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6:36:5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学校德育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传统观念的影响依然存在。传统观念认为:德育课即所谓的政治课,就是讲大道理,搞什么假、大、空的那一套,上课就是让学生学理论、学概念,下来就是背条条,考试就是考条条。在实际的运用中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再加上除德育教师之外不少的老师不知道或不了解中职德育新课改的情况,以及在平日的德育管理工作中德育教师没有起到相应的思想教育和管理责任等因素的存在,导致学校不太重视德育课。在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听闻不少的班主任抱怨:德育课教师可有可无,他们的教学工作基本上帮不了班主任的忙,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思想德育工作还得靠班主任。因而,出现德育教师不管班级,不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班主任不配合德育教师的情况也是情有可原。同时,还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都会认为:德育课教学归德育课教学,学校的日常德育工作归学校的日常德育工作。德育课教学是德育老师的事,只管完成教学任务,只管上完课,只管学生考试合格就可以了,至于学生在德育课教学中是否真正养成了相关的良好素质,形成了相关的良好意识和良好习惯等与德育教学无关。学校的日常德育管理是班主任、德育处等部门的事,与德育教师无关。这便严重影响了德育课主渠道作用的发挥。
2.德育教师自身的因素。现实的教育教学中,从事德育课教学的教师不少人确实存在没有把德育课上好的情况。表现在德育教师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掌握的信息量有限,对职业中专学生存在片面的认识,长期的德育课教学工作产生了所谓的职业倦怠,因而出现了过多的理论说教、单一的教学方式、单一的考核方式等弊端,导致德育课教学质量的下降。加上一些德育课教师本身的责任心欠缺,只管自己的教学工作不管学校的德育工作、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等。再者经笔者对不少中职学校的调查,发现德育教师的“老龄化”(指教龄在15~20年之间者)现象严重,教学方法技巧老旧,思想观念不够开放。刚毕业的老师大多社会经验、教学经验比较欠缺。甚至还有不少是行政领导兼德育课教师,他们经验丰富优势较多,但有的人专业并不对口,加上工作繁忙就耽搁德育课的教学工作。另外,德育教师“充电”不足。专业教师每年都会有区、市、省甚至是国家级的不同级别培训,而德育教师除了少量的校、区、市的教研培训外再无其他。由于对德育教师的培训培养不够,加上自身“凭老本”吃饭的陈旧观念,使得他们的知识量有限、视野狭窄、教学方法手段老旧,直接影响了德育课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因此,德育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3.德育教师中不少的人远离学校的德育工作队伍。常言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德育课教师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不少人只管担任传统的教学任务,只要自己不在德育管理队伍就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无关。现实中,德育课教师不少人远离学校的德育工作队伍的现象确实存在。表现在他们多数没有担当班主任,没有在学校的德育管理部门担任工作,没有进入学校的德育管理活动中去,据了解,不少学校在每年一度的德育工作联席会议中竟然没有德育课教师参加,也就自然而然的造成了德育课教学与学校的德育工作脱节。
二、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几个思考
1.充分明确德育课教师的职责定位及素质要求。德育课教师除应具备国家法定的教师资格外,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较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从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能力。这是国家对从事中职德育课教学教师提出的职责定位和素质要求,我们从事德育课教学的教师要非常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是“塑造灵魂”的主要力量和专门力量,认清自己的职责定位,自觉的按照国家的要求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地完善和增强自己的实力,并按照国家的要求努力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以符合德育教师的职责要求,圆满的完成自己的“教书育人”工作。忠实履行德育教师的起码职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位称职的中职德育课教师,发挥德育教师应有的作用。
2.切实从思想上重视德育课在学校德育管理中的地位。思想上的重视十分重要,这里包括两方面:作为德育教师,我们首先要看得起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认识到改变人的思想和灵魂是最重要的事,我们的工作是伟大和崇高的,是了不起的。所以德育教师必须自强,加强理论修养,深入钻研社会科学知识,广泛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知识技能,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当中,从而增强自己教育教学的能力。作为学校也应该真正认识到德育课的重要性、认识到德育教师的重要性,切实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重视德育课、重视德育教师。
3.切实加强德育教师培训,提高德育教师的素质。前面提到在职业中专中大多数专业教师每年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同级别的专业提升培训,班主任也能得到相应的骨干班主任培训,而德育教师得到的培训几乎为零。这样不利于德育课教师的成长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德育课教学的有效开展,从而影响了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因此从学校的角度或相关部门的角度来讲,都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德育教师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发挥他们的作用。
4.尽可能让德育教师进入学校的德育队伍或参与学校的德育管理活动。让德育教师尽可能的担任班主任、年级长,进入德育处、保卫处、团委等德育管理队伍中。使他们在诸如学校班级开展的日常班会、常规教育、法制、、安全、青春期、爱国主义、文明上网、慎重交友、就业创业指导以及文化体育活动、社团活动、重大节日活动、劳动实践活动、公益活动、环保活动、学生实习实践等各种综合性、常规性的活动,各种日常性或专题性教育活动中发挥优势和作用。在以上提到的这些教育活动中,德育教师可以有效地将德育课程中的思想理念传授给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
5.对学生德育成绩的考核要尽可能全面、客观、公正。在德育课程大纲的评价与考核要求中都提到了:客观、公正、全面。笔者在拙作《增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效性刍议》中也曾提到我校在评价考核学生学科成绩的做法:“学期末的总评成绩包括学生平时学习综合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大部分。其中平时学习综合成绩包含七个评价内容: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校技能培训或竞赛、市省国家技能竞赛,每月做一次月评成绩。在期末的总评成绩中平时学习综合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60%。这一做法既客观又合理,避免了单纯按纸笔测验来评价学生的片面做法。”评价办法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考评组评。
三、总结
一、关于中职学校德育模式
1.在当前环境下的意义
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做好德育教学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最佳方法,也是帮助学生尽快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在德育教育的影响之下,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在工作上脚踏实地,在生活中与其它同学和睦相处。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要建设者,中职学生大部分就职于实践岗位,更是在社会建设中处于关键地位,对他们进行的与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思想上的负面影响也不断呈现,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有很多学生的道德观念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譬如说很多学生缺乏自己的梦想和理想,在与同学相处时矛盾频发,缺乏应有的合作意识等。并且我们都知道,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诱发了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这对于中学生未来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再加上中职学生本身的特点,最终带来的不良影响可见一斑。
2.现实情况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很多中职老师依然采取较为陈旧的教学方式,缺乏新鲜感,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并不高,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使之达不到效果。另外,我们不得不承认,现阶段的中职德育课内容和现实生活当中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罅隙,难以兼顾到中职学生的特殊性和发展需要,虽然德育工作自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是实际上在这种理论性的背后却有着极强的实际意义和作用,然而在大多的中职学校中,老师只是将相关理论教给学生,却没有告知他们这些理论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联系,这与德育教育的最初目的南辕北辙。
二、采取新措施构架并完善相关工作
1.完善相关德育建设的领导与考核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德育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便,首先是对有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想做好相关工作首先就要切实研究当前党和国家对未来建设者的需求,从而从中分析当前学校道德建设应当发展的方向,并根据这个方向确定具体的德育教育课程以及教学内容。另外,学校要根据当前的国家政策方针以及社会现状对老师进行重点培训,例如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要对老师进行相关内容的教育和讲解,抽出有关德育以及有助于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的部分,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及做出要求。中职学校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建设合理的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的结果纳入到全校职工的绩效评估之中,对于按时优质完成任务的领导和老师进行奖励,对忽视德育教学工作的要提出批评,从而提高各领导和老师的积极性,改变教育工作者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逐步和素质教育相契合,从而为德育工作建设创造强有力的动力支持。
2.净化教育环境
除了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外,对老师自身的德育教育也十分的重要,正所谓为人师表,如果老师不重视自己的师德师风,做出违反道德的事情,那么他就难以得到学生的尊重,甚至会歪曲学生的道德意识,例如当前较为突出的就是学术功利化的现象,很多老师将工作重心放在了课题和项目上,而没有重视对学生的基本教育,导致学生也产生了较强的功利心理,将物质和名气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的方向,这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背道而驰,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对此中职学校要对严格控制学校的教育风气和环境,定期检查老师的教学质量,并由学生填写相关调查问卷,对于有问题的老师要求其限期整改,对于问题严重的老师则坚决辞退。
3.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队伍是主抓学校德育工作的团队,所以对这个队伍人员的选拔和培养上一定要慎重,将其作为学校的工作重点去培养。在人员配置上主要考虑每个班的班主任,与其他教师不同,班主任主要负责班集体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管理,很多工作都会涉及到德育教育,所以选择班主任作为队伍成员是非常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另外,还需要配备较为专业的德育教育人才,专门负责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将一些理论知识抽选和总结出来,并化为一定的可实践性知识点,交给负责德育教学和队伍其他成员,这样不但能够保证老师教学质量,也能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可实践性。
4.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对于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来说来说,中职德育工作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此处我们强调“典型案例”、“实事分析”等多种教学法,这些方法得到了大量的实践,也得到了客观的成果,会在很大程度上冲淡德育教育工作的理论性,但是由于我国中职学校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在开展“典型案例”教学法的时候,难免会受到种种主观和客观上的阻碍。由此看来,想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法推动中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就必须要走出思想上的误区,充分认识到其作用所在,从而弥补传统德育课堂上的种种弊端,构建轻松活跃的德育课堂,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教育,并将其落实到今后的实践当中。
三、结语
学校是育人之地,首先给人的印象应该是高雅的、美观的、有育人氛围的。学校应建设充满教育意义的优美校园环境,给师生创设出一个庄重、有形的磁场,通过校园环境的教育意义来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首先,应做到校园环境的清洁雅致。干净卫生的环境内,学生能受到美的熏陶,从而产生美的行为。我校十分注重这一点,每天学生到校后主动打扫卫生,看着自己付出辛苦后美丽的校园,平日里看到地上的小纸屑会主动捡拾起来,不乱丢垃圾、不乱扔杂物,逐步形成了爱护校园,保护环境的意识。其次,应从校园建筑、雕塑、绿化、走廊等各方面入手,让这些景物也体现教育功能,让他们张嘴说话。如在走廊内张贴三字经或者学生的优秀作品、在校园里建设读书长廊、在校园内张贴学校小明星等,这一系列的隐性教育行为,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对学生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再者,还应重视学校环境建设的整体性,从规章制度、行为守则、校训校风、校徽校歌、等入手,形成带有自己学校的思想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形象识别系统,从而在整体上影响学生的意识与行为。
二、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
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就是教师,尤其是小学生,经常会把教师作为自己的偶像来模仿、崇拜。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修养也是“隐性教育”的重要内容。“言传胜于身教”,用教师的言行来为学生做楷模,如: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地位来相处,日常用语经常使用“请”“谢谢”等字眼,捡拾垃圾的行为、亲切的话语、朴素的衣着、文明的行为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切忌不能用简单粗暴的行为来对待学生,而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及时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行为是值得表扬的;另一方面教师的示范作用不一定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需要长期浸润。在教师的示范作用下,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举止等都会文明高雅,德育教育工作也就化难为简了。
三、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作用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课堂是教师实施教育的主阵地,这是一条不变的教学规律,也是一条教育规律。任何课堂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师在教学各环节中与学生接触面广、时间长、能较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此,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最有优势。教师要本着成为“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道德的领路人”的观念来教书育人。教师任教的每门学科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素质教育内涵,只要教师视“育人”为已任,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想素质教育内涵,把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作为第一任务来抓,并自觉地对学生开展思想素质教育,才能最大效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作用,这也是发挥“隐性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
四、发挥学生活动的育人作用
学生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校、班级、家庭间、甚至学生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些活动的育人功效,使学生在活动间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的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如我校通过每周的“国旗下讲话”“手拉手互助小组”“我是新时代的雷锋”“家务劳动我能行”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各种能力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
五、发挥班级群体建设的育人作用
一个团结、向上、有爱的班级内学生的精神状态也是蓬勃向上的。作为教师不能只注重班级环境的建设,要着眼于班级内重要的群体:人。学生是班内最活跃的分子,学生间的行为会对彼此产生影响,教师一定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处理好学生间的关系。班主任在班内应该公道正派,起表率作用,对某个学生或正确或错误的行为一定要给予及时的肯定或否定,对班内出现的现象一定要及时从德育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使班级群体内学生良好的行为相互影响,从而产生正面的教育作用,也就使隐形教育的效能得到了发挥。
六、结语
一、落实德育工作的课程渗透
如三月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六月开展庆“六一”、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七月开展红领巾心向党活动和安全教育;九月开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系列活动;十月以国庆节为契机,开展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十一月在全校师生中开展读书活动;十二月举办法制宣传、纪念“一二•九”活动。通过上述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把课程改革与德育紧密结合起来。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优化课堂教学,使每堂课都成为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德育工作者。在各科教学中,使任课教师做到对德育渗透有计划、有落实,力争有效果。
二、经常性开展有意义、有特色的德育活动
一是针对“年龄长大,快乐减少”这一学生的普遍感受,让学生在学校里充分体验成功、彰显个性,认知自身价值。每天下午开展大课间活动,成立篮球、跳绳、书法、象棋、乒乓球、羽毛球等兴趣小组,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与才华,进而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并逐步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坚持国旗下讲话活动。在升旗仪式上,每周选派一名优秀学生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懂得感恩、勤奋学习、强身健体以及养成良好习惯等教育,塑造学生主人翁意识,使德育融入心灵,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三是开展“感恩演讲比赛”,使学生懂得感恩来自父母、老师、同学和全社会的爱,感恩大自然之爱,重温人性中最美丽、最精华的东西,使心灵得到净化与洗礼。同时关注贫困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为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建立档案,采取教师、优秀学生与留守儿童“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他们,让他们体验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四是精心组织专人撰写校史,把校史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作为地方课的内容之一。以爱学校、爱家乡为起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五是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并实践《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六是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把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办好校刊、广播站,使校园文化活动健康、生动、丰富多彩,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作者:张海峰单位:海东市乐都区马营乡中心学校
(一)从德育过程中分析现代学校德育功能的不确定性
在学校德育过程中,采用同样的教育方法,作用在不同的学生身上,所体现出的效果是不同的。人们之所以对现代学校德育功能有着无限的企盼,是认为学校德育与学生优秀品行的培养具有必然联系,只要开展德育活动,那么就一定能够实现特定的效果。然而,学校德育功能的有限性决定了在德育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即便采取了有效地措施,也未必能够达到预定的效果。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一方面与德育活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生的自我建构有关。由于学生具有人性复杂性以及生活多样性的特点,这也造成了德育功能的不确定性。在同样的德育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仅仅产生了对道德规范的感悟,而有些学生可能已经形成一定的良好行为,这些都是学校德育不确定性的体现,这种不确定性,恰恰反映出了学校德育的有限性。
(二)从效果中分析德育功能的有限性
德育功能的有限性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在某一阶段中,针对某一问题的德育教育效果是有效的,而且效果的显现具有一定的延时性,甚至还会造成一定的负面性。德育功能延时性主要体现为学生在某一阶段接受德育教育后,并不能立刻培养出良好的品格、产生道德的行为,学校德育教育只是让学生对道德规范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实践道德行为。让学生认知道德规范并不难,而且可以在短期内实现,但是要让学生形成道德行为,却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磨砺才能逐渐形成[2]。理性来讲,这三个结果并不是同时发生的,而是具有一定的顺序性。道德认知是其他两种结果形成的基础,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需要学生在生活中经历长期的磨砺与积淀才能形成,最终的结果可能在学生毕业后产生,也可能在学生步入社会多年后才会形成。学校德育功能的有限性还表现可能产生负效果上。由于学校德育内容有限,条件不足,会限制学生德性体系的形成。尤其是在校园中潜藏着许多不道德的因素,比如以功利性的心态去追求荣誉、考试作弊、恶性竞争等,这些不良因素都会限制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对学校德育造成负面影响。
二、忽视现代学校德育功能有限性的主要原因与后果
(一)“教育万能论”是忽视现代学校德育工能有限性的主要原因
“教育万能论”从古代开始就有,对“教育万能论”的理解主要包括了两个不同层面:从深度上看,教育在某种情况下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有时这种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从广度上看,教育具有多样性的功能,不仅能促进个体成长,而且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帮助。柏拉图将社会分成了三个阶层,分别是哲学家、军人以及劳动者,他认为:教育的功能就是对这些进行教育,维护社会稳定,培养出社会统治者。教育在柏拉图眼中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后来,法国著名教育学家爱尔维修提出了“教育万能论”,[3]他认为,人之所以存在才能与智力上的差别,主要原因是由于后天所接受的教育不同,教育对个人发展、民族性格形成、法律与道德水平的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在中国古代,历代学者都非常重视教育,孔子认为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方法;董仲舒认为,教育让人拥有了“善”性。通过分析各种“教育万能论”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思想都是从工具化角度对教育进行分析,他们将教育当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理想的最重要工具,甚至作为唯一工具看待,将教育的社会作用夸大[4]。然而,学校教育的功能并非无限性的,不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它都只是发挥出了有限的功能。而在学校教育中,道德教育也仅仅只是其中一方面,也能够发挥出的作用就更加有限。由于受到了“教育万能论”的影响,人们无限夸大了教育的功能,对学校道德教育寄予了无限期望,进而忽视了现代学校德育功能的有限性。
(二)忽视学校德育教育功能有限性的后果
1.加重了学校德育教育负担。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与此同时,学校教育也取得了较大发展,在学生的品德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逐渐不明显。然而,我国社会风气逐渐恶化,在这种大的环境下,社会德育功能不但没有发挥出正面作用,反而造成了负面影响,增加了德育教育的工作量。学生德育是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方的责任,随着家庭教育功能的逐渐微弱以及社会教育功能的退化,学校德育教育的负担越来越重。一旦出现道德滑坡,所有的矛头就全都指向学校德育工作。同时,由于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对学校德育寄托了厚望,这也对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和心理压力。2.造成德育教育者的思想错误。当人们忽视了学校德育功能的有限性后,就会认为学校德育能够对学生的品德发展起到全部作用。在这种状况下,教师作为德育教育的实施者,必定被寄予了厚望,肩负着历史使命。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这句口号“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这种思想夸大了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没有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被寄予厚望后,教师意识到自己责任重大,所以在道德教育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把自己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将自己看作是道德标准的传递者,而学生是道德教育的接受者,必须对教师绝对服从。教师错误判断自己在教育中的作用,错误定位自己的角色,不但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反而限制了学生德育教育的学习。德育教育的功能必定是有限的,不论教师如何努力,通过何种方法施加个人影响,都不可能让学生完全做出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而当教师看到自己百般努力的结果后,就会十分失望,甚至会选择放弃自己的德育职责,做一名“本分”的知识传授者[5]。3.对学生的德育发展产生影响。当前,在学校教育中,由于面临着升学压力等,德育教育不可能被置于核心地位。但是,面临着社会各界对学校德育教育的无限期望,学校也只能想尽一切方法来缩小与特定目标之间的距离,实施社会以及家庭给予的德育任务。虽然效果不容乐观,但是学校德育工作表面上看来已是尽心尽力。学校加强德育教育的最常用方法就是开设相关课程,而为了更好把控德育教育的进程,学校必定会采取由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强调对学生的控制,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中不断对学生施加外部影响,而学校德育教育将再次回到知识灌输的模式下,因为这样教师可以系统讲解知识,在短期内见效。然而这种暴力灌输知识的做法也必定会忽视学生道德的平衡发展问题,甚至会培养出具有双重道德人格的学生。
三、现代学校德育功能的“有限”与“无限”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对于学校德育而言同样如此,它的功能既体现出有限性的一面,同时还具有无限性的特点,这也是学校德育的本性。在学校德育功能的有限性当中,包含着无限性,而这种无限性,更多的是体现在学校德育的理想当中,是一种不断追求的目标。对于学校德育功能无限性的理解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人性具有无限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这是学校德育无限性的根源。学校德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了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比如学生个体的复杂性等,表现出有限性,但是反过来讲,在提升学生道德的过程中,学校德育只发挥出了有限性的功能,其作用还具有无限发挥的可能性。在德育学习过程中,一旦学生将德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素质,进而不断追求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此时,德育对道德发展以及人性提升表现出了无限的可能性。其次,现代学校教育的延迟特性也为其功能的无限性奠定了基础。学生品德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经过不断实践,经过长期的发展,受到身边各种因素的影响,最终形成的。虽然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期间很多德育效果并没有显现出来,但是却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学习期间,学生好比一颗种子,学校德育对这颗种子进行悉心栽培,让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许这颗种子在校期间仅仅是一颗小树苗,但是当他到了社会之后,会成为参天大树,适应各种恶劣环境,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获得无限的成长可能。
四、实现学校德育功能有限性向无限性转变
(一)要弱化结果意识,注重德育过程
虽然学校德育功能具有有限性特点,但是却不能因此而放弃了德育实践,必须在认识有限性的基础上,通过努力,向功能无限性靠近。要弱化结果意识,关注德育“过程”实践。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学校不能过分强调教育的“实效性”,因为学生的品德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作用对象,而德育效果具有不确定性以及延时性特点,对学生接受德育教育后的实际效果很难做到全面评价,如果盲目评价,则会失去评价的意义,对道德实践反而起到了抑制作用[6]。学校德育是一个复杂、系统化的工程,短期内不可能看到效果,系统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要实现德育教育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就必须充分重视德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一方面要将德育过程看作是学生真实的生活过程,另一方面,还要将学生受教育的过程看作是学生自身道德学习、发展以及生长的过程。虽然在实施前必须明确德育的目标以及具体任务,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遗忘这些内容,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的需求和道德期望为落脚点,将德育目标分解在各个阶段的教育行动中。
(二)要淡化知识灌输,注重生活实践
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必须经过社会生活的时间,人的道德意志、情感以及信念等非理性因素与现实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德育教育也必须立足于生活实践,让伦理实践回归社会生活。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学校德育受到社会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社会生活对学校德育的影响必须在社会中进行最终的检验。学校德育只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它存在的形式是抽象的、假设的、虚拟的,而这些内容的必须到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和检验。另外,关注自我构建。从本质上讲,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提升属于一种自我构建的过程,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尝试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的能力,让学生突破有限性。虽然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可以通过学校培养出学生的自我构建能力,以这种能力影响学生生命的整体,发挥出无限的作用。
五、结语
(一)借用信息化手段,开发模拟管理系统。将学校对学生的德育评价进行量化考核与管理,将已有的基于电子表格的方式转为Web数据库管理方式。该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德育学分记录、查询、统计。学生可查询自己的学分,家长可查阅子女的学分,用人单位可查阅学生在校表现学分。
(二)借助校园网络平台,开发校园行为游戏。将学生的日常行为、集体活动、社团活动嵌入到游戏中,建立闯关等各种模式,设置层次等级,让学生在玩游戏中学习与应用行为知识。虚拟校园生活设想:以一日常规为主题的模拟经营类手机游戏采取社区的概念模拟学校的地理布局,每个人物具有饥饿、清洗、清洁、交流、体能、学识和娱乐基本生存需求,玩家的操作会影响能量值的消耗,心理、表情和行为为3种类型动作选择,便于玩家与其他游戏角色交流,与学习生活中的朋友交往等。
(三)利用微电影等形式,开展碎片化德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集中是有一定限度的,微电影将文明行为宣传时间碎片化,以达到随时随地行为举止教育的效果。
(四)采用班级量化考核方法。在班级管理中,量化卫生、纪律、学习、安全、评比排名等方面成绩,采用加减分的方法,违反校纪校规等行为应减去相应的德育分;同样,学生可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好人好事、公益劳动等其他途径的良好行为来获取加分。设立模拟奖惩执行小组,根据执行小组具体职责要求,认真负责地执行和记录。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记录由班委提供,全程接受学生监督,评价客观公正,直观准确。同时,学校把德育学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优秀、促进落后的依据。对考核优秀的学生在入团及奖学金、助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考核不及格的学生实行警告制度。德育学分将被列入学生个人档案,作为毕业鉴定依据之一。这样,学生每做一件事都有相应的报酬,同学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且有据可查。这对学生自己行为的自省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实施校、系、班三级管理量化考核方法,构建二级管理新模式
学校构建了“校系二级、以系为主”的管理体系,理顺了学校与系(部)的关系,扩大了系(部)管理权限,强化了系(部)管理责任,实现了权、责、利的统一。实行系(部)学区、统一住宿区、统一标识“三位一体”的常规管理新模式。以学生常规管理工作为抓手,包括纪律、卫生、文明、安全四方面,实行学工处代表学校考核系(部),系(部)考核班级,班级考核学生的三重考核体系,采取日检查、周公布、月排名的办法,根据月综合排名情况给予相应奖惩。
三、强化技能文化环境熏陶,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如何增强德育课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快乐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必须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要让学生求之于知,激之于情,强之于志,悟之于理,践之于行,养之于能。在德育课堂上要解放学生的脑,让其自由思考;解放学生的口,让其自由讲。让德育课真正“活”起来。
(一)把握教材,贴近生活,让德育课充满活力。1、以教材为基础,贴近生活改革课程,落实内容是关键。德育教材不再是“授业解惑”的唯一课程资源,而是为教学服务的一个载体。课堂教学素材不再局限于课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专业的特点、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中国梦.我的梦”把祖国和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生活中的道德——从弟子规说开去”,把我和古人连在了一起;“三创一办”、“林城绿丝带”把每一个同学和贵阳连在了一起.......把活动引入教学,把行为规范的教学从书本上的条条框框变成真实、生动的行为要求和评价。通过课堂教学、漫画比赛、文明语言征集、晒晒身边文明事、文明风采大赛等活动,让同学看到、感受到德育的力量。在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贴近学生生活:《职业生涯规划》课注意选择我校历届优秀毕业生的创业、就业的典型事例;《职业道德与法律》侧重同学身边的违法违纪现象、未成年人犯罪等等;让学生感受到德育课的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学会在生活学习中能辨别真善美丑,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真实体验中相信,在相信中去行动。既贯彻教材的思想又抓住学生的视线。这样的课堂学生乐于接受,参与热情高,才会有效触动学生的情感,使德育课堂充满活力。2、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起点和主线,贴近专业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中职的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把失败的过去画一个句号,开始自己人生的新里程。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自己人生新的起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为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很多同学对未来感到迷茫,没有目标,没有动力。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有目标、有规划、有行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结合所学专业,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设计发展方向,落实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计划。让他们既有“跳一跳,够得着”的短期目标,又有不断积累向前的中、长期目标。让学生既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又能养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大力重视职业教育,中职教育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机。作为中职教育“出口”的企业需要大批懂技术、操作能力强、肯吃苦、讲诚信、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劳动者。根据我校多年的跟踪调查表明:各类用工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技能方面比较满意,而对不少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操守、职业态度,责任感、诚信等内在品德比较失望。现在企业明确提出:招聘员工时,首先考察的是人品、团队协作能力,然后才了解他的技能状态。作为德育课教师对于社会发展、企业用人的新标准这些特征要有敏感度,要及时领会新的政策实质,把握住时代脉搏,心里明白要教什么给学生,要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教学就不会迷失方向。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学习的知识和行为是相脱节的。一方面,对学校的校规校纪清楚明白;一方面,迟到、旷课不断违纪。分析有下面几方面的原因:一是部分同学和家长认为,现在还小,等到工作岗位就好了;二是学生自制力差;三是没有涉及切身利益,不关痛痒,不计较后果。在新的课改过程中,我们把企业的要求结合到教学过程中,贴近学生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角色。把学生置于职业环境中,在不断的体验中学生进步很大,效果很好。首先:把教室的布置、黑板报的内容与专业、职业、职业态度等结合起来,把具有职业特点的标语引入教室。例如“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今天的学习方式,明天的工作方式”“把最容易的事做好,就不容易,把最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等等。建立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增强隐性教育能力。时刻对学生起到提醒和警示的作用。其次:我们把经常和我校合作的大企业的选拔人才的标准,工作规范要求引进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对比试验等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在体验中不断成长。有同学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迟到,旷课。我们通过诚信银行的活动,让学生比较分析。探究别人升职、加薪的原因;自己停步不前、降薪甚至下岗的原因。通过这类活动收到很好效果。班级迟到、旷课现象明显减少;回答问题的同学增加,见面时互相问候和向老师问候的同学明显增加。让他们明白:人是社会的人,要承担责任、要不断进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二)探究学习,贴近岗位,让德育课充满真实。在以往的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认为德育课讲的都是大道理。假、大、空。隔自己太远,与自己无关。在近几年的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老师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课堂优势,把德育课堂变成“和谐、紧张、活泼”,以学生为本的“高效课堂”,提升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平台上帮助学生获得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立足社会、服务社会的道德品行。1、减少纯理论教学,把理论带到职业情境中、日常生活中;中职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领悟能力不强。理论教学对于他们来说即枯燥又乏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理论变成他们能理解又能接受的生活工作情境,并把他们带入其中,我们的德育课教学才能收到效果。首先:精讲、少讲理论。把理论融入到案例、情境中去,升华、提高;其次:变被动为主动,在参与中获得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提高理论水平;变老师“一言堂”为大家讲;变点名回答为主动回答、互助回答等等。再次:创新学生的作业设计。传统的作业模式机械、呆板,许多职专生对这类作业毫无兴趣,有做也只是应付老师的检查,有的干脆就抄袭甚至不做。面对这种情况,我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比如精心设计每门课的作业:既要巩固知识又要提高认识,并把一些道德要求渗透其中。既有看书、听课就可以做的作业,也有要查资料,认真分析才能完成的作业;有个人独立完成的作业也有必须分工合作的作业。每学期作业的次数,这是基本态度。完成即可得到基本分;然后是作业质量:有自己思想或创新的,评价上一档次。优秀作业定期展出,学生看到自己的作业被展出,积极性特别高。多样的作业形式、不同的检查方式、不同的目的要求,把以前学生讨厌的作业,变成他们喜爱的一项活动。通过创新学生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强化他们学习德育课的兴趣。2、采用活动化教学模式,把理论融入活动,在活动中提升行动“告诉我,我忘记了;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做,我才懂得。”这句谚语告诉我们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活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活动化教学模式。一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活动主题;二是选择恰当的方式,如辩论会、演讲会、课本剧表演、多媒体资料展示等等,;三是提出明确的目的;四是精心组织好活动课的过程;五是课后一定要做好小结,每次课都要有所收获。挖掘教育主题中的情感因素,创设活动情境,师生互动,激活学习热情,诱发辨析思考,开展行为实践的活动化。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同学创设不同活动,达到不同的目标。大家共同进步。例如:针对迟到旷课现象的“规范意识”训练、养蛋宝宝的感恩活动、“讲文明、除陋习、建设和谐校园”的漫画比赛、“我为林城添光彩”的志愿者活动、数控专业、机电专业的“安全知识大比拼”活动等等。在活动中学生提高认识,净化思想,规范行为,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采用讨论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途径、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推理设想,把问题拓展延伸开,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既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又树立了自信,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加强实践教学: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精心组织学生参加“文明风采大赛”,提高学生素养;组织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开设特色写字课,组织学生演讲、辩论、讨论,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引导学生“三读”:读国学经典,读名人传记,读做人与处世杂志,做到“要成才、先做人”。请心理学专家、社区工作者、律师、沙子哨监狱干警和服刑人员为学生讲座,并要求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讨论交流,个人写出心得体会。增强法律意识、规范学生行为。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企业、社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既开拓眼界,又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学以至用型评价方式,是德育课创新效果的检测和保证
一、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爱科学教育
在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情境图片、应用题等资料,在实施德育教育时,我便根据其内容来渗透德育。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我告诉学生: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而司南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在课程的不同时刻,渗透文化教育,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为之奋斗的动力,进而实现双重教育的目的。再如:回收10吨废纸能生产再生纸800千克,这就相当于少砍18棵大树。如果我们学生每人每个月回收2千克废纸,那么一年每人可以回收废纸多少千克?照这样计算,我们全班同学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有1吨吗?如果按我们一个班级的同学一年回收一吨的废纸来计算,我们全校30个班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相当于砍多少棵大树?通过启发、感悟、计算,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这样不仅生动了课堂教学,还在理性的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浸染。
二、利用教材与生活实际更好结合
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常常会用到,它与我们的衣食住行联系非常紧密。它甚至在科学、建筑、医学等方面也广泛应用。在数学课上我请同学们结合实际来说一说数学的作用,这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加积极地加入到课堂学习中,顺利达到了教学目标。比如通过一年级的元角分知识学习,学生明白了人民币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三、利用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数学的学习需要具有一丝不苟、认真仔细的良好品质。所以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要积极思考,分析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巩固练习时,需要认真审题,仔细计算,小心验算。时间久了就能培养学生做事有条理、严谨的态度,从而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而这些和课堂上教师和优秀学生的示范及老师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教师的示范要多方面体现,一言一行,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会彰显教师的榜样作用和力量。所以,身为教师要时刻牢记这一点,通过严谨的教学和健全的人格魅力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为人处世的态度,真正彰显榜样的力量。
四、利用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优秀品质
数学这一门学科本身有很强的严谨性,而这一理念应贯彻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对数学教学中的概念进行讲解时,要尽量运用专业的数学语言进行准确描述;对公式的具体作用,要进行确切的讲解;板书的书写要有一定的条理,一定要在小学生中做好严谨认真的带头作用。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亲身实践和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答案,得出结论,这样学生记忆牢固深刻。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间接培养了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涵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开拓的精神。
五、利用数学中的实践过程,来涵养师生共同
合作的价值和意识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除了人才竞争外,还有品质、精神竞争,人事模式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更需要大家精诚合作,才能成功。所以合作意识和合作模式的训练,尤其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强化学生的合作观念,通过团体合作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使他们认识到集体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如小组合作的方式,比较适用。
六、利用数学课后广阔空间,强化德育教育
任何教育都要分成课上和课下两部分,德育教育也不例外,课上固然重要,但也离不开课下。课下教育的形式有很多种,空间广阔而自由,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实现育人的目标。比如,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批改作业的方式,变简单的对错判断为宽松的交流体会,使作业成为师生隐性沟通的方式和空间。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非常受用,反响效果好。在这里,孩子们向我敞开心扉,在我的精心呵护下我们的园地五彩缤纷、生机勃勃。
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在目前教育部对德育教育提出的建议中有明确的规定,大概的规定是能够通过德育教育初步让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等等,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家长,同学,老师,养成尊敬的喜欢,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品质。因此根据这些目标,小学语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这些目标进行强化性和针对性提高小学语文道德水平,这样能够帮助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能够顺利的展开,同时也能够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在工作中找到新的方法。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特点
1、审美性小学语文,特别是高年级的语文中,很多文章在语言手法的运用上非常不错,语言运用符合我国文学审美特色,因此教师针对这个特色,对学生在文字以及在整个段落上展现的思想上的美需要进行感知和欣赏,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德育教育渗透的主要思想就是培养小学生在审美能力方面的提高。其中对于审美性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实现,首先是通过一些美感教育,让学生在这样的思想中进行熏陶。其次学生在这些较为丰富的语言中,感知美,欣赏美,因此自身对美的判断也不断的进行提高。
2、共鸣性小学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教育部的专家针对我国目前小学生的特点以及需求,通过科学的考核,而设立的文章,因此在这些文章无论是在修辞手法上或者是在思想的表达上都展示出“情”字,而这些感情是人们思想上面的共鸣,学生和老师之间产生了共鸣,那么在小学语文的德育教育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层次性由于小学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智力上以及在语言表达水平上会展示出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层次性非常强,因此针对不同年级的教育,也要展示出不同的层次性。例如针对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很多影响题材,如《刘胡兰》是小学低年级出现的,那么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只用简单的强调主人公在敌人面前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即可,但是到了中年级,就需要学生继续进一步对敌人进行思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同样要掌握要对主人公面对敌人不屈不挠,而且为了人民献身的英雄事迹进行赞颂,这样有层次的进行交流,一方面是能够让学生在该年龄段进行接收,另外一方面是可以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4、渗透性谈到小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性,也是小学语文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进行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识字的过程中可以将教学中的字形和字义和名族的荣誉感进行挂钩,这样能够激发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爱国之情,例如对于高年级的语文教学,由于穿插了阅读,而阅读是小学进行德育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因此教师要对教材中关键的因素进行有力的挖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教学系统中,教学正常完成。另外谈到语文教学,由于语文教学离不开作文,因此作文中穿插的的德育教育也得到了充分的渗透,一方面是由于作文需要构思,那么学生在构思作文的过程中无疑是将自己的审美态度以及生活态度进行了巩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性”保证了整个过程的正常进行。
三、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内涵
1、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由于小学生处于身体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不同年龄阶层的学生应该根据心理情况不同分别进行教育。对于不同年级学生的情感特征要采取分别涉及的教学方式,将德育完全融入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低、中、高在教学方式上应该有明显的不同。对于低年级的教学,着重从了解入手,而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而言,就应该有进一步的要求,将思想带入精神情感的层次。
2、小学语文德育教育中要注意情感的融入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情感交融。小学语文老师是环境的编织着,也是环境的制造者,在生动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够充分领会到课本中的思想内涵,这样阅读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才能够和学生产生共鸣,达到良好的效果。
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要注重美的教育美育是一种情感方面的教育,和体育以及智育相比有非常大的去区别,是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方式,同时美育能够塑造出学生美好的心灵以及和谐完美的个性,同时还能培育出小学生高尚的情操。那么小学语文是美的主要表现形式,不仅仅是表现在课文的文字上面,还需要表现在人物的情感以及人物的思想上。因此在我们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美育制定相应的内容。目的是培养出学生高尚的情感,提升学生审美境界。
四、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方法
1、课堂教学首先对于小学教育而言,课堂教育毕竟是进行小学教学的主要方法,其中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教材为主,那么目前教材对于爱国主义以及民族自豪等德育是最为关键的特色,都放在教材中使用,因此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应该重要的放在课堂上进行使用。那么对于课堂上的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法:首先是通过讲析促进学生的理解。德育其实在教学中和智育应该是一体进行,其中语文训练不应该对德育教学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进行引导,这样能够让学生对于教材中的文字进行理解,特别是对于字,句,以及段落的和通篇文章,多以在讲析的过程中将德育和智育完美的结合起来,能够更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其次进行情感方面的熏陶。对于语文的教学,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对于语句中的情感,应该采用相使用的语境进行介绍,一方面这样能够制造出课堂上面的气氛,保证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更加的集中,另外适当的课堂环境能够让学生更真实和更深刻对文章进行理解。目前很多学校在语文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已经采用的艺术的方法,并且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最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榜样学习法,榜样学习法是在道德品质的基础上,借助于文章中的英雄人物,为学生建立英雄形象,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2、语文课外活动语文课外活动,目前已经在很多地方的小学中已经展示,而且已经出现了不错的效果。其中课外语文教学活动已经成为了德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一方面语文的课外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思想方面进行提高,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加以巩固,另外一方面,活动更能贴近学生的思想,因此在设计语文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在组织语文课外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还处于不成熟,独立性较差的阶段,所以在进行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尽量选取正面的形象,由于小学生模仿能力非常强,因此通过一些爱国教育,或者是诗歌朗诵比赛,一方面丰富了课余生活,另外一方面也促进了小学德育教育的进行,起到了双重效果。另外课外活动,朗诵诗歌,在国情或者是重要节日上唱国歌以及表演节目,都能够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课堂外的表现机会。
3、课外阅读小学的德育教育离不开课外阅读,由于课外阅读中,有丰富的知识,因此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另外一方面对于学生意志品格的提升也有非常大的帮助。对于教师而言,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爱好进行课外阅读的选取,学生如果遇到了课外阅读中的疑惑,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加强学生的课外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另外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课外知识。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4,教师的榜样作用学生的思想品格很大一方面是受到了教师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的情感,和教学过程中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因此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不应该将生活中的特殊情感带到课堂中去。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