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6:35: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话题设计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学英语课文教学的目的绝不只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课文所传达的信息,也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课文所包含的词语、词法、句型和语法等语言知识。语言教学只有跟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出其功能和生命力。因此,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把课堂作为学生英语实践活动的舞台,把课文内容作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议论、评价、延伸和借鉴等言语实践活动,从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其积极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课文教学中如何将课文内容作为话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使其能创造性地解决课文话题所引出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是摆在我们外语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而教育学理论中的“近体原则”在中学英语课文教学中的运用,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挥其创造潜能和学以致用开辟了一条新路。
“近体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缩小教与学之间的差异,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及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心理状况、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缩小教与学之间的时空差距,以及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近体原则”可分为时间近体原则、空间近体原则、心理近体原则和活动近体原则。现分别论述如下:
一、时间近体原则
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要不断吸收新知识、新信息和新材料,及时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重大事件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话题,用课本知识去分析当今国内外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原因和背景。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还有利于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The Green Hills of Tangsa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时间近体原则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话题:Why did the people along the Changjiang River suffer a lot in the big flood in 1998? 然后让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用英语进行讨论。学生人人参与,气氛活跃,经过各小组发言,归纳出1998年中国长江发生特大洪水的主要原因,如:气候变化,河床抬高,河道变窄,雨水集中,山坡植被破坏严重,围湖造田,森林遭砍伐等等。接着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引出另一个话题:What can we do to prevent such a disaster in the future?这一问题的提出再一次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讨,各抒已见。通过小组总结和归纳,师生们得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
高中英语新教材中有不少涉及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的课文,例如:动物保护问题----Milu deer return to China;男女平等问题----The secret is out;关注地球问题----Saving the earth;残疾人问题----Disability;世界粮食问题----Feed the world;垃圾处理问题----Dealing with waste 及自然灾害问题----Earthquake, Fire, Hurricane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引出课文以外的话题,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维,为课堂教学创设出一种紧张、活跃、和谐和民主的氛围。
二、空间近体原则
受全局性和典型性的局限,教材在选材时不可能选用近期发生在学生所在地区的事例。由于空间距离远,在教学中直观性差,感受性弱,学生的兴奋点不易被激发,因此教师应以课文内容为依据,尽量结合当地典型事例,从课文中引出最受学生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并行工程;串行;DFMA技术;CAD;KBE;专家系统
0前言
21世纪的市场竞争不仅是先进科技的竞争,同时也是产品设计的竞争。以知识为基础的产品创新是现代工业设计的核心。随着网络化和信息技术的快步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残酷,产品开发的风险度也比以前大了许多,这就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产品由最初的概念构想到制造完成再销售到用户手中所用的时间要短;产品的形态和功能要符合市场的需要,质量要好;制造成本要尽量低,还要尽可能作到环保……。因此,企业如果想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不得不加速解决新产品开发中的一连串的问题,如了解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提供优质服务等。然而在这些问题中,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加快上市时间是关键。现代企业要求敏捷生产,这既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实现并行工程,即在协同企业和部门之间开展方便、快捷、安全的协同设计工作,而且在产品开发全过程中还必须让用户参与进来,以便发现产品的缺陷,及时纠正,满足用户需要,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并行工程
一般来说,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包括这些环节:确立项目、市场调研、设计(工业设计+结构设计+模具设计+电路设计+……)、工艺、采购、制造、检验、销售、售后服务、回收处理等,设计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产品设计虽然占产品总成本不到5%,但它却影响产品整个成本的70%以上。
传统的串行产品开发模式,即立项后先进行市场需求分析,设计部门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产品设计,然后将图档交给技术部门进行工艺方法的编制和制造工装的准备,采购部门根据要求进行采购,等一切都准备好以后进行生产加工和测试,产品结果不满意时再反复修改设计和工艺,再加工、测试,直到满足要求,然后进行大批量生产。不难看出,串行工程从设计到制造各道工序是按一定的先后顺序逐步实施的,由于在产品方案的设计中缺乏其他部门的支持与合作,因此,许多本来可以提前解决的问题都必须等到整个设计方案进入下一环节后才能被发现,然后设计部门再根据后续部门反馈的结果进行设计的修改与更正。这样,在一定的时期内,一些部门很忙,而另一些部门很闲,造成时间与资源的浪费,而且出问题时如果部门与部门间相互推卸责任,会对企业的竞争力造成很大伤害。这种方法由于产品开发中各个部门总是独立地运作,特别是在设计中很少考虑到其他环节的要求等,因此常常造成设计的反复修改,严重影响产品的上市时间。
1986年,美国国防部防御分析研究所发表了非常著名的R—338报告,提出了“并行工程”的概念,即“并行工程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协同过程)的系统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产品开发人员在一开始就考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用户要求”①。进入21世纪以来,并行工程内涵更为丰富、外延更为广泛,它要求在产品设计中既要考虑其上游的市场要求、客户要求,又要同时考虑其下游的工艺、制造、维修、对环境的影响、直至报废处理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要同时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各项因素。
如图1.1所示,这是并行工程所采用的开发模式。实践证明:并行工程能够降低产品成本25%~35%,缩短产品上市时间20%~90%,缩短产品开发周期40%~60%,减少工程变更次数60%~90%,全面性品质(OverallQuality)增进200%~600%,企业年收入增加5%~10%,生产力提升20%~110%。④(P5)
图1.1并行式新产品开发示意图
DFMA(DesignForManufactureandAssemble)技术是并行工程关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已贯穿企业开发过程的始终。它涵盖的内容很多,涉及产品开发的制造、装配、监测、维护、报废处理等各个阶段。在产品的设计早期(概念)阶段应用DFMA技术,考虑并解决产品的可装配性和可制造性问题,经过多次DFMA循环(见图1.2)后,再进入后面的详细设计阶段,然后是样机制造和大量投产。经过这样的过程,虽然设计阶段的时间有所延长,但整个产品的开发周期却大大缩短了。并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①
2CAD的应用与发展
CAD技术是实现设计自动化,增强企业及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的一项关键性技术。在整个设计流程中,最受到关注的是数据的传输与设计的协同问题,在由概念设计到结构设计到模具设计的计算机模型的数据传导过程中,往往会由于软件相互间的数据接口而出现许多问题。因而,最理想的方式是所有的过程能够在一个软件里得到完成。在这方面,EDS公司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办法。UGNX作为一个设计制造一体化的大型软件,提供了从概念设计、结构设计到模具设计与制造等的一系列功能,从而完美解决了数据接口问题。而且EDS公司的相关软件产品涵盖了整个企业产品流程,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都能提供良好的服务。
2.1CAD的应用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创新性表现最为集中和突出的阶段是产品的概念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在进行产品外表面的电脑虚拟形态构造时,首先应根据概念草图的特征曲线,在计算机上构造出产品外形大略的线框模型,并对这些曲线进行必要的光顺和优化处理,利用光顺处理后的曲线及考虑曲面的成形条件,选择适当的曲面构造方法来生成产品外形曲面.在构造曲面时,一般要求两相邻曲面在公共边界处要保持切矢连续或曲率连续,并要求所生成的曲面是光顺的。
产品外表面数学模型建成后,应生成刀具运动轨迹,在数控机床上加工出产品的外观模型,再根据造型设计与人机工学的要求对模型进行相应的修改,利用三坐标测量机,按设计的要求,测得外观模型的表面数据,并生成相应的点坐标文件,然后输入造型CAD系统,根据新测得的数据修改产品表面数学模型。对该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后,生成最终产品表面的数学模型。③
产品结构CAD是按照产品功能及制造工艺的需要,将整个产品表面的数学模型分解为多个覆盖件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覆盖件的贴合面的曲面设计。在进行曲面造型时,应对曲面的特性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合理生成构造曲面的边框曲线,并确定各曲线之间的相互参数对应关系,选择合适的曲面造型方法,才能满足造型设计的需要。
模具CAD的依据是产品设计部门提供的产品表面数学模型,并根据该零件的工艺要求,着手各工序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例如,在进行冲压模具设计时,应完成如下重要工作:冲压方向选择、工艺补充型面设计、确定最佳的压料面、冲压成型分析等。
2.2CAD的发展
近年来,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广泛,用户的需求也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为满足这些新需求,就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对设计结果进行不断的、实时的修改。而传统的CAD不是帮助设计人员进行创新设计,而是把一个想好的设计做成实体。在激烈的国际化竞争面前,企业需要的不是在某一个产品细节上有一个工具做得更好,而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另外,参与整个产品协同设计的人员范围很广,从概念设计、结构设计、模具设计直至于市场人员、销售人员,这些人都需要同样的数据。如果CAD软件能用一套集成工具全面解决概念设计、零件设计、装配设计、钣金设计、产品真实效果模拟和动画仿真等等问题,必将大大提高设计速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方案构思设计是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方面,对设计结果的优劣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对CAD系统而言,不仅要能很好的处理数据信息,而且要能处理知识信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专家系统,为在计算机上实现上述非数值计算的智能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专家系统是一个运用计算机智能程序的系统,它具有大量专家水平领域内的知识与经验,通过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专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来解决设计中的问题。
建立一个工程设计类的专家系统一般应解决三个问题。
(1)知识的获取——何将人类专家的知识和推理方法提取出来。
(2)知识的表示——即如何将以取得的知识转化为适当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结构,存储在计算机内。
(3)知识的利用——即怎样设计推理机构,以利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将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专家系统的技术,与传统CAD技术结合起来,形成智能化CAD系统,这是CAD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当今CAX设计系统发展,产生了以知识驱动为基础的工程设计新思路,简称KBE(KnowledgeBasedEngineering)。如何把知识、技能、经验、原理、规范等结合到CAX系统中,使得设计人员只要输入工况参数或工程参数或应用要求,系统就能依据相关的知识,自动推理构造出符合该特定要求下的数字化的几何模型。这正是KBE知识工程要解决的问题。KBE将人工智能技术(含知识库、知识规则、逻辑推理等)与CAX集成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它的重点在于知识的重应用,以便最快开发出优质、高知识含量的新产品。
EDS是最早将KBE实用化的公司,它第一个推出KDA(KnowledgeDrivenAutomation知识驱动自动化)这一实用工具。UGS的KDA是将所有的工程知识,以统一的“规范”(Rule)形式,来表示工程产品的不同几何参数与工程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工程“规则”(Rule)都是用知识库来存放、组织的,在运用过程中,KDA系统会自动根据规则之间的关系来计算其顺序。用户只需输入、改变工程参数或添加、修改工程规则,而无需关心CAX系统的任何功能,系统就会根据这些工程规则来计算工程参数对几何参数的影响,从而来驱动最终的几何造型。可见,所有工程参数作为属性被定义在几何实体上,可随时通过修改属性来显示产品几何造型的变化。②
CAD技术的发展趋势就是要进行真正的创新设计,它不再需要先想好要做成什么样,只要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然后在设计的进程中不断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再判断是否正确,并经过动态的修改得出精确的设计。
3.结论
设计应当是一个弹性的过程,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设计没有唯一的答案。作为产品开发的源头与重要环节,如何合理配置资源,运用先进手段,使设计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是我们应当关心的问题。并行工程与专家系统在CAD中的运用,则可以加强部门间的协调,提高设计效率与成功率,从而达到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詹友刚、王峰.DFMA面向制造与装配的设计——并行工程的核心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北京:2001
2.莫欣农.协同制造工程——现代制造业的关键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北京:2001
自然观作为禅宗美学的思想精髓,其本体论意义上的心化与空化在艺术作品体验中同样是具有意象性的。在自然观的表述中呈现出对生命存在的感受与对生命意义的信念,并指出生命最充沛的状态,将本体美的触发与萌芽以实践的形式实现,从而使生命得以认知和肯定。禅宗美学自然观的心化和空化同样与中国古代传统艺术文化相融合。宋朝时期,禅僧们游历河川,终日与自然相伴,以直觉体察山林溪流,并与士大夫结友,文化生活充满艺术韵味。通过观察、感受、思辨、知觉、悟觉的过程将动态发展的美以心诠释形,形诠释心,从而达到一种会通的认识。禅者在对艺术的表述中,同样将本体的直觉与事物相融合,体现出从本体到生命的感受。作品不仅要表述物的“体”,更要表述其“本体”,以本证体,更体现作品本身的创造力与生命力,从而展示其独特的意境美。禅宗美学在物我中对“审相于净心”的要求,目的在于追求艺术作品中超尘拔俗的心性之美。这种修养美学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带来真空妙有、即体即用、悟无所得的哲学意蕴。受禅学影响的宋代文学家坡在空静圆通的禅学理念之下,以追求心性解脱来对抗外在的不自由,这种随缘放旷的人生态度同样渗透在他的文学创作之中。自然适宜、物我合一而又宁静淡泊的审美修养是最高的人生境界,是生命美学,更是境界美学。可见,禅宗美学自然本体论所呈现出的精神的体验与价值追寻,禅意作品无论诗歌绘画,均追求对本体的理想境界,表达的是本体的自我,更是追求生命价值的形象,从而提升观者的生命层次,使其震动、感动,或被感化。
二、情感化设计的艺术表现
禅宗美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形态与淡泊超然的人生哲学,能赋予当下艺术与设计实践活动更为丰富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与社会价值。我们固然处在一个哲学概念创新的时代,通过对禅宗美学自然本体论的研究切合当代艺术设计,从全新的角度呈现符合社会意识需求的、崭新的审美形式。在禅宗美学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做到自我清净,心中有念,使主体(心灵)与客体(自然)处于同一、恰当的状态下。在这层视野上选择设计所需材质:以简洁质朴的表现方式去达到所要表现物体内在的、本质的、精神的智慧美。禅宗美学自然观追求淡泊简素、朴拙到近乎不完满来表现的美(如图2)。色彩选择应摈弃绚丽灿烂之色,以清新素雅或纯色(白)为主,这种含蓄、清净之色所表达的美感恰恰是最富有魅力,纯真而朴实的。材料应选择天然古朴的木制品或棉麻,甚至是一粒沙,一颗石的美感,呈现出静谧,虚无的审美情趣。这种美是稍纵即逝的,亦是亘古不变的。正如其自然本体论所强调的心性化的自然美感,是由观到感,观中生感,感中生观,通过敏锐的观察和理解,来对自然美的和谐作出反应,从而展现出内在的生命之美,实现人与宇宙和谐统一的诉求。在形态的设计上并无固有的形式,值得一提的是,禅宗美学注重“万物归一”的整体观照,即全面地知晓,完整地观察。无论是一幅画或是一件工艺品,都要将其形状、大小及颜色与整体和谐相比较,真正领会它的美。如我们所感受到的自然界事物或风景是美的,不单单是因它独有的形式,更多是因它是以一种创造性的和谐方式“组合”在一起,从而使人发现或创造出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和谐,并以此作为欣赏的前提或分析的依据。这样更有助于形成对美和崇高的敏锐意识,从而体验到特定“画面”背后生命韵动的和谐之美。只有如此,对自然生命和人类情感的体验之妙才能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
三、探索与超越
关键词:化工设备腐蚀问题 危害分析 防腐技术措施
在化工设备的设计当中,对于设备的当中的介质对于设备内部的腐蚀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流动、存积、选材、热处理等多种要求。在正常的化工设备设计过程,此类设备大都是由设备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设计人员全面考量之后提出相应的设计内容。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非化工专业的人员设计、制造单位直接制作参加到化工设备的设计工作当中,但是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少新加入的设计单位由于经验不足、化工防腐方面考虑不周全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造成了化工设备当中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本文通过笔者对于化工设备设计过程中的防腐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详细讨论,以期能够引起相关行业人群的重视。
一、化工设备腐蚀性的危害分析
当前不少化工设备在抗腐蚀性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主要是由于设计方案、使用过程中由于设计单位存在不注意或者不认真、甚至为了能够更快的将产品出厂而降低了化工产品的设计标准、防腐标准等等。
1.设计方案存在漏洞。
一些单位在设计过程中,为了方便化工设备的使用,直接将设计的方案向安装方向倾斜,导致设计方案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例如:某单位设计的一台U 型管换热器, 将管板与壳体焊为一体( 这种换热器结构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 设计者认为管束装入壳体后不再需要拉出来, 所以在管束的下方只设计了两条导向滑板, 没有设计滑道或支架。导向滑板与壳体内壁直接接触, 在U 型管束和两条导向滑板与壳体之间形成缝隙, 容易产生缝隙腐蚀。
缝隙腐蚀会使换热器壳体局部均匀减薄,对于这台设备而言, 由于不能定期拆下管束进行壳体内部检查, 一旦沿着导向滑板形成两条纵向局部减薄区, 将危及这台换热器的安全运行。
为了能够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当遵循化工设备结构设计中应尽可能地消除缝隙, 避免缝隙腐蚀的原则,在设计方案与安装方案上做出一个平衡的判断,在保证产品质量与产品性能上在进行安装上的考量。
2.设计方案并无防腐措施。
在化工设备设计方案过程中,由于设计者对于产品腐蚀性估计不足或者根本就对腐蚀性能不了解,导致了所设计出的产品存在着设计结构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导致严重事故的最根本的因素。例如:某单位设计的立式蒸煮锅, 进口和出口开在容器的侧壁, 下进上出, 介质为玉米糊。设计压力0. 605MPa , 设计温度200 ℃ , 壳体材料为Q235 - C , 名义厚度10mm。由于有关人员对使用情况不明及设计经验不足, 而将物料进口管与容器内壁之间设计成平齐结构, 忽视了整个工艺流系统是一个压力逐渐降低的过程, 并且玉米糊中还可能夹带气体这一因素,结果在容器使用过程中, 蒸煮锅物料进口管上部筒壁突然撕开1 米多长的纵向裂纹, 沸腾的玉米糊喷出, 造成1 人死亡, 三人受伤的严重事故。事故发生后, 事故调查结果表明, 该蒸煮锅物料进口管上部筒体壁厚已经减薄至0.4~0.9mm。壁厚减薄的详细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另一家工厂同样工况的同样设备物料进口管采用了插入式接管结构, 经测厚检查证明没有容器筒体壁局部减薄的现象发生。
从上述事故上看,在设计化工设备时,设计者需要针对设备所容纳的溶液、器材、物料等材料进行严格的分析,并针对在设备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专门的分析腐蚀性,通过合理的设计结构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汽蚀、闪蒸、冲刷、磨损、磨蚀等原因造成的压力容器壁厚局部减薄, 否则存在着安全隐患。
二、防腐参数设计
1.腐蚀裕量
化工设备的腐蚀裕量应根据容器的设计寿命和介质对金属材料的腐蚀速率确定。这是一个基本概念, 但在笔者接触到的一些化工设备图纸中有时难以判断所标出的腐蚀裕量是否正确, 给设备的安全运行留下隐患。例如一些化工设备图纸及其设计条件单中, 将其介质用一些自定义的代号表达, 其出发点可能是为了其专有技术的保护, 而设计者也忽视了了解介质的腐蚀性、易燃性、毒性。建议, 在这种情况下应将化工介质的腐蚀性、易燃性、毒性等特性在“技术要求”后面专门注明, 以保证化工设备的安全运行。腐蚀裕量的另一方面问题是, 有的甲方委托设计时不按正常的容器设计寿命取相应的腐蚀裕量, 有意少取或不取腐蚀裕量。其出发点往往是项目的投资者想在短时间内收回整个项目的投资成本, 设备投产运行2~3 年后就打算把设备处置掉, 即项目投资中的短期行为。化工设备的设计寿命除有特殊要求外,塔、反应器等主要容器一般不应小于15 年, 一般容器, 换热器等不少于8 年。与容器的正常设计寿命相对应, 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检察规程》中规定了在役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要求和缩短内外部检验周期的要求。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设计者如果不能说服甲方按正常的化工寿命进行设计的话, 那么就应当实事求是地在图纸中专门注明该容器的设计寿命, 经提醒其使用者和监督者, 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2.所谓“参考图”和“标准图”问题
目前, 许多压力容器设计单位的设计作品中带有明显的仿设计痕迹。模仿设计是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但是, 一个已经取得了压力容器设计资格的单位, 他的设计水平如果总是停留在模仿设计阶段上, 不吃透原参考图的技术内容, 那么就有可能要出问题。例如,有的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及制造单位对于介质为液氨的压力容器不要求、不进行热处理。问其缘由, 许多人都例举了来自于制冷行业的参考图中没有要求热处理作为例证。各行业都有其特点, 一般地讲也有相应的行业技术标准,/ T6917-93“制冷行业标准”中对制冷行业中液氨介质的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检验、验收等有全面的要求, 作为其它行业的压力容器设计和制造单位不应简单地照搬某一项设计技术要求。这样做, 存在着安全隐患, 一旦发生了安全事故也应当由设计者承提主要的设计技术责任。
有些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及制造单位将换热器的系列标准图不加修改照描下来, 作为不同设计条件下的换热器设计图纸使用。在这情况下, 如果介质的腐蚀性较强, 或操作条件有变化也存在着安全隐患。
3.介质浓度
化学介质在不同的浓度和温度条件下具有不同的腐蚀特性。这一点对常见的NaOH 介质尤为明显。对于碳钢和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如果焊后或冷加工后不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 则NaOH 的浓度和温度都有一定的限制,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产生应力腐蚀破裂。但是,许多压力容器设计单位的有关图纸中, 在“技术特性表”的介质一栏中, 只填写了“碱液”字样, 既没有标注NaOH 的浓度, 也没有提出热处理的要求。
三、化工设备防腐技术措施
在进行化工设备单位设计的过程当中,设计者设计液化石油气贮罐和液氨贮罐图纸不能全面反映出设计之后的保管、防腐要求,由于图纸仅仅能够片面的表现出设计者的意图,而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对与防腐、焊接等要求都不是在书面当中显示的,更多的是在详细的书面文件中体现,不少单位为了节约时间,在没有能够看清楚说明书上所叙述的内容,就按照自认为的工作进行。设计文件是制造、检验、验收的依据。如果压力容器的设计者不清楚其介质的特性并提出相应技术要求的话,那么制造单位( 部门) 则难以保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压力容器的设计总图除了具有指导制造、检验、验收的作用外, 还往往是签订制造、安装合同的依据。因此, 建议将一些涉及压力容器安全并与其造价直接相关的一些制造、检验、热处理等项内容在总图的技术要求中注明, 否则, 受利益驱使, 有的制造单位( 部门) 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少做或不做一些应当做的项目, 造成安全隐患。
四、总结
总之,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化工压力容器的设计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相关的领导和有关的设计人员给予关注并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汪彪,杨尽.矿物材料在电磁屏蔽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9,16(4):27-31.
[2]杨士元.电磁屏蔽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10-70.
[3]蒋平平,沈风雷,杨春玲,等.防辐射有机玻璃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工程塑料应用,1999,27(1):35-37.
[4]张启馨.用于适用x射线防护的含混合镧素元素复合屏蔽材料.中国专利cHll53389A,1997.
[5]用于医用X射线防护的含镧系元素复合屏蔽材料[P].中国:专利号,96 1 06434.X,2001-10月授权.
[6]饶柏华,汪文学.防X射线有机玻璃的研制[J].塑料工业,1989,17(6):5.
[7]张兴祥,段谨源,于俊林,等.有机钡玻璃的研制与性能[J].塑料工业,1994,22(2):62-64.
[8]徐文英,崔景荣,汪月生.有机钡高分子材料的研制[J].工程塑料应用,1988,16(1):1.
具有高职特色的实用计算机英语网络立体化课程针对国家教育部提出的“重点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在充分借鉴了当今国外和国内ESP教学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本教学团队十余年的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实践,以培养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基于岗位的实际英语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是为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量身打造的一门特色英语语言类课程。具有高职特色的实用计算机英语网络立体化课程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及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拓展课,其先修课为大学英语及计算机各专业基础课,后续课程为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其作用是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进入职场提供专业英语语言交际和应用能力的准备,一般安排在3年制计算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第4学期或第5学期。
二、课程设计
具有高职特色的实用计算机英语网络立体化课程是高职ESP教师与计算机行业、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发的,能够满足计算机行业、企业岗位(群)需求的教学内容与资源,体现了工学结合的原则。本课程根据计算机从业人员的工作岗位性质的不同,将其分为:市场人员、软件测试员、程序员、网络信息技术员与网络管理员、客服与技术支持人员五大类,并根据计算机从业人员典型工作岗位的主要任务分析、IT从业人员英语能力需求分析、课程内容选取、课程项目开发设计、综合教学资源开发整合、课堂教学实施及课后辅助训练、教学评估与反馈7个步骤进行设计。课程针对行业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在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组织上按照计算机领域的不同技术和方向分为14个模块,内容涵盖了包括Android操作系统、云计算、物联网等当前计算机领域最新的技术和概念,其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编程语言、数据库、网络、即时通讯、计算机安全、多媒体、电子商务、计算机新技术等计算机专业内容,此外本课程还围绕每个章节模块的话题增加了情景对话、职业技能、职场点滴(包括职业规划、职场规则、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内容,并在每章节的最后设计了具有很强实践性和实操性课堂活动,全方位训练和提高学生面向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英语交际能力、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课程面向的专业群有:软件技术专业群、网络技术专业群、数字媒体专业群、物联网专业群,覆盖的专业包括: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安全、嵌入式技术与应用、游戏软件、软件测试、信息管理等,具有鲜明的IT特色和广泛的适用性,覆盖面广,推广性强。
三、教学模式
具有高职特色的实用计算机英语网络立体化课程利用ICT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发展网络环境下的高职专业英语交际型教学的新模式。ICT涵盖了电脑、投影设备、计算器、数码录制设备等硬件,通用软件、多媒体资源等软件应用以及包括专用网和互联网在内的信息系统。ICT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是实现网络环境下高职专业英语交际型教学的新模式的途径和方法。课程充分重视现代化共享网络平台的作用,并配合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通过任务驱动、网络探究、网络平台交流互动、网络互动多媒体展示等方法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专业交际能力和应用水平,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以鲜明的“高职高专”专业英语课程为特色,提出“专业+职业+技能+证书”四位一体的计算机英语教学模式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为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具有高职特色的实用计算机英语网络立体化课程中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全部实现了多媒体或多媒体+互动白板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形式,生动的展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丰富的图片展示功能、动画功能、视屏教学功能,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课堂互动性好,教学信息量大,教学辅助时间大大缩短,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
为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通过现代网络技术的信息传送功能,实现远程教学,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在课程网站上设有网上答疑系统,建立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可以及时的得到老师的解答,老师也可以及时地收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五、教学方法
(一)案例分析教学法
通过案例分析、课堂情景对话、课堂讨论和和课后网络博客的交际和互动使学生能够了解IT工作环境中进行相互交流的个体的作用和地位,考虑到IT企业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和情景,从而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语言。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
通过IT工作环境中真实英语交际的情景呈现为学生创设真实语境,按照角色扮演使学生将所学语言材料进行具有专业性的综合、创造性地进行表达交流。
(三)活动组织教学法
通过组织多种活动如英语IT新技术论坛、IT英语报告会等,设计、布置情境,提供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自由操作、观察思考。
(四)分组互动教学法
组织学生通过pairwork和groupwork活动的讨论和IT技术及职业活动演示项目的准备和协作,给学生练习语言并互相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提升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六、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
在借鉴以往优秀高职计算机英语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打破了传统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片面注重科技文本阅读和翻译的倾向;针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特点,在英语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在ESP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材和编写和开发;在EAP(学术英语)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EOP(职业英语)的内容,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和实用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ICT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发展网络环境下的高职专业英语交际型教学的新模式
充分重视现代化共享网络平台的作用,并配合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利用ICT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发展网络环境下的高职专业英语交际型教学的新模式,通过任务驱动、网络探究、网络平台交流互动、网络互动多媒体展示等方法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专业交际能力和应用水平,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
的教学理念为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具有高职特色的实用计算机英语网络立体化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团队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仿真的职业工作场景,提高学生的职场交际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互动与协作学习;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英语技能竞赛,使之成为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以鲜明的“高职高专”专业英语课程为特色,提出了“专业+职业+技能+证书”四位一体的计算机英语教学模式
具有高职特色的实用计算机英语网络立体化课程根据行业、企业对于IT人员英语应用能力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自身需求,按照计算机领域的不同技术和方向分为若干模块,根据每个内容模块分别设计情景对话、分层次阅读、职业点滴、分组活动、网络交互、在线测试6个环节,通过该6个环节的教学实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专业操作能力”,并以“IT职业英语证书”的获取培训“以证促学”,称之为“专业+职业+技能+证书”四位一体的英语教学模式。四位一体,相互促进,互为补充。
(四)依托专业教师、英语教师以及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对课程进行开发设计
1网页动画设计
网页当中的Flas设计能够分成三种不同的形式,一种行事是全部动画设计,另一种形式是全部静态页面,同时还有一种在静态页面当中插入部分动态设计。网页当中Flash的动画格式有着传输速度块的特点,不过大量动画容易导致页面打开速度变慢,同时会影响到Flas的页面传输速度,并且受用户的带宽还有电脑配置的影响。
2形象动画设计
Flas设计软件用来设计形象展示动画,最为常见的用途是企业的产品宣传,或对企业的性质以及形象进行展示。在声音方面,能够在画面当中搭配声音,同时可以选择无声播放。颜色方面,能够保证颜色搭配的协调醒目。同时Flas设计软件可以用来制作web图像动画演示。不过图像占用的空间比较大,同时受宽带限制,往往选择使用RGB的色彩模式。目前在形象动画设计的过程中,往往通过Flas设计软件将几幅不同的动态图根据一定顺序排列播放,从而提高吸引力。
3动画特效设计
多媒体技术中使用Flas设计软件,一方面可以实现前台功能,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做好审美设计,从而使动画的界面更加具有艺术性。例如在网站动画特效设计的过程中,通过使用Flas设计软件,能够进一步统一整体的风格,从而使得动画特效更具美感,提高用户浏览的体验,从而增强吸引力。在设计的过程当中,通过根据不同的风格来选择相应的元素,使用Flas设计软件加以组合,并且在颜色搭配的过程中也可以从用户的感觉出发,确保动画特效能够给用户留下过目不忘的深刻印象。
4结束语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理实一体化;教学
高等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环境背景下,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来说,要想满足企业对一线专业人员的需求,学校必须革新教育理念,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与时代接轨,把学生培养成时代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才能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显然,就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这一课题展开论析,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
(一)研究对象。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00名学生作为实验和研究对象,其中男生78名,女生22名,各进行为期四轮的教学,轮次一个授课班,教学时数为8学时。(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高校、高职院校开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期刊、文献等相关资料,为本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依据。2.问卷调查法: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00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问卷98份,回收率98%,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91.8%。其中,男生70名,女生20名。通过对实验对象授课前、授课后的问卷调查,取得了学生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期望、学习认知和学习建议等实验的第一手材料,对分析研究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意义、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3.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三)结果与分析。经过四轮教学后,调查结果表明:93.1%的学生认为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有较强的实用性;95.4%的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有参与兴趣;97.2%的学生赞成开设理实一体化教学;91.6%的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获得成就感,认为自己表现出色。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策略
(一)丰富教学理论,夯实一体化教学基础。虽然说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核心是实践,但是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想做到与时代接轨,就必须丰富教学的指导性理论,为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当然,教师在研究指导性理论的过程中要理性、系统地进行。教师必须实现思想上的转变,在正确把握教学改革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教学思想进行一次全面、深刻的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索新的教学思想,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从而使这些教学理论能够更好地实现与一体化教育理念的融合,指导教学活动的实施。此外,教师在丰富教学思想和理念的过程中,还要积极寻找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发展规律,提高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使课堂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促进他们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二)调整教学内容,切实增强教学成效。教学内容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支撑,同时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条件之一。但是,就当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内容来看,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内容与时代脱轨、编排固定化、知识资源有限等。针对教学内容所存在的不足,教师要勇于自我创新,打破教材的束缚,创新性地去运用教材,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创新和整合。具体来说,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重点在于机械传动,常用机构,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加工工艺、材料选择、使用维护等。教师应重点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设计方法以及技术标准来查找、确定所需要的参数,以解决工程设计的实际问题,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三)采用模块教学,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模块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活动,其以具体的项目为中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参与其中,最后能有效达到发展学生实践性能力的目的。就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特点来说,实施模块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为此,学校应打破章节的限制,把几门相近的课程融合,将培养目标相关的内容集合到一个模块中,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培养目标明确化。例如,在学习传动这一个模块章节时,就可以融入电动机的选择,并在《学生工作任务书》中要求学生在学习完传动模块后,计算带式输送机减速器需要的输入功率,确定电机转速,根据功率和电机转速选择电动机,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总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社会对综合型技术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实现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育的改革,加快理实一体化教学已是必然。为此,学校应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按照学校需要的核心素质培养要求,积极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素质人才。
作者:张成 赵鹏 单位:河北秦皇岛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军队;信息化;军事活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31
[中图分类号]E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02
1 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1 信息化建设能够提升军队管理的效率
1.1.1 持续削弱中间管理层直到取消
中间管理层是由于信息通讯技术的落后而产生的,它不仅影响了信息传播的效率,由于信息的多次“转手”也很容易造成信息的失真。其问题的根源就是要中间层为了体现自身的作用而将信息进行一定的“加工”,最终导致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走形,这也是信息传播不流畅的原因。目前,信息技术是通过加强操作执行层和高级管理层之间的直接交流与沟通,慢慢削减并达到取消中间管理层的最终目的。
1.1.2 扩大管理范围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军队管理者与军队人员实时地掌握对方的状况与想法,并且所消耗的时间与精力非常少。所以,这就使军队管理者能够同时领导更多的人员,提高其管理的范围,信息技术的这一特点可以很大程度上对军队改革起到引导作用。
1.1.3 军队组织的革新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使完成同样的内容所消耗的时间、人员都大幅度的降低,进而促进军队的发展,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保证军队中全体成员的及时沟通与信息交流。
1.2 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军队提高决策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目前,军队内因为有明确的级别界定,当需要对军事活动作出决策时,就需要经过层层的授权,下级需要向上级就事务本身做出详细的报告,再加上时间、地点的限制,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决策的时效性。所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可以帮助军队在进行军事活动时在第一时间完成信息的传递,及时地作出决策。
另外,军队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改善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军队内管理层决策的基础就是根据西蒙的“有限理性”观点,而信息的缺失与匮乏很大程度上导致人们在进行判断和决策时作出错误结论。
2 军队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对信息化的认识性不足
目前军队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对信息化认识性不足的问题,在军队的许多政策中,并没有明确提出信息化的相关概念,这说明军队对信息化的地位与性质的认知仍然存在一定偏差。同时,许多军队人员也没能正确认识到推行信息化的意义,他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模式,无法适应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作业的新型模式,这给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限制。同时,一项新的改革必将涉及许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蛋糕”,信息化的推行要求军队各项公务更为透明化、公开化,许多不法行为也将无处藏身,因此必将得到这类人员的反对。
2.2 信息化工作流于形式
2.2.1 军队在线网站建设仍然存在不足
虽然军队的在线网站已经设立了多种栏目用于披露信息,但信息质量却不够高。一些栏目中的军队信息仅仅是将军队中的各项条文、条例进行了简单的抄录,并不能较好地满足军队与群众的信息需求,同时网站信息也无法做到及时更新,仅仅做到了信息静态展示,而缺乏动态反映,这将极大削弱网站的信息公布作用。
2.2.2 管理体制不健全
军队拥有较为完善的信息建设部门,但工作机制却不够流畅,在很多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体制不健全带来的不足。由于许多信息建设部门的工作范围存在交叉覆盖的现象,这就给部门发挥自身作用带来了一些限制,给军队的信息资源共享都带来了很大阻碍。
2.2.3 资金投入不足
信息化的投资成本主要由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网络建设成本及数据库建设成本组成,完善、全方位的信息化需要大量、持续性的资金投入,虽然目前军队已经明确提出了加快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但在军队的资金投入占比上,信息化的建设仍然处于弱势方,这给信息化的发展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限制。
2.3 复合型人才缺乏
目前军队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缺乏复合型人才。信息化是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军队各项信息相结合的信息管理工作,因此需要专业人才进行项目的建设工作,从项目决策到日常管理,必须依靠专业人士的判断。同时信息化又是围绕军队的各项任务展开的,工作人员又需要具备一定的军事知识,而目前的军队中,非常缺少这类具备专业计算机技术又熟悉军事的复合型人才,而军队也没有建立起这类人才的培养机制,这就造成了军队信息化的发展较为缓慢,无法达到较高的建设水平。
同时,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是在军队的不断发展中体现出的信息化管理者的需求。对于军队而言,想要较好地实现信息化建设,则需要主管信息化工作的人员也具备一定的军事知识与技能,主管信息化的人员的军事知识储备、技能掌握,以及对信息化的了解等将直接影响军队信息化的实现程度与发展水平。
3 解决军队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措施
3.1 提高信息化建设认识程度
军队必须清楚认识到信息化的目的与地位,这是正确开展信息化发展工作的基础,信息化的部署与实施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军队的作战效率,提高信息传递质量。在军队信息化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始终将人民的需求作为信息化的发展准则,将人民的满意程度作为检验信息化建设成果的第一标准。在明确了信息化的发展目的后,军队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时,要注意两个错误倾向:一是忽略了信息化的实用性,简单地对即有的信息化模式进行模仿的建设方式,使信息化无法与军队具体情况相结合,缺乏实事求是的建设依据,使信息化无法发挥其真正价值;二是墨守成规,信息化的实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需要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及与军队各项军事活动不断融合的过程中进行创新与完善,从而发展出与时俱进的、具有军队特色的信息化。
3.2 整合资源,消除“信息孤岛”
军队发展的不断进步、军队信息化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就比如军队的不同部门都是要组织建立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信息系统,以及统一的信息规划。这些笼统的个别发展的要求,在不同的阶段中,都使用了不一样的信息系统,其中的差异化可想而知。这种情况所带了的问题就是系统之间不能分享、不能很好地进行检查,因此出现“信息孤岛”问题。“信息孤岛”对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创新发展有巨大的阻碍。
要想大力发展军队的信息化建设,要从现实出发,不断地通过重组结合,让军队运行与信息化相吻合。军队信息资源的重组结合也是打破旧观念、实现军队信息资源整合的关键所在。
3.3 加强信息化人才培训工作
信息化的建设能不能顺利地开展,主要就是人才的能力发挥。所以,军队需要更多的人才,尤其是有经验的信息化系统人才,投身于信息化的建设发展。要在军队信息化的实现过程中,先做到事前收集社会意见或是建议,要十分重视操作性和实战性,要以人为本,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化的工作,要让开发出的操作系统方便、快捷、实用。
4 结 语
随着社会经济与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军队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军事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革与发展,信息化便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军队工作改革的重点。而对信息化的正确了解是推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本文阐述了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并指出了军队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信息化认识性不足、信息化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复合型人才,这些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军队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应对策略:提高信息化建设认识深度、消除“信息孤岛”、加强信息化人才培训工作,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对军队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推动军队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雪明,李辉.坚持创新驱动 在服务军队信息化实践中实现品牌科学发展――以《军事通信学术》建设实践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8).
[2]南蕾,唐坚,殷燕,等.系统思考推动军队政工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J].价值工程,2014(24).
[3]胡国新,张明,黄成军.着眼信息化战争特点科学设置新型军事指挥人才军事基本技能课程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2).
市场调查就是运用科学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记录详细的明确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通过对青年人健康饮食、自我烹饪所需的智能化配料一体机产品的调查,将80、90后的年轻人作为消费调查对象,运用抽样调查法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调查内容分别是消费者基本情况,消费者健康饮食的状况,消费者对此产品的需求程度与态度。80、90后因贪睡,懒惰以及上班劳累在家中绝大多数会放弃自我烹饪,对烹饪常识配料的比例概念为零。在这样的基本情况下对他们的健康饮食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青年人每日内对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食用量大部分在正常的范围内,但摄入的米饭面食居多而粗粮的比重微乎其微。而蛋白质的摄入有67%的人达到标准值;最重要的起到人体物质代谢功能的维生素、钙的使用量不足,成为典型的不健康饮食习惯之一。最终对盐的摄入量有64%的人超标,每日最多摄入6克盐,可调查的结果远远高于定量,超标的使用会造成心脑血管疾病。为了改善这些不健康的饮食,青年人群需应注意平衡膳食。针对青年人的不良饮食习惯创新出一款智能化配料一体机产品。同时深入的对相关人群进行了走访调查。据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智能化配料一体机的认知程度比较低,但是消费者对于智能化配料一体机的需求程度明显增高。90后的人群在家中懒散,对于做饭兴趣不高涨原因是对于配料的比例不清楚,做出味道难以下咽,最终大多数会放弃自我的烹饪选择外卖快餐食品。而80后的人群普遍显示为工作压力大,回入家中很想享受美味佳肴补充自己的营养但又因腌制,烹炒制作的麻烦最终选择方便快捷单一的快餐。而智能化配料一体机可以解决以上所有疑难问题,深受青年人群的青睐。与此同时他们对此产品的设计也提供了一些相关性的建议:要有多功能化、操作简单、防潮效果好、实用性强。此次的调查为本产品的综合设计方案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2产品设计的综合分析与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
2.1产品的设计方案
基于消费者的普遍喜好与审美,在外观上将产品设计为简洁干净,圆润的外形。同时在色彩搭配上以白色为主,干净朴实体现出居家生活的情怀。以红色基调为辅,红红火火体现烹饪的热情。
2.2产品的功能介绍与操作
通过对人体每天摄取营养元素的分析,详细地将人们每天所需营养数值准确地输入到产品内。产品界面设置多项烹饪按键,分别为爆炒、焖烧、清蒸、油炸、腌制、煲汤、搅馅、炖。可通过自身的喜爱选择,轻轻一按顿时产品LED显示屏清晰地显示出所需烹饪项的所有配料,如:盐、味精、鸡精、醋、料酒、酱油、胡椒粉、油等。若有口味的特别需要,LED显示屏可手触方便随意的增减调料的量。当改变调料量的同时,若超出人体每日健康饮用值时,产品界面的最下端则会语音提示,调料出口端则会立刻停止配料的输出。产品内部有精准度传感器,最终点击确认键所有的调料将准确无误的直接流入容器内。
2.3产品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