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10: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工业经济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后工业经济时代
美国社会学家Bell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提出了"后工业时代"(thepost-industrialage)[7]。西方主流经济学主要以技术经济标准来划分经济时代:狩猎—采集经济时代(thehunter-gathererage)、农业经济时代 (theagriculturalage,亦称"农耕时代/agrarianage")、工业经济时代(theindustrialage)和知识经济时代(theknowledgee-conomyage)。Cohen的《健康与文明的崛起》[8]6775、Johnson的《人类社会演进》 [9]53、Clark的《世界经济简史》[10]、Lenski&Nolan的《人类社会:宏观社会学导论》[11]等书籍都对这种经济时代划分法有详尽介绍和运用。本文根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需要,采用这种划分方法,并定义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之交的过渡经济时代为后工业经济时代。
(二)协同动力研究
协同论(Synergetics)是"新三论"之一,20世纪70年代由联邦德国著名物理学家Haken创立,后被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社会、经济领域,同时也给现代科学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国外学者Faulkner认为,协同概念可以分解为"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12]。然而,在企业管理中对"协同"的态度并非都是积极的,虽然协同效能使企业趋之若鹜,但企业取得协同效应之艰难却使其望而却步,甚至产生质疑,亦即"协同陷阱"[13]。而我国学者在动力学研究方面成果颇丰,如:田会从宏观角度阐释了不同经济时期企业动力系统模型[14];樊燕萍等应用系统思维方法、系统动力学来研究战略并购问题[15];王光辉等基于动力学视角构建社会舆论形成及干预的动力学模型[16]。然而,关于协同学与动力学结合的研究主要在于理论探索。如:孟琦等通过构建协同动力模型对企业战略联盟自组织演化过程中协同机制的建立进行理论探索[17];郭明彬、张陆洋等运用协同学的伺服原理和自组织动力学模型来研究风险投资的竞争与协同机制[18]。本文尝试构建主导要素协同动力模型来解释企业联盟内在协同动力机制,并通过考察纳斯帕斯与腾讯的成功联盟进行例证。
二、后工业经济时代主导要素协同动力模型
(一)不同经济时代的主导要素
不同经济时代要素的构成是不一样的,尤其是主导要素,可通过生产函数理论来解释———人类社会的任何生产方式都是以当时最短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为自变量的一种生产函数。因此,在农业经济社会,谁拥有了土地,谁就控制农业经济时代;在工业经济社会,谁拥有资本(机器、厂房、原材料等),谁就控制工业经济时代;同样地,知识经济社会的主导要素就是知识。而后工业经济时代作为一种过渡性经济形态,知识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上升,所以此时经济社会的主导要素便是资本和知识。
(二)后工业经济时代主导要素协同动力模型
后工业经济是以资本与知识为主导要素的混合经济形态,此形态下资本与知识体现的是博弈关系还是协同关系,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所以,企业在投资与合作过程中,联盟企业要正确处理好两者(资本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促使协同力始终大于博弈力,从而使联盟发展壮大。在此,为了深入研究后工业经济时代联盟企业之间的协同模式与动态关系,引入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尝试建立模型来探讨企业联盟协同动力机制。我们建立主导要素协同动力模型如图1,假设斜面上的球体为企业联盟,斜夹角α代表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速度。联盟中的投资与被投资企业分别是主导要素(资本与知识)的代表,其中:Fk代表资本动力,Fi代表知识动力,这两种力量成为推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中坚力量。而同时存在与前两种动力目标不一致的动力,即是企业联盟的耗散力F= {F0,F1,F2,……}。这个模型简明地反映了过渡期"后工业时代"联盟企业形成的协同动力模型的变化过程。1.耗散力从投资到资金回报过程,联盟企业既要受到市场经济压力的影响,又要受到来自文化背景、价值取向、信息拥有等差异造成的分歧和摩擦,这些力的总和我们合称为耗散力(F)。对于企业联盟而言,在耗散力的作用下,企业间的协同合作创造的价值将逐步减少,同时增大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图1可见,耗散力可以分解为与"协同动力"方向相反的企业联盟内部阻力Fx以及与斜面垂直的市场环境压力Fy。企业实现联盟后,关于耗散力问题主要有三种情况:(1)α=0时,双方积极共建和谐伙伴关系。最初联盟内部的阻力并不明显(Fx值趋向于0),耗散力取决于市场经济压力的大小,企业联盟处于一种对外竞争状态。(2)0<α<π/2时,内部阻力Fx逐渐上升,相反市场环境压力将逐步减少,联盟企业既竞争又协同,且后一种关系更为突出。(3)α=π/2时,表明企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此时企业联盟已经相当成熟,可以游刃有余地应对市场环境的各种变化(Fy值趋向于0),企业间的耗散力大小取决于联盟内部阻力的大小,企业联盟表现出强大的协同效应。2.协同动力企业联盟为了克服耗散力的负面效应,从系统内部形成序变量即"资本+知识"的协同动力,促使联盟企业相互融合来抵消耗散力以实现联盟价值。因此,协同动力与联盟利益的方向是保持一致的,协同动力越大,得到的利益越多,可以表示为:Fki=F2k+Fi√2Fk=Fk1,Fk2,Fk3({,…};Fi=Fi1,Fi2,Fi3{,…}),其中:Fki表示沿着斜面方向的协同动力,Fk,Fi分别是与横坐标和纵坐标平行的资本动力和知识动力,且随着经济转型速度α的加快,资本动力的引领地位逐渐被知识动力所取替,即资本动力趋于平稳,而知识动力顺应时势而越发强大,因此协同动力的大小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知识动力的大小。
三、案例分析
近年来,中国IT行业公司中创始人离职案例渐多。诸如:盛大入主后,2011年酷六网创始人、CEO李善友离职;国美电器入主后,2012年库巴网创始人、CEO王治全离职;雷士照明引入风投资本后,2012年创始人吴长江争夺控制权失利而出局。从中容易引发我们思考,"外人"成为控股股东,公司由控股股东还是企业家(创始人)管理?或者说公司运营采取"谁投资,谁主导"模式还是采取"你投资,我经营"模式?从现实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公司仍停留在" 谁投资,谁主导"模式上。然而,事实证明,后者才是后工业经济时代企业投资与合作的理性选择。下面通过纳斯帕斯与腾讯联盟的成功案例分析来说明这一问题。 1998年纳斯帕斯曾经成立一家互联网服务公司,后因经营效果不佳而关闭,而同时期的腾讯也陷入困境———因为用户的激增与资源(资金、设备、服务器托管费等)短缺的内在矛盾,马化腾险些把腾讯转卖。纳斯帕斯作为一家跨国大企业资本充足,却缺乏一支知识丰富的经营团队,相反,腾讯缺少的正是雄厚的资金做保障。所以,现实境况反而为两者联盟提供可能。
(一)纳斯帕斯—腾讯联盟
从1998年成立至今,短短十几年间腾讯已发展到4.48亿(一说6亿多)活跃用户,成为坐拥国内外最大客户群的互联网企业之一,2013年实现净利润170多亿元人民币;公司市值由2007年的100亿美元猛增到2014年的1416.8亿美元,7年增长14.2倍,年均增长率达46.04% (100×(1+x)7=1416.8,x=0.4604),其中2008、2009年环比增幅高达100%(见图2);相比近一年面书(Fa- ceBook,也作"脸谱")、苹果(AppleInc.)、微软(Microsoft)等世界主要IT企业的市值涨幅(截止2014年3月,见图3), 腾讯为106.93%,仅次于面书而远高于其他同类企业。可见,腾讯迅猛崛起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互联网企业之一。纳斯帕斯成为这一奇迹的大赢家。2001 年纳斯帕斯斥资3200万美元入股腾讯,并以持股46.5%成为它的第一大股东。此后腾讯虽通过股市融资几度调整股权结构,但至2013年纳斯帕斯(通过其旗下子公司MIH)仍持有腾讯33.93%的股权,若以收市价360港元计,腾讯的总市值高达6690亿港元,而MIH所持股票市值为2269亿港元。若将纳斯帕斯入股腾讯的3200万美元按当时汇率折合约为1.95亿港元计算,则它12年来获利2267亿港元,为其原始投资的1160多倍,年均增值率超过80%(1.95×(1+x)12=2269,x=0.801)。如此高额的投资回报和如此迅猛的资产增值速度,不仅让纳斯帕斯保持住非洲最大媒体公司的地位而且使其跻身世界IT投资巨擘之列。
(二)纳斯帕斯与腾讯联盟协同动力机制
根据协同学与动力学原理,在后工业经济环境的作用下,资本、知识两要素就会产生"协同序变量",使要素系统从无序进入有序运行状态,并且序变量产生的动力将驱动着联盟系统向更高级的方向发展。在纳斯帕斯与腾讯联盟系统中,纳斯帕斯是资本的代表,腾讯是知识的代表,两者所形成的协同动力机制无疑可以很好地回答"后工业时代为什么纳斯帕斯与腾讯联盟能取得辉煌成就"这一问题。在此我们将企业联盟与其发展的历程结合起来探析"纳斯帕斯与腾讯联盟协同动力机制"1.初始期2001年纳斯帕斯斥资3200万美元入股腾讯,实现了两者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的优势互补。当年纳斯帕斯占股46.5%,按照常规投资管理思维,纳斯帕斯理应安排人员进入董事会或者掌控公司的经营管理,但纳斯帕斯采取的却是"被动投资者"策略,让腾讯的业务独立发展到今天———如2003年腾讯虽偏重即时通讯工具QQ业务,但为规避主打单一业务潜在的风险,同年腾讯推出集广告、游戏、新闻等于一体的门户网站。从图4—Ⅰ可见,两者联盟正处于初始期,纳斯帕斯(资本)成为驱动系统运行和完善的主动力,而腾讯(知识)在雄厚资金的支持下,能够充分认识到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适时地调整和改变投资战略和战术来迎合发展需要。2.成长期2004年腾讯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标志着纳斯帕斯与腾讯联盟进入新的历程。在腾讯的发展过程中,纳斯帕斯加盟固然使腾讯"翻了身",而2005年职业经理人刘炽平的加盟也对腾讯的发展意义重大。纳斯帕斯作为腾讯的第一大股东,与腾讯秉承相同的管理理念———实行"市场化、专业化"管理,积极完善激励制度、产权制度、职业经理人制度,避免"内部人控制"现象。从图4—Ⅱ可知,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速度(α)越快,腾讯的运营模式显得越来越重要,决定了联盟的发展方向和动力大小。正因为腾讯重视管理、信息技术、制度等知识要素的作用,大力推进了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网络广告的发展;同时在纳斯帕斯强有力的庇护下,2008年腾讯收购纳斯帕斯印度子公司的部分股份,加快了腾讯与大股东携手海外投资的步伐。实践证明,腾讯在自身"内修"和纳斯帕斯"外助"的共同作用下,创造出更大的协同力,2009年腾讯QQ用户超4.5亿,高于微软和Skype在中国的用户数,同时当年股价屡创新高,成为了纳斯帕斯的最优资产。3.成熟期2010以来腾讯大大加快投资并购的步伐。2010年与纳斯帕斯联合斥资6.88 亿对Mail.ru集团(原名DST,美国facebook的主要投资方)进行投资,同年收购了Naspers泰国子公司49.9%的股份。并且据一项统计,2010 年之前的十年内,腾讯大约只进行了30次投资并购,而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已超40次[19]。国内创业板379家公司总市值为17000亿元,而腾讯市值就近万亿,一家公司竟超过创业板市值的一半,其高成长性由此可见一斑[20]。无论从跨国投资并购还是从公司市值状况来看,都可以体现出腾讯已是一家成熟的企业。所以,当今腾讯即使面临奇虎360、阿里巴巴等同行企业的激励竞争,也能完全适应新经济潮流的冲击而海内外,进而日益彰显知识要素在新时代的主导地位,让知识力量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图4—Ⅲ)。
分析工业总产值占比情况:从本月实现工业总产值情况来看,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6.67亿元,其中霍州煤电吕临能化有限公司占到56.53%,剩下企业中公满江红有限公司实现1450万元,其余企业几乎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主要原因为煤炭市场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下游需求不足影响,煤炭市场价格低及部分村矿矛盾的干扰,使企业生产无望。
2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从部分企业生产情况看全县工业。(1)分析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指标,看煤炭企业经营现状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指标有(从财务报表提供数据):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周期、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比率、销售毛利率。(抽取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企业)霍州煤电吕临能化有限公司,以上各比率分别为:16.41次、20.09次、13.24次、0.1593次、87%、30%(营业周期为39.86天);分别比去年同期降了5.03次、应收账款去年为0、12.53次、0.048次、16%(增加)、5%(营业周期加长了18.42天)。新民焦电有限公司,以上各比率分别为:0.99次、6.23次、0.13次、0.11次、111%、16%,与去年相比分别降了2.23次、8.93次、0.2次、0.14次,5%,增了15.84%。从以上企业各比率情况可以看出:①企业存货及资产的管理水平有所降低,显示企业存货及资产周转速度放慢,企业资金变现能力较弱,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减弱;②负债比率持续加大,拉响了企业经营风险预警;③煤炭市场供大于求。尽管企业不断减少成本,缩减费用支出,但企业营利空间仍很窄小。综上看出煤炭暴利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企业经济运行再次遭遇寒冬“回头潮”,现在的大部分煤炭企业处于生产亏损状态,生产越多,亏损越大,企业每生产一吨原煤就要亏损5.98元。(2)煤炭价格长期弱势运行,原煤价格指数持续滑落,煤价依然有下沉空间。从上表可以看出:作为我县主导产业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指数逐月下降。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看不到煤价止跌希望,看不到煤价的谷底。
3存在问题
一是企业的市场主动积极性不高,争取利润的信心欠佳。今年以来由于煤炭的上游企业钢铁、焦炭市场低迷,导致原煤单价一降再降,企业为此也失去信心,没有在扭亏增盈上下决心,下狠心,有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二是传统工业受大环境影响生产,工业产业结构单一,有待改革和完善。三是轻工业缺乏活力,而且趋势有所加剧。1—9月轻工业完成增加值0.16亿元,占临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5%,去年同期的比重为3.83%,同比下降了1.98个百分点。
4建议对策
新时期,煤炭经济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系列问题已逐步彰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时期煤炭经济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虽然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自然资源以开发为主导,以输出为目的的思想,导致煤炭的附加值低,资源利用利不高,经济效益低增长模式,严重阻碍了新时期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受传统生产模式的影响,我国的煤炭产品还是以原煤为主,煤炭的深加工投入严重不足,加工能力低下,进而使得煤炭产品附加值太低,虽然我国对煤炭深加工也做了很大的投入,但深加工的总量不足原煤生产的5%。
(二)新时期煤炭工业面临的环境问题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煤炭经济在快速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煤炭的开采面临巨大的环境污染。我国在采煤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石与原煤的比例达到1:1,其中煤矸石的比例达到30%左右。这些废石对空气,水资源以及自然生物链造成巨大的污染,就煤炭企业对环境的补偿力度远远不够,不足煤炭销售额的5%。
(三)新时期煤炭收支分配严重失衡煤炭经济快速发展,出现收支分配失衡现象严重,投资企业通过对煤炭资源的开采,获取巨大的利润。然而矿区的居民与煤炭企业的工人,因煤炭开采遗留下的环境问题,个人健康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使其深受其害,煤炭经济中的收益分配不均衡现象引发的矛盾日益彰显。
(四)煤炭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资源浪费问题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每开采一吨煤需要消耗2.5吨的资源,同时还会损耗共生的铝矾土、高岭土与耐火粘土等资源8吨左右,消耗水资源约2.5吨。在新时期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资源浪费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浪费现象严重。同时,过度开采造成的环境补偿大幅增加,煤炭经济对环境的治理与植被再生费用投资巨大。
(五)煤炭经济的发展,缺乏对地方经济的补充煤炭企业属于集体性质的生产企业,拥有专门的煤炭运输与可开采的资源。但是煤炭企业的收入所得税25%归中央财政,而地方财政只收17%的增值税,中央收益与地方收益相差甚远,煤炭企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低。
二、新时期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煤炭经济发展也迎来新的转型期,从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的演变,从公有制向私有制的转变。在新时期,如何推动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新时期加强资源管理、分配,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自我国煤炭资源管理实行有偿使用的政策以来,实现了收取资源补偿费与资源税。但是征收这两种费用都是基于煤炭的销售额或者产量来进行计算,对资源本身价值没有进行真实的体现,对煤炭资源有偿使内涵与资产化管理没得到体现,资源的回收率仍然不高,资源不能进行有效利用。新时期实现煤炭工业经济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改变煤炭资源管理策略。把资金产化管理运用到煤炭资源管理之中,以实事合理的资源价值为基础,推动资源的合理分配,在提高产能的同时保护资源。同时,加强煤炭产品的深加工,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提高产品价值,实现煤炭经济的整体效益提升。
(二)新时期煤炭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加快煤矿技术的改造,强化科学化管理理念,提高煤炭生产的水平与质量,走品牌经济发展的战略路线。同是加快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深入发展大型洗煤、选煤项目,对水煤浆以及煤制油等工程项目进行扩建,扩大原煤的洗煤比重与炼钢喷吹煤的生产规模,在增加煤炭产品种类的同时,提高其质量。同时进行非煤产品的项目建设,增加煤炭企业新经济增长点。合理利用煤层中的气资源,调整煤矿资源中输出产品的结构,使其科技含量与附加值提高,进而提高煤炭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三)新时期完善煤炭经济对生态环境的补偿制度,同时加强监管力度在新时期要加强煤炭企业在开采与生产过程中对资源与环境的补偿力度,增加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建立健全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生态监督管理控制体系。切实解决煤炭企业的无度开采的状况,加强对安全以及生态环境监督与控制。国家职能部门加在审查与执法力度,对煤炭的开采和生产进行生态环境评价,规范煤炭企业的开采与生产行为。
(四)新时期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推进煤焦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的开采利用率,把传统煤矿开采过程中的节能降耗与废弃物再利用,与新时期的高效采煤,精煤外销,劣质煤与中煤进行发电,把煤矿废水与生活废水进行处理回收利用,把粉煤灰与煤矸厂进行合理的开发,形成煤炭资源的循环产业链,把废弃特的排放量降到最低,把环境污染降到最小,同时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
(五)新时期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煤炭企业的节能改造力度对传统的采煤方法进行改造,提高煤炭资源回收利用率。按照国家能源有偿使用的原则,对煤炭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坚持煤矿开采与回收标准,同时提高安全生产的能力。加快煤炭经济深入改,提高粉煤与水煤燃烧技术,辅机节能系统等先进技术的运用,把集中配煤与筛选块煤等技术进行广泛运用。
(六)新时期以煤炭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平稳发展煤炭企业属于集体制的居多,对煤炭价格有绝对控制权。私营煤炭企业都是以集体煤矿炭价格为依据,缺乏市场竞争机制。新时期,就加强市场经济对煤炭企业的作用,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推动煤炭经济竞争机制的发展,在推动地方经济的同时,加大对集体制煤矿企业的监督,促进为地区经济发展作贡献,充分发挥集体经济职能,完善补偿机制,加大对地方经济与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
三、结束语
中国工业经济毕业论文范文一:能源消费对工业经济的干扰探讨
根据Eviews5中分别对工业增加值个体gyit面板数据做LLC检验,先从水平(level)序列开始检验,检验结果LLC=19.24对应的p值近似于1,所以接受原假设,面板数据中的36个个体存在单位根,继续对该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后继续检验,检验结果LLC=-17.28对应的p值近似于0,表明序列平稳,记为I(1)。同理,对能源消费量xfit面板数据做LLC检验,得知结果LLC=-22.6对应的p值近似于0,表明序列平稳,记为I(1),继续对两个面板做Fisher-ADF检验,得知结果的p值都近似于0,表明序列都平稳,记为I(1)。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知,我国工业增加值与能源消费量的水平值经过以上两种方法检验后,均存在单位根,而二者经过上述一阶差分后,其结果在5%的显著水平下均表现为无单位根,从而说明这两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
由以上基于单位根的检验结果发现能源消费量与工业增加值之间是同阶单整的,存在着协整关系的可能,可以继续做协整检验,协整检验的方法主要有下列三种:Pedroni检验、Kao检验、Fisher检验。分别得到工业增加值与能源消费三种检验的结果如表3所示。通过了协整检验,说明能源消费量与工业增加值与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其方程回归残差是平稳的。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上直接对原方程进行回归,此时的回归结果是比较精确的。
面板数据模型通常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混合估计模型,一种是固定效应模型,一种是随机效应模型,在面板数据模型形式选择方法上,经常用F检验决定是混合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无论是拟合优度,还是AIC值和SC值,个体固定效应模型都优于混合模型。在此基础上做F检验,确定是选择混合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如表5所示。根据检验结果,因为F检验相应的p值小于0.05,结论是推翻原假设。应该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然后继续用H统计量检验应该建个体固定效应还是个体随机效应模式。然后用Hausman检验确定应该建立随机效应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如表6所示。同理,因为H检验相应的P值小于0.05,结果是推翻原假设。仍然还是应该建立个体固定效应。由此得到1998年~2010年间36个工业行业的影响贡献值,如表7所示。
我国工业36个主要行业的能源消费与行业增长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大多数行业对能源具有高消费与强依赖的特点,从静态依赖性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gy25)、石油加工业及炼焦业(gy18)、煤炭采选业(gy1)、化学纤维制造业(gy19)等行业都具有能源高消费的特点;从动态发展的角度而言,专用设备制造业(gy29)、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gy25)以及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gy31)、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gy32)等行业的发展都对能源具有强依赖的特点。
对于上述能源密集型部门应该优先引进先进技术,更新与改造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推动这些部门的能源强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产品的浪费,减缓社会增长对其产品需求的增长速度,保持或降低其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例不变或有所下降。
要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可以采取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两种方法。这也与我国十二五大力倡导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导向一致。对于能源静态依赖性较强和收入弹性较高的行业进行适度调整,如煤炭采选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以抑制由于这些行业不合理发展所带来的能源消费的增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而对于能源效率系数较高的行业进行技术改造,特别应重点支持和鼓励有助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技术创新和更新改造投资,尤其是对那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能显著降低能源消耗的行业,如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等,以弱化我国工业各主要行业对能源的高消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工业经济毕业论文范文二:论工业经济的发展路径
明确指导思想、确立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
在指导思想上: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着力推进工业经济总量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发展支柱产业为重点,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深入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思路,着力构建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发展模式,全面开创该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在发展的基本原则上:坚持可持续发展。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大力推进工业发展的同时,统筹兼顾能源消耗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保持工业快速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明晰发展定位
发展定位是否明晰、准确,关系到空间布局、产业分布、关系到发展功能能否发挥、集群优势能否互补、牵涉到对基础设施配套的应求,对工业发展十分重要。因而本文结合实际提出:壮大十大经济板块,实施四大战略,培育四大支柱产业体系,提升六大发展水平的发展定位。
1壮大十大经济板块:发展县产业集聚区、三环工业园区、许河、南彰、孟寨板材基地、固阳民族乐器工业基地、固阳、闫楼、红庙板材工业基地、黄河创业园。
2实施四大战略:(1)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提升工业整体水平,着力推进优势资源和产业的深度开发,将资源和产业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2)实施开放引资战略,以面向市场为重点,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3)实施科教、人才兴县战略,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经济科技含量。(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加快人与自然和谐。
3培育四大支柱产业体系:围绕工业强县的总体构想,重点培育木制品、吊装机械、民族乐器、纺织服装四大支柱产业。2.4提升六大发展水平:(1)全面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2)科技创新水平;(3)对外开放水平;(4)信息化水平;(5)产业整体效益水平;(6)可持续发展水平。
谋划重点产业规划
1壮大优势产业:(1)木制品加工业。利用该县泡桐,以该县三环华兰实业集团为龙头,以高档家具、棺木为产品主线,以该县三环工业园区、固阳民族乐器工业园区、闫楼工业园区、南彰工业园区为产品加工基地,在该县遍地开花,迅速带动该县桐木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加速该县桐木加工传统化生产加工向高、精、尖产品方向发展。(2)吊装机械。该县县吊装机械生产,应充分利用专利技术,在该县建立吊装机械生产基地,通过与国内大企业联合提升该县吊装机械生产技术水平,建成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把吊装机械加工业发展为该县工业的主导产业。(3)纺织服装业。应充分利用该县棉花优势,大力发展纺织业,把该县的棉花资源优势变为产品优势,成为该县主导产业之一。(4)民族乐器业。民族乐器应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建立标准化工厂及车间,积极提升外部形象,进一步开发新产品,争创国家驰名商标和名优产品。
2发展其它产业。(1)化工业。应利用肥源化工创业的有利时机,在合成氨上,锰盐的产品优势,在产业技术优势,设备优势上做文章。(2)农副产品加工业。由于该县是农业大县,搞好小麦、花生深加工,形成名牌产品具有一定优势,把农产品加工链条延长,真正把农产品的原料优势变为产品优势,变为产业优势。(3)内蛋奶业。该县也是养殖大县,生猪、牛、羊加工,该县有一定优势,利用企业优势,利用养殖加工基地连农户,产销一条龙,公司加农户的多种形式,大力发展猪肉、牛肉、羊肉、加工项目、创出名牌、打出品牌。
梳清具体的工作措施
1应在拓宽发展领域上实现新突破。应进一步拓宽工业经济的发展领域,凡法律未明确禁入的一切行业和领域,工业经济均可进入,应在巩固发展四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项目、企业技术改造方面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全面参与工业经济建设。一是鼓励各种形式的创业。应进一步放宽政策,改善措施,最大限度地释放全民创业激情,支持各种形式创业。坚持走规模扩张的路子。应依托四大支柱产业,在大力发展木制品加工业,同时,积极发展吊装机械、民族乐器、建筑材料、棉花加工产业集群。集中精力培育发展棉纺、面粉产品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为各类工业项目落户该县提供良好的承接平台。
2应在块状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依托该县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培育木材产业化加工专业村为重点,积极创办其它类型的加工专业村,努力形成一村一品、数村一业的块状经济格局。
3应在提高质量效益上实现新突破。应着眼于工业经济的优化升级,着眼于规范管理,着眼于规模发展,大做提质增效文章。一是应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进一步规范企业运行机制,真正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二是应以加强管理为重点,进一步焕发工业企业内在活力。应继续坚持成功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质取胜、争创品牌为目标,切实抓好企业内部管理,向管理应市场、应效益。三是应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账册凭证,开展会计培训,统一资金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四是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制度、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执法制度等。五是应以科技创新为根本,进一步提升企业实力。应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工业企业应把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五年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应舍得花钱研制、开发、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有条件的应建立科研机构和技术开发中心,为科技人员施展才华提供用武之地。
1.1部分输变电线路工程工程施工合同有失公正当前,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的现象在输变电线路工程施工合同中普遍存在。许多施工合同文本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发包方拟制的,在权利和义务的分配上对发包方有着很大程度的倾斜,对于承包方来说非常不利。特别是对发包方违约、赔偿等方面的内容缺乏明确约定,或者虽然有约定但缺乏可执行性,实际工作中发生问题难以按照合同执行。整个合同有失公平,使得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对于整个工程的正常推进非常不利。另外,当前电力设施行业竞争十分激烈,使得施工方在与业主的互动过程中始终处于较为被动地位。业主在处理工程建设相关问题过程中表现得较为强势,常常会提出苛刻和不平等的条件,将自身的风险转移到承包商身上,使施工方利益受损。此外,在现行的审计制度下,对施工企业进行审计时,往往只是把工程竣工结算中的高估和冒列作为审计重点,而忽视了因设计方、工程发包方原因而增加的施工费用。甚至有些设计单位只关注费用核减而无视费用调增,直接导致施工企业利益受到损害。
1.2人工、材料、机械的持续上涨导致施工投入持续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其中,建筑行业职工收入年均上涨幅度达到10%左右,在这种环境下,输变电线路工程施工预算中人工费比例达到了16%左右。而发达国家人工费比例一般为50%。二者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由此可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建筑行业特别是输变电线路工程施工企业费用还会继续上涨,而输变电线路工程的特殊性又使得机械化施工推广困难,进而导致工程施工对于人工依赖性较高,致使施工企业人工费用难以降低,从而给施工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与此同时,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的建筑材料价格也随着市场行情不断上涨,加剧了施工企业经济压力。由于工程投资预算编制所使用的定额实效性较差,往往落后与市场变化很大一段距离,而在编制预算时难以对材料市场价格涨幅做出准确预估,使得这部分因为市场价格变动导致增加的费用部分不能被纳入预算,而是由施工企业承担,被动性的计价方式侵占了施工企业利润。
1.3施工企业自身技术经济防控能力较差部分输变电线路工程施工企业缺乏技术经济分析意识,单纯认为只要产值上去了,只要保障好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就能把企业经营好,没有对企业施工成本和取得的利润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从而导致输变电线路施工企业长期存在高产值低利润的问题。
2输变电线路工程施工企业技术经济重点
根据输变电线路工程建设进度,施工企业技术经济重点可划分为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决算阶段三个阶段。
2.1在项目招投标阶段,企业要做好技术经济工作,首先对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进行全面详细地把握和理解,要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细致周密的调查,做好各项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正确选择施工组织方案,仔细校核和分析招标工程量、做好工程成本、施工投资和利润的测算工作。只有经过上述工作,从技术与经济的角度,深入分析,认真比对,切实掌握工程实际情况和成本预算,再通过灵活使用不平衡报价法、突然降价法等招投标技巧,施工企业才能在项目招标阶段最大程度保证工程施工阶段和竣工决算阶段的经济利益。
2.2施工阶段是工程具体实施建设阶段,也是施工企业技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施工阶段,施工企业要着重做好技术经济的分析控制、将设计变更与技术经济相结合,落实工程索赔。通过建立并实施科学高效、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保障施工企业合法利益。
2.3在竣工结算阶段,对工程全过程收集的信息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与项目发包单位充分沟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和竣工决算阶段发生的问题,要切实保证相关数据、信息、单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以便必要时作为法律诉讼的依据。
3提高输变电线路工程施工企业技术经济能力的方法
首先,要提高技术经济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技术经济人员是企业开展技术经济工作的关键。由于技术经济工作的复杂程度和特殊性,技术经济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业务能力,既要能够面临经济诱惑不动摇,又能够机动灵活地协调各方面关系,常驻施工现场,切实保障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其次,提高认识,加强技术经济管理体系建设。输变电线路工程施工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技术经济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技术经济和企业经济效益与长期健康发展之间的重要联系。要从企业的顶层设计着手,从指导思想到具体措施、从资金保障到人才支持,建立并不断完善技术经济管理体系,让技术经济工作贯穿每个输变电线路工程工程项目的始终。
4结束语
1.1生产安全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地不断地发展,人们物质生活不断提升,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从温饱到健康,从健康又到精神需求环境追求。采矿工程的追求和发展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升,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采矿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它所涉及到的勘探、挖掘等工作都容易受到爆破等危险的威胁,所以在开采的过程中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是首要的任务。一些特大的危险事故中,采矿人员的伤亡数量达到百人以上,牺牲的大多属于在最前线的勘探工作人员。本身从事挖矿的行业都是家庭较为贫困的人员,如果在勘探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危险事故,对勘探者的整个家庭来说都是较大的打击。再加上国家的补助政策没有很好地落实到位,这就导致原本贫困的家庭日子更加贫困,这从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上很不利。所以在采矿工程中,要提高安全指数,这是采矿企业必须做到,也是发展中首要考虑到的因素,企业必须良好地履行自身地职责,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开采的效率,是企业能够实现良好发展的基础。
1.2高强度开采需求
对采矿业来说,在能够满足安全开采的需求进行高强度开采对于开采过程的安全性是有保证的,同时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也可以选择高强度开采。采矿企业也是企业一种,所以盈利是采矿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所以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深入发展高强度开采。
1.3可持续发展需求
要想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从劳动价值生产的角度来分析,需要通过减少原材料的消耗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升劳动生产率才能够得以实现。
1.4采矿方法需求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生产行业,都需要方法简单、简易操作且可行性强的生产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生产效率。同时,生产的成本不断降低,生产环境适应能力不断加强,保证生产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随之生产效率也会逐步提升。
2影响开采工程中开采方式选择的因素
2.1地质因素
矿产是地质经过矿物作用形成的埋在地下或是在地表上能够使人类进行利用开发的矿物,这就说明矿产开采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地质因素。一般情况下,地质因素索要考虑的主要是矿床的自身条件,其中的矿山与威严的物理性质、矿体的形状、厚度、倾角等在矿石中分布的因素都会对采矿过程造成一定的影响。
2.2经济因素
企业在对项目投资之前都会做一个较为详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策略,经济上的收益问题是不必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矿工程中的开采方法选择会对企业的经济收益与经济实力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经济罂粟也是采矿工程中开采方法合理选择的影响因素之一。
2.3技术因素
开采的技术因素对开采的方式影响很大,开采的工作不是靠蛮力去解决的,技术水平如果不能够达到具体的开采要求,是无法满足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效率性。技术因素需要考虑的方面主要包括开采装备好坏、开采技术水平、开采装置机械化水平、开采管理水平、开采的勘探技术等等。
3结语
关键词:水泥工业;协同处理;废弃物(垃圾)重组化;系统化技术
引言
在2005年第4期的《关注循环经济》一文中,本人对什么是循环经济、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节能和冶金、石化行业及系统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几点作了初步的分析,回顾了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长篇报告、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控制全球温室效应)等国际活动,指出我国把可持续发展观作为基本国策等,并且对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对资源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列出中国资源消耗占全球总消耗的比重,指出我们要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实现资源再利用的迫切性;并列举了中央历届首长都提到要发展循环经济等等。目前循环经济已列入了“十一五”发展规划。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着力点,逐步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趋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体有3R原则:Reduce(减量,资源消耗减量化),Resure(再使用,资源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资源再生化),另外还提出了Remanufacture(再制造)和EPR(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排放者责任)等。
在机械制造业、发电厂、冶金、石化行业实行循环经济,“一论”中已指出再制造、发电设备大型化、清洁生产等方向,这可以看出要从工艺着手,系统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与之配合,才能使循环经济达到更高水平,才能扭转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才能使循环经济集约化。先进工艺和自动化技术是互相依存的关系,但作为自动化的从业人员,应该树立为工艺生产服务的思想,我们要学习工艺、了解工艺,正如Astrom所说,掌握生产过程特性等工艺知识越多,则设计的控制系统就越好。本文将结合建材工业中主要材质水泥的生产工艺的发展与循环经济的关系进行分析。对于自动化的从业人员来说,就算是一种对工艺的学习了解吧!并从而举一反三,了解循环经济与许多行业的关系。
1水泥工业与循环经济
(1)水泥工业的发展现状
在“一论”中表1“中国的资源消耗占全球总消耗的比重”里指出,这些年发展最快的钢铁占全球总消耗的26.7%,而水泥独占鳌头,占全球总消耗的48.3%,这是2003年的情况。我国2005年水泥产量为10.64亿吨,比2004年增长9.7%,占世界水泥产量50%以上。从1986年起,我国一直是世界第一产水泥大国。我国水泥出口也有较大增长,2005年水泥出口比2004年增长89%,同年水泥熟料出口1078.49万吨,比2004年增长949.66%。水泥生产结构调整得到突破性进展,2005年建成投产110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新增能力为10,137万吨,累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615条,其中4000吨以上生产线104条,整个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处于最佳机遇期,2005年新型干法水泥总产量的比重为45%。另外就是产业集中度提高,安徽海螺集团已成为第5位世界水泥企业集团,我国10大水泥企业集团的生产集中度由2000年的4.4%提高到2005年的13.3%;装备水平及装备制造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装备已全部国产化,日前10,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全球7个中我国占4条。所有这些为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建设和设备出口提供了保证,2005年沙特与我国签订了6条日产5000吨以上水泥生产线总承包合同,其中两条是国际最大规模日产10,000吨水泥生产线,总合同金额达13亿美元,这也证明我国水泥工业正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与电力工业一样,水泥工业也面临以大型化、新工艺取代小水泥及落后工艺的加快产业升级的局面,日产2000吨(欠发达地区)及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将会较快发展。我国水泥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节能、环保、发展循环经济都是当务之急。
我国水泥工业经历了模仿、自主开发研究、创新提升三个阶段,除普通水泥外,还研制了8大类6个体系的特种水泥(包括重交通路面水泥)、绿色高性能生态水泥等,而且以节能、环保、高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继续前进。
(2)水泥工业与节能
水泥工业的能耗量约占全国能源产量的7%~8%,又仅就新型干法生产来说,国内一般水平的水泥企业能耗较国际先进水平企业能耗仍有很大差距,约多耗能3成,而国内其它生产工艺则能耗更大,也就是说节能潜力很大,所以我国“十五”中提出的节能十项重点工程中第一项“燃煤工业锅炉(窑炉)工程”即包括水窑。如以窑外分解窑热耗折算系数为1,则湿法窑为1.82,中空窑为2.46,机立窑为1.3,普立窑为1.69,由此可知,湿法窑比窑外分解窑多耗能将近1倍,其余类推,所以工艺设备改造是节能的主要方法。
水泥生产的能耗由三部分组成,即生产水泥中所用熟料在其煅烧(烧成)时所消耗的热能、水泥生产过程所消耗的电能、水泥生产中所用的原料、燃料及矿渣等混合材烘干时需消耗的热能。水泥节能的途径,除上面已说到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新型干法生产快速发展以外,尚有如下几点:回收废热进行发电、利用各种工业废渣废料、以质代量、技术装备的改进、水泥窑焚烧垃圾等,我们要按照1998年1月1日起实施的“节约能源法”等,特别是“十一五”规划中节能20%的目标抓紧工作。
关于回收废热进行发电,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节能途径。目前国内即使先进的生产线工艺,仍有大量350℃以下的余热不能被利用,浪费热量约占系统总热量的30%。目前正推广利用水泥生产中的废气作为热源的纯低温余热发电(不是补燃型),同时也减少“热污染”,改善了环境,目前新的国产的干法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设备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而且投资成本降低,一般投资回收期为3~4年,详见表1(注:500~5000t/d生产规模),天津水泥设计院还自主开发了DCS系统,用于SP余热锅炉或AQC余热锅炉的控制。
表1新型干法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比较
名称国产技术和装备国外技术和装备
吨熟料发电量(kw/h)24~2628~38
自用电率(%)
年运行时间(h)7,5007,500
供电成本(元/kwh)约0.5约0.2
单位千瓦投资(元)约7,000约8,000
劳动定员(人)1616
因为节能的各种途径与循环经济或环境保护关系很密切,所以将在以下各小节中阐述。
(3)工业废渣、废料的利用在“一论”中说到我国每年约有8亿吨工业垃圾(或称工业废弃物),实际这是2000年的产生量,2004年的产生量已为12吨亿,其中综合利用量为6.8亿吨,工业危险废弃物产生量963万吨。工业危险废弃物的处置方法以焚烧为主,但缺口很大。我们知道水泥行业是严重的资源依赖型行业,主要原料以天燃原料为主,但对无机固体废弃物具有很好的消纳能力。生产1公斤的水泥制品,大约需要0.75~0.9公斤熟料矿物和0.1~0.25公斤混合材料及其它辅助材料,在磨制水泥过程中已经大量使用矿渣、粉煤灰。生产1公斤熟料,大约需要1.3公斤的石灰石、0.3公斤的黏土质原料、0.15公斤的煤炭,替代原料和替代燃料的工作一直是主要的研究课题。虽然水泥工业自身不能形成主要原材料的循环,但是却可以消纳其它行业形成的废弃物,这就是所谓的大循环或中循环。废旧轮胎、废机油等可燃物质可作为替代燃料,作为替代原料,除去上面所说的矿渣、粉煤灰外,还有高炉废渣、冶炼尾矿、赤泥、电石渣、铸造砂等,平均1吨硅酸、盐水泥可以消纳300千克工业废渣,这样充分利用其中的硅、铝、铁、钙等有用成分,可配成合格的水泥生料,又可节约原料资源。特别是经过煅烧的废渣,可以降低熟料烧成热耗,所以说也节约了能源。为此,水泥窑外,要增加些预处理的设备,特别是作为替代燃料,要对应建设预分解窑或对粉状、液体废料设计出相应的燃烧器或喷射装置、投入装置。
关于工业废弃物中重金属问题将在第5小节中阐述。
(4)在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
在“一论”中说到我国每年约有1.4亿吨城市生活垃圾,每年增长量约8~10%,实际历年堆存量有70多亿吨,垃圾堆存侵占的工地面积达5亿平方米,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中。我国处置生活垃圾主要有填埋法、焚烧法、物理化学法三种。目前焚烧法有纯焚烧炉和垃圾焚烧发电两种。焚烧法的缺点是投资大、成本高,另外就是其技术上的缺陷,即只有当垃圾发热值较高时才合适,另外,就是仍有二恶英和重金属排放等二次污染的难题。
又污水处理中(包括工业污水处理),全国已形成超过1亿吨的年污泥总量,目前污泥处置水平很低。
我国北京水泥厂从90年代以来开始了利用水泥厂回转窑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系统处置城市垃圾取得可喜成果;
2005年瑞士豪西盟(Holcim)集团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制定了“水泥生产过程协同处理废物指南”,足以证明这是一条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环境和实行循环经济的可行之路。由于认识到焚烧炉对人类环境和健康存在着严重的威胁,从1985年起美国就已有超过137座焚烧炉兴建计划被取消,1996年五大湖区52个焚烧炉结束运作,日本于1998年末开始永久或短暂关闭了2000多座工业废物焚烧炉,到2000年7月,全日本已有4600座垃圾焚烧设施被停止使用;欧洲也相继颁布“焚烧炉禁建令”后,所以我国对这方面的技术动向应密切关注。
经研究表明,无论二恶英的产生是哪种机理,其产生过程都具有以下特点:HclO2前体物的存在;生成温度不高,一般情况下在250℃~600℃之间;特定的金属离子(Cu2+、Fe2+)对其形成过程的催化作用;燃烧过程不完全,有一氧化碳存在;烟气的含水量较高,燃烧过程产生蒸汽。而一般生活垃圾焚烧过程具备生成二恶英的条件,因此出烟口气体中的二恶英含量较高。为此,提出“3T+E”控制要求,即燃烧温度(Temperate)、烟气停留时间(Time)、搅动现象(Turbulance)、空气供给量(ExcessAir),另外就是要求在焚烧过程中添加吸收剂或碱性抑制剂,以及从源头上控制进入的垃圾的氯含量。一般情况下要求温度大于800℃、烟气在高温区停留时间在1~2秒以上,垃圾与空气充分混合,保证过剩空气比为1.5~2.0,还要求尽量缩短燃烧烟气在处理和排放过程中处于250~600℃(尤其是300~400℃)之间的时间,而且对焚烧后的灰渣和焚烧过程中的飞灰要进行二次焚烧或水泥固化,防止灰渣中的二恶英的二次污染。如果说上述是对焚烧炉的工艺要求,还不如说水泥窑炉具有诸多优点,可以做到在水泥生产的同时进行生活垃圾的焚烧,替代传统的垃圾焚烧炉。
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的优越性总结为如下几点:1、窑内温度高,物料温度约1450℃,气体温度约1750℃;2、物料和气体在窑内通过时间长,在大于100℃的通过时间为4秒;3、窑内高温气体湍流强烈,可使废弃物完全燃烧;4、水泥窑全系统在负压下运行,有毒有害气体不会漏出;5、水泥窑内的碱性物质可以中和吸收废弃物中的氯、硫、氟等,变成无毒的化合物;6、焚烧废物的残渣最终又进入水泥熟料,对水泥质量并无不良影响,这也防止了二次污染;7、可燃废弃物可替代部分燃料,可减少水泥工业对燃料的需要量,节约一次能源,同时也可减少CO2等废气的排放;8、最后就是水泥窑可以将废料中的绝大部分重金属固定在熟料中,避免了重金属的再次扩散。
当然对垃圾分拣、除铁、破碎和喂料系统那是必要的,这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当然也可以单独建立垃圾处理工厂。
(5)重金属的渗滤性上两节末说到的重金属,一般是指比重大于4
或5的金属,约45种。铅、铬、镉、汞等均属于对人体危害较大的重金属,而砷有时也有人把它列入有害“重金属”,现实生活中,垃圾中的确有重金存在,具体如表2所示。由于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系统如上节所说的处理温度高、停留时间长,碱性工况、处理量大、不产生强酸性气体和灰渣等优点,而且被固化的重金属在水泥产品使用过程中,不会渗滤到环境中,所以,这成了处理含重金属废弃物的好方法。当然这些是经过实验认证的,如法国、德国、我国台湾和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都有研究成果发表,结论是:采用水泥窑炉焚烧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不会因为垃圾中所含重金属而在生产过程和水泥产品的使用中给环境带来影响。
同时水泥产品国家标准应增加重金属含量安全指标,这样才能做到使水泥企业协同处理垃圾的事业名正言顺。
表2垃圾灰渣中重金属量(mg/kg)
类别AsCrCuCoCaHg
L1220.0959110.1
M555380.51133113.5
H9020001.03054003070
注:其中L:重金属的低限含量
M:重金属的平均含量
H:重金属的最大含量
2循环经济及系统化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再认识
(1)本文通过水泥工业的节能及协同处理废弃物进一步加深了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循环经济作为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减量、再利用、再循环的优先排序是:首先是企业内部要考虑减量化,即减少废物产生量、天然资源的消耗量,然后才是对废物的再利用、再循环;在产品的使用和报废上,首先应考虑再利用,减少一次性使用的产品,然后才是再循环。我国不少企业,首先在减量化方面做得很不够,所以我们讨论再利用、再循环时,切莫忽视了减量化,就如低标号水泥的“泛滥”,这不仅是造成工程质量差的问题,还浪费了矿产资源和能源,所以水泥行业提供以质代量的节能途径。为此从系统结构优化的角度看,循环经济还需要增加重组化(Reorganize),即4R,我们应追求生态经济系统最优化,力求生态经济系统在环境与经济综合效益最优化前提下可持续发展。
(2)系统化技术之所以称为一门技术,是为了强调它不只是科学意义上的系统学而是实实在在可以操作的一门技术,可以解决具体问题。如研究循环经济的物质流核算(MFA),要从各行业物质流平衡表做起,再作出全国的物质流平衡,从而得出资源利用评价指标、资源循环利用的评价指标、废弃物排放量指标……,我国在做了这些工作之后,才指出“十一五”规划的两个历史硬指标: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比2000年翻一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在“十五”末期降低20%,从而实现注重经济增长质量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做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
在系统化技术的应用中,应分析出形成循环经济产业的经济动力,如“一论”中所述的模仿人的血液循环系统将废旧家电、废塑料制品等废弃物循环利用各部分为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又如环保事业的核算应该确立环境管理会计(EnvironmentalProtectionAccounting)概念等。
所以推行水泥生产过程协同处理废弃物的循环经济,应从系统化技术着手在经济和政策结合上采取措施,形成良好的处置废弃物的市场环境。
(3)自动化技术是节能和节约资源、特别是循环利用废弃物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实践证明水泥行业在粉磨环节上采用自动化技术,节电效果尤为显著,吨水泥耗电量度998年时需要38千瓦时,而2003年国内先进指标已达到25千瓦时,如果按这个指标计算,仅2004年一年我国此项可节电126亿千瓦时,即折标准煤155万吨。除去变频调速以外,电控方面还有多项技术需要推广,智能化的马达控制中心和智能化配电柜等将使水泥厂向数字化、网络化前进了一大步,这也证明,在应用现场总线技术方面,电控比仪控领先一步。
作为仪控中常遇到混料流量调节和水泥窑的大滞后调节两个难题,经过DCS技术多年推广,已经有了很多成熟经验。如横河DCS的“内部仪表”中有混料PI调节器,它可以保持累积的总流量为所需要的数值;又采样PI调节器是专门为长纯滞后时间的系统而设计的,它总结了操作工人的经验,调节器自动地执行如下控制动作:模拟操作人员在手动状态下略为改变控制输出并观察其效果,连续进行这个“逐步改变并观察”的过程,以达到预定的目标性。具体采样周期为PI控制时间与输出保持时间之和,而且PI控制时间仅为采样周期的十分之一。这对于水泥窑的对象,可以把实际操作工人的经验与DCS的控制手段相结合,做到人机和谐友好。当然新的控制算法、数字模型等的研究,对于掌握水泥窑的运行机理并实现对其控制,也是有利的,上述这种简单易行的控制方法,也是在掌握水泥窑的“脾气”基础上得来的,所以并不矛盾。
4结束语
说到这里,看来自动化的从业人员对水泥工业或其它行业更应加强全面的了解,才能获得更多的系统成套工程,才能确立诸如特殊检测和应用软件项目,才能获取更好的商机。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提倡横向联合时,我所在的公司曾与黄石市经委联合,得知该市有1907年经慈禧太后亲笔御批的水泥厂,如今已成为我国500家重点企业的新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现在我国这样的大型水泥企业有10家,现在又提出了“倡导循环经济,推近节约型水泥工业建设”的方针,它将使我国做到由水泥生产大国向水泥生产强国的转变,步子将走得更坚实,我们从事自动化技术的人员将会从中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卞正岗关注循环经济,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2005年第4期.
20世纪60年代,一些经济学者开始思索如何才能使得人类和自然不再是对立的双方这个问题。1966年,美国学者鲍尔丁在《即将到来的宇宙飞船世界的经济学》发表了系统论学说。他指出,地球就像一艘飞行在太空的宇宙飞船,必须依靠不断的消耗和重生资源维系生态系统。如果不能合理利用资源,对环境加以破坏,那么地球就会像飞船一样资源耗尽,走向灭亡。鲍尔丁的学说也被称为宇宙飞船经济理论,他的学说被公认为是循环经济的早期萌芽。1987年,联合国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书中最重要的观点就是把经济发展和环境结合起来。该书认为,世界各国人民必须马上从现在起重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两个重大问题,制定正确的政策并加以实施。该书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工业、城市和生态环境等角度展开研究,这为循环经济体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借鉴。1990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和特纳发表了《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书中第二章的标题就是“循环经济”,作者试图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建立循环经济的物质流动模型。该书被认为是第一次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循环经济开始进入我国。很多学者对循环经济展开系统的研究。季昆森所著的《循环经济原理与应用》,谭根林所著的《循环经济学原理》等被视为我国循环经济理论的起到奠基作用的文献资料。这些著作主要是将国外的循环经济理论引入中国,是属于基本理论层面的介绍,并没有对我国循环经济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当然,这也与我国当时的经济情况相符合。在当时,我国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刚刚开始,人们还处于对循环经济模式和必要性的讨论上,根本没有进行到更深入的层次。
二、循环经济评价方法
循环经济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企业间循环;二是区域循环,主要指产业园区循环;三是社会循环,主要指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循环。判断各层次循环的评价方法一般认为有如下三种:生命周期法。生命周期法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给出的,即对产品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生命周期法可为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基于科学的、可验证和可比性的能够量化的评价方法,可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对产品进行生态设计的重要支撑工具。清洁生产审核法。清洁生产审核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对服务和生产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高污染、高消耗和低效益的原因,提出减耗增效的方案,进而选择一套改进的生产工艺,促使企业清洁生产的过程。我国在企业循环经济层面,已经全面贯彻落实清洁生产的工作。物质流分析法。物质流分析法就是以量化的方法估计社会中的物质流动。物质流分析方法遵循物质守恒定律,即一定时期的物质流入等于物质存储加上物质流出。在国家(区域)层面,物质流分析法称为总体物质流分析,即建立这一个国家(区域)的物质流账户,并以此为依据为政府提供政策借鉴。在行业层面,采用的是元素物质流法,使用定点观察法或跟踪观察法,对选定的某种产品的具体要素流入和流出情况进行统计。在企业层面,采用物料平衡方法。物料平衡是清洁生产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原料和能量的具体利用情况和废弃物的排放量,计算企业资源的利用情况,研究更好的资源使用方法。物质流方法充分借鉴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测量工具。
三、我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宏观层次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在2007年由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统计局和环保局共同制定和,这是一部面向我国所有产业的循环经济标准,包括化工产业。该指标体系从资源产出、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和废物排放四个方面制订了22个宏观层面和14个工业园区层面的环境评价指标。关于企业微观层面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目前还没有统一版本,各省市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颁布执行。从各地环保网站和学者研究资料统计发现,目前广西颁布了《广西主要工业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参考国家标准制定的行业和企业循环标准体系。上海市发行了《上海市工业区循环经济建设指南》,主要对上海的工业区域内企业的循环经济建设给出了量化指标。深圳市实施了《深圳循环经济指标计算与使用办法》,对产业和企业进行量化考核。可见,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关于具体产业和企业的量化考核办法,特别是单独针对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还不完善,化工企业方面的指标体系也是如此。
四、我国化工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一)我国化工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方法
由于缺少关于化工企业的国家和省级层次的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学者们通常使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对某一具体企业进行评价。层次分析法是通过对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在列出的各项评价指标下打分,对分数进行适当的计算,给出每个分数在上层指标中的比重。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评价法,一般对某企业的具体指标邀请专家进行优良中差的评定,再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出该企业的最终得分,进而判断该企业综合表现位于优良中差四个等级的具置。杨晓龙,王华通过该方法对某一石化企业进行了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另有一种方法,在同样采取了层次分析法给出了各指标的比重之后,通过对比各指标的标准值和某企业的具体数值,算出该企业的所有指标的分数,进而进行加权计算,给出该企业的最后分值。这种方法称为综合评价法,与模糊评价法相比,该方法需要事先给出各个指标的具体基准数值,这些基准数值因为各企业和地区的不同很难统一,所以会对最终评价结果造成影响。王自强,郑季良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对某化工企业进行了具体分析。
(二)我国化工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和总结,我国对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构建原则大概有如下几类:一是总体性原则。该类原则要求所设定的评价指标要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这类原则有系统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等;二是科学性原则。该类原则要求所设定的评价指标要科学合理,能够准确地可量化地衡量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具体情况。这类原则有可操作性原则、简明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等;三是动态性原则。一段时期内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状况不会发生改变,但是从长期来看,一些数据还是会有所变动的,应考虑整个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动态实际,建立相应的指标,如敏感性原则。
(三)我国化工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是一种基于假设检定的统计方法,其基础是回归分析当中的自回归模型。2个时间序列yt和xt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可以描述为:若在包含变量yt和xt过去信息的条件下,对yt的预测效果要优于只单独由yt的过去信息对yt进行的预测效果,即xt有助于解释yt将来的变化,则认为变量xt是引致变量yt的格兰杰原因[5]。变量xt和yt的回归模型如式(2)所示:根据表3数据可知,在10%置信水平下,lnGDP和lnGIOV都是lnlCAP的格兰杰原因,滞后阶数均为1,说明GDP、GIOV与ICAP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另外,lnGDP和lnGIOV都是lnEC的格兰杰原因,滞后除数分别为8和4,说明GDP、GIOV均与EC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区内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是推动区内装机容量增长的原因,也是区内电力消费增长的原因;但装机容量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反应迅速,而电力消费增长对于经济增长的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2经济与电力的协整平衡关系分析
如果所研究的时间序列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且在某种线性组合方式下使得组合时间序列的单整阶数降低,则称这些时间序列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这个线性组合反映了变量之间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本节采用两步检验法[6]对描述广西区经济和电力的4个时间序列变量进行协整关系检验,论证经济、电力是否存在长期协调稳定关系。其计算步骤可分为以下两步:1)步骤1:鉴于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检验结果,以电力变量作为解释变量,经济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对4组时间序列变量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计算得到变量间协整方程如式(3),其中,R2、DW和F分别表示判定系数、杜宾-瓦特森指标和检验统计量。从表4结果看出,ε1、ε2、ε3的t值均大于各个置信水平下的检验临界值,序列显示非平稳特性;ε4的统计量t值小于1%置信水平下的检验临界值,序列平稳,说明广西区工业生产总值与全社会用电量具备长期稳定的发展关系。概括为,在1978—2007年统计年份期间,广西区工业生产总值与电力消费存在协整关系,当工业生产总值增加1%,对应全社会用电量需求增加了0.5408%。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