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地摊经济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6 16:36: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地摊经济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地摊经济论文

第1篇

环境会计将环境、资源等问题纳入会计的核算与反映中,并将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履行环境义务等环境信息进行全面、系统地披露,这对于正确、合理评价企业的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是达到低碳经济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要求的必要措施与保证。一方面,环境会计科学地明确了低碳经济发展中相应的成本与效益范畴。也就是说,环境会计体系的核算范围不仅仅是狭隘的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还包括该经济活动对相关环境、资源、社会等的影响,而这些环境、社会等影响因素又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环境会计正是将这些影响以会计核算的方式进行正确地反映和披露,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务信息依据;另一方面,环境会计的实施加强了企业的环境、资源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观念,提高了企业按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开展经济活动的自觉性,同时也将企业置于公众、社会的监督下,使得公众及社会的环保意识、责任意识也不断提高,这都将大大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

二、低碳经济下环境会计的研究现状

(一)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作用不明确

目前,用于规范和指导我国会计的主要依据是会计法、会计准则、制度等,但关于环境会计方面的内容却极少涉及。而且关于建立与推行环境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不健全,配套的规章制度不完善,法律作用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我区环境会计的发展。

(二)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不成熟,缺乏健全的环境会计体系

由于我国开展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在环境会计的概念、目标、原则、基本假设及对相关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太成熟,缺乏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基础,也尚未形成系统的环境会计体系,这都将直接影响着实务中环境会计的核算与信息披露。

(三)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相对缺乏,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

环境会计是多学科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这就对环境会计队伍及相关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我区,环境会计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而且传统的会计知识结构更新不足、环境会计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严重阻碍着我区实施环境会计的进程。

(四)社会和政府的监督力度不够,缺乏环境会计体系的保障机制

随着低碳经济、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发展,公众、社会及政府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但是由于目前广西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强制要求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的披露,而且没有相应的政府大力监管,也没有专门的审计组织进行独立的环境会计审计,使得我区环境会计的监督力度不大,缺乏环境会计体系的保障机制。

三、低碳经济下环境会计的发展与改进对策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环境会计相关准则、制度应建立和完善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项准则制度,不断提高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为环境会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环境会计的地位与作用,建立和完善符合广西区情的环境会计核算方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办法等,使我区环境会计的核算、信息披露等方面更加统一和规范,使环境会计信息更具可靠性与可比性,不断提高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为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

(二)加强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

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会计体系应在深入研究会计学理论与实务的基础上,结合广西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构建全面、系统的环境会计理论框架,并形成科学、合理的环境会计体系。我国环境会计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或是实务操作上都起步较晚,因此我们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广泛吸收、借鉴国外环境会计的先进理论和实务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我区区情及低碳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广西特色的环境会计体系,并促进我区企业实现绿色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环境会计人员的培养

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环境会计的有效实施,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扎实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不断更新与掌握环境会计的相关知识。一方面,要使会计人员充分掌握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核算方法,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实务操作;另一方面,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及责任观念,客观、真实地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同时,还应加强环境会计新知识的培训与教育,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环境会计的发展要求。

(四)强化政府、公众、社会的监督作用

提高全社会的低碳、环保意识在此,为了更好地阐述政府、公众及社会监督的重要性,笔者基于博弈论的视角进行分析与研究:首先,假设在市场中仅存在着企业与公众,双方都是理性人,都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且参与博弈的双方都知道对方的策略以及各种策略的成本或收益。然后,通过以下案例进行博弈分析:企业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需排放大量工业废气,若企业环保意识、社会责任观念强,其将选择安装废气处理器(即治理环境污染,对废气进行处理,减少大气污染),则需付出相应的环境成本A;若企业仅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罔顾环境、社会利益,即不安装废气处理器(排放废气,并不治理环境污染),则其无需付出任何成本。那么,对于公众而言,对企业排放大量工业废气这一行为也将会有两种选择,抗争和妥协:若选择抗争,公众将会为与企业交涉的费用、购买游行的设备等付出代价B。此时,企业也会采取回应,同样付出代价B;若公众选择妥协,也就是由公众自己解决污染问题,即公众为企业安装废气处理器(付出代价A),则企业也无需花费任何费用。这样就出现以下几种结果:当A<B时,企业会选择治理(安装废气处理器),此时,公众与企业都达到满意的状态,也使社会福利帕累托最优。当A>B时,企业会选择排放(不安装废气处理器),此时,公众的最优战略也就只能选择抗争。这就得出了一个纳什均衡(排放,抗争),但社会福利帕累托最优状态还是无法达到。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不会进行环境的治理,污染问题继续存在。那么,在A>B的情况下,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有另一种选择(排放,妥协)。但是,对于公众来说,废气处理器(治理环境污染)是一个公共品。即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只要别人安装,自己就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若人人都有“搭便车”的想法,最终的结果就不会有人真正付诸行动,环境污染也将继续存在。此时,应该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对这样的现象进行控制,强制并引导这些企业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等,而这个机构就是政府。因此,政府应明确其在经济、环境及社会等方面的监管责任,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全面、切实可行的监管机制。一方面,应加强法治。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监管;另一方面,应加强引导。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对企业应积极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引导,并提高企业、公众及社会的环境、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强化政府、公众、社会的监督作用,提高全社会的低碳、环保意识,使得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更具客观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也使得我区环境会计能够有效实施,从而又进一步推动广西低碳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赢”。

四、结语

第2篇

1.1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当中的低碳理念

在对园林植物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重视固碳能力更强的植物种类应用,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园林绿地的固碳效益提升起来,从而为营造低碳园林绿地创造条件。而营造科学合理的低碳园林景观,需要从以下5个方面来进行合理搭配:①重视常绿灌木和落叶乔木的搭配,灌木的固碳释氧能力要比乔木更显著。②重视慢生树种和速生树种的搭配,速生树种的固碳能力要高于慢生树种。但是有些速生树种虽然有很强的固碳能力,但是固定后也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③重视落叶植被和常绿植被的搭配,相比常绿植被,彩叶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更强。④重视高龄树木和低龄树木的搭配。年龄低的树木固碳能力要高于年龄高的树木固碳能力。⑤重视常规园林植物行业乡土植物的搭配,因为乡土植物是当地产物,这类植物经过漫长演化,其适应能力将会更强。

1.2园林水体景观设计当中的低碳理念

水景也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现代的园林设计当中对水体景观的应用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将地毯的理念和水体景观的设计融为一体,这需要考虑其景观效果,也需要注重生态性、亲和性和创造性。在选址上,需要依靠主要的地形和自然水源来对水体景观的设计进行考虑,就地取材能在很大程度上将能量的消耗降到最低。

1.3园林景观材料选择当中的低碳理念

在园林景观的构建过程当中,无论是对园林的道路进行铺设,还是对碳排放量的降低,最为直接的办法就是选择低碳型材料,这样能够更为直接达到低碳发展的目的。对于低碳材料来说,主要是新型材料的研发和木质材料的使用。而且采用木质材料还能够更好地固碳排放,有效提高低碳经济的效益。

1.4园林景观施工和养护管理当中的低碳理念

将低碳理念引入园林的设计当中,最重要的除了上述需要考虑的以外,还需要对高水准的施工质量以及其长久有效的景观效果做出充分考虑。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最好能够尽量减少机械操作部分,以此来减少碳的排放量和能源的效果,也能够减少因为机器对周边生态景观所造成的破坏。

2低碳经济生活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分析

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将低碳理念注入其中是符合时展潮流的,也是时展的必然结果。设计师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为了达到低碳要求,急需要对碳的排放量做出充分考虑,因此,在计算和设计的时候,就需要对二氧化塔的排放量做出精密的计算和控制,只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才能够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低碳理念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也可以从4个方面说起:①低碳理念能够促进园林景观使用的持久化。因为园林设计当中需要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更需要创造出最佳的园林景观,这才能够使各个方面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量减少到最低,可以延长园林景观的使用寿命,有效降低园林的成本,促进园林景观的持久化。②低碳理念更有助于园林景观的维护。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如果想要减少碳的排放量,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上面所提到的选择低碳型园林材料。采用这些材料对园林中所有涉及到的植物、水和石头等进行设置,能够更加有助于园林景观的维护。③低碳理念可以加大园林景观的绿地面积。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之前,相关设计师就需要对设计的必要性和相关设计情况做出充分考虑。在设计的时候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动工程序,采用低碳理念,对园林原有植被进行养护和管理,再配合粗放型管理,便能够增加绿地面积,达到低碳的目的。④低碳理念对园林景观综合价值的影响。在园林景观低碳设计中,不仅需要考虑怎样才能够达到低碳的目的,还需要对园林景观的实用价值做出考虑和顾及。合理采用低碳理念能够更好地使园林景观的实用价值得以提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3结语

第3篇

1.碳金融

低碳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碳交易的发展,而碳交易的成功又依赖于发达的金融体系。低碳金融,是由低碳经济发展来的,十余年来国际金融新兴的一种金融,即低碳金融是与碳有关系的金融活动,也可以叫碳融资。金融界有人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界定了碳金融的内涵:从狭义上讲,世界银行把碳金融定义为提供给购买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资源;广义的碳金融是指气候变化的市场化解决方案。同时,又提出碳金融的四大功能:减排的成本收益转化功能;能源连转型的资金融通功能;气候风险管理和转移功能;国际贸易投资促进功能。

2.低碳经济与碳金融的相互联系

碳金融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走“碳金融”之路。金融以经济为核心,低碳经济的发展引导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发生转变,为与之相关的金融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机遇与空间,促使金融体系由传统金融向低碳金融发展。而低碳经济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离不开金融的支撑。金融机构资金的投入,能够引领低碳经济低碳经济领域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二、我国低碳经济和碳金融发展的现状

1.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我国也不例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开始大力提倡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量,虽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成果并不显著。目前我国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1)高碳排放经济仍无法舍弃

我国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等,这些能源还在大量使用,使我国的碳排放量远高于其他国家,而且为了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还在继续依赖高碳经济。而低碳经济的发展的关键是低碳技术,但低碳技术实现难度大,涉及范围广,严重制约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且低碳技术前期投资大,短期内可能无法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因而为了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我国的高碳排放量经济短期内仍无法舍弃。

(2)我国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支持

国外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我国却仅仅希望依靠降低能源消耗中的碳排放来实现低碳经济是不可能的的。低碳经济发展过程的低碳技术的发展,是实现高资源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加大低碳技术开发的投资力度,加强与国外的在低碳技术开发上的合作,学习外国先进的经验与技术,实现国内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2.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

(1)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我国已先后在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方面,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在低碳金融方面和联合国环境署《金融机构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以及《绿色信贷环保指南》等有关指导性的政策和纲要。这些政策和纲要可操作性差,缺少低碳金融的支持性政策,妨碍了金融机构的发展。

(2)碳金融的发展局限

目前国内碳金融市场发展不健全;很多企业对碳金融和CDM的商业价值认识不足;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操作模式、项目开发、交易程序还很陌生;以及碳金融项目本身较长的开发周期、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较高的交易成本等都影响了金融机构与相关企业的参与热情。

三、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相关问题

1.加大银行对低碳项目的投融资力度

低碳经济的发展拓宽了银行的贷款产品范围和金融服务内容,给银行带来了金融创新新领域的压力和低碳经济发展资金的巨大需求。银行在履行社会职责的同时分享低碳经济带来的的”盛宴“。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业应该加强在碳金融核心部分的研究,加强对CDM相关专业知识及政策法规的了解,将低碳经济项目作为贷款项目支持的重点,采取积极相应的贷款政策,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对相应产业的投资力度。商业银行在开展碳排放交易时,要积极创新贷款管理机制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并做好资金的风险管理,重视潜在的政策风险,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保证低碳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

2.加强对碳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

碳金融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发展要以相关政策为支持,不断探索和总结实践经验。首先政府应该将发展低碳经济置于国家战略高度,加大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金融监管机构要不断拓宽视野,更新服务理念,转换监督方式,探索监管新思路。有关部门要规范碳金融管理机制,积极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加强对相应碳金融业务国家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制定和完善低碳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保障低碳市场运转的规范化;构建国家级碳交易管理平台,形成合理的交易价格;采取一系列经济惩罚奖励政策,包括税收补贴价格和贷款政策等,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生态补偿金制度,制定鼓励企业的节能减排措施;建立政府、媒体、企业与公众相结合的宣传机制,培养低碳领域人才,提高人们的低碳意识和理念,引导人们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逐渐建立一个低碳社会。

3.提高碳金融领域的科技水平

政府应该投资建立以企业模式运作的独立公司——碳基金,以帮助工商业和公共部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捕获低碳技术的商业机会;加大产品的生产能源的利用率,废物循环使用,处理温室气体的净化,新能源的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掘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大力促进商用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在碳捕获、碳储存等领域占领绿色产业的技术制高点;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建设示范低碳发电站,发展清洁煤技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四、结论

第4篇

“低碳经济”的提法,最早见诸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后这个提法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特恩支持作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1%GDP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5%-20%GDP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大会制定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o“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这一切说明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在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发展中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既是责任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

在全球碳排放激增,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悄然打响,这对我国是压力也是挑战。

中国正处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步伐,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了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如何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中国的能源以煤为主,缺油少气,这是国情,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的选择有限。在电力中水电占20%左右,火电占77%,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甘环境的威胁不容忽视。

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耗的主体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

作为发展中国家,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是中国经济从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难于令人满意,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技术。以2006年GDP计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对发展中的中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首先,中国是一个极具影响的发展中大国。而发展低碳经济是抵御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重挑战的积极措施。中国有责任在发展低碳经济中作出贡献

再者,中国能源相对贫乏,煤炭在能源中比例过高的国情也使我们必须选择发展低碳经济,否则我们的经济发展是难以为继的和不可持续的

第三,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赶超发达国家,按常规发展是不可能的,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个赶超的机遇,这也是我们必须抓住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因

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发展低碳经济,我们要端正认识,提出正确的引导意见。例如在全球第一个提出低破经济的是英国政府,它正是看到英国能源正从自给自足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2003年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已迫在眉睫,提出创建低碳经济的思路应运而生,而我们的能源问题和高碳排放带给环境的问题一点也不比英国轻松,我国政府基于这点坚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决策,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包括制定指导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和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货等措施来引领低碳经济发展,这也需要企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采取促进低破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只有这样,中国向低碳经济转换才有现实的基础。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多数地区风能发电成本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价格上涨。从世界范围看,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能达到世界电力需求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年,60年100年左右耗尽。在“碳素燃料文明”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化能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破经济”、“低破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它在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和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梢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如我们经常使用的一次性用品,经常饮用的纯净水,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不仅制造了过多的垃圾,产生了白色污染而且过多消耗了宝贵的石油能源。据计算,全国减少10%的购物袋可节省能耗1.2万吨标准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

第5篇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的内涵不断拓展,在传统国际贸易内涵的基础上,一种与碳有关的经济,也就是所谓的碳金融理念得到认可。碳金融的服务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在这种理念下,国家贸易领域与之相关的一些金融制度规范和经融交易活动都需要讲解低碳环保。从客观上而言,碳金融经济活动的发展,需要更加有效的资源分配,资金配置以及有效的排碳技术作为支撑才能实现,需要规范整个碳经济发展的环境。低碳经济创新碳金融的发展,进一步拖住了国际贸易服务的内涵,国际贸易相关参与者需要投入更多,实现低碳环保,需要正确认识碳金融的发展价值,能够抓住机遇,才能寻求更好的发展。

二、低碳经济推动国际贸易领域的技术

革新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低碳技术的有效支持。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积极进行低碳技术的开发利用,这是现实发展的必然。对国家贸易相关参与者而言,也需要积极地走技术革新支路,能够重视技术革新,在技术上寻求合作发展,才能实现国际贸易的有效发展。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在国家贸易商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优势,也懂得投入更多地资金和技术,实现技术革命,促进自身经济的低碳发展。而一些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经济的低碳发展,实现国家的实力的提升,也需要积极进行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低碳经济发展理念能够催生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促进国家技术贸易和技术的转移,不断地加剧国家间的竞争,也促进国家间的技术合作。

三、低碳经济催生出新的贸易壁垒

第6篇

供热计量是以集中供热或者区域供热为前提,以节能降耗为原则,通过采用供热调控技术、计量方法和热费收取政策,实现分户控制、按户计量、按表收费,以达到满足用户热舒适需求和增强用户节能意识、保障供热和用热双方利益的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规定,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应当按照规定安装用热计量装置。热计量表已经成为我国强制推行的计量器具,它的应用对于推动供热分户计量制度的落实具有保障作用。实行计量收费,使得“热”作为一种的商品,它与水和电一样,用户有权决定它的使用量,而且也有了实现这种选择自由的手段。用多少热交多少费,多用热多支付热费,少用热少支付热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以达到最佳舒适度,合理用热,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实行计量收费,有利于培养人们养成节约用热的习惯。

二、推进供热计量的意义

截至2014年底,太原市供热面积约为1.61亿平方米,其中热电联产9321万平方米,大型燃煤热源2773万平方米,20吨以上燃煤锅炉房833万平方米,20吨以下分散燃煤锅炉房1382万平方米,燃气等其它清洁方式供热1773万平方米。就太原市热力公司而言,截至2014年底供热面积已超过9000万平方米(太原市特许集中供热企业目前有四家,分别是太原市热力公司、太原第二热力公司、城北热力公司和再生能源供热公司),如此巨大的供热规模,如果不能合理收取热费,将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传统供热系统,室内温度统一调控,按面积收取热费,一方面造成热能的浪费,另一方面不能满足个性化要求。不管房间内是否有人,是否需要用热,暖气都是常开的。如果房间内温度过高,有些人会打开窗户降低室内的温度,这样既不舒适,又浪费能源。安装有供热分户计量系统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调节室内温度。用户外出或上班时,可将房屋的温度调低;用户睡觉时可将客厅、书房、卫生间、厨房等地的温度调低;采光好的房间,可以充分利用室内自有热;对于办公建筑,可以设定不同的室温需求,上班时间设定正常供暖,下班时间调低温度;同时用户还可以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来调节热量,特别是在初寒期和末寒期可适当调低温度。对于用户来说,采用供热分户计量不仅可以提高舒适度,还可激发用户节约用热的积极性,用热少了,热费自然也就减少了。目前阻碍热力公司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热源紧缺。太原市供热总面积以每年约800万m2的速度增加,而大型集中供热热源,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笔者所在的太原市热力公司现有热源均已超负荷,新入网的节能建筑,由于建筑节能,而且采用供热计量,热能消耗随之降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热源紧缺的供需矛盾。

三、太原市城市集中供热收费方式

太原市城市集中供热收费采用了两部制收取办法。新建筑和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公共建筑(65%节能标准)依照太原市物价局并价【2013】115号文件执行。两部制热价由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组成,其中基本热价占30%,计量热价占70%。基本热价=11.25元/建筑平方米/采暖季;计量热价=0.344元/千瓦时。居民住宅两部制热价也是由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组成,基本热价占30%,计量热价占70%。基本热价=5.4元/建筑平方米/采暖季;计量热价=0.165元/千瓦时。对申请暂不用热的用户,供热企业可向用户收取30%的基本热费。供热采暖期开始前,热力公司先按用户供热面积预收热费,采暖期结束后公共建筑按照山西省物价局晋价商字【2012】280号文件执行,实行“多退少补”;居民住宅按照山西省物价局晋价商字【2012】318号文件执行,实行“多退少不补”。目前,太原市采暖费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是最低的。

四、推进供热计量所面临的问题

国家推行供热计量改革的初衷是达到能源有效利用,实现节能降耗,树立全社会供热节能意识。但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却面临许多问题。

1.热计量装置的安装成本问题。

由于安装热计量装置会增加开发成本,所以开发商安装热计量装置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建筑没有预留热计量装置位置,造成安装困难。一些开发商不愿供热计量,一拖再拖,而供热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迫于各种压力,供热单位只能如期供热,造成推进供热计量工作难以开展。

2.既有建筑无热计量装置的问题。

对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按照国家要求,包括建筑围护结构的改造和供热系统的改造,其中供热系统改造包括对供热管网的维修改造和分户计量装置的安装。但目前,由于改造资金有限,大部分地区把资金投入到对建筑围护结构的改造上,致使很多老旧小区没有安装热计量装置,供热企业也无法实施按表计费。

3.热计量装置的质量问题。

市场上销售的热计量装置参差不齐,目前我公司供热范围内的用户安装的大口径楼栋热计量表和户用计量表为我公司招标入围且通过国家质监部门检验合格的产品,但经过三个采暖期的运行,仍有一些热计量表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质量问题。

4.热计量装置安装不规范的问题。

热计量装置的安装对于施工单位来说还不太熟悉,导致安装不规范。比如安装位置不正确,预留直管段长度不够等问题。

5.热计量表鉴定的资金问题。

热计量表须按技术规范和要求由国家质监部门定期进行鉴定,但鉴定资金却难以落实。按照太原市人民政府并政发【2010】31号“太原市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第四条,第五款规定:“安排供热计量改造专项资金和居民住宅建筑供热计量周期性检定所需资金,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提供积极支持(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第六条,第五款规定:“居民住宅建设供热计量周期检定费用有市财政保障。”这一资金若不能保障,供热计量工作将难以开展。

6.热计量收费中存在缺失因素

(1)多种因素影响供热质量。热计量表和电表、水表等虽然功能相似,但影响供热的因素却是多方面的。同等室温下,边户、顶层、背阴等户型以及建筑护围结构保温性能差的建筑耗热较多,热表读数也一定要高。此外与水、电、煤气不同,热能具有的传导性,居民用热量与左邻右舍有很大的关系,热量会通过地面、墙壁传递,存在户间传热。现有收费方式不能完全反映用户用热状况。(2)国家政策规定热计量价格应包括热计量装置维护和更换的费用。按照太原市人民政府并政发【2010】31号“太原市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第六条,第五款规定:“供热计量装置初次安装费用纳入建房成本或改造费用,维护管理或更换费用纳入供热价格成本。”而目前计量热价是按电厂售热价格简单计算得来,并不含热计量装置的维护管理和更换的费用。

五、加快推进供热计量的建议

1.加强监管,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供热计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建筑节能、供热系统节能、供热计量装置的监管、热费收取办法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加强监管、分工明确,落实责任以保障供热计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2.热费收取办法要很好地兼顾国家、供热企业和用户的利益。

3.加强对供热计量装置的检验评定,保证供热计量装置的质量。

4.企业要定期开展节能教育、岗位节能技术培训

让节能降耗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

5.加强宣传。

第7篇

低碳经济是指行业生产采取较低能耗,较低污染量,较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指标来衡量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绿色发展理念。是人类自从工业发展繁荣以来,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和高负荷的环境污染问题的背景下一次经济发展理念的重要转变,是思想领域的一次变革。

2园林绿化中低碳经济的产生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引起了能源的不断消耗和资源的过度浪费,导致环境的持续破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日益增加,从而引发了因温室效应而引起的全球变暖的生态危机。温室效应直接造成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并且会逐步恶化。为了积极解决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所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低碳经济应运而生。

3低碳园林设计的原则

3.1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减少人工费用在当前低碳经济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园林设计应该在遵循生态平衡原则的基础上,在保证园林建筑稳固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园林工程的施工工期,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在园林设计中应该巧妙的利用自然规律,利用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尽量减少后期人工的维护。

3.2设计具有独特性园林设计的重要性质之一就是园林景观设计的独特性。园林景观设计的独特性主要是指园林景观的设计应该在时空的分布、景观类型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在低碳经济不断深化进行的当今时代,园林设计应该根据园林所起到的功能,具有的风格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设计方式。即使是由同一个景观所构成的因素,也要根据园林类型、功能的不同,采取差异化的设计。这中独特性的设计既能促进园林设计的创新,同时还能降低园林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3.3合理搭配种植物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目的之一。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是在尊重自然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应用科学的措施对景观进行规划,并且科学合理的处理建筑、人和绿化植被之间的关系。设计施工时要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设计绿化苗木。绿化苗木的选择要四季有花,四季长青,乔、灌、花草复式栽植,设计时尽量采用自然生态模式进行布置,并合理布置乔、灌、草的搭配,促使整个绿化生态系统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4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低碳园林建设中具有特色建设的基础,因地制宜是在综合考虑园林建设区域特征的同时,结合当地的经济、历史文化等地域特点,创设出既符合地域风情又使当地居民具有强烈认同和归属感的园林建筑。为了满足因地制宜这一要求,在建设园林时就可以保留当地的一些原始的建筑物和花木,尽可能的应用当地的植物,突显整个园林的地域特征。

4低碳经济下园林绿化设计的主要措施

4.1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由于近年来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大面积的观赏性园林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奢望。但是又因为绿色植物不管是对于人类健康还是环境的优化都有重要的作用,园林建筑依然是人们关心的重要问题。所以,我们就要在既节约土地资源又美化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垂直绿化、立体绿化或者墙面绿化等诸多节约土地面积的园林绿化形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吊桥体式、屋顶式、房墙式等每一寸土地来满足人们对于绿色的需求,种植的植物要符合占地面积小,且具有攀爬能力的植物,以藤蔓类植物最为合适。这样,通过三维绿化形式,在满足人们对绿色植物追求的基础上,还能起到降温、除尘、减少噪音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4.2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由于世界人口的增加,地下水的不断减少,使得水资源越来越短缺,这就使得节约水资源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当前的园林节水一般是采用集水技术或铺装地面透气透水性装置。但是除了使用节水装置之外,还要注意对水资源的合理回收和利用。其中,回收雨水和利用中水,将其利用再生水灌溉或者微喷装置进行二次喷洒,成为了当前节水的主要措施。其次,还要注意降低水资源的消耗,比如对植物结构进行调整,加大表层土壤的渗透率,也是进行水资源节约的措施之一。

4.3选用低碳园林材料依据低碳园林的定义,园林的建筑材料就应该选用既低碳又环保的材料。这包括园林中道路的铺设,景观造型布置使用的材料,都应该选用节能环保的、低碳的材料。其中,低碳材料的含义是在确保材料使用效能的前提下,使用可再生的,环保的,自然的原材料,这些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释放较低的能耗,较低的污染,且具有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并且这种材料还应该具有可回收的可能。园林景观设计使用的材料应该是能反复使用的且是新型的环保材料。

4.4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从节能方面讲园林绿化,主要是指充分利用当地的太阳能、风能及水能等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利用这些环保节能的资源,对园林的绿化建设做贡献。建设节能环保型的园林主要是在对园林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对当地的水资源和电力资源进行节约利用,最大效率的使用这些资源,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最低的能耗取得最大的生态效益。

4.5对园林设计进行低碳施工和管养建造一个低碳园林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而是要付出行动,将园林建设成型,创造一个低碳园林实体。既然是环保节能的园林建设,那就是在园林施工过程中依然要采取节能环保的措施。具体的措施是减少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的使用率。除了采取节能的施工过程外还要注意对园林的养护工作。在园林养护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减少二氧化碳污染的方法之一就是用生态的方法和手段来处理生态系统的变化,例如在园林中多种植一些乔木,增加植物的多样性等。

5结语

第8篇

作者:韩阳 张虹敏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

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背景

随着各国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愈来愈高,在各个国家内部以及在国与国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便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经济增长与低碳路径选择的矛盾,这也为各个国家的微观经济主体在低碳经济的实现过程中带来了困惑。就此,一些被大多数国家所认可的国际性公约、文件、宣言等的签署为各个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制度性保障和标准体系,也就此形成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背景。这主要体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以及哥本哈根宣言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1992年5月9日在纽约通过,并于1992年6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供与会各国签署。其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具备法律约束力。公约的目的在于控制大气中CO2、CH4和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不破坏气候系统的水平上。公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定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程序有所区别。公约要求发达国家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已支付他们履行公约义务所需的费用。而发展中国家只承担提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的国家清单义务,制订并执行含有关于温室气体源与汇方面措施的方案,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公约建立了一个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使其能够履行公约义务的资金机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害,减缓气候变化,增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确保粮食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国大会通过,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做出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具体实施规则,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环保协议。其宗旨在于通过国际社会的密切合作保护环境,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在议定书中根据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规定,38个工业发达国家在2008年到2012年的承诺期内,把它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从1990年的排放水平平均降低大约5.2%,并对各个国家规定了具体的减排任务。由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美国一直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而《京都议定书》又必须要在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的至少55个国家批准后才能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所以直至2005年2月16日,才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人类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法规首次出现。巴厘岛路线图2007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会议第13次会议上,经过两周的激烈交锋,最终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确立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之下的双轨并进的谈判安排。其主要包括减缓、适应、技术和资金四个方面的内容。同时,个缔约方还通过了《巴厘岛行动计划》,该计划要求《公约》的发达国家缔约方依据各自的国情,承担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承诺或行动;同时计划还要求发展中国开展温室气体减缓行动,发展中国家要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在技术、资金和能力建设支持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国内减缓排放行动,由发达国提供支持。各缔约方通过了《巴厘岛行动计划》(BaliActionPlan),同意在《公约》之下启动旨在加强《公约》实施的谈判进程。哥本哈根宣言哥本哈根会议的目的是为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然而在此次会议最终,仅出台了一个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声明即《哥本哈根协议》。但是该协议依然在指导各国的减排工作中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根据UNFCCC官方网站的信息,在各国向联合国递交减排承诺的最后期限2010年1月31日之前,共计65个国家和地区向联合国递交了减排承诺。这些国家的排放总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78%,主要排放国都承诺了各自的减排量和减排方式。欧美国家的承诺减排幅度在18.9%到24.7之间。按照各国提交的减排承诺,36个欧美国家到2020年,总计减排33.6亿到43.8亿吨二氧化碳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18.9%到24.7%。

我国面临的压力和应对措施

欧美国家的减排目标几乎都附带了条件,主要是两个,一是要形成具有法律强制力的全球减排协议;二是主要排放国要承诺绝对减排量。这两条实际上都是针对中国和印度的,尤其是中国。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排放国之一,而且排放量增长迅速,发达国家对我国可能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1)在各种国际场合制造舆论,要求我国承担气候变化的责任;(2)要求我国海外企业遵守所在国的碳排放限额,进行碳披露;(3)要求我国出口商品进行碳披露,对没有达到碳排放标准的商品征收碳关税,或者禁止进口;(4)要求在我国的外资企业减少或不采购未进行碳披露的中国产品,要求我国按普遍的标准和方式在企业之间分配放额度,并敦促企业遵守排放限额,进行碳披露;等等。国内资源禀赋的压力即便不考虑来自国际上的压力,仅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继续增加碳排放量也不是长久之计。碳排放量的增长,不仅意味着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同时还意味着对其他地球资源的巨大消耗,包括石油、粮食、铁矿石和淡水资源等。中国的巨大产能必然需要有充足的基础资源作为支撑,资源价格节节攀高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众所周知,这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其实质相当于所有我们的出口贸易对象国在瓜分我们国家的自然资源,这必将为我们的后裔子孙带来祸患无穷。我国的应对措施面对来自于发达国家的国际压力,我国一定要掌握“碳排放”标准的话语权。面对低碳发展所引起的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变化,我国应选择适当的时间承诺减排限额,参与世界低碳发展,一方面打掉职责、赢得舆论,占领国际道德高地,相应的要求发达国家承诺更多的减排份额;另外一方面,可以获得各类低碳经济游戏规则制定的话语权,进而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赢得时间。事实上,无论我国是否对减排限额做出承诺,我国都会选择低排放、低污染和低能耗的发展之路。因为我们所面临的资源禀赋的压力已经在说明走低碳发展之路刻不容缓。鉴于此,笔者给出如下建议。首先,从宏观层面上要从国家发展战略上着手,制定低碳发展的国家战略。具体规划上,可以从产业结构调整、财政政策倾斜等方面来落实。国家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低碳产业发展,同时,可以采取征收碳税等形式提高那些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进入壁垒,做到奖惩并用,以达到抑制二氧化碳排放、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目的。其次,从微观层面上,鼓励企业开发适合低碳发展的先进技术、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转让。再次,可以鼓励商业银行为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的企业创造融资便利,必要的时候政府可以出面做担保或是给与一定的贴息补贴等。最后,政府要积极发展我国的碳金融市场,通过鼓励商业银行碳金融产品创新,指导构建恰当的碳金融市场结构,制定合理的碳金融市场监督机制,旨在达到利用市场手段降低碳排放的目的。

第9篇

(一)生态文明建设为低碳经济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传统工业文明的特点主要是掠夺和征服自然,带来严重的损害和破坏。然而,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提高人类对人地关系的反馈感知,并积极寻求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此外,建设生态文明可以促进整个社会更多地关注环境质量,为共同努力发展低碳经济奠定思想基础。

(二)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提升低碳经济资本效率

发展生态文明不仅反映人们关注环境建设及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也主张多样化资源的发展性存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使用。对于一种资源,低碳经济资本投资也应该是有效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强节约意识,最终促进低碳经济的资本利用效率增长。

(三)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提高低碳经济的竞争力

通过发展生态文明综合战略,注重技术创新将转型为关注绿色因子。一直以来,中国主要依靠引进技术,导致积极有效的竞争力减弱和环境保护趋于不利。结合中央政府的自主创新战略,目前我们需要大力开展低碳技术的自主研究和开发。只有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情况下,中国才能增大低碳经济竞争力的潜力。

(四)建设生态文明可以唤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不仅是企业,金融机构也应遵循市场规律,它的职责同样应当是建设生态文明。除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外,企业和金融机构也应当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它要求企业和金融机构要实现一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环境责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增加在低碳经济上的投资,显然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

二、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建议

发展中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整合资源,协调工作,如共同制定开发计划,宣传教育的政策措施和系统安全方案等。此外,积极协调软件和硬件的建设对实现生态文明的快速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编制《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和《实施方案》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生态水平对中国的文明建设是必要的,然而,我们认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规划和更详细的实施方案的实施是加强巩固生态文明的根本。因此我们建议有关部门组织编写《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和《实施方案》。

(二)充分利用媒体的大众传播功能加强生态文明观宣传

作为社会舆论的引导,媒体需要把普及生态知识、推广生态文化为己任,成为传播生态文明观的主流平台。首先,媒体需要与环保部门合作,他们可以成立通信联合会议。第二,媒体应当积极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意义,主要思路和实施步骤,以及达到生态文明基本要求的多种途径。第三,媒体需要扮演生态文明建设信息交换媒介的角色。媒体应该传达政府对建设生态文明的决策和部署,并同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馈广大人民的建议。

(三)充分利用社会科学学术组织探讨和研发的能力

生态文明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学术组织应该开展生态文明研究。我们建议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大量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并和相关的学术机构积极组织生态文明问题的学术研究。当实施生态文明获得一定成就后,要逐步推广生态文明的成果,鼓励相关机构———学校,企业和社区能够采纳这些成果,这样他们可以起到引导各级管理人员的决策行为,培养大众生态意识的作用。

(四)建立政府企业合作平台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企业合作,还要由政府部门引导。其他社会力量缺乏一定的政治和经济资源,而政府部门则具备这个独特的优势,因此政府部门必然需肩负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任务。作为国民经济的微观结构,企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分子,尽管要追求利润,但在社会责任的驱动下,企业要与政府部门联合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任务。我们提出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使其在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杠杆的作用。

(五)建立生态文明绿色技术支撑体系

绿色技术着重介绍环境因素,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实现环境保护,实现企业价值。没有绿色技术的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不可能产生理想的效果。所以我们建议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下的生态文明,如绿色科技人才系统,投资体系,研发体系,市场体系和资本制度等等。

(六)建立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资本的支撑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然而,虽然绿色金融的概念已经被引入中国,目前的绿色金融服务产品建设仍在起步阶段,要达到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相应的金融服务力度仍旧严重不足。为了提高生态文明的资金支持,要建立绿色金融服务系统,包括绿色信贷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系统,分散、发行证券和绿色技术支持的制导系统;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机构则主要针对绿色节能产业等。

(七)将生态文明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我们建议将生态文明指标纳入绩效评估系统,根据政府部门的特点,评价他们对生态文明的贡献。评估体系包括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经济,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具体措施和工作成果等等。要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建立实施惩罚政府部门的严重失职行为的制度,并要奖励那些做出了突出贡献的部门。总之,建立生态文明指标性能评价系统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证。

(八)加强生态文明的立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