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教育技术装备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6 16:35:2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教育技术装备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作为教育媒体应用于教学,它的核心和首要任务在正确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探索和建构新型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传统教育技术装备相对而言,是指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以前也称作‘电化教学’。也就是说它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体系。是实现现代教育媒体的物质基础。其设备构成主要是:计算机(是指广泛意义上的计算机包括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课件、电视、广播、投影、录音、幻灯、等。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在当前,应用于教育中的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等。

1、计算机技术既是其他应用技术的基础,也是我们探讨教育技术能力的前提。换句话说就是,没有计算机技术,教育技术能力就无从谈起。计算机技术分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两大类。硬件技术主要是指硬件的设计、制造和装配技术(包括硬件的基本原理、构成、组装、以及各部件的性能、作用等方面的知识)。软件技术主要是指软件的设计、制作和应用技术。教师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体现了他所具有的最基本的教育技术能力。对硬件一般只需掌握基本原理、构造和各部件的性能、作用即可。对软件则要有更深入的了解,不仅对软件的设计原理、结构、功能及作用有所了解,还要熟悉软件的类型,掌握软件的制作方法和应用技巧等。也就是说,一名具有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师不仅会使用软件,而且还会制作软件,分析和评价软件。

2、媒体技术媒体技术的概念更宽泛些,计算机技术只是媒体技术的一种(当然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一种)。媒体技术也可分为“媒体硬件技术”和“媒体软件技术”两类,它和计算机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类似。所谓“媒体硬件技术”是指,对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录象机、电影机、电视机、计算机以及各种胶片、光盘、磁带、磁盘等光电、磁电存储转换设备的基本原理、性能、构造和使用特点的技术性了解。“媒体软件技术”是指那些能用来设计、制作、生成和演示教学信息的技术。如视音频编辑技术、摄影摄像技术、平面造型技术、多媒体软件制作和应用技术等。

3、网络技术主要是指网络应用技术,包括对网络的一般性了解,如:网络的基本构成、主要特点、常用功能及网络的使用技巧等。作为教师,起码应该知道怎样上网、使用浏览器、检索资料、上传下载信息、发E-mail等。对个别能力较强的教师而言,可以学习使用网络软件制作工具制作网络版的多媒体课件或建立自己的教学网页。当然,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在日常教学中更多的则是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现成软件或工具来达到教学目的。

4、信息技术即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化技术。它的主要特点是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网络化使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较少限制、人际合作容易实现;智能化使计算机能够做到自动识别和传递教学信息、促进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发展;多媒体化则使人能够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器官来接收处理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对广大教师而言,重要的不是了解信息是如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而是信息的利用。不但要掌握检索、识别、选取信息的要领,还要学会分析、评价、重组信息的方法。

5、整合技术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整合并不是指技术之间固有的那种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相互交叉的自在关系,而是指技术之间、技术与学科或教学内容之间的优势互补的人为关系。整合技术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技术之间的整合。即,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因教学上的需要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其二,技术与学科或教学内容的整合。技术整合不是技术堆砌,而是根据具体教学需求有选择地使用不同的技术组合来发挥技术本身最大的优势。这种整合的意义更大,它可以创造出优异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理性认知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往往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教育媒体教育技术装备,都是代表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并且在教育领域发挥其历史作用。以辨证唯物论的观点看问题,任何事物都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矛盾,在应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处理解决好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与其他有关方面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传统教育技术装备之间的关系: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特别是计算机是一种优秀的教学媒体,它在教学上的广泛使用,使学校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成为可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推动教育改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前教学中,计算机已经表现出可以替代或部分替代一些传统的教学媒体,但在使用中不要过分强调计算机媒体的作用,计算机可以代替传统的教学媒体,不等于传统的教学媒体的在教学中就不再有它的使用价值和存在的必要。计算机应用于教学领域也应该是目前教学媒体的一个补充和发展。

2、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理科实验教学仪器之间的关系:利用计算机极强的虚拟技术,可以变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具体。在理科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实验,尤其是微观实验和理想化实验是无法实现的或较难实现的。不做实验就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利用计算机则可以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机械抽象为生动具体,使本来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东西变为具体、形象。从而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深刻理解抽象和复杂的内容。但并不等于所有的实验都要由计算机来完成,应该充分利用那些科学实用、现象直观、性能稳定可靠、能正确反映科学规律和自然现象、体现教学思想的实验仪器,决不可用计算机的虚拟技术替代实验仪器。形象生动、真实可信的实验更有利于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来训练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增加学习兴趣。

第2篇

本届论坛主要围绕《中小学实验室规程》的落实,研究实验室内涵发展与提升,探讨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整合,努力使教育装备工作促进教育信息化、均衡化发展。

一、主论坛之高屋建瓴

从总揽全局的角度,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技术装备处乔玉全处长作了题为《新形势 新机遇 新挑战―加强和改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报告,他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学校教育装备配置的要求―紧密围绕贯彻落实“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围绕服务于中小学实验教学,开展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技术装备管理工作专题研究。乔处长同时指出,2013年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重点在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和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尤其是提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平。

对于教育装备如何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后有为主任提出了“技术提供动力、形式改变行为、装备推动发展”“用技术与形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教育技术装备方法论。后主任从教改着眼,通过案例举证,剖析了现代教育装备存在的问题,引起了与会嘉宾的共鸣。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所张庆所长介绍了他们通过教育装备工程建设、建立多层面联动机制,在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发展要求下装备工作的轮廓与路线图;太原市教育装备中心许原芝主任介绍了通过加强行政管理、实验教师、任课教师三支队伍建设来逐步提高教育装备发展水平的做法。

除各级教育装备部门的主题报告外,主论坛还深入到了校级层面,由知名校长进行经验交流。北京十一学校的李希贵校长作了题为《学校转型下的资源配置》的报告,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和大家分享了走班制学校教育装备配置的经验与做法。上海市市西中学的林勤副校长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学校“思维广场”的建设情况,以及如何把先进的电子设备、各种形式的交流探讨活动引入课堂,同样在打破班级制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思维训练途径的装备配置新思路。作为特邀嘉宾,台北市教育局聘任督学韩长泽先生作了题为《资讯科技装备在高中以下学校之配置与应用》的报告,通过生动翔实的视频资料为大家展现了海峡对岸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别样视角。

二、分论坛之各抒高见

为充分了解“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两方面的教育装备工作现状,本届论坛还分设了与之相关的两个分论坛。

“信息化建设”分论坛的专题报告从校园信息化的整体系统构建到终端应用优化,全面详尽地介绍了“智慧校园”建设中一批可圈可点的案例。成都市龙泉区教育局从创优网络应用环境入手,引领学习空间人人通达;宁波市实验小学以信息整合展现为基础,构建智慧校园;沈阳市新民高级中学以数字化为突破口,建设高中历史专用教室;成都市成华区依托“微格”理念,实行全域录播创新实践……这些案例无一不体现出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良好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其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实验教学”分论坛主要是各地教育装备部门相关领导和学校校长从实验教学与图书馆建设等方面向与会嘉宾作报告,这些报告既有来自职能部门的管理性指导方针,又有来自学校方面的特色化装备配置汇报。如,都江堰教育局吴介才副局长作的题为《夯实技术装备基础 开启素质教育新篇》的报告,针对都江堰地区学校在遭受“5・12”特大地震后,都江堰市教育局通过整合资源、统一标准、契合行动的科学做法,带领受灾学校师生走出了灾难的阴霾,踏上了一条更加现代化、科学化、人性化、个性化的特色新兴之路;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肖松副校长介绍了学校通过国学馆来弘扬国学文化魅力,滋润每一名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徜徉在“诗意人生”中;扬中市外国语小学瞿泓副校长作的题为《以课程为载体,创设适合学生的教育》的报告,从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角度出发,阐述了该校在特色课程建设方面的新理念、新做法,给教育装备同仁很多启发。

三、论文案例之精华撷英

除了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专题报告外,本届论坛还有一个亮点:征文活动和学校装备精品案例评选活动。

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496篇,经专家委员会公正评审,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陈庆同志的《学前教育机构玩教具装备的探究》等10篇论文获得了“优秀论文奖”,另有40篇论文获鼓励奖。

学校装备精品案例评选分为六大主题:书香校园、特色课程装备、体验中心建设、专用教室装备、数字校园建设、系统平台建设。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选送了生命科学、物理、地理、音乐等学科的4个高中创新实验室案例,最终,徐汇中学的“生命科学创新实验中心”获得了优秀案例奖。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罗一华主任在点评时指出:“多样化”是高中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需要一批与之相匹配的创新装备来助推、营造创新教育环境,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成功的案例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用实验引导创新,具有充沛的教育教学活力,是创新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最后,专家组对本届论坛的举办情况进行了总结发言,来自不同地区的装备管理者都希望能借助论坛这一难得的平台,为大家提供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促进教育装备事业的发展。

第3篇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在“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围绕《中小学实验室规程》的落实和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要求,如何科学有效的推进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如何个性化的与标准化的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从而推动或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论坛是在主办方和承办方的精心策划下,在上海、北京、南京、太原、青岛、广州、武汉、南昌、厦门、苏州等城市教育装备工作者的支持下成功召开的。作为承办方的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所,以其热诚、创新和付出,使论坛的质量与水平,达到了堪称一流的水准,赢得了与会者的高度赞扬。

本届论坛旗帜鲜明。教育技术装备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石之一,作为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如何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如何引领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如何深化认识提升内涵,在开幕式上,成都市教育局局长、教育部基教二司装备处处长、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所所长等作了精辟而深刻的报告。教育部基教二司技术装备处乔玉全处长作了题为《新形势 新机遇 新挑战―加强和改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报告,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所张庆所长作了题为《统筹联动:成都教育装备现代化的路径思考》报告。他们站在行政管理和事业发展的角度,深度阐述了教育技术装备的功能、作用和如何发展,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者和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开阔了视野。

本届论坛内容丰富、形式精彩。既有教育装备工作者的研究报告,又有著名中学校长的实践报告;既有一线管理者与教师的实践总结与探索,又有教育装备企业的新技术与新方案展示,还有独特的教育技术装备项目优秀案例现场评比与展播。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后有为主任在4月9日上午的主论坛上作了题为《用技术与形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技术装备的方法论》的专业性报告。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以其大家风范和对教育技术装备的深刻理解,作了题为《学校转型下的资源配置》报告,上海市市西中学的林勤副校长,以其亲身实践,讲解了学校“思维广场”的建设是如何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台北市教育局聘任督学韩长泽先生的《资讯科技装备在高中以下学校的配置与运用》报告,把台湾的信息化装备发展情况展示给与会者,让与会者清晰地看到台湾的发展,思考自己的实践。在第二天的“实验室建设分论坛”和“信息化装备分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技术装备报告,精彩纷呈。这些报告,让思想与实践相互印证,让技术与方法相互碰撞。其超大容量和精彩的内容,让全体与会者大为赞叹。教育装备行业已经走出低层次的形象,正在迈向有理论、有实践的专业化水准,正在走向一个学科化和专业化的行业。

本届论坛还有一个独特的活动,推动了教育技术装备自身的发展。论坛收到通过“知网”检验的论文达496篇,收到各地的教育装备项目案例57个。评选出优秀论文10篇,分六类项目;评选出提名奖优秀案例18个,优秀奖优秀案例6个,并进行现场展演和专家点评,让与会者参与了一次教育装备之旅,案例的交流与点评,是一次深度的课程学习。

本届论坛与前两届论坛相比最为突出的是局长、校长和教师群体的参与,是装备工作领导者、实践者、装备应用者的对话与研讨,它反映了不同视角的教育工作者的认识和思维,反映了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对教育技术装备的重视与认同。著名校长的参与,使本届论坛体现出深度;行政领导的莅临,使本届论坛体现出高度;一线教师的参与,使本届论坛体现出广度。教育技术装备对教育教学的作用,对学校发展和师生成长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交流合作,促进发展。论坛继续高举“南京宣言”的旗帜,以“论坛章程”为指导,凝聚了全国教育装备界的同仁,影响了校长和教师,引领了教育装备企业,其成果丰富而又实际。论坛逐步成为中国教育装备行业的最重要交流学习与合作发展的平台。

第4篇

1注重树立典型,工作由点到面

进入“十二五”以来,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很多工作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工作主题也逐渐从“推进应用”走向“融合创新”,在缺乏经验的前提下,一个好的办法就是“树立典型、由点到面”。例如“数字校园”建设方面,镇海区出现了骆驼中心学校、镇海区骆驼中学两个典型起到了引领区内小学、初中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作用,在镇海区中心学校、镇海区立人中学等一批学校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2适时搭建平台,组织交流研讨

做好基层教育技术装备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学校、教师搭建各种各样的交流展示平台,推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可持续发展。以镇海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俗称“电子书包”)实验项目为例,2010年10月—2012年8月,镇海区共组织了7项区域层面上的主题活动。这些区域性的活动既有学习培训,又有研讨活动;既有课程观摩,又有高峰论坛。通过专家的引领、教师的实践,区域性数字化教与学的实验活动不断走向深入。对于参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班的教师与学生来说,经常性地关注他们,能激发教师与学生参与实验项目的自豪感与使命感,从而更有利于区域数字化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4]。

3注重积累提炼,提升专业水平

第5篇

关键词:境脉思维 教育技术装备 观念

不久前,我参加了一场博士论文答辩会,在几位博士研究生的答辩报告中,多次出现了“境脉”一词,我不甚理解,便在提问时向答辩者问道,“境脉”的英文原文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的?

还没有等到博士研究生发言,坐在我身边的吴教授回答说,“这是我的发明。”一时间,语惊四座。

吴教授是我敬仰的年轻一代教授,才华横溢,思维敏捷,他解释说,“境脉”的英文原文是“context”,在英汉词典中的语义是指“上下文”、“语境”、“文脉”,或者指“人或事存在于其中的各种有关的情况”、来龙去脉、背景、环境等等。我将“情境”与“脉络”合并成为一个新的词汇“境脉”,即整体把握事物全部情境的意思。

在国外建构主义理论中,强调个体的学习依赖于对情境的自我认知建构,境脉是学习发生的时空,因此,教育者如何为学生建构促进学习的境脉,成为学习科学研究的核心。

美国国家研究院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和教育委员会学习科学开发项目委员会16位国际著名的学习科学专家,对人类的学习行为进行了长达两年的研究,发表了《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提出了有关知识、学习和教学的新观点,认为人类的知识学习包含了知识的建构性、知识的社会性、知识的情境性、知识的复杂性、知识的默会性等特点,提出需要从学习环境设计来考虑教学。这项研究将影响人们重新考虑教什么,怎样教,如何评价,教育者从过去只是信息传递者的角色转变为学习环境设计者和助学者的角色。

研究学习科学的专家进一步指出,学习环境设计包括了学习者中心环境的设计、知识中心环境设计、评价支持学习的设计、共同体中心环境设计。从这四点来审视创感时代的教育装备和保障,有助于洞察复杂事理和决策,看到我们努力的方向。

在创感时代,保障者在从事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时,需要用设计感和交响感来看待我们的工作:即以一种高屋建瓴的境脉思维能力,找出学校教育教学中复杂事物之间的关联,我们需要关注的不只是一件设备或一项工程,而是人、事、物的整个境脉。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者应自觉地从多种角度考虑问题,尝试用多种方式处理问题。

有研究者针对“网络学习境脉视角下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提出了三类境脉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三个策略,认为学习境脉是由技术境脉、知识境脉和社会境脉构成。提出了对应技术境脉,要着力于技术支持层面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对应知识境脉,要着力于构建以主题资源为主的分布式网络教育资源;对应社会境脉,要着力于依靠多主体发掘网络教育资源。

其实,在教育环境建设中,这三类境脉是不可分离的,人、技术、社会构成了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大境脉: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协调好教育境脉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我们从事现代教育技术近30年来的经验,我将这种教育的境脉思维归纳为三大观点:

1.生命环境观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从以“物”为中心(关注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资源库等等),转移到以“人”为中心。具体说,技术和设备在教育中的应用是为学生和教师创造一个现代化的生存环境,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将教育信息化的这种发展观称为“生命环境观”。“生命环境观”强调教育信息化“以人为本”,突出“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质量”,站在生命的层次上研究和处理教育信息化的各个要素。

“生命环境观”是从“人-环境”境脉来观察和处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教育的主体一师生的关系,强调物为人用,关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设计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2.魔术师观

1999年,笔者受上海市教委的委托,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专家组工作,这是美国英特尔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社会公益性项目。从2000年开始,“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已经在全国所有省市展开。迄今为止,“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已经在全国培训了120万一线教师(包括部分师范院校的师范生)掌握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总设计师、英特尔公司前CEO贝瑞特博士说:“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这句话说出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精髓,无论计算机有多么神奇,主导教学的关键还是人一教师。

“魔术师观”是从“人一技术”境脉来观察和处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教育的主体一教师的关系,强调教师是教育环境建设的主体,认为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关键是教师的观念、技术和教学方法的转变。

今天我们看到各地学校引进了大批新的设计和技术,诸如交互电子白板、数字实验室、宽带网络、一卡通数字化校园等,但是,归根结底,要促使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关键还是教师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如果说,教育现代化是21世纪的中国上演的一出精彩的戏剧,那么,这出戏剧境脉的主人公是教师。毫无疑问,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主体应该是教师,教师的技术培训、观念更新、教学法改进等等,应该是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核心。

3.“人-技术-社会”协调发展观

该观点认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因而必须由那些处于其中的人、利用这些资源的人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所服务的人共同来建设。当我们将视野关注到“人-技术-社会”的大境脉之中,就会自然看到,“人-技术-社会”境脉中的各种要素和各方面的“相关利益人”都是促进系统发展的动力。

传统的教育环境建设观认为,教育技术装备的事情归设备(后勤)部门的工作,后勤装备是保障者,教师是使用者(用户);建设教学资源是教师的工作,学生是使用者(用户)。“人-技术-社会”协调发展观将整个教育要素置于统一的境脉中,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建设者、同时也是使用者,倡导“共建共享”,“基于设计的学习”,走向以使用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装备和学习资源建设的理念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美)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著,程可拉孙亚玲王旭卿等译.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胡艺文,艾荷平,陈美芳.网络学习境脉视角下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08(09)

第6篇

一、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的规范化管理。加强中小学各功能室、教学仪器设备、体音美卫器材、图书的规范化管理,确保中学理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及中小学音体美器材的高效使用。达到管理体系化、建设配备标准化、工作责任明确化、装备使用目标化、规章制度完善化、档案建设实用化。

二、强力推进实验教学的开展。教育局将定期和不定期到学校抽查实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并将通报相关情况。

三、做好教育技术装备项目的实施。实施好2014-2015年“国家全面改薄项目”教育装备类中央和地方资金1715万元和797万元的采购招标,严把采购和验收关,确保学校的装备达到省标准要求,实现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装备均衡化。

四、抓点示范,全面推进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迎检工作。以学区或几个学区联合进行教育装备规范建设、管理、使用的抓点现场学习、交流、培训促进学校规范管理,高效使用;以均衡的教育装备管理、使用来全面推进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迎检工作。

五、全面完成教育装备目标。创建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1所,市实验教学示范学校2所;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达到省装备标准要求。

六、组织好“四项”学业水平考试。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进仪器室、准备室、实验室、设计室、实践操作室等建设,确保学业考试学科课程按要求开齐、开足、开好。严密组织、严肃考风考纪,认真抓实初中理科实验操作考试、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理科实验操作考查、高中通用技术实践操作考查“四项”学业水平考试。

七、抓好“五项”活动。一是教育装备管理使用、督查和培训;二是开展好中小学生读书活动;三是开展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评选活动,推动师生教学教研理论研究能力的提高;四是开展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操作技能赛课活动,五是中小学教师教具制作活动。

第7篇

一、建立机构,明确职责,完善管理制度

1.建立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务处全面负责.

2.强化实验教学日常管理

(1)学校按要求制订实验室主管领导职责,实验员职责,科任教师职责,学生实验守则,职责分明,责任到人。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仪器设备借用,领用,损失赔偿制度。

(3)实验室在借用、领用、仪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时必须进行填写登记,手续要完备。

(4)建立完整的管理帐册,资料档案,定册清查帐,物,卡,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

(5)各种仪器、设备的存放要根据其性能和学科特点,科学分类摆放,并加强防护工作。

二、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基础建设。

1.加大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及实验基础建设,保障有可靠的安全设施和良好的通风条件。

2.实验经费要专款专用,建立实验经费专帐,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

三、规范实验教学行为,开展实验教学研究。

1.实验教学要实行实验计划、实验申报单、实验备课、实验报告“四对口”。

(1)实验计划:每期次,各实验科目任课教师要制订详细的演示,分组实验计划。

(2)科任教师的每次演示,分组实验都要实行申报制度,认真填写实验报单,并与计划、备课一一对应。

(3)科任教师的每次演示,分组实验都要备课,备课的内容要有课型、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器材清单、装配示意图和实验步骤,课后有实验情况记载和实验效果分析。

(4)每次分组实验学生都要完成实验报告,每次实验报告都要批改,有时间记载。

2.实验教学过程要规范。

每一次演示,分组实验教学目的要明确,实验之前要与实验员一道预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展双边活动,弄懂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数据,掌握实验操作要领,鼓励学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索。

3.大力开展实验教学研究。

(1)分管实验的领导每期听课不少于5节,并有听课记录,课后及时与教师和实验员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

(2)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演示,分组实验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

(3)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实验操作考查。

(4)每学期举行一次实验教学专题研究活动。

4.各类实验开出率要达标。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开出率要到100%,演示实验成功率达到95%以上,分组实验成功率达到100%。每次分组实验开出的组数要达到开组数的98%以上。

四、建立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奖惩机制。

1.在学生中开展一次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评选活动,对优秀者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并报送上级参评,对指导教师进行奖励。

第8篇

论文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电化教育;多媒体;资源利用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化教育工作的基本内涵是利用幻灯、投影、电影、广播、录音、电视、录像、语音实验室和电子计算机等视听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现在,电化教育工作的基本内涵是除利用常规电教手段外,主要利用网络、多媒体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尤其是网络的运用,极大地延伸了教育教学空间,给平寂的电化教育平添了许多魅力。但事物都具正反两个方面,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既要看到积极的方面,又要看到其不足之处,并解决好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硬件投人,无软件资源或软件资源开发的量与质不足。软件建设落后于硬件建设,资源库软件与硬件技术不匹配。

(2)现代技术设备配置不够合理,功能闲置多。要么一味求廉,要么一味求新。结果配置高的却功能闲置太多,造成大量投资浪费;或者是为了“节约”,配置低的功能不够用,须几个月就升级,造成重复建设,这也是一种投资浪费。

(3)硬件资源利用率不高。绝大多数学校网络教室的利用率很低,只是应付外来参观和观摩教学,平时闲置在那里。

(4)计算机教学代替了现代技术教育。在工作实际中似乎出现了电化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而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就是搞计算机教育,计算机教育从原来电化教育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变成了电化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2教育信息化对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要求

我们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看作是发展教育信息高速公路,只有具备了硬件环境、软件资源、教师队伍和过程实施四个因素,才能充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

(1)教育行政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地位、作用和任务的认识,进一步理顺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体制,切实转变职能,落实好规划、规范、协调、指导、供配、服务和监督的职能。在机构改革中,以有利于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利于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机构的建设。

(2)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做到充分论证,使设备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利用,尽可能升级、改造大多数学校原有的电教室、语音室等,使其为现阶段的教育和教学服务,提高设备的使用率。随着实验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大量配备,教育装备技术水平愈来愈高。学校应充分重视教育技术装备队伍和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提高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从领导到全体教师在观念上,要冲破传统教育模式的羁绊,确立现代的教育观、教学观、学校观和质量观。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积极倡导教师重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由浅人深,由少到多,循序渐进地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和办公的各个层面。

(3)培训、指导广大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工作实践中,遵循以下原则:

a、辅原则。不能为使用电教而用电教,也不能变“传统满堂灌”为“电教满堂灌”。“辅助”两字很重要。应该有利于突出重点和难点,学生将抽象知识和微观现象具体化、显现化。

b、科学性原则。课件的制作不可违背知识和认知的科学性,不能杜撰一些不合事实的媒体软件。

C、实验优先原则。应该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理科实验教学仪器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那些科学实用、现象直观、性能稳定可靠、能正确反映科学规律和自然现象、体现教学思想的实验仪器,决不可用计算机的虚拟技术替代实验仪器。在理科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实验,尤其是微观实验和理想化实验是无法实现的或较难实现的;实验中现象不明显的、反应过于剧烈或历时太长的;场面太大,不能去参观的(如卫星发射过程等),不做实验就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利用计算机则可以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机械抽象为生动具体,使本来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东西变为具体、形象。从而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深刻理解抽象和复杂的内容。但并不等于所有的实验都要由计算机来完成。

d、注意性原则。课件的设计,除了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外,最主要的是要保持有意注意。对此,制作课件时,不要过分的装饰背景、声音及对教学帮助不大的动画应尽量少出现。同时,如果不是特别重要,尽量避免四五十分钟全程计算机教学,否则学生的视觉疲劳、心理疲劳将会抑制大脑对信息的接受。

e、实效性原则。无论什么手段和方法的选用,都须考虑实际效果,不能一味去追求“先进”或形式“多样化”,不能为电教而电教,为多媒体而多媒体。为此应该做到:充分利用传统教学的优点,什么媒体效果最好,就用什么媒体。

f、高效率原则。素质教育对教学的其中一个要求是:“课内大运动量,课外减轻负担”。运用电教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媒体和软件的穿插安排要紧凑、合理、信息量大,比传统教学能节省时间,使学生能更快地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知识,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第9篇

1 硬件设备投资到位

学校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学习与环境建设,坚持实验室、图书馆、专用教室及信息技术等装备服务教学的宗旨。学校对实验室的管理抓好常规,重视创新,注重兴趣养成,建设科学探究室,展示学生科学探究调查报告,创造实验环境氛围等。

1.1 抓投入,促保障,优化现代化教育环境

先进的教学设备、良好的育人环境是搞好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物质基础。自从搬入苏州科技城以来,学校用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资金就高达500多万元。目前,学校已建成100 M光缆到桌面的校园局域网,同时拥有44座学生电脑房2间,48间多媒体教室,36台展示台,收录机25台,实现了“班班通网线”,建立了苏州市文昌实验中学网站,还建立了如作文网、实验室专题网、高水平现代化教育网、图书馆网、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网、文苑网、科学发展网、课题研究网、百年语文教科书博物馆网等专题网站。

1.2 实验室和专用教室硬件投入到位

1)物理、生物、化学实验室,地理、劳技、创新、音乐、体育、美术等专用教室,与之配套的仪器室、药品室数量、面积和内部设施均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中Ⅰ类标准。根据各实验室和专用教室的特点,配备必备的防火设施和防盗设施,化学药品、危险品有技防安全保管设施。

2)目前各种实验仪器装备投入共90多万元,学校有19间专用的实验室或教室。每年拨出实验教学专项经费,2012年增加了12万元的实验教学专项经费,每学期有教学仪器设备和实验耗品的补充计划。所有仪器设备由正规渠道采购,质量可靠,无“三无”产品。

3)配备仪器能满足教材中安排的实验、实践课程要求。各实验室应配备足量的仪器橱。实验仪器存放科学、合理、整齐。

4)建有实验室实验仪器、器材、设备的分类账、总账和低值易耗品账册;各类账册记载及时、准确,年底进行帐、物的检查核对,并做好情况记载。

5)教务处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各级业务培训,以及实验教学论文、自制教具、优秀实验教学课、实验操作技能等评比活动。

1.3 图书馆硬件投入到位

1)图书馆的书库、教师阅览室、教师资料室、学生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的间数、面积和设座数分别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中的Ⅰ类标准。

2)目前图书馆学生的藏书和总投入共68万元,学校共有藏书39 980册,生均42册。藏书结构合理,数量达标,无盗版,内容健康,无严重破损。

3)每年拨出专项经费购买图书,新增图书按照《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相关要求配备。2009年增加了10万元的藏书,2011年又增加了11万元的藏书。书库和阅览室的安排合理。阅览室注意兼顾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管理规范,有明确的借阅制度。所有图书按《中国图书管理法》规范上架,有书章、书标、条形码。

4)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保证开放时间。学生每周有一节阅读课,图书馆中午对外开放,阳光社团的学生也可以在图书馆阅读。

5)定期出刊新书介绍,开展阅读指导。利用网络资源,实行馆际网络资源交流与共享,开展网上教学资源参考咨询。积极组织各类读书活动,如“书香江苏”“名著推荐”等活动,开展网上征文活动。

1.4 信息中心硬件投入到位

1)计算机网络教室、计算机资料及工作室、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管理中心、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学校安全监控系统等的建设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的相关要求。

2)各专用教室的制度健全,内部配套设施齐全完好。有防火、防潮、防腐、防尘、防盗等措施,计算机设备完好率达100%。在校学生数与网络环境下学生使用计算机数之比是4.7:1;每位任课教师配备一台计算机,师机比2:1;每间普通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3)目前,学校按《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中Ⅰ类标准要求建有完整的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建有专门的演播中心等专用设备的控制室,信息中心总投入共328万元。每年安排信息技术的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用于更新设施设备和维护等。

4)做好计算机、网络设备等信息化设备和各类电教设备的管理。有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和电教设备的分类账和总账;做好信息中心的安全工作和网络安全工作;保存与积累相关软件资料和纸质资料。

5)正常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教学研究活动,开展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培训。加强学校网站建设,加强学校资源库建设和学校主题网站建设,利用博客等网络平台开展教学研究和班级管理活动。学校从制度上加强对教师的引导,促进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如教师升级、评先、评优都将是否获得计算机等级证作为一个硬性指标。

6)学校还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苏州电教馆网上培训,使部分教师能用PowerPoint、Authorware、方正奥思等工具制作课件。结合培训,学校每年举行一次课件制作比赛,在学校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氛围。学校每年都要选送教师外出参加多媒体课堂教学比赛,其中,祁宴杰老师的《不太可能是不可能吗》获江苏省课件评比一等奖。

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共960名学生;标准化教室36间,各功能辅助教室19间,其中包括科学实验室3间,美术室2间,音乐室2间,计算机网络室2间。另外,劳技室、劳技创新教室、心理咨询室、艺术室、舞蹈室、多功能录播教室、报告厅、校史厅、百年语文教科书博物馆、卫生室、学生图书阅览室、教师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各功能室完备。

图书馆藏有纸质书39 980册,电子图书51 780册。学校高度重视图书馆工作,配备3名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担任图书管理员。他们对书籍及时整理、重点推荐,并且在学校中初二年级聘请学生图书管理员参与图书馆管理。结合绩效工资,把图书管理员考核和教师考核同等对待,不打折,一起参与。学校对班级借阅量、教师借阅量都有相应的考核。

2 实验室和专用室场管理员培训到位

抓认识,促统一,加强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化组织领导。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学校领导一班人充分认识到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化对学校教育的要求,确立了“以人为本、素质立校、科研兴校、信息强校”的指导思想,形成了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化工作小组,装备工作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学校指定中层各处室专人负责学校的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化工作,专用实验室由教务处负责,图书馆由德育处负责,信息中心由科艺发展处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制度落实。每学期有计划,期末有总结并组织落实,对工作重点加以分析研究解决。对各种器材、仪器、物品都进行认真的整理,定橱定位合理科学,账目清楚明细。

在开始使用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系统时,先对各专用室场管理员进行培训,掌握如何完成各专用室场期初装备资产登记,实验室或功能室登记,登记期初仪器设备等,各实验室和专用室场管理员、任课教师的设置、班级设置等。全部完成后,点击期初建账结束,这样就进入日常管理。

3 任课教师培训和使用到位

接着培训任课教师如何使用。先备课组长制定实验计划,完成实验计划后,开始实验预约,各专用室场管理员安排实验,做完实验后再登记实验结果。使用时让教师之间不断交流使用心得,从而使用更简单、方便。

图书馆为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每周向学生推荐近期最佳图书读本、本周阅读排行榜,评比出校园阅读学士、阅读硕士、阅读博士等。图书馆与教导处合作,以两周一个轮换,安排班级利用中午在校时间集中至图书馆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各专用教室也是依据学科特点,打造专用教室的特色品牌,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活动。

图书馆注重在教育教学和教研中充分发挥书刊文献资料的作用。充分利用馆舍条件,营造以大自然为环境特色的优雅的读书环境。建有比较完整的图书馆档案。图书文献资源利用率较高,读书活动开展扎实,内容丰富,课内课外相结合,学校家庭相结合,“书香家庭”有声有色,网上阅读内容广泛,培养学生喜爱读书的好习惯。学校建设了完善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库,资源分类详细,查找方便。网站建设全面及丰富,有网上作文、虚拟实验室等专版,并建设有专题网站进行探究性研究。抓整合,促质量,提升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

几年来,学校一手抓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化研究,一手抓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化的普及应用,取得良好成效。

1)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化,促进课题研究。“十一五”期间,文昌实验中学参与了江苏省“十一五”总课题《网络环境下学科新型教学方式的研究》。学校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方式,形成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理论,探索普通学校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能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在课堂上合理运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在课程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史地、课程实践的器材及设施设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装备开展教育教学和学校的管理工作。

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生物课程的整合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在上网查找、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必定是人人参与,学习是带着课堂知识的主目标进行的,并且是自觉地、自主地和探索性地开展学习;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还可以作为交流工具,在局域网或互联网的硬环境下,采用和建立BBS、聊天室等工具,设计一些根据教学需要或学生感兴趣的专题,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学习交流,实现个性化教育。

2)课题研究成果丰富。

①文昌师生博客网络教学平台、文昌教学课程自主学习系统的构建和实施运用。

②苏州市文昌实验中学各类学科教育教学资源库(含教育教学公共素材库和各学科课件库、课例库、学科素材库、教案库、学科论文库等)的建构。

③完成《文昌中学〈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方式的探究〉课题研究教案、论文集》的汇编,总体上体现和总结各学科的教研成果,其中推荐部分论文参加全国和省市相关论文评选。各科得奖或、案例26篇,获奖软件2个、网络课件24个,优秀多媒体课件22个,各类获奖评优课、公开课8节。

4 实验室和专用室场管理员监管到位

各实验室和专用室场管理员,每周把各室场使用统计表格汇总后,发给各实验室和专用室场使用的任课教师,他们一看统计表,就明白上周自己实验室和专用室场使用情况。反馈一定要及时才能有效,如果反馈不及时,就会失去监管作用,也就对教师没有激励作用。

5 上级领导监管到位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