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基建档案管理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6 16:36:5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基建档案管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基建档案管理论文

第1篇

1.1独立成套

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基建档案应当单独整理立卷,而且各个基建项目的档案资料也应该是独立的。基建档案的整理对象是单位工程,应当包含工程各个阶段的依据性文件,具体包括准备、设计、施工以及竣工等各阶段,是一套完整的档案卷宗。

1.2来源广泛

高效基建档案的来源广泛主要是因为基建工程项目规模较大,且设计专业因素较多。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包括从工程项目筹划到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档案材料来源涉及到各项工作的参与,包括设计部门论证、政府部门审批、材料设备单位供货、施工单位施工以及监理单位质检等。

1.3实用性

作为高效基础工程设施建设中最为原始的信息,基建档案所承载的是大量关于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真实性信息,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学校的扩建、解决土地纠纷、新建以及维修等工作中意义重大。

2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

2.1缺乏档案管理意识和规范的归档方法

由于高校基建部门以及相关领导缺乏对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因此在很多高校基建档案部门往往存在着“重建设、轻归档”的问题。高校基建档案管理部门往往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很多管理人员在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往往存在不负责任等情况,造成许多基建档案资料不知去向。除此之外,许多高校在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图文不符、文档缺失,还有材料缺失导致文档无法正确分类和归档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2档案管理缺乏准确性和完整性

高校基建项目从最初到竣工涉及到的领域较广泛、资料来源也比较复杂,而且工程周期也较长,不仅需要从高校内部获得基建档案的内容,往往与政府部门也有较深的联系。高校基建部门不主动对基本建设资料信息进行收集和归档,会丢失许多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重要信息资料。在工程建设期间,由于相关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档案管理知识、较强的责任心以及专业的知识,往往会分不清一般资料和重要资料,造成对资料的盲目管理,使得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所缺失。

2.3缺乏科学的档案管理技术

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普遍存在被动、单一的特点,管理人员往往对基建档案进行按部就班地保管、归档和查阅,缺乏一定的热情和积极性,管理工作效率也不高。由于很多高校都将资金重点投放在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而忽略了对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因此,当前高校基建档案管理采用的是较为落后的管理方式,如人工翻阅模式,对现代化信息搜索、查询工具的应用还不够充分,直接导致耗时耗力、效率低的后果。

3强化新形势下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3.1完善基建档案管理制度

确保高校基建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就需要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管理中,由此可见,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就是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基建档案形成周期较长、专业性较强、涉及单位较多,因此应当及时指导和约束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承包单位在完成工程项目后,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同步进行基建档案管理、工程建设、竣工验收等工作。档案部门应当注重与基建部门的沟通和交流,明确基建档案管理中的职责,确保重要技术资料归位,如项目施工、安装以及竣工等技术。

3.2实施规范化、同步化

对基建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认真实施同步化和规范化,保证归档文件材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满足归档质量要求。具体需要注意的情况如下:需要长期保存的文件应当用耐久性较强的材料进行书写;保证竣工图纸编制的规范性和竣工材料的齐全性,重新绘制污染、磨损严重的竣工图;遵循工程文件的自然形成规律,根据文件之间的联系合理排列卷内文件。为确保基建档案材料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应及时掌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各准确文件资料。

3.3提升现代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条件就是建设好基础设施,具体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设备、信息安全系统以及网络设备等等。硬件设施建设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化平台必须凭借网络、设备、计算机等硬件支持才能搭建成功。除了重视硬件设施,软件管理上也不能懈怠,需要积极开辟档案存储的新途径,做好档案管理的网络安全保卫工作。选择硬件和软件时,要想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效率,就不能以仅仅满足使用目标为标准,而要预留一定的升级空间即具备前瞻性。

3.4提升管理队伍业务素质

第2篇

1.1建立基建档案意识不健全

由于过度聚焦于经济利益,或受工期限制,工程建设人员往往太关注工程项目,而忽视建立全面的工程档案,导致基建档案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有的工程档案找不到原件,有的工程档案会在参建单位撤出时被随手带走或丢弃,还有图物不符或缺少图章签字等,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基建档案的整理和归档工作大幅落后于工程建设的进度。加之电力企业各部门对基建档案工作普遍重视不足、宣传不够,不能保证基建档案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制约了电力企业经济及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2档案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现如今,大部分电力基建单位的专业档案管理人员极度匮乏,兼职档案管理人员众多,造成管理队伍存在着业务素质差、操作不熟练、工作经验欠缺、缺乏责任心等问题,管理人员内部总是存在着“交什么收什么,不交就不收”的思想。在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前,他们往往怀有较重的畏难情绪,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多,导致基建档案的收集和归档不规范、不及时、不健全;加之施工队伍的流动性较大,人员很不稳定,工程人员与档案人员相互生疏,彼此缺乏沟通,致使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出现脱节现象,或者档案资料的去向不明情况,使各工程参建部门档案管理工作无法真正落实。

1.3基建工程档案管理模式相对陈旧

许多单位基建档案管理还是陈旧的模式,没有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不能采取合规的管理方法和操作流程;管理措施不完善,对现代管理方法缺少合理的利用;由于工程参建单位多,档案工作标准长期得不到统一,使得基建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不能及时实施,造成基建档案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正常归档,或者格式和内容不标准,阻碍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1.4基建档案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考虑到人员过多及经费支付等因素,许多电力企业内部对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设置不够完善,往往在档案工作场所设置上不够健全。基建档案管理不健全的网络将会导致基建档案质量、资料安全均无法保障的问题。甚至还有些基建部门由于不健全的档案管理设施设备而无法满足档案管理的最基本的需要,比如档案保管达不到“八防”要求,没有相应的保管库房等。某些基建档案管理部门的现代化程度极度滞后,基建管理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仅仅处于能打字的水平,不能与当今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2加强基建工程档案管理的建议

2.1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健全机制

基于基建档案迈向社会化、市场化的大方向,档案人员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深刻重视基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真正落实档案管理。要不断健全基建工程档案管理体制,从工程项目要求和档案管理工作要求方面来加强档案管理机构的建设,增加专职人员,排除兼职工作,将档案管理人员与工程人员的沟通渠道畅通,实现基建档案管理的体系化建设。此外,还要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合理、适用性强的基建档案管理制度,包括组织领导、管理体系、职权范围、奖惩措施等都要条条细化,事事分明。对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分类、整理以及竣工验收、评优选优等工作均做出具体要求,进行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2.2抓好基建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

各参建单位要狠抓档案管理的“四同步”,实现基建档案工作与基建工程立项工作、基建建设进度工作、基建检查工作、基建工程竣工工作及基建工程验收工作同步进行。要将基建档案工作纳入基建工程轨道中去,将档案工作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全程贯穿到基建工程规章制度当中,将项目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同等对待,不可偏废,甚至可以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实施基建文件的收集、整理和审查工作要尽可能早,最好在项目筹划、开工时就进行档案管理的导入工作,并持续到项目竣工验收,使基建工程档案形成首尾相接、全程控制的完整记录体系。

2.3加强基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加强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提升其业务素质,是改善基建工程档案管理现状的有效途径。参建单位要积极组织档案人员进行档案业务培训,帮助员工掌握整理、归档等档案管理基本工作内容,提高其业务能力;同时还要通过培训,对有关程序和专业知识充分掌握和了解,通过不断完善知识网络,优化知识结构。此外,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完善培训课程,做到与时代同步,领导档案管理人员学习管理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以及网络技术知识,培养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档案管理人才。

3结语

第3篇

企业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历程,不仅记录着企业现行文件和档案规范化、系统化管理的轨迹,而且反映着企业经营管理和产品开发信息化的进程。根据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中应用的环节、功能及运作的不同,可以把其划分为以下三大阶段:

一、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分别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源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立,什么是MIS,解释不一。虽然各自的文字表述不尽相同,但有两点内涵是共同的,即其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依托于企业管理职能系统,并为之服务。它一般都先从会计核算电算化开始,应用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管理帐务、应收和应付帐款及固定资产核算。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完成财务管理电算化,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财务分析和编制财务计划。随后,把计算机技术扩展到采购、销售、库存及人事管理。运用计算机实现财务管理及这些管理在数据上的一体化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最后,再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生产管理,实现生产计划编制和生产指挥调度的计算机化①;其二,管理信息系统的职能主要是对正在形成的现行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及处理。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企业加强各项管理所需要的,是企业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结果。

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主要是用于档案整编、检索、统计及借阅等业务职能。主要包括:其一,用计算机编制档案检索工具。以著录项目组成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然后按不同的要求,利用库内数据自动编制案卷目录、专题目录、分类目录等;其二,用计算机进行档案检索。按照档案著录项目中所标识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检索出符合不同利用者要求的档案目录及其原件;其三,用计算机对档案管理中形成的各种数据或情况,包括入库与出库数量、库存空间占有率,档案调阅、归还等进行登记与统计。

总之,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之初,现行文件和档案是各自分别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原由手工操作的各项文件管理工作。

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由于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是具有承继联系的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所以任何一阶段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会对另一阶段的工作带来影响,而且其系统功能的发挥也受制于另一阶段的工作状况。因此,为了实现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不同阶段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减少数据的重复输入,规范各系统的数据接口,就需要加强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开发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目前,一些企业已经自行开发或购买了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进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的综合化管理。

第二阶段不同于第一阶段的特点和难点在于,现行文件和档案自动化管理子系统之间的接口。现在各企业应用的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在其结构设计和功能上不尽相同。

不管企业应用的现行文件和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的结构与功能有怎样的差异,但它们基本上都是遵循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和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仅是使原有手工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及效率化,并未对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基本理论产生根本影响。三、电子文件阶段

电子文件这一概念的出现是近10年的事。1996年12月,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CAD应用工程工作会议,会上宋健主任指示:这件工作要请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档案局参加。国家档案局很重视电子文件的管理问题。1996年9月成立了“电子文件管理、归档研究领导小组”。②1998年1月9日,王刚同志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的讲话上也指出:要在1997年研究制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归档及管理要求》试行稿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在35个企事业单位进行试点,为实现我国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探索办法和积累经验。③1998年8月11日-13日,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召开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专家研讨会。该会的中心议题是对《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概论》和《办公自动化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方法》、《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两个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补充及完善。④1998年8月18日-20日,在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第五设计研究院召开了CAD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技术宣讲演示会。⑤1998年8月23日,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外事办又联合承办了“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可见,有关电子文件及其管理问题的研究与应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关于什么是电子文件,美国联邦管理法规对其解释为“电子文件包括数字的、图形的及文本的信息。它可以记录在计算机能够阅读的任何一种介质上,并且符合文件的定义。”⑥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的定义为“电子文件是一种通过数字电脑进行操作、传输或处理的文件。⑦我国《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999把电子文件解释为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列。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电子文件的概念,不妨从与其最临近的概念——机读文件入手。

机读文件仅指计算机识别的文件最早产生于本世纪40-50年代。这一概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至90年代逐渐被电子文件所代之。从机读文件到电子文件不仅仅是概念叫法的变化,而是标志着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文件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弄清这两个阶段的差异,有助于深入认识电子文件的形成和管理特点。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四方面:

其一,生成环境。机读文件中的关键词是“机读”,即“能够由计算机输入装置读出的”文件。⑧所谓“读”包括两层含义:第一,通常指信息从一个存储区读到另一个存储区;第二,从某一形式的记录媒体,如磁带读出信息。⑨可见,复制和识别是机读文件的主要特点。在这一阶段,计算机读出的文件不是由计算机制成的,它源于纸质文件的输入。与机读文件不同,电子文件则包括在计算机上直接生成的文件。它是企业管理和科技开发信息化的产物,是研究和应用CIMS的必然结果。

其二,管理式。机读文件的管理模式是模拟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与方法,因此对原有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体系的影响是非本质性的。而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不是建立在独立的现行文件和档案的管理体系基础上,它是建立在管理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的基础上。它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科技开发及生产的要求重组管理体系,根据电子文件形成和作用的特点划分管理程序与方法。其三,存在形式。机读文件的存在形式一般为磁带、磁盘及光盘等有形介质。而电子文件的存在形式则不仅包括有形介质,还可以是网络上传递的代码序列。

其四,管理者的构成。在机读文件阶段,纸质文件管理者是文献信息管理者构成的主体,而且文献信息管理者是独立的群体。而在电子文件阶段,电子文件信息管理、开发人员和载体维护人员将是文献信息管理者的构成主体,但文献信息管理者将不再是独立的群体,文献信息管理者已不能独立承担起文献信息管理职能。文献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将取决于文献信息管理者、企业管理及技术开发人员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努力。

第4篇

1概念与作用

卫生监督档案或称卫生管理资料档案,是论述和反映单位在管理活动过程中,通过卫生管理人员及领导层开展卫生管理活动所形成的文字和文件材料,是卫生监督单位开展卫生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经过卫生管理人员的收集、整理,并按照归档制度进行归档,反映了单位在卫生管理工作的活动历程,不仅具有现实的使用价值,还具有长期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查考和历史凭证等作用。

2卫生管理制度

监督单位的卫生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卫生监督管理制度的制订和落实,还包括组织管理机构与卫生监督管理人员的设置、职工健康检查和卫生监督知识培训等方面资料。根据其管理的全部内容及项目,确定资料归入卫生监督档案。而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是单位落实上级布置任务的基本前提,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监督单位,应制订相应的卫生监督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还包括党务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效能建设制度、稽查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等。对外则应包括:卫生检查、奖罚等制度与预防食物中毒卫生管理制度、生产车间卫生制度、产品检验制度与产品留样制度、设备清洗消毒制度、检验室工作制度、卫生管理人员监管制度、卫生档案的整理归档及其他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

3管理办法的规定

本局在制定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制订了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主要参考了国家档案法的规定,各个科室都有了档案管理的分工。整理卫生档案一般按如下要求进行整理后归档:

(1)按照不同的内容分类,如制度类、文件类、证件类、卫生监督、监测类、索证类等进行归档。

(2)按照时间顺序分类,将每年的资料按时间先后顺序分类归档。

(3)各类卫生档案应保存3年备查,并根据其重要程度和上级要求,有的资料保存的时间还要更长些。有的要求保存达10~30年。

(4)卫生监督档案整理工作,需要卫生管理人员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卫生管理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并通过编目将其内容与成份揭示出来。

(5)要建立健全文件材料归档制度,把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的要求列入各项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及各科室和人员的岗位职责,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还要注意卫生监督信息的审核[1]。

(6)在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要按规定在第二年初将应归档的文件材料进行系统整理,由科室负责人审定后归档。专项工作如卫生监督检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卫生质量抽检、专题调查、会议、培训、宣传等重要活动待结束或告一段落时,及时做出总结,及时归档。

第5篇

以目前城建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情况看,基层的城建档案管理人员是推进城建档案的实际推动者和执行者,无论政策、管理方针如何制定都需要基层城建档案人员的推进。所以要提高城建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应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1制定具体的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守则,选择专业化城建档案管理人才。

挑选优秀的城建档案管理人才是确保城建档案管理取得积极效果的保证。首先,我们要根据城建档案部门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管理人员守则,做到管理的有理有据。再次,我们应加大人才的招募,吸引高素质人才投身建城建档案的管理工作,同时注意培养年轻员工。

1.2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建档案工作也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挑战,所以必须加强对城建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的业务培训,以保证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适应更好的社会的发展。同时由于城建档案工作涉及重大,城建档案管理不当发生错误可能会决定城建工作的成败,所以在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培养员工爱岗敬业、工作认真负责的品质。

1.3宣传贯彻法律法规,明确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

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在目前具有信息化和法制化的特点,为此我们在城建档案管理中也要宣传和贯彻法律法规,使城建档案管理人员能够熟知城建档案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城建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因此,对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

1.4加强对基层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引导,使其明确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基层的城建档案管理者的素质是保证最终管理效果的保证,如何激发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其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灌输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是全面提高城建档案管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2做好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要有明确的服务管理理念

在城建档案的实际工作中,要想做好任何工作,必须具备明确的服务意识,从某种角度来说城建档案管理业属于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服务管理理念的选择是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确定主动服务的理念。

主动服务的对象是城建档案的利用人员,服务的内容很多元化,各类城建档案都包括其中。可以用查询、复制等方式对城建档案信息进行推广,使可利用城建档案者拥有高效、便捷的服务。主动服务是一个创新理念,是新形势城建档案工作的必经之路。当前城建档案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立全新的服务理念,强化城建档案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要从传统的城建档案管理向城建档案信息系统管理过渡,改变以往仅限于提供城建档案原件的低层次的被动服务状态。

2.2确定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理念。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城建档案工作由手工操作向现代化方式转变,由实体化管理向信息化管理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对我国目前的城建档案工作现状来讲,网络化信息服务的兴起,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新的社会环境中重新定位,做好过渡时期城建档案信息利用工作。实践证明,没有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手段应用于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就根本谈不上科学合理地利用城建档案信息资源。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手段来开发城建档案信息,可以极大地提高开发能力和效率,从而提高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的服务水平。3.3确定提供优质的城建档案信息的理念。城建档案信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服务的基础,在新环境下工作人员应该抛弃传统的档案管理机制,积极的开发、大胆的应用新的档案管理方法,搜集有价值的信息,用优质的信息资源回馈社会、服务社会。

2.4做好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既要分析现有问题也要制定具体解决措施。

在现阶段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由于一些体制原因和管理手段的制约,导致城建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太低,新鲜血液基本很难输入。由于管理制度很难在根本上得到改善,在一些城建档案所,看管疏忽,甚至无人看管的情况非常严重,这就需要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城建档案管理的投入。

2.5城建档案管理体制不成熟,城建档案管理制度需要统一和细化。

在目前城建档案管理中,受到城建档案管理体制的制约,城建档案管理体制还不成熟,城建档案管理制度也没有做到统一和细化,由此导致了城建档案管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效果不理想,有时甚至还出现冲突。为此,我们必须对现行的城建档案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必须要建立完善统一和细化的城建档案管理制度,保障城建档案管理的有效进行,使城建档案管理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取得预期的效果。

3结语

第6篇

(一)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

就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来说,有部分部门单位的档案管理意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薄弱,对于档案管理工作往往也不够重视,而且也没有做好档案管理的监督工作。这就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物质条件的支持上还远远达不到档案管理所需要的要求。虽然不少单位都有配置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但是他们往往都没有真正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单位工作的重点,也没有很好的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还不能形成有效的档案管理机制。

(二)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

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比较高,而且一般还具有比较强的政策性,这就要求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就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但是就这点来说,还有很多单位的在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上还远远达不到要求,还有相当一部分单位的档案管理配备的是兼职工作人员,他们由于身兼多职,因此往往不能很专心,也无法投入很多的精力去进行档案管理的工作,再加他们上相关业务素质不够,专业技能不过关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过关以及专业素质的缺乏,他们往往没有明确的档案文件整理和分类标准,也不知道要如何去划分档案的保管期限,这就会影响到档案的按时立卷、按时归卷以及及时移交等工作。另外,再加上个别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不认真,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也远远不够,因此在履行档案管理工作的时候随便了事,得过且过,也没有进行必要的档案整理和归档,而对于档案管理的工作也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这些都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三)档案保管条件比较差

对于档案的保管室来说,一般要求要做到整齐、统一和规范,但是能做到这些的单位是少之又少,甚至还有部分单位的档案保管室如同杂物室一般,乱七八糟,什么东西都有,而杂乱的环境就会严重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导致要找的档案不知从何找起,要存的档案也不知该存往何处。部分单位也没有重视对档案保管室的设施配备工作,认为档案管理不需要多少设备设施什么的,有个人看,有个地方放就可以了,设施设备什么都都不需要,对于老化的设备和设施也不进行及时更换,档案柜的形式更是五花八门,形式多样,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规,使得档案保管室完全不像档案保管室。而部分单位的档案保管室没有完善的配套设施,没有良好的设防意识,也没有明确严格的管理机制,这些问题都直接导致了部分档案文件在管理过程中受损,并给单位造成巨大的影响和损失。

二、解决档案管理问题的对策

针对目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常见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对应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和有序进行。通过结合本单位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情况来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使之能适应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展开。同时,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还要以简明实用为前提,要保证其可行性,并避免流于形式。建立档案管理制度要以简明易行、方便实用以及良好的可行性为目标,这样才可以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其指导性作用,并规范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另外,考虑到部分单位一切以领导为主的情况,在制定档案管理制度的时候要杜绝这种现象,制度对于员工和领导都要有同样的约束作用,不能因为是领导就能有所例外,这可能是很多单位都需要加倍努力去做到的一点。而在档案管理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要体现出其严肃性和权威性,对于表现突出的管理人员要奖励,对于疏忽职守,工作态度不认真的要严肃处理,避免制度流于性质,空有一张文书。

(二)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要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单位的重点工作来对待。要建议一个档案管理工作的专门领导机构,机构负责指导、监督并且检查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另外,还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档案管理工作状况情况,建立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档案管理工作考核机制,对其定期、定量、定性进行考核。同时,单位还应该可以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家档案管理建设的相关标准来建立一个完善的档案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并一个适合本单位发展的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并积极推行和实施,这样有利于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建设。

(三)完善管理配套设施

良好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和配套支持,相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为档案保管室和保管部门配备完善的设备和设施,要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一个单位或者部门的作用和意义,建立统一、规范、整齐的档案保管室。对于落后,老化的设施设备要及时更好,避免引起例如电线老化而导致的火灾事故等,不仅会给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造成人员的伤亡。

三、结语

第7篇

随之而来的是高校园区、大学城、新校区建设如雨后春笋蜂拥而上,每个建设新校区的高校要花几个亿或十几个亿投入到学校的征地、建设、原校区旧房的维修与改造等一系列基本建设。高校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教学、实验、办公、生活辅助用房及配套基础设施道路、地下管道和环境绿化等等,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有保存价值的基建档案资料,高校基建工程档案资料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高校基建工作真实记录,而且是以后高校发展过程中建设规划、管理及改扩建、维修的重要依据。它记录了学校建设发展的历史轨迹,其实际保存价值应该受到重视。

高校基建部门工程档案涉及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单位以及建设单位的主管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但建设单位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自然要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任何基本建设缺少工程档案,就缺少了日常维护和以后改造的依据,基建档案不仅能反映该建筑物的变化和发展,为学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历史记录,也对学校发展和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地上地下交叉工程提供相互要求的依据;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经济纠纷以及科学研究等提供素材,它不仅服务于今天更有利于将来,是高校一笔宝贵的物质财富。

从现在高校基建管理档案来看,高校基建部门现有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档案移交工作被动、管理滞后、归档制度不够健全、权责不明、档案意识不强、档案资料残缺不齐等等。因此,必须加强建设工程档案的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制约机制。

高校基建档案作为高校建设活动中形成的第一手材料,是高校基本建设图纸、文字记录、工程价款结算书、审计结论以及后期使用过程中的维修、翻修改造等有关技术资料。基建档案是指在基建管理和基建工程项目建设活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载体材料等。是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地上地下管线等基本建设,从立项准备到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直接形成的文件材料。一套完整的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包括了工程项目每一个环节的文字或图纸记录,其主要特点是:

是指基建档案的形成领域和内容性质具有鲜明的、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专业特征。

是指每一套完整的档案资料是以一个独立的工程项目为对象进行收集和归档。

第8篇

1.1原理分析

从产生过程中可以看出,时间戳的核心机制采用了第三方(时间戳机构DTS)签署、用户自行验证的机制。其产生和验证过程主要应用的是哈希算法和非对称加密技术。哈希算法又称单向散列算法,是将任意长度的二进制值映射为较短的固定长度的二进制值的过程,这个固定长度的二进制值称为哈希值或消息摘要,它就好比是从数据文件中提取的“指纹”。数据文件哪怕是一点点的改变,都将产生完全不同的哈希值。要找到散列为同一个哈希值(即同一个消息摘要)的两个不同的数据文件,在目前计算能力和条件下,是极其困难甚至几乎不可能的。哈希算法是公开的,大家都可以用相同的算法从某一数据文件计算得出相同的哈希值,但却不能从哈希值反向计算出原始文件,这就是单向散列的含义。非对称加密是指用户有两个密钥,一个是公钥,一个是私钥。公钥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私钥是保密的,只有用户自己可以使用。公私钥是互相解密的,公钥加密的数据能够用而且只能用私钥来解密,同样,私钥加密的数据能够用而且只能用公钥来解密。这样,能够用公钥解开的密文必定是私钥持有者用私钥加密形成的。因此私钥持有者用私钥加密的过程也就是对某一数据进行签名的过程。对时间戳的验证,首先用公钥对时间戳字符序列进行解密,获取其中的时间信息和消息摘要,然后对数据原文用同样的哈希算法计算出消息摘要,最后比较这两个消息摘要。如果一致则表示验证通过,即数据原文在加盖时间戳的时点之后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如果不一致则表示验证失败,要么数据原文在加盖时间戳之后被篡改过,要么时间戳数据被篡改过,非此即彼。将电子档案数据和时间戳存放在一起或形成某种逻辑上的关联,这就从技术上避免了在时间戳里所记载的时间点之后篡改或者伪造数据的可能。

1.2应用现状

目前国内医疗卫生、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许多领域开始应用时间戳技术,时间戳的法律效力也得到了司法认可。2008年11月25日,深圳市龙岗区法院公开宣判的“利龙湖”知识产权纠纷一案系国内首例时间戳技术司法应用案例,宣判后双方当事人均未提起上诉,该案判决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2010年11月14日,卫生部召开了“可信时间戳与电子病历法律效力研讨论证会”,对可信时间戳在解决我国电子病历法律效力问题上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论证,认为TSA+CA的模式是一种有效解决电子病历法律效力的方法,建议在医院广泛采用,并作相关技术标准和法规的研究。2012年11月,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组织专家对首批3家公司开发的档案管理软件中的可信时间戳接入功能进行了检测,并向通过检测的软件开发商颁发可信时间戳接入核准书,这标志着可信时间戳在档案领域的规范化应用已经开始,并将起到电子档案和档案数字化副本内容防篡改、保障档案的法律凭证的作用。

2时间戳技术对于电子档案管理的适用性

2.1应用时间戳能有效证明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及产生时间,起到防伪造、防篡改作用

人们通常认为通过电子签名就可以有效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有效性,但是电子签名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有效期短,有效期过后电子签名可以被伪造,也可以被篡改。由于数字证书存在有效期,且用户可以随时吊销数字证书,数字证书失效后,由于用于签名的私钥由签署人掌握及签名时间可随意修改,采用单纯的电子签名方式不能起到抗抵赖作用。而时间戳采用的是可信第三方签名的方式,不是数据文件生成者自行签名的方式,运用时间戳能够通过有效的第三方所出示的时间来证明文件的真实性。加盖时间戳的电子档案通过对时间戳的验证,一方面能可靠地证明电子档案在盖戳时间之前已经形成,另一方面能可靠地证明在盖戳时间之后档案数据内容保持完整、未被更改,真正达到电子档案防伪造、防篡改的目的。

2.2应用时间戳的过程符合电子档案管理安全保密的要求

由于时间戳的产生并不需要将电子文件本身提交给时间戳服务机构,因而电子文件本身可不通过网络传递,在网络上传递的仅为根据HASH算法生成的消息摘要,而HASH算法的单向性保证了没有任何人能够根据消息摘要倒推出电子文件本身,从而电子文件本身的保密性得到了保障。这个特点非常适合电子档案管理安全保密的工作需要。通常,时间戳服务机构DTS是通过互联网络提供服务的。无论是可以在互联网络上生成、存储、传输的非密电子档案,还是不允许在互联网络上生成、存储、传输的电子档案,只要将消息摘要计算过程和盖戳过程进行适当分离——在所在计算机或局域网络上对该电子档案数据文件事先进行消息摘要计算——然后通过互联网络将消息摘要提交给时间戳服务机构DTS,DTS对消息摘要和接收时间进行数字签名生成时间戳返回,证明在特定时间已经接收到该消息摘要,由于从消息摘要到数据原文的不可逆性,用户只要将返回的时间戳和档案原文一起妥善保管,即可证明档案原文在特定时间已经存在。盖戳过程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档案原文始终是不上互联网的,所以符合电子档案管理的数据保密要求。

3在电子档案管理中应用时间戳的几点建议

浙江省档案馆从2014年开始,在省直单位电子档案的归档、移交接收等管理工作中,开展了电子档案数据加盖时间戳的试点,根据实践经验,笔者总结出有关时间戳应用的以下几点建议:

3.1所依赖的时间戳服务应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单从技术而言,时间戳服务可以有自建和外购两种选择,但是时间戳的可信度至关重要。如果采取自建的方式,必须采取相应机制与措施(比如采用时间戳链接等改进方法)来提高时间戳的可信度,排除或降低由于计算机主板电池电量短缺、桌面时间任意设置等因素,致使对外提供的时间证明服务不可靠的可能。如果采取外购服务的方式,则应尽可能选择由可信度高的专门机构来给电子档案盖戳。影响时间戳可信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防伪性、时间戳的永久性、可审核性、独立性、间隔、精确度等。选择服务机构时要充分考虑服务机构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与水准。例如,浙江省档案馆选择的是国家授时中心和北京联合信任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联合信任时间戳服务中心。这是一家我国权威第三方公共可信时间戳服务机构,该中心由北京联合信任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技术支持和系统接入,由我国唯一法定时间源——国家授时中心负责授时和守时,从而保障时间的权威和准确。

3.2加盖时间戳的过程和电子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应紧密结合

电子档案上加盖时间戳需在什么时候操作,由谁来操作是时间戳应用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对此,大家有不同的观点。关于何时加戳,有的认为在电子档案形成、归档、移交、接收、入库、鉴定、利用、处置等各个环节都应该分别加盖时间戳,也有的认为只要在移交、接收前后对电子档案加盖时间戳。关于由谁来操作,有的认为必须由电子档案形成部门加盖,有的认为必须由立档单位档案员加盖,也有的认为必须由档案馆工作人员加盖。笔者认为,根据时间戳的原理,开放档案信息系统参考模型(OAIS),以及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加盖时间戳的过程应和电子档案的流转过程相结合,即当电子档案从一个单位流转到另一个单位时,应当盖戳,而若是同一个单位内部的管理环节就不必盖戳;盖戳操作具体由谁完成不作限制,但是必须得到与该次流转相关双方的认可。例如,电子档案由档案移交单位向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意味着电子档案保管职责主体从立档单位档案室变成了国家综合档案馆,应在档案馆接收之前由立档单位或国家档案馆盖上时间戳并经双方确认;又如,档案部门向利用者脱机提供经过内容与元数据补充(如赋档号、鉴定等)或过滤(如去除草稿、文件处理单等)的电子档案时,为证明档案数据的来源与真实性,也可在提供脱机利用之前加盖时间戳。

3.3应根据管理需要选取加盖时间戳的粒度和处理保存方式

加盖时间戳的粒度是指需要加盖一个时间戳的电子档案数据的数量与层次。以电子档案移交接收的一个批次为例,可以对全部数据整体打包加盖一个时间戳,这样加盖时间戳的粒度就是整个批次数据包;可以将全部数据按照光盘载体容量划分成若干个数据单元分别打包,每个数据包加盖一个时间戳,这样加盖时间戳的粒度就是存储载体数据包;可以对批次中电子档案按每一件进行打包,对每件的数据包分别加盖一个时间戳,这样加盖时间戳的粒度就是档案件数据包;也可以对批次中每件电子档案的每一个文件(如正文、修改稿、文件处理单、附件、元数据文件等)分别加盖时间戳,这样加盖时间戳的粒度就是单个档案数据文件。由于时间戳服务机构加盖时间戳通常是有偿服务,同时又要考虑档案的整体性、相关性以及日后管理操作的便利性,笔者建议加盖时间戳的粒度以档案件数据包为宜。因为进馆以后电子档案管理还要面临整理、入库、鉴定、销毁等后续环节,这些操作大都以档案件为操作对象。对时间戳服务机构返回的时间戳的处理和保存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将时间戳的字符序列以独立计算机文件的形式保存,为便于匹配和管理,这个文件可以与电子档案的数据包文件名相同,扩展名一般是“.tsa”,后续管理中需要始终将电子档案数据包文件和时间戳文件一并存放与管理;二是将时间戳嵌入到某些支持时间戳格式的电子档案数据包文件中,例如可先将一份电子档案的文件处理单、元数据等内容以PDF文档附件的方式打包进电子档案PDF数据包,然后对该PDF数据包加盖时间戳,并将返回的时间戳也嵌入进该PDF文件中一并保存并利用。

4结束语

第9篇

重数据备份管理,轻系统软、硬件管理

根据会计电算化相关管理规定,系统操作员均会按日、月、年进行数据备份。金融机构为确保电算化系统运行安全,甚至还构建了以省或行政区划为管理单位的异地数据备份,历史和当前数据备份均得到应有重视。但不同版本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电算化系统应用软件及其升级补丁往往因缺乏有效管理而散落于各单位负责具体工作的软件工程师手中,很少按规定要求归档保存。而对计算机等实物档案更是缺乏档案管理意识,不同时期的计算机、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如可以运行DOS、WINDOWS95、WINDOWS98等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一旦完成升级换代,大都作报废处理。对数码电子文件而言,失去了运行环境,读取就存在一定困难,更难以作为证据加以有效利用了。

重电子文件归档形式,轻归档电子文件鉴定确认

当前,对会计数码电子文件的归档通常是由产生数码电子文件的部门向档案保管部门提供会计核算系统年终数据库数据备份光盘,或是将计算机(服务器)上所有涉及核算系统的文件刻录到光盘上,双方签字后就算完成归档。只重归档的形式,而轻视归档电子文件的鉴定、收集、筛选、分类和确认,同时因各种会计电算化业务系统自动生成备份文件名,以满足数据恢复的需要,因此,电子文件归档也无法按《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归档时所要求的标准规范代码进行标识和登记,所有这些,均可导致对一些毫无利用价值的数码电子文件进行归档保存,形成资源浪费。

重电子档案表面管理,轻电子档案综合利用

当前,会计数码电子档案普遍缺乏有效管理,或是管理水平低下,把诸如简单编制一些电子文件目录等工作称之为电子档案管理,加之电子档案管理规定本身缺乏相关实施细则,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要求电子文件归档一式3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使用、一套异地保存,但对这些电子档案如何封存管理、如何查阅使用、怎样异地管理等并无配套管理办法。由于缺乏符合要求的保管设施,存有数码电子文件的光盘等存储介质随意存放,致使一些存储介质受损而无法利用。此外,因数码电子档案的综合利用具有很强的系统依赖性,通常只能通过联机方式检索、查询和利用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同一版本的电子档案,而对系统升级前的历史数码电子档案,即使是按要求归档,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运行环境而无法读取,造成归档保存的数码电子档案形同虚设,无法利用,从而失去保存这些数码电子档案的价值和意义。由于历史电子档案在利用上的种种不便,实践中很少被利用。

重行政公文电子档案管理建设,轻业务系统电子档案管理建设

政府部门、行政机关及大型企业集团因履职和保密需要,行政公文文书管理基本上已实现电子化和无纸化,行政公文文书电子档案管理不仅继承纸质档案管理好的做法,而且通过开发和推广应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使电子文件在归档、存储和档案检索利用等方面更加显示出纸质档案管理无法比拟的优势,得到良性发展。相反,会计核算等业务系统电子档案管理因受系统复杂性、各系统间电子文件兼容性、系统依赖性等因素的制约,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在电子档案管理方面却未有明显起色。以人民银行系统为例,其主要业务系统有会计、支付清算、征信、反洗钱、国库、货币金银、调查统计、账户管理、贷款卡、外汇、同城票据交换等,而这些系统因服务对象不同、处理信息内容不同,大都自成体系,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运行环境也大相径庭,加之受软硬件系统更新换代、应用软件升级等影响,客观上造成各业务系统电子档案在利用上的种种不便。但如从深层次和根源上找原因的话,归结于一点,就是轻业务系统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因缺乏有效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支撑,大量历史形成的数码电子文件已经成为一种摆设,造成严重浪费。

会计数码电子档案综合管理利用的基本思路

档案之所以具有保存意义,正是因其具有非常重要的利用价值,抓好会计数码电子档案的综合利用,就抓住了数码电子档案管理之实。因此,应加强会计电算化实物档案管理,电算化系统升级后,计算机、服务器和数据库等软硬件实物均应与相应的数据备份一同归档,操作员代码和操作口令等一律明码刻写光盘并打印纸质文件一同保管,增加系统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与此同时,那些过了时效的电子档案,也应当妥善存档,使其发挥应有作用,避免新产生的电子档案重蹈覆辙,乃是当前会计数码电子档案管理的当务之急。

(一)构建具有非系统依赖的数码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要从根本上解决好电子档案的利用问题,使其真正发挥备以查考、作为证据或依据的作用,实现其应有价值,必须构建具有非系统依赖的、具有较强通用性的数码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该系统可自成体系,也可在当前电算化系统中增加电子档案管理模块,以彻底摆脱电子档案对特定系统的依赖。其基本思路是:不论电算化系统使用何种数据库,在输出电子文件时均应将其转换为标准数据格式或通用数据格式的电子文件,以供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调用。以会计核算系统为例,因电子文件内容是数字、字母和汉字集合的数码文件,归档时即可选用通用性较强的TXT文本文件。其他数据类型电子文件归档时亦应尽可能使用《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所要求的通用数据格式,以及符合国际开放标准的其他数据格式,如PDF(ISO32000国际标准)等。当需要查询利用历史电子档案时,即可读取标准数据格式电子文件,解决电子档案对特定系统的依赖问题。

(二)尽快研究建设非公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规划

针对目前公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应用水平高、非公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严重缺位的现象,行业主管部门应重视非公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研究建设,组织通用非公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该系统应充分考虑电子文件的系统环境依赖性,研究并选择通用性强、符合国际开放标准的数据格式作为存储标准,由国家档案主管部门或各行业主管部门以适当形式予以,以此统一电子档案管理数据格式和应用平台,推进通用非公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该系统应具有一定通用性,不得进行有改变和影响原电子文件的信息加工,并可输出与纸质档案内容相同的加密电子文件和纸质拷贝件,以便使用者作为电子档案利用的依据。

(三)循序渐进稳步推进非系统依赖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数码电子档案利用的系统依赖性决定了非系统依赖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不可一撮而就。首先,各行业主管部门应将该系统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来统筹规划,加强基础研究,设定时间表,稳步推进。业务主管部门在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及新系统研发设计时,均应把电子文件归档、利用作为基本业务需求正式提出,以便在应用软件设计、开发时通盘考虑。对现行业务系统已具备输出标准数据格式功能的,如可输出TXT文本等标准数据格式的,还应采取加密措施,通过制度加以规范。即在完成系统默认数据备份后,再按通用数据格式增加备份,收集资料,以便将来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利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构建还可通过定期读入归档电子文件的办法,逐步实现电子档案系统与在线应用系统的模拟镜像,其区别在于,只查询而不进行计算、统计等数据加工处理。通过移植历史数据信息,最终实现电子档案的实时查询和有效利用,充分体现电子档案的保存价值。

(四)重视信息安全管理,采用通用国际标准的加密方法

非系统依赖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采用通用和符合国际开放标准数据格式,在方便数据读取利用的同时,也为篡改数据信息留下方便之门。因此,必须强化数据信息安全管理,以防电子文件在传输、复制、归档和利用等环节被篡改。以输出TXT文本文件为例,可选用国际通用的MD5(信息摘要算法)加密,该算法可对一段信息(如TXT文件内容)加密,产生一个32位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信息摘要作为验证码,写在TXT文本的末尾,如文件内容被篡改,系统验证时就会产生与之不同的验证码,由此进行识别。而加密后的TXT文件仍然像加密前一样,可读、可显示,有效防范文件被篡改,确保电子档案安全利用。

(五)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管理优势,实现电子档案利用便捷化

电子档案管理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在信息管理方面的优势,改变纸质档案的人工查阅模式,实现电子档案的联机实时查询和综合利用,提升查询效率。通过构建非系统依赖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做好数据移植等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电子档案信息的在线实时查询,实现电子档案查询、利用的便捷化。只有电子档案查询效率高了,利用更加便捷了,才能彻底动摇电算化条件下纸质会计档案仍占主导地位的尴尬局面,充分体现电子档案的保存意义和保存价值。

以无纸化和数据集中为契机,提高会计数码电子档案管理水平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