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网络信息安全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6 16:37:1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网络信息安全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网络信息安全论文

第1篇

油田企业的数据信息资源,对油田企业非常重要,一旦受到破坏,将会给油田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油田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其安全性提升,加强外部安全建设。在预防为主的基础上进行,对外部因素、病毒因素的影响,只有将系统的安全性提升,才可以杜绝此类影响的发生。在油田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中,建立防火墙,可以将体系的安全性提升,在网络和油田网络信息安全体系之间建立一个安全网关,保护体系不受非法入侵者侵入和攻击。防火墙的建设,将体系的安全性、网络的安全性提升,有效地阻止了体系的非法访问,不允许外网访问内网。在建设网络防火墙的基础,增加入侵检测设置,对系统入侵进行控制。入侵检测技术是防火墙的一种互补,可以提升油田网络信息安全体系中信息管理的性能,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减少网络威胁。

2加强内部建设

在加强外部安全建设之后,油田网络安全信息体系的建设,想要保证信息管理的安全性,保证信息的完整性,还需要加强系统的内部建设。从当前油田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加强内部建设,可以从设置系统访问权限、对网络病毒进行防治、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的管理等方面入手。保证油田网络信息安全体系以及信息安全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设置系统的访问权限,采用虚拟网络技术对油田企业的数据信息安全进行保护。其次是加强病毒防治技术的应用,提高网络信息体系的安全。病毒在网络中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法有多种,为了提升油田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的安全,提升信息管理质量,需要坚持层层设防、集中控制、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进行系统安全性的建设。最后加强系统的安全管理,如果网络安全管理缺乏,系统在工作的过程中,也会对数据信息的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为此需要在油田网络信息安全体系运用中,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提高系统的病毒防治有效性。

3结语

第2篇

1.1公安网络系统中软件设计问题

由于公安网络系统的安全防护软件的开发周期与早期的系统分析不适合当前安全防护形势的原因。其公安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中存在很多的安全楼同,这些漏洞的存在将对网络的正常运行构成很大的隐患。

1.2病毒的防护漏洞

公安网络目前对网络病毒的防护手段十分有限,没有建立专用的计算及病毒防护中心、监控中心,这同样对公安网络的安全造成巨大隐患,“尼姆达”与“2003蠕虫王”等网络病毒曾对公安网络造成想打的危害,造成网络拥堵、降低性能,严重扰乱了公安系统的正常工作秩序。

1.3信息安全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公安网络系统是与公共网络物理隔离的系统,但是还未在整体上建立完善的安全结构体系,在管理上缺乏安全标准以及使用条例,甚至有些地方公安网络中的计算机出现公安网络与公共网络同时使用的现象,这都对公安网络的信息安全带来不可忽视的安全威胁,使非法入侵者有着可乘之机。

2公安网络的信息安全体系结构设计

公安网络的信息安全体系结构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该体系对安全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因此本文设计了比较完整的安全体系结构模型,以保障整个系统的完备性以及安全性,为公安网络的信息安全提供切实有效的安全服务保障。本文在借鉴了多种成熟的信息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并且根据国家公安部提出的具体保障体系的指导思想,设计了适应我国公安网络的信息安全体系。该体系从安全服务、协议层次以及系统单元三个维度,综合立体的对公安信息网络的安全体系进行了设计。这个三个层次均包含了安全管理模块。

2.1协议层次维度

本文从网络的七层协议模型来设计公安网络的安全体系结构中的协议层次。每一个协议层次都有专属的安全机制。对于某一项安全服务,安全实现机制随着协议层次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审计跟踪的安全服务项目在网络层,主要对审计记录与登录主机之间的流量进行分析,对非法入侵进行实时监测。病毒防护层一般在应用层实现,一般用来对访问事件进行监控,监控内容为用户身份,访问IP,访问的应用等等进行日志统计。

2.2安全服务维度

公安网络的信息安全体系中包括的安全服务有,身份识别认证、访问控制权限、数据完整性和保密性以及抗抵赖组成了安全服务模型。在安全服务模型中,每一个安全服务对应着不同类别的应用。这几种安全服务模型不是独立的是互相联系着的。进入公安网络安全体系的主体登录系统时,要进行身份识别认证,并且查找授权数据库,以获得主体访问的权限,如果通过验证与授权,则对访问信息进行加密返回至主体,主体通过解析进行信息获取。并且,主体访问的过程被审计跟踪监测模块记录,生成访问日志,以便日后进行查验。

2.3系统单元维度

公安网络的信息安全体系的实施阶段,上述安全服务与协议等要集成在物理单元上,从系统单元的维度看,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首先,物理环境安全,该层次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基本设施安全,能够有能力应对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物理误操作对安全体系的基础设施的干扰以及破坏。其次,网络平台的安全,主要保证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保障通过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信息的安全。最后是应用系统的安全,该层次提供了访问用户的身份认证、数据的保密性以及完整性,权限访问等。

3总结

第3篇

最近几年,水利部门根据水利工作的实际状况,在对治水经验和实际操作进行总结的过程中,提出要转变过去的水利发展道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水利道路,建立水利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随着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水利信息化构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逐渐转变成为水利现代化的主要力量。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中的一期工程城市水资源的监控管理,水利电子政务的相关项目和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等重要工程的顺利完成,水利信息化基础设备也在不断的健全,对业务的使用能力也在逐渐加强。防汛抗旱,城市水资源的监控管理,水利电子政务和全国水土保持监管信息体系等业务也开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水利信息化基础构建和业务不断拓展的过程中,相关的保证水利信息化安全的体系也逐渐形成。

2强化水利网络信息安全的解决措施

网络和信息的安全隐患问题,使得水利信息化的发展受到阻碍,所以要及时的进行预防,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逐渐增加信息的安全性,加强其中的保护能力,保证水利信息化的持续运行。

2.1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规划包含了技术、管理和相关法律等多个层面的问题,是稳定网络安全、物理安全、资料安全和使用安全的关键因素。信息安全规划不但依赖于信息化的管理,还是信息化形成的重要力量。在信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信息系统安全构建和管理要更加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目标性。

2.1.1以信息化规划为基础,构建信息化建设

信息安全是在信息化规划的基础上,对信息安全进行系统的整理,是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力量。信息安全规划不但要对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更好的发现信息化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还要根据信息化规划以及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战略和思路,有效的处理信息安全的问题。

2.1.2构建信息安全系统

信息安全规划需要从技术安全、组织安全、战略安全等方面入手,构建相关的信息安全系统,从而更好的保证信息化的安全。

2.2日常的运维管理

2.2.1注重网络的安全监控

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水利网络安全和互联网安全关系更加紧密。所以,注重互联网安全监控,从而及时的采取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是现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

2.2.2安全状态研究

网络信息安全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需要定时对网络安全环境进行整体的分析,这样不但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还可以及时的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改正。安全态势主要是利用网络设备、主机设备、安全设备和安全管理工具等策略来进行信息的处理,通过统计和分析,综合评价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并且对发展的状态进行判断。

2.2.3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通过进行风险评估,可以及时的发现信息安全中的问题,并且找到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是:(1)对被评估的主要信息进行确定;(2)通过本地审计、人员走访、现场观看、文档审阅、脆弱性扫描等方法,对评估范围中的网络、使用和主机等方面的安全技术和信息进行管理;(3)对取得的信息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判别被评估信息资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4)从管理体制、管理措施、系统脆弱性判别、威胁研究、漏洞和现有技术等方面,根据风险程度的不同,分析和管理相关的安全问题;(5)根据上面的分析结果,建立相关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2.2.4应急响应

所谓的应急响应就是信息安全保护的最后一道屏障,主要是为了尽量的减少和控制信息安全所造成的严重影响,进行及时的响应和修复。应急响应包含了前期应急准备和后期应急响应两个部分。前期应急准备主要有预警预防制度、组织指导系统、应急响应过程、应急团队、应急器械、技术支持、费用支持等应急措施,并且定时进行应急演练等。后期应急措施主要有检查病毒、系统防护、阻断后门等问题,对网络服务进行限制或关闭以及事后的恢复系统等工作。通过两个部分的不断配合,才能更好的发挥应急响应的重要作用。

2.3教育培养

人是信息安全的主要力量,其中的知识构造和使用能力对信息安全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强化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及时的进行信息安全教育,提升人们的信息安全意识,从而有效的减少信息安全问题的出现。

3总结

第4篇

档案信息化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与以往的纸质档案资料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1设备依赖性。

不同于过往的档案记载,信息化的档案资料再也不是一支笔、一份纸记录的过程,从输入到输出都是经由计算机与其辅助设备实现,管理与传输也都依赖各种软件与网络资源共享,信息处理速度与质量在某些程度上依赖于计算机的性能与软件的适应性。

1.2易控性和可变性。

信息化的档案资料一般是以通用的文档、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储存下来,这给信息共享带来了便利,但也增加了档案资料的易控性和可变性,对于文档资料可以通过office工具删除修改文字、对于图片资料可以通过photoshop轻易地改变其原有的面貌、对于音频和视频资料可以通过adobeaudition和premiere工具的剪辑变成完全不同的模样,这些都造成了档案信息易丢失的现象。

1.3复杂性。

档案信息量不断增加、信息存储形式也变得丰富多样,不仅有前文所述的文档、图像、视频、音频等形式,不同格式之间的信息资料还可以相互转换,如视频与图片、文字与图片的转换等等,进一步增加了档案信息的复杂性。

2目前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的特性。

档案信息化有其显著特征,在此基础上的档案信息安全问题属性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首先表现在信息共享的无边界性,发达的网络技术使得整个世界变成一张巨大的网,上传的信息即使在大洋彼岸也能及时查看,一旦信息泄露,传播的范围广、造成的危害难以估量。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档案信息化系统也存在着脆弱性问题,计算机病毒可以入侵系统的众多组成部分,而任何一部分被攻击都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的崩溃。此外,网络安全问题还存在一定的隐蔽性,无需面对面交流,不用对话沟通,只需打开一个网页或是鼠标轻轻点击,信息就会在极短时间内被窃取,造成严重后果。

2.2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1)档案信息化安全意识薄弱。很多情况下,档案信息被窃取或损坏并不是因为入侵者手段高明,而是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自身安全漏洞过多,其本质原因是档案信息管理安全意识不够。受传统档案管理观念的桎梏、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很多管理人员并未将档案信息看作极为重要的资源,对相关资料处理的随意性大,也无法觉察到潜在的风险,日常操作管理不规范,增加了档案安全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2)档案信息化安全资金投入不够。现代信息环境复杂多变,数据量急剧增加,信息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对各种硬件、软件设备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需要企业在档案信息管理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定期检查系统漏洞。而就目前情况而言,大部分企业在这方面投入的资源还远远达不到要求,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障。

3)档案信息化安全技术问题。技术问题首先表现在互联网自身的开放性特征中,互联网的基石是TCP/IP协议,以效率和及时沟通性为第一追求目标,必然会导致安全性的牺牲,诸如E-mail口令与文件传输等操作很容易被监听,甚至于不经意间计算机就会被远程操控,许多服务器都存在可被入侵者获取最高控制权的致命漏洞。此外,网络环境资源良莠不齐,许多看似无害的程序中夹杂着计算机病毒代码片段,隐蔽性强、传染性强、破坏力大,给档案信息带来了严重威胁。

3网络环境下实现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原则

3.1档案信息安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无需置疑的,是任何企业特别是握有核心技术的大型企业必须注重的问题,然而,档案信息管理并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与传统档案一样,不存在绝对的安全保障,某一时期看起来再完善的系统也会存在不易发现的漏洞,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会愈来愈明显地暴露出来。同时,档案信息安全维护技术也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根据实际情况的需求,简单的技术可能性价比更高。

3.2管理过程中的技术与非技术因素。

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不是单一的网络技术维护人员工作,也不是管理人员的独角戏,而需要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档案管理人员可以不具备专业网络技术人才的知识储备量,但一定要具备发现安全问题的感知力与责任心,对于一些常见入侵迹象要了然于心,对于工作中出现的自身无法解决的可疑现象应及时通知更专业的技术人员查看。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档案安全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员工的力量,以系统性、全面性的理念去组织档案信息管理工作。

4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具体保障方法

4.1建立制度屏障。

完善的制度是任何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与基础,对于复杂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来说更是如此。在现今高度发达的信息背景下,档案管理再不是锁好一扇门、看好一台计算机的简单工作,而是众多高新技术的集合体,因此,做好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安全意识的宣传,包括保密意识教育与信息安全基础教育,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特别是技术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时,应注重责任制度的落实,详细规定库房管理、档案借阅、鉴定、销毁等责任分配,详细记录档案管理培训与考核工作、记录进出档案室的人员信息,具体工作落实到人。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记录每一个操作步骤,将档案接收、借阅、复制等过程完整、有条理地编入类目中,以便日后查阅。

4.2建立技术屏障。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技术主要体现在通信安全技术和计算机安全技术两个方面。

1)通信安全技术。通信安全技术应用于档案资料的传输共享过程中,可分为加密、确认与网络控制技术等几大类。其中,信息加密技术是实现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关键,通过各种不同的加密算法实现信息的抽象化与无序化,即使被劫持也很难辨认出原有信息,这种技术性价比高,较小的投入便可获得较高的防护效果。档案信息确认技术是通过限制共享范围达到安全性要求,每一个用户都掌握着识别档案信息是否真实的方案,而不法接收者难以知晓方案的实际内容,从而预防信息的伪造、篡改行为。

2)计算机安全技术。从计算机安全角度入手,可采用芯片卡识别制度,每一名合法使用者的芯片卡微处理机内记录特有编号,只有当编号在数据库范围内时方可通过认证,防止档案信息经由计算机存储器被窃的现象发生。同时,应加强计算机系统的防火墙设计,注意查找系统漏洞。

4.3建立法律屏障。

第5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云计算技术已经逐渐的成为了计算机传送和存信息的重要手段,这主要是因为云计算的发展同网络密不可分,因此网络信息安全受计算机云计算安全的直接影响。网络的发展,在使人们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的同时,信息安全遭受到的威胁也在逐渐扩大。近年来,网络信息泄密事件屡屡发生,泄密事件的频繁发生使人们对网络的安全性产生了严重的怀疑,而网络的安全问题对云计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信息的安全得不到保障,那么云计算的发展也就将会受到制约。控制云计算下的信息安全,是确保云计算技术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2安全防护措施

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了云计算技术的诞生,云计算技术越逐渐地成为了互联网的新发展趋势,受网络的实效性和瞬时性的影响,云计算技术给安全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问题的出现同样给信息安全的发展带来机遇。本文依据云计算的理念,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在云计算的基础下,确保信息安全的几种方法加以介绍。

2.1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

我国互联网行业多个运营商并存,因此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每个运营商都有各自的信息平台,从而造成了不同的运营商无法对信息安全问题进行统一。进一步说,这种无法统一将会造成每个云端的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导致了在云环境下资源的巨大浪费。目前信息的存储和传输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互联网中的存储的信息要远大于历史各时代的信息量的总和,这足以说明,信息的存储量和传输量巨大。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各个运营商如果还是各自为营,不仅会消耗大量的资金,而且也无法确保信息的安全。因此,在云计算逐渐发展的今天要想确保信息的安全性,运营商之间必须要放下成见,相互合作,共同建立一个统一的互联网云环境下的信息管理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信息整合,发挥云环境下互联网中信息安全保障的优势。同时,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对云技术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使互联网的信息安全有了更多的信息支持。

2.2备份处理

在云环境下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应当对信息内容进行备份。数据的备份级别分为以下几种,一个单独的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备份,多个数据服务对同一数据进行备份,多个数据中心对一数据进行备份,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实际需求为信息提供不同级别的信息备份,对信息加以保护。

2.3加密处理

加密一直是保护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措施,在云环境下对文件加密同样是保护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当文件被加密后,任何人要想获取信息中的内容都需要输入正确的指令,对文件进行加密后将及时将其发送到互联网上,它也依然在控制者控制范围之中。当文件试图脱离控制者的控制时,控制者可以利用PGP对信息内容进行保护,利用此方式,就可以在文件传输过程中进行加密,确保了信息安全能够得到保证。在云环境下互谅网信息在传递途中,控制者可对信息传输加密处理,确保信息在互网传输中的安全性达到最大化。非法人员可能通过技术手段对信息的API密匙入侵,此时作为控制者可以在文件传输过程中设置多种API密匙,这样黑客入侵的难度就会大大提高,有效的阻止黑客入侵,确保了信息的安全性。

3结束语

第6篇

相较传统的国际关系,网络空间引发的利益冲突关系更为复杂。一方面,由于网络技术和应用的不断创新,网络信息将整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网络信息安全可能涉及所有的网络使用者,一旦发生侵权行为就突破了传统国际法的管辖权,影响范围涉及多国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法体系并不存在普遍公认的国际法规则,并且各国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对称性使得各国网络立法存在界定是否构成网络信息侵权的标准不一。难免出现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强国依靠自身的先进技术肆意侵害他国网络信息安全,干涉他国内政,对他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秩序甚至是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面临新的挑战。首先,当前网络并非由政府机构完全掌控。现今由于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自身就面临着很大的威胁。其次,网络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使得原有对网络信息的传统管辖模式无法应对当前的新趋势。最后,互联网全球化的加强,现今网络服务都是跨国性的,网络信息内容安全风险的解决要考虑到各国不同的国情。因此,网络信息内容安全管理的对策必须要符合国际惯例。

二、解决网络信息安全的国际法途径

(一)通过双边会议、多边会议建立区域网络信息安全维护组织

由于国际社会不存在一个超国家政府,所以使得国家单边主义威胁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不同类型的国家,无论其大小与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劣,都理应处于平等位置,平等的享有被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的权利。当前已经有国家和地区通过交流达成共识,希望通过制定协议共同促进信息安全的保护,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政治或地理位置的相近形成区域网络信息安全维护组织。区域网络信息安全维护组织作为国际组织,其有助于解决集体的困境和相互依赖的选择问题,并且其具有组织制定统一区域网络信息安全维护组织章程的权利。该网络信息安全维护组织内的成员可以实现获取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共享、联合打击非法利用、滥用信息技术及加强网络关键信息技术设施的建设等权利,但同时网络信息安全维护组织内的各成员也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例如,使用网络获取信息必须避免将其用于破坏国家稳定和安全的目的,避免给各成员国国内基础设施的完整性带来不利影响,危害各国的安全。除此之外,各成员国有合作打击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从事犯罪和恐怖活动或者破坏成员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行为的义务。各个成员之间必须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共享,相互之间转让网络信息技术,相互弥合数字鸿沟,提升区域网络信息安全维护组织应对威胁的能力。针对区域组织内成员的网络信息安全实行统一的监管,制定统一的信息交换的标准和程序。组织内成员共享使用信息,必须严格遵守程序,其目的在于使各成员提高保障信息安全的能力,一方面可以相互放心安全地使用网络,另一方面在本国以外多了一层区域网络信息安全维护组织内其余成员国的保护。使得本国公民的信息得到更多的保护,并且保障国家的信息安全,使得网络安全性提高。区域性网络信息安全维护组织的成立需建立在各成员国相互信任,平等互惠的原则上。一旦组织内部成员实施了违反组织章程侵害成员国网络信息安全的行为将受到区域组织成员国一致的制裁,例如限制该国在成员国公司的经营业务等。

(二)建立全球范围内广泛适用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国际公约

在2015年1月9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常驻联合国代表呼吁各国在联合国框架内就网络信息完全的保护展开进一步讨论,尽早就规范各国在信息和网络空间行为的国际准则和规则达成共识,建立一个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国际公约。国际公约的目的是在各方利益主体博弈的过程中,通过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使网络信息时代下的各行为主体可以公平占有使用网络资源共享网络发展带来的利益并且保障各国的安全,维护各主体的合法权益。首先, 国际公约需遵循《联合国》,根据《联合国》国际公约应明确指出国家应尊重原则,要求国家行为应尊重其他国家的,不得以非法手段侵害其他国家,这里不仅包含了传统国际法所称的平等、安全和不干涉内政,也包含了非传统安全的网络信息安全,国家应当尊重国家之间彼此的核心利益,并且尊重与网络信息安全有关的国家政策问题的安全。例如“国家不应以窃取、监听等不文明手段获得他国信息”。其次,公民的网络信息也属于公民的隐私,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的安全涉及到公民的财产,所以公民的网络信息也是公民的财产权利,保证公民网络信息安全同样是对公民财产权利的保护。国际公约应尊重公民的基本权利,所以国家应在“充分尊重信息空间的权利和自由,包括在遵守各国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寻找、获得、传播信息权利和自由”;对他国公民通讯的监控和信息的获取,应取得合法手续,并且必须出于合法目的。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是科技不断创新的产物,未来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剧,网络信息技术将会涉及方方面面,只有保证网络信息技术的安全性才能使得各国不断运用创新。否则无法保障网络信息技术的安全,国家就会丧失建设全球网络时代的信心,科技的发展将会倒退。再次,国际公约的制定旨在维护网络信息安全,避免国家实施违反国际法原则的侵权行为。例如对别国公民、企业组织、政府机关进行监控,对国家进行监听和非商业用途收集信息。出于对各国共同安全利益的考量,国际公约应该本着平等互助的原则制定统一的监管网络信息的标准,保护国家间共同的利益,统一制定评价国家行为需要参考的因素,明确国家网络信息安全不可侵犯的界限。最后,由于网络信息技术涵盖范围广泛涉及了信息收集、监听监控、国家安全等领域,所以内容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国际公约在实施过程中其约束力存在不足,故而要结合国际法以及其他国际公约。例如《联合国》、反恐领域的国际公约、人权保护公约、《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条款》《跨国公司和其他商业企业关于人权责任的准则》并且配合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人权委员会等机构相互合作。

(三)在联合国的框架内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管机构和执行机构

第7篇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

计算机具有惊人的存贮功能,使它成为信息保管、管理的重要工具。但是存贮在内存贮器的秘密信息可通过电磁辐射或联网交换被泄露或被窃取,而大量使用磁盘、磁带、光盘的外存贮器很容易被非法篡改或复制。由于磁盘经消磁十余次后,仍有办法恢复原来记录的信息,存有秘密信息的磁盘被重新使用时,很可能被非法利用磁盘剩磁提取原记录的信息。计算机出故障时,存有秘密信息的硬盘不经处理或无人监督就带出修理,也能造成泄密。如何在保证网络信息畅通的同时,实现信息的保密,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建立完善的网络保管制度

1.1建立严格的机房管理制度,禁止无关人员随便进出机房,网络系统的中心控制室更应该有严格的出人制度。同时机房选址要可靠,重要部门的机房要有必要的保安措施。

1.2规定分级使用权限。首先,对计算机中心和计算机数据划分密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秘密信息不能在公开的计算机中心处理,密级高的数据不能在密级低的机中心处理;其次,根据使用者的不同情况,规定不同使用级别,低级别的机房不能进行高级别的操作;在系统开发中,系统分析员、程序员和操作员应职责分离,使知悉全局的人尽可能少。

1.3加强对媒体的管理。录有秘密文件的媒体,应按照等密级文件进行管理,对其复制、打印、借阅、存放、销毁等均应遵守有关规定。同一片软盘中不要棍录秘密文件和公开文件,如果同时录有不同密级的文件,应按密级最高的管理。还应对操作过程中临时存放过秘密文件的磁盘以及调试运行中打印的废纸作好妥善处理。

2从技术上保证网络档案信息的安全

2.1使用低辐射计算机设备。这是防止计算机辐射泄密的根本措施,这些设备在设计和生产时,已对可能产生信息辐射的元器件、集成电路、连接线和等采取了防辐射措施,把设备的信息辐射抑制到最低限度。

2.2屏蔽。根据辐射量的大小和客观环境,对计算机机房或主机内部件加以屏蔽,检测合格后,再开机上作。将计算机和辅助设备用金周屏蔽笼(法拉第笼)封闭起来,并将全局屏蔽笼接地,能有效地防止计算机和辅助设备的电磁波辐射。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可将计算机辐射信号的区域控制起来,不许外部人员接近。

2.3干扰。根据电子对抗原理,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利用干扰器产生噪声与if调:机设备产生的信息辐射一起向外辐射。对计算机的辐射信号进行一于扰,增加接收还原解读的难度,保护计算机辐射的秘密信息。不具备上述条件的,也可将处理重要信息的计算机放在中间,四周置放处理一般信息的计算机。这种方法可降低辐射信息被接收还原的可能性。

2.4对联网泄密的技术防范措施:一是身份鉴别。计算机对用户的识别,主要是核查用户输人的口令,网内合法用户使用资源信息也有使用权限问题,因此,对口令的使用要严格管理。二是监视报警。对网络内合法用户工作情况作详细记录,对非法用户,计算机将其闯人网络的尝试次数、时间。电话号码等记录下来,并发出报警,依此追寻非法用户的下落。三是加密。将信息加密后存贮在计算机里,并注上特殊调用口令。

3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

第8篇

关键词:信息网络安全系统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单位、企业将办公业务的处理、流转和管理等过程都采用了电子化、信息化,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然而,正由于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各类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网络化办公中必然存在众多潜在的安全隐患。也即在连结信息能力、流通能力迅速提高的同时,基于网络连接的安全问题将日益突出。因此,在网络开放的信息时代为了保护数据的安全,让网络办公系统免受黑客的威胁,就需要考虑网络化办公中的安全问题并预以解决。

一、网络连接上的安全

目前,企业网络办公系统多数采用的是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及供应商基本上是通过客户端软件使用调制解调器拨号或网卡连接到服务器,以获取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在对身份的认证和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就容易被读取或窃听,入侵者将能以合法的身份进行非法操作,这样就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同时,企业为了完成各分支机构间的数据、话音的传送,需要建立企业专用网络。早期由于网络技术及网络规模的限制,只能租用专线、自购设备、投入大量资金及人员构建自己实实在在的专用网络(PN,PrivateNetwork)。随着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ATM、FrameRelay(简称FR)技术的出现,企业用户可以通过租用面向连接的逻辑通道PVC组建与专线网络性质一样的网络,但是由于在物理层带宽及介质的非独享性,所以叫虚拟专用网络(VPN,VirtualPrivateNetwork)。特别是Internet的兴起,为企业用户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网络基础和灵活的网络应用。

VPN(VirtualPrivate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是一种通过综合利用网络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和加密技术,并通过一定的用户管理机制,在公共网络中建立起安全的“专用”网络。它替代了传统的拨号访问,通过一个公用网络(Internet、帧中继、ATM)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利用公网资源作为企业专网的延续,节省了租用专线的费用。

VPN是对企业内部网的扩展,通过它可以帮助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及供应商同公司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VPN可用于不断增长的移动用户的全球因特网接入,以实现安全连接;可用于实现企业网站之间安全通信的虚拟专用线路,用于经济有效地连接到商业伙伴和用户的安全外联网虚拟专用网。VPN也可作为电信专线(DDN、FR)备份线路,当专线出现故障时可迅速切换到VPN链路进行数据传输,确保数据无间断性地传输。

进行远程访问时,远程用户可以通过VPN技术拨号到当地的ISP,然后通过共享路由网络,连接到总公司的防火墙或是交换机上,在实现访问信息资源的同时可节省长途拨号的费用。当一个数据传输通道的两个端点被认为是可信的时候,安全性主要在于加强两个虚拟专用网服务器之间的加密和认证手段上,而VPN通过对自己承载的隧道和数据包实施特定的安全协议,主机之间可通过这些协议协商用于保证数据保密性、数据完整性、数据收发双方的认证性等安全性所需的加密技术和数据签字技术。

二、Web服务器的安全

Intranet是目前最为流行的网络技术。利用Intranet,各个企业,无论大中小,都可以很方便地建立起自己的内部网络信息系统。Intranet通过浏览器来查看信息,用户的请求送到Web服务器,由Web服务器对用户的请求进行操作,直接提交静态页面;或通过CGI进行交互式复杂处理,再由Web服务器负责将处理结果转化为HTML格式,反馈给用户。因此,Web服务器的安全是不容忽视的。而安全套接字层SSL(Securesocketlayer)的使用为其提供了较好的安全性。

SSL是用于服务器之上的一个加密系统,是利用传输控制协议(TCP)来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安全服务,它可以确保在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数据是安全与隐密的。SSL协议分为两层,底层是建立在可靠的TCP上的SSL记录层,用来封装高层的协议,上层通过握手协议、警示协议、更改密码协议,用于对SSL交换过程的管理,从而实现超文体传输协议的传输。目前大部分的Web服务器和浏览器都支持SSL的资料加密传输协议。要使服务器和客户机使用SSL进行安全的通信,服务器必须有两样东西:密钥对(Keypair)和证书(Certificate)。SSL使用安全握手来初始化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的安全连接。在握手期间,客户机和服务器对它们将要为此会话使用的密钥及加密方法达成一致。客户机使用服务器证书验证服务器。握手之后,SSL被用来加密和解密HTTPS(组合SSL和HTTP的一个独特协议)请求和服务器响应中的所有信息。

三、数据库的安全

在办公自动化中,数据库在描述、存储、组织和共享数据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有效性、数据和交易的完整性、保密性。但并不是访问并锁定了关键的网络服务和操作系统的漏洞,服务器上的所有应用程序就得到了安全保障。现代数据库系统具有多种特征和性能配置方式,在使用时可能会误用,或危及数据的保密性、有效性和完整性。所有现代关系型数据库系统都是“可从端口寻址的”,这意味着任何人只要有合适的查询工具,就都可与数据库直接相连,并能躲开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例如:可以用TCP/IP协议从1521和1526端口访问Oracle7.3和8数据库。多数数据库系统还有众所周知的默认帐号和密码,可支持对数据库资源的各级访问。从这两个简单的数据相结合,很多重要的数据库系统很可能受到威协。因此,要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首先应做好备份,同时要有严格的用户身份鉴别,对使用数据库的时间、地点加以限制,另外还需要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审计功能,用以跟踪和记录用户对数据库和数据库对象的操作,全方面保障数据库系统的安全。4.网络安全防范

现阶段为了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企业办公的正常运行,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对网络安全进行防范:

(1)配置防病毒软件

在网络环境下,病毒传播扩散快,仅用单机防病毒产品已经很难彻底清除网络病毒,必须有适合于局域网的全方位防病毒产品。如果与互联网相连,就需要网关的防病毒软件,加强上网计算机的安全。如果在网络内部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信息交换,还需要一套基于邮件服务器平台的邮件防病毒软件,识别出隐藏在电子邮件和附件中的病毒。所以最好使用全方位的防病毒产品,针对网络中所有可能的病毒攻击点设置对应的防病毒软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防病毒系统的配置,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自动升级,使网络免受病毒的侵袭。

(2)利用防火墙

利用防火墙可以将不允许的用户与数据拒之门外,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问自己的网络,防止他们随意更改、移动甚至删除网络上的重要信息。防火墙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应用广泛的网络安全机制,防止Internet上的不安全因素蔓延到局域网内部,所以,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重要一环。虽然防火墙是目前保护网络免遭黑客袭击的有效手段,但不能防止来自内部变节者和不经心的用户们带来的威胁,也不能完全防止传送已感染病毒的软件或文件,以及无法防范数据驱动型的攻击。

(3)Web、Email的安全监测系统

在网络的www服务器、Email服务器等中使用网络安全监测系统,实时跟踪、监视网络,截获Internet网上传输的内容,并将其还原成完整的www、Email、FTP、Telnet应用的内容,建立保存相应记录的数据库。及时发现在网络上传输的非法内容,及时向上级安全网管中心报告,采取措施。

(4)漏洞扫描系统

解决网络层安全问题,首先要清楚网络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脆弱点。面对大型网络的复杂性和不断变化的情况,仅仅依靠网络管理员的技术和经验寻找安全漏洞、做出风险评估,显然是不现实的。解决的方案是,寻找一种能查找网络安全漏洞、评估并提出修改建议的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利用优化系统配置和打补丁等各种方式最大可能地弥补最新的安全漏洞和消除安全隐患。在要求安全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各种黑客工具,对网络模拟攻击从而暴露出网络的漏洞。

(5)利用网络监听维护子网系统安全

对于网络外部的入侵可以通过安装防火墙来解决,但是对于网络内部的侵袭则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对各个子网做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审计文件,为管理人员分析自己的网络运作状态提供依据。设计一个子网专用的监听程序。该软件的主要功能为长期监听子网络内计算机间相互联系的情况,为系统中各个服务器的审计文件提供备份。:

总之,网络办公中的信息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能仅仅依靠防毒软件或者防火墙等单个的系统,必须将各种安全技术结合在一起,才能生成一个高效、通用、安全的网络系统。但由于系统中的安全隐患、黑客的攻击手段和技术在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对安全的概念要不断的扩展,安全的技术也应不断更新,这就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研究、开发和探索,以此才能保证我国信息网络的安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网络安全理论与应用》杨波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蔡立军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第9篇

1.1外部环境的影响

计算机作为网络信息系统运行的重要载体,其运行的安全基础来自于可靠的计算机运行环境,所以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中,确保运行环境的可靠性是十分关键的环节。计算机作为硬件设备,其在运行过程中极易受到来自于自然灾害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雷电、电磁和水的作用下,计算机设备的可靠性会受到破坏,导致网络信息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设备出现故障,严重情况下会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

1.2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属于一种计算机程序,其通常会存储在执行行数据文件和程序中,不易被计算机操作者发现,但一旦触发,则可以有效的控制操作系统,获取计算机网络信息。计算机病毒具有一定的潜伏性、传染性、破坏性和触发性,其传播通常是通过复制文件、传送文件及运行程序来实现的。在日常计算机操作过程中,能够传播计算机病毒的途径具多样化的特点,无论是通过网络、软盘、光盘、硬盘还是磁盘都能够实现病毒的传播,而病毒在被触发后,会通过不断的复制影响系统运行的速度,损坏系统文件,导致信息数据被删除,文件技失,破坏计算机硬件等,所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1.3系统固有的漏洞

计算机网络信息的攻击都是利用这些计算机操作系统本身漏洞来进行的。尤其是在应用软件与操作系统之间存在着非常多缓冲区所溢出的漏洞,对缓冲区的溢出开展攻击,可能引发系统重启、程序运行时报等后果。更加严重的就是堆栈溢出,工具者能够利用堆栈溢出盗窃客户的重要信息,甚至能迫使服务器拒接新的指令,让其无法与合法的用户连接。所以系统所固有的漏洞是威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一大隐患。

1.4恶意的人为攻击

目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即是恶意的人为攻击,通常以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为主,主动攻击就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带来破坏。而被动攻击则是通过窃取、破译和截获等手段,在不对信息网络正常工作带来影响的情况下获取用户的信息。无论是主动攻击还是被动攻击,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对用户信息的获取和破坏,会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导致信息泄漏。部分攻击者还可以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修改和破坏,从而导致计算机系统瘫痪、数据丢失,利用这种手段来窃取用户密码等重要信息,严重危及国家和个人的信息安全,导致巨额的经济损失发生。

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策略

2.1强化网络安全意识

个人要增强网络安全保密意识,增加网络安全保密知识,提高网络保密素质,改善网络安全保密环境。还可以参加一些网络技术的培训.掌握最新的网络肪病毒和黑客技术,确保个人计算机信息万无一失不要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及文件,不要随便运行不太了解的程序,尽量避免从Internet下载不知名的软件、游戏程序。

2.2硬件系统的安全防护

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首先要做好外部环境防护措施,防止由于外部环境的因素引起计算机设备的损坏。要保证计算机网络设备所处的环境干燥,房间建筑要牢固,而且附近不能有磁场源的出现。另外在网络设备接入端上加装弱电防雷设备,以保障在雷雨季节主要的设备能够安全的运行。

2.3加装杀毒软件与防火墙

应对计算机网络病毒最简单有效的手段就是加装杀毒软件,并且与软件防火墙配套安装。杀毒软件是我们日常所使用的最频繁的安全技术,能够查杀病毒,而且现在的一些主流杀毒软件还能够防御木马的入侵。但是有一点要注意,杀毒软件一定要及时的升级,保证自己的计算机所加装的是最新版本的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病毒数据库,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效地防范病毒。除了做好杀毒工作之外,还要定期的做好网络维护和数据的备份工作,对一些重要的数据异地储存,实时备份。加装了杀毒软件和防火墙之后必须要严格的进行病毒扫描,针对邮件附件、网络传输或者以移动介质方式所接收的数据,在接收之前利用杀毒软件来进行计算机病毒的扫描。

2.4及时加装补丁程序

现在越来越多的黑客与病毒利用软件和系统的漏洞来对网络用户进行攻击,当计算机系统程序出现漏洞时,会引起巨大的安全隐患。所以软件厂商为了弥补这些漏洞,就会定期补丁程序。我们可以使用专门的漏洞扫描器来扫描漏洞,并且下载软件漏洞补丁,及时的安装补丁程序,这样就可以有效的解决由漏洞程序所引发的安全问题。

2.5采用黑客防护措施

在黑客进行网络攻击时,需要首先获取目的主机的IP地址,所以可以对IP地址进行隐藏,这样黑客无法获取IP地址,就导致其攻击无法进行。黑客攻击时通常都是以一些不必要的端口作为主要渠道,所以我们在应用计算机过程中,可以将这些不必要的端口进行关闭,从而封死黑客入侵的主要渠道。另外还可以利用网络监控和入侵检测技术,这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方法,可以有效的实现对计算机的监控,避免其被滥用和非法入侵。

3结束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