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畜牧市场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7 18:12: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畜牧市场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畜牧市场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动物防疫 现状 畜牧业 问题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211-01

一、前言

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历史非常久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幅员辽阔,畜牧业相对比较发达,传统的畜牧产业一直延续至今,大型的畜牧产业相对较少,更多的是以中小型和个体养殖为主,这就导致了畜牧管理技术不到位、防疫手段跟不上的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畜牧业也将面临市场化的趋势,传统的畜牧养殖必须加以改进,从管理体系到卫生防疫都必须逐步加强,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畜牧产业的发展,提高畜牧产业的质量,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动物防疫手段。由于各级政府的不断重视,近些年畜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不容忽视,技术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要着眼于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当前我国动物防疫工作的趋势和现状,及时的采取改进措施,推动动物防疫工作的长远发展。

二、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问题

1.群众性动物防疫知识单薄,动物防疫宣传工作力度欠缺

在卫生防疫相关法律颁布以后,各级政府积极落实上级有关的指示精神,利用公共渠道加强关于防疫工作的全面宣传,及时的讲解防疫知识,设立防疫点,定期开展防疫会议,但是收到的效果却很差,原因是许多工作流于形式,不注重内容,只讲究排场,感觉只要形式搞得火爆、盛大就可以,根本不注重内容、知识的传播,广大群众在活动中并没有获得多少防疫知识,尤其在一些偏远山区,宣传活动没有走进群众中间,没有走进群众的生活,加上基层性防疫工作开展比较困难,使得动物防疫知识一时得不到有效的传播。

2.防疫体系不够完善,防疫队伍建设缓慢

很多人感觉动物防疫工作不重要,开不开展无关紧要,影响不大。这种思想严重错误的,动物防疫工作放大来说关乎畜牧业的整体发展,放小来说关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开展动物防疫工作必须要有一支综合素质强、业务技术精的防疫队伍,但事实上防疫人员的培养相对落后,人才建设跟不上畜牧业发展要求,虽然有一些专业性的人才,但是很多人都不愿弯下身子,进行具体的防疫工作,加上防疫设施相对陈旧,投入资金较少,新设施难以建全,没能形成完备的防疫体系,严重制约了动物防疫工作系统的构建。

目前我国防疫队伍人员组成成分比较复杂,很多都是“半路出家”的防疫人员,防疫知识相对薄弱,导致在具体的动物防疫行动中技术水平不高,工作效率低下。加上动物防疫资金投入较少,防疫人员的生活保障不到位,使得防疫人员无心工作,动物防疫队伍严重缩水。

3.技术水平落后,专业人才匮乏

好技术是开展工作的基本条件。动物防疫工作专业人才极具短缺,人员的学历比较低,也没有具体的工作经验,很多都是短期培训后就投入到具体的工作中去,进入工作以后,得不到继续培养教育,随着技术要求的提高,在开展工作中就显得力不从心,导师工作失误的出现。许多在职的工作人员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人员,就积极拉拢身边的亲戚朋友参加防疫队伍,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防疫队伍的质量建设。

4.缺少防疫经费

经费的缺少几乎是每个地区防疫工作的通病,资金的短缺导致防疫体系的构建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人才队伍建设也跟不上要求。经费缺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力度还不够,对动物防疫工作的投入较少,致使动物防疫工作一直处于资源短缺的状态,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因为广大群众对动物防疫工作不够了解,认识不到位,只知道一些表层的工作,防疫知识更是缺乏,从而在动物防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得到的群众支持少,许多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

三、动物防疫工作的改进建议

1.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制度,完善动物防疫机制

建立健全动物防疫法律机制,构建完备的制度体系,是动物防疫工作全面建设、长远发展的有效保障,能够推动各方面的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设,制度的确立能够加强监督的力度,保障防疫工作各个环节的有序进行。在《防疫法》的基础上,不断建立包括防疫管理制度、人员编制制度、兽医制度、进出口检查制度、动物诊断管理等各项制度在内的法律体系,实现动物防疫机制的法制化、规范化、持续化。

2.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动物防疫队伍一直奋斗在防疫工作的第一线,其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动物防疫工作的最终效率,因此要注重防疫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教育,结合具体的实际工作,定期举行专题辅导,要求防疫专家进行现场授课,解答疑难,同时要注意人员选拔制度的完善,在选拔环节上,一定要严格按标准出发,决不能将就,选出有真正知识理论水平的人才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

3.加强经费投入

各级政府应该正视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逐渐的增加经费投入,将动物防疫工作纳为经常性监督工作的范围内,定期对防疫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确保动物防疫工作在经费和思想上都不欠缺。

4.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好的工作气氛能够激发工作人员的动力,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防疫工作氛围,能够使防疫人员踏实工作,以认真负责的态度面对工作,及时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水平,为动物防疫工作添砖加瓦。

四、小结

综上所述,动物防疫工作牵涉的面比较广,影响力比较强,能够影响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为此,应当时刻重视动物防疫工作的发展状况,寻求适合长远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理念,使其能够适应时展的需要,努力开创新时期动物防疫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武学峰. 以人为本,建立动物防疫工作长效机制[A]. 中国农学会.2004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中国农学会:,2004:3.

[2]陈福军. 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与发展建议[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03:8.

第2篇

关键词 粮田;粮食生产;养分;对策;山东临沂;兰山区

中图分类号 S15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227-0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是百业之基[1]。临沂市兰山区拥有人口94.9万人,若不立足于自身而靠从区外调运和市场调节解决粮食问题,弊端很多。一是拥有耕地却要花钱买粮,会增加群众负担。二是因为粮食不仅为人类生存所需,也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进一步挖掘潜力,努力实现粮食自给有余,以推动农村经济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兰山区粮食生产各分区条件

兰山区粮食产区划分为西部、北部丘陵棕壤、褐土区;中部涝洼砂姜黑土、潮土区;沿河潮土高产区。

1.1 西部、北部丘陵棕壤、褐土区

这部分土壤主要分布在北部坡麓梯田、岭坡地,主要土类是棕壤和褐土。此类土壤地势高,排水良好,适宜种植地瓜和杂粮。主要分布在李官镇、半程镇、汪沟镇和方城镇。此类土壤主要有以下障碍因素:地势高,坡度大,水源不足,灌溉设施不完善,常受干旱威胁,地面不平,有轻度的侵蚀,土层浅薄,土壤肥力较低。

对这类土壤要积极发展灌溉,扩大浇水面积。此类土壤地势较高,保证灌溉是首要问题,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地下水灌溉、大口井蓄水灌溉。此类土壤含砂砾成分较高,保水保肥能力差,增施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土壤肥力。

1.2 中部涝洼砂姜黑土、潮土区

这部分耕地主要是砂姜黑土和潮土,以及在这2种土类上发育起来的新水稻土。潮土主要分布在沂河和祊河岸边,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在白沙埠镇、枣沟头镇和半程镇。主要为稻麦两熟区,是兰山区的主要粮囤子。这类土壤有以下特征:一是易涝。这部分耕地地势低洼,客水量大,而几条排水河道河床逐年抬高,灌木丛生,排涝能力低,因而雨季易积水成涝,同时黑土地区地下水位高,土质黏重,渗透性差,土壤的有效蓄水量低,在排水不畅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渍涝,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严重影响农业的生产发展。二是易旱。虽然兰山区常年降雨量为869 mm,但是降雨多集中在6—8月,春播和秋种期间雨水稀少,土壤干旱,影响播种和出苗。此外,湖洼黑土地土壤比较黏重,多块状易板结,且有砂姜。旱季,土壤干旱开裂,加速了蒸发,而且阻碍毛管水上升,难以补充耕层水分,因此短暂的干旱就会影响耕种和作物正常生长。对中部涝洼砂姜黑土、潮土区的改良,一是治涝防旱;二是增施有机肥;三是因地制宜种植水稻。

1.3 沿河潮土高产区

沿河高产区位于沂河、祊河河流两岸,主要土壤类型是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成的河潮土。由于河岸阶地相对地势较高,排水方便,地势平缓,基本没有侵蚀现象,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高,水利资源丰富,灌溉比较方便。土壤质地多是轻壤或者中壤,保水供肥能力较强,通透性良好,湿潮温暖,肥力较高,抗旱耐涝,耕性较好,适宜作物广泛,种植历史悠久,土壤熟化程度高,是全区的高产稳产区。有稻麦两熟和稻玉两熟两种种植制度,是兰山区的粮食高产稳产区。

2 兰山区粮田养分水平

从兰山区土壤养分来看,兰山区各养分基本都在中等及中等偏上水平,能满足作物需要(表1)。

3 兰山区粮食作物施肥现状

2008年兰山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以来,农民逐渐认识到测土配方施肥的好处,积极推广秸秆还田,大量应用配方肥,使兰山区施肥结构有了较大改变。秸秆还田主要有作物秸秆切碎还田、小麦高留茬和作物秸秆覆盖还田3种形式。从小麦、玉米、水稻3种粮食作物来看,氮、磷、钾3种养分施用比例大约在1.0∶0.3∶0.3(表2)。

4 兰山区粮食生产增长限制因素

4.1 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粮食产量是粮食播种面积与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二者的乘积。粮食播种面积是种植粮食的耕地面积与复种指数的乘积。粮食播种面积受耕地面积、粮食作物播种比例和复种指数影响。

从2003年,兰山区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今后,兰山区城市化和工业化仍将互相促进,加速发展,这必然会造成大量的耕地非农化,使兰山区耕地面积继续不断减少。在耕地面积快速减少的情况下,为保障粮食的播种面积,可以提高复种指数。复种指数指某一地区,全年总播种面积和总耕地面积之比,它是衡量耕地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2009年兰山区复种指数为l.466,而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梁书民(2006)分析计算,我国潜在复种指数为1.832[2]。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提高兰山区复种指数也是增加粮食产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耕地面积快速减少的情况下,提高粮食单产是粮食总量增加的关键。并且单产是影响兰山区粮食总产量的最主要因素。提高粮食单产的关键在于培育、推广应用高产优质粮食品种。经过较长期的科研努力,我国在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品种方面已经培育出一些高产优质品种,并开始进行推广应用。

4.2 影响粮食单产的因素

4.2.1 农业科研及技术推广。在粮食单产方面,科技进步水平因子具有较高载荷,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力最大,兰山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薄弱,亟待加强。

4.2.2 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及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气候等自然条件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3-4]。兰山区目前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仍然比较薄弱,2010年兰山区农作物受灾面积40 hm2,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46万元。兰山区亟待加强综合病虫害防控能力和应急减灾能力的建设,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同时,也要通过田间工程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更新改造老化机电设备、完善灌排体系、鼓励节水灌溉等途径,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力度。

4.2.3 耕地质量。兰山区耕地总面积为29 860.49 hm2,现有耕地按质量划分为6级。其中,一级地和二级地占总耕地面积的35.30%;三级地和四级地占耕地总面积的30.47%;五级地和六级地占耕地总面积的34.23%。以六级地分布面积最大,占总耕地面积的24.18%。五级地分布面积最小,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0.05%。

耕地用养不当,引起耕地质量下降。近年来,有机肥施用量逐年减少,施用化肥量增加,施肥养分比例失调、高强度耕作等导致耕地地力下降。因此,要提高耕地质量,以实现作物产量的提高。兰山区中南部为平原,为粮食高产区,西北部为丘陵,为粮食低产区,土层瘠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4.2.4 农业基础设施。加大农田基本建设的投入是提高粮食产出水平的有效途径[5]。农田水利仍然基础脆弱将影响兰山区粮食生产,总灌溉面积低的原因有:水利工程老化退化;水资源缺乏优化调度,配置不合理;水的有效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5 兰山区粮食生产增长途径

良好的土壤条件是粮食优质丰产的基础,加强粮食产地建设,做好土壤是促进兰山区粮食生产迅速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5.1 整修梯田,保持水土

兰山区西北部的李官镇、半程镇北部、汪沟镇和方城镇 北部和义堂镇为丘陵、地貌,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这是造成土壤贫瘠的主要原因。因地制宜,统一规划,整修梯田,防止水土流失。

5.2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深挖改土,加厚活土层

对于薄层、极薄层酥石棚耕地,土层厚度小于30 cm,土层过浅成为农作物低产的严重障碍因素,为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挖掘深度以60~100 cm为宜,回填时混加土杂肥、作物秸秆[6-7]。

5.3 从资源水利用的角度,优化水资源配置

兰山区东南部为平原,西北部为低山丘陵区,一是要充分利用径流水,通过改建拦河闸增加年调蓄水量,作为中东部平原地区的灌溉水源;二是将沂、祊河的水量西调,结合西北部的中小型水库、塘坝、水窑,解决西北部低山丘陵区的缺水;三是在西部宜井地区大力发展机电井灌溉[8-9]。农业节水,搞好灌溉渠系的防渗,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喷灌、微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

5.4 增施有机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措施:①发展畜牧业,积好农家肥。发展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鸡,改进积肥方法,积累农家肥。②秸秆还田。其是培肥地力的一项有效措施,成本低,见效快。③发展沼气建设。沼液浇灌,沼渣入田。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目的。

5.5 良种良法配套

既抓良种,也抓良法,良种良法配套是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土壤改良的基础上,选用优良品种,并配之相配套的农艺措施,为作物生产提供最佳的生长条件,为兰山区粮食增产做出贡献。

6 参考文献

[1] 齐援军,蓝海涛.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06(73):36-48.

[2] 梁书民.中国农业种植结构及演化的空间分布和原因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7(2):29-34.

[3] 谢云.中国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波动响应的敏感性分析[J].资源科学,1999,21(6):13-17.

[4] 仝文伟,张玉娟,魏娜,等.气候变化及对粮食生产影响分析[C]//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北京:中国气象学会,2008:7.

[5] 李琳凤,李孟刚.当前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2,26(4):109-115.

[6] 陶志刚.制约天水市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及建议[J].甘肃农业,2013(5):12-13.

[7] 李斌,张月华,张敏,等.嘉兴市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6):315-31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