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6:36: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教师语言艺术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教学语言 语言艺术 教师
教师要面向学生有效地传授信息,必须经过语言、文字、造型等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其中教学语言尤为重要。
一、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体现在教学语言的准确性、精炼性、逻辑性和系统性。所谓准确性,就是能够正确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语言规范,发音准确,吐字清晰,使学生准确地理解讲授的内容。所谓精炼,就是措辞精当,言简意赅、干净利落,不嗦,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内容。所谓逻辑性,就是对每个论点的论证推导,步骤严谨,理由充分,无懈可击,合乎逻辑的引出必然的结论,所谓系统性,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层次清楚、结构条例的进行讲解,抓住精华,突出重点,取舍得宜,而不是挂一漏万,以点带面,一堂课的讲授记录下来就是一片完整的文章。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没有科学性,就会导致概念模糊,造成判断上的错误,推理上的自相矛盾,这既影响学生掌握知识,也阻碍他们的智力发展。
二、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富有启发性,给学生留下想像的余地。以难度适当的多方面问题刺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由此及彼,由因想到果。
三、教学语言的教育性
教学始终具有教育性是一条客观规律。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将教书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任何学科的教师,在钻研教材时,都要深刻体会教材的思想内容,并使之与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起来,这样,教师的爱和憎,使他们既能准确地掌握科学知识,又能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和感情上的熏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要脱离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去片面追求教育性。
四、教学语言的的生动性
学生理解事物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而教科书一般是以抽象概括的语言叙述的,文字虽简练,但缺乏具体形象和情节,很难吸引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恰当举例,运用有趣的比喻,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或讲解。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五、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心理学认为,情感在在心理活动中具有动力性质。任何认识活动都伴着一定的情感,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怀着关心学生、热爱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富有情感、生动的语言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情绪,使其在高涨的情绪中进行智力活动,在满足的情绪中解开知识之谜。师生双方不仅在理智上产生同频共振,同时,在情感上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共同体验着教学的愉快、耕耘的喜悦。
1.教师批评要尊重学生
21世纪的学生大多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其生活的环境致使其自尊心较强,在学校尤其重视自身形象。因此,教师在进行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时,批评语要尽量减少和杜绝语言暴力。在大庭广众下进行批评的行为,不仅会伤害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产生怨恨情绪,也有损教师的形象。因此,新时期的批评教育,教师应该选择人少的场所和课间、午休的时间以聊天的方式和学生推心置腹,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发挥批评语言的教育实效性,从而达到以德服人的效果。
2.教师批评要公正合理
学生犯错,教师以批评的方式引导学生是一种科学的教育途径。然而,在实际批评教育中,有些教师易受个人感情因素的影响,将工作与生活中的不快发泄在学生身上;有的教师还在批评学生时,依据个人对学生的固有印象进行判断,把对其错误的批评转变为对学生个人性格的责难,造成了不合理的批评行为,丧失了批评教育的公平合理性。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将客观事实与主观因素理清,公平合理地批评学生,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
二、提高教师批评的语言艺术的建议
1.保持沉默,进行“冷处理”
学生在犯错的时候,教师使用批评用语的方式提醒并引导学生改错是最为常用的教育方法。然而,部分教师却未使用亲和开导式的语言,而依靠责备的语言镇住学生,并强调其改正错误。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一旦受到教师严厉的批评时,容易产生怨恨心理,而不会去反省自己。相反,教师如果发现学生犯了错误时,保持沉默,只需一个眼神也能足以让学生感到紧张与不安,并体会到教师的关爱,保持沉默的“冷处理”方式反而会让学生反省自己的错误。这就要求素质教育实施的大背景下,各教育阶段的教师都应该尽量合理避免正面的批评教育,积极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教育学生。
2.注重批评场合,维护学生自尊心
学生在犯错的时候,教师的批评教育非常重要,然而批评的场合选择对于批评教育的成效则更加重要。教师在进行批评教育时要讲究场合,对于较为固执、不能及时认识错误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在办公室进行批评教育;对于自尊心强的学生,则应该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例如校园花坛、操场等,以聊天的形式使其认识到错误。以学生上课迟到为例,当学生迟到较长时间,教师可以在下课后找该学生亲切地问一句:“是家里出了事呢?还是身体不舒服?导致你上课迟到。”当学生否认这些原因后,教师可以说“那你就是路上贪玩啦?”以设问诱导的语言,缓解了学生紧张害怕的情绪,既能问清迟到的原因,也能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积极改正。
3.注重含蓄幽默,触动学生心灵
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注重批评的语言艺术,较多时候都能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这里的语言艺术尤其要注重语言的含蓄与幽默,达到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目的。含蓄的批评语言能让学生在接受批评时保持自尊,幽默的批评语言则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教师应该将幽默的语言巧妙的运用在批评教育中,以此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缓解尴尬的气氛。例如,教师在检查某教室的清洁卫生工作时,当用手摸到地球仪上,发现了较多的灰尘,教师说了句“为何这里落满灰尘?原来我摸的地方正好是撒哈拉沙漠。”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以此也间接批评了当日的值日生清洁工作未落实到位。从此教室窗明几净,整洁有序。可见,批评的语言艺术是一门大学问,更是教师应该广泛学习和培养的艺术。
4.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我觉悟
教育家陶行知针对顽皮学生王友进行批评的“四块糖果”故事告诉我们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育人。当学生犯错的时候,教师应能够心平气和地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我觉悟,这样比严厉地批评,督促其改正错误的效果更明显,最强之处还在于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所以,教师要学习多样的批评教育方法,有的放矢地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必要时需要以表扬替代批评,让学生自我觉悟。例如,课间有故意使坏的学生在黑板上将教师板书的内容添加或删减文字,造成句子句意混乱,教师发现后,可以不露声色的对该学生说,“是不是以为老师弄错了,漏掉了或添加了字,所以就帮助老师完成了。”这样的话语,能让学生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并自觉进行改正。
三、结语
一、教师应用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充分显现出教师所具有的综合素质,对于教师而言,合理应用教学语言,能够较好地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能力。由于课堂教学当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借助于语言来进行,且学生必须在充分领会教师的教学语言之后,方可真正理解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教学当中缺乏教师优美的教学语言,不能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借助于师生之间的语言表述与交流沟通,可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与任务。倘若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能够清晰准确、形象具体地进行语言表述,学生自然会专心听讲,可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聚精会神地专注于学习,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教师所具有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能够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优美的教学语言,不但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心情愉悦,还能够促进学生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以教学语言来指引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学会应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问题,获得思维锻炼,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应用语言艺术
导语作为开启一堂课的初始语言,能够起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指引到既定方向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充满兴趣。因此,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精心创设符合实际的教学导语,并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如果教师可将这些教学因素完美结合,那么其所创设的教学导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轻松愉悦地进入良好的教学情境当中。经常性使用的教学导语有鼓励式、谈话式、悬念式等,这些教学导语可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充满求知欲,并自然而然地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另外,由于教学形势会因为各种不可提前预知的情况而产生新的变化。因此,教师应按照所产生新的变化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应变性地对教学语言进行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面对突况的应变能力以及灵活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当中合理应用教学应变语。教师还应具备认真细致观察的能力,善于应用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客观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寻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并以简明扼要的语言来剖析问题,让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顺利推进教学活动的有序展开。为了达到此教学目的,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态度和蔼可亲,所提出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练习,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地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
三、教师语言艺术所具有的特点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未来社会建设的综合性人才。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都体现教育的明确目标,而教学语言是教师实现教育职责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时刻谨记自己肩负的重任,必须言传身教地做好学生的楷模。教师语言应具有的教育性是指:语言应文明健康,具有正能量,切忌有不文明、低俗语言出现。有部分教师在教学当中,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有意说一些内容低俗的不雅语言;有部分教师会与学生说起一些与教师身份不相符合的语言,这种与教师职业道德相背离的言论,会对学生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语言的教育性特征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教学与生活当中所应用的语言,应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师所有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时刻谨记自己言行应符合教师的身份。
1.1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中的表现
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这就必须要在课堂设计环节中,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在进行“谈活动感受”课程中,利用下午休息时间,组织学生对校园内的杂草进行清除,并且,通过两个小时的劳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或者是可以通过各种课堂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服务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逐渐增强,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升特教课程的教学效果。
1.2特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语言的节奏
在课堂教学当中,特教教师运用的教学语言应当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设计,采用具有韵律感的语言不仅体现语言的魅力,高低起伏的语言节奏会给吸引学生,跌宕起伏的语气更能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而苍白的教学语言不仅不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有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减少对学习的积极性。特教教师在讲授优美的文章的过程中,充分调整语气,进而促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解读文章。
1.3特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投入丰富的情感
喜怒哀乐是人们的一种正常情绪,对于不同的事物会产生不同的情感。那么特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情感相协调,饱满的情感可以感染学生的心情,并且还会引人入胜。这样一来,让学生产生共鸣,真正感受其中的深刻内涵。
1.4特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精炼
特殊需要的学生接受能力本来就是不强,复杂的教学语言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因此特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重点,为了帮助特殊学生理解和学习,他们应当采用简洁的话语,将教学重点给学生进行讲解。同时特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运用准确的词语,没有逻辑错误,运用标准的普通话才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
1.5特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也会更加乐意去学,这比任何的教学方法都好,但是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教教师应当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比方说,学生基本上都比较喜欢动画,那么特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动漫,激发学生的热情。与此同时,特教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启发性较强的教学语言,逐渐带领学生走入学习的海洋,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学生促使对学习知识产生好奇心。
2.结语
1规范的形体语言能引起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体育教学除了要有规范的口令、体育术语外,还有特殊规范的形体语言。其中包括眼神、表情、姿态、手势、教师动作示范等。体育课堂上无时不在的形体语言,是体育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的鲜明区别。教师犀利的眼神、丰富的表情、雄健的姿态,漂亮潇洒的示范动作,能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大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在运用时应选择好合理的时机,常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趣味性语言能引起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体育教师的语言有时需要有很强的趣味性。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使学生有新鲜感,而新鲜的东西又易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注意,从而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记忆。例如:体育课中鱼跃前滚翻练习,用起身像飞燕,滚动一条线,“团身象个球”,同时,幽默风趣的语言对于学生来说,用于正面教育胜过枯燥的说教,还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3激励性语言能引起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由于体育教学具有的竞争性和挑战性,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时教师需用激励性语言激励学生敢于面对竞争和挑战,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如:田径教学中的跳远,在强调一只脚踏板起跳后,只要不踩线尝试任何方法都可以。教师的语言可用:如“别怕,你能行!”“再试一次,你会跳得更好!”“再拼一次,相信自己!”等。又如“你们能甘拜下风吗?要不要再比一次?”“人生能有几回搏,我要看看谁是这节课的英雄。”“其他的小组,你们想得第一吗?”等。因此激励性语言被广泛应用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成功体念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如,当学生鱼跃前滚翻动作完成得很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做得很漂亮”、“动作质量很高”等。当学生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你再努力些”、“我已经看到你的进步”、“我相信你做得更好”等词语赞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4启发性语言能引起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体育教学过程中,涉及一些探究性体育活动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用启发性语言说“你不试一试,那知行不行”?“试一试,以前不行的说不定现在行”?让他们跃跃欲试,体验成功,使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教学效果就事半功倍了。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去探索、去练习,体验自主学习,这样让学生不仅可以完成技术动作,还可以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提高了。
5准确精练的语言能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体育教师的讲解一般而言不宜长篇论述,讲解语言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用词要确切、语气要肯定、重点要突出,比喻贴切、表达要形象生动,语言应爽朗干脆、亲切感人、充满活力、铿锵有力。以最短的时间收到最大的讲解效果。使学生感到既有趣又有益,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如在做跳山羊练习腾空时用“身轻如燕”,落地时用“稳如泰山”等语言来激发学生对动作质量的追求,效果就非常好。在讲解中往往会遇到体育术语,而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难于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把术语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口语,化难为易。讲解繁琐,说不到点子上,学生听不明白,更记不住,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在教后滚翻时,如果把“团身紧,后倒快速及时……依次滚动”变成通俗的词语如“团身如刺猬,后滚像皮球”。学生易于接受,掌握动作快,而且课堂充满快乐气氛。如果语言不生动形象,即使是有趣的内容,也会讲得干巴巴、索然无味。
6艺术的口令能引起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教师的口令要刚健宏亮,疏密相同,张驰适宜,力度浑然。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起到迅速指挥调动队伍和组织教学。教师语言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语调变速,把重要内容的表达速度放慢或有意重复,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被无意注意分散时,可骤然提高音量或略作停顿,以排除外来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再“牵”回来。因此,预令和动令要开合有度,比例适当,声音要响亮,吐字要清楚,节拍要鲜明,抑扬顿挫、语调要协调、余味无穷。这样体育教师在应用口令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沉着应变。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击发出来。
7赞美性语言能引起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语言艺术论文
摘要:创造性地将语言艺术与非语言艺术融合,让科学课堂教学充满魅力,特别是非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深受学生的喜爱和老师的赞赏。巧妙运用非语言艺术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记忆的效果;巧妙运用非语言艺术能有效地严肃课堂纪律,促进课堂教学,为教学增光添彩,用微笑征服学生。
关键词:非语言艺术;实验教学;有效性
曾有一段时间,我很迷茫:为何大家都说我的课上得好,能让学生和听课老师感受到课堂教学是一种享受。但好在哪,我一直无法用一个较好的术语加以表达,一次偶然的阅读让我豁然开朗———是的,非语言艺术。创造性地将语言艺术与非语言艺术融合,让我的科学课堂教学充满魅力,特别是非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深受学生的喜爱和老师的赞赏。对于敏感、善于观察的孩子们来说,老师的非语言沟通方式,往往更能起到教育的奇效,更能激励或打动孩子。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运用非语言艺术进行教学,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一、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记忆效果
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单调,面无表情,语调单一,教学效果绝对不理想,但如果教师巧妙运用非语言沟通,如柔和的微笑、传递情感变化的眼神、抑扬顿挫的语调变化、夸张幽默的手势、体态,学生能从教师的一系列情感动作中领悟教学内容,在无声中师生得到交流,而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眼神中发现信息,做出相应的反应,调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心脏与血液循环》时,教师利用肢体语言模拟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舒张时教师整个身体放松,手臂张成圆形,腿也往外扩。收缩时身体紧绷,手臂向内夹紧,双腿合并。同时,随着教师的讲解,不断加快速度,学生在会心一笑中非常容易理解,愉受着心脏有力的跳动。
二、严肃课堂纪律,促进课堂教学,为教学增光添彩
作为技能科教师,特别是科学教师不用担心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往往丰富有趣的实验活动和新颖的器材一放在那儿,还没上课学生就已经蠢蠢欲动!因此,教师平时更头疼的是对于学生课堂纪律的组织与调控。经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教师巧妙得体地运用非语言艺术调控课堂,能有效提升科学课堂教学魅力,为科学课堂教学增光添彩。下面就平时的经验做法做一介绍:
1.进入教室,坐姿练习
站姿是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持续时间较长的姿态语。它集中体现教师的自信与能力。教师站立:双脚基本平行,相距与肩同宽,双手交叠在后,给予孩子们充满活力与精气神的印象。教师用自己饱满的站姿,不断提示自己:轮到我上“战场”了,“战场”上是不容许丝毫疏忽的。让自己充满激情地投入教学,进而让学生也被老师的激情所感染。而有的老师上课会手拿着书搭在讲台边斜靠着,我觉得这样的站姿很不好,感觉很没劲,懒散,以这样的站姿说话讲课中气都不足,学生听讲的激情如何能调动?学生双手放后背,目的在于使之抬头挺胸和防止学生控制不了好奇心动桌上的实验器材,而更专注于教师的讲解。
2.倾听习惯的养成
学生回答问题时分为两种情况,离教师较近的,我先用手势和鼓励的目光示意让他回答后俯低身子(才不会感觉老是高高在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如果是离教师较远的学生,我会在倾向学生的同时,将右手半拱放置在耳朵后,同时用眼神扫视全体学生,左手中指置于嘴前后指向回答问题的学生,配以挑眉微笑,此时学生都被我的非语言艺术所感染而专注倾听同学的回答,比老师用语言提示学生学会倾听,注意听效果更佳。既不打断回答学生的思路,同时又让他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试问多次如此的非语言感染,还怕学生养不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还有学生不爱发言吗?
3.学生注意力分散
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将上课时的音量迅速降低,语调放缓,同时配合严厉的眼神,用眼神教育犯错误的孩子。注意力分散、开小差的学生可从中接受到批评的信息;违反纪律的学生可从中感受到教师的愤怒而引起心灵的震撼。这种委婉的暗示,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和爱护,又不至于分散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
4.用微笑征服学生
经常对学生微笑能使学生产生乐观、积极自信、向上的心理状态,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魅力。在教学中,师生都能从发自内心的微笑中获得这样的信息:“我们是朋友。”微笑虽然无声,但它传达了许多:欢悦、同意、尊敬。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请你把“笑意写在脸上”。在课堂教学艺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非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开拓与运用,越来越显出其重要性。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固然与文化知识传授的多少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看它能否带领学生一起进入崇高的美的意境,使他们不仅可以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率地掌握教师传授的科学知识,而且还能从教师的教学艺术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和丰富多彩的性情陶冶。
参考文献: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植“人的心理发展”,是影响和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是通过实践和学习使人的素质上的缺陷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完整意义上的素质一词涉及了多方面的内容。所谓“素质”指的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后来引申至人的各种机能的功能水平。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的内容和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某些技能或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艺术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和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从研究内容上看,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有共同的范畴;在功能上,艺术形式与素质教育的任务是相通的;从工具性上说,艺术教育是素质提升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艺术教育的实质恰恰是通过情感与心理中介的训练和培养达到影响人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因此,它在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上,在弥补人的素质缺陷上,在促使人的健康的心理要素成熟上,有着其他教育方式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它是一种心灵的体操,一种灵魂的净化剂。艺术教育也最能穿透某些人的感情麻木的铠甲,使受教育者在内心世界留下深深的印迹。
毋庸讳言,当今大学生所接受的艺术教育已经不同于先前知识分子,他们的道德观、价值观也与老一辈知识分子有了很大的差异。随着艺术教育(比如音乐曲目)逐渐被流行的、现代的、通俗的、西方的内容同化,青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遇事从“自我”出发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乐于索取而不愿奉献;怀疑一切,迷恋腐朽的心态有所滋长。出现这种问题的比较,当然并不是事实的全部。但它至少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即艺术教育的结果与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相关。这样,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提出这样一个研究课题:艺术教育如何使受教育者有理想,有抱负,有高尚的情操,有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如何避免与人的心理、精神教育脱节?这也就自然地涉及到艺术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取向问题。
艺术教育的教育本质上是素质整合工程的子系统之一。比如就音乐这种艺术教育形式而言,其所蕴涵的素质意义是丰富的。首先,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歌曲演唱、和乐演奏、载歌载舞等活泼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全身各种器官都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其次,音乐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中外古今名曲,借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相应事物的联想,让学生尽情畅想作品所表现出的独特自然美以及别具异域风光的境遇美,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次,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时间知觉的发展。音乐是一门节奏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最易感受到的便是那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乐感,尤其是在敲打乐、摇滚乐中。最后,音乐教育可以起到陶;台情操的作用。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或许我们不知道引发作曲家产生这种情感的事由,但我们却能直接感受到他的情感,感受到作曲家的灵魂,体会到《国际歌》的庄严、《天鹅湖》的优雅、《雨打芭蕉》的柔美、《黄河怨》的悲怆、《步步高》的欢乐。
当然,综合性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不是培养专业的艺术家,但也不是单纯地训练吹笛子、弹钢琴、画画、书法和跳舞的技术。它是要通过这种技能、知识和修养,提高审美境界,从而促进德、智、体、美、劳等全面素质发展,成为具有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代新人。如果偏离了这个轨道,那么所谓的激发创造力、启发心智、促进形象思维、培养审美情趣和能力的艺术教育,也就失去了正确的方向。
一般认为,艺术教育说到底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或直接地说,是“修养”的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艺术教育同素质教育一样,同一般的文化教育、素养教育有联系,但也有区别。如果把艺术教育看作是素质教育中的“特长”教育,一种专门的“本领”教育,把“技能”“技巧”放到主导地位,放弃其特有的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学会正确处世的功能,那么,艺术教育也就丧失了它的本质,走入“误区”,甚至成为一种新的“应试教育”的变种形式。黑格尔曾经说过:“按照席勒的看法,美感教育的目的就是把欲念、感觉、冲动和情绪修养成为本身就是理性的。”在席勒看来,理性与感性是处在对立面的;中突之中,而美感教育“所要做的”正是实现二者间“调停与和解”的要求。这一思想,相当有力地证明了我们在前面对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地位和功能的规定。
被时展促发而逐渐醒悟的艺术教育开始观念和体系上的变化,其主要标志是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是认可人的全面成长的意义不亚于知识技能教育价值,这当然大大拓展了僵化的思维模式,从各门类教育加强艺术文化的教育、艺术教育增加文化和跨学科教育、到艺术院校增设传统技巧学科之外的文化理论学科和艺术教育系科等,都显示了一种变化趋势。综合素养进入艺术学科教育视野、技巧之外的文化素养的迫切性要求加强、认可培养艺术家需要综合功底的认识扩大等,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以艺术专才为唯一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艺术教育尽管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教育更广泛价值的理解一步步深入,强化素质教育的认识使人们对艺术教育的价值有了远比以往更为全面和更具深度的认知。对于大学教育而言,校园艺术文化氛围建设、艺术专业技能技巧教育、综合艺术文化素质教育,都是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构成学校艺术教育大的构架,彼此之间又相互穿插。校园艺术文化氛围建设无论是专业艺术院校还是普通院校都需要大力建设并渗透在学校教育、生活之中,艺术专业技能技巧教育在综合高校中也日渐增加,而综合艺术文化素质教育在专业艺术院校中同样存在,对越来越专业分工的艺术门类更显价值。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语文教学更是如此。一堂成功语文课的教授,往往是语文教学语言的华美展示。对于教学语言的特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认为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要具有一般教学语言艺术的共性,还要有自己的特殊性,具体而言:
一、语言的规范性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采用全国通行的规范化普通话,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
教学语音的准确性是达到教学清晰美的主要途径,是连接教与学的重要桥梁。只有当教师十分准确地利用语音传递信息时,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得到最大满足,并产生审美。汉字是表意文字,音韵调之间关系密切,若语音不准,表意则可能差之千里;汉语中多音现象、混音现象繁多,就更需要教师在准备教学语言时,潜心推敲、稽查,以求准确通畅地表情达意。因此,教师的语言要规范,要学会使用普通话。
二、语言的的情感性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和一般的语言不同,那就是它必须具有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感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这是语文教学担当的独特的使命。为了实现这一个目标,就必须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要求语文教学高度重视学生的情感活动,引起学生感情的激荡,造成感情上共鸣,使学生在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的过程中去求真、崇善、爱美,从而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再者,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语文课中的文学作品,无一不倾注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生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第三,从老师传情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中的“三情合一”即文章情、教师情和学生情的同步流转,高度融合,要有教师的思想感情起中介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传授知识时语言要有感情。有感情的教学语言应该是亲切感人、激动人心的,只有这样才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开启学生的智慧之窗,使之乐于接受新知识。
三、语言的形象性。
这个特点是由语文教学语言的文学性决定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又是作者精心刻画的形象。语文教师通过形象化的教学语言,可以还原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形象的教学语言让人容易接受,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再现事物的形象,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一套语文教材,荟萃名家名篇。如果没有形象,就没有小说;没有意境就没有散文;没有生动形象的语言,语文课就是沙漠。李燕杰教授说:“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事物,深奥的变得浅显,枯燥的变成风趣。可以说,教师形象性的语言可使文中的形象活生生地动起来。
四、语言的启发性。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现代教学法所倡导和追求的目标之一。它的好处很多,例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活力,造就学生的进取精神,活跃课堂气氛等等。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可以这样问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的,几乎都在心底留下了这个旧社会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运用了怎样的鬼斧神工来塑造了这个艺术形象的呢?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究竟是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呢?仔细学习,可以得到答案。自然而然的,学生在转移注意力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几个问题,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在听讲的时候也能做到有的放矢了。
五、语言的哲理性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具有专业的口语表达。口语表达表现在说话的内容、态度、语气以及语调等多个方面。舞蹈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会运用特定的专用名词和术语以及概念。舞蹈教师通过口语表达让学生明白舞蹈教学的最基本的目的,明白应该掌握的动作是什么,舞蹈的感情基调如何,并且通过教师的阐述使学生清楚舞蹈动作应该达到的效果。由于口头语言贯穿于每节课的始终,在舞蹈教学中要求教师的口头语言要准确。在讲授舞蹈动作时,教师的语言必须严谨、准确,比如动作如何做、动作要领及舞蹈的风格特点,必须清楚地讲授给学生。在教授一个新的舞蹈动作时,应该清楚地讲解这一动作的做法及其表现的特定内容以及感情基调。口头语言还要生动形象,语言的生动性在舞蹈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舞蹈教师应尽可能用形象的语言,将动作描绘得尽可能生动些,使学生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和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感染学生。当然,教师在授课前还应该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做好进行口头语言阐述的准备。在教授舞蹈动作和技巧的时候,教师要运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授课,力求做到条理更加清晰、逻辑更加合理。
二、教师应具有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也可以叫做身体语言,是指由身体完成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口头语言而达到表达感情的沟通目的。在这里肢体语言只包括运用身体和四肢所表达的意义,不包括面部感情方面。学习舞蹈和学习文化课知识有比较大区别,必须亲自实践也就是需要亲自做动作。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用口头语言来表达意思,要求学生做怎样的动作以及动作达到的某种程度,却没有任何示范,学生常常不能比较好地领悟动作要领。舞蹈教学必须通过教师的肢体示范,让学生亲眼观察并感受每一个动作以及动作之间如何衔接。肢体语言能够提供给学生最直观的舞蹈的感觉,只有找到了舞蹈的感觉,一支舞才会可能演绎的精彩。舞蹈是肢体语言,它能直接地、强烈地表达人们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肢体示范,不仅仅要求学生动作如何做到位,还要求学生把舞蹈的情感通过动作的衔接进而流畅的展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要教授新的动作,还是要复习老的动作,舞蹈教师都必须要通过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协调运作,将规范的、科学的动作用肢体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模仿,这样就完成部分授课环节。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肢体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载体,任何教学内容和环节都必须通过教师的肢体动作实施完成。”舞蹈教学是一个具有动态特征的传输知识和技能等信息的过程,而舞蹈本身就是一种肢体语言,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很好的运用肢体语言,对提高舞蹈教学水平有非常大地帮助。准确的肢体语言是舞蹈教师首要必备的条件,教师的肢体语言也应该具有启发性和审美性。只有准确的肢体语言学生才能理解到正确的动作,才能进行正确的舞蹈,可以说准确的肢体语言是舞蹈教学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其次,舞蹈教师优美的肢体语言还应该达到启发学生对舞蹈的理解,让学生顿悟的目的。当然,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具有其极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它是对现实生活中美的集中体现,向人们传递各种美的信息,还能够使人们的认识提升,提升理解和感悟美的品位。因此,舞蹈教师的肢体语言也应具有审美性。
三、教师应具有的表情语言
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表情语言的运用。舞蹈演员的形体是舞蹈这门艺术的物质载体,舞蹈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身体的动作,因此舞蹈艺术的独特性就是通过舞蹈演员的舞蹈技巧和身体动作来展现出的。但只有身体方面的舞蹈动作远远不是舞蹈艺术,还必须要和富于感情流露的表情相结合,这样才能产生艺术的效果。舞蹈的动作、肢体表达再到位,舞蹈技巧再高超,可如果表情呆板,那观众将会感觉非常乏味,观众也更是无法理解和领会舞蹈的感情。然而在舞蹈教学中,表情语言容易被学生忽视,但是在具体的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却更容易让观众领会感受舞蹈所要表达的感情。可见充分运用面部表情,才能够提高舞蹈的舞台表现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向学生强调表情语言的重要性,动作示范之前注意提醒学生观察表情,并且在动作示范过程中注意表情语言的运用,从内心而发使其面部表情也在变化。“教师在舞蹈示范时还要注意到舞蹈表演中的眼神等表情要比生活中更夸张、更具戏剧性,表演者与观众要有一定的眼神交流,这些都决定着作品的美及观众的审美。”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尽管表情对于舞蹈表演效果的好坏非常重要,但也一定要注意不能太过夸张,也不能喧宾夺主,否则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影响观众对舞蹈作品的整体欣赏。相比于口头表达和肢体语言外,表情语言的感彩更加丰富。教师除了在示范动作时要表情丰富,在教学的其他方面也应该具有较丰富的表情。因为面部表情往往能表达一个人的情绪,教师的面部表情能够向学生传递非常多的信息,通过面部表情也可以完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另外,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位置,使老师的面部成为学生的视觉最容易集中的目标,教师要善于用表情语言给学生一些提示、暗示或是赞许、鼓励,因此舞蹈教师在教学时合理使用表情语言并注意适时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具有重要意义。在舞蹈教学中,口头语言让学生明白舞蹈教学的最基本的目的,明白应该掌握的动作是什么,舞蹈的感情基调如何,并且通过教师的阐述清楚舞蹈动作应该达到的效果。可以说,口头语言贯穿于舞蹈教学的始终,是必不可少的。而肢体语言作为舞蹈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载体,占有基础地位,准确的运用肢体语言非常重要。面部表情在舞蹈表演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表情语言的运用是不可忽视的。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