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休闲农业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6 16:36: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休闲农业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休闲农业论文

第1篇

1.1休闲农业区存在雷同建设的问题

在休闲农业的发展中,大多都是由当地农民自行开发的,并且由于他们在建立之初没有做过多的调查,例如,对相邻地区的建设情况不了解等导致同一地区范围内多数的休闲农业园不管是在风格、品味以及规模上都存在相似的地方,雷同建筑更是多之又多。这就间接的导致了同一地区同一行业内的恶性竞争。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北京市郊的房山、密云、延庆等郊区县,这些县都是相互毗邻,并且垂钓园、采摘节随处可见,使得游客的分散度较大,单个休闲园的效益就不太好。

1.2休闲农业区的建设数量越来越多,效益却出现了下降

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快速地发展起来,加上越来越多的人对自然的向往,休闲农业建设的数量逐渐增多。人们看到休闲农业带来的利润之后,欠考虑地把休闲农业的数量涨了上去,但是真正能够很好取得效益的案例却还是少数。总结原因,可以发现,休闲农业经营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在园区区位选择上存在失误,对休闲农业客源、旅游项目以及经营条件等特性考虑不够全面。一般来说,在区位选择上休闲农业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即大中城市郊区、著名旅游景点附近、特色农业基地。在大中城市的郊区一般都有很大的客源市场,而在风景名胜附近能够充分利用风景区的客源,同时一般来说,农业基础较好并且有丰富生产经验的基地会有比较鲜明的特色,对游客的吸引力就比较大。

1.3细节水平建设得不到位

农民个体以及乡集体出资开发休闲农业园是当今比较普遍的建设模式。资金不足往往是休闲农业建设中面临的一项大问题,所以在休闲农业的细节建设上可能不到位,例如,有些休闲园区的旅游卫生环境比较差,园区中的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使得游客的反感度增加。因此,重游率是细节建设不到位带来的恶性影响,直接导致了休闲农业经济效益的下降。

1.4休闲农业受季节性影响较大

受农业发展季节性的影响,休闲农业也体现出季节性的特点。休闲农业的旅游季节比较短,无法与其他名胜古迹一样可以四季经营。打破季节性的影响是当今休闲农业发展多面临的一大问题。

2解决乡镇休闲农业发展问题的有效举措

2.1凸显休闲农业的特色

在休闲农业的发展中最忌讳的就是跟风,不管是何种类型的休闲农业园区建设都应该重视当地地域特色的彰显以及文化特色的凸显,只有这样休闲农业才会具有原始的生命力。在休闲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并使特色农业物产和特色自然、人文景观有效的结合起来,把农村特有的生活文化、产业文化及民俗技艺在休闲农业的建设中得以延续与传承。

2.2加强政府干预,防止同一地区休闲农业泛滥

在乡镇休闲农业的发展中,要加强政府的干预。在政府的指导下,引导休闲农业有序发展,防止同一地区休闲农业数量过多。这就要求政府在引导当地农民搞好农业生产的基础上,鼓励部分人发展休闲农业,并制定出详细的休闲农业建设规划,加大政府对休闲农业资金的投入,发展优质休闲农业。

2.3提高休闲农业区内项目的多样化

设计活泼多样的经营项目以及休闲农业产品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休闲农业区是如今人们释放压力以及旅游的好地方,多数都是家庭整体前来游玩,所以在休闲农业区内要注重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项目建设,使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置身其中都能找到归属感,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2.4加强休闲农业人才的培养

第2篇

(一)现代都市依托型

国内外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都是从大城市的周边即环城一带开始出现进而衍生。现代都市依托型景点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半小时车程范围内的农村或郊区,以周末休闲度假游为主要形式。太原青草坡乡村庄园、清徐葡峰山庄、晋中明乐庄园等都属于环太原市区的现代都市依托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

(二)景区依托型

景区依托型休闲园区的经营方向是强化景区的观光、游览功能,围绕周边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旅游景点进行开发,以自然景观、风俗民宿、文化古迹为特色的农家游为主打,带动其它涉农产业的发展。山西一些著名的景区,如皇城相府、王莽岭、太行山大峡谷周边的乡村都在积极发展观光、旅游型休闲农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主导产业依托型

近年来,山西省主导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应在此基础上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显著生态经济效益的休闲农业产业园。依托山西发展多年的“一村一品”、“一县一业”项目,将特色优势农业资源整合为特色乡村旅游项目,以特色产业促动乡村旅游发展。清徐县葡峰山庄、忻州原平大营温泉生态旅游度假区、晋城沁水县示范牧场等都是较好的范例。

(四)龙头企业依托型

在“521”政策的支持下,山西涌现出很多大型的龙头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品牌文化,可以围绕这些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将产业链向前后延伸,形成集休闲观光、现代科技、传统文化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项目。比如,围绕六味斋、双合成、水塔醋业、冠云平遥牛肉、杏花村汾酒集团等农业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区。

(五)特色文化依托型

山西地处中部,历史悠久,范围内的特色文化包括边塞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晋商文化、寻根文化、盐池文化、黄河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如昔阳的太行山石埂梯田耕作文化,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是我国北方旱作农业的一道靓丽景观。依托文化资源,发掘各地特色民俗艺术,晋中社火,晋南、晋北的面塑花馍村,北广灵、南浮山的剪纸村,太谷的花灯,黎城的布老虎等特色旅游项目也对城市游人非常具有吸引力。

(六)现代农村依托型

在政府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山西出现很多生态环境优良、经济发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些农村兼具城市的生活条件和乡村的生态条件,有很好的基础设施。比如卫生模范村泽州县东四义村、村民共同富裕的汾阳市贾家庄村、发展科技农业致富的忻州市前郝村等,都可以培育为现代农村依托型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观光景区。

二、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

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然而,山西省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品位档次低,定位不明,文化内涵少

山西省内的休闲农业项目数量已经非常可观,不少项目也有各自的侧重点,但品牌项目不多,大多停留在“观农业、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阶段,对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难以满足,大部分项目内容单调,缺乏主题创意,生态内涵不高,文化底蕴不足,主题不突出、特色不鲜明、综合功能不齐全。

(二)缺乏科学规划,资源利用率低

很多园区缺少科学论证和系统性规划,定位不准确,重复建设情况很常见。高品位、上档次、综合性、知识型的休闲园区较少,大多数园区档次低、规模小、内容单一、设施简陋。园区中可以游玩的项目较少,就容易受季节制约,造成资源闲置。不少休闲农业园区一年只营业半年,淡季来临就解散员工、关门歇业。

(三)投资不足,土地难流转

休闲农业是综合性产业,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资金投入。普通农户往往投资不起,纯粹政府投资又会产生效率问题,较好的投资主体是有一定资金实力和管理经验的民营企业。近年来山西一些煤焦企业寻求转型,投资发展休闲农业取得了成功,但仍有巨大的潜力亟待开发。另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土地越来昂贵,流转土地的阻力也越来越大,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设计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下协调解决。(四)企业分散经营,缺乏合作由于缺乏总体的布局规划,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企业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缺少沟通,导致大量基础设施和项目重复建设。经营主体之间缺乏信息交流,不能很好地吸收同行的经验教训,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严重。缺乏合作和学习使企业的管理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在低水平徘徊。

(五)产业链简单,相关产业发展滞后

山西省休闲农业项目大多停留在游览自然人文景观、体验农家生活、参与种植和采摘、牧放动物,在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农产品衍生品的销售、农业科技的展示、农业知识的传播、农耕艺术的传承方面开发力度不足。农业产业链的扩展和延伸,将产生专精的分工和合作以及大量的衍生产品和服务,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助力农村经济腾飞的核心动力。应将符合和代表消费发展新趋势、新潮流的元素融入休闲农业中,在吃、住、行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游、购、娱的潜力。

三、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

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应该在宏观上进行把握和布局,积极改善住宿条件、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打造强势品牌,积极推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形成,建立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宏观上总体把握、分类布局

休闲农业的发展要立足区域优势,根据本省特有的资源禀赋进行科学规划。既要展示山西省壮美秀丽的乡村自然风光,又要展示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旅游内涵,打造强势旅游文化。山西省应构建以太原、大同、临汾等较大城市为核心的现代都市依托型休闲农业旅游带,以皇城相府、太行山、乌金山等为中心的景区依托型休闲农业旅游带,以晋商文化、根祖文化、红色文化为中心的特色文化依托型休闲农业旅游带。

(二)改善住宿条件、服务水平以及基础设施

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服务对象大都是城市居民,在欣赏乡村风光、乡土风情的同时需要较高的住宿条件和服务水平。乡村宾馆和客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乡村特色的同时,要按照城市居民的生活要求设计旅馆和客栈,要实现“生活设施现代化,服务标准城市化”,具备冲水马桶、空调、有线电视、互联网接口等条件。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服务人员大都是农村闲散劳动力,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才能具备基本的服务礼仪、服务标准、服务规范。另外,欲将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做大做强,需由基层政府主导,统一规划,解决好停车场、垃圾回收处理、下水上水、空调暖气等问题。

(三)挖掘优势特色,打造强势品牌

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的建设规模较大、档次较高、活动项目较丰富、文化特色较鲜明、接待服务较规范、经营管理较科学的休闲农业示范景点进行打造和提升,挖掘优势特色产品和文化内涵,创建全国一流的休闲农业旅游景点。可以通过召开休闲农业现场促进会、座谈会和研讨会,现场参观,开展星级评定等形式,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加企业收入。利用现代传媒和营销手段,发动媒体和网民,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平台和微博、微信公众账号,对休闲农业园区和乡村旅游景点的进行宣传、报道、推介,吸引周边省市居民游玩,打造知名品牌。

(四)积极推动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应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构建产业链。从横向来看,应促使乡村旅游产业链中不同产业部门或不同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调共生的稳定联盟,逐步发展成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节点对接和文化融合的深度合作。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参与主体可以从纵向上分为上、中、下游(农民、农业公司、农业基地、景点商品供应商、景区服务提供商是产业链的上游,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农村旅游工艺品生产企业、农村旅游服务中介是产业链的中游,游客、旅行社是产业链的下游)。通过纵向产业链的集成,可以增强产业链的带动和辐射功能。在产业链集成的基础上,逐渐构建分工合理、高度合作、无缝衔接、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的区域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集群。

(五)加强部门合作,建立行业管理规范

应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推进山西省休闲农业规模化、服务和管理标准化、功能多样化。相关部门应牵头组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会,从市场信息、技术推广、服务规范、安全卫生、项目支持等多方面对经营者进行指导,并建立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对休闲农业旅游点进行评级、促使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确保安全生产,无安全事故发生。

第3篇

美丽乡村建设使越来越多的景色宜人、乡风淳朴的村落展示出来,这些村子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典范,它们的成功模式值得借鉴推广,但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村落在学习模仿之前,应先解决一些基础性问题。

1.缺乏规模产业

从全国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推广开始,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在试点区域形成一种共识,以浙江为例,11个地级市,33个县级市中,都有美丽乡村的分布。美丽乡村建设的势头是可喜的,然后,不容忽视的是,许多美丽乡村分布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大的规模效益,缺乏带动当地产业的动力。

2.基础建设落后

相对经济发展较快和农民收入增加较多的乡村,一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并没有形成配套。不少乡村的道路建设落后,道路相对狭窄,路面材质依旧是土、碎石等。交通设施不便利,不仅影响村民日常的生产生活,也会对市民到村里游玩消费的积极性产生影响。如缺少公共交通设施会影响一部分的消费和探索欲求,缺少公共停车场会影响一部分自驾出行游客的需要。有些乡村还存在通讯信号覆盖不好等问题,在信息高速传递的时代,通讯讯号质量不高会造成信息传递不及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游客选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是一个普遍问题。

3.生态破坏严重

从国内外的发展看,环境污染几乎成为经济发展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我国的农村发展过程中,同样出现了环境污染的问题。一些地区人均耕地少,农民采取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方式增加耕地面积,耕地面积增加的同时,也造成了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改革开放以来,各地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引进一些工业项目,但造纸、制衣、制鞋等工业三废排放量高,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4.核心实力不足

2014年,农业部公布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十大类型,突出了十类典型的美丽乡村,但是乡村不仅要有美丽的风景,更要有美好的生活。乡村缺乏能够支持村子、村民发展的产业是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一些乡村有农业产业,但仅限于低级别的农产品加工,没有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条。美丽是乡村应有的外表,实力是支持乡村美丽的核心,村子没有核心实力,发展就难以维系,村子没有发展,美丽只是华而不实。

5.整体规划不够

我国乡村建设还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没有进入科学规划阶段。建设美丽乡村,应当站在科学发展的角度去谋划,从村子未来发展的角度去合理规划,布局村子的整体功能区划,不仅满足当下的需求,而且要融入整个发展中。目前,一些乡村建设存在,为建造而建造,工程没有问题,但对整个村子的效用不大。

二、休闲农业发展带来的契机

休闲农业作为贯通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生态,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改变农村经济的单一结构,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建筑、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

。1.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丰富产业类型、促进产业集聚

立足本地实际开展休闲农业工作,挖掘资源优势,优化结构,科学布局,以拓展农业功能、传承农耕文化、提供度假体验和科普宣传为核心,促进休闲农业区域建设。规划建设休闲农业交通线路,规范道路交通指引标志;扶持修建休闲步道、连接道、道路照明、停车场、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改善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设施及卫生条件,实行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实现垃圾净化、环境美化、村容绿化,使休闲场所服务设施及卫生条件达到相关标准,休闲农业发展推动公共基础设施落后问题的解决。在休闲农业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趋势下。加强经营主体培育,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户参与休闲农业经营,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种养大户生力军作用。通过政府的鼓励引导,有利于创建一批优势产业突出、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特色村;打造一批有影响的休闲农业知名品牌和节会活动;更能够促进农家乐示范户以及农家乐聚集村、聚集区发展。

2.有利于丰富发展内涵、强化创新创意、实现注重文化传承

发展休闲农业可以将农村文化资源进行整体性开发,强化农业产品、农事景观、环保包装、乡土文化和休闲农业经营场所等方面的创意设计,开发出具有本地特色的休闲商品。加大农业文化遗产历史、文化、景观价值的发掘,把其作为休闲农业的重要资源来传承利用,按照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理念,就地取材挖掘田园文化,寻幽探微发扬山水文化,追根溯源传承建筑文化,去伪存真浓缩民俗文化,点石成金,开发物产文化,促进乡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乡土民俗文化特色,加快乡土民俗文化的推广、保护和延续。

3.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规范发展秩序、树立品牌形象

发展休闲农业,在常态化休闲农业宣传推介下,加大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及精品线路宣传力度,能够提升休闲农业节会活动品味和层次,增强休闲农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引领新的休闲消费热点的形成。发展休闲农业,制定出台休闲农业相关标准,便于推进管理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在规范的秩序下,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有利于加大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促进区域发展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道路。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整合农业、旅游、文化等资源,实现差异对接、优势互补、合理组合,构建功能完善、形式多样的产业布局。树立大产业、大基地、大品牌、大市场发展理念,能够培育出主题突出、特色明显、设施配套的休闲农业品牌。

三、结论

第4篇

目前,虽然我国有较多乡村在发展农业旅游,且不少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较多都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统一部署,特别是中小城市附近的乡镇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较多问题。

1.1旅游特色缺失

人们走出户外是希望看见不一样的田园景观,体验别致的田园生活。但是现有的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缺乏特色,同质化比较严重。目前郊区推出的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多是“看农家生活、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虽然这些都异于城市生活,但如果处处都一样、次次都相同,也难以吸引游人,所以项目总体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就会下降。

1.2旅游景点分散

目前,休闲农业旅游的模式多是小打小闹,而且处于比较分散的自由发展状态。所有的农业资源都分散在各自乡镇,缺少合作,各自为战。同时景点的知名度尚未展开,这些都成为发展的瓶颈所在。

1.3规划难以实施

旅游项目的前期投入较大,且成本的回收需要较长时间。在现今较多实施的项目中,由于资金问题,前期规划的深度不够,难以指导项目的实施,且缺乏宏观意识和远见。由于缺失规划,各类用地参差不齐,必要的公共设施又比较简陋,整体布局杂乱无章,乡村道路建设缺乏远见,整体风格难以形成,难以给游客留下好的印象。

2川店镇双店村休闲农业旅游规划

2.1旅游基地概况

荆州川店镇地处荆州古城西北隅,毗邻荆门、当阳两市。人文景观奇特,享誉三楚。三国遗址、越王勾践剑、虎座鸟架鼓就是川店悠远而深渊历史文化的见证。全镇版图面积164km2,耕地面积4930hm2,人口3.49万。双店村位于川店镇中部,毗邻川店镇政府,被荆川公路贯穿,位于川店镇政府确定的荆川线旅游服务经济带,是荆州城区到熊家冢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优越。项目基地处在丘陵地区,地形有一定的高差起伏,地质地貌条件良好。基地内大部分为农田,中心有两片较大的居民区,一片为原有的居民点,一片为还建小区,小区东北面有一片较大的水域。荆川公路沿线以及基地东南面有两片较大的林地,整个基地被水渠环绕。荆州市旅游规划将长江北岸的八岭山地区及长湖地区作为荆州古城游览区。主要景点有荆州古城、楚纪南城遗址、八岭山国家森林公园、荆州水利文化景观及沙市都市观光风景。荆州城区的旅游影响将通过熊家冢的吸引作用辐射到川店镇,将给川店镇的农业观光旅游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大力发展荆川线沿线的农业观光服务,将使双店村成为向观光游客展示川店镇新农村风貌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成为去熊家冢旅游的一个休息娱乐场所。

2.2旅游开发策略

2.2.1文化策略川店镇文化深厚、人杰地灵、享誉三楚。熊家冢的开发为川店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旅游成为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支撑点。熊家冢的旅游服务事业正在有条不紊地发展,一定能带动周边旅游的发展。川店镇有香樟、土鸡、鲤鱼等一些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农村土特产。这些地方特色文化都为发展旅游创造了条件。

2.2.2环境策略休闲农业旅游具体类型较多,在规划过程中力求打造休闲种植业为主题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农业观光园是一个集吃、住、玩、游、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村体验园。而这些活动的开展需要一个充满自然生态气息的环境,因此优美环境的塑造是决定农业观光园建设成败的关键。园区环境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保持原貌,适度改造。游客来到农村观光,主要是来体验农村生活的趣味,找到一种返璞归真之感,因此,园区环境的塑造应该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适度地进行改造,体现出一种原汁原味的农家旅游乐趣。双店本身被开发改造较少,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在环境方面有巨大的优势。第二,注重细节,突出创意。观光园的档次除了表现于自然景观的整体效果外,更表现在一些细节之处,不论是花草的放置,还是亭桥的位置,都是值得注意的地方。景观的设置需要注重创意,既能体现农村文化风貌又能激发人的创造力。第三,有机联系,共生共融。每个区块的环境要有有机的联系,从一个景观节点到另一个景观观节点要有衔接和过度,使游客舒适方便地穿梭于各个景观流线。

2.2.3建筑策略从市域范围来看荆州有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三国文化和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已经融入了荆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很高的文化认同感。从镇域范围看,川店镇有熊家冢古墓,传统文化同样占主导地位,这些都决定了双店村农业观光园的建筑形制和风格应遵循古朴的原则。观光园公共建筑的建造应当在尊重当地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适当融入现代元素,避免过度的商业化削弱乡土文化的吸引力。

2.3功能分区

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原有地物地貌,借鉴现代休闲创意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模式,规划组织各个区块的功能,使之有机联系形成一个自然连贯的旅游流线。将休闲创意农业园区分为:入口接待区、有机蔬菜种植区、瓜果采摘区、林木观光区、生态渔庄、民生民俗体验区、新农村住宅区、农家乐餐饮区、传统农业观光区、精品农业生产区等10个区块。在毗邻荆川公路的地方设置入口接待区。在进入观光园中心的主要道路两边设置瓜果采摘区。在原来有林地的位置设置观光林业区,有水塘的地方设置生态渔庄。对原来住宅集中的地方进行适当地装修改造,设置民俗民生体验区。将观光园末端的住宅区修建改造成休闲农家乐餐饮区。荆川公路另一侧的大片农田区域设置成传统农业观光区和精品农业生产区,作为二期发展备用地。

2.4效益分析

2.4.1生态效益规划的实施对于基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有明显的作用。特别是生物物种共生模式及生物能多层次再生利用模式在莲菜种植中的运用,将对规划区内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既丰富规划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又有利于周边山水等自然要素的保护与利用。同时,通过生态农业与旅游服务的联动开发,推动规划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提供条件。

2.4.2经济效益无论是生态农业经营模式,还是旅游服务业发展经营模式,都是适合规划区整体经济发展的合理选择。通过生态农业的发展,将有效地解决规划区产业结构升级的现实问题,提高单位土地的经济产值;同时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丰富和提升规划区的产业结构,成为规划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器,为规划区带来更多的产品效益,也为当地村民增收带来可靠保障。

第5篇

1.1休闲农业的概念

休闲农业自发展以来,就被认为既可以增加农村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又具有一定的生态性,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是地方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双赢。2005年“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休闲农业作为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我国各地农业发展,特别是城市近郊和旅游区域开展开来。现在休闲农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2休闲农业在林州发展的潜力与基础

我国休闲农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林州市本身也具有休闲农业发展的潜力和基础。①政府政策。国家和林州本地对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的全面支持,包括金融、土地、科技等方面。②林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三省交界,且铁路和公路交通发达,史书有“卫弃之而弱,晋有之而霸”的记载。③旅游业发达,现在已经形成了以红旗渠为主的红色教育游,以太行大峡谷为主的绿色生态游和以林虑山为主的蓝色滑翔游的“红绿蓝”三色品牌旅游特征。2014年“五一”3天假期林州市共接待游客23.4万人次。④人力资源丰富。乡村人口数达867597,且多数农民出身,给予休闲农业有力支持。

2休闲农业经济在林州发展策略

2.1目标明确,服务市场

2.1.1市场定位。休闲农业大发展首先满足市场的需求,在休闲农业建设的时候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确定休闲农业的市场类型和服务对象,切忌不顾市场的需求,建设“面子工程”,或在建设中盲目发展,导致“供需不平衡”。在发展的同时还要兼顾生态效益,实现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1.2服务定位。①距离定位。休闲农业的服务距离标准为短距离、短时间。因此在休闲农业建设初期,应该根据定位确定建设规格,在林州距离定位应该在立足本地市区居民需要的同时,服务周边几个中小型城市,如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晋城、长治、邯郸,车程应该保证在2h左右。②时间定位。休闲农业的发展应该和中小景点相结合,主要以节假日和小长假服务为主,保证在1~2d内可以完成农业的休闲体验。③客源定位。调查结果显示,休闲农业的服务对象年收入区间多数在3万~10万元,因此在建设的同时应保证建设规格和规模,保证产业发展和对象的平衡性。对林州休闲农业的客源市场进行细分,主要包括家庭自驾游市场、城市企业和机关职员的旅游市场、青少年农业活动或体验市场、老年人的休闲养老市场等。

2.2品牌和文化建设

休闲农业在发展的同时,应该特别注重文化和品牌的建设。休闲农业的内涵同时要求其应该体现旅游和农业协调的发展方针,即在休闲农业中体现出地方地域文化特征和地域农业特色,实现真正的特色发展。对林州市来讲,特别应该注重的是红旗渠文化的发展,使“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在休闲农业中以适当的方式加以体现。同时林州市“小推车”的文化气息,石板岩的“石板文化”等都是可以在休闲农业中加以利用和发展的。

2.3第三产业水平有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林州市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红旗渠建设,80年代的10万建筑大军出太行,90年代的工商业大发展,形成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三部曲,但就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而言,仍然和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包括:①服务场所环境有待提高。林州市现有的休闲农业主要由当地农民在原有农业生产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由于受到资金限制和素质水平限制,虽然地方特色保留较好,但“脏乱差”仍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②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由于受到小农意识的影响,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家庭式”和“乡村式”的发展观念,服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接待中仍是农民自有的待人接物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阶段高速发展的经济,所以如何提高或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服务人员素质,特别是管理人员素质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③服务项目应该多元化发展。“采摘”文化深入人心,所以休闲农业整体发展模式比较单一,游客参观体验出现审美疲劳,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所以应该在原有基础上,积极开发一些新项目,如“健康黑色园艺文化观光休闲园”,“红旗渠红色文化农业体验园”,“原始石板乡村体验园”等,实现地区自有特色。

3结语

第6篇

(一)网络营销与目标客户郑州市交通网络发达,出行条件便利。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人群在工作之余带上亲戚朋友到田间享受休闲农业带来的舒适与放松。郑州市休闲农业当前主要客户是郑州市以及郑州周边大城市的居民。由于距离较近,城市居民可以利用周末参加休闲农业活动,放松身心,亲近自然。从以往调查数据来看,城市的白领比较青睐休闲农业,这一年轻群体工作压力较大,整天都面对着高楼大厦,因此他们对于田园式旅游有着很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其次是学生群体也比较喜欢休闲农业,但是由于学生群体缺少固定的收入来源,因此选择的都是较为低端的自助型的休闲农业形式。因此,在进行网络营销设计的时候,既要保持对于郑州市区客源的吸引力,又要不断开拓周边省份相邻城市的市场。根据消费群体的市场细分匹配度,开展不同的网络营销模式,提升郑州市休闲农业的品牌影响力。

(二)网络营销与客户需求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无论是旅游还是外出办事,都会通过网络查询出行路线,在网上预订机票、车票、酒店等相关事宜。网络信息使人们能够详细地了解自己外出的所有信息,进而可以优化自己的出行方案。因此,在休闲农业网络营销中,将郑州休闲农业企业的所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公布,消费者可以很容易地了解相关的信息,进而选择自己的旅游方式。休闲农业的业务涉及到多方面,包括餐饮住宿、旅游观光、农业体验等活动,而通过网络营销的方式,详细地介绍各项业务,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组合服务类型,满足不同顾客群的需求,提升郑州休闲农业品牌的吸引力。

二、郑州市休闲农业网络营销策略

(一)网络营销客户策略对于休闲农业企业来说,如果想要实现自己企业的产品被市场所认同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使得客户的来源渠道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营销过程中与客户的关系得到更好的维护,提高客户的信任程度。可以选择信誉度高、声誉好、影响力较大的网络媒体,相关信息广告,吸引一些潜在客户。除此之外,还可以用连锁反应的方式由客户介绍客户,这样的客户要比关系型客户更加的稳定,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的永久性客户。所以面对企业客户的选择时,企业应利用网络媒介建立广泛的客户选择机制,实现客户资源多样化,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突破。

(二)网络营销价格策略产品价格并不是标在商品上的标签,它具有多种功能,是体现商品价值的因素。休闲农业产品项目的标价不仅仅是为了体现出产品的价值,同时也能够刺激客户进行消费,因此,休闲农业产品项目在制定价格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新郑君源有机农场为了推广有机蔬菜,开展了一系列的农家乐,自助农家游等活动,让顾客体验到清新自然的农家生活的同时,将有机蔬菜推广出去,并且受到较好的效果。同时以有机蔬菜为依托,策划出较多的休闲农业产品项目,将采摘比赛、营养配餐等趣味活动融入其中,让客户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尽管新郑君源农场的休闲农业产品价格较高,但是由于企业的休闲农业项目内容丰富,因此,仍然广受消费者的欢迎。因此,在进行网络营销价格制定的时候,要将产品的质量、产品的信誉度和口碑、同类产品的价格、休闲农业产品项目在市场上的占有份额等因素考虑在内,然后再准确定价。

(三)网络营销渠道策略混合渠道或多渠道营销的营销模式可以进一步拓宽企业的销售渠道,提高休闲农业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在混合渠道或多渠道销售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市场不同消费层次的客户,再根据这些客户对于产品的需求情况,在合适的时间尽可能以最低的价格通过合适的方式来进行销售。同时为了提高休闲农业项目的市场竞争力,要进一步挖掘出休闲农业的潜在优势,积极拓宽销售渠道。例如在大型商场周年庆典、水果市场展销会以及高档酒店进行休闲农业项目的促销,对于在网上进行休闲农业较多的客户可以进行送商场购物券、电影票,通过这些方式进一步提高客户对于郑州市休闲农业的认可程度。

(四)网络营销促销策略郑州市休闲农业在进行网络营销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产品的价格以及短期内的营业利润,也需要制定出整体的营销战略。要根据地域的差距、成本、市场的需求程度、产品的购买数量、购买时间、购买频率集中的时间点以及后续服务等因素,制定出一个综合的定价系统,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樱桃的鲜艳红润代表着爱情的幸福和美,郑州市二七区樱桃沟可以以樱桃为依托,在情人节以及七夕等与爱情有关的节日搞相关的促销活动,针对现代年轻人对于美好爱情的渴望心理,将休闲农业的无忧无虑和爱情相挂钩。在情人节或者是七夕当天凡是订购三项及三项以上休闲农业项目的顾客可以在现场舞台向心上人表白的机会,在当天凡是携带伴侣参加休闲农业旅游的顾客将会享受到半价优惠。主持人在活动现场开展以爱情为主题的现场小活动,对于表现较好的情侣给予爱情小礼品奖励。正是在这一个浪漫温馨的现场环境之下,有情人在这里收获了爱情,樱桃沟收获了经济效益,这样双赢的局面进一步打响了二七区樱桃的品牌。因此,网络营销促销策略不但要考虑到影响企业经济利润的现实因素,同时也要考虑文化、顾客的爱好因素,只有将这些因素融入到网络营销促销策略策划中,才能进一步促进郑州市休闲农业的发展。

第7篇

青、中年低收入市场群体年轻、有活力,但生活工作压力较大,调查结果显示,该群体的旅游动机主要为“健身休闲、放松心情”,次之是“品尝乡村美食”和“对田园风光的向往”,因此,针对该市场可开发娱乐型体验式项目和田园农业休闲类项目。首先,娱乐型体验式项目。项目设计要突出“娱乐性”、“体验性”,项目开发时要将各种娱乐项目贯穿于休闲农业旅游旅游活动的整个过程,要让游客通过参与各种娱乐活动,使自己在工作中造成的紧张情绪得以松弛,从而达到自我放松、身心愉悦的目的。比如,可以利用农村优美的田园风光、浓郁的乡土文化以及各种农业基础设施,开发露营野炊、探险漂流、休闲垂钓以及地方特色文艺演出等活动形式。其次,田园农业休闲类项目。该类项目属于传统休闲农业项目,大都以农村特色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休闲吸引物,以农业观光、产品采摘为休闲主题,游客通过游览可以体验田园风光的美好、满足其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因为是传统休闲农业项目,不同地区应做好主题差异化设计,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以促进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2中年中高收入市场开发模式

中年中高收入市场群体,经济条件好、知识视野开阔,平时工作压力大、过度劳顿、精力透支,他们希望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能够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彻底放松。调查结果显示,中年中高收入市场的旅游动机主要为“休闲、度假”。因此,对于该市场应抓住游客“休闲度假”的需求,打造“乡村度假”品牌。度假型项目的设计要有特色、有品位。该群体由于经济条件好,往往对休闲农业产品要求较高,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好、服务设施整洁、服务质量高,对休闲农业的“乡村性”要求不高。因此,实施度假型休闲农业项目开发时,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经营管理者要有较高的文化休养和品位;其次,是对硬件和软件要精心策划,比如房间内要配有计算机及网络系统,以方便他们处理紧急公务;最后,服务人员要有素养,日常管理要到位。在价格设计上可以考虑介于普通农家乐和大型度假村之间。目前,在发达国家,休闲农业旅游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我国休闲农业较发达国家起步晚,按照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依据休闲农业发展规律,我国休闲农业很快迈入高层次阶段,度假型休闲农业项目具有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我国休闲农业未来发展的重点。

3老年市场开发模式

调查结果显示,老年市场的旅游动机主要为“怀旧情结”,次之的是“对田园风光的向往”,可见老年休闲农业游客有怀旧情结,他们有着对过去“知青情结”的追忆,喜欢民俗风情型的休闲农业项目。针对这部分市场应主推养生保健项目和民俗风情项目。首先,养生保健型项目,在经营项目的设计上,可以设置气功、练太极、瑜伽、羽毛球、乒乓球、保龄球、推拿按摩理疗之类的运动项目;在餐饮方面,可以推出养生滋补类的系列生态营养食品。这是一种既轻松,又养生保健的旅游方式,老年人一旦喜欢上这个地方,通常会非常惬意地呆上几天。其次,民俗风情型项目。对老年市场应发展以农村地域风情为主体的农村文化生活体验旅游。项目设计要以秀美的自然风光为背景,深度挖掘本地人文、历史、民俗内涵,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时令民俗、民间技艺、民间歌舞节日庆典等休闲活动,增加休闲农业项目的文化内涵。这类项目既不需要浪费体力,又让老年游客享受农村浓郁的乡土风情和浓重的泥土气息,带给老年游客美好的田园回忆,迎合了老年市场的需求。

4无收入的学生市场开发模式

学生群体缺乏对农村的认识,没有农业知识,且对乡村各种事物和各种农事活动充满好奇,对外部世界和新事物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参与愿望强烈。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市场的旅游动机主要为“扩大知识视野”和“品尝乡村美食”。最喜欢的景点类型是民俗风情型,其次为农事体验型。根据学生所属年龄阶段不同,可采取以下差异化开发模式:

第一,针对学龄前儿童推出亲子游项目。

学龄前儿童是安全意识、独立意识较弱的群体,需要有父母带领出游,可以开发亲子游项目。亲子游项目设计应突出娱乐性和浅层教育性,产品要具备寓教于乐、动手动脑、舒适安全等特征。如可以设计植物迷宫主题乐园、瓜果采摘园、充气城堡,让孩子开开心心玩耍,快快乐乐蹦跳;也可以让孩子们观赏动植物生活习性,让孩子们在学习动植物知识的同时体验到农村生活的多样和美好。

第二,针对小学生推出第二课堂项目。

城市中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且对农村事物认知较少,可以结合学校所开课程开发第二课堂修学旅游项目,项目设计要突出教育性。比如:结合美术课开发户外美术写生课堂,结合劳动课开发农事体验课堂,结合自然课开发动植物教学课堂等。通过与学生在校课程的紧密联系,让休闲农业第二课堂成为中小学生的实验、实习基地,使休闲农业通过修学旅游的形式帮助老师最大限度的发挥课程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游玩的同时,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

第三,针对大学生推出娱乐游玩类项目和农事参与型项目。

第8篇

1.现存的农业休闲项目档次低。当前休闲农业发展多为小规模的餐饮、农家乐及采摘园等形式,大多数观光休闲农业区设施简陋、内容简单,生态文化内涵不高,社会影响力不大,针对消费者的品牌知名度,更没有形成所谓的“口碑”传播。休闲农业区内缺乏具有较高档次、良好生活品味的设施建设。

2.大部分休闲园区的从业人员缺少培训,素质偏低。休闲农业区内的经营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大多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的当地村民,对从事休闲农业缺乏经历及经验。休闲农业区内的从业人员没有较高的学历,基本素质偏低,而且从业主体大多数是中老年人,经过简单培训便进行从业,专业化程度不高。

3.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有一些京郊区县在休闲农业发展上,政府的调控力度不足,没有对当地的休闲农业发展进行明确定位,没有对产业布局、区域功能进行合理划分。扶持资金投入相对不足,没有针对休闲农业发展提供用地、资金贷款等相关方面的优惠政策。政府方面未能为休闲农业的宣传提出行而有效的措施,导致休闲农业在社会上影响力不足。

二、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1.科学合理的规划北京郊区休闲农业产业布局。当地政府应当加强针对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规划意识,努力做到将休闲农业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完美衔接,根据当地的气候、地貌以及基础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设计休闲农业区,对空间布局、交通条件进行合理规划,努力做到一、三产业联动发展。

2.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品牌。休闲农业区在经营中还须坚持“以农为本”,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有特色的休闲体验项目,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休闲农业产业品牌,争取在该产业中树立自身品牌的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甚至忠诚度,更好地为广大游客提供休闲农业产品、知识和服务。例如天津塘沽北塘镇推出了一款“做一天渔民”的休闲体验活动,用自身特色树立品牌形象,吸引了大量游客,实现了其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所以,在经营内容上开拓思路,因地制宜弘扬自身特色,打造自身品牌效应是发展休闲农业产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3.休闲农业发展经济效益应当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并重。在大踏步发展、促进休闲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兼并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共同发展。本地休闲农业发展应与当地经济发展方向一致,尊重当地居民意志,尊重当地传统文化,增强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实现休闲农业产业与自然文化、历史文化共同和谐发展。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力度,优化休闲农业产业区内的环境,促进休闲农业与旅游业完美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休闲农业区的内外道路修缮、完善周边环境,解决“进山难”、“难出山”、村庄道路差等问题,解决好道路问题就会增加游客数量、游览次数。同时加强区域内的设施建设,改善住宿、餐饮、卫生等接待条件,根据中、高档次标准提升当地的接待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的档次,全面提升当地服务业水准。

第9篇

(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共同繁荣的有效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重庆铜梁县城市居民收入不断提高,闲暇时间逐渐增多,更多的人开始追求回归自然的有质量的旅游休闲方式。铜梁县土桥镇生态湿地荷花园休闲农业旅游正是由此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有利于城乡之间由传统的相互排斥、对立关系转变为融合、互补的关系。因此,休闲农业旅游正在逐步成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有效途径。

(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铜梁县土桥镇生态湿地荷花园休闲农业的产品不同于传统的农产品,它是一项结合土地、文化、旅游与服务的产品,其他产品无法替代。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就能够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范围,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高农业经营效益,最终提高农民收入。

(三)当地区位、产业、政策优势协同并进的重要体现

铜梁县土桥镇生态湿地荷花园位于铜梁县土桥镇“万亩莲藕基地”内,距离县城10km,距离主城60km,主城驱车1h即可到达;2015年,重庆外环高速公路(三环)将建成通车,届时游客可以直接经由三环高速路直抵荷花园。荷花园以土桥镇为核心,辐射周边的南城街道、太平镇、侣俸镇以及大足的国梁镇、雍溪镇等地,形成大规模荷花莲藕产业基地。铜梁县委、县政府于2012年出台了《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按照“一城三区五朵花”的布局,建设一批旅游精品景区,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荷花园作为“五朵花”之一,被政府列为重点发展对象。

二、铜梁县生态湿地荷花园休闲农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规划设计不周,基础设施滞后

1.停车场位置选择不合理。

目前,荷花园仅在距离接待中心1000m外建有一处临时停车场,且停车场位置隐蔽,周边没有引导标识,游客很难发现。由于找不到停车场,很多驾车前来观赏荷花的游客只能将车辆停靠在荷花园路边,而该条道路设计仅为两车道,游客车辆占用道路停放后严重影响附近交通秩序。

2.园内步道均未设置栏杆、警戒线,易引发人身安全事故。

旅游景区的安全问题应该被管理者当做头等大事来抓,通过多次的观察,发现万亩荷花园内水塘遍布,人行步道蜿蜒其间,却均未设置防护栏杆或拉隔离带,虽不是深水塘,但对于很多前来玩耍的儿童来说,稍不留神便有可能跌入水塘酿成安全事故。

3.园内卫生设施缺乏,游客产生的垃圾易污染园内环境。

优美的环境是一个成熟精品景区的标志之一,作为铜梁县重点打造的旅游精品景区,荷花园内目前没有设置任何垃圾回收装置,纵览全园竟无一处垃圾箱或垃圾房,游客将果皮纸屑等垃圾随意置于园内;同时,除临时接待中心内有一简易公共厕所外,再无其他公共厕所,游客很难找到该处,给园区内环境卫生问题埋下了隐患。

4.餐饮、休息场所配套滞后。

目前荷花园内可供游客休息的区域仅有几座凉亭,在高峰时段很难满足绝大部分游客的休息需求,游客得不到必要的休息,必然影响其心情及对整个园区的印象;同时,园区内也缺少必要的餐饮区域,游客只能在附近村庄的小卖部简单就餐。

5.观赏荷花品种相对单一。

荷花园虽号称园内有观赏性荷花百余种之多,但是根据实地考察发现,园内实际种植的荷花种类仅有一二十种,难以满足高峰时段游客的观赏需求。

6.引导标识缺失。

荷花园三面环山,进入荷花园要翻越数公里的山路,但是沿途并没有设置醒目的引导牌供游客辨识方向,没有到过荷花园的游客可能会因为迷路耽误游览时间。

(二)有效监管不够,施工进展缓慢

荷花园从开工建设至今已经两年多时间,但主体景区部分和接待中心仍在建设之中,建设施工进度明显偏慢,而且存在建了又拆的重复建设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短时间内还很难形成有效的接待能力。由于园区开发者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规划就匆忙上马,建设中只重规模,不讲质量,导致粗制滥造现象普遍存在。例如接待中心先建后拆再建,不仅浪费资源,而且耽误工期,影响施工进度,还有多处已建桥梁受河水冲击后出现垮塌。村一级领导和合作社成员未能充分发挥参与监督的职责,施工过程基本是建一步看一步,没有形成责任问责机制,对于部分工程何时开工建设,何时完工验收没有专人负责,这也是导致工程进度缓慢的直接原因。

(三)日常维护不力,有利资源被闲置

政府花大力气打造荷花园景区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来刺激当地相关产业协同的发展,进而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但是,目前荷花园景区通过休闲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几乎为零,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却无法形成有效的产出。整个荷花园每天至少需要数十名工人进行除草、荷花栽种、荷花移植等日常维护工作。园内目前栽种的荷花品种主要仍是观赏性荷花,调查期间发现由于日常维护不到位,导致池内荷花大面积枯萎死亡,这些荷花还没有发挥作用便已失去观赏价值。作为当地未来经济的重要支柱项目,荷花园目前仍处于完全开放状态,任由游客观赏,完全免费。游客是休闲农业收入来源的可靠保证,放弃对游客的限制,无异于赔本赚吆喝,得不偿失。造成以上问题的关键还是经营者没有组织更多人力,实施有效的营销管理。这使大量原本应该创造经济价值的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既加大了前期投入也浪费了时间。

三、铜梁县生态湿地荷花园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一)全面规划,完善基础设施

1.合理建设停车场。

荷花园内目前有一处小学旧址,该学校已经被建设方购入并设置为临时接待中心和办公地点,旧址楼前有一片1000多平米的空地,建议将空地进行改造,去除杂草,重新划线,设置为临时停车场,保守估计该片空地至少能够容纳20~30辆车的日常停车需求,基本能满足非高峰时期游客停车难的问题。

同时,在空地入口和入园沿途设置停车场指示牌,引导游客车辆进入停车场,避免车辆停放在路边阻碍园区交通。

2.园内主干步道加装栏杆或设置警戒线。

目前园内游客观赏荷花地点主要集中于园区入口的一公里区域内,且经常有儿童穿梭其间,在游客集中区域加装护栏,在非集中区域设置警戒线能够对游客的人身安全起到保护作用。

3.增设卫生设施。

在步道两侧每隔100m设置一个垃圾分类回收装置或简易垃圾桶,在园区固定位置设置大型垃圾房,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同时聘请专职保洁人员维护园区内环境卫生。将现有学校旧址内厕所进行改造,并在园区入口及公厕附近安装指示牌,引导游客,改善游客用厕条件。

4.加紧建设游客接待中心。

还要对现有临时接待中心(即小学旧址)进行整修改造,在满足游客休息、餐饮需求的同时为园区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5.增加不同种类荷花的种植。

增加层次感,避免游客审美疲劳。

6.在入口及沿途设置路标、指示牌。

引导游客及车辆,节约游客时间,增加游客数量。

(二)强化监管,加快施工进度

1.合理的施工进度。

制订详细、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进度计划,避免人工、材料、设备的闲置浪费,灵活运用资金,统筹安排工程中的各项工作。园区内各类工程开工前,项目管理者要吸取其他地区荷花园区建设的经验教训,防止因为盲目赶工,导致施工质量问题和施工安全问题的出现,以及引起施工成本的增加。

2.科学的施工方法。

施工方案是保证工程进度能否实施的技术要求,施工方案不当,可能引起返工、工人操作不方便,工效降低。所以,在每项工作开工前项目管理者要编制合理、可行、方便的施工方案,并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在每道工序开工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要求讨论,提前考虑施工中的难点、关键点、注意点,从而在施工过程中少走弯路,少出现返工现象。

3.有效的施工管理。

为实现项目的进度目标,应成立进度计划管理部门,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跟踪管理。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者首先抓安全管理,没有安全,进度根本无法保证。所以项目管理者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好安全关,成立安全责任小组,由项目负责人带队,项目安全员主要负责实施。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保证至少有一个安全员全程跟踪监督,通过项目管理者的有效安全管理达到零伤亡、零事故。

(三)组织村民,参与营销管理

首先,通过加紧建设接待中心,将园区内荷花观赏、休闲娱乐、餐饮等连为一体,在解决游客基本需求的同时,改善园区盈利模式,扭亏为盈;接待中心内的服务人员可以就近招聘附近村民进行培训,解决部分村民就业问题。其次,组织力量,加大宣传力度。作为目前政府主推的王牌休闲农业项目,荷花园每日的游客数量仍然屈指可数。广告宣传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要组织力量在城区主要街道和媒体投放广告,进一步借助新媒体扩大品牌效应。最后,发动周边村民,招聘村民到荷花园工作,解决村民的二次就业问题,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消除其原有的抵触情绪,化被动为主动。荷花园的建设需要他们的支持和配合,聚天时、地利、人和,尽早完成荷花园整体建设,为游客提供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四)加强管理,发挥政府功能

推动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健康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引导与管理。作为铜梁县土桥镇政府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经营能力。

荷花园休闲农业虽然具有三级产业的服务性质,但大体上并没有离开荷花莲藕产销活动的范畴。妥善应用莲藕资源,是荷花园经营的基本生存条件,所以荷花园休闲农业仍应以莲藕经营为主题,将荷花经营融入其中。

2.利用自然资源优化生态环境。

荷花园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当地自然与生态资源,但不应与环境保护相冲突,更不能因为要发展休闲农业而肆意破坏自然资源。由于中西部地区承担了国内大多数造林和水土保持的任务,所以当地发展休闲农业必须经过妥善的规划设计与经营管理,保障人类活动与环境维护的动态平衡,同时保障自然资源与生态体系均衡发展。

3.保护农民利益实现增产增收。

荷花园休闲农业经营需要考虑游客的需求,符合消费者取向,采取市场化的运作,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农民收益,而不能仅仅为了增加旅游收益而损及农民长远利益。

4.确立发展重点。

荷花园发展休闲农业,必须制订保护农业生产用地、避免耕地流失的严格规定,防止由此而造成农业生产的减少;同时要正确处理发展休闲农业与搞好荷花莲藕生产的关系,要从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合理安排休闲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5.树立科学经营理念,加强内部管理。

在荷花园发展休闲农业,应以农业为基础,以企业经营为手段,向休闲观光者提供服务业的产品。为此,荷花园经营者应该对园区实行企业化科学管理,同时针对市场需求确立营销策略,建立永续经营的理念,精心培育休闲农业长久品牌;注意强调资源特色,利用莲藕产品的多样性满足人们丰收的喜悦;在经营内容上,应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发挥地方特色,形成多样化、精致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四、结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