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19:4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地理课本知识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熟练掌握地理学科的工具―地图
我们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工具就是地图。地图是将地图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直观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抽象中的地理知识。初一的地理知识是最基本的地理常识。【1】针对初一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高效率的利用地图这个工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如何将地图的使用与日常上课相联系呢?首先,上课之前,请务必准备地理课程的基本工具,也是一个常用的工具-地图集。然后,在听老师讲课的同时,将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和地方在地图上找出来并标记好。比如,学习亚马孙的热带雨林气候时,我们可以在地图上找到亚马孙,知道他的经纬度和周边的地区环境。接着,学会辨别各种各样的地图,学习将地图进行分类,比如:原理图,日照统计图,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气候图等等。【2】然后,学习利用地图。通过地图所呈现给我们的知识,捕捉地图提供给我们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反馈,了解信息背后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比如看经纬线图时,要学会观察经线和纬线各自有怎样的特征,从所给图中知道他所截的一部分是哪一部分,在整个地球上的大概方位,延伸出在这个方位上具有怎样的地理特征等等。最后,学会看地图时以点概面。做到观看地图的时候,脑子里呈现出与该地有关的所有知识点。比如,学习美国知识点时,要在地图上找到美国的地理位置,同时,脑子里要有美国的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美国的地形地势图、美国的气候、美国的风土人情等等。
二、熟练把握教材,将教材的知识点理解透彻
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依据是初中地理课本,教师教授地理课也是以课本为依托,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理论顺序,知识体系等都是根据课本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因此,吃透地理课本非常重要。首先,拿到课本,将目录理解透彻,一本书的目录通常会概括出整本书的编辑内容,并且从目录中可以看出整本书的框架体系。根据目录来看书,心中就会形成固定的先后顺序,通过看书的进程,填补心中的框架,最后使得知识体系达到完整。读课本,首先要学会将课本“读厚”,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不仅要将课本里面所包含的内容理解透彻,还要将课本知识点有关的其他课外知识进行补充,使得课本不仅涵盖原本的内容,还包括很多与之有关的课外知识,不知不觉中,课本也就自然而然的被我们“读厚”了。其次,要学会将课本“读薄”。那怎样将课本“读薄”呢?比如,在期末总复习的时候,由于复习时间有限,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将课本一页一页的仔细的把课本里的所有知识点都过一遍,这个时候就要学会将课本“读薄”了。打开课本目录,将整本书的框架体系梳理一遍。可以现在心里构架一个大的支架,然后根据目录的提示,将大支架进行细分,再根据记忆力里的内容,将细分的支架下的知识点也补充完毕。【3】因此,将课本“读薄”,关键在于将课本的理论框架构建起来,梳理架构。
三、善于连接不同的地理事物
在不同的地理对象之间建立联系之前,我们必须先问“为什么将这些地理事物进行联结?”这种提问方式将导致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中国大部分是季风气候,但是,中国为什么是季L气候而不是非季风季候呢?中国的季风气候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可以寻找有关工具进行查找答案。比如根据地图,根据经纬度的位置分析,首先查询季风气候形成的条件,然后再查询中国的地理条件是否符合季风气候形成条件,就可以解答之前的疑问了。其次,我们要学会在理解地理原则的概念上,抓住关键点。学会掌握地理原则和要点,地理学科不像物理,数学那样准确,有唯一的答案。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只要抓住关键,就很容易理解和把握。最后,学习态度非常重要,好的学习态度能够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地理知识,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相信你会在地理知识的海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四、总结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与策略”展开详细论述。首先,本文强调了要熟练掌握地理学科的工具―地图,学会看地图,捕捉地图给我们提供的信息。然后,学会熟练把握教材,将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吃透。学会将书本“读厚”和“读薄”,补充课本中没有涵盖的知识点,并且理顺整本书的框架体系。最后,要学会善于将各个不同的地理事物连接起来,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相信从这三方面出发,学生们能够学好地理学科。
参考文献:
[1]徐曼.学好地理,掌握地图[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关键词:区域地理 乡土地理 乡土化
随着广东省新课程和高考改革,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要求地理课程更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着重于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并能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乡土地理因其浓缩地理综合性、地域性,又可使学生在具体化、生活化的背景状态下感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一、区域发地理乡土化背景
1、学生的基本情况
虽然学生从初中就开始接触区域地理,但是很多学生不把它当一回事。一方面初中学校对地理课程的不重视,造成学生慢慢的觉得难学,进而让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二是师资力量的不足。初中地理教师大多并非专业出生,当然也不排除其中个别教师教得特别好。整体上,很多学生在初中大多没有学到什么地理知识。学生一进入高中,把以前学地理的观念也带了进来。加上现在高中扩招,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下降,给我们中学教学带了很大难度。不过现在广东高考的改革,学生只分文理科,不再分X科了。文科学生对地理的重视也有很大的提高。理科生因要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对地理的重视也有所提高。
2、区域地理乡土化的前提
在区域地理教学的乡土化时,教师要注重所选的乡土地理知识必要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而且所选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乡土地理知识与区域地理教学内容结合得好,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起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可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的进程。极大的调动起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地理问题的意识。
二、区域地理乡土化的教学实践
在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乡土地理知识的运用既要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要体现区域地理的新课程理念。因此乡土地理知识在课堂上的运用时关键,教学实践的主要步骤如下:
1、课程资源收集。围绕区域地理教学内容为中心,组织学生收集与之相关的乡土地理知识。比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可以收集韶关市关于红色荒漠(俗称“红砂岭”)的防治相关资料;“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可以收集韶关市关于北江流域的治理与开发相关资料等等。在资料的收集,可以师生共同进行,也可以教师为主。
2、课程资源筛选。收集到的资料要具备“教育哲学、学习理论、教学目标”的特征,进而达到新课程标准和高考的要求,同时筛选出的资料要贴切生活而且要具有代表性。
3、课程资源开发。对筛选出的资料,教师要进一步的整理和完善。如:关于“韶关市红色沙漠的防治”相关资料的整理和完善,要准备好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红色沙漠的成因;二是防治前红色沙漠的分布现状;三是红色沙漠的危害;四是红色沙漠的治理;五是目前红色沙漠的分布状况。完整的乡土地理资源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去了解区域的整体和局部。
4、课程资源的利用。对完善后的资料,可以作为文本式的课程资源并可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课堂教学。虽然学生对于家乡所在地区比较熟悉,但是学生的了解大多处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阶段。我们可以通过把这些资源具体且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这些资料具有生命力,便于学生理解,体现其学习的价值。如前面提到的“韶关红色荒漠的防治”,红色荒漠虽然分布的面积比沙漠少,但是在我国分布地区也较多,并验证了荒漠并非都是沙漠的观点。同时,由于新课程的改革,加上广东省高考自主出题,考试内容越来越趋向于乡土化。因此,区域地理教学的本土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现以上环节,要注意各教学环节的配合,由于课堂教学,受时间的限制,课堂不宜多讲,但要时时提醒学生课本知识与乡土地理的衔接和延伸。
三、乡土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反思
充分运用乡土地理资源进行教学,不仅能活跃地理课堂气氛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对于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等方面都是有益的。但是在韶关乡土地理资源应用于地理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尽量做到扬长避短。
1、切忌牵强附会
乡土地理资源对区域地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十分明显的作用。但乡土地理资源在应用过程中,并不是都要与所有的章节和知识点相对应。因此,在乡土地理资源应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课本知识点有密切关系,但本身内容过多、理解较难、学生较不熟悉的乡土地理知识;与课本知识点有密切关系,但并不能典型地说明问题的;与课本知识点没有较密切关系的,牵强附会地应用到教学中。
2、避免喧宾夺主
在区域地理课程中,对于其中的知识点,教材自身有较多而且典型的实例,如何处理课本实例与乡土资源实例的关系成为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在解决课本自带实例与乡土地理资源的矛盾时,应遵循以课本自带实例为主,乡土地理教材为辅的原则,进而避免喧宾夺主。由于课堂教学,受时间的限制,课堂不宜多讲。在解释一个知识点时,学生的精力有限,过多的例子容易造成学生识记时的混乱,就需要利用典型的例子。
因此,乡土地理资源作为一种对课本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应建立在学生对课本自带实例的掌握的基础上,切忌花过量的时间和精力而造成喧宾夺主之势。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地理 教学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 生活现象 开放式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39-01
对初中地理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探究,可以一改传统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僵化死板的不利局面,能使学生重新焕发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明确地理课程的学习价值,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地理课堂耗时多、成效低的不良教学局面也能由此得到改善,从而促使地理教学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对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作几点个人观点和做法的描述。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认知难度由易到难,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
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地理概念、现象、规律和事物等都是具有抽象复杂特征的,大大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感知范围,教师也难以在短时间内用语言表达和讲解清楚,这些就形成了学生在地理课程中的学习难点和障碍点。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将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的电子媒体的教学优势,可以将地理教材中抽象、静态的事物以形象和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
例如,在学习《气温和降水》这一节中“降水”这部分知识点时,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台风雨这四种降水类型的示意图,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但是,由于这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这时,我们就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这四种降水类型形成的示意图以动态示意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此,学生就能以一目了然的方式了解这四种类型的降水过程,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促进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感性认识。
二、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模式,拉近学生对地理知识亲切感
地理新课改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地理课堂上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赋予地理教学以生活化气息,可以改变传统地理教学枯燥刻板、机械单调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地理知识也能由此变得简单易懂和便于记忆,而且,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有着极强的促进意义和作用。
例如,以《我们身边的地理》这节内容为例,一上课,我对学生说道:“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一年里,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为什么地球上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为什么在下雨后,空气会十分清新?为什么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构造会与我们所居住的不一样呢?为什么冬天的时候东北异常寒冷,海南还是温暖如夏呢?为什么黄河、长江里面的水是向东流去的?”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之后,继续对学生说道:“地理知识包罗万象,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学好地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上的各种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接下来,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去地理世界中畅游一番。”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引出学生都十分熟悉的生活现象,并将其与地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了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以饱满、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探索中。
三、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一直以来,地理课堂都是比较僵化和封闭的,即教师常常在教学课堂上向学生死板灌输地理课本中的各个知识点,导致地理课堂严重缺乏教学的活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缺乏新时代所要求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除了在地理课堂上向学生死板讲解和硬性灌输地理教材中的细小知识点,我们还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将学生培养成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例如,以《中国的水资源》这节内容为例,课堂上让学生对我国水资源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课下实践任务:自由结合成小组,对当地水资源状况进行了解,如附近水库、水资源污染情况、家庭每月用水量、水费价格等等,并将调查的数据及时记录下来。然后,开展“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的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就自己所了解的水污染现象提出合理的解决举措。这样,通过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大大增加,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且,通过对这些活动的经历和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美德,使学生树立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大背景下,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要积极探索新的地理教学模式,使高消耗、低效果的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得以及时改变,促使地理课堂获得最优化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都得以极大程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习方法;能力;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342-01
一、如何引导学生调节自己的学习策略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激发和维护良好的注意力,情绪和动机状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达到愿意、乐意、会学、善学的效果,并能正确评价学习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学会使用教材。初中地理教材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本工具,又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学生能够重视教材,在课堂上通过认真阅读课本,做自学笔记,回答问题等不同的途径来完成课本的教学任务,初中地理教材应该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课本知识的难易程度,新课标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方面考虑,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教材。
2、学会使用地图。利用初中地理教材上的地图获取信息,使学生能够有计划的、有步骤地阅读地图,掌握运用地图解释地理问题的一些方法,使学生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建立空间观念,形成了脑中地图,无图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从地图上独立获取知识的地理能力。、
3、充分利用地图。开发创造性思维潜能。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应充分利用地图,把地里知识落实在图像上,使繁杂的地理事物成为简单的直观图像,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各种完整的地理表象,为创造性想象提供充足的“原料”。经常读图、用图。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久而久之,使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更加完善,到需要时,脑子就像放电影一样自然,准确地显示出一幅幅“有血有肉”形象生动的图像,由学生自己看图、读图,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独立思考后解答问题,教师引导后得到正确结论,这样不仅深化了学生的思维,更加激活了学生无穷的创造力。
二、用科学的方法记忆知识点
1、对比记忆法。对比记忆法的优点是能在不同的地理事物之前建立联系。通过比较它们的异同来帮助记忆。比如,中国的河流有长江和黄河,虽然它们的所在地、长度、流经面积都不一样,但由于它们都是中国重要的河流,因此,可以通过对比记忆的方法来记忆它们的相关参数。
2、归纳记忆。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我们既要系统地学习知识构架,还要背诵它散乱且繁多的知识点,比如:各种时区、经纬度、气候类型等。如果不善于通过归纳来学习地理课程,那么,它会让你耗尽力却依然云里雾里地没有方向。
三、指导学生学会听课,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的能力的发挥主要是在课堂上,地理知识的获得和巩固也是在课堂上,可以说,课堂是初中地理教师发挥教学水平的的主要阵地,更是教师引导学生探求新知的天地,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堂听课讲究技巧性和实效性。
1、“读”
初中地理教师安排指导,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书、读图,教准确地勾画、标注出课文中的知识要点,图像中的重要界线、范围与注记等,使学生读图的良好而规范的习惯,掌握读书、读图和自学的基本方法。
2、“动”
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学生的各种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活动,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地恰当安排,有机地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的45分钟之内,让学生“动”起来。“动”的核心是思维活动,是学得生动活拨,而不在于形式上的站起、坐下、齐声答问次数的多少。
3、“练”
是指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巩固强化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启发训练思维,形成各种能力的训练,练习要讲求准确性和创造性,首先落实基础题。在做题时,一般按照以下的思维训练:(1)审题。即明确要求,抓住核心,找出关键字眼;(2)剖析题意,回忆知识点,联想地理图;(3)突破难点、关键、形成思路,明确解题方案,完成答案;(4)对题目进行引申和变换,从而开阔思路,探索规律。设计题目切忌一看就会,似曾相识,初中地理教师应精心设计,安排“练”的材料,“练”的时间,把“练”贯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讲”和“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评”
是指学生或初中地理教师对学生的口答、笔答、训练、操作等练习答案和结果的评析、评价、评讲。初中地理教师应抓住一切学生练习训练的机会,引导学生对同学的答案进行评讲或由教师对学生答案进行评析,以便及时弥补知识缺陷,使学生牢固掌握哪些易混易错的重难点知识及规范化的答案,顺利达到学习目标。
四、如何对初中地理教学课堂进行改革
1、如何实现师生互动
传统的教学也有师生互动,但是这种互动不过是简单的问答式,教师与学生的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的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原有水平上徘徊;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备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没有真正的互动起来,这样的教学效果根本不理想,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呢?我认为关键是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主动参与发言,特别是提出不同的见解。
2、采纳多种教学手段教学
【关键词】初中地理 活动教学 建议
一、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发展现状
活动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之后提出来的,它主要针对实践性较强的地理教学来说的。新课标要求地理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的培养,活动教学一方面在课堂学习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通过抽象的地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初中人教版的地理课本增设了“活动内容”,为学生在课本学习之后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提供了建议,这些活动主要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和操作性,这无疑是新课改中地理活动教学的一种体现。但是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活动教学的经验不够成熟,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学生和老师对地理学习的重视度不够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语数外才是学习的中心,学生和家长也往往只在语数外上下功夫,而忽视了对地理课的学习,尤其是地理课程还是一门开放性的考试科目。对于老师来说,地理作为一门副科,其重要程度当然比不过语数外,因此初中地理老师们也大多没有专门的地理学习知识,很多老师也不会再地理课的教授方法上下功夫,于是就造成了地理教学单调乏味,学生们也往往忽视了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这种教学形式给初中地理采取活动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二)活动教学实施不到位
在地理课本中,但凡要求实施活动教学的部分都是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的教学重难点,老师们往往通过活动教学的方法来启发学生,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的老师由于知识水平有限,所涉及的教学活动要么过于简单,对于理解课堂知识来说未免显得多余,要么超出了学生理解能力,教学活动达不到所预期的效果。这些问题都说明了现在的地理教学中活动教学的教学经验还不够成熟,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完善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建议
(一)联系生活,让课堂的教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地理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密切相关,我们生活中所必须的水资源、我们每天都会关注的天气、我们生活的地区的风土人情等等方面的知识都需要从地理的学习中获得,地理课堂实质上就是对生活环境的认识,因此地理教学中更应该把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在学习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对自己所在的家乡的地形、气候、水文等做一个调查,对当地的风土民情进行总结,以便在课堂教学中与课本中描述的情形相联系。在学习方向与风级一节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当天的红旗和小树飘动的方向,以此来教授判断风向的方法,并让学生观察当天的小树摇动的情况,来判断风级,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而且更有助于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教学当然离不开学生的动手操作,地理只是不仅包含着比较容易理解的风土民情、水文景观等等,而且还有较为抽象的自然地理知识,比如地球和其他星球,恒星和行星,经线和纬线,公转和自转,这些知识单靠老师的口头讲述和学生的大脑想象是无法完全理解的,这些还需要在老师的带领下,老师和学生一起动手,来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地理知识。以课本中讲述的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着太阳公转这一知识点,老师可以让两个学生进行配合,其中一个学生拿着一块橡皮作为太阳,另一个学生拿起一支笔作为地球,这位同学在转动笔的同时,还要绕着那块橡皮进行旋转,如此关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公转这一超出我们视觉范围的自然现象便可一目了然。这种形式的活动教学是理解自然地理知识最好的方法,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感知,加深了理解,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才能,引导学生在理解问题时采用实际操作的方法更加易懂。
(三)丰富课堂活动教学的形式
初中地理课堂中采取活动教学应该因地制宜,而不应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对于气温、降水、地形、土壤等方面的知识,可以采用观察观测型的活动,可以连续观测也可以不连续。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于那些三维的地理知识,学生可以动手开展制作型的活动,将立体的东西转化为平面的东西,或者是制作立体的模型,将书本上平面的东西立体化,以方便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操作型的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现实的情境中,亲身体验、理解和应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地理课堂的活动教学中,语言类的活动也很有意义,辩论性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分成辩论小组,围绕着论题展开辩论,例如在学习各个地区的风土民情之后可以以“生活在西北地区好还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好”为辩题展开辩论,在双方的辩论中,各个地区的风土民情便不知不觉的被记住在脑海里。
结语:活动教学是针对地理这门学科的特点所总结出来的最适宜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的教学模式,由于它的时新性,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作为老师应该积极地把活动教学应用到实处,在课堂上积极联系生活,使课堂“活”起来,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动起来,丰富课堂的活动教学形式,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纪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对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2(11)
关键词:好奇心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地理课作为中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实际教学中也应高度重视,它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和行为导向的发展,承担着具有学科特点的作用。社会生活中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入手来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工作,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初中生相对来说年龄都比较小,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且具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一名地理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的课堂情景。
例如,讲八年级上册地理“多种多样的地形”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对各种地形基本因素的了解情况,可以通过中国地形分布图来找出自己老家所在的地理位置,并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归纳总结出高原、盆地、山地、平原、丘陵的一些基本特点。这样结合实际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采取严厉民主的教学方法
随着课改的实施,教学理念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环境都有了极大的变动,地理知识的获取并不一定是从地理课本中得到,还可以是网络、媒体和野外等其他渠道中获得。因此,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关系微妙的调整,保留以往教师的威严和严厉,同时要对学生的见解合理的采纳,民主与学生交流、探讨。在必要时还可以采取师生互换角色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能动性,这样既为课堂增添了活力与氛围,又让学生体会到了知识的结构性与整体性。
三、图文并茂与读图识图相结合
地理这门课程是研究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的学科,往大的方面说,我们研究学习的这个空间是整个宇宙,往小了说,我们可以研究自己生活的环境气候和温度变化。在实际教学中,光有课本是不行的,还要老师做一份精美直观的课件,这样图文结合才会事半功倍。地理课的学习,一定要读图、识图,地图对于同学们有很大都在帮助,因为地图可以容纳十分重要的地理知识,地图之中可以包含这块土地的气候类型,经度纬度以及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学会使用地图,会让同学们枯燥乏味的地理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而且地理考试当中有大量的读图识图题,所以让同学们掌握好地图的使用是地理老师在教学中的一项艰巨任务。
四、引导学生善于归纳总结
课堂地理教学中有好多知识点,知识点一多,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容易混淆,容易出问题。所以不管是在教学当中还是课堂练习过程中都要注意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让知识形成系统的结构体系,要有举一反三的思维导向。例如在做选择题时,不只是要选出正确的答案,还要知道错误的答案是怎么来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有这样的答案,要对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
五、懂得取舍,抓重难点做好应战的准备
【关键词】新课导入;教学目标;学生兴趣;创设情境;利用地图;空间思维;教学反思
【导读】初中地理课要加强书本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感到学有所用,学到的不是干巴巴的“死知识”,而是生活中的“活知识”。
地理学科是素质学科,不参加中考,只在七八年级学习,作为考查科目。其意义相比较中考科目而言显而易见,因此,学生、家长在思想认识上不能做到足够的重视,思想上的懈怠,在行动上漠不关心。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使地理课堂成为有效课堂,让学生在地理课上愿意学、有所学,学有所用呢?
一.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
地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导语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就像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创造情景的作用。如果教师采用恰到好处、引人入胜的导入方法,从课的一开始,学生就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较好的方法手段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探究。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习了地理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能力,提高了精神品格,使师生双边活动更加融洽地开展。同时,导入不仅只在于一节课的开始,在每个知识点的讲授之间,知识点间的过渡和新知识的导入也同样重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这里根据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举例探讨一些方法。 一、“设置悬念”导入、二、图片导入、三、歌曲导入、四、视频导入、五、复习导入、六、诗歌导入、七、地图导入、八、设置情景导入。可是新课导入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教无定法,贵在得发。
二.常言道:有目标才有航向
明确的目标就是知教学目标、知教学重难点,知学生三者相集合,使用恰当的方法使学生有明确的前进方向。教师做到心中有数。课前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难点。我每上一节课前提前2---3分钟进班,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注在黑板的左上角,让学生清晰的知道本课的结构,在课堂进程中,不断的提醒学生,目前我们完成了哪个目标,将要学习哪个目标,进行到重、难点时,更是重复提醒。学生由于了解了课堂的结构,学习时目标更明确,在教师的不断提醒下,分神的情况少,其投入课堂的有效时间自然就增多了。教学效果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地理教学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地理课要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觉得学到的不是干巴巴的“死知识”。这些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有重要的应用,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去海南岛旅游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份从学校出发到海南岛旅游的最佳旅游陆上交通线。看谁设计的路线花费最低,观察景点最多,内容最丰富。认识学习那里的热带雨林景观、热带动物,观察民风,了解民俗和特有的建筑风格等。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密切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机智、可亲可敬的教态等,都能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
四.常言道:情景教学 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讲青藏高原时,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察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从而让他们感受到青藏低压缺氧、寒冷干燥、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再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它形成的原因,再讲“世界气候”时,利用多媒体创设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自然景观。
五.常言道:地理就是生活中的一张地图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地图教学,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导致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现象。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域空间思维能力有关。在用好地图的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地域空间想象能力。地图来自课本、地图册、生活中自己拍的一些图片,让学生贴近生活,热爱生活。有效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来。课堂45分钟使每个学生每分钟都在学习。教师应尽可能多的使用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或者学生熟悉、有感觉的材料,在课堂上教师除了按照授课的内容要求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做到有意识,有针对性的将相关图片画面融入其中,切实做到没有图就没有地理教学。
关键词:规范化语言;地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3-086-1
一、地理课堂语言简洁明了
地理课堂教学应该准确精准,应该用专属的名词来代指问题,同时对于地名的名称要准确,比如说在地理教学中“东面”与“东部”应该进行划分和区分,在指示地图的时候,要区分东西南北,而不是上下左右,降水和降雨,沙漠和荒漠等也要很好地区分,一些特殊名词也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以免在教学中出现错误。
另外,地理的规范化教学应该从语言中入手,使用普通话进行,比如说很多国家的地名就无法用本地的语言进行说明,另外国家规定,所有的外国地名和国家名称都只有一个翻译名称,如果用土话说出来会让孩子们误会。
地理教学中的语言应该简明扼要,不要拖泥带水,比如说青藏高原的特点用高和寒就可以概括,还有,简明扼要并不是说的少,把一本书的内容用几节课就完成,而是在该简明的地方简明,对于重要知识点要多重复。
二、地理教学可以适当口语化
地理课本上面的内容一般都比较冗长,不利于初中的孩子们接受,但是课本上的内容适合多次阅读,但是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更多地增加一些口语化的内容,容易让初中的孩子更快地理解自己讲述的内容,进一步提高成绩,同时也会增加自己作为老师的亲和力,过于死板的内容容易让孩子们犯困,所以我们应该把课本上冗长的内容变得有趣,容易让人接受。在语言的提前预习中,应该增加趣味性,把冗长的句子分解成短小的,容易被理解的句子来进行讲解,比如说“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这样的内容来讲解,把具体内容分解成“西北地区的高原”,“西北地区的盆地”,“高原和盆地所占面积大概的比例”,“西北地区地形总特点”。口语化也应该有注意的地方,虽然初中生比小学生的年纪稍大,但是比起高中生来说,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都有待提高,我们应该在口语化中添加一些容易被理解的内容,另外初中生的地理知识水平也不高,所以初中地理教学中,不能够只是单单地罗列数据,不能够太严肃,增加亲和力是关键,对于地球要说球体,不能用“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梨形体”这种太过于严谨的词语和句子形容。
三、增加教学中的趣味性
适当地在教学中添加一些修辞手法来打造容易理解的地理语言,是我们现在应该注意的问题:
1.比喻拟人等手段,把一些地理知识运用一定的修辞讲述出来,善用“打比方”,比如说把中国比喻成雄鸡,比如说在形容地球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讲述成地球母亲生病了等等。
2.引用。利用一些古诗词等内容进行讲解,比如在讲解到长江三峡时,《早发白帝城》就很符合情景,也能够让孩子们记住三峡的内容,另外在讲解天气的时候,也可以引用“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等。
3.幽默。幽默感是与人交往中最通用的手段,也是在讲课中最好的活跃气氛的方法,比如说在荒漠的讲解中,我故意把“风吹草低现牛羊”错说成“风吹草低现老鼠”,活跃气氛的同时也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比如说在形容沙漠的时候,说沙漠是秃子。
但是要注意,因为同学们的心里承受能力不同,所以在平时的学习教学中,应该注意度的问题,不能够经常的运用修辞手段来进行教学,容易让同学们分不清老师和同学的关系,虽然能够打成一片,但是也容易造成没有威严的后果。
四、富有感情,有节奏感
富有节奏感并且有感情的语言总是能够打动同学们的,我们应该多多运用有感情的声音来讲述知识点,容易加深印象。
【关键字】图像法;初中地理;地理教学
地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只有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同学才能驾驭地理这门学科,但是如果在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图像,枯燥的课堂将会因此变得生动有趣了,即使能力一般的学生也能轻易拿下它。因为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加深地理知识的记忆,还对培养学生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一、借助图像运用导学法进行地理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图像的辅助,可以让教师的讲解更加生动形象,也可加深学生们的印象,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解“黄河的忧患”这一课的时候,我先利用ppt分别将过去的黄河的流域水系图与现在的进行对比,接着,让学生们找出之间的不同并加以分析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同时再让学生们分组讨论,交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及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教师再自己讲解课本,告诉学生们可以通过哪几个方面来治理黄河,当然,如果学生们的答案足够合理,也可以在分析学生们答案的基础之上再进行补充与指导。
二、合理利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
地图是世界地理知识的总括,曾有某位地理学家就说过,要想学好地理,就先把两张地图背熟———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可见,教师们合理利用一纸地图来辅助地理的教学实在必不可少。譬如,教师在对世界地理西亚部分的“五海三洲之地”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两段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这部分的知识相对来说较多且杂乱。因此,教师们就可以利用世界地图梳理这方面的地理知识点,让教学变得更加有目的也更加有计划。讲课之前,教师们需要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必备两张地图———世界以及中国地图,讲课伊始,可以先让在世界地图上找到大方位———西亚五海与三洲,接着的任务是让学生找一条关键的河流———苏伊士运河,以及找到它与西亚之间的联系,这样这些基础的地理位置也就一目了然,在确定这些之后,把范围锁定在西亚这一块地图之上,找到土耳其海峡,通过地势地形的分析,那么,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也就会知道从黑海抵达地中海必定要路过土耳其海峡,因此可见土耳其海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最后,教师们就要引导学生们由五海三洲转变到丰富石油资源上,这时候,可以指导学生们从石油在西亚的分布图上发现这些地方分别是属于哪个国家的,那么学生们则会顺着教师的思路思考下去,最后找到丰富的石油资源的所在。如此巧妙地运用了地图来进行教学,让地理课变得有目的有计划,在学生们在自主探索理论知识的同时发现地理学的趣味所在,这充分展现出了图像法的优势。
三、将枯燥乏味的文字转化为图像学习地理
(一)将静态图变为动态图
利用纲要信号图进行地理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对地理知识一目了然,还可以让教学者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提高了教学效率。地理很多现象都是变化的,那么课本上的静态插图等就显示出了其局限性,因此,教学者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将课本中的静态图转变为动态图,让学生们在理解那些抽象事物变得更加容易,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将静态图变为动态图的方法很多,比如说,教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书本上的静态图以动态图的形式播放给学生们看,在此过程中再附上讲解,这样抽象知识也会在学生们的脑海中形象生动起来,其次,教师们还可以利用边讲边画的方式来进行地理教学,这个方法的好处在于学生们能够跟上老师的步伐,一步一步将知识吸收进来。在此,笔者举一个案例:在讲“亚洲和欧洲的气候”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们可以把亚洲和欧洲的季节景物图片展示给大家,比如,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个主题系列图片。每个系列图片中包含亚欧不同地区在同一季节的图片。学生可以看到,在冬季,西伯利亚是冰天雪地,而亚洲的马来西亚却是一片热带风光。通过这种动态的图片展示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记忆亚欧地区的气候特征。
(二)在原图的基础上加以辅助以化难为易
课本上已有文字与图像的讲解,那么,教师则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再加以辅助教学,以化解课本中的疑点难点问题。例如,在讲解中国的地形的时候,教师想要让学生理解中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从西到东呈阶梯状下降。教材上也附有中国的地形图,然而学生对这种图形的印象并不深刻。所以,我就把中国地形图分为西、中、东三个部分,逐步展示。这样学生发现中部地区比西部地区低,东部地区又比中部地区低。这个图片所想展示的内容就很容易被学生记住了。
(三)紧扣教材,化简原图
教材中的插图、附图等其他各种图像可能会让学生们看不懂,因此也就无法更好地去掌握知识点。因此,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适当地变换原图,将复杂的原图加以化简,让知识点更加清晰明了。例如,在教学生们如何看等温线的时候,课本上的插图是直接画出各个地方以及各个样式的等温线,如果教师不加以梳理,同学们根本就看不明白,因此,教师们可以从等温线的数值、曲直以及凸进方向这三方面对知识点加以梳理归纳,让原图变得简单,学生们也更容易掌握和记忆知识点。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图像法的意义极大,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记忆负担,同时培养学生们在读图方面的能力,还能促进更加高效的地理课堂的形成。因此,教师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利用图像来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图像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付常合.中学地理课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