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业经济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6 16:39: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业经济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农业经济论文

第1篇

市场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农村品的生产与销售开始逐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发展趋势。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越高,这种发展趋势也将越明显。科技的不断进步,使现代化技术不断被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极大的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使农产品的生产实现了规模化。现代科技的引入,使农村企业更加重视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使农产品的销售更加规模化,更有利于企业在生产与销售上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2培育市场农业经济实现农村经济新跨越

2.1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

不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上,农产品的质量与价格都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重点[3]。根据消费者的这一需求,应逐步规划并建立一系列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在生产基地中,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的培植,建立一个绿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除了培植较为常见的品种之外,还可以在生产基地中培育一些因地域限制不易在室外存活的农产品品种。在农产品的招商方面,应给予潜在商家一定的优惠政策,让商家能够通过最小化的投入实现最大化的收益。同时,也为无业人员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2提高农业人才储备

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在市场上投入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与高素质人才。只有不断提高农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才能提高农村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高水平发展。在农业人才的选拔上,应实行竞争上岗制度,避免腐败问题的发生。对于企业内部的高水平人才,应通过物质奖励等方式进行激励,遵循贡献越高回报越高的原则。同时,对所有人才实行淘汰制,做到奖惩分明。企业内部应定期进行培训,做到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人才储备。

2.3建设龙头企业

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使农村企业实现了产业化经营。农村工业化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方向[4]。因此,应按照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在农村企业成员中,着重培养一些龙头企业,不断推动农村经济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不断将先进的科技与一流的管理模式应用到龙头企业的建设中,坚持企业自身的特色,提高企业在农业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企业的市场规模,也能获得较好的市场效益。在龙头企业的建设过程中,应建立农副产品的生产与加工基地,保证农产品与副产品投入市场的品质,使其受到市场的欢迎。

2.4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我国在加入世贸后,市场的规范化使我国的市场农业经济体系日趋完善。然而我国农产品的流通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5]。由于我国农产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导致我国还没有完善的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的缺失,使市场无法对农产品进行有效的评级。同时,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农产品的经营与销售进行规范。为了保证市场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应根据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完善我国市场农业经济体制的建设,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农产品的销售行为。

2.5结合市场需求

在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围绕市场,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展农业生产,建立农业生产基地,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与农村企业的集团化发展。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针对市场需求量比较大的农产品,应按照地域优势规划并建立一系列农产品生产基地。对于主导该农产品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建设企业的龙头,推动企业集团化发展。农村企业的集团化发展,更有利于农产品资源的集中,实现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同时,也有利于农副产品的开发,实现农产品增值。此外,应不断转变思想,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及时对市场的消费能力做出预测。由于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依然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导致农产品生产者一味追求产量,而忽视了市场的消费能力。农业市场经济想要获得发展,企业就必须按照市场的消费水平来决定产量。

3结语

第2篇

农业经济论文3000字(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

[摘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业发展水平会给我国的整体发展水平造成很大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农业经济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也推动了农业信息互通的进行,切实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虽然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想要做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便必须解决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问题;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0.075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基础产业,这种情况长期内都不会发生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也给我国的农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切实提高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但是当前我国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想要提高农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动我国农业更好的发展,必须做好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1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新时期,我国农业想要更好的发展,便必须将科学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提高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水平。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

1.1农民对于农业经济信息化不够重视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的认知对于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若是农民能够认识到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但能够将信息化技术更好地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还能够检验技术成果,帮助研发人员更好地了解存在的问题[1]。但是由于我国农民知识水平较低,其对于农业经济信息化不够重视,农民一时之间很难接受和应用信息化成果,这也给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造成了较大阻碍。

1.2农业信息化资源管理存在较大的问题

我国农业生产紧跟国家的相关指令,农业经济信息化服务系统也已经建设得比较完善,但是其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农业经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便是没有及时处理系统中的那些有效信息,这也导致了农业资源并没有得到较为合理的利用,这也影响了农业经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1.3政府资金投入比较少

想要提高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水平,足够的资金投入非常重要。想要更加合理地使用农业经济信息化技术,不但需要农民提高其认知,还需要安装农业经济信息化的设备,只有这样农业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合理的发挥。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政府在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还比较少,很难满足相关设备购买和安装的需要,农业经济信息化技术的作用也很难得到较好的发挥。

1.4农业经济信息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

农业经济信息服务的是农民,不同农民对于农业经济信息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想要让农业经济信息更好地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服务,便必须增加农业经济信息获取的途径,让农民都能够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2]。当前,我国农村提供农业信息的能力还较差,农业网站报道的信息大都是科技类的信息,没有综合性地分析当前的市场情况,这也导致了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1.5专业技术人才欠缺

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做好信息化管理非常重要。但是就当前而言,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农业信息化管理人才都比较欠缺,即便是具有信息化管理人才,其对于农业经营也不够了解。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我国从事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人员,拥有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知识的专科和本科毕业生低于5%,绝大多数人都是毕业之后自学的相关技术。并且工作的时候,相关人员也仅仅是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采集和相关的信息,并没有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这也导致了农业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最终会给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更好地进行造成影响。

2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分析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对于我国农业发展非常重要,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帮助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推动我国农业更好的发展。笔者下面主要分析了做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策略,希望能够给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2.1重视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农民是农业建设的主体,想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便必须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首先,必须做好宣传工作,通过电视和广播等形式来提高宣传的力度,让农民真正的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3]。其次,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加大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投入,定期的开展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有关的讲座,从而切实提高农民的信息化管理意识。此外,相关部门还应该给农民提供一些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实践中去的机会,通过图书馆和文化站来做好农业知识普及工作。

2.2做好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

想要做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便必须通过当前的技术来进行资源的整合,将资源的作用发挥出来。比如,可以进行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这个平台来进行农业信息的共享,将平台和农业信息的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还应该科学的引导农民群众,让其主动积极地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其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2.3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设备

我国农业经济水平较为落后,很多地区在农业生产的时候,主要依靠的还是人力,而在农业生产中,将先进设备运用进去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做到这点,政府必须增加资金方面的投入,确保农民能够购买和使用这些设备,为了帮助农民更好地使用这些设备,还需要做好培训工作,激发农民对于信息化的兴趣,确保其能夠准确合理地使用这些先进的设备,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政府还必须完善资金监管制度,确保投入的资金能够运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去,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

2.4做好信息技术研发工作

想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便必须分析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实际需要,并从问题和需要出发进行科技研发,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存在的问题[4]。首先,政府需要将自己的作用发挥出来,政府必须重视农业科技研发,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更好的进步,并将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其次,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在考虑到农民实际需要的情况下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切实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

2.5做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必须积极地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进行新时代农业工作人员的培养。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将多种培训形式运用进来,帮助农民切实提高其知识水平,确保其素质能够满足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其次,需要重视专门技术人才以及专门管理人才的引进,并通过高薪或者政府补贴等形式将人才留住。最后,必须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从而解决专业农业人才欠缺的问题。

3结语

农业经济想要更好的发展便必须将先进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国家农业想要发展得更加快速稳定,便必须全面做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我国相关部门必须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投入更多的资金,将先进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加大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将农业信息化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让其更好地为我国农业发展服务。

农业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试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论文

摘要:文章论述了新农村建设要求下的农业经济发展,分析制约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优化

1、引言

一直以来,农村地区的发展是困扰我国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难题,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核心。国家和政府对于农村的发展也持续不断提出各种发展战略。新农村建设就是新时期提出的农村发展战略之一,具体要求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而分析新农村的各项建设要求,都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所以本次分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问题。

2、新农村建设要求下的农业经济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要求下,农村地区进行农业经济发展,一是朝向信息化和科技化发展,农民对于先进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对先进设备的应用也十分频繁,对于市场信息也比较关注,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加快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二是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这是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农业现代化体现出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进步,也体现出了经济发展的规律,相对于传统发展模式,可以更加快速的发展和挖掘市场,根据市场的要求进行发展,在关注农业经济发展持续性的同时关注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发展迈向新台阶。三是工业化生产,主要是农业合作经营制度的提出,提升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推动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发展,推动农业经济产业机制的进步。在大型企业的带动下,农产品出现标准化生产,而且表现出农产品加工业的标准化生产,提升农民的收入。

3、制约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

3.1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发展比较落后

一是传统的小农户经营模式不适应现代化农业大规模生产的要求。当前农村地区表现出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的情况,导致农村本身的劳动力缺乏,还大都是年龄较大的劳动力,具有丰富种植经验和技能的劳动力越来越少,这就阻碍了农业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比较落后,但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农村地区出现大量的农田闲置问题,利用率不高。

二是农业生产企业发展水平不高。这应当是大部分农村地区遇到的难题。对于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要想实现集群式发展,需要有龙头企业的带领,有品牌产品优势。但很多农村地区都不具备这些优势,虽然有自己的农业生产企业,但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无法带领小型农户之间形成合作组织,建立命运共同体,实现风险和利益共享,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

3.2农业产业金融体系和产销联结机制水平较低

农业生产也离不开金融领域的支持,对很多农村地区,金融产业也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当前农业经济经历多年的发展,已面临转型升级,但是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缺乏资金的支持,导致农业生产存在一定阻碍。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金融体系的发展比较滞后,没有形成有效的产销联结机制,无法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

3.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但是很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难以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硬件设备支撑,导致农业种植效率和质量都不高,无法实现有效的发展。比如很多地区的水利设施比较老旧,不能正常运营,给农业灌溉等带来一定困扰。

3.4农业科技创新力不足

农村地区进行农业发展对于先进技术的重视程度不足,一般都是遵循前人的脚步进行发展,不能积极进行自主创新,科技的力量难以发挥,无法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提升。再加上地方上的资金有限,对于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较小,也存在一定阻碍。

4、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4.1健全农业发展新机制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农村发展提出了明确详细的要求,所以需要建立与之适应的农业发展新机制。一是要推动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目前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不断流失,农业方面的劳动力缺乏,存在一定阻碍。因此要推动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提高闲置土地的利用率,明确土地开发和利用的责任方,提高服务水平,强化土地流转登记的全面性和自愿性,对该机制进行创新,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完善相应的制度。地方政府要强化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土地承包档案管理体系,针对不同用途的农村土地进行分类管理。

二是發展集约化农业经营模式。地方政府要整合当地的农业发展资源,实现集约化经营,可以有效聚集资金和技术,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进行产业水平的提升。政府要发挥好带头作用,对农户进行科学引导,促进土地流转承包市场的运行规范化,同时积极促进农业合作社等组织的发展,将农户集中到一起,发挥集体的力量,并进行技术培训和提升。

4.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一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新农村建设中对生态文明提出详细要求,这意味着进行农业发展要注意绿色和环保。因此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关注这一点。还有,当前农业发展更重视粮食作物的生产,限制了农业产业的扩张,使得收入较低,新时期要积极进行创新,建立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绿色农产品等,提升农产品竞争优势。二是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新时期,农村地区需要注意加强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度加工,提高其附加值,这样既可以提升农业收益,也可以保证收益的稳定性。

4.3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地区还要完善适应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建设水平,对老旧的基础设施及时更换,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运维一体化管理,创新农业生产环节的因素。比如灌溉,选择新兴灌溉方式,提升灌溉效率,节约用水,比如滴灌。还要强化先进农业设备的使用,结合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形势,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代替人工作业,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注重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

第3篇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地矛盾非常突出,农业生产效益较低,污染情况较为严重,想要使有限的资源养活更多的人就一定要保持经济发展,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要依照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根据不断推动节约型社会发展的要求,采取节能、节水等具体措施,促使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完善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效率。循环农业是一种新型发展方式,是有效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农业经济增长新形式,通过这项循环机制,就能够有效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协调,实现农业生产的低消耗。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资源短缺以及环境退化的现状。

(二)发展农业生态经济

在低碳经济时代,发展农业生态经济是转变农业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发展生态农业,能够有效利用我国农业生产资源,不断提升其生产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并且能够突破国际贸易壁垒,促使我国农产品走向国际。生态农业发展要求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积极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生产环境,促使农业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在发展农业经济的时候,依照我国现行的各种法律法规,对农业资源进行评价与设计,在其中选择较为合适的农业生产模式,按照保护环境、合理开发的原则,积极、有效、有秩序的对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对于一些违规不合理的农业开发行为,要坚决抵制。在农业生产中,一定要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积极生产无公害的绿色产品。

(三)加大科技投入,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还是要依靠科技力量进行。想要有效发挥先进科技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就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不断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政府部门要积极发挥自身职能,加大政策性支持;其次,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不断加强宣传与引导作用,提升农业科技的推广与普及力度,提升农民对科学文化知识的了解,并且建立完善的合同化管理机制,加强对农民的科学引导;最后,建立农业信息站,加强与农民之间的联系,做好相应的调研工作,向农民及时一些有效的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

(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

低碳经济时代,人们生活质量普遍较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更加倾向于去乡村环境体验生活,观光旅游农业由此而生。观光旅游的概念是建立在生态经济基础环境之上的,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还能够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体验的机会。观光旅游是一种全新的农业经济生产形式,它是将农业与旅游行业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形式,能够有效体现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休闲观光旅游农业能够为市民提供自然休闲环境,有效满足人们亲临自然环境、回归田园生活的需求,重视人的体验感受,是农业与旅游业相互结合的有效形式。积极发展这种形式能够有效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增加农民的生活收入,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环境,推动城乡经济共同发展。

二、结语

第4篇

我国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结构性矛盾,农业的生产经济方式是其中的核心,关键是农村土地承包的经营问题。对农村土地进行承包,一方面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的确衍生了一些相关的矛盾:①人与地之间的利益矛盾②农业水利建设矛盾③现代农业与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

(一)人与地之间的利益矛盾

自上世纪开始,我国农村开始实施家庭承包制度,家庭承包制度采取的是“人人有份”的承包方式。为了保障每个人都均等的占有土地资源,都是按照家庭的人口数量来平均的分配土地。国家将土地赋予了长期的使用权,并且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以维护农民对于土地的长期使用权,保障农民在土地承包上拥有的合法权益。按照法律规定,耕地的承包年限为30年,草地的承包年限为30-50年,林地的承包年限为30-70年。并且特殊林地的承包年限,经过林业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准之后,还可以适当的延长期限。土地承包制度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遇到了严重的结构性矛盾:承包土地的数量不便,但是人口数量在增加,这之间就形成了人与地的利益矛盾,导致了家庭人口数量以及承包土地数量之间的背离。当前农村存在着两种家庭,一种是人数较多,但是承包的土地相对较少。另一种是人数较少,但是承包的土地相对较多。人口数量与土地数量之间的背离衍生出了人与地之间的利益矛盾。一种家庭主张人多地多、人少地少的诉求主张,另一种家庭则主张土地承包权利不能变动,要按照之前约定的年限来执行。两类家庭之间的分歧,导致了当前农村土地承包后续工作的瓶颈,导致了许多农民的土地采取荒废搁置,或者无偿将土地转交给他人耕种的现象。这是当前在农村经济发展当中最普遍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人地利益矛盾。

(二)水利建设矛盾

土地家庭承包在水利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我国农业水利建设一直较为薄弱,并且问题较为突出:

1、原有的一些水利设施,包括渠道、管道等无人管理维护,年久失修,各种水利设施的损毁较为严重。

2、农田、河道等无人维修。

3、农田的水利建设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这些问题与地图承包是分不开的。一方面,农田水利建设要占用一定的土地,但是在土地承包时,并没有预留专门的水利建设用地,水利建设所需要的土地都在农户自己的手中,没有集体土地可以补偿水利建设中所需要占用的个人土地。另一方面,各村委会无法筹集到足够的维修水利工程的资金,大中型的水利设施一直处于无人维护的状态当中。

(三)现代农业与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

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在进行土地承包时,为了实现利益均等,将土地划分成为了优、中、差三个档次,并且按照人口数量进行平均分配,绝大部分农户的田地都是分散的,不集中的。从劳动力使用的方面来件,土地的分散增加了劳动力的投入,增加了农业负担。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动趋困难,在外出打工之后,最终还是要回到农村,富余劳动力排斥大规模机器的使用,生产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同时在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角度来看,分割开的土地由于细小不够规模,无法使用农业机械,种种因素导致了我国农业经济当前机械化的使用率尚不足50%。分散的土地经营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限制了农业的规模经济,不利于发挥现代化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生产的模式推广,这也是农业经济发展当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之一。

二、如何有效化解农业经济发展当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一)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在当前的环境下,应当实现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流转。要保证现有土地关系不发生变化的同时,实现土地经营权的转移和流动,实现农村土地关系的稳定,这也是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最重要的前提之一。首先,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是广大农民的心愿,农民愿意土地长期稳定下来。土地的稳定是农村稳定、农业稳定最根本的保障,土地稳定了,农村其他的事情都好解决。土地长期稳定,农民心里才踏实。当前农村上访的主要问题还是聚焦在土地问题。调查结果表明,一般土地承包关系较为明确,无土地纠纷的农村,基本上无人上访。农民的上访,大都是因为土地问题,要保障农村现有的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

(二)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确认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保证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对土地经营权进行转让。首先,土地家庭承包的刚性不变,只是经营权发生流转和变动,这样既能稳定土地关系,又在根本上调整了经营关系,适应了农村人口变动的需求。关于土地的承租方依法缴纳土地流转租金,而出租房则因为土地流转而享有租金。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前农村土地人与地之间的利益矛盾。其次,农田水利建设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所在,农田水利建设是需要统筹规划的大工程,而各家农户较为分散,规模小,难以对水利工程进行统筹。土地经营权进行流转之后,才能形成规模经济,批量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从宏观上实现对农田水利的建设规划及实施。拓宽水利建设融资渠道,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的滞后现象。

(三)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必须要公开、公正、依法、有偿、自愿

土地经营权流转必须要坚持公开、公正、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在流转的过程当中,首先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土地流转的是农民的承包地,农民是土地的主人,所以要尊重主人的意愿。土地流转作为一种市场性的行为,发展要经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再到有序监管的这么一个过程。土地的流转必须要公开公正,不能强迫农民进行,并且价格要根据市场行情来确定,双方协商,不能由单独的某一方决定。流转的过程一定要依法进行,不能因为流转而改变了土地的性质。农民在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益之后,可以自主合理的支配收益。流转之后可以不再直接性的经营土地,而是获得租金。而自己就可以从农业生产当中解放出来,转移到其他行业当中。

(四)实现规模经济

土地经营权的流转,能够有利于农户之间的合作,培训新型农业组织,发展集体经济。其打破了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模式,丰富了土地承包的经营关系和内容,提高了农村土地社会化的程度,为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创造了物质条件。实现土地经营权流转之后,就需要农村实现规模生产,集中投入劳动力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农业机械的使用程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根本效率。

三、总结

第5篇

现在的农业经济信息化已经处于信息落后时代,很难适合新时期的需要,为此只有找出问题的症结,才能够走出科学合理的创新之路,这样才能够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信息技术缺乏

因为农村实用网络技术的不多,这样就导致信息技术产品与信息服务产业化的水平不高,因为信息产业公司就是面向农村发展了,但是使用的人太少甚至是无人使用,这些技术根本就没有必要。就因为信息技术缺乏了,根本就不能满足现阶段农村的需要,不能满足农业的科研、生产、教学以及管理上的需要。

2计算机使用较少

计算机作为接受信息的重要方面,在农业上应用还是比较少的,总体来说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个其中最大的一项就是农村文化偏低,大部分都是初中小学毕业,甚至还存在一些个字不识的文盲。

3信息人才缺乏

农村的信息网络欠发达,造成了信息交流落后。这样很多人都对信息化的东西不感兴趣,造成了专业人士比较缺乏。尤其是既要懂得计算机网络的人才,又要懂得农业技术的人才更是缺乏。这样,就导致农业信息化得不到发展或者发展缓慢。

二完善农业经济信息化具体措施

1建立信息资源共享

要进一步加快信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让涉农部门的信息交流共享,这样才能大力推动农业信息网站、系统以及信息资源的整合和集成。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涉及到的农业公共数据的兼容与共享。同时,还要加强农业信息的推广,让农户快速的了解最新的农业信息。这样才能改变目前的农业宏观信息多以及微观信息少的情况,才能够改变生产性的信息多、市场性的信息少,全国性的信息多、区域性的信息少的现状。

2对信息化服务方式

创新要加强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就必须要对服务方式进行创新。这个方面就要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已有的电视和电话的普及率,来发展电子信息网络。充分利用现阶段电话和电视采用的信息服务模式,来服务与信息化的需求。

3加速信息技术的应用

进一步加强数字农业建设,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关键。只有通过数字农业将信息化带动市场化,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让农业经济得以真正提高。这方面是需要政府出台政策,积极的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同时,还要鼓励与支持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农业信息服务,逐步推进农业经济的信息化。

4对应用系统的创新

对于创新来说,主要从农产品的预警、市场监管以及农场科技的信息服务三方面着手,大力推进农业经济信息化,实施全面的创新。首先是建立农产品的预警系统,要尽快实现农产品的生产和市场需求以及价格进行动态跟踪和检测,防止出现大批了生产出来之后却卖不出去的局面。对农产品的需求量的预测和未来价格预测,避免出现跟风的现象。最近几年就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很多人看西瓜卖的红火,就盲目跟风都去种植,结果等到出售的时候才发现西瓜已经过剩了,造成价低甚至卖不出去。只要建立了农产品预警系统,就能够正确引导农户统筹安排,合理种植。其次要建立全面的市场监管,对于生产的物品进一步监督,对于种植过程中的农药和其他一些有隐患的药物的使用,进行全面的监管,确保生产出真正的绿色食品。这种实例很多,很多农户为了产品有个好卖相,就违规打了很多药物,确实改变了产品的卖相,却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比如,西红柿卖之前打上崔红素。这就需要进行严格的市场监管。最后,完善农场科技的信息服务。这样可以让农户通过信息了解到全国的生产动向,能够全面了解全国的农产品批发状况。

三总结

第6篇

1.1循环农业经济认识不够由于循环农业经济理念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关于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不足,而农村地区缺乏网络信息传播,导致农村地区广大农民对循环农业经济缺乏深刻、全面的认识。农民的农业经济“创富”心理仍然停留在传统农业经济增长模式上,盲目追求近期利益,一味的索取农业资源,造成资源浪费,也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1.2尚未建立完善的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制度虽然我国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节约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但由于其中部分条款的概念以及方向较模糊,并不能实施有效的分段治理以及末端管理,与当前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不能达到协调、一致。

1.3市场反应“迟钝”循环农业经济建设与市场密切相连,消费者目前并不了解农业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等方面知识,导致消费者并没有形成明确、正确的农产品选购判断能力,结果导致循环农业经济发展与市场缺乏联动机制,并不利于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

2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内涵

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经循环经济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系统有机融合,通过不断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多级重复有效利用,实现低污染甚至零污染农业废物产生和排放,将农业经济活动与农业生活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共同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农业经济体系主要以实现农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的高度统一为基本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GDP为主要导向,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为根本动力,遵循“5R”法则,优化、整合农业生产到产品消费的整个过程,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以及环境容量,提高产品的循环利用率,实现有毒、有害因子的零排放,保护生态自然环境,实现农业经济的自然化和生态化。从经济角度分析,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实际上可以将不同农业产业与生态系统保护相结合,实现多样化的资源共享,使农业经济具有低耗、优质、生态、高效的特点。实践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效组合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以及废弃物排放等多个环节,最大限度的降低农业成本,使农民农业增收,推进农村经济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体系将所有与农业相关产业的经济活动都以“资源一成品一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形成一个闭环流程,在循环农业中,使能量、营养、水资源等一切投入的资源和能源在整个持续循环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实际价值,提供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的降低农业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因此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内涵实际上将农业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高度统一,不仅可以有效弥补自然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还可以有效解决生态农业发展过于重视环境保护,而影响农业经济效益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现状是人口极度“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恶化,生态蜕变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做好农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构建我国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思路以及策略

3.1加强循环农业经济的宣传力度为了促进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应该加强对循环农业经济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树立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理念,可以充分利用宣传车、电视、广播以及现代各种网络技术等途径进行宣传,让循环型农业经济理论能够在农村地区广泛普及,转变农民的农业经济增长观念,认识并明确循环型农业对自身利益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好处,从而为推进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及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应该积极引导社会公众树立全新的消费观以及发展观,大力倡导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倡导合理、健康、绿色消费,尽量减少一次性消费,重视人与环境、自然的和谐、和平相处,建立良性循环生态系统。

3.2加强循环农业经济的技术创新科技是循环农业发展的动力,人才是实现创新与发展的根本,因此应重视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循环知识教育以及技能培训。首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循环农业发展人才培养规划,强调训练的短时、高效,能够在短期内即可快速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专业素养。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循环农业经济科技的推广力度以及投入,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构建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创新、改革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其次政府应做好带头作用,凝聚全社会人员的力量积极参与、投入农业循环经济创新工作中,促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市场化发展。

3.3建立健全的循环农业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虽然加强宣传农民以及社会公众的循环经济发展观念非常重要,但实施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制度是落实人们行为、思维的有效手段。比如可以建立《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回收管理办法》、《绿色农业生产管理办法》以及《食品安全法》等,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制度让遵守循环农业经济行为成为一种社会准则,加强人们的法律意识,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应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对于一些违反循环农业经济制度的单位及个人应给予适当的惩处,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制度的严肃性与权威性。

第7篇

乡镇农业经济近年来发展的速度十分快,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对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但在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仍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观念落后问题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绝大多数乡镇农业都以快速的建设模式发展着,但少部分偏远地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中仍采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系下的发展模式,甚至有些乡镇地区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经济的主要来源依然靠政府扶持。另外,大部分乡镇地区的人均思想观念仍停留在小富则安的阶段,对农业经济发展缺少足够的进取心。同时,部分乡镇人均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较深,从而使农业经济生产经营模式始终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中。除此之外,一些乡镇地区虽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但农业生产人员仍将注意力集中于作物的生产及现有土地的开发中,对以自然条件创造旅游业、餐饮业等完全忽视,大大浪费了诸多资源。另外,由于部分地区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及经营理念接受能力较差,因此严重地制约着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

2乡镇农业人员素质低下问题

农业生产人员的技术及综合素质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国内对部分乡镇地区的农业生产人员综合素质及技术水平调查结果发现,在乡镇农业发展中,绝大多数人员都不具备专业的农业生产技能,并且多存在着文化素质低下问题。据该项调查表明,被调查乡镇区域内,拥有高中以上文化的农业生产人员仅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十五,而文盲、小学文化的人员却占了总人数的百分之六十。另外,随着乡镇形势的发展,大多数拥有农业生产技能的人员纷纷外出务工,而留守乡镇的除了老人就是孩子,使乡镇农业生产劳动力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在诸多结构体系因素下,使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3乡镇农业经济基建设施不足问题

乡镇农业生产设施不健全是直接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就目前来看,部分乡镇地区农业生产结构及机械化产业十分落后,且用于农业生产的水利设施基础建设相对缓慢,使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始终处于初期阶段。另外,一些乡镇地区在农业产品经营时仍采用传统的直接销售原产品的经营模式,而没有经过深加工的产品相对来说在经营中处于劣势地位,使之乡镇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十分落后。除此之外,部分乡镇地区农业生产中仍延用靠天吃饭的生产模式,没有兴修水利设施,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该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

二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能力对促进全国性经济发展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建设的速度。

1转变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观念

针对于某些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观念落后的地区,首先要转变该地区农业生产人员的观念。打破农业生产人员经济靠政府的观念,积极引导其利用农产品的再次加工吸引外资,实现招商引资的目的,提高其经济发展能力。其次,农业生产人员要充分利用地区性资源进行开发,并将农业发展的注意力由农作物的种植及现有土地的开发利用转移到开发自然资源上去,扩大农业生产力,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体能力。

2提高乡镇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决定农业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首先要提高农业生产人员的文化素质,同时在乡镇地区实行扫盲行动。另外,要在现有的农业生产人员中培养出多名优秀且具较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人员,并由这些技术人员带动全体乡镇人员进行农业生产及经营,从而实现乡镇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的目标。除此之外,农业生产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培养,使自己成为综合性农业生产人才。

3加强乡镇农业基建建设

对于某些乡镇地区因基建不足而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情况来说,首先要加强该地区的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兴建及购置农业生产所需的各类机械设备。其次,在农产品销售前,要进行再次的深加工,将普通的产品原材料加工成具有特色的精品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价值,增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能力。

三结语

第8篇

1增加了人民的收入

支农惠农政策取消了农业税,对于农民和农业生产来说是极其有利的。取消农业税以后,就等于从某种程度上解放了农民。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征税与缴税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而这大大增加了农民的负担。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农民不需要到处交费,不仅如此,他们还可以在当前的农业政策背景下获得更多的生存途径。如不少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2转变了农村的经济增长方式

在引入支农惠农政策以前,由于落后生产方式的影响,不少农民在扩大生产规模和提升生产质量上受到了不少限制。农业调查报告指出,我国农业一直以来都是采用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而此类增长方式都是以追求发展数量为中心的,难以提升效益。而使用科技是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手段。在惠农政策的帮助下,国家对一些先进的农业机具进行了补贴,使不少想改善经营条件的农民获得了更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不少农民利用国家政策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并依靠市场机制全面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产品的质量得到稳步提高。此外,国家还提出了改进科技服务方式,让科技人员送技术下乡,努力让更多的农民感受到科技对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巨大作用。

3使部分农业企业实现了产业化经营

在计划经济时代背景下,受税费过重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有些农民尽管想开展产业化经营,却不具备条件。出台了支农惠农政策以后,不少农产品生产企业实现了产业化经营,特别是一些中小型农场。在国家大力实行一系列政策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背景下,农民们比以前更有信心搞好农业生产。通过支农惠农政策,不少农户不仅提高了农村劳动生产率、增加了经济效益,也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统一化管理。

二、结论

第9篇

河北省位于华北大平原的北部,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山,土地面积18.8万km2,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在这些土地资源中,耕地占33.5%、林地占23.43%、园地占3.74%、牧草占4.25%、其他农用地4.4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8.10%、交通用地占0.62%、水利设施占0.68%;未利用地占18.31%、其他土地占2.88%。同时河北农村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例如地处燕山余脉的唐山市境内山区地层古老,岩层破碎,多数土壤含砾石粗砂,保水保土能力差,加之水旱冰雹等各种自然灾害交替发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据2009年卫星遥感测定,唐山市水土流失面积2902km2,占山区总面积的54.2%。除此之外,河北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03亿m3,仅占全国的0.9%,是我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组合极不平衡的地区之一。例如河北省唐山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40m3,约占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6,并且随着唐山市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水资源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大水问题己成为唐山市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还有河北省农村森林资源比较匮乏,全省人均有林地面积487m2,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活立木蓄积1.28m3,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并且全省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山区,城镇、村屯等人口聚集区绿化水平相对较低。由此可见,河北省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2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河北省农业经济发展的生态化。

2.1生态环境恶化,社会和自然环境负担沉重

生态环境恶化,社会和自然环境负担沉重是河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常见的问题,例如在河北省唐山市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民心目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意识还比较薄弱,进而很多农民在耕地生产过程中大肆使用农药、化肥,农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唐山市农用土壤垃圾化,耕地质量下降。同时过度使用的农药与化肥会随着雨水渗入地下,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唐山市水质进一步恶化和富营养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唐山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污染。但是唐山市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唐山市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率,这些自然灾害会给农村农民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2.2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综合利用率低

农业循环经济的核心就是提高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河北省在发生农业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综合利用率低。例如河北省唐山市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经常将烟杆废料、废木屑、玉米芯、麦秸、蚕豆杆、椰子壳等农产品废物弃置不用,这不仅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唐山市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同时在唐山市还存在焚烧秸秆的现象,而秸秆的不完全燃烧不仅仅会致使耕地土壤板结,同时秸秆不完全燃烧还会产生大量的浓烟会进一步污染农村的自然环境。

3河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农业循环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把农业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反馈式循环流程,达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节约能源、优化环境的目的,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因此河北省必须要积极采取有关措施来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3.1营造循环经济的氛围,创新农业循环经济的新模式

由于受到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还不是很理想,因此河北省必须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积极营造循环经济的氛围,创新农业循环经济的新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效果。例如唐山市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方面进行了多种探索与尝试,形成了以开发利用农业废弃物为主的循环经济模式、以延伸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为主的循环经济模式、以经营生态环境为主的循环经济模式。就如唐山市乐亭的赵蔡庄有效的实现了以土地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形成以农带牧、以牧促沼、以沼促果、果牧结合的配套发展和生产良性循环系统,这种生态化的循环系统不仅仅能够有效净化唐山市农村的生态环境,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果树的抗病虫害能力,有效提高果园的产量,实现了农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

3.2继续调整和优化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

自从河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以后,河北省农林牧渔业存在结构单一,比重不合理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因此河北省应该继续调整和优化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循环发展。例如唐山市滦南县属暖温带沿海半湿润大陆性气候,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和畜禽养殖,于是滦南县在很大程度上调整了当地的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充分利用了自身资源大肆发展畜牧业,并且对现有规模化养殖场鼓励建设大型沼气工程,采取全过程综合治理技术处理污染物,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同时滦南县也被中国特色产业宣传推广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奶牛之乡”、“中国生猪之乡”、“中国肉鸡之乡”。还有唐山市的丰南区全力实施渔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在鼓励自主创新的基础上,重点鼓励支持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渔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通过实施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带动唐山市渔业结构调整,提高渔业科技贡献率,推动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3.3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农村生产生活垃圾的大量存在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直接导致农村环境的恶化,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因此河北省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首先要加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例如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很多农村都开始利用秸秆做青贮饲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奶业和肉牛业的发展。同时唐山市还有很多农村将秸秆还田作肥料,这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当期耕地土壤有机质,改善了土壤结构,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其次要处理好畜禽粪便,例如唐山市的一些农村纷纷开展了沼气建设,通过沼气的生产,将畜禽粪便在沼气池中发酵,这样不仅仅能够产生沼气,同时残留的沼渣可用作肥料。最后就是生活垃圾的处理,必须要做好垃圾的回收利用,例如唐山市的一些农村在有关政策的指导下建立了农村垃圾集中点,对可重新利用的垃圾进行分类和回收利用,对不能再利用的垃圾要作好安全处理工作,这样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同时还有效防止了因垃圾的随处乱倒而影响环境。

4结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