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技术经济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6 16:35:4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技术经济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技术经济论文

第1篇

随着国家及建筑企业对建筑技术经济工作的不断重视,建筑技术经济工作越来越成为各建筑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然而,在实际的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小觑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工程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问题导致成本投入加大。例如,在某工程中,工程要求建筑地下室的地板用聚氨酯防水材料进行防水施工,然而聚氨酯防水材料对于环境湿度要求极高,倘若地面不干燥会直接影响聚氨酯防水材料的使用。当时施工时正是雨天,空气很潮湿,地板有水渍,常规来说不宜于施工操作,但由于工程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问题,使得施工地下室重新返工和翻修,大大延误了施工进程,也对施工的成本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2.为节约工程成本,盲目缩减工期,造成工程质量问题。例如,在某屋面防水工程中,施工人员为了满足业主的时间需要,缩短施工工期,擅自调整屋面的施工工序,将屋面防水的施工提前。由于施工工序的混乱安排,导致后续的施工对屋面防水材料的损坏严重,延误了工程施工的工期,增加了大量的返工费用和维修费用。这一案例,也从根本上显示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强问题。

3.建筑技术经济的相关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首先是建筑项目的结算管理和统计管理。在施工中普遍存在工程各阶段资金流向数据统计不及时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相关账目登记不及时的现象,这就造成项目结算依据不足,项目款项回收不及时的问题;其次是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力度欠缺。

二、解决建筑技术经济工作问题以及更好实现经济为技术服务的对策

1.明确建筑经济与建筑技术的关系,加强相关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建筑经济和建筑技术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认真制定好建筑经济相关工作的内容,才能不断加快建筑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在建筑建造过程中,对于新技术的应用,无论是公司技术人员自主研发还是从外公司引进,都要收取一定的经济回报,这就是建筑经济与建筑技术的第一种关系;再者建筑技术使用之后能对技术引进公司以及技术享用客户带来怎样的经济效益,这是建筑经济与建筑技术的第二种关系。在建筑实际施工中,针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强的问题,各建筑公司应积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增强各技术人员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量,减少甚至杜绝施工中错误施工方法的出现,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人员技术错误导致的施工成本的浪费问题,从源头上缩减建筑施工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2.应加强财务监控的力度。为了更好的实现建筑经济为建筑技术服务的目标,国家及各建筑企业应不断加强并完善对财务监控的力度。建筑企业财务人员应充分了解工程施工各阶段的资金流向,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对标价、施工周期以及建筑质量等进行综合的比较,在比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企业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应逐步完善施工各款项的审批制度,深入建筑施工现场,掌握施工现场的基本情况,减少施工进度款的盲目支出,有效合理的控制施工资金的使用,降低建筑建造成本,更好地实现建筑资金向建筑技术创新方面的转化。

3.建立合理的经济技术分析方法。为了更好的满足建筑经济和建筑技术的各种需求,必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经济技术分析方法,让建筑技术在满足必要的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社会劳动消耗,并在经济技术相关原理的指导下,对建筑工程各项目涉及情况进行各相关性分析。当技术满足社会的需求程度一定时,其社会必要劳动消耗量越少,企业经济效益越大,这就显示出制定完善经济技术分析方法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的建筑经济活动中,要不断地制定和完善经济技术的分析方法,为更好的实现经济、技术的协调发展奠定一定的制度保障。

4.积极寻求建筑技术的技术创新。建筑经济工作主要是围绕降低建造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这一目标来不断展开的,相关技术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到及时解决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技术问题,更要制定方案破解项目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使建筑经济和建筑技术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不断对技术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技术要求,使越来越多的创新性技术能够运用到实际的项目研发、建造过程中,以便能更好的完成建筑经济为建筑技术服务的目标。

三、结语

第2篇

全世界、研究机构内部、国家之间的科研合作程度均在增长,合作者通过合作开展了相互的学习并能在学术领域产生比个体更强的影响力。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合作确实能提升科研产出的质量,同时通过合作发文整合合作双方竞争力和技能,进而能攻克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升成功的机会。而两个地方之间的科学合作强度,一方面取决于互相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则由合作所需的时间与金钱所决定,如研讨会、学术会议、学习交流、研究室资源共享等形式的科研合作所形成的交通成本及耗时会随着研究者之间的空间距离增加而增加。由此可见,交通及信息沟通方面的技术进步通过简化科研合作过程,降低远程信息沟通的交通成本及耗时促进了科研合作这一增长趋势。Hoekman的研究假设指出不仅是物理距离,地区边界、国家边界、语言边界也会影响欧洲科研合作,但这一影响程度随着时间减弱。那么中国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在NSFC项目资助下开展科研合作是否也如是?本文将沿用Hoekman的研究假设体系,形成本文的假设。假设1:对于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而言,随着距离的增加,在NSFC项目资助下科研合作会随之梯级式减少。假设2: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在NSFC项目资助下研究主体在跨越不同边界时,科研合作会呈现出不同规律。

2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产出包括发明、数据库、专利、技术、专著以及发表的论文,其中科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经过同行评议从而保证了最基本的质量及独创性,从而发表的论文作为研究科学合作的载体以及一个体现个人学术价值的指标,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产出形式之一。关于论文的统计数据来源有三种方法:其中之一是文献计量和数据库中所提取的已发表的论文。合作是指在科研项目中两个或更多学者之间的密切交互,这种交互是带有一个或更多目的的,如为获取资源而合作等。Cumming提出了五种科研合作行为:责任划分、资源共享、知识转移、学术会议、交互技术,观察Cumming论文中的相关系数矩阵发现五种合作行为与六种项目产出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中,知识转移与项目产出之间的6个相关系数均高于其他四个合作行为。进而科研合作可以看作在公开发表物上的成对出现的地区名称,所以对于本文所建立的数据库而言,是在中国知网(以下简称CNKI)上发表的由NSFC项目资助下的共同发文的单位名称。本文研究团队于2013年7月5日-12日期间在CNKI个人数字图书馆中,按照期刊检索条件为“支持基金”,并在该选项中输入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396名博导在1999-2012年间所获475项NSFC项目的批准号进行摘要式检索,共检索到8156篇论文。采集检索结果中的“作者”、“作者单位”、“年份”三项信息,所检索出的信息逐一录入“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基础研究项目数据库”。Katz总结了影响科学合作的十类因素,其中第十种就是空间距离的缩短。他提出分析位于不同空间位置上的合作关系应包括三个步骤,参照Katz所提出的步骤,本文在第一步中构造了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在NSFC项目资助下开展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科研合作面板数据库,同时对所使用的分析工具进行了扩展,如引入了引力模型开展静态面板回归和动态面板回归。

3研究结论

3.1随着距离的增加,合作是否会随之梯级式减少

距离所造成的合作障碍因素包括文化的、语言的以及组织间的差异性,因此大部分的交流强度在本质上会随着两个交互主体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削弱,同时因为科研项目的顺利推进需要项目参与者频繁地开展研讨活动,从而处于相同或邻近地域的学者之间开展科学合作的可能更高,更倾向于空间上的集聚。从空间上看是否是这样呢?从图1中展示的是1999-2013年期间8156篇论文中合作发文单位所在城市(同一城市内部的除外)对子,可以看出中国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在NS-FC资助下开展科研合作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经度23°117''''E至45°75''''E以及纬度104°067''''N至126°65''''N的不规则梯形区域里,这一区域的四个顶点分别为成都、广州、上海、哈尔滨。另外,华东地区是七大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这便引发了如下问题,即图1中仅是展示的是城市之间的合作,若从地区层面来看,又呈现出怎样的更为深入的现象和规律呢?Hoekman对2000-2007年期间的WOS数据库中33个欧盟国家的313个地区的合作发文数据进行了统计,发现就总体而言,样本的科学合作发文在显著性水平为5%时,地区边界效应要强于国家边界效应,而后者又强于语言边界效应,这三者的弹性系数依次为:-3.342、-1.645、-0.969,其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发文具有地域性,且“远程逻辑”与“地域逻辑”并存。本文对Hoekman的远程逻辑进行细化,对应图2中的地区③间合作以及地区内不同城市间合作,而地域逻辑对应图2中的地区内相同城市不同学校间合作。图2中三种合作占比在2003年以前呈振荡态势,以2004年为界地区间合作占比与地区内相同城市不同学校之间合作占比两折线开始呈现明显的交错上升态势,地区间合作占比的最低值为2009年的0.067,而地区内相同城市不同学校间合作占比的最低值出现在2005年为0.052,地区间不同城市间合作占比最高值于2012年达到0.051,这两个占比的最低值均大于地区内不同城市间合作占比的最大值,且从2005年开始后者一直远远低于前两者,说明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的NSFC项目资助下在发文上呈现出的“同城”偏好④以及“跨区”偏好,并随着时间的推进得到了加强。这两个偏好的发现恰恰与Pan不谋而合。尽管当前交互工具有较快发展,但科研合作中的引力定律仍成立,意味着科研工作者更倾向于寻求与他们位于同一区位的合作伙伴。然而远程合作却并不少,且相互作用的强度呈指数衰减。由图2发现假设1部分成立,即合作会减少,但不是梯级式的,而是发生了主体的跃迁,即跨区偏好和同城偏好之间的偏好跃迁。

3.2跨越不同边界时,合作是否会呈现出不同规律

牛顿第三定律可用于揭示位于空间上不同点的主体之间的交互问题,利用引力模型分析影响区域网络中科研合作的决定性因素,两个地区之间的合作强度取决于两个地区各自的发文量及两地区之间的物理距离。分别借助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展开进一步分析,可借助静态面板对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NSFC项目资助下所开展的科研合作进行分析,关于距离与科研合作相关关系的代表性文献使用引力模型建立静态面板的总结如表1所示。Montobbio总结了距离的四种测度:地理距离(包括三种计算方法:两地区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之间的经纬度距离,也可用两地区的中心城市之间的经纬度距离,亦可用两地区的最大城市之间加权的距离来衡量);考虑了交流成本的“时差”距离;文化历史相关的距离;技术距离。由Montobbio的相关系数矩阵表发现第一种距离中的三种类型的距离在显著性水平为5%下,三者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为0.99,从而使用其中任何一种即可,同时结合表1的归纳,本文采用的是与Pan相同的测度形式,即以两个地区中心城市之间的直线距离作为引力模型中的距离度量。根据技术经济及管理博点的分布,参照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的划分,中国七大地区的中心城市最终确定为⑥:沈阳(东北)、上海(华东)、武汉(华中)、广州(华南)、重庆(西南)、和西安(西北),本文中地区之间的直线距离采用地区中心城市之间的直线距离作为度量。本文所使用的引力模型与表1中Hoekman以及Ponds的形式相同为:Cij=kPα1iPα2jdβij,据此建立计量模型如下:lnco.pubij=α0+α1lnpubi+α2lnpubj+α3lndisij+vit(1)式1中co.pubij为地区i(第一作者所属单位为地区i)与其他地区j的合作发文量,pubi表示地区i在NSFC项目资助下在CNKI上的总发文量,pubj表示地区j在NSFC项目资助下在CNKI上的总发文量,disij用两地直线距离⑦表示。α0表示截距项,误差项为vit,i=1,…,7为横截面下标,t=1,…,13为时间单元下标。经过LLC单位根检验,发现co.pub、pub、dis均不存在单位根,说明不存在伪回归,可以使用OLS进行静态面板回归分析⑧,结果如表2所示。(1)地区合作的距离效应、自我效应、寻他效应与滞后效应空间上的邻近性对于科研合作具有重要性,但在地区间的重要程度不同,一个地区的知识生产不仅受到其周边地区的正向影响,而且与其所处的研究网络中关系邻近地区的影响,Scherngell研究发现两个组织之间的距离每增加100km,两者的合作会减少27.8%。表2对某个地区其他地区之间合作发文的计量模型进行了静态面板回归,发现七个地区的距离与合作发文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均为负值并介于-0.16至-0.31之间,即距离disij与双边合作co.pubij呈负相关关系又即存在“距离效应”。其中华南地区的距离系数最弱为-0.1615,说明短期内空间上的邻近性对于该地区开展合作的意愿并不强烈。而华东地区的距离系数最强为-0.3017,表明在短期内空间距离仍是影响该地区开展科研合作的关键因素,意味着该地区开展区际间合作时地域空间的邻近性显得更为重要。地区i及其他地区j的合作发文量co.pubij与该地区自身发文量pubi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在显著性水平为1%时,华东地区自身发文量每增加100篇,其与其他六个地区的合作发文量便会增加64.83篇,在七个地区中“自我效应”最强。“自我效应”强即当对方合作发文量一定时,某地区自身发文量越多则其会吸引其他地区参与合作发文的意愿越强。西北地区的“自我效应”最弱,其相关系数虽也为正,但不显著。自身发文量弹性系数低于0.3的地区有东北(0.2899)、华北(0.2998)、华南(0.2609),高于0.3的地区为华中和西南其系数值分别为0.3368和0.3442。地区i的合作伙伴j的发文量pubj也会对这两个地区间合作发文量co.pubij产生影响,但却呈现出正向和反向两种情况:如华东地区合作伙伴发文量会对华东地区的合作发文量产生反向影响,相关系数为-0.0191(虽然并不显著)。华南和西南的合作伙伴发文量虽然会对这两个地区合作发文量产生正向影响即为正相关系数,但却不显著。东北和西北的合作伙伴发文量与这两个地区合作发文量的弹性系数均高于0.3,在显著性水平均为1%时分别为0.3270和0.4707,其中西北地区的“寻他效应”最强,即当该地区自身发文量一定时,其合作伙伴发文量越大,则西北地区寻求与合作伙伴共同发文的意愿越强。表2的分析均为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基础研究合作的短期规律,那么长期条件下又会呈现出怎样的规律呢?借助动态面板开展进一步分析,引入co.pubij的滞后项,建立模型如下:lnco.pubij=α0+α1lnL.co.pubij+α2lnpubi+α3lnpubj+α4lndisij+vit(2)由于引入被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项,进而造成了估计的内生性问题,可采用由Blundell和Bond所提出的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由于其具有更好的有限样本性质,减小了一阶差分GMM估计量的偏误而被广泛应用)。本文利用了更多的样本信息,可以控制某些解释变量内生性问题的一步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对式(2)进行参数估计,结果见表3所示。当引入滞后一期合作发文量作为解释变量后,发现华南、华中、西南的Sargen值均低于0.05,分别为0.0000、0.0139、0.0049,表明未通过Sargen检验即存在工具变量的过度识别问题。表3中仅有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四个地区的动态面板估计结果具有稳健性。观察表3发现东北地区的滞后一期合作发文量会对当期合作发文量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条件下存在正向影响,相关系数为0.3574,表明东北地区上一期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文量每增加100篇,下一期的合作发文量便会增加35.74篇。可认为东北地区存在“滞后效应”即前一期的合作发文量L.co.pubij会对后一期的合作发文量co.pubij产生显著性影响作用,这与Defazio以及Jonkers的研究结论相吻合。Defazio利用GMM模型对1990-2004年间欧盟项目资助的科研网络中296位学者在基金资助下的科研合作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在资助期结束后,科研网络中的合作对科研产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上一期的论文产出对后一期的论文产出在显著性水平为1%下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介于2.40-2.55之间。Jonkers在2009-2011年期间对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CONICET科研机构124位受访者所做的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同时前期发文量与当年国际合作发文量之间在显著性水平为5%下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为1.01。可以发现这两项研究结果中的相关系数均高于本文表3中的相关系数值。华东地区、西北地区的滞后一期合作发文量对当期合作发文量的弹性系数在1%显著性水平下分别为0.3310和0.2713。而华北地区的“滞后效应”不显著,东北地区的滞后效应最强。另外,当解释变量系统中引入滞后一期合作发文量后,其他解释变量的弹性系数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四个地区中仅有华东地区的所有解释变量的弹性系数不仅作用方向没有改变且作用强度加大了,称为华东模式:短期内华东地区的距离效应(显著)、自主效应(显著)均在长期内得到了强化,而短期内不显著的负向寻他效应在长期内却变得显著了。这表明华东地区在当前及以后一段时期内仍是具有吸引力的合作伙伴,该地区作为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基础研究的重要知识基地,吸引其他地区与其合作的引力会更强。长期内距离效应变得不显著的地区为华北、西北,表明短期内华北、西北两个地区寻求合作伙伴的距离障碍在长期里却会“消融”,这种现象也发生在5thEUFP项目的公共科研合作中,Scherngell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政府要求每个科研项目中必须有国际合作伙伴。由于本文的样本数据为中国国内数据,基于此可以认为NSFC不仅应加强国际地区间合作,更应首要加强国内(地区)合作。但多长时间才能出现距离的消融却是一个问题,部分取决于NSFC能否以及多大力度在项目资助政策上鼓励合作研究,若是则距离消融的时长会大大缩短。Montobbio采集了1990-2004年间11个发展中国家与7个发达国家的USPTO专利申请者的14684项合作开发的专利,利用引力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创新力越高、人口越多的国家的预期合作越多,越多的当地需求会降低空间距离对开展合作的影响,反映在相关系数上绝对值减小。这一原因也可用于解释为何长期中西南、华东的距离障碍却未消融,即西南和华东地区的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在NSFC项目资助下开展科研合作的需求更多地集中在地区内部。长期内华北地区合作伙伴的发文量对华北地区合作发文量不会产生显著影响,相关系数为-0.0994(不显著),表明条件充分的时华北地区可能会向华东模式演进,而条件之一便可能是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导的时空迁徙,本文统计数据显示在统计期内发生迁徙的博导中有16.7%的迁徙进入华北地区。而跨省合作的现象并不显著,但对于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而言其开展科研合作是否也如是呢,且又呈现出什么样的细化特征?本文对20个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士点所在城市开展合作发文占比为前三四分位数的邻省合作占比、同省合作占比以及不相邻省域合作占比三个指标在图3中进行了展示。发现图3中大椭圆以及小椭圆所包括的点呈现出“剪刀差”走势。城市内合作占总体合作的占比大于20.00%的为:哈尔滨40.98%,南京32.93%,长沙29.02%,合肥27.92%,北京26.65%,西安24.24%,天津23.08%,上海21.13%,武汉20.25%,成都20.00%。图3中,对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士点所在的20个城市按照不相邻省域合作占比值由高到低对三个指标同时进行了排序,发现福州、南昌、长春、杭州、哈尔滨、南京、北京、沈阳、长沙、成都这10个城市中的不相邻神域合作占比折线与同省合作占比折线形成了一个大“剪刀差”趋势,且由前至后开展邻省合作的意愿和频率均很低,说明随着这10个城市的不相邻省域合作意愿的减弱,同省合作的倾向却得到了加强。相对而言,福州、南昌、长春三市的不相邻省域合作倾向几乎是占绝对主导的。而重庆、武汉、合肥、西安、太原这5个城市的不相邻省域合作占比折线与邻省合作占比的折线也形成了一个小“剪刀差”趋势,且由前至后开展同省合作的意愿均很低,说明这五市开展邻省及不相邻省域合作的意愿及频率均相对较强。综上所述,研究结论显示不论是从地区层面,还是省域层面,均发现假设2成立。

4主要结论及展望

第3篇

1.1创建开放型的区域产业创新网

基于区域产业创新基础之下的发展,其实现途径为各主体的互动与合作,而主要平台则为创新网络。通常情况下,创新活动的基础为互动,而互动又包括集聚、学习以及联盟、结网等行为。借由开放型的区域产业创新网,可聚集信息、数据、技术、金融以及人才等知识性的要素,再对其进行优化配置,确保在各优势资源的竞争合作环节中,能够使资源达到聚合聚变的标准。同时,开放型的区域产业创新网不仅面向于区域产业格局形成与层次发展,而且还介于产业创新与区域创新的系统间,其网络系统具有明显的开放性。

1.2不断培育创新集群

上世纪末期至今,世界经济正处于工业经济不断转向知识经济的关键时期,而知识与创新也成为推动产业创新与区域发展的关键性力量。当产业集群出现之后,便迅速发展成为推动创新活动有序聚集的重要载体。经研究表明,在许多发展中的国家内,其工业化尚未发展成熟之前,集群内距离相近的产业无法推动技术创新,因此产业创新与集群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基于全球化与新技术经济范式下,区域产业整体发展路径正面临着关键性的抉择,且集群发展已经从集群制造升级为集群创新,而集群创新又将自主创新作为其根本动力和主要目标[2]。因此,推动集群创新知识的出现、转移、扩散,以及促进区域产业创新升级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通过不断培育创新集群,创建开放型、动态型的创新网络,可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发展转变方式,获取区域产业创新环节的竞争优势,有助于组建创新型的国家,促使国家朝着可持续化的发展目标前行。针对创新集群主要的来源,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技术的复杂性、范围的经济性、范式的不连续性及学习程序的累积性。而推动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则包括社会资本、聚集的网络经济性、学习机制以及创新网络、技术的多样性等。

2、全球化与新技术经济范式下区域产业创新途径的发展策略

2.1形成开放式的创新机制

全球化正处于不断深入与加快的进程中,为资源流通和配置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且区域产业创新基本模式正朝着开放式的创新模式转变,各创新要素也处于互动及整合的状态中,因此其创新通常来源于原始创新以及集成创新、消化吸收之后再创新。由此可见,除了提倡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能力之外,还要求企业能够积极参与至创新网络,加强与先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引进和学习其先进性技术与管理方式。再结合自身实际,与自身技术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从而不断提升产业技术的整体创新能力。

2.2完善产业的升级与优化机制

产业的升级与优化应当加强和全球价值链的融合,并与其核心企业之间建立起重复性及紧密性的生产、研发、交易等关系,加强日常交流与合作,力求能够直接获得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变化信息,使之不断丰富自身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引导产业进行整合,组建主导型的企业,并提高自身控制产业链的能力,使企业能够有效发挥其创新能力、技术示范能力等[3]。

2.3不断强化与落实创新机制

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对资源环境进行高效利用,但具体实践成果并不显著。许多区域为了获取到更多的经济效益,不惜牺牲自然环境,盲目的追求与强调经济发展速度[4]。如果以可持续化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主要手段,通过各种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持,促使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环节都能够朝着精确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的目标前行。针对部分重点领域,例如环境污染、废弃排放、碳排放等,其信息应尽量做到透明化与定量化,并不断强化与落实监督机制、控制机制以及奖惩机制,从而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集约利用。

3、结束语

第4篇

1“一耕两套三熟”模式推广实施情况

2012年全县推广实施“一耕两套三熟”模式546667hm2,占烤烟种植面积的686%。其中,烤烟/玉米/油菜268667hm2,烤烟/大豆/油菜2780hm2。2013年全县推广实施“一耕两套三熟”模式616667hm2,占烤烟种植面积的769%。其中,烤烟/玉米/油菜337333hm2,烤烟/大豆/油菜279333hm2。2014年全县推广实施“一耕两套三熟”模式609333hm2,占烤烟种植面积的857%。其中,烤烟/玉米/油菜3080hm2,烤烟/大豆/油菜301333hm2。2012~2014年腾冲县共推广实施“一耕两套三熟”种植模式1772667hm2,共实现经济效益523208万元(表1、2、3)。

2“一耕两套三熟”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据调研,三熟制套作的油菜与“烟—油”两熟接茬复种下的油菜产量、产值、效益几乎无差异,所以新增效益中可以不考虑这一因素。“一耕两套三熟”高效栽培模式与传统的“烟—油”一年两熟栽培模式比较,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烟—油”之间套种玉米或大豆增加的经济效益,因此,采用比较分析法对“一耕两套三熟”高效栽培模式进行经济效益分析。腾冲县201~2014年推广实施“一耕两套三熟”高效栽培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分别为139268万元、160205万元和223735万元,3年累计为523208万元,2013年较上年增长15%,2014年较上年增长40%,经济效益显著(表3)。其中,2013年“烟—大豆—油菜”套种面积较上年增加1333hm2,增长048%,实现经济效益113025万元,较上年增加5126万元,增长475%;“烟—玉米—油菜”套种面积较上年增加68667hm2,增长2556%,实现经济效益47179万元,较上年增加1581万元,增长504%。2014年“烟—大豆—油菜”套种面积较上年增加220hm2,增长788%,实现经济效益131871万元,较上年增加18846万元,增长1667%;“烟—玉米—油菜”套种面积较上年减少29333hm2,实现经济效益91864万元,较上年增加44685万元,增长9471%(表1、2、3)。根据表1和表2,2012~2014年“烟—大豆—油菜”模式累计经济效益352795万元,“烟—玉米—油菜”模式累计经济效益170413万元,前者是后者的207倍。虽然套种玉米的产值高于大豆,但套种玉米的投入成本也远高于大豆,因此,“一耕两套三熟”高效栽培模式套种大豆比套种玉米经济效益更为明显。同时也说明,“一耕两套三熟”高效栽培应更加重视和发展套种大豆的推广。

3总体评价

第5篇

科技项目评价体系直接关系到项目本身的有效性,也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改进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因此,我们在构建农业科技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时要遵循以下原则:①适用性原则。科技项目评价指标要具有和农业科技项目同质性的要求,能够切实反映科技项目的特性和本质。②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要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被评估项目的整体情况,保证评估的全面性和科学性。③客观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尽量从客观的实际需要出发,避免主观意识的加入,注重指标的权威性、普适性和代表性。④时效性原则。农业科技项目评价指标的建立要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指标要反映社会价值观念,避免不合适宜的指标影响决策效果。⑤独立性原则。指标之间要保持相互独立,从而避免相关影响带来的重复计算和影响决策的精准性。

2科技项目评估的方法

总结国内外的针对科技项目评估方法,可以分为定量、定性以及其他衍生的方法。定性的方法估计方法主要包括同行评议法、德尔菲法等;定量的方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经济评估法;其他衍生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集成评价法。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使用的范围和局限性。在评估过程中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对象进行方法的选择。

2.1同行评议法一般认为,该方法是针对某一或若干领域的专家采用同一种评议标准,共同对涉及相关领域的某一事项进行评估的活动,其评价结果对有关部门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方法效果较好、可信度高。但是也有缺陷,比如“熟人关系网“会使其不能真正的有效评价科技项目;另外,对于中间层次的科技项目的评估会使得出的结论摇摆不定等。

2.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是决策、预测和技术咨询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征求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复杂问题的意见(一般是20~50位),并据此作出判断。该方法是一种群决策技术,可有效地征求和提炼群体的意见。但比较耗时,达成一致意见需要多次反馈意见,从而会降低评估效率。

2.3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有序的阶梯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相对更重要的,从而对总体进行排序。但是该方法仅限于书目不多的项目排序,而且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和其他方法在一起使用。

2.4经济评估法该方法属于技术经济评估法,主要通过价值分析、成本效益以及价值功能分析,采用净现值及内部收益率等指标来计算比较得出结论。但是该方法有时候不能较好地量化一些指标,或者存在建立模型过程中有些数据难以测算等问题。针对以上几种方法,我们在进行农业科技项目评价时选择经济评估法。

3农业科技项目技术评价体系

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指出:决定产业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即生产要素条件、国内市场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发展状况和企业战略结构以及同业竞争状况;四个因素之间彼此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决定产业竞争力水平的高低。另外,机会和政府支持是影响某一产业竞争力的两个辅助因素。本文主要分析农业科技项目评价体系研究,和分析某一产业竞争力具有相似性,在这里我们采用波特的“钻石模型”来选取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初级基本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本文的指标体系中的技术可行性指标体现该因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体现国内市场需求要素;法律分析可以看做是支持性产业发展的要素;组织管理层面的指标体系则体现企业战略结构状况,经费的划拨则体现政府的支持。评价体系的具体指标分为定量和定性指标,由于农业科技项目本身的风险性和技术不确定性,有的指标难以量化,需要定性分析(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4指标权重的确定

权重的确定方法有很多,而且指标权重直接影响科技项目技术评价的结果。不同的农业科技项目由于项目的侧重点不同,权重设置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根据评估对象的具体要求来选择适合的权重。对于农业科技项目评价指标权重的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权重的确定方法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能体现评价项目的真正目的;其次,权重确定方法必须具有可行性,较易进行重复评估,体现评估的精准性;再次,权重方法的确定要简单易操作,耗费成本较小,较易被评估机构采用。

5结论

第6篇

将该工程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作为方案一;将传统的梁柱现浇混凝土楼盖作为方案二,即采用200mm厚的楼板,用刚度换算法采用300×600mm的主梁,在分析单元中间加入尺寸为250×400mm的次梁,柱子截面尺寸为600×600mm,为了对比方便梁柱混凝土等级、钢筋等级与方案一相同;方案三为预应力楼盖,板厚200mm,预应力钢绞线标准强度为1500N/mm2,用刚度换算法采用250×500mm的主梁,同样在分析单元中间加入尺寸为250×400mm的次梁,柱子截面尺寸为600×600mm,混凝土等级、非预应力钢筋等级与方案一相同(见表1)。

2对各方案材料消耗、工程造价和工期进行分析对比

本文取一跨标准8100×8100mm的柱间尺寸作为分析单元,从材料消耗量、造价成本和工期三方面进行分析。楼盖、框架梁柱的设计方案依据设计要求及规范重新确定各个构件的尺寸、混凝土强度、配筋,然后算量统计材料消耗量。设计过程中,荷载取值依据文献,造价成本依据文献计算,设计方法依据全学友、孙会郎[5]两位学者的方法。在方案三中的造价分析中,底板看做预应力混凝土板计算,结构设计采用PKPM完成。各个方案三方面的分析结果见表2、表3。(1)三个方案的混凝土使用量基本相等。方案二的钢筋使用量最多,方案三与方案一相比,由于采用预应力施工技术,节约了一定的钢筋,但是其施工中造成的工期延长和人工费的影响使其工程造价与方案一相比反而增加23.15元/㎡。(2)方案二中采用的传统梁板结构体系使其模板费用相对于其它两个方案而言增加了48%。因为方案一、三采用的平板模板体系在施工中减少了模板损耗,减少了支、拆模人工费用等。另外,方案一、三采用的平板模板体系不仅在安装方面使得管线布置灵活、顺直通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节约安装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根据工程统计,可节约管线安装成本不少于5%。(3)方案一与方案二、三比较,增加的最大一笔开支是筒芯,占总造价的10%左右,所以筒芯的价格决定了空心楼盖的经济性,如能够降低筒芯的成本将有利于空心楼盖技术的推广。该工程采用聚苯泡沫填充条空心楼盖,相对于其它传统的空心楼盖具有密度小、自重轻、不易变形损坏、吸水率低、表面光滑的特点,有利于安装运输,以及发挥混凝土的流动性。另外,工程的统计结果表明,采用该填充条技术在筒芯造价方面节约了30%以上。所以如果在工程中使用得当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4)方案三采用的预应力结构体系其工程造价高于方案二,却低于方案一。经过对该工程组成成本分析和其他类似工程项目的统计和对比,认为预应力结构体系适用于更大跨度的工程(≥20m),其经济性才具有明显的优势。因为预应力施工中增加的设备、锚具、预应力钢筋、工期的费用对总成本的影响不容忽视。(5)经过与其它同类型工程的比较和分析以后,在工期方面,采用方案一将比方案二提前2-4周,方案三却比方案二滞后1-2周。综合得出,方案一在缩短工期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缩短施工工期必然减少工程造价,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间接收益。

3综合经济成本分析

多篇文献对空心板的成本优势进行过分析,例如杨振宇、傅礼铭就从结构尺寸优化和建筑功能提升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主要优势如图3。在本文的方案比选过程中,另外还注意到空心板的内置空腔使得在少量增加或不增加混凝土用量的情况下使得板的厚度大幅度提高,这对于板的抗弯能力有着巨大的作用,而空心板和内置暗梁的协同作用使得梁板同体,共同承担较大甚至巨大的载荷,在优化梁板结构内力的同时,降低对抵抗内力所增加材料的投入,并且内力的优化使得在裂缝控制方面投入的费用也相应减少,这对于人防工程及地下车库有较大的经济效应。

4结语及思考

第7篇

采用在扩散塔增设换热装置回收利用矿井回风冷热源系统,换热装置可以采用闭式、开式两种,闭式系统换热介质与回风完成间壁换热后流入热泵机组,经热泵或制冷循环后,流回换热设备与回风再次换热,完成循环;开式系统采用在扩散塔内直接喷水完成热量交换,系统较开式系统复杂,但换热效率更高。热泵机组的能效比约为4~6,系统的整体耗电量低,节能效果明显。相比于煤矿的排水、瓦斯、压风机房等余热,主要有以下特点:1)矿井回风风温、风量稳定,系统可靠性高。2)在扩散塔设置换热装置,一方面减少了通风噪声,另一方面通过开式喷淋系统还可以降低矿井回风中污染物,对提高矿区环境有着积极的贡献。

2应用回风源热泵系统的效益分析

本文所计算运行费用包括:夏季空调耗电,冬季供热耗电,全年供热水耗电。

2.1矿井回风可提取热量经过换热装置后,回风的温度与湿度均会发生变化,假定其换热前后压力不变[6]。则其从回风中提取的热量为。

2.2运行费用1)回风源热泵系统机组年运行费用。其年运行费用应为:系统总耗电功率×运行时间×当地电价+年维护管理费,计算时应考虑冬、夏与洗浴各参数的特点。2)燃煤锅炉实际费用。燃煤锅炉系统运行费用合计=锅炉燃料消耗费+锅炉用电费+分体空调运行费+运行人员工资+维护费。

2.3已应用该系统的矿区实际投资运行效益分析1)福兴矿冬天供热负荷约为1977kW,夏季放热负荷1556kW,其采用回风源热泵系统,回风量约为60m3/s,回风温度约为25℃~30℃,经计算矿井回风冬季可提供的热量为1932.6kW;夏季可吸收的热量为1513.3kW,对比其所需负荷,可见冬季和夏季基本可满足使用需要[10]。其回风源热泵系统投资约为3000万元,同样负荷条件下若采用传统的燃煤锅炉加电驱动的中央空调系统,其投资约为2700万元,比回风源热泵系统减少约10%,而回风源热泵系统年运行费用约为110万元,而传统方案的年运行费用约为230万元。年节约标准煤炭约3000t,可减少CO2排放约7698t。2)曙光矿区回风冬天可以提供3960kW的热量,满足冬季供热所需的3233kW;夏天需要排放4159kW热量,满足夏季制冷所需的3650kW。故利用矿井回风的热量和冷量,冬夏季均可满足要求[9]。采用回风源热泵系统,每年可节约运行费用158.45万元,减少CO2排放9812.4t,减少SO2排放75.48t,环境效益显著。3)冀中能源东庞煤矿通过回风源热泵系统,冬、夏两季为工业广场及辅助建筑物供暖、空调,并可满足井筒防冻以及生活热水供应使用要求[8]。系统需冷、热量约1740.45kW,而回风能提供2553kW冷、热量,满足供热制冷需求。使用矿井回风源热泵系统使矿区年节约煤炭约1991t,减少CO2排放5174t,减少SO2排放59.7t。4)平煤三矿在利用回风源热泵系统后[11],年减少燃煤量2457.6t,每吨按市场价500元计算,可减少燃煤投入资金122.8万元,同时年减少SO2排放量49.152t,CO2排放量6389.76t,烟尘排放量2.21t,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3分析总结

各大矿区实际使用回风源热泵系统后,由于煤矿大多蕴含着丰富的地热能源,随着回风的利用,为矿区提供较为优质的低温热源,使热泵机组得以运作,并且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4结语

第8篇

根据其它同类型水电站(石棉松林河大金坪电站、洪一电站)技术供水系统技术改造经验,结合五一桥水电站技术供水系统现状,笔者认为增设一套机组顶盖取水供水系统较为合适。笔者对机组顶盖取水技改方案和相邻水源取水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表1)。

1.1技术经济分析根据技术经济比较后认为,采用顶盖取水方案更为经济、可靠,可操作性更强且能确保电站具备黑启动条件,安全性能更高。

1.2厂用电比较分析根据厂用电比较分析,采用顶盖取水方案将节约大量的厂用电(158.112万kW•h/a),从而大大节能降耗(表2)。

1.3顶盖取水可行性分析(1)水质:顶盖取水水源先经过顶盖上止漏环过滤(上止漏环单边间隙为1~1.2mm)后再排出,较滤水器(过滤精度为4mm)水质好,可确保机组长期稳定运行。(2)水压:五一桥电站额定水头Hr=202.5m,流量Qp=24.24m3/s,顶盖与转轮密封间隙δ1=1.9mm,转轮与密封环间隙δ2=1.1mm,顶盖有压排水压力(现约为0.14MPa)将随着密封环磨损量增加而增大,初步分析能满足机组冷却系统水压要求。(3)水温:九龙河流域河水水温常年较低,最低时约为7℃,最高时约为12℃,水温低对降低轴承温度有较大作用。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采用顶盖取水方案较相邻水源取水方案经济、安全、可行。

2顶盖取水方案的设计

2.1总体方案将三台机组顶盖有压排水管(DN150mm)分别接入水轮机层技术供水各自供排总管(DN250mm),设计原则为不得增高机组顶盖处的水压力,且满足在不向机组供冷却水时可自流排向尾水,具体设计情况见图1。

2.2管道设计

2.2.1机组用水量空气冷却器用水量:230m3/h。发电机上导、推力轴承油冷却器用水量:80m3/h。发电机下导轴承油冷却器用水量:20m3/h。水轮机导轴承用水量:30m3/h。单机总用水量:Q=360m3/h。

2.2.2管路设计因顶盖取水后采用单元供水方式,故不存在重新增设管路计算问题。考虑到在单台机顶盖有压排水管增设蝶阀,在蝶阀前端增设三通并与单机排水总管相连,在蝶阀后端增设三通并与单机供水总管相连,可利用技术供水泵定期进行反冲。

3结语

第9篇

高硫石油焦中硫含量较高,一般只能用作工业燃料,如水泥窑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等。但高硫石油焦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SOx、NOx等污染性气体,进而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环保成本。将高硫石油焦用作烧制水泥的燃料时,当石油焦中硫的含量超过一定值时,生产出水泥的强度会受到影响,缩短水泥的使用寿命。且此种方法只能用于立式窑,技术性能差,规模小。目前解决高硫石油焦出路的主要方案是将其应用于循环流化床(CFB)燃烧发电等,通过添加大量的石灰石来处理高硫石油焦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性气体,产生了大量CaSO4废渣,增大了占地面积,提高了投资成本。因此,寻找一种更为高效、清洁的高硫石油焦利用方式迫在眉睫。

2高硫石油焦气化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由于高硫石油焦在利用过程中面临着增加环保成本、影响产品质量等问题。同时高硫石油焦又具有碳含量高、热值高和价格低等特点。鉴于此,世界各国专家、学者都在积极探索高硫石油焦更高价值的利用方式,研究表明:高硫石油焦作为气化原料制取合成气是解决高硫石油焦利用的一条有效途径。高硫石油焦气化是将其在气化炉中以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与气化剂反应生产合成气(主要成分CO和H2),通过高温气化可充分有效地利用其中的C、H元素,高硫石油焦中所含的硫元素可通过克劳斯工艺进行硫磺回收,得到高纯度的硫磺,其中的重金属则可以以渣的形式排出气化炉,几乎对环境无任何影响。因此,高硫石油焦气化技术是一项清洁、高效的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高硫石油焦产量的增多,一些科研机构、高校和石化企业开始重视高硫石油焦的应用。但是高硫石油焦气化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石油焦的气化反应性较差。大量的研究表明石油焦的气化反应活性远远低于一般煤或煤焦,甚至低于石墨。对于石油焦自身而言,影响其气化反应活性的主要因素包括碳的微晶结构、比表面积、气化剂、气化温度等,影响结果如表4所示。针对石油焦气化反应活性较差的问题,为了有效地提高石油焦的反应活性,许多专家学者开展了在石油焦中添加一定量的催化剂来提高其反应性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过渡金属盐和可弃催化剂等对石油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具体结果见表5。大量的研究表明:添加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过渡金属盐和可弃催化剂均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石油焦的气化反应活性。但是考虑到经济和环境因素,采用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或过渡金属盐等作为石油焦气化的催化剂是难以实施的,且催化剂很难回收利用。而可弃催化剂的利用则存在着催化活性不高且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差异较大等问题。因此,石油焦的催化气化还处在研究阶段。鉴于石油焦的催化气化难以实施,大量研究转向了高硫石油焦与生物质或煤的共气化。研究结果如表6所示。研究表明生物质对石油焦气化反应性起到了很大的改善作用,但目前我国生物质气化还处于研究之中,尚未形成规模效应。而我国又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发展煤气化技术是煤炭综合利用的必然选择,因此,随着我国高硫石油焦产量的逐年增多,通过在煤中掺配高硫石油焦气化制取合成气将是实现其清洁、高效利用的较佳方案之一。

在实验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一些企业开展了石油焦气化的工业试验与应用。其中主要有以湿法进料的GE、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以及干煤粉进料的Shell气化技术。1996年,Texaco公司在其ElDoradoKan炼油厂建立了一个气化单元,用来气化石油焦和其他炼油废料。2003年美国Wabash电厂和Tampa电力公司利用联合循环发电(IGCC)设施将煤炭气化更换成为石油焦气化。我国在2005年建立了以石油焦为原料生产合成气的装置,其中中国石化金陵分公司煤化工运行部水煤浆气化装置采用GE公司水煤浆气化技术,以煤和石油焦为原料,用于制取氢气,其中石油焦的掺配量达到30%~50%,但由于GE水煤浆气化技术的温度相对较低,加上石油焦的反应活性差导致运行结果并不理想[40]。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简称安庆石化)、中国石化湖北化肥分公司以及贵州瓮福集团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Shell粉煤气化装置分别于2011—2013年期间进行了气化原料煤掺烧高硫石油焦的工业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对于Shell粉煤气化技术而言,原料煤中掺烧一定比例的高硫石油焦是可行的,能够有效改善入炉煤的质量,降低入炉煤灰分。与掺烧高硫焦前气化相比,掺烧高硫石油焦后比氧耗、比煤耗均有所降低,有效合成气产量有一定增加。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如气化炉渣中碳含量增大、滤饼的产量增加等。

3高硫石油焦配煤气化与干粉煤气化制取合成

气的模拟计算与技术经济比较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证明,将高硫焦配煤用于气化制取合成气技术不仅是可行的,而且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了更加直观的分析比较高硫石油焦配煤气化与干煤粉气化的技术经济性,利用Aspenplus软件对高硫焦配煤气化与干煤粉气化方案进行模拟计算,并与安庆石化Shell气化装置原料煤掺烧高硫焦气化的实际运行结果作了比较。

3.1高硫石油焦配煤气化与干粉煤气化模拟计算以安庆石化Shell气化装置制取合成气工艺为例,该单位采用的干煤粉气化方案为:A(煤):B(煤)=1:1+4%石灰石(即两种煤按照质量比为1:1并添加4%的石灰石助熔剂),记为方案1;高硫石油焦配煤气化方案为A(煤):C(高硫石油焦)=3:1+6%石灰石,记为方案2。利用Aspenplus软件对方案1和方案2分别进行模拟计算,并对比分析了高硫石油焦和煤价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两种方案的经济性。样品的基础分析数据及气化工艺条件分别如表7和表8所示。结合元素质量守恒和能量平衡两个基本原理建立数学模型,两种方案的气化模拟结果如表9所示。由表9中气化模拟结果可以看出,与方案1相比,方案2粗合成气中CO、H2较高,比煤耗和比氧耗降低,有效气流量增加了4.38%。总体来看,高硫石油焦配煤气化方案要明显优于干煤粉气化方案。由于煤炭和高硫石油焦价格随市场波动较大,而原料价格波动对生产的合成气成本具有重要的影响,表10计算了煤炭和高硫石油焦价格变化对生产合成气成本的影响。其中氧气的成本按0.50元/m3进行计算。由表10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煤炭价格在600元/t、高硫石油焦价格不超过1000元/t时,当煤炭价格在700元/t、高硫石油焦价格低于1100元/t时,以及当煤炭价格大于或等于800元/t、高硫石油焦价格在700~1200元/t波动时,高硫石油焦配煤气化方案的经济性全都优于干煤粉气化。且随着高硫石油焦价格的降低,高硫石油焦配煤气化方案的经济性越明显。

3.2Shell气化装置原料煤掺烧高硫石油焦气化运行结果分析气化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高硫石油焦配煤气化的技术经济性明显优于干煤粉气化。表11为安庆石化Shell气化装置原料煤掺烧高硫石油焦工业试验前后主要气化指标对比。与掺烧高硫石油焦前相比,掺烧高硫石油焦后,每生产1000m3的有效气体的氧耗和煤耗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有效气流量增加2.66%。由于模拟计算是偏向于理想情况,与工业试验的运行结果略有出入,但总体趋势一致。即Shell气化装置掺烧高硫石油焦不仅技术上可行,且具有良好的效益,为高硫石油焦在气化领域大规模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4结论与建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