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化学新课标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7 18:10: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化学新课标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中化学新课标论文

第1篇

一个将军带兵打仗不能只注重一次战斗的胜败,而应当考虑整个战局,这样才能保证最后的胜利。教师带领一个或几个班的同学们学习化学,不能只为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奋力拼搏,有一些知识点较难也不好理解,可以放一放,通过后面知识的学习自然就解决了,不要搞得人困马乏,大家都失去信心。要知道在高中化学学完后同学们掌握就可以了,因此,整体意识的形成有利于高中化学的教学和学习。

二、培养同学们建立化学知识结构体系

新课标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是学好化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培养化学素养提高化学能力的必然途径。没有知识结构体系的知识是零散的,既易忘又不便于用。新课标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必修1和必修2是让同学们知道高中化学有哪些内容,都是介绍性不宜太加深,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加深。因此,在学习必修1和必修2时不要过多扩充,更不要穿新鞋走老路。由于必修1都是一些高中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且后续学习中经常用到,要放慢速度多联系多巩固;必修2速度可以加快,因为选修内容是对必修2的补充和加深。

三、培养同学们提高课堂效率能力

虽然我们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但由于高中学生的知识量有限、新课标知识结构不完全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教材中新授课内容要让同学们自己解决难度较大,我认为高中化学主要还是传授型教学,既然这样提高课堂效率就成为同学们学习的关键。现在多数的课堂还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课记笔记,之所以这样主要是:教师只讲是什么不问为什么,学生只记笔记不想为什么,一节课师生互动很少,课堂枯燥无味。

四、培养同学们利用好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能力

教材是国家教育部提供的学习必备材料,它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知识内容,还提供了知识范围。不同版本的教材,基本内容是不同的,因此在高考中规定了哪些省份用哪种版本教材。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当了解本地教材版本,让同学们利用好教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教材中除了一些基本内容,还增加了“学与问”、“思考与交流”、“资料卡”、“科学探究”、“家庭小实验”、“实践活动”、“科学视野”和“习题”等相关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对基本内容的补充和扩展,同学们在把握基本内容的同时,也要将这些信息进行了解。

五、培养同学们自我复习和自我总结的能力

第2篇

(一)课堂角色转换

我们应该在课前要求学生们对将要学习的化学元素进行自主探索,通过各种正规的、可靠的途径对元素的知识进行搜索和了解,了解到这些元素在生活的中的实际应用和真实存在,之后在课堂上则主要是由教师来组织教学活动,通过交流的形式将学生们的探索结果总结在一起,形成了课堂的主体教学内容,教师再对整个内容进行补充,实现总体的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也对化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而且,对于学生们自行总结的知识,学生们会有一种“亲切感”,从而形成更加深刻的、长久的记忆。

(二)尊重学生个性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高中化学的教学将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重点激发学生们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采取更加弹性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及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因材施教”的待遇,充分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个体发展。比如说,化学当中经典的“焰色反应”,每一个人看到的自然界中的颜色本身就是有差异的,所以学生们在焰色反应的观察过程中,对于火焰颜色的定义也是不同的,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个同学的观察结果,并解释出现不同微小差异性结果的原因,让每一个认真观察和实验的同学都得到认可,增强学生们学习化学的信心和探究化学知识的勇气。

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化学素养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学科,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科学素养,重点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设置一些课堂实验,给学生们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平台,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化学理论,亲眼见证化学反应,进而提升学生们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在进行化学反应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会对每一个化学反应式的形成产生好奇和疑问,而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并不是每一个化学反应式都有时间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验证,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自主探究的空间,然后帮助学生们充分理解。这也就是相当于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来实现素质教育,因为只有素质教育才能够培养出对国家对社会有实际作用的新型人才。

三、充分利用资源,加快教学速度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背景下,很多学校都配备了各种多媒体资源,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够满足实验课程的安排,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来播放一些化学实验的视频,让抽象的化学反应变得生动具体,让学生们真正了解到化学反应的过程,对于出现的反应现象也有了直观的观察和记忆。比如说,在进行苯的分子结构教学过程中,我们用图片来展示苯分子的结构,能够十分形象地、直观地展现出苯的分子结构,学生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观察,进而很轻松地了解苯的分子结构,并在实际的应用中更加地灵活。

第3篇

一、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逐步让学生了解一些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思维方式、文化背景不同,语言行为也会有差异。同时,它也会导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社会礼仪,以下简单介绍高中英语教学中所涉及到的东西方风俗习惯上的差异:

1.标准称谓:讲英语的人对这些家庭成员或亲属直呼其名,有些孩子甚至用父母和祖父母的名字来称呼他们,总之,在英语中直呼其名是家庭成员或亲属之间经常使用的称呼方式。但是,在汉语中,称呼长辈家庭成员或亲属的名字是犯忌的,不能直接用名字来称呼自己的祖父母、伯、叔、婶、姨。在称陌生人时,中国人常用“同志”、“师傅”、“小姐”、“先生”等称呼语,但在英语中,用来称呼陌生人的称呼语是很少的。

2.赞语与应答:在英语国家中,人们可以赞扬自己的家人。人们经常会听到妇女赞扬自己的丈夫工作多么地努力,在事业上取得多么大的成就。妇女也会夸奖自己的孩子,说他们在学校表现如何好,在做事情时如何积极主动等。而在中国,这样做会被认为爱炫耀自己。

3.社交礼仪:英语中的“please”比汉语中的“请”用得更经常,更广泛。如:下列例句中都含有“please”一词:“Sit down,please”,“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 the nearest bank”等。汉语中使用“请”相对来说就少一些了,像“尊姓大名”、“贵府”、“令堂”等,这些词都可以用来表示尊敬。

4.禁忌:按照英语的文化习俗,任何涉及隐私或个人问题,都属于禁忌的范围,例如:年龄,收入,婚姻、政治、宗教信仰等都被认为是个人问题,不可谈论。因此,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一定要记住在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时,不要将这一做法照搬到英语中使用,这一点至关重要。

以上这些都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逐步渗透中西方文化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尽量避免中西方文化交际冲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 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尽量避免中西方文化冲突

1.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为了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从跨文化教学入手,通过西方文化的逐步渗透,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师应挖掘教材,精心备好课 ,通过改进一些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1)在课文教学中。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无论题材和体裁都比较广泛,其中不少就直接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教师在进行这些课文教学时要注意挖掘这些课文的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课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基本背景文化及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外,我认为对英语语篇模式的分析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比如在进行新课标英语必修3的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课文教学时,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分组布置作业,让他们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多种渠道了解不同的西方节日,第二天进行5分钟的总结交流,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对西方节日的了解,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能力。(2)在课外阅读中。跨文化背景知识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谈及所有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个很好的补充。教学之余可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英文版的文学作品简易读本,还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报刊、杂志(如英语沙龙等),同时,在闲暇之余,观看原声英文电影,看CCTV-9的英语节目等,提醒学生们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留心积累有关中西方社会习俗以及日常交际等方面的知识。

第4篇

摘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在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课程要求广大教师要按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的设计和组织,所以高中化学的课堂探究教学设计越来越到受重视。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设计理念;探究教学

一、新课程高中化学探究教学设计的内涵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过程。高中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的功能和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指将学与教的原理转化为教材处理和教学活动方案的系统化规划过程,它侧重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设计就是教师运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学资源及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和规划,以求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生、教师以及教学媒体的特征,确定恰当的教学事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手段,构建合理的教学结构。它应当包括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内容的选择、课堂实施的调控策略、学习过程、结果的评定及课后反思等。也就是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所进行的系统策划。

我们所说的课堂设计一般都包含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在开始我们的教学课堂设计之前,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依据,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向性,同时还可以作为学习效果的检测标准。所以制定准确、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二、新课程高中化学课堂探究教学的问题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大部分知识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和强化。但是通过相关调查数据表明,现在的课堂化学探究实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分析如下:

1.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实验结果与理论不一致的实验”。在一些高中化学实验中由于操作上的问题或者天气等客观因素会导致实验的不成功。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学生就会对实验产生反感,就不愿意去相信实验。这也反映出大部分学生还没有从过去的应试心态中走出来。从客观方面来看,看重实验结果,这既与目前当前一些地区的高中化学实验仪器精度不高、教师对实验误差分析不够有关,也与长期以来验证性实验居多有关,大量的验证性实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活跃。

2.教学过程重探究行动轻探究方法,探究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调查数据说明,大部分学校化学实验开出率比较低,实验课普遍流于形式,不能妥当地将实验和理论紧密结合起来。探究实验具有不确定性,在没有足够的知识支撑下,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实验探究能力。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应具备的知识,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化学知识,二是实验技能,三是各种技巧。只有具备了有关知识、技能和技巧,才能产生有价值的探究实验活动。

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验探究教学只有外在的形式,而无实质性内容。教师在实验探究教学实践中,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摸索实验探究活动的形式上。

3.高中化学教学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缺乏科学方法论的指导。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历来不重视科学方法论,以“化学反应速率”为例。从教材对有关实验探究的设计上看,牵涉到科学研究中的几个专门方法,一是实验对照,二是条件控制。无论是化学传统课程还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师通常不会对这些方法作详细说明。这种实验探究,虽然结果是正确的,过程却没有多少科学价值。

4.绝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去尝试“实验现象不容易观察到的实验”和“操作步骤复杂、动作要求高的实验”。甚至有不少同学一碰到这样的实验就采取应付的态度,完全缺乏实验的主动性,更无探究性可言。这是当代化学实验的一个通病,也是应试教育的一个后遗症。这个后遗症可能还要追溯到在旧课程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没有把实验教学固定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久而久之,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对课本有一定的依赖性。很多学生宁愿相信书本上一些文字苍白无力的描述也不愿意自己动手去试一试。

三、新课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

1.树立“全人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

有什么样的理念,必然配之相应的行动。新课程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关键在于它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新课程的诸多理念中,“全人发展”显然是其核心理念。“全人发展”的理念是指教育要使每个学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这里的“全面”,指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方方面面的素质,它包括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而“自由”,则指在培养学生方方面面素质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自己的特长。这就要求我们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

2.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过程

一个完整的课程教学设计应包括以下的三个环节:一是知识从哪里来?它们是怎样被认识的?二是知识及其相互关系;三是知识到哪里去?它们在实践中有哪些应用?在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通常只注重第二个环节,对其余两个环节鲜有涉及,因而导致学生中普遍存在基础知识扎实,但探索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缺乏的现象。新课改就是要求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能够协调平衡地发展,并且落实到具体的每一节课中,而不是孤立存在。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从三个维度融合的角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

3.新课程课堂设计需注重过程教学

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无疑是必要的,但太注重认识结果的教学就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我们提倡终身学习,而传统的教学难以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的教学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现有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即教给他们智慧,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地把有关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融入具有一定情境的过程性探究中,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新课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程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统筹安排是设计的前提。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应该如下:课程标准教材与评价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我们要把“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对包含在学习目标中的学习内容作统筹安排并关注学生学习评价”这一思想作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根据学生的行为和特性,选择相应的教学事件和方法,并通过评价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正的过程。因此,合理的教学设计流程为:确定课堂目标确定学生的行为和特性选择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评价与反思。

五、新课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设计要求改变以教师灌输讲授为中心,以被动接受学习为主的教与学的模式,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主动学习、探究、讨论、交流,从而获取新知识。

1.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者的课堂学习服务的

在设计之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知识储备、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实践证明:对同一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结果。那么我们所谓的教学课堂设计的根本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有效率、更快乐的学习化学知识,并且可以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2教学过程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氛围

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与其个性特征相适应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尝到甜头”,获得快乐的体验。以学生的经验出发,运用各种生动的情景素材(如化学史实、故事、问题、实验)引入新课学习。精选与社会生活和学习经验密切联系的内容,攫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素材,增加所学内容的实用性,尽量多地设计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增强这些学习活动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3.教学实施要灵活运用教学媒体和手段

在新课标方案的指导下,我们应充分吸收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机智地把教学引向深入,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

第5篇

【论文摘要】作为高中化学的基础,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消化所学的化学知识,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实验教学给予学生对科学的认真和敬畏之心,培养出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本文从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改进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建议。

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大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开始注重实验教学的质量并改进教学方法。目前来说,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紧抓高中化学教育,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仍然是较长时期内的一个主旋律。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关键仍在于了解并深入探究实验教学的本质意义。笔者根据多年高中化学实践经验,从实际教学出发谈谈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个人看法。

1 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1)教师缺乏必要的引导,化学实验目的不够明确。不可否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一直都是将实验当作高考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从巩固理论知识的角度出发,而忽略了实验教学的意义。正是由于高考升学制度的压制,很多教师也对实验教学缺乏责任心,导致学生化学实验的目的很不明确。甚至有的教师将实验课作为放松的课堂,没有针对实验课认真备课,学生也不在实验课前预习,无法培养学生完整的实验思想。

(2)学校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必要的实验设施投入不够。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很多教师还只是停留在口头的强调之上,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由于学校领导和相关负责人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对实验投入的资金少、设备落后,难以保证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序顺利的进行。一些基本的实验都难以完成的现象经常发生。

(3)未能落实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教学任务。按着新课标的要求,化学实验教学应当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等。长期以来,无法完成学生能力的培养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的一大诟病。甚至在实验教学中还有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做实验前就填好了实验报告,于是对实验过程不认真观察分析,实验后不认真思考。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学生实验相关能力的提高。

2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探析

(1)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水平。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目标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依附于理论的实验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是无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水平的。当前一些化学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有一定的观念偏差,有的甚至将化学能力与化学实验技能划上等号,将实验能力归结到实验操作。这些错误观念的存在,一定影响到高中化学能力的提高。要想提高高中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应在改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在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尤其要纠正一些学生不愿动手的实验习惯,要从学生的独立性和思考性出发,将实验教学变成他们质疑学习和探究实践的有效活动。化学知识与实验教学的互相统一和渗透,才是保证学生良性发展的根本。

(2)提高学生认识,引导主动参与。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则在另一个层面上决定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走向。实验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感性的化学材料,更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科学态度。所以在这过程中,教师积极地位学生创造化学实验条件显得尤为重要,尤其要抛弃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理念。作为学生进行化学规律探索的一种实践方式,化学实验应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借助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在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高,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因此,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需要得到学生的主动认识,要培养面向世界的高素质人才,不可不让高中生主动参与进来。

(3)鼓励学生创新,开展探究性实验。

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一同进步的过程,是自主、协作、探究探究构建化学新知的过程。在互动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以解决化学问题为密切联系的纽带,学生在纽带联系中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和认真思考。可以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应引导鼓励学生开展一些探究性实验,为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提供更广阔的活动条件和思维空间。只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调整计实验方案,使自己的化学实验过程不断趋于合理,从而让高中生充分体验到探究性实验的魅力。目前高中化学的探究实验教学,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师将探究实验的步骤全都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操作实验,最后教师再把各小组所得的实验结论进行整合,就完成了一节探究实验课。我们好好反思一下,既然是探究性实验为什么都要按教师的实验步骤呢?进教室师直接演示效果不是更好?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对自己所做的实验进行观察,同时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

3 结语

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实验,不仅仅是在实验操作上的改变,更要从鼓励参与、强调过程、突出创新等方面进行努力,促使学生积极融入化学,主动探究实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教师首先要革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断调整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换位思考学生的想法,通过与学生进行合作式的实验,把握好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时机,从而不断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培养新世纪优秀全面人才。

第6篇

化学作业是化学这一课堂的一个延伸和提高,是反馈教学内容,调控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当前,新课标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程改革的重要发展理念也是发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但是,当前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却普遍存在着作业形式单一,作业内容繁杂等问题,这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新课标改革的进程,因此,高中化学在进行个性化的作业设计时应该抓住以下几个原则:

(一)差异性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可以分为八个方面,分别是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内省智能、人际—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在教学作业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抓住学生的不同的知识水平和不同的发展特点来制定不同的作业内容,根据他们现有的能力来设计不同梯度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能力的不同来选择性的进行完成,这样一方面可以很好的保护学习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化学学习的学习信心,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优秀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的延伸。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可以使化学作业的设计更加合理。如在学习完必修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这一课时时,可以根据学生本身接受知识的程度不同,作业的布置可以设置基础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基础性问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原电池的组成及原理,这部分要求所有同学都完成。拓展性问题可以让学生设计原电池(例如:水果电池),这部分要求有兴趣同学参加。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不会打击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多样性

个性化的化学作业设计要注重发展它的多样性,化学不同于数学、语文等学科,它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练习题,不能只简单的把化学用语记住,而应该从多个方面来认识和了解这门学科,从而全方面的来设计作业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前面我们已经提出人的智能可以分为八个方面,所以我们在化学作业的个性化设计中就完全可以从这八个方面来入手,比如,言语—语言智能可以让学生来讲解题目、写化学小论文来锻炼,逻辑—数理智能让学生进行物质的判别和推断,身体—运动智能可以让学生表演化学魔术和做一些简单的家庭厨房小实验等,自然—观察智能就让学生来观察自然中的化学现象等等。如在学完《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不同形式的元素周期表,并说出新周期表的编写原理。

(三)创新性

高中化学的作业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不能再像传统的作业设计那样,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以这样的目标来设计的化学作业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而且可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了对化学学习的信心。这样对他们来说,提高的不单单是成绩,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化学是一门实验的学科,高中学生的好奇心强,探究实验能激起学生探究学习的乐趣,所以我们可以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布置一些实验型的作业,如在学习《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时,可以布置学生探究如何检验Fe3+中是否有Fe2+,并如何除去Fe2+,设计实验方案,并在下一节课堂上进行演示,同学集体讨论,交流。

二、多元智能视域下高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几点策略

化学作业的设计策略指的是在作业设计这一活动中可以使用的方法、原则等,设计策略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实现作业设计的效果,而高中化学的设计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概念图策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高中化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知识内容多而杂,有很多的化学专业术语、专业名称和概念,这些东西都让学生感到头疼。而概念图策略指的是根据学生个体能力的不同来用图表的方式展现知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概念图的设计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教师结合实例来讲解概念图的实际原则和步骤;二是学生自己来进行设计;三是学生之间相互进行交流,互相发现闪光点和不足,互相进步。另外,也可以使用数学上的韦恩图来进行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网络的构建。

(二)情景式策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情景式策略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自动手来把化学内容表现出来,在实际动手中来体验学习的内容和主题,在这样的作业设计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可以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极大的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在体验中学习,在过程中学习,学习知识内容的同时,提高他们实际动手能力。比如,在讲解到“钢铁的腐蚀”这一课时,由于钢铁的腐蚀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所以就可以在提前几天给学生布置作业来让他们在家里自己动手来做这个实验,在自我动手中更深刻的体验教学内容。

(三)模拟实际场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化学世界中有许多奇奇妙妙的现象,有很多内容教师只能通过口头的讲述来进行教学,根本无法让学生深刻的理解的学习,所以,我们就可以采取模拟实际场景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比如,在现在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就可以利用一些化学软件来进行模拟,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来感受物质的微观模型,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化学模型,比如,CH4、C2H4的分子模型等等,制作的材料自选,可以是气球、橡皮泥等等,这样的模拟场景虽然不真实,但是却仍然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理解教学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小结

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业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更好的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本文就对当前多元智能视域下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原则和策略进行了一个全面的分析,但由于本人学历的局限性,尚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希望本文能给同行和社会热心人士带来一些帮助。

作者:汤女贤 单位:漳州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 模块衔接 校本课程

一、前言

本轮新课程从课程理念和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五个方面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本次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体现在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三个方面,新课程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学习化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必修模块《化学1》和《化学2》就是每位学生都要学习的化学基本知识,也是化学课程改革中基础性的体现,希望通过必修模块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方式,并能为他们今后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另有6个选修模块即《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

新教材内容的多元化和层次性确立了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高中课程结构:不再分律前元素和律后元素;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从单一的物质中心模式到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强调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是高中化学课程的明显标志,它为志趣和潜能不同的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化学课程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

但是课程模块设置是一种人为化的课程结构,需要进一步研究与优化,课程试验和实践是课程模块优化的基本途径。新化学课程打破了传统化学课程的系统性,如何在模块学习中较好地进行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衔接,是我们迫切要研究的问题。

校本课程学习以其内容的丰富性、综合性,学习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能够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想像力。校本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跨度不是仅局限于课堂,而是让学生联系课堂的知识去拓展,又可以应用于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们以探究过程的体验,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意识和兴趣。例如我在校本课程中将《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的教学过程中与《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关注营养平衡》相衔接,通过简单的介绍和资料,既加深学生对油脂、糖类、蛋白质在人生命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并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时,校本课程课上作了《实验化学》模块的《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在学习《硫和氮的氧化物》时,与《化学与技术》模块中的《化工生产中的基本问题》相衔接,在校本课程课上介绍了硫酸的工业制法。在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时,又衔接了《纯碱的生产》,等等。我充分利用校本课程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初步研究,反思了各教学模块之间的衔接渗透问题。

二、案例

1.课程设计目标

本课程内容《甲烷》内容将《化学2》第三章第1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和初中化学相应模块以及《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相衔接,由选修课活动小组的同学进行,包括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口头讨论、制作课件、撰写论文、课内演讲等内容。锻炼学生面对实际,动手动脑、查找资料、收集素材、分析整理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主动建构化学知识体系,将所学各模块知识相衔接,使相关知识网络化、系统化;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化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2.课程实施过程

校本课程《甲烷》的教学前,我根据课程的特点,将学生分为若干个任务组(按学生个人兴趣自由组合),如材料发展史组、实验探究组、环境保护组等。

教学过程中,学生小组首先介绍“对有机物的印象”并播放一段有关有机物种类和用途的影片及家庭厨房图片,使学生感受身边的有机物的普遍性、多样性。

再由问题“哪些热点事件与甲烷有关”,学生小组展示一系列图片:“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矿难”之瓦斯爆炸事故照片、可燃冰的在手中燃烧的照片、甲烷与温室效应的图片,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营造问题的情境,激发学习的热情。

再回顾甲烷的分子结构和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提出问题“甲烷中的氢原子是以平面正方形分布的吗”,通过学生分组模型操作,学生仔细观察比较甲烷分子结构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和正四面体模型,得出甲烷分子是一种对称的正四面体结构的结论。并探究制作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的球棍模型,并写出结构式。通过模型操作:CH4C2H6C3H8C4H10。学生归纳烷烃的结构特征,并巩固烷烃、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知识。通过在选修课上小组模型操作来巩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并衔接《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相关内容。

三、结论

通过《甲烷》等校本衔接课的教学实施及初步分析结果使我们认为,化学教学各模块的衔接应该建立在丰富的教和学的资源基础上,而衔接教学的设计也要更贴近实际生产生活,而不能给学生增加额外的学习负担,这样学习活动环节才能顺利地进行,学生才会对探究问题更感兴趣。

第一,明确高中化学各模块的功能、区别和联系,全面了解高中必修、选修课程内容的知识编排顺序,清楚各模块的知识结构以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清楚各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模块衔接的教学中,要学生都能达到新课标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不要随意对所教内容进行拓宽和加深。

第二,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精心选择和组织模块衔接学习内容,注意学习需要(指学习者当前的发展水平与预期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在教学决策时除了要考虑教学目标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习者的特征。

第三,模块衔接教学需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突出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体现化学的新观念、新思想、新应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何克抗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8篇

【关键词】作业;高中化学;设计;问题;分析

一、多元智能视域下高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几点原则

化学作业是化学这一课堂的一个延伸和提高,是反馈教学内容,调控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当前,新课标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程改革的重要发展理念也是发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但是,当前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却普遍存在着作业形式单一,作业内容繁杂等问题,这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新课标改革的进程,因此,高中化学在进行个性化的作业设计时应该抓住以下几个原则:

(一)差异性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可以分为八个方面,分别是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内省智能、人际―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在教学作业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抓住学生的不同的知识水平和不同的发展特点来制定不同的作业内容,根据他们现有的能力来设计不同梯度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能力的不同来选择性的进行完成,这样一方面可以很好的保护学习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化学学习的学习信心,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优秀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的延伸。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可以使化学作业的设计更加合理。如在学习完必修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这一课时时,可以根据学生本身接受知识的程度不同,作业的布置可以设置基础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基础性问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原电池的组成及原理,这部分要求所有同学都完成。拓展性问题可以让学生设计原电池(例如:水果电池),这部分要求有兴趣同学参加。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不会打击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多样性

个性化的化学作业设计要注重发展它的多样性,化学不同于数学、语文等学科,它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练习题,不能只简单的把化学用语记住,而应该从多个方面来认识和了解这门学科,从而全方面的来设计作业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前面我们已经提出人的智能可以分为八个方面,所以我们在化学作业的个性化设计中就完全可以从这八个方面来入手,比如,言语―语言智能可以让学生来讲解题目、写化学小论文来锻炼,逻辑―数理智能让学生进行物质的判别和推断,身体―运动智能可以让学生表演化学魔术和做一些简单的家庭厨房小实验等,自然―观察智能就让学生来观察自然中的化学现象等等。如在学完《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不同形式的元素周期表,并说出新周期表的编写原理。

(三)创新性

高中化学的作业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不能再像传统的作业设计那样,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以这样的目标来设计的化学作业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而且可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了对化学学习的信心。这样对他们来说,提高的不单单是成绩,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化学是一门实验的学科,高中学生的好奇心强,探究实验能激起学生探究学习的乐趣,所以我们可以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布置一些实验型的作业,如在学习《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时,可以布置学生探究如何检验Fe3+中是否有Fe2+,并如何除去Fe2+,设计实验方案,并在下一节课堂上进行演示,同学集体讨论,交流。

二、多元智能视域下高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几点策略

化学作业的设计策略指的是在作业设计这一活动中可以使用的方法、原则等,设计策略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实现作业设计的效果,而高中化学的设计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概念图策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高中化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知识内容多而杂,有很多的化学专业术语、专业名称和概念,这些东西都让学生感到头疼。而概念图策略指的是根据学生个体能力的不同来用图表的方式展现知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概念图的设计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教师结合实例来讲解概念图的实际原则和步骤;二是学生自己来进行设计;三是学生之间相互进行交

流,互相发现闪光点和不足,互相进步。比如,在进行物质的分类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设计如下概念图来进行学习:

另外,也可以使用数学上的韦恩图来进行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网络的构建。

(二)情景式策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情景式策略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自动手来把化学内容表现出来,在实际动手中来体验学习的内容和主题,在这样的作业设计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可以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极大的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在体验中学习,在过程中学习,学习知识内容的同时,提高他们实际动手能力。比如,在讲解到“钢铁的腐蚀”这一课时,由于钢铁的腐蚀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所以就可以在提前几天给学生布置作业来让他们在家里自己动手来做这个实验,在自我动手中更深刻的体验教学内容。

(三)模拟实际场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化学世界中有许多奇奇妙妙的现象,有很多内容教师只能通过口头的讲述来进行教学,根本无法让学生深刻的理解的学习,所以,我们就可以采取模拟实际场景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比如,在现在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就可以利用一些化学软件来进行模拟,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来感受物质的微观模型,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化学模型,比如,CH4、C2H4的分子模型等等,制作的材料自选,可以是气球、橡皮泥等等,这样的模拟场景虽然不真实,但是却仍然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理解教学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小结

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业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更好的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本文就对当前多元智能视域下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原则和策略进行了一个全面的分析,但由于本人学历的局限性,尚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希望本文能给同行和社会热心人士带来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林玉治,胡志刚.《多元智能视域下高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初探》[J].学术期刊《化学教与学》,2015年4期

第9篇

论文摘 要:通过分析初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化学认知规律,尝试进行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多年来,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升入高中学习的使用课改教材的初中毕业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高一学生也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造成的。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材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可以说,学生从初中进入到高中学习,要跨上一个很高的台阶,即使是中考化学成绩好的同学,到了高中也不一定觉得化学容易学。如何降低从初中到高中知识过渡中的台阶,减少或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使学生能顺利过渡,还有待教育专家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而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我们也应该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加强研究,不断改革和探索,使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实现化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我认为,如果不增加学生多少负担,学生感兴趣而又乐意接受的话,对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经过多年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我所教的学生升上高中后反馈的情况看,他们普遍都觉得进入高中学习化学比其他同学轻松,适应较快,进步较大,化学成绩好,高考选考化学科和参加奥赛的学生比例也较大。我的做法是:

一、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人接纳新知识的方式有同化和顺应两大方式,同化是指如果新旧知识相联系,个体可能通过新旧知识间的相互作用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顺应”是指如果新旧知识间缺乏联系等,那么就要对原来的认知结构进行改组、重建。在近年来的新课标教改中,部分省市的中考题中出现了一些新型试题,此类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虽然是要到高中课本中才出现,但它是以学生所具有的初中知识为基础,依靠学生自己的同化和顺应来实现对问题的解决。如果我们将这类问题的命题思想迁移到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将会十分有效地促进学生在知识理解上的深化,有助于跟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从而为学生学习高中化学做好有益的铺垫工作。

如氧化还原反应,教材中只是分别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而我就叫学生先写出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叫他们运用化合价规律标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学生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复分解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而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都会发生变化,我就提出:这些化学反应在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就是我们到了高中要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有的学生在课外还自己查资料作进一步的了解。这样,既巩固了化合价的知识,又使学生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到了高中学习时就不会觉得难了。

初中化学只要求初步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级介绍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我在学生学习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后,要求学生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初步从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归纳出核外电子的排布的一般规律,使学生加深了解原子结构跟元素性质的关系,认识元素化合价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从而认识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这个规律,在介绍“稳定结构”时介绍“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酸碱盐知识的学习和复习中,从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原因的分析中初步认识“电离”,为以后学生学习离子反应等知识作铺垫。我还注意对化学反应规律的归纳和总结,酸碱盐的溶解性也要求学生掌握,这样,学生学习酸碱盐不但不会觉得难,而且会越学越感兴趣。在化学计算的教学中,我也注意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知识的适当拓展,使学生进入高中学习不会觉得困难。如“量差”法也作简单的介绍。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初中化学主要学习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简单介绍)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分别介绍其反应原理、使用仪器装置和制取操作等内容,从①反应原理;⑦反应装置;③收集方法;④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在学习中兼顾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完善、更严密。

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很多学生进入高中后最为直接的感受是高中除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除形象思维外,还侧重抽象思维。而初中化学只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很大程度上是记忆型,对独立思考能力要求不高。在这一点上,新课标也强调了教学应从“生活走向化学”,通过对具体生活、生产问题的分析来达到对规律和概念的理解,从中发展良好的思维品质,树立创新意识。这就启示我们,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必要抓住时机创设问题情境,呈现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化学现象、状态和过程,引导学生在想象和分析概括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他们科学思维的发展水平,以适应将来高中化学学习的要求。这一现实性的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极易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提高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情,多思考身边常见现象中的为什么,进一步了解化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实际上,高中化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对化学情境的理解、化学过程的分析。在这些动态的思维活动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很多思维方法,诸如类比和迁移、抽象和形象、顺向和逆向、收敛和发散等等。作为化学学习起始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从一开始就要抓住学生学习发展的关键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积极开展诱思探究教学改革实践,把重点放在引导与培养学生积极而广泛的思维活动及其思考问题的方法方面。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而进入高中后,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使学生能顺利地进入高一年级的学习。

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对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四、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我们要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今后能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初中教学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应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其内在联系。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指导于课堂教学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

总之,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的过渡是客观存在的,要在课程开发、建设中摸索、探究,逐步建立一个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衔接较为顺畅的结构。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学习要求和学习内容中可能存在的衔接不畅的问题,实现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初中化学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师生情感的衔接,只有综合考虑学生实情、课标、教材、教法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较完善的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