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焦虑心理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6 16:39:2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焦虑心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焦虑心理论文

第1篇

【主题词】妊娠并发症;心律失常/护理

临床上妊娠合并心律失常并不少见,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根据其严重程度的不同和是否合并心脏病基础,对妊娠结局有着不同的影响。笔者对我院2001-01-2008-01心内科门诊患者进行宣教,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心内科门诊的妊娠期心律失常308例,其中初孕妇228例,年龄21~33岁,孕周6~16周。均符合频发性室性早搏的诊断标准。将308例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宣教组,其中宣教组150例,对照组158例。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病情轻重、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按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宣教组除常规治疗、护理外还采用了系统的护理宣教。宣教内容与措施如下:

1.2.1宣教内容(1)护理人员向孕妇讲解有关心律失常和妊娠的常识,澄清孕妇错误认知使其正确认识和对待妊娠中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等不适和常见症状,了解家属对孕妇的态度,告知家属,孕妇病情与情绪不稳定有关,保证充分的休息,防止疲劳,饮食上注意营养多样化,协助孕妇快速康复。

1.2.2心理宣教(1)耐心地和孕妇交流,了解孕妇担心的问题,对孕妇进行心理疏导,向孕妇热情介绍产科医生和助产士的技术水平,医疗设备的状况、分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了解其需求,并满足其合理需求,介绍成功病例,增强其信心。(2)妊娠期心律失常的孕妇多担心在孕期服用药物对胎儿不良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主动向其介绍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谷维素和维生素B1还有一些中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指导孕妇调节情绪平安渡过妊娠期。(3)向孕妇宣传优生、优育知识,每个孕妇都希望自己生个健康聪明的宝宝,鼓励孕妇心情放松,减轻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4)积极治疗妊娠期剧吐引起的电解质紊乱。

1.2.3行为宣教(1)在患者心悸不安、气短乏力、早搏频发时建议患者停止工作,多休息,用安慰性语言耐心向孕妇告知本病不可怕,积极治疗,消除恐惧和焦虑,说明这种情况的良性预后。(2)生活方式指导,注意营养和休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补充足够的维生素、铁、钙、和各种氨基酸、新鲜水果摄入,避免诱发因素,如吸烟、饮酒和咖啡、应激等。保证充足的睡眠,提倡适当运动如散步。

1.3疗效标准临床痊愈:症状全部消失,动态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大部分消失,动态心电图有所改善。早搏减少大于85%;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动态心电图早搏减少小于50%或无明显变化。

二、结果

宣教组150例,治愈65例,显效32例,有效26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82%;对照组158例,治愈43例,显效31例,有效35例,无效49例,总有效率6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三、讨论

随着妊娠的进展,子宫逐渐增大,胎盘循环建立,母体代谢率增高。内分泌系统也发生许多变化,因此导致母体对氧及循环血液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在心电图上表现出心律失常,对母亲和胎儿都有危害,需要积极处理。目前对孕妇和胎儿尚无临床实验系统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安全性。而各种抗心律失常药均可通过母婴之间的胎盘屏障而危及胎儿,所以妊娠期心律失常治疗不仅对正常妊娠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减少远期并发症也有积极作用。妊娠期心律失常的孕妇,由于对妊娠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对妊娠知识了解不够,还有不良的传统生育观等,会产生种种顾虑,导致情绪焦虑、紧张,孕妇情绪焦虑、紧张可使母体的交感神经兴奋分泌的激素和有害的物质剧增,一方面引起恶心、呕吐,导致电解质紊乱,另一方面可影响胎儿大脑和身体发育。因此,在治疗心律失常同时积极治疗电解质紊乱,对宣教组孕妇进行心理,认知宣教,使其缓解紧张恐惧焦虑情绪,减少心律失常的诱因。

【参考文献】

[1]贲宛.临床心电图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65-266.

[2]叶经尚,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0.

第2篇

我认为正确处理来自对学生的反馈信息,积极发挥信息反馈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导向性。正确的反馈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尺度。为提高反馈的正确程度,使反馈起正效应作用,教师在处理反馈信息上的导向性十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面对叽叽喳喳、七嘴八舌的语言信息反馈和各种神态的表示,教师应艺术性的有意识地选择某一、二个反馈信息,为解决“症结”开出良方,或提供思考方向,或提供新旧知识联结点等,再次把学生引下海,启航,直至达到知识的彼岸。如教学完《草船借箭》这课后老师让学生质疑。有位学生谈到“诸葛亮”用计骗到十万枝箭,不是借来的,所以题目应改为“草船骗箭”。顿时,教室里热闹非凡。课题中究竟是用“借”好,还是用“骗”好?学生意见不一。这时,教师抓住机会启发学生道:“请同学想一想诸葛亮用草船弄来箭,后来干什么用?”同学们立刻运用记忆中储存信息,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发表看法。有的说:“周瑜在赤壁大战中把诸葛亮从曹操那弄来的箭,又全部射向曹操,所以用‘草船借箭’这题目,更能形象说明了草船借来箭的用途。还有的说:‘草船借箭’的‘借’字,更能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骗’字却有损于诸葛亮的形象。”这样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不仅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而且使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二、及时性。教室的空间有限,40分钟教学时间有限,是一个不变量,而提高练习质量更是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其中不可忽视的是信息反馈必须及时。小学生独立评价能力较低,只有每练一次,都给学生肯定或否定评价,把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纠正错误处于印象鲜明的状态中,使摄入知识更加正确。《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有“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教师用小黑板出示这样的题目“来临”的“临”字意思应选“(1)靠近(2)来到(3)快要”,然后让学生用手指表示所选择的正确答案。这样,教师及时确切了解了全班的正误比例,再及时指点学生用换词法来理解这个字在词中的意思,最后再让学生举手用手指表示所选答案。这样缩短了,错误持续时间,使训练有针对性,加快了训练步伐,训练效果好。

三、灵活性。反馈不是如同镜面反射,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一,思维品质不一,他们在摄入信息方面存在个体性,因此反馈亦会呈多样性。作为教师不仅要事先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激发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要灵活地调节教学活动,以适应学生探究学习的需要,哪怕是多花费一些时间,也要广泛地、全方位地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感知,这也正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良好契机。如教学《蛇与庄稼》第一段时,教师要求学生首先去划出表示蛇与庄稼关系的句子,接着要画出表示蛇与庄稼关系的图式,最后要求学生根据图式用关联词简要说说蛇与庄稼的关系。在原定教学时间之后,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在完成“说出关系句”这一学习要求时,还存在一定困难,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句不简炼或意思表述不清。这时教师就临地增加了说话时间,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并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互帮互助。最后再一次交流时,学生已能运用多种关联词语通顺、准确、简炼地把蛇与庄稼的关系说出来了,完成了学习要求,而且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在完成了学习任务后,都沉浸在快乐之中,增强了自己能学好的信心。这就说明了教师面对反馈,要采取灵活的态度,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四、差异性。学生的思维品质,理解能力有差异性,所以在反馈信息的处理上更要因人而异,这是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中去可去巡视指导接受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勇气,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提示他们学习的方法和思考过程。也要去巡视另一部分接受能力相对强一些的学生,对他们提出较高的要求和问题,引起他们紧张的思维活动。

第3篇

论文摘 要: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源头,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文化课程内容也面临全面更新和优化。本文在了解大学生对《旅游文化学》课程的需求的基础上,对当前旅游文化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教学评估。

旅游文化课程必须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才能确保课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如近几年持续的生态旅游热,支撑其发展的文化基础(生态文化),仍处于零散状态,急待研究、整理并充实到课程内容中。旅游文化课程内容没有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及时吸收新的内容,课程内容仍以传统的、历史的文化为主体,对现代旅游有关的其他文化没有或很少涉及。可以说,目前的旅游文化课程内容,仅是中国旅游文化的一部分,课程内容严重缺失,很不健全。

一、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程序。近年来我院在进行《文化旅游学》课程教学改革时,主要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方式创新:

1.问题启发式

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结合教学材料通过思考、探讨、交流(分析与争辩)来解决问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讨论式常见的方式有同桌讨论、前后(4人)讨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或派代表发言)等多种方式,既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多种方式并用。更可以和其他教学方式交叉使用,例如讨论式可以是探究式教学或问题(课题)式教学中的一个环节。

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学材料应是广义的,它包括教材、资料、图表、录像、课件、采访、野外观察中获得的信息。在讨论中师生共同依据系列问题,为解决问题而研究有关信息,在研究、思考与交流中又会受到启发,提出新问题,或将问题引向深入或师生共同得出某种结论、解决某个问题的最佳方案或重要规律。讨论式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有行动的勇气,才有真知之收获,才有创造之可能。

运用讨论式教学时,需避免放任自流与偏离主题的局面,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影响教学进度,其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首先是讨论题的质量,讨论题要富于思考性、前瞻性、难易适中、切中要害、不能是无关紧要或漫无边际。其来源可以是教师拟定;或根据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师生共同拟定。其次,要让学生充分准备,最好提前布置课题,在各自有一定见解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以保证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三是发扬民主,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包括错误的观点、方法。教师参与讨论,但不要过早做出结论,而是适时引导捕捉有利于深入解决间题的沦点,启发学生进一步探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正确结论。

2.案例讨论式

管理案例教学于20世纪20年代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摸索,哈佛商学院已经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完整案例教学和管理系统。到上世纪20年代世界旅游发达的国家已将案例教学引入了旅游教育与培训中,并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国的旅游教育培训中,有的院校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饭店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课程的教学中已经引用了案例教学方法,但是,在《旅游文化学》课程中尚未得到普及推广,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到的案例数量也远远不够。许多旅游院校的《旅游文化学》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课堂授课的灌输方式,教材的编写仍然未能很好的利用系统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编写方法,对于《旅游文化学》这一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无疑有较大的局限性,使得我们的学生适应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较差。《旅游文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教学能够与实践相结合。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许多专业院校都没有现场模拟教学基地,学生对旅游文化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及教师,而旅游文化学的案例是实践经验的浓缩,是大量典型事例的概括和提炼。案例经过教师的精心挑选,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加深了学生对旅游文化的感性认识,并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获得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知识,提高实务技能。

3.参与式

《旅游文化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主动地积极投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真正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学生的这种学习方式的根本特征表现在主动性和参与性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即时情景,给学生创设场合渲染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之中,参与到学习的各种环节中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习获得知识,而且能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参与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开放的教学内容;提问式的讲;无标准答案的习题和论文形式的考试。如果学生上第一堂课,老师介绍课程内容时,只讲课程体系和内容如何系统和严密,这样实际上把学生定位在只能被动学习的位置上。但是,如果老师能告诉同学,这门学科并不是"天衣无缝"的,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在课程教学内容中也包括一些正在进行科研的部分,从而可以激发学生跃跃欲试、表现自己的参与潜力。所以,在课程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问。"学问"起源于"学习、问难",知识的掌握不是靠"教"而是靠"问"出来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入一些包括解题的方法和解题的结论没有标准答案的习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寻找新的解题方法,探索更好的答案。这些习题,有时则在课堂上讨论。不同答案的讨论和争辩,使得同学思想更为活跃,掌握知识更深入。

二、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

这门专业选修课,从开设之日起,一直以新的教育理念,采用最新的教学手段,力争以直观的方式解读中国旅游文化。教学内容既规范又新颖,信息量大且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教学方法灵活,且极具启发性和互动性;能以散而不乱技法,娴熟、轻巧地驾驭着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制作精美的课件,文字、图像、声音、动态和谐、统一,能使抽象的旅游文化现象,演绎得直观、生动;条分缕析的图标设计,使纷繁的旅游文化现象变得简约而条理分明;重视文化内涵的挖掘,注重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已经摆脱了传统的一个老师满堂灌的做法,比较注重吸收学术界的新成果和新资料;形象而深刻的语言艺术追求,激发学生在美的陶冶中产生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能主动的学习。

《旅游文化学》课程的内容、方法和作用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为更好地总结经验,建立可行、有效的旅游文化教育教学模式,笔者对今后课程改进的建议如下:(1)申请增加课时,将教学内容进一步细化,增加景区、旅行社的实训内容,将《旅游文化学》课程直接搬到景区讲授,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零距离”,使学生首先对该专业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2)开展小班教学,每班最好20人左右,保证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加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3)增加参与式教学方法的使用,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广泛参与;(4)更好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增加影像资料的播放;(5)邀请一些专家做旅游文化专题演讲。

参考文献

[1]沈祖祥.旅游文化概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第4篇

论文的参考文献的撰写是作者对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也是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本文结合了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标准格式和要求等范例,来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丁娜,胡成文,陶艳,等.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焦虑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5,36(18):78-81.

[2]赵秋歌.首次化疗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的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46):168-169.

[3]程和瑞,翟西菊,亓德美,等.奥氮平治疗伴肿瘤相关性焦虑抑郁肿瘤的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4):28-30.

[4]崔孝菊.恶性肿瘤患者心理问题调查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106-108.

[5]黄露,梁键,林海珍,等.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干预研究[J].光明中医,2015,30(1):155-157.

[6]张婧.对住院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3):62-63.

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王怀素.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病人心理状况影响的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1):1489-1490.

[2]娄春燕.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骨穿和腰穿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11):100-101.

[3]韩静,刘均娥,肖倩,等.学龄期白血病患儿的心理行为状况及其护理干预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09,6(5):219-221.

[4]梁艳梅,雷永红,韦慧,等.护理干预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次化疗的效果研究[J].内科,2014,(2):181-184,198.

[5]田艳珍,任小红.白血病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1):3321-3324.

[6]肖智智,简黎.白血病患儿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干预[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41-142.

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谢刚敏,刘玉馥,冯正直,杨国渝,梁莉,赵玛丽;心理护理研究方法与内容的进展与展望[J];现代护理;2003年09期

[2]汤羽达,张慧;我国近10年心理护理研究文献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9年01期

[3]赵鲁平;熊伟;;试论优化医疗执业环境[J];中国医院管理;2006年10期

[4]蔡雁;施晓群;金艳;;乳腺癌患者术后乳房缺失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年02期

[5]麻妙群;护理程序在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1999年06期

第5篇

中医学论文2700字(一):浅析中医学“意疗”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疾病的预防论文

【摘要】本项目主要从新时期下可能诱发大学生出现心理疾病的原因出发,讨论预防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中医学方法。“意疗”理论辩证地看待人的七情五志,并将中华医学经典中载入的“情志相胜”、“开导解惑”、“移情变气”等中医学方法进行梳理,对于预防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疾病预防作用有一定的可行性与研究价值。

【关键词】意疗;情志相胜;开导解惑;移情变气

1.研究背景

据教育部门统计,有30%左右的大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焦虑、烦躁、自卑、封闭,甚至自杀现象发生的比率不断上升。当前大学生容易因环境变化引发适应障碍;因人际关系紧张导致的焦虑抑郁;或是学习生活压力导致焦虑情绪以及求职择业压力而导致迷茫焦虑,这些都是大学生们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而大部分有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介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这种虽无较大损害但愉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常伴口中的情况比较常见,即所谓的心理亚健康状态,可通过自我调整或心理医生来改善心理状态。

2.研究必要性

中医学“意疗”理论中,采用治疗者与被治疗者间的相互反应与关系,通过人的七情五志来改善心理、情绪、认知与行为有关的问题。古籍经典里早有记载成功的案例,但目前理论整理较少。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很少会认识到自己心理有问题而日渐严重进而产生心理疾病,既不自我调整也不看心理医生,这时候中医学“意疗”理论应用于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不会给大学生一种“我心理有病”的压力感,而是以一种春风化雨般的方法改善大学生心理状态,从而及时预防其心理产生疾病。因此,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基于中医学理论——“意疗”,在浅析其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的同时,也希望将我国国粹中医学“意疗”理论推广化,惠及更多的人。

3.大学生出现心理疾病的诱因

3.1外界环境的影响

当前大学生处在多姿多彩的社会中,有丰富的娱乐场所和玩乐方式,外界的刺激让许多大学生沉溺于过度的放纵和享乐,迷失了自我,对心理健康影响较大。

3.2个人因素的影响

个人内部的个性缺陷是诱发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有的大学生从小在心理上的问题没有受到关注,没有与家人、老师、同学之间的来往,变得孤僻忧郁,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

3.3人际关系的影响

有的大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校园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和同学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校中感到孤独,逐渐变得内向起来,出现了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3.4就业竞争的影响

大学生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激烈的竞争让许多大学生对毕业后的生活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在家庭、情感等方面,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着影响。

4.中医学“意疗”理论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研究

当前大学生容易因环境变化引发适应障碍,因人际关系紧张导致的焦虑抑郁,或是学习生活压力导致焦虑情绪以及求职择业压力而导致迷茫焦虑等心理问题。心以知觉功能统领性情,实现性情。中医学“意疗”理论通过研究人的七情五志来改善心理、情绪等,对于大学生预防心理疾病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归纳整理出了中医学经典古籍中的“意疗”方法,并针对一些影响产生大学生心理健康疾病的诱因做出了“情志相胜”、“开导解惑”、“移情变气”针对性的预防方法。

4.1情志相胜法

“情志相胜”理论出自《内经》,是古代中医学中最典型的心理疗法,具有鲜明中医特色,根据五行相克理论而产生的不同情志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以情胜情来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此外,明代医家张景岳指出:“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所以说,欲解大学生心里之郁,则协情志之调。如今激烈的就业竞争让许多大学生对毕业后的生活产生的恐惧心理,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喜伤心,恐胜喜”以及“恐伤肾,思胜恐”的说法,平时大学生应该多思考人生的具体方向,多做准备,做到知行合一,保持一颗知足常乐的平和心态,“中和”状态即为一种心理健康状态。那么面对竞争压力带来的恐惧时,可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以超越障碍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及时预防大学生因压力太大而产生的心理健康疾病。

4.2开导解惑法

清代名医吴鞠通说“吾谓凡治内伤者,必先祝由,婉言以开导之,重言以振惊之,危言以惊惧之,必使之心悦诚服,而后凑效如神”。对于个人内部的个性缺陷而孤僻忧郁的大学生而言,大多是时候说理开导、同情安慰可以改变其心理环境。由于大学生同老师同学、亲朋好友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关系层面上进行考虑筹划就很重要,询问健康咨询者个人想法的同时,要保持把重点放到他们的关系上。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开导者要委婉指出性格孤僻对其身心发展的不良影响,然后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找到咨询者负面情感中积极的一面,向他展现出爱与友善的表现[6],寻找从孤僻中走出来的突破点,同时也说明想要把孤僻的性格改变确实得要自己下决心养成良好的心态,此法对于预防由人际关系紧张而诱导的心理疾病同样适用。

4.3移情变气法

《素问.移情变气论》言:“古之治病,惟其移情变气,可祝由而已”。古代为了预防心理健康等疾病,只要对病人移易精神和改变气的运行即可。放在当代,对于外界的刺激而日渐消沉的大学生,可运用各种方法转移和分散外界诱惑对其的吸引力,一定程度上做到移情变气。大学生通过派遣情思,改变心志,特别是通过运动,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生命的活力,而且能改善不良情绪,使人精神愉快,把诱发人心理疾病的不良情绪的能量发散出去,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疾病。此外运动移情法对于一些大学生因情感问题而可能诱发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有预防作用。

5.总结与展望

中医学“意疗”方法作为一种将理论推广化的尝试,有利于拓宽心理学方法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疾病的渠道。“意疗”将该理论中的“情志相胜”、“开导解惑”、“移情变气”法等应用于预防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疾病,辩证地看待人的七情五志,在心理学本土化的浪潮下,有一定的可行性与研究价值。当然,“意疗”方法目前缺乏一定的实践研究,这也是今后需要不断探索的,也相信不久的将来中醫学“意疗”方法必将实践化,预防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疾病,并且造福越来越多的人民。

中医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自从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出台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以来,长春中医药大学结合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际情况,对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最后总结出43323的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成长为临床医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学会临床做事的方式方法、建立科学的临床思维逻辑、训练扎实的临床技能的重要阶段,在其整个临床职业生涯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1]

由于住院医师制度的推出,在原本研究生更侧重理论学习的研究来说,又增加了36各月的临床实践学习。一时在学生的培养、时间的高效利用与分配、管理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混乱。高效、有序、协同、合作、指导性强、应用性强的教育管理模式体系一直并没有完全建立。鉴于此,我院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强化目标管理。做好过程及结果监督。形成我院特有的43323的中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2]

一、搭建四位一体平台

1.构建校院培训基地学生“四位一体”的高效协同管理模式

随着规培制度与专硕培养的并轨,研究生管理就由原来的三方管理即导师、二级学院、校研究生院对研究生的三方协调管理转向了由导师、二级学院、校研究生院和规培医院共同参与的四方管理。在原来三方管理基础上又增加了规培医院的教育与管理。在管理模式发生转变后,给本来就不是很成熟、很完善的研究生管理体制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各管理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是否通畅,对研究生管理是否规范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建立“四位一体”的高效协同管理模式,有机地将各自岗位分工明确,责任细化,并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时时将学生的学习、规培、科研、思想动态等信息交流,均衡时间分配,并建立相应的沟通交流平台。从而实现有效的协同管理。[3]

2.制定院校基础教育基地与住培培训基地接轨管理制度

制定两个管理教学单位相关制度。如定期例会制度、责任分工制度、问题处理机制等,确保干事有依据、沟通有平台、协调有对象,解决有效率。从而实现分工不分家的两地接轨制度,充分发挥两地教学与住培的教育管理优势,形成合力。实行信息共享、教育方式方法共享、优势资源共享,强化沟通、协调在开展教育过程中的集约化和高效化。

二、严控三个教学环节

三即三个环节,即培训、监督、考核等跟踪管理环节。培训、监督、考核是保证研究生保质保量完成学业任务的基本保障。因此要定期对学生召开学习进度说明会,要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召开专科培训会,要明确培训目标及培训的实效性,注重学生在学习、规培中的考核,落实考核时间进度推进表,实行两周一次的主会制度,完成学业中的监督管理工作,细化考核制度。

三、打造三支精英团队

三即三支队伍。组建管理团队、考评团队、标准化的导师培养团队。

1.四向管理均衡分工,科学建设管理队伍

由于研究生管理涉及方面多,沟通协调面广,所以学院要精选力量参与到研究生的管理中,要明确导师、辅导员、住培教师、研究生院教师的责任分工,细化工作内容,确定工作流程。对各自相应的工作内容开展正规的培训。

2.成立专业的培训考评小组

学院层面要联合教学、学工、住培医院精选人力对学生进行定期考核,包括学生的出勤、学业中期掌握程度,规培科室应知应会掌握情况进行考评,要实行定时考核和定向考核结合的方式。要注重学生学习中的过程性考核。考评结果可以作为日后评奖评优的参考基础,并对学生成长做成长鉴定,形成详细的学生成长档案。

3.组建标准化导师培养团队

定期开展研究生导师临床培训,其中包括导师政治思想、觉悟及自觉性。定期邀请国内外优秀医学学者进行学术交流,鼓励导师参加学术研讨会、教学管理会等活动,加强管理制度培训,解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自身院校有关招生选拔、培养、学位授予及导师遴选等方面规章制度培训,帮助临床医学导师明确培养目标,掌握培养方法。

四、搭建两个实践平台

二即两个实践平台。借助国家级临床大赛平台和社区义诊平台。国家级的临床技能大赛和社区义诊是检验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结合及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因此我院特别重视这两个实践平台的建设情况。在国家级大赛前,学院会组织由本、硕、博组成的团队进行比赛。增强了学生梯队培养。同时配备专业教师专职辅导学生大赛。同时,在社区平台建设上,每周都会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带队到社区义诊,现场问题现场解决,增加了对诊病、处方的交流沟通,切实地将教学课堂搬到了社区现场。同时,我们针对研究生开设第二课堂德育分制,确保了学生的有效参与性。

五、提升学生三个能力

三即三个能力培养。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二课堂活动体系平台、心理健康咨询平台提升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

1.成立研究生骨干学生组织,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增强研究生学生组织在学生业余生活中的作用,开展研究会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科研、临床等培训工作,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强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有效弥补老师下班后时间利用率低下的现状,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2.构建研究生第二课堂活动体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通过学生组织,举办趣味运动会,文艺表演类的茶话会,养生保健大讲堂等学生喜欢的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避免因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而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

第6篇

秘书素养开题报告和论文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开题报告和论文。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分院部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分院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和分院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6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xx年10月26日。

5、排版格式:字体-小4号宋体,20磅行距。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撰写本论文的背景、意义

背景:

秘书是一项常青的职业,古今有之,中外有之。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对外贸易的往来,各种社会关系的多样化、复杂性,秘书工作也越来越新颖化和高深化,并能力阶段提升到其综合素质上。在新的形式下,秘书人员要胜任秘书工作,既要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意义

理论意义:在我国,秘书人员的工作繁重,特别是要谨慎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忍受无形的压力,在紧张的工作中所遇到的矛盾和困难挫折较多。如果秘书人员没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难以应付工作中出项的各种情况,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

现实意义:有些人做秘书工作,开始对秘书职业不是很理解,或者认识不足,不是那么感兴趣,这时就要调节自己的心态了。若不注意调整心态,就会导致心理失调和心理疾病。因此,秘书人员必须善于修养,不断优化心理品质,尤其是心理健康,重点克服焦虑、压抑、厌烦、急躁、自卑、嫉妒等心理障碍。

本论文的基本内容

秘书人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指秘书人员善于自我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经常保持心理平衡,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克服困难,增强信心,做好秘书工作,逐步培育与秘书工作相适应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确定适度的抱负水平

3、克服不良的心理影响

4、学会调节心理压力,培养健康的情绪、情感

5、不惧挫折的信心,较强的适应性

难点:1、具备健康的情感、健康的意志、健全的性格

2、克服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意志的调节和控制

论文的撰写大纲

前言

一、秘书工作的现状

1.秘书工作的产生。

2.秘书人员由于工作繁杂性,很容易产生厌烦后消极的情绪。

3.秘书工作压力大,既紧张又累。

二、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1.秘书人员为了有效的工作,必须保持稳定、乐观、健康的心态。

2.心理充满对秘书工作的浓厚兴趣,面对困难永远自信。

3.性情温和,感情细致。

三、完善自身的性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博览群书,开阔胸襟。

2.完善自身的不足,克服心理障碍。

毕业论文

内容摘要:秘书的工作活动是一项十分繁重的脑力劳动,当代秘书活动的紧张性、快节奏和高压力,都对秘书的心理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秘书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进程中、要努力加强心理修养的自觉性。

关键词:秘书工作心理素质心理障碍心理健康

前言

由于领导工作政务日重,事务日繁,需要助手协助,使之能把精力解放出来,集中力量抓决策和决策的贯彻,这就逐步产生了为之服务的系列工作人员,秘书就是其中主要的一种。就秘书个人而言,古今中外的秘书,由于他们天天接近领导,了解情况,其中一小部分即亲且重又有真才实料的,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的秘书,少之又少。当代秘书活动快节奏高压力和紧张化,对秘书人员的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有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否适应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需要,成为衡量秘书人员是否称职的一个重要标准,面对任务繁重,时限紧迫,质量标准和效率目标都很严格的工作,很多秘书常常会望而却步或心生怨言,消极怠工。日久天长,由于烦躁,低迷的心理障碍便会产生,即影响了工作,又给自己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

正文

秘书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不仅人及关系较复杂,在紧张的而工作场所中遇到各种矛盾和困难挫折也较多。如果秘书人员没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难以应付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一、秘书人员由于工作的繁杂性、地位的附属性,很容易产生厌烦或消极的情绪,自己的辛苦工作被漠视,得不到领导的重用赏识,而后就会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和心理不健康的因素。那么,影响心理素质的因素是什么呢?

1、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对心理素质的影响。

当代工作人员处在东西方文化交叉、多种价值观冲突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东西方文化发生着从未有过的碰撞与冲突。东方重义,西方重利;东方尚礼,西方尚法;东方重和谐,西方重竞争;东方重群体利益,西方重个人利益等,面对不同于以往的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选择,工作人员常常感到偶然、疑虑、混乱,诸如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个性发展与个性放纵、自我意识与自我中心、享受与享乐等等认识上的模糊。求新求异的心理使人盲目追求西方的文化,而这些东西与中国现实社会在许多方面格格不入,是许多人陷入紧张、压抑、混乱、空虚的状态长时间的心理失调必然会给心理素质带来影响。

2、家庭环境对心理素质的影响。

个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往往是从家庭生活、家长的言行举止开始的。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家庭环境对人的一生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早年形成的人格结构会在以后的心理发展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家庭环境包括家庭人际关系、父母教育方式、父母人格特征等。工作人员在步入岗位之前,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环境和父母言谈举止的影响,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影响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如对子女严格管教的父母,经常用命令、强迫、指责的方式让孩子去学习,把子女的学习放在中心地位,而往往忽视了对子女的能力、兴趣、需要的理解。处于这种类型家庭的人在日常交往中往往缺乏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能力,虽然在性格上可能表现出诚实、负责、礼貌、细心,但在人际关系中往往表现出羞怯自卑、敏感、对人容易屈从。另外,我国许多心理研究的成果显示,家庭不和,甚至夫妻双方离异等等,都会造成对当今在岗人员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其心理素质。

3、工作环境对心理素质的影响。

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不胜任、工作单调以及居住条件、经济收入差等,都会使人产生焦虑、烦躁、愤怒、失望等紧张心理状态,从而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二、心理障碍是指影响个体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的心理因素或心理状态。秘书人员必须善于修养,不断优化心理素质,重点克服焦虑、厌烦、嫉妒等心理障碍。那么,秘书应如何克服这些心理障碍呢?

1.嫉妒

秘书的嫉妒具有指向性和对等性,大都是对同事发生的。引发嫉妒的条件有:各方面条件与自己相似或不如自己的人居于优位;自己所厌恶而轻视的人居于优位;与自己同性别或年龄的人居于优位;比自己高明并有意无意去炫耀的人居于优位。嫉妒的中心往往是对方的地位、荣誉、权利和业绩。嫉妒往往使人变得偏激,带有心理紧张和攻击性意欲,甚至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情。嫉妒既然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就应该注意防范和加以消除。为了摆脱嫉妒这种恶劣情绪,可以首先停止自己和别人的较量,正视自己的差距,然后扬长避短,去发现和开拓自己的潜能,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改变现状。要有你强我要通过努力比你更强的积极心态,切忌我不强也不能让你强的消极情感。以冷静、达观对待事态的发展,从病态的自尊或自卑中解放出来,认识到每个人都会自得其所、各有归宿,甚至承认对方确比自己高明。这样就能达到一个新的思想境界,不当情感的俘虏,从嫉妒的恶劣泥淖中自

2.焦虑

焦虑是个体对环境即将出现的变故或需要作出的努力,在主观上引起紧张和一种不愉快的期待情绪,包括自尊心的损伤、自信心的丧失、失败感、愧疚感以及相互交织的不安、忧虑甚至惊慌的情绪状态。正常的焦虑是一种心理紧张状态,它能引起足够的注意,增强觉醒的强度,因而在生活和工作中是必要的。如果不能及时恢复到正常状态,则可能导致心理和行为上的失常,甚至引起精神上的疾病。秘书人员尤其是青年秘书往往由于工作压力过重,遇到挫折,或自己的成就动机得不到及时满足而产生焦急。其表现为:经常疑惑忧虑,惶然有如大难将至;经常怨天尤人,无缘由地自忧自叹;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足以引起他的不安;遇到紧张的心理压力时,便会慌张不知所措,丧失应付的能力。在生理上则表现为常常长吁短叹,甚至有胸闷、心悸、头昏、呼吸困难等异常感觉。

第7篇

摘 要:本研究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和UCLA孤独感问卷对243名大学生进行成人依恋方式和孤独感关系的探讨。结果(1)无恋爱经历大学生在依恋回避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有恋爱经历大学生;(2)孤独感和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呈显著正相关;(3)将孤独感分为高低分组,高孤独感组依恋回避得分显著高于低孤独感组。结论:孤独感和恋爱经历会对大学生依恋方式产生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依恋方式;孤独感;恋爱经历;独生子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221-01

1 引言

ヒ懒道砺鄞60年代Bowlby创立以来,已成为西方儿童社会性和个性发展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Bowlby把依恋定义为一种“个体与具有特殊意义的他人形成牢固的情感纽带的倾向,它能为个体提供安全和安慰”。Brennan, Clark 和Shaver[1]将成人依恋分为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依恋回避以害怕亲密关系和对他人亲密和依赖感到不适为特征,依恋焦虑定义为害怕被别人拒绝和遗弃。如果婴儿期的依恋是与抚养者母亲建立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系,则成人的依恋方式则涉及到更多的人和事。

ス露栏惺堑备鎏甯械饺狈α钊寺意的人际关系时,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的交往水平产生差距时的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或体验。有研究发现,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感在成人依恋和孤独感之间起调节作用[2]。

ゴ笱生处在青年期,艾里克森理论认为青年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马素红[3]的研究发现不安全型依恋的硕士孤独感程度要比安全型依恋的硕士要高。以往关于大学生孤独感与依恋方式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孤独感与依恋方式的关系。

2 研究方法

2.1被试

コ槿×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280份,收回有效问卷243份,有效率86.79%。

2.2研究工具

コ扇饲酌芄叵稻历量表(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Inventory,ECR),本研究采用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李同归和日本九州大学加藤和生共同修订的中国版的ECR量表,包含有36个项目。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4]。采用Russell等编制的UCLA孤独问卷,共20个题目,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5]。

2.3数据处理

ソ测评数据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3 结果

3.1 大学生依恋方式在有无恋爱经历上的差异

ザ杂形蘖蛋经历以及是否独生子被试在依恋方式的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有无恋爱经历大学生在依恋回避得分上差异显著,t = -5.679,P

3.2 依恋方式与孤独感的相关分析

ネ1表明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维度都与孤独感呈现显著正相关,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的得分越高,孤独感越强。

ね1 依恋方式与孤独感的相关, **表示p

3.3孤独感对依恋方式的影响

ソ大学生的一般孤独感总分由低到高排序,然后取首尾各27%组成孤独感高分组与低分组(各66人)。以孤独感(高/低)、恋爱经历(有/无)和独生子(是/否)为组间变量,分别以“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为因变量,进行2×2×2的三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依恋回避维度上,孤独感主效应显著,F (1,132) = 9.18,p

4 讨论

ケ狙芯勘砻魑蘖蛋经历大学生在回避维度上得分高于曾恋爱过的大学生,有恋爱经历的个体能够适当的表达自己并寻求心理支持,对有人可依赖的这种亲密体验更深,因此可能更容易适应与他人的亲密相处。有研究发现依恋方式能一定程度上预测个体的恋爱行为,低依恋回避组恋爱的比例要高于高依恋回避组[6],说明依恋回避与恋爱经历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依恋方式特别是依恋回避。

パ芯勘砻鞅砻鞴露栏性角浚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的体验越强。本研究中低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得分者属于安全依恋,他们可能会体验到更少的孤独感。也有研究发现家庭亲密度与孤独感呈负相关[7],说明家庭亲密程度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很重要。

ビ醒芯糠⑾执笱生产生孤独感时会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8],这种应对策略可能激活了个体的依恋模式。Bowlby认为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是人们形成关于自我和他人的内化表征,当人们遇到困难或危机时,这种内部工作模式会激活,并以不同的依恋行为方式表现出来。个体体验到高的孤独感,采取回避策略的个体可能不会向他人寻求帮助。有研究发现[9]羞怯内向的个体可能社交能力较差,一方面他们可能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上有困难,从而产生回避的倾向;另一方面,高孤独感大学生由于自卑可能害怕被拒绝而对于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产生焦虑。但孤独感是否之直接影响和激活依恋工作模式,应对策略是否也会产生影响等需要进一步研究。

5 结论

ノ蘖蛋经历大学生依恋回避得分高于有恋爱经历大学生,孤独感和依恋方式呈正相关。高孤独感组大学生依恋回避分数显著高于低孤独感组。结果表明孤独感、恋爱经历会对大学生依恋方式产生影响。

おおおげ慰嘉南祝

[1]Brennan K A, Clark C L, Sliaver P R. Attaehment theoery and close relationships [M]. NewYork: Guilford Press, 1998: 46-76.

[2]Meifen Wei, Philip A Shaffer, Shannon K Young, Robyn A Zakalika. Adult Attachment, Shame, Depression, and Loneliness: The Mediation Role of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Satisfaction [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005, 52 (4): 591-601.

[3]马素红. 在校硕士研究生孤独感状况及其依恋类型、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6.

[4]李同归,加藤和生.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J]. 心理学报,2006,38(3):399-406.

[5]刘 平. 孤独的评定.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82-289.

[6]林 玲.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行为关系研究 [J]. 思想理论教育,2008,3:65-70.

[7]黄 海. 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第8篇

论文关键词:脑膜炎,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是由结核菌侵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软脑膜,蛛网膜进而累及脑实质和脑血管的病变,是最严重的结核病。目前死亡率高为20%~30%[1]。通过综合治疗,全面而系统的护理,治愈率已提高到93%[2]。其病情凶险,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精心护理极为重要。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结脑10例,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怎么写论文。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患者中,男5例护理论文,女5例。年龄22~60岁,住院时间10~160天。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头痛,热型为不规则热,根据病史、体征、症状、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病原学检查,临床均诊断为脑膜炎。

1.2 治疗 住院后根据不同情况予抗结核药物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吡嗪酰胺等选用4~5种联合正规方案治疗,同时予激素、脱水、对症、支持及营养等治疗,治愈好转。

2 护理重点

2.1 心理护理 本病病程长,病情重,加之应用抗结核治疗和激素治疗后可出现一定的副反应,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另外,一些患者对结核病存在误解,加之经济的拮据,从而产生一定的焦虑、恐惧心理。此外,一些患者又担心预后不良,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护士应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宣教本病的相关知识,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论文,放松心情,乐观面对本病。

2.2 饮食指导 患者由于颅压高致频繁呕吐,抗结核药物对胃肠道刺激降低食欲,持续发热及大剂量

脱水剂应用导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清醒患者鼓励其多饮水,少量多餐,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高钙饮食,昏迷患者采用鼻饲流质饮食,合并胃出血及病情危重者增加胃肠外营养。

2.3 用药观察

2.3.1 应用脱水剂的观察与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常用的脱水剂为高渗脱水剂和利尿剂,所以,首先要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目前,常用的脱水剂为20%甘露醇,其对血管刺激性非常大,护士应保护好患者血管,如发生渗液、漏液,可立即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减少对皮肤黏膜的刺激怎么写论文。

2.3.2 使用激素的观察与护理 激素具有抗炎、抑制纤维组织增生、防止黏连、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护理论文,防止脑水肿的发生。使用激素用量过大或减量不合适、计量不准确就容易造成反跳现象,因此要严格遵医嘱给药,并嘱患者不能随意增药、减药,如患者出现不适,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3.3 抗结核药物的观察与护理 抗结核药物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关键,应遵循早期、联合、适量、全程、规律用药原则,否则,就可能造成耐药。此外,抗结核药物副反应大。因此,在服用抗结核药物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如出现胃肠道的不适、肝肾功能异常,视力减退、听力障碍及变态反应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必要时停药。另外,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如利福平应空腹服用,可达到最佳疗效,同时也可减少其副反应。

2.4 腰椎穿刺的护理 进行腰椎穿刺术及鞘内注射是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常用的治疗和诊断方法。因具有一定的损伤性护理论文,患者往往会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耐心解释。术后协助患者去枕平卧4~6 h。

2.5 发热的护理 本组27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1.0 ℃。因此,应定期测量患者体温,出现体温升高,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处理。对于出汗较多患者应协助其饮水,并加强房间通风,防止复发感染。应及时更换床单、衣服等,防止皮肤感染发生怎么写论文。

2.6 高颅压的护理 脱水疗法是治疗颅内高压的重要手段,常用20%的甘露醇静滴,应用时速度要快,确保200~500 ml甘露醇在30 min内滴完,否则影响脱水的效果。同时要注意观察有无低钾血症。

2.7 出院指导 结核脑膜炎属慢性消耗性疾病,抗结核治疗需要较长时间,待脑脊液检验正常及症状消失后即可出院,出院后仍须坚持抗结核治疗6~9个月。出院时嘱患者必须按时按量服用抗结核药物,并定期到医院复查脑脊液、血常规、肝功能护理论文,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并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避免劳累、受凉,以免加重病情。

结核性脑膜炎周期长,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常常是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或诱因。因此,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做好基础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预防和处理颅内高压。提高患者依从性,做好服药指导及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1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25-128.

第9篇

关键词 大学生 完美主义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A Review of University Student' Perfectionism

ZHOU Haixia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4000)

Abstract Perfectionism is self-set high standards for themselves; it is the kind of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own evaluation depends on the success, which not only affect the individual's achievement motivation, time management, but also affect the mental health of individuals.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 perfectionism; mental health

完美主义作为一种力求尽善尽美完成任务并伴有批判自我的人格特质和思维方式,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又密切的关系。完美主义是心理咨询的常见心理问题,对于大学生尤其是高材生更加普遍,已经逐渐引起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重视。①近年来研究者将完美主义分为不同的类型,且他们的研究也表明不同类型的完美主义者也具有自身的特点。②因此,对于大学生完美主义的研究不仅具有其理论意义,更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1 完美主义的界定

完美主义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精神分析学派Adler(1956),在他提出的“追求卓越”的概念中,他认为人类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不断、更好适应他所生存的环境,促使人类不断改变自己、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就是追求完美。③④Hollender(1965)则认为有两种完美主义者,一种是追求外在评价,即将他人得认可和满意度作为衡量的标准;另一种是辛苦工作,以使自己工作尽善尽美,即让自己达到绝对的满意,他认为我们每个人的早期经历尤其是父母教育对完美主义心理的形成至关重要。⑤也有研究者将完美主义与个体心理健康相关的角度进行研究,如Frost等人认为,具有完美主义人格特征的个体,尽善尽美完成任务并对自身伴随着批判性自我评估,过度追求高标准与对失败的恐惧导致了他们仔细检查、反复考虑,甚至具有拖延行为。⑥

由此可见,虽然完美主义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目前尚无统一一致的定义,但我们可以各研究者定义中的一些共同点:第一,对自身的高标准和高期望;第二,自我评价过于依赖成功;第三,较高的自我批评;第四,对失败的恐惧。

2 完美主义的相关研究

2.1 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的总体研究

目前,对于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以及家庭教养方式方面:谢玉兰认为,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总体得分在性别变量上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即随着年级的增加,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越加明显;杨宏飞、张小燕研究表明大学生具有中等程度的完美主义倾向,在父母期望、个人标准等维度上,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父母批评、关注错误维度上得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此外,周旭等人对大学生完美主义特征与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使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完美主义心理的积极维度以及条理性,即父母采用民主的教养方式,个体更容易形成条理性较高的人,如果父母采用放纵或者权威的教养方式,孩子更容易惧怕犯错误,更易形成完美主义的消极维度。⑦⑧

2.2 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国内研究者对于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如黄希庭、郑涌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追求完美,但是如果对自己要求过于严格,则容易带来一些心理困扰;⑨⑩杨宏飞、张小燕等人认为,个体完美主义人格特征越强,其心理健康水平则越低;谢玉兰认为,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个体,其心理异常症状更加明显,即追求完美主义的个体,越易产生抑郁、焦虑、强迫等消极情绪体验;研究者李智认为积极的完美主义与自尊、生活满意度等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消极完美主义与自尊、生活满意度等则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国外研究者也做了大量研究,如Hewitt, Chang和Rand等人认为完美主义与抑郁的易感因子有关;香港Chang等人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担心出错与焦虑存在较高正相关,而组织条理性与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

综上所述,完美主义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即完美主义倾向越明显,心理健康水平则越低,这说明对自己要求越严格,越需要用积极的心态调整自己。

3 不足

目前,对于完美主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概念以及测量量表,但实验研究较少。因此,今后的研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首先,国内对于完美主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特殊群体,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更多的群体;其次,对于完美主义的形成机制目前进行探讨的研究较少,今后需要加强该领域的探讨;再次,对于完美主义个案干预研究较少,今后应当加强对于完美主义者在心理咨询方面的研究。

注释

① 张斌,谢静涛.不同完美主义类型大学生的心理特征[J].心理卫生评估,2013.27(11):868-872.

② 王秀希,王雪.初中生消极完美主义与学习投入的相关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7(3):22-24.

③ 王文娟,孙宏伟.大学生拖延与完美主义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15(3):69-70,122.

④ 王春娜.大学生完美主义、成就动机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⑤ 李丹.大学生完美主义、成就日标定向和自我妨碍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⑥ 张斌,宋佳钦.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的现状及教育对策[J].科技资讯,2012(28):193-194.

⑦ 吴双磊.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及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

⑧ 李智.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结构_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⑨ 佟月华.大学生完美主义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3):277-279.

⑩ 廖星.大学生完美主义者的情绪特点研究[D].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硕士论文,2011.

林荣茂,贺斐.青少年的完美主义与担忧倾向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7):539-54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