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6:36: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标准化管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1技术风险大,研制周期较长
型号产品的预研,集中了国内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材料、最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同时也由于其研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但型号产品本身系统复杂、门类繁多,而且还要有许多相关产品或工程项目与之配套,耗资大。因此,为保证其研制成功,必须严格按照研制程序分阶段逐步地进行。从指标论证到最后定型,中间需要经历若干方案、状态、批次的设计与试制;经受若干次各种不同目的的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属于开创性和探索性活动;从开始到取得成果再到实际应用往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一步步地去完成。所以,想要预研项目投资立竿见影是不科学、不现实的。
1.2阶段特征明显
预研型号产品是一个多专业的集合体且其专业分工很细、涉及专业面广,往往是国家下达的战略性任务或攻克研制“瓶颈”的关键技术,有严格的研制进度和阶段要求,每个阶段研制任务、要求、内容和目标不同,且大都是高新技术项目,不确定因素较多、技术风险较大,费用高,很难保证预期结果。而一但突破关键性理论和技术问题,其影响则是非同小可。所以说,预研产品具有基础性、前瞻性、探索性和验证性等特点。
2开展预研标准化工作的意义
如上所述,预研型号产品有许多独特之处,而标准化是预研的基础工作。在预研的全过程中,标准化工作分为4个阶段:立题论证、方案论证、研究试验以及成果鉴定。而每一阶段均有着不同的目标和任务,但彼此又存在紧密的联系,一环扣一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标准化工作做好了,对整个型号研制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并能达到预研的最佳效果。
2.1能有效地保证产品的质量与性能
预研型号产品性能,主要是在设计、研制阶段决定和形成的。在预研一开始就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规定的性能指标及方法去论证、设计、制造和试验,就能保证产品的性能建立在先进的技术水平及可靠的基础之上,保证产品的质量有一个高的起点。
2.2能有效降低研制成本,提高预研效率
预研型号产品批量小、状态变化多,新品种试制频繁,产品结构处在设计形成之中,工装设备不能通用。而标准是科研、生产、使用的经验结晶和统一的产物。预研型号产品通过实施标准,统一要求,减少品种,简化设计;采用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优化设计,提高设计的通用程度、设计和工艺继承性,简化工艺过程和工艺装备。通过标准化,变零、部、组件的专用为通用;变原材料、元器件的多品种为少品种,努力提高设计和工艺的继承性;最大限度地采用通用的、组合的工艺装备,既能缩短预研周期,又能节省预研费用。实施标准是对技术成熟科技成果的再利用,是减少预研风险,实现一次成功的基本措施之一。
2.3能有效地提高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形成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
结合预研型号产品研发、关键技术攻关、预先研究、基础研究以及试验实施标准和经验总结,获得信息,将市场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有机结合,有利于修订完善标准,制定新的标准,保证标准质量;使标准为预研产品研制服务,产生效益,从而使参与预研人员对标准化更加关注,有利于加快标准化自身发展,最终使企业构建完整的研发技术标准体系,即“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为今后制定和实施标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4有利于培育创新型和复合型的标准化人才
预研是培养标准化技术人员的一种有效的举措。兼职标准化人员参与预研项目并进行文件签署,专职标准化人员进行宏观控制,督促兼职标准化人员学习标准,并对标准实施进行检查。使标准化人员从预研型号产品的申请立项和技术攻关,到成果评审和技术总结的全过程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进而全面提高在型号产品技术攻关和型号研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预研可最终培育出理论功底扎实、学识造诣深厚、解决问题独到、有开拓创新精神、能编制高质量标准的标准化复合型人才队伍。
2.5有利于加强部门之间协调沟通
在型号产品的研制过程中,总体与分系统之间、分系统与分系统之间、设计与工艺之间、生产单位与生产协作单位之间、研制部门与使用部门之间、各个专业之间、各个环节之间均需要协调,需要标准化在其中发挥技术纽带的作用,把它们统一协调起来。在军工产品竞争愈加激烈的市场条件下,为了巩固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增强技术实力,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争取更多任务。因此,在市场需求的牵引下,湖北三江航天红林探控有限公司大力开展了预研工作,并制定了企业预先研究管理办法,规范预研工作的各个管理环节,为充分发挥预研工作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预研标准化工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1技术等级和专业分工不清技术等级和专业分工不清是影响预研标准化
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许多产品预研中,标准化人员的“兵、将、帅”定位不清,专业分工不明,存在着工作模式不合理、责任不明确、协调效率低等情况。一个预研产品从设计、工艺到试验,由某一设计人员从头管到底、单打独斗,标准化人员互相不沟通、不协调,横向协调环节复杂,信息不畅,技术积累难以奏效,导致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资源利用不充分、不合理。这不仅会大大延长研制周期,而且也不利于实现系统整体性能最优。
3.2产品的“三化”程度低
产品实现系列化和通用化是企业不断扩张市场容量、延长产品寿命、分化技术风险的重要措施,而许多科研人员却忽视预研产品的系列化和通用化工作。产品的“三化”工作必须按专业、跨型号实现,但一般实行的是型号“两总”负责制,一定程度上使产品的“三化”工作只能在型号内部开展,型号之间的“三化”较难开展。从企业和个人的利益角度考虑,设计人员乐于创新,导致了一味追求预研产品的新颖和独特,忽视与现有产品的相关性和技术继承性的问题。而标准化人员没有提前参与到预研中,等到标准化参与时木已成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三化”工作的开展。
3.3标准的制定滞后于新技术的发展
目前,技术人员往往喜欢查手册,不善于查阅并学习标准,实施标准还没有成为自觉行动,只有通过集体培训才学习标准。而大多数企业只通过对技术文件进行标准化审查来监督标准实施,导致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往往体现在过程中有标准不依、标准执行不严,更谈不上对标准使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不断完善,从而形成了新技术飞速发展与标准滞后的明显矛盾。
3.4标准化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有待更新
随着长期从事标准化工作的老职工的陆续退休,后续标准化人员青黄不接,标准化岗位出现了层次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没有形成老、中、青相结合标准化人才梯队。标准化人员平时忙于型号产品图样审查,没有稳定的时间学习标准,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少,导致专职标准化队伍知识面窄、普及与掌握新知识不够,影响了标准化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使标准化工作难于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经费有限,标准化信息管理工作薄弱。
4开展预研型号产品标准化工作的途径
鉴于以上问题,企业在预研型号产品中应开展大量的标准化工作,使其工作更加规范化。
4.1情报先行是做好立题论证工作的基础
预研型号产品立项论证是龙头,应建立由型号副总师、设计师、标准化人员等共同组成的一个高素质的标准化工作系统,整个型号预研的标准化工作在标准化工作系统的领导下全面开展。只有型号副总师、设计人员、标准化人员的三者相互结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职,标准化工作才能协调、有效地开展。标准化人员主要与预研课题项目主任设计师沟通,了解和掌握该课题的目的及主要内容,跟踪课题的进展动态,着手进行标准方面的相应准备工作。以预研产品为背景,收集与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标准资料、标准化情报、最新标准化成果和样品等;型号预研,情报先行,做好立题论证阶段准备工作,为相关人员填写《预先研究任务开题论证报告》提供标准可行性依据。
4.2标准选取是做好方案论证工作的关键
方案论证阶段的标准化是预研型号产品标准化工作的起点和重要依据,也是确定型号标准化工作要求和计划的关键阶段。通过标准化人员参加方案论证活动,了解和掌握课题的实施方案以及课题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特点。初步提出该课题需要贯彻的标准以及欲推荐使用的典型线路和典型结构,确定型号标准化工作的框架,掌握标准的深度与广度,确认哪些标准可以直接采用,哪些标准需经过剪裁后才能采用,按照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顺序,列出标准清单,并适时做好标准的宣贯。介绍与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标准信息,设想该课题制定成标准的可能性。方案论证结束时,对型号研制提出标准化综合要求,并提出实施标准目录。同时,在预研项目研究过程中,项目组要加强对各类技术资料、数据的保管和使用,密切跟踪各研究领域的知识产权动态。
4.3协调沟通是做好研究试验工作的保证
研究试验阶段是课题的具体实施阶段,也是产品及其成套技术文件形成阶段,且涉及众多专业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企业标准,跨部门、跨行业协调工作量大、复杂程度高。因此,标准化人员在研究试验工作之前,向设计人员推荐典型线路、典型结构和通用的零部件、元器件及有关成熟技术,提供标准实施目录的全部标准资料,统一协调各类标准实施中存在的有关标准化问题,并在研究试验工作过程中根据课题的标准化综合要求,对研制人员实施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预研课题形成的设计文件进行标准化审查。
4.4标准占位是做好成果鉴定工作的升华
随着众多新型号课题预先研究的推进,在重大领域有了技术突破,应将所有图样资料在该预研课题通过鉴定后进行整理归档。标准化人员对该课题实施标准化综合要求和实施标准的情况进行总结,作出评价,写出标准化审查报告,对有推广价值且通用程度高的预研课题,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加工提炼,将预研成果转化为系列标准;开展顶层规划,分批由上而下的逐项制定与国际标准水平相适应的配套标准和规范,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和提高;吸取其中有用部分,保存到有关标准中去,避免系列标准的反复;用标准化手段固化这些新技术及关键技术,积极组织本单位的主导产品参加相关国家军用标准和航天行业标准的立项论证工作。力争参与国家军用标准和航天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积极争取标准占位,为《预研课题结题总结报告》提供依据,为后期新型号研制提供技术支撑,让我们的标准在推进企业产品精益设计、规范研制过程的同时,成为引领国内产品标准的推进者。
4.5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标准化人才
专兼职标准化人员通过参加预研,多方面学习有关专业知识以及各类、各级标准,编制标准化各类文件,对预研产品中使用的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外协件、配套产品及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研究试验文件和标准体系表等诸多因素也有一定的了解;编制标准体系表粗略框架;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组织构建一支强有力的标准化技术队伍,提高标准化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预研框架和组织体系。注重培养有一技之长的院级标准化专职人员,使他们多进入高层次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便于今后承担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的制定任务,同时也有利于留住人才。
4.6加强“三化”基础工作,为后续型号夯实基础
首先,在预研初期,应注重对应用工具软件、元器件种类、原材料的状态与品种规格等进行统一或优选,实现压缩品种规格、使产品具有良好互换性的目的。其次,在基型产品的基础上实施优势延伸策略,完成整个系列中各种规格产品的设计,并能保持结构的相同(或相似),实现零件的高度通用化,提高产品的通用性与互换性,是以低成本、低风险带来高效益的有效途径。第三,运用模块化设计原理快速研发新型号。模块化设计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把每种模块都按结构或功能成系列地设计与制造;利用模块互相拼组,便可形成为数众多的、具有各种功能的产品;模块化设计的前提条件是相关模块之间在接口、配合精度、连接尺寸和参数协调等方面的标准化。
4.7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实施标准动态管理
整个预研工作纵横交错,如果使标准化工作贯穿于型号预研的全过程,可操作的标准化文件则是全面规范预研管理、确保研发任务完成、加强预研竞争力的实际举措。按照GJB/Z114A《产品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GJB/Z106A《工艺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和QJ20065《航天型号标准化文件编制要求》等标准的规定,需分阶段、分层次编制标准化文件,并对其实行动态管理。在编制标准化文件时,要本着“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的原则,并保证依据充分,编制内容全面、合理、实用,从提高标准化文件的适用性和操作性的要求出发,为型号提供最基本的技术保障。
4.8加强过程监督检查,形成标准闭环管理
根据预研产品对标准化需求的不断变化,将预研产品标准化工作重心逐步从制定标准为主转向以标准实施监督为主的方向。通过标准的实施,将这一宝贵资源,应用到预研产品的研制、生产、试验和使用等领域中去,将标准化的潜在内能转化为现实的技术;以各种方式对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中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纠正实施中的偏差,处理实施中的错误行为;对实施标准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等薄弱环节,组织开展标准实施与监督的标准化研究;针对标准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标准内容的不足之处,采取补救措施,完善标准;促进标准化与型号研制的有机结合,实现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等全过程受控,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制度、规范与标准,使标准化工作达到闭环管理。
5结束语
(一)工艺技术信息的传递相对滞后
目前很多烟草企业仍旧采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方式,这就对企业内部信息传递的效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工艺技术信息的传递对生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信息没有及时的传达,生产效率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无法对在线生产的产品进行实时的控制。因而需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方式,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采用合理化的管理方式,还能对生产成本进行监控,更有助于企业的成本控制。
(二)没有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检验
近些年来烟草企业不断的引进新的工艺技术,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采用人工质量检测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生产的过程中,人工的方式无法有效的采集工艺质量数据,同时缺乏科学的方式对这些质量数据进行分析。要想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全面控制,不仅要注重生产质量的提高,同时还需要对产品质量的检测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手工管理的方式导致数据过于分散
手工管理费方式存在的问题是比较明显的,不同的车间和部门所分配的管理人员不同,因而就出现了数据分散在企业的各个部分而无法实现统一的情况。而不同车间和部门之间无法实现数据的及时传递,数据信息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严重加减的企业内部的联系,对工作的整体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也无法及时的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在作出发展决策的时候没有可靠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烟草企业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烟草工艺控制与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一)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
在对该系统进行设计的时候,主要目的是提高烟草工艺控制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因而需要将网络和网站应用到系统设计中。在信息化的设计中,通过网络运用人工进行远程控制来对数据进行处理,赋予管理人员相应的权限,完成各项工艺控制工作。此外,网络在工艺控制中的应用可以让管理者及时的了解生产工作的进展。工艺技术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审核人员能够通过网络实现对工艺技术进行管理和控制,通过对工艺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评价,对其中存在的异常现象进行审核和分析,保证烟草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行。
(二)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
首先是对生产设备工艺控制数据的自动采集,通过联网的方式来了解在线生产设备的运行状况,并对参数进行实时的控制。并根据系统自身的功能实现数据的自动收集和传递。其次是对产品质量检测数据的采集和控制系统进行研究,根据烟草企业实际需要来选择联网的范围,实现范围内检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同时该系统还能够自动的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生成报表。最后则是对物流数据和工艺技术标准的自动化进行研究,物流数据的采集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来自动生成报表。同时提高工艺技术标准的控制水平。加强区域网的建设,扩大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
(三)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
其一是要建设符合工艺控制与标砖管理信息系统需要的数据接口,以此作为实现联网控制和数据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依据。同时加强企业内部区域网的建设,提高内部信息收传递的效率,开发和完善企业的远程监控功能,对烟草企业的加工厂进行有效的控制。其二是采用相应的技术来完善数据的分析和管理,建立企业数据库,完善系统的数据管理功能,使得企业的数据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其三是将信息接口设计技术应用到该系统中,对系统的信息流进行全面的控制,提高该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四,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必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而需要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预防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而在系统应用的时候,烟草企业的管理模式也需要实现改革和创新。此外,在系统应用的过程中,要明确系统在系统在工艺控制与标准化管理中的作用,并对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以此来逐渐完善系统的设计。
三、烟草工艺控制与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的重要意义
医院后勤管理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达到目标的过程,控制成本,最大限度为医患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并持续改进。医院后勤管理工作是现代化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后勤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全局发展,因此医院后勤管理需要建立一套以后勤需求为目标,并切合实际的管理体系,来确保服务质量,满足医患需求,促进医院发展,这是非常必要的。医院后勤管理的核心内容应该是“标准”,通过制定和实施具体的标准而构成医院后勤的标准化体系。医院后勤标准化管理可以包括职业素质标准、岗位职责标准、岗位考核标准,涉及到形象管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保障管理、设备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控制管理等。
二、医院后勤标准化管理的作用
标准化管理是构成医院后勤管理的基本要素,是管理的基础,并且能够把目前医院所实行的管理方法、制度、流程等进行完善、整合、统一,形成适合医院实际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标准化管理能够提升整体员工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因为,标准化管理是全员参与的过程,每一位员工都是标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同时又是标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标准化管理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力,使每位员工都成为一个权利和责任的统一体,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上级,也是对医院整体发展负责,从而推进标准化管理的全局发展。标准化管理能够加强对外包公司的监管,形成自管与外包管理统一,共同发展。随着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医院都不同程度引进了社会资源和物业公司,来协助后勤做好医院的服务保障工作。
引进物业公司以后,医院后勤管理部门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服务标准,来保证服务质量,降低承包风险,因此,标准化管理体系就显得格外重要。要把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和物业公司管理内容融为一体,有统一的服务标准,一方面管理人员明确知道管理范围、作业标准,做到监管到位,另一方面能够提升自管工作的业务水平,相互制约,互相发展。标准化管理能够节能降耗,控制成本。根据国内外统计结果,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源消耗是各建筑类型中最高的,而医院建筑单位面积能源消耗又是公共建筑中最高的。这是由医院自身功能和特殊的使用要求决定的,因此做好医院节能降耗工作也是医院后勤标准化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在标准化管理体系中,需要对能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出运行标准、控制预案、能源管理手册和能耗管理目标,推动医院节约能源、控制运行成本。
三、结束语
英国标准化管理研究者桑德斯在《标准化的目的与原理》一书中,对标准化的释义是:“为所有有关方面的利益,特别是为了促进最佳的全面经济并适当考虑到产品使用条件与安全要求,在所有有关方面的协作下,进行有秩序的特定活动所制订并实施各项规则的过程。”随企业管理的不断发展和提升,标准化逐渐成为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现代管理者对标准化的理解也更为深入浅出,即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对重复性操作事物或概念,通过制订、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管理秩序和管理效益的目的。时代赋予了标准化不同的内涵,但“它非孤立事物,而是一项持续不断的活动过程”这一本质却从未改变。诸多企业的实践经验表明,标准化工作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包括制订、归结统一标准,贯彻标准以及再次的修订和实施标准,这种过程需要反复循环,每完成一次循环,标准化管理水平就会实现一次螺旋式上升,进而发挥的良性作用也就会成倍增加。
2石油物资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标准化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在石油物资采购管理领域也大有裨益。众所周知,统一的物资标准体系、统一的管理运行机制,有助于物资采办部门人力、物力、财力的集约化管理以及外部供应商资源的优化配置,既能实现经营管理效益的提升;又能加快供应链的反应能力,为石油企业生产建设提供坚实保障。石油物资涉猎范围广,有着种类多、数量庞大的特点,随着石油企业不断发展,其业务范围不断扩张,物资标准化在石油石化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在这个供应链反应能力比拼的时代,毫不夸张地说,科学合理的物资标准化管理牵涉到石油企业战略发展的方方面面,不仅是经营管理良性运作的重要保证,也是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均将标准化工作作为提升物资供应管理水平的瓶颈,进行重点突破;中国海油也适时启动了物资标准化项目,重构物资标准化管理体系,以适应、促进企业业务发展。
3中国海油物资标准化实践
标准化活动是由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等要素构成的活动。根据系统效应原理,这些要素的构成和组合方式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很可能不同。中国海油物资标准化项目的推进,调动了近500名物资专家参与工作,各专家组通过创新工作方法,借鉴、学习、交流先进企业经验,建立、完善了符合中国海油战略发展要求的物资标准化体系,无论专业性、规范性,还是易用性,新版物资标准都有着非常强的优势。
3.1新版物资标准的修订
中国海油新版物资标准是基于旧标准进行完善创新的,其秉承专业化、精简化和易用性强等原则,最大程度地淘汰了落后、低功能和无用的要素,内容包括:科学的分类体系和严谨的属性模板两大部分,整体框架结构简单明了,便于操作,有着促进物资统计分析、专业化采购、采购价值发现,避免物资重复描述、减少非必要采购、降低冗余库存等优势。
3.1.1优化分类层级,重视标准的前瞻性
中国海油原61大类物资标准包罗万象,分类数量繁多、逻辑性差,专家组参照国际、国内行业标准,结合海油业务现状,遵循不重不漏、细度合理、业务需求、行业习惯等原则,将物资分类体系由原有的“大类、中类、小类、物料组”四层结构,精简为“大类、中类、小类”三层结构。为增强其专业性和易用性,在明确层级后,专家组重点分析了当前中国海油在上、中、下游的核心业务特点,对标多家知名石油公司的物资分类体系,通过合并重复、相近的物资类别;拆分争议较大、挂接易混淆的类别,对物资分类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精简。除此另外,专家组考虑到物资标准的可持续性,并不断满足未来中国海油业务发展趋势,将包括水能、风能、光伏、生物质能在内的新能源单独归类,增设“可再生资源产品”大类,凸显了新版物资标准“与时俱进”的重要特点。新编制完成的《物资分类/属性规范及应用指南》包括43个大类、494个中类、3873个小类,并按原材料、成品、设备/配件、工具及其它分类成卷,相比原61大类物资标准较为系统化,除专业性和易用性强外,更具前瞻性。
3.1.2规范属性模板,提升标准的专业性
中国海油原物资标准属性模板的覆盖率不高,部分物料组无法填写属性值,这使得文本采购、类别挂接错误等问题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原属性模板约束性不强,易造成人为填写属性值的多样性、数据错误率与重复率高等问题。为此,物资专家组在新标准的编制中引入了先进的“五段式”属性模板,将属性模板中的每一个属性,都通过“前置符号”、“属性值是否必选值列表”、“后置符号”、“属性值计量单位”、“连接符”五个字段进行控制,从各个细节上规范属性值的填写,并确保属性模板的覆盖率达到100%,以保障后续工作的有序衔接以及管理上的专业和高效。
3.1.3增补两项说明,强化标准易用性
专家组在新物资标准确立的不同工作阶段,依需求编注了物资分类说明和属性说明,大大增强了新版物资标准的可操作性。应前期调研90%用户的诉求,物资专家们针对每一个大、中、小类别撰写了分类思路、分类说明及界定、新旧分类对照关系等,在物资分类挂接时,用户可以阅读到相应的分类释义,以便更好地理解每个分类的内涵与外延,从而避免因理解差异而造成的分类混淆甚至错误的情况。另外,属性说明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新物资标准易用性强的优势,其运用文字说明将属性定义、填写规范、完整填写示例、注意事项等直接呈现在使用者面前,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属性模板难理解、难填写”的问题。通过上述两项说明文件的增补以及小类配图、附加备注(部分无法在属性模板中体现的要求、规范或指导意见)等信息的加入,在新版物资标准编制的同时,专家组整理编写了《中国海油物资标准应用指南》,实现了未来海油物资标准使用“一本通”,大大促进标准的贯彻与落实。
3.2物资标准管控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新版物资标准的修订完成,标志着物资管理工作已“有法可依”,但要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达到“有法必依”的目的,还必须要有一套相适应的管控体系与之相匹配。为此,中国海油确立了“集中动态管标准”的思路,即对物资标准执行“统一、规范、集中”的管控模式,全集团采用一套统一的物资分类及属性模板,统一由总公司组织修订、维护。
3.2.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在组织机构上,针对物资标准的管理增设了物资标准管理岗,要求担任本单位物资标准管理的责任人与协调人,积极发挥上传与下达的作用:上传是指搜集本单位标准修订申请,经本地业务审核后提交总公司;下达是指与总公司物资标准岗对接,协助新标准的推广与宣贯。除增设专岗外,中国海油物资采办部还建立了总公司、各单位两级物资专家团队,并将其纳入管理组织机构,充分调动其发挥专业优势,协助本单位标准管理岗,完成“标准修订申请”的本地业务审核;支持总公司核心专家日常/定期修订讨论(远程/集中)等工作。这无疑将对物资标准化管理的不断增值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2.2严密管理制度及流程
制定了《物资标准管理办法》,并随之了《物资标准修订、工作指导手册》,对物资标准的日常修订、定期修订、争议解决以及流程进行了规范和统一。物资标准坚持“年度定期修订为主,日常修订为辅”,在修订过程中,要求遵循如下四条原则:一是以业务需求为驱动,考虑物资标准修订的必要性;二是考虑物资标准修订的通用性;三是标准变更应不违背物资标准制定的总体原则和方向;四是充分考虑标准修订对现有物料主数据、系统中各单位业务单据的影响。这里值得强调的是,标准日常修订的范畴只限于“不对现有物资主数据构成影响”的修订申请,主要包括:规范文字、新增小类、新增某小类属性模板的可选属性等;定期修订则以年度为单位,由相关物资专家集中讨论,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并进行集中讨论后,统一推广。
3.3物资标准化工作的宣贯
只有当物资标准在实践中付诸实施后才能表现出具体效果,如在贯彻实施环节出现中断,那标准化循环发展过程则随之中止,前期一系列的工作也将功亏一篑。因此,企业要高度重视标准化的宣贯工作,不仅要通过制度规范等方式来强制实施,更要关注宣贯活动的重要作用。中国海油物资采办部自物资标准化项目启动时,就随即开展了宣贯活动,通过专刊跟踪报道的方式,在全集团范围内宣传了物资标准化工作的相关内容及其进展,直至新物资标准的编制完成,共形成了《物资专家观点汇编》6卷、《标准化宣贯专刊》3卷、《标准化年报》1卷。这些宝贵的资料不仅见证了物资标准化项目的开展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和学习意义;而且使相关牵连各方对标准化项目的开展情况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为标准的后续贯彻实施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中国海油物资采办部还多次调动物资专家,针对关键制度和流程,开展培训活动,对在岗物资管理、操作人员进行了新物资标准相关知识的深入普及,以确保新标准实施到位。
4关于开展物资标准化的几点思考
中国海油物资标准化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笔者作为直接参与者,对如何开展好物资标准化工作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现总结几点浅见。
4.1要充分发挥物资专家的核心作用
专家队伍是物资标准化工作的得力参谋,作为专业的“智囊团”,其知识背景可从根本上确保物资分类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适用性;丰富的从业经验可减少标准化工作的漏洞,并增强物资管理工作的前瞻性。无论是物资标准的编制,还是日后的修订维护,都需要物资专家发挥核心作用。中国海油在标准化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将来自不同专业领域,有着丰富从业经验的物资专家作为主力军,而在后续的一系列工作中,他们仍将继续发挥主导作用,为物资标准化工作保驾护航。
4.2要重视培训、推广活动的开展
物资标准及其主数据不仅单纯应用于物资管理领域,它还应用于生产、工程、销售以及财务等业务管理领域。因此,物资标准的编制、维护以及良性效能的发挥,都需要各部门的通力配合。这就需要科学合理地开展相关培训和推广活动,特别是在物资标准的建立和修订初期,除了物资管理部门的培训外,也要让所牵涉的各业务部门了解物资标准的修订思路、原则和变化等,以充分征求意见,获得支持,并促进各部门积极改善所对应的业务管理模式。
4.3物资标准化工作要“承前启后”
这一点是基于行业现状提出的。在石油石化采购领域,几大石油公司均已建立或形成了一定的物资标准化管理体系,在标准化工作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企业应以现有资源为基础,承接前期的良性因素,包括对管理仍起促进作用的分类方式、制度和流程等,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以保障现有业务管理水平的稳定增长。与此同时,企业在进行新物资标准的修订以及管理制度的完善时,更要注重前瞻性,要根据企业未来业务的发展方向,科学合理地进行物资分类、大胆创新管理运作模式。
4.4物资标准化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前文的标准化内涵部分提到,物资标准化工作是一个反复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很多专家将其定义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中国海油自身的实践工作来看,也确实如此,标准化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完成物资标准的编制、修订仅仅是一个开始,良好的物资标准需要与时俱进,顺应企业的业务发展趋势。中国海油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在编制完成新版物资标准后,相继健全了长效、动态的维护机制,以确保物资标准得到持续不断的改进。
5结语
1.1标准监督检查不到位
对现有标准实施监督和考核力度不够,实施监督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往往是公司检查前才会对工区的标准化工作进行一次监督检查,是阶段性的、并不是长期的,没有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1.2标准化工作与实际工作脱节
标准化工作和执行存在“两张皮”现象,即制定标准的员工往往未参加或很少参加现场工作,制定出的标准与实际工作脱节;而进行现场工作的员工不参与标准化工作,在现场工作时不按照标准化流程要求进行,没有真正实现通过标准化规范管理的目的,未做到标准化工作与各岗位的有效融合。
2对策实施
2.1健全组织结构
成立以工区领导为组长的标准化工作组,制定工区标准化工作方案及目标,明确员工职责,对生产过程实行全方位的标准化管理。通过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充分调动各级员工的能动性,提高工区管理水平,保障安全生产和各项任务指标顺利完成,以标准化的方法来促进工作水平的提升。
2.2提高标准化意识
提高标准化意识,重点提高工区全体人员的标准化意识,使之高度重视、支持标准化工作。通过举办标准化培训班、讲座、座谈会等形式,普及标准化知识,了解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作用,以便把标准化工作与本单位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2.3建立常态机制
在具体工作中,采取计划管理、内部评审、整改落实的闭环管理常态工作机制,不断改进、完善工区标准化体系。①计划管理。根据上级标准化有关安排和工区实际工作,实施“双计划”推进管理,由工区标准化员编制工区标准化工作月度通用计划,定期发到各专业主管、班组标准化员手中;由各专业主管、班组按照计划实施,按时间节点完成相应标准化工作,对本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进行落实,并定期报送标准化周工作总结和月度工作总结;计划完成情况作为工区工作例会重要报告事项,对未按计划完成工作的主管、班组,纳入工区月度业绩考核。通过统一计划管理,明确了工作方向,统一了工区标准化建设步伐。②内部评审。挑选经验丰富人员,成立由工区负责人为组长的标准化工作组,并编制《配电运检工区标准化内部评审意见单》,于每月月底,由工区标准化员负责组织协调标准化工作组成员对各专业主管以及各班组的标准化有关内容进行评审,填写《配电运检工区标准化内部评审意见单》,及时反馈到各相关人员手中,并对共性问题在工区内进行公示,引导工区人员针对本岗位、本专业标准化内容积极开展自查,查漏补缺,使各项文件更加完善。③整改落实。针对发现的问题,对“三步走”方法进行整改。第一步由本岗位人员根据《配电运检工区标准化内部评审意见单》提出的问题自行整改;第二步,对于整改中的困惑问题由各专业主管、班组共同讨论解决;第三步,对于有争议问题提交工区标准化员,由标准化员负责指导或联系相关专家进行答疑解惑。为确定问题切实整改到位,由工区标准化工作组对当月整改情况进行抽查,并将落实情况纳入工区内部业绩考核当中。
2.4全员参与标准化建设工作
组织每名员工结合岗位实际,总结工作经验、优化业务流程、参与制定标准,将工作目标、要求、考核指标等逐条细化、定量描述,将技术、方法和经验写入标准,确保每个岗位都有工作标准,每个流程都有明确要求,每项操作都有作业指导书,切实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倡导员工“写我应做、做我所写”,在每项工作中严格执行标准,做到心中有数,事事有章可循。
2.5做好标准化人员的培训工作
加大对标准化人员培训力度,不仅组织人员学习标准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化业务工作、如何编写现代企业标准等相关知识,还进行岗位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写作的相关培训,从各方面提高标准化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3取得成效
3.1安全管理的提升
以标准化建设工作为契机,工区规范了生产现场作业流程,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监督和评价考核,在较大工作现场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安全、技术措施及方案,针对倒闸操作、停电作业、带电作业及登高作业的不同范围,制定不同的、标准化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力求“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施作业现场标准化管理,截至2014年9月底,工区实现安全生产8453天。
3.2员工素质的提升
标准化建设的过程,是集中全体员工经验和智慧的过程。通过标准化建设,员工对业务进行全面梳理,对上级文件的要求做到了熟悉掌握,将老师傅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对不完善的环节进行了认真研讨,在思考、改进、执行的过程中,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了有效提升:员工在各类竞赛调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其中,跌落保险支撑绝缘子、电缆芯外半导电层划刀还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3.3专业管理的提升
通过标准化工作闭环管理,工区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标准化工作水平显著提高,真正做到了以标准化手段指导实际工作。工区全年共梳理岗位规范18个,完善管理文件42项,修订作业指导书72个,规范工作流程44项,各岗位职责进一步明确,各环节紧密衔接,业务流程持续优化,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3.4工作质量全面提升
工区各班组环境整洁、设备摆放规范、工作记录完整,员工养成了依制度办事、按标准作业的习惯。带电作业、配电抢修、配电运维、配网建设各类作业现场全面实施标准化作业,做到“100个人做一件事,结果一致;一个人做100次,结果一致”,保持了安全生产良好局面。
4结论
(一)没有建立较完善的企业战略管理体系
企业最高管理者由于自身素质等原因,没有制定企业的使命、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愿景,没有制定企业方针和战略目标,也没有对目标在纵向(层次)和横向(职能部门)上进行分解。管理者虽然每天忙忙碌碌,但由于目标不明确,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没有建立较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明显的家族式管理的特点,企业管理者中亲朋好友占较大比例,虽然家族成员忠诚度较高,协作和沟通较容易,但也存在不少缺陷:一是没有进行较完善的组织设计和工作分析:如没有建立正式的企业组织结构,没有对员工(岗位)的任职资格进行认定,没有明确各部门或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和沟通方式;二是没有较完善的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体系:如没有制定企业、部门和员工的绩效目标体系,没有明确绩效考核方式和考核结果的运用方法,没有建立不同系列的员工薪酬等级,没有明确员工的福利类型和福利待遇;三是没有较完善的员工招聘与配置体系。由于企业待遇、企业文化、企业所处的地点等原因,企业不能招聘到适宜的人才;四是没有较完善的员工晋升、激励和辞退机制。由于家族成员的相互影响,员工晋升的随意性较大,员工的利益分配不均衡,没有较好的激励机制,导致关键员工流失率较高;五是没有较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或标准),管理方式以人情式管理为主。如没有员工培训计划、没有员工培训实施和有效性评价制度等。
(三)企业运营管理没有实现制度化(或标准化)
民营企业重视成本管理、销售管理和产品质量管理,但在企业营销、设计、采购、生产、检验、服务等运营过程中没有实现制度化(或标准化)。具体表现在:一是注重经验管理,没有制定有效的制度或标准,管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二是实行“救火式管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建立预防性的管理制度和标准,不注重过程(流程)的管理,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当出现问题时也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思考和整改。民营企业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最高管理层的素质和意识。如企业负责人思想观念保守,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又不善于学习等。
二、民营企业标准体系的构建
在民营企业的成长期,必须构建企业标准体系,以实施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一)民营企业标准体系的构建方法
常用的方法是结合企业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管理咨询公司的帮助下,建立企业标准体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体系建立的时间短,体系的内容比较科学、完整,员工经过管理咨询公司的培训,可以获得较多的知识、经验和管理技能。通过建立规范化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认证,稳定地提高产品质量、增强顾客满意度,进而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实施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成熟度。对于管理者素质较高的民营企业,也可以依靠企业本身的力量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如通过派管理和技术骨干参加相关的标准培训(如ISO9000内审员培训和企业标准体系内部评价员培训),到优秀企业参观学习,再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企业标准体系。
(二)民营企业标准体系的构建步骤
一般来说,民营企业标准体系的构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内容包括:成立领导机构,明确主管部门和责任人,制定工作计划,调查企业标准化需求及现状,收集汇总相关的标准信息。第二阶段:编制标准体系表。内容包括:对标准进行分类(如分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四大类);绘制标准体系结构图;编制标准明细表和标准汇总表;明确待制定标准目录。第三阶段:编制标准。内容包括:成立标准编制小组,进行标准编写的培训,明确标准的格式、排版和内容等要求,起草标准草案。对一些难度大的标准(如产品标准),可以委托有关专业机构编制。第四阶段:标准。内容包括:将标准草案在企业内部广泛征求意见(必要时请管理咨询公司把关),根据反馈意见完善企业标准体系表及标准草案,对标准进行会审,经最高管理者批准,正式标准,明确标准的实施日期等。
(三)民营企业标准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是基础标准:如标准化工作导则,术语、符号、代号、代码、标志标准,工程制图标准,公差、互换性、参数分级标准;二是技术标准:如产品标准,设计标准,工艺标准,检验试验标准,设备标准,安全、卫生和环境标准,能源标准;三是管理标准:如战略(或方针目标)管理、经营管理、设计与开发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环境管理、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标准;四是工作标准:如管理人员(包括最高管理层/执行层和基层管理人员)工作标准,操作及服务人员工作标准。
三、民营企业成长期的标准化管理对策
(一)最高管理者高度重视,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标准化意识
民营企业标准化管理必须由企业最高管理者亲自来推动。因此,最高管理者应利用各种会议、工作检查等机会,或下达文件、命令,来宣传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并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的支持。最高管理者应通过制定企业的使命、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愿景,制定企业方针和战略目标,来保证企业管理的正确方向。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民营企业员工可以通过成人教育(如函授、电大)或到高校相关专业进修来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企业也可以根据员工的培训需求,制定员工培训计划,采取企业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两种方式,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与标准化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管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标准化原理、与标准化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的编制技能、标准化的管理过程、标准化的效果评价等。
(三)加大员工招聘力度,吸引高素质人才
民营企业人才缺乏,家族成员比例较大,不适合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企业应采取各种方法(如适当提高薪酬、为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提供股权激励、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发展空间),来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公司。
(四)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并不断完善和改进
建立企业标准体系,是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关键环节。因此,企业应成立专门机构,组织选择、编写和企业标准,形成企业标准体系,并不断实施、改进。标准化主管部门或人员应定期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必要时对标准进行修改、补充或废止。
四、结论
对防腐蚀预制场地、成品和半成品堆放区及运输过程标准化的目的,就是在保证质量、节约用地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实现生产的连续性、便捷性,减少劳动力投入、减轻大体力劳动、提高施工效率,减少管理工作量,实现标准化程序管理防腐蚀施工环境、场地一般比较恶劣,雨、雪、雾、大风、灰尘、有毒有害挥发物都会影响到正常的施工进度、质量,如果能设计一整套满足多变环境下正常防腐蚀需要的施工场地、转运场地、临时堆放场地,且不影响或者对其他关键工序影响甚微,将极大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工程质量也会得到大幅提升。防腐蚀施工场地标准化没有固定的形式,需要因地制宜,其功能实现是大体相同的。进、出场堆放点可以设置在同一区域不同位置上,方便实现装卸、转运功能,成品和半成品应设置在上风向,可避免灰尘带来的二次污染、保证前处理和防腐蚀作业的环境符合要求。半成品堆放应分类并标准化标识,堆放时应用标准化的草绳、木方进行隔、垫、防止磕碰损伤防腐层;要有防止地面泥、业主方在防腐蚀工程中的标准化管理吕小鹏(中海石油炼化公司惠州炼化分公司,广东惠州516086)摘要:防腐成本越来越高,工期要求越来越紧,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实现防腐蚀工程管理的标准化才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效益和保证质量的关键所在。关键词:防腐蚀标准化;施工管理;设计;工场地设计水、油污二次污染的标准化措施:如加高材料堆放时距离地面的高度、硬化地面并遮盖等等,二次污染往往给后续工作造成大面积的麻烦,增加相当大的工作量,必须要求承包商严格落实措施。除锈平台应设置在相对高点,下风向,远离其他作业区;最好是封闭式平台,达到防雨、雪、雾的功能,内部可以设置通风、除湿、增温装置,以备赶工期间施工环境的改善。涂装平台应设置在除锈平台的上风向,能有效减轻劳动强度,便于作业人员涂装,远离灰尘区域、无明火、无储存易燃易爆区域,设置明显防火、防爆提示。涂装平台应高于地面300-500mm,地面应无灰尘、无泥水存在,轨道要洁净平整、无塌陷。
2防腐蚀施工标准化
2.1抛丸除锈防腐蚀预制流水作业线标准化
采用抛丸除锈防腐蚀作业线场地环境相对较好:污染小、灰尘少、劳动强度小、作业效率高、施工质量可靠、稳定,长期成本最低,是大规模防腐蚀施工的最佳选择。标准化的重点在于:抛丸机操作程序标准化,厂房标准化、喷涂或辊涂施工标准化,防雨、露、雾、风、雪标准化程序,标识移植标准化管理细则,夜间作业程序标准化。业主方要协调、指导、帮助承包商安排好防腐蚀预制材料进场、出场的程序、确保整个施工期的平衡与平稳;指导承包商做好防污染、防雨、雪、雾、露等措施,尤其要注意钢管类要配套管帽,以防止钢丸进入钢管内部难于清理;作业、转运轨道要牢固、稳定、距离地面高度300-500mm以上;抛丸前必须采用喷码或者油漆记号进行材料标识移植,地面应硬化或者洁净无灰尘,预制钢部件要清理焊疤、焊瘤、药皮,抛丸除锈进、出口应设置厂房,厂房应能满足多变天气下的防腐蚀预制作业需要;如果没有配备厂房,则要提前在良好天气下督促承包商对进度进行超前安排,防止因天气原因影响不能按时完成进度要求。
2.2高压空气喷砂除锈防腐蚀预制流水作业标准化
高压空气喷砂除锈防腐蚀现场环境非常恶劣,灰尘大、噪音大、预制管防护措施费用高、效率低、极易受天气影响进度,严重影响周边焊接、切割、安装等预制工序。目前这种方式只适用于小工作量、受工作面条件及不能抛丸部件、有特殊要求一次完成的的防腐蚀施工,转运、堆放成本较高、防腐蚀预制品二次清理费用高等等。这种作业方式需要标准化的地方有:采用铜矿渣等不易产生大量灰尘的磨料;设立半封闭式或封闭式喷砂环境;根据要求做好除尘、增温、除湿措施;建设易于转运的轨道、和远离喷砂场地的堆放点,喷涂轨道高度300~500mm,且地面硬化且无灰尘、泥、水、油污等。
2.3手工现场防腐蚀作业的标准化
手工现场防腐蚀施工是非常难于管理的,现场手工施工存在环境复杂、条件众多、施工难度强度较大、施工方法不统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立一个简单、并符合各项施工条件、尽可能降低施工人员强度和难度的标准化施工方法是手工现场防腐蚀作业成功的关键,也就是标准化的施工习惯,解放各方的管理强度、帮助施工人员以标准化的施工方法解决复杂的、难以适应的各种管理条件,以简单的方式解决复杂的施工问题,以简单重复的方式解决大强度、大难度施工,且不易出现偏差,质量、进度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还可以避免很多成本的浪费。手工现场的防腐蚀包括:补口、补伤作业,大面积涂装作业。要形成三个标准要求:标准的作业工具、标准的作业程序、标准的作业结果。手工现场防腐蚀标准化的重点是:工装、劳保标准化,施工工具标准化,打磨等表面处理效果标准化、补口补伤样式标准化、涂装方法标准化。
3结语
(一)没有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检验
近些年来烟草企业不断的引进新的工艺技术,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采用人工质量检测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生产的过程中,人工的方式无法有效的采集工艺质量数据,同时缺乏科学的方式对这些质量数据进行分析。要想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全面控制,不仅要注重生产质量的提高,同时还需要对产品质量的检测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手工管理的方式导致数据过于分散
手工管理费方式存在的问题是比较明显的,不同的车间和部门所分配的管理人员不同,因而就出现了数据分散在企业的各个部分而无法实现统一的情况。而不同车间和部门之间无法实现数据的及时传递,数据信息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严重加减的企业内部的联系,对工作的整体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也无法及时的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在作出发展决策的时候没有可靠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烟草企业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烟草工艺控制与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一)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
在对该系统进行设计的时候,主要目的是提高烟草工艺控制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因而需要将网络和网站应用到系统设计中。在信息化的设计中,通过网络运用人工进行远程控制来对数据进行处理,赋予管理人员相应的权限,完成各项工艺控制工作。此外,网络在工艺控制中的应用可以让管理者及时的了解生产工作的进展。工艺技术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审核人员能够通过网络实现对工艺技术进行管理和控制,通过对工艺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评价,对其中存在的异常现象进行审核和分析,保证烟草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行。
(二)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
首先是对生产设备工艺控制数据的自动采集,通过联网的方式来了解在线生产设备的运行状况,并对参数进行实时的控制。并根据系统自身的功能实现数据的自动收集和传递。其次是对产品质量检测数据的采集和控制系统进行研究,根据烟草企业实际需要来选择联网的范围,实现范围内检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同时该系统还能够自动的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生成报表。最后则是对物流数据和工艺技术标准的自动化进行研究,物流数据的采集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来自动生成报表。同时提高工艺技术标准的控制水平。加强区域网的建设,扩大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
(三)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
其一是要建设符合工艺控制与标砖管理信息系统需要的数据接口,以此作为实现联网控制和数据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依据。同时加强企业内部区域网的建设,提高内部信息收传递的效率,开发和完善企业的远程监控功能,对烟草企业的加工厂进行有效的控制。其二是采用相应的技术来完善数据的分析和管理,建立企业数据库,完善系统的数据管理功能,使得企业的数据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其三是将信息接口设计技术应用到该系统中,对系统的信息流进行全面的控制,提高该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四,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必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而需要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预防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而在系统应用的时候,烟草企业的管理模式也需要实现改革和创新。此外,在系统应用的过程中,要明确系统在系统在工艺控制与标准化管理中的作用,并对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以此来逐渐完善系统的设计。
三、烟草工艺控制与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的重要意义
1.1工程概况
宁波市轨道交通某联络通道(含泵站)均采用冻结法施工,地面标高约3.4m,埋深约14.25m,线间距16.232m,轨面标高-13.497m,共钻冻结孔60个,其中冷冻站一侧布置47个,对侧布置13个;测温孔8个,泄压孔4个。
1.2方案管理
1)方案内容。方案应全面详细、有针对性,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平面布置图、监测布点图、日常巡视表、支撑平剖图及建立现场管理分中心。若联络通道线间距≥9m,开挖之前探孔点布置数量及深度相应增加,并在方案中附图说明。联络通道兼泵房等重大风险的管控措施在方案中明确,并贯彻执行。2)方案流程。联络通道施工方案应由专业分包单位编制,总包单位进行初审,初审完毕后由分包单位进行修改,再组织专家组对施工方案进行评审,专家组评审完成后经总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确认,监理工程师核准后实施。
2技术要求
2.1冻结帷幕
在冻结壁附近隧道管片内侧敷设保温层,敷设范围至设计冻结壁边界外2m。保温层采用阻燃(或难燃)的软质塑料泡沫软板,厚度40mm,导热系数≤0.04W/Mk。开挖区冻结孔布置圈上冻结壁冻结与隧道管片界面处平均温度≤-5℃。其他部位设计冻结壁平均温度≤-10℃,盐水温度≤-28℃,单个冻结孔盐水流量≥5m3/h。某城市轨道交通某标联络通道施工过程中,受客观条件限制,冻结站布置在车站,距离联络通道750m,盐水温度、盐水流量、压力达不到预计冰冻效果,该施工单位通过专家论证,采取增加增压泵等措施,延长积极冻结时间,最终满足施工要求。
2.2冻结孔
冻结孔对侧隧道沿通道冻结壁(密贴隧道管片)敷设5排冷冻排管,采用φ45mm无缝钢管,间距为500mm,另设4个透孔用于冷冻排管及侧冻结管供冷。采用打透孔复核两隧道预留口位置,如两隧道预留口相对位置误差>100mm,则应按保证冻结壁设计厚度的原则对冻结孔布置进行调整。
2.3测温孔
测温孔设置在冻结壁的边界附近。测温孔的布置应满足判断冻结壁形成的要求,布置在冻结壁最弱的地方。测温孔数量应分别≥8个,应有不少于3个3m以上的长测温孔,测温孔应分别布置于冻结孔间距最大部位,且应根据冻结壁设计厚度布置测温孔具置。测温孔应采用φ89mm无缝钢管,且以钻孔方式埋设,并测斜。
2.4探孔
在开挖区域边缘、临时支护区域内均匀分布3个探孔检查土体冻结情况,孔径φ30~40mm、深度800~1200mm(不含外墙厚度),若3个孔内土体温度均在0℃以下即结冰视为冻结效果达到开挖要求,否则,冻结效果未达到开挖要求,不能开挖,封好孔、继续积极冻结,直至达到探孔要求。若联络通道≥9m,可打上下行线对穿孔探孔。
2.5隧道支撑与防护门
每个联络通道设隧道支撑,分别安装在联络通道预留洞口两侧的第一条隧道管片环缝处,隧道管片环缝处截面应≤20mm,且在冻帷幕交圈前安装。安装好隧道支撑后顶实千斤顶,根据实测隧道收敛变形调整各个千斤顶的顶力。隧道收敛达到报警值10mm时,千斤顶顶力达到设计最大值500kN;如隧道仍继续收敛,则应采取其他措施加强隧道支撑。应急防护门在联络通道开挖前安装完成,配备风量≥6m3/min的空压机为防护门供气,防护门耐压设计值为0.38MPa,安装后应进行水密性试验。需经过设计、监理验收后方可使用。挖通水平通道及泵房并完成2次支护后方可拆除防护门。
2.6开挖与支护
开挖前,联络通道的冻结设备运转正常并有备用设备。
3透孔施工防喷改进
联络通道施工中透孔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对侧冷冻排管的冻结效果,尤其在砂层等宁波土质条件下,漏砂、漏水可能性较大,对穿透孔穿透面的管片密封必须引起重视。经验是:第1步在钻具和单向阀后加1个长度为200mm,外径为94mm、内径和钻杆相同的锥塞管,封堵管片与钻杆之间的间隙;第2步在穿透孔施工结束后,采用夹板式进行密封,用特制的夹板将麻丝等密封物强行压入冻结管与钻孔的环形间隙,立即用瞬凝水泥封堵孔口,确保孔位置不发生水、砂泄漏事故。
4应急管理
做好前期的施工筹备,冷冻设备的放置位置和临时用电的走向均应设计平面布置图。1个联络通道施工现场必须配备2台冷冻设备,对于同时在施工的2个联络通道,至少配备3台冷冻设备。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必须保证1好的冷冻设备处于备用状态。冻结施工必须对测温孔内的温度进行测量,监测温度变化及泄压孔压力。开挖施工时,必须保证掌子面土体稳定,实施短掘进、快支护的原则,严禁超挖。融沉注浆应遵循多点、少量、多次、均匀循序渐进原则,并根据实测地层沉降情况调整融沉注浆参数。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施工单位必须对联络通道施工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策划,现场应急物资配备及存放到位,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落实防范和应急措施,在施工前进行应急预案演练。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