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肾内科护士长护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6 16:39:1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肾内科护士长护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肾内科护士长护理

第1篇

关键词:神经内科; 护理; 常见问题; 防护措施

我国医疗水平日益发达,对于神经内科的治疗和康复,大多医院都具备着高超的医疗技术和优秀的医疗团队。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是对神经内科患者康复治疗中最重要也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在了解神经内科患者特殊性的前提下,只有不断提高护理工作的水平和护理效果,才能让患者更好更快康复,使护理工作达到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

一、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综述

1.1、护理中意外事件的发生

根据神经内科病人的特殊性质,他们大多都是中老年人,不少病人有身体机能障碍、各器官感觉或者意识上的障碍。老年痴呆和癫痫症患者也不为少数。在行动不便,反应缓慢的情况下,由于护理人员和家属的疏忽,容易出现很多让病人受伤的状况,例如坠床。家属的疏忽下,而病人情绪又不稳定时,最容易发生坠件。行动不便的病人也容易发生跌倒的事件。还有一些反应较为缓慢的病人,容易在无意中被烫伤等问题,这些都是在护理工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值得护理人员和病患家属以及病人的注意。

1.2、病人的走失问题

在神经内科的护理中,很多病人的年龄都偏大。一些老年痴呆症等意识不太清楚的病人容易走失。特别是在护理工作繁忙,人流量大,安排任务较多的时候,这种现象最容易发生。这给医院和病人家属都带来很大的压力。

1.3、病人咬舌和窒息问题

神经内科的病人非常容易出现咬舌和窒息的情况。因为病人的特殊性,很多都有轻微的吞咽方面的问题,癫痫病患者也不在少数。在护理人员和家属稍微的疏忽下,咬舌和窒息的伤害都很容易发生在病人身上。

1.4、人员和仪器上管理的缺失问题

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人员管理和安排必须要合理。护理人员在生活和家庭里都有着各种各样的事情,而很多生活上的压力总是能影响到工作的情绪和动力。一些医院对人员审核和把关的不重视,导致很多水平较低的护理人员浑水摸鱼,大大降低医院的医疗水平效果。医院仪器需要随时进行检查、清理、消毒等程序,老旧仪器应该及时处理和换新。有时候,例如仪器故障等仪器方面出现的问题,严重时,也会导致医疗事故。

二、对神经内科护理现状问题提出的一些防护措施

2.1、健全医护人员管理体制

为了达到安全可靠的神经内科护理服务,必须要对医护人员的管理体制有所改革和重视。严格对护理人员的入选和安排进行把关,对护理人员的调配和调动要合理。管理措施和管理体制的健全,是衡量一个医院的医疗质量是否安全的关键。

2.2、加强医护人员法律意识

当前我国很多医院除了主治医师以外,大部分护理人员的学历水平还不是很高。一些专科卫校出来的护理人员,之前只专注学习了护理方面的知识,而其他方面的素质不太健全的情况居多。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就很容易因为一些小细节导致医疗纠纷。这既影响了病人和家属的心情,也对医院在社会上树立的形象大打折扣。所以,医护人员必须要拥有一定法律意识,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护理工作。

2.3、进行护理人员培训

面临医疗水平和技术逐年提高的趋势,只有不断强化医护人员的技术和水平才能顺应时代的大流。特别在神经内科护理方面,医护人员的工作水平要求更加严格。护理人员必须在细心负责的前提下,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各医院应该加强人员培训工作,在护理人员工作的同时对其专业能力进行培训。例如经常开展医学讲座、护理学交流会等,让护理人员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

2.4、加大护理基本常识的宣传力度

虽然当今的科学技术和医疗技术都比以往大大提升,但是,人民的医疗基础常识并没有因此有大幅度的提高。很多人对医学方面的常识还存在很大的误区和盲点。所以,在护理人员工作的同时,应该加大对病人及其家属护理常识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的护理常识含量。只有在护理人员精心的照料和病人及其家属拥有护理基本常识的前提下进行配合,这种双向性的护理工作对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才是最能够达到效果的。

2.5、医院积极配合,消除安全隐患

病人的治疗环境本身随时都会对病人造成各种安全隐患。医院作为病人的治疗康复中心,应该及时排除细节上会出现的安全隐患。例如电梯的定期检查维修、楼梯扶手安全程度的检查、各种医疗器具的摆放安全、治疗仪器的定期故障排查等工作都应该做到位。排除意外的因素干扰到病人的康复和治疗,杜绝一切因小失大的事件发生。

三、总结

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相对于其他科室的护理工作有了一定的特殊性。在面对特殊的患者时,护理人员应该重视护理工作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和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同时,护理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医疗护理水平。在医院对此重视的前提下,医护人员应积极参加医院组织进行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讨论,完全服从医院的管理,以提高神经内科的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邱笑玲.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 基层医学论坛,2007,08:326-328.

[2]李景梅. 神经内科护理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05:66.

第2篇

神经内科常有老年人脑梗死,脑出血等急性脑血管意外的重症患者的接诊,对急重症患者实施监护,使用监护仪也就较为普遍,成为护理工作中重要措施。先进的监护设备和检测技术,对病情进行周密的观察,及时的发现病情的变化,治疗和维持生命器官功能,预防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发挥了积极地作用。监护仪的使用无疑对我们在重症病患的护理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由此我们也总结发现一些问题,该如何对策,特研讨如下:

1 监护仪使用中常见的问题是电极片粘贴部位过敏

轻者皮肤瘙痒,发红,重者局部形成小水泡。例如,我们监护的一例重度颅脑损伤深度昏迷患者,在接通监护仪后3小时后,粘贴片局部出现小水泡。虽然护理人员及时发现经积极治疗没有发生并发症,但也出现了病人痛苦的躁动。

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一定要注意密切观察局部的情况。及时更换电极片。我们的做法是用丙酮或乙醚-酒精混合液,轻擦皮肤。在遇到胸壁长毛者要局部剃毛,用酒精脱脂。这样电极才能尽可能减少皮肤阻力,才能保证心电图记录质量。并在更换电极片时一定要注意略移换粘贴的位。以避免电极片过度刺激引起的不适感,更重要的是在更换电极片时就便于仔细观察局部情况如出现皮肤发红、痛痒就要涂以皮康霜或皮炎平霜,尽早减轻过敏的症状避免加重形成小水泡。

2 监护线过多也会对患者有潜在的伤害和造成不适

每个监护的病患最少要接通三条导线。多的再加上胃管、气管插管、头部的引流管等,可达7~8条之多。如果遇到病患有躁动不安的因素使病人抓住导线或把导线、管道等压倒身下,就有可能造成潜在的危险和不适。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加强床单元的护理。及时把病患床头的各种导线和引波管进行仔细的理顺,必要时给予约束、固定使病人不易触到、摸到,以减少对病患的不必要的伤害和危险。

3 监护仪造成的精神痛苦

在监护仪使用过程中,病人的多部位都被各种监护导线和导管所缠绕。

病人的自身活动必然要受到限制,他自己很难保持合适的休息姿势,会有一种强迫静卧和捆绑感就会由此产生情感上的忧郁和焦虑。本来神经内科的急重病患就多有偏瘫失语、意识丧失、抽搐等症状。会有反应迟钝、心里失平、常表现出自卑、依赖、焦虑不安、急躁易怒等心理特征,加上监测仪的“捆绑”自然会加重病人痛苦的表现。

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更加耐心和细心,在尽可能范围内帮助病患变换以减少因监护仪带来的不适感,并要向病人讲清怎样活动而不影响监护效果。要向意识清醒,知觉敏感的患者介绍使用监护仪的目的、用途及安全性,尤其是要对监护仪的报警,要对病患做出简要的解释,使病患明白仪器是为检测病情而使用的,并非是意味者病危。让病患坦然对待自己的病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使我们的护理工作达到药物治疗都起不到的作用。

4 医护人员过分依赖监护仪提供的信息也会导致错误的判断

在我科病人使用的监护仪至少能检测病人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尖端科技的应用也会导致医护人员对技术设备的过分依赖,如果盲目依靠仪器提供的信息,一旦这些信息与病人的临床情况相矛盾就会导致错误的处理,使病情恶化。例如一例高血压脑出血使用监护仪的患者,在翻身前监护仪的血压显示180/110mmHg,而翻身后血压降至100/56mmHg。值班护士又连续两次通过监护仪测血压都低。而呼唤医生来又没查到低血压的征象,医生让病患平卧,在分别用水银血压计和监护仪两种方法测血压,发现血压与翻身前没有明显差别,这说明监护仪显示血压降低是由改变所引起的。但如医生片面只按低血压的显示处理错误的判断自然会错误治疗而出现危险。

这对提醒我们神经内科护理的特点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对急重的病患,尤其是意识不清表达不明的病人在使用监护仪时,更要多动脑筋,多看、多想、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层面,正确识别仪器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多做分析,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我们科室定期考核医护人员对仪器性能掌握的情况,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和临床意义等基本知识,来用理论和操作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对不熟悉仪器性能的护理人员限制使用并限期学会。强调护理人员不要只注视监护仪上的图形、数字的改变,而忽视了患者的存在。要随时想病患透露必要的信息又可随时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的细节。例如:口腔黏膜有无干裂、溃疡,皮肤有无出汗增多、颜色改变及肢体运动改变等,监护仪不能显示的病情变化,这样才能做好监护,提高护理质量。

5 监护仪使用造成的依赖性,这也是我们护理工作所遇到的问题

来神经内科的患者大多是发病急、病情重,不仅病人就连同病人的家属都可能伴有焦虑和恐惧。有部分的病人害怕自己的生命受威胁,过分依赖监护仪。他们可能会认为只要在监护仪的监护和医护人员密切观察下,自己的生命安全才得到保障。对危重患者满足其生存需要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解决其实际问题是医护人员的目标和义务。所以,对有使用监护仪产生依赖的患者,护士一定要做好说服和解释,使患者知道自身疾病已缓解,不必再用监护仪。同时更要告诉患者长期处于监护的条件下会对自己的病情恢复并不利,要避免新患者或者抢救患者时对自己的影响,而建立恢复健康的信心。

我们认为在使用监护仪时,护士一定要走近患者,做好四勤:口勤、眼勤、腿勤、手勤。从病患的一点一滴的变化中了解对患者产生压力的原因,善于发现问题采用不同的措施解除监护仪使用带来的问题,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秀华,主编,急救护理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8:18

第3篇

我院神经外科对于收治的292例患者中的134例采取了肠内营养支持,先对于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于在2013年1月~12月,我院神经外科ICU收治了292例,其中男性患者162例,女性患者130例,年龄5~79岁,平均49岁,GCS评分处于3~8间。患者入院诊断为高血压性脑出血137例,重型颅脑损伤140,其他15例。患者在入院12h内进行颅内手术者276例,采取非手术保守治疗者16例。其中,有134例患者采取了肠内营养支持,而其他患者则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情况基本一致,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于采取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不论是否采取手术,均应采取肠内营养支持,其标准为颅内出血相对稳定、恶性呕吐等症状减轻或消失。肠内营养支持应该采取鼻胃管,并且在喂养前采取头高位。首次喂养的第1h应当给予20mL的盐糖水,而后每小时递增20mL,同时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呕吐和腹胀症状。当患者出现活跃肠鸣音后,可以依照"低浓度到高浓度、少容量到多容量、慢速度到快速度"的原则进行喂养。如患者未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和不适应症状,应当通过Harris-Benedict来计算患者的基础能量消耗,而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喂养时,应当加强相关的护理工作,比如经常采取温开水冲洗导管防止堵塞,如果因为治疗的需要而暂停营养液喂养时,应当将导管冲洗干净,而后无菌储藏待用,此外,应当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增加运动量,以促进肠道蠕动和血液循环,以此加强营养液的吸收和能量的转化,最终促进患者的恢复。

1.3观察指标 以患者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每日热量摄入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作为计量指标,以患者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为计数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排气和排便恢复时间高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热量摄入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实验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例次高于对照组,见表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第4篇

【关键词】神经内科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病人对医疗护理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神经内科是一个存在较大医疗风险、易发生医疗纠纷的高危科室,收治的患者多以脑卒中病人为主,这类患者具有病情危重、意识障碍、病情变化快,合并症多,住院时间长,致残率高的特点。针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特点,现将神经内科常见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1.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1.1 意外受伤。

1.1.1 跌倒。神经内科病人发生跌倒的几率很高[1]。患者大多年老体弱,骨质疏松,生活自理能力及应急能力低下;神经疾病导致肢体瘫痪、步态不稳;性低血压、突发抽搐与晕厥;对疾病危险性不理解,麻痹大意或自尊心太强,思想上存在不愿意麻烦护士,以为自己容易做到的病人[2]。患者穿着过于宽大的衣裤,鞋底不防滑;病房地面湿滑、入厕时坐凳不稳,灯光昏暗等。

1.1.2 坠床。神志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不配合治疗的病人容易发生坠床;护士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病人陪护对使用床栏、约束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擅自取下床栏或解开约束带;护士对病人病情不熟悉,没有及时给予使用床栏。

1.1.3 烫伤。神经内科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多存在感觉障碍,对痛觉、温觉不敏感。加上护士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不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病人极容易发生烫伤。

1.2 走失。患者由于疾病影响,导致认知、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如护理防护措施不到位,没有家属看护,患者容易走失。

1.3 窒息、吸入性肺炎。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引起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进食时容易发生呛咳;有些患者由于留置胃管时间过长,家属自认为掌握了鼻饲方法拒绝护士喂食,由于鼻饲不当造成误吸或吸入性肺炎。

1.4 静脉炎。神经内科所用药物大多数为高渗性药物,对血管刺激大,加上神经内科患者多为老年人和危重病人,由于年龄、血管因素以及护士巡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药液外渗,引起血管及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等静脉炎反应。

1.5 压疮。神经内科卧床病人营养、感觉功能都较差,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发生压疮的几率高。压疮是神经内科患者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发生压疮的老年人较无压疮的老年人病死率增加4倍,如压疮不愈合,其病死率增加6倍[3]。

1.6非计划性拔管。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尚未达到拔管指征而将人体的治疗性、诊断性导管拔除,包括气管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尿管、胃管、各种术后引流导管甚至起搏导线等拔除[4]。神经内科病人受疾病的影响,意识常常会发生改变。当患者清醒后经常会产生情绪激动、焦虑、恐惧等心理,如患者出现躁动时,没有使用约束带,极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2.防范措施

2.1 加强法律,确立护理安全信念,营造护理安全文化[1]。通过组织护士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以护理常规为准绳,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及时发现、处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2.2 健全护理风险预案及应急处理预案,积极应对[5]。针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针对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有效杜绝和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2.3 正确及时评估危险因素,明确高危病人,并在患者一览表上做醒目的警示标记,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避免意外受伤[6]。

2.3.1 创造安全的病室环境。病室光线充足;保洁员拖地时应设警示牌;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卫生间安装竖向抓杆,便于患者站起时借力,增设防滑垫。床边监护仪、氧气筒、吸引器应摆放在指定位置,电线应卷放好,以免电线松散垂在地上将患者绊倒;患者的衣裤大小合适;用轮椅护送患者时扣上安全带;正确指导患者及家属使用呼叫器,呼叫器放置在患者易拿的地方。

2.3.2 认真评估病人。患者入院时,认真评估患者,做好健康教育;为压疮高危患者建立翻身卡,给予垫海绵垫、水垫,定时翻身、叩背,防止院内压疮的发生;危重及老年患者以书面形式告知患者家属护理注意事项,护士和家属双方签署“老年危重患者护理注意事项告知书”。确定患者为高危对象后,可以在患者的床头使用温馨安全警示卡,如“小心跌倒”,“小心烫伤”,“预防压疮”,“防止坠床”等,随时提醒患者及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应随时作好防止意外发生的准备。

2.3.3 床栏、约束带的使用。对神志不清,躁动不安、老年痴呆的患者,床边加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防止患者拔出各种管道,约束带松紧应适宜,每班进行交接班,注意观察患者约束处皮肤情况,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告知患者家属使用床栏、约束带的重要性,指导家属正确使用床栏及约束带。

2.3.4 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预防。癫痫患者突发抽搐时,应立即将压舌板或毛巾条放于患者口腔一侧上、下臼齿之间,以防舌咬伤;对60岁以上患者及认知、记忆力障碍患者实行腕带识别制度,在手腕带上注明患者姓名、性别、所住医院、科室以及医院联系电话;护士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者的去向,防止患者走失。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为病人进行治疗,如热敷、频谱照射、理疗、艾灸时,应注意温度,注意观察皮肤情况,以防发生烫伤。

2.3.5 加强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时,教会患者及指导家属使用辅助设施,如护栏,扶手等;对于颈椎病患者,突然改变可能会诱发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等症状,应告知患者在改变时,动作要缓慢;提醒患者生活起居要注意做到三个30秒,既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站立,站立后30秒再行走[7]。正确指导患者用药,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患者,一定要看患者服药到口后才能离开;掌握专科知识,进行健康教育时有针对性,如脑出血病人,一定要告知患者及家属绝对卧床的重要性,以防患者自行起床活动,导致发生再次出血。

2.3.6 加强护士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护理安全防范能力。加强“三基”及专科知识的学习和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护士理论、技术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把护理安全纳入到护理交接班内容中,责任护士每天对所管高危病人进行评估,随时增减安全防护措施,并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总之,护理安全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减少护理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不断改进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消除不安全护理隐患,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及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中华护理杂志,2004; (39)3:192~193.

[2] 雷春玲 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常见意外损伤及预防对策护理研究 2008;(22)6: 1462~1463.

[3] 杨桂华.压疮的研究及护理进展.现代护理,2007,13(25):2433-3435.

[4] 段摄霞, 王红艳, 郭秀茹,等.ICU 气管插管病人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前瞻性研究.国外医学 护理学分册, 1999 ,18 (1) : 457-459.

[5] 刘红.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当代护士,2006; (3):83~84.

[6] 张金花.神经内科若干安全护理隐患与防范对策.天津护理,2004(12)2;78~79.

第5篇

【关键词】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安全隐患;防范

【中图分类号】R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29-02

1 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1.1 护理工作方面的安全隐患

第一,在上班期间,有很多忽视都存在着对患者关心不够的问题,同时很多基础性的护理工作没有做到位。这一点,比较常见的就是医院规定对于那些偏瘫以及昏迷的患者,需要每隔两小时对其翻身一次[1]。但是,护理人员在翻身的时候,往往会对患者的受压没有没有给予足够的细心观察,从而加大了患者出现褥疮的概率。

第二,对于那些相对比较年轻的忽视来讲,他们在临床护理经验上面,不是很充足,所以,对于患者的有一些病情变化情况,他们无法准确且及时的做出判断,以至于紧急处理不及时,最终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第三,医生和护士的记录没有形成一致。对于这一点,特别是在对患者意识状态的描写的时候,比较常见。

1.2设备和仪器的安全隐患

在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中,必须要有护理设备的配合,如果没有了护理设备,或者护理设备不齐全,性能不高,设备设备之间不相匹配,设备老化等等的问题,那么,就会造成患者的安全隐患。这一点,尤其是那些急救物品器材,如果没有做到位的话,或者在使用中出现故障的话,那么,也是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

1.3患者自身的安全隐患

对于神经内科的患者来讲,他们由于肢体活动的不灵活,或者不方便,而很容易发生坠床、跌倒以及烫伤等等的问题。还有的时候,他们的情绪得不到控制,往往会出现躁动不安,出现痴呆,出现意识薄弱,甚至还会出现精神不正常等等的问题[2]。不仅如此,很多神经内科的患者,其自身的体质都比较差,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相对较弱,加上在行动方面的迟缓,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在肢体活动上面存在障碍,所以,很多时候,都会发生一些抽出的现象。

1.4患者经济条件的安全隐患

还有一部分神经内科的患者和家属,由于治疗脑血管的药物十分的昂贵,而且患者需要长时间住院,对于那些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患者家庭来讲,是承担不起如此昂贵的费用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很容易会出现药物患者的使用不一致,最终产生护理安全的隐患。

2 神经内科临床护理措施

2.1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和水平

对于这一点,首先,应该有计划且有针对性的组织相关的护士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同时,应该反复对其护理的专业技能以及护理的技术等等做出培训。尤其是对于年轻的忽视来讲,更是要把他们的护理基础抓好,把专科技能的培训工作做好。其次,应该定期组织相关的护理人员,来对那些新引进的设备的具体使用知识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保证他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熟练操作,并明白其主要的性能。当然,对于这一点,需要对护理人员做出考核,要通过考核,保证每一个护理人员都能够在这一方面过关。第三,要强化对护理人员相关法规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对每一个患者所享有的权利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对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有一个充分的了解。通过这样的措施,来在整个医院中,营造出一种安全且规范的护理文化,让每一个护理人员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提升自我,强化自己的责任心。

2.2强化健康教育促进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

对于护理人员来讲,要想在护理的过程中,得到家属以及患者的有力配合,就需要在护理的过程中,强化对患者以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尽可能的和患者多沟通。所以,对于医院来讲,可以在每一个月,都召开一次健康教育的讲座,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召开两次。在这一健康教育讲座中,把讲解的重点放在神经内科的基础知识上面,向患者家属讲述一系列病症的预防、治疗、预后以及康复等各方面的护理知识。只有这样,患者家属才能够更加明白患者的实际治疗情况,实际护理情况。当然,在向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应该把每一种病的具体注意事项告诉家属。

2.3规范书写护理记录

上述也提到了,在对患者意识状态进行描述的过程当中,常常会出现医生和护士的记录没有形成一致的问题。而患者的意识状态作为神经内科观察的重点所在,如果没有对患者观察仔细的话,如果医生和护理人员的记录不能够相符合的话,那么,是很容易会造成患者的安全隐患的。所以,可以从疼痛的反映,从唤醒的反映,从无意识自发动作,从腱反射,从光反射,从生命体征等方面,来详细的对患者的意识障碍划分等级。这样一来,护理人员和医生在对患者的意识状态做出判断的时候,就能够从这六个方面来进行。当然,对于每一个护理人员来讲,在进行记录的时候,应该对患者的嗜睡、对患者的昏睡、对患者的昏迷程度等等都能够熟练地区分开来,尽可能的实现全面的合理,全面的记录。做到真实客观,准确到位,从而来和医生的记录保持一致,降低患者的安全隐患。

2.4强化安全监督管理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于神经内科的护士长而言的,对于护士长来讲,他们需要把重点病人抓好,把重点的时间段抓好,把重点的人群抓好。这里说所得重点病人,主要就是那些危机并重的患者,新入院的患者以及卧床的患者。这里所说的重点时间,基本上就是那些节假日还有中班夜班等等的时间段。这里所说的重点人群主要就是新来的忽视,能力相对较低的护理人员以及责任心不高的护理人员。

3 结语

总之,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对于相关医院来讲,必须要把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其那个花,要把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能力提升,要把对患者以及对患者家属的安全教育工作做好,要强化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相互沟通。通过此,来有效的把安全隐患排除,从而更好、更安全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第6篇

吉首市人民医院 湖南省吉首市 416000

【摘 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提出解决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242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1 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针对安全隐患的风险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缺陷的发生几率;结果:对照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4.96%,观察组为0.83%,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6.70%,对照组为83.47%,两组差异显著;结论:采用有针对性的风险护理可有限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 神经内科;安全隐患;风险护理

神经内科的病人多为年老体弱、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其大多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且常伴有意识或精神障碍,病情严重,变化快,住院过程中常会有功能障碍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1]。护理安全指的是在医院护理的全程中,避免患者发生法规、法律不允许的心理及机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缺陷、障碍,甚至死亡。本院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式有效地提高了神经内科的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1 安全隐患分析

1.1 护理人员方面

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强度大,一些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或是因专业技能的不足,或是为了图方便,盲目地简化操作流程,致使病人的一些细节被忽视,医院的护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1.2 患者及家属方面

神经内科的病人病程一般较长,在长时间的治疗下未见病情好转就容易产生怪罪医院的情绪。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对医护人员态度恶劣,不愿意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

1.3 技术设备方面

在临床护理中,仪器能够在某些时候代替医护人员监控患者的身体数据,及时发现患者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治疗。设备的落后,致使患者出现的情况不能及时被发现,可能使患者错过治疗时间,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不利影响,致使医疗事故的发生。

1.4 护理人员工作制度

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十分紧张,面对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以及担心事故发生的压力,易对护理人员产生心理上的压迫进而产生烦躁、暴躁等情绪,致使细节被疏忽而导致安全事故。另一方面,被护理的患者大多为老人,并常伴有精神问题,需要护理人员以极大耐心和细心去进行护理。因此,若护理人员工作制度不合理极易产生事故。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9 月至2014 年9 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242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8 人,女76 人,患者年龄在25-79 岁之间,平均年龄47.5±11.5 岁。所有患者中包括脑出血75 例,癫痫32 例,三叉神经痛25 例,短暂脑缺血36 例,脑梗死73 例,重症肌无力1 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1 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患病程度等一般资料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见的护理方式,包括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情绪变化、检测电解质常规工作等。观察组则根据神经内科常见的安全隐患采用风险管理式的针对性护理。具体包括:

①落实护理制度。认真、如实、规范地填写护理记录。同时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和患病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并认真落实。

②加大宣传教育。有效地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增加跟医院工作的配合度,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

③更换监测仪器。采用更好的监控设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控,力求在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的异常,并及时处理。

④合理安排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制度。避免护理人员由于过于疲惫影响情绪,进而出现工作上的失误,甚至跟患者及其家属出现冲突。

2.3 疗效评价

记录整个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护理缺陷,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缺陷的发生几率。同时采用调查表的方式,以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标准评价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满意率= 非常满意+ 满意。

2.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护理缺陷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121 例患者中有1 例发生护理缺陷,发生率为0.83%。对照组121 例患者中有6 例发生护理缺陷,发生率为4.96%。两组患者在护理缺陷的发生率上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3.2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121 例患者中,非常满意者55例,满意者62 例,不满意者4 例,满意率为96.70%。对照组121 例患者中,非常满意者36 例,满意者65 例,不满意者20 例,满意率为83.47%。两组在满意率上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统计学意义。

3 总结

神经内科的患者多有行为、意识等障碍,是意外出现的高发科室[2]。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虽易发生护理缺陷,但通过有针对性的风险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3]。

参考文献

[1] 阂燕化.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1):203

第7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肾内科范围内随机选取从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内,因肾内科疾病住院的患者92人。其中男性患者有48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在18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1.21±3.2岁。患者中有慢性肾病的占据40例,综合病症的有30例,血液疾病12例,重症狼疮肾3例,急性发病患者7例。另外选取本院在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期间住院的肾内科患者92人,其中男性患者有47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在17到79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9.82±1.45岁。患者中有慢性肾病的占据35例,综合病症的有42例,血液疾病10例,重症狼疮肾2例,急性发病患者3例。收集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而且患者都是自愿参与护理管理研究,P值大于0.05。分别对两组患者执行护理管理工作。第一组划分为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另外一组为常规组,采取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观察。收集两组患者的恢复信息,比对记录观察效果。

1.2方法

常规组的肾内科患者需要执行传统护理管理工作,保证护理顺利进行。另外,针对实验组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管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先进的护理理念以及护理方法。收集相关肾内科疾病患者的病情讯息,在开始护理工作之前掌握相关流行疾病的护理方法。针对不同的肾病患者应该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前期应该进行职能培训,保证护理人员了解相关的肾病内科护理知识,保证在护理的过程中有参考讯息支持工作。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并且及时的向患者家属反馈,要求家属配合患者治疗。针对重症患者采取严谨的护理手段,在护理过程中注意消毒和透析处理,需要置管的环节应该充分的做好准备,保证护理的时效性。观察患者情况,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影响患者恢复和好转。采取优质护理管理模式,也要求护士长能够监督护理人员的工作,保证在进行病患病症处理的同时,护理人员能够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做好思想引导工作。护士长要向护理人员强调工作的重要性,充满服务意识保证患者体验良好的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记录,进行信息比对。观察患者对护理的感受,比对护理阶段出现的异常几率。再使用专业的SPSS系统进行结果分析,观察比对P值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根据记录信息比对统计学结果数值。可以发现,应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P值小于0.05。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异常的几率较低,患者的满意度比较高,P值小于0.05。

3讨论

第8篇

关键词:肾内科;风险管理;应用效果;评价

肾内科危重患者较多,病情进展快、易反复、预后差,增加了护理的风险[1],因此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对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疗效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探讨风险管理在肾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收治120例肾内科患者,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14年3月-2015年6月护理肾内科患者120例,男58例,女62例;年龄3~76岁,平均年龄(44.5±3.8)岁;疾病类型:肾病综合征30例,急性肾衰竭26例,慢性肾衰竭30例,肾小球肾炎34例。同时收集2014年3月前未实施风险管理的肾内科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5例,女65例;年龄3~79岁,平均年龄(45.3±3.9)岁;疾病类型:肾病综合征30例,急性肾衰竭25例,慢性肾衰竭30例,肾小球肾炎3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风险护理管理具体措施:①医护人员接受法律法规的培训[2]:护理人员要重视医疗安全,通过观察录像、举办讲座等形式引导护理人员增强护理安全意识,知晓医疗事故的严重性,重点学习举证倒置知识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②成立由护士长任组长、副护士长任副组长的护理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一线护士和护理骨干组成其成员;③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警惕性,进行留置针穿刺和护理的培训,加强预防患者坠床或跌倒的护理管理,加强预防导管脱落或移位的护理管理,防止和减少堵管或气泡注入等;④狠抓基础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掌握对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疏导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反应,热情、耐心地解释患者的问题,让其感受到被尊重及被关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流程,由专人检查,防止因消毒不合格导致的医院感染。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静脉穿刺1次成功116例,静脉穿刺1次成功率96.7%,风险事件发生1例,风险事件发生率0.8%,病历书写评分99.3分,患者满意117例,患者满意度97.5%。对照组静脉穿刺1次成功100例,静脉穿刺1次成功率83.3%,风险事件发生5例,风险事件发生率4.2%,护患纠纷3例,护患纠纷发生率2.5%,病历书写评分88.2分,患者满意101例,患者满意度84.2%,两组静脉穿刺1次成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肾内科护患纠纷发生率较高,这与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低有关。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医疗风险意识,正确识别并有效控制存在或潜在的风险。笔者在肾内科开展的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发现,常见的护理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护理人员应进一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其预知风险的能力降低甚至丧失,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尤其是部分新进护士法律意识薄弱甚至欠缺,如护理记录内容不全面、漏记、涂改,护理记录不及时及未能与医师的记录统一,忽视患者的基本权力,如知情权、隐私权等,甚至出现非法执业等。②护理人员应提高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护理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采用换位思考模式,加强对患者的关心,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采用药物和语言结合的方式治疗急腹症等疼痛明显的患者。肾内科患者多,人员混杂,且患者具有病情不稳定、并发症较多、死亡率较高、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病原因复杂等特点[3],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严格执行护理核心管理制度,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告知医师处理,防止护理差错事件甚至事故的发生。为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应加强各种导管的移位、脱出、堵塞及感染的处理预案。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静脉穿刺1次成功116例,静脉穿刺1次成功率96.7%,风险事件发生1例,风险事件发生率0.8%,病历书写评分99.3分,患者满意117例,患者满意度97.5%。对照组静脉穿刺1次成功100例,静脉穿刺1次成功率83.3%,风险事件发生5例,风险事件发生率4.2%,护患纠纷3例,护患纠纷发生率2.5%,病历书写评分88.2分,患者满意101例,患者满意度84.2%。两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加强肾内科风险管理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姜静.浅谈护理干预对老年肾内科患者安全防护影响的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22(10):123-124.

[2]罗洁贞.探讨肾内科不安全因素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1,9(9):65-66.

第9篇

摘要目的:探讨追踪管理法联合品管圈管理对肾脏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成立追踪管理团队,由肾内科护理质量管理组和院级护理质量管理组组成,依据三级评审标准制定追踪管理优先关注项目,并运用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法对肾内科优先关注项目进行持续监测与评估,每月将所发现的问题总结为十大类,并运用品管圈活动不断改进肾内科护理质量。结果:实施半年后肾内科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尿量统计出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活动完善了肾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了肾内科护理质量改进。

关键词 追踪管理法;品管圈活动;肾内科;护理质量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47

作者单位:330000南昌市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肾内科

魏芳梅: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Effects of tracer methodology and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on nursing quality of nephrology department

WEI Fang-mei

(Nanchang Third Hospital,Nanchang3300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racer methodology and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activities on nursing quality of nephrology department.

Methods:A tracer team which was composed of nephrology department nursing quality group and hospital nursing quality group was built up.The tracer team formulated priority contents of tracer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ertiary hospital assessment standard,and employed individual tracking and system tracking methods for continuous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f the priority items of nephrology department.All existing problems were categorized into 10 aspects,and the problems of prime concern were settled through QCC activities to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of nephrology department.

Results:After half a year,the score of nursing quality of patients in nephrology depar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while the error rate of urine volume cou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

Conclusion:Tracer methodology and QCC activities improved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nephrology department and contribu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nursing quality.

Key wordsTracer methodology;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Nephrology department;Nursing quality

追踪方法学是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医院评审过程中广泛应用的评审方法,包括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两种方式,其最大特点是评审专家从评审员和患者的双重角度进行现场评审,发现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安全、质量和服务问题[1,2]。不断改进以完善肾内科护理质理管理体系,建立肾内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机制是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疗活动有序开展、改进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2013年4~9月我科采用个案追踪法和系统追踪法进行监测与评估,并运用品管圈活动不断改进肾内科护理质量管理,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方法

1.1追踪管理法及品管圈活动

1.1.1追踪管理团队组成与培训追踪管理团队包括科室

护理质量管理组和院级护理质量管理组。科室护理质量管理组由病区护士长、6名护士和2名医师组成,院级护理质量管理组由护理部具有副主任护师以上职称及丰富临床护理管理经验的护理管理人员组成。所有成员均参加追踪方法学和品管圈管理工具理论及实践培训,熟练掌握追踪方法学和品管圈活动的流程与方法,由培训专家从病例选择到个案追踪进行全程演练,让团队成员能充分理解并熟练掌握追踪方法学的实际操作,最终经护理部考核合格后入选组成追踪管理团队。

1.1.2追踪方法

1.1.2.1目标患者选择追踪目标患者的标准:住院超过1个月的患者,经急诊收入院的患者,急危重症患者,转科治疗的住院患者。

1.1.2.2追踪技巧(1)个案追踪。①看或问患者,跟随患者及家属办理入院手续、标本采集、接受检查和治疗的全过程,以评价各项护理项目的执行情况,如入院评估、安全核对、专科护理、健康教育等的实施。②看或问护士,针对追踪时发现的问题,随机抽取2~3名护士提问,并抽取责任护士现场操作,以评价护士对护理工作制度、流程和规范的掌握与落实情况,以及实施的规范性等。③评估的重点项目,包括重要的护理工作是否达标和落实,护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和问题,跨部门交接过程中的安全情况及配合协调情况。④反馈、分析和建议,追踪管理团队定期对前一阶段检查涉及的相关项目进行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并提出整改建议。⑤持续推动护理质量改进,追踪管理团队继续追踪整改建议的落实情况,并定期对建议整改的问题实施第2次追踪检查,推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直至达标。(2)系统追踪。①重点关注内容包括标本采集、危急值报告、健康教育、院内感染控制等。②追踪方式包括与医护人员座谈,了解其在上述重点关注内容的执行情况;与患者或家属座谈,了解其对标本采集重要性的认识、医护人员配合是否协调、护士健康教育与指导是否到位等。③为评估同一标准在不同人员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执行情况以及制度与流程中存在的纰漏,追踪管理团队定期以会议形式对相关条款进行评价,对存在疑问的问题进一步调查和分析,促进问题不断整改。④追踪管理团队定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第2次追踪检查,推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直至达标。

1.1.3追踪问题统计设立追踪问题记录本,针对追踪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描述,并将检查发现的各类问题总结为基础护理、急重症护理、护理安全、病区管理、药物仪器管理、护理文书、医院感染、管道护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礼仪十大类,并定期进行统计。

1.1.4品管圈活动统计后将发生率高的重要问题作为品管圈改进的备选项目。品管圈成员根据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和圈能力对备选项目进行评分[3],评分最高的问题作为品管圈的重点改进项目。品管圈成员根据品管圈9个步骤对所选改进项目进行持续分析、改进和追踪[4]。本研究追踪检查的过程中发现肾内科患者尿量统计出错率高为品管圈的重点改进项目,并对其进行重点改进。改进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全面评估患者,包括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患者排尿情况及排尿方式、文化程度、沟通、理解力及合作能力。(2)根据评估情况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及指导,告知患者记尿量的目的及配合方法。(3)统一测量工具,指导患者或家属购买标准刻度尿壶。(4)发量统计及监测记录表,并教会患者和家属使用。(5)患者、家属或护士将每次测得的数值按时间顺序记录在表格上。(6)护士按表格上的记录,每班进行统计,通过的就划掉,避免多统或漏统。(7)由大夜班护士进行24 h总结,异常时通知医师。最后采用柏拉图评估改进前后的实施效果,改进有显著成效并通过院级护理质量管理组审核后即形成标准化规范和制度,改进效果不明显者重新进行新一轮整改活动。

1.2评价方法比较追踪管理法实施前(2013年1~3月)和实施后(2013年10~12月)的护理质量评分,包括基础护理、急重症护理、护理安全、病区管理、药物仪器管理、护理文书、医院感染、管道护理、健康教育、服务礼仪共10个项目,每项10分,满分100分,由院级护理质量管理组对25名护理人员进行评分,并于追踪管理法实施前后各随机选取100次患者尿量统计,比较尿量统计出错情况。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或χ2c检验和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追踪管理法实施前后肾内科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表1)

2.2追踪管理法实施前后肾内科患者尿量统计出错情况比较(表2)

3讨论

传统的护理质量管理理念倾向于将护理不良事件归咎于护理人员的个人错误,但事实上绝大多数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偶然和孤立的,而是众多环节中某一个或几个因素出现问题导致的,其中既有个人原因,也有系统原因[5]。追踪方法学是近年来医院评审中广泛应用的以患者为中心的评价方法,更加关注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及服务问题[6]。追踪方法学通过对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追踪,检查医护人员在各环节的工作质量,及时发现存在的和潜在的问题,实现了对护理质量的动态管理。追踪方法可分为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个案追踪指通过对选定患者的追踪检查,评价护理人员对护理流程、规范的执行力和护理服务质量。系统追踪指多个部门协同工作,围绕某一目标就医疗过程中的高风险项目,注重组织系统功能实现过程中问题的发现与整改[7]。本研究综合运用个案追踪与系统追踪法对护理质量进行持续监测与评估,并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分析与改进肾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发现的重要问题,取得了理想效果。

两级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应用追踪法到肾内科病区进行现场观察、询问、查阅病历、与患者交流、与医护人员座谈,全面了解患者入院、检查、治疗、护理、宣教的执行情况。两级追踪小组对追踪检查中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行详细描述和记录,讨论分析后将追踪检查所发现的问题归纳为十大类,并将发生率高的重要问题作为品管圈改进的备选项目。品管圈成员依据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和圈能力对备选项目进行评分,评分最高的问题作为品管圈的重点改进项目,最终尿量统计出错率高被评为品管圈的重点改进项目,品管圈成员通过运用品管圈九个步骤明确重点、设定目标、解析原因,最终拟定改进对策并加以落实,落实后持续进行效果评价并最终形成标准化规范和制度。

我科通过为期半年的追踪检查与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完善了肾内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同时修订了存在纰漏的流程和制度。结果表明通过以上改进,肾内科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患者尿量统计出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同时科室护理人员也意识到应用追踪方法学和品管圈管理认识问题现状、解析内在原因、改进潜在的问题与危险因素的重点性。总之,追踪方法学联合品管圈管理能够对医疗护理服务的全过程进行追踪检查,发现问题、制定相应改进措施后追踪检查,落实改进效果,对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8]。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陈虎,等.医院评审追踪方法学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医院,2012,16(3):1-6.

[2]张幸国,刘庭芳,杨泉森,等.追踪方法学在医院评价及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9):691-694.

[3]蔡贤黎,王萍,徐建鸣,等.品管圈活动减少患者内镜诊疗等候时间[J].护理学杂志,2013,28(13):1-4.

[4]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23-55,89-116.

[5]段霞,施雁.追踪管理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2,27(5):1-3.

[6]傅臻,孙正英.个案追踪法在产科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督查中的运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6-7.

[7]王海蓉,邱服斌,张爱琳.追踪方法学在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3,27(2):551.

[8]潘继红,叶宁,周立平,等.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19):50-5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