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调度管理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6 16:37:3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调度管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调度管理论文

第1篇

所谓的风险管理,其实就是管理可能发生的危险,以及危险发生时可能带来的各项损失。风险管理的宗旨在于将可能发生的危险扼杀在摇篮里,同时将已经发生了的危险的破坏性降到最低。从电力调度安全管理的角度上来说,电力调度工作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安全性、稳定性的管理。

既然电力调度安全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指的是对可能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产生危害的易变性因素的管理,风险管理工作中就需要至少经过以下三个步骤:首先是风险辨认。风险辨认的对象是不确定因素。对电力系统自身中诸如对外界影响的抵抗力、外界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干扰性因素等内容进行辨认。并最终形成风险辨认的条目表。其次是风险评估。在通过风险辨认工作获取到风险种类的目录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不同的风险种类所可能产生的破坏性影响进行评估。这种评估工作应该重视量的衡定。比如某一台特定发电机组在发生故障时,可能对整个电力系统和供电区域造成的巨大的损害,但是这种损害必须是用经济单位来衡量的。最后是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风险控制工作是在经过了形成风险种类目录、初步掌握风险性因素带来的破坏性影响之后,借助相关的制度、设备等形成完善的预警系统和应急机制,将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2 我国电力调度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的现状

2.1 我国电力调度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工作成果斐然

电力调度的安全管理作为电力系统正常运作的基础和支撑,历来被电力行业各个部门高度重视,并通过及时对电力系统的关键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借鉴先进电力调度技术提高电力调度工作安全性、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建成各级统一的调度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度等方式对调度工作中的风险性因素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并最终取得了显著地实绩:我国电力运行系统日渐稳定,供电和输电机组设备先进,效率,调度工作的安全性被极大巩固和完善。

2.2 我国电力调度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工作仍存上升空间

电力调度工作中安全管理的最大威胁就是调度工作本身的瞬时性和不可逆转性。这种特定的工作特质注定了电力调度工作的风险管理是一项永无止境,必须时刻关注的重大课题。从当前我国电力调度风险管理工作现状来看,在以下两个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上升空间:首先是我国电力调度工作中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电力调度工作虽然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获取极大便利,但是人工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同时也是关键性因素。然而当前我国电力调度工作人员由于习惯了日常倒闸、供电、放电等常规工作内容,而往往忽略了对电力系统的认真钻研,降低了自己发现危险和应对危机的素质与能力。其次是电力系统本身也存在问题。当前我国电力系统中仍然存在着电力运输通道单一,甚至造假的现象,这种单通道的存在造成了电力调度工作难度的倍增。此外,电力系统中预警信号灯过多,一些无用的灯光信号往往混淆了安全管理人员对危险性信号的判断。此外,我国基本建设完成了对电力调度安全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但是当前电力调度信息网络使用的是三层桥式分段网络或者是MIS网络,这些技术短板容易造成信息系统较为脆弱,进而产生威胁性因素。

3 关于强化电力调度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工作的对策性建议

3.1 建设高度统一的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

前文提到,电力调度工作的特征是突发性和瞬间性。往往危机在刹那间产生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扩散到整个电力系统,产生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完善的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十分必要。当可能导致风险的易变性因素出现时,能够通过严密的防护措施进行规避和报警。即使无法避免,危机爆发,也能够通过严格、高效的应急机制将损失控制到最小。比如建立微机防误闭锁、电力机组实时监控系统、各层级统一的电力调度信息平台等都是极为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手段。

3.2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电力调度工作团队

风险管理是一项体系性工程和课题,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执行者。这样一支人才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在诸如华北电力大学等知名学府中选拨专业人才、对既有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建立严谨的企业文化,将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借助文化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等方式来建立。此外,组织定期的危机、事故处理和应对演练也是极为有效的风险管理方式之一。

3.3 对当前的电力市场进行充分的预估

电力系统必须服务于特定的电力市场,因此,电力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样对电力系统的运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考察电力市场情况时,不能片面重视市场可能对供电系统提出的最大要求,而同时要注意电力系统可能产生的电量饱和情况。毕竟,特定区域内电量太多或者太少都可能对服务与这个地区的特定的电力系统产生破坏性影响。这就要求风险管理工作提前做好电力市场的预估工作。

4 结语

第2篇

目前,我国的水库调度主要是围绕防洪、发电、灌溉、供水、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所进行的。依据水库既定的水利任务和要求而制定的蓄泄规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库调度方式。长江流域现行水库调度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即防洪调度与兴利调度。防洪调度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水库大坝安全和处理防洪与兴利的矛盾。对不承担下游防洪任务的水库而言,防洪调度的主要任务是在确保水库大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水库兴利效益;对承担有下游防洪任务的水库,防洪调度的主要任务,是在确保水库大坝安全的前提下,处理好防洪与兴利之间的矛盾,通常采用的调度方式有:固定下泄(一级或多级)、补偿调节、预报预泄等,汛限水位是处理防洪与兴利矛盾的基本特征水位。兴利调度一般是在非汛期,按照水库所承担兴利任务的重要程度,合理分配水资源,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调度方式,按照工程任务一般分为:发电调度、灌溉调度、供水调度等类型。

以丹江口水利枢纽为例,其初期规模的综合利用任务为: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及养殖。大坝加高后水库调节能力及承担各项水利任务的能力将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其水利任务将调整为:防洪、供水、发电、航运。丹江口水库现状及大坝加高后,洪水调度方式均为预报预泄、补偿调节、分级控泄;兴利调度现状按水利任务主次,依据水库调度图进行控制运行。大坝加高后,丹江口水库按发电服从调水、调水服从生态的原则拟定控制水位和调度规则,在满足水源区用水发展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多调水,并按库水位高低和来水情况,分区进行调度,大水多调,小水少调。

现行水库的管理制度和调度运行模式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协调防洪和兴利的矛盾以及兴利任务之间的利益。从河流生态系统保护的角度看,现行调度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大多数的水库调度方案没有考虑坝下游生态保护和库区水环境保护的要求。目前一些大型水电站在进行调峰调度运行时以及支流中开发的引水式水电站,往往只重视发电效益,忽视了坝下游生态保护的要求,如电站在调峰运行和引水发电时,导致坝下游出现减水河段,甚至脱水河段,使坝下游水生物(尤其是鱼类)的生存环境遭受极大破坏,一些减水和脱水河段的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直接威胁坝下游水生态的安全;由于水库对下泄流量的调节作用,也可能引起水库下游局部河段出现水体富营养化。二是受水库调度运行的影响,也会引发库区局部缓流区域或支流回水区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甚至“水华”现象的发生;水库消落带的利用与水库的调度运行不协调,可能造成消落带利用而污染水库水质。三是缺乏对水资源的统一调度与管理。目前长江上游干支流水电开发基本进入全面开发的状态,一些工程规模大、调节性能好、综合利用效益大的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正在加快建设。这些枢纽工程建成后,如果仍采用目前的调度与管理模式,各发电公司仅按枢纽各自的任务进行调度运用,势必会造成对水资源统一调度的不利,不仅会影响流域梯级水库整体的综合利用效益,而且还会导致生态与环境等一系列影响。例如,如果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同步蓄水、放水,下游河道水量大幅减少或增加,将对长江中下游的生态与环境产生较严重的影响。

从三峡水库调度运行面临的问题和沱、岷江流域梯级开发及水库调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现有水库调度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三峡水库调度运行面临的问题

三峡水库首先考虑的是防洪,其次考虑发电和航运,坝下游生态保护和库区水环境保护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一方面,在三峡水库泄水运行过程中,每年4月底至5月初,由于三峡水库坝前存在水温分层,水库升温期下泄水较天然情况的水温低,将会使坝下游“四大家鱼”的产卵时间推迟约20天;同时,三峡水库的削峰作用,也直接影响“四大家鱼”的产卵量,可能导致中下游“四大家鱼”的产量下降;水库泄洪时,可能使下泄水流中造成氮气过饱和,可能使坝下游鱼类(尤其是鱼苗)发生“气泡病”;水库的清水下泄,影响和改变了中下游的江湖关系,也相应的影响了中下游的水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在三峡水库蓄水运行过程中,支流回水区受水库回水顶托的影响,在局部缓流区域可能会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甚至“水华”(如135m蓄水过程中香溪河发生的“水华”);随着水库蓄水位抬高,水库消落带的利用,也可能影响水库水体的水质。

(二)沱江流域水库调度存在的问题严峻

沱江干流总长达600多km,经成都、资阳、内江、泸州后注入长江,流域面积约2.7万km2。两岸人口密集、工业企业众多。由于缺乏有效环境管理,沱江接连出现了两次严重污染事件,污染事件发生后紧急实施跨流域调水——通过都江堰和三岔水库分别调水5000万m3和500万m3为沱江冲污,调水流量甚至大于沱江上游来水。但在调水冲污过程中,由于对沱江干流的石桥、沱江、南津绎等梯级水电站缺乏统一调度与管理,污水团下泄缓慢,调水冲污效果并不理想。这一事件充分暴露了电调与水调的矛盾,暴露了企业在处理经济利益与生态保护中的局限性,也暴露出管理制度的薄弱。

(三)岷江流域水库调度存在的问题

岷江干流除在建电站紫坪铺和支流在建狮子坪电站外,目前干、支流上已建的其他水电站均采用引水式开发,各水电站为了获取最大的发电效益,尽量引水发电,基本不考虑河道内生态用水,导致干流约80km、支流约60km的河段出现时段性脱水。铜钟电站以上的茂县境内,断流现象十分突出,河道干涸,在40km的河段内,干涸河段长17km,占河段长度的42%。岷江上游干流和主要支流原生的近40种鱼类,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鱼类虎嘉鱼,由于河流减水或断流,河床萎缩或干涸,直接影响鱼类的繁衍和生存,鱼类数量和种群急剧下降,许多河段生物多样性丧失殆尽。20世纪80年代以后,茂县以下河段虎嘉鱼已绝迹,曾是杂古脑河和岷江上游主要经济鱼类的重口裂腹鱼,也很少发现。此外,在脱水、断流河段,河床大部分甚至全部,乱石堆积,两岸植被萎缩,河床出现沙化,在汛期大水时,易形成含沙高的洪水,加剧下游河道的淤积。

此外,岷江上游地区比较好的土地多集中于河道两岸,农田灌溉主要依靠抽、引岷江水灌溉。由于部分河段出现脱流或减水,使河流两岸农田的灌溉水源无法保证。

综上所述,一方面长江流域水资源和水力资源丰富,目前总体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开发利用潜力巨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和能源要求的提高,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和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必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另一方面,现行的水库调度方式主要是处理、协调防洪和兴利的矛盾以及兴利任务之间的利益,对水库下游生态保护和库区水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对生态与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把生态调度纳入水库调度统一考虑,努力提高防洪、兴利与生态协调统一的水库综合调度方式。

二、完善水库调度方式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措施

完善水库调度方式的基本思路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宗旨,统筹防洪、兴利与生态,运用先进的调度技术和手段,在满足坝下游生态保护和库区水环境保护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水库的防洪、发电、灌溉、供水、航运、旅游等各项功能,使水库对坝下游生态和库区水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并逐步修复生态与环境系统。

(一)充分考虑下游水生态及库区水环境保护

水库的调度运用对生态与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不可忽视。根据目前长江流域水库的管理和调度现状,研究认为,在现有的调度方式中,根据各水库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下泄合理的生态基流(最小或适宜生态需水量),运用适当的调度方式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水体理化性状与水华爆发、控制河口咸潮入侵等,以达到减少或消除对水库下游生态和库区水环境不利影响的目的。

1.确定合理的生态基流

生态基流要根据坝下游河道的生态需水确定。生态需水是指维系一定环境功能状况或目标(现状、恢复或发展)下客观需求的水资源量。确定河流生态需水量,是保护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有效措施。河流生态需水量的确定,应根据河流所在区域的生态功能要求,即生物体自身的需水量和生物体赖以生存的环境需水量来确定。河流生态需水量,不但与河流生态系统中生物群体结构有关,而且还应与区域气候、土壤、地质和其它环境条件有关。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用水的矛盾在全球范围都很突出,但生态流量大小的选取论证,目前尚缺乏比较完善、成熟的方法。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先后开展了许多关于鱼类生长繁殖与河流流量关系的研究,提出了河流最小生态(或生物)流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如湿周法、河道内流量增加法、Montana法等。对于最小河流生态用水,有些国家干脆做出强制性规定,例如,法国规定最小河流生态用水流量不应小于多年平均流量的1/10,对多年平均流量大于80m3/s的河流,最低流量的下限也不得低于多年平均流量的1/20。我国根据河流所处的地区,也提出了确定河流生态流量的不同方法。根据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要求,长江流域河道生态基流可根据多年径流量资料,一般采用90%或95%保证率的最枯月河流平均流量。

根据生态基流控制水库下泄流量的措施多种多样,最经济的方法是设定在一定的发电水头下的电站最低出力值。通过电站引水闸的调节,使发电最低下泄流量不小于所需的河道生态基流,以维持坝下游生态用水。

2.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水库局部缓流区域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可通过改变水库调度运行方式,在一定的时段内降低坝前蓄水位,使缓流区域水体的流速加大,破坏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条件;或通过在一定的时段内增加水库下泄流量,带动水库水体的流速加大,达到消除水库局部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另外,对水库下游河段也可通过在一定的时段内加大水库下泄量,破坏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条件;或采取引水方式(如汉江下游的“引江济汉”工程),增加河流的流量,消除河流水体的富营养化。

3.控制“水华”爆发

可通过不同的调度方式,充分运用水动力学原理,改变污染物在水库中的输移和扩散规律以及营养物浓度场的分布,从而影响生物群落的演替和生物自净作用的变化。可利用水库调度对水资源配置的功能,蓄丰泄枯,增加枯水期水库泄放量,从而显著提高下游河道环境容量,改善水质。目前,汉江下游枯水期2月份前后频繁爆发水华,随着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调蓄能力增强,以及引江济汉联合调度,可增加汉江下游2月份前后的河道流量,从而有效缓解汉江下游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控制蓝藻“水华”的爆发。

4.控制咸潮入侵

长江口属于受上游来水和口外咸潮入侵双重影响的敏感水域,上游来水和咸潮入侵直接关系到这一水域的生态安全。长江口盐水入侵是因潮汐活动所致的、长期存在的自然现象,一般发生在枯季11月至次年4月,其距离因各汊道断面形态、径流分流量和潮汐特性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南支河段有两个盐水入侵源,即外海盐水经南北港直接入侵和北支向南支倒灌,北支倒灌是南支上段水域盐水入侵的主要来源。

三峡工程是长江干流上骨干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具有较大的调节库容,按设计的调度运用方式,可增加长江中下游干流枯季流量1000~2000m3/s,对改善长江口枯季咸潮入侵的作用明显。但在三峡水库蓄水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水库调度在满足原定防洪、发电、航运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改变调度运行方式,以减少在10月份三峡工程蓄水期对咸潮入侵的不利影响。通过初步研究,可以考虑在不影响重庆河段输沙的条件下,适当延长三峡水库蓄水期,则可减少10月份的蓄水量,对长江口的影响便可明显减轻。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研究应急调度运用方式,如果长江出现了特枯水,长江口咸潮入侵形势特别严峻时,可视必要加大发电流量,以缓解这一关系到长江口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二)充分考虑水生生物及鱼类资源保护

水库形成后,一方面产生了一些有利于部分水生生物繁衍生息的条件,其种类和数量会大幅度增加,生产力将提高。另一方面,水库对径流的调节作用,使库区及坝下河流水文情势和水体物理特性发生变化,对水生生物的繁衍和鱼类的生长、发育、繁殖、索饵、越冬等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库区原有的急流生境萎缩或消失,一些适宜流水性环境生存和繁殖的鱼类,因条件恶化或丧失,种群数量下降,个别分布区域狭窄、对环境条件要求苛刻的种类甚至消失;大坝阻隔作用使生境片段化,影响水生生物迁移交流,导致种群遗传多样性下降;水库低温水的下泄,对坝下游水生动物的产卵、繁殖具有不利影响;由于水库泄洪水流中进入了大量的氮气,使下泄水体中氮气过饱和,可能导致坝下游鱼类(尤其是鱼苗)发生“气泡病”。对这些不利影响,可采用以下调度措施减小或消除。

1.采取人造洪峰调度方式

水库的径流调节使坝下河流自然涨落过程弱化,一些对水位涨落过程要求较高的漂流性产卵鱼类繁殖受到影响。根据鱼类繁殖生物学习性,结合坝下游水文情势的变化,通过合理控制水库下泄流量和时间,人为制造洪峰过程,可为这些鱼类创造产卵繁殖的适宜生态条件。鉴于三峡工程对长江荆江段“四大家鱼”产卵场的不利影响,目前正着手进行“人造洪峰”诱导鱼类繁殖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2.根据水生生物的生活繁衍习性灵活调度

水库及坝下江段水位涨落频繁,对沿岸带水生维管束植物、底栖动物和着生藻类等繁衍不利。特别是产粘性卵鱼类繁殖季节,水位的频繁涨落会导致鱼类卵苗搁浅死亡。因此,水库调度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尤其是产粘性卵鱼类繁殖季节,应尽量保持水位的稳定。我国很多渔业生产水平比较高的水库,在水库调度中都采取了兼顾渔业生产的生态调度措施。如黑龙江省龙凤山水库在调度上采取春汛多蓄,提前加大供水量的方式,然后在鱼类产卵期内按供水下限供水,使水库水位尽可能平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控制低温水下泄

水库低温水的下泄严重影响坝下游水生动物的产卵、繁殖和生长。可根据水库水温垂直分布结构,结合取水用途和下游河段水生生物生物学特性,利用分层取水设施,通过下泄方式的调整,如增加表孔泄流等措施,以提高下泄水的水温,满足坝下游水生动物产卵、繁殖的需求。

4.控制下泄水体气体过饱和

高坝水库泄水,尤其是表孔和中孔泄洪,需考虑消能易导致气体过饱和,对水生生物、鱼类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鱼类繁殖期,对仔幼鱼危害较大,仔幼鱼死亡率高。水库调度可考虑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延长溢流时间,降低下泄的最大流量;如有多层泄洪设备,可研究各种泄流量所应采用的合理的泄洪设备组合,做到消能与防止气体过饱和的平衡,尽量减轻气体过饱和现象的发生。此外,气体过饱和在河道内自然消减较为缓慢,需要水流汇入以快速缓解,可以通过流域干支流的联合调度,降低下泄气体中过饱和水体流量的比重,减轻气体过饱和对下游河段水生生物的影响。

(三)充分考虑泥沙调控问题

长江是一条泥沙总量大的河流,在长江上修建水库,库区泥沙淤积与坝下游河床冲刷的调整,以及由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是建库后的自然现象,无法避免。泥沙冲淤对防洪、发电、航运、生态等影响,是检验水利枢纽工程泥沙问题处理得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水库的泥沙调度,须结合水库的综合利用、目的和水库本身的具体情况,全面考虑,慎重对待。

长江流域的河流一般水大沙多,且来水来沙量多集中在汛期,为减小库区泥沙淤积,长期保留水库大部分的有效库容,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一般采用汛期结合防洪降低库水位以排沙,非汛期蓄水抬高水位以兴利的“蓄清排浑”的水库调度方式运用,通过这种调度措施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泥沙冲淤带来的不利影响。

水库泥沙淤积将直接造成库容的损失、库尾段的淤积,会引起库尾水位的明显抬高、变动回水区航道与港口的运行安全等问题。通过采用“蓄清排浑”、调整运行水位以及底孔排沙等调度方式,可有效减少泥沙淤积和改善变动回水区的航运条件。如长江三峡水库属于河道型水库,滩库容相对较小,来水来沙量集中在汛期,大量水量需要下泄,水库正常调度采用175m-145m-155m方案,在水库运行100年后,库区泥沙淤积基本平衡,但可仍保留防洪库容约86%,保留兴利调节库容约92%。而采用“蓄清排浑”的调度方式运用,可有效的减少泥沙在库尾段的淤积,水库运用100年后,长寿以上的淤积量只约占总淤积量的3.6%左右。

水库的调蓄改变了天然河流的年径流分配和泥沙的时空分布,汛期洪峰削减,枯季流量增大,大量泥沙在库区淤积。坝下游河道将发生沿程冲刷,同时因流量过程调整,下泄沙量减少,河势将发生不同程度的调整。河床冲刷及河势调整对防洪与航运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河床冲深,降低洪水位,增加河槽的泄洪能力;年内径流分配的调整,有利于浅滩航槽的改善。但在河势调整过程中,可能危及防洪大堤与护岸工程的安全,也可能出现局部浅滩恶化。水库可按“蓄清排浑”、调整泄流方式以及控制下泄流量等方式,通过调整出库水流的含沙量和流量过程,尽量降低下游河道冲刷强度,减少常规调度情况出库水流对下游河道冲刷范围并延缓其进程,以减小不利影响。

(四)充分考虑湿地保护需要

第3篇

电网调度工作在进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风险,比如说如果检修计划审批的不够严格,那么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就很可能出现一些故障和问题,无法保证手续的规范性;再比如,在电网设备的检修中,如果这些设备没有进行安全检修,就很容易出现检测故障,无法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另外,在交接班工作中,也会出现由于误交以及漏交等情况的出现,这些都会产生严重的安全故障[1]。

2创新电网调度安全管理的策略研究

2.1提高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

进行电网调度的调度人员,必须要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不要一味的认为电网调度是一项非常安全的工作。企业要对员工进行一定知识的培训,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让他们了解在进行电网调度管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遇到问题时进行及时的防护,避免不必要事故的出现。除了进行安全教育工作,还要及时的检查进行教育的效果,尽可能的让所有的员工都能够将安全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电网调度工作中,保护自己的安全,保护国家的财产安全[2]。

2.2加强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

工作创新电网调度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安全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帮助员工更好的梳理工作。对于与电网调度安全管理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在固定的时间拿出来让工作人员进行阅读,让他们充分的了解相关的安全法规的规定,并且在员工的阅读、浏览和操作中,对安全法规进行不断的梳理、修改、补充、完善和健全,让这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更加人性化和实用化。并且对于一些与安全管理相关的工作,要与员工签订相关的安全承诺书和安全责任状,将与安全管理相关的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个负责人的身上,以免发生安全故障时出现无人负责的情况。电网调度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将基础工作落实到实处,还要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将安全工作贯彻于电网调度的所有工作程序中[3]。

2.3创新安全培训模式,提升调度员的实际操作水平

对电网调度的安全管理,需要不断的进行培训,提高电力企业新设备和新技术的更新换代运用,将这些必要的设备变得更加复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并且要提高电网调度员的自身素质,让他们可以很好的自己掌握安全防护意识,加大自身的安全防护培训。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相关的知识,做好防护工作,以保证在自身工作中的工作安全。

2.4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提高调度员的事故处理能力

能够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有效措施,就是建立风险的安全管理机制,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调度员快速、准确而且正确的处理问题的能力,避免出现一些突发故障不会处理,而影响电网调度的安全性。建立风险强化机制,需要加强调度安全管理岗位的风险管理。工作于不同的岗位,他们面临的问题和风险都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要根据岗位的不同性质和对工作的不同需要来确定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在这种可能出现的风险中做出恰当的应对措施,提高员工的安全风险的防范意识。与此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风险预案工作。及时的想到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的风险问题比如说因为气候的问题,亦或者是雷雨季的问题,也可能是用电高峰期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采取的措施要进行提前构想,避免在事故出现时措手不及。当然,还可以进行预防演习,模拟事故的出现,让员工在尽可能真实的场景中进行现场演练,提高他们处理事故的自觉性和准确性。当然,进行演练的内容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通过对员工反复的联系,提高他们的警惕性和安全防护性。

3结束语

第4篇

事故现象:在B变电站德阜甲线B支线1155开关或德阜乙线B支线1157开关断开的情况下,由于线路刀闸断口到开关之间仅有空载母线没有其它设备和负荷,合上其线路刀闸不应引起工频电流的变化,事故分析:在B变电站德阜甲线B支线1155开关或德阜乙线B支线1157开关断开的情况下,由于线路刀闸断口到开关之间仅有空载母线没有其它设备和负荷,合上其线路刀闸不应引起工频电流的变化。但根据厂家提供的资料显示,在GIS中分、合开关会产生操作过电压,具有约为20MHz高频衰减振荡波形0.1μS陡度的特性,该进行波沿电缆芯侵入,在电缆金属层产生暂态过电压。对于电缆绝缘层来说其的容抗与频率成反比,即20MHz的高频高压下其呈现的容抗较少,从而导致加在电缆外皮和和金属外壳间的电压增大,最终使用薄弱部分发生放电现象。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只有在合或分刀闸时会产生放电现象,而在稳态运行时电缆能正常运行。

2电网调度安全事故的主要特点

电网调度工作是保证电力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做好电力运行的管理倒闸以及事故处理工作是电网调度的重要工作内容。而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任何的操作失误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直接影响到电力能源的正常供应。从上文的案例分析可知,造成电网调度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处理安全事故,分析事故原因的过程中,要结合安全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分析,不能完全按照手册进行分析合理处理。同时,在安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基于故障现象予以分析,在结合线路系统状况的基础上,对故障位置进精确定位,分析故障原因,从而提高故障处理的处理精确度。为了提高安全事故处理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在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还应该对技术研发、人员培训、安全制度落实等常抓不懈,保证全体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得到提高。

3电网调度安全管理创新策略

3.1增加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力度

在优化电网自动化调度系统的过程中,要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并分析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进行分析,持续加大科研力度,力图通过技术创新与优化的方式弥补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漏洞。在整个过程中,应该做好如下几项工作:其一,应该选择质量与性能优良的设备,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应用水平,例如规模、运行方式等合理选择设备。主要针对系统的接口进行优选,并在设计完成施工后做好对应的验收工作;其二,将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监测作为电网调度及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定期做好对运行环境的检查和维护,更换其中的老化设备,确保系统处于技术稳定状态。

3.2完善事故风险管理体系,提高调度人员事故处理能力

建立一个完善的事故风险管理体系,首先要求加强安全管理岗位的风险管理工作。对于不同的工作岗位,其所面临和需要处理的风险是不同的,这就要求风险确定的过程中根据性质和工作需求的不同确定对应的风险水平,保证对应岗位工作人员具有足够的风险意识,从而在风险出现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另外,还应该建立对应的风险预案体系,对其中可能因为多种因素,例如雷雨天气、用电负荷以及人为操作等而造成的风险问题,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预先构想和处理,以免真正出现事故时没有对应的处理方案。同时,还应该进行预防演练,通过模拟事故的出现让员工能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现场演练,从而提高其事故处理的主动性和准确性。

3.3对电网调度安全管理培训进行创新

首先,要提高安全教育以及培训的整体成效。调控中心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人员应该在某一项工程实施或者运行之前就介入到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中。要对项目建设以及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相关技术、设备做到了如指掌。对于其中的部分重点和关键技术设备要进行专门的分析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安全管理人员得到了实战锻炼和培训,在整个过程中逐步成长成为了安全管理领域的技术骨干。同时,还应该结合不同的培训阶段实际需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作为调度中心的兼职培训师,从而提高安全教育以及培训工作的成效。

第5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素质操作管理

0引言

电网调度是对电网运行进行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使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一个机构。随着电网的不断扩大以及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调度事故所造成的影响也日益增大:调度班组做为电网运行操作和事故处理最直接的指挥者,其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对电网的安全运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笔者总结多年来在调度安全运行方面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影响电网调度安全生产的因素,并谈谈对调度班组安全管理方面的几点看法。

1影响电网调度安全生产的因素

1.1调度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具备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是搞好调度工作的必备前提。实际工作中就有少数调度员缺乏责任心,习惯性违章现象不断出现,存在着使用调度术语不规范、凭经验、靠主观判断,造成误下令。

1.2调度人员业务水平和心理素质差。调度员不熟悉电网设备的有关参数、母线结线形式、电网运行方式、二次设备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整定方案和工作原理等,以致误调度。特别是处理事故时,不能做到忙而不乱,惊而不慌,不能正确判断,果断处理,造成处理不及时或不当,使事故扩大,延误送电。

1.3对调度操作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不严格执行“两票”制度。在实际调度工作中,存在对调度操作指令票马虎应付或操作完毕后有空再补填的现象,有的工作票的工作许可及工作终结手续不清,易造成误下令、误送电事故。

1.4交接班制度执行不认真。调度人员未严格遵守调度规程,交班人员未把电网的运行状态、设备的缺陷交待清楚,接班人员在接班后也没有认真了解情况,及时掌握电网的运行状况和设备缺陷,特别在一些大型操作时最容易交接班不清,极易造成误下令。

1.5调度人员与变电站运行人员之间缺乏沟通。因当值调度员与运行人员之间的联系基本上为单渠道联系,随着当前电网网架的不断复杂、运行方式的灵活多变,在工作量大、操作任务比较繁重时,运行操作人员与调度员之间如果缺乏沟通就容易发生运行人员对调度员所下的令不理解就盲目操作,继而引起误操作的严重后果。

1.6班组安全活动没有定期开展或流于形式。高质量的班组安全活动能有效地引导安全生产,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围,它不仅是对上级安全生产文件的学习过程,也是调度员提高安全意识,自觉培养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意识的好途径,对安全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1.7有关电网技术资料管理不完善。班组基础管理存在漏洞,新设备的技术资料、继电保护定值单、电网运行方式安排和联系单、以及有关设备的一、二次图纸资料等管理不到位,未及时提供给调度员学习参考,使调度员在调度工作中缺乏依据。

2做好调度班组安全管理工作,要从加强调度人员的安全素质管理、调度运行操作管理、调度技术资料管理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班组安全生产的管理机制,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2.1加强调度人员的安全素质管理。提高调度人员的素质是安全管理的根本,抓人员的安全素质要三管齐下。

2.1.1加强思想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在加强电网调度管理的同时,也应把思想教育工作贯穿到每一个环节,要求调度员始终牢记“精心调度,精心运行,超前发现,快速反应”的十六字精神,养成重视电压等级较高的主电网操作,也不轻视电压等级较低的小电网操作;既重视复杂的操作,也不轻视简单操作的良好习惯。

2.1.2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完成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与经济利益挂钩,建立细致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能更好地提高调度员的工作责任心可采取以下两项措施。

2.1.3定期开展班组安全活动,务实安全基础,班组的安全活动是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的手段。调度班组要从提高安全活动的质量和效果着手,使安全活动工作长期化、制度化。与生产紧密结合不流于形式,真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2加强调度运行操作管理。是防止误调度、误操作事故发生的关键,要把好调度安全关,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2.2.1调度工作要流程化、规范化。并严把“五关”。即:申请单各项内容填写的规范关:一、二次设备运行方式安排的合理关;安全技术保证措施的完备关;调度指令票拟写的审核关;调度下令的监护关。把住了这五关就把住了调度安全操作的基础关。

2.2.2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特别是“两票”制度,杜绝调度“三误”的发生。应做到调度命令三坚挣坚持调度命令的预发制、坚持调度术语的规范化、坚持调度命令复诵制。

2.2.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调度班组是集电网各专业的综合班组,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电网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对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2.2.4熟悉各种反事故预案、做好事故预想。定期开展反事故演习。随着近两年地区电网负荷跳跃式的增加,季节性、结构性的缺电使电力供应严重不足,面对这种形势,调度员要十分熟悉并掌握在电网出现严重故障时处理方案,避免地区电网全面瓦解、崩溃。

3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的主旋律,是调度班组安全工作的永恒主题。笔者认为在当前调度班组的工作量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而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做好调度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只有通过健全的制度,严格的管理,先进的方法,有力的措施以及全体调度员的共同努力,才能使调度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郭一华.电网风险控制方法[M].2003.23(5).8~11.

[2]胡卫.电网预警管理.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1992.35~40.

第6篇

现今我国的电力系统管理调度方式是统一调度、统一电网、分级管理,而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都已经形成了由网局调度、地区调度、省级调度、县级调度及全国调度所组成的电力系统调度方式。各级别的调度部门都设置在电网单位的内部,履行对于全国电网进行调度的职责。调度单位的安设与等级划分准则都是由国家相关法规来予以规定的。

1.1统一电力系统

统一的电力系统主要指对于全国范围的电力系统进行垄断运营。由南方电网机构与国家电网机构两家国企对于全国的电网进行运作、维护与建设。而同时,国家的电力企业也负责全国范围内配电与售电的工作,拥有买卖电力的特殊权利,对于除发电以外的电力系统售、配、输等所有环节进行垄断,是国家规定的高度垄断电力企业。

1.2统一的调度

统一的调度主要指在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方面,电力系统的调度部门对于电网系统的运作进行统一的管理与调度。主要包含:对于电力系统运作中的各种故障及问题进行核查与处理,对于电力系统的实时运作进行分析,对于电力系统的运作方法进行统一编排,对于各项可能发生的运行危机进行分析以防止事故的产生,对于运行标准进行统一化,对于电力的系统安全稳定进行统一的审查与分析,对于电力系统的运作规定进行制定,对于各项安全自动安全装置及维护装置的配备与调整进行统一的思考,对于各类可能引起危险的隐患的避免与故障的隔离,对于可靠且统一的专用通信渠道与自动化系统的建立,且需要为通信系统的畅通提供保障,对于电力系统的事故处理进行统一化。在有事故的情况下,电力机构的调度部门需要行使紧急情况下的操控权利,对于事故的紧急处理实行统一的指导。而电力系统的下属各部门都需要对于调度指令进行实施,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散,并确保在短时间内对于电力故障进行排除,使得电力系统恢复正常的运行。

1.3分级管理模式

分级的管理模式主要指调度的工作实行需要在电力系统最高级别的调度部门指导下的各级别调度部门的分级责任体制。各级别的调度部门在自身的调度区域内对于统一调度的要求进行贯彻,同时保证下级调度部门需要对于上级调度部门的指令保持服从。我国电力系统的统一调度与分级管理模式是密不可分的结合体。

2电力系统现存的安全隐患及特征

2.1电力系统现存的安全隐患

我国的电力系统目前存在的隐患可分为三点:其一,部分电力系统的构造较为薄弱,安全的稳定性存在比较明显的不足;其二,对于电力系统的驾驭能力需要进一步的进行提升;其三,需要改善故障的紧急处理工作,与社会联合开办的故障联合演习应当更加规范化。

2.2电力系统突发故障的特性

电力系统的突发故障通常具有明显的特征,现今对于电力设施与装备组成的物理电力系统的电器特性研究相对更多一些,但是电力系统并不是与外界隔绝开的,是存在于社会与自然的环境中,所以也必定会受到周遭环境所带来的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不仅与电力企业自身有关,也与周遭的社会及自然环境有关。电力系统的突发故障就是指在固定的区域内突发性的,为电力系统与社会、国家带来损失的灾难性事件,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其一,涉及到的方面多,电力的生产、输出、分配与消费都是一起完成的,这其中需要涉及到电力系统的输电、发电、配电及用电等多个方面;其二,故障的诱因多,电力系统的突发故障不仅可能来源于违反电力系统与电气规章的操作,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电力设备还极容易被自然因素损坏(包括自然侵蚀、雪灾、洪水、地震等);其三,损失度重,电力的供给涉及到社会中的各行各业,也涉及到人们的财产及自身安全,大面积的断电造成的间接与直接影响是无法预计的。

3电力系统故障管理的发展历程

3.1经验为主的应急处理阶段

这一时期的应急故障管理工作主要注重应急的预案体制与应急组织体制的创建。重点对于紧急的指挥单位与工作单位进行创建。遵照国家有关的规章对于紧急预案进行编制与修订,并对于应急指挥部门与应急平台等技术支撑系统进行建设。

3.2分析为主的故障预防与管理阶段

这一时期的故障应急管理工作主要注重对于故障应急保障的加强。不断提升危险源的监控管理与突发故障预警预测工作的力度,另外也要注重提升故障应急情况下的辅助决策能力及指挥能力。3.3智能为主的灾变防护阶段这一时期的应急故障管理工作注重对于智能技术运用及主动防护能力的加强。需要重点加强工程知识数据发掘技能与人工智能的运用,达到对于事故现场的在线实时监控,对于突发事故的预警预测水准进行提升,为事故的应急指挥工作给予智能化的协助决策措施。

4结语

第7篇

良好,但不容忽视严峻的一面,做好经济工作要把握和处理好几个带有全局和战略意义

的关系,同时要抓住重点,加大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关键词经济形势经济环境实施宏观调控改革和发展

2000年是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是改革、发展、

稳定的关键一年,是世纪交替之年。这一年经济工作做得如何,对全局影响重大。最近

中央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形势,提出了奋斗目标,部署了2000年经济工

作的主要任务,需要我们认真把握,狠抓落实,继续奋发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为新世纪的经济腾飞创造良好的开端。

一、当前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

(一)当前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

1999年以来,在中央采取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国民经济继续保持

较快增长的态势,头9个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4%.1~10月,工业增加值增长9.1%,增

长速度比较平稳;农业收成稳定,粮食总产量大体接近上年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平缓,全国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城乡集体和个体投资)增长7%,其

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6.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下降0.9%,房地产投资增长17.4%;随着

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领域的扩大,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增幅比上月提

高1.6个百分点;外贸出口出现回升态势,9月份出口增长20.2%,10月份出口增长23.8%.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1~10月比去年同期增长19.4%,增收1300多亿元,财政收入占国

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金融形势比较平稳,到10月末,M1、M2分别增长15.1%、

14.5%,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国家外汇储备已超过1500亿美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

加,生活水平继续提高,10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59270亿元,同比增长13.4%.

从前三个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可望达

到7%甚至略高一些。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上也是相当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好转迹象:(1)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提高。

1~9月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去年同期提高7个百分点,其中成本费用利润率

提高1个百分点,总资产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率提高0.2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提高0.8

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下降1.7个百分点。1~9月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

1200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

480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倍。(2)外贸出口进一步回升。随着亚洲周边国家

的经济复苏、需求增加,我国对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出口增长加快

;同时国家加大了出口退税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出口的增长。从7月份开始,出口增长

开始回升。7月、8月、9月、10月出口增长分别为7.5%、17.8%、20.2%、23.8%.预

计全年出口增长可达5%左右。(3)物价下降出现减缓的迹象。8月份,受季节性因素

和肉禽价格进一步回升的影响,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1%,比去年同月下

降1.7%;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6%,比去年同月下降2.6%.9月份,因部分地

区调整学杂费、房租、水电费价格以及部分食品价格上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

上月上涨2%,比去年同月下降0.8%;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7%,比去年同月

下降2.8%.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月下降0.6%,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6%,降幅均

比上月缩小0.2个百分点。此外,随着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工业品市场回暖,工业品价

格降势也在趋缓。7月、8月、9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下降2.5%、2.3%、2.1%,工

业品原材料购进价格分别下降3.4%、3.3%、1.8%.

(二)经济环境日趋严峻的一面不容忽视

以上三种迹象表明,经济增长出现一些好转的迹象,但还没有形成好转的趋势,目[NextPage]

前还不能作出经济增长出现止跌回升、走出谷底的判断。对今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是逐步好转还是比较严峻?还有待观察。

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美国经济可望保持一定的增长,但由于美国股市出现一定的

泡沫成分,美元对欧元、日元出现一定的贬值趋势,不排除出现股市动荡、外资抽逃、

消费萎缩、使经济增长发生逆转的可能性。日本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由于日本内需市

场容量有限,日元升值不利于增加出口,所以日本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美、日GDP

占世界GDP的40%,美、日经济走向如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比较大。欧盟经济正在稳

步增长,但由于欧元的实施,欧元区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亚洲周边国家和地

区的经济开始复苏,即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出现好转,对我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也

将形成一种竞争关系。综合以上一些情况,2000年世界经济增长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即使经济增长快于1999年,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也不是很多,相反,对我国

经济形成竞争的不利因素在增加。从总体上看,2000年我国外需压力还是很大,外贸顺

差有可能进一步减少,利用外资也有可能会下降,外贸外资的减少,需要通过进一步扩

大内需来弥补。

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2000年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目前市场需求依然疲

软,大多数工农业产品生产过剩,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居民消费意愿不强,民间投资不

振,银行贷款行为趋于谨慎,资金供应趋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社会就业压力加

大,等等。当前经济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通货紧缩趋势仍在发展和蔓延。到1999年

9月份为止,全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连续24个月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18

个月负增长,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连续42个月负增长。按照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的定义,

一国消费品价格连续两年负增长,就可视为通货紧缩。我国实际上已经达到这一标准。

造成通货紧缩的原因,从短期因素看,是有效需求不足;从中长期因素看,多年来的重

复建设导致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这次通货紧缩,实际上是短期的有效需求不足与中长期

的结构不合理因素交织并发,从而使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压力。我国这一轮经

济增长下滑的周期最长,从1992年算起,至今已长达7年,目前下滑的趋势仍在发展。

特别是这两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未从根本上

遏制住经济增长下滑的趋势。2000年国内经济环境依然比较严峻。

二、2000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2000年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容乐观,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分析,预计这年经

济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率提高0.2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提高0.8个百分点,资产

负债率下降1.7个百分点。1~9月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200多亿元,比

去年同期增长7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80多亿元,比

去年同期增长1.5倍。(2)外贸出口进一步回升。随着亚洲周边国家的经济复苏、需

求增加,我国对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出口增长加快;同时国家加大

了出口退税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出口的增长。从7月份开始,出口增长开始回升。7月、

8月、9月、10月出口增长分别为7.5%、17.8%、20.2%、23.8%.预计全年出口增长可

达5%左右。(3)物价下降出现减缓的迹象。8月份,受季节性因素和肉禽价格进一步

回升的影响,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1%,比去年同月下降1.7%;商品零售

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6%,比去年同月下降2.6%.9月份,因部分地区调整学杂费、房

租、水电费价格以及部分食品价格上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2%,比去

年同月下降0.8%;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7%,比去年同月下降2.8%.10月份

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月下降0.6%,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6%,降幅均比上月缩小0.2个[NextPage]

百分点。此外,随着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工业品市场回暖,工业品价格降势也在趋缓。

7月、8月、9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下降2.5%、2.3%、2.1%,工业品原材料购进价

格分别下降3.4%、3.3%、1.8%.(二)经济环境日趋严峻的一面不容忽视

以上三种迹象表明,经济增长出现一些好转的迹象,但还没有形成好转的趋势,目

前还不能作出经济增长出现止跌回升、走出谷底的判断。对今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是逐步好转还是比较严峻?还有待观察。

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美国经济可望保持一定的增长,但由于美国股市出现一定的

泡沫成分,美元对欧元、日元出现一定的贬值趋势,不排除出现股市动荡、外资抽逃、

消费萎缩、使经济增长发生逆转的可能性。日本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由于日本内需市

场容量有限,日元升值不利于增加出口,所以日本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美、日GDP

占世界GDP的40%,美、日经济走向如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比较大。欧盟经济正在稳

步增长,但由于欧元的实施,欧元区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亚洲周边国家和地

区的经济开始复苏,即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出现好转,对我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也

将形成一种竞争关系。综合以上一些情况,2000年世界经济增长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即使经济增长快于1999年,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也不是很多,相反,对我国

经济形成竞争的不利因素在增加。从总体上看,2000年我国外需压力还是很大,外贸顺

差有可能进一步减少,利用外资也有可能会下降,外贸外资的减少,需要通过进一步扩

大内需来弥补。

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2000年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目前市场需求依然疲

软,大多数工农业产品生产过剩,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居民消费意愿不强,民间投资不

振,银行贷款行为趋于谨慎,资金供应趋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社会就业压力加

大,等等。当前经济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通货紧缩趋势仍在发展和蔓延。到1999年

9月份为止,全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连续24个月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18

个月负增长,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连续42个月负增长。按照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的定义,

一国消费品价格连续两年负增长,就可视为通货紧缩。我国实际上已经达到这一标准。

造成通货紧缩的原因,从短期因素看,是有效需求不足;从中长期因素看,多年来的重

复建设导致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这次通货紧缩,实际上是短期的有效需求不足与中长期

的结构不合理因素交织并发,从而使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压力。我国这一轮经

济增长下滑的周期最长,从1992年算起,至今已长达7年,目前下滑的趋势仍在发展。

特别是这两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未从根本上

遏制住经济增长下滑的趋势。2000年国内经济环境依然比较严峻。

二、2000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2000年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容乐观,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分析,预计这年经

济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为7%左右,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但仍然要付出艰巨的

努力。对此,2000年经济工作需要着重把握和处理好几个带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关系。

(一)既要坚持扩大内需,又要加大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的力度

扩大内需的核心是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经济总量。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

越来越受到结构不合理因素的制约,如果不调整结构,经济增长就不可能上去。调整结

构,不能是短期的、局部性的调整,而必须是中长期的、战略性的调整;不仅要调整产

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而且要调整地区结构,加快西部大开发,这是关系

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举措。结构调整要取得成效,必须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不能再走低

水平建设的老路。应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坚决淘汰落后的、重复的生产能力,发展高[NextPage]

新技术产业和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和企业,对传统产业进行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固定资

产更新,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处理好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的关系,实际上

是处理好经济总量与结构的关系,二者是不矛盾的。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拉动力,就是

扩大投资需求。这两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国债投资为主导,重

点投向基础设施等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和领域,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内需是

为了促进发展,增加经济总量,但同时也是调整结构的过程,是科技进步的过程。我们

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在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同时不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的基础

上求得更好的发展。

(二)既要坚持政府投入,又要努力扩大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

坚持政府投入,是在当前经济不太景气、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未完全启动以前的必

然选择。但是,政府投入数量是有限的,要受制于国家财力的制约,而近几年国家财政

状况总体上比较困难,这两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增加发行2100亿元国债,专项

用于基础设施等项建设。政府的这笔投入,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相比,数量要少

得多。启动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要靠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正常回升,不能只靠政府

投入来支撑经济增长,否则国家财政难以承受,经济增长也不能持久。所以,政府投入

的着力点,是要努力引导和扩大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使政府投入起到“四两拨千斤”

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贴息、参股、合资、补贴、担保等方式,

带动更多的社会投资。例如:1999年下半年国家增发600亿元国债,其中150亿元用于

企业技改项目的贴息和补充相应的资本金,以此带动银行贷款1500多亿元,使社会投资

规模迅速扩大。与此同时,2000年要继续落实已经出台的增加城镇中低收入居民收入的

政策,要通过实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措施,努力增加农民收

入,并结合出台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努力扩大城乡居民消费。

(3)既要积极推进改革和发展,又要高度重视保持社会稳定

2000年要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和实现科技进步,立足点是要保持经济又快又好的发

展。解决当前中国经济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坚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这一点是不能

动摇的。但是,要取得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以改革为动力。2000年各项改革已处于攻

坚阶段。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三

年改革脱困和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只有国有企业搞好了,效益上来了,才能

为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加快改革和发展,使社会稳定问题显得更加重要。改革和发展,

最终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利益的,因而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但在改革和发展的进程

中,因结构调整、企业改革、机构改革的深化,使下岗、失业现象增加;因社会环境的

不断变化,竞争加剧,一些人的习俗、观念适应不了环境变化的需要;等等,如果处理

不慎,极易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社会不稳定,改革和发展将一事无成。一个稳定的社

会环境,是顺利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

系,使三者相互协调和统一。

三、抓住重点,加大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2000年经济工作任务涉及方方面面,非常艰巨而又重要。但基本着眼点是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并在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基础社会经济发展上,以国有企业

改革为中心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同时注意保持社会稳定。从这个基点出发,2000年经济

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加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

连续两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其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是显著的。由于2000年有效

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趋势尚未有效遏制的矛盾仍很突出,在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未完全

启动以前,为了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必须坚持实施行之有效的积极财政政策,并加大[NextPage]

其力度。现在银行资金充裕、存贷差达1.2万亿元,生产能力充足、近1/3的生产潜力

未能发挥出来,劳动力丰富,面对钱多、物多、人多的因素,应是加快发展的好时机。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这些资源就会白白浪费掉。实践证明,财政政策对资源利

用具有见效快、导向作用大、宏观配置合理的特点,通过财政向商业银行发行长期国债,

动用部分社会储蓄资金,将相对过剩的人、财、物资源利用起来,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

2000年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仍以扩大财政支出为主要形式,双管齐下,

通过发行长期国债进一步扩大投资和继续落实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来扩大消费支出;同

时要运用好税收政策,包括实行必要的减免税政策,通过适当减少财政收入的形式,进

一步刺激投资、消费和出口。这样,中央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有人担心,

会不会引发财政风险?据初步测算,1998年,我国中央财政赤字(按国际通行口径,包

括为弥补债务利息支出而形成的赤字,下同)和债务余额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

别为2.15%和9.9%;1999年约为2.80%和12.0%;预计2000年中央财政赤字占GDP的比

重与上年大体持平,仍控制在3%的警戒线以内,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约为14.0%,仍

明显低于60%的警戒线。我国发行国债尚有一定的空间。积极财政政策是否有风险,关

键在于能否管好用好国债资金。只要国债资金能够发挥好的效益,促进经济较快的发展,

就能够为偿还债务创造有利条件,不会引发财政风险,也不会给后人留下债务包袱。近

一两年,财政税收每年增收超过1000亿元,其中就包含了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增收效应,

国债投入已经出现良性循环的效果。

(二)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在当前经济偏冷的情况下,要采取相应扩张的宏观调控政策,使社会资金得以充分

利用。如果仅仅财政政策是扩张的,而没有货币政策的相应配合,就难以充分调动社会

资金来支持经济发展,进而会减弱整个宏观调控的效果。例如:将国债资金投入具有一

定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采取贴息方式投入企业的技术改造等,都需要大量的

银行贷款与之相配套,如果银行配套贷款跟不上,就会影响整个国债投入的效果。因此,

必须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一是要保证国债资金配套贷款的及时投入;二是要满

足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需要;三是要支持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四是要适当降低存款准

备金率,促进商业银行扩大贷款,同时对有困难但需要扶持的中小金融机构,给予再贷

款支持;五是要大力开展住房、教育、汽车以及大件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消费信贷业务

;六是要发展资本市场,积极开拓直接融资渠道。总之,要保持货币供应量的必要增长。

只要积极财政政策不出现风险,实行相应的货币政策也不会有风险。金融业要正确处理

支持经济增长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在改善金融服务的同时,要继续深化金融改革,

健全银行内控机制和银行监管机制,完善金融法制。

(三)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

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00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后一年,是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

关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首先要尽最大努力

实现这一目标。要从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平衡发展的客观进程,着

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老工业基地,把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为国有企业跨世纪发展创造条件。”

2000年要重点做好以下一些工作:(1)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工业结构调整。继续压

缩纺织、煤炭、冶金、石化、建材、机电、轻工等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坚决淘汰那些[NextPage]

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产品质量低劣和污染严重的企业。不断优化工业结构,缓解重复

建设压力,增强企业活力。(2)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继续拨出一部分国债资金用于企

业技术改造的贴息贷款。对于技术改造所需先进设备的进口,国家可适当提供外汇、免

税等优惠政策。对国家鼓励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行业等项目的国产设备投资,实行按

40%的比例抵免企业所得税。(3)实行债权转股权。对一些有特别困难、但有一定发

展前景的国有企业,实行债权转股权。逐步解决企业资本金不足、资产负债率高的问题,

同时盘活银行的不良资产。(4)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完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使更

多的经济效益较好、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上市,增加企业的资本金。选择一批信誉好、

发展潜力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配售部分国有股来筹集资金。一些资信好、实力雄厚

的特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可在境内外发行企业债券,进行滚动发展。(5)实施规范

化的公司制改革。除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实行国有独资有限公司外,积极发展具有

多元投资主体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处理好“老三会”(党委

会、工会、职代会)和“新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加强企业领导

班子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实行企业会计外派制度,完善企业在经营、用人、分配等方

面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这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要继续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

再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但是,成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按“三家抬”(财政、企业、

社会负担)的办法来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只是一种过渡性措施。要从根本上解决

国有企业人员多等方面的问题,最终要靠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覆盖所有企事业及行政

机关单位职工的、由政府承担并强制执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

是实行由政府通过企事业单位从当期收入中偿付各项社会保障费用的现收现付制,近期

社会保障改革的方向是由现收现付制转向通过个人帐户实现的基金积累制,即职工在领

取工资后向社会保障基金缴付社会保障缴款,这笔缴款连同企业缴付的部分社会保障缴

款都进入职工的个人帐户,以后就从职工的个人帐户中支付他们的社会保障开支。实行

基金积累制,对新参加工作的职工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他们有足够的工作时间在个人帐

户中积累足够的养老金。成问题的是,已退休的职工和在实施个人帐户制度以前较早参

加工作的在职职工(统称老职工),由于在过去的工作年限里没有直接为自己积累养老

金、医疗保障基金、住房基金等,而是通过预先扣除把保障费用转化为政府收入并凝固

在国有资产中。转入基金积累制以后,老职工新建的个人帐户中的资金很少,已退休职

工的个人帐户则完全是空的。因此,在实施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轨时,政府应

对老职工过去对养老金基金的贡献作出补偿,这就需要由政府出面来筹集和建立社会保

障基金,这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条件。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对所有不

同经济成分的企业和职工依法收缴社会保险费,提高收缴率,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同时

也要考虑,在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过程中,对国有股权变现

所得,中小企业的拍卖、租赁所得,国有房地产的出售、租赁所得,以及财政预算支出

的安排,要按照一定比例划入社会保障基金。条件成熟时要着手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

度。

(五)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科技进步是加快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要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

最薄弱的环节,不是科技水平低,而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环节滞后,这与现行科

技体制和生产体制密切相关。现行科技力量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与生产相脱节。企业[NextPage]

的科技力量非常薄弱,许多优秀科技人才都集中在科研院所。这种体制,大大阻碍了将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使先进的科学技术无法得到及时的应用和推广。为此,

要深入进行科技体制和生产体制的改革,将应用科技的基本力量从原来的科研院所下放

到企业中去,使企业成为应用科技研究的载体和主要力量。这也是当今发达国家的通行

做法。科技力量与企业合二为一,既可以使科研经费得到保障,使科技人员有了用武之

地,又可以使企业生产有技术创新力量的支撑,增强企业的竞争力。2000年要基本完成

科研机构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使应用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或纳入企业的科研体系中

去。对于高校中的应用科技力量,也要逐步分离出来,按照科研机构改革的方向进行运

作。

此外,要加强知识产权的立法和执法力度,保护技术创新者的利益。尽快制定反垄

断法和严格执行反不正当竞争法,规范技术市场及其他市场,维护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

竞争的市场秩序。建立鼓励技术投入的税收制度。政府除了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和对市场

前景好的共用性产业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供资助外,应制定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投入的政策。

如:对技术转让收入、设备投资等扣减所得税;改进现行的增值税制度,明确企业研究

开发、科技人才工资等支出划入无形资产的办法,等等。倡导推广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

第8篇

目前山西省级骨干通信网通信设备包括了光传输设备、微波设备、调度交换机、行政交换机、视频会议系统、同步网设备、数据通信路由器、通信PCM设备、保护PCM切换装置、、通信电源及蓄电池。各类通信设备均有各自的网管系统,同时各网管系统按照全省综合监控系统的要求,逐渐接入该系统,实现大集中式的监控。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目前的山西电力通信网已逐渐无法满足智能电网的高速发展和电力系统信息化应用大需求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强主干光纤网、骨干数据通信网、地区通信网、农电通信网、通信支撑网以及各通信网管系统的建设。

2通信调度的职责

国网山西电网通信调度是全省电力通信网运行管理指挥中心。负责全省电力通信网的运行管理工作,负责电力通信网调度,对所辖通信网实时监控,负责通信网故障、检修受理时的各级通信专业间的指挥协调及与省调间的协调,负责电路(光路)管理、统计评价分析,负责受理所辖区域通信设备检修计划的制定、上报及检修工作票的监督执行,负责组织主干通信网反事故演习及应急演练,负责主干通信网应急预案的编制与修订工作,负责所辖设备的季节性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性评价工作,负责主干通信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系统的管理等工作。

3加强通信调度运行管理

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通信网络将会更进一步地得到快速发展。网络结构的复杂,通信设备种类的繁多,通信新技术的应用,通信运行维护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省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回头看”、通信调度与信息调度融合的推进,通信调度作为通信网运行管理窗口,也随之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那么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考验和机遇,通信调度应从以下几方面提供运行管理水平。

3.1加强通信专业的学习交流

通信调度人员原则上应具备通信网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经验,只有如此才能达到遇到故障发生,通信调度员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通过查看网管、试话等手段,初步判断故障发生的原因,并及时准确地组织协调各级通信调度及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故障受理,能够准确下发调度指令、指挥合理到位,而不是盲目地将申报人描述的故障现象重复性地复述给相关人员。因此要利用工作及业务时间为通信调度人员提供、创造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互通学习或邀请通信设备厂家技术人员以授课的方式进行讲解,掌握更多更细的通信技术知识;通过对通调人员的集中培训或现场实际操作学习,提高通调人员故障处理的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探讨,为通调人员积累故障处理判断经验。另外,由于全省各级通信调度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的问题,这对于及时了解通信新技术、掌握新系统的操作使用、掌握各类网管的实际操作都存在较大的弊端,因此建议为各级通信调度充实年轻技术力量,为进一步提高通信调度的运行管理工作以及为下一步与信息调度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完善通信调度各项规章制度及台帐

为了适应新形式、新体制的发展、不断提高通信网运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运行管理规程、制度,完善、优化各类电路、方式汇编和基础资料是规范通信调度管理的首要条件。进一步完善通信调度管理规定,明确通信调度职责范围、岗位要求、值班规范以及各类巡视制度,规范了专业台帐和各种日常工作记录,规范了通信检修审批流程、规范了通信运行方式的下发形式和格式等。为了便于通信调度员的日常查看,在故障判断或处理时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到中断电路运行方式票,通信调度对历年下发的通信运行方式,按照业务类型、重要等级等方式,进行汇编。每年整理汇编出山西电网输电线路继电保护通信运行方式、国网一、二级电路运行方式、山西电网调度数据网通信运行方式、山西电网调度数据网二平面通信运行方式、山西电力通信网行政、调程中继通信运行方式以及山西电力数据通信网通信运行方式等。同时根据电网改造,新建站点、设备的增加,对山西电网主干光缆系统图、主干光纤系统图、NEC系统图、GPT系统图、波分系统图、国网、华北网设备连接图进行实时更新。

3.3制定合理规范的检修计划

通信检修工作实现分级管理、逐级审批的管理原则。通信检修是电网检修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严格按照电力通信设备检修工作有关规程、规定的要求执行,实施闭环管理。涉及通信业务的电网基建、检修工作应纳入通信检修管理范围。通信检修计划分为计划检修、临时检修和紧急检修。计划检修包括年度计划检修和月报计划检修;未列入年度和月度计划检修的检修为临时检修;因遭外力破坏和不可预测的通信设备故障需立即实施的通信检修为紧急检修。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通信网检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通信网检修管理。主干通信网检修结合电网一次检修和通信独立检修,每年、月制定合理的通信检修计划,按照相关要求将影响电网或上级单位的检修按时上报省调度和上级通信单位,并按照相关流程严格执行通信检修工作审批流程。待所有审批环节通过后,通信调度需落实是否已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如已采取保障措施,方可依据通信检修票的申请工作时间安排相关单位开展检修工作。

3.4做好主干通信网的运行统计、分析工作

通信网的运行统计、运行分析以及运行月报是衡量通信网运行情况的三份总结性报告。其中运行分析、运行月报的编制均要依据通信调度值班日志,通信工作检修计划及检修票的执行情况等作为基础性资料,通过对通信调度所辖范围内通信网的运行情况按照月度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分析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通过月报的形式使各专业部门了解通信网的运行情况。统计分析包括了对通信设备的统计分析、设备故障的统计分析以及通信通道的统计分析。其中通信设备的统计分析是通信调度所辖范围内的各级通信网中通信设备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所辖区域内通信设备的使用状况、建设规模及发展趋势和规划需求;设备故障的统计分析是针对本年度各类通信设备故障数量、故障时间、故障类别、故障原因、故障分布、采取措施的统计分析,及时准确地反映各类通信设备运行质量及各相关单位的运行维护水平;通信通道的统计分析是按照对通信通道数量、故障次数、业务中断时间及保障率进行统计,从而分析通信设备及运行管理单位对通信业务的保障能力等。

3.5强化通信调度信息化管控手段

信息化技术的深化,已渗透到各行各业,通信专业也不例外。由于通信设备种类的繁多以及各类设备的数量大,为了便于监控这些分布分散的各类通信设备,通信专业建设了20多套通信设备网管系统。但这些网管系统自成体系,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查询操作界面,不便于通信调度人员的实时监控。鉴于此,国网公司从2012年起推广的国网通信管理系统(TMS系统)已逐步成为各分部、省公司通信调度日常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该系统实现了对个单位所辖区域通信资源的运行维护和资源调度的全过程管控,实现了通信系统值班管理、检修管理、方式管理以及故障管理等流程的全过程管控,同时还实现了对各单位各类网管的对接,为通信调度员提供了实时监控的功能。实践证明,该系统的成功应用,为通信调度的运行管理提供了信息化平台,提高了通信调度的协调指挥能力。

3.6提高通信调度的服务意识

通信调度作为通信专业的窗口,不仅承担着各级通信调度的协调指挥、承上启下的重任,同时还负责着省公司办公电话查询、电话宽带业务受理、生产信息的以及迎接各级领导的参观指导工作,因此优质服务是通信调度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日常工作中,通信调度人员要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热情的工作态度,规范的工作方式,标准的文明用语,用“优质、方便、快捷、真诚”对待每一位客户,不断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使通信调度真正成为信通公司的形象部门。3.7与信息调度的融合随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磨合提升和机制完善,通信调度与信息调度的融合也会逐步完善。对于两个截然不同的专业,信息通信调度的成立将切实作为两大专业融合的一个切入点。因此为了能够顺利融合信息调度的工作方式及内容,在保障电网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通信调度应逐步借鉴学习信通调度的扁平化管控模式,了解并逐渐掌握信息调度值班管理制度、值班监控内容、检修规程以及各类信息系统的监控方式等,最终实现通信调度与信息调度的融合,实现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三统五大”(三统:统一组织架构、统一人员队伍、统一标准流程,五大:大值班、大日志、大报表、大运维、大展示)。

4结束语

第9篇

1.1江门配网调度发展过程

2006年根据省公司的要求,将全市主网设备的调度权回收至地调。各县区局设配网调度班,负责各县区配网设备操作和监控。随着配网规模的不断扩大,配网网架日趋复杂,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电网安全运行的要求。江门局于2013年初开展配网调度的集约化,2013年12月完成全市7个县区局配网业务的回收,实现了全市配网业务的统一管理。

1.2江门配网调度现状

配网调度班由34人组成,其中班长1人,配网方式管理人员3人,值班长5人,值班员25人,实行四班两倒值班模式。每值配置人员6人,负责配网设备的操作、事故处理和电网监控。另设行政班人员5人,负责“两票”业务办理,重合闸投退操作。

2配网调度集约化管理模式优化

集约化作为一种创新的调度模式,在推进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必须要决心改革、勇于创新,敢于对旧模式进行优化和改变才能实现集约化。江门局在集约化过程中,不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很多创新的管理模式,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使得我们集约化工作可以顺利完成。

2.1值班模式的优化

根据江门局的现状,配网线路第一种工作票的办理由配网调度班负责,调度担任工作票许可人的角色,需对工作票中调度许可安全措施的正确性负责。此外,每次停电操作前要进行操作票的拟定。据统计2014年调度执行操作票10891张,办理工作票1541张。“两票”工作量占调度员日常工作量的30%或以上,严重影响调度员对电网安全运行的监控和事故处理操作。对此,我们提出“倒班值+行政值”的创新值班模式。将“两票”业务和重合闸投退操作交由行政班负责,倒班值只负责计划停送电操作、电网监控和事故处理。在新的值班模式下,各个调度员分工明确,确保配网业务安全有序地展开。

2.2图档管理的优化

在原有的县区局调度分部模式下线路单线图使用纸质图纸,每次的图纸更动需通过人力送递到达调度班。集约化模式下,由于江门地区地域辽阔,想要继续使用原有的方法,显然是不可行的。对此,我们提出线路单线图电子化的创新图纸管理模式。前期由于图档系统的未完善,为了解决纸质图纸更新带来的不便,我们又提出了扫描纸质图纸通过邮件进行远程传输图纸的过渡方法。随着后期图档系统功能的逐步完善,再一步一步地实现纸质图纸的完全电子化。实现电子化图档后,运维单位人员只需停电工作前一天在配网集约化系统发起电子化移交流程,工作结束后当值调度员进行图档,便可完成图纸的更新。

2.3监控模式的优化

江门地区由于靠近海边,常年受台风、强对流、雷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导致电网事故频发。特别是台风时期和雷暴雨天气下,故障数量在短时间内爆增。据统计2014年5月9日受强对流天气的影响,2个小时内江门10kV配网线路故障数量高达89条次。在这种情况下全市SCADA报警信号骤增,1分钟内多达几10条,容易出现遗漏、错复归、误复归信号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恶劣天气下采取分区监控、分区操作的创新模式,将江门地区电网分成A、B、C三个片区。A区只负责蓬江、江海、新会三区,B区负责鹤山、台山,C区负责开平、恩平的监控和操作。通过对SCADA报警信息的预分流,实现各区故障的独立处理,避免由于信号过多而导致人为失误。此模式只有在恶劣天气时,并经班长同意后才会启动,正常情况下调度员还是对全市所有线路进行统一监控和操作。

2.4运行人员结构的优化

集约化后由于各个地区运行人员素质掺差不齐,导致在接发令操作方面遇到很多阻碍。为了优化配网运行人员结构,提高操作人员接受调度令的水平,保障配网业务的顺利开展,我们在广东电网公司范围内率先举行县区局配电人员接受调度指令资格认证考试工作,以进一步规范调度指令业务。经过前前后后多次的下县区局开展培训,最终通过资格认证的配电运行人员有663名,通过率为95.9%。通过调度指令资格认证考试,筛选出优秀的接受调度指令的配电运行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安全生产水平。

2.5规程制度的优化

集约化以前,各个县区局调度有各自的一套业务标准,每个地区形成了各自特色的配网作业流程。这是不利于电网安生生产的开展,也不利于配网业务的规范化管理,因此我们提出要将配网业务标准统一化。于2013年初,组织配网调度班骨干力量开展配网调度规程的编写工作,将配网调度操作管理、用户管理、负荷调度管理等各方面的业务规范化、标准化。此外,从源头上规范配网停电业务的开展,通过规范停电申请的报送,严抓月度停电计划的制定,从而实现停电业务流程的统一化、标准化。故障处理方面,我们统一要求使用故障抢修作业表单,做到“一抢修,一表单”,每一单的停电操作都做到有依有据。

3结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