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6 16:38:2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语文主题阅读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

第1篇

一、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才是学习的最好刺激,兴趣更是学习知识的源泉。因此,新时代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打破传统,不能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要善于激发、鼓励、唤醒学生,要善于构建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这类教学情境的作用,将学生潜在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出来,让学生愿意去学习,敢于去领悟,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欢乐的泼水节》这篇课文的时候,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很多学生对于泼水节是非常陌生,特别是小学生的年龄与思维特征的影响,单纯依靠对课文的阅读是很难让小学生感受到泼水节所呈现的快乐情感。针对这类现象,教师应该抓住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再结合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播放一节关于泼水节的视频。在视频当中,学生们看到人们在节日中相互追逐、相互泼水,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且还能听到人们的欢笑声、叫喊声以及泼水带来的哗哗声。通过视频的观看,学生更加了解了什么是泼水节,而且能通过发散性的思维感受到自身仿佛也在泼水节当中,尽情的笑、尽情的玩耍,那种自由自在、那种幸福感觉很快就在学生们的心底产生出来。学生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及时抓住这种感觉,让学生们再进行阅读,然偶谈谈如果你在泼水节上,你泼出去的水,应该送出怎么样的祝福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很快将点了孩子们的思维火花:有的学生说将水泼到自己的好朋友身上,希望自己的好朋友学习越来越好;有的也说将水泼到老年人身上,希望他们身体健健康康;有的泼到自己的父母身上,希望他们工作顺利等等,其实思维激发的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感情的真挚与细腻。阅读课的成功应该是让孩子们感觉到课堂给他们带来的丰富多彩的、激情的、热烈的氛围。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充分为课堂增添情趣,让课堂更加直观形象。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培养了学生积极学习的意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作用。

二、以阅读为途径,培养学生参与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环境。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教师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课堂上学生也会有很多奇思妙想、很多智慧的火花在闪耀,其实教师稍加指点,再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就可能促成更多的精彩,但是教师就是不愿意去给这么一个平台,还根据传统的教学方式继续教下去,导致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缺乏,最终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例如:学习我们熟悉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中第一自然段时,教师应该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去荡起双桨,然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这个时候,小船儿走得很快吗?你是怎么样看出来的?”学生们经过阅读可以发现文中有一个“推字”,小船儿跑得很快。让我们一起荡起双桨,体会小船向前破浪的,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去理解、去阅读这句话。“划了这么久大家也应该很累了吧,我们休息休息,看看北海周围的精神,读一读第二句话,你们又会发现什么呢?”这样的方式,特别适合小学生,也抓住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让学生们非常开心,争先恐后的发言。有的说我看到了绿树红墙,有的说我看到了白塔,还有白塔的倒影等等,美丽的风景还吸引了我们,我们都忘记了划船,此时应该抓住时机进行引导,让学生读“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学生们经过表演,充分将海面上飘荡的那种感觉展现出来,然后再让学生进行阅读,对这份舒畅再次进行回味,慢慢进入情境。将课堂还给学生,以阅读作为途径,让学生自主阅读,走进课文的意境,然后慢慢感受。只要真正进入了这种意境,学生必定能感受到课文带给他们的精彩与震撼。

三、充分利用现实的生活情景

以学生为本不仅仅是需要对学生本人进行重视,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生活进行重视。通过生本教育的方法来开展阅读教学,还需要教师们能够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口语交际的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需要从学生周围的生活汇总选取适当的素材并将这些素材创设成具体可感的情境,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阅读欲望,从而让他们主动去阅读。对于小学生学生来说,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阅读配合。

例如,阅读《我的影子》一文时,对于影子是该文的难点,也是亮点,于是笔者尝试让学生找寻影子,与自身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尝试着去了解我们生活中的自己的影子是什么形状,在何时才会出现影子。因此,学生们自觉地开始阅读课文,仔细斟酌文中的字、词、句,并以课文内容为基础,通过自己的想象介绍了生活当中所遇见的影子,将这篇空洞难懂的语文教材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发挥了自主性。

第2篇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主体性发展 主体性阅读教学

在当前语文教学评价与考核中,阅读无疑是令老师和学生倍感头疼的内容。令老师头疼是因为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费了很多精力,但学生阅读能力始终不见长进。虽然伴随着新教材的推广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探索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的声音此起彼伏,各种阅读指导方法层出不穷。但是很遗憾,这些方法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阅读教学的“投入多、产出少”的现状。令学生头疼是因为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从跨进校门开始就在老师的带领下,学课文,背诗词,做笔记,他们学习的面不可谓不宽,量不可谓不广,但他们中却鲜有人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独立阅读、分析能力,所以面对语文阅读评价与考核只能是愁眉相对。因此在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中,阅读教学是费时费力但成效甚微的一项。

究其原因,我认为最根本的是在现在考核评价制度的大背景下,语文老师出于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抹杀了语文阅读教学本身的规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老师过多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独立自主思考;阅读教学重结果轻过程,教学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几个阅读题,忽视了文章对人的人文熏陶和感染。所有这些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因此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之路是越走越窄。

那么我们语文阅读教学要如何才能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呢?我认为还是一条,那就是阅读教学要基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所谓主体性发展也就是阅读教学的各项规范、行为着眼学生主体发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又不是主观的东西,而是主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主体意识越强,学生就越会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建构,他的学习就越有可能成功。语文课程标准就语文阅读教学的性质和要求作出了精辟的阐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语文阅读教学必须真正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让阅读成为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阅读教学来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实践。

一、丰富自身内涵,转变教学观念,做阅读教学的引领者

我认为,语文老师要把语文阅读真正开展起来,首先要成为学生眼里的内涵丰富,品味无穷的“读本”。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气质与魅力,教学行为才有说服力,才可能真正引领学生一起走进阅读,在阅读中感受、寻找自己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我们要做一个善于阅读、乐于阅读、勤于阅读的老师,通过自身的学习来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影响感染学生。其次,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语文阅读是一种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行为。因此,老师要抛弃传统的功利主义,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实际和需求,扎扎实实地开展好语文阅读教学。

二、改革传统阅读课教学模式,创建主体发展性课堂

在长期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很大程度上是凭经验在组织教学,在教学中重视了组织功能,却忽视了协调功能;重视了对学生的激发,又忽略了对学生起码的规范。组织教学的教师本体,如何以更适合新课程要求,更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行为来组织阅读教学不甚考虑或考虑的很少。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学生的主体意识,凌驾于教育对象之上,直接组织、指挥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直接控制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说看书才看书,说讨论才讨论,说发言才发言,说坐下才坐下,学生完全处于被管理、被控制的地位,缺乏自主选择、自我反思、自觉调控的空间和氛围,不是自己学习的主人,而成了完成学习任务的工具。在这种单向的、线性的、静态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的学习缺乏灵性和动力,教学效果当然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改革传统阅读课教学模式,创建主体发展性课堂。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教学的主体性,表现为教师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潜能,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身心特点来确立教学策略、方法步骤,来调整教学内容的安排,在师生平等民主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所以在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学会相信,相信每位学生都有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敬畏尊重,尊重每位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懂得对话,从对话中了解学生的需要并给予最有价值的帮助;学会评价,评价要能够给予学生主动学习以指向性作用,使其能够更好地积极地学习。也就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各项规范、行为着眼学生主体发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这样,语文阅读教学才能迎来春天,也才能真正让阅读走进学生、改变学生、提高学生。

三、丰富阅读教学的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语文阅读教学更应该如此。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和教学需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始终在精神亢奋中进行阅读学习,而且乐此不疲。根据我的阅读教学经验来看,利用多媒体来进行阅读教学可以起到“寓教于乐,培养兴趣;创设情景,激感;化抽象为形象,破疑解难;广搜博采,激活思维”的作用;利用网络技术进行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电子阅读的本领,符合现代社会的潮流与需要,利于学生全方位阅读能力的提高;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阅读教学,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并借助图书馆安静的环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能起到不同的效果,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学习产生精神上和审美上的疲劳感,所以我们要不断改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对象的需要采用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要使我们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主动学习能起到促进和引领作用。

四、拓展语文阅读教学的渠道,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这种能力伴随学生的终身学习。因此,如果我们仅仅把阅读教学定位于语文课堂,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就不能达到以上目的,对阅读教学的认识仍然是浅层次的。我认为要使学生主体真正得到发展,阅读教学必须跨越课堂,延伸到课外,惟有如此才能从多方面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思考,感受情感,明白事理,提高或改善他们的人文修养,所以我们必须拓展语文阅读教学的渠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晨读课进行美文推荐,让学生都有机会接受美文的精神浸润;布置学生进行美文赏析,让他们学会评析,与美文对话;有条件的同学进行美文剪贴,学会收集优美文章,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组织学生开展名著阅读和知识竞赛,激发学生阅读古今中外优秀名著的兴趣,等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行,学生始终处于阅读的环境中,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主体阅读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五、精心构建阅读教学的良好氛围,用环境来影响学生,促使其主动学习

环境能影响人也能改变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良好的环境能对人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学也是如此,如果能让学生处于一个有着浓郁阅读氛围的环境里,那么阅读教学的效果也一定会大有提高。我在自己的阅读教学中非常注重这一点,首先,利用班级的墙面,精心布置墙面文化,把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学生阅读的座右铭,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动力;其次,设立了读书体会交流园,任何同学都可以把自己的阅读体会拿出来和别人交流,从而使阅读经验得到了共享;最后,创建班级图书角,组织学生成立兴趣阅读小组,利用班级图书角资源开展阅读竞赛。通过以上措施,班级中充满了阅读的良好风气,学生阅读的兴趣得到了极大提高,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大为增强,可以说阅读成为了学生的一种自觉追求,就是部分不怎么喜欢阅读的学生也感到了压力,受到了熏陶,开始主动地融入到了阅读的队伍中。

当然,主体性阅读教学的开展是个很复杂的过程,它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创造性、迁移性等诸多特性。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牢记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和提高为出发点来设计和规划阅读教学,就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有效教学来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一定能使阅读行为成为学生心灵的散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3篇

关键词:阅读名著;中学生;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221-02

在语文教学当中,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全部都会运用到名著。古人在治学当中就是以先贤的名著与理论为基础,背诵大量的名著才能考取功名,而在现代语文教学当中,不论是课文还是课外的扩展阅读都引进了大量的国内外名著。名著的阅读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审美情操,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与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现当代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1.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降低了教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视。在现当代语文教学当中,语文教师开始大量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综合声音、图像、视频,等等元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然而大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却让现当代的语文教师忽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名著阅读的重视正在逐步下降。名著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显著意义,同时也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理解能力与学习语文的兴趣具有极大的影响。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如沈从文、老舍等都对于古典名著了如指掌,因此对于阅读名著的忽视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降低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多种多样的读物与阅读方式分散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由于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产品充斥在如今的中学生身边,不论是手机、掌上游戏机还是IPAD,等等,都能够为中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并且如今大量漫画、网络小说与奇幻魔幻小说的出现,让中学生在选择课外阅读读物的时候面临了更多的诱惑,这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与意愿,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大量漫画、网络读物甚至不良读物的阅读,让中学生对于语文产生了极大的不认同,认为模式化的语文学习并不能够体现文学的魅力,甚至与语文教师产生分歧,进一步导致了中学生叛逆心理的出现,从而抵制学习语文。

二、阅读名著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

1.语文素养的内容及其对于语文教学的意义。所谓语文素养,其实就是一种以语文文学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的表现,语文素养包括了语文知识、语文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能力以及文学素养与思维能力等。同时,语文素养也指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比较基本的、稳定的、适应时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核心思想与观念,可以说,语文素养的培养就是语文教学所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与核心思想。语文教学正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通过对于文字、词语、语法、句子与段落的教学,培养出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

2.阅读名著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逐步形成,个人的思想观念与审美情操逐步形成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思想观念与审美情操,那么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而语文素养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由于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避免地接触与学习语文,因此语文素养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而阅读是获取知识与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也是体现了语文学习中交流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式,长久以来语文教学的实践表明,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单单靠教材内所提供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语文教学当中必须要引入名著的阅读。首先,通过阅读名著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学习到一些语法知识、语言文字的运用方法以及大量的文学知识,这对于提高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很大影响。同时,阅读名著又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文学名著通常都是经过作者的精心撰写,经过读者反复筛选和严格检验的文学艺术明珠,其中通常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与美轮美奂的艺术感染力,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大作用。而且,名著当中往往蕴含着大量的传统美德,在语文教学当中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阅读名著,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诚实守信、谦逊礼貌的传统美德,发扬尊师敬教、爱国为民的优良品质。

三、通过阅读名著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

1.引导学生学习名著中的诗文。在名著当中,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名著,其中都会流传这大量优美而又富有意义的诗文,如《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与《西游记》这四大名著当中,就有着大量的优美诗文与语句,这些诗文是学生阅读名著、了解名著的重要前提,更是让学生喜爱上阅读名著的关键。

2.帮助学生掌握名著中的主要情节。名著作为全人类文学的精华,其中所蕴含的艺术精髓是十分纯粹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通过吸收其中的艺术精华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与审美情操。而组成名著的重要部分便是其中的情节,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红楼梦》等名著,其中的情节往往引人入胜。因此在阅读名著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情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与文化素养。

3.指导学生领悟名著中的思想观念。在所有的名著当中,都是蕴含着积极向上与正确完善的思想道德观念的,不论是通过赞扬美德还是批判罪恶来表明其核心思想,名著当中的核心思想都是符合人类社会正确观念的。因此在学生阅读名著的过程当中,教师就需要正确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名著当中的思想观念,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四、结束语

名著作为人类历史文明当中的精髓,其中所蕴含的艺术精华与思想观念正是现当代语文教学所需要的,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与影响。因此,通过阅读名著的方式能够更好、更快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与审美情操,这对于学生今后的综合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万淑萍.读经典名著,享知识人生――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

[2]潘家明.语文教学应突出学生基本素养的形成[J].文学教育(下),2007,(2).

第4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教育教学中也应该广泛的引用多媒体辅助技术,优化教学的模式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一直以来都是制约着教学效果提高的重要因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对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模式进行优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网络信息的共享,拓宽课堂教学的知识面,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1 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高中语文教学由于其自身的内容特点,在教学时往往会因为课堂教学过于枯燥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讲的内容学生没办法很好地吸收。当前的高中语文以课文为主,教师通过黑板和课文对学生进行教学,枯燥的古文教学在这种方式中无法展现出其特有的魅力,从而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阅读是学生巩固语文基础知识和掌握更多基础知识的有效渠道之一,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要求教师对传统枯燥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进行改革,帮助学生提高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理解能力。

语文是一门对基础知识掌握要求较高的课程,学习语文要求学生一步一步的积累和掌握,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从而更好的进行阅读和作文的学习。在小学和初中的语文学习中,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的要求较高。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外,还将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学结合起来,对学生的思维有着一定的要求。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引导不足,学生的思维都是教师赋予的,学生阅读和作文中展现出来的情感都是教师告诉学生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在情感感悟方面没有和阅读的文本产生共鸣,从而无法提高阅读和作文教学的效果。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教学的优化

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是近年来在教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的一个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将当前发展迅速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网络、多媒体等联系在一起。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将枯燥的高中语文学习内容丰富化,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吸收。同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的应用,教师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带领学生的思维一起去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形成。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那个,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对提高语文整体的教学效果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是一个吸收他人写作精华的有效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到他人优秀的写作技巧,并通过阅读对自我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同时学生还可以感知文章中所蕴含的精神和思想,从而进行自我的提升等。

高中阅读学习包括古文阅读学习和现代文阅读学习。古文阅读学习的重要是要帮助学生掌握生涩的字句、能够准确的翻译出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中另类字词的含义和词性等。而现代文阅读则要求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等,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针对不同的文本教学目标,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时就能够更有针对性,并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古文的阅读学习中,古文的内容是比较浅显的,难点就在于学生对古文中所使用字的含义不了解,不能够做到字字对译,从而无法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等。如2013年广东高考的古文中“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这些字学生都是认识的,但由于在古文中,每一字往往代表的是一个词,而词性又会有所变化,从而造成了学生阅读的困难。如“苟”是“如果”的意思。“活”是“养活自己”的意思。字句的难度不高,但要求学生在学习时的专注和认真。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以黑板和课本为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提高。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古文教学中的应用将色彩丰富的图片、可爱的卡通,以及有趣的视频等与枯燥的课本结合了起来。学生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够完成学习目标。这种有趣的课件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视线,帮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气氛中,从而一步一步的学习和积累,掌握古文的阅读基础和技巧。

现代文的阅读要求学生把握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难度相对于较高,除了简单的教学外,还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自我的感悟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与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与信息量丰富的互联网网络联系到了一起,教师可以运用相同的情境进行情境的构建,帮助学生融入到现代文阅读所构建的情境中,从而更好地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巧妙地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所描述的情境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将现代文阅读构建成了一个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融入的情境,并通过图片、视频以及其他网络资源等将枯燥且抽象的知识变得生活形象,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第5篇

(1)记叙文阅读。记叙文是一种常见的英语文体。就广义而言,叙述性文字包括小说、故事、传记、历史等,在教材上占有不小的篇幅。记叙文的要素概括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由、经过、结果。即将五个“W”(who, when,where,

what and why)。入选中学教材的外国名人故事或小说篇目,如: 提供了绝好的素材。阅读时要学会从事情本身的发展去理解故事情节。通过作者的重要细节描写联系故事情节去领会作者的意图,对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

( 2) 说明文阅读。说明文主要是对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变化、特征或功能进行介绍,其目的在于对所写事物进行解释,回答“怎么样”、“为什么”之类的问题。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就是以说明文为主编排课文的。汉语中对说明文的要求是“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的顺序是什么”、“用什么说明方法”,这一要求同样适用高中英语说明文阅读。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比较、列数字、画图表、引用等。 说明文一般来说层次分明、结构严谨、逻辑关系清楚,呈现为“总——分——总”的结构。说明文都有一个(或多个)明确的被说明对象以及与被说明对象有关的主题。如No Smoking, please一文中,吸烟是object,吸烟引起的危害是theme。作者通过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对这一现象加以说明和介绍。该文以数字说明为主,如:In China:38% of the population smoke,89%of smokers are male; in 1989 the government received 25 billion ...说明信息分布的模式呈现一种立体格局——各个侧面(细节)之间既有系统的、有机的联系,以形成对主题的完整概念,又有各个侧面同文章中心的联系。在教这类文章时,教师可列出与课文主题密切相关的数据、表格、提纲等,帮助学生寻找理解的重心,使文章脉络变得清晰。

第6篇

高中语文论文2000字(一):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摘要:“新材料作文”近几年来正往高考作文焦点的方向发展,这种形式的作文更多的要求学生有发散性思维及对事物的广泛认知,从而检测学生的审题能力。

其实这种类型的作文比以往类型的要简单得多,因为新材料作文的内容比较开放,是在有关材料已经由命题者给出的情况下,考生按材料在不脱离中心点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此时就会有很多的考生因会错了意而创作出脱离中心点的文章。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本文以审题立意和教学策略为主体,探究如何才能让学生快而准地命中主题以及审题立意方面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

引言:

“审题”和“立意”作为新材料作文的重难点经常使学生教师手足无措,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分不清主次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考试时的作文立意及命题,更是会出现“偏题”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并且多进行一些有利于构建思维的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审题与创作水平大幅提高。

一、语文学习中,新材料作文占重要地位

(一)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新材料作文非常考验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因为写作一直与阅读理解紧密相连,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考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极为罕见,由此可以看出语文这门课在当今社会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也越来越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就使语文教学在教学改革中成为一项重要任务[1]。这种形式的作文要求学生先对材料进行“精读”并标出关键词,而后再考虑这一段材料的主题并对其作出总结,最后根据上述进行创作。如在分析“IBM公司信守承诺”的材料时,可以发散思维逆向思考,如果企业想要拥有市场就必须有客户,而拥有客户的前提是取得客户信任,这一要求就需要以诚信为基础,从而依据上述判断为材料准确立意。因此在这里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用发散性思维将材料主题丰富化,同时这样的思维能力也可以直接决定立意的合理程度及作文分数,所以考验学生在阅读中的思维发散程度是新材料作文中的加分点。

(二)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的写作能力高低不仅仅靠书面表达来体现,更多的是靠好的思维能力,“新材料作文”是要求学生在精读材料的同时尽可能多方面的考虑以确定立意,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探究材料主旨,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自己对材料的理解,确定立意过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一句话理清文章脉络伴随清晰的思路开始创作,在创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都与学生的思维密不可分,同时华丽的词藻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在给文章添加一些色彩的同时让教师觉得该学生的知识储备量高、语文功底深厚,这很利于教师加分。

二、对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的探究分析

学生的阅读水平直接决定了审题能力,新材料作文重点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能否自主构建知识框架,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文章中心思想并作出多方面的考虑而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果教师发现学生的审题能力并不突出,那么就要从其精神世界入手[2]。学生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只是对接触到的东西进行机械化解读导致思维固化,这就影响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得学生的思路单一且偏离正确轨道。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引导学生将所接触到的语言,所学到的知识与精神世界联系在一起,使得精神世界与个人情感相结合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材料观点和思想。同时学生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发表观点且使自己脱离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如教师在教学新材料作文“一诺千金”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着手深入思考判断出材料中心点,而后带动学生讲述一些自身经历或是让学生以发散性思维反向立意,从这些开始进行创作,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样的课堂气氛不只会让学生觉得轻松,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和思维逻辑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引导学生了解时事大事

在传统语文教学形式的影响下,大多数高考作文都是“现象型”的,因此大部分学生判断立意的出发点会比较单一,其实这些本没有问题,但事实上如果只是这样简单的判断难免会有急功近利之嫌,写作并不是为了比较高低好坏,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从写作中得到启发升华自己去感受生活,这才是写作的真正含义。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焦点,从中受益并得出有价值的观点用于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如在分析“毕福剑不雅视频”事件时,可以一改往日从批判角度出发的写作方法,从鼓励社会的角度出发,在事件中可得出的结论:对社会公众人物的言行明确衡量标准不放松并不是社会退步,反而是社會进步的表征,而后引出舆论场和媒体平台来确定立意为言论自由或是责任等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这种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就是主题内容丰富广泛,对此教师应该抛却旧观点而进行新时期的开放性写作教学,拓宽学生思维,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深化每一次得到的启发,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对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准确性。

高中语文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策略论文

摘要:文言文是高中语文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年发展中的文明成果。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从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优质的文言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近些年来,我国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一系列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热播更是牵动了全民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心。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師,就文言文这部分教学内容而言,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能够提高学生兴趣为目的,在符合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落实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实现优化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的目标。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策略作以下几方面论述:

一、以直观画面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少脍炙人口的文言文故事经过合理的改编搬上了荧幕,而当下的课堂环境也有着先进的教学设备的应用。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可通过以直观画面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文言文的情境当中,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从而在新课改背景下达到优化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滕王阁序》这篇文言文时,首先,我以多媒体技术将滕王阁的场景映在了学生的眼前,将学生的精神集中在了课堂上,让学生想象如何用语言描绘眼前的画面,进而为学生介绍了作者和写作背景。然后,我引导学生划分了文章层次,通过结合多媒体技术中的场景,指导学生赏析了本文优美的语言,帮助学生了解了骈文的两大特征。之后,我通过带领学生赏析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带领学生学习了文章表达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对偶和用典的作用。最后,我做了课堂小结,让学生交流了学习收获。我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画面,培养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浓厚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切实在新课改背景下达到了优化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以诵读情境激发学生文言文情感体验

从表面上看,文言文的文字过于枯涩,很难一气呵成的进行诵读,但是通过对文言文的深入研究不难发现这是具有韵律美的一种文本。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懂得将诵读情境落实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动力,让学生带着感情去理解文言文,从而实现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的目标。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赤壁赋》这篇文言文时,首先,我为学生播放了这篇文章第一段的音频,让学生想象所描绘之景,由此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文言文的情感,进而为学生介绍了作者和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认识了“赋”这种文体。然后,我播放了这篇课文的朗诵音频,旨在使学生感受到文章声韵美的同时对课文进行正音。之后,我引导学生分析了文章内容,使学生了解了本文写景、议论、抒情、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以及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最后,我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处境交流了学习这篇文章的收获。这样,我以诵读情境激发了学生文言文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理解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切实实现了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的目标。

三、以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文言文积累习惯

一般情况下,集思广益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而合作学习的开展是集思广益方式的一种,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合作学习,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文言文内容,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知识进行积累,使学生养成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从而完成构建高中语文文言文高效课堂的任务。

第7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

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高低,基本上都体现在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上,而读就是能够通过阅读文段,掌握其基本大意,总结其有关写作特点,回答相关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占很大比例,也是学生答题的难点。那么该如何指导初中生做好文段阅读题,我想在这里和老师们共同探讨。

一、良好的答题心态

一上考场,许多初中生都有一种紧张心理,焦灼浮躁,思维不集中,审题不清,即使提前有万千准备,到时候也脑子一片空白,不能静心阅读,笔底下随意作答,答非所问,答题不全面,这其实是一种答题的心态问题。要克服这种心理障碍,语文教师就要在平时多让学生练习适应。我觉得,还是要多进行模拟考试,让学生在频繁的训练中逐渐适应考场环境气氛,面对阅读题,能够少一分焦虑,多一分宁静,练成一种静心阅读、从容作答的心理品质。要能读懂文段,看清题目要求,找准答题要点,顺利作答。另外,在平时的作业或测验中,教师也要从严要求,让学生养成严谨的态度,克服差不多的思想,用高标准要求自已,相信良好的答题习惯一定会养成。

二、快速阅读文段,掌握主要内容

考试毕竟不是做作业,120分钟的时间,大小作文从构思到成文最少需要40分钟,基础知识的选择填空题大概需要30分钟,古文阅读至少需15分钟,那么现代文阅读两个语段就只剩下35分钟,所以对材料的阅读必须是快速高效的,而且要能在快速阅读中准确把握文段的基本要义,抓住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具体要求就是:1.整体看一遍文段讲述的内容是什么。2.研究文段中句子之间的联系,将句意相近的几句归为一层,概括层意及段意。3.分析文段中较突出的表达方法、修辞手法。4.注意人物的肖像外表描写。5.注意文段中出现的成语、俗语、有特色的用词等现象。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逐渐摸索出来一套快速阅读的方法,就是抓题目,抓中心句。因为题目就是文眼,透过题目,可以捕捉到许多信息,像文章的体裁,故事的梗概,写作的脉络,中心意思,作者的情感等等,都可以从题目中显露出来。比如《济南的冬天》显然是记叙文,《》肯定是议论文,而《中国石拱桥》、《大自然的语言》只能是说明文。再如像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心了吗?》等文章,通过题目,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作者的的思想观点。而中心句则是文章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抓住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认识就会更准确更具体。中心句一般会出现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如《詹天佑》,开篇首句便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句就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准确把握题目要求,有的放矢

在语文考试中,阅读题常见的失误一般有审题大意,答非所问,答题抓不住关键词,无视字数要求等等,导致失分。所以在训练中,我就让学生首先通过快速阅读掌握文段内容,看清题目要求,揣摩命题意图,然后再有目的地定向选读材料,机智从容答题。审题要细、透、准,考试中“仔细”的审题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节约答题时间。而一旦确定了答题意向后,就要尽量利用原文段中的语句,果断作答。大多数原文中都有中心句,尽量利用中心句答题既简单又准确,如果没有中心句,就可以改造重点句,或摘录重点词语作答。对于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一时把握不准答案,则可以暂放一放,先做相对简单的题目,以节约答题时间。

四、答题策略

阅读题好答也不好答,具体的答题过程也要讲究一定策略,我的经验是热粘皮法,问啥答啥,一步一步,少说废话。要求学生在考试中每道题都要答,千万不能因为不会就空题,因为有些题是主观发挥题,只要凭着语感答哪怕是几个字,没准就能得分。答题的时候几乎都要想到本文的主题,因为好多题的答案可能都和主题有联系。

首先得抓住文体特征,因为许多阅读材料一般都有较明显的文体特征,只有掌握各类文体的基础知识,答题才容易“上路子”。例如,记叙文常涉及的是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线索、表达的方式等;说明文常考的是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对象及特点等;议论文则侧重对议论文三要素的考查,如文章的论点、论据的类型、论证的方法等。

其次是要掌握一些答题套路。因为特定的题型都会有特定的解题步骤,比如题目要你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就可以是这样的答题步骤:1.开端写了……中间写了……结局写了……2.文章采用了XX(结构方式)。3.答XX情节在文中的作用,突出了……表现了……这样按着步骤直接往模型里套,得分一般不会过低。

第8篇

语文是一门涵盖内容十分广泛的学科,语文素养是提升语文应用能力的关键,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应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首先,要注重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是语文应用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的工作进行:第一,巧用文章信息,整体把握文章内涵。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扑捉信息的多少。初中语文的阅读文章更多的是议论文和古文,因此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古文、议论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例如在阅读议论文的时候,要重点的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意图,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信息整体把握全文。在阅读古文的时候,要重点的把握文言文词、句、语法等知识,提高学生文言文知识素养,从而提高学生对古文的阅读能力。其次,要注重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属于自己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因此在培养初中生的写作能力的时候不能仅限于教授一些基本写作要素、写作技巧、写作规范等理论知识,要注重写作的实际性和实用性,积极的引导学生仔细的观察实际生活,从生活中寻找语文写作素材,从而让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语文和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二、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1.采用探究式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着力于学生的学,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体验和创新。探究性学习能锻炼初中学生有效搜集和处理语文信息的能力,以探究课题为主题,学生依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遴选对语文学习有用的信息,在不断扬弃的过程中体会这些信息对最后解决语文问题的帮助,从而提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用语文的能力。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逐步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将语文课堂变的生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去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来。教师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不断的培养语文应用能力。

3.在学生中组建合作小组

从生活、活动中获得语文课外资源,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初中生具有喜欢和伙伴们共同学习的心理特性,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把学生分为各个合作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的去生活中寻找语文课外资源,然后带到语文课堂上,小组和小组之间相互的讨论,互相的学习,共同的进步。通过收集语文课外资源和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三、结语

第9篇

关键词: 高中作文 议论文 写作思路

作文作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考核指标,在高考中近年来常常以议论文的形式出现。虽然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引起很大的重视,但是训练的次数并未和分数的提高成正比,很多学生在高考中仍然写不出立意明确、文从字顺的议论文。针对这样的现实境况,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路整理的训练,从根本上扭转议论文写作的态势。

一、以大量阅读为基础,连接生活巧构思

议论文不同于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其最大的特点是行笔之前先构思。关于构思,现代文学大师鲁迅以笔代枪,针砭时弊,其杂文可以说是现代议论文的雏形。在他的创作过程中,鲜少有摊开纸笔就写作的情况,总是要先打腹稿,这个打腹稿的过程就是构思。

构思的基础是什么呢?是大量的阅读。阅读是一个发现文章中心思想的过程,这个中心思想不是读者的主观臆想,也不是作者的任意捏造,而是一个逐渐深入,将创作与阅读进行连接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发现中心思想的过程看做是发现作者构思意图的过程,因为构思的成立本身就是在对社会生活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构思是一个消化的过程。文章的构思必然要锁定一部分内容,而这部分内容最可能是来源于生活。高中生的生活经验并不算丰富,要完整地经历这样的过程,就需要大量的阅读,阅读和生活在学生发现构思进而主动构思的过程中相辅相成。因此,构思是基于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没有活生生的材料,就无从构思。在构思过程中,随着对生活理解的深入,文章主题思想会逐步明确。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加以整理、选择,进而深化主题。所以,大量阅读是为自己提笔写议论储备,储备达到一定的量,学生的构思提纲就将成型。

构思确立后要明确观点。观点的形成建立在大量的阅读上,各种联想、对比、质疑、想象等方法无非是为更好地体现观点所采取的外部方法。阅读的深刻程度决定着阐释的深度,也决定着论述观点的辩证性。由此可见,阅读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石。

二、以整体布局为出发点,搭建思维路径

议论文的构思和行笔都离不开整体布局。整体布局是一种原则,指引着思维的轨迹,最终又呈现出思维的质量。一般来说,议论文的写作有比较固定的布局模式:首先是提出(发现)问题,然后是分析问题,最后是解决问题。因此,常见的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有并列式、总分式、对比式、递进式和综合式等。

并列式与总分式都是首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横向思维,并排从几个方面对某一观点进行论证。提出论点的同时,齐头并进地阐释论点,最后进行总结与升华。这种模式的关键是用客观真实的眼光进行多角度的观察与分析,认识事物运用理性的头脑,找到事物的共同共融之处。

递进式则是运用纵向思维,逐层深入论证,达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目的。以“诚信”为例,学生可以先从社会上的信用危机入手,逐步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然后就这一原因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阐述,引领读者的思维层层深入,那么文章的层次就会分明递进,一以贯之。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分论点地提出要逐步深入,每一步的深入都有理有据地论证,它们之间是逐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前一个分论点派生出后一个分论点,论据也是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其最终都是要为共同的中心服务。

对比式的结构是提出观点,然后运用反向思维,正反对比论证。如论证“微小”可以从“巨大”入手,论证“柔软”可以从“坚硬”开始,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论点更清楚,启示的意味更浓厚,主张的阐明更具有戏剧冲突。

综合式的结构是将上述结构模式综合运用。其实,写无定法,只要是立意明确,观点清晰,阐释到位,运用哪种结构模式并没有硬性的规定,反而是创造性地运用对于议论文的写作更有利。

三、以行文为依托,处处皆是教学

在确定全文的中心论点,设计好全文的结构思路之后,就开始进入提笔写作的实质阶段。每一个自然段所要表达的意思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否则整篇文章很难整齐划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作文常常出现文章脱节、衔接不够的现象,就是在行文中不注意合理安排的结果。因此,把握行文的流向,使文从字顺,逻辑严密,是议论文写作思路训练的重要一环。

首先要做好段内的安排。每一句的顺序都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秩序与规律的,先写什么,为什么先写,后写什么,都要有意为之,不能说整体架构完了,每一个段落开始都是“胡言乱语”。段内的层次,句子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运用好起承转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优秀的文章进行讲读,并立刻让学生付诸实践,引导学生在别人的作品和自己的作品中分析、揣摩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组合顺序,从而培养学生行文的秩序感,达到文从字顺的效果。

其次要注重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语言感受能力决定思路的流畅程度。平时一定要注意读写不分家,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在此基础上复述、口头作文、书面作文等进行练习,以达到学生在表述过程中思路与语言的清晰与完整的目的。

本文分列的三个步骤将高中议论文写作进行清晰的思路训练整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是为考试,更是为个人的语文素养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钟玉.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模式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