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08: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教师的语言要通俗化、大众化,流畅自然,让学生容易理解。要防止词语的堆砌,用词要丰富,追求语言生动形象,但不能一味地堆砌华丽的辞藻。要防止说半截话,满口定义概念、技术术语,晦词涩语,故作高深,使学生如坠雾中,如听天书,不知所云。要做到通俗易懂,要求教师应做到四点。一是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摸清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采用学生容易理解和喜欢的语言讲述。二是语言要简短完整,少用过长的语句。三是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声音适当。教师声音过高,学生容易紧张、疲劳;教师声音过底,学生不易听清楚,影响教学效果。抑扬顿挫的语调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四是语言有逻辑性,条理清楚。只有做到这四个方面,才能使教学内容通俗易懂,提高教师语言的有效性。
二、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言要生动、恰当
语气就是通过不同的声音和气息表达出不同的语意和情感的说话方式和状态。说话的人在不同的情绪、情感中,会自然而然地使用不同的声音、气息。而不同的人在大致相同的情绪、情感状态下说话,声音、气息也会形成一些相同的特点。不同的语气必须为不同的内容和情境服务。教师应善于根据特定的内容、对象、场合与目的,使用不同的语气,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表达效果。专业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除利用专业术语准确地讲解外,生动活泼的语言常常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生动活泼的讲解,能活跃教学气氛,而好的思路、好的想法也往往在活跃的气氛中产生。专业教师在讲解中利用比喻时,一定要注意准确恰当,恰当的认识对实习操作往往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透彻的讲解是消除学生错误思路的基础,也是好的工序安排和好的加工方法的思想源泉。因而,教师在示范指导、讲解新课及巡回指导中,都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恰当和透彻。
三、语言要具有启发性
实践告诉我们,任何成功的教学,都是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语言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而要使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就必须使教学语言具有科学的内涵,即教学语言应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是对事物运动发展的正确概括或总结。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在教学语言的结构上要讲究逻辑性,其次在教学语言表述上要讲究准确性和学术性。所谓逻辑性,指的是教学语言既要和相应的语言逻辑结构和规律相符,又要和教授的学科的逻辑结构相符,同时还要和教学对象思维情况相符。所用的教学语言既要结构严谨,又要层次清晰,将重点明确地表达出来,且有严密的逻辑系统性和论证性。所谓准确性,指的是教学语义信息和语法要准确,即鲜明、确定、恰当、含义准确。从语义信息来讲,就是说教员要正确地理解和阐述教学内容、定义、定理、例子等。而在教学语言语法结构方面,教员要准确应用合适的语汇组合、语法规则、句子结构等。在做到准确的基础上,教员要保证用最精炼的语言将最为丰富的内容表达出来。而语言的学术性则要求教员要用所教学科的专业性的语言进行教学,这是因为每个学科都有属于自己领域的专业术语,这些术语已经经过实践和时间的印证,能够将事物本质的概念和范畴精炼地概括出来。如果教员在讲课中不使用专业术语,而用日常生活用语来代替,他所讲的内容就难以准确反映该事物的本质,例如,教员在战术课中用通俗说法的“打炮”代替军语“炮火准备”,“打炮”二字显然就不能准确反映“炮火准备”的内涵。
二、教学语言要有可接受性
教学是一种教育信息的传递过程。教育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便是教学语言。教员教学语言的优劣,直接影响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和传授知识、技能的质量。而要想将教育信息的传递效果提高上来,首先就要将三种关系处理好:一是要将教学语言输出量和学生能够处理信息的限度的关系处理好。如果教员使用了大量的教学语言,且表达的速度很快,教学对象一学员就会应接不暇,出现“吃不了”现象。反之,教员的输出量过小,语速过慢,学员又会感到节奏松散,感到“没有吃饱”。在教学过程中,教员一定要将这种关系处理好,表达的速度既要适中,输入又要保持平衡,恰到好处。二是教员要想选择正确合适的教学语言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就要结合教学对象的年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在教学语言的具体运用上,教员输出的水平一般要略高于学员的理解水平。无论教员的教学语言水平比学员的水平高还是低,都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三是要将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和方言的关系处理好。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是保证教学语言可接受性的前提。只有规范的教学语言,才能全面体现教学内容和语言表达的科学性,从而确保教学效果。然而,我们的教员和学员来自五湖四海,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土语,如果不用一种统一规范的教学语言实施教学,教学效果是可以想象的。因此,教员要以标准规范的字、词、读音进行教学,不能说方言土语和半通不通的文白混杂语,不能生造名词术语,更不能把日常口语中粗俗的语言搬上讲台,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
教学语言的最高要求就是具有启发性。这是由于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要靠外界的刺激才能产生,而且学员的智能发展也要靠外界刺激去促成。教员在教学中的启发诱导就是一种外界刺激,而启发诱导主要是靠教学语言来进行的。怎样才能使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呢?
1.要具有感染力。也就是教学语言要表达得清晰顺畅,有条理,有激情,充满讲述人的感情,可以将问题的关键点抓住,可以让学员感同身受,有共鸣感,进而能够使学员有想学的欲望。
2.要保持含蓄。也就是教员不可以全部将所教内容和所展示的意境表达出来,要将适当的“空白”留给学员,让他们可以通过这一“空白”去发挥想象、去自己体验其中的意境。与此同时,这种含蓄要得体,既可以将“空白”留给学员,也可以让学员得其解,使学员能够思而得之。这样才能起到启发的作用。
3.教学语言要有引发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员要能够使用教学语言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诱发出来,能够带领他们去探寻问题的根源。为此,教员应当在适当的教学阶段采用引发性的语言,营造能够引起悬念的问题情境,激发学员探寻问题答案的积极性,进而使他们积极地思考。
4.教学语言应当富有点拨性。要想将点拨性语言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教员就应当在关键处、朦胧时将点拨性语言运用起来,将点拨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比如,学员的思维处于困惑状态时,教员可以进行一些提示,这样就可以给学员提供思考的线索,开阔学员的思路,使其豁然开朗。但在使用点拨性语言的时候,要注意适可而止,起到点拨作用即可,给学员的思维留出自由奔驰的空间。
四、教学语言要有和谐性
在中职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知识讲授中,特别是一些含义和概念的讲解中,必须保证语言描述的准确规范性,在操作方法的讲述中更应该注重语言的规范性,避免使学生对所讲述的知识点出现误区或者疑点,有效防止在原则上的理解性错误问题的出现。
二、信息技术课程中充分和合理利用肢体语言
利用肢体语言,能够对口头语言做出相应的补充,合理的使用肢体语言,还能实现口头语言所达不到的效果,肢体语言可以反映出人的态度和内心,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进行提问时,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正视学生并且认真的倾听,对学生所回答的答案给予客观评价和适当的肯定,不能表现出嘲笑和蔑视,以此去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是学生养成积极参与教师提问的环节中去,使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好习惯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在每一堂的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的进行机械的讲解,不能够充分调动整个课堂气氛,会逐渐使学生脱离课堂,这时如果充分结合肢体语言,表达教师的一种精神状态,而将这种积极的精神状态传递给学生,使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得以拉近,有效的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最终使整个教学气氛在活跃的环境中进行,有效避免了沉闷和单调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生周围与学生一起进行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在计算机上机课上,在学生旁边进行走动和仔细观察,检查每一个人的操作是否有错误,并及时进行纠正和辅导,和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表扬。
三、信息技术课堂中注重语言幽默性的艺术
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中有许多逻辑性较强的内容,这些内容使学生不容易理解,并且内容比较枯燥和抽象,很多学生在遇到这种类型的内容时就会选择放弃,进而也会严重影响到后面与这部分知识相关联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要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有趣生动语言和切合实际的实例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和形象化,使学生能用最佳的状态和轻松的心情去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注意应该避免的误区,更好的去掌握重点知识,这种心态的学习方式也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勇于突破难题的积极性,利用幽默性的语言,也可以很好的维持课堂纪律,当学生在课堂上聊天或者做出其他有损课堂纪律的行为时,教师可以利用幽默的纠正学生们的不遵守纪律的行为,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得到预想的效果,可见,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利用幽默的语言技术不仅可以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还能够解决师生间的问题。
四、结语
1.1提高课堂授课质量,加强学生的理解
小学语文本身就是一门与语言有着紧密联系的课程,因此在课堂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注意授课语言的运用,具体来讲在授课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的艺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1)提高课堂授课质量。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其在理解能力上还存在着欠缺,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对于教师的一些语言很难完全理解,造成学生学习出现困难,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升。针对这些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语言的调整与改革,以一种平易近人,易于理解的语言形式进行课堂的授课,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授课质量。(2)加强学生的理解。知识的掌握不在死记而在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语言艺术,可以很好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认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2增加师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
师生之间的互动对教育教学的展开和学生的成长等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思考的问题。而提高语言艺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语言上的改变,可以很好的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师生交流。要想让学生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很重要。通过改变语言形式,与学生进行课堂对话,可以很好的增加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这种良性的交流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有益于学生的学习。(2)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现代教育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尊重,鼓励教师与学生做朋友。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与学生进行谈心活动,以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而语言的艺术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语言表达将有利与师生间距离的拉近。
2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分析
2.1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各级院校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以传授知识,作育英才为己任,因此教育教学一直是一项具有严谨性,科学性的工作。小学语文教学是我国教育教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其主要就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保障学生可以有效的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授课语言的运用上一定要注重规范性,保障学生学习的准确性,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具体来讲在小学语文的授课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小学生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其对语文知识还存在着一定的迷糊性,无法判断学习的知识是否正确,因此其往往会对教师教授的知识进行无条件的接受。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保障学生学习知识的正确。(2)语言表述的科学性。科学性是我国教育教学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应严格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向学生传授科学的文化知识。在语文课堂中无论是知识讲解还是引述例子,教师在语言上一定要保持客观真实,不能向学生介绍违背科学的知识与例子,要通过科学的语言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2.2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引导性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的不断完善与创新,小学语文教学也在向着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而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学习,让学生成为教育教学中的主体。而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就一定要注意教育教学中语言上的运用,具体来说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课堂授课。疑问是语言中的一种,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用疑问的方式代替传统陈述式的教育教学,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是一种备受推崇的课堂教学方法。(2)注重语言的引导性。小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适当的给予一些提示与引导,通过使用启发式的语言,让学生更快更好的对问题进行思考与解决。这种引导式的语言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一般是从小学生的年龄段出发,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而制定,因此小学语文教材具有着生动性,故事性等特点。而要想有效的将教材内容教授给学生,教师在课堂的授课过程中在语言上也应突出生动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融入到教材的情境中去,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提升语言的生动性:(1)从学生角度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语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取不同的的授课语言,针对小学生而言,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声音的表达要相对夸张,以小学生的视角去解读教材。例如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在朗读课文期间就应以讲故事的语言方式进行课文朗读,针对不同的角色采取不同的读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2)有效的借助肢体语言及面部表情。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想提高语言的生动性,不仅要关注语言本身,还要充分的发掘自身潜力,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弥补语言表述上的不足,增强语言的表述效果,使课堂授课的语言充满生动性。
2.4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简洁性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要保持简洁,这样做主要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太过复杂的语言其很难明白。另一方面则是,课堂的授课时间有限,简洁明了的语言可以帮助教师更加高效的利用课堂的授课时间,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具体来讲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到语言的简洁性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以学生理解为标准。语言的简洁程度应以学生的理解为标准,无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组织语言,其主要的目的是要学生更好的对教师的语言进行理解。因此在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将语言以一种简单直白,易于理解的方式展示出来,以方便学生的学习,尽量在课堂的教育教学中避免过于复杂的阐述方式,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2)语言的简洁性维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以方便学生的理解,但这种简洁性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过于简单直白的授课方式有时会局限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述,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2.5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鼓励性
负面情绪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严重的影响,其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情绪不稳,甚至造成性格上的缺陷,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负面情绪的疏导,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语言上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采取鼓励式的教学语言。鼓励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的一种新理念,通过专家的研究证明,经常对学生进行鼓励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多运用鼓励的语言,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找到学习的乐趣。(2)采取温和的批评教育方式。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一般会采取比较激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对错误产生认识,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一般会在语言上相对严肃,尖锐,经过研究证明这种教育方式并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认识错误,反之还会激起学生的叛逆心理。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温和的批评教育手段,以谈心的方式,通过平等的交谈让学生对错误产生认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结语
首先,它具有一定的传播作用。教师头脑中的数学知识在课堂上主要是通过语言传达的,而数学知识包含在一字一句的语言中,也就是说教师头脑中的数学知识是以语言为媒介和载体传播给学生的。
其次,它还发挥着特定的指挥作用。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既要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还需帮学生巩固记忆。那么教师就应该像乐队的指挥那样去指挥学生,而课堂上教师的“指挥棒”就是语言,学生则跟随着指挥的引领轻松高效的掌握课堂知识。
最后,则是它的工具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思维是无法进行的。在数学课堂上语言的工具作用表现得更具体,教师不仅要通过“说”来进行“想”,而且还要通过说来表达“想”,在这里语言就好比是思维的教具,它让学生从教师的怎么“说”中去学会该怎样去“想”。
2.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及其特征
艺术,即“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方式、方法”,艺术品都是以“美”的形象呈现给人们的。语言艺术,也就是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完美的语言方式。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越强,越能烘托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扣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兴趣。那么要达到这样好的效果,语言艺术的特征也须现代教师熟知。语言艺术的几个特征表现如下:准确与规范性。数学是科学性和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更加准确、规范,不能含糊不清。教学语言要反复的推敲,必须严谨、周密、符合逻辑。在课堂教学中,“大概”、“也许”之类的模糊语言只会给学生带来模糊的认识。简洁性。简洁性是指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不啰嗦重复,要言简而意明,这样学生既容易接受,又便于记忆。
3.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培养
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语言艺术水平,必须注意平时的积累和实践练习。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教育呈现加速变革和日益复杂的局面,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满足瞬息万变的学习变革的需要。首先,在阅读各类书籍的过程中积累。书是人类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阅读书籍是对我们最大的补充,没有书籍的滋润,何来渊博的学识,何来传道授业解惑。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智慧,扩大人的视野。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不仅会下笔如有神,还会出口必成章。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而思维是语言的灵魂,二者密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形式,无论是人类思维的产生,还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实现,以及思维成果的表达,都离不开语言.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斯大林也说,思维“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的词和句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没有语言材料,没有语言的‘自然物质’的裸的思想,是不存在的”.所以,人类要生活,社会要发展,历史要延续,知识要传递等等,都离不开语言这个具有高级功能的思想交流工具,尤其,离不开教学语言,因为它比普通语言更有科学性(具体表现为准确性、精炼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启发性、教育性.化学教学有自己的特征,如定义、定律、化学用语等内容,科学性强,用词严谨.我们理科老师的教学语言虽不必成为语言学的范例,但合乎规范、逻辑性强、字斟句酌、准确精炼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准确、简明、清晰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试想一个老师讲课语无伦次、病句连篇,学生怎能听得下去,思绪又怎能不混乱.也有的老师,教学语言很随意,疏不知往往一字之差,将使所讲定义面目全非.如电解质的定义是“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其中“或”字若误为“和”字,意义就完全不同了;若是非电解质,应用“和”字而不能用“或”字.因此,教学语言要字斟句酌.一个好的老师,在语言规范化的基础上,应努力追求自己的语言风格,因为课堂语言是老师对教材的认识、理解、把握、感受,经过艺术加工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朵艺术小花,自然就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或柔美细腻,或幽默风趣.如果每个老师都注意并具备自己的语言风格,学生听课就会变成一种享受.
二、抑扬顿挫,声声入耳
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如果老师讲话毫无层次,如平川走马,就会使学生感到紧张疲劳、呆板乏味.如一味拖泥带水,学生不得要领;放连珠炮,学生无法思考;过于高亢,学生精神紧张、头脑发胀;过于低沉,学生又容易精神分散、昏昏欲睡.一个优秀老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当缓则缓,当急则急,抑扬顿挫,快慢适中,节奏分明,声声入耳.试想,如果一个老师运用语言能缓如小桥流水,温和轻柔;或势如疾风,痛快淋漓,自然会使听者心潮起伏,引起情绪上的共鸣,从而对教学内容心驰神往.但是这种节奏必须“溶化”于教学内容之中,不可单纯追求节奏感而使语言游离于教材之外.如化学课中的原理、公式、计算的关键之处,节奏应放缓且语气略强,使学生听课时有理解、回味、记忆的余地;而引用过去学过的知识,且是学生很熟悉的,就应快讲.如讲强电解质的概念后举出种种实例,便可如线断珠落般倾出.在讲解例题时,第一遍宜慢、细、重;当学生已经理解掌握后,老师引伸、扩展、举一反三时可快讲.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信息量.
三、诙谐幽默,风趣自然
幽默是笑的酵母.一个好老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风趣的、耐人寻味的,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消除疲劳,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交融师生间的感情,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使课堂气氛情趣横生,自然也可使学生享受到一种美.如我讲高炉时说:“高炉大家没见过.这不要紧,我口袋里就有一个.”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贴有高炉邮票的卡片.再如,讲评作业时,我在黑板上写出这样一个化学方程式:KNO3+NaClKCl+NaNO3.之后我问:“这个反应能发生吗?”“不能”,有人回答.“为什么?”我又问.“没有沉淀.”又有人回答.我说:“这好办,我就叫它沉淀.”说完,我就在“KCl”后面添上一个沉淀符号.这时,有人发愣,有人发笑,我便说:“大家觉得不可思议,可这就是在座的一位同学的大胆创举,他可以不顾客观事实,喝令”KCl“沉淀.”总之,化学课内容丰富,材料甚多,只要老师精心构思,即便是一个很枯燥的问题,若运用幽默的语言,也可以妙趣横生,效果颇佳.但要注意,幽默风趣的语言必须紧扣教材,高雅诙谐,切不可油嘴滑舌,甚至流于低级趣味.
四、喻物拟人,大胆夸张
化学也是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学科,而微观世界的千姿百态是我们用肉眼所无法看到的.虽然化学实验可以弥补一些不足,但绝非全部,而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喻物拟人的手法可以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思考.如讲“铝”时这样说:“在金属家族中,铝是年轻的一员,自从霍尔的'电解冶炼铝'问世后,铝才走向千家万户,出入寻常百姓之家.”又如讲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元素,尤其是镧系元素、锕系元素等,可以说它们的结构、性质极为相似,犹如孪生兄弟一般居住同一室(同占一格).使用夸张的语言,也可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如讲解物质结构时,我这样说:“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原子内部探索这个小小世界的奥秘了.”同时也要注意,夸张要大胆,但必须在情理之中,合乎逻辑.
五、委婉含蓄,模糊留余
老师在讲授化学知识、原理或解答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时,正叙直答、和盘托出固然是淋漓尽致,但没有给人回味的余地;若老师在讲某些原理和问题时,从侧面间接、委婉、含蓄地表达,即露一点端倪、作一点提示、发一点先声,就会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有益于其发展思维能力.如讲Fe3+的氧化性时,这样说:“铜是一种不甚活泼的金属,但它在溶液中却能被Fe3+氧化成Cu2+,如果在Fe3+的溶液中放人铜片、锌片,情况又如何呢?”讲到这里,戛然而止,自然会引起学生的联想、思索,并且不难得出正确答案.又如讲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时,这样说:“我们从初中化学知识中就已经知道,就原子核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18个,要说去年我们知其然,现在就应该知其所以然了.”究竟为什么,老师并不直叙,而留给学生去思考.在回答学生的问题时,老师有时并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讲一个与其相似的例子,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有益的.在中学化学课上,老师还必须经常使用一些模糊语言,因为中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范围有限,如果讲得过于详尽,会增大难度;若使用模糊语言,反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如讲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时,一般说来,同一主族非金属元素最高正价含氧酸的酸性,依自上而下顺序减弱(H2SO4和H2SeO4性质反常);又如讲强电解质举例时,这样说:“强酸、强碱和我们所熟悉的盐都是强电解质”(盐也有弱电解质,但中学课本中不常见).上述语言中的“一般说来”和“我们所熟悉的”就是一种模糊语言.作为一个老师,使用模糊语言只是一种教学艺术,但自己对这些问题不能模糊,而且要了如指掌.因为学生中的有心人可能会找你深究,这时就不能再讲究“语言艺术”了.模糊是自己留有余地的.六、切用时空条件,创造优美教学意境课堂教学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指定的地点传授教学计划预定的教学内容的一个过程.因此,教学语言要适应这种时空的限制.在时间上,要注意充分合理利用,语言速度要适中,时间分配要科学;在空间上,教师应根据教学空间的大小,有效地控制教学语言的音量和音调,使前排听了不觉震耳、后排听了不觉吃力.另一方面,教学语言在某种意义上应突破这种时空的限制,这是指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在“有限中求无限”,创造出超时空的教学意境,使学生感到虽然下课了,但老师的话所引起的思索还在脑海里回响不绝.
一、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要准确无误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一个最基本条件是要准确无误。语音是口语表达的第一要素,教师准确、清晰、流畅而富有节奏变化的语音,能够刺激学生听觉神经的兴奋,使其保持良好的状态。教师要善于组织自己的语言,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配上相应的语声、语调,使语声高低错落,或高昂、或低沉、或激越、或舒缓,抑扬顿挫,各得其妙;轻重缓急,各领其趣。语言的准确性,还表现在用词准确上,遣词造句,要有法度。此外,语法也要合乎规则,前后连贯,语脉相承;上下衔接,过渡自然;立论精辟,推导有致。
二、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要生动形象
教师在做到语言准确的同时,还要强调语言的生动形象。因为形象生动的语言,能激发孩子们大脑中的表象,进而形成新的兴奋点,产生无穷的遐想。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能根据课本的内容,时刻联系生活的实际,用身边的人物、事物作参照,生动形象地描述或讲解。在讲到有情境的文章段落时,要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把孩子们带入文中设定的特定的情境中去,让他们身临其境。例如:我在教学《船长》一文时,当学生读到哈尔威船长如同一尊雕塑随着轮船缓缓下沉时,我就问学生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学生们摇头,他们没有见过这种大场面啊。我就结合泰坦尼克号的内容模拟当时的情景,讲述当时那可怕的情景,学生仿佛看见了那惊心动魄的场景,听得目瞪口呆。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再来引导他们体会船长那可贵的精神就容易了。
三、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要感情丰富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教师的教学语言如果缺少感情就会苍白无力,缺乏激动人心的力量。而只有融进了情感的语言才能触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其智慧的火花。总览小学语文教材,有多少文章描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人生画卷啊。他们需要我们语文老师用富有感情的语言、用心灵去引导学生,去分析、理解、感悟文中美的人和物。通过学习,孩子们会知道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认识到大海的广阔,天空的高远。也会因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可贵品质,而从小立下雄心壮志。由此可见,教学中运用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能产生惊人的艺术魅力。
四、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能循循善诱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语文课堂中,老师的教学语言一定有启发性。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能引起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去探求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语文老师要能讲究设疑提问,掌握提问艺术。教师无论讲授或组织讨论或指导练习,都要注重启发性。准确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像钥匙,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比如我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当学生在学完文章都在责怪狐狸的狡猾时,我就问学生:这个故事仅仅是告诉我们狐狸太狡猾吗?乌鸦就没有错误的地方吗?这一问,无疑启发了学生的思维翅膀,他们又陷入疑惑之中。我就要孩子们再次通读全文,重新思考。读完以后,我就适时有效地引导他们思索。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乌鸦也犯下了严重的错误,它如果能及时看破狐狸的诡计,不听信它的花言巧语,也不至于上当受骗啊。
五、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要目标明确
课堂上话可不能随便说,一定要有针对性,做到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发挥语言的优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语文教学中,常常由于文体的不同、作品情调的差别,教师在语言表达上各具特色。既有叙述语言的委婉有致,娓娓动听;又有描写语言的细致入微,栩栩如生;还有说明语言的清晰条理,言简意赅;更有抒情语言的婉转细腻和议论语言的鞭辟入里。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教学对象不同,教学语言也要随之改变。教师要研究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要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做到目标明确。同时,课堂上,教师还应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范围内选择最能接近表达学生思想感情的词句,运用准确、生动、通俗、风趣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创造乐学的情境。
当绘画者真正进入到个人素描绘画建构时期,他们经历的是一个“减法”的个人艺术创作过程。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高”恰恰是对生活繁琐表面的一种简化,纯粹遗留在画面上的应当是艺术家对生活情感和绘画语言个人选择下的精神体验,在素描绘画中也正是如此。“因为从学习素描的一般意义上讲我们只有在诸多素描元素中提取符合个人感受最深的某些元素,画面才能具有个性化的特点”[2],如果面面俱到的话就会使画面显得平庸而缺乏生动感。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素描教学专家巴尔·夏克曼(BarrySchactman)在教学中就特别指出过:“对于一个教员来说,在素描绘画中对某个领域中走的更远和深刻要比那种‘事事都行’的杂家更有利于教学和对有价值的艺术传统的继承。”[3]这是素描教学中单因素深入化的一种肯定和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素描造型个性化语言元素的一种提倡,而且这也符合作为艺术素描的视觉规律,就象当我们以艺术的目光停留在一幅素描绘画上时,我们首先是被绘画者在画面上提供给观众的一种个性化绘画语言特点所感染,然后我们才会对作品中艺术家作品中的技法和材料进行探索与研究,而这两个方面在画面中的结合正是绘画者个人情感下的独特艺术语言形式的建构,这种认识思维方式就是一个“减法”过程。
2素描教学中“建构”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前面建构理论的了解,我们知道素描基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达到个性化绘画语言的意义建构,它重在培养绘画者对造型语言的一种个人独特的认知方法,这种独特的思维认识方式必定会促进绘画者在素描绘画中个人造型语言和艺术风格的独特形成。
2.1“建构”促进绘画者形成个性化素描语言
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认识基础上展开的社会行为,在素描绘画中个人的素描艺术创作活动都是个人对素描绘画语言认识下的精神产品,我们知道个性化绘画语言是艺术家在长期绘画过程中个人对事物的感知和认识,并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技能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感情化为具体感官的艺术图式。它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大脑对已有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整理将自己的审美意识形态转化为艺术作品。在当代的艺术教学中,对怎样形成个人艺术感知的个性化绘画的注重已经尤为重要,很多教师和学生开始对素描基础学习中怎样更有利于建构绘画者个人的造型语言进行思考,并且已经普遍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简单地说也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要注重自己的素描绘画语言特点。这种素描中的个性化语言从某种形式上讲,也意味着个人素描绘画语言的“单因素”性,它是绘画者在素描绘画中对素描造型语言如线条、形体、调子等的个别强化。比如在印象派画家修拉的素描中他喜欢淡弱线条的轮廓线,在画面中非常注重强化事物的明暗调子层次,这种弱化线条通过明暗方式表达的手法反而更强化了画面的生活气息,这位艺术大师的作品正反映出“单因素”素描绘画带给我们的内心震撼和视觉享受。而在当代学院艺术的素描教学中,大多是从“全因素”角度出发开始综合训练绘画者的素描造型语言能力,这种训练方式正是帮助绘画者大量获取素描知识的一种“加法”体验过程,它并不是弱化“单因素”即“个性化"素描语言的发展,而是为了使绘画者更好地从全因素的认识当中提炼出个人喜好的单因素素描绘画语言,因为只有在通过对素描造型语言的全方位的学习和了解的情形下我们才能在全因素认识结构中选择真正符合个人艺术感知的素描元素,并且在今后长期绘画过程中我们不会由于认知方式的单一而在处理各类不同的画面时显得束手无策。从前面丢勒和修拉的素描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一种单因素的强化并不是排斥其他元素的介入,只是对其他元素的一种淡化,这种淡化的视觉效果是为了更好地增添画面中的画家个性情绪语言的表达。因此,学习“全因素”素描的认知过程是为了更好地帮助绘画者在诸多素描元素中认识和寻找到适合个人素描艺术建构的绘画语言元素。
2.2“建构”赋予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在画面上经营的绘画图式,并能带给观众视觉和精神的享受。从绘画本身角度出发,素描艺术作品是由绘画者个性化的素描语言和其所选择的素描绘画材料组合而成,这是绘画者对画面的一种“经营”。“经营”是绘画者依据自己的艺术感知,对画面形象和造型语言元素进行安排,使其达到体现绘画者个人感性的意图,实现素描成为艺术品的过程[3]。它贯穿于整个作品创作的所有环节中。我们知道从素描绘画的单线构图开始就附带了绘画者的表现意图,在整个围绕以绘画者思想表达为中心而展开的描绘过程里,绘画者都是依据个人艺术感知对造型语言和绘画材料进行选择和运用从而逐步达到艺术形象的具体化,最终停留在画面视觉效果中的是绘画者对素描造型语言个人艺术建构下的认知成果,它正反映出绘画者对素描知识的一种个人体验,并且这种体验在每一个社会的变革中总是呈现不同的精神状态。通过欣赏众多形式的素描绘画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当代艺术家与传统艺术大师的不同,他们不单单满足于以还原对象的“镜像”为目的的传统素描绘画,而更多地关注以个人感受力为主的创作性素描,因为它在打破传统的镜像绘画的单一形式上更能赋予画面个人的情绪化和绘画语言的纯粹性,比如在德国当代艺术家赫伦韦恩(Helnwein)的素描作品中,画家在素描材料上突破传统材质的单一,大胆应用彩色铅笔创作出一幅幅色彩单纯的素描景象,这与当代油画艺术的简约与色彩单纯不谋而合,至此,这位画家在素描语言的纯粹性和绘画新材料的应用中分别赋予了当代素描新的形式与内涵。
3结论
一、准确规范,杜绝歧义
严肃缜密是数学的本质属性,它要求学生在理解任何概念、定理、公式时都应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与此对应的,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当是准确规范,杜绝歧义。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例,在介绍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必须完整地表达清楚:“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在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表述中,暗含着非常关键的信息“同时”,如果教师在讲解中把这两个字省去,那么就容易出现分数的分子乘以或除以一个数,或者分数的分母乘以或除以一个数,或者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先后乘以或除以,这显然违背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相同的数”,这个数必须是大小一样的,而且“0除外”,也就是这个数不能为0。不难发现,寥寥几字的一句话,却一个关键词也不能省,一个关键字也不能少,否则就不是完整正确的分数基本性质。准确规范的教学语言,一是对教师基本学科素养的体现,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学生在第一次接触知识时,就能建立起对知识毫无歧义的认知。
二、激励勉励,提高信心
学习的过程通常不是一帆风顺的,学生会经历情绪的低谷期,或者成绩的退步期,或者状态的萎靡期等,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用严格的学习制度或者学习要求来约束学生,并不能一定取得理想的效果,可通过具有激励意义的教学语言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为例,比如有的学生在《分数乘法》《分数除法》这两个章节的学习状态不佳,但进入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便逐渐开始调整过来,渐入佳境,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用直白的语言鼓励学生,如“进步很大,要继续保持!”“加油,你可以做得更好!”等。除了这种比较综合性的激励语言外,教师还可以就学生的运算速度,思考时的反应力等来针对性地激励。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也可以用“先扬后抑”的语言方式。比如某一名学生的计算速度很快但错误率较高,教师就可以对该名学生说:“你的运算速度很快,思维非常敏捷,如果能够同时把准确率也提上去,那么会更棒!”总的来说,与严肃的教条、纪律等对比起来,教学语言的激励性会更温和,更宜人。
三、通俗易懂,幽默风趣
幽默风趣,谈吐从容的老师往往更加容易受到学生的爱戴,这是教师个人教学魅力的一种体现。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测量物体的体积》为例,教师在开始讲课前,可以先以一个小故事作为开场白,比如讲一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曹冲利用的是一种等量替换法的思想,这是测量物体体积时一种可以借鉴的方式。不难发现,与上课后直接地快速进入知识讲解对比起来,以趣味小故事的方式引入,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把学生的思维注意力慢慢地从课间拉回到课堂上,还可以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调动自己的思维细胞。除了这种在课堂中引入故事以提高教学语言幽默性的方式以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类比法,比喻法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类比到具体的事物之中,这在给知识注入灵动性的同时,也会让学生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去学习数学,对学生来讲是一种更加自然舒畅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