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7 18:09: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石油化工生产技术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论文

第1篇

一、教学内容选择

(一)教材的选择

关于石油加工的特色高职教材较少,而且实践性教学内容篇幅较少,不能满足高职教学中对实践教学课时的要求。本课程选择陈长生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石油加工生产技术》教材。课程组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随着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正在编写石油化工实训指导书。理论教学与各种实习及综合训练环节相结合,完成培养石油化工操作工的基本训练,为毕业后从事石油化工操作与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精选

所选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石油产品的使用性能和规格指标、原油评价方法及加工方案确定、原油加工典型工艺和主要生产操作技术以及介绍国内外石油化学加工技术状况及发展动向。在石油化工行业就业岗位群中该课程主要对应工艺操作岗位、工艺控制岗位、管理调度岗位等。讲授各岗位所应掌握的职业技能和应遵守的岗位职责,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因此 ,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坚持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操作同等的原则 ,在实践教学中补充了与炼厂实际生产相关的实践知识。一方面 ,我们把石油炼制技术分为石油及其石油产品的组成与性质、原油加工方法的确定、石油加工方法三个部分。在教学中注重介绍与实际工程相关的方法、过程、装备和系统 ,以及介绍实际生产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为学生提供一个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实际应用的阶梯。另一方面,我们将基本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对每个部分设计了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使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例如 ,在催化裂化部分 ,设计了催化裂化装置的开停车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并在实践操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讨论

随着石化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多样性要求,使职业院校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面临严重的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生源素质较差,表现为:学生知识基础差,厌学、不自信、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职业院校教模式、教学方法陈旧,缺乏职教特色,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素质与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质量不高。

(一)教学资源库的运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通过图片和讲解来完成对设备、生产的认识,因此出现了教师难讲、学生难学,导致学生感觉课程枯燥,学习兴致不高。为此课程组教师们通过《石油炼制技术》院级精品课的建设,搜集了大量的视频、动漫、图片、录像等教学资料,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将工厂一些实例和生产设备运行搬到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介绍车用汽油的性能要求时首先通过动漫展示汽油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对发动机工作时汽油的运行情况有所了解,从而掌握汽油的性能要求。增强了学生感性认识以及对抽象事物的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

“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在任务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引导学生学习的实践教学法。它有为目标性和教学情境而创建的“任务”,使学生根据真实的任务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讨论并逐步通过操作、演练充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发展智能。例如:教师介绍粘度概念,提出“测定90号汽油的粘度”,由学生分组讨论,查找测定方案,再由教师指导确定测定方案后按组实施测定,最后通过报告方式完成任务。

(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适合本课程学生理论与实践一体的学习特点。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三步曲”,即:老师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学生听、练习、作业。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则采用“四重奏”,即: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评价。在“石油炼制技术”课程授课中,授课教师将授课内容变为任务,下达给学生,学生通过小组共同查阅资料、整理资料、自学讨论、完成任务、汇报任务、互评交流等方式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教师首先将一个班级学生进行角色定位,然后分成由6~8人组成的小组,所下达的任务要求每小组共同完成。学生在查阅资料、研究讨论、方案汇报等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还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实验内容与课堂教学进度的配合使实践丰富了理论,增加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识。除了教学实验装置为基础外,课题组教师还应积极开展不同种类石油产品的实验教学研究,进一步完善石油炼制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过程当中坚持预习、提问、实验、报告等环节的工作,以提高实践课程的质量。

三、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的调整

传统的课程成绩考核方式是以期末书面考试为主(占据了总分的60%),强调了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很难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炼油企业往往要求从业人员拥有较强的操作技能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因此,本课程采用了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扩展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期末考试分=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材料整理及书写报告成绩+课堂讨论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每项各占20%。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率、上课态度、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实验操作规范程度及 完成情况;材料整理及书写报告成绩则考核文献查阅、报告书写规范情况,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总结和写作能力;课堂讨论成绩考核针对于实践操作过程的问题、课堂设问中学生的能力,反映学生的快速反应、归纳总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结和口头表达能力;期末考试成绩则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主。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从根本上避免了“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模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强有力地达到了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四、结束语

总之,对石油炼制技术这样一门最能体现生产与操作特点的学科,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它是很不容易的。在教学中,从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的习惯。只有紧跟时展的步伐,改革创新,才能使石油化工教学适应时代变化,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 安全经济学 安全投入 安全效益

一、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经济分析的意义

1.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经济分析有助于石油化工企业做出合理的财务预算和安全决策。企业管理层经过安全经济分析,能够明确包括安全决策本身在内的各项管理活动和各有关活动的安全性能要求,提出多重或双重有效防护措施和应急救援措施,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的负效益应进行充分的估计,并做出预防性准备。因而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经济分析是决策层制定经营战略和安全决策的依据,是石油化工企业做出合理的财务预算和安全决策必不可少的工作。

2.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经济分析帮助企业合理进行资金分配。财务管理是石油化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处于整个管理的核心地位,如何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资金分配涉及到安全成本、生产费用、风险投资、福利保障计划等。进行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经济分析,可在安全投入资金、设备折旧费、员工福利保障计划、安全成本等方面,为安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帮助企业进行合理资金分配。

3.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经济分析可以优化成本和效益的关系,使企业获得期望的经济效益。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成本和安全效益是企业总成本和总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安全成本和安全效益的关系,使石油化工企业获得期望的经济效益。石油化工企业管理者通过事故预防的博弈模型,了解石油化工企业的不安全行为的成本对石油化工企业收益的影响,了解石油化工企业管理者监督成本与员工违章率的关系,以及从何入手采取科学的、有效的手段,加大事故预防和控制的力度。

二、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效益-经济效益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效益可分为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无益消耗和经济损失的减轻,以及对经济生产的增值作用是安全的经济效益。生命与健康、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安全与安定,是安全的非经济效益,它们的实现是通过安全技术的、管理的、教育的手段,通过减少事故发生、危害事件发生来实现的。

安全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安全投资实现的安全条件,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保障技术、环境及人员的能力和功能,并提高其潜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它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1.直接减轻或免除事故或危害事件给人、社会和自然造成的损伤,实现保护人类财富,减少无益损耗和损失,简称为减损收益。

2.保障劳动条件和维护经济增值过程,简称为增值收益。

三、石油化工企业增值收益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增值是指安全对石化企业经济生产的贡献,这是“安全是生产力”作用的体现。安全的生产力功能通过三方面来实现:首先,职工的安全素质是生产力,即对于一个生产工人,提高其安全素质不仅是提高其防范事故的能力,重要的还在于其安全素质的提高能够提高其生产的工效,体现在工人生产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高效;二是生产资料中包括安全设施、装置、设备等,生产资料是生产力,显然安全设施、设备等也随之与其完成生产力的作用;三是安全对于技术创造的安全环境,保证了生产技术功能的实现,因此,也从中间接体现生产力作用。增值收益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安全生产经济增长贡献的估算。

四、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效益的估算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效益不但包括经济效益,而且还包括非常经济效益,因而单纯的计算其中的某一部分还不能反映整个安全效益的全貌,在上面我们对安全的非经济效益进行了简单的定量化,但是由于非经济效益定量化的复杂性,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很难精确化的计算出来,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我们采用下面所介绍的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以求出安全效益,层次分析法就是根据安全的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经济进行分析,分析得出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投入和安全效益的关系。

所谓安全宏观经济效益分析,就是对提高安全水平为国家、为社会创造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计算,以期在提高安全水平的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安全微观经济效益分析是指研究生产和生活中,安全活动投入所带来的利益与投入消耗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15]。所谓的安全微观经济效益就是对安全和安全管理进行经济性分析和经济效益评价,以期在改善安全的同时,为石油化工企业创造最好的经济效益。进一步说,安全微观经济效益分析就是从经济和经济效益的角度,应有经济分析方法对不同的安全水平和不同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和评价。

五、主要结论

本论文通过对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投入和安全效益的理论分析,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1.对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投入的合理确定以及优化问题尝试着进行了理论上的评估,特别是对通常难以量化的非经济效益进行了理论上的初步分析。

2.由于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投入所产生的效益不像石油化工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那样能够取得最快最直接的经济效果,它具有间接性、隐蔽性、潜在性等特点,因此不容易被人们所重视。长期以来,我国在安排生产性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时,往往由于投资不足或出于“节省”的考虑,对项目中配套的安全卫生设施随意削减。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使投产后的生产项目无法正常运转,或生产不能健康运行。所以,要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提高我国的安全生产水平,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是一项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举措。

3.从理论上求得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投入的最优配置和其最优方案的选取,将提到的效益估算运用到石油化工企业之中,计算出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投入和安全效益之间的关系,从实践中为石油化工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3] 李红霞,田水承.企业安全经济分析与决策[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4月:270-277.

[4] 林柏泉.安全学原理[M]. 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年7月:1-12.

[6] 屈 奎.企业安全投入与安全效益分析[D]. 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5.

第3篇

石油资源纵向流动的环境效应分析

不可避免地排放出一定量的废气、废水、废渣.其中,废气主要包括SO2、NOx、CO、H2S和烟尘,烃类不凝气,轻质烃类以及轻质含硫化合物,颗粒物、镍及其化合物,非甲烷总烃等;废水主要为含硫污水、含油污水、含盐污水、含碱污水、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废渣包括酸、碱废液,废催化剂,页岩渣,油泥,有机废液,污泥,水处理絮凝泥渣,油泥、浮渣,剩余活性污泥,焚烧灰渣以及检修废弃物等.这些废弃物质对大气、水体及土壤、生物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废气中的含硫氮气体,极易导致酸雨;又如炼油过程中的废水如果不能很好地回收或者科学处理,就有可能污染地下水质,汇入海洋后会影响海洋的自净能力,产生海洋荒漠化现象,进而影响动植物乃至整个区域生态环境;而废渣对于土壤成份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L企业石油资源纵向流动的环境效应分析按照L企业石油资源纵向流动的主要生产过程,从石油蒸馏、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热加工、催化加氢和硫磺回收等环节,依据《石油石化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18](以下简称《编制说明》),计算出L企业将石油转化为最终产品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以《编制说明》中设备加工量为参照,认为在一定加工量范围内,加工量越多的设备,单位时间内的排放量也越多,据此得到L企业不同加工过程的单位排放量,同时L企业某些加工环节会采用多套设备,而每套设备的开工天数有所不同,计算出不同设备的运行时间,最终得到各个炼油过程的排放量.可以看出,虽然L企业石油加工量逐年上升,但是废水排放量以及吨石油废水排放量却呈下降趋势.2011年,废水排放总量及加工吨石油排放量比2006年分别下降了21.82%和39.19%.

建议

第4篇

现场安装调整很不方便的缺点。本论文对蝶形弹簧支吊架进行设计说明,主要完成以下内容:介绍弹簧支吊架在国内的使用情况,本着节能环保的目的提出改进弹簧支吊架的必要性。说明自限式弹簧支吊架的主要部分以及工作原理,明确了设计改造自限式弹簧支吊架的重要性。

关键词:自限式弹簧支吊架设计 支吊架 集锁紧系统 限位系统。

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规划要求,在生产生活中都要努力降低能源消耗和降低废气物等对环境污染。

市场前景广阔。自限式弹簧支吊架主要用于锅炉本体、电厂的汽、水、烟、风四大管道,化工设备及管道以及燃烧器的悬吊部分,产品主要用于国内外各大石油化工产区、电厂,其中国内用于整个油田市场年建安生产产值总量在600亿左右,且年需求量正在以20%的速度递增。项目产品主要为中、外石油及石化产业相关装置配套,随着“中石油”、“中石化”在海外业务快速拓展,产品销售前景广阔。

1、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2003 年我国支吊架行业总产值为200亿元,2012年,中国支吊架产业继续速迅猛发展,支吊架行业总体经济效益均稳步上涨。全行业销售收入600亿元,同比增长90.4%;

单位:万元

中国的管道支吊架产业,它既不是“朝阳产业”,也不是“夕阳产业”,而是与人类共存的永恒产业,且在中国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产业。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管件行业更加突出,全国管道支吊架制造厂家近千家,并形成了独立开发研制一代又一代新产品的能力,产品的技术性能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管道支吊架是经济发展时代不可缺少的商品,未来将如何发展,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中国管道支架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已可以生产多种不同规格,品种的管道支吊架,已成为当今世界管道支吊架生产和使用最多的国家。同时,轻工纺织、能源化工、电力等支吊架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给支吊架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

2、行业生产技术情况

国内生产普通支吊架的的企业很多,主要有大庆油田装备制造公司等企业。现有的弹簧支吊架是按GB10182-88及华东电力设计院,西北电力设计院的技术标准等设计制造。由于使用了圆柱螺旋弹簧支吊架体积大,重量重,特别是对于一些大载荷、小位移要求的场合,用传统的支吊架,不但材料难以组织、国内工艺加工水平很困难,而且成本很高、重量重,结构不尽合理,现场安装调整很不方便。而自限式弹簧支吊架架克服了上诉缺点,在应用范围、生产效率、生产成本上有绝对优势。

管道在工作状态下承受的应力分为一次应力和二次应力。一次应力是指管道在内压、自重和其它持续外载(包括支吊架反力等)作用下所产生的应力;二次应力是指管道在热胀、冷缩或其它位移受约束时产生的应力。

自限式弹簧支吊架克服了以往的不足,满足外部及内部的力或力矩的平衡法则。自限式弹簧支吊架集锁紧系统、限位系统及防护系统于一体,便于现场安装位、维护及调试。考虑了一次应力的特点是没有自限性的缺陷,使管道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压变形。同样,自限式弹簧支吊架也充分对管道使用时易受到二次应力的破坏进行了解决。采用绝热管托同时具有隔热、保冷和承重的双重作用,它采用保温垫层和保冷垫层,有效地解决了管道的热量损失和冷量损失的问题,从而保证了管道热介质和冷介质的安全运行,与非绝热管托相比可节能70%。

产品结构、制造工艺流程

2.1产品结构

自限式弹簧支吊架按其结构分为:管部、根部结构件、功能件及连接件。功能件主要包括恒力弹簧支吊架、可变弹簧支吊架、液压阻尼器等。

图1自限式弹簧支吊架结构件图

2.2 制造工艺流程

详见图2 制造工艺流程图

结论:

本文在自限式弹簧支吊架的设计上,采用蝶形弹簧 ,自限式弹簧支吊架集锁紧系统、限位系统及防护系统于一体,便于现场安装位、维护及调试;可在高温和恶劣工作条件下工作;在承受冲击作用时固有频率基本保持不变,且在大冲击负载作用产生共振时,具有限制系统响应振幅的功能;具有低频特性并可承受超载;结构紧凑。整个机构的厚度尺寸方面,其尺寸更小,减小了体积、减轻了重量,降低了成本并且可使用于很多空间的夹紧的装置。通过试验校核可知:设计结果能够以自限式弹簧支吊架为研究对象,设计的重点是自限式弹簧支吊架,将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机械的设计相结合,通过对自限式弹簧支吊架的结构分析,设计自限式弹簧支吊架总体结构及各组成零件。该设计满足工作要求。

图2

参考文献:

[1]JB/T8130.1-1999 恒力弹簧支吊架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所 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

[2]HG/T20644-1998 变力弹簧支吊架

第5篇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具有较强职业性和应用性的一种特定的教育,教学过程要将国家职业标准职业要求和技术技能标准引入教学,分析企业职业活动特点和职业能力要求,以典型乙烯生产企业做蓝本,开发项目化教材,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认识实习、现场教学、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以及仿真实训经历职业体验,成为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是突出职业性、地方性、应用性,具有从事专业岗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能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应用技术人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在高职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职业性,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 

高职教育的教学过程要将职业要求和技术技能标准引入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的社会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约4700多个工种。根据有关行业的发展要求,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陆续新增了约31个职业。国家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工种)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它是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用人单位录用使用人员的基本依据,如图1国家职业标准结构图。 

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分析职业活动特点和职业能力要求:再进行课程设计。如图2石油化工行业化工生产工职业活动特点和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二、以行业典型的企业作为教学蓝本 

高职教育是通过企业把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人才培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典型的企业具有行业的普遍性,还有其特有的特殊性,选取企业作为教学蓝本要注意的原则是: 

1、具有行业代表性:如某学院选取兰州石化作为教学蓝本,因为兰州石油化工公司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是炼油化工一体化的大型的国有企业,学院多年与兰州石油化工公司开展校企合作、互惠互利的教育教学活动,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生产工艺技术具有典型性:如某学院与广州石化作为教学蓝本,广州以原油作为原料,生产液化气、汽油、煤油、柴油、重质油等燃料油以及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三烯、三苯”,生产合成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具有典型的工作过程,典型的工艺技术,典型的单元操作。 

3、操作技术具有先进性:采用dcs集散控制系统,装置安全程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等,在行业中有先进的工艺过程、工艺技术、工艺设备及安全管理模式。 

4、真正做到校企业结合,前校后厂,实现“黑板上下来,从教室里出去”,深入工厂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 

三、采用项目化教学 

采用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化教学,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开发项目化教材。

项目化教学的职业性首先体现是教学过程的逻辑起点,不是学科的知识系统的内部逻辑,而是职业、岗位(群)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综合要求的内部逻辑,是生产过程导向(或工作过程、工作内容、工作任务导向)的内部逻辑;同时项目化教学强化职业氛围,仿真的、模拟的或真实的环境,加强了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例如高职化工生产国家职业标准职业定义是操作、监控或调节一个或多个单元反应或单元操作,将原料经化学反应或物理处理过程制成合格产品的人员。涉及的主要生产装置包括乙烯裂解装置、丁二烯抽提装置、碳五精制、芳烃抽提、苯乙烯生产装置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生产装置以及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塑料等生产装置。覆盖的岗位群包括反应岗位精馏岗位、裂解炉岗位、流体输送岗位、制冷岗位、压缩岗位。 

从职业、岗位(群)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综合要求作为教学过程的逻辑起点,分析典型的乙烯生产核心岗位,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选取七个教学项目进行学习,包括12个技能实训工作任务,27个工艺知识,1周乙烯厂实习等如表1《乙烯生产技术》项目化教学内容。 

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具有普遍适用性,又有针对性的乙烯生产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综合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加强实训、实习的职业体验 

高职学生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包括认识实习、现场教学、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以及仿真实训等。 

认识实习是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由学校到工厂,由理论到实践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通过实地参观学习,接触工人,了解工厂,热爱自己的专业,扩大视野,增强学生对实际工业生产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为今后创造性地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实习目标:采用的模式:预习-实地观看(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工厂技术人员讲解-讨论、答疑-写报告。 

现场教学(课堂实习)是指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实现“黑板上下来,从教室里出去”,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比如在某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的教学中,把课堂带到工厂,在生产现场讲解理论知识;再比如把课堂设在实训室,一边讲原理,一边将原理的应用及操作。现场课堂教学现象生动,把抽象的原理概念具体化,学习效率高,采用的模式预习-教师讲基本原理-现场讲解原理的应用场所、设备-教师讲解设备位号、意义-学生现场指出设备流程坐向。 

生产实习是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深入工厂的实际工作环境,体验工人的生活,了解企业的企业的生产状况,管理经营情况和行业发展前景,熟悉掌握石油化工生产工艺原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基本工艺操作、工艺技术指标,并将学过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要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谦虚好学、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采用的模式是:预习—下班组—跟定师傅-倒班-写报告-答辩 

毕业实习是在学生基本完成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开始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前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实习,熟悉化工产品生产过程所使用的工艺方法和工艺措施,了解工艺设计原则和有关的技术指标、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与经验。采用模式:预习--定岗位实习-调研-收集资料、检索文献-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仿真实训解决下厂实习“只许看,不准动”的难题。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模拟开车、停车和典型事故处理训练,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并采用了实验预习(现场与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计算与手算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强化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单元过程与设备的模拟优化与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006,11,16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519 

第6篇

关键词:“炼化一体化”项目 人才培养 探索

炼化一体化项目是中石化在湘最大的建设项目,按照湖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湖南省石化行业“十二五”规划要求,“炼化一体化”项目将作为湖南省石油化工龙头产业发展。根据“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人才需求,中石化巴陵分公司与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本着“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工作思路,按照“对接产业、融入项目、服务炼化一体化及其中下游产业链”的建设思路,探索校企合作新途径,共建“炼化一体化”项目高技能人才订单培养基地。通过合作共建基地,深入开展专业共建共管、订单培养与员工培训、人员互聘、教学工厂、校外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等合作项目[1-3],为“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实施与推进提供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需求保障。合作过程秉承平等互利的原则,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共定、培养过程共管、优质资源和教学科研成果共享。

一、合作专业及招生对象

按照项目建设人才需要,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向中石化巴陵分公司定向培养应用化工技术、化工装备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化工仪表)、工业分析与检验、有机化工生产技术、高聚物生产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等专业高技能人才。拟招合作专业三年制大专生,采取在校学习与企业顶岗实习“2+1或2.5+0.5”的工学结合模式。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

1、对接项目动态调整专业

根据“炼化一体化”及其中下游产业链开发或建设项目,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专业人才需求预测、预警系统建设,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建立健全专业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将企业人才需求情况、招生计划、录取率、报到率、就业率、生均拨款标准、教育质量、社会评价等作为调整专业结构的量化指标。

2、签订合作培养协议书

为使合作教育顺利开展,维护合作双方的合法权益,本着培养人才,促进企业发展和建立长期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的宗旨,经学院与合作企业协商,双方就合作培养相关专业领域的专业人才达成框架协议,共同签订合作培养协议书。在合作培养协议书中对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的选拔与考核、学生的实习实训与就业、奖助学金的实施细则以及其它约定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3、完善“四个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与企业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创新“四个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培养目标上实现化工生产技术应用能力、化工生产岗位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结合;在培养计划上实现基础理论教育、化工专业技术教育和石化行业从业素质教育三结合;在培养途径上实现炼化一体化产业、合作企业和学校三结合;在培养规格上实现毕业证书、石化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和素质教育拓展证书三结合,专业文化建设对接石化企业HSE(健康、安全与环境)文化。

采用“2+1”或“2.5+0.5”订单培养,从就读的二年级学生中选拔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第三年或最后一学期,根据企业的需要设置专业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合作培养。

4、合作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共同参与对“订单”企业相应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的系统分析,将企业文化的了解、职业素质的养成及岗位技能的训练等直接列入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石化行业特点和企业对人才的技术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协商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专业方向,制定教学考核标准和教学实施计划。结合学生面向炼化一体化企业的就业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的专业课和素质拓展课模块。

学院负责完成实施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合作企业主要负责提供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场地、必要的实习条件和技术指导人员。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尽量安排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的课题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并由学校老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完成。

5、合作参与课程建设

企业需求是校企合作课程的依据,根据石化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炼化一体化项目的人才需求,校企合作课程开发首先要了解炼化一体化及其中下游产业链企业的需要。实行“订单式”培养,把握培养意向和目标,深入用人单位对具体的工作岗位调查研究,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由此归纳出培养对象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职业素养等各种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制定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将该行业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加以选择提炼,在此基础上开发课程,使课程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更具企业个性和职业特色。

通过聘请石化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以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为目标,为合作企业量身定制校企合作课程。学院通过对签约企业、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依据自身的性质、特点和条件,充分利用企业和学院的课程资源确定合作课程的目标,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确定课程实施方案,进行课程评价这一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旨在以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出发点满足企业的需求。各专业课程体系做到“四明确”:即明确职业岗位,明确人才规格要求,明确课程链路,明确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在此基础上开发校本课程和教材,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合作建设教师流动工作站

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专业教师流动工作站管理暂行规定》,并选聘品德高尚、技能突出的现场专家担任指导老师,明确专业课教师在站、出站的目标、工作内容和考核细则。双方商定计划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到流动工作站学习、实践。制定有关激励措施和管理办法,将“走出去,请进来”策略落到实处。委派专任教师到“炼化一体化”项目工程一线调研、顶岗实习,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并及时将其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采取与企业共建专业教师流动工作站、落实“一年一月一线”实践锻炼制度等具体措施,提升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与企业共同解决生产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聘请“订单”企业技术骨干来校培训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提高其执教能力。同时,充分利用“订单”企业的技术优势,建立起一支由企业能工巧匠组成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在统一制定的课程标准、实训(作业)指导书等教学文件的指导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将实践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在师资整合方面,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课堂教学主要由学校教师承担,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讲授部分专业课,定期邀请行业专家、企业高管等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

7、积极参与订单企业的行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利用订单企业的资源优势,积极融入企业技能比武活动,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让学生与企业员工同台竞技、相互切磋,深刻体验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要求,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考证通过率和职业能力。

8、双元质量考核与评价

学院与企业共同对订单班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质量考核与评价,经校企双方评价合格的学生方准予毕业。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参与“订单”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评价,企业积极跟踪实习生、毕业生的业绩表现,配合学院开展的企业满意度调查并及时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反馈。学院指定专人参与学生管理,企业派专人指导和管理学生顶岗实习的全过程,实习成绩由企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及任务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并直接纳入学院的学籍成绩管理。

三、 学生的选拔与考核

学院负责召集应用化工技术、化工装备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等专业二年级学生的报名工作,并配合企业做好报名前的宣传动员工作,邀请合作企业的负责人向学生介绍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的发展前景及学生将来在企业中所能从事的技术岗位,负责向学生介绍与企业进行合作培养的目的,合作培养协议书中双方约定的内容,特别是让学生了解作为订单培养的学生所拥有的权利与义务。学生报名之后,企业将对学生进行选拔,选拔的依据一方面是根据学生前两年的学业成绩,另一方面是企业有关负责人对报名的学生进行面试。学生和企业通过“双向选择”,最终由企业确定订单培养的学生名单。

四、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

成立“校企合作订单班管理领导小组”,设立校企负责人担任主任的双主任制,领导和指导订单班的教学实践活动。为订单班配备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任课老师,加强合作办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多种方式引进优秀教师,邀请企业专家到学院开设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实际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企业为订单培养的学生设立专项奖、助学金,奖励学习成绩优异和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怀,使他们对企业有归属感。学生的实践性环节尽可能利用企业资源,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或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生产活动来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学院高度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设立专项活动经费对学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

对于订单培养学生的就业,企业严格按照合作培养协议执行。只要满足合作培养协议书中规定的条件,企业即保障订单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就业。

参考文献:

[1]张永良,张学琴.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机制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6).

[2]朱怀忠.对高职教育建立“订单式”培养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9).

第7篇

Abstract: The paper expatiates the necessity and design idea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appraisal system. It analyses the appraisal system about the actualizing effect and problem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about chemical technology.

关键词: 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教学质量

Key words: experimental teaching;appraisal system;establishment;teaching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3-0186-02

0引言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构建科学完整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能够客观正确的反映和评价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认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对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实验教学管理科学化有重要的意义[1,2,3,4]。实验教学有别于理论教学,不同学科和类型的实验各具特点,故有必要构建独立的比较适合于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际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5,6,7]。

1化工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实际背景

我校化工专业的基础是始建于1956年的广东石油学校石油炼制专业,毕业生遍及全国各地,大部分已经成为石油化工各生产企业的生产技术骨干、领导干部,为国家的石油化工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广东油校”在全国石化、石油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继续保持石油化工的特色和优势,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石油化工方向),是学校的龙头专业,2009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被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工艺学科是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长期以来,该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型人才。

2构建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路

2.1 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2.1.1 要素性原则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更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实验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必须全面、准确地反映实验教学的质量和特色,体现与实验教学质量相关的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实验条件、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改革、教书育人等方面的内容。

2.1.2 客观性原则指标体系要尽量反映教学质量的客观状况,在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中,要真实全面地收集评价信息,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结论,力求避免人为因素的负面影响[8]。由于教师、学生是实验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对问题的判断也不同,尤其是学生,对教学质量的判断最有发言权。因此,评价时宜采取他评和自评相结合的方式。

2.1.3 科学性原则遵循科学的教育学原理和统计学的资料分类要求。各项指标要针对实验教师的教学特点,具有相对独立性,使各指标间成为既相关又不重叠,更互不矛盾的有机整体,以提高评价的效度;各指标内涵明确,条目简明,指标的尺度适宜,同时指标应具有良好的可测量性,便于定量处理,比较容易获得综合性结论,以提高评价的信度[9]。

2.1.4 导向性原则通过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使教师了解各方面的反馈意见,发现自己的优点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激励实验教学人员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

2.1.5 可行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设计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应从实际出发,既要力求客观和全面,又要符合学校实验教学实际,评价依据易于获取和比较,数据来源真实可靠,评价操作简便易行。

2.2 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2.2.1 教学态度实验教学人员对工作的敬业爱岗程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教学态度指标主要包括师德修养,课前备课充分,讲解清晰,操作熟练,能按时、准时上下课,实验纪律、操作要求严格,实验报告批改认真。

2.2.2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注重启迪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材施教。教学方法指标主要包括实验项目选择、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教学模式、实验考核方法等。

2.2.3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体现分层次、多模块的特点。教学内容指标主要包括授课计划,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实验项目更新、实验进度与理论教学协调、与实践密切结合、反映近代科技的成就等。

2.2.4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反映学生获得的学科知识和实验技能的重要指标。教学效果指标主要包括实验成绩、实验报告、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实验兴趣、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实验创新成果、实验开出率等。

2.3 评价实施方法

2.3.1 学生评价学生是实验教学最直接的对象,自始至终参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对于实验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仪器设备的准备等感受深刻,能够根据自身的体验,根据实验教学人员的经常性表现来评价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较准确的评判,反映客观的实际情况,评价最具权威性,所以学生应该成为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评价者。

2.3.2 实验教学人员自我评价实验教学人员根据评价指标对自己的教学工作逐项自查,然后得出结论,此方法可以使实验教学人员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自查发现自身的不足,并积极改进。

2.3.3 同行、领导、专家评价同行教师因为专业相近、工作性质相同,所以他们的评价更为切实可靠。因此应该组织实验室(中心)实验教师每学期对他人开出的实验课至少听课二至三次,这一过程既能为他人的进步提出有益参考,又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管理干部作为教学质量的评价者,不但要认真落实评价工作,而且要参加检查性听课。专家主要通过对某一课程的多次听课,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态度、对教材的理解、创新和改善等做出评价,并将新要求反馈给教师。专家的评价和建议将有助于教师更深层次地追求教学质量的提高[10]。

3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实施效果分别进行了实验教师自评、教师同行评价、领导评价、专家评价和学生评价,分别对2006、2007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8个班级(共304人),2007级油气储运专业1个班级(共38人),2007、2008级石油产品生产技术专业(专科)7个班级(共277人)的学生进行了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得分最低的是教学方法,平均得分率(实际得分/理论分值)为92.4%,得分率最高的是教学态度,为93.3%,其次是教学内容,得分率为93.0%,教学效果的得分率为92.7%。

3.2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于实验教学过程的复杂性,通过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分析,化工专业实验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2.1 实验方法需要优化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填鸭式”讲解实验步骤,提前为学生调试仪器、配好试剂等,采用“手把手”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实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的乐趣。①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自拟实验方法和步骤,自行选择和调试仪器,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力争独立解决。②进一步完善网络信息实验室的建设,让学生先通过网络实验室观看实验教学录像进行预习,实验开始之前由实验教师对学生进行抽查,课后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2.2 实验场所不足随着近几年学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实验场地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申请购买的仪器设备及实验药品未能及时送到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3.2.3 实验教学人员需要加强培训化工专业实验室所涉及的实验专业性较强,要求实验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及相近学科的新进展、新理论,不断更新实验方法和手段,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应对实验教学人员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4小结

通过构建科学完整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把实验教学质量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监控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实验教学管理。更重要的是,能够客观正确反映和评价实验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能对实验教学各环节能形成监督考核机制,对比查找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形成教学质量的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引导实验教学工作在稳定中求发展,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使极富创造性的实验教学工作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李洪兵.构建符合我校实际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J].科技信息,2008,(9).

[2]喻强,孙正强.浅析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价[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

[3]李红,陈步云,徐理军,潘文杰,朱月亮.构建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升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

[4]闻亮.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5).

[5]赵则海,战春梅.高校理工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的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6]罗正祥,郝钦伟,高翔.面向21世纪工科院校实验室建设模式和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9-11.

[7]尹雷方,李洪涛,芦小兰等.工科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88-93.

[8]陈善飞.高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与设计[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2,(3).

第8篇

关键词:专业建设 实践环节 教育体系 地方经济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c)-0155-02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对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石油化工、动力、能源等都是我们国家主要的经济产业,而这些产业都是以先进的工艺过程为主体,先进的过程装备和控制技术为辅助,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为这些产业提供了必要的人才保障。

1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在发展中的定位

到目前为止,过控专业在100多所高校都有设置,不同的高校,对过控专业的定位是不同的,如:天津大学定位在研究型人才上,学生要具有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技术研究以及开发能力;宁夏大学定位在设计、管理型人才,学生应具备宽泛的多学科工程知识、较强的企业管理及领导组织才能。该校主要定位在应用型人才上,学生要具有基本的专业知识、很强的动手能力,直接面向和服务于生产第一线。

银川能源学院作为地方三本职业院校,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符合现代职业学校办学理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形成了地方职业院校办学特色。

2 对过控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1)掌握化工原理、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过程装备控制技术等学科的基本理论;(2)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对过程成套装备进行评估与提供投资决策建议的基本能力;(3)熟悉国家有关过程装备设计、开发、研究、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4)了解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最新理论知识,了解过程设备、过程工艺、过程控制的最新发展动态;(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等方法,具有一定的查阅文献及应用的能力;(6)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7)具有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要求学生获得化工仪表维修工或化工检修钳(或焊)工(中级或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3 专业建设中还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计划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脱离

近年来,高职院校总教学学时减少很多,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仍注重科学性与系统性,偏理论教学,与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有不少差距,又因为近年来国内经济形势日益严峻,企业经济效益严重滑坡,很多生产线停工待产,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只能到处看看,造成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没有落到实处,学生工程实践技能较低。

3.2 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

由于近几年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师人数也不断扩充,很多年轻专业课教师从校门进入校门,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和专业实践技能,只能从理论上讲授工程理论和方法,无法引用工程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并且很多年轻教师缺乏科研项目,不能很好引导学生,导致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较弱。

3.3 实践环节重视不够

由于对工程应用理解不深,偏重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培养不足,又对各类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没有落到实处,老师又缺乏实际指导经验,使学生在实践技能的培养中走形式,没有达到应有的工程实践培养目的。

4 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4.1 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学校培养目标的定位为:培养具备机械、化工、控制以及管理等方面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石油化工、能源、医药、机械等部门从事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技术型人才。

4.2 建设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

专业建设关键的一环就是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培养出老、中、青相结合并且实践能力很强的教师团队。目前,该校过控专业已形成一支教授、副教授、高工、讲师、助教以及外聘企业高工相结合的多层次教师队伍,但过控专业老师中学历是本科、研究生的很少,学校也在这方面加大了引进力度。

4.3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依据课程的内容、性质,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模式和方法,如:课堂研讨、现场及案例教学、实验操作与分析、系统设计与开发、系列专题报告等。专业课由具有较强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讲授,也可以根据需要聘请校外专家、企业工程师来校开设。在讲课中,重难点突出,详略得当,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和学生形成互动,讲授、解难答疑、指导相互补充,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得到培养。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模具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如:工程制图、化工机械设计基础、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课程,使用挂图、课件、视频等资料,静态、动态演示相结合,使学生可以很直观看到企业的设备结构、工艺以及控制系统,使学生从理性认识升华到感性认识,达到很好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4.4 面向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形成特色专业课程体系

作为地方职业院校,其应用型工程师的培养既要满足“宽口径、厚基础”的通用标准,又要结合学校的定位、特色,满足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银川能源学院是宁夏宝塔石化集团公司创办的地方性大学,学校既要满足宝塔石化,还要满足当地煤化工等其他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专业课课程体系,应该满足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满足社会及个人发展的要求,因此,其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建立专业课程体系,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宗旨,知识结构为框架、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践优化结合。教学计划的制定,坚持“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加强工程基础知识、理论、技能的训练。走访国内10多所高校,调查和收集了许多高校的教学计划和大纲,经过分析、对比、研究,结合地方经济特色,优化了课程设置,并做好了各课程的分工、衔接、协调与补充。

4.5 搭建各类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实践环节是教学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也是突出W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实和丰富实践环节内容,实现实践模式多样性,以满足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学校专业课老师,很多都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历,导致实践教学成为薄弱环节,所以要加强专业教师到校外实训的建设,并且聘请一些企业一线工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工参与学生的实践指导。同时,要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校外实践可以使学生真实感受到企业的工作环境,认识到书本中许多设备和工艺,学习企业先进生产技术、管理经验。校外实践毕竟因为各种因素,不能完全满足学校对学生人才培养的要求,所以还要通过校内实习加强培训和锻炼,比如:通过工艺仿真训练,可以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并且对化工工艺、设备性能、控制参数有深刻理解。通过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模式,丰富了实践内容,强化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受到学生普遍认可。

基于工程应用及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该校实行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制度,规定小于40岁的教师到企业顶岗挂职锻炼半年,此项制度能够使中青年教师有机会参与工程实践活动,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增加行业背景知识,为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4.6 改革毕业设计(论文)模式,从单体化工设备为主转向成套装置设计

在学校期间,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最后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大学四年里学习各种知识的综合,它能培养学生实际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能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学校经过长期对企业需求进行调查研究,修订了毕业设计(论文)大纲和指导书,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则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选择工程实际中的纵(横)向课题,老师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毕业设计(论文)内容以工程实践为主,机械、化工、控制技术知识相综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大工程概念以及系统认识。培养学生协同工作、处理工程实际问题能力,为以后到企业工作打好基础。

4.7 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很重要,如果学生缺乏必要人文素养,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就不可能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应从专业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角度,研究素质教育体系构建。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老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引导、启发学生思维。以实验室或工厂为平台,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动眼、动脑、动手的科研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获得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后,学生还可以将成果转化为专利、发表科技论文。

5 改革初步成果与成效

专业课改革符合面向区域、面向工程、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了职业院校区别于研究型大学错位竞争的战略定位,实现了课内课外综合、校内校外综合、理论实践综合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教育理念,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得以协调发展。该教学改革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了该校过控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所学知识能够与企业需求直接对接,毕业生在短时间内就能显露出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并很快成为专业技术骨干。

6 结语

经过几年专业建设和实践探索,银川能源学院过控专业逐步明确了办学方向,改善了实验实践条件,教学水平日益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渐趋合理优化,社会影响力逐年提高。学生在获取知识、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均有望得到较大提升。

参考文献

[1] 闫绍峰,廖国进,熊晓航.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16-118.

第9篇

Abstract: Because of its special nature and strategic position, petroleum products have become the core tasks for the survival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enterprises that maintain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successfu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experience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enterprises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results of production costs, production quality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decisions.

关键词:油气开采;生产经营管理;经验总结

Key words: oil and gas exploration;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105-02

0引言

由于油气开发生产过程的特殊性,使得油气开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收益回报期长和生产成本变化规律特殊等特点,同时,石油产品自身具有相似和同质性,很难通过产品差异和质量形成竞争优势。因而,努力控制生产成本,进行科学生产经营决策成为当前油气开采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求的生存发展的不二选择。通过对相关资料和文献的整理数理,当前关于油气开采企业生产经营的对比研究主要集中在生产成本结构合理化、生产经营质量过程化、生产经营决策定量化三个方面。

1生产成本结构优化方面

生产成本是油气开采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风向标,近些年我国油气开采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作为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相对于国际石油巨头,国内油气开采企业在开发技术和生产经营方面还存有较大差距。为了有效学习国外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国内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纷纷展开行业对标,总结国外石油企业成熟的生产成本控制经验。

冯红霞等(2002)选取国外11家石油公司与国内油田进行对标分析,并指出了国内外油气生产成本的主要差异。结合国外油气生产的经验,他指出要缩小与国外石油企业的生产成本差距,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成本。主要的控制措施有:①扩大成本控制空间,将勘探开发成本纳入生产成本管理范畴;②综合调整老井产量,降低自然递减和开采成本;③加强精细油藏管理,提高措施的有效率;④推行成本作业法,降低生产操作成本。

李志学等(2008)比较了国内外油气会计准则关于油气生产成本构成的差异,并借助国内外石油企业的历史数据信息,分析研究了影响油气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同时,他指出虽然国外石油企业巨头的生产成本近年呈现递增趋势,由于其在勘探开发、生产管理方面的优势,相对国内石油企业仍有很多可学习借鉴的经验。基于此,总结了国外石油企业控制生产成本的经验:①在全过程中成本中确定合理的生产成本比重;②实现生产成本与国际油价的联动;③保持储量结构的优化。

邴绍献等(2008)借助以往的历史数据资料,横向比对了国内外石油企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并对生产成本结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重点对埃克森・美孚公司和壳牌公司的生产成本项目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其生产成本攀升的原因。他强调虽然国外石油巨头的生产成本近些年有所上升,但是在生产成本控制方面仍有很多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具体表现在:①资源结构合理;②经营管理体制创新;③投资决策优化;③采用降低成本的先进生产技术。

综上所述,国外石油企业在生产成本结构合理化方面具有成熟的实践经验,在成本核算方面,将勘探开发等成本都纳入了生产成本考核范围内;在成本变动方面,实现与国际油价的接轨,保持对油价的敏感,以合理控制开发规模和生产成本;在资源成本方面,一方面要扩大资源储量空间,优化资源结构,另一方面要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老油田的措施产量。

2生产经营质量评价方面

对油气开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状况的合理评价,是决策者进行科学方案设计和实施的重要前提。但是,当前国内油气开采企业对生产经营评价多偏重对经营结果的衡量,缺少对整个生产过程和运行质量的综合考评,这也将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生产决策。为此,国内有研究对传统的评价体系和方法进行了改进调整,并对运行成果进行了经验总结。

张玉顺等(1996)指出为保持油气开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科学的石油预警评价体系,并将其分为油气资源利用和生产能力利用两大部分。接着他又进一步将整个体系细分为资源探明程度、储采比、生产趋势值和产能消耗系数等4小类指标,用以更合理的评价油气开采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最后,他指出合理的生产能力经营和利用,要充分考虑市场客观需求,据此调整油田的经济寿命周期,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李兴国等(2002)指出油气开采企业生产经营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结果阶段,应将经营评价扩大到生产的全过程。整个生产经营评价系统除了生产成本、总量产出和经济效益等投入产出领域外,还应涵盖勘探开发、工作质量和运营质量等过程领域。他指出为了有效的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要对各项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划分,并且还设置了用以体现整体运营能力的景气指数指标,以便能从整体和分项对生产经营状况作出客观评价。

杨其平(2010)认为要实现油气开采企业低成本生产经营,必须要建立起低成本生产经营管理体系,促使油气开采由生产任务型向综合效益最优型转变,从而实现生产成本需求投入与产出效益的均衡。他提出要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必须开展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考核,具体有:①成本管理覆盖整个生产经营全过程,强调事前控制与事中管理;②建立生产经营状况预警机制,以进度计划和预算费用作为标杆,适时调整投入规模与方向;③强化生产过程中重点项目的质量管理,提高成本的高效使用率。

此外,还有研究分别采用不同的数理统计分析模型,对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质量和动态生产能力进行了经营评价和预测分析,借助评价和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应对措施。综上所述,大多数研究均认为油气开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不应仅停留在结果考核层面,而应扩大到生产运营的全过程,广泛的开展事前和事中控制,在萌芽阶段解决各种质量和管理隐患,所以,要求开展对生产过程中工作质量和运营中过程质量的评价研究。

3生产经营决策制定方面

科学的生产经营决策是油气开采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针对各个开发生产阶段,都需要作出重要程度不一的生产决策。这些生产决策具体可到单井或班组,也可到整个企业或油田,决策形式也可分为定性、半定性和定量等形式。由于油气开采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生产决策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油气开采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保障决策思维和过程的系统化和层次化,有研究对生产经营管理决策内容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并涌现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

唐军等(2001)在考虑生产经营费效比的基础上,提出了油气开采企业最高经济极限原油产量的决策分析模型,用以比较生产操作成本与产出收益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的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将生产成本、管理、财务等各种费用进行归类,提出了油气产品的完全成本,并利用历史资料统计和实际数据,建立了油气开采成本预测模型。通过预测产量与经济极限产量的比较,对油田或单井的经济生命周期进行动态决策。

常彦荣等(2006)针对传统的产量生产监控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实时跟踪产量变化,并能给出异常波动预警的生产运营监控体系。该体系能更有效的进行事前控制,为正确决策提供必要的预测信息与报警提示,能使生产管理部门的决策行为更加主动有效。通过体系的实施效果反馈,可以看出这种预测管理体系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与市场需求。

褚冉冉(2009)从气田开采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结合大牛地气田的勘探开采实际,引入动态盈亏平衡模型,实现了生产经营决策的定量化管理。通过对资源投入和生产成本结构的分析,建立了涵盖投入、生产、产量和效益的决策分析模型,不仅实现了对整个气田生产经营决策定量化,还能对单井经济单元进行效益分类,提高了对气田开发高风险性的有效控制能力。其研究成果为低渗透气田的勘探开发与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了新的参考思路。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油气开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更注重定量化的系统分析,结合获取的历史统计数据和现场实时数据,建立量化的决策模型,有效减弱了决策者的主观片面性。通过建立涵盖油气开采全过程的评价模型,能够及时、全面、客观的掌握生产经营状况,从而利于科学决策的做出。

4结论

生产经营管理作为油气开采企业获得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油气开采企业未来的生存能力和发展空间。为切实有效的提高我国油气开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缩小与国外同类企业之间的差距。在本文中,将对国内外成熟的油气开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并对生产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参考文献:

[1]李志学,芦伟.我国油田生产成本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国外的对比[J].资源与产业,2008,10(4):40-46.

[2]邴绍献,李志学,王兴科,芦伟,赵小军.国内外油田生产成本结构对比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5):5-9.

[3]冯红霞,曾唯一,幕庆涛.国内外油气成本对比分析和油田成本控制方法探讨[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2(4):18-21.

[4]李兴国,张克录.油田生产经营运行质量的评价体系[J].统计与决策,2002(11):11.

[5]杨其平.浅谈油田生产单位低成本经营的有效途径[J].内江科技,2010(5):145.

[6]罗佐县,张礼貌.近年来中外石油公司生产经营业绩综合评价探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06(9):39-41.

[7]段鸿彦,高兴军,程仲平,杨纯东,李洪海.用置信度加权平均方法预测油田生产动态[J].特种油气藏,2003,10(5):42-46.

[8]唐军,裴建武,宫健.油田开发项目经济寿命期的确定方法[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1(3):26-28,3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