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20:0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二年级语文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狐狸和乌鸦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就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和朗读狐狸对乌鸦三次说的话。
2.理解课文的寓意。
3.学会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思路:
首先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课文和教师的范读,初知课文大意,并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课文中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认读生字,识记字形,抽读词卡。然后从整体入手,提出问题,以问促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接着部分深究,通过提问,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具体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最后回归整体,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明白课文所含的道理。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导”,重在抓住重点词句段,以问促读,以读促说,以说助读,以此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过狐狸的一些故事吗?谁知道狐狸的本性是什么样的?(狡猾)你们见过乌鸦吗?它和别的鸟,如黄鹂、孔雀、百灵鸟相比,它的羽毛漂亮吗?它的叫声好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看看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把带生字的词语,看拼音多读两遍。)
1.检查自学情况。读下面句子,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1)乌鸦在大树上做了个窝(wō),狐狸住在大树底下的洞(dòng)里。
(2)狐狸对乌鸦说:“您的羽(yǔ)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就差(chà)多了,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jǔ))吧!”
(3)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唱起歌来。哇(wà)……她刚一张嘴,肉(ròu)就掉(diào)下来了。
2.抽读生字、生词卡片。(先带拼音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指导学生学会生字词。
窝洞羽毛差多了
肉哇几句掉下来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课文讲了一只狐狸骗取了乌鸦嘴里一片肉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导语:狐狸是怎样骗到乌鸦嘴里的这片肉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二、分段读讲课文,重点理解乌鸦上当受骗的经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段有几句话?从这里你知道什么?(两句话。知道乌鸦住在树上的窝里,狐狸住在树下的洞里。他们是邻居,彼此是了解的。)
2.默读课文2—3自然段。
思考:乌鸦与狐狸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找出最能说明原因的句子。(乌鸦找到一片肉,高兴地站在树枝上,狐狸见了直流口水,想吃这片肉。点拨“直流”的意思。)
3.重点讲读4—7自然段。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思考:
(1)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每次都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2)乌鸦每次听了狐狸的话是怎么想的?有什么反应?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点拨,结合看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狐狸“想了想”,它想什么呢?(狐狸暗暗打主意,想鬼点子,让乌鸦张口把肉掉下来。)
狐狸对乌鸦说了三次话:
第一次:“笑着”是装出一副笑脸,“您”是“你”的尊称,为的是讨好乌鸦。
第二次:称“亲爱的乌鸦”、问孩子好,表示亲近、关心,再次讨好乌鸦。
第三次:“羽毛漂亮”、“嗓子好“,会唱歌,为了奉承,别有用心地吹捧——使乌鸦张口。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
第一次:“不作声”,觉得狐狸的话虽然好听,但嘴里有肉不便回答。
第二次:“看了一眼,还是不作声”,乌鸦有点动心了,但还是怕丢了肉,还有所警惕。
第三次:得意极了,高兴得把一切都忘了,也忘了嘴里的肉,结果乌鸦受骗了,狐狸的骗局得逞。
4.朗读指导:结合教师上述点拨之处,理解课文,体会狐狸和乌鸦各自的心情,读出不同的语气:
狐狸:第一次,尊敬、问候的语气。(讨好)
第二次,亲近、关切的语气。(献媚)
第三次,夸奖、赞美的语气。(巴结)
乌鸦:表现是愿听好话,越听越高兴,读“哇……”时,声音要适当放低、拉长。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1.同学二人分角色朗读。
2.全班指名分角色朗读。
有条件的班级,可带头饰,进行课本剧表演。
二、理解寓意。思考:
1.课文中写了一只怎样的狐狸和一只怎样的乌鸦?
2.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什么道理?(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和一只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乌鸦。懂得别有用心的人做坏事,总要采用狡猾的欺骗手段,花言巧语,阿谀奉称,如果你只喜欢听别人的奉承话,就容易失去警惕,受骗上当。)
三、识记字形。
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16-17上】【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肉:共6笔,和“内”相比较记忆。
差:半包围结构,和“着”相比较记忆。
看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狐狸和乌鸦教案的人还看:
1.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蓝色的树叶
2.二年级上册语文《风娃娃》教案
3.二年级上册语文《看雪》教案
4.二年级上册语文《欢庆》教案
16.《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垂”2个生字。
2、能边读边想象第一部分所描写的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的不同景象。
过程与方法:
抓重点语句品读,想象、感受雷雨前景物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留心观察天气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1、
会认“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垂”2个生字。
2、
边读边想象,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第一部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教学难点:
“垂”字的识记与书写指导,通过朗读、想象、联系生活等多种手段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教学方法:
课件演示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
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
2、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6课《雷雨》,学生观察
雷
字怎么写?与师一起板书课题。
3、
同学们见过雷雨什么样子吗?师介绍雷雨,雷雨又叫雷阵雨,多发于夏天的午后,它来得快,下得大,去得也快。
二、
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
播放朗读,谈感受。
2、
自读课文,提要求。
(1)、标出文中自然段。
(2)、圈出文中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字请教拼音或同桌。
2、同桌互读生字,纠正同桌的读音。
3、出示生字,检查认读。(
抽读、跟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学生接龙读课文,同学们读得很流利,我们来看看图,这幅图描绘的是什么景象?(雷雨中)文中哪些自然段描写的雷雨中?(4-6自然段)
2、哪些自然段写不下雨的景象?1-3自然段和7-8自然段都是写没下雨的情境,那他们有什么不同呢?
3、《雷雨》按照雷雨前(1-3自然段)、雷雨中(4-6自然段)、雷雨后(7-8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自读自悟
(一)、研读雷雨前的景象
1、请同学们默读、思考:雷雨前作者写了哪些景物的变化?在文中用“—”画出来。然后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
(1)、乌云(学生画乌云)
A.
看课件乌云图,课文是怎样描写乌云的?
B.
体会词语:满天、黑沉沉、压(仿说ABB类词,动作演示“压”),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乌云多、厚而且低的特点。
C.
读出乌云逼近、天气闷热的感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D.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此时好安静啊,为什么这么安静?他们害怕了,
因为狂风暴雨即将来临。)
过渡:除了乌云,还写了哪些景物?
(2)、大风(学生画大风)
A.
指名读第2自然段
B.
小组讨论:大风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按照老师刚才学习乌云的方法,进行小组学习。
C.
给忽然换个词:突然
D.
看课件图,感受大风的猛烈,演示小树乱摆的样子。
E.
指导朗读该句。(风来得好急好猛啊)。
F.
这么大的风,你们害怕吗?不仅你们害怕,蜘蛛也害怕了。指名读描写蜘蛛的句子。
G.
看图理解“垂”字什么意思?观察写法,组词,用“垂”字造句。对比句子,把垂换成“爬”字如何?体会“垂”字的精准(蜘蛛因为害怕落下来的情景)。
H.
蜘蛛害怕了,别的小动物害怕了吗?谁来说说。
(3)、闪电、雷声(学生画闪电)
A.
播放闪电雷鸣声,体会越来越写出了闪电雷声的不断加剧。
B.
练习用“越...越...”说话。
C.
指导朗读
雷雨前,先是乌云密布,接着狂风大作,后来又电闪雷鸣。这就是雷雨前的变化,你能读出这种变化吗?(自由读-展示读—分小组读)
三、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了解了雷雨前景物变化及特点,其实下雨前除了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还有其他的现象也表示要下雨了,比如: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游出水面……
大自然可真神奇啊,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像本文的小作者那样认真观察,细心体会,去发现大自然的许多奇妙之处。
作业:(任选一个)
1、
爱绘画的你,不妨根据课文内容,画画雷雨前的景色。
2、
爱观察的你,不妨观察一下最近几天的天气变化,把它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准多音字“尽”,会写“布”这个字,理解“尽心竭力”等成语。[来源:学,科,网]
2.
学习3-7自然段,结合故事内容,感知描写小毛虫心理的句子。
3.
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讲故事。
【课时重点】
1.读准多音字“尽”,会写“布”这个字,理解“尽心竭力”等成语。
2、学习3-7自然段,结合故事内容,感知描写小毛虫心理的句子。
【课时难点】
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小毛虫一生经历了三个成长阶段:小毛虫—茧—蝴蝶。当它还是小毛虫时,既笨拙又可怜,面对这样的生活状态,它是怎样想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二、研读课文,感受心理
1.学生自读三、四段,找出描写小毛虫心理的句子读一读。
(1)“尽管如此,它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任何人。”小毛虫不羡慕什么呢?
预设:小毛虫不羡慕其他昆虫可以开心唱歌、欢快跳舞。[来源:学§科§网Z§X§X§K]
2.启发思考:假如你是这只小毛虫,别人开心唱歌、欢快飞舞,而自己只能笨拙地挪动,会是什么心情?这说明小毛虫有怎样的心态?
预设:伤心、失望、悲观、失望,说明小毛虫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
3.“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小毛虫认为自己该做的事情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其他事物该做的事情是什么?出示课件30:
[来源:学,科,网]
4.
小毛虫织的茧屋是怎样的呢?请你在文中找一找,引出“的”短语。
(牢固)的茧屋
(温暖)的茧屋
5.
为了编织茧屋,小毛虫是怎么做的呢?圈画出相关词语,理解尽心竭力的意思。
(1)
大胆猜一猜“尽心竭力”是什么意思?
(2)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毛虫“尽心竭力”?
预设:一刻也没有迟疑,说明小毛虫争分夺秒的去织茧;织啊,织啊”说明织的时间比较长。
6.认识多音字“尽”。
自读两个句子,找出多音字,并给多音字组词,从字义上记读音。出示课件33:
[来源:学,科,网]
过渡:从织茧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小毛虫具有坚持、努力的品质,你们作为学生也应该具有这样的品质,努力学习,坚持到底。面对现在的自己,小毛虫心中有什么疑问吗?小毛虫又是怎么想的呢?阅读五、六自然段。
7.提出阅读要求:
(1)认真阅读,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2)思考“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这句话的意思。
(3)讨论交流:自然界还存在哪些自然规律?老师归纳总结。出示课件35:
过渡:时辰到了,它清醒了,小毛虫经过耐心等待,最后变成了一只蝴蝶。这是一只怎样的蝴蝶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七自然段。
8.朗读第七自然段,小毛虫化茧成蝶,体会心情。
(1)
自读第七自然段,圈出描写蝴蝶的词语。
(板书:灵巧、轻盈、色彩斑斓)
(2)
从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3)
体会笨拙的小毛虫变成了灵巧、轻盈的蝴蝶,此时它的心情怎么样?
预设:“惊奇”“愉快”
(4)对比第一、二自然段小毛虫的可怜,带有情感的朗读一、二、七自然段。读出小毛虫的可怜和化蝶后的愉快和惊奇。
三、回忆故事,完整讲述
1.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字词,练习简述故事。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只既(
)又(
)的小毛虫,它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但它并不(
),也不羡慕任何人。它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因此它尽心竭力地编织(
),最后把自己裹了进去。在与世隔绝的茧屋里,它依然坚信:(
),要学会耐心等待。时辰到了,它清醒了过来,并从茧子里挣脱了出来,变成了有着一对(
)的翅膀的美丽的蝴蝶。
2.
同桌合作,借助插图和相关词句讲故事,比比谁讲得完整。
3.借助3个词语、两句独白的话,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生动地讲述小毛虫的成长过程。出示课件41:
4.引导交流:通过三次的成长,小毛虫变成了灵巧、色彩斑斓的蝴蝶,从这个蜕变过程中,体现了小毛虫什么样的品质?此时你分别想对小毛虫、美丽的蝴蝶和你自己说些什么呢?
四、作业布置
根据课上所学内容,尝试将这个故事分享给你的家人和好伙伴。
板书设计:
小毛虫
小毛虫
可怜
笨拙[来源:Zxxk.Com]
自信
乐观
蝴蝶
灵巧
轻盈
色彩斑斓
雷雨
▶教学目标
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字,正确读写“雷雨、乌云”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字运用的妙处,并抄写句子。
4.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以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雷雨的景象的,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2.能边读边想象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认识“压、蝉”等5个字,会写“户、新、迎、扑”这4个字。
2.能联系语境理解词语,体会“挂、坐”等字词运用的准确性。
3.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试着背诵课文。
4.能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以及自己见到的下雨的情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巩固生字,回顾前文
1.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读。
课件出示:
压力
蝉鸣
窗户
垂下来
扑过来
2.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
3.雷雨前,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背一背。
在复习检查第一课时内容的同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板块二
理解感受,雷雨中景象
1.过渡:雷雨中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自由读一读第4~6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2.作者听到了什么?
3.理解“哗,哗,哗”。
(1)作者为什么连用3个“哗”?
(2)学生交流:连用3个“哗”可以让读者感受到雨下得大,下得急。
(3)指导朗读。
4.理解“看不清”。
(1)你还能从哪儿看出雨下得大?
课件出示:
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2)想象:雨越下越大,能看清什么?
(3)词语积累:这么大的雨,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倾盆大雨、滂沱大雨)
5.体会雨的变化。
(1)理解“渐渐地”:你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用上“越来越……”这种句式说说雷雨中景物的变化,比如:雨越下越大,房子越来越看不清,后来雨越来越小,雷声也越来越小。
(3)结合图片,朗读第4~6自然段。
6.试着背一背第4~6自然段。
【设计意图】把文字转化成画面,是语言文字的内化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雷雨的美妙。
板块三
理解感受,雷雨后景象
1.默读第7~8自然段,说说雨后又是怎样的景象。
2.边读边想象画面。
(1)感受天空的变化:天亮起来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①出示彩虹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彩虹像什么一样挂在天空?你有哪些感受?
②理解“挂”。
(2)感受空气的变化。
仔细闻一闻,你仿佛闻到了什么?
(3)感受小动物的变化。
课件出示:
蜘蛛又坐在网上。
①体会蜘蛛的心情:这时的蜘蛛是怎样的心情?
②对比体会“坐”,与“垂下来,逃走了”作对比,从而体会到“坐”字表达出的蜘蛛的心情。
(4)和雷雨前的景象对比朗读。
(5)试背第7~8自然段。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是语文课上的主要训练点,也是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过程。通过朗读体会景象,能有效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板块四
迁移表达,整体提升
1.学生借助板书,说一说变化。
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变化。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先和同桌说一说,再全班指名说。
2.朗读全文。
3.试着背诵课文。
4.联系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见过的雨。
教学内容:ieüeer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ie、üe,特殊韵母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以及它的四声.
2、能正确的书写
3、学习声母与韵母ie、üe拼成音节.
教学重难点:
1、掌握ie、üe、er的发音,特别是er的发音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2、声母与üe拼成音节.
教具:声母卡 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卡片:ai、ei、ui、ao、ou、iu.﹙并说说它们叫什么韵母﹚
2、抽读卡片:zhi、chi、shi、ri、zi、ci、si、yi、wu、yu﹙说说都叫什么﹚
3、讨论: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在发音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用拼读,一下子就能把它们读出来﹚
二、教学复韵母ie、üe
﹙一﹚教学复韵母ie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了什么?﹙椰子树﹚
2、出示卡片ie,告诉学生椰子树的"椰"去掉声调就是ie的读音
3、启发记忆ie的读音和形.问:ie这个复韵母是由哪几个单韵母组成的?
4、学生尝试发音,教师纠正.
5、出示卡片ye,告诉学生它是整体认读音节,并学习ie和ye的四声
6、指导书写
﹙二﹚学习复韵母üe
教学方法同ie
三、学习üe和声母的拼音
1、出示小黑板
nnüej jue
üeq üeque
llüex xue
﹙1﹚观察üe的变化
﹙2﹚复习ü上两点省的规则
﹙3﹚学生练习拼读.
2、学生练习拼读
﹙1﹚自由拼读
﹙2﹚同桌互拼互读,教师纠正读音.
四、学习特殊韵母er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了什么?﹙耳朵﹚
﹙2﹚出示卡片er,告诉学生耳朵的“耳”去掉声调就是er的音..﹙告诉学生只能单独作音节,不与声母相拼﹚
﹙3﹚学生尝试发音,教师纠正.
﹙4﹚读er的四声
五、巩固复韵母ie、üe、er并指导书写
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个特殊韵母?
汉语拼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ie、üe、er
教学目标:
1、巩固复韵母ie、üe和特别韵母er.
2、认读8个生字,会读句子、儿歌.
教学重难点:认读8个生字
教具:生字卡片 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抽读卡片.
声母卡片:f、y、j、h、r、x.
韵母卡片:a、u、e、ao、ei、ou、er﹙特别韵母﹚
二、学习生字
1、引导观察图片
2、指导读句子
3、学习生字﹙从句子中抽出生字:家、飞、机、有4个生字﹚
三、读儿歌
1、自读儿歌,找出会认的字读一读.
2、跟读儿歌.
3、学习生字﹙从儿歌中抽出生字:儿、河、入、校4个生字来学习﹚
注意:读准“飞、儿、入、校”的音.
四、巩固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5.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6.积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重难点
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能正确书写通知。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引导学生交流对寓言这一文体的初步认识,可回顾自己学过、读过的寓言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复述,结合生活经验说明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2.词句段运用
这一部分安排了三项内容,可引导学生先观察并思考两组词语在结构上的特点,然后照样子写出类似的词语;可通过读例句,体会人物说话时描写神态、动作的语句的作用;先读范例,了解通知的格式,明确正文的关键信息,根据题目要求选择一种情况写一写,完成后师生共同评议。
3.书写提示
可先让学生读一读提示语,了解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教师结合示例进行范写提醒,学生自主练习,最后同学互评。
4.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安排了9个来源于古代寓言的成语,在学习前可让学生查阅资料,阅读相关寓言故事。学生在理解中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熟读精思,品读寓言
1.交流令你印象深刻的寓言故事: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一个单元的寓言故事,你读过的寓言故事中还有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尝试用自己的话跟我们分享一下吧!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第一点。
课件出示:
许多寓言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乌鸦喝水》《狐假虎威》《揠苗助长》……这些故事我读过以后就不会忘。
(2)课件出示分享方法。
课件出示:
分享时应注意说清楚时间、人物、事情、结果、道理。
2.寓言有道理:从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其中一两个进行交流。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第二点。
课件出示:
寓言故事蕴含着道理。读了《守株待兔》,我明白了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有侥幸心理。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上台交流。
(4)小结:真是小故事大道理,多读寓言故事,会让我们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
3.寓言如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这些寓言故事能让你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
课件出示:
寓言故事能让我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
(1)学生交流讨论。
(2)师小结: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能让我们从中受到启发。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故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在交流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结合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了寓言的特点和对寓言的认识。
板块二
聚沙成塔,积累词句
1.发现构词规律。
(1)课件出示课本词句段运用中的两组词语,学生先结合拼音自读,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
源源不断
津津有味
无忧无虑(lǜ)
无边无际
(2)学生自读,检查认读。
(3)同桌互查,指名读,教师正音。
(4)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组词语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5)师生一起梳理两组词语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明确前两个是“AABC”式词语,后两个是
“ABAC”式词语。
(6)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同桌互说。
(7)仿写词语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
课件出示:
依依(
)(
)
亭亭(
)(
)
斤斤(
)(
)
无(
)无(
)
无(
)无(
)
无(
)无(
)
①补充填空。
②说说写写:学生自主说词,并试着写一写。
2.感受人物描写。
(1)读一读,比一比。
①学生自读例句,一边读一边思考加点的词分别写的是什么。
课件出示:
l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juē)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l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②全班交流:加点的词能去掉吗?(预设:不能,因为第一个句子中“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鹿对自己细腿的不满)
③学生讨论:这些词对句子有什么作用?(这样写能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故事中人物说话时的心情、语气)
(2)说一说,演一演。
①加上自己的神态、动作把加点的部分表现出来。
②句式训练
课件出示:
他__________________:“你真是急死我了!”
(3)找一找,读一读。
①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
②再读一读,读好人物语气。
③讨论不同位置的提示语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4)说一说,练一练。
①学生仿照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
“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完后将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是否恰当。
③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5)总结方法:运用动作、表情等描写可以让提示语表达得更加具体生动。
3.学写通知。
(1)学生读通知,说一说,一份完整的通知是由几部分构成的?(课件出示通知)
课件出示:
通知
4月9日下午3点,请全体同学到操场集合,观看文艺表演。
少先队大队部
4月7日
(2)全班交流总结:通知由标题、正文、落款、时间四部分组成。
(3)学生观察通知格式,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标题“通知”写在第一行正中间,正文应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落款署名写在正文右下方,日期写在署名下面。
(4)学生读通知的正文部分,想一想通知的正文有什么特点。
(5)学生交流,归纳。(通知正文简洁明了;写清时间、地点、通知对象、事件;还应注意人物称呼的正确使用)
(6)学生根据提示试写通知。(课件出示通知内容)
课件出示:
通知内容:通知各班班长领取新校服。
领取时间:4月10日下午4点。
地点:学校图书馆。
通知人:学校教导处。
通知时间:4月8日。
(7)完成后师生评议、修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总结构词规律、人物描写方法和通知的格式及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完成书本练习、师生评议、修改,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2.积累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笔精墨妙,体验书法
1.课件出示要写的8个字,引导学生观察这8个字的特点。
课件出示:
艳
静
植
霜
舞
扁
最
集
2.学生读一读提示语,了解书写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要点。
(1)横画较多的字要注意各横画之间距离要合适,不要太挤,也不要太开。
(2)竖画较多的字注意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避免重复、拥挤。
3.教师结合示例范写,提醒学生注意:一个字如果横画或者竖画较多,写之前就要想好这些笔画的长短和距离,这样写出的字才好看。
4.学生自主练写这8个字,教师指导个别难写字。
5.同学互评。将写得好的作品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总结这些汉字的共同特点,明确这些共性就是书写这些汉字时的注意事项。学生只有明白了这些规律,才能完成书写目标。教师通过范写难写字,给予学生进一步的指导,加深理解。
板块二
品读寓言,积累成语
1.借助拼音将“日积月累”中的9个成语读熟,做到读准字音。(课件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邯(hán)郸(dān)学步
滥(làn)竽(yú)充数
掩耳盗(dào)铃
自相矛(máo)盾(dùn)
刻舟求剑(jiàn)
画蛇添足
杞(qǐ)人忧天
井底之蛙
杯弓蛇影
2.指名读,教师正音。邯郸(hán
dān);滥竽(làn
yú);杞(qǐ)。
3.开火车,全班读。
4.交流讨论:通过预习,你能讲讲这些成语故事,并说说它们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
5.指名上台交流。
6.读一读,背一背。让学生明确这9个成语蕴含的道理后,再次朗读,熟读成诵。
7.将成语摘抄至积累本中。
【设计意图】对于从寓言故事中演化而来的成语,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查阅资料进行学习的能力,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升语文素养。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交流故事,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时间、人物、事情、结果、道理几个方面进行交流,既让学生加深了对寓言故事的理解,也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2.落实词句积累与运用。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有较多的词语认读与积累,如AABC、ABAC类型词语的积累以及寓言成
语的理解与积累,我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与交流中理解这些成语,让学生熟读成诵,积累到自己的词语宝库里。
1.学会本课的3个一类字,认识1个二类字。
2.了解4个成语故事的内容,知道这4个成语的内在含义。
3.激发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积累成语、研究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一类字,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
【教学准备】
成语故事书、成语词典、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四个成语,都是什么呢?(刻舟求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完璧归赵、狐假虎威),说一说这些成语的含义。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的四个成语。
二、认读成语
(自相矛盾、掩耳盗铃、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愚公移山)
1.自由认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领读。(声音洪亮)
3.齐读。
三、讲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意思
1.根据预习情况,请学生讲成语故事,任选一个成语即可,其他的同学还可以进行补充。
2.根据所讲故事,总结理解成语含义。
(1)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2)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4)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偷盗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3.谁能说一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区别。
4.课件出示填空题。
(1)我们做事不要遇到困难就退缩,应该有( )的精神。
(2)如果不去努力,只会用谎言自欺,就是( )。
(3)心里太多想法了,一下子想读书,一下子想去打工,( ),不知道如何是好啊。
(4)由于他们两人不肯合作,结果把大好机会白白地送给对手,真是( )啊!
(5)我等妈妈出去了,偷偷地开了电脑来玩,没想到( ),爸爸却提前回来了,抓了我个现形。
四、自主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矛、盾、掩、盗”。书写、扩词。学完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测。
2.指导书写“矛、盾”,让同学们讲一讲哪个字容易写错,强调“矛”的字形,注意撇不要落下。
五、课后练习
1.成语接龙:
愚公移山―山穷水尽―尽人皆知―知书达理
伯乐相马―马到成功―功败垂成―成竹在胸
掉以轻心―心直口快―快马加鞭―鞭长莫及
2.成语扩展。
(1)阅读课后的成语,想一想这样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
(2)看看老师带来了哪些成语朋友。
课件出示:
有人物的成语:
叶公好龙 塞翁失马 毛遂自荐 孟光举案
有反义词的成语:
七上八下 颠倒黑白 颠来倒去 是非分明
有动物的成语:
狐假虎威 马到成功 鸡鸣狗盗 狗急跳墙
六、总结
同学们,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博大精深,妙趣横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七、作业
1.书写一类生字。
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愚公移山 (长矛) 鹬蚌相争,
自相矛盾 (盾牌) 渔翁得利。
掩耳盗铃 (掩盖)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成语故事》的第二课时。本课一共有八个成语组成,其中有两个八字的成语,其余的都是四字成语。个别成语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接触,比如“愚公移山、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1.充分的课前预习,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方法。在课前我要求学生查阅本课的成语故事,所以在课上讲成语故事的时候,学生积极踊跃,抢着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因为没有回答问题而失落、生气。当其他学生讲成语故事的时候,他们听得特别认真,时不时还会补充。通过成语故事,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成语的含义。本课的教学难点就这样突破了。
2.相信学生,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本课的生字学习是交给学生自己学习的,通过借助书中拼音、字典、工具书来自主完成。这节课一共需要学习四个生字,“矛、盾、掩、盗”。字的音、形、义,学生完全可以自己掌握,教师只需要课堂检测就可以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样就节省了课堂时间,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多讲一些需要教师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学生比较容易弄混淆,就可以多做讲解,多做练习,来帮助学生区别,以便正确使用。
3.课外拓展,会带给学生更多的兴趣。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拓展了很多的课外知识,比如带有人物的成语、带有动物的成语。学生非常乐意接受,兴趣盎然。同时,有些学生还可以列举出其他这样的成语,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成语的积极性。
G( ) N( ) B( ) L( )
R( ) Q( ) F( ) D( )
二、看拼音写词语。(12分)
t! c1o h4o q0 l0n j& ch6ng sh0
lu^ tuo zh(n b8i w6i qi2ng m@ f5ng
f5ng j!ng y#u m7i sh) y8 k& hu2ng
三、组词。(12分)
蜂( ) 辨( ) 枝( ) 尘( )
峰( ) 辩( ) 技( ) 尖( )
四、填上适当的词。(8分)
( )的麦田 ( )的枝叶
明亮的( ) 高兴地( )
五、选词填空。(8分)
再 在
1.我每天早晨先刷牙( )洗脸。
2.他( )教室里写作业。
保护 爱护
3.我们要( )学习用具。
4.小壁虎尾巴断了能( )自己。
六、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9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高挂在天上(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作业( )
3.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在一起学画画( )
七、造句。(10分)
1.永远-
2.怎么-
八、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6分)
一( )歌 一( )桥
一( )虎 一( )话
一( )牛 一( )画
九、默写课文《静夜思》,标点也写上。(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写字。(6分)
十一、看图写话。(13分)
提示:这是在什么地方?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干得怎么样?
【参考答案】
一、 g n b l r q f d
二、体操 好奇 邻居 诚实 骆驼 准备
围墙 蜜蜂 风景优美 树叶枯黄
三、参考:
蜜蜂 分辨 树枝 灰尘
山峰 辨论 技术 山尖
四、略
五、1.再 2.在 3.爱护 4.保护
六、略
七、略
八、首 座 只 句 头 幅
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写字端正,卷面整洁。(5%)
二、基础与运用。(54%)
1、比一比,再组词。(8%)
悟( ) 顽( ) 乖( ) 历( )
物( ) 玩( ) 乘( ) 厉( )
2、圈出下列词语中带点字正确的读音。(6%)
成熟(shú shóu) 尽管(jǐn jìn) 流血(xuè xiě)
心疼(tén téng) 投降(jiàng xiáng) 玫瑰(guī gui)
3、加部首,组词。(8%)
包( )( ) 寸( )( )
( )( ) ( )( )
4、按照课文内容填空。(9%)
初冬的早上,( )的一片大雾。田野和树林像披着( ),
( )看不清。太阳像个( ),一点儿也不耀眼。
杨时很爱( ),也非常( ),冒着( ),站
在程颐老师家门口,默默地( ),( )地等待着老师醒来。
5、把句子补充完整。(6%)
太空生活真有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室里鸦雀无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年了真热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4%)
一条小鱼 用力地 小男孩 大海 把 扔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群结队地 破冰船 白鲸 跟着 冰区 游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连线。(8%)
长恨春归无觅处, 欲饮琵琶马上催。 美国 伦敦
儿童相见不相识,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法国 华盛顿
两岸猿声啼不住, 笑问客从何处来。 中国 巴黎
葡萄美酒夜光杯, 轻舟已过万重山。 英国 北京
8、给下面的句子排列顺序,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5%)
( )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往上爬,一口气爬到了山顶。
( )这次秋游真有意义,磨练了我们的意志。
( )秋游这天,老师带我们去爬山。
( )天快黑了,我们慢慢地往山下走去。
( )我们站在山顶上往下看,行人小得像蚂蚁,汽车只有火柴盒那么大。
三、阅读与理解。(15%+16%)
(一)称赞15%
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看了看。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的 得)一个比一个好!”
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儿(泄、泻)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幸)。”
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小刺猬也高兴极了,说:“谢谢你,你的称赞(悄 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1、短文共有( )小节,标上小节号。1%
2、圈出括号里正确的字。4%
3、照样子,写一写。2%
闻了闻 了 了
4、在短文中用横线划出小刺猬和小獾称赞对方的话。(2%)
5、小刺猬称赞小獾做的板凳( ),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苹果( )。称赞的力量可真神奇,会让人( ),也会( )。(4%)
6、请你也“称赞”一下身边的同学、老师或亲人吧。(2%)
我最想称赞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秋天的山村 16%
秋天,我们山村更美丽了。山坡上的枫叶红得耀眼,松树绿得发亮,槐(huái)树、杨树的叶子变黄了。山脚下的柿子树,像挂了一个个小灯笼。山楂树缀(zhuì)满了红珠子。果园里各种果子成熟了,黄澄澄的大鸭梨,红彤彤的大苹果挂满了枝头,是那么鲜艳,那么惹人喜爱。
1、短文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用“_____”线画出来。(2%)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4%)
( )的山村 ( )的枫叶
( )的大鸭梨 ( )的大苹果
3、圈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并在下面的括号里再写2个。(2%+2%)
( )、( )
4、用“”画出短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并写出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4%
(1)把( )比作( )。
(2)把( )比作( )。
5、请你也来写一句比喻句。(2%)
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看图写话。(10%)
提示:冬天到了,小朋友们在雪地里快乐地玩耍着,请展开你的想象,描写一下这热闹的景象。可以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以及下面这些词语:
漫天飞舞 鹅毛大雪 兴高采烈 追逐嬉戏 欢声笑语
快 乐 的 冬 天
参考答案
1、比一比,再组词。(8%)
悟(恍然大悟) 顽( 顽皮) 乖(乖巧 ) 历(历史 )
物(庞然大物) 玩( 玩具) 乘(乘号 ) 厉(厉声 )
2、圈出下列词语中带点字正确的读音。(6%)
成熟(shú ) 尽管(jǐn ) 流血(xiě) 心疼(téng) 投降(xiáng) 玫瑰(gui)
3、加部首,组词。(8%)
包( 跑 )(跑步 ) 长袍 寸( 讨 )(讨厌) 村庄
( 雹 )(冰雹 ) 拥抱 ( 守)(守护 ) 过来
4、按照课文内容填空。(9%)
初冬的早上,( 白茫茫 )的一片大雾。田野和树林像披着(一层纱), (模模糊糊 )
看不清。太阳像个(红球 ),一点儿也不耀眼。
杨时很爱(学习 ),也非常( 尊敬老师 ),冒着( 鹅毛大雪 ),站在程颐老师家
门口,默默地(背书),( 静静 )地等待着老师醒来。
5、把句子补充完整。(6%)(通顺合理即可,可用拼音代替不会写的字)
太空生活真有趣,(食物要做成糊状;睡觉时用绳子把自己绑起来)。
教室里鸦雀无声,(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过年了真热闹,(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晚)。
6、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4%)
小男孩用力地把一条小鱼扔回大海。(或:小男孩把一条小鱼用力地扔回大海。)
白鲸成群结队地跟着破冰船游出冰区。
7、连线。(8%)
长恨春归无觅处, 欲饮琵琶马上催。 美国 伦敦
儿童相见不相识,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法国 华盛顿
两岸猿声啼不住, 笑问客从何处来。 中国 巴黎
葡萄美酒夜光杯, 轻舟已过万重山。 英国 北京
8、给下面的句子排列顺序,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
(2、5、1、4、3)
阅读一:
1、共有4小节。
2、得、泄、信 、消
3、想了想 看了看 动了动 摸了摸 ……
4、“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5、小刺猬称赞小獾做的板凳(一个比一个好 ),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苹果( 香极了)。称赞的力量可真神奇,会让人(有了自信 ),也会( 消除疲劳 )。 6、略
阅读二:
1、是第一句。 2、美丽的山村 红得耀眼的枫叶 黄澄澄的大鸭梨 红彤彤的大苹果
3、红、绿、黄、黄澄澄、红彤彤 (绿油油 白花花 雪白 玫瑰色……)
4、山脚下的柿子树,像挂了一个个小灯笼。山楂树缀(zhuì)满了红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