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美术教育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6 16:35: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美术教育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中美术教育论文

第1篇

(一)美术师资力量的缺乏

高中学习在所有人的眼里几乎还是上大学的唯一直通车,而那些必考的科目学校都是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变着法的进行各类模拟考试,而在这些目标要求之下,学校是多方挖掘优秀教师。随着教师工资和社会地位的逐步下滑,很多优秀教师都走向城市或者高收入地区,更有甚者放弃教师职业。所以,农村高中教育优秀教师就越来越少,美术教育本就不是主业的老师就更少,堪称得上专业的老师就更是屈指可数了。

(二)教学教育资源缺乏

城乡地域差别和优势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造成了农村高中美术教育仍然是走老传统的教学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资源缺乏,使一些想用新方法授课教学的老师无计可施,不得不再次拿起粉笔把黑板作为主场。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单一的绘画,还需要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让学生通过对图像、视频等媒介了解更多的东西,才能启蒙心底里对于美术更多的想象和创新。农村教学硬件差,这个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美术老师,怎么给美术课堂带来新活力呢

(一)灌输给学生美术教育新观念

高中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对于未来的承上启下,不管未来学生们要走上大学还是走向社会,美术都会陪伴一生,在人一生的际遇中,美术扮演着生命中的重要角色,可以说美术无处不在,具体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而日常生活中无论平面画,立体画、壁画、还是如今的高科技画,都是美术的载体在不断的创新,而创新就需要学生们孜孜不倦的钻研和持续不断的学习,要欢迎同学们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来表现一幅画,用新的美术方式来表现一幅作品。美术既是可以共享的,又是属于自己独享的,也可以说是自己隐私的。所谓的美术家,就是将大家都看得懂的共性的展示出去,而那份独特的、隐私的恐怕就是美术独特的创新思维了,也就是这幅美术的魅力了吧!

(二)注重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践

新课改本就要求改变原本的课堂氛围,要求老师轻装上阵,让老师大胆革新,以发展素质教育为主,因此,我们就要从素质教育的概念入手来阐述。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注重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而美术教育就是要非常注重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要不断领悟深化素质教育内涵,并付诸于日常课堂。

(三)创新教学方式

美术教育不同于其他科目,需要授课老师给予充分的把握,根据学生的美术基础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出一份教学计划,要突出新课改中的学生才是学习主体的要求,迎合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思考和创新力,让学生多发言,讲解自己的创作感受和创作初衷,给与鼓励和指点,给课堂不仅要带来一股学习的正能量,更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用好乡土底蕴,再造新美术

第2篇

相对于功利性的美术教育而言,还有另一种极端是对美术教育的不重视。在一些学生家长眼中,美术是一门“副课”,不能当做孩子学习的重点和方向,学习美术会耽误其他功课的学习,因此对美术完全不重视。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容易出现美术学习可有可无的思想。同时,在非美术专业的班级中,美术课的时间常常被用于学生自习或是做作业,并没有进行相应的美术教育;部分高中的美术课形同虚设。这些都对美术教育的发展十分不利。

二、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改进高中美术教育

1.改变美术教育的观念

过去的高中美术教育延续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固有理念,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经历的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过程。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具体来说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找出具体的应对措施,要积极关心学生,对学生要加强引导,改变其不正确的学习观点或者认识,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这种观念的改变还体现在师生地位上,要遵循新课改的目标,就必须摒弃之前教师高高在上的教育观念,教师应积极融入学生。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精髓和核心,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育的要求。美术教育不仅是一种技能的沿袭,更是一种创造,学生在模仿教师或其他作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将之加入美术创作。而此时的创造是一种无意识的、不成系统的、具有随意性的创造。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是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加工创作一幅能够表达自己思想或意义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学生进行适量的头脑风暴训练,以培养其创新能力。

3.在美术教育中加强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感知力、对美术技能的熟练度,然而这些对于新课改的要求来说还远远不够。以往的美术教育只是在技能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学生对美术的鉴赏力,而没有直接地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新课改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绘画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鉴赏,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学生绘画技巧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绘画理论、艺术史、艺术鉴赏类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具体的措施有: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让学生了解艺术发展史;开设艺术欣赏课程,让学生能够见识到来自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等。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

三、结语

第3篇

高中美术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为主要着力点,带领学生认识和解读具有一定深度的艺术作品。在鉴赏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提炼出作品的艺术特色,还要引导他们发现其蕴含的科学思想,认识其中涉及的科技知识。引导学生解读优秀艺术作品,对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极为有利。要成功实现上述目标,教学应加强对学生美术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美术的相关概念和基本要求了然于胸。只有全面掌握美术学科的科学内涵,学生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分析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其蕴含的深刻的艺术思考和独特的艺术创新着实令人叹为观止。例如建筑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斗拱技术的发明与运用,无疑是我国建筑艺术的特殊符号。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建筑作品时,应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总特征,在细节处把握设计思想,深入挖掘其蕴含的科学内涵。斗拱技术的运用不仅蕴含着美术学的特征,而且体现了力学美,力学知识的巧妙运用正是其科技思想的重要表现。

2.认识和运用科学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在现代艺术教学中引入科学概念,不仅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艺术创造,还要运用先进的科学理念武装大脑,在丰富多彩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达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人们的惰性,长此以往,人们将逐渐失去投身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不利于个人及社会的持续发展。教学者应引导学生创造美,使他们形成独特的审美观,提升审美水平,并养成勤思考、勤实践的好习惯。另外,在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学者应将科学技术逐步运用到美术教学中,不仅要以此优化教学方法,更要以此优化教学内容。教学者应善于将科学教育的理念与美术教学的要求相结合,使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逐渐养成严谨认真、善于发现和总结的学习习惯。古今中外,科学技术发展推动艺术发展进步的案例不胜枚举,总体说来,世界艺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在人类的不同发展阶段,美术的发展呈现出各自不同特征,其中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美术作品的实现形式不同。敦煌壁画堪称世界奇观,是古代石凿技术的成功运用。在那个时期,石凿技术便是当时绘画技术的集中体现。随着冶炼技术的发明,人们开始在各种器具上进行美术创作,形成了灿烂的人类文明。色彩技术、油画技术的相继出现,为一大批杰出的美术家们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他们也因此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由此可见,科技对美术发展的推动作用无可替代。

3.增强课外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高中美术的课堂教学不能涵盖全部的内容,也不能开展全部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学者如果不拓宽教学渠道,开展全面而细致的教学工作,学生就不能形成健全的艺术人格,也就不能深入贯彻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少教学者开始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学活动,高中美术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例如引导学生了解和讨论著名艺术大家的生平和创作经历,引感共鸣,获得艺术体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发展学生实际运用美术的能力。

4.结语

第4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育人文精神培养生活世界人文知识学科综合

近年来,人文精神培养成为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教育的人文精神培养强调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使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和发展。美术教育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它主张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强调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因此,美术教育的人文学科属性必然要承担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易经》贲卦的象辞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之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很显然。这里所谓的“人文”,是与“天文”相对的,是人类文明时代与野蛮时代区别的标志,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人文是有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于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趣味,亦即人文精神。现代意义的人文精神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它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以及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等,它对于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达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不仅仅是一门技艺,它还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与创造力的结晶。它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闪烁着人类的智慧,代表着人性的深度。美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美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一定的情感和思想。美术教育通过使学生掌握形体、结构、比例、线条、色彩等造型因素,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美术欣赏能力等,以及通过美术活动去发展情感、兴趣、气质、性格、审美趣味等个性品质。美术教育既是对美术技术的学习,更是对美术中的形式美的思考、理解和创造。其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单纯地掌握多少美术的技能技巧,而是通过把美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来启迪个体存在意义,关注人的知、情、意和人格的建立。学生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将自己情感生活用美术方式进行表达,使学生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性情的目的。

人文精神的培养反过来又会促进美术教育。人文精神的培养能够使美术教育的受众群体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陶冶精神情操,形素养,提高生活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同时,也可以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从而使审美水准得到提升,并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的欣赏水平。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罗斯菲德所说:“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富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美术作品去引导学生去欣赏美、学习美、创造美,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人格、气质、修养,从而形成一种基本的、相对稳定的、内在文化素质。

美术教育是一种文化学习,而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但我国的美术教育长期以来深受技术理性的影响,强调美术技能的学习,而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从而进人重技轻文的教育误区。造成了人文精神的缺失。一些教师仍认为美术课堂教学就是“图画”,美术作品就是简单的“涂鸦”。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美术课堂教学的方法长期处于单一和陈旧的境地,缺乏创新。一些教师一味地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审美感受和体验。一些教师甚至只是给学生改改画、自己做做范画,很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更谈不上将人文精神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美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被简化成了学生机械地模仿的过程。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以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高中美术教育的人文精神培养。

一、强调美术教育中的生活世界意蕴

美术教育不是一种灌输和说教,对美术作品的审美和文化理解不能脱离学生个体的生活世界。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情感和乐趣。如引导学生用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绘画要素,运用对比、韵律、均衡、黑白、排列、堆积、组合等构成因素来表达自己的对生活世界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现实中的美感联系起来,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体验与艺术家对它们的表达联系起来,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来表现自己的体验。从生活世界进行美术教学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善于充分利用生活世界这一取之不尽的资源,引导学生将美术活动从课堂走人生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贴近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具体的、生动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美术活动带来的愉悦。

二、注重美术教学中人文知识的学习

美术不仅仅是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绘画要素所组成的作品。这些绘画要素中都蕴含着一定的人文知识。这正是美术学科作为人文精神组成部分的要义所在。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往往只触及美术作品的表层描绘.对作品给出的评价也比较肤浅,特别是对一些表现人物、风景的写实作品。要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深度.教师不能脱离美术作品中的人文知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术欣赏必须和人文背景、人文精神等知识结合起来才能焕发美术的魅力。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语言、教具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进行课堂教学的特定情境创设。以此来交流情感、传达审美。也就是说.教师利用学校既有教学设备的精心准备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创造出一个能够触动学生内心世界的,进而起到积极互动作用的课堂教学情感体验的环境,并以此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涉及生活情境、游戏情境、实物情境、音乐情境、视频情境等诸多层面。

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渗入取决于美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人文素养。因为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素养,它体现于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识,也体现在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其最高形态是人文精神,即审视人生,以人为本,达到对人生进行终极意义的探索,对人类命运进行深层关注。它包括人对完善自己的追求、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的同情、对遭受不幸者的怜悯等。美术教师不能仅仅追求专业技能的提升而忽视人文知识的累积,这样必然会造成知识结构的单一化。因此,美术教师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理论素养,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带给学生丰富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提倡学科综合

第5篇

所谓的人文精神,其实就是重点表现出人们自身的地位,关注人们自身的全面发展,将人作为核心。具体来看,因为我国传统文化同国外文化有着非常显著地不同,因此对于人文精神的解读也存在非常不同性。从我国历史的发展来看,一直都非常注重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人文精神的发展也是由来已久。从国外的历史发展来看,人文精神主要是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其更加的注重对于人们自身的爱好以及喜欢。因此可以看出由于文化的巨大的差异性,对于人文精神的理解各有所见,不过人文精神的实质思想却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其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人们相互之间的沟通以及联系,最终维持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1]。

二、人文精神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关键性

应该可以说,人文精神在高等美术教育中具有显著的地位,其对于美术教育全面系统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推动人们的个性发展。目前很多高校生的个人综合素质非常高,其继续一定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弥补自身的缺陷。其关键性的表现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入手分析:首先是人文精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美术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在一些高校中,因为不同学生受到来自于自身因素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其每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内涵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其必须找到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在这样的契机下,人文精神就正好应运而生,其主要的核心本质就是充分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其利用对人个性化发展的尊重,可以让不同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身的学习模式。

其次人文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协助高校老师更好的实施个性化教学,尽管当前很多高校老师自身拥有大量的知识以及教学经验,不过因为其长期以来都是进行美术教育方面的工作,对于美术教育也具有自己单独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老师们会将自身的经验具体的实践运用到美术教学过程中。虽然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美术教学的发展,不过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这些教学方法也存在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也很难达到目前高校学生以及社会的预期目标。如果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美术教学的话,那么这样不但能够让美术老师在传授自身经验的同时,也有助于改进和汲取其他一些良好的教学手段和思想。再其次人文精神的融入,可以有助于推动美术教育模式的全面进步,随着综合素质教育脚步的不断加快,目前一些高校美术教育也开始不断的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反思和研究,最终让美术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

因此把人文精神同高校美术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最终实现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模式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一般情况下,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尊重个性,它非常鼓励高校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这同时为很多美术教育老师提供了一定模式的参考,为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方式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人文精神可以将美的定义进行具体的明确。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美都是处在不断的追求过程中,其实不同的人对于美的定义都存在各自的见解。在美术教育中,美也具有不同的表现意义。通俗的来说,人文精神对于美其实类似于起到一种助推效果,其可以有效的协助高校学生以及教师在没有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对美进行个性化的定义,这样就使得美的表现方式也存在多样化。人文精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打破了传统高等美术教育的束缚,汲取了更多良好的知识,定义出丰富美的展现方式[2]。

三、高校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必须得到不断提高

当前,高校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强化必须成为其工作的重点来抓,很多人觉得高校美术教育非常注重美术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实践的学习,但是却很少将学生在美术理论中感知的美术创作情感的体验以及审美意识重点关注,所以高校美术教育在向学生传授一定技能的同时,必须要相应的将美术中的文化以及人文精神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以此来提升学生审美的综合能力。

在传统美术教学的实践课堂教学过程中,还主要都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要模式,但是却很少让学生参与到整个过程中,仅仅只是重视技能,却没有将文化内涵引入其中。很多高校的学生对于社会学,自然科学等其他相关的综合文化知识了解非常浅薄,另外还有很多美术课基础理论老师以及专业课教师存在轻视文化精神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在目前社会经济快速的变化发展形势下,一些美术教师根本就没有将注意力放在教学实践中,只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进行其他方面的活动。另外高校美术教育也必须营造出良好的文化环境,人文精神在文学诗歌中,在历史地理等其他方面都大量出现。当前不同学科同美术教育的关联性非常低,整个社会并没有构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因此人文精神的形成也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和酝酿,必须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分析[3]。

四、结语

第6篇

我们应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多媒体技术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它可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它可扩充教学容量、拓宽学生知识面,但却不能解决教学的所有问题,也不能把它当成教学的必备“法宝”或者对多媒体技术视而不见或不敢接触它。毕竟,是否运用多媒体技术要视教学的内容而定,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这里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还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成功与否要靠教师的高超教学艺术的引导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有效整合地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是势在必行的。

2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2.1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着力点在于重点掌握、难点突破

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在于辅助教学,既然是辅助教学,辅助就要有所侧重,即解决教学中十分棘手的问题。我认为,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着力点应该在于地理学科教学重点的掌握、教学难点的突破上。例如,高中地理中有大量抽象的概念、地理现象、地理规律与原理,这些凭教师的讲解是很难达到实际效果的,如“太阳运动”、“三圈环流”等内容,不管教师如何描述,教学效果总不会太明显。如果引入多媒体技术,把“太阳运动”、“三圈环流”制作成形象化的课件,通过视频、图片、声音等形式将教学难点形象化、具体化,这样学生可直观感知所学的地理现象,可化抽象难懂的地理知识为形象具体的一般地理知识。

2.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地理学科感兴趣,那么学生大部分的注意力会向地理倾斜,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地理上。同时,兴趣还可以激发其学习的内驱力,挖掘其学习的潜力,激发其学习的欲望,点燃其积极思维的火花。因此,我认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应把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地理学习的提高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维,高中生习惯于形象思维,往往通过具体而形象的事物来认识地理。而多媒体技术可通过图文并茂、视频加音频等方式把抽象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具体,易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想进一步探究的积极心理,对地理现象背后的本质想“打破砂锅问到底”。例如,在“地壳运动”的教学中,我将“向斜成山,背斜成谷”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地壳运动发生的全过程。再向学生讲述地壳运动的原因,即由于向斜受到挤压的作用形成山地,背斜受到张力和外力的作用形成谷地。接着,向学生继续讲解,背斜是很好的储存天然气和石油的地质构造,向斜是储存水的地质构造。同时针对向斜和背斜的地质构造,我及时设问:“如果建水库应避开什么部位?修筑铁路、开通隧道、铺设管道应避开什么部位?”这里多媒体技术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掌握了多种学习的方法。

2.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助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的开展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实践活动,是高中地理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多媒体技术应用要顺应这一新理念,助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的顺利开展。例如,“环境问题”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利用双休日等时间,对本县化肥厂、垃圾处理厂等进行调查,要求学生依据小组拍摄的图片和书写的调查报告,合力制出幻灯片,上课时进行展示,而其他小组则对幻灯片的成果进行评价。这样,学生了解了本县环境污染的基本程度、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治理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本县的环境保护也有了更高的理解和认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运用,使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得到了有力的开展。

3结语

第7篇

Shi Haibin

(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摘要: 人文精神向来都是全国各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思想支柱,时代为人文精神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文精神需要在前进中不断探索。本文主要从建立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拥有坚定的人生信念,养成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这三方面对人文精神的当代意义做了进一步的阐释。

Abstract: The human spirit has always been the important ideological pillar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e time makes new deman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spirit, so the human spirit needs to continue to move forward. In this paper, the further elaboration of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the human spirit is made from three aspects of establishing an independent self-consciousness, having a firm faith in life, developing the mental state of forgetting oneself and the external world.

关键词: 人文精神 自我意识 信念 物我两忘

Key words: human spirit; self-awareness; beliefs; forgetting oneself and the external world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168-02

0引言

人文精神的提高是整个社会不断追求的目标,更是全国各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思想支柱。近年来,全国各高校不断加强对人文精神的重视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时代在不断发展,人文精神需要在新的探索中不断完善。

“所谓人文精神,是以人的文化存在为基础,把人作为“完整的人”来关注与尊重,以人的价值和能力的充分实现为宗旨,关注人的尊严和人格完善;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它要求合理、恰当地把握人自身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这一角度看,人文精神主要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总和。”[1]如何把人作为“完整的人”来关注与尊重?如何坚定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又如何实现人的价值和能力的充分实现?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人文精神的当代意义做了新的阐释:①建立独立的自我意识;②拥有坚定的人生信念;③养成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

1建立独立的自我意识

使学生建立独立的自我意识,能够以成熟的独立个体而存在,能让学生有信心、有能力面对自己的未来,是我们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要求,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如今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对大人的依赖性非常强,很多学生在很多问题上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立的判断,毕业后走上社会也还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不能形成独立完整的人格。

看人文精神的历史,人文精神在美术领域最初体现于文艺复兴阶段,人文精神发展的历史就是艺术家人格完善的历史,是艺术家摆脱宗教束缚实现人的解放的历史,是艺术家实现独立自主地位的斗争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为了获得独立的地位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摆脱了行会和宗教的束缚,这是艺术家自我意识的体现,如米开朗基罗同教皇的斗争最终以艺术家取得胜利而告终。经过艺术家的斗争,最终建立了美术学院,画廊,展厅等艺术机构,艺术体系得以建立,艺术有了独立的特征,艺术家在社会上获得了独立的地位,获得了尊重。

传统中国文化老子、庄子、禅宗和西方现代哲学都对人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艺术创作上,真正优秀的作品应该拥有独立的艺术特色,这是判定一个艺术家是否成熟的标准之一。如果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便不能有更好的创造性,任何创造都是基于独立的品质之上。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的人才能有自己独立的审美观,才能拥有自己独立的创造。美有很多种,不同的艺术家对美的理解也不同,表现美的方式也不一样。历史上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正是这种对美的独特理解创造了艺术家在社会上独特的历史地位。西方现代艺术作品的独特样式是基于现代艺术家的独立的自我意识。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作品与传统学院绘画的样式相去甚远。是什么促使其用这种反传统的样式坚持创作的?试想毕加索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厅里?会有多少蔑视的目光不屑一顾的评论他的作品?但毕加索坚持了自己的艺术方向并最终成为现代艺术大师。正是毕加索拥有超强的独立的自我意识才成就了自己的艺术地位,只有拥有这种品质的人才能将自己的信念推向成功。在当下“伪当代艺术”泛滥的今天,很多老艺术家“逆时代潮流”而动,坚持“过时的”传统学院绘画的样式,坚持自己的判断与喜好,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我们在这种“过时的”艺术形式中却看到了艺术家独立人格的魅力,这是艺术家独立自我意识的体现,他们最终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我们应该既要保持传统“天人合一”的理念,又要吸取西方“人定胜天”的现代意识。只有这两者的结合才能培养既有中国传统又有现代意识的全面发展的综合发展人才。

加强我国学生的独立的自我意识是当代高等教育应有的目标之一。只有培养学生独立的自我意识,才能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关注与尊重,才能实现人的价值和能力的充分实现。

2拥有坚定的人生信念

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的人应该拥有坚定的人生信念。培养学生坚定的人生信念是促使学生成熟的重要任务,是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

坚定的人生信念是成就一个人的重要力量,是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坚持自己人生目标的重要力量。无论我们前进的道路有多少艰难险阻,坚定地人生信念最终会引导我们走向成功。很多学生没有人生信念,不能在学习上下苦功夫,很多学生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最终也没有自己明确的人生目标,甚至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里面不能自拔,最终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很多学生懒于奋斗,更看不到美好的前途,整日在校园里懒散混日,他们不知道成功其实是靠自己的每一点的努力得来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对他们来说成了一句空话。很多院校的学生选择美术专业只是考学的功利判断,拿学分、能毕业成为很多学生在本科阶段的终极目标,无宏图大志。很多学生不能阻挡现代生活方式的诱惑逐渐颓废在懒散、自由的生活方式里,信念只是摆在词典里的一个词汇,不能形成学生真正的素质,如一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会确立考研的目标,到二年级如有一半还在坚持就不错了,三年级还能坚持的更是了了无几,到四年级真正有实力参加考试的更是少之又少,这是一种悲哀。这种悲哀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考上,而是因为他们就不曾坚持自己的信念。拥有坚定的人生信念是做人的一种重要素质,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树立宏伟的人生目标并为此而坚定的付出,百折不挠。

历史上许多艺术大师正是因为拥有坚定的人生信念,才成就了其辉煌的成就。米开朗基罗为了其艺术事业,同社会现实反复斗争,屡遭迫害,但大师不向困难低头的坚定的人生信念最终创造了他在世界美术史上的辉煌成就,成为家喻户晓的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现代艺术在最初产生之时,采取反传统的样式,反传统就意味着与人们的审美习惯保持了距离。在逆境中成长是需要勇气的,正是艺术家坚定的人生信念成就了自己,成就了现代艺术如今的辉煌。波洛克,美国现代艺术的代表画家之一,一生贫困潦倒,依靠国家救济生存,他生活的年代,自己的艺术道路十分坎坷,万分艰辛,在有生之年没有看到自己的成功,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方向,最终却成为现代艺术的大师。画家齐白石一生艰辛,几十年如一日,风雨兼程,为艺术奋不顾生,最终成为一代大师。

让学生拥有坚定的人生信念,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在生活中完成的重要任务。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美好前途,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并让他们知道成功不是别人给予的,成功的真正意义在于每天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成功是靠自己每天坚实的努力堆积起来的,无论我们是否达成了自己的目标,最大的成功是我们每天都在坚持,这个坚持信念的过程才是最值得我们自己骄傲的。引导学生拥有坚定的人生信念是当代高校教学的基本要求,也只有学生拥有了坚定的人生信念才能最终实现“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总和。”这才是人文精神的真正体现。

3养成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

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是判断一个学生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是一个人的重要素质,是我们培养学生行为处事的重要目标,是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

很多学生虽然有自己明确的人生目标,但具体到每一分每一秒并不能专一,浪费了很多精力,最终不能走向成功,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当然,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是一个人的能力,是需要养成的重要素质。拥有这种素质的人才能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才能获取最大的成功。什么是成功,达成自己的目标是成功,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是更大的成功。过程的重要性是后现代社会大家讨论的热点,这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达到物我两忘的状态,这种状态本身会给予我们最大的满足。或许我们都有这种经历,很多时候我们学习,不知不觉中时间就会过去但我们并未发现,当我们完成任务看时间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忘记了时间的存在。禅宗讲“空”,但并非顽空,而是要求我们心无杂念,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到一点上,物我两忘。年少时能在闹市里读书,是我们的榜样。佛说,佛与众生的区别就是佛睡觉的时候只想着睡觉,佛吃饭的时候只想着吃饭。这就是物我两忘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一种圆满的感受。在这种感受里,我们往往会有更多的收获,我们的效率是最高的,记忆也是最牢固的。我们最大的幸福其实是我们拥有了这个忘我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才是我们最大的成功。但是很多师范院校的学生并非真的喜欢美术,上课的时候左顾右盼,朝三暮四,贪玩旷课,想学习的时候也是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学习效率低下。很多学生长此以往便很难找到成功的愉悦感,对学习不再感兴趣,对前途也就失去了信心,对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很是不利。因此养成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是学生的重要任务,也是身为人师的重要职责。

在当下后现代社会的背景中,艺术创造强调过程的重要性。只有在物我两忘的状态中才能得到最美的创作感受。只有在这种状态里,艺术家的修养、素质以及状态本身才会自然流淌在我们的创作上,我们的生命能量才会迸发出最华美的篇章,我们做人做事才会超然、透彻与深刻。最终才能实现人的价值和能力的充分实现。

4总结

建立独立的自我意识,拥有坚定的人生信念,养成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这是新时期探索人文精神提出的新要求,是培养独立的综合性、创造性人才的新要求。对我们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人文精神的重视是提高学生素质促使学生成熟的重要因素。在教学的每个环节讲解、提醒、引导我们的学生,学生的良好品质是我们在点点滴滴的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培养和渗透的,只有这样才能把人文精神与高等美术教育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增加我们的核心竟争力。

第8篇

摘要:俄罗斯当代高师美术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文章通过比较中俄两国高师美术教育的现状,对我国高师美术教学改革进行了设想,以期能给我国高师美术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等师范美术教育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美术教育长期受苏联教育模式影响,契斯恰科夫造型体系一直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师美术教育适应时代需要,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大部分高师院校的美术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仍因循守旧,学生依然在进行写实的技术训练,很少去关注、思考什么是艺术。本该鲜活、生动的美术教育,有渐趋僵化之势。通过对俄罗斯主要高师院校的考察,笔者对其美术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试图通过中俄两国高师美术教育现状的比较,为我国高师美术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俄罗斯高师美术教育现状

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和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是俄罗斯最重要的两所师范院校,它们的美术系代表了俄罗斯师范美术教育的最高水平,它们都面向全国招生,每年暑假组织入学考试,教学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主要开设素描、色彩、装饰艺术、金属工艺、陶艺、雕塑、造型艺术教学法、电脑绘画、俄罗斯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俄罗斯历史、哲学、儿童心理学等课程。

在教学安排上,素描和油画是主课,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有。一般是早上9点至11点画素描,中午11点半至下午2点半画油画,下午3点至5点又是画素描。素描以灯光为主,因为在冬日的彼得堡,早上11点天才亮,下午3点多天又黑了,俄国素描的灯光效果是自然环境造成的。解剖课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安排在一张纸上画同一个人头部的正面、侧面和3/4面,或者在一张头像边上画骨骼和肌肉。学校有一个专门的解剖教室,陈列着人体骨骼的各个部分以及一部分动物骨骼,学生可以随时来此写生,有专门的教师指导,素描作业一般都用“缩思”做底子,做成各种深度的灰调子,人像与环境融为一体,空间感极强,这也是为了与油画课程进行很好的衔接。美术教学对构图课极为重视,构图要符合美的规范,反复权衡修改以求获得最佳效果。创作课从大一开始设置,方式是课上辅导、课下画构图、期末总评,手法要求用现实主义方法,题材范围是现实生活、个人生存体验、普希金诗歌、卫国战争、俄罗斯历史与宗教,绝对不允许进行现代艺术尝试。

教学大纲是高师美术教学的“宪法”,教学中出现偏差,马上就由教学大纲来纠正,学生学习也有矩可循,老老实实按教学大纲学就是了,可叹的是这种大纲几十年不变。

学校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美术系设有工业造型、陶艺、雕塑、木工等实习车间,从图纸设计到制作完成都一丝不苟,从中可以看出俄罗斯学生严谨、扎实的学风,这种对学生严肃认真作风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制作一两件作品,更是为了让学生形成优良的工作品质与生活品质。

美术学院的目标是培养艺术家,而师范院校美术系是为了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培养美的传播者,所以除了对学生的绘画技能有一定的要求外,非常注重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1~5年级都开设艺术史课程,课堂不局限于教室,经常去博物馆直接面对大师原作讲解。美术史课程的教学力量非常强,像莫斯科国立师大的美术史教授薇拉博士,就是卓有成就的艺术理论家,她同时还是莫斯科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研究员,与众多知名艺术家保持着密切联系,这样学生不但了解熟悉艺术史上的大师,还有机会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当代艺术家,对艺术、艺术家能够得到切身的体会和了解。一名美术师范生不一定要画得非常好,但他要能真正了解什么是好的艺术,这样在以后的工作中才不会误导孩子。

每年6月,是毕业生的答辩时间,学生作品分成两部分:一是自己的毕业创作;二是在教学实习中收集的中小学生完成的作业。这是对创作能力和教学能力两方面进行评估。

国立师大还与各地中小学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中小学的教学需求,反馈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改进和调整。

二、我国高师美术教育现状

我国的高师院校从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师范大学到省属的师范大学、师范学院,美术课程的设置基本类似,主要开设美术概论、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中外美术史、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装潢设计、环艺设计、广告设计、计算机设计软件应用等课程。

如前所述,写实的技术训练依然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时间安排上,前两个学年主要是基础课,以素描、色彩为主,同时开设国画、油画、设计普修,意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后两个学年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一般分为国画、油画、设计三个专业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业能力自主选择。

创作课设有系统安排,只是在最后一个学期集中搞毕业创作,日常教学活动很少进行创作练习,创作形式完全自由。古典、现代、抽象、具象乃至装置、影像可以自由运用,这种创作方式优点是灵活多样、自由自在,不足之处是缺乏明确的审美规范。

在课程设置上,高师院校的美术课程主要是绘画课和计算机设计课,基本没有手工制作课,所以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术概论、中外美术史等美术理论课程普遍开设,但时间过短,一般每门课程只开一个学期,学生浅尝辄止,仅仅记住一些艺术家和作品的名字,对艺术品的美学内涵和文化脉络缺乏明确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深刻领会作品所传达的艺术精神,所以面对艺术作品常常感到茫然。再加上国内缺少专门的艺术博物馆,学生很少有机会看到艺术品原作。缺乏文化内涵与缺失艺术标准是美术理论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学实习是师范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前几年实行分散实习,流于形式,形同放羊,实习失去了意义。近年有关部门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重新安排集中实习,但由于师范院校与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沟通不畅,实习学校很少,实习学生过多,很多实习生没有机会上课,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高师美术教学改革设想

了解俄罗斯高师美术教育现状,目的在于为我国高师美术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完善我们自己的高师美术教育。针对当前高师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1.思想史、文化史,尤其是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的学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该让学生对人类各种视觉艺术语言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仅仅是记住一些画家和作品的名字,而是深入了解它的社会背景,分析它的构图特点、造型特点,分析画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画,懂得这些造型语言在表达现代人的精神感受上的潜在价值。应该鼓励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修养,经常阅读文学作品和哲学著作,理解并欣赏音乐。画什么”不是指具体的题材、内容,而是指画面所应达到的精神高度,人类艺术从诞生发展到现在,风格手法层出不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根本的东西没变,那就是质朴、大方、纯正的品格,这种品格在不同的时代通过不同的形式得以体现,每一种形式都烙刻着深深的时代印迹。

2.美术基础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把视觉艺术史上的一切经验和创造全部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看到造型艺术的多元性。现行的考试制度,使学生过早地陷入单一的教学规范中,他们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但常常是封闭的,视野过于狭窄。写实造型训练依然是今日大学美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这种严格的规范性教学是必要的,通过写实的训练,培养学生把握控制造型语言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我们今天应该用更宽泛的眼光审视油画基础教学,把注意力从准确地再现转移到现代造型语言的认识和掌握上去。就素描而言,就是构图、体积、空间、结构、黑白灰处理以及线面关系;就色彩来说,就是色彩的对比、调和、空间、层次和色彩的心理与情感表现;就材料和媒介来说,是肌理、色层和各种材质的精神表达。这些应该是在大学低年级反复强化训练的东西,抛开很具象的形,训练造型语言自身的表现力。基本功训练不仅仅是能够准确地再现物象,还应包括结构画面、结构色彩、经营材料的能力,这是当代美术工作者必备的基本能力。当然,作为油画专业的学生,坦培拉技法、古典油画技法、直接画法等专业语言更是必须了解和掌握的。自由开放的造型训练,使学生在技能训练中逐步摸索适合个人精神表达的语言手段,把学生潜在的艺术想象力诱发出来。

总的来说,学生应该掌握以下三种能力:(1)一般具象造型能力,这是指有价值的具象——真正能反映当代生活的鲜活性。(2)对绘画中的抽象规律的掌握,严谨、准确地抽出最基本的绘画语言规律。(3)认识当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通过学习艺术史了解艺术家如何认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又是怎样表现那个时代的生活的,并把这种规律运用到认识当代生活中去。

3.应把手工制作列入必修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劳动生产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4.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使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及时了解中小学的教学需求,相应调整师范院校的教学计划。

第9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信息技术 结合

一、高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然性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很强,高中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这一目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也与社会发展相脱节。按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要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现在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老师主要是“导”,以体现高中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而语文课程的革新与现代化,必须要求相应的教学工具、教学途径也现代化、科学化,信息技术作为最广泛最先进的科技,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必选无疑的。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而又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年复一年,形式照旧,枯燥单一,有些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倦情绪,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的成绩。而多媒体教学则突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的局限性,它集声音、图片、视频、动画、文字等于一体,具有图文并茂、操作简便、交互性好、信息量大、直观性强等特点。一些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使同学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它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给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将新的生命力,让兴趣成为了学生最好的老师。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语文教学的信息资源,扩大课堂容量

现代的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就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收新鲜资料,扩大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陈列、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所有知识点,只是根据课文教学有选择,有目的地侧重录用一些信息。一节课紧紧巴巴,仅板书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资源的最大化,使学生的视野只能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受到了限制,其语言思维能力就不能放得很开阔。而运用多媒体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只要用鼠标轻轻点击,所要板书的内容就投影到大屏幕上了。决不会因为书写潦草杂乱而带来视觉困难,可以轻松地做到一目了然,重点突出。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下来时间节约不少,教师有着充裕的时间讲析更多的内容,学生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课的容量自然加大。

除了完成既定任务外,可以补充阅读练习,适当地将网络中优秀的内容引入到课堂上,配以图像、声音、动画等效果,极大地扩大了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直接体现,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可以对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行洗礼,完成感染——打动——共鸣的情感历程。想象和联想是创新的翅膀,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大胆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呈现出各种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画面,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驱使他们更积极地开展创造活动。

五、小结

总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地采用,不应抛弃了一直以来都沿用的优良传统、优秀教学经验,应努力寻找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为语文现代化服务。

参考文献:

[1]代森.浅谈构建高中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1(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