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快乐语文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7 18:08:5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快乐语文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快乐语文论文

第1篇

快乐体育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从教学指导思想方面来看,它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从情感教学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乐好、好学,快乐学习,最终达到育体、育心的双重功效,并促进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2)从教学关系方面上看,快乐体育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要积极引导学生快乐学习,让体育课程的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构建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实现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

(3)从教学理念方面来看,它所提倡的是一种快乐的、终身的体育,促进学生的情感与身体共同发展,它应该是集认知、情感与身体发展于一体;

(4)从教学的组织上来看,虽然“快乐体育”提倡的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教学,但不意味着是一种松散的教学氛围,要做到“宽而有序”,要有一定的课堂纪律,但不可过死,要能够合理地把握、组织教学;

(5)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来看,体育教师必须解放思想,积极采取现代化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的创造性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学质量。

2快乐体育实施原则分析

2.1教育性原则

要努力将“德育教育”“美育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要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以及审美素养。快乐体育还是以学生的好学与乐学为基本出发点,这也有利于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2.2平等和谐原则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以及人格的发展,不能搞特殊化,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师生之间也不再是传统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长幼关系,而应该是一种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构建出这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3情境性原则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多种形式以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能够融入到相应的氛围当中,快乐学习。

2.4趣味性原则

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标准,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种入境动情的环境当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运动活动,提高运动技能,体验进步与成功的乐趣。

2.5激励性与实效性原则

在快乐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当中,不仅要激发学习的学习热情,而且要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要教学活动当中,要做到正确诱导和及时反馈,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性的评价,让学生能够体验到进步与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自信,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当中去。

3学校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的实施分析

3.1快乐体育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学校体育教学应该对其传统的“本位观”与“技能观”进行调整,要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使其为终身体育服务。通过调查发现,在我国普遍存在着学生讨厌上体育课的现象,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的体育教学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乏味、课程活动较累,使得学生失去了运动的兴趣,因此,实施快乐体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有必要的。

3.1.1传统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兴趣的培养我国的学校体育,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以及传统评价体系的影响,很多学生都是以一种被动的状态参加体育活动。在我国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实行的都是一种统一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校制订的教学大纲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甚至进入大学,学校进行的都是这种教学模式,这样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必然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进而失去兴趣。除此之外,学校在体育教学中,没有注重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也没有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价值作用,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自然难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1.2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严重脱节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制订上。在体育课堂的设置上,应该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上,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根据社会需求,开设一些学生喜爱的大众运动项目。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并大力倡导全民健身活动,让学校体育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大众体育。

3.2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的教学方法分析

3.2.1情境教学法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到一个富有形象性以及感彩的氛围当中,这对加深学生的认知与体验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合理地将教学内容故事化、情节化,教师与学生分别饰演故事情境中的角色,对于加深认知具有重要作用。

3.2.2多媒体教学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现如今,多媒体教学法已经成为了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并且大量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法可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便利,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3.2.3游戏教学法通过实践发现,运用游戏教学法能够较好地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教学内容以一种游戏的形式进行,学生也更乐于接受。现如今,游戏教学法也被广泛地运用到体育教学当中,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人们更是加深了对体育游戏的关注度,以多种多样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第2篇

一、识字乐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提出学生应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而很多教师认为识字教学是枯燥无味的。其实,识字教学中也蕴含着无穷的乐趣,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便可让学生的字识得快、记得牢、写得准、懂得义。如:

1. 看图识字。在教学“休”“甜”等会意字时,教师可绘制图片,一人倚靠在树旁便是“休息”的“休”,张开大口吃甘蔗就是“甜味”的“甜”。这样既识了字,又明了义,一举两得。

2. 猜谜识字。在教学“告”“生”等生字时,教师可采用让学生猜字谜的方式进行教学,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牛过独木桥是“生”,这样不仅形象直观地识了字,还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3. 活动识字。语文课堂是宽广的,是无限的,不能局限于学校与教室,因此,学生识字也不能局限于教科书,生活中到处都是汉字,随时随地都为学生提供了识字的条件,教师只要采用适应的手段,引起学生对周围汉字的注意与观察,便能达到让学生识字的目的,我就曾经在班上开展过一次“我是汉字医生”的活动,让学生到街上去寻找发现广告牌、商店招牌、宣传单……中出现的错别字,并改正。

4. 使用工具识字。在学生掌握了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会独立识字后,我在班上组织了一次查字典比赛。既巩固了查字典的方法,又提高了学生使用字典识字的兴趣,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特点,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阅读乐

阅读是快乐的,阅读教学更是处处有欢乐,处处有微笑。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要求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让我不由地想起了犹太人智慧羊皮卷中的一个故事:历史上,犹太小孩子第一次上学,要穿着最漂亮的衣服,由有学问的人带到教室,在那里他会得到一块洁净的石板,上面有用蜂蜜写成的希伯来字母,小孩一边读着石板上的字,一边要舔掉上面的蜂蜜,多么聪明的一个民族啊!他们用这种巧妙的办法告诉他们的孩子――知识是甜蜜的,阅读是快乐的。

学生是聪明的,教师千万不要低估了学生的能力,一味地去扶、去帮,而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体会,从而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三、习作乐

习作指导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一直是个难点。学生不喜欢写作是很多语文教师谈论的话题。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乐于书面表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乐”字充斥着写作目标。要让学生乐于写,首先得老师乐于教,让习作教学变成快乐的海洋。

第3篇

关键词:劳动使用价值论;快乐经济学;基础理论

在当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立论的根据。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是,重新建立一个能够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并与原政治经济学在价值观上一脉相承的新经济学。在新时代,新经济学就应该是研究快乐的快乐经济学。

一、劳动使用价值论的提出及其内容

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时,他是最先从商品的分析入手的,他揭示了商品的两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

在分析劳动使用价值论基本内容前,我们必须概括一下马克思对使用价值的有关论述。

1.有人认为,马克思不重视使用价值,对此,马克思是坚决反对的。他说:“这位瓦格纳还把我列在那些主张‘使用价值’应该完全从‘科学’中‘抛开’的人中间。”“这一切都是‘胡说’”。马克思把使用价值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他说:“这不过是已经在单个商品上表现出来的同一规律,也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它的交换价值的前提,从而也是它的价值的前提。”

2.从商品两重性也可看出,马克思是非常重视使用价值的,他把使用价值列为商品的两重性之一。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两重性是由使用价值与价值共同构成的,商品两重性是由劳动力的两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3.在马克思看来,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表现为商品具有的某种效用,这是实现交换价值的前提,“物品要成为商品,从而成为交换价值的承担者,一定要满足某种社会需要,因而一定要有某种有用属性。”

4.马克思认为,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但同时也认为使用价值具有社会性。“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对他本人即卖者的使用价值,而是对第三者即买者的使用价值。”

5.马克思看到一种商品在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使用价值。“至于在生产过程中执行职能的商品的使用价值,情况则不同。按照劳动过程的性质,生产资料首先分为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或者更进一步地加以规定,它一方面是原料,另一方面是工具,辅助材料等等。”

6.马克思认为,一定的使用价值只是资本增值的手段,“……资本对采取任何特定的使用价值形式作为自己一视同仁的化身加以采用或抛弃。”

7.马克思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使用价值,一方面他把使用价值看成是现实的具体物的属性,即“作为使用价值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他把使用价值看成是抽象的、类的存在,即作为政治经济学中的范畴,“作为使用价值的使用价值,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只有当使用价值本身是形式规定的时候,它才属于后者的研究范围。”

8.马克思看到了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所特有使用价值的作用,也正是主要由于这一点,马克思才把使用价值引入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之内。“……剩余价值本身是从劳动力特有的‘特殊的’使用价值中产生的……所以在我看来,使用价值起着一种与以往的政治经济学中完全不同的作用。”

9.马克思认为,“货币的使用价值就是:货币创造交换价值,创造比他本身所包含的更大的交换价值。”在这里货币的使用价值实际上作为资本来让渡,它的使用价值就是获得利润。

10.马克思认为,“对于提供这些服务的生产者来说,服务就是商品。服务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想象的或现实的)和一定的交换价值。但是对买者来说,这些服务只是使用价值,只是他借以消费自己收入的对象。”他还认为,“服务只是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的表现,因为服务不是作为物而有用,而是作为活动而有用。”

11.马克思看到了使用价值在总供给与总需求平稳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尤其应该强调的是,马克思认为,从总体而言使用价值对社会资源的分配起决定作用。“如果说个别商品的使用价值取决于该商品是否满足一种需要,那么,社会产品总量的使用价值就取决于这个总量是否适合于社会对每种特殊产品的特定数量的需要,从而劳动是否根据这种特定数量的社会需要按比例分配在不同的生产领域(我们在论述资本在不同的生产领域分配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在这里,社会需要,即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对于社会总劳动时间分别用在这个特殊生产领域的份额来说,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以上我们简略地概述了一下马克思有关使用价值的论述,尽管上述的介绍存在着许多不周全之处,但本人认为,这基本上反映了马克思对使用价值的主要观点。下面本人就根据马克思有关使用价值的主要观点,对劳动使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做一下初步的概括和总结:(1)使用价值与价值共同构成商品的两重性。(2)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前提,劳动的直接目的是创造使用价值。(3)使用价值除了代表商品的自然属性外,它本身也具有社会性。(4)从整体而言,对使用价值的重视使资源的配置趋于合理化。

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一样,的使用价值论也必然是劳动使用价值论,这是价值取向的根本要求。正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所说:“从前的经济学,是以资本为本位,以资本家为本位。以后的经济学,要以劳动为本位,以劳动者为本位了。”[7]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经济学,当然也要以劳动和劳动者为本位。

二、确立劳动使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马克思并不是忽视或不看重使用价值的,只是出于革命性的需要,他在构筑其理论体系时,必然选择最能证明其革命性的那部分概念和内容,作为其论述的主线。尽管如此,由于使用价值的特殊重要地位,马克思还是大量地论及了使用价值。从他的大量论述中,我们可以概括出马克思对使用价值的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现在看来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芒。

1.使用价值与价值共同构成商品的两重性。这说明,从商品两重性构成角度看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同等重要的。因此商品两重性的论述必然是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同样也应是劳动使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我们明确这一点,其最根本的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对价值的研究,得出的劳动价值论成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基石;那么我们通过对使用价值的研究,即可得出新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基石——劳动使用价值论。

2.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前提,劳动的直接目的是创造使用价值。这说明,从价值实现角度看,使用价值已经成为交换价值和价值的核心,离开了使用价值,也就无所谓交换价值和价值,因此,劳动的直接目的当然是创造使用价值。这一点对我们的启示是,作为企业必须首先注意新产品的开发,不断创造具有新的使用价值的商品,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获得交换价值。使用价值的创造当然也包括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而且这是使用价值创造的重要内容之一。3.使用价值除了代表商品的自然属性外,它本身也具有社会性。我们的国家和企业必须明确,为谁创造使用价值,为谁创造价值?可以说,这一条标明了劳动使用价值论在价值观上的根本取向,从而也证明了劳动使用价值论,能够成为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石和逻辑起点。

4.从整体而言,对使用价值的重视使资源配置趋于合理化。可以说,这一条是政府和企业重视使用价值的必然结果。政府重视使用价值,就必须重视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或过剩的产品,政府都应该在宏观上有所把握,政策的制定就应该以此为据。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即创造使用价值过程中,就应该对市场进行调查和预测,然后才能决定创造哪些使用价值以及创造商品的数量。

三、劳动使用价值论与快乐经济学

一般认为,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价值理论包括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狭义价值理论即指劳动价值论。根据前文的研究,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应该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劳动使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最终要解决财富的公平、公正分配问题;劳动使用价值论最终要解决生产过程的合目的性问题。马克思价值理论的核心和灵魂就是“以人为本”,即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

新经济学——快乐经济学,应该研究三大方面问题:一是生产领域的公正问题;二是分配领域的公正问题;三是消费领域的合理化问题。生产领域的公正问题要解决生产什么和为谁生产的问题。如生产粮食还是生产,建楼堂馆所、豪华别墅还是修希望小学等等。分配领域的公正问题要解决利益分配的广泛化,避免利益向少数人集中。如子女上学、医疗保障、社会保险等问题。消费领域的合理化问题要解决如何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科学、文明消费。如封建迷信、铺张浪费、跟风消费等等。

快乐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就应该从生产领域开始。我们还是借鉴马克思的分析方式,即从分析“商品”入手。马克思已经发现了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两重性。通过对价值分析得出劳动价值论,并以此建立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在当代,我们就要通过对使用价值的分析,确立马克思的劳动使用价值论。并以劳动使用价值论为逻辑起点,建立新经济学——快乐经济学。

现实在变化,社会在发展,随着现实的变革,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也应该大发展。我们要善于在理论体系内部寻求新的生长点,使理论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08-716.

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54-71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第4篇

“快乐体育”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中形成融洽、合作的教学气氛,使体育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学习过程能够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在运动过程中克服困难而取得成功的快乐情感。大胆的将“快乐体育”的内容引入中学体育课堂,对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改革教学方法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快乐体育对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体育习惯、发展学生个性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快乐体育的施教特点

“快乐体育”是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身心发育特点三方面进行突破研究的。希望寻找一条新的教学模式,避免在中学塑性阶段对学生进行机械化的成人教学模式进行宽泛的教育教学。对教学要求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使学生在活泼、形象、轻松的学习环境下积极主动的接受,使课堂气氛快乐、轻松,综合归纳“快乐体育”教学应具有以下特点:

1、积极鼓励学生自己组织活动

体育课准备活动是学生练习的开始,如何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开始一堂课,使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将快乐体育内容引入准备活动,采用一些娱乐、游戏、竞技和富有开发学生思维、智力方面的游戏内容,如动作反应练习、集中注意力练习、变换队列练习等各种趣味和竞技性练习,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水平、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与练习兴趣的积极性非常重要。在做准备活动时,应尽量动员学生参与组织活动,这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增进他们的参与意识,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引入快乐体育内容,更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使学生经过准备活动即刻进入良好的课堂学习状态。

2、大胆引入“游戏”内容

快乐体育施教过程一个突出特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快乐的活动过程,即在体育练习活动过程,将动作练习、掌握方法、锻炼身体融合一体,将教材内容与增强体质因素贯穿其中,注意引入适合中学特点的游戏内容,以快乐的游戏形式进行课堂练习,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节课堂的练习情绪,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掌握动作技能和方法,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快乐体育教学实践的方法

1、建立以学为本的新体育课程体系

当前体育课程突出术科教学,课程内容陈旧、普遍存在着“难、繁、偏、旧”的状况。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为此,新课程的改革,需要在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与学方法上做出全面调整。新课程的确立应本着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设计个性化、综合化、科学化的体育课程观。在教学内容上应淡化“竞技体育”教学模式,树立“健康为主”、“德育优先”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师必须走开放式的育人之路,探索新教法、学法,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区别学生个体差异。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思,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能动作用中学生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在进行快乐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自己组织课堂一些活动性游戏内容,如游戏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游戏内容、方法的创新,例如在进行人、虎、枪的游戏时,其中游戏内容含义是:人使枪,枪打虎,虎吃人。如果一方出人而另一方出枪,则人胜枪。这个游戏可以让两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集中集体的智慧,事先将对方可能做出内容加以预判,进而实现战胜对方而取得胜利。经过多次反复的游戏达到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其战术意识。这种快乐游戏效果,可以让学生在创造性活动中取得创造性的快乐,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为快乐的创造者,达到快乐体育目的。

3、促进中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

无论教学过程、德育过程都无一例外的凸显人的情感发展,包括感受性、体验理解水平、情绪情感表达、交往等,体育教师同样需要这些能力去构筑一个安全、信任、轻松、尊重、和谐和鼓励学生成长的环境。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最大缺陷就是注入式“为教而教”,教学中“有形无神”,单一强调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锻炼的主体作用,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教学中区别对待原则。在实践组织上习惯按常规组织教学,只注重形式上的男女分班上课,而忽视了更重要的不同层次教学。体育教师在教授学生运动技术、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关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不同时期的身体状况,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坚持不懈地参与体育活动变成一种有目的的自觉行为。

四、结束语

第5篇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以生为本,教育教学要为学生发展着想。我们在小学体育课堂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的情感和能力。小学生天真活泼,对游戏式的运动有着强力的渴望。我们在极爱学中,针对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中规定动作太多、自由选择自主提升动作太少的体育课堂教学状况。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玩的天性的体育活动项目,让学生游戏化、趣味化和模仿性强的体育活动中,自主的有兴趣体验中感受运用之美,获得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快乐提升。在立定跳远这一内容教学时,我们先让自主游戏,体验“兔跳”、“蛙跳”和“鸭子走路”,开展“兔子觅食”、“青蛙捉害虫”等体育游戏活动,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行准备活动,在提高学习乐趣中掌握“跳”这一运动技能和方法,并调动学生在活动中的学习、发现与探索精神,促成他们个性的发展。可见,我们小学体育教学要将教学内容合理的组织改变,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提高活动学习的乐趣,从而在主动性发挥中获得体育技能的掌握,同时在快乐与有趣的活动中形成运动意识,获得体育学习的能力与体育运动中开拓创新能力。

二、重视分层,兴趣引领快乐活动

学生个体体质、体育活动能力存在差异性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身体与成长规律,在遵循小学生认知和情感变化中推进因材施教与分层教学,从而让每位学生体育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障碍跑”这一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要求高,需要学生在跑中跨,学会控制速度;能在跳绕钻中调节好身体姿势与重心。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素质适当的增减和更换障碍数量与器材,通过调整难度与改变障碍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既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又能获得学习的乐趣,能在乐趣中获得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我先让每位学生都进行最基本的运用方法的掌握;然后,采用游戏的方法,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进一步巩固“障碍跑”运动技法的娴熟与运用;然后,开始分组活动,能力一般的学生用“篮球”作为障碍器材,运动能力较好的学生多设计一些障碍环节。在学生基本掌握“障碍跑”的各项要领之后,开展互助合作的竞赛活动。分层教学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情境———忙农民伯伯摘苹果。然后设置“小水沟”运动护垫———(跨)、“半截矮墙”———障碍栏(能力强的跳、没有信心的绕)、“篱笆洞”———障碍栏(钻),然后让学生们强弱组合,竞赛哪个队率先完成任务。然后可以小组内再分,选派各组强将参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运动的快乐。可见,让每个学生都主动的获得提高,使一些学生基本掌握学习内容,那些能力强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训练和提高。激发每位学生的潜质,达到使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都获得不同层次提高。

三、有效评价,提升快乐课堂的质量

第6篇

(一)现状足球运动曾是大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随着学校体育的改革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普遍开设了兴趣选项课程,足球作为世界第一大项球类运动,曾是一度火热。长期以来,传统足球教学一直受灌输式思想的影响与束缚,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注重专项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加之,足球课对基本素质要求高且娱乐性、趣味性不强,社会影响力差,考试也不容易通过,造成一部分学生喜欢足球而不愿意上足球课的现象出现。学生在足球课中被动应付,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出现学习足球的人数急剧下降的趋势。随着选项课程种类的增多,加之国内足球大环境的每况愈下,大家对足球的热爱也一度陷入低谷。

(二)存在问题1、足球教学受重视程度不高。足球运动属于同场竞技项目,对抗性强、受伤几率高,学生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容易受伤,造成我国高校对于足球教学支持不够,大多学校表现出相对消极的态度。2、教法单一,竞技色彩浓,忽视学生感受。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手段不够灵活多变,竞技色彩突出,练习枯燥乏味。趣味性、游戏性教法较少,调动不起球性差、基础较差的学生,而只能给比赛基础较好的学生带来乐趣,久而久之,足球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就大大降低。3、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的情感要求。灌输式教法难以调动起身体条件较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不利于发展学生自学、自练能力。4、考评方法陈旧。考评注重结果,学生考试压力大,容易产生挫败感,尤其对于那些身体素质差、足球基础弱的学生,影响了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

二、快乐足球课程设计与构想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了解、发现新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构建,以达到学习目的。

(二)课程目标通过快乐足球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引导学生掌握足球的基本运动形式,增强对足球的兴趣。

(三)设计与构思第一阶段:项目引入。主要以培养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重点,使学生愿意参与其中。作为学习足球运动的开始,先让学生了解足球运动的特点及比赛规则。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足球训练、比赛集锦,调动学生对足球的热情,唤醒学生内心对球星的崇拜感。通过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激发学生内心对足球的渴望。利用电子游戏(实况足球)教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足球。第二阶段:兴趣培养。改革传统的教学程序,设定有利于技术正迁移、适合学生刚开始学习部分作为教学内容。即课前设计促进技术正迁移的趣味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贯穿于课堂,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明白这些趣味性练习所涉及的基本技巧,从而便于学生对知识和技术进行构建。第三阶段:战术意识。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重点,拓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里所说的战术意识不同于竞技比赛中所讲述的战术意识,而是指学生在学习场上无球情况下的跑位,来接应有球者的适当技能。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做出合适选择,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了解比赛的基本战术和所运用的技能。可利用手球或橄榄球的运动形式,融入足球的基本战术意识。教师应教会学生临场观察能力和进行合理战术运用,确立学生在场上处于主动地位,从而体会到足球运动的快乐。通过以上阶段,学生对足球运动会有更清楚的认识,足球明星无非也是学习了颠球、运球、传球、射门四项技术。通过参与和了解足球的基本技战术,使更多学生可以欣赏高水平的足球比赛,并从中模仿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积极表现出来,为推动学生学习足球起到积极作用。第四阶段:习惯形成。改良原有的考试形式和内容,不为考试而教学,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习不为考试。通过采用积极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比赛投入程度和团结协作精神方面进行综合考评,以学生之间互评及学生的自我评价等形式进行考评。

三、结论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快乐阅读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促进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外快乐阅读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广泛阅读。同时,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积极发挥其指导作用,采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快乐阅读中不断发展与进步。

一、发挥多方作用,创设快乐阅读氛围

1、创造浓郁的家庭阅读氛围

课外阅读活动的广泛开展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合作。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改变家长的传统观念,争取家长的协助,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够有监督,课外读物能够有来源。积极倡导亲子阅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2、创造良好的教室阅读氛围

教师要引导和带领学生以教室为条件创造良好的教室读书环境。在班内设立读书角。鼓励学生交换读物,提高读物的利用效率,并且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3、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共同阅读

阅读可以积累浓厚的文化底蕴,活跃思维。通过阅读教师提高自身的文化归属感与文化气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健康的课外读物

1、课外读物要适合学生

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才是最好的。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是以个体形式进行的,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读物。

2、课外读物要健康、有价值,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选择健康有价值的读物更加重要。教师要指导监督学生选择好书,读好书,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素质。

三、教师积极指导,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1、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读书状况进行读书卡的填写,记录自己读书的篇目、字数、时间等,特别是对于文章中的优美词句,读书心得等要重点记录。并且让学生与文章对话,学会读书笔记的记录等,鼓励学生再创作与再加工文章,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

2、让学生采用边读书边思考的学习方法

阅读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边读书边思考,也是在阅读中采取其他方法的前提与基础。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学习文章与分析文章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渐掌握比较、概括、分析以及联想的思维的方法,实现以阅读促思考,以阅读促写作的目的。

3、教师集中指导,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学生课外阅读对于所学的读物与阅读时间都存在差别。学生阅读同一读物,有利于教师进行集中指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因此,选择共同阅读的读物具有很大难度。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个体性,并且积极寻找学生共同兴趣的所在点。例如,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好看的圣诞树》这篇漫画,以幽默温情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类似的读物,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漫画集《父与子》,通过阅读这些读物,教师要让学生思考并畅谈阅读体会,让学生体会父母之爱。这样,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会更注重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而不是粗度略读,走马观花。

四、对课内与课外阅读进行有机整合,减轻学生负担,真正实现快乐阅读

1、将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文字语言的美妙。例如,学习了《草船借箭》以后,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相关章节;学习了《少年闰土》要指导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故乡》。在特定的节日,也让学生阅读与节日有关的文章。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相对减轻了课业的负担,让学生体会了阅读的快乐。

2、控制书面作业,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充足的时间才可以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让学生应付阅读量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就失去快乐阅读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限制,保证学生的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

五、建立展示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教师要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增强阅读的实际效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例如,举办名人故事会,让学生讲述自己所读过书中的名人成才的故事,增强学生读书的热情,增加课外阅读的读书量;教师指导学生自办班内阅读报刊,在报刊登载优秀作品,以及优秀的读书笔记,促使学生读书搜集资料,联系写稿,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语: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外快乐阅读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广泛阅读。因此,要在课外阅读中,要发挥多方作用,创设快乐阅读氛围;教师积极指导,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对课内与课外阅读进行有机整合,减轻学生负担;建立展示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快乐阅读。

参考文献

[1]王素兰.另辟蹊径,快乐阅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新模式的探究[J].新课程,2011(6)

第8篇

青春期是决定人一生的体格、体能和智力水平的关键时期。快乐体育所带来的轻松愉快环境,给学生一个很自然地表现自己体能、技术与智慧的机会。摆脱紧张的学习和生活中的烦恼,降低焦虑,减轻抑郁,体会体育煅炼所带来的心理效果,达到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增强自信心和勇于拼搏的精神。从而满足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培养中职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的灵魂。快乐体育为学生提供独特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观察、思考、实践操作的表现机会。在体育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接触到的场地、器材、学生、教师都是具体的“物”。对全面开发人的大脑功能,发展形象思维能力且有重要的作用。快乐体育在活动中能发展形象思维。多样化的技术动作,使学生的大脑得到充分的煅炼。在快速的运动过程中判断球的距离、方向、速度,创造性完成一些组合动作和集体配合。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创新动作和技术,创造性完成一些战术配合等等。因此,快乐体育能使体育煅炼更有利于开发大脑,挖掘学生的潜能。想象是认识活动富有创造性的重要条件,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动作的学习活动中,助再造想象,能形象地掌握自己不曾感知或无法亲身感知的事物。学生接受间接的知识经验和技术动作。

完善中职学生个性特征

第9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一、让不同的菜单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语文水平的参差不齐,我通常的做法是把学生按语文成绩分成五组,并给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如:勤奋好学组、创新思维组、搏击长空组、刻苦钻研组、奋起直追组,按不同组别发给学生不同的讲义,由于学生作业内容的不同,我的等级也不同,特别是奋起直追组我给予了特殊的照顾,都是些基础题。如教完古诗五首,我给他们组的作业是理解性默写,并在默写前给他们激励的话语,“这首诗对你们来说就是小菜一碟,相信你们组都能默对”、“这首诗有点难哟,下下功夫,相信你们也能把它拿下”、“杜甫,我不怕你,你能写,我能默,哈哈”……

因此,每次发下作业他们的脸上都露出自信的微笑,他们从中体会到了完成作业的快乐,不再把作业当成负担。

二、让语文走进日常生活

有需要才有动力。只有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才会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给学生讲了一个生活实例:一天,我爱人让我陪他去看医院看病人,刚到医院门口,碰见一熟人,问他来医院做什么?他张口说“我媳妇生孩子,陪腹产啦!”学生听完都哈哈大笑,竟然把“剖腹产”说成“陪腹产”,成为笑谈。学生意识到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于是我给学生布置的星期天作业就是把在日常生活中听到或看到的错别字,整理下来,准备开一个错别字医院,看谁能荣升为院长?同学们热情高涨,交上的作业,令我大开眼界,如:

小雪同学:星期天,我去赶集买菜,问姜的价钱,应该是十元三斤,可是卖主“十”、“四”不分,说成了四元三斤,导致了买方和卖方大吵了起来,我体会到了一字之差,给人带来的恶果。

小希同学:张大婶来我和我妈聊天时,说:“大嫂,我问你一个事,我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我是高血压、遗传,你说,我没有姨,怎么能传呀?”原来大婶把“遗传”理解成“姨传”啦,笑死我啦。

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皆语文,体现了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极大地增强了学习语文的热情。

三、让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体会语文知识的重要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打动学生的心,就让学生投身社会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八(下)第四单元的《到民间采风》,我给学生的作业是,搜集你所在的村子里的民风、民俗,看谁给大家的惊喜最多。他们都能把传统节日的来源、传说,及过节的做法搜集得淋漓尽致。较优秀的作业是第一组的春节风俗,内容不光有过年的几种传说,还有贴春联,放鞭炮,最与众不同的是他们吃饺子,实行同族人互尝饺子,饺子有甜的,肉馅的、素馅的、麦麸馅的、放钱的……小孩端着去各家送,并送上吉祥的祝福语,通过他们的采访,大家都大开了眼界,一幅祥和的过年图呈现在眼前。让学生了解到了传统节日的很多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关注当今社会热点,让学生参与其中

改革的春风已吹到农村的各个角落,当今农村最热门的就是六十岁的老人领取养老金、农村人医保问题、新农村建设等,面对热点问题,我给学生布置的作文是: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写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我给他们一周的时间进行调查、思考。只看学生的作文题目,就知道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高,如《孤寡奶奶脸上乐开了花》、《老爷爷,你孤独吗》、《大婶变了》、《敢于破规的新嫂子》……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既提升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又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我把他们的作文,在班级办了一期叫“萌芽”的手抄报,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增。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