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09: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团队管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要】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在团队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分别从团队构建研究、高层管理团队研究、团队核心竞争力、虚拟团队的研究和团队绩效与激励研究五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并得出团队研究的结论及其未来研究趋势。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研究;综述
1团队构建研究评述
周鹏飞对高效虚拟团队的构建研究指出虚拟团队是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重要因素,分析了动态竞争环境下的虚拟团队影响因素和虚拟团队分析模型,以及制约团队效能发挥的因素,提出了构建高效虚拟团队的理论和方法[1]。
柳洲,陈士俊,张颖对跨学科科研团队研究中,从团队内部的学科交叉障碍和外部环境制约因素两方面入手,对跨学科科研团队的建设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即营造以人为本、相互关爱的工作氛围、建立科学高效的激励评价机制、加强适合学科交叉的科技管理体制建设[2]。
柳洲,陈士俊根据我国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指出应合理设计创新团队的宏观布局,建立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域的开放式科技创新团队。科学实施科技创新团队的分类管理和科学的多层次目标系统管理,建立健全灵活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3]。
团队构建是团队发展的前提,它必须依托团队构建原则和机制。目前团队构建是一种建立在高效虚拟、学科交叉、智能互补、思维各异基础上人员的互相配合协助。
2高层管理团队的研究评述
对高层管理团队研究方面,Hambrick和Mason(1984)提出了经典的“高层梯队理论”,认为组织的战略选择和绩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背景和特征,所以对高层管理团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团队成员的研究。即:成员传记性与企业业绩、个体特征与企业业绩、领导行为与团队有效性、团队内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高层管理团队的异质性等研究。
王智慧、魏利群对高管团队成员的传记性特征与企业业绩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得出了:现阶段高管团队的平均年龄较高对组织绩效的提高是有利的,年龄的多样化程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负相关[4]。
王瑛、官建成研究发现: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个体特征与企业的竞争策略及绩效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并且不同的学历在企业战略的选择方面会出现很大的区别[5]。
吴维库,富萍萍,刘军在以价值观为本的领导行为与团队有效性在中国的实证研究的论文中,提出团队成员角色的明确、智力开发与魅力型领导与团队的有效性存在正向相关关系[6]。
庞金勇在国外团队理论视角下的高管变更研究综述的论文研究中,从团队特征与高管变更、团队内部忠诚与高管变更、团队内部权力争夺与高管变更、团队外部环境与高管变更四个方面论证了团队理论下的高层变更[7]。
李超佐,孙贻文在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分析方面得出如下结论:(1)企业的多元化程度与高管团队内的薪酬差距成正相关关系;(2)公司规模越大,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越大;(3)企业的投资流出比率越大,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越大;(4)高管团队人数与薪酬差距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实证结果既不支持锦标赛理论也不支持行为理论[8]。
黄宏斌,秦辉,涂少伟在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研究探讨中指出高层管理团队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年龄、教育、任期、职业背景、社会经济地位等。研究表明,人口统计学特征对组织革新、战略、领导者更替以及组织绩效有重要的影响。并且从以下方面:规模大小、年龄、教育水平、任期研究了高层管理团队的异质性[9]。
张平探讨了高层管理团队的年龄、任期、教育、职业经验、认知等异质性以及不同文化环境对企业绩效、战略的影响,分析已有研究的局限和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并指出高层管理团队的异质性是指团队成员间人口背景特征以及重要的认知观念、价值观、经验的差异化[10]。
欧阳慧、曾德明、张运生研究表明团队异质性与公司战略、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这种关系同时受到企业、团队所在社会背景、行业环境的影响[11]。
3团队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评述
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是团队持久发展的关键实力,从什么方面提升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是团队研究的关注点。对团队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是对科技创新型团队的研究。
曾德明、张运生、陈立勇对新技术企业R&D团队研究中指出,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更多的表现为连续、高效、敏捷的,核心能力的竞争。其中,团队的有效治理机制是关键,认为从组织机制、冲突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知识管理机制、产权机制等五个方面9来构建团队治理机制,来提升团队的核心竞争力[12]。
汪择分别通过八个方面对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展开论述,即企业的规范化管理、资源竞争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市场竞争分析、无差异竞争、差异化竞争、标杆竞争和人力资源的竞争,进一步指出团队核心竞争力是对手短期内无法模仿的,企业长久拥有的,使企业团队稳定发展的可持续性竞争优势[13]。
4虚拟团队的研究评述
虚拟团队往往是动态的,并由具有不同能力、不同文化或教育背景并跨时间、跨地域的人员组成。对虚拟团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虚拟团队的界定、虚拟团队的一般管理策略、虚拟团队的成员管理、虚拟团队的薪酬激励、影响虚拟团队有效性的因素、虚拟团队和传统团队的比较等几个方面做出研究。
Lipnack&Stamps(1997,2000)提出的,他们将虚拟团队定义为“一个由跨时间、跨空间和跨组织界限,依靠技术,为某个共同目标而相互独立工作的人们所组成的团队”。这个定义强调的是,区别于传统团队,虚拟团队要跨越种种界限,通过网络交流技术联系起来[14]。Janvenpaa对全球虚拟团队定义为“短期的、文化多元的、地域分散并进行电子化沟通的工作群体。”[15]
王重鸣,唐宁玉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对国内近年来出现的虚拟团队研究进行检索、编码和分析,从研究设计和方法、研究主题和内容的角度对国内的虚拟团队研究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国内和国外虚拟团队研究上的差异,最后指出了未来国内虚拟团队研究的努力方向[16]。
颜士梅通过对虚拟团队和实体团队的区别研究指出团队成员的临近程度、互动特征、资源利用、控制和责任、文化和技术存在很大的差异,由此得出对虚拟团队进行管理时,需要从文化差异、沟通、技术和团队协调等方面入手[17]。
赵祥宇虚拟团队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有效管理虚拟团队人员应该注意改变员工的角色定位、明确团队战略目标、建立和完善沟通机制以及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18]。
邓靖松和王重鸣根据虚拟团队的特点,提出了虚拟团队自行申报挂钩奖励制度、惩罚和奖金相结合的两种不同设计框架下的薪酬方案。这些显示出国内研究者对虚拟团队实际过程中的难点和人员管理的关注[19]。王小琴指出虚拟团队的绩效管理与激励要采用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相结合,不管内部激励还是外部激励,都必须与团队的工作绩效挂钩,并形成一个完善的反馈体系,并且将外部激励分为团队地位和团队成就,内部激励分为团队文化、团队融洽度和团队成员激励[20]。
5团队绩效与激励的研究评述
团队绩效与激励是从团队管理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团队构成(人口特征背景,包括教育水平和经历等)和组织绩效与激励密不可分。在这一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团队绩效与激励和报酬的合理性研究。
张,李怀祖从研发团队的异质性出发,将报酬模式与研发效率联系起来,提出了研发团队异质性对研发效率的影响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研发团队异质性与报酬模式的匹配对研发效率的影响[21]。
金泉,丁栋虹对团队创业绩效的研究中指出,团队创业绩效影响因素:创业团队成员的能力与观念、创业团队成员的关系状况、创业团队的文化特性,对创业团队进行激励[22]。
王艳梅,赵希男对团队协作最优激励模型进行了分析,通过构建生产委托模型,研究了激励结构与团队协作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委托人最优的激励系数设置,分别就人关于自身努力及帮助努力相互独立及相互替代两种情形下人及委托人的最佳选择进行了分析[23]。
刘光辉,吴先金对团队激励模式进行了研究,指出将激励理论与团队工作相结合,根据学习型组织激励模式构建学习型团队激励模式,并分别对基于团队整体的激励模式、基于团队成员个体的激励模式、团队综合激励模式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力图使团队激励模式更趋完善、合理[24]。
6团队管理研究结论及其研究趋势
我们一起来分析团队诠释中的几组关键词:
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团队也难逃与此,摆在销售现场管理者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梳理。记得大学毕业后留校,主要负责系学生管理工作,在院校狠抓学风建设期间,系主任对我们说:“各位老师,好学生咱们不用抓,不仅不抓而且要标榜,带动其他人,中间的也不要操心,表现差的能帮扶的尽量帮扶,至于“捣蛋分子”一定要从到课率、生活问题及纪律问题方面逼其退学”。当时我心中愤愤不平,个人认为作为家长交费委托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校就是培养人的地方,学校这样做事难免太不负责任。但院领导的一席发言说的语重心长:“同志们,咱们民办院校不同于公办院校,公办院校财大气粗生源旺,民办院校经不起折腾,学生的各项安全问题是学生管理的重中之重。学生在校期间的任何恶性事故都决定着次一年的招生效果。”其实回想平时这些“分子”正是些跳墙离校、夜不归宿、打击斗殴之流,清除“分子”净化了校园,排除招生过程中的阻碍。这是应该倡导的。这个道理极像经常说到的“木桶短板原理”。
现实工作中也巧合的遇到类似情况,我与一位经理交谈得知其团队中有两位员工能力弱,态度差且张扬无比,我疑惑不解,能力弱,态度差何故张扬,第二次到访该团队时发现少了两名员工,经理告知已离职,我欣然领会。虽然人是构成团队的主体,但领导往往像河沙中的淘金者,淘的是金子。这里我们自省职场为人之道。
合理利用/每个成员/知识与技能:
三组词汇,先说何谓合理,这个话题太宽泛,已从古讨论至今,请允许我剽窃公司领导观点,这是一个“术”与“道”的问题,“术”是技巧,使技术,来源于大脑或其他,“术”是不断变化的。“道”是经验,是沉淀,意识形态范畴,是原则。就如昨天我们还能使用巧舌如簧或心狠手辣地对客户实施诱导、强行逼定等手段,但随着客户成熟及消费者自身维权意识的提升,往往我们在有些时候就显得乏术得很,但是从一个个案例和行业发展中总结的一套原则、制度、战略后,我们抓住房产销售的根本问题:为客户提供必要的服务。似乎有些问题便迎刃而解。我们与甲方在沟通问题上出现较大分歧时,如果从甲方利益为出发点,那么分歧似乎更能有效解决,并促使合作关系更为紧密,长久。
关于每个成员:
不言而喻,也就是一方面精兵简政,简单说就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工作绝不让两个人干,让一个人拿两人的工资,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得,工作中发现越是这样团队效率越高。工作中有些付出较多的同事偶尔抱怨工作辛苦,但再辛苦也不离开创典,并且乐此不疲的工作着。这对人才是一种尊重,销售就是给想成长、想发展、想获利的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突然想起翟鸿燊的一句话:“企业最大的成本就是负担一群不会做营销的人”。另一解释是房地产运营是一个系统性强、协作性高的行业,并且今后的市场趋势已经明确,我们必然要在“人”方面强化,依托平台,是依托创典全程运营平台,今后市场的主流绝不是单纯的策划、推广、销售,这已经成为过去时,所以我们不用担心“左派员工”流失,所以我们在团队中要坚决鼓励上进感强的员工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为客户服务,为销售服务。但企业的第一目的是要盈利,而不是为同行、为开发商培养专项人才。
关于知识与技能:
创典选择行业的伊始就决定了他以人为本的企业生存之道,培训机制是我们团队中一直应该坚持提倡的必要管理成本,他的效益虽不会立竿见影,但是一个长期的逐渐释放的能量,并且这是我们做专的基础。今后的市场正如以上所述,运营就像“瑞士军刀”,先以功能性强、品牌性好占领市场和赢得合作机遇,用锋利先豁开一个口子,随后展开各类工具开展各项工作,销售是后备军,不是急先锋,就如打仗,当骑兵杀出一条血路后轮到步兵展开白刃战时我们万万不可刀钝。我们一线人员及部门所取得的任何成绩都应当与幕后英雄一同分享。
以上所述的三点一方面来源于管理者的认知,另一方面取决于企业的管理制度,在这种制度中有意识的将人或事向“正”的方向去推进,往团队需要的方向去引导,尤其销售团队激励制度可将人分出三层梯队,其中排行榜、荣辱观由此也可见一斑。还有培训制度,会议制度能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点滴积累从业经验及专业技能。
协同工作、解决问题:
该话题分两方面来展开。其一:部门与部门的协同。其二:团队之间人与人的协同。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要激发出每个人的欲望,潜力,这不仅仅是制度能完成的,这取决于管理者的观察力,管理与谈客户似乎如出一辙,望、闻、问、切。观察、聆听、交流、切入。在这点上公司领导在《管理的善恶》中已经诠释得非常清楚。另一方面要具体团队具体分析,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有着同样的幸福,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销售团队也有此特点,强势团队有着共同的特征,弱势团队各有各的弱项。在此声明一点,这里所说的弱势并非贬义,这里存在人员编制及项目特征等情况。销售管理要解决的最直接问题就是销售能力和培训能力,销售能力较强的人集中的团队中,领导或许在队员相互协作性方面不太斤斤计较;如作为一只刚刚组建的年轻的销售团队,即使领导者的专业技能再强、经验再多,也无法使其成员一夜间变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团队想有创造力,有执行力,有成绩,那就要靠协作。全员营销一方面来源于坚持不懈的培训制度,另一方面靠制度来补。试想在基础制度之外订立团队的附加制度,促使成员合作,再加以奖惩制度,监督制度,结果测评制度等,否则全员营销则是空谈。附加制度就像合同中的附加条款,依项目而言,依情况而定,但这种制度具有可变性,就像中医大夫开药方一样,一个多种疑难杂症缠身的人不可能一剂汤药下肚药到病除,先靠一种方子解决调理问题,再调整药方根治另一个病症直至痊愈。其实在这点上也有成功案例,例如服装零售业的“以纯”服饰,企业设定部门及团队目标任务,如完成,各个名利双收,若未完成,不仅领导下岗员工也要离职,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领导跑得快,员工不配合不服从问题,但这个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并非像谈论的这么单纯,这里只是摆明一个理而已。实际中将会面对各类复杂的情况。制度不是万能的,没有制度是万万不能的。以上所述,最好能够在管理成本不增加的前提下进行。
共同目标:
关键词:团队学学生教育问题
经过一学期的团队学习后,我开始重新审视“团队学习”这个字眼。团队学习同一切新事物一样,需要一个学习适应的过程。在此过程跌荡一翻之后,我开始思考我所遇到的团队学习问题,尤其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团队学习中存在的主观和客观方面的问题。完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团队学习也是,我们无须掩饰。只有对它有了全面正确的认识,它才能成为我们劈荆斩棘的利器。
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大学生能力有限,无法胜任领导者的角色,同时对老师有意回避;领导者角色又过多寄期望于能力善需提高的团队成员。
2.我们的团队组建带有人工合成的色彩,缺乏自我形成的土壤。团队成员缺乏相似的愿景,甚至没有明确的个人目标。
3.团队组织形式过于拘泥,团队学习的目的性有偏差。团队学习理论不完善,实践方法不成熟。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必须认识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自身的局限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其面对团队学习这一崭新模式的非常反映。其次,必须思考一下中国现行教育模式对学习者和教育者根深蒂固的影响。这可谓无法摆脱的阴影,我们的思想、观点都受到了很大影响。最后,我们直面“团队学习”,任何事物都存在他的缺陷。
一、对大学一族的分析
大学时代是每一个知识分子最重要的人生旅程。在这里,我们一方面在知识储量上达到一个量与质的飞跃,同时我们的思想开始完善并走向成熟。这个阶段的错综复杂使得我们各方面都有极大的不确定因素。面对新事物、新思想我们正误难辨,悲喜交加。首先,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不成熟的,而且一直在变化发展中。一次精彩的演讲很可能改变我们的认识,转移我们的兴趣,徙定我们的人生目标:同样,一次挫折会冲刷我们的心灵,消磨我们的斗志。可以这样讲,第一次接触“团队学习”,我们都会激情澎湃,惊叹他的高效,折服于他的智慧,甚至我们会鄙弃孤苦的传统学习模式,悔恨自己的过去:然而一段时间后,我们没有看见期盼的效果,相反的遇到的是团队学习中的困难,我们会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团队学习是空想主义,他在我们的现在具有局限性,团队的智慧是不会垂帘我这种旧模式下的垃圾的。
大学生是处在未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的一种转型,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既不愿视自己为学生,认为那时懵懂与幼稚的代名词;又无法适合成年人的职责,因为还不够理性不够老练,或许长大就是己所不愿。这些特殊性左右了团队学习中的交流。与同学交往,直白还是隐晦;与老师交往,何种身份,学生或是有思想的人。老师也很难处理,若视我们为求知若渴的孩子,讲得多而细,仿佛惟恐我们不知道;或者担心自己的讲稿不够深奥,认为我们是懂得很多的大人了。自己和他人多无法定位大学生,这给交流带来很多不便,无形中给“团队学习”蒙上了一层阴影。
以上是我们大学生因为思想的不成熟和人生观价值观的不确定性产生的一种普遍心理。这也决定了一般的大学生是难以胜任领导者的角色。他们没有目标或目标和信仰不断变化,很难实现宏观上控制全局和把握方向,拥有主动的结果最终是互相张望与无限的期待——不了,也许别人吧。
二、对现行教育的思考
中国正处在一个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激烈抗争中。但因为高考选拔制度和先入为主等因素,应试教育仍占上风或是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搞应试教育。所以高考成功者大多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他们的素质很难符合团队学习的组员智慧的需求。他们适合于单独学习,需要竞争压力,无形中保守排外,不善于、不屑于、不敢于同外交往,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他们习惯在学习中以强欺弱以强压弱,不明白强强联合、强弱互补的效力。而且大多数这样的人是内括型的,即不愿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对外人不信任,缺乏合作意识,希望给予却害怕奉献。他们或多或少明白这一点,但在短期内很难克服。同样是因为是这样的模式,他们的知识类型有很大类似,不能满足团队学习中对组员要求的多元性和互补性。
三、直面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是一个正在发展和不断完善的组织形式。为获得其高效,我们必须消除很多障碍。如:割草机悖论:共同从事体力劳动通常比较简单,共同从事脑力劳动则相当困难。恐龙悖论:退步的交流模型往往在组织中占据主导地位,让进步的交流模型没有容身之地。获得团队智慧障碍:1.五脑对抗反应:太多的意见使得事情变得无价值的复杂。更多人参与通常不能弥补由额外增加的人数带来的复杂性。2.认知的过于简单:我们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过于草率,方向狭隘,结论模糊3.情感的过度简单化:在团队讨论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换位思考。(学会共鸣,共鸣是情感反应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包括对他人感觉的认识,对发展需求的洞察力和认知能力,对于政治关系的警觉性,以及对服务定位的采纳。4.面对压力时的退缩:在充满压力的情况下,认知趋向于变回原来的模式。5.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个人的退缩行为将使其他人倒向同一方向。6.权利优势:拥有权利的人有时会利用人们的消极的相互作用的事实。
团队学习中要求组员更多的从团队的利益出发。在发生利益冲突时必须考虑,我能为团队花费多少时间,我需要为团队消耗多少精力。这些问题对大学生尤为突出。青春是短暂的,我们需要用他来塑造人生;精力是充沛的,但使我们兴奋的事情太多。对于团队学习这种需要深知了解和细心融通的学习模式,想在短期内获得是一种奢望。组织被经典的定义为交流,沟通成为团队学习的灵魂。交流的时间、地点、方式是任何一个团队每时每刻都会面临的问题。就大学生而言,个性化成为每个人生活的显著标志,很难寻求公共的时间地址。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驾驭把握的能力,在语言组织和艺术方面都有致命的不足。团队学习需要一种团队精神和团队感情,这些都需要时间的积累。
以上都是每个团队已经和即将直面的麻烦。我们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抓紧解决。我们坚信新模式的产生推动历史前进,旧的体制无法适应时代必然同化,我们努力着、期待者这次变革的成功实现。
参考文献
第一,有共同的价值取向。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团队建设中遵循这样的价值取向,才能坚定方向,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取得成就。
第二,有共同的愿景目标。一个奋发向上的团队一定是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发展目标而努力的。对于学校而言,共同的发展目标包括学校发展的目标、教师发展的目标、学生发展的目标等。学校的发展以队伍建设、设施建设、机制建设为目标,教师的发展以提升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为目标,学生的发展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要完成这样的目标,需要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和一个优秀的学生团队。这几个团队,要相互鼓励、相互鞭策、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有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愿景、共同的目标,学校处处会升腾起奋发之气、昂扬之气。实践证明,哪所学校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做到了这一点,这所学校就会正气上扬,质量上升,好评如潮,影响日广。
第三,有共同的规范操守。学校管理一靠思想教育,二靠制度规范。团队建设中,要提升思想教育的水平,同时也要形成科学的制度规范。在学校管理中,思想教育无疑是首选的管理方法,但思想教育绝对不是万能的。管理过程中,制订并完善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并为大家所遵守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团队建设过程中,要形成共同的规范操守,就要实现科学管理、有序管理、科层管理,真正做到高效、有序、尽责。一是要坚持科学管理。学校里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要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要以效率为纽带,严格考核,奖优罚劣,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在学校形成一个比先争优的局面。二是要实现有序管理。注重时序、空序、程序、秩序,使得学校教育教学活而有序,活而不乱,活而有效。三是要实现科层管理。“人定岗,岗定责”,明确职责,分工负责,人人敢于担责,各尽其责。
第四,有共同的德业追求。教育是爱的事业,教育是为学生人生幸福奠基的事业。我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做不好教育。教育不为学生人生幸福奠基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教育不为学生人生幸福奠基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此,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是对教师的德行要求。教师的爱是博爱,是大爱,是超越了狭隘意义的爱。教师爱学生,学生才会爱教师,才会爱社会,才会爱他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引导、指导、疏导学生,使其健康成长、快乐成长、幸福成长,这是教师事业上的最高诉求。我们在学校团队建设中,应该首先让所有教育工作者认识爱、理解爱、传播爱,每个人都成为爱的使者、爱的化身,使得我们的班集体充满爱,使得我们的校园充满爱,使得校园里的每个人都沐浴在爱的氛围中。其次要在团队建设中倡导敬业态度和精业精神。每个教师都忠诚于事业,忠诚于岗位,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立志做一流的教师、掌握一流的技艺、取得一流的业绩。有教师做榜样,学生就会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就会不甘平庸,追求卓越。
1.在寿险公司中,内勤员工的比例较小,营销员往往人数众多
素质参差不齐,团队流动性大,工作时间不固定,人员都比较有个性。
2.绩效管理缺乏抓手,找不到产生高绩效的方法,造成营销员也无所适从。
同时,在紧张的营销氛围压力下,营销节奏变得紊乱而没有章法,团队被拖得很累,但又没有绩效。造成团队士气低下。
3.管理方式粗放,没有重点。
缺少科学有效的方法,不知道该如何管理,有时管得过宽,管理者变成了“保姆”。有时又把握不好“严格”和“松散”的尺度。没有真正地将管理理念运用到团队中去。
4.营销会议繁长而无效,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
有些团队的会议过多,甚至成了营销员离开的原因。团队资源被极大地浪费了。
二、寿险营销管理的本质和特性探讨
从本质上说,营销团队管理就是管理者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带领团队达成绩效目标的过程。营销团队的绩效目标主要体现在销售业绩上,非常容易分解、量化。因此,团队的管理,其实就是目标分解及管理的过程。同时团队目标与个体目标必须高度统一,两者高度结合,才能推动个体进而推动团队达成绩效目标。“每一成员都有不同的贡献,但所有的贡献都必须是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的努力必须全都朝着同一方向,他们的贡献必须互相衔接而形成一个整体———没有缺口,没有摩擦,没有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从事营销工作的人喜欢挑战,每月的收入不确定,因此也更加期望高收入,对于他们来说收入是最大的源动力。所以在团队管理中,最主要最长久的价值导向就是收入。以收入为导向,以方法为抓手,管理其实起到的是所谓剂的作用。团队就能健康发展,从而达成绩效目标。
三、构建高绩效的团队化寿险营销管理模式
(一)寿险营销由个体模式向团队模式的转变
寿险营销在国内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寿险营销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个体为主的销售模式。在个体模式中,个体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富人阶层特别是中产阶层的数量在迅速扩大,大众对寿险产品的理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冲动消费转为理性消费。加上在个体营销模式中,过度营销和不规范宣传,使得大众对产品导向的销售方式有一定的戒备心理。寿险产品在家庭风险和财务规划中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以产品为导向的个体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目前的市场情况。寿险营销将趋向于专业化和综合化,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必然越来越高。管理者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改变过去单纯依靠个体能力的模式,更多依靠团队运作来达成目标。关于团队模式,有很多方法,比如联合展业、会议营销、职团开拓等,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方式,笔者不再一一赘述。团队模式有以下三个好处:
1.集中整个团队的力量办大事,弥补个体的不足。
2.团队成员互相帮助,查漏补缺,可以大大促进团队的凝聚力。
3.有效减少客户流失。即使团队成员流失,其他成员也可以及时跟进客户。
(二)高绩效的团队化寿险营销管理模式
1.团队化寿险营销的绩效目标。
寿险业每个月是清零的,也就是说,不管你上个月做了多少业绩,下个月都从零开始。在寿险业,营销员必须时刻保持激情,才能在严格的考核和竞争中生存下来。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如何运用合适的方法对团队进行激励,同时在不同的时间节点采用不同的节奏,是一项非常有难度也非常重要的工作。在不同的营销阶段、针对不同层次的营销员,所使用的目标及过程分解方法也不同,但基本原理是一样的。举例如下:首先,营销员的目标差别往往很大,这很好理解,因为个体的交际圈、心理预期、销售能力往往差别很大,订出的目标自然也不尽相同。所以,需要制定一个基本的工作准则,不管个体的目标是高是低,这个准则必须达成。这个工作准则同时也是团队管理中的抓手,是管理者必须关注的重点。比如笔者在管理营销团队时,要求营销员每天获得5个转介绍名单,完成3次有效拜访,呼完10个有效拜访电话。这5:3:10,是营销员的工作准则,也是团队管理的抓手。通过这个抓手,让营销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次,通过倒推法,算出营销员每年、每季度和每月的收入目标,然后通过分解过的收入目标,倒推出他所需要达成的保费和保单件数。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作抓手。以上的收入目标,指的是基本的收入构成,包含了工资、佣金以及管理津贴等,称为“基本法利益”。为了更好地激发销售热情,还需制定一系列的额外奖励方案。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方案,又可以给营销员设定目标,然后倒推保费目标。这样通过交错的收入目标,不断激励个体和团队达到更高的高度。这里需要强调,管理者在进行激励和追踪时,必须把控好基本法利益和额外利益之间的关系,切不可本末倒置。大部分情况下,基本法利益要远远大于额外利益,所以首先要关注的是基本法利益。还有一种常用的工作抓手,笔者将它称为排名文化。将绩优人员的成绩放在一起去比较排名。这种方法非常容易激发营销员的荣誉感和存在感,往往能取得比金钱和物质奖励更好的效果。但是笔者发现这种方法要慎用,只能用于加分,不要用这种方法强压,否则容易引起反感或引发挫败感。例如,有些绩优人员已经连续几个月都名列前茅,但这时他们的心理压力也非常大,再用排名去激励的话,未必会起到预想的效果。
2.团队化寿险营销的管理。
笔者认为,所谓管理之道,主要就体现在“管”和“理”上,而且是“理”为主,“管”为辅,也就是说“三分管人,七分带人。”先简单说说“管”。这里说的“管”,主要指约束和规范。《周易》中也曾有这样的描述:“师出以律,否臧凶。”大致意思是说,要用严明的纪律来约束,否则会有凶险。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团队里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并严格执行。在严格的管理面前,没有特殊,有的只是人人平等和听话照做。管理一定要细,细到方方面面,不允许做规定以外的事。尤其是外勤队伍,人员比较松散,若管得不严,管得不细,就很难达成目标。这就不叫团队,只能叫“团伙”。同时,严格的管理也将带来高度的执行力,团队行动高度一致,就容易形成良好的氛围,从而进入良性循环。所以,管理严格的团队,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整齐划一,纪律严明,政令传达迅速。说完了“管”,再来说说“理”。笔者认为“,理”在管理中,应该也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一层意思是整理、梳理。每个月有多少产能?团队能爆发多大的能量?这些数据,管理者心里要有一本账,这个必须建立在对团队了解的基础上,因此管理者要经常对团队成员和架构资料进行整理,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否则,会不利于团队的健康发展。这要求管理者重视与团队的沟通,只有相互沟通才能建立信任,才能带来团队的稳定与和谐。通过沟通了解团队成员的想法和需求,及时把握团队中出现的状况,第一时间化解团队中可能出现的危险。要想达成有效沟通,就要求管理者做到以下几点:正确调整沟通时的心态,尊重下属,以一个平等的心态去沟通。在沟通中让下属感受到被关心。主动进行沟通,而不是被动的等着下属来沟通。同时,在沟通的过程中,要做到先“说清楚”、然后“听明白”,最后“达共识”。在深入沟通并了解的基础上,管理者需要经常对团队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梳理。笔者认为“,人之初,性本善”,绝大多数营销员要么是来赚钱的,要么是想挑战自己,总之出发点都是好的。所以,基于这一点,管理者应该多从鼓励、关心的角度去与营销员沟通。而不是业绩好时就笑脸相迎,一开会就披红戴花地表扬。业绩不好时就横眉冷对,动不动就说一些过激的话刺激他,以为这样能激发员工的销售欲望,殊不知往往适得其反。不但激发不了员工的积极性,反而容易引起团队的不稳定。营销员每天会遇到大量的拒绝,或是公司内部的协调问题,如办公室、仓库、核规法律、财务等部门,这些问题营销员往往无力解决。说得直白一点,在他赚钱的道路上,遇到了他自己解决不了的障碍,又没人帮他解决,于是就会偷懒、抱怨、找借口不上班,甚至跳槽。因此,管理者要经常梳理自己的业务团队,及时为团队排忧解难,疏导障碍。把障碍解除了,营销员自然会按照你的要求去工作,谁不想收入高一点呢?第二层意思是“不理”。“不理”是一种高度“,不理”是一种把持力“,不理”是一种气场,“不理”是一种信任。正如“老子”所提倡的“无为而治”,“无为”其实更深一层的含义是“无为而无不为”。要想做到“不理”,前面有很多功课要做足。一般情况下,营销员的工作弹性非常大,体现在工作时间灵活,区域不固定,每天要面对不同的人群,沟通的话题也丰富多彩。这就决定了,不能像要求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让他们每个细节都一成不变的重复。需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发挥他们的才能。管理者应该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而不是过多地干涉。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他们做得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好。第三层意思是“清理”。前面提过,寿险公司每月都清零,同时,寿险公司的基本法考核体系非常严格,稍不留神就会面临降级甚至是脱落。营销员时刻都得保持着“战斗”状态,所承受的压力是相当大的。只有心智和自律性强大的人,才能在这种环境中留存下来。但是总有一部分人在这种竞争中摇摇欲坠,还有一部分人成了“老油条”,这样的人对团队发展并没有太大的贡献,还会极大影响团队发展。这样的人被称为团队的“坏”分子。因此,定期清理这些“坏”分子也是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且清理工作要主动开展,不要等发现团队中的“坏”分子多到一定程度了,才想起来去清理,这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在清理“坏”分子的同时,不断做新员工引进,也就是寿险业常说的组织发展。将组织发展和清理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且新增的人数要远远大于清理的人数,不断地给团队换血,团队才能不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寿险公司中,业绩和组织发展就像是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只有这两条腿都动起来,团队才能不断地前进和壮大。主动沟通,不断地整理和梳理团队,理顺关系,扫清障碍“;不理”他们,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让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挥才能;定期主动清理“坏”分子,持续做组织发展,让团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这样,团队管理就会变得合理化。很多危机和瓶颈在出现之前就会被解决,团队就能在波澜不惊之中健康快速的成长。正如彼得•德鲁克说的“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这就是笔者想表达的第四层意思———合理。
3.寿险营销团队管理者的自我提升。
无数的案例证明,一个好的团队最关键靠什么,靠的是管理者。好的管理者除了行政给予的权利外,还要具备很强个人魅力。从某种层面来说,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也是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他会为团队找出一条路,让团队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走出一条康庄大道。他也会为员工规划一个美好且看得见的职业生涯。要做到这些其实非常不容易。营销团队的管理者首先要具备丰富的一线经验,知道在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方式能够产生业绩,于是他才能够规划。其次是敢于将规划落到实处,这时要冒一定风险的,因为规划的这条路不一定能走得通,如果没走通,则需要承担很大的压力。管理者要走到前面带领大家,坚定地往这条路上走,同时不断地修正方向,即使遇到困难甚至是失败,也不要轻易放弃。个人魅力还表现在,管理者在团队中必须有很高的威信。他在团队中讲过的话是有份量的,他许下的承诺是会兑现的,同时他所要求的,团队成员也会努力去达成,执行是有力的。优秀的管理者会是团队的精神核心,是团队士气的最后一道防线,即使所有的人都放弃了,管理者也决不能放弃,他能在士气低落时鼓舞士气,带领团队从泥沼中走出去。有“威”又有“信”,这样才能算得上是有威信。具备以上特质的管理者,才能有着巨大的号召力,把团队凝聚在一起,同时能不断吸引其他优秀人才加入,团队会越来越大,越做越强。
4.运用会议交流使营销管理模式有效。
寿险公司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会议特别多,业内人士经常开玩笑说:“保险公司的业绩是开会开出来的。”寿险公司的会议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将开会这件事称为“会议经营”。但是一听到开会,营销员就皱眉头。他们会说:天天开会,都没时间跑业务了。表面上看好像是有道理,工作时间、地点、对象都是不确定的,再加上每天那么多的会,还让不让人干了啊?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找出原因:正是因为工作时间、地点、对象不确定,造成管理者对团队的工作状态了解较少。同时,营销员所面对的市场环境变化快、新的信息量巨大,所以需要一个专门的时间把团队集中在一起。无疑,会议是最有效率的方式。更为重要的是,笔者在文中提到的种种管理手段,很多必须通过会议的方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否则,如同隔空打拳,空使劲但是无用功。所以,寿险营销要想真正实现团队化,会议经营是极为重要的。但是会议必须是有目的性的,必须是有效和高效的。有的管理者为了开会而开会,一开会就跑题,一开始就没有结束,这样不如不开。笔者曾经供职过一家公司,总公司的营销系列会议经常长而无效,有一次甚至从下午五点开到第二天早上六点。参会人员也知道公司领导的习惯,每人包里都提前准备了几包烟,一边开一边抽,会场烟雾弥漫,睡眼惺忪。会后都无精打采,最后也没开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反倒怨声载道。像这样的会议,其实完全可以不开。笔者认为,要使会议经营变得更加高效并有效,管理者必须转变经营思路,把原本繁长且让人昏昏欲睡的会议,变成一种交流活动,通过会议来让团队会“商”,会“诊”及会“友”。管理者从会议的“主角”变成“组织者”,让团队参与到会议中去,变成会议的主角。这样,团队才能得到提升,成为一个学习型的团队,管理者自身也才能得到提升。同时,不同的会议目的往往不同,管理者往往需要提前准备,并灵活运用各种会议,最终使团队更好地达成绩效目标。综上所述,高绩效的团队化管理模式可以表述如下:以高绩效目标达成作为核心,采用团队运作模式,将绩效目标进行合理的分解量化,找到有效的抓手进行管理追踪。使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对团队进行管理,促成团队保持稳定并不断壮大。通过高效而有效的会议交流,贯彻管理者的思想,统一营销节奏并提升团队的执行力。同时,管理者自身也需要提升个人魅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带领团队往前走。
四、对营销团队管理的几点建议
1.团队管理是一项多层次的工作,它绝对不是单纯的“管“,更多是一个“理”的过程。
对团队梳理、不理、清理,最终达到合理。
2.管理即培训,管理即服务。
管理者要改变思维,多从团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搞清楚团队需要什么,哪一种营销模式更加适合目前的团队。
3.营销节奏可以快而紧张,但不能乱。
管理者绝不可操之过急,随意打乱经营节奏,否则受伤的是团队。
4.将会议经营落到实处,不要为了开会而开会,一开会就变成“一言堂”。
论文关键词:中职,专业教材,编写,团队,作用
中职专业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确定后,为学生提供优质教材,便成为体现课程理念、提高课程质量的重要方面,教材编写团队的课程思想、人员组成、作用发挥等是教材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
中职“专业课程综合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项目教材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是跨学科的,一个项目总需要多学科知识和多种技能教育管理论文,因此,开发专业项目课程、编写项目教材需要优选多学科、多类型人才,包括学科专家、技术专家、实训教学研究人员、课程专家、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人员等,集各位专家的长处,各类专家各负其责,共同编写每个项目及其中的每个工作任务,打破一本教材几个人编写、每位编写人员各编若干章节的传统编模式。无论是编写成套教材,还是编写单本教材,都要组成一个团队,其中,有一位领衔人和若干名成员。
一、领衔人
领衔人应是具有组织管理能力、掌握专业知识的职业教育课程专家。领衔人从学术和理念上把握教材的方向,要将先进的、切实可行的职教理念和涉及教材编写的各类信息与教材编写团队共享,带领大家共同提高,建立起高效的指挥系统、信息系统、评估诊断系统和反馈系统教育管理论文,有效地组织教材培训和教材使用实验论文服务。可聘请全国职业教育著名专家对教材的编写理念、研制方法与程序等进行指导,使教材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和学习理论,提高教材质量和可信度。
领衔人既要领导编写团队认真研读专业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更要基本统一团队编写中职专业教材的指导思想。中职专业教材除具有学术性、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生活性、工具性、权威性外,更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的项目课程,真正意义上的“理实一体化”教材
教材要充分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以能力为线索,以“项目”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以科学的行动过程呈现项目,由实践整合理论,切实落实“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在结构体系上,由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专业课程方案和设计教材框架。
企业的产品和设备是各种各样的,企业的实际工作也是庞杂的。在企业某一职业的林林总总的工作任务中,总包括若干项基本操作要素,把这些要素提炼出来教育管理论文,进行科学地优化组合,便成为该职业的基本工作项目。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的针对性和综合职业素质,完成从学生到生产一线技能性人才的转变,还应有一些实际工作项目。基本工作项目和实际工作项目组成该职业的项目系统,如果掌握了这些项目就能胜任该职业的工作论文服务。由此产生的面向工作领域的项目课程的工作项目,多数并不是真实工作中的工作项目,而是加工后的工作项目。工作项目多数源于职业工作,又高于职业工作。在每一个工作项目中,还可以有若干个工作任务或训练课题,其中,既包含工作技能与技术要领,又蕴含相关知识。
项目课程教材中的知识负载,其实是工作任务选择设计的自然结果。要全面分析本专业工作领域需要哪些系统的理论知识,将现实工作需要的知识教育管理论文,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编入相关课程相关项目的相关工作任务;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打基础、添后劲的知识,也应根据其与工作任务的关联性有机地编进相应工作任务。这两类知识,都要科学地、系统地融入项目课程系统的各个工作任务中。
2、研究性学习课程教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课程教材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所以编写教材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自主、自觉、更快、更好地发展。要注重教材在使用过程中的研究性,一是教材内容的呈现要逐步过渡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项目式研究性学习,二是留有足够的空间让授课教师进行二次开发。教材不仅“导”学生,还要“导”教师,让教师更好地“导”学生。
教材要把握中职生的特点论文服务。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各种能力发展是不均衡的,是有差异的。一般来说教育管理论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维形式多趋于表象性,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编写教材时,应充分考虑中职生的认知特点,遵循他们的技能与心智发展规律,采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自发地掌握技能、学习知识,逐步提高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实践证明,直观性强的教材受到中职学生的欢迎。教材的直观性表现在:第一,使用形象化的文字来描述事物,注意回避难以理解的理论阐述,对于以定义形式出现的概念,尽可能用经验(实例)加以验证式说明,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第二教育管理论文,使用图表、图象、录象、计算机模拟、字体变化、纸张色彩和底纹的变化等直观表现形式。第三,内容编排的艺术性,材料呈现的艺术性。
3、提供多种教学媒体
教材一般要提供以下教学媒体:(1)纸质教材,(2)电子光盘,(3)专题网页资源,(4)供编写人员及学科专家、技术专家与教材使用者互动的网站或网页,(5)与使用者交流的专用电子邮箱等。
领衔人在编写团队集中研讨的基础上,形成教材编写提纲与教材体例,并组织研制教材样章,供编写人员模仿与参考。
二、专业骨干教师
高素质的作者队伍是构建品牌教材的基础论文服务。中职教材具体的编写工作应由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教科研基本功扎实的专业骨干教师来做。专业骨干教师包括专业课教研人员、学科专家、学科教育专家、实训指导教师等,大量的教材文本编写任务应由其中的“双师型”教师承担,他们的文字功底应较强。有创新之师才能造就创新之生,所以参编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
专业骨干教师,尤其是在相关课程中有多轮授课经历的优秀教师教育管理论文,不仅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掌握专业课程教学规律、教学特点及本专业领域的教学现状、教学动态,能够把握学生的需要、感受、兴趣以及接受能力,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过程性,能够从学生认知水平提高和能力提升的角度对教材的编写提出构想。在这方面,无论是课程专家还是企业专家都是无法替代的。参编教师要到生产一线进修和岗位实践,摸清生产实践的岗位群分布情况,弄清生产实践的工作过程和技术要领、行业企业的标准和规范,使专业教材达到企业要求,还要认真研究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使教材能够兼顾职业技能鉴定。参编教师应不受原有课程的影响,抛开个人的利益关系,严格依据工作任务组织课程。专业课教研人员还要从教学科研的角度对教材提供中观的意见。
在编写的过程中,应穿插集中培训、集体讨论、自我学习、企业调研、学生问卷调查等工作教育管理论文,这样不仅可以使参编教师开阔思路,保证教材的编写质量,还可以使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教学技能、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教理念也会在教师的头脑中深深扎根。
三、行业企业技术专家
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包括技师、车间主任、班组长等基层部门负责人等论文服务。他们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也深切地了解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他们来自实践,精于实践,是实践专家。应召开有代表性的实践专家研讨会,请他们对相关职业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分析具体岗位的职责任务,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的框架。由实践专家和教师,共同归纳每一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确定和描述典型工作任务的详细内容,综合设计课程项目教育管理论文,确定教材的编写内容,包括“工作与经营过程”、“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对工作的要求”等。按照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要求组织教材内容,由实践整合理论,确保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有了相关行业和企业技术专家的参与和支持,才能使教材的开发能够真正做到以职业实践为导向,使课程教材内容来自企业实际,符合行业企业生产流程,反映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体现新标准、新规范、新能源、新材料、新知识、新技术及企业管理新理念,渗透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才能编写出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实际技能、学以致用的好教材;才能解决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密切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关系,为学校最大限度地利用行业企业的各种职教资源提供可能。
四、心理学与教育学专家
心理学与教育学专家在教材编写前及其过程中,要指导编写人员深入掌握中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中职学生的教育规律,使编写人员在编写中应用和遵循教育管理论文,并对教材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心理学与教育学专家要与团队其他人员共同研究,很好地处理企业需求、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三者之间的关系,使教材既符合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要求和相关专业岗位资格技术等级的要求,又符合职校学生的基础状况和掌握技能与知识的规律,还体现职业教育的性质、任务,达到中职相应专业的培养目标。心理学与教育学专家最好应了解中职的相关专业,以提高指导教材编写的针对性。
五、教材编制技术人员
教材编制技术人员要进行排版、制图、多媒体制作,包括动漫制作、影像录制与处理和教材的形象化、艺术化处理等论文服务。教材编制技术人员也应了解中职的相关专业,以提高编制技术的有效性。
编写中职专业教材的过程实质是研制过程,研制教材也是工作项目。教材文本初稿完成后,要集中编写团队全体人员,进一步研讨教材的框架、编写体例等,在此基础上,逐项、逐条乃至逐句、逐图对教材进行仔细推敲教育管理论文,发挥各类专家的特长,集中大家的智慧,修改定稿。此举工作量虽然较大,但能大大提高教材质量。如此开发的教材,还要进行一轮小范围实验,实验成功后才能推广。为持续提高教材质量,在教材实验和推广过程中要建立教材使用的反馈评价体系,通过学生和教师使用满意度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满意度调查等多种形式,系统收集学生、教师、用人单位、毕业生等各方面对教材实施的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与不足,对教材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形成教材滚动开发机制。
中职教材研制团队的所有人员,必须认真研究职教课程理论、教材理论,研究中职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本质差异,遵照中职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如何引进国外先进的职教教材建设经验,研究如何把最新的技术信息和科研成果引入教材,才能为适应职业教育教材多元化、多变化、多媒体,研制出反映行业和区域特色、紧贴社会和市场、符合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中职好教材。
沟通其实很简单,其基本原理就是关心(concern)。例如,注意他人的状况与难处;注意他人的需求与不便,注意他人的痛苦与问题,设身处地的关心别人。管理者可以经常进行走动管理,而不是整天开会或者坐在电脑前看文件打电话,通过走动来控制员工的行为,监督员工是否按你的方向去做,及时发现问题和困难,并串联所有团队成员和资源,保证项目进度。关心还能实现沟通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表达情感,实现团队的融洽。
在沟通中,还要有主动性(initiative)。如果只是一味等待,那就错过了最好的时间。沟通是相互的,但只有一方主动,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例如,组长可以在团队成员提要求之前主动的关心他的困难并进行支援,团队成员可以主动的反馈当前的状况。余博士说在沟通中还要注意语言的运用,要准确,简练,找准词语切入点。要善于运用自己的幽默和才智,巧妙的转化资源优势。如果是国外项目,还应注意文化背景和角色背景,尽量不要耍弄专业术语,而是使用对方熟悉的语言和词汇简明的进行阐述,这样才能达到沟通的效果。
上级对下级布置任务应当要将清楚,有的时候你以为你讲清楚了,其实别人根本没有听明白;为了预防这种情况你就要事后盯牢手下,有没有按照你的意思去做,采用例如“走动管理”的方法。而下级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一定要事前问清楚,事后负责任。这些都是交代和接受任务时候要注意的。
沟通的个人障碍:
地位差异。例如,有上往下沟通比较容易,有下往上沟通比较有障碍,领导应该要知道这一点并进行克服。
来源的可信度。沟通中如果经常引用不可信的未经证实的东西为降低沟通可信度,从而达不到沟通的效果,因此做领导的一定要言出必行。
个人偏见。
过去的经验。有的人特别是领导自恃经验丰富,居高临下和别人进行沟通,有时候就往往影响沟通效果。其实即使你2004年的经验拿到2007年也不一定管用,更何况是1999年的呢?项目管理者联盟,项目管理问题。
情绪的干扰。领导者特别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脾气,就是要有高的情商。否则往往严重影响沟通的效果,甚至做出令人懊悔的举动。
这其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沟通建议,个人觉得非常有用,摘录一下:
往下沟通建议:
要了解状况和瓶颈。对不懂的和不了解的东西一定要做足功课,最好有实际经验,才能对手下讲出问题的关键和瓶颈;否则会被手下认为是外行。
提供方法和建议,紧盯过程。对自己熟悉和有经验的领域要给新手提供经验和指导,中间要紧盯过程,防止事情出现偏差。
作为领导要善于倾听,要能够接纳别人的意见,而不是经验主义和个人主义。因为以前的经验不一定在现在适用,而且至少要给手下一次尝试的机会。
开会沟通要注意效率,不要形式化,开会扯的很远变成聊天会。与会人员要预先准备,注意效率,控制时间,控制与会人员的数量;大领导尽量少发言,尽量最后发言,这样才能让大家畅所欲言,否则大领导一旦定调,后面就是一言堂。
注意态度和姿态,注意讲话技巧。要关心体恤手下的难处,而不是给手下压力。给手下压力和情绪化都无助于解决问题。
往上沟通建议:
在和领导沟通前一定要预先有答案和解决方法,而且一定要有两个以上的答案,自己已经有想法了。尽量不要给领导出问答题,而是出选择题。
对各个答案和对策一定要有优劣对比和可能的后果风险评估。
和领导沟通不一定非要在领导办公室或会议室。只要有机会,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和领导沟通。
和领导沟通尽量简化语言和重点。
如何做才能主动让领导了解你?
1.自动报告你的工作进度和当前状况。让上司知道,而不是等他来问你。让上司知道你现在在干啥,这一点非常重要。
2.对上司的询问,有问必答,详细,让上司放心。
3.充实自己,努力学习,跟上上司的境界和步伐,学会上司的语言,才能了解上司,体察上意,知道上司在烦恼什么,替上司分忧,让上司轻松。
4.不忙的时候主动帮助别人,而不是独善其身。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而且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何乐不为呢?
5.毫无怨言的接受上司布置给你的任务,让上司圆满。有时候上司也有难处,这种任务你如果能毫无怨言的接下来,事后必有回报。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一定要毫无怨言的接受上司布置给你的任务,不要做扶不起的阿斗。
1.1一般资料
本院手术室拥有护理人员25名,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0.25±1.69)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6人,护士12人。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实施护理团队管理的80例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实施常规性护理管理的80例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男52例,女48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8.23±2.79)岁,观察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7.98±3.4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麻醉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
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外科手术护理,术中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术后密切留意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将患者病情告知医生,同时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1.2.2护理团队管理
(1)成立手术室护理团队:将手术护理人员分为5组,每组5人,每组设组长1名,由具有护师以上职称者担任,组员4名。组长的职责主要负责组织团队人员参与培训学习,开展相关新项目,并与各科室主任进行沟通、协调,及时将建议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向科室主任反馈。(2)对手术室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护理团队根据手术室存在的问题将风险事件归纳为5类,包括医院感染隐患、差错事故、意外情况、岗位职责不明、护理记录不全、不准确不及时等。(3)建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制度:护理团队应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管理理念,应了解及尊重患者需求,善于倾听患者建议,并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同时护理管理者应善于听取护理人员建议,积极为护理人员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矛盾,同时为护理人员提供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及平台,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创造性及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护理人员工作潜能。(4)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团队成员应建立相互信任、相互了解的合作关系,护理管理者应加强与护理人员的沟通及合作,培养良好的团队默契,营造相互信任的团队氛围。(5)建立团队准则及规范:为确保良好的护理质量,护理管理者应建立完善的护理团队准则,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学习,强化护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培训,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建立良好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减少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1.3评价指标
(1)护理质量:实施护理管理团队前后由护理组长向患者发放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调查问卷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专科知识学习能力、专科操作能力、预见性护理能力、文书管理能力,每项内容为100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理想。(2)护理满意度:实施前后向患者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共设置25条问题,每条问题分为1~4分,≥90分为满意。(3)护理错差:由护理组长记录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团队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专科知识学习能力、专科操作能力、文书管理能力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护理团队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及护理差错率分析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配错药、文书归档错误、遵错医嘱、术后压疮发生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摘 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国际化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我国企业项目管理水平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探讨了我国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策略。
关键词 企业项目管理 团队建设 问题对策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现代企业不仅仅是老板和下属的企业,而应该是一个团队”,团队的每位成员都是决定项目成败的重要因素。项目团队是现代企业中不可缺少的组织细胞,项目管理团队建设对影响和改变团队成员态度和行为至关重要,因此企业项目管理必须面向团队建设。
尽管项目管理进入我国时间不长,但国内不乏取得成功经验的优秀企业。如创业于1984年的海尔集团,从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发展到拥有96大门类150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出口销售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全球营业额已达2007亿元的国际化产业集团。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海尔集团拥有一支优秀团队,以及团队对“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要么不干,要么就争第一”等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有效运用,团队能量得到充分释放,企业得到快速发展。
一、我国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国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水平快速提升,但仍然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组织机构臃肿,团队效率较低
我国传统企业的管理弊端主要表现为组织机构较为臃肿,冗余职位和人员偏多。权力集中缺乏制约,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应有的监督制约机制,滋生了部分20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没有务实精神和缺乏创新意识,束缚了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导致企业项目管理团队缺乏活力和效率。由于项目执行部门和执行环节过于复杂,造成某些职能和环节运转不灵。项目团队往往因推诿扯皮等内部矛盾导致效率低下,问题久拖不决。
(二)过于关注短期利益,忽视可持续发展
很多企业项目管理团队过于关注短期利益,缺少长远规划,具体工作与企业发展战略不统一。追求短期内的规模扩张和业绩提升,只重视短期的经营利润和盈利状况,忽视质量效益平衡发展,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由于忽视企业项目管理人员长期培养和发展,缺乏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使得一些项目管理团队成员知识能力素质不强,遇事怕承担担责任,只干对自己有利益的事,项目团队成员能力和素质不适应项目发展要求,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成败。
(三)任务目标不明确,绩效管理流于形式
绩效管理是团队负责人和团队成员间持续双向沟通的过程。通过充分交流不仅要对绩效目标内容形成共识,还要通过持续的交流和反馈,不断提高团队和个人的工作绩效,从而实现绩效目标。很多项目管理团队常常忽视了绩效管理激励和持续改进的本质目的。很多项目管理团队只停留在员工绩效评价的表面,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权责模糊、目标不明、效率低下、管理无序的状况,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形式主义的风气。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团队领导和员工之间就无法达成共识,形成发展障碍,给团队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二、加强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的策略
我国企业项目管理的应用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的理论也尚无成熟机制和体系。希望通过对项目团队建设策略的研究分析,寻找和归纳解决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问题的有效路径。
(一)创新组织结构,建设自我管理团队
混合型组织结构兼容并用职能式组织结构和矩阵式组织结构,由于其灵活性常常被应用于项目管理团队中。因为可以把那些刚启动且并不成熟的项目安排在某个职能部门的下面,随着团队建设的发展,当条件成熟之后,把职能式结构转化为矩阵式的组织结构,最后还有可能设置成为一个单独的部门。混合式结构就是要灵活地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组织结构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项目组织结构是项目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体现了项目要素相互之间的结合形式,又显示了项目功能的结构特点,也表明了项目职能的横纵联系。随着项目推进,各项目要素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和更新中。由于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项目团队也会经历组织结构的设计、运行、更新、终止的环节,因此,项目团队组织结构也应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高效的项目团队最主要特点就团队成员自主选择承担更重要的责任,项目团队成员能够相互讨论、相互监督,充分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特长。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应给予团队成员更大的自我管理权,引导项目团队逐步成长为自我管理型团队。通过自我激励约束、自我考核评价、自我调整完善,有效降低企业运营管理成本,更好地把握企业战略机遇实现企业目标。
(二)建设学习型组织,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企业发展需要不断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成长为学习型组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才能够获取更高的预期效益。企业项目团队建设要强化团队学习,团队学习具有任何个人都无法取代的团队智慧和整体资源优势。通过在团队内部建立完善的知识学习机制和共享机制,可以为团队向学习型团队方向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创新能力。创建学习型团队不仅有利于团队成员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还有利于形成团队整体的竞争优势,从而达到双赢的最佳效果。
没有学习创新能力的团队不能成为优秀团队。项目团队建设要使每位团队成员都习惯于改变并清楚意识到改变是任何改善和提高的前提,面对发展的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在创新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稳定与创新的关系,采用各种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项目团队成员的认同感、成就感和归属感是保持团队稳定性的重要举措,同时,在团队的协调合作的基础上,项目团队内部成员组成应该不断更新,以促进创新持续发展,从而在保持项目竞争优势的同时,也为自主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创新型项目团队建设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构建团队和成员间的和谐关系,促进团队成员充分分享知识和经验。二是不断提升团队成员素质,给予更广泛范围的实践锻炼的机会。三是倡导主动学习,鼓励员工主动获取信息和新工作方式。四是突出创新和协同作用。提高团队沟通协作的能力,增强创造能力,知识成果推广和转化能力。
(三)明确奋斗目标,增强团队凝聚力
任何企业项目团队的产生是以共同的需求为前提条件。所以,每位团队成员都应该清楚了解团队的奋斗目标和个人任务,特别是团队目标奋斗的预期收获,否则团队难以稳固,团队精神更是无从谈起。目标既是团队对每一个成员的一种利益吸引,也是对大家行为方向的一种界定。如果项目团队的目标一开始就不明确,大家开展工作过程中的行为方向也不统一,团队目标必定难以实现。
项目团队的每位成员都应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个体差异,理智地解决冲突,平等坦诚沟通,行事准则不局限于个人目标,必须更多考虑团队的集团利益。项目领导团队之间应相互帮助支持、相互理解和容忍,精诚合作,攻坚克难,努力确保团队实现优秀业绩,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增强项目团队的凝聚力。
(四)树立核心价值观,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团队的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每位团队成员的态度和行为的准则,核心价值观与团队目标要始终保持一致。核心价值观能帮助项目团队发掘其核心竞争力,促进团队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竞争优势,帮助企业提高竞争能力。这是因为核心价值观能够帮助团队产生累加的积极效应,特别是团队精神可以激发成员干事创业的激情,使得团队的业绩远远高于单个成员的业绩。共同的理想和目标不仅是团队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团队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成功取决于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深度融合。优秀企业项目团队理念中应包含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相关利益方共赢、提倡团队合作和鼓励创新创造等价值理念和意识。推进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要从以人为本、兼顾个人目标与公司战略目标、积极进取、全心投入、团队精神等多方面多角度出发,最终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博.利用管理教练思维打造项目管理团队[J].科教文汇,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