设不足,而这些基本的其他学科正是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养料。由重理论轻实践而导致的根本的问题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较为欠缺,不符合真正人才的标准。特别是在以技术性学习为主的航空服务人才的培养上,它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理论学习应该服务于实践要求并运用在实践。与此要求相背地是在当前的航空服务人才的培养教育上,许多学校为了教学方便,减少教学成本,往往过多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教学的内容则相对欠缺许多,这样的培养模式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一种高分低能的通病,在航空服务中难以适应。。
虽然也有部分院校开展了实践教学如学生进入航空单位或企业见习,但是发展成熟的航空事业单位或企业分工细致,在航空服务上,一般的见习生是很少有机会能一次性参与进去,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在从事一般性的服务工作,导致专业见习的针对性难以到位。
此外,航空服务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学校航空教育与现实航空发展需要没有实现有效对接,缺乏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专业发展为目标的培养职能设定。例如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航空服务人才要求在科技素养能力上进一步加强,而学校教育在这一方面的反应没有那么灵敏。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航空事业,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定会有相应的调整,而大众对其的期望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对航空服务人才质量的把关,是实现我国航空事业伟大目标的重要方面。
二、航空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的内容
航空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其实践技能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与方法,航空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航空服务的基础素养、第二外语的学习、人际沟通交流的学习,以空乘人员为例,空乘人员的基础素养有空乘服饰礼仪、空乘举止和妆容礼仪等。第二外语的学习在航空服务人才的培训中十分重要,一方面是我国航空事业尤其是民航的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学习和掌握第二外语对于航空服务人才的成长意义重大。第二外语中尤其是英语,作为一门世界的通用语,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人际交流沟通,对一名从事航空服务性质的人才来说是职业必修课。人际沟通交流能力是可以通过短期的培训来获得的,这主要是在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代社会,与人的沟通交流已然成为一种艺术,能否实现与人之间的愉快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服务行业的业绩和口碑,航空服务更是如此。需要注意地是航空服务人才的基本素养的培养其内涵应该是十分宽广的,既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同时也包含身体素质等,它是该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之一。
此外,在航空专业技能的掌握上,航空服务人才的培训内容有空乘客舱服务技能的培训、航空安全救护的训练以及对紧急突况的处理训练。空乘客舱服务技能实训是空乘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技能,其内容涉及到整个飞行过程流程服务技能的训练,是航空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的核心,培训过程中要在专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训操作并予以考核。航空安全救护技能的主要涉及仓内人员的救治问题,其对航空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特别是逃生训练一项,一般学校很难有专业的条件来进行。但是学习一些基础的医学救护或是对一些特殊旅客的护理是很有必要的,比如量血压、跌打包扎、常见疾病的治疗、心肺的复苏等。
三、航空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的实现途径
(一)明确培训目的,建立科学培训体系
在进行航空服务人才的培训时,对人才培训的目的要有清晰的认识。航空服务人才的培训是为了培养高层次、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和市场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他们具有一定航空乘务管理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拥有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熟练的外语使用能力、良好的体能及健康心理素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航空服务形成一种较为专业的认识。因此培训的目标可总结为夯实基础、提高素质及强化能力三个主要方面。从此目标出发,科学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夯实航空服务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的学习基础,加强服务人员必要具备的安全应急处理能力。现实中,虽然航空用人单位的招生标准与实际录用者的自身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如果用人单位能明确所开展的培训目的,并采取科学的方法,从强化培训效果、提高受培训人员的基本素质出发,注重其专业技能的不断完善,则至少能保证整个培训取得一定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力争培养出既有实力又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人才。
(二)加大实践力度,探索实践模式
目前,我国航空服务专业的实践模式多种多样,大致归纳有以下几种。
1.依托学校背景建立培训基地,近年来随着对航空服务业的不断发展,航空服务技能的培训得到极大的重视,尤其是在民航系统所属的航空高职院校,一些师资力量雄厚的院校依托这种行业背景建立了具有高水准的培训基地,这类培训基地给航空服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基本确保了所在在校学习的学生都有参与培训的机会,而它所取得的效果也是较为理想的。
2.校企合作,依托航空企业、这是航空服务人才培训常见的培训模式,校企合作,航空院校共同出资建立实训基地、购买实训设备,满足部分实训需要。例如校企共建模拟客舱、进行空乘人员实战演练与测试等。培训的模式是学生首先在学校接受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即实行校内的技能培养,待考核成绩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实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得进一步的检测和提高。此外,实行校企联合教学也是加强人才培训的一种重要方法,航空院校从企业聘请优秀的人员来校授课,由于他们本身既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对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有更贴近实践的理解,这样无疑能取得较为理想的培训效果。
另一方面,拥有企业内部的自营实训基地的航空企业也有可能只作为合作方来参与,为航空院校提供实训的机会,每年在特定时间段招生航空院校的学生来企业进行专业技能的见习,这样专业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了与职业的无缝对接,市场导向性明显。而见习表现优异的学生甚至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为学生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条件。在见习培训过程中院校和企业可派专人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可以说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培训模式而且总体效果较好。但是也不可否认,这种培训也会由于航空企业政策的调整而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
3.依靠培训企业,进行人员培训部分航空院校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专业实训或培训的条件,通常采取依靠校外培训企业来时行相应的培训教学,院校一般在专业理论学习的过程中,配合课程安排进度,集中选择一个时间段将专业技能的训练转交给专业的培训企业。这样的培训模式成本较高,课程安排往往受培训企业的限制较多,培训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企业的资质水准。若选择的培训企业拥有良好的培训资质则相应的培训质量会得到一定的保障。
4.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突出专业实践。从所周知,航空服务人才的培训其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如果仅仅是依靠学校或航空企业的力量,其所取得的效果是有限的。以空中乘务专业培训来说,其具有与其他服务专业不同的地方,“高风险、高强度、高技能”是其主要的特点。但也有与其他行业相通的地方,如基本的职业礼仪、危机情况的应对。因此对航空服务人才的培训技能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的广泛资源。航空院校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参加一些大型的社会活动,让学生和社会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例如,组织学生承担当地一些重大活动的志愿活动或礼仪活动,对航空服务专业人员来说是一次很好锻炼机会。
此外,可以考虑利用相关课程的教学参与社会活动,比如结合外语的教学去历史博物馆、画展开展现场双语教学,结合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去国际化酒店进行中西餐礼仪的实践教学,结合航空专业知识的讲解到国际机场进行实地认知,结合酒店管理课程教学到知名酒店等进行培训。这种形式内容丰富的培训模式,不但能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于他们整体的专业技能的学习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5.积极开展专题讲座,举办专业技能竞赛。在航空服务人才的培训中,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相关专业技能的竞赛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同时,可针对航空服务人员的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及其专业技能需要,邀请行业内的优秀人才来校开展专题讲座,专题讲座一方面可以有效弥补系统理论教学的不足,另一方面。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引导示范作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将两者有机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过程中强化重点环节,完善理论知识结构,注重讲座的针对性和对实践的引导性,在举办技能竞赛的同时开展相关的专题讲座,促进更多人员参与进来,达到推广竞争活动的目的,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四、结语
随着航空事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民营航空业的不断发展,航空服务人才的培训问题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目前在航空服务人才的培养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有市场就会有动力,航空服务人才的培训也在时代变化的印记下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旭颖.关于航空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的探讨[J].网络财富,2009(10).
[2]洪玲,刘秀丽.高职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的培养定位及构建体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0).
[3]胡成富.高职空中乘务专业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4).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楼宇智能工程技术专业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探索、确定培养目标、改变教学模式、改革考核办法,总结了一套适合本院楼宇智能专业的教学模式。
一、确定培养目标
为了主动适应陕西及周边地区产业发展要求,贯彻“工学四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由学院电子系牵头成立调研小组以西安国家航空产业基地为核心,以西安高新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开发区为重点,对西安及周边地区的西安求实公司、西安中英杰等楼宇智能相关企业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企业进行调研。通过问卷、访谈、研讨等方法,了解楼宇智能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群及岗位能力需求(表略)。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研讨和总结,进一步确定了我校楼宇智能专业培养定位为:适应企业需要的楼宇智能系统设计和操作人员、设备维护人员、销售服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
二、改变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导向。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必须围绕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模仿企业典型工作过程和环境而开展。《安防技术》是楼宇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内容繁多,不够生动形象,学习起来非常吃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即根据调研得到的结果,根据岗位群分析所需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然后制订课程标准,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本门课程分为“防盗探测器的安装与调试”、“报警主机与防区模块的安装与使用”、“门禁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摄像机、云台、解码器的安装和调试”等六个任务模块,每个模块又包含着若干个小任务模块。例如“摄像机、云台、解码器的安装和调试”任务模块中包含“摄像机安装和调试”、“云台安装和调试”、“解码器安装和调试”等三个小任务模块等。这样,通过完成若干个小任务模块,进而掌握各个任务模块的核心技能。学生学习的场所就在实训室中进行,教师首先在课堂上给出模块内容,要完成的任务、目的和要求,并引导学生学习该模块包含的理论知识,接着就在实训室按照任务组织学生分组操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元器件认识、功能选择、检测到搭建系统平台、调试系统等环节入手,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各个环节,形成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示范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取新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够做的让学生做,学生愿意尝试的就大胆给学生尝试的机会。教师只在问题的设计、内容的扩展、方法的选择、教学进程的设计、安全生产、行业标准、职业素养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还通过教学过程中尝试让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实习,形成双导师制,使整个教学过程进一步向企业生产过程靠近。
【关键词】 高职 专业认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培养的是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航空电子设备维修理论知识和航空电子设备维修技能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质,能适应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开设《专业认知》课程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开发并实施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方向。在学生刚刚踏入校门时,学生往往并不了解所选择专业属性,盲目地接受外界各方面积极或消极信息的影响,而对学习和就业方向作出一些较为错误的判断。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特征就是以就业为导向,所以在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学生入学时开设《专业认知》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专业认知》课程的主要内容
1.职业认知
以往专业认知课程首先介绍专业信息,培养目标等,不直观、不形象。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的教育。让学生首先对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有一个直观和具体的了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介绍与航空电子设备维修相关的职业。还有一个就业途径就是申请直招专业途径,当兵入伍。介绍往年直招专业士官的报名时间、条件和待遇。然后根据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的主要就业单位进行介绍,包括地域、薪金水平、招聘条件等等。
最后选取从事航空电子设备维修相关工作的典型人物进行介绍,且选取不同年级、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优秀毕业生将职业成长经历、工作成绩以及职场感悟等予以介绍,使学生增强专业信心,树立学习目标,进而介绍航空电子设备维修的职业生涯规划。
2.职业成长
介绍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毕业生从职场新人到技能专家的职业成长进阶。向学生介绍民航航空器维修基础执照(AV)专业和部件修理执照(包括航空器电子附件修理执照AVC和航空器电气附件ELC)的申请条件、考试内容、执照有效期等内容,强调英语的重要性。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介绍
通过对职业认知和职业成长的介绍,来反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原因。知道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了解哪些是公共基础课、哪些是专业基础课、哪些是专业主干课,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介绍不同课程的考核方式,并介绍“双证书”制度,即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至少取得相关航空电子设备维修职业资格证书中的一种。
4.专业发展概况与教学资源
介绍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的发展概况,包括何时开办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就业率,就业分布(行业、企业、地域)所获荣誉等。教学资源包括实训实习条件(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师资条件(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精品课程、编写的教材等。总结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教学特色和优势。
5.学习方法指导
根据高职航空电子设备维修的特点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高等职业教育与高中教育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方法指导包括如何安排时间、学习技巧、考试准备、学校图书馆利用等等。具体包括如何利用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如何利用QQ群和飞信与老师联系、沟通,如何利用精品课程和网络公开课进行学习等等,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
《专业认知》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1.请进来,走出去
“请进来”,指请从事航空电子设备维修工作的能工巧匠和往届不同年级、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优秀毕业生等,在进行讲座和交流前,要跟这些人员有个沟通,确定讲座的主题和范围,不能由来者任意发挥,以免言语不慎,将一些负面情绪带给学生,比如抱怨航空电子设备维修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等等,给新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走出去”,指带新生走出校园,到航空电子设备维修相关企业去参观,了解工作的环境、工作的内容等。但要注意新生对企业感到好奇,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也不要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
2.系统安排
《专业认知》课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课程,它与校内实习、顶岗实习、就业是紧密相连在一起的,需要系统的安排。各有侧重,但是并不重复。
3.课程组的建立
《专业认知》课程的施行并不是一个老师可以承担的,它需要集合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所有教师、辅导员、相关企业人员的参与,需要建立一个课程组,群策群力。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新生刚入学时,上的《专业认知》课是否能够达到好的效果,跟整个课程组是分不开的。
4.有反馈
《专业认知》课程并不是灌输式教育,要学生被迫承认这个专业有多好,上这个专业多有前途。要允许学生在上课的过程有不同的想法,老师要做的是疏导,而不是置之不理。课程的内容和安排可以根据授课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反馈进行适时的调整。
结 语
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认知》课程,主要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成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介绍、专业发展概况与教学资源、学习方法指导五大部分组成。旨在使航空电子设备维修学生在入学之初对专业有一个全方面的了解,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周宪,赵青.工业设计专业认知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与产业,2011,5:115-117.
关键词:企业;货运;项目化教学
目前,我国物流的教学起步比较晚,国际货运课程更比国际发展要慢得多,根据估计,中国有大约5万多家,货运企业中既有国有企业,又有大量的各种中小型企业。物流货运是国际物流的一个分支。物流行业中的企业的数量很多,然而这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每年都巨大,在实际生活中,对物流企业而言,货运这一行业更加喜欢去招聘已经工作了几年有工作经验的人才,并且货运这个行业的特点要求相关人员具备大量的操作技能和一些经验知识,而学校的物流专业相对传统的模式和教学内容很难适合这一需求,而本专业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根据工作的岗位,自行设置项目化教学。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满足货运企业的进出口业务操作、物流客户服务、物流员、单证员等各种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从历年的物流专业学生的毕业信息来看,很多学生对此课程有比较高的认可度。所以,本专业是关系到学生专业水平的高低的重要课程,同样也是关系到所有用人单位对学生认可度高低的一门课程。
一、课程设计的依据
在中国目前货运企业虽然在性质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实际工作却没有太大的差距。为了真正了解今后的工作――从事的货运行业,首先要知道企业目前在货运企业有些什么样的岗位,以及有些什么工作需求,从而知道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和知识。通过对不同岗位的调研,通过国际货运企业人士的调研,汇总出相关的工作领域的分析图表。
在企业的合作中,选择企业的真实数据,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化的教学。第一点,在校内和校外建立相关的实训场所,最好和企业联办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比如申通快递店、部分4S店,在具体业务环节组织学生进行专项的教学,通过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客户走访、总结分析等步骤来完成相关的业务。最后,通过模拟真正的企业场景,以学生小组为单位,组织进行项目化的教学,以项目为引导,以实际的数据和结果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模拟来熟练掌握货代行业的基本操作和处理相关业务的能力。
二、物流货运的项目设计
项目一:货代企业从事的领域。该训练项目的目标是要熟悉人从事的业务内容、货运行业需要遵守的一般的行为规范;要熟悉货运从事的注意事项,了解货代企业在成为海运的人、航空人、无船承运人、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等经营资质的申请条件、申请文件、审批程序;了解国际货运企业的主要工作岗位,岗位的工作内容。
项目二:对进出口相关的业务进行的操作。目标是以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为主要的路线,模拟出一个商品交易的过程作为背景,同时对进出口中的价格进行核算、进行交易磋商和签订相关的书面合同等主要的操作过程,经过训练模拟操作,使每一个学生掌握进出口的基本流程和认识单证的操作。
项目三:在海上从事的货运业务。货物业务一般通过水路运输去完成,当今社会最多的是集装箱运输,通过让每个学生扮演操作员、单证员来完成运输手续,熟悉所有关于租船订舱的业务流程,并且掌握船期和价格的变化,学会填写托运单和所有委托书。对海运的货运整箱拼箱进出口业务进行相关的操作。
项目四:“航空货代业务”。在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从事跨国运输的业务一般由航空运输完成,尤其在我国飞速的发展下,更加高速和快捷的运输服务更是越来越被企业所青睐,通过让学生模拟操作办理运输手续,熟悉作为航空货运人的业务,同时随时掌握运输费用的动态变化、学会填写关于航空运输托运单据,让学生了解航空人的行为规范准则。
项目五:多式联运的业务。在国际上普遍对货物的运输采用多式联运完成,尤其在我国香港作为一贸易大港,从事大量的转船货运,多数货物通过此来完成的,可以通过模拟操作让学生熟悉和了解运输的手续,熟悉关于多式联运经营人相关的业务。
三、项目的关键
Abstract: The training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freight transportation 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 with the enterprise and post demand oriente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o work.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ers, specify the necessity of international freight agency opened training courses, and expatiate the setting agent training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freight target, analysis the specific content and method of teaching international freight agent training course.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freight agent training; training purpose; teaching method; the content of training
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运输的不断发展,国际货运行业在发展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誉为连结货主与承运人的纽带,是国际货物运输的组织者和设计师。因此国际贷运专业不但要了解国际贸易的重点知识,同时需要与各个环节的部门相联结,结合理论展开实际工作,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使得学生在上岗后能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这就要求在国际货运的教学工作中,即要有理论内容的讲解,也要有实训教学的开展。
1 国际货运课程的特点
1.1 理论内容多
在国际货运课程中,包含国际货运责任险、国际贸易、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国际航空货物运输、国际陆路货物运输及仓储物流等方面的内容,知识涵盖多,涉及面广,考核全面。
1.2 可操作性强
在国际货运内容中,包含了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流程、国际航空货物运输的流程等可实际操作性知识,在国际货运工作应用广泛。这就不但要求学生学会理论知识,而且在以后工作中要学以致用。
1.3 与考证相结合
从近年来的国际货运资格考试中分析,试卷的内容越来越灵活,摆脱了以往理论的考试模式,更能贴近工作中的要求。因此根据外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业资格证考试对人才能力考核的标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方能胜任岗位职责,真正实现了“教学、考证、工作”三者的完美结合。
2 国际货运设置实训课程的必要性
国际货运的课程不是一个孤立的模块,它与其它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互动发展的。涵盖了国际贸易实务、物流与仓储、报关理论与实务、外贸英语等多方面知识。内容虽然全面,但如果只是通过理论讲解,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只是达到书面理解的程度,不能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凸显“教、学、做”的统一,国际货运实训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以企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用什么,讲什么;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国际货代行业发展现状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企业的部门设置和岗位对应的能力要求及工作任务,按照不同运输方式业务流程设定实训项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设计项目任务,通过综合的实训训练,把看似繁杂的业务流程与真实案例结合,使之与实际操作环节相连接,不仅强化所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们的上岗能力和创新精神,从根本上解决国际货代课程人才培养内容脱节于职业岗位需求的问题,进而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体现实训教学的重要地位,实现为企业输送合格实用性的专业人才的目标。
3 国际货运实训目标
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国际货运行业培养能够从事国际货运业务、进出口单证业务、海陆空运输操作业务、船代业务及堆场操作业务,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根据上述岗位的能力要求,可以将国际货代课程实训的目标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3.1 知识目标
掌握货代海运出口及空运出口业务流程的基本操作;理解货代公司各工作岗位职责;掌握海运、空运运费计算的基本知识及方法;能看懂租船合同条款;根据货物在运输时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判断责任所在,找出解决的办法,熟悉以后在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3.2 能力目标
一是掌握货运市场客户开发的方法,具备设计运输方案、确定交易条件、签订货代合同的能力;二是控制整体国际货运业务环节的能力,包括不同运输方式和不同货物的业务操作流程;三是审核、缮制和签发各种货运单证的能力;四是国际贸易进出口及报关报检业务的能力;五是能正确计算各种费用,并适时安排与承运人的结算;六是能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处理客户投诉与纠纷的能力;七是对运输货物进行有效跟踪,掌握规避风险的能力。
3.3 思想教育目标
具有责任意识,有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具有协调工作的能力及组织能力;具有探索精神;遵守职业道德。
4 实训教学的方式
4.1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国际货运课程实训中,坚持“岗位主导”为方向。在实训教学中可以利用声音、视频、图片、文字相结合的案例式教学;可以以直观的职业活动为导向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设计,采用以实现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法;可以采用以任务(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分组讨论,总结发言的任务(问题)驱动式教学;还可以根据某些教学内容的特点,特别是业务流程知识部分,认真进行环境和角色的设计,通过学生的角色定位和角色扮演完成教学任务的职场情景化教学方法等。
4.2 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
为了达到最好的实训效果,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校内实训的核心是要按照国际货代企业的具体岗位来设计实训项目和任务,通过学生与老师的配合完成实训。当然,校内实训还可以把企业引进来,以企业冠名、订单式培养的方式,把企业的岗前培训延伸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中。校外实践主要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以签定校企合作协议的方式,通过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等形式与相关货代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平时还可以定期组织教师与学生参观访问和实地调研了解实际工作情况。
5 国际货运实训内容与考核内容
实训内容安排要打破目前大多数国际货运教材经常采用的“国际货代基本知识―海运货代―空运―陆路货代―国际多式联运”的逻辑顺序结构,根据能力目标来设计实训项目,根据训练具体任务实现实训的目标,最后确定相应考核内容。将国际货运的业务流程项目化、任务具体化、目标细节化。在操作中将具体的任务分配给学生,通过学生对每部分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分,对学生实训的效果进行检验来完成实训课程的考核任务(见表1)。
本文首先对单片机实训室建设预期目标和内容的分析,然后对兄弟院校及相关企业进行大量的调研,确定了单片机实训室建设的功能、内容,目标和特色。并为学生电子竞赛、教师科研、教学改革等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关键词】
单片机;实训室;调研;内容
1 单片机实训室建设预期目标、内容
1.1 单片机实训室建设预期目标
单片机实训室的建成预计能有效完成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软件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检测技术及应用等专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讲授与核心课程的实训,并且能为电子机电类、自动控制类等专业提供单片机系统验证或测试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也能为教师科研提供实践平台,以及为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提供硬件条件和技术支持。
1.2 单片机实训室建设的内容
单片机实训室课程体系从基础到深入,实验设备与课程体系配套,实验内容注重实用性、先进性、综合性,有利于学生动手与创新应用能力提高。
实验实训内容函盖软件实验、硬件基础实验、SYJDP-01单片机开发应用技术实验系统、PWM转换电压实验、8253定时器实验、ADC0809模数转换实验、DAC0832数模转换,EEPROM外部程序存储器实验、IC卡读写实验、USB接口通讯实验。
单片机课程体系中包含的单片机技术内容:单片机系统的开发工具(Proteus7.5和Keil uVision2);单片机系统的开发流程;单片机C51编程;单片机中断系统编程;单片机人机接口编程;单片机通讯技术,单片机的扩展及常用的芯片介绍。
2 单片机实训室调研目标
通过企业走访、与企业人员座谈、毕业生回访、兄弟院校同行交流等方式,对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实训室的研究方向、内容及目标,实验室环境建设及实验室管理等方面进行调研,总结出单片机实训室调研目标为单片机实训室建设目的的合理性和单片机实训室建设的基本要点。
单片机实训室将是一个模拟的校企合作环境,集多专业、多功能于一身,与传统的实验室不尽相同;在这模拟的校企合作环境下,学员可以接触到和操作真正在单片机公司或企业内使用的技术,了解真正的单片机系统的开发流程。
3 单片机实训室调研过程简介
按照学院的部署,在统一安排下,电子信息学院院长、书记,电子教研室主任、软件教研室全体教师等十名同志于2013年10月20日至2013年12月9日分别去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西安测控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调研,调研的大概内容为:行业企业及人才市场对大学生的知识及能力的需求分析、实训室的培养目标、教师的知识架构、实训室的环境建设及日常的仪器设备维护与管理。
经过对上述各个兄弟院校与企业单位的调研走访,获得以下参考信息:
3.1 单片机实训室建设目的的合理性
3.1.1 西安测控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介绍行业发展
单片机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很难找到哪个领域没有单片机的踪迹。导弹的导航装置,飞机上各种仪表的控制,计算机的网络通讯与数据传输,工业自动化过程的实时控制和数据处理,广泛使用的各种智能IC卡,民用豪华轿车的安全保障系统,录像机、摄像机、全自动洗衣机的控制,以及程控玩具、电子宠物等等,这些都离不开单片机。更不用说自动控制领域的机器人、智能仪表、医疗器械以及各种智能机械了。因此,单片机的学习、开发与应用将造就一批计算机应用与智能化控制的科学家、工程师。
现代人类生活中所用的几乎每件有电子器件的产品中都会集成有单片机。手机、电话、计算器、家用电器、电子玩具、掌上电脑以及鼠标等电子产品中都含有单片机。汽车上一般配备40多片单片机,复杂的工业控制系统上甚至可能有数百片单片机在同时工作!单片机的数量不仅远超过PC机和其他计算机的总和,甚至比人类的数量还要多。基于以上原因,不论从教学、科研还是从学生的实际需求等方面来说都很有必要建立单片机实训室。
3.1.2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了解实训室运行及行业人才需求情况
由于近年来企业发展速度飞快,学校教育在某些高新技术方面的人才培养相对滞后,造成了人才供需之间的巨大缺口,出现了学生就业难,企业招聘也难的情况。
单片机开发因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巨大的人才缺口,其培训也被列入国家大学生电子竞赛专用项目,并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培训项目予以支持。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片机实训室建于2002年,每学期承担大量教学任务,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及专业知识的完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1.3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单片机就业情况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单片机起步于2000年,目前已经有六界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九院十六所、深圳富士康等工作,从事单片机产品的初级设计、单片机产品检测、单片机产品工艺及售前及售后技术。
3.2 单片机实训室建设的基本要点
3.2.1 技术先进性
选用国内先进的单片机实训系统,充分的调动学生在课上和课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备的基础实验设备、实训设备和众多扩展模块极大地丰富了课程的建设。
3.2.2 资源完备性
设备厂商应提供成熟的课程体系及授课讲义;提供完善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课件;提供成熟高校的单片机课程的大作业;提供各高校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的单片机开发项目;每年提供多次的单片机技术培训机会;
3.2.3 设备实用性
采购的设备应具有完善的实验体系,通过接受该系统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掌握单片机软件编程、单片机硬件电路设计及单片机系统的开发等相关知识。
4 单片机实训室建设调研分析及结论
关键词: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教改
作者简介:车美娟(1970-),女,山东淄博,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与哲学。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9-0069-03
一、“工学四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是我国唯一的集航空产业研发,航空人才培养,航空装备生产及整机制造、零部件加工,航空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便位于其中,得天独厚的行业背景和地域优势,为学院在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创造了重要条件。
2006年,学院从与国家航空基地关系、与航空企业的联系、教学领域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校办工厂发展五个方面入手,在比较借鉴国内外工学结合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贯穿了哲学思想的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工学四合”的系统化模式。其中,“工学四合”是指“教育与产业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
二、“工学四合”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一)“工学四合”模式在示范院校建设中引发的思想观念的解放
“工学四合”是一个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的是系统思想、系统方法以及系统原则。在对“学院示范院校建设”认识的变化中,这一思想体现得尤其明显。按照示范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学院共设计了七个专业、三大社会服务平台和工学结合模式创新研究等11个重点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重点项目有具体的指标要求,大家往往把注意力主要放在了重点项目上,容易用重点建设项目“代替”整体推进,由此在工作中会产生一些不协调现象。示范院校建设工作中发生的这种偏颇,随着对工学四合认识的不断深化,学院都会及时调整并予以纠正,并明确提出了“项目带动,整体推进,系统实施,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卓有成效地解决了示范建设工作的协调运行问题。
(二)“工学四合”模式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引发的革故鼎新的改革
1.在教育教学领域,基于对工学四合的认识,掀起了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系统推动教学改革的浪潮。“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必须打开学校大门,实现教育与产业结合,学校与企业,教学与生产,学习与就业的结合。在开放办学过程中,学院发现内部教学与企业技术进步、生产岗位要求存在很大差距,教学工作中滞后的、制约的东西很多,许多方面感到了“不适应”,如果不尽快改变现状,学院就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因此,尽快转变观念,推动教学领域改革,已经成为全院教职工的共识。
在专业建设上,学院按照工学四合的模式,根据国家航空资源的战略重组和产业化发展的实际,确定了建设航空机电设备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数控技术、软件技术、航空服务七个重点专业。并以七个重点专业的发展为基础,带动飞机制造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36个相关专业的整体发展,形成七大专业群的共同发展。
在课程改革方面,重点以专业建设为基础,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如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飞机铆接与装配技术》课就成为课程改革的首选。为了保证课程改革取得实效,学院成立了由企业科技人员、学院教研人员联合组成课程开发小组,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方法,结合生产岗位要求进行课程设计。课程具体针对飞机制造厂、修理厂的铆接装配和机体修理岗位,组划了10个项目、18个任务,进行普通铆接、密封铆接、干涉配合铆接、特种铆接、螺栓铆接、部件对接等方面的教学,培养飞机装配、机体修理的高素质技术工人和工艺技术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飞机铆接与装配技术》被批为国家精品课程,取得了课程改革与建设的重要突破。
此外,学院还引进国外优质课程,重新构建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如通过CDIO方法,以教学计划、实施、评估、调控的过程管理为主线,吸纳生产技术人员全程介入,落实各个教学环节,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督导体系,相应推动教学领域以及教学管理领域的改革。
2.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学院按照“工学四合”模式,内外兼顾,不断优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构成了实践教学基地的多样化体系。基于“工学四合”思想的影响,学院注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整个教学基地建设呈现多样化趋势。从数量上来说,目前,学院共有校内外实训基地近80家。从种类上来说,有数控加工、普通机械加工、电工电子多种类型。从运行模式上来说,有学院自主建设管理的,有合作办学的、共同管理的,也有独立二级法人单位单独管理的等多种运行模式。其中现有数控设备不但能够承办全国数控大赛,而且还承接了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公司的印刷机配套件生产任务。独立二级法人单位单独管理的校办工厂,产品远销13个省市,其中为中国重型机械总公司生产的真空抬包产品,出口至塔吉克斯坦。
3.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着力完善各级各类教师的培训、奖励、考核等制度,促进“工学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稳步进行。从产业界、科技界、教育界聘请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研究学院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咨询,开展教学指导,推动教学改革;以校企结合为导向,充分利用航空产业基地航空高技术人才密集的优势,聘用来自于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讲授实践技能课程。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先进的职业理念,他们的加入使学院建成了一支独具特色的兼职教师资源库,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制定优惠政策,加大专任老师的培训力度,改变专任教师的能力结构,提高专任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学院重视抓好各个层级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对于新入校的教师,重视抓好岗前培训;对于中青年教师,鼓励带工资攻读高一级学历和学位,报销学习期间的相关费用;对于专业课教师,每年暑假期间,都有计划地选派一批骨干教师深入大型企业参加相关专业的生产实践,提高他们的双师素质;近两年内,学院先后组织近50名教师奔赴德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学习交流,并派100多名教师前往深圳、西安、北京、咸阳机场等地区的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实习单位涉及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电子、计算机、管理等诸多行业;通过修订和完善学院专业教师岗位聘任制度、学习进修管理办法、分配制度、“三师”(名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评定办法等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系部教学团队建设的指导。如航空维修电子设备维修专业的教学团队共由9名成员组成,其中企业工作经历超过16年以上者有7人,工程实践经验丰富,双师结构合理,能够满足高职教学要求。
目前,一支数量稳定、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新型工学结合的师资队伍,已经形成。
4.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坚持高职院校文化创新,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基于“工学四合”思想的影响,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注重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与衔接。有机整合以“航空报国、追求第一”为核心理念的航空文化和当代大学教育文化,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实施CIS战略,从物态(VI)、制度(BI)、观念(MI)三个层面构建航空特色高职文化的视觉系统、行为系统和理念系统,特别是把“航空报国、追求第一”核心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职生职业素质拓展有机融合,深层次推动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营造航空特色的文化气氛,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和育人功能,增强了师生的凝聚力、归属感,为学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持和不懈动力。这方面的经验已在教育部组织的百所示范院校“文化与发展”论坛上交流。近日,学院《实施CIS战略,推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在陕西省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这说明,学院融入企业文化的校园航空特色文化建设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学院发展中引发的变化及思考
(一)“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学院发展中引发的变化
1.学院积极促进学院与西安阎良航空国家航
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深度融合,签订多种联合办学协议,实现双赢并进。共建了西北地区最大的航空人才培养、航空博览为一体的航空科技馆;共建了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培训学院和数控技术服务中心等服务社会平台;此外,学院还加入了中国航空学会、陕西航空产业协会,牵头组建了“陕西航空职业教育集团”,推动了学院与行业的深度融合。这些做法密切了与当地航空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联系,推动了航空高职教育与航空产业的结合,提升了服务社会的实力。
2.学院深入推进校企合作,走出了一条通、宽、新、活的校企合作之路,先后与200多家航修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近些年来,航修企业为支持学院办学,共捐赠了10架飞机、30多台套飞机发动机等教学设备;学院为企业完成10余项技术革新,并为企业开展各类在职培训。如与联邦德国中部法兰克工业商业联合会(IHK)、联邦德国“中国之窗”科技信息公司(CHINA WINDOW)三方合作建立的“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完成了陕西省中职学校机电类专业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与新加坡明康集团、厦门太古集团、联想集团合作举办形式多样的“订单班”。
3.学院把产教结合做得更实更真。按照工学四合的思想,学院在着力建设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方面狠下功夫,构建了能力递增的实践训练环境,努力实现学生学习与未来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学院校办工厂受工学四合新理念的影响,锐意改革,走“以产为体、以教为用、产教并举”的路子,已经打造成了一个具有“真实生产环境”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学生顶岗、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学生在校内顶岗生产的重要基地。
4.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健全“招生—培养—就业—跟踪服务”全过程人才培养工作体系,加快推行“双证制”,构建就业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连续多年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并被评为“陕西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5.提高了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高等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报刊报道后,中国教育信息网、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以及许多高职院校网站予以转载。国内近百家高职院校来校考察;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几十所院校邀请学院领导介绍“工学四合”;位于“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正在筹建的榆林职业技术学院,邀请学院领导参加“建设方案”论证,并派人考察学习,希望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学院党委书记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学院院长被评为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
(三)“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学院发展中引发的思考
1.对工学结合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对工学结合的本质属性、基本原理、系统模式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工学结合的实际。
2.对学院工学结合的各种实践经验进行总结
提炼,对典型案例进行跟踪研究,找出工学结合的普遍性规律。
3.注重研究工学结合的基本原则,主要是结合学院的各项实际工作,研究并制定、设计出保证工学结合顺利推进的制度规范,使其形成系统的工作机制和实践模式,实现模式创新,推动实际工作。
4.注重研究宣传工学结合典型案例,主要是针对学院工学结合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抓住典型,重点研究,重点宣传,以点带面,促进工学结合的各项工作做出特色。
可以说, “工学四合”的系统模式,是学院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这项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学院的改革和发展,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工学四合的思想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统筹规划,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我们期望把“工学四合”转化为承传学院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因,不断发扬光大,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推进学院内涵建设,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参考文献:
[1]朱振国.飞翔的畅想—记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工学四合”模式[N].光明日报,2006-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