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六年级数学题优选九篇

时间:2022-02-01 01:18:5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六年级数学题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六年级数学题

第1篇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不只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一直以来,在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们一直在应用题这一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们也都在很认真地学习。但是由于教学方法不当的原因,学生与老师的努力往往收效不大,本文将就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方法进行讨论,总结出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一、要指导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如果将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答比作盖楼,那么基础知识就是钢筋水泥,没有良好的基础知识,学生很难出色完成应用题的解答,要知道万丈高楼也需要牢固的地基。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中,常常会涉及到一些固定的类型,如总数跟部分的关系,总数、份数与每一份的关系,倍数关系、分数关系,以及一些涉及百分比、平均数等的题型。针对这些题型,我们要求学生要能够很好的掌握计算倍数、平均数、百分数、等的方法,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正确解答问题。下面我们列举一些小学六年级常常见到的数学题

某纺织厂有女工500名,男工是女工的五分之三,问该纺织厂共有多少名?

这道题就是一道涉及分数的简单应用题,计算的时候既要用到乘法,又要用到加法,只要学生认真计算很容易得分。

再比如,某农具厂四月间生产农具600件,比三月多生产25%,问三月生产农具多少件,这就是一道涉及了百分数的应用题,只要学生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也不难得分。

二、要培养学生锻炼审题能力,抓住数量关系。

审题是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的关键环节。学生在解题中常常审题不过关,导致无从下手,最终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学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我们要做的是让学生明白题目的意思,快速切入主题,进行计算。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只是一字之差,造成数量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答案错误。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细读题目,弄懂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与条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某农场去年饲养了300只白兔,今年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又引进了比原来多1倍的黑兔,问农场现在共有多少只兔子?粗读题,我们会觉得农场引进的是300只黑兔,但我们要要注意“比去年多1倍”这几个字,也就是说农场引进的是比去年的300只还多300只的黑兔,即今年农场引进了600只黑兔,加上去年已有的300只白兔,该农场共有900只兔子,如果不能仔细审题,学生很容易在这样的问题上失分。

三、要充分重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

分数及乘除法问题在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是一个难点,是最难理解、且容易混淆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这一块要下足功夫,帮助学生分清“量”和“率”,准确找到应用题中的单位“1”,其中重点就是找关键词,如“比谁···”“是谁的···”“占谁的···”,找到单位“1”会使学生解题容易得多。举例说明:

某村小学的图书馆有三种图书,其中工具书的本书占所有书本书的三分之一,文艺书与其他两种书的本数的比是1:5,工具书和文艺书共有180本,求图书馆共有多少本图书?通过阅读这道题,我们不难看出,图书馆的所有图书量为单位“1”文艺书是所有书本的六分之一,而工具书占所有书本的三分之一,即工具书和文艺书占所有书本的二分之一,已知工具书和文艺书共有180本,则图书馆所有书的本数为360本。

四、要优化教学,注重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让学生在课堂内充分消化所学知识,灵活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而不是照搬硬套,换一种出题方法学生就摸不到头脑了。我们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应用题,这样他们才能做到对题目充分了解。并且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消化了不同的知识,拓宽了思路,有利于学生选择最优的解题思路。不仅如此,通过对学生的语言鼓励或表扬更能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学生学得开心,注意力更容易集中,而我们老师也会觉得课堂的效率更高了。

我们应当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应用题是小学六年级数学中比较复杂的题型,但同时也是比较富于趣味的题型,我们要努力给学上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让他们乐于阅读题目,使他们善于分析题目,总结解题思路,而不是单单依靠老师讲一道,学生会一道。我们要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思考的好习惯。

我们还要组织学生及时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也应帮助学生及时复习,牢固掌握已有知识,补足知识缺陷。学生知识结构越完善,知识盲点越少,解题的时候思路会越清晰,解题速度会越快。要培养学生形成检查的习惯。上面我们已经谈了如何帮助学生解答应用题,这些有利于学生顺利地完成试卷的解答。但是,我们无法保证做过的题都是正确的,所以培养学生形成检查的好习惯,也是对教学的一种完善,要知道学生不能每时每刻都依靠老师检查错误,要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能力。

结论:

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是小学六年级数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对其充分重视,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解答问题。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累积经验,了解学生容易犯错的重点难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并且形成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教学策略 教学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

一看到应用题,学生立刻耷拉下了脸;一听到应用题,教师也叹了一口气。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应用题似乎都是一个印象:难。学生难学、教师难教。学生因此失去了对应用题的信心;教师也因为没有找到有效的教学策略,只能用看起来最有效的的题海战术来训练学生。据调查显示,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用题问题的表现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死板单调的学习模式,提高不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第二,在学习应用题过程中理解十分重要,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在讲解题目的过程中没有抓住语言表达的魅力。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太侧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没有从根本上着手解决问题,没有发现学生学习应用题的根本问题,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接受一些机械化的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大大地打压了学生对这一知识学习的兴趣,长久执行会使学生厌恶甚至开始逃避这样的学习环境。

二、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策略

要解决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困难,必须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一个好的教学方式在于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贴近生活,形式丰富多彩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比学习方法更重要。学生愿意学,才会想办法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应用题的过程中,呈现的可以是丰富多彩的、能吸引学生眼球的、与生活有联系的东西,不能一味地只运用纯文字形式;另一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适应性还在逐渐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采用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便于他们理解和快速掌握,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语言技巧的运用

语言表达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能正确理解应用题,都在于教师的表述方式。只有理解了应用题的意思,才能更进一步进行解题。学生如果不能理解应用题的意思,必然会出现新旧知识断层的现象,为之后学习造成很大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对最基本语言知识的理解,观察学生是否能读懂题意。学生读懂题意、正确理解题目意思的关键在于:学会排除题目中的无用信息、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题意、能够在应用题中找出数量关系。

(三)提高学生理解题目的能力

在学习应用题中提高学生对题目结构分析的能力,是帮助学生学习应用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据调查显示:解题困难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很难发现题目中隐藏的条件,因为他们对题目结构的分析不够彻底,这是解题困难的学生与解题能力好的学生在对题目内容理解上最大的差距。有效的解题方法在学习应用题上十分关键。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理解题目文字所表述的意义,发现题目中隐藏的条件,这是提高自己对解题认识的一种模式。教师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尽量利用一些概念化的、直观化的表达方式传播给学生,令学生尽可能快速地融入到我们的解题思维中来,这样才能创建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学习应用题。

(四)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

开放型的应用题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但是我们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基础提出不一样的解决方案。让学生按照自身的理解去做出更完整的解答。为了加强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可以分组进行应用题作答测试。在这种开放型应用题的学习中我们锻炼的往往是学生的开扩性、全面性思维能力。虽然对的结果只有一个,可是解题方法却有很多。这种开放性思维的培养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五)引导学生自编题目

让学生自编应用题,是为了加强学生对应用题的认识以及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同时激发他们在学习上的自主创新意识,给他们提供机会去发现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让他们利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去认识问题的所在,并把这种实际性的问题合理地转化为数学性的问题。在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符合道德的思想,多结合实际生活,尽量让语言更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

(六)扩大解决问题的空间

应用题的学习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在解题中的自主解决能力。作为教师既要给学生去发现问题的时间,也要引导他怎样去发现问题,然后怎样去解决自己所面对的问题。这样他才会在脑子里形成一种自己的解决方式,才会有进步,才可以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的只是一个引路者的作用,课堂的主角还是应该放在学生身上。不需要整节课都是教师的口若悬河,应当把更多精力,放在设置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引导学生探索答案上。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更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知识获取的全过程里:发现――实施――解决,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七)提高学生解题敏感度

社会在发展,适应的能力也得有所提高才能更好地生存。作为学生就只能更好地学习,而作为教师我们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只能发现更好的教学策略来完善我们的教学过程。要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应用题的解题敏感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教师为学生单独开设应用题解题策略训练课。通过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学生的应用题解题策略的学习成效会很显著;第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时时刻刻训练学生们的思维能力。通过潜移默化的力量,令学生理解更多有关应用题解题策略方面的知识。

三、 总结

第3篇

一、吃透教材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效、和谐的统一。就目前六年级的数学教学来看往往出现教师吃不透教材,对教材理解不到位的现象。看似一堂热热闹闹的课其实仔细观察和分析这堂课,实际上已经偏离了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只不过是凑热闹,连基础性的知识都没有学好。比如在教授《位置》这一节时,教师要求学生“用简单、快捷的方法记录同学的位置”。学生们运用不同的记录方法记录着如“第2排右起第4个”、“第3排,第5行”等生活中的位置表示方法。接着教师追问“这些方法中哪种较好”,这样一来学生就开始争论。而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不管怎么省略什么都没省去”想引出两个数字不能省去的原因。到此本来就可以轻松地介绍“数对”的意义,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我们的教学重点应该在这里出场。这么一来时间已经过了大半,到最后教师只能是草草归纳出“数对”的意义,过高要求学生记住,提高了教学要求。这样做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还有的教师因吃不透教材教学时常出现形物不分的现象。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到学生的终生学习,因为习惯是伴随人的一生的。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幼儿园到五年级的学习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其中有好的也有坏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辨别好坏,扬长避短了。我们说一般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包括听、说、读、写等。这本来是要求教师在一年级就开始培养的,所以很多学生都具备了这样一些习惯。可是到了六年级很多人没有坚持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继续培养和纠正,而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也没有继续培养新习惯和改正坏习惯的意识。所以很多学生即使到了六年级还是不会听讲、不会学习,也就是说不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很多学生往往都缺乏良好的思维习惯,甚至于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一种习惯的存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思维。因而思维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积极思考。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掌握他们的认识规律,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简单的活动,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教学别是大班额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嫌麻烦而只是照本宣科,这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效果自然不明显。

三、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合作探究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我们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共同性,比如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它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因为它的特殊性,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一是分配学习任务。教师始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等。此外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二是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就要根据分工,进行合作探究。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教师要不断地巡视指导,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三是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找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学习成果,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互相讨论和解决各小组提出的疑问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质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7-0181-01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一方面关系到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关系到小升初的知识衔接,因此,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非常关键,教师应紧密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结合数学教学实践来看,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来提高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质量。

一、构建轻松氛围,利用多媒体教学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师生间的传达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进步,增加情感交流的桥梁。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这门课程时会感觉枯燥乏味,这种现象的出现,就要求教师们在教授课程的同时努力为学生们营造轻松的氛围。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得多媒体、互联网教学越来越受到青睐。对于学生们来说,此种教学方式更加具有吸引力,也有助于构建轻松活跃的课堂。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控制能力差,无法全神贯注投入课堂教学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中比较严重的问题。因此,作为六年级的数学教师,想要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就有必要借助多媒体及互联网开展教学活动。

二、进行合作备课,加强课后反思

近年来的课程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教师的课前备课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模式,教师的集体智慧也应得到很大程度的发挥,很多教学的研究和成就也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考察、说课、评估等,充分利用校内的教学资源,进行公开轮讲,并从中选出最为吸引听众的案例。这种方式的备课,有效地做到了分工合作,既符合每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也可以让具有不同长处的教师们优势互补,达到既定的效果。这种模式打破了原有的教学理念的形态,更加的开放、轻松,交互性也变得越来越强。在课前做好备课的同时,在课堂实践之后也要做到查漏补缺,分析自身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知识的遗漏,并和学生们积极进行沟通,明确他们的困惑和易错点。这种课前备课、课后反思的双重模式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提高实践能力,发展自主学习

数学教师作为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的关键参与者,应把课堂上的被动学习变为让学生主动参与和进行数学探索的过程。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成为教师教学中值得反思的问题。教师单纯地授课会导致学生在理解上出现偏差,而理论的传授加之以实践的方法会让学生们更加容易理解。比如对于圆的周长这一概念的理解,可以让学生们自行进行测量,找出周长和半径之间的关系。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们的组织观察能力,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找到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而且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也可以变得丰富多彩。

四、做好学情研究,完善后进生辅导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状况。在进行新课教学的时候,教师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帮助中下游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尽可能消除学生的困惑。对于依旧没有掌握知识的后进生,教师除了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辅导外,还要充分的利用课下时间展开思想教育与辅导工作。要通过思想沟通,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后辅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比如,在“分数乘法”一课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就没有掌握好分数乘法的步骤,此时,教师要为学生普及相关的知识要点,比如“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最终算约数”,然后举例分析,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的运用。

五、积极开展复习,优化知识结构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相对较多,特别在期末复习阶段,由于旧知识已经遗忘了较长时间,所以再次运用就比较吃力。因此,教师要做好六年级学生数学知识的复习工作,帮助学生优化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牢记数学重难点知识,降低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通过对六年级数学教材的研究发现,其教学内容中都非常重视对过往旧知识的复习、巩固与联系。如在分数四则运算的几个章节里,就安排了“归一应用题”“常见数量关系”“平均数应用题”等旧知的复习。例如,“小明的妈妈了买了18个苹果,但是有6个坏的不能吃,家里一共有3口人,问如何再能平均分配呢?”此题就融合了数学应用题、四则混合运算知识。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很多学生答案分别是“18÷3=6或者是列式为18-6÷3,先算了18-6,錯误地理解了四则混合运算的含义”。对于学生对知识的遗忘及缺陷,教师要及时地展开复习补救工作,为学生温习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温习、掌握各单元知识要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水平。

六、引入科学理念,完善评价体系

小学生喜好表现,非常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实时的评价,对学生的成绩做到及时的肯定,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要持鼓励、肯定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努力自己就可以做到,并且可以做得更好。当发现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也要用和蔼可亲的语言去开导、劝诫学生。要为学生树立“我能行”的学习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的引入、吸收合理科学的评价理念,通过课堂测评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联合测评的方式,完善对学生的评价工作、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从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明确自身的优缺点及不足。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做好各方面教学工作的管控,才能有效地提高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运用新旧知识要点,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凤艳.刍议提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7,(60):125. 

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提升各年级学科的教学质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也变成了永恒不变的探究性课题。一个学校的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是否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网络形成的程度,为初中学校培养合格的初中生人才。该如何提升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教学质量呢?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归纳以下两点建议,供各教育工作者参考。

一、随机进行复习,完善知识结构

根据以往的数学大纲概要,我们不难发现,大纲内容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动,并且编者在编排新知识的时候,处处对旧有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比如,关于数学分数的四则运算内容中,就涉及对已学过的归一应用题、常见数量关系等复习。通过学生解答问题,能够做到解一题带一串的方法,使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久而久之就会起到很大的积极效果。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适当地对旧有知识的缺陷、遗忘等进行及时的补救和复习,对总复习的阶段起到巨大的缓冲效果。

二、抓好常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教学离不开常规教学模式,同时常规教学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基础。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紧抓常规教学模式。例如,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规范,教导学生课前课后及时预习、复习、做作业、练习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品质及学习习惯等。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教学质量势在必行,需要向更专业、更细致、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通过数学教学过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在毕业考试中的数学成绩,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数学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不断地在实践中认识并改正教学存在的缺点及不足。作者认为唯有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务实工作,才能真正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第6篇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

一看到应用题,学生立刻耷拉下了脸;一听到应用题,教师也叹了一口气。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应用题似乎都是一个印象:难。学生难学、教师难教。学生因此失去了对应用题的信心;教师也因为没有找到有效的教学策略,只能用看起来最有效的的题海战术来训练学生。据调查显示,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用题问题的表现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死板单调的学习模式,提高不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第二,在学习应用题过程中理解十分重要,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在讲解题目的过程中没有抓住语言表达的魅力。

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太侧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没有从根本上着手解决问题,没有发现学生学习应用题的根本问题,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接受一些机械化的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大大地打压了学生对这一知识学习的兴趣,长久执行会使学生厌恶甚至开始逃避这样的学习环境。

二、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1.要培养学生锻炼审题能力,抓住数量关系

审题是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的关键环节。学生在解题中常常审题不过关,导致无从下手,最终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学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我们要做的是让学生明白题目的意思,快速切入主题,进行计算。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只是一字之差,造成数量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答案错误。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细读题目,弄懂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与条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某农场去年饲养了300只白兔,今年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又引进了比原来多1倍的黑兔,问农?鱿衷诠灿卸嗌僦煌米樱看侄撂猓?我们会觉得农场引进的是300只黑兔,但我们要要注意“比去年多1倍”这几个字,也就是说农场引进的是比去年的300只还多300只的黑兔,即今年农场引进了600只黑兔,加上去年已有的300只白兔,该农场共有900只兔子,如果不能仔细审题,学生很容易在这样的问题上失分。

2.扩大解决问题的空间

应用题的学习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在解题中的自主解决能力。作为教师既要给学生去发现问题的时间,也要引导他怎样去发现问题,然后怎样去解决自己所面对的问题。这样他才会在脑子里形成一种自己的解决方式,才会有进步,才可以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的只是一个引路者的作用,课堂的主角还是应该放在学生身上。不需要整节课都是教师的口若悬河,应当把更多精力,放在设置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引导学生探索答案上。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更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知识获取的全过程里:发现――实施――解决,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加强关键句的分析训练

在应用题中,找出已知条件和求解问题之间的联系(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的培养)也是教学的难点,如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或者其他题目给出的各数量之间内在的关系等。如上述例题中小明体内水分是身体重量的,用数量关系表达出来就是:小明的体重×=体内水分的重量。掌握了这些数量关系能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有章可循,并能很快得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为今后解决更加复杂的数学应用问题打下基础。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即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思考,在该题中,哪些句子是表示数量关系的;如果用关系图来表示应该怎样画;用数学式表示出来应该怎样写,即将各已知条件与问题联系起来。做好上述步骤,基本上就完成了对题目的分析,剩下的就是运算和作答了。另外,在就例题分析完毕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延伸或变形,以引出后续新型例题和让学生真正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概括能力;建模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的就是复习的重要性。复习是学习的画龙点睛部分,小学六年级是对小学所学知识的综合考查阶段,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小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复习和归纳总结。又曰:“温故而知新。”可见复习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能“知新”。教学实践中的 “知新”不仅涵盖了基础知识的夯实和技能的迁移和深化,还囊括了学生学习态度、反思创新和自主探究等综合方面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就不能拘泥于对旧知识点的梳理,而应在回顾旧知识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探索变通能力。鉴于此,笔者结合近几年的一些教学经验,对怎样引导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进行如下讨论与探索。

1.培养概括能力,提取有用信息

(1)准确把握概念。对于应用题的数据,我们需要认真区分概念,不同的属性之间不能对比,所以我们要找准方向。比如,“一条绳长2米,剪去1/3,还剩多少米?”这里对比的是具体长度“米”,而减去的1/3是比例,所以要得到所求,我们必须将剪去的1/3换算成具体长度“米”即2×1/3= 2/3(米),然后再对比剩下多少。

(2)找准比较标准。针对干扰信息比较多的情况,我们需要确定对比标准,然后提取有效信息。比如应用题:“某酒店原来房价100元/天,先涨价10%,又降价10%,问现在房价是多少?”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要清楚两个10%对应的标准量不同,所以它们所代表的钱数也就不同,所以现在的价格绝对不是原价。

2.培养应变能力,实现举一反三

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中,问题都是灵活多变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课上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只有让他们掌握基本的解决方法,学会举一反三,才能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游刃有余。因此,在复习时我们设定的习题应该具有高度概括性,能以点带面,以期让同学们有意识地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分析问题变化规律的技能,实现复习的知识从量到质的转变。

例如,为了让孩子们系统地掌握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在现实问题解决中的应用,我们可以设置母题开启引导:“一块长方形菜地,长是8米,宽是6米,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同学很容易就回答,8×6=48(平方米)。我们将题稍微变一下:“一块长方形菜地,种了8行白菜,每行6棵,一共多少棵白菜?”有的同学就蒙了,开始画图数起来。其实这也是个面积问题,面积就是对应平面上的容积。复习过程中,通过简单问题引入,然后变形对比,让同学们回忆概念,对比认知,有效完善知识迁移,生成实践运用能力。

3.鼓励发散思维,探索多种解法

许多问题往往有许多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剖析一题多解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帮助他们深入思考,开阔视野,掌握多角度的认知和探索方法。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设置开放性习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思考,最终解决问题,收获方法。

比如,针对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复习,笔者这样来设置引导:“学校图书室有科技书120本,科技书与故事书的比是3∶5,科技书和故事书一共有几本?”解法一:把科技书看作单位“1”,那么故事书就是科技书的5/3,列式120×(1+5/3)=320(本);解法二:把故事书看作单位“1”,那么科技书就是故事书的3/5,列式120÷3/5+120=320(本)。复习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喜欢的方法,既体现方法的多元性,又优化了方法。

4.归纳解决方法,初尝建模思想

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我们往往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数学情境来进行设问。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只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类,然后引导同学们进行总结,将同一知识点的解题方法概括出来,建立数学解题模式,就能有效指导实践。例如在复习相遇问题时,笔者让大家对比以下3个题目,然后根据解题方法进行讨论。

题目①: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540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甲车每小时行6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0千米,问经过几小时,甲乙两车相遇?题目②:从甲城到乙城,汽车需6小时,货车需8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几小时可以相遇?题目③: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6天,乙队单独做需8天,两队合作需几天完成?

经过分析与解答,同学们发现上述题目虽然穿了工程问题、相遇问题等不同的“外衣”,但是究其本质,它们的数量关系原理是相同的,解答方法基本一样。这样大家经过归类总结,概括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最终触类旁通,大大提升了解题能力。

本文是笔者结合多年的一些教学实践对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引导方法的讨论与总结。概括地讲,复习不但是巩固旧知识的过程,还是弥补知识漏洞、升华探索和分析能力的过程。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立足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如此才能引导学生迁移知识,生成能力,有效达成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学琴.小学六年级总复习教学反思[J].新课程(下), 2011(03).

第8篇

一、关照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高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课例1】“角的初步认识”(第38~39页例1)。教师已经提供大量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实物照片,而且在这些物体的关键处都用红线标明,并用闪烁效果加以凸显,学生也都看到了这些物体中的“角”。可当教师问学生角长什么样子时,学生或支吾着讲不出话来,或只能用手比画情境图中的角。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数学语言贫乏,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会做不会说、想说说不好的现象。语言表达不顺畅,学生的思维势将受到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正处于数学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所以从低年级起就必须重视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师在遇到上述情形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提供帮助。当学生手指着角而说不出的时候,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表述的关键词,如“尖尖的点”“直直的边”,让学生知道怎么表达,使他们“会说”。(2)模仿教师说。当学生手指着“角”而说不出的时候,教师可以直接示范说(配上相应动作):“角由一个点和两条边组成。”然后全班学生一起模仿着说一遍,紧接着同桌互相说一说。一般在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新知识时,学生要模仿教师从说一句话到说一段完整的话。环节简单,但很重要。数学语言表达不清,学生的数学思维自然不明。

二、要把握好课堂交流的时机

课堂上学生的交流分享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相关环节教师要如何组织?总的来说,教师应该把交流分享贯穿于数学课堂的全过程,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把话语权还给学生,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分享。把交流分享贯穿于笛Э翁茫并不是让学生随意想说就说。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学生进行交流分享的节点、时间、形式等要素,才能使交流分享达到预定的目标,提高有效性。教师必须在几个重要节点刻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分享。

1. 在初学概念时进行交流分享。

当低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新的知识与概念时,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刻理解。

【课例2】“长度单位”例2的教学。

认识尺子上的“厘米”时,教师先让学生找出尺子上的1厘米,用手指比画感受1厘米的长度,而后组织学生交流分享“说一说厘米是什么”和“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1厘米”两个话题。教师在此处设计了两个交流分享的形式:先同桌互相说,后指名汇报。

学生在这个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可以达到如下收获:(1)进一步明确厘米是表示物体长度的,而不是表示物体有多重的。(2)还明确厘米是表示长度的一个单位,因为学生在交流分享中还会触及其他长度单位,如米、分米。(3)在大脑中建立有关1厘米的表象。因为学生在交流分享“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1厘米”时,同学之间自然会暴露出对1厘米的错误判断,有错误必然有争议,有争议就会调整原本的认知偏差,使学生准确理解新知识、新概念的本质。

2. 在知识易混点进行交流分享。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易混的知识点,教师便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促进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

【课例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

当教学进行至动手操作环节,即学生用纸张折角,再比一比谁折出来的角大,学生出现了争执不下的场面。

师:说的都有道理啊!但是这两个角肯定有一个大,有一个小呀,到底哪个大?全班互相说一说。

教师巡视听取各种不同说法,发现还是有不同意见,便组织全班分组辩论。

师:赞成绿角大的为正方。赞成蓝角大的为反方。由正方先说。

显然,在“比较角的大小”这个易混知识点进行交流分享是必要的!教师通过这样深刻、高效的交流分享,不但使原来混淆不清的认知变得清晰,还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在重点、难点处交流分享。

学生学习新知遇到重点和难点知识时,教师应该及时组织安排学生进行交流分享。

【课例4】“长度单位”的教学。

在进行此课教学时,学生对“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这一知识难以理解,教师先让大家用手指()去量课桌、黑板的长边,然后请全班最高与最矮的同学分别汇报测量的结果(教师也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并记录在黑板上。(“+”表示多一些,“-”表示少一些)

课桌长:4+,4-,3-。

黑板长:30,24,18。

师:同学们,看着这些记录信息你想说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巡视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后,组织学生汇报。

生1:同样的课桌与黑板怎么有不同的测量结果呢?

生2:课桌、黑板的长有三种不同的测量结果,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一”不一样长造成的,如果每个人的“一”都一样长的话,那么课桌与黑板的长度只能有一个测量结果。

师:你们思考的与数学家想的一样,看来没有用统一的一个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是不行的!于是数学家就发明了尺子。

教师出示厘米尺,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第9篇

1、小华读一本120页的故事书,第1天读了全书的13 .

(1)第1天读了多少页?(2)剩下多少页没有读?

2、小华读一本120页的故事书,第1天读了全书的13 ,第二天读了全书的14 ,

(1)第1天读了多少页?(2)第2天读了多少页?(3)还剩多少页没有读?

3、小华读一本120页的故事书,第1天读了全书的13 ,第二天读了余下的14 。

(1)第2天读了多少页?(2)还剩多少页没有读?(3)第1天读的页数是第2天的多少倍?

4、小华读一本故事书,第1天读了全书的13 ,第二天读了余下的14 ,还剩6页没有读。

(1)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2)第1天比第2天多读了多少页?

5、小华读一本故事书,第1天读了全书的13 ,第二天读了余下的14 ,第1天比第2天多读20页。

(1)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2)第1天读的页数是第2天的多少倍?

6、小华读一本故事书,第1天读了全书的13 ,第2天读20页,第3天读余下的14 ,还剩全书的38 没有读。

(1)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2)还剩多少页没有读?

7、一辆摩托车以平均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行完了60千米的旅程。在回家的路上,它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问摩托车在整个来回的旅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8、车站运来一批货物,第一天运走全部货物的13 又20吨,第二天运走全部货物的14 又30吨,这时车站还存货物30吨。这批物一共有多少吨?

9、车站有一批货物,第一天运走全部货物的13 少20吨,第二天运走全部货物的14 多10吨,这时车站还存货物70吨。这批货物一共有多少吨?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