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公共卫生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7 18:09: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公共卫生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公共卫生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2003年的非典危机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防御系统存在诸多缺失。弥补公共卫生领域资源配置中存在的“市场失灵”,必须发挥政府的公共经济职能,同时培育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保障系统是保障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要条件。

2003年的非典危机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防御系统存在诸多缺失,对我国的公共卫生保障体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公共卫生保障体制改革要达到三个目标:其一,要根据需求(反映收入和健康状况的需求)分配有限的卫生资源,更有效地为整个社会服务;其二,要引入社会效率高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提高卫生医疗服务的质量;其三,建立健全高效运转的公共卫生防疫系统。第一和第三个目标更注重公平性,需要适当的政府干预和充足的财政投入,第二个目标更注重效率,需要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来实现。所以公平与效率的权衡也体现为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的补充。

1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加大政府对公共卫生保障系统的投入

从1998年起,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增长,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到2002年的5年间累计已经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积极的财政政策体现了经济增长优先的目标,对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相对忽视了公共健康、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等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非典疫情的突然出现,不仅使得忽略这些问题的代价在短时间内集中显性化,而且对宏观经济造成了更大损害。这迫使我们重新评估以前的宏观经济增长目标模式,财政政策目标转型也就成为必然。今后的财政职能必须向公共财政转变,更多的关注市场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如公共安全、公共健康、环境保护等。

2通过政策干预纠正公共卫生保障领域中的“市场失灵”

公共卫生保障部门是一个不能简单听凭市场调解的领域。这是因为,第一,医疗保健的需求弹性非常低,价格的高低对需求的影响极小。卫生需求的低弹性和服务的随机性,让市场需求来确定医疗的价格将会使卫生保健的费用很快超出社会和普通人的承受能力。第二,很多疾病的危害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病人本身,而可能是整个社会。就拿非典事件来说,它造成的危害不仅是患者的生命危协,同时也影响了社会、国家,甚至全球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其危害之大,单凭市场调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由国家和国际组织做出统一部署和安排。第三,医疗服务行业含有专业条件的限制性,一定范围内的垄断性,医生和病人知识的不平衡性及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等特点。第四,在以知识经济为特色的21世纪,国家承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健,这不仅可以保护人力资源、改善劳动力整体素质,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国家竞争力,增强国家的整体实力。由于公共卫生医疗行业的特殊性,需要通过适当的政策干预来纠正其“市场失灵”,并确保医疗服务利用的社会公平性,以保证社会福利和公平目标的实现。政府介入该领域,实行价格规制,让医疗企业依法经营,可以实现医疗保障普遍供应的社会公平原则,实现政府保护消费者利益、向弱势人群提供保障,加大社会福利的政策目标。

3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效率

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应由政府来介入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如果国家对这一领域进行垄断经营,既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配置失效,同时也会造成该部门的低效率。在公共卫生领域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医疗服务领域既可以由国有企业经营,也应该让非国有企业进入。这既可以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提高了效率。我国的公立医疗机构已经开始了服务收费,这标志着公共卫生部门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商业化改革,但我国的医疗服务市场却缺少充分的竞争,病人面临的选择非常有限,并且医疗机构对公众提供的基本信息缺少规范而且非常不充分。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允许病人选择医院和选择医生,引入不同付费方法以及不同所有制和不同组织形式的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在改革付费的方法中,应当加强对医院的成本制约机制。各国医疗保障系统改革的经验表明,成本制约的关键不在于医疗服务的需求方,而在于供给方。如上所述,我国通行的“按服务付费”的付费办法,会产生“供给诱导需求”。这种付费方法与医疗服务机构的药品补偿机制相结合,更成为近年来我国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在医疗服务费用中药品费用比重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鼓励不同所有制的医疗机构开展竞争,能够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在这些方面,国外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4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保障模式

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经济和政治体制不同,公共卫生保障系统的建设具有不同的模式,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动性。OECD1987年的报告曾把各国公共卫生保障系统模式简要分类为以下三种:一是以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新西兰为代表的NHS(NationalHealthService)模式,即国民医疗制度,其最大特征是医疗机构国有国营,医疗费用基本上由政府支付。二是以德国、法国和日本为代表的社会保险制度,又称为陴斯麦模式(BismarckModel),其特征是强制保险,雇佣者和个人共同负担保险金,医疗机构既有公有又有私有。三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个人保障模式,又称消费者模式,其特征是个人和企业负担保险金,医疗机构完全私有。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应实行社会统筹保险与国家财政保障相结合的公共卫生保障模式,医疗保险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卫生防疫系统的建设和疫情的防控主要由政府负担。

5参考文献

1李长明.中国农村卫生发展现状与策略[C].北京:中国卫生发展论谈-中国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国际研讨会,2000-11

第2篇

一是对相关的政策和规范进行制定,对医院的公共卫生责任进行明确: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并且很容易被人所忽视,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就需要将行政职能给充分发挥出来,借助于政策法规的制定,对医院的公共卫生责任进行明确,对医院和个人的行为进行规范,以此来促使公共卫生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另外,在公共卫生工作体系中,也需要积极加入医院,科学管理,以便将医院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

二是强化学术交流,促使理论水平得到提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医院在公共卫生管理知识体系方面,还比较的缺乏,那么在实践的过程中,就需要会不断总结各类医疗结构开展公共卫生管理的经验。以公共卫生为主题,将相关形式的学术讲座以及学术交流活动给定期开展下去,对国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的成功经验进行大力学习和借鉴,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的理论体系进行逐步构建和完善。

三是要开展公共卫生知识培训,促使医务人员的公共卫生知识水平得到提升:要以公共卫生知识为核心,大力培训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医院的领导和管理工作人员,将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作为培训的重点,以便促使全体工作人员都可以对传染病防控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将公共卫生方面的行政法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医院中广泛传播,对医务人员的公共卫生观念进行树立,促使医院工作人员的预防医学知识水平得到大力提高,从而促使医务人员能够对公共卫生责任主动承担。

四是要构建一个桥梁,促使医院能够和疾病控制机构进行信息沟通:要结合具体情况,将协调和沟通机制构建于医疗机构和疾病控制机构之间,促使双方能够更加密切的合作,进行信息交流,结合双方的需求,对疾病控制工作计划进行科学制定,并且将运行机制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预案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对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检查,并且进行必要的演练。

五是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促使社会参与得到实现:非政府组织在诸多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如社会动员、公众参与、普及预防医学知识方面等等。因此,就需要将非政府组织的优势给充分发挥出来,对卫生科普知识大力普及和推广,将一系列形式给利用起来,如广播、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将公共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于社会公众之间,指导群众在看待公共卫生问题时,需要坚持科学的行为和方式。

2结束语

第3篇

有一部分公共卫生单位由于财务管理人员对公共卫生知识掌握的不足,对公共卫生经费进行管理监督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方法简单以及监督力度不足的现象。对于公共卫生经费的管理监督仅仅限于简单的会计核算、看看会计报表以及简单地资金支付等日常事务性的工作。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对公共卫生经费使用、效益全过程的管理监督,甚至有时仅仅履行表面形式上监督义务,经费支出的实质性意义上的管理监督没有做到位。有些公共卫生经费的管理单位有时甚至存在此下问题,因相关工作人员缺乏有关财政、公共卫生知识而没有能力审查公共卫生经费的申请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判断该工作开展的必要性,不能有效、及时评估经费使用的合理性、规范性。为此造成了有些公共卫生经费的管理监督实际上存在有名无实的现象,导致有些公共卫生机构存在公共卫生经费的日常使用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规范的现象,而公共卫生经费使用不规范问题的存在务必直接引起公共卫生经费使用效率的不高,甚至发生腐败事件。

二、产生公共卫生经费管理问题的原因

1.管理人员的经费管理监督意识不强公共卫生经费管理部门缺乏对公共卫生经费管理的意识,对公共卫生经费管理的敏感性、自觉性不高。目前经费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是落实项目和经费,对经费的管理监督则不够重视,因此也就不关注对公共卫生经费的管理监督、使用效率及使用效果。2.公共卫生经费预算执行规范和标准有待健全各级政府公共卫生经费预算的编制是公共卫生项目正常开展的基础,当然公共卫生预算的执行才是公共卫生经费管理的落脚点。当前各级政府公共卫生经费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是经费预算编制,而没有将重点放在有关公共卫生经费预算的执行上,日常工作中存在经费预算与执行相互脱节的现象。由于经费预算执行规范和标准不健全,使得预算的执行有时存在不规范、不合理、使用效率差的情况。3.公共卫生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目前我国存在公共卫生经费管理部门、经费使用部门、基层卫生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一是由于公共卫生单位财务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偏低,很难招聘到高学历的财务专业人才;二是有关部门没有对公共卫生领域工作的财务人员系统开展有关公共卫生知识的培训,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的财务管理能力及作用非常有限。4.公共卫生财务绩效考评机制不完善健全完善的财务绩效考核制度是提高公共卫生经费管理水平、经费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目前,有些公共卫生经费管理部门、使用经费的公共卫生机构已制定了工作绩效考核制度,但是并没有将公共卫生经费的使用效率纳入到日常公共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内容中来,有些相关公共卫生机构虽然将公共卫生经费纳入工作绩效考核制度中,但是考核结果没有与公共卫生机构相关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直接挂钩,考核的效果有限,促进工作的作用不大。国家卫生部也开展过公共卫生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由于多种原因绩效考核工作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目前绩效考核工作已暂时停止。

三、对公共卫生经费管理措施的建议

1.加强公卫预算执行力度,杜绝执行中的违法行为一般情况下公共卫生经费的预算分为编制和执行两个环节。公共卫生经费的预算编制必须结合年度的公共卫生工作计划,同时在编制过程中应当根据公共卫生工作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保障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此外,预算的编制还要分清主次,优先将有限的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到重点的公共卫生项目中;同时要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理和监督,必须严格执行预算。对于遇到特殊情况,需更改预算执行的,必须进行规范的审批程序后才能执行。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舞弊、挪用等情况,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坚决查处。

2.完善公卫经费管理制度,提高公卫经费使用效率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工作,对公共卫生经费的投入不断增加。由于我国人口多,经济发展不平衡,总体投入的公共卫生经费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一定的距离。如何将有限的公共卫生经费使用好,不断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更好的发挥社会效益,必须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公共卫生经费使用的管理。各级政府、公共卫生经费使用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经费申请、拨付、使用的制度,使得公共卫生经费的拨付到使用都在阳光下运行,从制度上规范公共卫生经费的使用。同时应建立并实施公共卫生经费精细化管理制度,提高公共卫生经费使用的效率,取得更好的公共卫生社会效益,真正体现公共卫生的公益性、公平性,同时也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是很好的民生工程。

3.健全经费绩效考评制度,同步实行绩效激励机制卫生资源是有限的,公共卫生经费也是有限的,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是实现提高有限公共卫生经费使用效率的重要措施。要用有限的经费办好公共卫生事业,有赖于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经费使用考评制度,以不断提高公共卫生经费使用效率。首先是根据不同的公共卫生项目制定不同的考评指标,同时制定并实行绩效激励的机制,绩效工资与考评指标紧密结合,奖罚分明;其次是将当年度的公共卫生经费使用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公共卫生经费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持续改进完善预算的编制制度,不断提高公共卫生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有效性。

4.提高财务人员知识水平,加强公卫经费管理监督公共卫生经费管理部门必须将公共卫生经费的拨付、管理监督并重。加强公共卫生经费的管理监督,对财务工作人员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务必需要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公共卫生知识水平,使其成为复合型管理人才,才能将单纯的记账、会计核算的财务人员转变为公共卫生财务管理的人才。在工作中财务工作人员要主动学习、掌握公共卫生知识,了解公共卫生工作开展单位情况,真正实现有关财务工作人员参与到公共卫生经费使用、管理中来,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公共卫生经费全程的管理监督。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公共卫生财务人员的财务知识、公共卫生知识的培训,强化公共卫生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为我国卫生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务保障。

5.保证公卫经费的时效性,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公共卫生经费经费管理部门对于公共卫生经费的拨付时间必须与公共卫生工作开展时间保持一致,才能为公共卫生机构开展公共卫生工作提供有效的财务、后勤保障。公共卫生使用单位才能可以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在遇到食物中毒、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及时拨付经费,可以更及时的采购有关传染病防控物品及设备,从而及时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及时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使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惠及人民群众。这才是公共卫生经费的价值所在。

四、我市建立公共卫生专项经费使用管理机制的体会

第4篇

1.1建立期(1949年~1965年)1951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了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乡设卫生委员,村设卫生员的要求。县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等县级卫生机构随之逐步建立,公社卫生院、中心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保健站)相继成立,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初步形成。公社卫生院兼有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技术指导及乡村卫生行政管理的功能,成为三级预防保健网的基础。

1.2发展期(1965年~1979年)1965年,在同志“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下,全国农村短期速成培训了一大批半农半医的农村卫生人员(“赤脚医生”),成为当时重要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服务队伍。同时,合作医疗也得到较大发展。保健站、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成为当时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法宝”。

1.3变革期(1979年~)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受到很大冲击。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一度极度薄弱甚至空白。20世纪80年代以后,针对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各级政府纷纷研究制定了适应形势发展的卫生政策,积极进行各种卫生服务形式的探索和实践。

2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现状

2.1农村卫生服务模式

各地探索并尝试了多种形式的农村卫生服务模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1)医防合一:医疗、预防及保健均由乡镇卫生院承担,同时承担同级政府部门委托的部分行政管理职能,经济独立核算。这种模式经费由政府全额或差额拨款,统筹利用乡镇卫生资源,减少了成本,大部分地区目前仍在沿用。但由于拨款不足,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乡镇卫生院往往重医轻防,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医防分设:将预防保健工作从卫生院分离出来,单独成立防保所或卫生服务中心(站),承担卫生保健、委托的卫生监督等任务。如江苏省的南通、扬州、宿迁等部分地区及昆山市即采用这种模式[1]由于有专门的机构、经费和人员,职能定位明确,经费专款专用,预防保健服务得到了保证。但独立的防保机构在组织协调社会各部门合作方面处于弱势,一些公共卫生中的社会性工作难以有效落实。

(3)依院设所,相对独立:这是对医防合一模式的改革,即“一套班子、两块牌子”。防保所在行政上和经济上接受卫生院管理,财政上实行定额补助,独立核算。承担辖区的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这种模式强化了防保工作,“以医养防”转化为“以医补防”,有利于促进医疗与防保协调发展。但医、防在一个院内,人员分工与利益分配的矛盾难以避免,防保工作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分管领导的重视程度。

(4)县乡垂直管理:由县卫生局或县级预防保健机构选定人员派驻乡卫生院,或在乡镇设立派出机构,长年从事乡、村防保工作,工作经费、工资报酬由卫生局拨付,形成上下垂直管理的卫生服务系统。据张子平调查,重庆市荣昌县、上海市崇明县、宁夏平罗县等采用这种模式[2],加强了上下联系,提高了预防保健工作效率。但由于条块分隔,在业务管理和部门间的统筹协调方面有难度。

(5)政府购买:这是由符合条件的公办或私营医疗机构提供预防保健服务,政府依据其卫生服务的考核情况实行购买服务。这种模式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有助于在农村有限的卫生资源下,促进农村卫生服务的高质量和广覆盖。目前,全国仅浙江省和江苏省通过此模式全面开展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3]。

2.2农村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1)投入不足:近几年政府对卫生投入的总量较以前有了较大的增长,但相对于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人群卫生保健需求的增加,仍显严重不足,公共卫生投入甚至有下降趋势。据有关统计,1998年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587.2亿元,用于农村的92.5亿元,仅占15.9%;而卫生事业费中公共卫生的投入比例由1990年的19%下降到1995年的12%[4]。[]

(2)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松散:经济体制改革后,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发生很大变革。市场经济的介入使三级保健网络间的协作关系变得松散和转为无序竞争,出现网底破裂(村卫生室解体)、网中不稳(乡镇卫生院改制)、龙头(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作用削弱的状况,防保工作难以落实。

(3)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不平衡: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重复设置,设备闲置等浪费现象突出;而经济落后地区,乡镇卫生院发展相对滞后,人才匮乏,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落后,不能满足农村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据卫生部有关数据,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医院。而每年到大医院就诊的人群有80%左右是在基层医院即可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

(4)卫生服务重医轻防:由于政府投入不足,补偿机制不健全,乡镇卫生院不得不“以药补医”,“以医补防”,县级防保机构主要精力也用于开展有偿服务,医、防功能混乱。加上农村卫生服务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疾病控制工作严重滑坡。

(5)农民缺乏基本医疗保障: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削弱,以集体公益金为基础的合作医疗受到冲击,农民医疗保健制度基本陷于瘫痪甚至瓦解。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2003年,尚有79%的农村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38.6%的农村居民因经济困难生病而未就诊,应住院而未住院的农村居民占75.4%[5]。

3建设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思考和建议

3.1明确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责

实践证明,将卫生服务工作全面推向市场并不明智。各级政府应明确职责,加强领导,增加卫生经费投入,尤其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以促进公平、提高效率为原则,严格按相关标准强化农村卫生基础建设和人力资源配置,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

3.2实行多元化卫生服务,健全考核评估制度

依照“农村卫生机构要以公有制为主导,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卫生机构的发展”的精神,有效利用农村有限的卫生资源,尝试将多种经济体制的卫生机构列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者,实行政府购买,探索多元化的卫生服务形式。同时应健全卫生服务评估机制,统一规范,制定标准,严格落实考核评估制度,推动公共卫生服务的良性竞争。

3.3完善法制,建立资质认证和准入制度

针对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形势,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推行卫生服务的法制化管理。对农村卫生机构应建立和完善卫生服务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如建立专业人员、技术运用、大型设备、基础设施等卫生服务要素的准入标准,从制度上规范卫生服务机构的筹建、设备设置、质量控制和技术标准等,促进卫生绩效的提高。

3.4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健全农民医疗保障体系

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的农村医疗保障方式,如开展商业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公费医疗、企业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等,以充实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对试点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应及时调整并加以改进,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农民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参考文献]

[1]谢云龙,金健宏,张殿,等.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8):627.

[2]张子平,茆青松.现行乡镇防保体制改革模式的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02,19(12):21222.

[3]夏碧玉,汪建林.浙江省淳安县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7):16.

[4]贾莉英.我国政府对公共卫生投入的状况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3,20(12):18219.

第5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不仅仅关注疾病的治疗工作,而是加大了对疾病的预防和防治等方面的关心。医学的宗旨是预防疾病,保障人们的健康,可大多数人却认为医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治疗疾病,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总体来讲,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对于某些慢性疾病,我们的目的不仅是治愈,更重要的是如何预防,可见,加强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临床医学不仅要关注治疗还要实行为病人讲解预防知识等相关服务措施。在公共卫生方面,由于其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育不够导致公共卫生的人才较少,缺少了对公共卫生工作普及,同时医务人员的知识面过于狭窄,对临床医学的知识了解甚少,不能有效的将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相结合。

2社区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整合的必要性

在我国公共卫生方面主要是通过预防为主,同时加强预防和治疗的方法落实工作,所有的工作人员也都在实行。对于整个卫生事业来讲,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是一体的,单纯认为预防是公共卫生的范畴,治疗是临床医学的范畴,这样的思想是不正确的。为了加强人民的保健措施,我们要将公共卫生的知识融入临床医学,使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近几年来,公共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其主要内容主要是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等,以上服务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真正的为患者解决了许多难题,可见在公共卫生中加入基本的医疗方面知识,能有效的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医学中加入少量的预防知识也能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率,由此可见,将社区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进行整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讨论

3.1增强社区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整合的作用

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整合的相关机构就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成立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使社区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整合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功能,我们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措施,可以在医院、社区等各个地方加强人们对公共卫生学和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对于慢性疾病的管理等,我们要在社区内加强各种慢性疾病知识的学习和教育宣传,使更多的人们了解并知道如何做好预防。让人们意识到医疗也是公共卫生体系的一部分。

3.2加强全方面人才的培养

一直以来,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的教育存在分离现象,所以很多人的知识具有局限性,不能满足现状,为了将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更好的结合,可以加强全方面人才的培养,充分开拓医务人员的眼界,增加对公共卫生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让医务人员在疾病的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等多方面提高自己,培养出具有综合性的医疗服务现代人才。

3.3加强卫生应急能力,构建综合性卫生体系

对于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要求各部门同时发挥作用,医疗机构作为核心机构,是控制突发事件防控的关键。为了实现综合性卫生体系的构建,我们进行信息收集、应急指挥中心、综合处理站以及现场处理等公共卫生应急平台,所有部门均可从此平台获知最新消息,实现信息共享,避免了信息的浪费。

3.4加强社区的管理,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很多慢性疾病我们不能一下根治,只能暂时的缓解症状,为了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加强了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的整合,实施社区综合性管理。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干预管理,定期为社区老年人进行血压和血糖的测定,开展老年人俱乐部,加强老年人的锻炼,增强其免疫力。定期开展讲座,为老年人讲解某些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方法。

4小结

第6篇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服务营销的基本概念,医疗服务营销也是服务营销的一种,它有其自身的一些主要特征,本文列出了一些实施服务营销的理念和措施并分析了现在医疗服务营销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医院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一、服务营销的基本概念

在服务营销文献的研究中,Fisk等(1993)对1992年以前的服务营销文献进行了回顾,发现1986年以来,服务营销的实证和理论研究的严密性不断提高,服务营销研究的主题主要包括:

(1)服务质量:关注企业中全面质量管理及顾客满意度,并为评估服务质量设计模型和测量工具。

(2)服务接触/服务经验:研究的重点是顾客与服务企业雇员之间的相互作用。

(3)服务设计:研究成果以服务蓝图和服务路径图为主。

(4)顾客保留和关系营销:关注企业如何吸引并保留顾客。

(5)内部营销:将雇员视作顾客的观点。

服务营销理念的基本属性如下:

(1)服务营销是一种关系营销。营销的核心概念即交换,就是企业内部关系及外部各子系统、环境的关系。培养其亲和感、归属感,满足其高层需求以期建立长期稳定的良好关系。

(2)服务营销是一种参与营销。企业要参与顾客消费,顾客参与企业的若干经营环节或自我选择、自我服务。

(3)服务营销也是文化营销。服务精神强调了人性化、文化性特点,必然要求有一种强大的服务理念为内核的企业文化作统领和底蕴,以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品牌形象。

二、医疗服务在医院的实际应用

医疗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就是满足社会民众不同层次需求的健康和医疗服务。随着我国医疗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及医疗机构产权结构的深刻变革,新一轮的医疗行业竞争将愈演愈烈。今天,人民群众对健康和医疗的需求,无论从观念上、物质和精神层面上都有了新的内涵。

1.医疗服务的主要特征

(1)医疗服务的无形性。无形性即:病人在购买治疗服务之前,无法肯定他们能得到什么样的服务。这一特点决定:其一,无法在客人消费之前直观地展示服务产品,以及使用价值,这就加大了商家与其潜在顾客进行有效沟通的难度;其二,顾客在购买产品之前既无法看到,也不能试用,无法预期其消费效果,不能预计其成本与效益,从而加大了顾客的购买风险。

(2)医疗服务的直接性。医疗服务的直接性即服务的生产与消费是同步进行的,医务人员提供服务的时候也是顾客在消费服务的时刻。因此,医疗服务活动、医务人员、患者三者的协调配合是提高医疗产品质量的重要条件。而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即时产生和即时消费受客观条件、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即时生产和即时消费的产品质量具有不稳定性,从而加大了患者的消费风险。服务人员应树立服务营销观念,在服务过程中,尽量降低患者的消费风险,提高医疗单位的声誉。

(3)医疗服务的差异性。把服务当作产品是建立在顾客观念的基础上的,但由于在同一时间、地点,不同的客人有不同的需求,而在不同时间、地点,同一客人的需求侧重点不同,服务产品与宾客需求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另外,服务人员也会由于个人的情绪、意外情况、即时需求等不能提供同一标准的规范化服务。

2.医疗服务的营销理念

(1)切实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患者营销理念是以“患者的需求都是不同的”、“产品或服务最终要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理论基础,以顾客的消费心理、行为日益成熟,日益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为市场基础的营销模式。奉行人性化医疗服务也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基本理念,对医院来说就医环境、诊疗流程、医患接触和沟通交流,均应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氛围。医务人员的行为仪表、周到热情的生活关怀、亲切温馨的语言交流和精神安慰,以及医院内部卫生环境、诊室病室的色调、光线等都应充分体现一种人文的呵护和人性的关爱。让患者感受到一种踏实的归属感,使患病的躯体在这种人文的环境中得到休养生息;另一方面应着重体现在对患者人身权利及人格的充分尊重与平等。首先病人及家属应该具有对病情、诊疗措施及方式的知情权、选择权,通过建立医护人员与病者之间的信息通道,让病人及家属分享对疾病诊疗方面的信息。人性化服务亦包含个性化服务和心理护理,注重每一患者情绪变化和情感需求;应该是具体的和面面俱到的服务,针对不同个体突出人格人性特点进行情感关怀。如何探究病人心理特性及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因人施教,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及负担,是心理护理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树立内部营销服务的观念。单位内部人员都必须把自己视为其他同事的顾客(例如海尔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客户一样)。如果员工没有把彼此当成顾客,并且没有像团队一样有效率地合作来协助满足彼此的需要,内部品质和服务都会受伤害,而外部顾客最后也将蒙受其害。因此,内部顾客观念常常被用来对企业员工推销服务理念与正确的价值观。一流的企业往往借助内部顾客观念使“顾客至上”深入员工心里,理所当然地视之为自己的职责。

(3)提供知识化的服务。医院应该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医院在对患者医疗服务过程中,如何营造知识服务环境是现代医院面临的一个课题。首先知识服务是社会和广大患者的需求;此外知识服务也是医院参与医疗市场竞争,完善服务功能所必备的条件,同时知识服务还是现代医院社会公益价值的体现。所以有远见的医院管理者应将医院内的知识服务融于医疗服务的内涵之中,并贯穿整个医疗服务的始终,以知识服务为载体;彰显医院人文和科学知识的风采。患者在患病期间渴望获得防病治病知识,通过人性化、个性化健康知识传播,实现医方与患方的深刻沟通和互动,达到患者与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默契合作。有利于患者身心的康复并建立真诚的友谊和信任,也为医院赢得了永久的忠诚客户。

(4)注重服务的有形展示。医院应该注重医疗服务的有形宣传,给患者一个更加放心的有形环境,促进医患交流。例如可以通过发放健康教育知识手册、建立门诊及病区信息宣传栏、创办医院特色报纸宣传医院政策和提供疾病预防知识、应用闭路电视播放疾病防治专题讲座及医学科普宣传专题片、根据不同地区的疾病谱分类及慢性病流行特点定期进行面对患者及家属的疾病专题及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给患者一个更加立体、形象的医院。中国其他服务行业也推行有形展示,如海尔空调安装人员自带鞋套、无尘安装、安装完毕10分钟内必定有电话回访等等这些服务的有形展示都给顾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挑战与措施

加快医疗服务业发展,提高医疗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中国政府近年来十分专注的国计民生问题。但此间国内专家研究却表明,10多年来,我国医疗服务业的增长却不符合上述导向和预期,明显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更低于美国等西方高度发达国家60%~75%的一般标准。

1.挑战

中国加入WTO后,境外医疗服务大鳄也纷纷涉足大陆市场抢占先机。并且,我国将在加入WTO后,会逐步放开一些医疗服务市场。同时,对外商设立合营、合资医院的数量、地域、股权等限制也将有所宽松,这无疑将会对我国医疗服务业产生巨大的挑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营销理念的挑战。

(2)服务营销规模的挑战。

(3)服务营销创新方面的挑战。

2.措施

虽然外资企业在中国开展医疗服务营销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但他们的营销理念、营销方式及模式等的本土化,则还需一段时日,这为我国医疗服务业迎头赶上提供了机会。我国各级医院要迎接挑战,化挑战为机遇,可以采取下列对策:

(1)树立顾客满意和关系营销观念。

(2)加强服务产品创新。①创造服务新需求。②开发服务新产品。

(3)实施差异化策略。差异化策略的实质是创造出一种能被感觉到的独特服务,实现差异化有许多形式,主要包括医院品牌形象、顾客服务、服务产品等。

(4)实施内部营销。为成功地开展内部营销活动,医院应做好下列工作:①认真挑选并训练医务人员。②不断了解内部顾客的实际需要,关心他们的个人发展,以提高医院的凝聚力。③服务行为一致化。④建立高效的绩效评估系统和奖励系统,强化激励机制,教育和激励员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5)增加服务的有形性,实施服务的实体化策略。通过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和气氛,建立顾客对企业形象和服务质量的认识,使顾客感到兴奋和惊喜,从而提高顾客对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田志龙戴鑫戴黎樊帅:服务营销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J].管理学报,2005,(2):217

[2]杨洪昌刘金星:服务营销理念的再思考[J].商业研究,2000,(3):120

第7篇

公共卫生的核心概念则是以医学技术作为根本,尽可能的让人们远离疾病,赢得健康。在此基础之上,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还应该顾及到我国的国情和人民的经济能力,力争用更少的资金来取得最终的目标。基于目前的情况,公共卫生事业在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已经涵盖了多个方面,其中有宣传普及、法律监管、行政管理以及政策和经济扶持等等。并且也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让我国的社会卫生问题提高了一个新台阶,与此同时还逐渐的拉拢到越来越多的民众自发的加入到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行列中去。

2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人民对公共卫生的认识不够,无法做到自我管理由于我国属于农业大国,所以农村人口的比例仍占很大一部分。除此之外,我国现在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而对于一些地域较为偏远、经济能力较为落后的农村则无法将宣传工作很好的落实到位。有些农民由于受到了一些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对于一些新事物会不自主的抱有怀疑态度,更有甚者会在出现瘟疫或者重大传染病情的时候会认为是怪力乱神所导致的。这在无形当中就让公共卫生事业的普及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2.2缺少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何为危机管理?通俗一些解释就是通过对自身情况以及周边的情况的了解,能够提前对各种类型的危机做出预测,并提前想出能够向对应的解决方案。当危机真正到来的时候,就可以从容不迫的去解决,不会让生活以及社会秩序被打乱。纵观我国目前的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情况不难看出,这种危机管理机制是十分的匮乏的,以至于当险情出现的时候就会引起慌乱以及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2.3卫生资源的分布不均匀笔者在上文中提到过,公共卫生事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包含了很多的工作领域,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各地方的经济问题。根据现状可知,城市的卫生资源要较于农村多出很多个档次,这体现于医疗手段、医疗技术、相关的医疗技术人员等等。这种城乡之间的卫生资源差异性,更加阻碍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向前发展,让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形成一道越来越难以逾越的鸿沟。

3解决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3.1加强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宣传工作如果想要让公共卫生事业得到更为快速的发展,各个地方政府就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目标理念,从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政府制定出一系列的详细计划,让人们的思想从根本上进行改变。除此之外,对于一些较为落后的乡村,公共卫生事业的管理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来将硬件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调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人们能够接受这项事业,做到自我规范跟自我管理。

3.2将危机公关体系构建起来很多人们都认为危险的发生是随机性的,它完全没有依据和进行轨迹。其实不然,任何危机在出现之前都会有一定的征兆,并且也肯定是有迹可查的。我们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细节,善于总结和思考。就能够逐渐的将最适合自己的危机公关体系构建起来,在危机来临的时候能够做出正确的应对方式。

3.3将卫生资源进行公平分配,让城乡公共卫生事业平衡发展如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所以疾病的传播速度也不再受到地域和空间的限制。笔者建议相关的管理部门要尽可能的将卫生资源进行公平的分配,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给予各地方乡镇一些更为优惠的政策扶持。在此基础之上,政府最好可以将近年来的一些欠缺进行补偿,让落后地区的医疗条件尽快的上升到一个能够保证人民健康和应对突发疾病灾害的程度当中去。

4结语

第8篇

1.1对象

调研浙江省共49所高校。其中部属高校1所,占2.04%;省属高校22所,占44.90%;专科类学校26所,占53.06%。按其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分为3组,即学校直管组、后勤处管理组和校外医院管理组,对其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效进行考查。

1.2方法

公共卫生工作调研:主要内容包括肺结核管理、健康教育和食品卫生督查等的工作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询问等,考查其应急和日常管理的工作实效。学校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调研: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的通知》的内容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①管理体制。即公共卫生工作具体管理部门、隶属单位及高校医疗机构等级、人数等。②规划与措施。包括公共卫生工作是否列入学校整体规划、是否建立传染病防控制度及是否落实防控措施。③具体工作落实情况。主要项目有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安全的监督管理、慢病及传染病的管理、健康教育课及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开展情况等。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情况调研:采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2010年下发的《大学生健康教育问卷》,分别选取部属院校、省属院校、师范类院校和专科院校4类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满分为100,每类院校随机发放健康教育问卷300份。部属院校回收有效问卷297份,回收率为99.00%;省属院校回收有效问卷289份,回收率为96.33%;师范院校回收有效问卷295份,回收率为98.33%;专科院校回收有效问卷293份,回收率为97.66%。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①健康理念及人体生理基本常识、院前救护知识、常见病的防治知识等的知晓情况。②对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防控知识的了解情况。③获取健康知识的渠道和接受健康教育的方式。

1.3统计分析

健康教育问卷采集的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均数的比较,其中均数的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学校公共卫生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工作实效采用对比性研究。

2结果

2.1学校公共卫生现行管理模式

在调查的49所高校中,学校公共卫生工作仅2所为学校直管,占4.08%;35所为后勤处管理,占71.43%;12所为学校委托校外医院管理,占24.49%。

2.2健康教育情况

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的高校有12所,占所有高校的24.59%。其中,学校直管的2所高校均开设有选修课,后勤处管理的高校有10所开设,校外医院管理的高校均未开展健康教育。

2.3人员配备及公共卫生开展情况

高校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在30人以上的有8所,占16.33%;10~30人的医疗机构有17所,占34.69%;10人以下的医疗机构有24所,占48.98%。有2所学校直管和3所后勤处管理的高校医疗机构开展了食品卫生督查;开展传染病规范管理的医疗机构有2所为学校直管,6所为后勤处管理,校外医院管理的为0。2011年全省有6所院校出现结核病疫情暴发,其中3所为后勤处管理的高校,3所校外医院管理的高校除1所学校直管高校开展了饮用水安全检查和慢性病管理外,其余高校均未开展此项工作(表1)。

3讨论

3.1高校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中国高校普遍采用全封闭式教学,学生吃、住、行均在校内,为行为一致的集体生活,这与国外高校有本质的区别。国外高校多采用开放式教学,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医疗后勤保障依赖社会。而中国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社区,大学生刚走出家庭,生活经验缺乏,自身抵抗力较差,若高校社区管理不善,易发生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和其他群体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此,卫生部在2010年3月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的通知》,强调在高校中加强传染病监测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性[3]。

3.2高校公共卫生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

由本研究可见,高校公共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错位,是高校多发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主要根源。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医疗机构归属于后勤处管理,是后勤服务的一个分支机构,这是思想认识上的错误。高校公共卫生工作不是服务性工作,是维护和促进师生身心健康的社会行动,是全校公益性的工作[4]。同时,高校医疗机构归属于后勤处,难以指挥全校性的行动[5]。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必须有学工部、团委、保卫处、宿管科和学校医疗机构等部门的共同参与;食品卫生督查应该有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学生代表、教职工代表和学校医疗机构的共同参与;健康教育宣传必须有宣传部、学工部、研工部和学校医疗机构等部门的共同参与。只有多部门密切合作,联防联控,才能有效防止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高校医疗机构归属于后勤处,无独立经济管理权和人事权,导致医疗设备无法更新,人员配备严重不足,致使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控等工作无法落实到位,对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安全的督查工作没有权力。当职、责、权出现分离时,公共卫生工作就无法顺利完成,发生公共卫生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此次调查结果还发现,浙江省有12所高校医疗机构由校外医院管理,这些单位多以医疗业务为主,主要考虑的是经济效益,高校的传染病管理、食品卫生安全、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管理无人负责,基本上未开展公共卫生工作,较易发生结核病等疫情或其他公共卫生事件。

3.3理想的高校公共卫生管理模式

第9篇

以人为本,站在时代的高度,开拓发展思路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要求和最根本指导方针。健康是人类之本,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公共医疗和卫生关乎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而疾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制约经济的发展。是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责任的需要。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这使人们对公共服务要求越来越高,显而易见的是经济的发展绝不能忽略了教育、科研、公共卫生。因此,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第一要务,建立公共卫生体系,是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责任、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和保障。公共卫生检验体系建设直接影响社会安全和稳定。

公共卫生检验当然不会只是卫生问题,它还关乎到社会的安定、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要想使社会保持稳定与持续健康发展,当然就离不开公共卫生事业,而一个国家的人民健康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国家只有增强对公共卫生检验事业的投入,才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检验体系,能把疾病控制在预防阶段,因此,国人要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当然要依靠坚实的公共卫生检验工作。

构建公共卫生检验体系的策略

在疾控中心实验室的基础上,强化我国政府职能,公共卫生检验单位是政府部门提供技术支撑的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全市病原微生物、微生物产生的毒素、病原寄生虫、病媒生物的检测。负责日常的流行病、地方病、传染病的调查检测、通过科研工作促进防病检验技术上的发展,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工作。做好技术储备,对一些检测技术要求高,设备昂贵及运行成本大的项目,由各医疗部门上送到该实验室进行统一检验,更好地节约资源,促进我国医疗检测和诊断水平的提高。

明确我国卫生检测中心职能和任务。通过公共卫生检测中心执行基础性、方向性、前瞻性和源头性的公共检测研究与服务工作,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另一方面,各政府职能部门平时进行的大量和重复性的检测工作在原则上不在中心管理范围,将根据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结合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要求,逐步转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承担。当前要在我国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因此我们要解放思想,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以及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为构建我国强大的公共卫生阵地,为推动我国疾控事业加快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制订卫生法规和标准时思路应该开阔?,制定检验方法的思路要改变。对健康有影响的热点公共卫生问题,通过专业人员在实践中的调查研究,参考国际上先进的业务标准及时进行制定相应的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卫生标准,以实现对于公共卫生问题的解决,从而保证人们安全健康的目的。我们要看到,国家所制定的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是推荐方法,卫生部行政许可或推荐方法也应是完全有效的,只要科学可靠行之有效,就是卫生执法检验中最好、最得当的方法。优先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大量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检验方法。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