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09: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会计专业论文要求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二学时与学分:14学时14学分
三适用专业:会计本科专业
四课程教材:无
五参考教材:无
六开课单位: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会计系
七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任务
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论文选题;
查阅相关资料;
撰写论文提纲;
修改论文提纲;
撰写论文;
修改论文;
论文定稿.
九,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学生应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应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合理严谨,语言通顺.
2,毕业论文选题应在所学专业范围以内,其形式可以是学术论文,也可以是调查报告.
3,毕业论文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使用正规稿纸,字数不少于15000字.
十,说明
1,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写作态度和论文质量给出建议成绩;
2,经过口头答辩,由答辩小组根据毕业论文与答辩情况给予评定成绩;
十一,考核方式
考核标准:毕业论文成绩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1,优
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观点明确,能深入进行分析,并有独到见解.理论联系实际,对经济工作或学术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中心突出,论据充足,层次清楚,结构合理,语言流畅.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重点突出,语言简练.
2,良
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分析比较深入.中心明确,论据较充足,层次清楚,语言通顺,结构合理.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3,及格
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但内容尚欠充实.中心论题较明确,材料较充足,具体但不够典型.尚能联系经济工作实际,但论证不够充分.文章有一定的条理,一定的论据,文字尚通顺.答辩中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4,不及格
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或在经济理论上有原则性错误,未掌握已学的有关专业知识,技能差.文章无中心,层次混淆不清,主要论据短缺.论点论据脱节或严重搭配不当.抄袭他人文章,成果,书籍者.凡具有以上条款之一者,应判为不及格.在答辩中对大多数问题都不能正确回答者,也应判为不及格.
关键词:会计专业 毕业论文 教学改革 过程监管
计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在学习完所有的会计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后,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实践活动,它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毕业论文要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不但文章排版格式要规范,而且论文立论要正确,观点要有创新性,论据要严密。会计毕业论文质量高低可以衡量一所高校会计办学水平高低。但近年来各高校会计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很大的下滑,已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因此分析影响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探索提升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应是当前高校强化会计教学改革和加强教学监管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毕业论文写作现状
(一)写作马虎、抄袭严重。尽管学校会就毕业论文格式、论文要求等下发文件反复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但从学生交来的论文一、二和三稿来看并不令人满意,字体大小、文章排版不规范,错别字多和语句不通顺等现象非常普遍。不仅如此,文章抄袭现象很严重。
(二)学生文献检索能力差。很多学生只会使用Google、Baidu网络查询工具检索文献资料,对于专业性的搜索工具,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不会运用。所以收集和查询的文献资料学术性、前沿性和权威性不大,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
(三)很多学生不知如何正确选题。学生在写毕业论文前,很多人从来没有看过会计论文和论著,对于会计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概不知,因此无从谈正确选题。为了交差只能盲目从学校公布的相关论文题中选,结果题目要么偏大,论文写不出深度;要么题目偏小,无从展开,论文缺少宽度。
(四)写作能力较差。从交来的开题报告、任务书和论文初稿来看,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有的学生可能了解学术论文的格式,同时也收集了一定的材料,但由于写作能力较差,最终无法写出满意的论文。
二、影响会计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各高校经过了这么多年的会计教学改革,应该说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为什么检验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毕业论文每况愈下,质量不尽人意呢?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一)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不够。目前各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取决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打分,导致教师对学生不敢严格要求;学校也会担心因学生拿不到毕业证而影响学生就业和前途;少数学生因不能按时毕业而闹事时有发生,造成指导教师和学校对学生有时会有所迁就。这样学生不端正写作态度,毕业论文出现错字连篇,文章东拼西凑甚至严重抄袭等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二)过多考证、考研等严重影响了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学生本来课程负担就不轻,但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学生不仅要参加4、6级英语、托福、雅思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还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理财规划师等名目繁多的考试。除了上课,学生平时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考证上,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会计专业期刊和学术专著。没有平时的专业理论的积累,只凭毕业前一小段时间怎么能写好毕业论文。此外,毕业班最后一年,学生面临就业、考研和考公务员多重压力,而无法顾及毕业论文的事。
(三)少数教师指导论文不力。多数教师都能按要求对学生指导论文写作,但也有少数教师或由于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或工作责任心不强,或自身科研能力不强,疏于对学生论文的指导,加上目前会计教学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学方式上,这种情况下,自然无法有效指导学生写出好的论文。
三、提升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
(一)改传统会计教学为研究和创新式教学。多年来我们一直采取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应试教育,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差。改革为研究和创新式教学后,教师每讲完一、二章会计专业课后,应就这部分内容的理论热点问题要求学生查阅相关会计专业资料,随后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讨论,形成新的观点。比方说,教师在讲授完《中级财务会计》中的投资性房地产相关内容后,就要布置学生查阅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核算有关理论探讨问题,在课堂上学生讨论,形成新的观点,并让学生撰写。又比如,在教师讲解《审计学》中内部控制内容后,让学生大量阅读有关内部控制方面的材料,提出不同观点,鼓励学生撰写内部控制相关论文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凡的学生,该门课程考核成绩可加分。这种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研究式学习的习惯,学生就能在日常的教学中积累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和锻炼科研能力。
(二)要开设毕业论文写作专题课并计算学分。该课程可开设在大三第二学期,主要由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来讲授。专题内容应包括:(1)如何使用专业性的搜索工具。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CAMAR证券财务年报股票市场研究数据库、CSMAR期货股票分析高频数据库、国外ASP、BSP全文数据库等的使用。(2)如何选题。(3)如何收集和整理资料。(4)如何写开题报告。(5)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格式。(6)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和专业论文。教学时要边教边练,学练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毕业论文写作是一项科研工作。科研能力的提高不是仅凭一时就能提高,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对学生较长时间的培养、训练和指导。目前大部分指导教师平时都承担了横向和不同级别的纵向课题。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来,科研团队里要有学生成员。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分配学生不同的科研任务,每年的寒暑假要根据学生的研究领域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研究报告。学校要给教师配置教师工作室,科研任务在教师工作室里由师生共同完成。在学生具备一定科研能力时,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为今后做毕业论文打牢基础。
(四)毕业论文开题时间适当提前。目前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开题一般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末,收集资料、调研和实质性写作在大四第二学期,前后不到三个月就要提交论文定稿。这种安排,时间上不是很妥当的,因为很多学生要报考研究生,而研究生考试是每年的元月份。选题、开题时间正好是学生考前冲刺的关键时段,学生这时根本不会把精力放在选题和开题工作上。而到了毕业班的最后一学期,考研已上线的学生会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应付考研的面试上,其他学生有的要备考公务员,有的要去落实工作或顶岗实习,一事接一事,学生往往认为目前的考试和求职更重要,而无法顾及毕业论文的事。建议把选题、开题提前到大三第二学期末,这样不但能加长论文写作时间,而且能有效避开因就业、考研造成的时间冲突,也能与毕业论文专题课相对接。此外,学校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规划和教育,比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可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学期。但人力资源师、物流师等考试,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作用不大,学生可以不报考这类考试。有了充足的写作时间,毕业论文质量才有保证。
(五)要切实加强毕业论文的质量监管。第一,各学院(系或教研室)要成立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毕业生论文的论题的遴选、确定毕业生的选题、安排论文指导教师、审定开题报告和任务书、检查毕业论文、指导毕业论文的答辩等工作。第二,各学院(系)要制定具体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管理细则,并在指导委员会具体监督下对实施管理细则和加强毕业论文的质量进行监控。要规定学生从开题报告到任务书,再到毕业论文的定稿,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至少要经过三次修改;明确规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全程记录。记录过程可作为评选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重要依据。第三,对毕业论文电子稿进行检测。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重复率不能高于20%,重复率高于20%的论文要再次修改。所有学生要求答辩,通过答辩进一步确认论文的真实性,答辩后要求学生根据答辩意见再作最后的修改。这样论文经过检测前的三次修改、检测后再次修改和答辩后最后一次修改,才能有效杜绝论文抄袭现象,确保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第四,建立评优激励机制。每年开展毕业论文的评比,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并推荐在学校的学报上发表。对获得校级、省级优秀会计毕业论文奖的指导教师给予奖励,从而进一步调动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因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不力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国海,杨美霞.大学生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03).
2.李红.高校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刍议[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10).
3.厉敏萍,熊璋琳.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亟待提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01).
4.林丽琼.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5.肖鹏,康红霞.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杨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0) .
6.马中,屈波.基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训练体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高教研究版),2008,(01).
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目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包括计算技术、点钞技术、会计书法、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税收实务模拟实训、财务管理岗位实训、会计核算岗位实训、企业管理模拟实训、审计实务模拟实训、ERP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14门,共计874个课时,在整个必修课1845课时中占47.37%。从这样的实践教学安排来看,整个体系“大而全”,贯穿了会计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涵盖了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对于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来说,还缺乏深度,实验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实验内容相对简单
我们的会计实验相对比较简单,对会计分析、预测、决策等涉及较少,缺乏锻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创造性地分析复杂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内容,缺乏深度,无法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也只把实践教学看成是完成一次大作业,感觉在实验室中进行的教学实践和在普通教室进行的教学基本没有区别,学习主动性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还存在迟到、早退、缺勤、抄袭的现象,尤其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一般都是由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而学生把实习时间大多花在联系工作单位、参加面试上,根本无心实习,所要求的实习报告也是想办法编出来的。而毕业论文也大多是照抄网上的论文,或东拼西凑,这就使得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这两种重要的实践课程流于形式。
1.2实践教学与实际有脱节
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往往被设计成“个人全能项目”,发给学生一套练习题,以及凭证、账簿,让学生一个人包揽全部业务,自己操作整个过程,学生自己既是出纳、又是会计;既管记账、又管复核;既是会计员、又是会计主管。这样一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对各自岗位的工作流程、任务职能等并不十分清楚,无法形成鲜明的岗位意识。另外,一些在实际工作中发生较多的业务,比如说银行结算和纳税申报,在实践教学中往往都是在实训教材中以文字性材料来说明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内容和结果,实验也只是要求学生根据事先填好的结算凭证进行账务处理和填制某些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学生根本不知道银行结算和纳税申报业务的实际发生过程,这使得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知道怎样与银行和税务部门打交道,缺乏进行银行结算和税务处理的能力。
1.3部分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有些教师自己未从事过实际财务工作,也少有机会到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有时仅按自己的理解或想象来指导实习,造成与会计制度、会计规范或实际会计工作的冲突,从而使实践教学的质量没有根本保证。
2构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该增强实践,强化应用,体现特色,突出创新,搭建多维度、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下图所示:
2.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三大平台
2.1.1实验教学平台实验地点主要是校内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创新创业实验,基础实验是学生在学习完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后开设的,包括计算技术、点钞技术、会计书法、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等,一般安排在大一、大二,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业务内容、会计处理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专业及岗位实验是在学生学习完专业课程后开设的,包括税收实务模拟实训、财务管理岗位实训、会计核算岗位实训、企业管理模拟实训、审计实务模拟实训、ERP实训等,一般安排在大三,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的系统的、综合的技能,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创新创业实验,一般是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或创建模拟公司,安排在大四上学期,使学生熟悉创业真实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在实验教学平台中,在现有的高职高专实验的基础上,要注意尽量创造真实的经济环境,培养学生办理银行结算、进行纳税申报的能力,可以考虑将学生分成若干大组,每个大组包括企业小组、银行小组、税务小组,每个小组中,“一人一岗,各司其职”,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不同小组之间有业务往来,不同大组之间也发生业务往来,比如说不同大组的企业之间有采购、销售等日常业务,同时与其他小组之间还会发生银行结算和税务处理业务等。
2.1.2实习教学平台大学四年每年安排一次会计实习,第一次是认知实习,让学生去校外实训基地参观、了解,对企事业单位所处的环境和实际工作情况有一个感性认识,一般安排在大一;第二次、第三次是岗位实习,在部分专业课程结束后,到校外实训基地或其它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熟悉各岗位的职责分工和具体工作内容,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大二、大三各安排一次。第四次是毕业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的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上去,一般时间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要加强实习平台的建设,首先要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但长期以来,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企事业单位对与高校建立会计实习基地的意愿很淡薄,会计专业的学生实习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难题。作为高校来说,一方面要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多多沟通联系,实行校企共建,互惠互利,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另一方面,以投资、担保、管理、财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师事务所等一大批中介机构为突破点,加强会计中介机构实训基地的建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样一大批会计中介机构已经开始壮大起来,他们把会计工作当做是一种对外提供的技术服务,不再排斥实习学生的参与,而且在业务旺季对于实习生助理有很大的需求。这样,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担保、咨询、审计、评估等项目,在实践中加深对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3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社会调查一般安排在大三的假期进行,可以针对会计教学或会计改革的热点问题定出要调查的内容,采取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网上调查和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会计机构设置、会计制度建设等情况,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核算、会计管理等情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提供写作素材。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都具有实践性和理论性的双重性质,学年论文是学生对一学年所学专业知识在专业实习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总结,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毕业论文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在各类实习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总结,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作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来说,要强调从实践中选题,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那些通篇理论论述,缺乏实践内容支持的论文,可以考虑要求重新选题和定位。
2.2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现在的高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事业单位工作过,缺乏实际会计工作经验。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与校外实习基地、企事业单位、会计中介机构的联系和交流机制,鼓励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定期到这些单位挂职,从事具体的财务工作,积累会计实践经验,提高实务处理能力,更好地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也可以多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多参加教育界和会计职业界组织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建立校外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财务专家以及经验丰富的会计从业人员档案,保持经常性的交流,促进产学研结合,还可以定期将这些专家学者请进校园作相关内容的专题讲座,甚至直接授课。同时支持会计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并要求取得资格证书,达到会计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2.3建立实训技能和质量评价体系
完善和规范实践教学评价,建立实训质量和技能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另一部分是教师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制定评价体系的详细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考评可以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手工模拟、上机模拟等多样化的形式;对教学质量可以建立学校、教务处、系部、学生和校外财务专家五级监控和评价体系,采取学校抽查、系部检查、教师自评、校外专家评学、学生评价等多种方式,尤其对实验实习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分阶段进行考核,从而对整个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科学的评价。
3结束语
现在的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基础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如何选题呢?这是大家在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当中都要遇到的问题。下面学术参考网的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如何选题。
毕业论文不同于课程论文,是对整个学习研究生涯进行总结,因此,毕业论文选题决定了作者将以怎样的研究内容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而体现自身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尤其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如此之多的学生群体中,如何展示自身与众不同之处,在正式开始选题之前就需要展开一系列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大量参考文献进行收集和阅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会计专业的参考文献要注意时效性,要检索近两年的文章。
2、参考文章要注意确保质量,除了要在权威的论文库检索相关文献外,还可以考虑会计专业类水准较高的期刊。
3、如果是涉及到会计核算方面的专业,一定要熟读相关的最新会计准则,包括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等。
通过上述几点要求,完成大量的参考文献搜集,阅读和整理工作后,即可进入到毕业论文选题阶段,关于如何选题,可以参考如下步骤:
1、明确选题方向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可以根据专业的具体方向来决定论文选题,如:会计核算(包括对会计准则的学习质疑)、财务管理、审计、税收、内部控制、薪酬制度、公司治理等方面着手,也可以根据作者学习阶段所完成的课程内容进行分类,根据专业研究的找重点来确定论文选题。
2、选题要小而具体
毕业论文选题不应太宽泛,导致论文内容体现不出研究内容的重点,需要细化到小而具体的方面。例如选择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就要具体到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作者可以选择写建筑、化工、服装行业等关于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有了具体的行业或者企业作为研究目标和实例,避免出现泛泛而谈的情况,需要注意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不同行业进行探讨,也避免了选题出现重复。
3、选题要结合实际
学生在选题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专业或者工作内容来选题,这样才能更容易的展开论文写作。更重要的是,针对论文内容所需要的资料以及写作思路的建立能够促进今后的择业和实际工作。比如针对出纳的工作,建议可以选择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方面的选题
如果是销售方面的工作,可以选择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等方面的选题、以及薪酬制度激励机制方面的选题等;如果是财务管理,建议从财务管理体制、预算管理模式、纳税筹划等方面进行选题思考。
4、非会计专业学生选题建议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教育部高教司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应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并提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因此,对于高职会计专业,要培养满足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必须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毕业前的最后一个环节。
据笔者调查,目前福建大部分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通常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实行的是毕业论文加毕业实习模式。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职会计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选题与实习实践严重脱离,内容层次不清且逻辑混乱,抄袭拼凑现象严重等问题,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不高。笔者认为,让高职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本身并不合适,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是高职学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专业理论知识及分析水平有限,缺乏进一步研究的能力,难以理论联系实践,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二是论文撰写具有较强理论倾向性,这一范式的学术意味较浓,而高职院校强调的是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而不是学习研究高深理论知识,撰写毕业论文直接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对高职会计学生来说撰写毕业论文实际上已经失去原有的意义,难以到达预期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有鉴于此,笔者所在的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自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以来就通过积极调研、转变思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社会需求出发,创新性地提出用毕业设计加毕业实习取代毕业论文加毕业实习这一模式。该模式强化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实施方案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
毕业设计的目的是使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能够运用其学过的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结合实习单位进一步掌握会计实务的基本技能,懂得会计实践工作中应具备的常规操作方法,以期在毕业时就能实现从实训教学到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胜任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培养宗旨。具体目的包括: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分析、解决会计职业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综合训练,运用所学会计知识,结合实际,掌握全套会计处理方法。
3、学会根据具体情况学习掌握会计新知识的方法。
4、初步掌握企业经济业务流程,为开展财务管理做准备。
(二)毕业设计总体思路
1、根据学生所熟悉的某工业企业(原则上不采用商业企业)作为毕业设计的原型;
2、根据选定的企业设计20××年11月的期末余额;
3、设计选定企业20××年12月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70项左右;
4、依据所设计的经济业务事项采用软件建立账套、设置会计科目、录入期初余额、填写会计凭证,并审核、记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输出毕业设计成果。
(三)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
根据选定企业经济业务的流程及会计核算的要求设计该企业20××年12月发生的对内对外经济业务事项;同时设计会计核算中必要的转账事项。12月的经济事项至少应包括下述内容:
1、款项收付及资金筹集业;(5-8项)
2、材料物资或商品采购业务(不低于两种材料或商品,均需考虑增值税因素)(5-8项)
3、固定资产增减和处置业务;(5-8笔业务)
4、产品成本核算和入库过程业务(须涵盖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发生、计算和分摊);(8-12项)
5、商品销售有关业务核算;(12-16项)
6、其他日常债权、债务及期间费用开支计提等综合业务;(12-18项)
7、期末财务成果的计算(包括结转利润、计算缴纳所得税、分配利润等)。(5-8项)
(四)毕业设计成果
1、设计的20××年11月份的各账户(包括总账及明细账)期末余额;
2、设计的经济事项及转账事项(附对应的会计分录);
3、科目汇总表、总账、明细账
4、20××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2010年12月的利润表。
三、 毕业设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院从2006年设立会计会计电算化专业以来就对首届招收的学生实施毕业设计方案,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有机结合起来,更加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也符合教育部提出的在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四年来,大部分同学的毕业设计总体上符合毕业设计纲要的要求,毕业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但我们在实施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四、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建议
由此可见,我们在实施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既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们没有回避问题,主动进行分析,并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改进:1、在学生开展毕业实习之前举办毕业设计专题介绍,详细介绍毕业设计的总体要求及注意事项。2、在学生离校实习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开设《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将会计手工模拟实训与会计信息化实训结合相结合。该课程可以为毕业设计的实施提供前期准备,担任该课程的教师也应有意在课程讲授中引导学生思考与毕业设计的关键环节及要点。3、开设《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课程,系统全面介绍地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解决学生毕业设计中存在报表编制问题,同时也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用得上,起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用毕业设计加实习代替毕业论文加实习不但与高职会计专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的专门人才的目标相适应,而且能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会计实践操作技能水平。它不仅是会计实训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学生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种实战演练,更加有效地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岗位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开展毕业设计对我院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并且也得到学生普遍欢迎及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参考文献:
[1]薛钢.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高,[2006]16号.
[2] 张静.会计毕业论文设计应注重三种能力的培养[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2009,(7):142—142.
关键词:Seminar教学模式;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Seminar课程
研讨课(Seminar)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文科教学中被广泛采用[1]。它通常是由教授向学生提出问题或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在其指导下进行研究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近些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许多重点高校开始引入Seminar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些探索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开设新生研讨课(Freshmen Seminar),由各学科领域的知名教授主持,借助某一师生共同感兴趣的专题,通过教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研讨的方式边学习、边讨论;二是一些任课老师也开始结合自己所讲授的课程,尝试采用Seminar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以上这些尝试尽管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效,但是它们主要是针对本科教学的某一个阶段(如大一新生)或某门课程而进行的。事实上,Seminar教学模式中所体现的研究性学习应当贯穿于本科教育的每一个阶段并渗透到后续的有关课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一个完整连续的学习训练过程中养成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形成合理的能力结构。因此,本文结合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探讨Seminar教学模式在相关课程教学中的引入以及在本科教育的各个阶段设置专门的Seminar课程。
一、目前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通常由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以及教学评价等因素构成的稳定的结构。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的会计学教育已经取得了许多的成绩,但与社会和时代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诸多明显的不足,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上还存在着许多落后的状况。主要体现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尚未改变;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较模糊;教学操作程序固定僵化;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缺失;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评价不合理。
二、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引入Seminar教学模式
Seminar这一形式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因此成为一个具有规范性、内在规定性的教学范式[2]。除了通识教育层面的课程之外,大多数院校的会计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学科基础教育层面、专业知识教育层面的课程以及相应的方向模块课程。在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引入Seminar教学模式,要结合会计专业的课程自身的特点。大部分的会计专业的课程从课程内容上都可以分为适合传统讲授和适合研讨两个部分,在适合进行研讨部分的课程内容中引入Seminar教学模式,可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极大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Seminar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需求、能力、兴趣和学习风格,强调学生活动的目标、学生的动机取向、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的作用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和推动者[3]。将Seminar教学模式引入到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中,会使得学生为完成研究论题而积极主动地搜集大量相关资料,进行大量的阅读、思考分析问题,并与教师和同学之间进行互动讨论,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被调动起来,形成自主性学习的氛围。
2.教学目标明确
Seminar的教学目标着重培养学生根据研讨课题,如何着手调研、查阅资料、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通过研讨式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4]。Seminar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多项能力进行训练,尤其侧重于学术研究能力、探究和批判精神、口头表达和学术论文写作等能力和素质培养。这对于会计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会计学科的综合性和会计实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参考选题或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着手调研和查阅资料,通过不断地讨论和交流形成自己的观点,最终以规范的书面写作的形式有效地传递学习成果,这样能够极大地拓宽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
3.操作程序规范且灵活
会计实践性教学是指通过会计模拟实验或到单位实习等手段,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学形式。目标是使学生体验会计工作环境,从中得到技能的培养和对理论的进一步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能动性,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服务。会计实践性教学包括课内实验教学、模拟综合实训、校外专业实习、撰写论文等,教师应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结合我校会计系的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作者认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可从以下几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完善着手。
一、课内实验教学
课内实验教学是指通过实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务,教师将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教与学过程,它融合在日常专业课的教学之中,其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技能,并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课内实验教学是实践和理论联系最紧的交汇点,这一环节是实践教学的开始,也是实践教学的关键一环。
在课内实验阶段应大力提倡案例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并通过课堂讨论等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使学生获得实际动手能力,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同时案例教学又能包含尽可能多的信息,激发学生发散式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案例教学应融入各专业课的学习中,一般在会计实务操作的有关理论、程序内容结束,都应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财务案例。例如在成本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中,可结合成本核算方法的介绍,穿插企业的案例,使学生理解方法的实际运用,并了解企业的成本管理状况。
二、模拟综合实训
会计模拟综合实训是让学生在模拟的会计工作环境下,运用会计实务的操作方法对虚拟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的实践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将教与学、学与用紧密结合起来,学生不但能获得对会计学的感性认识,还能从中掌握会计人员进行实际操作的技巧。模拟综合实训是建立在掌握基本理论方法之上的技能训练,是通过较集中的训练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目的,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模拟综合实训包括会计综合业务实训、会计软件应用实训、成本会计业务训练、公司理财技能训练、管理会计业务训练、审计业务训练等会计专业技能训练。教师在此阶段,主要起提示作用,向学生介绍模拟实习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解说实习的操作过程。
为了较好的开展会计模拟综合实训,应该在校内建立会计的模拟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的硬件构建要尽量做到仿真,包括实验室的布局、实验数据贴近实际。应建立以企业生产经营基本业务为基础的核算体系,通过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模拟企业会计实务处理以及相关的财务管理、审计等实务流程。同时软件建设要尽量做到突出会计流程中各岗位操作要领与技巧,而不是企业财务软件的流程演示。使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如同置身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中,达到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战应用能力的目的。
三、校外专业实习
校外专业实习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企业单位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外专业实习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广,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税收等诸方面的业务,实习目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锻炼和培养。具体做法是由学校统一制订实纲和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持学校介绍信联系实习单位,完成大纲要求的实习任务,回校后提交有关实习材料及实习报告,由学校组织统一考核确定成绩。为了保证校外专业实习的质量,高校应挖掘潜力,广泛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聘请企业相关人员担任实习导师,全程督导学生的实习过程,保障实习效果。
我校会计系安排了三次校外专业实习,分别在第一、二、三学年后的小学期进行,由于不同阶段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程度不同,对各阶段的实习要求也不一样。例如第一阶段学生刚初步接触了基础会计学知识,因此这一阶段的实习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实习单位组织形式、经营特点、生产规模等内容的基础上,侧重了解会计主体各个职能部门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第二阶段的实习是学生在学习了相关会计理论及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了解会计理论与方法在实际工作单位的应用,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第三阶段的实习是在学生已经基本学完会计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要求学生通过实习对所学的专业课程有一个完整的实践认识,在实践中锻炼会计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业务素质,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以及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实践基础。
四、撰写论文
关键词 会计;实践教学;实践环节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在2007年暑期,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下文简称“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团总支以会计专业为主线,针对已经毕业的02级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调研和走访工作。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期一个月,时间比以往仓促一些。参加调研的同学走访了我校157名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及其所在单位。通过基本的问卷了解外,还同时运用了走访和平信的方式进行联络。运用第一手的真实数据分析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情况、用人单位对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评价和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共四个方面的问题。
毕业生对学校教育及管理工作评价中的实践教育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帮助这一部分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1中×轴上1表示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对实践操作能力非常有帮助,2表示有所帮助,3表示说不清,4表示帮助不大,5表示毫无帮助。很明显,学校的实践教育对实践操作能力还是有所帮助的。在学校每学期期末进行的校内外实习,让同学们能够对整个会计环节了解并且进行操作,对整个知识系统进行梳理,能够对书本知识有所巩固。把书本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我校的毕业生在踏上社会工作岗位之时,能够比较好地、比较容易地进入岗位。实践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具有综合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会计这个专业更加注重实践的操作,单单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需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我校学生通过在校内的实践积累了经验,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了方便。可见,学校的实践教育对学生就业后的操作能力是有帮助的,通过实践能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使我校会计专业毕业的同学在个人竞争力方面有了很大优势。
二、会计实践教学的组成
会计实践教学系统是由各个教学环节要素组成的,从整个教学过程分析可知,实践教学环节要素包括实验课、校内实习、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
(一)实验课
会计实验课是在讲授会计专业主课程以后,按照会计实验课的内容和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的会计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际会计工作的操作。会计实验教学是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按照实际会计工作的要求,自行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根据账簿资料和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以及会计资料装订和归档等。在操作方式上。既要进行手工操作,又要进行计算机操作。
(二)校内实习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学习到一定阶段或学习结束后,到学校的校办企业和有关职能部门(如财务处、审计处)进行实地操作练习。会计实习是对会计教学的总结和检验。会计实习可分为校外实习与校内实习,根据学校的条件,选择校内实习或校外实习。选择校内会计实习时,因校内实习单位对学校会计教学实习的内容与要求比较熟悉,有利于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能够较好地完成会计实习任务。应该指出,在学校进行会计实习,不是在学校的会计实验室进行会计实验,这是两种实践形式,不能混为一谈。
(三)校外实习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到学校外部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实地操作练习。在学校有校外会计实习的条件下,一般在会计专业课(如会计原理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审计)的课堂学习结束后,按照会计实习的内容与要求,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会计工作的实习,一方面了解和熟悉企业和单位所处的环境和实际工作情况;另一方面,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学习与掌握会计基本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实践能力,从中进一步学习会计理论与方法。
(四)社会实践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学校课程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到某个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服务和社会兼职的实践活动。如:在假期,组织学生到某个地区或部门进行宣传、咨询服务,或协助工作;或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兼职工作,如兼职记账工作、收款工作,或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思想品德、学会如何做人,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社会调查
这是根据教学与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采用一定形式对社会进行调查的实践活动。调查的内容,一方面是根据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对有关会计教学和会计改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另一方面是按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的形式有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等。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主要形式,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让学生到某个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以采访、蹲点、座谈、参观等形式。深入实际进行专项调查。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实地观察,了解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等实际情况,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人员配备与素质、工作环境、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存在问题等实际情况,了解社会经济改革、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拓宽视野,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揭示本质,加深对理论与方法的再认识,写出调查报告。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增长实践知识,锻炼社交活动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由于其具有社会调查内容单一、时间较短、方式简便、联系面广、耗费较少和收获较大等优点,是会计实践教学中一种较好的形式。
(六)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根据会计教学计划安排,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为综合检查知识水平和考核科学研究初步能力。由学生按照专业选题而撰写的论文。毕业论文要事前选好与专业相关的论题,题目要有实践性(与现实相关)、理论性(与综合认识相关)和创新性(与探讨新问题相关)。撰写毕业论文要拟定写作步骤,包括:选定论文题目、拟定论文大纲、搜集资料、展开社会调查。通过毕业论文的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三、如何正确处理各实践环节的关系
在以上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各个实践环节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现实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从稳定性、保证性和效果性而言,最重要的是校内实践环节;而在校内实践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实验课环节。在制定会计实践教学计划时,要正确处理各实践环节的关系,发挥各个实践环节应有的作用。
(一)校内会计实验与校外会计实习的关系
在已建立会计实验室,可以组织校内会计实验的条件下,校外会计学习是不是就不需要了?答案是否定的。校外会计实习仍有其重要作用。在新的环境下,为克服会计实习的困难,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稳定的符合条件的会计实习基地,或根据实习内容选择实习单位,建立实习制度,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地组织校外会计实习。
关键词:人才培养;企业创新;社会需求;会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047-02
据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统计,2010―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每年都在创造历史新高,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现状,党的十报告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做出了战略部署,强调“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国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则早在2010年就指出:“高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变化,进行学科、专业方向的调整与建设,积极推进实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因此,高校专业设置要尝试与市场接轨,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实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专业人才。随着资本运作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空前发展,会计的学科内涵和工作职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特别是近年来会计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的学科领域,并逐渐形成了“现代会计”领域。如何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做好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以便于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可以迅速进入角色,并且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带来丰厚的效益?这个问题再一次摆在了广大会计专业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本文结合相关问卷调查结果及教学实践,提出了面向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教育新模式。
一、“互联网+”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情况分析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更高,要求实现更高端的科学化发展。会计人才不只是要具有会计知识,还要具有职业素质、职业判断、驾驭信息技术、创新意识和职业技术等能力。为此,本文进行了历时一年的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相关方面的调查,主要以走访和函调形式,调查对象以用人单位和财会专业部分毕业生为主。此次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高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和现代企业人才需求两方面存在着问题。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现代企业的财务部门是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部门,会计则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中心环节,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发展的好坏。目前仍存在部分会计专业毕业生缺乏一定的职业素养的现象,工作中缺乏责任心,缺少敬业精神和合作态度,不能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不明确个人职业发展目标。
2.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会计工作要求技能型人才,除了掌握会计理论知识,还能够进行实际操作。然而,在教学课堂上,偏重视理论的讲授而一定程度上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部分大学生在学校的时候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考试,却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最终走上工作岗位时易眼高手低,难以尽快地进入工作角色或难以胜任岗位。对于会计专业学生来说,会计实训、企业ERP沙盘模拟、VBSE综合实训等相关课程的教育活动应相应加强。
3.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不一致。在会计人才需求结构中,高端会计人才尤其是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会计人才是稀缺人力资源。而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应摆脱学科型教育、学术型教育的框框,尽量设置跨专业课程供学生选修,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级会计人才,使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相一致。
二、基于社会需求导向下的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国外大学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尤其注重教育的社会需求特性。与之相比,我国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社会参与程度要低得多。因此,本文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方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优化课程设置,注重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化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递,又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知识培养方面,重点教授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会计专业知识和独立学习能力;在素质培养方面,重点教会学生交流交际、专业运用和责任心。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会计实训的专业研究成果,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基于社会需求的教育方式。在教学实验实践中,积极开辟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尽可能增加实训内容。通过建立校内的模拟实验(包括手工模拟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业务,掌握各环节的会计核算,掌握企业经营成果的构成、收入和费用的核算等内容。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到生产、经营的第一线去参观,或是在寒、暑假和“公休日”期间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在课程设置上还应多增加选修课程。要因材施教,分类培养。
2.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依照我校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实践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完整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包括校内实训、校外实训以及初步科研训练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教学侧重均有不同,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其中《会计实训》的前置课程是《基础会计》,后续课为《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会计实训是配合《会计学》课程所开设的一门后续实践课程,本实训为以后学习财会专业知识,奠定了良好的账务处理基础。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课程,应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衔接,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ERP沙盘模拟课程是企业管理技能训练课程,通过模拟工业企业的若干会计年度的经济业务,可以增加学生对企业的真实环境的感性认识,进行相关技能的演练和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实习基地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到企业内部获得工作岗位,实际体验企业财务工作,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切身感受会计工作的氛围与日常工作的细节,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岗位。初步科研训练大多采用毕业设计的形式,工作主要是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选定毕业论文题目,设置研究目标,完成科研流程,从研究流程设计、研究工作开展、研究过程总结、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具备一个会计专业工作者在科研方面的基本技能。
3.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需要与市场对接,与企业需求对接,走产学结合、校企联合的办学之路。对于会计专业,可以选择会计专业软件研发公司、会计事务所、小型民办企业、大中型商场、集团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与之开展长期的校企合作,既可建设为学生顶岗实习的基地,又可以根据企业提供的订单进行人才按需培养,还可实质性地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用人单位的合理化建议,适时调整培养方案,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同时辅以对师资的弹性评价、个性化教学及教学管理等评价方式的改革。如学校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可以要求学生到企业去完成毕业论文,由教师出题、学生出力的传统方式转向由企业出题、教师指导、学生出力的方式,将毕业论文同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的评估、技术改造项目的评估、企业资产评估等内容紧密结合。
三、基于社会需求导向下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互动机制的构建
在社会需求导向下,民办高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与企业需求相一致,就必须建立两者的互动机制,建立共享平台,针对企业提出的人才需求,民办高校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实践教学基地,展开师资与企业资源的融合研究,将校企联合办学全方位、立体式地推展开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相一致,使校企合作互惠共赢。
1.建立高校和企业共享平台。基于双方资源优势,进行资源的合理交流与整合,实现教育持续稳定发展与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双赢”目标。学校改变封闭式教学观念,树立开放办学思路,积极引进校外人员来校教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等工作。
2.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建立高校与企业相互交流的桥梁,扩大高校信息接收范围,增加高校的社会知名度;共同创建创新实训实验室,引入全新商业社会沙盘模拟系统,教授学生创新实操能力的同时,学生能更早地接受企业的职业理念,进入职业角色,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增加其职业凝聚力,为企业进行专业人才“再教育”培训服务,实现校企共赢,形成密切的互惠互利关系。
3.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高校鼓励在岗的会计教师“走出去”,到企业挂职锻炼,学习各项业务核算操作,弥补实践经验不足。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建立“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实践教育中“教师+会计”、“专职教师+专职财务”有机结合的新机制。
四、结束语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议建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构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创新互动机制。实践经验表明,这种做法契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能够明显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兆信,曲小远,施永川,曾尔雷.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新模式――以温州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4,(08)
[2]高子平.知识经济维度的中国人才学:反思与重构[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3,14(1):83-90.
[3]王文涛.高职院校开展协同创新的问题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