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经济系毕业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7 18:09: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经济系毕业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经济系毕业论文

第1篇

信息产业经济论文3900字(一):基于投入产出的安徽省信息产业经济效应论文

运用投入产出理论,将信息产业细分为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以安徽省2007年和2012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为例,揭示了信息產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等指标,并对安徽省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由此揭示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前言

信息化已经成为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诸多行业部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交错关联。国内不少学者对信息产业的关联效应作了相应研究,例如徐丽梅指出我国信息产业是中间投入型产业,对上下游产业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推动力;盖建华认为信息制造业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力很强,但整个信息技术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比较低;周敏认为浙江省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具有不同程度的依赖,但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对信息产业的推动作用还比较小。

目前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认识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并为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信息产业以及促进国内信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现有的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应用我国或者某一个地区的单独一张投入产出表,这并不能看出信息产业的关联效应动态变化情况。安徽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首个新型城镇化试点省份,其信息产业经济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如何?基于以上分析考虑,本文基于最新的安徽省2012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以及安徽省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对安徽省信息产业经济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进行动态比较分析。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选取

1.投入产出分析说明。投入产出分析法是利用投入产出表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再生产各环节之间数量依存关系进行分析的经济数量方法,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是:中间需求+最终需求=总需求(总产出),中间投入+初始投入(增加值)=总投入,总需求=总投入。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工具是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投入与产出的数据表,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是:中间需求+最终需求=总需求(总产出),中间投入+初始投入(增加值)=总投入,总需求=总投入。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指标有:

(1)直接消耗系数也称作投入系数,计划公式为,其中,是部门生产中消耗的第部门产品的数量,是部门的总投入。直接消耗系数越大,说明部门对部门的依赖程度越大。

(2)影响力系数。影响力系数越大,说明该部门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越大。大于1,说明产业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小于1,说明产业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等于1,说明产业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等同于社会平均水平。

(3)感应度系数,感应度系数越大,说明该产业受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大。某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大于或者小于1,说明该部门的感应程度在全部部门中位于平均水平以上或者以下。

2.数据来源和结构调整。我国或者某地区的投入产出表每逢尾数是7和2的年份编制一次,本文所需基础数据来源于安徽省2007年以及2012年投入产出表中的42部门表。根据2007年投入产出表与2012年投入产出表,结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1)中对信息产业的表述,本文将信息产业分为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其中信息制造业主要是指“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主要是指“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研究需要,本文将2007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调整为包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剔除信息制造业)、信息制造业、第三产业(剔除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的5×5部门的投入产出表。

三、实证分析

1.信息产业发展状况。为了了解安徽省信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我们利用调整后的2张投入产出表分别计算出各产业部门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整体而言,安徽省信息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少,远远落后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且信息产业2012年的比重比2007年有所减少,说明安徽省信息产业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还较低,从信息产业内部来看,2012年信息制造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7年有显著增加,反映出信息制造业发展相对较好。

2.产业关联效应。产业关联效应是指经济系统中各部门间的关联关系,其衡量指标主要有直接消耗系数。通过计算安徽省5部门各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信息制造业对第二产业、信息制造业自身以及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都大于0.1,说明信息制造业每增加1万元的总产出,需要第二产业、信息制造业本身以及第三产业各投入1000元以上,反应了信息制造业对第二产业、信息制造业自身、第三产业的依赖度较强。信息制造业对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2007年和2012年均为0,说明信息制造业对第一产业的发展没有起到任何拉动作用,且这种状况没有得到改善。(2)信息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都大于0.1,说明信息服务业每增加1万元的总产出,需要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各投入1000元以上,信息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依赖程度较大。信息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依赖度较强,这主要是因为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对为其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上游产业的拉动能力较强,但是2012年的系数要小于2007年的系数,反映出信息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这种情况应该得到重视。信息服务业对剔除自身的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较大,说明部门内部产业性质相近、相互关联度大的特征,这有利于服务业内部集聚经济的形成和生产效率的提升,且2012年的系数要高于2007年的系数,说明信息服务业对其它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在增强。以上主要分析了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对其它产业的依赖程度,下面分析其它产业对信息制造和信息服务的依赖程度。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都低于0.01,且2012年的直接消耗系数都要比2007年有所减少,反映出这些产业对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直接关联度和依存度本就较低,且依赖程度还在减弱,尤其是第一产业对信息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均不大于0.001,第一产业每增加1万元的总产出,需要信息产业投入不高于10元,反映出安徽省农业对信息化的需求较低,安徽省农业信息化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3.产业波及效应。产业波及效应指某一产业发生变化后,會引起其直接相关产业的变化,并且这些相关产业部门的变化又会导致与其直接相关的其他产业部门的变化,依次传递下去。反应产业波及效应的具体测度指标有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1)通过计算各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可知2007年、2012年信息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分别为1.2670、1.2351,信息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都高于1,说明信息制造业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信息制造业对国民经济有较大影响,加大对信息制造的投资,将促使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信息服务业无论是2007年还是2012年的影响力系数都小于1,但2012年的影响力系数要高于2007年系数,说明信息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有所增加,其对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的影响、辐射能力在逐步提高。(2)信息制造业、信息服务业2007年和2012年的感应度系数都低于1,说明信息产业还没有成为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且和2007年相比,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2012年的感应度系数有所减少,这说明其它产业的发展对信息制造和信息服务的需求在减少,但也反映出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受其它产业的制约作用有所减少,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独立性在逐步提高。

四、结论和政策性建议

1.分析结论。(1)安徽省产业结构仍然体现出明显的“二三一”格局,第二产业比重最大,信息产业规模还比较小,且信息产业2012年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7年有所减少,说明安徽省信息产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2)安徽省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对其它产业有不同程度的依赖,尤其是对第二、三产业的消耗系数较高。(3)无论2007年还是2012年,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都要大于感应度系数,因此安徽省应该采取主动发展的模式来发展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其他产业来推动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4)安徽省农业信息化程度还不高。第一产业对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都很小,说明农业对信息产品的需求极少,反映出安徽省农业信息化程度不高。

2.政策性建议。(1)推进信息产业与其它产业的互动融合。信息化在安徽省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体现的作用还不够,需要安徽省积极实施“互联网+”系列行动,逐步提高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三化”融合。(2)加快信息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作为科技大省,安徽省应积极推进现有的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同时积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以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契机,积极加大对研发创新平台的引进力度,逐步增强安徽省的科技创新水平和信息化水平。(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单纯依靠信息产业自身能力还很难实现快速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政府通过集聚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加大对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等信息产业细分行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基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信息产业发展新动能。

信息产业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信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论文

摘要: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就是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信息产业的不断壮大,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背景之下,信息产业逐渐成为了支柱产业,其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提升作用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本文通过全面的探讨信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围绕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信息产业的更好发展,为地区经济的更好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关键词:信息产业;经济发展;关系;策略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8.227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将信息产业看成是的战略性产业,给予各方面的支持来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希望以信息产业为突破口,来带动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国家提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模式全面转变的背景之下,信息产业发展的落后对于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我国深刻地把握信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围绕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台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实现的信息产业的良好发展,充分发挥其对于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1信息产业发展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

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甚大,一方面信息产业对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对于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对于产品附加值的提升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信息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将会助推、引导信息产业的更好发展。另一方面则是信息产业发展滞后,将会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还有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关系,经济发展反过来也会给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但是如果经济发展水平偏低,这会一定程度上拖累信息产业的发展。本文这里探讨的主要就是信息产业发展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具体阐述如下:

1.1信息产业拉动经济发展

信息产业拉动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非常直接的贡献,统计数据显示,这些年我国信息产业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增速,产业规模越来越大,2016年我国信息经济规模已经占到了国民经济总量的1/4以上,信息产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同时这一产业连续多年保持较高的增速,成为了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2信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信息产业是典型的智力密集、资本密集型行业,同时本身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要的业务的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可以带来产业结构优化。我国目前产业结构并不是很理想,具体表现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高,低端产业比重高,因此在这种背景之下,通过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可以提升高端产业的比重,使得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实现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1.3有助于带动新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信息产业本身具有先导作用、助推作用,先到作用是指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证具有核心地位,的很多新技术的开发、应用都需要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要的突破口,可以说没有信息产业的发展以及支持,很多新技术就不会出现,新技术的应用也会因此受阻。助推作用是指信息产业具有高度的渗透性,可以与其他行业进行充分的融合,带动其他产业的产生以及发展。无论是信息产业的先导作用也好,还是助推作用也好,都会使得新产业形成以及发展,从而带来国民经济的更好发展。

2推动信息产业与经济发展协调的具体策略

2.1大力支持信息产业的发展

在大力推进信息产业发展方面,需要国家给予高度重视,将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升到战略发展、全局发展的高度,详细制定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在财税、土地、信贷等方面给予信息产业更多的支持,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这一行业,助推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国家要鼓励信息产业企业加大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在关键技术方面有所突破,解决好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情况,同时还要鼓励信息产业加强行业的整合力度,打造一批实力强、规模大的信息产业标杆企业,改变行业无序竞争的局面,推动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

2.2加快信息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力度

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加大信息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力度,这一方面可以推动信息产业本身的更好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相关产业以及经济的发展。信息产业与物流行业、制造行业等传统行业的融合空间非常大,信息产业的发展可以极大地提升传统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实现这些产业运行效率的提升,给民众带来更好的体验

2.3大力刺激信息消费的持续增加

信息消费信息产業繁荣发展的关键,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加速诸如物联网、云计算、4G、大数据分析等概念的落地,尽快实现产业化并作用于社会经济才能产生消费作用。在上述新技术的产业化方面,国家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舆论层面引导,让这些技术的全面应用尽快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我国需要以三网融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为重要的突破口,一方面创造能够较好满足群众消费需求的信息产品,另一方面则是要注意降低信息产品的价格,尤其是要做到提速降费,从而带来群众信息消费能力的提升。我国要在电子政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信息化应用方面着手,让民众能够借助于各种信息技术来办理各种业务,从而实现信息消费的不断增加。

第2篇

1、选题范围宽且时效性强。经济类毕业论文选题宽泛,涉及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既有需要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更有许多亟须解决的实践问题,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热点问题。并且,由于经济形势时常变化,热点也在随时切换,因此,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有很强的时效性。宽泛的选题范围给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选题带来了一定困难,一是形成了本科学生知识面有限与选题所需要解决问题宽泛而多样的矛盾,学生所选择的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往往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很难解决的;二是热点问题都是涉及面广的问题,如选题较大则本科毕业论文解决不了,如选题较小则由于所掌握的知识深度不够而深入不下去。三是选题时效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平时对经济信息有所跟踪。

2、论文多为应用性论文。由于受学生理论水平的限制,绝大多数的毕业论文都是对实际经济问题的应用研究,理论研究的论文很少。在笔者近10年的论文指导过程中,选择经济理论进行研究的学生不到5%。应用性强的论文对学生写作要求相对较高,一是要求学生抓住经济现象的本质,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实证的分析能力,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二是要求学生对所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结论上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层次;三是要求学生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寻求理论支撑,在所学理论的框架和范畴下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3、方法实证性多。应用性强的论文决定了其分析方法的实证性要求。分析方法的实证性就是要用现实的数据和案例来分析经济现象,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即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得出经济现象的原因和解决措施,为上升到规范分析打下可证实的基础,这是学习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典型分析过程。方法实证性多要求:一要掌握主要调研和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掌握不熟练往往不能准确地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二要搜集较为翔实的数据,数据要求系统性、权威性和代表性;三要正确说明数据分析结果的经济含义和政策含义,这是实证分析的最后落脚点。

4、撰写规范性严。经济类毕业论文应用性强和实证方法多的特点要求论文的撰写十分规范。一是从结构上来看对经济现象的分析要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架构和写作架构,三者缺一不可;二是理论支撑和现实问题分析要融合,即现实问题的分析要有理论支撑,理论分析也要以现实问题为对象;三是要求数据和引证科学合理,数据除符合系统性、权威性和代表性要求外,获取第一手数据显得格外重要。

5、论文撰写过程难以有效控制。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多数无须实验,而是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而且这一过程多在学生临近毕业的实习阶段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与其求职、考研、出国等规划发生冲突,难以兼顾招聘、备考和毕业论文之间的关系。指导老师只能通过“遥控”对学生进行指导,其效果大打折扣。

二、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易出现的问题

1、论文选题不够科学、合理。文科类的本科论文指导老师较难获得科研课题,且由于本科生的理论功底不够,本科生中只有很少人参加导师课题的研究。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均以老师指定范围或自拟为主,因此选题时常存在不够科学合理之处。据笔者多年指导本科论文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一是选题过大过空,如“论中美经贸关系”;二是选题不符合学术论文要求,如“近期中国股市走势分析”;三是选题只考虑个人兴趣而不考虑与自己所学专业的相关性,能培养和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和综合利用的能力。

2、论文缺少严谨性。部分论文泛泛而谈,缺乏实证基础,材料不能支撑论文的观点,论证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少必要的数据和例证,论点多来自自己凭空臆想;二是数据和例证的选取不恰当,只是简单罗列和堆砌,不能很好地支撑论文观点;三是数据不系统,系列数据采集较少或缺失较多,不能真实反映经济现象的本质。

3、论文格式不规范。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应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主要内容包括:题目、作者、提纲、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几个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加之论文主体是拼凑而成,毕业论文的格式混乱。如:结构不合理、论述重复、字号不统一、错字病句百出、图表不规范、文理不通、参考文献引用不规范。其中,参考文献引用不规范是比较普遍和比较严重的问题。

4、论文内容抄袭、拼凑现象较为严重。当前学生可获得资料来源很多,如往届毕业论文、专用学术期刊网、学校的图书馆、院系的资料室。特别是对于经济类而言,网络上的财经类文章更是多如牛毛。这使得部分学生在写作时采取拷贝加粘贴的方法,用几天的时间就能完成学校规定用10周时间完成的毕业论文,更有甚者直接在一些专门从事“”的业务网站上购买论文。学生自创性论文比例逐年降低。

三、提高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造成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即有学生自身方面的,如对毕业论文撰写缺乏重视、自身水平所限等等;也有来自学校方面的,如毕业论文规章制度安排不尽合理、指导老师时间精力有限等等。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笔者的多年经验,就如何提高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确保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提出以下对策:

1、提高对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对毕业论文的认识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学校管理层、教师和学生都要认识到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它与其他教学环节彼此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它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它也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四年所学知识的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是提高学生科研训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2、推行科研导师制。学生在临近毕业时面对求职、考研、出国等规划的多重压力,时间仓促,不太可能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做好毕业论文。为此,可推行导师科研导师制。即导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等科研活动,科研导师制以科研为纽带,通过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而且学生可以提前进入毕业论文的准备阶段,如搜集跟踪资料、确立选题方向等。这样既可以发现和培养学生自身的专业领域兴趣,为后期毕业论文撰写打下基础。

3、出台具体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操作规范和奖惩措施。学校管理层应出台具体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激励措施和操作规范,调动指导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使指导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中去。对于优秀毕业论文撰写者的指导老师给予奖励,而对于质量欠佳的毕业论文撰写者的指导老师给予适度惩罚。奖惩措施同样适用于学生。特别是对于抄袭问题而言,应制定相关的规定,对于检测出来的抄袭论文要有严厉的惩罚措施,使得学生不敢轻易抄袭。如同当前我国治理酒驾一样,严厉的惩罚措施使得驾驶员不敢以身试法。

第3篇

一、贸易顺差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论的来源

要评价贸易顺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必须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贸易顺差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论的得出,正是缘于此。支出法是从需求角度将一国由政府、企业和居民等经济行为主体在一年期间通过不同经济活动的最终支出额作为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其公式为:GDP=C+I+G+(X-M)。由“总支出=总产出”原理出发,外贸对GDP增长的贡献即为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通常采用净出口贡献度和净出口贡献率两个指标来衡量,公式如下:

净出口贡献度=[(X-M)/Y]×100%

净出口贡献率=净出口贡献率×[Y/Y]×100%

根据以上公式,可计算出1979~1998年我国外贸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各项指标(表1)。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贸易出现逆差的年份,大多经济增长较快;而贸易顺差则大多对应着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如1985年和1993年,贸易逆差分别达448.9亿元和701.4亿元,经济增长却高达13.5%,同期净出口贡献率分别为-3.4%和-1.5%;1997年贸易顺差达3347.0亿元,经济增长仅为8.8%,同期净出口贡献率为3.1%,等等。如此看来,上述学者的观点似乎成立。但是,检验“贸易顺差悖论”是否存在,我们还必须检验支出法的理论依据——凯恩斯主义模型。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各期,其中净出口贡献度和净出口贡献率依据上述数据计算得出。

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凯恩斯主义模型

自1929-1933年大萧条以来,宏观经济学就一直面临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问题的困扰。凯恩斯革命使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一直占据战后几十年的主流。尽管不时受到其他学派的批判和攻击。凯恩斯主义自身也在不断发展,但其理论假设始终未变,即经济处于“凯恩斯区域”——供给曲线平坦(有弹性)的部分,也就是社会上存在着大量闲置资源和过剩的供给能力,而总需求(有效需求)相对不足。因为它始终符合战后西方国家经济的实际——经济处于需求约束型状态。按照“总支出总产出国民收入”恒等式,国民收入的增加取决于总需求的扩大。宏观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如何刺激总需求,扩大总支出,以最终刺激国民收入的增长。

正是为了解决需求约束型经济下均衡产出(收入)水平决定问题。收入-支出分析法有以下两条固有的前提:(1)经济中存在超额生产能力,即经济运行在供给曲线的平坦部分,这时总支出决定产出水平;(2)在整个分析过程中,价格水平是固定的。

根据国民收入-产出恒等式,用收入-支出法分析外贸与国民收入的关系时,我们首先作如下假定:(1)在上述总需求因素中,净出口为唯一变量,其它因素均视为常量;(2)不考虑汇率波动;(3)经济在初期处于贸易平衡的均衡产出状态。

如图1(a)所示,DD代表国内需求(Domesticdemand,C+I+G),ZZ代表对国内商品的需求(Demandfordomesticgoods)。在初期,经济在A点处于均衡状态,其产出水平为Y,此时贸易平衡,净出口NX为0(图1(b))。在给定产出水平的情况下,出口的增加即外国对国内商品的需求增加,从而ZZ会上移至ZZ′,总需求的扩大通过对外贸易乘数,最终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由Y增至Y′。所以,净出口与收入呈正相关关系。

以上收入-支出法考察的仅是净出口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在分别引入进、出口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时,凯恩斯主义模型有如下假定与结论:

1、出口需求是外生变量。在开放经济的大多数凯恩斯模型都假设出口量与国民收入无关,它主要取决于外国的收入水平、本国商品与外国所生产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外国人对本国商品的偏好以及本国汇率高低。

2、进口则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随收入的增减而同向变化,同时它也受国内对外国商品的偏好、相对价格、本国汇率等因素影响。

3、出口、进口与国民收入关系的不同会影响净出口对收入的作用。这是因为,假定出口不变,随着收入的增加进口也会增加,二者的关系可用边际进口倾向来衡量,边际进口倾向同时也表明从经济增长额中溢出来变成进口的“漏损”使贸易收支恶化的程度。这种变为进口的漏出量会缩小乘数值和减弱增加的支出对国民收入最终变动的影响。

4、因此,如果外部需求没有变化,那么净出口反过来也会成为国民收入的减函数:随着产量的提高,进口会增加而出口不受影响,导致更低的净出口。综合起来,净出口与国民收入之间就会出现NX—Y—M—NX—Y的情况,所以扩大外需确保出口不下降,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三、供给约束型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通过对外贸与经济增长的收入-支出分析,我们从凯恩斯主义模型中得出了贸易顺差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性。那么,实践中为什么会出现相反结论呢?问题就在于支出法。收入-支出法运用的假定前提决定了该分析方法仅在需求约束型经济下适用,不能涵盖我国20多年来宏观经济运行的全过程。

我国直到1997年才逐渐进入供大于求的需求约束型经济,在此之间则一直是资源短缺、市场上商品供不应求的供给约束型经济。在该经济中,相对于较低的供给能力而言,总需求处于较高水平并且有充分弹性,所以在无资源闲置和供给过剩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引起收入的变动,而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大幅波动。因而,国民收入的提高取决于供给能力的改善,国民收入是供给的函数。如图2所示,若增加需求,AD向右上移至AD′,收入不变而价格水平上升;若将供给曲线向右移至AS′,则国民收入由Y增至Y′,价格略有下降。

因此,在由供给来决定收入的供给约束型经济下,净出口需求难以客观地反映外贸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二者的关系必须结合进、出口对供给的影响角度来分析:

首先,进口依然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但在供给约束型经济下,进口不再是“漏出量”。进口国内短缺的投资品和消费品可平抑国内上涨的物价;同时,进口资本品会产生类似于支出乘数的乘数效应,扩大本国供给,引起国民收入倍增。

其次,出口具有内生性。在短缺经济下,一国出口并不是因为本国供给能力过剩所以寻求国外需求,而在于出口创汇以增强进口能力,支撑和扩大进口。因为一国不可能在贸易收支持续恶化的情况下扩大进口。因而出口内生于进口而又受到本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制约,出口的扩大有赖于国民收入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出口也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影响出口的因素则有出口商品在国内市场供求状况、外国国民收入、相对价格、汇率及偏好等。

因此,进口增加国内供给,出口减少国内供给(增加国外供给)贸易逆差就是本国供给的净增加,贸易顺差即是本国供给的净减少;前者会引起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后者则会导致国民收入水平的降低。反过来,国民收入变动也会引起贸易收支的改变。因为出口与进口均是国民收入的函数,贸易状况就取决于边际出口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的对比;若前者大于后者,贸易收支状况呈顺差,反之则呈逆差。

四、结论

1、从1979年到1996年,由于我国总体上处于供给约束型经济,在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拉动上,进口发挥的作用大于出口。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呈“负相关”恰好从供给角度证明了这一点。具体表现在:

第一,从1979年至1996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平均速度大于国内经济平均增长速度,而进口贸易速度又大于出口贸易速度。1979~1988年我国GDP增长率平均为13.7%,进出口总额平均增长23.7%,其中进口为23.8%,出口为23.6%;1991~1996年以上四项指标分别为21.8%、22.3%、22.6%和21.9%(由于1989、1990年国内国际环境因素变化,我国外贸与经济增长波动较大,与其余各年水平相差显著,故本文将1979~1996年分为1979~1988和1991~1996年两阶段,舍去这两年并不影响总体水平)。这一事实反映了在该阶段,由于我国国内市场需求巨大而工业供给能力不足,加之价格关系尚未理顺,我国经济在总体上面临着商品短缺、通货膨胀的压力。在该阶段可供出口的大都是内外市场都需要的资源型产品或初级产品(,1999)。在此情况下,更高的进口速度在平抑物价和缓解国内生产瓶颈及增强出口能力方面提供了支持。

第二,18年来,在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的同时,进口依存度平均水平始终大于出口依存度平均水平。外贸依存度由1979年的11.2%提高至1996年的34.8%,其中1979~1988年进口依存度平均水平为9.9%,出口依存度平均水平为8.6%;1991~1996年两项指标分别为17.8%、18.8%,但1979~1996年分别为13.0%和12.6%。这说明在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进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大于出口,即在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程度不断加深的进程中,进口比出口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第三,平均边际进口倾向大于平均边际出口倾向。1979~1988年两指标分别为15.0%和14.3%,1991~1996年分别为19.0%和18.7%。这表明,改革开放18年来,我国GDP的增加额中一直更多地用于进口以增加国内对资本品和消费品的供给能力,而不是用出口以刺激总需求,我国供给约束型经济形态尚未改变。利用“进口的GDP增长弹性”指标也得出了同样结论(陈家勤等,1999)。

第4篇

【关键词】南京电大 Struts J2EE 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1 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国内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教育领域,教育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高校间强强联合、不断实现资源共享。随着国内高校规模不断的扩张,合理并有效运用教育教学资源,推进教育管理方式转变,推进教育教学过程化管理,已成为各大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网络化管理技术已经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学生学籍管理、学生成绩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有了广泛运用。高校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毕业设计(论文),与其它课程管理类似,其主要使用单机管理方式或是手工管理方式实现,包括对毕业设计(论文)步骤中的基本信息与成绩的输入输出实施管理,而毕业设计(论文)中的选题、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以及整个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效果的统计分析等一系列环节都没有纳入系统管理中。

现阶段部分高校对毕业设计(论文)做法一般为指导老师前期给出参考题目,并通过纸质文件的形式发给学生,学生再从中完成选题或自行申报课题,由于正在毕业实习的学生比较分散,容易导致指导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不畅,造成有些学生课题选择冲突;同时在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中后期,有大量表格由人工发放、填写、回收,导致效率极其低下;毕业设计(论文)完成阶段,通常需要运用纸质存储或者刻录光盘提交最终论文,常常导致资料堆积如山,查找不便。所以使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对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进行管理不仅耗时费力,而且不利于教学管理工作者准确、及时地把握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展情况,给管理造成较大程度的困扰,甚至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高校的计算机资源和网络优势,按照具体管理规定研发出一款为高校量身定制的管理软件,完成对毕业设计(论文)网络化管理,这不仅重要,而且符合高校无纸化办公的发展潮流,这将进一步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南京电大早在1999年成为教育部批准的首批电大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示范单位,属于“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类型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列的“省级电大”。至2014年春季,南京电大培养的教育本、专科学生已达52397人,每学年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达到1800人,因此研发出一套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2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站在企业应用系统内部,从抽象的概念高度上分析系统需求,敲定企业应用系统的要素、组成及结构,因而给出系统的分析模型,并为企业应用系统设计给出依据。在此我们给出一些功能性分析和非功能性分析的示例。

功能性分析要求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应该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南京电大对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要求,按课题启动、申报课题管理、论文指导管理、论文答辩管理、论文终审管理等系列流程,能够实现不同角色应有的功能。南京电大学生可以浏览南京电大关于论文方面的公告,可以选择导师、提交课题,可以与导师交流,可以对自己的开题报告、论文及系统中资源进行上传和下载;南京电大教师可以选择自己的学生、查看学生课题、论文情况,可以对学生提交的课题、论文进行审阅,可以对自己的学生发出通知,向本校教务员汇报工作;分校教务员完成本校通知工作,维护本校教师与学生信息,向市校汇报本校论文工作;市校教务员可以对分校教务员、教师进行权限分配、调整;系统管理员需要完成业务数据备份、角色信息调整、系统安全运行、运行维护等工作。每一个用户登录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后都可以维护自己的个人信息,都可以利用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提供的查询与打印功能,都可以从系统中下载需要的资源,根据需要上传文档。

非功能性分析主要包括时间上响应不可以太慢,从而影响用户的操作,应在5ms-9ms之间;必须能够对所录入的业务数据快速的处理,得出执行结果,基本处理过程时间不可延迟过多,至多1-3秒;对学生的申请以及教师指导结果的传送和转化时间能够满足用户心理预期,不影响用户的使用,适应用户的任务需求为关键;对录入的课题申报、指导意见、答辩结果等要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响应结果与相关的查询。适应性上应该对录入的课题申报、指导意见、答辩结果等要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响应结果与相关的查询;运行环境需要支持Windows系列、Unix等不同运行操作平台,对于将沓鱿值牟僮髌教ǎ系统可作进一步的维护以满足其稳定性;接口流量不可过小,与其他系统能进行快速的数据交换与处理;大约在5-10年时间能够正常使用;运行期应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更新维护,使其更加健全。

3 系统设计

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包括学生操作模块、导师操作模块、分校教务员操作模块、市校教务员操作模块、系统管理员操作模块。其中学生操作模块包括选择导师、申报课题、课题维护、论文过程汇报、浏览与回复导师意见等功能;导师操作模块包括选择学生、审阅学生课题、审阅学生论文、向本校教务处汇报、有关通知、浏览学校通知等功能;分校教务员操作模块包括维护本校学生、维护本校教师、与教师联络、向市校教务处汇报论文工作、本校通知、浏览市校通知等功能;市校教务员操作模块包括审核分校指导老师资格、审核分校上报答辩小组信息、完成终审论文成绩录入、向市校教务处汇报论文工作、市校通知等功能;系统管理员包括操作模块、包括角色信息管理、分校教务人员管理、市校教务人员管理、系统维护记载、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备份等功能。

图1中虚线框中登录系统、维护个人信息、查询与打印、上传下载材料等功能,学生操作模块、导师操作模块、分校教务员操作模块、市校教务员操作模块、系统管理员操作模块等模块都需要这四项功能,因此将它们单独列出。

4 技术简介

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运用Struts框架,Java的Web应用中运用的技术比较多,也较为复杂,所以研发过程中可选择的技术也多,项目管理必须考虑到开发人员个人的特长对开发任务进行合理分工,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系统设计阶段考虑周到。MVC模式可以很好的将业务数据模型和业务处理模型分离出来,这样研发出独立的业务组件,以便于在编写表示层页面阶段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在处理表示层页面文件和模型之间关系过程中,控制器就成为两者的桥梁,这样使得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项目能够成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化的工程。Struts框架在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中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在研发阶段可以很好的运用该框架开展开发项目,开发人员能够选择合适的模型组件。

在图2中,JSP和Struts为开发人员提供的一组标签能够完成页面的表示与数据显示等功能,使得开发人员可以编写丰富的视图功能。

5 系统实现

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各个部分的研发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5.1 创建视图

该系统采用Struts技术,视图的编写主要运用JSP技术,但和传统的JSP技术相比有两个明显不同。

(1)该系统在Struts下运用JSP技术研发视图,在页面文件中没有包括任何的脚本程序,仅是单纯的实现数据传递以及获得与显示从数据库返回的数据,对业务数据的处理和页面的跳转都是在业务层中执行。

(2)Struts框架给出了一组可扩充的自定义标签库,主要包含Bean标签、 Logic标签、HTML标签与模板标签。通过运用标签,能够简化编写用户界面的过程,而且更好地完成数据的封装。

5.2 创建模型

模型利用JavaBean组件,设计和实现系统的业务逻辑。根据不同的操作请求从Action派生特定Action类,调用由Bean组成的业务组件,建立由ActionForm 的派生类达到对客户层表单参数的封装。

5.3 创建控制器

在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中,中心控制器是由Struts提供(ActionServlet),程序员一般无需对该ActionServlet执行二次研发;负责特定业务处理的Action类则是研发者研发任务的重点,这部分Action对象中会执行全部业务操作,处理结束,由Struts的中心控制器转向到JSP页面,把处理结果返回到客户端。

5.4 创建配置文件

包括两个配置文件web.xml和struts-config.xml,用来定义Struts系统中模块之间的交互。通过对该两个配置文件的定义,将Struts框架中MVC各部分联系起来,完成了一个真正的MVC系统。

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开启阶段学生申请导师界面见图3。

6 结束语

本文对现阶段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状况充分调研,分析总结现阶段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主要缺陷,在掌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的需求基础上,结合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实H状况,探讨了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本系统基于网络B/S方式设计思路,采用Struts框架技术与SQL Server2014数据库技术进行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云龙,贾宇波,吴徐彬.基于UML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5.

[2]丁勇,储久良,张飞.基于MVC框架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4.

[3]陈泽强,徐梅玲.基于.NET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

第5篇

2.论我国职业经理人的生存现状及出路

3.我国绿色食品营销策略探讨

4.浅论保健品企业营销策略

5.对加快桂林建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探讨

6.对我国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分析与探讨

7.浅谈我国家族企业科学用人机制的建立

8.对中小企业实施网络营销的探讨

9.浅析我国大型超市自有品牌商品的开发

10.私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

11.浅析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对策

12.南宁市发展会展旅游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13.梧州人造宝石业发展策略的探讨

14.提升餐饮企业顾客忠诚度策略的探讨

15.浅析梧州市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建设

16.建立和完善广西中小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思考

17.浅谈运龙公司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职业道德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性的探讨

19.浅谈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意义

20.论提升我国企业品牌价值的途径

21.对超市销售促进强度和效用的探讨

22.关于北海旅游引入分时度假的探讨

23.我国C2C交易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探讨

24.对运用走动管理来加强企业团队建设的探讨

25.对引进绿色消费的探讨

26.“肯德基”危机公关的启示——从“苏丹红”事件进行分析

27.我国企业实施定制营销策略的探讨

28.昭平县茶叶产业化发展问题的探讨

29.关于广西旅游企业网络营销的几点思考

30.浅析我国区域家电的发展对策

31.广西农村家电市场的营销策略

32.关于“壮牛”水牛奶在梧州终端营销策略的探讨

33.广西私营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34.浅论我国体育赞助对赞助企业的影响及发展对策

35.论我国工业企业利用市场,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信息的策略

36.水平营销对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探讨

37.诌议我国酒店员工培训

38.EDI技术在我国物流企业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9.浅析房地产网络广告及其发展对策

40.开发梧州特色旅游策略的探讨

41.论梧州历史文化及其旅游开发策略

42.关于我国家电企业开拓中西部农村市场的探讨

43.论广西梧州冰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品牌建设

44.广西发展经济型酒店的策略探讨

45.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在企业中的运用

46.浅论梧州市企,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业品牌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47.论我国铁路货运市场营销的问题及对策

48.阳朔攀岩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第6篇

毕业论文致谢词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问题不仅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也是管理学、科技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争鸣的领域。作者读研期间一直关注这个问题的研究,深感这一领域理论的复杂性和开拓的困难。所幸,读研期间所从事的创新极化问题的项目研究丰富了我这方面的知识,锻炼了我研究分析的能力,能够形成这篇论文,也确实是我在这方面积累的结果。

能完成这篇论文首先要感谢我的恩师邓向荣老师。两年前蒙邓老师首肯,得以进入师门,这是我读研期间最幸运的事。邓老师以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勤勉的工作态度教导了我踏实求学,使我的知识层次又有所提高,打牢了研究基础;在学术探讨中她又以对问题高屋建瓴的专业见地使我茅塞顿开,逐渐掌握了许多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在生活上,邓老师更是平易近人,亲人般无微不至的关怀,常带给我许多温暖和感动。可以说无论是我在学业上的进步还是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她的关怀。每思及恩师教诲和为此付出的辛劳,常自责未能达到恩师期望,唯有在以后的道路上更加勤勉努力,望能不负师恩。

感谢产业经济学教研室的王述英教授、刘纯彬教授、马云泽老师、胡秋阳老师,他们在论文开题时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对提高本文质量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感谢经济系其它老师两年来对我的教导和启发,他们对经济学不倦的探求和对学生的关爱让我永远充满敬意。

第7篇

大家好!

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学校组织的这次就业经验交流会,作为学生代表之一,首先请允许我向一直以来关心培养我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结合本人的学习和就业经历,和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共同探讨一下学习和就业的关系。我认为,学习是就业的基础和准备,就业是学习的成果和继续。下面就如何做好就业前“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两个准备,以及如何在就业后借助学校学到的知识继续谋求发展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苦学专业知识是良好职业生涯的基石

当前,国际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国际国内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如何在“寒风凛冽”的危机中,在“枪林弹雨”般的职场竞争中,求得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呢?我们莘莘学子手中的“武器”是什么?是什么最能够打动用人单位?首先就是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宝剑锋出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刻苦学习,牢牢掌握专业知识,才能确保在职场竞争中有立足之本。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有一些事情不是学校可以教你的。比如,社会常识、人生体验、工作经验等,社会不会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将来融入社会和职场,你就和所有人一样,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你失去了一次机会,你就失去了,那里没有“补考”、没有“重修”。所以,我读本科的时候,在以学习为本的同时,能够注意较早的参加科研和社团活动(第二个问题具体讲)。我曾经担任院学生会宣传部长,常常用“厚积薄发”来激励自己,保持了高中时代好学、肯学、苦学的精神状态(这一点很重要,许多学生考上大学后学习动力减弱了),不仅保质保量的完成了繁重的学生会工作,还合理的利用好有限的时间投入到学习当中,成了教室、图书馆的“常客”。由于科学的处理好学生干部工作和学习的关系,使我受到极大的锻炼,取得了工作和学习的双丰收。大学期间,我曾先后四次获得一等奖学金,一次获得二等奖学金,两次单项奖学金,两次获得校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并于20__年考取了我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良好知识的储备,能力的培养,为我的职业生涯夯实了的基础。

二、较早的参加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是成功就业的根本保证

当前,企业喜欢招聘有工作经验的。这对企业来讲,职员一经录用,便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尽快为企业创造价值,这种企业行为无可厚非。但是,这对我们这些应届的毕业生来说的确造成了一定的障碍。那么如何跨越这个障碍,实现伟大的抱负呢?如何将头脑中的专业知识,迅速转换成服务社会的能力,创造价值的生产力呢?对于我们财经类院校的学生来讲,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在校期间就较早的参加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现代教育理论表明,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相结合,是大学本科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校期间,我结合经济学专业理论性比较强,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弱的特点,和几个同学组成了经济系“路径”调查小组,利用每个寒暑假积极参加社会经济调研,撰写经济调查报告。20__年,在农安县调研后,我撰写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我国农业大县经济增长的新思路》一文,被收入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吉林省与东北亚农业产业化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同时,我还积极参加经济系组织的经济调查报告评比,3次获得一等奖。正是经济调查报告评比活动这一平台,不仅锻炼了我的经济调查分析能力、写作能力,还锻炼了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也为我在就业的过程中增加了厚重的砝码,为我的职位升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建议大家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中锻炼我们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就业储备能量。

参加社会实践,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形式。我在积极撰写调查报告的同时,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响应长春市首届大学生“走进党政机 关”活动的号召,20__年暑期,我在长春市经济委员会经济运行办公室实习。为了写好毕业论文,20__年春季,我在长春欧亚集团欧亚商都人力资源部实习,实地感受现代流通企业交易模式的转变,形成了以《欧亚商都模式谈现代流通企业交易模式的变迁》为题的毕业论文,受到指导老师和论文答辩组的一直好评,取得优秀毕业论文的好成绩。

通过刻苦学习,使我掌握了专业知识技能;通过调查研究,使我具备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通过实习锻炼,使我拥有了一定的工作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就铺平了我日后就业的道路。西方有句名言: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正是由于专注于经济调查报告的撰写,使我具备了经济分析能力,及良好的文字功底,为我的日后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激发了职业生涯的首次转折。

三、坚定信心,施展才能,迈出职业生涯第一步

面对这尚未见底的经济危机,国务院总理在鼓励全球各国积极应对时,曾坦然地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我想这句话也非常适合我们大家。初次就业,往往我们都要投身基层,从点滴做起。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不被埋没呢?如何才能崭露头角呢?我想,坚定信心,抢占机遇,施展才能才是关键。

20__年7月,我与长春市商业银行签订了劳动合同,在东盛支行一个营业面积不足60平米的储蓄所上班,成为了一名储蓄员。窗口的工作是紧张繁忙的,单人现金临柜又面临着较大风险。在狭小的办公场所里,常常挤满了客户。这样的工作环境,可能不是每个人都容易很快适应的。但是,我想“天生我才必有用”。于是,我坚定信心,在干好工作的同时,积极学习银行专业知识,陆续撰写了一些关于业务方面的小文章,在长春市商业银行行刊《金融窗》上发表。我的敏锐思维,扎实的文字功底,很快被支行领导相中。

20__年春天,我在一段轮岗实习之后,被调入了支行个人业务部。虽然离开了窗口前台,我并没有真正的放松自己,很快又投身于业务调研工作当中。20__年春天,由我撰写的《抢占长春东部桥头堡,打造“吉林银行”金字招牌》的营销策划书,受到了总行唐国兴行长公开表扬。同年10月,我被调到总行办公室,负责综合文秘工作。就这样,我一步一步地从储蓄所、支行个人业务部走到了总行办公室的岗位。

回想短短两年半的就业经历,使我感到,我取得一些进步离不开在校期间各位老师对我指导帮助,离不开周围同学的关心支持,更离不开自己上学期间“热衷调研,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正是母校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使我具备了更强的综合素质,让我一步步的走到了理想的工作岗位。

第8篇

一、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

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高职教育方针,坚持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社会办学力量,推行素质教育和就业教育;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深化教学改革为中心;以服务企业为宗旨,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实施开放教育;加大体制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力度,构建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形势下就业模式的新途径,为企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专门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该模式是实现充分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的探索与实践。

2.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

在实施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时,我们主要坚持面向市场、适应社会需要和实用型、多能力全面培养两个原则。学校要真正做到面向行业和地区办学,适应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实际需要,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并办出特色,就必须到企业中去寻求合作,开展调查研究,了解迅速变化的企业动态,掌握企业的人才需求,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和教学内容。

二、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能弥补课本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不足,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的需求同步。二是它突破了学校到企业寻求实习场所,企业到学校获得廉价劳动力的浅层次合作,使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过程,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三是有利于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实现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的有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四是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规章制度,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与决策能力。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重要和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本科、专科教育的显著特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理论知识达到了“必需”和“够用”的要求,又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了充分提高。

三、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鸡西大学经济系具备以下有利条件:一是具有年龄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校内外有机结合的师资队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和实用性;二是有固定的旅游公司和酒店接收毕业生,确保就业率;三是有专业建设委员会,能制定出实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四是有实习实训基地,用以保证实践教学。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学生毕业即可就业。鸡西大学经济系始终坚持社会服务的办学宗旨,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教育教学体制,从而保证高职高专教育的办学质量。通过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旅游公司、酒店找到了实用型人才,学生找到了就业岗位,学校提高了知名度并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的共赢。

四、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其完整的教学体系,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鸡西大学经济系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教学探索出多种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其具体形式和内涵如下。

1.校企双向互动的产学联合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全方位、全过程校企联合办学,协同培养富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可以充分发挥校企各自的优势,双方都受益。

(1)可使企业获益、社会获益。学校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企业在职人员提供培训,合作企业每年可以从学校优先选拔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合作中学校协助企业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市场调查与分析、共同研究市场营销方案等,深受企业的欢迎。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尽可能满足企业的希望与要求,学校认真听取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的培养意见,并参考所提意见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安排、增减教学内容。这种结合企业当前经营运作实际、适应企业对所需人才要求、定向为企业培养人才的产学合作新模式受到企业的欢迎。

(2)可使学校获益、学生获益。校企双向互动的产学联合办学模式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有计划地开展行业重点人才需求的滚动调查,以保证高职专业一定时期内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二是与企业合作进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以保证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三是高职专业教育计划的制定,以保证教学环节的针对性。四是与企业合作编写高职教材和聘请兼职教师,以保证课堂教学的实用性。五是校企合作落实实训、实习项目和基地,以保证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六是企业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聘用工作,以保证高职教育的稳定性。

2.构建多证书制人才培养模式

(1)构建多资格证书的师资队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是技术型、技能型的复合体,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师资队伍必须具备技术型或技能型的特色。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他们既有讲师、副教授、教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又有导游员资格证书及其他相关的资格证书;教师既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应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实践能力和宽广的相关知识面。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得到较快提高,从而保证就业率。

(2)鼓励学生取得多种资格证书。为保证多证书制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按照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理论教学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实践教学以高新技术和职业技能为主,将职业技能取证的理论内容与专业课程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在校期间即可考取导游员资格证书及实用英语、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等多种证书。

3.定向培养联合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定向培养模式是经济系实施校企联合办学的新理念,体现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新思路,将学生进入企业后的岗前培训时间提前至在校期间完成。将目前高职高专类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通过实施定向培养得以解决。在深入的市场调研基础上,经济系与黑龙江和广东等地多家旅游公司、酒店签订联合办学委托培养协议,实施定向式培养。为确保目标培养学生的质量,针对定向式培养协议单位的行业特点,根据企业的需要设置课程,推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丰富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生在校需要完成有理论、实践课程的学习及岗前教育,实现职业需求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

4.专业建设委员会人才培养模式

经济系组建了以系主任、副主任、教授、副教授和聘请的教育专家、旅游局局长、旅游公司经理、旅游管理人员、行业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由专业建设委员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参与全过程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授课。

5.实习、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

(1)学校自建实习、实训基地。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训练,由学校在校园内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训教学具有以下几种特点:一是模拟职业环境,体验职业氛围;二是实训项目具有功能应用性;三是技能操作训练集中,便于掌握技能;四是仿真教学软件,提高实训项目的适用性和经济性;五是构思创新型的实训项目,提高实训的科技含量。

(2)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场所。由旅游公司和酒店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学生顶岗参加实习,提前进入全真工作环境中,从具体工作中体会、分解、吸收所学各项课程。实习期间一并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规章制度的学习,将学生进入企业后的岗前培训时间提前至在校期间完成,实现零距离方式进入企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述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分出五种形式,实际上是在总的模式下的五个方面,其中以校企联合办学企业为基础,构建多资格证书的师资队伍和专业建设委员会以保证教学质量,学生取得多种资格证书是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定向培养模式是为实现充分就业,实习、实训基地是用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第9篇

作为自费出国留学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是伴随着家里人的牵挂。叮咛与祝福声,走上了茫茫未知的异国他乡,开始了我的漫长留学之旅。父母送我出国的目的就是想让“一直在温室里”备受亲友疼爱的我去历练属于自己的人生,虽然我是独生子女,但是从小家长正确的教导使我具备了沉稳的性格与坚强的意志。正因为如此,他们相信,我一定会在国外辛勤“耕种”出丰硕的果实。

在众多俄罗斯著名的高等学府中,我选择了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国际系的国际贸易专业。伊尔库茨克作为东西伯利亚的中心城市,无论是对推动全俄罗斯的社会经济发展,还是在促进中俄经贸合作过程中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当地的各大高校与科研机构经常会组织进行各领域的学术研究,因此她成为学术气息极其浓郁的重要科学城其次就是考虑到地域上的毗邻,伊尔库茨克十分临近我的东北老家沈阳。借寒暑假之时,乘直达航班可以很容易回家探亲,这样一来,就可以平复我与亲人强烈的思念与牵挂。

由于在高中积累了扎实的俄语功底,使我很顺利地通过了入学考试,直接进入本科学习阶段。在国立大学所有外国留学生中,我的语言能力一直比较突出,1999年我被学校选派参加伊尔库茨克地区政府举办的州际俄语竞赛,并在300多名参赛者中获第一名。凭借自己辛苦得来的这一荣誉,同年我被推荐在本校攻读“语言学”学士学位。2001年我以优秀的毕业论文及全优的成绩通过国家考试,顺利拿到国际贸易学士学位。毕业后,通过学校的邀请、及上报俄罗斯有关政府部门同意,得到工作上的批准,我留在本系任教,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2003年,我按时拿到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语言学专业学士学位证书,同年进入俄罗斯贝加尔国立经济法律大学攻读世界经济系博士学位,并被聘请负责中俄经贸关系专业课教学,同时在该校语言中心担任商贸对外汉语教师;2004年4月,应伊尔库茨克市政府邀请,担任该市外事活动的首席中文翻译,并因工作出色获得市长颁发的感谢信,同年荣获“2004年中国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2005年5月,获得由国立大学校长亲自颁发的《中俄教育合作发展突出贡献奖》。

到这一时刻,在我的留学生涯中已经树起了一个代表成功的里程碑,特别是“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这一沉甸甸的荣誉对于我个人来说意义重大,首先,我的自信心得到充分的提高,证明了自己多年来努力取得的一些成绩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肯定,同时,我也知道,这只是开始,仅仅是我今后学习工作中的一个“加油站”。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部为自费留学生设立的这个奖项凝聚了祖国对海外学子的关爱与鼓舞,因此这股强大的暖流会作为坚实的后盾推进我不断奋进向前,最终以辉煌的成绩来报效时时牵挂我的祖国。

几年在海外的留学经历丰富了我的学术思想和创新意识,2003年9月,我进入贝加尔国立经济法律大学世界经济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N.B.茨维贡教授。N.B.茨维贡教授是俄罗斯著名的经济学家,作为世界经济系主任的她同时身兼州杜马议员的要职。N.B.茨维贡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转轨经济体制”方向的研究,其学术观点与建议曾多次被采纳到西伯利亚地区基础设施的经济建设中去。目前,由于她在杜马中的角色是负责联邦的财政预算。因此,N.B.茨维贡教授不仅是该地区经济专业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同时还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政客之一。N.B.茨维贡教授严谨的科研作风与认真的工作态度感染着她身边每一个人,我真是十分庆幸自己能有机会拜在她的门下攻读博士学位。记得参加博士入学考试之前,世界经济教研室的秘书给我提供的博导备选名单中并没有N.B.茨维贡教授的名字。当我问及原因时,全教研室的老师都告诉我说,她选择博士生的条件是很严格的,再说她的工作量太大,太忙了,现在正在精简自己的博士名额,更何况我是外国人,她从来不收外国博士生的。听了这些话,我有些忐忑不安。要知道,我想进入这所大学攻读世界经济系的博士学位多半是慕N.B.茨维贡教授之名而来的,既然如此我是否还有意义要选择这个专业,经过一番心理上的对弈,我终于下定决心:继续走下去。再说,我连N.B.茨维贡教授本人都还没有见到,她也根本不知道我的想法。怎么可以这样轻言放弃呢,终于,在专业科的入学考试上,我见到了N.B.茨维贡教授的风采。她当时是博士考试委员会的主席。一个多小时的论题陈述,与流利的回答使我博得了学术委员会全体成员的掌声与认可。印象最深的就是,N.B.茨维贡教授当时第一个站起来问我是否已经选择了博导,我一股脑将自己激动的心情与想法全部倒了出来。结果我真的如愿以偿,成为N.B.茨维贡教授第一个外国博士生。幸运的同时,摆在我面前的是更大的挑战。在辛苦做博士论文的同时,还需要做大量的研究报告,以便接受来自博导对专业基础与学术观点经常定期的严格考核。哪怕有一次不能按N.B.茨维贡教授的要求达标,她也会劝你留级重修专业课程。但到目前为止,3年来在博导30多次大大小小的考核中,我一直以优异的成绩全部通过。

来自论文,工作。学术研究的重重压力,让我不得喘息,除了每天只有四五个小时的睡眠,其它时间,白天我就在不停地到处奔跑任教,晚上就盯在电脑前做各种专业论文。报告。即便是这样,也只能让自己刚好完成主要任务,没时间吃年饭早已司空见惯,同时,夜里工作时还要面对瞌睡的侵袭,坚持到最后。而最艰苦的时刻莫过于西伯利亚那漫长而又极其寒冷的冬天。试想一下,于寒冬腊月,冒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一大早就要出门挤公交车的情形,是怎样的恐怖呀!每天清晨在车站都要站上十几二十分钟,严寒会使泪水不由自主地落到麻木的脸上,结成冰流,然后又要在公交车上忍受因极大的冷热温差而带来的皮肤刺痛。在这漫长的季节里,只要冒着严寒走到室外,刺骨的冷风便会让呼吸着的肺部胀痛,使人连呼吸都会困难。这的确是一种煎熬,我明白,只要自己稍加松懈,日子就会好过很多。但是,难道

我踏出国门,背井离乡就是需要安逸的生活吗?其实很多时候,成功与失败就在人的一念之间。可是,只要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了什么而辗转奔波,那么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都会坚持下去。我知道,这宽广而又崎岖的道路上,并不是我自己一个人承担所有的辛苦与寂寞,那些来自亲人、朋友的祝福与企盼,还有祖国的殷切希望与支持都会化作一盏长明灯,伴随着我走过这漫漫长夜,直到天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