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6:35: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三峡工程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三峡工程监理工作及监理管理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3-1997年)为一期工程阶段,主要是酝酿筹备,初步建立监理组织体系,初步展开监理工作;第二阶段是1998年以后,主要是完善监理组织体系,全面开展监理工作,并向规范化发展。1999年5月,三峡工程首次聘请了外国监理公司,监造三峡水轮发电机组。2000年8月,成立了三峡工程质量总监办公室,聘请了奥地利的罗伯特等中外专家担任专业质量总监。2001年1月,成立了安全总监办公室,聘请了日本前田株式会社的广岛、田濑等专家担任安全总监。
在三峡工程第一阶段建设期间,监理单位主要有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等10家。
在三峡工程第二阶段建设期间,主要监理单位有12家。与以往不同的是,三峡工程水轮发电机组的制造,业主聘请外国公司监造。5家外国公司参加竞标,最后由法国技术监督局与法国电力公司组成的联合体——EDF/BV中标。
三峡监理工作制度分为业主和监理单位两个层次。中国三峡总公司于1994年11月编制并《三峡工程建设监理统一管理办法》(试行)。该管理办法原则规定了三峡工程监理工作的内容、方法、程序、措施等。进场各监理单位依据业主统一管理办法的原则以及本单位制定的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开展工作。
中国三峡总公司工程建设部统一组织和指导各监理单位工作。三峡工程监理单位按工程项目或工程部位分别设置。监理单位均与业主签订监理委托合同,相互间没有隶属关系。监理组织机构由建安工程监理和永久工程设备监造两个部分组成。根据工程建设发展需要,三峡工程还按专业聘请了质量总监和安全总监。
2三峡工程监理管理机制
业主的监理管理部门制定了三峡工程建设监理统一管理办法,以总体协调三峡工程各监理单位的监理工作。
监理单位的选择与委托。三峡一期工程监理单位选择与委托的主要方式是邀请招标,通过竞争择优选择并委托。三峡二期工程监理单位的选择与委托方式主要是议标。
监理委托合同的签订。监理单位的委托必须签订监理委托合同书。合同书按《三峡工程建设监理委托合同书编制样本》(试行)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进行编写。
监理委托合同的履行。业主依据监理委托合同对监理单位履行合同的行为给予检查和监督。
三峡工程实行分项目管理。监理单位一方面要接受各相应项目部对监理工作具体的检查监督,另一方面还要接受业主工程建设部工程信息部的检查与指导。
业主试验中心、测量中心及金属结构设备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既是对工程总体质量监督的专门机构,又是业主开展监理管理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
业主单位各项目部通过工程建设部的每月监理工作例会了解三峡工程监理工作开展情况。工程建设部通过例会协调解决监理单位提出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并在合同范围内,根据工程的最新进展和出现的新情况对监理提出一些具体的工作要求。
为加强对三峡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控制和管理,业主在工程建设部下设了质量总监办公室、安全总监办公室,聘请国内外知名的水工、机电、焊接和安全专家担任总监。业主每周一召开专业质量总监、项目总监联席会议和安全工作会议,及时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3三峡工程质量总监办公室
为进一步完善三峡工程建设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三峡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确保三峡工程的一流质量,2000年8月,中国三峡总公司按专业设立了三峡工程质量总监,成立三峡工程质量总监办公室。
3.1三峡工程专业质量总监的职责
质量总监不替代监理工程师的职能,监理工程师仍按合同授予的职责开展工作。专业质量总监的主要职责为:
1)按专业行使对三峡工程施工质量进行高层次、有权威性的监督。
2)研究和发现三峡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并及时提出警示和建议。
3)为实现三峡工程的一流质量,对工程质量控制、施工技术与工艺提出意见和建议。
4)对已经出现的工程质量缺陷和事故,提出纠正和处理措施。
5)对施工中发现的质量隐患和违反质量技术要求的行为提出意见,行使质量一票否决权,并在授权范围内行使对质量监理的决策权。
6)在了解设计意图的基础上,为保证工程最终质量,提出优化设计的建议。
7)根据需要对总公司和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3.2三峡工程专业质量总监的聘任和工作方式
专业质量总监由中、外专家和有关部门高素质技术人员担任。所聘专家应具备本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良好的品德素质,经严格遴选确定。可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在不同时段聘请不同的专业质量总监,实行动态管理。
专业质量总监主要在施工现场独立进行质量监督,在授权范围内通过项目部的配合,对监理工程师提出建议或下达指令,一般不直接对施工承包商下达指令。
专业质量总监在质量总监办公室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下开展质量监督工作。
3.3三峡工程质量总监办公室职责
三峡工程质量总监办公室设在工程建设部,受三峡工程质量管理委员会和工程建设部的双重领导,负责组织和管理专业质量总监的工作,向总监提供必要的设计和其它技术文件。
质量总监办公室除行使专业质量总监的职责外,还承担以下职责:
1)参与对三峡工程各参建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规程、要求进行检查和指导。
2)掌握三峡工程质量状况,对三峡工程的质量管理和质量状况进行阶段性分析和总结。汇总和编写向上级有关部门的质量汇报材料和有关文件。
3)参与对工程质量缺陷和质量事故进行调查和评定,审大质量事故的处理方案。
4)协助和配合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行使对三峡枢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监督,负责与质量检查专家组及其工作组的日常联系。
5)监督工程建设部各项目部和监理单位对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情况。
4安全总监办公室
为加强三峡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与管理,力争安全生产零事故,2001年1月,中国三峡总公司成立了安全总监办公室。安全总监办公室设在工程建设部,受三峡工程安全生产委员会和工程建设部的双重领导。安全总监办公室除配备安全专职工作人员外,增加土建、施工设备专业工作人员各一名,并聘请数名专家担任安全总监。
4.1三峡工程安全总监的职责
安全总监不替代监理工程师的职能。安全总监的主要职责为:
1)对三峡工程施工安全进行有权威性的监督。
2)研究和发现三峡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时提出警示和建议。
3)对三峡工程的安全保证体系,安全规程、规范,安全生产措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4)对施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和违反安全规程的作业提出意见,由现场监理工程师行使职权,监督整改。
5)根据需要,对各参建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4.2三峡工程安全总监的聘任和工作方式
聘请在水电施工中有丰富经验的中、外专家和安全管理人员担任安全总监。所聘专家应有较深的专业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良好的品德素质。可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在不同时段聘请不同的专业安全总监,实行动态管理。
安全总监主要在施工现场独立进行安全监督,在授权范围内通过项目部的配合,对监理工程师提出建议或下达指令,一般不直接对施工承包商下达指令。
安全总监在安全总监办公室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下开展安全监督工作。
4.3三峡工程安全总监办公室职责
1)参与选聘安全总监和负责管理安全总监的日常工作。
2)安全总监办公室是安全总监的窗口,安全总监的意见、指令由办公室传达和贯彻。
3)参与对三峡工程各参建单位的安全保证体系、安全规程的检查和指导工作。
4)掌握三峡工程安全状况,对三峡工程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状况进行阶段性分析和总结。
5)参与对安全事故的调查和评定。
6)监督项目部和监理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峡工程第一阶段监理单位及承担的监理(监造)工程项目
1、长江水利委员会:监理工程项目有右岸一期工程、二期围堰等项目,1993年5月进场。
2、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监理工程项目有永久船闸一期开挖等项目,1993年12月进场。
3、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监理工程项目为临时船闸及升船机工程,1993年12月进场。
4、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研究院:监理工程项目为对外交通专用公路工程,1993年12月进场。
5、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监理工程项目有西陵长江大桥、覃家沱大桥等项目,1993年12月进场。
6、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监理工程项目有左岸厂房1至6号机组段一期开挖、第13至第16小区房建等项目,1994年1月进场。
7、中国三峡总公司多能公司:监理工程项目为场内交通、房建、三通及场平工程,1994年1月进场。
8、葛洲坝水力发电厂:监理工程项目为施工供水供电等项目,1994年1月进场。
9、南京工苑建设监理公司:监理工程项目为右岸东岳庙办公生活小区建设项目,1993年8月进场。
10、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监理工程项目为建设者之家工程,1995年12月进场。
三峡工程第二阶段监理单位及承担的监理(监造)工程项目
1、长江水利委员会:监理工程项目有泄洪坝段及左岸11号?14号机组厂房坝段、右岸茅坪溪防护土石坝一期、金结及机电监造、塔带机监理等项目。
2、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监理工程项目有左非12号?左岸10号机组厂房坝段及左岸电站厂房,金结及机电监造项目。
3、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监理工程项目有永久船闸二期工程、金结及机电监造、98.7米拌和系统设备监理及运行监理等项目。
4、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监理工程项目为升船机工程、上游引航道工程。
5、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监理工程项目有茅坪溪防护土石坝一期沥青混凝土心墙及二期工程、右岸地下电站进水口洞挖及混凝土预建工程等项目,1997年8月进场。
6、中国三峡总公司多能公司:监理工程项目为下岸溪人工砂石系统开采等项目。
7、葛洲坝水力发电厂:监理工程项目为左岸14台水轮机埋件监造。
8、水电第十三工程局:监理工程项目有门塔机、土石方机械监理等项目,1998年11月进场。
9、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监理工程项目有缆机、门机监理等项目,1998年11月进场。
10、郑州机械设计研究所:监理工程项目为启闭机监造项目,2000年4月进场。
摘要:项目成本造价管理
联营体即投资者利用自己的专长和其他资源联合设立一个公司或企业,通过联营,投资各方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联营企业单独拥有自己的财产、厂房和设备,备有自己的存货,发生自己的负债和费用,独立经营独立报告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披露相关的财务信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对跨行业跨领域经营方式的冲击,联营企业来到水电行业已有10余年的历史,先后在三峡、小浪底、大朝山等水电工程中生根开花,行将收获。体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拓宽市场的联营宗旨,在资源配置,打造行业品牌,发挥经济效益等方面起到了无以替代的功能。但联营企业在共谋发展,寻找生存空间的同时,如何选择企业自身的联营模式,加强会计核算、成本管理和控制等一系列全新的课题又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笔者对三峡工程中联营体成本控制新问题一些的探索。三峡工程施工中有三七八、青云、三联等水电联营体,其中由水电三局、七局、八局共同出资,在宜昌注册成立宜昌三峡工程建设三七八联营总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先后在三峡工程中承建左岸厂坝一期开挖、二期厂房、船闸主体工程施工,人工砂石开采系统,右岸三期厂房施工等大型水电项目,总中标金额达60余亿元。在三峡工程中联营体经历了紧密、松散再紧密的运作实践,积累了一些成本管理的经验。
1、事前控制
成本控制分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三个阶段,事前控制包括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成本计划,同时组织好职工的培训。由于联营体劳务素质不一、看待新问题各自立场不一,轻易形成相互推卸责任、成本意识淡化、管理松懈等新问题。为此,转变观念、统一熟悉、明确责任乃联营体成本管理重中之重,生存之精髓;同时应建立健全成本控制机制和各种规章制度,以制度来制约人,以经济杠杆激励人,激发全员职工成本意识。此外,由于联营体的劳务来源于不同的联营单位,盲目进场将造成人员设备闲置,必须合理有序布置施工队伍进场,减少相关的费用。事前控制好了,为事中事后控制奠定了基础。
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整个过程的成败,必须坚持以联营体经理为核心全面加以落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摘要:
2.1人工费控制
(1)建立合理的用工制度。即根据联营体董事会决议对联营体各职能部门、施工队、班组建立符合联营体实际需要用人管理体制,做到机构简、人员精、费用合理、相互扯皮少。
(2)提高人员素质。三峡工程劳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亟待提高。对各工作岗位必须持证上岗,通过员工培训提升人员综合素质。
(3)人工费的控制必须抓住合同环节,联营体雇佣劳务,在签订劳务合同的同时必须就劳务费用达成协议,合同单价必须控制在计划之内,其余部分用以布置定额外人工费和关键工序的奖励费用。如此布置人工费才不会超支,而且还可以留有余地,以备关键工序不时之需。
2.2材料费用控制
三峡工程材料费在预算成本中比重占60%以上,所以材料费在整个控制过程中尤显重要,控制主要在采购、保管、消耗三个环节。
(1)建立健全材料管理制度如材料采购比价制度、材料和物资审计制度(笔者认为在三峡工程中联营体假如有可能应该健全采购审计制度,切实控制采购成本)材料采购管理办法、材料退库制度。
(2)工程主要材料物资、机械设备、劳保办公用品等采购做到同等产品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信誉、同等信誉比运距的比价采购制度,比价确定供给商后可实行定点采购,争取厂家销售折扣。
(3)严格入库验收控制制度。首先联营体机电物资部门内应成立质量验收小组,果断把好材料质量关,符合质量的材料作好样本予以保存,对于不符合质量的材料要果断拒收,由此造成的工程质量、工期延误、缺货成本损失应向供给商进行索赔;其次还应该核实材料数量做到账票相符、票物相符;再次对于入库材料要妥善保管、定期清查,做到账实相符,另外非凡要加强露天材料的管理,减少损失,发现新问题及时处理。
(4)通过限额领料单落实材料领用控制。材料部门按照施工部签发的施工任务单来确定各项目的材料月需计划,签发限额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必须按照规定栏目来填列,不可缺项同时要分清分项分部工程施工部位,仓库材料员控制发料要预算人员提供的实物工程量和项目施工员提供的实际工程量进行复核,并和各工段的施工预算进行核对,假如有差异应该分析原因及时反馈。签发限额领料单的人员应该根据进度要求下达施工任务,签发施工任务单,组织施工。项目施工完毕做到料尽场清,剩余的材料办理假退料或者退回仓库,冲减该项目的材料费。
(5)由于材料市场价格变动频繁,往往会发生合同标书预算价格和市场价格严重背离而导致采购成本失去控制。此时联营体材料管理人员有必要经常关注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动,积累系统的市场信息。如遇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应向定额管理部门反映,向业主办理材料价差结算。
(6)钢管脚手架模板等周转性材料控制。在三峡工程右岸厂房三期施工过程中大部分周转材料来自联营各单位投入,应健全相关的台账,制定联营体内部的材料回收结算单价和内部租赁单价,确定摊销率,保证周转材料结算合理,摊销均匀。
2.3机械设备使用费控制
(1)三峡工程联营体的部分设备由业主提供和联营各方的投入,应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手设备管理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熟悉。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诸如油料消耗配件替换、设备修理、机车保养)规章制度,健全设备台账,杜绝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短期行为。
(2)合理配置设备、明确责任。按照联营体项目施工的需要,减少设备盲目采购盲目进场带来的设备闲置损失,堵死设备采购漏洞。
(3)控制机械设备使用变动成本。对机械设备燃料、辅助油料、零配件替换件实行限额领料,定额消耗,实行机械设备单车核算,定期编制单台设备月消耗报表,分析各项费用节约(超支)差异,奖罚分明。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注重修旧利废,减少机械使用费。
(4)寻求新的设备管理模式。如在保证设备完好、保证出勤率的情况下可以实行单车设备机长责任承包制度、定量工程承包制度、设备风险租赁制度,落实设备管理责任制。
2.4建立项目成本审核签证制度,控制成本费用支出
联营体所有的经济业务,不论是对内或对外,都要和项目直接对口,在发生经济业务的时候,首先要由有关项目管理人员审核,最后经项目经理签字后支付。这是事中控制的最后一关,必须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开源和节流相结合。降低项目成本,需要一方面增加收入,一方面节约支出,因此,在成本控制中要做到,每发生一笔金额较大的成本费用,都要查一查有无和其相对应的项目收入,是否收小于支,在经常性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核算和月度成本核算中,也要进行实际成本和预算收入的对比分析,以便从中探索成本节、超的原因,纠正项目成本的不利偏差,提高项目成本降低的水平。
3事后控制
关键词:三峡通信,信息系统,网络资源,应用功能
开发为了满足三峡工程建设的需要,我们从施工开始前的论证准备阶段就着手规划和建设一个先进而完善的通信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现在这个系统已基本建成,经过几年实际运行和使用的考验,证明该系统的技术方案和使用功能均达到了国内同类专网的先进水平,为三峡工程的建设和施工管理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1三峡通信、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
(1)宜昌至三峡的数字微波通信和光纤通信。其中施工初期建成的微波通信是当时三峡工地对外通信的唯一手段,为解决大批施工人员进驻工地后的应急通信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光纤通信由于受到路由的制约直到1997年大江截流前才建成开通。这是连结三峡工地和宜昌公司总部的两条互为备用的主干通信线路。特别是高速光纤通信系统的建成不仅大大提高了通信的速率,增加了三峡通信网的容量,而且也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分别在宜昌公司总部和三峡工地建成了总容量近一万门的数字程控交换机通信系统。各交换机之间统一用数字中继线组网、网内统一编号、直拨通话。并于1997年初与宜昌电信局实现了数字光纤中继联网(DID),专网与公网之间可以直拨呼入、呼出,彻底消除了过去企业网与电信公网之间通信的瓶颈,大大提高了呼通率和通信质量。
(3)建设了800Mhz集群无线通信和一点多址微波通信网,从而为三峡工程施工现场构建了一套灵活而快捷的施工调度指挥通信系统。
(4)为适应三峡工程信息管理的需要,建立了宜昌至三峡的两套155Mbps光纤通信系统(ATM光纤通信为主通道,SDH光纤通信为热备用)和高速ATM数据交换机,实现了三峡工地和宜昌的宽带数据通信。另外在三峡和宜昌两端有近20条分枝光缆延伸至各个信息点,加上前、后方几座办公大楼内的五类结构化布线系统,构成了一个无阻塞的高速信息网络平台。网内连接了800多台计算机,它们之间通过交换式集线器(HUB)能以高达100Mbps的速度进行通信。
(5)通过宜昌公司总部至北京的卫星通信系统将我公司的计算机网与因特网相联,从而使专网内的任何计算机用户除了具有网内通信、查询、共享网内资源功能外还能访问英特网并具有因特网用户的各项功能。卫星通道的速率现在为双向128Kbps(下行192Kbps,上行64Kbps),如需要可以方便地提升至2Mbps(双向)。
2三峡通信、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1)对内对外的电话直拨通信。其中网内通信免费,由于专网连通了宜昌与三峡坝区,故使得三峡对宜昌市的区间通信变为市内通信,不仅大大方便了公司和三峡建设者对内对外的通信联络,而且每年可为公司节约一笔可观的通信费(区间通信比市内通信费率要高)。
(2)实现了三峡前、后方800多台计算机的联网,为三峡工程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先进而可靠的宽带网络支持平台和运行环境。
(3)由我公司与加拿大Moneco公司合作研究开发的三峡工程管理系统(TGPMS)已成功地在该网上运行,它作为大型水电工程管理软件其内容包括了三峡工程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较完整的工程设计文档资料、施工计划进度、合同文档管理、财务会计、质量安全、大型施工设备以及科研项目的共享信息资源库。它的全面使用不仅节省了工程管理的人力、物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集中体现了三峡工程现代化管理的水平。
(4)在这个宽带数据网上还运行着notes办公事务处理系统,它包含了总公司的公文系统、电子邮件、会议通知和会议纪要、人事档案等内容。该系统在全公司和各参建单位的成功应用改善了办公条件,提高了办公效率,得到了普遍地欢迎和好评。
(5)网内每个用户均能通过卫星专线与因特网相连,能以较快的速度上网。享受英特网所提供的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和电子邮件服务。
(6)申请注册了中国三峡总公司的域名(),在北京代表处建立了3W服务器和网站主页。可以通过In-ternet网向全世界三峡工程及其相关的各种信息。
3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开发新的服务功能
计算机信息网络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技术领域,网络带宽在不断展宽,新的应用功能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三峡通信、信息系统的网络平台虽已基本形成,而应用还远未完善。为了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潜力,为三峡工程的建设乃至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提供更完善的信息服务,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就不仅要继续推广已取得的应用成果,加强系统硬、软件的维护,使之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而且还要不断地开发新的应用领域和增值业务。
3.1加强三峡网站的建设管理,使之成为宣传三峡工程的第三大新闻媒体
利用三峡网站在因特网上适时三峡工程的建设成果和与之有关的信息是向全国及全世界宣传三峡最快捷、最方便的途径和手段。因为它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覆盖范围广。这是一般报刊杂志所不能比拟的。但现在的三峡网站一是布局设置不太合理,二是管理力量薄弱,所以信息较少,内容陈旧,更新不及时,形式也不够灵活新颖。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建议该网站的日常业务包括信息、资料的采访、编辑和录入,网页制作、更新等划归新闻中心管理,而信息中心则负责网站的技术支持。这样就把三峡工程的报刊、杂志和网站作为三大新闻媒体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并统一管理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鉴于目前北京和宜昌还没有专用通信线路,故需要在宜昌另建一台3W服务器及相应的连接设备和软件,而将北京的3W服务器作为数据备份。上网内容要作到全面、准确、实时,要定时更新。以增加它的新闻性和可读性,也就增加了宣传效果。
3.2开发专网IP电话业务
IP电话是因特网和电话交换机相结合的—项全新的应用成果。它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节省电话费。根据现在的国家政策,在企业专网内部开通IP电话业务是允许的。三峡通信、信息网不仅已与电信公众网联网,而月也已通过吉通网络公司的金桥网与国际瓦联网联通,这为开通IP电话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1)1P电话系统在三峡信息网的构成
由此图可以看出,在现有设备配置情况下,为了使我公司和三峡工地的用户都能打IP电话,只需增加少量设备。
(a)电话网关
电话网关是实现IP电话的最关键的设备,通过它把模拟话音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变换为可以在因特网上传输的数据包。此外它还能提供路由器功能、优先级别限制功能等。根据不同要求,安装时需对电话网关进行内存升级、更新路由器操作系统IOS.电话网关的联网调试包括设定IP地址、设置H.323网关参数、配置计费命令等。由于IP电话语音数据流对实时性要求很高,为了防止上网计算机数据流对语音数据流的影响,必需在电话网关上将语音数据流的优先级设置为高于计算器数据流的优先级。
(b)电话网关与电话交换机的接口
电话网关可直接与交换机的数字中继板相接。根据话务量大小可按30路(一块E1板)或60路(两块E1板)数字中继线配置。并在交换机上进行软件设置,定义IP电话的路由号(例如设为“10”),这样用户拨“0”就是通过公用电信网打市话和长途电话,拨“10”就是通过因特网打国内或国际长途电话。当然交换机的计费软件也得进行相应的定义,调整相应IP路由的费率。这样只是在交换机上增加了一条出口路由,故交换机原有的功能完全不受影响。
(c)增加三峡专网与国际互联网之间的通信带宽
为了节约上英特网的信号带宽,语音数据要经过数据压缩处理,将每路64K的语音数据压缩为4K左右的数据,因此有30路中继线的IP电话系统需占用128K的上网带宽,且这个通道只用于国际和国内的出中继通话业务,市话和入中继通话仍通过电信公网的中继线进行。总之可以根据经济、适用的原则灵活配置中继线数量和上网带宽。
(2)IP电话经济性分析
由此可见,两者平均价格差为62%,也就是说IP电话话费只为公网话费的38%.根据我公司2000年上半年电话费单统计,国际、国内长途话费为121.5万元(推算全年长途话费是243万元)。如果开通了IP电话业务,则一年少付通信费150万元。扣除因特网信道租费每年为24万元(128K)。则实际每年可节约话费120万元以上。可见它的经济效益是非常明显的。
3.3工地监视实时图像在网上的传输和查阅
前面已经提到,三峡信息网内主干线路传输速率已达155Mbps,不久还将建设622M甚至更快的三峡永久光纤通信网,局网内到桌面速率达100Mbps.是一个可以进行双向多媒体信号传输的高速数据网络平台。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在网上能够查看的信息较少,另外也还有一些部门的信息资源,例如物资部的散装水泥/粉煤灰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部的公共工程信息系统、工地图像监视系统等未能进入信息主网。如能将这些信息特别是图像信息纳入到公司的主网中,则不仅可以丰富公司信息网的使用功能,提高其使用效率,而且能把三峡工程的建设、管理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下面主要介绍大坝监视活动图像在网上传输和查看的方案。
现在工地图像监视系统有两套。一套是模拟图像监视系统,已接入有线电视网;另一套是数字图像监视系统,主要用于大型施工机械如塔带机等的安全监视,(当然也可方便地用于大坝浇筑现场监视,将来还可用于船闸闸门及以电站机组运行的监控)。它共有八台摄像机,分别用微波或视频电缆将摄像机的图像信号传输至集中监控室进行图像的模/数变换、压缩、存储、显示。它采用了高性能多媒体监控平台,集高速矩阵切换、硬盘图像存储和防盗报警等功能于一身。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1)在监控中心显示器上有八个画面,显示八路彩色实时活动图像(可以扩充至16路实时画面)。一点监视八点,并可分别对摄像机进行控制;
(2)中心在监视的同时可硬盘录像和检索回放。基本配置可以记录一周的活动图像信息,增加硬盘容量可记录更长时间的信息;
(3)NT28套件(高速视、音频采集/压缩卡+高速PCI网卡),适用于LAN/WAN中多点对多点的视频监控。支持TCP/IP标准通信协议;
(4)视频采集格式为MPEG-1,视频采集速率256K~3Mbps,具有实时图像变化监测功能,利用画面运动补偿的原理,既能压缩带宽,又不影响画面质量(清晰度);
根据设计要求,该图像监视系统应能具备网上传输功能。只要在网上各计算机内装入多媒体软件就可在办公室计算机上观看施工现场实时活动图像。
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计算机网和监控中心之间的传输通道及接口界面。原来已规划并架设了一条光缆到覃家坨变电站,只要再架设一条2km左右的连结光缆即可解决。系统的软件设计则要配置一套多媒体软件包,使显示器上增加一个图像查询栏,点击查询栏内摄像机编号或所在位置名称即可选择你所需要的一路图像进行观察。通过查询回放还可查看过去一周甚至一个月内某个施工位置的任意时段的图像,这对于分析施工质量及安全事故是非常有用的。
论文关键词:三峡工程,工程保险,风险管理
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大型水电工程,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风险因素多。在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引入了保险机制,使得工程项目在遭受自然风险或意外事故时,能够及时获得风险保障,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本文试图对三峡工程项目保险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以期对我国工程保险制度的推行有所借鉴。
一、 三峡工程保险情况概述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人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1993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作为三峡工程建设项目法人(业主)。在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实行了以项目法人责任制为中心,招标承包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有机结合的建设项目管理机制,积极引入工程保险机制,对工程建设提供风险保障。
从1993年开始,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就与保险公司开展了合作。在1993-2003年间,三峡工程的保险情况如下:(1)1993年5月9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与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签订水电站建筑、安装工程保险合同,第一份三峡工程保险合同正式诞生。(2)1997年12月,中国人保承保长江三峡二期工程中的泄洪大坝及相关工程,保险承保金额达40亿元。同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承保二期工程中的左岸厂房坝段和左岸电站厂房的建筑安装工程,保险承保金额为30亿元。(3)2000年9月8日,中国人保作为首席承保人,与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共同为长江三峡至常州直流输变电龙泉、政平换流站工程的安装工程提供安装工程一切险保险4.6亿美元。(4)2001年2月22日,中国人保、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等3家保险公司与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签署保险金额达100亿元的三峡左岸电站设备安装工程保险及变压器、GIS运输保险保单,这是三峡工程建设期内最大的一份单项工程险保单。从2001年起,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对三峡建设者统一办理雇主责任保险,包括施工、监理、设计单位的正式职工、合同工和临时工。(5)2002年11月4日,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和中国人保签订保额4.68亿元的合同,保险范围包括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和截流后即将修筑的三期混凝土围堰工程。(6)2002年12月29日风险管理,中国人保为首席承保人、太平洋财险公司和平安财险公司参与共保三峡右岸大坝和电站厂房土建工程保险,合同保险金额逾30亿元。 在赔款支付方面,从1993年到2002年7月底,建筑工程保险共获赔付 1830.6万元,平均赔付率(赔付金额/保费支出)为28.2%;施工设备保险赔付率(1995年至2001年累计)为33.4%;雇主责任保险赔付率(2001年度)为53.9%。其中永久船闸1995年开挖至今,保险公司已为因塌方、暴雨灾害而造成的损失赔付564.49万元,赔付率为40% 。由此可以看出,保险对三峡工程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有力地支持了三峡工程建设。
二、三峡工程保险模式的特点分析
从三峡工程的保险实践来看,形成了“业主集中投保、公开询价招标、多家公司共保、合理安排再保”的保险模式,有利于工程保险制度的推行,为工程项目的保险管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论文下载。限于资料,下面主要以2001年三峡左岸电站设备安装保险为例,对三峡工程保险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
(一)业主集中投保
在三峡左岸电站设备安装保险过程中,由于被保险的设备绝大部分从国外进口,其中14台进口机组分别来自欧洲、北美洲、南美洲、亚洲九个国家的十几个制造厂家,设备的制造、运输、安装和调试均应达到当今国际水平。同时,由于左岸电站设备安装任务和作业面相对集中,存在多家施工单位和多项设备的作业交叉、干扰频繁,最终需经系统联合调试,造成安装施工作业的层面和界面责任难以划分。采用分项保险则会导致不同项目的安装工程险赔付责任难以划分。在电站设备进行安装的同时,厂房及相邻坝段的土建施工也在进行,两者又存在相互影响。而且,对于同一设备,出险原因可能涉及到制造运输、安装等多个环节或多个险种的赔付责任,也存在交叉,因此,该项目采用不切标块,以开口大保单方式由业主统一投保左岸电站全部设备安装工程险和高压电器设备运输险。
(二)公开询价,进行保险招标
中国三峡总公司作为项目业主采取公开询价、专家评审、领导决标的方式进行投保,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首先,中国三峡总公司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三家保险公司总部发出了邀请报价通知书。在得到三家响应后,接着,邀请三家保险公司到三峡工地进行现场风险查勘并购买询价文件。中国三峡总公司对各保险公司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答疑和澄清。各保险公司用20天时间作出建议书,中国三峡总公司再组织评标议标,最后以书面形式通知中标。
中国三峡总公司邀请国务院三峡办、长江水利委员会、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国际达信保险顾问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和总公司有关方面代表共同组成专家评审小组,专家评审小组依照“公正、公平”的原则,采取定量打分、定型分析、记名投票,最后形成了专家组的推荐意见。总公司领导充分尊重专家评审组的意见,并将评审结果派人向中国保监会作了专题汇报,以利保监会帮助政策把关。最后决定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共保,其中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首席承保人,三家共保比例是5:3:2,中国人保占50%,太平洋保险公司占30%,平安保险公司占20%。
(三)多家保险公司共同承保
由于左岸电站设备安装和高压电器设备运输投保的金额大、风险因素高,国内一家保险公司难以承保。为了有效地转移和分散风险,又兼顾三峡工程已投保的左岸厂坝土建建筑工程险可能的交叉责任和三峡工程第三阶段工程投保项目以及左岸电站机组投产以后的财产险的竞争选择。因此,由国内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三家保险公司以共保的方式承保。
共保方式确定首席承保人,各共保人与投保人联合签署一张保单,统一保险费率并以首席承保人建议书费率为准。明确首席承保人一家现场服务机构归口服务,出险后按共保比例赔偿。
(四)合理安排再保险
按照我国保监会在2001年的规定,保额的20%必须首先由中国再保险公司办理法定再保险。接着,根据各家保险公司的各自资本金及准备金比例确定自留额。余下的保险金额需要在国际上进行再保险,以化解风险。为了进一步落实和降低国际分保的保险费率,由首席承保和三峡总公司共同选择首席国际再保险人,并由首席国际再保险人牵头组织其他国际分保公司,以层层分担和转移风险、落实责任,首席承保人和中国三峡总公司(含达信保险顾问公司)组成联合工作小组,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向国际再保险市场推荐被保险项目。
三、启示
(一)有必要在工程建设中引入保险机制,并为工程保险制度的推行创造条件。保险在三峡工程的应用说明了保险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一方面,工程项目可以获得保险人、再保险人提供的风险管理服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支出一定的费用风险管理,使工程项目在遭受所投保的风险损失时,能够及时获得风险保障,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建成。但是应当注意到的是,三峡工程由于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实行了规范项目管理的工程,建立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有机结合的建设项目管理机制,形成了明确的风险责任承担制,有利于保险活动的开展。因此,要推行工程保险制度,要完善建设项目管理机制,使项目的参与主体真正成为风险责任的承担者,为工程保险制度的推行创造条件。
(二)对工程项目本身的保险实行以业主投保的投保方式。国际建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建筑业市场是以一个业主主导的市场,业主是建筑业发展的动力。要满足业主的需要,就要保证工程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因自然风险或意外事故的发生而陷入停顿,要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建成。在我国现阶段建筑市场属于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市场竞争无序,业主的行为不规范:压低承包价、要求承包方垫资、拖欠工程款、与承包商签订不平等的条约等现象较为严重,承包商为了节约开支,会尽量减少投保计划。另外,从世界工程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在英国等发达工程保险市场,在投保方式上,逐渐由以往的以承包商投保为主向业主投保为主转变。因此,结合我国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外的发展趋势,在我国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本身的保险实行以业主投保的投保方式,可以避免漏保或重复保险;可以获得谈判的优势,不仅会减少保费,也能降低免赔额,有利于业主控制投资;业主可以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增加保险或续保,从而使工程建设获得较充分的保险保障;当发生索赔要求时,由业主一家与保险公司谈判,可以使索赔程序得以顺利进行,业主就能迅速获得由保险公司支付的索赔款项,及时地恢复施工。
(三)积极寻求专家、风险顾问和中介组织的支持。业主在进行保险安排时,可以组织专家、风险顾问或保险中介人来协助投保,为其选择合适的保险人和合理的保险方案服务。项目业主采取通过编制保险招标文件,组织保险招标,公开询价,专家评审的方式进行投保,可以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组织有关方面代表共同组成专家评审小组,采取定量打分、定型分析、记名投票,形成专家组的推荐意见,便于进行保险决策。在进行再保险安排时,也需要国内和国际的再保险人积极参与,以便在更广的范围内分散和转移工程风险。
(四)大型工程项目的保险需要共保、再保险来进行风险转移。在大型工程项目的保险活动中,可以采取选择多家公司组成共保体来对工程项目进行承保,通过确定首席承保人,各共保人与投保人联合签署一张保单的方式进行论文下载。同时,在大型工程项目的承保中,保险公司要十分重视再保险的安排,以便降低承保风险。工程风险通过再保险、甚至不同层次的转再保险,可以将风险在更多的承担主体、更广的范围内进行分散。因为对于工程保险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实际上是再保险主导了原保险。原保险人能否获得再保险人的支持以及再保险的安排,是原保险人签发保单的重要前提。有了再保险人的支持,可以扩大原保险人的承保能力,增强业务开拓能力;减少保险责任准备金的提取;降低原保险人的财务风险;增加被保险人的信任,为建设工程项目提供可靠的保险服务。在再保险的安排方面,有如下再保险方式可以进行选择:1.临时再保险和固定再保险 。在建设工程保险的再保险方式上,既可采用临时再保险,也可采用固定再保险。但由于建设工程的保险视工程项目的投资情况而定,在业务量上具有不稳定性,而且工程保险的保险标的与保险金额的巨大风险管理,固定再保险无法容纳,常通过临时再保险予以分散风险。2.比例再保险和非比例再保险 。再保险根据所转移保险责任的计算基础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比例再保险和非比例再保险。前者以保险金额为基础来计算保险责任,包括两种形式:成数再保险和溢额再保险;后者以赔款为基础计算保险责任,包括两种形式:超赔再保险(分为险位超赔和事故超赔)、停止损失再保险。具体在建设工程保险的运用上,有如下选择:(1)由于建安工程保险常采用一切险的形式,成数再保险的方式是原保险人将某一业务的每一风险的保险金额,按约定的固定比例向再保险人进行再保,可以平均化再保险人所承担的风险,较为再保险人接受。(2)溢额再保险为原保险人对于超过其自留额的风险,以自留额的一定倍数,由再保险人承担。该方式有利于原保险人,原保险人可籍自留额的设定来发挥核保功能,但保费的分配、赔款比例及分摊等方面手续繁杂、成本较高,但由于工程保险的再保险每笔再保险费均大,且笔数不多,故该方式的缺点不明显,常在再保险安排中采用。(3)超赔再保险分为险位超赔和事故超赔再保险,前者以一般损失情况为设计对象,后者以异常的大灾害为对象。对于工程保险来说,因台风、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是其主要承保风险,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巨大,原保险人需要该种再保险的保护,然而,再保险人对此方式较排斥。(4)停止损失再保险较多地运用于损失频率高、损失幅度小的业务,如汽车险业务。对于工程保险业务而言,具有损失频率较低、损失金额大等特点,停止损失再保险在工程保险的再保险中较不适用。
(五)保险公司应当加强风险管理。保险招标的方式对投保人有利,保险公司会面临竞争压力,可能会给保险公司带来风险,保险公司应重视风险管理。保险公司要在保前、保中和保后作好风险调查和评估,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加强防灾防损,切实防范自身的风险,从而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提供风险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保险年鉴.1980-2003.
[2]工程险欲从三峡走出去.sina.net产经网-中国商报,2002.10.29.
论文摘要:本文运用系统资源理论对三峡工程纪实影像传播系统配置资源的特性、过程、建构方式进行了全新解读。从全文分析可以看出在传播过程中,系统资源的配置在传播系统内可以说是最头疼也是最简单的事情,关键取决于在一定的范围内,系统对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在其不同用途之间分配的方式是什么。而实际上,系统的物质资源配置方式又是在整合配置与突破中纠结的。
系统本应按照资源配置的规律进行运作,但由于三峡工程的特殊性,该系统的传播资源主要被系统主力垄断,在政治和经济的合力作用下,将注意力资源、渠道资源、内容资源进行了重新分配,将大部分资源控制在系统主力手中。但另一方面,新兴的系统力量为了生存也在不断地曲线挖掘系统主力无法控制的资源,为突破垄断进行着艰难但有意义的努力。按照自组织的原则,系统资源的配置最好采用无为而治的理想配置方式,但在三峡工程纪实影像传播系统产生、发展到稳态运行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没有这样的配置方式,在实践中这只是一个乌托邦的神话,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而实际上,该系统的物质资源配置方式是在整合与整合突破中纠结的。而中国式垄断与西方式垄断不同,中国式垄断多为政策性垄断,一纸“红头文件”就可以垄断一个系统,一个行业。而西方的所有竞争对手在市场决斗中搏杀,最后留下的那几个赢家才是垄断者。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可见逐利是垄断的目的,无论这个利益是代表一个政党或大多数人还是少数人。
中国传媒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走向市场化,但与欧美比较还有很大差异。李良荣教授把中国大众传媒模式称为“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模式”。①以三峡工程纪实影像传播系统为例,其整合特征也非常明显。第一,系统的协调部门几乎是与政府机关并行的部门,其下大部分的媒体是没有或少有民间投资(或外资)的,从生存的基础来说是依附于政府的。第二,媒体大多数不是独立的,媒体采集和发送的信息,都必须经过政策审查,特别是重大新闻报道,一律采用某一渠道的“通稿”。第三,媒体表面上是商业化运作,但“后台老板”是政府宣传部门。
在三峡工程纪实影像传播系统的发展中因不同利益的角逐,系统内出现了垄断力量与非垄断力量的较量,在局部也出现了整合的突破,甚至突破后又形成了新的整合,循环往复,整合与突破总是相伴而行。
注意力资源的明争暗夺
注意力实质上是对受众的影响力,受众由于持续注意于施控者给予的某些问题上,而常常被无意地重构其头脑和行为。注意力被框定的人更容易改变客观的判断,而且更容易依照注意力焦点传达的价值讯息而影响其行为。这样相对集中的注意力资源在系统资源中是非常有价值的,是系统争夺的主要对象。
如何聚焦受众的注意力,这是系统竞争的制胜法宝。“谁控制了渠道,谁就控制了天下”,渠道资源在注意力稀缺的系统环境下尤为重要。施拉姆提出:“人们对于信息的选择率等于信息的报偿率与获得信息的难度之商”,控制渠道等于缩小这个经典传播公式的分母,从而聚焦人们对于信息的注意力。
主力获得的优先渠道
对于三峡工程纪实影像传播系统而言,系统主力在协调部门的强大政治护航下,几乎不用担心传播渠道的问题。三峡工程作为国家工程,代表国家形象,系统的协调部门又与国家政府的机构高度重合,使得该系统可以利用国家的权力,按照国家意志干预系统的输出。
作为国家电视台的中央电视台就是该系统的最庞大的主力媒体,这个媒体掌控着国内最重要的传播平台和最主要的对外传播渠道。面对国家重大题材——三峡工程建设的影像记录时,毅然肩负起了这个重大的责任,并确实履行了它的义务。可以说关于三峡工程,央视是事必躬亲、任劳任怨,甚至拿出最宝贵的黄金时段播出三峡工程的大型纪录片,一播就是十几集,几乎不考虑收视率的问题。
例如,中央电视台在大江截流前夕更是不惜血本地在一套节目黄金时间连续播出了《三峡纵横》、《大三峡》等长篇纪录片,在进入12天倒计时时又连续播出了12集《三峡备忘录》。在合龙前10天还拿出广告时段播出了长度为30秒至3分钟不等的“特别报道”的广告片。在日常的传播中,央视也是不遗余力地为三峡工程纪实影像的传播大开绿灯。2002年央视西部频道曾在8:30~9:00的黄金时间播出了《三峡九问》共26集。2003年央视又播出15集大型纪录片《守望三峡》,每集30分钟。
在对外传播上,渠道垄断更为明显。中央电视台4频道在124个国家落地,央视9套②(英语频道)更全部以英语播报③。在三峡工程开工建设的十几年间,央视可谓全程记录三峡工程的点点滴滴,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传播。
另外,作为同一作品也可以利用不同渠道进行传播。例如《三峡梦》一片就是利用多种渠道进行传播的。首先新影厂利用与世界60多个国家建立的影片交流和展播平台,对外输出。同时利用其隶属于中央电视台的优势,由央视开辟通道安排播出。另外,还利用地方台选播促进进一步传播,并推荐给全国各地方电影院,利用院线进行展播。
其他各力量的由远及近
国际上,纪实影像的发行和传播主要有三种渠道,分别是影剧院播映、非院性发行出租以及电视台播出。而在我国,纪实影像的传播媒介主要是电视媒体。然而由于系统主力几乎掌控了纪实影像电视、电影传播的所有重要渠道,而其他非主力系统生产的产品,要想受到观众的注意,就只能采用“曲线救国”的方式,“先出去再回来”,或者是“从下而上”由“边缘向中心靠拢”的传播路线。例如许多有关三峡工程的纪录片也是通过参加各种国际电视节目交易会,或参加中外交流研讨活动,或参加各种国际电视节目评奖活动,甚至利用海外既有网络和平台先“借船出海”再“凯旋”。
除了获奖后回流以外,一般媒体生产的产品还有另一个渠道广泛传播,那就是网络。数字时代以前,由于电影电视等影像传播渠道和技术只掌握在国家手中,广大受众所能做的只是打开开关,等待收看,或消极地用遥控板选看内容,大众直接参与影像传播的程度较低,在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那就是垄断的传播渠道。而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打破了纪实影像传播的垄断局面,使传受失衡的传播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变。受众除了通过电视频道和电影院线能看到该系统生产的作品外,还能通过网络视频下载或在线收看相关影像。
如百度视频可获得的关于三峡工程(其中包括关键词为三峡大坝、三峡移民、三峡库区)的视频链接就多达6000多个。又如Google中文网站视频上的相关链接也有4000多个。
另外,在国外的英文视频网站上,我们仍然可以大量获取关于三峡工程的视频信息④,例如笔者同样统计了Google英文网站,视频也可搜索到上千个。同样国外最大的专业视频网站youtube.com上直接上载的视频就多达500多个,甚至比国内的专业视频网站还要多,而且点击率也比国内的高。
信息时代受众更为主动地参与传播过程,其内在需求得到了释放,在这个相对自由互动的渠道内,一向受到严控的三峡工程纪实影像的生产和传播同时获得了渠道解放带来的机遇。特别是大量民间业余影像从其产生起就开始了方式各异的传播过程,但由于传播价值大小的差异,多数民间影像只进行简单的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少数进入大众传播媒体。或者上传至网络,通过公共网站进行,或者获得电视网的征用。那些本不可能被大多数人看到的自拍画面、DV视像作品或不符合播出规格的独立影像作品成为网民热议的对象,成为小众群体收看小众影像的渠道。例如,2002年北京林业大学山诺会就以大学生的视角拍摄了一部反映实现三峡地区环境与变迁的纪录片。⑤
那些散落在系统各处的产品通常用两种形式播出,一是以成片的形式独立播出,这并不是一种最普遍的形式,因为这对影像技术方面的要求很高,还必须符合媒体规定的规格和时长。另一种是以素材的形式进入节目,以三峡风光、突发事件等为内容的记录性影像素材或简易短片形式进入。专业的电视从业人员再将这些素材和短片进一步加工、制作,用于专业制作的节目中。
信息是无限的,而注意力是有限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渠道优先的控制能力仍然是锁定有限的注意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即使是在网络突破渠道垄断的欢呼下,作为研究者还是要看到在网络渠道的背后仍然有着控制注意力资源的垄断行为。“监控”更加“严格”,对网络媒体而言,中国现在“拥有一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网络警察队伍,其网络屏蔽技术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⑥更何况传统传播渠道正在向新兴的传播渠道挺进,传统渠道的资源内容优势,在短时间内新兴渠道(例如手机视频)也是无法超越的。三峡工程纪实影像传播系统各个媒体都在不断地聚合分裂,重新组织力量,因此对渠道资源的争夺将是长期的,是不断形成垄断,垄断又不断地被打破。
内容资源的垄断与整合
三峡工程纪实影像传播系统最大的内容资源便是真实的,可被镜头摄录的影像,纪实影像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差别在于必须要靠对现实事物的影像捕捉来完成基本表达元素的获取,它不能靠虚构的演出或模型的演说来将就使用,一旦内容资源成为有限的稀缺资源,各个媒体就必然要想方设法地去占有更多的资源,或者想办法挖掘新的可用资源作为内容的突破。
对内容的导向控制
有人说,“三峡”无小事。该题材作为重大题材是产生纪实影像精品的沃土,是各个媒体或栏目争先恐后抢夺的重要内容资源,是媒体和纪实影像工作者梦寐以求的可以名利双收的内容资源。对于系统的内容资源配置,协调部门把握着最基本的资源配置权力,通过独占和审查两种形式把关内容,对内容的导向甚至具体画面都有严格控制。
三峡工程纪实影像最核心的内容资源就是三峡坝区的影像。三峡总公司作为业主单位理直气壮地独家占有三峡坝区的拍摄主权,在三峡工程建设的十几年间,几乎所有的工程影像的记录都是由该公司自有的影视部拍摄并作为档案留存或使用的⑦。该公司直接负责管理的新闻中心就规定了“影、视、图片档案资料是总公司有关档案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收集齐全,规范整理,由新闻中心档案室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⑧
如果其他媒体主动要求前来采访拍摄,其拍摄的内容是有严格限制的。三峡工程最核心的部分都在三峡坝区,而坝区由于国家安全的需要实行全封闭管理,由武警部队把守,拍摄者要想进入坝区拍摄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国内外记者如要采访拍摄必须经过三峡总公司新闻中心的审查资质,报党委通过。如遇外国记者来访还需要当地外事办通过,并且拍摄三峡坝区只能在几个规定地点拍摄,拍摄者的所有器材必须经过专门部门审查,拍摄过程中还有专人陪同,如遇不能拍摄或敏感的地点,陪同人员还要委婉地拒绝。记者在拍摄后还需要将母带交与业主审查,理由是三峡工程的所有资料都属于国家保密范围。⑨
除此之外,对于媒体的内容资源配置也是有区别的。例如在大江截流的直播现场,不同媒体有不同的内容获取资格,系统协调部门是通过发放有效的分类证件规定记者能涉足的范围来分配资源的。同样在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的直播采访拍摄过程中,不同媒体获取的内容也因资源配发的范围不同而相去甚远。在截流前海内外40多家媒体、400多名记者就提前进入了拍摄状态。中央电视台派出了强大的报道团,对导流明渠截流进行全方位报道。凡是进入大堤采访的记者必须出示特别通行证,戴安全帽,穿救生衣,以确保工地秩序井然。然而有资格进入核心区采访的记者名额却只有50个。最后协调部门还是基本按照惯例分为ABC三种,A证是中央警卫部门发的,B证和C证是新闻中心管理的,发B证的是三峡总公司邀请的,其他未邀请但主动来访的就发了一个C证。A证是可以上主席台核心区的,B证除了核心区都可以去。不同的地点决定了不同的拍摄内容,决定了内容资源获取的多少。
如果说三峡坝区是因为严格的涉密管理使得拍摄内容成为独占的资源,那么照理说涉及湖北和重庆的广大的三峡库区的内容资源应该没有独占的可能性。虽然反映三峡库区的移民、迁建等内容无法实现坝区的封闭性垄断,但是库区所在地的湖北省(特别是宜昌市)和重庆市的电视台,照样可以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对该项内容资源实现自然垄断,获得独家使用或“优惠”使用的权利。因此从最终的成品来看,在移民和库区建设上以重庆电视台获取的内容资源更为优质,重庆电视台及其辖区内的电视台常常因拍摄三峡移民和三峡库区建设的作品而获奖。在有关三峡工程的建设内容上,湖北和宜昌电视台获取的内容资源更为直接(主要因为三峡工程建设的主要纪实新闻报道是通过“宜昌——湖北——中央”的选播机制出去的)。湖北电视台和湖北电影制片厂还赢得了许多与三峡总公司直接合作拍片的机会,独家的资源优势使得他们获得了拍出精品的机会。
尝鲜新内容与深度开发旧题材
当然,事物永远是变化着的,只有不断地去尝试才能找到突破口,找到在既有垄断局面下获得开发新资源的机会。例如,央视西部频道在央视的各个频道中是个“年轻人”,实力不算强,但在建立不久就开始涉足三峡工程题材生产并产出了一部有突破性的精品《三峡九问》。该片将社会最关心的问题梳理成九问并逐一回答。其中包括了几个特别敏感的问题,比如战争安全、大坝裂缝、溃坝、水库诱发地震、危险物品的清理等,有些内容还一直被视为军事禁区。他们拍摄了以前别人没有拍到的东西,题材揭秘是这个作品的最大卖点。
在《三峡九问》中,第一次涉及了大坝的裂缝问题;第一次公开播出了20多年前三峡工程进行核效应试验的纪实影像;第一次拍摄了溃坝试验现场;第一次用影像记录了溃坝洪水的行洪演进路线;第一次详细直观地介绍了清库过程中危险品的处理问题和生物病毒问题。该片努力获得的宝贵的第一手影像材料,是三峡工程建设历史上珍贵的影像资料,填补了过去影像记录无人敢轻易触碰的灰色地带。⑩
另外,作为其他媒体常常也是在内容题材的选取上,或者对同一内容的不同解读上有了新意而获得认同的。他们在核心内容资源获取不易的情况下,多渠道终难选取一般大型纪录片无法关注到的局部现象和专题类问题,甚至小到个体问题予以反映,用多角度解读弥补核心内容的缺失。例如,央视二套《经济半小时》就从经济内容的角度制作了《三峡:200亿涵盖不了的工程》;央视《见证》栏目还推出了《纤夫老李》、《宋公麟的旅馆》以及《李世文进城》等描述三峡移民最细小的个体在大变动来临时,如何积极地做出选择,面对未来。又如山东电视台从人物采访的角度制作了《数风流人物——亲历三峡工程》,记录了多位三峡建设者的故事。央视《致富经》节目播放了移民王雄搬家致富的故事。
除了对角度的选取不一,系统内还出现了从深度开始挖掘的作品。在系统发展的前期,很难有挖掘基础深度的片子,这些东西是被遮蔽掉的,是画面上缺失的东西,“我们很难发现大量的、关于田野和社会底层所呈现的一些最基本的数据和状况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让我们看到。”随着纪实影像的发展,许多人因此萌生了触摸真实社会的强烈冲动,但多数作品都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借斑窥豹的泛化观察,重心是“关注”、“展示”和“呈现”,而不是具有专业深度的研究,更非“看”之后的行动。但有幸的是,三峡工程纪实影像传播系统内确实出现了深度挖掘的种种尝试。例如庄韶孔拍摄的人类学纪录片《水漫三峡》就是从学术角度开发了系统内资源的潜能,提升了内容的品质、价值和文化水准。这些新题材的开发在总体上丰富了三峡工程纪实影像传播系统的内容资源。(项目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长江三峡地区文化历史资源与现实资源的开发》,项目编号:06XZX014)
注 释:
①李良荣:《西方新闻媒体变革20年》,《新闻大学》,2000(冬)。
②这两个频道是央视主要的日常输出渠道。还有例如五洲传播中心的专职对外传播的机构也为系统输出提供了渠道。
③彼得·卢德思[德]主编,刘志敏译:《视像的霸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版,第17页。
④其中包括关键词three gorges project、three gorges dam、three gorges Immigrants、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⑤⑥《北京林业大学山诺会要拍三峡纪录片》,人民网http://people.com.cn/GB/huanbao/55/20020723/782904.html,2002年7月23日。
⑦这里所称的影视资料指反映与总公司发展和三峡工程建设、金沙江开发等直接相关的电影、电视、摄影资料及利用该类资料再度创作的专题作品、新闻报道作品、艺术作品。
⑧三峡总公司新闻中心《影视图片资料归档集中管理办法》第十二条。
⑨笔者对三峡总公司新闻中心影视部郑斌等人的采访资料。
人物简介:
郑守仁,1940年生于安徽颍上县。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6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水工专业。在长江水利委员会先后担任葛洲坝、隔河岩工程设计代表处处长、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兼三峡工程设计代表局局长。先后负责乌江渡、葛洲坝、隔河岩、三峡工程设计。他负责的工程设计项目,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二等奖2项;国家优秀设计金奖2项、银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3部。曾获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称号。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精心设计优质工程
1974年,郑守仁风尘仆仆从贵州乌江渡来到葛洲坝工地,担负起导流围堰和大江截流设计的重任。当时正值“”后期,工作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在导流围堰施工的几个寒暑,郑守仁几乎天天蹲在现场。办公住地离现场有五六里路,他每天至少跑一趟,大多时候是每天两三趟,风雨无阻。施工进入最关键阶段,郑守仁干脆昼夜“泡”在工地。头班的工人下班了,他又参加第二班的施工,当第三班来接班时见他还在工地,工人们都从心底里敬佩他。
1986年秋,清江隔河岩工程匆匆上马,湖北省委、省政府将技术决策和设计重任交由长江委全面负责。搞工程的都知道,大型水电工程从初步设计到技术设计颇费时日,不能一挥而就。然而,隔河岩工程虽然有前期工作的基础,并且1970年曾有过开工的准备,但工程从决定动工到导流隧洞招标,时隔仅一个月。工地一片荒山野岭,现场设计的基本条件都不具备,一切工作都得从头开始。时任长江委副总工程师、隔河岩工程设计代表处处长的郑守仁,既要千方百计组织力量突击招标文件,又要分出精力四处奔波,联系解决现场设计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工作条件。
设计任务火烧眉毛,必须争分夺秒。郑总和同是工程技术人员的爱人高黛安索性在工地“安营扎寨”,夫妻俩住进了一间简陋的办公室。夫妻俩天天和钻探工人一起吃食堂,有时从工地回来误了吃饭,就泡两包方便面草草对付。宜昌距隔河岩不过几十公里,两个多小时就可到达,又有车接送,但郑总和爱人却很少回宜昌的家。7个春节,夫妻俩就这样在工地囫囵过去。
郑总亲力亲为,处处以身作则,他无声的行动深深感染了广大设计人员。大家都自觉地以他为榜样,不讲条件,不分昼夜,一切为了保证工程用图。画图的桌子不够,就用床板代替;下工地没有车,就靠两条腿。因为设计的“粮草”供应充足,被称为“亚洲之最”的隔河岩导流隧洞不到一年就提前竣工通水,为工程提前建成并全面发挥效益奠定了基础。
1993年,带着葛洲坝、隔河岩两大工程成功的喜悦,郑总来到三峡工地。此时,他已是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总工程师,除全面负责长江委的各项技术工作外,还受长江委党组的委托,负责主持三峡工程设计总成及现场勘测、设计和科研工作。
三峡工程号称“全球一号水电工程”,有20多项经济技术指标名列“世界之最”,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科技博物馆”、世界级难题“题库”。要描绘这一巨型工程的设计蓝图,往往要挑战技术极限。郑总作为长江委的前方总指挥,他总揽全局,组织协调勘测、规划、水文、科研和设计各方面的工作,确保三峡工程的技术供应,并直接驻扎工地,组织现场的技术服务。
为了使三峡工程的设计细致周密,郑总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博采众长。对张光斗、潘家铮等水利水电领域的著名权威、学者和专家,郑总十分敬重,并虚心请教,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一一答复,对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一件件落实。由退居二线的老专家组成的长江委技术委员会是郑总十分倚重的“智囊团”、“聚宝盆”。这些老专家为三峡工程的论证、上马倾注了毕生的聪明才智,是三峡工程的宝贵财富。因此,郑总每年都要请他们来三峡工地考察,这些老专家的点拨、提醒,让他受益匪浅。
虽然郑总自身工程实践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又是前方的“一号首长”,但他从不将个人意见强加于人。技术民主、科学决策是他的一贯作风。每遇重大的技术问题,他都要组织开会讨论,集思广益,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然后慎重作出决策,并主动承担责任。十年来,在他的组织、主持下,长江委关于三峡工程的设计技术问题讨论会共举办300多次,现场设计技术讨论会达1600多次,形成的会议纪要达4400多万字,由他亲笔撰写的现场设计工作简报共250余期、200多万字。这些看似繁琐、枯燥的工作简报和会议纪要是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也是郑总一步一个脚印走在三峡工地最真实、最细致的写照。
人们常说“设计是工程的灵魂”,郑总就是长江委设计工程师的灵魂。三峡工程每一项重大设计、每一个重大技术难题的解决,都凝聚着郑总的心血和汗水。
“千年大计,国运所系”,三峡工程的质量关乎中华民族的千秋大业。作为设计单位的总工程师,郑总的双肩一边驮着神圣的使命感,一边驮着高度的责任感。在他的心中,工程质量高于一切,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是他始终不渝的信念。大会小会,他必讲工程质量,反复强调三峡工程的成败首先在设计,一流的设计才有一流的工程。他叮嘱设计人员,要牢记当年在葛洲坝的谆谆教诲,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竭尽全力把三峡工程设计工作做好。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一块大坝基础、每一项分部工程、每一个项目工程的验收,他都严格要求设计人员,同时也严格要求参建各方。
1996年春节期间,左岸非溢流坝8号坝段进行基础验收。经过几个来回,直到大年三十,该坝段都未能达到验收标准。正月初一一大早,郑总忧心忡忡地赶到施工仓面。施工单位认为大过年的,验收可能会轻松一些,并已作好开仓浇筑准备。但没想到一向温和的郑总就是不给面子,他力排众议,指出基础处理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并强调三峡主体大坝基础万万不能马虎,要不折不扣地按设计要求将基岩裂隙和松动块石等地质缺陷处理好,否则将留下无穷隐患,后果难以设想。他的这种对工程高度负责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打动了参加验收的各方代表。最后,施工单位按照他的要求,当天下午就将地质缺陷处理妥当,他这才同意进行验收。
2003年末,廊道发生漏水现象,郑总心急如焚,就在12月31日的夜晚,在人们都沉浸在迎接新年的喜庆气氛中时,郑总却专门请长江科学院的爆破专家一起,冒着寒风、踩着积水到廊道里仔细检查渗漏情况。从工程开工到大江截流,从浇筑第一方混凝土到大坝巍然耸立,从临时船闸通航到永久船闸建成,十年如一日,他为三峡工程质量精益求精、一丝不苟,默默地履行着组织赋予他的职责。
1997年,郑总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但是三峡工程重点部位的基础验收,他仍要亲自到现场,以无私无畏的胸怀团结参建各方严把质量关。曾长年跟随郑总的现水利部副部长刘宁由衷地赞佩道:“郑总为了三峡工程质量能达到一流水平,就是舍弃他自己的一切也在所不惜。”
大胆创新,攻克难关,确保三峡截流成功
众所周知,葛洲坝大江截流是一道世界级难题,全世界都睁大了关注的眼睛。郑守仁率领技术人员奋力攻关,苦苦探寻破题良方。1981年的冬天,寒风刺骨,惊涛拍岸,郑守仁在堤头整整守了一周。最终,他提出的“钢筋石笼”龙口护底方案在众多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并被采纳。截流施工中,大大减少了进占抛投料的流失,确保了大江截流一举成功。人类首次腰斩长江,世界为之震惊。
1997年的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是在葛洲坝工程形成的水库中实施的,水深达60多米,超出一般的特大型工程截流水深的2~3倍,而且江底是20多米深的松软淤沙,截流难度之大,世所未有,三峡工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全世界更是都睁大了关注的眼睛。
多次水工模型试验表明,截流戗堤进占过程中,由于深水中高堤重压,淤沙滑出,堤头随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坍塌,施工安全潜藏着巨大的威胁。郑总立即告诫身边的设计人员,实现高质量的截流,首先要保证施工安全,如果戗堤坍塌,造成设备安全事故和人员伤亡,贻误战机,作为设计单位,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原谅自己。此后一个多月,责任心一向极强的郑总,心头一直沉甸甸的,终日冥思苦想,夜不能寐,常靠服安眠药才能强行休息一会。几番殚精竭虑,几番耿耿难眠,郑总集中群体智慧,以试验成果为依据,创造性地提出了“人造江底,深水变浅”预平抛垫底方案。就是用70多万方石渣料把江底淤沙压住,在正式截流前将江底抬高到安全高程。预平抛垫底方案一经实施,大江截流有惊无险!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设计获国家优秀设计金奖,其技术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跻身于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列。浩浩长江上耸立起中国治水史上一座丰碑,郑守仁的名字当之无愧地镌刻在上面。
继大江截流之后,导流明渠截流又是水电截流史上一次更为严峻的挑战。明渠截流规模虽不及大江截流,但其流量大,落差高,龙口合龙单宽能量世界第一,而且其江底为人工开挖修整形成,平整光滑,截流抛投材料难以站稳,施工条件复杂,综合难度世所罕见。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截流前夕,郑总显得格外轻松,他胸有成竹地对外宣称:截流合龙已是胜券在握。这份自信源于他多次参与截流设计的丰富经验,也源于他率领的长江委设计人员为完善截流方案所作的精心技术准备。
在郑总的带领下,长江委设计人员全力以赴,日夜奋战,对多种截流方案反复比较,最终确立了截流方案:截流进占前,对光滑平整的明渠底部,先在围堰龙口部位抛投钢架石笼和合金钢丝网石兜,垫底加糙,形成一道水下拦石坎,以阻止截流合龙时抛投物料流失;上下游两道截流戗堤同时进占,以分担落差,降低截流难度;做好二期上、下游围堰拆除,保证良好的分流条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随时掌握水情和截流技术参数,进行动态决策。郑总作为这一战略方案的制订者,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以确保一举成功。
在国务院组织的明渠截流前验收会议闭幕式上,时任水利部部长汪恕诚作为国务院三峡枢纽工程验收组组长,对长江委的设计技术水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002年11月6日,奔流千古的长江再一次被人类的伟力腰斩——导流明渠截流一举成功。郑总的预言变成了万民欢腾的现实,化作了三峡建设者献给党的十六大的一份厚礼,导流明渠截流在全国院士大会上被评为2002年十大科技新闻之一。
郑总常常语重心长地对设计人员讲:“工程设计上画的一条线,工人干得满身汗,国家花钱成千上万”。为了节约国家投资,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郑总始终坚持优化设计。他虚怀若谷、广纳良策,用惊人的毅力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创下了十几项优化设计成果。在他的倡导下,设计部门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关技术成果,还荣获了一系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全国优秀设计奖。
三峡工程开工以来,在郑总的主持下,一期混凝土纵向围堰节省混凝土24万多方,二期工程左导墙节省混凝土16万多方,三期上游土石围堰节省土石方10万多方。据不完全统计,仅主体工程混凝土工程量一项,经优化设计节省混凝土合计100多万方,为国家节约投资3亿多元。在这些巨额数字的面前,谁能无动于衷呢?数字的背后,是郑总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是他带领广大设计人员辛勤工作的心血和汗水。
深入一线,身体力行,工地就是他的家
郑总有一本特殊的“日历”,上面没有节假日,逢年过节,人家往家里赶,他往工地赶。他还有一张特别的“作息时间表”,上面没有白天、黑夜,除了必不可少的吃饭、睡觉,剩下的全是工作,同事们都心疼地说他是“工作狂”。他自己记不清有多少个新年除夕是在工地过的,他只记得有一年除夕,同在三峡工地、同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妻子与他隔江相望,未能团圆。他也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不是蹲在现场,就是在前方办公室审阅文件、图纸,他只知道白天没有干完的工作晚上接着干,今天的事不能拖到明天。但是,同志们的心里明白,三峡工程的10年,所有的春节,他都在工地值班;10年中的“五一”和“十一”,除了参加进京的劳模观礼,他没有休息过一天。如此超负荷、高强度的运转,不是一年、两年,而是10年!一名高级领导干部、一位工程院院士 ,在工地现场这种干法,谁能不肃然起敬。
也许长江委以外的人不会相信,10年来郑总只是去年才在武汉安了一个家,而他却很少在里面呆过。去武汉开会、办事,他就住在单位招待所。委领导多次要给他在武汉安排房子,他一直不肯要。那么,他的“家”究竟在哪儿呢?在宜昌,我们代表局给他安排有一套临时住房,可以算是一个家,但就是这套房子,他也没住过一天,白天在宜昌开会,他总是当天连夜就赶回三峡工地,也不知他几过家门而不入了。
大家都知道,他真正的家在工地,工地就是他的家。他长期与妻子挤在一间10多平方米、堆满杂物的小房间,夫妻俩一年四季吃食堂。直到去年,他才同意增加了一间同样面积的小房间,达到了三峡工地高级工程师公寓的标准。
1997年大江截流成功后,郑总在苏州的女儿发来一封祝贺电报。一句“爸爸,您辛苦了”,勾起他多少酸楚的回忆。郑总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很多人并不知道,长期以来,他对独生女儿一直藏着一份深深的歉疚。女儿出生在乌江渡工地,因为夫妻俩工作忙,女儿不满周岁就被送到远在苏州的外婆家。夫妻俩总说,等忙完了这一阵儿就把孩子接回来。可没想到这一忙就忙了30余年。30年来,郑总同女儿见面的日子加起来还不到两个月!女儿出嫁时因忙于三峡工程的开工,他也没能到场。现在,女儿也已成家立业,女儿的许多同事至今都不知道她还有一位搞工程并且颇有成就的父亲。
有一件事是郑总心头挥之不去的隐痛。那一年,参加完高考的女儿趁着暑假,兴冲冲从苏州来到葛洲坝工程的建设现场,她想亲眼瞧瞧长江上这座最宏伟的工程,分享父亲创业的喜悦。这是父女俩第二次见面,郑总多么想多陪陪女儿,带女儿参观亲手修建的大坝,弥补沉淀在心头的父爱。可是每天的工作排得满满的,他就对女儿说:明天吧,明天爸爸一定陪你去看工程。就这样,日复一日,一直到女儿临走的时候,他也没能抽出时间。女儿带着遗憾离开了工地,含着委屈的眼泪留下了一句令人心酸的话:爸爸爱工程胜过爱女儿。
1993年隔河岩水利枢纽提前半年发电,国家重奖有功之臣,郑总榜上有名,奖金5万元,可他分文未取。他将3万元资助近百名工地职工子女求学,将1万元支援宜昌市五峰县的小水电建设,另1万元寄回母校,赞助设立严恺教育基金。1995年,郑总荣获首批“三峡工程优秀建设者”称号,获奖金5000元,他同样一分未留,恳请长江工会转赠5位水文勘测系统外业退休职工每人1000元。
这10年来,郑总陆续得到的稿费、讲课费以及院士津贴等,也大多用于集体福利事业和送给生活困难的同志。
长期待在工地,郑总积劳成疾,他患有肝病和高血压。医生要求他住院治疗,他不肯。单位领导几次让他到外地疗养一段时间,他也不同意。每次吃饭,他总是去得很晚,没赶上吃饭时间,就吃碗面条,或拎上两个馒头。三峡总公司领导非常关心他的饮食,要在餐厅给他开小灶,他一口谢绝,每天和大家一样,揣着饭卡排队买饭。
关键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困境
中图分类号:F323.6;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三峡工程建设时期,实施了“百万移民工程”。目前三峡库区大规模的移民外迁已经结束,湖北、重庆两地20多个区县近140万人搬迁,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的目标。三峡库区经济基础薄弱,生态环境保护导致发展受限,如何让三峡库区移民安稳致富、从农民转变为市民、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后三峡时代”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因此,破解三峡库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困境,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峡库区农业转移人口现状
(一)人口结构分析
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局的“2013年重庆市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筛选区域范围包括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的15个区县,即重庆市渝北区、巴南区、长寿区、江津区、涪陵区、万州区、云阳县、开县、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忠县、丰都县、武隆县、石柱县。共调查51527户,总样本158184人。男性81096人,占51.3%,女性77088人,占48.7%。样本的平均年龄为38岁。
从受教育程度来分析,除开未满7岁的儿童,95.7%的调查对象识字,4.3%不识字。具体来说,未上学的占4.7%,小学的占32.4%,初中的占39.8%,高中的占15%,大学专科的占5%,大学本科的占3%,研究生的占0.1%。总体来看,小学和初中文化所占比例较多,反映出三峡库区的受教育程度偏低。
(二)人口转移现状
1.户口迁移情况
三峡库区的农业转移人口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户籍仍在农村,但已经从农村迁移到城镇工作生活或在农村与城镇之间流动的农业人口,另外一类则是户籍已在城镇,且已在城镇工作生活的一小部分城镇居民。调查对象中属于“农业户口”的占64.8%,“非农业户口”的占35%,“户口待定”的占0.2%(主要是小孩)。从户籍人口来看,城镇化率仅35%。
在已登记户口的157852人中,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的占48.4%,不足一半。5%的人离开户口登记地不满半年,14.2%的离开半年至一年,16.8%的离开一年至三年,6.4%的离开三年至五年,9.1%的离开五年及以上。由此可以发现,三峡库区的人口流动性较大,有51.6%的人离开了户口登记地。上述人群离开户口登记地的最主要原因是务工经商(占48.4%),其次是拆迁或搬家(占13.9%),第三是随迁家属(占13.4%)。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三峡库区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离开户口登记地的原因有显著差异(卡方检验的sig=0.000)。农业户口(未转为城镇户口)的人群离开户口登记地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务工经商、随迁家属。而非农业户口(城镇户口)离开的最主要原因是拆迁或搬家、务工经商。由此可见,移民受三峡工程搬迁的影响较大,由于在新户口登记地找工作困难、没有归属感,所以流动性较大。
2.工作状况
从工作性质来看,除开未满15岁的调查对象(下同),22.8%从事务农工作,6.2%从事务农兼非农工作,45.3%从事非农工作,25.7%未就业。这反映出三峡库区移民一方面就业率偏低,另一方面工作领域主要集中在非农工作。
针对未就业的调查对象,90.8%未找过工作,就业意愿偏低。在最近三个月找过工作的人群中,寻找工作的主要方式依次是委托亲友找工作(40.3%)、其他(33.8%)。仅有7.8%是参加招聘会寻找工作,3.5%在职业介绍机构登记,2.9%浏览招聘广告。这表明三峡库区的失业者就业渠道主要是依靠亲缘关系寻找工作,反映出其社会资本不足。同时其利用就业服务机构的比例很低。
针对目前有从事工作的调查对象,其工作所处的行业,59.2%集中在制造业,19.1%从事建筑业,从事第三产业的占15.94%。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对库区移民的吸纳能力不足。
3.社会保险
调查对象中33.8%的人群未参加养老保险,24.8%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8.9%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3.40%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7.30%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80%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可以看出三峡库区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偏低。
3.5%的人群未参加医疗保险,54%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1.2%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2.9%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7.7%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0.7%参加公费医疗。总体看来,三峡库区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的比例很高。
不同工作性质的人群参加工伤保险的情况为:务农人群、务农兼非农工作、非农工作人群、未就业人群参加工伤保险的比例仅为1.5%、6.8%、24%、2.3%。平均参保率仅为12.2%。
二、三峡库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困境分析
2013年三峡库区的城镇化率为53.15%,低于重庆市平均水平58.34%。且从实际情况上看,目前三峡库区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是“不完整的城镇化”,还有许多因素阻碍着市民化的步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市民角色不清,角色转换困难
三峡库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由农民角色转换为市民角色的过程。在这一角色转化的过程中,库区农业转移人口在进入城市后,对市民这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是非常清楚。并且由于农民角色和市民角色差异大,角色转换困难,极易出现种种不适应市民生活的现象。[1]
(二)职业技能不足,难以找到非农岗位
由于三峡库区农业转移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大多是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职业技能缺乏,普遍不能达到城市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标准,找工作受到很多限制,只能从事苦累脏、收入低的工作。并且由于三峡库区受资源环境的制约,第二产业发展受限、第三产业发展比较滞后,非农就业岗位缺乏,移民在城镇就业更加困难。
(三)移民市民化动力不足,难以融入城市生活
三峡工程的库区移民搬迁是政府行为,属于被动移民。农民自身没有积极成为市民的愿望,对于城市生活他们并不觉得足够的向往。而且由于主观上不愿意适应,客观上也不太适应,因此他们在城市里仍然过着类似农村的生活。三峡库区移民在迁居到城镇生活,离开了原来的熟人圈,不习惯城市人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又没有完全融入新的邻里关系,这些都使移民难以融入城市生活。
(四)政府对软环境重视不足
各级政府对三峡移民搬迁中的硬件设施改造落实到位,但是对移民的生产、生活和发展重视不够。首先,受三峡工程影响的企业没有及时恢复重建,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影响。其次,移民的就业和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很多移民甚至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第三,移民中青少年的教育未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部分青少年辍学。第四,尽管政府对移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有所涉及,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没有形成完整的培训体系。
三、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向市民转化,不仅仅只是身份与地域的表层转换,更重要的是职业与生活方式升级,实现观念提升与自我发展目标,达到实质市民化。三峡库区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面临的困境,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才能破解。
第一,应深化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发挥集聚优势,促进现代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同时,农业转移人口获取一定期限的土地流转收益也可以作为其市民化的资本。第二,深化户籍制度的改革,完善相关领域的配套法律法规,确定户籍管理的功能定位。第三,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为农业转移人口创业就业提供指导和帮助,使其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就业过程、劳动报酬等。第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生活。第五,建立多种层次的城市住房供应体系,逐步改善农业转移人口的居住条件,推进整个家庭的市民化。[2]第六,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个人素质,促进其观念的转变,变被动移民为主动移民。鼓励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尽快培养移民对城镇生活的认同感,积极融入城市。建立和健全多层次的农业转移人口培训体系、完善培训市场制度、创新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增强农业转移人口积累人力资本的经济能力。第七,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纳。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和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
注:本论文受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市级经济学特色专业经费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世友.三峡库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的角色障碍及其调适策略[J].农村经
一、激发学生兴趣,激起研究欲望
兴趣是人的欲望,需要,追求的征兆。杜威说兴趣使一个人和他的对象融为一体。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因而,学生的兴趣是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前提条件。如七年级下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反映鲁迅的童年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也适用于研究性学生。针对学生兴趣和七年级学生特点,研究百草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些题目:写一写《百草园探秘》之类的短文;或者阅读课外资料,了解鲁迅的童年生活,编写《我与长妈妈的故事》或《我与闰土父亲的故事》等;或者研究鲁迅的童年生活对他的文学创作的影响等;甚至可以撰写小论文《我眼中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童年与成材》等。这种研究不但解决具体问题,而且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在研究后,他们兴趣仍然很,有个学生甚至想到了三味书屋为什么不挂圣人孔子像。看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后,他们的想象力不容小觑,学生们经过探究t基本上认同:鹿伏在梅花上,有谐音“福,禄”之意。
二、贴近学生生活,确立研究主题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以需要探究的问题来呈现的。问题如何确定就成了首要的而且是关键的一环。针对初中学生特点和研究性学习的要求,问题最好生活化。生活化指的是问题是否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或社会生活实际,最好是学生们能在身边接触到的语文现象。要让学上通过自身实践获取第一手材料,培养独立探究能力。
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主题是“风俗风情”,在学习这一单元课文后,我和学生讨论决定了研究的主题“走进宿迁民俗风情”,设立了几个具体的小问题分小组讨论研究:①大家最重视的民族风情是什么?②新时期本地的民族风俗有无变化?③民居春联的主要内容等。
专题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践,它把读写听说打通,学科间打通,实现综合教学。专题教学主题风易贴近学生生活,意在发散思维,扩展思路。
这些问题研究训练使学生们有意识观察身边的语文现象,以及与语文有关的其他社会现象的习惯,则会令他们有随时发现问题的惊喜。
如在进行专题“荷”的研究时,我让学生走进自然去观察,走进图书馆或上网搜集与荷相关的成语、谚语、诗词、故事等。在他们汇报成果时,不少学生说这几年已很少看到荷花了,我趁机让他们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是环境污染造成的。
如何让学生的思考不流于表现,如何使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理解,就要从学生生活实际中调查归纳,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严谨性。我便组织学生对我们身边的马陵河的污染进行调查研究,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进行思考调查:①马陵河受到哪些污染?②马陵河的污染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危害?③怎样才能根治这些污染?④通过这次活动你受到哪些启发?这些生活化的问题贴近学生实际,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感受颇深:有的写倡议书,呼吁人们爱护环境;有的写了《让荷花花开宿迁》的小论文,研究性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注重学科嫁接.拓展研究范围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分工,只重视学科内容的逻辑关系,严重忽视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而新课改重视不同课程对学生的发展,独特价值,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淡化了学科间的界限。语文学科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和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嫁接”其他学科的知识,对于推动新课改,进行研究性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三峡》一文教学中,师生共同欣赏了作者郦道元向我们介绍的一千多年的三峡美景,然后我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查阅资料,图片,结合文史社会等各学科知识,研究一下,今日三峡工程有何重要意义?到2009年,三峡工程完工后,水位将抬高高175米,到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色有哪些变化?学生联系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的知识思考后,发表的看法很有见地。有的学生说兴建三峡工程将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因为不是火力发电,所以不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有的学生说,兴建三峡工程,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这样的工程应该少之又少;有的学生说。到2009年,无数人梦想的“高峡出平湖”变成了现实,水面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岛屿们晓迎晨风,晚送夕阳。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水利设计水利建设工程设计 生态水利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早在春秋时期,就有楚相孙叔敖修芍坡,吴王夫差修筑邗沟,而在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领众人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当今世界中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采用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大型水利工程。 我国近代修建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大坝等一批大型的水利工程。随着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水利工程的抗涝抗洪,除害兴利的作用开始得以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的步伐也有所加快。但由于目前环境问题和生态系统的破坏,逐渐的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直接影响,为此各行各业都提高了对生态环境的警觉,水利建设中的生态设计也成为水利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二.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工程的意义。
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是生态建设和环境管理领域的一个全新概念,进行生态设计是要求对水利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研究其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生态破坏,并通过设计相关措施和改变工程方案,将水利工程建设中对环境的影响和生态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水利工程的生态建设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程,相对于一般水利工程而言,生态水利工程既要满足河流综合治理中总的要求,达到灌溉、防洪、发电、供水、航运等不同需求,同时更要考虑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并将此作为水利建设的重点进行监控。生态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和生态建设的有效结合,同时也是未来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加强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的必要性。
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和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河流的非连续性,由于筑坝是沿着河水顺流的方向,造成河流的非连续性,原本流动的河流及其生态系统由于水利工程的增加,变成静止的人工湖泊,河流流速、水文、水深以及水流边界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长期适应原来生活环境的动植物,由于环境的变化,又要进行适应性生长。其中一部分适应性较差的生物就被淘汰。第二是自然河流变成沟渠,这也包括天然河流改造成为直线或者折线的人工河流。由于水利工程对水流的拦截,提高了河流上游的蓄水量,同时也提高了上游河道的水面深度、水面宽度,也需要淹没更多的陆地。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利工程研究和工程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传统的水流工程在满足设计功能同时,通常都忽视了对周边环境和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造成河流的生态功能衰退,自我净化能力降低,损坏了长远利益。
2009年,我国建设的最大型的水利工程项目,位列世界最大规模的水电站—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完工。在工程完工后的多年里,许多专家组成专业团队就三峡工程建成后,对周边的环境影响和生态破坏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分析。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造成水库两岸地区2公里内的年均温度上升0.1℃-0.2℃,对冬季和春季的月均温度升高0.3℃-1.3℃;同时,由于水库的泄洪作用,造成长江中下游的干流河道出现冲刷和坍岸,形成新的险工河段。据研究结果表面,三峡工程对生态的影响是利大于弊,但是其对生态的破坏却不容小视。长江三峡工程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的标杆,同时其生态建设机制也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的设计标杆。
四.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水利设计。
1.水利建设中的生态设计基本原则。
根据人和自然相互协调的科学观,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相结合,将水利工程服务于社会的基础地位进行明确的分析,通过基础、体制、观念的改变和转换,实现水安全的持续保障,达到水资源持续利用、水域环境持续优化、水域生态持续改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目标。
为实现水利工程的防洪安全,要构建水安全体系,通过建设防洪工程体系和增加非工程措施来加强水安全的防御体系。为提高水资源以及水环境的承载能力,要重视对水资源的保护、节约和合理配置,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的治理、保护和改善承载能力。为增加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功能,要做好堤围及护岸工程、清淤清障工程、加强监控工程和滩涂的围垦开发,进一步增加有利于保护水生态系统的水利工程措施。
2.生态设计应用。
(1)提供水生态中生物的生存、繁殖的空间。
生态水利工程将河流中的水流、堤防、河道以及河畔植物植被等连接为一个整体。进行水利建设的生态设计时,通过对现有自然地形、地貌的科学配置和功能改进,建立一个能使生物、土壤、阳光、水、水环境等因素之间互惠共存的水生态系统。水资源中的河堤坡脚位置的护底上,有多流速的变化带和较高的孔隙率,适合多生物的生长,同时也为鱼类提供了繁衍的场所。水利工程中的河流两岸的草丛和绿树为鸟类、昆虫提供了觅食场所。
(2)增强了水体的自净作用。
水资源中水体的自净作用是有机污染物由于受到氧化作用,转变为无机物的过程。水资源中的细菌和真菌摄入营养物为污染物,细菌部分被吞噬,并污染有机物分解成为无机物,分解过程中形成的无机物可以为藻类植被提供营养,同时藻类的光合作用产生跟多的氧,以供其他的水生物利用。水资源中过多的藻类被鱼、虾、浮游动物所消耗,在水资源的食物链中,将污染浓度降到了最低值。生态水利设计时,增设的鱼道、鱼巢等,形成不同的流速带和紊流,这非常有利于氧从空气中传入到水中,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水中的溶氧含量,有利于需氧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由于水资源中的植物能吸收无机盐类的营养物,其植物根系成为以生物膜形式存在的微生物附着的介质,这就促进了水体的净化,有利于改善水系统的水质。
(3)起到调节滞洪补枯、水量的作用。
水利建设中生态河堤的植被,具有储蓄水分的作用。水资源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和土壤动物,使得河堤中的土壤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在水资源丰富的期间,河堤中的水开始渗透,河堤孔隙开始蓄水,减少了发生洪灾的可能;在枯水期间,原来储存的水开始渗透入河道内,起到滞洪补枯,调节水量的作用。
(4)生态水利设计要结合环境工程设计。
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应当充分吸收环境科学技术的理论,达到水质同水量同步,结合水环境污染,设置相对应的防治工程。水利工程中的作用水量,要考虑季节变化产生的影响,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在雨水季节或枯水季节中,不同的应对措施。生态水利要立足在水利建设和环境生态之上,将水量的高效利用和水质的有效优化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水利建设中的生态平衡。
3.生态设计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对周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过去由于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极大的影响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品质。随着全国范围内对中小河流域的治理工作的开展,表明了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同时,在中小流域治理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主动转变设计理念,在满足城镇防洪的基础上,优先考虑生态设计,一改过去统一的直立式挡墙护堤思路,推荐采用格宾等生态性更强的工程措施,以及尽量保持原有岸坡生态环境,减少人工修饰痕迹,这也表明了生态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在未来,更多更先进的生态设计技术将应用于更大的水利工程中,以达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互利、和谐、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大兴水利的建设时期,水利工程给经济建设带来了资源保障和提供了特殊功能,但也要重视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设计时,更要深入探索生态理论,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进行自主创新,进一步提升我国水利工程的生态建设水平,降低水利建设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环境健康,我们才能健康。
参考文献:
[1] 杨丽荣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 [期刊论文]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年11期
[2] 刘正茂 吕宪国 武海涛 LIU Zheng-maoL(U) Xian-guoWU Hai-tao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期刊论文]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ISTIC PKU2008年1期
[3] 李宏伟 关于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探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6期
[4] 刘鹏 加强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改善生态水利环境[期刊论文] 《中华民居》2012年5期
[5] 唐承 关于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几点思考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