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乡村医生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7 18:09:4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乡村医生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乡村医生论文

第1篇

1.1缺乏有效的教育理念

医学教育面临很多问题,但主要是基础教学和临床应用的严重分离。基础和临床脱节主要的原因是基础和临床教师的分离,导致培养的学生也出现基础和临床的分离。这个问题不解决,医学教育改革就无法真正实现,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而又无法解决的根本原因是教学理念的缺乏。没有理念的教育是空洞的教育,没有医学理念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同样是没有医学理念的学生。目前,乡村医生教育同样缺乏有效的教育理念,这必将导致乡村医生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不能有效结合运用。

1.2没有较好的教学体系

我国大部分乡村医生医学教育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由于学科之间缺乏横向联系,教学内容存在交叉重复,造成学生思维单一,知识不系统、不连贯,综合能力差。比如在临床实践中,当患者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发生变化时,乡村医生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体系,往往无法用整体观分析、解决问题。

1.3偏重理论而忽视实践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系统辩证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另外,乡村医生培训理论多于实践,因此很难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乡村医生花大量时间死记硬背,严重阻碍了乡村医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1.4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目前适合乡村医生可利用的有效教学资源少,质量差,乡村医生的医学教育仍以课堂授课为主,“教师”是课程的主角,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同时乡村医生遇到问题时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从而导致乡村医生所学知识明显受限。

2转化医学理念引入乡村医生教育的重要性

转化医学的实质是基础医学和临床的整合,是多学科、多层次、多靶点,微观与宏观、结构与功能、生理与病理、预防与治疗、人文与科学的交叉融合,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转化医学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大量从事转化医学研究和应用的人才,更依赖于医学院校对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在医学教育中,任何教学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患者、疾病或者医生的治疗等方面,只有让转化医学理念在乡村医生教学和实践中发挥作用,乡村医生才能更迅速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从而避免了教育的盲目性,因此,以转化医学理念指导乡村医学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转化医学理念指导乡村医生医学教育的策略

3.1加强具有转化医学理念的乡村医生教师队伍培养

提高乡村医生教育质量,加强乡村医生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关键。由于乡村医生学历文化素养偏低、生命意识淡薄、法律意识较差、医患沟通少、成人教育复杂多变等,加之农村环境相对封闭、信息交流不便,同城市相比,更需要全科医学知识等特点,因此,地方医学院校要加强乡医培训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不但要掌握乡村医生教育训练培养目标及特点,而且要通过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感受转化医学理念,从而使转化医学理念融入在他们的教学中。

3.2加强转化医学在乡村医生教学中的应用

3.2.1整合课程,促进多学科融合,构建有效的教学体系

转化医学教育强调各学科的联系,要求基础与临床整合。通过对乡村医生的调研,在考虑他们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情况后,可以将正常与异常、形态与功能、基础与临床有机整合,以构建适合乡村医生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或“以疾病系统为中心”教学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精简内容,增加乡村医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也能促使乡医把握基础知识为临床服务的正确方向,增进乡村医生对交叉学科之间的理解与掌握,从而真正意义上理解转化医学的内涵。

3.2.2转变教学模式和方法

转化医学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在乡村教育中,应重视乡村医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PBL教学、CBL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组织教学。如将临床典型病例、疑难病例进行启发式、情景式、提问式、自主式、讨论式学习,从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病理生理到发病特点,寻找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以及该疾病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等进行综合学习。教学中应加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团队的合作精神,充分调动乡村医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乡村医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辩证思维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等得到全面的提高,从而培养出实用型高素质的乡村医学人才。

3.2.3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切实提升乡村医生的业务能力

转化医学强调坚持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科学原则。乡村医生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医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都是在对实际病变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归纳和综合的结果,对实际工作具有极强的普遍性指导意义,因此,要求乡村医生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学会自觉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快速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3.2.4注重医学人文和信息知识的渗透转化

医学强调的是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人文精神有内在必然的联系。所谓人文精神,就是指一切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要以人性和人文理念关注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各种人际关系,各种人文关怀和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良性互动。转化医学实施的过程中倡导的“以病人为中心”就是人文精神的最大体现。医疗技术和医学研究成果每天都在不断涌现,要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就要求师生双方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学生具备了良好的信息素养就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地获取新的信息,教师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优良的信息素养后,才能在教学中运用并传播信息,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渗透医学人文知识和信息知识,提高乡村医生交流、捕捉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这样才有利于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

3.2.5构建网络资源学习平台,推动教育信息化

第2篇

(一)教师任意拔高写作要求,给学生习作设置人为障碍

学生不是生来就会写作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际关系,非要学生按一定的格式、一定的技巧去写人和事,这岂不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了吗?这样的教学和柳宗元的《种树传》一文颇有相通之处。《种树传》一文道出:不会种树者,表面上看起来关心和爱护树,实际上是害了树,有甚者毁了树。若把树喻学生,种树人喻教师,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扪心自问,我们到底是在培养学生,还是在毁灭学生呢?

(二)作文评分标准太机械化

把作文分割成几大块来评分,材料、语言、思想、写作技巧等,一一对应进行评分,结果为了成绩高,许多教师投机取巧,布置学生大量阅读、背诵和抄录范文,以便考试时套用;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写作文,以中考作文模式来苦心训练自己,甚至弄虚作假,张冠李戴,以粉饰太平,博得高分,昙花一现,真才泯灭矣!

(三)教师本身素质不高,下水作文难成

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自我解嘲:“我自己也不会写,至于考试作文,选定几篇范文,让学生按要求模仿,即使拿不到高分,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考试还是可以应付的。”试想一个不会写文章的教师,又怎能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呢?

二、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认为若真要农村学生写好作文,首先,教师要有爱心、耐心。其次,教师要敢于写下水作文,而后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实际年龄情况及学识,有针对性地布置作文。此次,我们刚好参与了“以农村生活为对象的素材积累方法”的初中乡土作文教学的课题研究,在试验班,我们的教师就遇到了上述情况,课题组教师在实验班上了一堂《我的校园》作文指导课,布置《我的校园》作文题,结果有十多个学生不知从何处入手来写。甚至有一位学生,只写了一句话:“我走进校园看到许多同学。”就这一句话,没有下文了。于是指导教师带着学生共同去校园中观察体会,教师带他们到小树林走走,边观察边问:“小树林有什么,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对此,你们有什么心情,想起了什么?”由于学生从现实生活环境中提升了自己的认识,所以这篇《我的校园》都写出了自己独特的风采。那个只写了一句话的学生回去后,认真地写了一个片断:“我坐在教室里,向窗外望去,就能看到可爱的小树林。小树林里有高大的梧桐树、害羞的四季桂,皮肤粗糙的扁柏……这些树大小不同、高低错落、形态各异,还有那枝头上,细小的麻雀,叽喳叽喳叫个不停,这片小树林的确是我心中的一道风景。”

(一)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耐心、爱心也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爱是作文教学的剂。只要把爱融化在个体事件中,融化在人心中,还写不出真情实感的文章么?爱这种情感体验不需要高深的知识,也不需要什么大道理,只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细微表情,就能传递出无穷的爱心来。对农村学生进行作文教学要学习孔子的教育方式,师生关系融洽,讨论问题随和,教师在教学中能处处从细微处体现真情,从平凡处表现关爱,这样我们的学生又怎么不会爱上写文章呢?其实,我们不必对学生要求太高,重要的是在“爱”的前提下,耐心地培养学生敢说、敢练、敢写的能力,这样学生自然就会爱上写作。

(二)作为写作指导教师,在平时还要敢于写下水作文,在写作方面给学生以示范作用

第3篇

据记载,渗透压现象最早发现者是法国一位哲学教授,他叫诺莱特。1748年的一天,诺莱特把盛满酒的瓶口用猪膀胱包裹捆扎好,然后放在了水里,过了一会,捆扎的猪膀胱逐渐向瓶外膨突,最后猪膀胱胀破了。于是他对这个现象发生了兴趣,并开始了研究,但没有结果。

接下来着重介绍一下范霍夫。 1877年之后,范霍夫开始研究化学动力学和化学亲合力问题。范霍夫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是稀溶液的渗透压及有关规律。他做了许多溶液渗透压的实验,提出了一个能普遍适用的渗透压数学公式:PV=iRT i>1 ,式中P是溶液的渗透压,V是其体积,R是理想气体常数,T是溶液的绝对温度。他把化学动力学、热力学和物理测定统一起来,奠定了物理化学的基础。

瑞典有一名叫斯特万・阿累尼乌斯的人,他根据自己对溶液导电性的研究,提出了关于溶液的电离假说。为了寻求理解与支持,阿累尼乌斯把自己的论文寄给范霍夫。

身处异国的范霍夫一口气读完了这位年轻人的论文,马上领会了阿累尼乌斯的基本观点,并且受到极大启发。范霍夫豁然开朗,他认为,如果溶液中的电解质确实分解为带电原子即离子,那么溶液中的粒子数就会增多。由于粒子撞击半透膜隔层而引起渗透压,就很容易理解测量压力为什么会高于计算压力值。范霍夫随即撰写了关于电解质溶液渗透压的文章,发表在斯德哥尔摩。

1901年12月10日,范霍夫来到斯德哥尔摩,在瑞典科学院举行的隆重的授奖仪式上,发表了演讲,他着重讲到了关于溶液的理论方面的科学成就。范霍夫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

您好!我是一名基层的中医执业医师,多年前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2006,我考取了中医执业助理证,去年又取得中医执业证,但去注册时却把我的乡村医生执业证给注销了。我现在取得了更高的执业证,但执业范围却变窄了,身为基层医生,纯粹做中医根本无法适应患者的需求,根据《执业医师法》,现在开西药就是超范围行医。请问我是否能够注册为全科医师?是否可以开西药处方?

成都市青白江人和车站卫生室 张成琼

第4篇

论文关键词:农村,卫生资源,配置

1引言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包括医疗资源在内的各种社会资源享有与分配存在着严重不平衡,致使城乡差距日益增大。虽然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形成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对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城乡差距仍然过大。如何缩小城乡卫生差距,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城乡卫生的均衡发展,让农民也能享受到和城镇居民同样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提高我国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和生活质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2卫生资源配置的内涵

卫生资源是社会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占用或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称。卫生资源配置是指卫生资源在卫生行业(或部门)内的分配和转移(流动)。其有两层含义:一是卫生资源的分配,称为初配置,其特点是卫生资源的增量分配;二是卫生资源的流动,称为再配置,其特点是卫生资源的存量调整。卫生资源配置的内容主要有卫生机构的设置、医院床位、卫生人力、卫生设备和卫生经费配置等5个方面。

3安徽省农村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

近年来,安徽省政府为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其效率和效益,满足农村居民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不断加强对农村地区卫生资源的投入,使得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方面有了显著改善,农村卫生资源总量不断增长。2005—2009年,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量共增加0.2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持续增长毕业论文ppt,已由2005年的614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4651.7万人,增加了4037.7万人;截止到2009年末,新农合参合率已达到93.57%,有效地减轻了农民就医的经济负担,改善了农民的就医状况,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

在村卫生室总量方面则呈递减趋势,且减幅比较明显。2005—2009年间村卫生室数量由2.3万个,下降到1.9万个,共减少0.4万个。究其原因在于近年来在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方面,安徽省坚持“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结合各地的乡镇区划的调整、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村卫生资源的现状,调整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布局,对原有的村卫生诊所进行了整合中国。并按照《安徽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指导意见》的要求,原则上一个行政村设置一所村卫生室。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可以不设卫生室,人口少的邻近行政村也可以联合设置卫生室。因此,近年来在村卫生室总量方面有所下降(见表1)。

表1 2005—2009年安徽省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年份

村卫生室

(万个))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

(万人)

农村有医疗点的村

占总村数的比例(%)

参加新农合人数

(万人)

参合率(%)

      2005

2.3

4.7

95

614

  2006

2.2

4.6

96

1384.8

  2007

2.1

4.4

96

3602

85.7

  2008

1.9

5

96

4523.9

90.12

  2009

1.9

4.9

96

4651.7

第5篇

不知道从哪里传来这样的判断:“村医越反对,医改越成功。”我听后非常纳闷:无论在哪个国家,基本医疗都不可能没有村医!中国的村医是由当年的赤脚医生演化而来,肩负着中国9亿农民的健康重任,承担着预防、保健、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康复六位一体的全科工作,是亿万农民的健康守护神,更是我们医疗保障网的最基层。可是,几十年来,我们的政策却在逐渐忽视村医这一群体。村医之殇,何时能解?

村医之殇――待遇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系列活动,将最基层村医的真实生活写照呈现出来,确实是对村医的重视与肯定。然而,我却另有体会――光对最美乡村医生怀有敬佩之情是远远不够的,为什么都是社会力量在帮村医解决问题,政府到哪里去了?今年两会,人大代表钟南山院士提出了“村医之问”,也提出了关于基层乡村医生待遇问题的建议。

村医的工作无疑是辛苦的,除了承担日常为村民们看病的工作,按照政策规定,还要负责建立健康档案、随访、预防接种和健康查体等11项公共卫生管理。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要求,对他们来讲,节假日无从谈起。

然而,与这种累得人仰马翻的工作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的待遇却少得可怜!目前中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25元,其中10元是给村医的,但在经过层层“克扣”后,最后剩到村医手中的人均经费不到两元,甚至有些村医根本没有拿到这部分经费。

实施药品零差率后,国家承诺给予多项补助,以保证村医收入。但实际上,村医能够得到的专项补助却少得可怜,有的只有2000元/年,有的根本得不到任何补助。相较之下,与村医基本在同一时代诞生的“孪生兄弟”――民办教师,如今已转为公办教师,既享有工资待遇,也享有社保医保。村医,却什么都没有,怎能不悲伤?

村医之殇二――就业

据一份对某县村医队伍的调查报告显示,全县在岗的乡村医生平均年龄为43.8岁,其中45%的乡村医生年龄在50岁以上,60岁以上的乡村医生有28名,约占10%。由此结果可以看出,村医年龄老化现象较为突出,村医人才队伍已后继乏人。

事实上,中国每年毕业的医学生并不算少,但基本上全都挤向大城市的大医院,真正下到基层去的却所剩寥寥。其症结在于,中国目前的政策是“鼓励”医学生去基层,而非“吸引”。没有吸引力,那些本科毕业的医学生,或是有医师资格的医师,都不愿去基层服务。村医不仅待遇不好,还没有编制,在学习进修、职称晋升等方面的个人发展都存在不畅,甚至是限制。最终导致村医队伍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青黄不接,后续发展令人堪忧。

村医之殇三――养老

根据相关规定,乡村医生年满65周岁后就不被批准继续在村中行医。这让许多干了一辈子的老村医不得不退休,但却得不到任何养老保障。新闻报道中,一幕幕村医退休后,生病只能躺在自家床上,得不到任何医疗救助的场景,着实令人心酸!他们用自己的医术为村民们服务了一辈子,到头来,他们自己却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另外,村医退休后也没有养老金,完全要靠子女赡养。为了避免这样情况的发生,有些本该到了退休年龄的村医,不得不铤而走险,继续行医,只为挣取微薄的诊疗费用维持生计。“医生担忧养老问题”,这种问题拿到国外去,肯定是个笑话,但在中国,情况确实如此!

进一步说,以上这些问题还会导致诸多不良后果。比如,健康档案造假、健康教育无从开展,甚至违规卖非基本药物等。追根溯源,是因为村医待遇微薄,因为人才队伍匮乏,因为职业没有发展希望,因为退休后没有养老保障,因为没有……网底越来越虚薄,网眼越来越大,这让9亿农民的健康由谁来保障?

制定村医认可的政策

试想,如果没有村医的认可,没有村医的积极参与,医改怎么能成功?

第6篇

【关键词】乡村医生 课程开发 技能考核

【基金项目】本文为2009年教育部高职高专医学类专业教学研究课题建设项目结题论文之一(项目为:基层医生综合技能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实践,编号Y0906)。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17-02

我国乡村医生队伍存在老龄化、学历偏低等诸多问题[1]。为解决乡村医生奇缺问题,我校医学系承担为上海郊区“订单式”培养面向农村基层、“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高素质应用型乡村医师。

我国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总体上起步较晚,往往采用本科院校“学院型”的教育模式和“学科型”的教学体系,不重视技能课程的建设。《基层医生综合技能》课程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路[2],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工作过程为导向、岗位需求为目标,初步实践根据乡村医生的岗位要求、以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为标准[3],结合临床思维方式、将人性关怀融入操作技能的实践性复合型课程,为了总结和提高课程改革的成效,寻找更好地建设高职医学专业技能课程的方法,现对2007级、2008级、2009级与2010级学生的毕业技能考进行分析,并分析和思考如何优化课程建设。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乡村医生方向)2007级学生46名、2008级学生50名、2009级学生150名、2010级学生145名,经过1年临床基础课程、1年临床专业课程及1年医院临床实习后,2007级、2008级级学生采取集中训练技能操作,2009级学生从第二年开始开设《基层医生综合技能》。第三年学习结束后,参加毕业技能考核。

1.2.考试方法与要求

考试分为3站,在我校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相关病房内完成,具体如下:第一站为床边考核,进行问诊技巧及全身体格检查考核,以真实病人为对象,考核学生问诊内容、交流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爱伤观念及全身体格检查;第二站为病历书写考核,考生根据第一站对病人问诊及体检的结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份完整的住院大病历;第三站操作技能考核,使用OSCE[4、5]考核方法:将基层医生医疗常用技能分为10项单项操作(心肺复苏、导尿、留置胃管、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穿脱隔离衣、洗手带无菌手套、吸氧术、吸痰术、换药术),考生随机抽取两项为考核项目,并回答考核教师相关问题。监考老师为嘉定中心医院各教研室老师,考试评分标准由教研室教师集体制定、评分。考试时间与评分见表1。

表1:毕业技能考站概括

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数据通过SPSS 13.0版本软件包进行处理,计算多站式考核各点的班组平均成绩(x±s),正态性分布使用单样本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认为P

2.结果

2.1 考试成绩分布

对2007级、2008级、2009级及2010级学生毕业考试各站成绩汇总分析,总体成绩呈正态分布,说明考试难易度适中,试题设置合理。

2.2 课程改革前2007级、2008级学生考试成绩与课程改革后2009级、2010级学生成绩比较(见表2:各考站成绩比较)

表2:各考站成绩比较

3.讨论

3.1 技能考点设计与组织

过去技能考核主要采取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的方式上附加操作考试,而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不仅强调实践技能操作的重要性,还要拥有岗位职业素养,灵活运用临床思维能力。故设计以临床真实患者为基础,“问诊技巧”中注重考核医患沟通技巧,例如对当地年老患者运用方言问诊、对于患者隐私的保护等。“体格检查”在考核学生的体检手法技巧同时,亦要在体检中完成疾病的鉴别诊断,并且要体现爱伤观念;“病史书写”站中学生需要通过入院病历的书写,完成对于一个病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治计划等,考核医学文书书写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而技能操作考,不再是简单的一个操作考,而用案例作为背景,如慢性阻塞性肺部患者急性发作,动脉血气提示II型呼吸衰竭,要求学生给其进行吸氧治疗,学生需要了解疾病的特点及吸氧操作注意事项,又考核其人文关怀及爱伤观念。

3.2 各站点考核成绩分析

分析各站点成绩,各站点的成绩均有所提高,说明《基层医生综合技能》课程的实践还是逐步实现了我们的教学理念,而在“问诊技巧”站中两个班级的成绩有统计学差异,即2008级成绩优于2007级,和在技能操作站点中两班成绩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由于2008级专业技能课程设置中由《基层医生综合技能》取代了原来的集训操作,且课程实施理念中加入了更多的医德人文关怀的教学内容、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以及更多临床实例的案例,故2008级的学生的整体与病人沟通能力及问诊时临床的思维清晰性都较2007级有提高。在技能操作方面,在2008级同学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实用性、操作性更强的校本教材及教学方法,并且着重了乡村医生所必需的技能操作技巧,使得这些学生在以工作场景为背景的考场中,其临床操作技能有明显的提高。

体检与病史书写站点中,虽然成绩有所提高,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病史的书写需要学生有一定扎实的临床理论知识,并且是体现其临床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应用,这种能力的熟练掌握相对难度高,是医学生需要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是短时间能够一下子提高的,需要老师有足够的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也是我们继续努力的目标。

3.3 《基层医生综合技能》课程特色

3.3.1理论知识融于操作技能

通过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编写符合乡村医生岗位,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核标准接轨的,编写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技能型学习校本教材、讲义,其中附以形象丰富的图片、资料及真实的临床案例,让学生接触的不是单个生硬的操作,而是再现真实的临床工作。

3.3.2开发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

依托我校先进的临床实训中心及附属医院雄厚的教学力量,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仿真实训教学法、虚拟教学法等,在实训中心的心内科监护室、外科手术室、产科门诊等模拟场地中,结合各临床真实病例,如请真实的糖尿病患者进入模拟病房,学生通过问诊、体检等对病人进行身体评估,然后教师示教血糖检测中静脉血的抽取及毛细血管血糖检测等,学生在教学中不仅能够动手学习并掌握乡村医生所必需的技能操作,还能够体验到模拟职场工作氛围,有利于学生医学职业素养的形成,以及医患沟通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钟妲,王颖,崔欣等.上海市乡村医生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9(23):8-10

[2]张祖鹰,石艳红.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中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教育管理,2009(2):151-152

[3]胡小萍,马玲,陈冬英.从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对医学教育的再思考.临床医学工程,2011(11):1813-1814

[4]吕宇娟,冯燕俊,张晓燕.毕业临床操作技能考试评价的调查与分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 0 0 5,( 3 ):2 0

[5]Graceanne Adamo.Simulated and standardized patients in OSCEs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1992 -2003.Medical Teacher May ,2003,25 ( 3 ):262 .

作者简介:

第7篇

一、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12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约43万。其中城市人口约21万,农村人口约22万。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1家,其中区属中医医疗机构1家(区中医院),中心卫生院4家(姚千镇区二院、陈相镇区三院、林盛镇区四院、八一镇区红十字医院),乡镇卫生院9家(十里河、佟沟、白清、永乐、沙河、红菱、王刚、大沟、城郊)。民营医疗机构40家。厂企医疗机构28家,村卫生室190家。目前,乡镇卫生院中设有中医科室的6家,占乡镇卫生院的46%,有中医药人员25人。全区共有中医药人员200人,占医药人员的15.3%。村卫生室有能中会西的乡医29人。

区政府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2002年决定申报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200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创建单位”。近年来,在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工作中,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加强培训,开展科研,强化管理,完善制度,定期检查,严格考核,增大投入,扎实工作,加快了创建步伐,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主要工作是: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管理严格,为创建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区政府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建立了各层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全面落实创建工作任务。一是注重领导,健全组织。区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区长任组长,卫生局、财政局、人事局、发展计划局局长任副组长的区振兴中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中医管理科。卫生局组建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中医工作的副局长为副组长的中医工作领导小组,卫生局专门成立了中医指导科,由熟悉中医药政策、中医管理知识和熟悉中医工作情况的同志负责中医药工作。各乡镇依照区政府的要求分别成立了创建农村中医工作领导小组。为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定期检查考核。区政府多次召开领导会议和专题会议,提高创建认识,明确创建任务。区政府和各乡镇将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工作纳入了区、乡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主管区长与各乡镇长签定责任状,明确创建工作责任,对乡镇的中医药工作进行专题考核,并把考核结果列入全年目标考核责任制中。卫生局制定了全区农村中医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及检查、考核标准和办法。对区属医疗机构每半年检查一次,年终进行全面考核评比。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并提出改进意见,由卫生局中医指导科负责督办落实。三是完善制度,严格管理。在创建过程中,建立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并随时进行监督检查。对各医疗机构的中医药工作实行质量监督,突出中医病志、处方书写质量管理和中医药疗效、技术操作规程以及中医护理等的管理和监督。严格了民营医疗机构的业务管理和质量考核,开展质量千分考核活动,奖优罚劣,提高了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的业务水平,净化了中医医疗市场,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动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重点突出,网络完善,加快了创建工作的步伐

区政府在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工作中,突出了工作重点,优化中医资源,强化了网络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以区中医院为龙头,加快了中医药中心网络的建设。目前,区中医院的的中医药资源雄厚,现有业务用房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床位300张,床位使用率2004年为136.8%。全院有中医药人员98人,占全院医药人员的65.58%,中医药人员职称结构合理,有心脑血管疾病定位诊断、治疗DSA成像系统等大型医疗设备,固定资产达到8000多万元。中医门诊有一级临床科室13个,二级科室15个,其血栓病科在全区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有先进的中药制剂室,生产中成药达24个品种,并全部达到国家药检标准,基本满足了全院临床及其广大患者的需要。2001年以来,年均为乡镇医院、村卫生室培训中医药人员20名,深入基层指导工作9次,培训人员300余人次,在创建工作中起到了龙头作用。二是以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为重点,注重了中联网络中医药工作的开展和建设。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现有中医药人员25人,做到了定期有计划地组织这些人员到区中医院和上级中医院学习、进修和培训。同时利用每月乡医例会传授中医理论及防病治病知识,并定期深入到村卫生室指导乡医开展中医药工作,发挥了中联络网的作用。三是以村卫生室为重点,注重了基层网络的建设。全区农村现有卫生室190个,有乡村医生220名,其中中医卫生技术人员29人。乡村医生均能用中西医两法防治疾病。现在全区中医工作基本上形成了”上建中心,中联网络。下打基础“的格局,加快了创建工作的步伐。

(三)加强培训,注重科研,推动了创建工作的进展

区政府特别重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中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别注重中医药科研、学术活动的开展。一是加强培训,提高整体素质。近年来,区中医院共有40余名中医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大多数成为血栓病科等重点科室的中坚力量。与辽宁中医学院联合承办研究生课程班,招收15名硕士生。各乡镇卫生院有计划地强化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区卫生局组织编写了《农村常见病中医治疗手册》、《针灸基础知识培训教材》、《中草药基本知识》等书籍,每年举办一次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班,累计培训乡村医生近600人次,覆盖率达98%。为规范医疗文件书写,举办了《乡村医生中医、西医门诊病历、处方及消毒隔离、预防感染培训班》,提高了乡村医生医疗文件书写水平及对消毒隔离、预防感染的认识程度。二是积极开展中医药科研学术活动。区中医院积极开展以“三贴近”和“出人才、出论文、出专利”为原则的科技兴院活动,2004年完成了国家“十五”重点攻关课题《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研究》60例临床观察;与辽宁中医学院合作,参与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彭氏眼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研究》已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课题验收。2004年又申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课题2项,分别是《化痰解毒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诊期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活血止血、泻火解毒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此外还申报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2项。申请专利2项,《眼痒立止水》、《复方股兰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及实用型国家发展专利1项。为了进一步完善医学、护理继续教育体系,先后举办医疗、护理中医药科研学术活动15次。2004年在区中医院学术报告厅召开了区中医学术交流会,共收到中医论文30余篇,通过专家评审,有16篇论文获奖。促进了我区中医科研与学术交流。

(四)投入增大,政策优惠,工作扎实,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区政府在创建工作中,逐年增加资金投入,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向中医倾斜的优惠政策,确保了创建工作的开展。一是加大投入,搞好基础建设。在房屋建设上,区中医院完成了6936平方米的病房楼扩建及3133平方米急诊绿色通道的建设任务,新建热水房、车库、总务仓库316平方米,并投入使用,使医疗用房总面积达到了2.2万平方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区三院)3300平方米的门诊大楼也投入了使用,院容院貌有了明显改善。在医疗设备购置上,医疗机构采取多渠道筹资的办法,中医院引进了心脑血管疾病定位诊断、治疗DSA成像系统等大型医疗设备。现有医疗设备总值4361万元,万元以上设备165台,使用率为85.2%。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投入近300万元购进大型设备16台件,使诊疗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医疗设施的改善,扩大了医疗服务功能,提高了科学诊治水平,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卫生系统经济收入的稳步增长,2004年各医疗卫生单位业务总收入(不含财政拨款)1亿8千万元。比上年增加3千多万元,增加21.2%。固定资产总值近2亿元,新增1千多万元,增长9.2%。二是坚持卫生优先的原则,制定扶持政策。区政府除了在资金投入上重点倾斜外,还制定了相关政策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开展城区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农村卫生院工作,本着“重点突出、合理配对、定点帮扶、注重实效”的原则,将五所农村卫生院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确定城区医院进行定点帮扶。目的是加强农村中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村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农村卫生院解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和急诊急救能力。另外在医疗定点医院设立,干诊医药费报销等方面,给予中医院与综合医院同等待遇,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

区政府在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加大了领导力度,健全了组织机构,加强了管理,开展了培训和学术活动,增加了资金投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加强和改进的问题,主要是:

(一)农村中医服务网络建设不健全、不完善。农村中心卫生院四家,乡镇卫生院九家,只有六家设有中医科,其余七家没有中医科,不符合创建标准和要求。

(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才缺乏。一是医院经济效益不好留不住人才。二是医院缺少资金无力引进人才。

(三)中医药培训工作有差距,部分医院中医“西医化”。部分中医技术人员学习培训不够,理论素养不高,技术不精,不能很好地运用中医辨证诊治的方法为患者服务,常常依赖“西医”诊疗,导致中医不中。

(四)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的资金明显不足。部分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室建设缺乏资金;医院硬件建设和人才引进缺乏资金;致使部分农村中医药服务空白。

三、几点建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我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意愿和要求,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我区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此,我们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网络建设。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领导力度,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搞好区中医院中心网络的建设,充分发挥中医院中医医疗、预防、保健、业务指导的龙头作用,以带动全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搞好城乡对口支援工作,加快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加快中医专病(专科)建设,开展好纵向的中医药技术合作,以发挥中医药网络枢纽作用,达到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的标准和要求;搞好村卫生室的建设,以满足农民群众求医治病的要求。

第8篇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因子分析,岭回归

 

一、引言

“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问题,《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制约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新疆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偏低,而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偏低的原因在于新疆农村居民观念陈旧和对教育和科技及医疗重视不够及新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要增加新疆农民收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保持农村稳定,重点和核心还是提升新疆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亟需加大新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所以有必要对新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首先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发现人力资本投资可以解释美国经济增长超过投入要素的增长的经济现象[[1]]。Becker(1964)以微观经济理论为科学基础,使人力资本理论更加系统化[[2]]。Mincer(1958, 1974)在收入分配领域构建了人力资本理论[[3]-[4]]。Romer(1986)将知识作为一个独立的新要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说明了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农业论文,知识积累是促进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5]]。Lucas(1988)强调了人力资本尤其是人力资本的外在效应具有递增收益的作用,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6]]。

国内学者对农村人力资本的研究主要在于四个方面:农村人力资本的内涵;农村人力资本现状;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应;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因素。而研究重点和核心是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应。周晓和朱农(2003)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的投入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特别明显[[7]]论文开题报告。侯风云(2004)运用明瑟模型及其它的线性对数模型估计了我国农村不同形式人力资本收益率[[8]]。李勋来(2007)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村产出增长的关系[[9]]。龙翠红(2008)选取1985年到2005年间的有关农村经济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对人力资本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10]]。孙健和白全民(2010)用改进的形成基础法测算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贡献率低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11]]。这些学者的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但对于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的估算方法主要是教育存量法,而没有考虑另外几种类型的投资,显然不能综合反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水平,有必要对农村人力资本有个全面的估算。而且对于农村物质资本和农村产出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差异较大,还需对农村物质资本和农村产出的估算作进一步探讨。尤其是在国家大力发展新疆的背景下研究新疆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有其现实意义。

基于这种分析,本文在构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新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综合水平进行测算,研究新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新疆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寻找农村人力资本投资视角下的新疆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试图得出一些有益于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的结论,提出提升新疆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促进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新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综合水平测算

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综合水平进行测算,因子分析方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因子分析方法就是在许多变量中找出具有代表性且相互独立的少数几个公共因子,将相同本质的变量归入一个因子。它的优点是,这些因子反映了原始变量所代表的关键信息农业论文,这将有助于减少变量的数目,方便研究多个变量间的关系。本文选择因子分析方法测算新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综合水平。

(一) 评价指标选取

评价指标选择标准遵循三个标准:(1)指标的全面性。考虑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包括国家、社会团体、个人;考虑投资结构,包括教育投资、健康投资、在职培训投资、迁移投资;考虑投资的存量与增量。(2)指标的科学性。指标的选择依据人力资本理论,指标能较真实地反映人力资本投资水平。(3)指标的可获性。指标能从统计年鉴或网站直接获取,或者通过一定的计算可以得到指标的结果。依据这三个标准,本文选取了能反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综合水平的12个统计指标,评价指标如下1:

X1:农村平均受教育年限2;X2:农村平均文化教育及服务消费(元/人);X3:农村中专以上比重;X4:农村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元/人);X5:农村初级中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元/人)。X6:农村平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元/人);X7:农村每万人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个/万人);X8:农村平均交通和通讯支出(元/人);X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X10:农林牧渔业职工平均工资(元/人); X11:农村每万人拥有农业技术人员(个/万人);X12:乡村就业人员占乡村人口比重。

(二) 分析结果

1. KMO和Bartlett检验

KMO检验是用于检查变量间的偏相关性,KMO统计量越接近于1,因子分析的效果越好,当KMO统计量在0.5以下时则不适合应用因子分析法;Bartlett检验是对变量间彼此独立进行判断,如果相关阵是单位阵则因子分析法无效[[12]]。从表1可以看出,KMO值为0.652,Bartlett值为318.9249,P<0.0001,所以适用因子分析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表1 KMO和Bartlett检验表2 特征根和累计贡献率

 

KMO检验值

 

 

Bartlett球形检验

 

 

 

 

0.65

卡方值

自由度

显著性

318.92

第9篇

基层医生主要是指那些在生产第一线直接为工人、农民健康服务的医药卫生工作人员。《中国医师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占全世界的20%,但医师的人力资源却不到2%,这不到2%的医师人力资源大部分还集中在城市,使得大多数基层医院尤其是农村地区医疗人才严重缺乏。边疆基层医师的现状更加严峻。

1.1边疆基层医师特点

(1)人员老化,人才缺乏。乡镇卫生院都严重缺乏医生,大部分是年龄在50~70岁的赤脚医生,不具备处方权,正在为农民看病,开具各种处方。(2)后继无人,后果严重。近年来几乎没有引进新的卫生人员,使得边疆基层医疗队伍无法正常更新。由于待遇差,正规院校毕业的学生不愿意到乡镇卫生院去做医生。比如发达地区北京至少缺6000名社区卫生工作人员,边疆基层医师的情况更严峻[5]。如果政府不加大对社区医院的投入,今后社区医院可能面临没有医生看病的窘境。由于待遇差,药品收入是基层医生收入的主要来源,这种“以药养医”也会带来很多弊病。

1.2边疆基层医生待遇

(1)地位不高。由于乡村医生在身份、职称、工资、教育上的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造成乡村医生的社会地位不高。(2)工资偏低。目前大部分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收入不及大医院的1/3,乡村医生的工资更低。绝大多数乡村医生的收入低于同类工作性质的乡村教师、乡镇卫生院人员,并且经常拿不到政府规定的行医补贴。(3)保障缺乏。部分调查显示目前基层乡村医生享受的待遇以参加培训和学习机会为主(59.62%),其次分别为医疗保险(17.31%)、养老保险(15.38%)和失业保险(7.69%),可见社会保险所占比重均较低,缺乏社会保障。老年乡村医生被辞退后即停发补助,无法保障老年生活。1.3边疆基层医生治疗疾病的现状以高血压治疗为例,基层医生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分级的正确率为64%,危险分层的正确率为28%,治疗策略选择的正确率为54%。由于基层医生对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知识掌握不足而且基层医生对常用降压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复方降压片和降压0号等)的慎用证或禁忌证的知识掌握较差,由此指出基层医生关于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知识和实际处理高血压病例的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有待提高[6]。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地区,地域广阔,城市与基层医院、乡村路途遥远。尤其是南疆地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差,难以吸引人才,广大医学毕业生不愿下到农村工作,岗位众多却无人问津,使得边疆地区基层整体医疗诊治水平落后,常常出现临床误诊及漏诊现象。同时基层医师对一些药物的性质了解不够,对其相互作用等方面知识欠缺,致使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存在[7]。基层医院临床医生的信息能力也普遍较低,突出表现为对信息的检索、分析批判、提炼加工和利用能力低下,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临床医生之间缺乏主动获取信息和信息交流的能力,因此不能满足循证医学的需要[8-9]。

2造成边疆基层医师循证意识缺乏的主要原因

2.1队伍起点较低,专业知识落后

我国基层及乡村的医师队伍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他们的起点低,其中多数是由仅仅经过短期医学培训和一定数量没有经过任何培训的半农半医的卫生员、赤脚医生组成。内地的基层医师经过后天的继续教育,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边疆地区的基层医师受到各种条件(经济、地理环境等)的限制根本没有机会再接受正规的临床医师培训,造成基层医疗水平和上级医院的诊疗水平相差悬殊,病人不信任基层医院诊所,小病总往大医院就诊,致使基层医院无所事事,相反大医院却人满为患。

2.2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不全面

病史的采集和体格检查是获取临床诊疗线索的重要步骤,同时为下一步做何种辅助检查起着导向作用。而广大基层及乡村医师大多未经过严格的大医院正规培训,缺乏病史采集技巧及全面体格检查的能力,从而造成疾病重要病史的采集及体格检查不够全面,造成临床误诊或漏诊。因此要求基层临床医师应不断学习病史采集的技巧及体格检查的方法,做到脑勤、手勤、仔细全面问诊及正确体检每一位患者,谨慎从事,警惕误诊,防止漏诊。

2.3不正确的思维方法

临床医师不正确的思维方法是造成临床误诊的主要原因。常见的导致误诊的思维模式有主观思维模式、片面表面思维模式及草率的思维模式。有的基层医生长期接触和处理某种常见疾病,对这些疾病的诊治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再出现相似或类似的情况,就不自觉地进入这种心理状态,依照原有的思路和经验来思考和判断。如支气管异物大多以咳嗽为主诉,临床医生往往按呼吸道感染来诊治。以上腹痛为起病症状的心肌梗死,也容易被误诊为急腹症。在临床疾病的认识过程中,有些基层医师常常把自己的认识停留于现象而不去深究其本质。他们忽略了很多症状是某些疾病的特殊体征,又是许多疾病的共有现象。疾病的本质深藏于许多复杂多变的现象之中。如果仅仅停留在对现象的认识上,不再深究,那必然抓不住疾病的本质,容易导致误诊。另外在疾病早期和晚期可能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因此对现象的认识也需要是动态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例如1名50岁的中年男性,因腰痛4w先后到两家基层医院就诊,腰椎CT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诊断腰椎骨质增生而行相关治疗。后来因治疗欠佳而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发现肝大质硬,B超提示肝癌,腰椎MRI示腰椎转移性癌,腰痛乃肝癌骨转移所致。临床医师要减少此类疾病的误诊必须了解疾病病程的发展和治疗、疗效的变化,在原有诊断的基础上需要补充诊断,有时甚至要重新认识,重新诊断,不断的积累临床经验,丰富自己的临床知识。

2.4过分依赖辅助检查

一部分基层医师因临床思维的缺陷过分依赖各种辅助检查,但这些检查由于受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设备性能等方面的影响,检查结果有时不能正确反映疾病的客观实际。因此辅助检查的结果都有局限性,虽然它对医生获得某些疾病的正确诊断提供了客观的依据,但是它不能代替医生的思维,更不能代替病史调查、体格检查及临床观察。

3EBM为边疆基层医师医疗水平的提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随着我国医疗模式的转变,21世纪的临床医学正以经验医学为主向以问题为基础的EBM的转变过程中,临床医师的思维模式也在逐渐发生改变。同时新世纪又是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地更新科研成果,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既系统、全面而有效地获取所需要的医学信息,掌握快速查证、用证、评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能将正确的最佳证据结合病人个人情况正确用证是我们不同等级医院临床工作者所必备的基本技能[10]。而EBM就是帮助和培养临床医师正确应用医学文献,去解决实际的临床问题,将临床科研结果用于临床实践中,为病人提供最佳的医疗措施[11]。面对边疆基层医师的现状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我们迫切需要解决边疆基层医生专业知识落后,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不全面,不正确的思维方法导致的常常出现临床误诊及漏诊现象及过分依赖辅助检查这些问题,对此进行针对性的EBM实践。通常实践EBM的基本步骤包括:针对具体病人提出临床问题;全面收集相关研究证据;严格评价这些证据;将研究结果用于具体病人,并进行后效评价。

3.1培养基层医师善于提出临床问题

基层医师的思维方式固定且局限,常常误以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足以回答和解决所遇到的临床问题。故基层医师应注意EBM观念的培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医学病种的改变情况。在临床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循证临床实践的基本技能之一。EBM要求我们的临床医师尤其是基层的医师要随时保持好奇心、善于在临床实践中认真观察,反复思考,不断发现自认为是正确的治疗方案。因此培养EBM的观念是提出好的临床问题的前提,而好的临床问题的提出又是实现EBM实践的前提。

3.2学会用计算机技术,全面收集相关研究证据

首先要了解治疗证据的分级,不同研究方法所提供的证据的质量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系统综述、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研究、无对照的病例系列研究和个人经验。检索证据的基本原则首先查找最强的证据,如果没有才依次降低级别查找。这些证据的收集需要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基层医师应该加强信息意识和信息知识教育,可邀请大医院的专家学者来当地医院讲学或者通过举办学习班的方式来开展,普及利用医学信息和科研知识;加强基层医师科研能力的培训,从科研设计、开题报告着手,结合本专业知识应用计算机书写论文;加强基层医师进行文献信息检索能力培训,使其掌握主要工具书的内容、功能结构和使用方法,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利用这些检索工具书进行手工检索。

3.3严格评价这些证据

由于并非所有的试验证据都真实可靠,甚至有些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较差,因此需要对证据的真实性、重要性和可用性进行严格的评价[12]。结果真实性评价主要看是否是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是否收集和纳入了所有相关研究?是否对单个试验质量进行了评价?各试验之间的同质性是否好?结果重要性的评价主要看效果的幅度和精确性怎样?根据对系统评价(systematicreview,SR)结果真实性和重要性的评估可以判断其结论的可靠程度和应用价值。文献综述的结果是否适用于我们的患者,主要是看我们的患者是否和SR评价中的研究对象类似?SR评价中的干预措施在本地医院是否可行?这种干预措施对患者有何利弊?对于干预措施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患者自己的价值观和选择如何?21世纪网络信息资源将是农村基层医师主要的信息来源。文献信息的分析能力是新世纪医学人才培养的一种技能,它要求基层医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应具备图书信息的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及网络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能力。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